物流信息技术范文

时间:2023-02-28 07:39:29

物流信息技术

物流信息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物流;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概念

(一)信息技术概念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二)信息技术发展状况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变革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网络经济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全球经济的主宰。因此,任何一个希望抢滩二十一世纪全球经济热潮的行业都不能不关注和了解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全球网络经济的进展情况,物流业也不例外。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与全球网络经济信息技术的核心是“电脑”。它同“蒸汽机”一样,是一种相对先进的社会经济环境产物,能神奇地启动一轮全球的世界经济变革运动。不同的是,蒸汽机所引致的一系列发明是“人类思维能力”的飞跃和升华。卫星,数码,光导三种技术的应用在提高通信效率方面具有划时化时代的意义,同样,信息调整公路的覆盖全球则最终迎来网络经济的时代。信息创新的网络化已经让人们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地球上每一个人可以随时随地同另一个人进行联系。然而,正是这个简单的事实,却使整个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这种社会秩序将以独一无二的信息技术为基础,正在兴起的高技术和统一的全球经济将改造我们目前的世界,犹如工业革命把农业的中世纪改造成过去二百年的工业文明一样。

二、物流信息技术

(一)物流信息技术

物流信息技术是指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个作业环节中的应用,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物流信息技术也是物流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从数据采集的条形码系统到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微机、互联网、各种终端设备等硬件,以及计算机软件都在日新月异地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物流理念和物流经营模式,推进了物流的变革。

(二)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组成及基本分类

物流信息技术主要由通信、软件、面向行业的业务管理系统三部分组成,包括基于各种通信方式基础上的移动通信手段、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动化仓储管理技术、智能标签技术、条形码信息技术、射频技术、信息交换等现代尖端技术,在这些尖端技术的支撑下,形成以移动通信、资源管理、监控调度管理、自动仓储化管理、业务管理、客户服务管理、财务管理等各种信息技术集成的一体化现代物流管理体系。

1.条码技术

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的应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物流中的货物进行标识和描述的方法。

条码是实现POS系统、EDI、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技术基础,是物流管理现代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

2.EDI技术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是指通过电子方式,采用标准化的格式,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结构化数据的传输和交换。构成EDI系统的三个要素是EDI软硬件、通信网络以及数据标准化。工作方式大体如下:用户在计算机上进行原始数据的编辑处理,通过EDI转换软件(Mapper)将原始数据转换为平面文件(Flat File),平面文件是用户原始资料格式与EDI标准格式之间的对照性文件。通过翻译软件(Translator)将平面文件变成EDI标准格式文件。然后在文件外层上通信信封(Envelope),通过通信软件(EDI)系统交换中心邮箱(Mailbox)发送到增值服务网络(VAN)或直接送给对方用户,对方用户则进行相反的处理过程,最后成为用户应用系统能够接收的文件格式。

3.射频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来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短距离射频产品不怕油渍、灰尘污染等恶劣的环境,可以替代条码,例如用在工厂的流水线上跟踪物体。长距射频产品多用于交通上,识别距离可达几十米,如自动收费或识别车辆身份等。

4.GIS技术

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它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地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其基本功能是将表格型数据(无论它来自数据库、电子表格文件或直接在程序中输入)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然后对显示结果浏览、操作和分析。其显示范围内可以从洲际地图到非常详细的街区地图,显示对象包括人口、销售情况、运输统线路和其它内容。

5.GPS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GPS在物流领域可以应用于汽车自定位、跟踪调度,用于铁路运输管理,用于军事物流。

6.管理软件

物流管理软件包括运输管理系统(TMS)、仓储管理系统(WMS)、货代管理系统(FMS)、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等。

三、现代物流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现代物流体系的核心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也是现代物流技术的核心。信息技术能将原来割裂的各个物流缓解整合在一起,以体现现代物流体系的特征,信息技术在不断提高速度和能力的同时又在降低成本,因此,信息技术被视为提高生产率和竞争能力的主要来源,当企业都在识别新的核心竞争能力时,信息技术已经在物流系统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体系动作的基础。首先,物流技术促进了物流信息共享程度,消除了原先物流过程中的时滞和不增值的环节。其次,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原来无法整合的物流的各个环节,即出现专门从事整合性业务社会组织——“第三方物流”,进而出现“第四方物流”,即从事物流业务的社会组织借助于自己所拥有的信息技术来实现物流的充分需求和供给信息,开展物流运作。再次,信息技术促使物流与商流分离,使商流和物流按照各自的规律和渠道独立运行。最后,信息技术提升物流服务质量。通过信息技术,将物流各环节联成一个整体,按照统一的供货计划准时地实现物资的流动,压缩物流过程中的原材料和成品的运输与储存时间,提高经济效率。在物流服务质量上则要体现为JJT思想,也就是是要做到“在需要的时间,在需要的地点,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成本,提供所需要的物资”。

四、物流信息技术的重要地位

(一)信息技术是物流的重要功能

在物流活动中,信息是重要的要素,物流信息对于物流活动来说,犹如灵魂和生命一样重要。可以说,物流活动中没有信息的支撑,就如同没有物流系统,这是因为信息提高了物流各个功能环节的效益,在运输环节中,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对地面运输车辆和水运船只进行精确跟踪定位,同时还提供交通气象信息,不仅确保了车辆、船只的运营质量和安全,而且也能进行各种运输工具的优化组合、运输网络的合理纺织,大幅提高运输效率;在物资保管环节中,使用条形码信息技术,使商品出入库、库存保管、商品统计查询、托盘利用等所有报关业务实现自动检测、自动操作和自动管理,大幅降低保管成本,提高仓储效率;在装卸搬运和环节中,使用电子数据信息和条形码信息技术,实现自动化装卸搬运和包装环节中,使用电子数据信息和条形码技术,实现自动化装卸搬运、模块化单元包装、机械化分类分拣和电子化显示作业,大幅提高装卸搬运和包装作业效率。

(二)信息技术提升物流系统整体效益

由于使用了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使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等各个环节功能之间实现了数据的快速、批量传送,特别是各部门、各种运输工具]各个类型单位之间的横向数据交换。这就把各个环节功能有效地衔接整合起来,发挥了物流系统整体和统合优势。

(三)信息技术提升物流、商流、资金流的整体效益

物流信息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物流 信息技术 应用 构成

一、物流信息技术的构成

物流信息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都属于信息技术范畴,只是因为信息技术应用于物流领域而使其在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上存在一些特性,但其基本要素仍然同现代信息技术一样,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1、物流信息基础技术。即有关元件、器件的制造技术,它是整个信息技术的基础。例如,微电子技术、光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分子电子技术等。

2、物流信息系统技术。即有关物流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控制的设备和系统的技术,它是建立在信息基础技术之上的,是整个信息技术的核心。其内容主要包括物流信息获取技术、物流信息传输技术、物流信息处理技术及物流信息控制技术。

3、物流信息应用技术。即基于管理信息系统(MIS)技术、优化技术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技术而设计出的各种物流自动化设备和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例如,自动化分拣与传输设备、自动导引车(AGV)、集装箱自动装卸设备、仓储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配送优化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等。

4、物流信息安全技术。即确保物流信息安全的技术,主要包括密码技术、防火墙技术、病毒防治技术、身份鉴别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备份与恢复技术和数据库安全技术等。

二、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

在现代物流核心活动的各个层次中,高效率的物流活动有赖于信息技术的全方位支持。从物流设备的自动化到物流进程优化乃至整个供应链各项资源的可视化,信息技术成为贯穿所有物流活动的关键要素。

1、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是一种在公司之间传输定单、发票、物流信息等作业文件的电子化手段,它通过计算机网络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信息,用一种公认的标准格式,实现各有关部门或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处理,包含数据标准化(报文)、计算机应用(软件及硬件)、通信网络三个构成要素。以往由于通过VAN进行通讯的成本高及制定和满足EDI标准较为困难,造成EDI成本较高,只有大企业因得益于规模经济能从利用EDI中得到利益。近年来,Internet的迅速普及,为物流信息活动提供了快速、简便、廉价的通讯方式,为EDI发展带来了生机,大大提高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实用性,提高了流通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2、条形码技术。条形码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对应字符组成的标记,用以表示一定的信息。条形码技术具有制作简单、信息收集速度快、准确率高、信息量大、成本低和条码设备方便易用等优点,从生产到销售的流通转移过程中,条形码技术起到了准确识别物品信息和快速跟踪物品历程的重要作用,它是整个物流信息管理的基础。条形码技术在物流的数据采集、快速响应、运输应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极大地促进了物流的发展。目前常用的几种条形码包括EAN条形码、UPC条形码、39条形码、交插25条形码和EAN128条形码。

3、无线电射频技术(RFID)。无线电射频技术是利用无线电波对记录媒体进行读写,射频识别的距离可达几十厘米至几米,且根据读写的方式,可以输入数千字节的信息,同时,还具有极高的保密性。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仓库的双通道通讯选择指示、仓库循环点数核实和标签打印(如线路标签)和阅读包裹上的ZIP码。它适用于物料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识别等要求非接触数据采集和交换的场合,由于RFID标签具有可读写能力,对于需要频繁改变数据内容的场合尤为适用。近年来,便携式数据终端(PDT)的应用就是利用射频技术将PDT存储器中的数据随时传送到主计算机,可以方便地获取客户产品清单、发票、发运标签、该地所存产品代码和数量等。

4、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对具有地理特征的空间数据进行处理,以一个空间信息为主线,将其他各种与其有关的空间位置信息结合起来,整合成综合性的地理信息资料库,通过应用软件将相关信息以文字、数字、图表、声音、图形或配以地图的形式,提供给规划者及决策者使用。GIS应用于物流分析,主要是指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国外公司已经开发出利用GIS为物流分析提供专门分析的工具软件。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软件集成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

5、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通信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和信号接收机对对象进行动态定位的系统。GPS能对静态、动态对象进行动态空间信息的获取,快速、精度均匀、不受天气和时间的限制反馈空间信息。在物流领域运用GPS技术,用户可以随时“看到”自己的货物状态,包括运输货物车辆所在的位置、货物名称、数量、重量等,这不仅能大大提高了监控的“透明度”,降低了货物空载率,做到资源的最佳配置,而且有利于顾客通过掌握更多的物流信息,以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

三、我国物流信息技术发展展望

中国物流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物流业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信息化物流被业内人士称为“企业管理的又一次革命”,因为其在集中采购、集中库存、运输优化等方面的作用,较其他形式的物流业占据有绝对优势,物流信息化就是降低成本和节约时间。将电子信息技术:数据交换系统(EDI),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定位系统(GPS)、无线通讯(WAP)与互联网技术(Web)等集成一体,应用于物流管理信息技术领域,构筑专业化物流管理系统,减少物流黑洞,是增强国内物流企业竞争力,缩短与国际著名物流企业之间差距的可行方法。运用这种先进的物流信息化管理理念,借鉴国际跨国企业的先进物流管理经验,建立即时、整合、精简的物流作业流程,才能帮助我国企业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及满足企业客户需求,从而在国际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物流信息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信息技术;物流管理;综合实验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 引 言

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和迫切要求[1]。高等学校物流实验室建设要利用有限的资金,优化资源配置,满足日益增多的教学实验需要,提高实验教学水平[2],同时为学生的创新性实验和研究性学习提供保证。目前,实验室往往忽视各个实验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综合应用,实验类型和实验方式单一[3-4],各院校实验室建设的侧重点不一、层次不齐,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5-7]。物流管理专业与工业工程专业虽在管理和经济方面侧重点不同,而在实验教学方面有许多共同点。由此,高校物流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引起了相关学者的重视[8-12]。其中,李静等[8]对物流信息技术实验平台进行了设计,然而其设计的功能简单,已不适应现代物流专业和工业工程专业教学的发展需要。

随着物流管理专业和工业工程专业教学与实验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经过近几年山东省的投入和青岛大学文科实训中心的成立,青岛大学目前已经有较为系统的物流管理相关的实验体系,其中最主要的模块包括原材料供应系统、生产加工系统、自动化立体仓储/自动化分拣、电子标签捡货系统、电子看板系统、条码技术/POS系统、无线视频识别(RFID)、物流仿真(Flexsim)、全球定位系统(GPS)、供应链管理的整套软件等。为了有效整合现有的实验资源,提高学生实验的效果和实验的实用性,在实验室构建了专用的内部网络,将实验室和实验室的相关设备也进行了适当的组合,取得的效果非常明显,师生对于系统的评价也很高。然而高校实验室建设仍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针对青岛大学的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实验室而言,主要体现在现在关注的重点还是如何提高学生在某项实验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上,因而对实验设备和资源总体利用不够充分。并且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相应课程的对应实验中,更多地进行的是参观性、验证性实验,这对现有的实验资源而言是一种较大的浪费,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是一种制约。

本研究是在青岛大学国家文科实训中心的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实验室的基础上,主要面向物流管理专业和工业工程专业综合性的物流信息技术实验体系建设,增加物流信息技术实验的系统性和趣味性,通过各子系统间的信息共享,让学生在该实验平台上运用学过的知识实现相应的实验,在教师指导下,各分组学生协调工作,并主动参与实验内容设计和实验创新。

1 创新性实验平台硬件结构设计

由于资金投入和规划等原因,目前各个学校多数的实验室建设独自进行,无法形成整体和规模优势,而且学生在与指导老师设计和开发创新性实验的同时,也可能会因不同设备在不同实验室或实验室独立使用设备,而影响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特别是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更好地运用现有设备并进行系统集成设计。为此应整合现有资源,构建综合创新实验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验环境。为了适应学校整体建设和满足创新实验的需求,我们建立的实验室信息系统网络构建于青岛大学校园专用网,主控局域网通过交换机与原材料供应系统、生产加工系统、自动化立体仓储/自动化分拣、电子标签捡货系统、电子看板系统、条码技术/POS系统、无线视频识别(RFID)、物流仿真(Flexsim)、全球定位系统(GPS)、供应链管理的整套软件等模块的局域网相连。实现信息传输和共享、办公自动化、异地操作等工作和信息服务。

主控局域网可以为综合实验系统提供信息查询和记录、办公自动化等重要的服务功能, 为日常的实验工作提供了条件,是整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整个实验室信息系统网络内各类服务器有多台,包括Domino服务器、WEB服务器等,及100台左右的工作站,分布在各个实验室。根据网络实际结构,综合考虑全网络的各个环节,根据各个环节的实际要求,将相关软件结构分布于不同节点,搭建物流信息技术综合创新实验平台。该综合实验平台的网络拓扑如图1所示。

2 创新性实验平台软件接口设计

考虑到物流管理专业和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特点,为便于学生实验前的设计,同时降低实验过程中的难度,本研究设计了一些接口模块,能够让学生自己较容易地实现相对于硬件透明的系统开发平台,同时也鼓励学生做各个子系统的接口部分软件开发。为进一步增加系统的兼容性,本研究选择Java平台作为系统开发平台,结合实验室的硬件条件共开发了10个接口,每个接口都有多个对应于该子系统的功能方法可以调用,所有的接口都布置在一台服务器上,通过调用这些接口,可以实现对所有实验系统的调用,因此可以实现系统的平台功能。具体的接口包括如下10个:

public class StockB

{仓储系统类,内部定义多种方法可以设定自动立体仓库控制器参数,由控制器控制堆垛机的各种运行状态。}

public class ManufactureB

{生产系统类,内部定义了多个生产线和其中多个工位控制方法,读取RFID标签信息方法,与看板和平板电脑相匹配。}

public class PosB

{POS系统类,主要用于调用POS机供应商提供的前后台软件的接口,设定POS系统的前后台网络连接,以及与条码打印机和扫描器的网络连接。}

public class IotB

{物联网类,主要用于定义接收GPS/GIS信号、RFID读写信号、视频和红外信号的方法,利用A JXP技术实现在Java平台上的地图处理系统。}

public class AsortingB

{分拣系统类,定义自动分拣和分拣桥的控制方法。}

public class RawmaterialB

{原材料管理系统类,主要定义原材料和半成品的管理方法和相关出入库管理方法,定义读取低频RFID标签的方法。}

public class ElightB

{电子标签拣货系统类,主要定义控制摘取式和播种式操作流程的方法。}

public class RfidB

{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类, 内部定义的方法包括读标签、写标签两个主要功能,以及对于系统操作错误率检测的方法。}

public class SupplychianB

{供应链管理软件类,在一台服务器上运行供应链管理软件,定义与其他模块的信息方法。}

public class FlexsimB

{物流仿真软件类,在一台服务器上运行Flexsim仿真软件,定义与其他模块的信息交换方法。}

灵活调用以上10个接口,学生可以在实验局域网中实现对多种硬件的透明化操作控制,并根据所作实验的要求,轻松构建自己设计的物流实验平台,提高综合处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学生维护和管理各个接口,以完善各个接口的功能,还可以满足学生在一些实验过程中因为兴趣而提出特殊需要的某些功能。由于接口开发和维护要求开发人员对多种硬件的控制程序尤其是PLC有一定的理解,所以目前主要是采用实验指导教师为主导,部分专门培养的学生参与的模式,而大多数学生的创新性实验中都没有涉及这一领域。因此,如何在物流管理专业和工业工程专业加强学生在硬件方面的能力也是以后要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3 创新研究性实验的开发与设计

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性实验和研究性学习,我们设计了多个创新性实验让学生按照兴趣自由选择并结合成研究小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设计创新性实验,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物联网环境下的供应链流程再造。该实验要求学生对于物联网环境下信息的传递和流动方式的改变,从而引起对供应链流程的改进这一问题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进而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新的供应链流程,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改变供应链运作方式的认识。(2)RFID技术对供应链决策的影响。由于产品位置放错和产品在供应链中的由于偷盗等数量的减少而引起的库存信息不准确,从而产品不能及时销售且不能满足顾客需求。通过RFID技术的信息检测的准确性,消除这一弊端。该实验的关键是测出RFID系统和条码系统的信息准确率之间的差异,从而通过模型确定供应链可承受的最高标签成本,并可通过设计的实验平台确定RFID的数据读取准确率,开展进一步的研究。该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其他学科如最优化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自动化立体仓库流程改进。自动化立体仓库是一个使用频繁而又耗时的复杂实时动态系统,要求对所出入库货物的信息以及库存的盘点等常用操作所产生信息进行及时的采集和传递,自动化立体仓库才能够有效的运转。该实验通过方案设计以达到及时和方便地获取和传递仓储操作过程中产生的信息的目标,进而设计出新的操作流程,该实验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4)基于智能算法的生产调度系统。该实验要求学生能够综合启发式智能算法、生产系统的各个工位(U型或S型布局)、工件的RFID标签等信息,对模拟自然状态生产线中的产品进行跟踪,研究最优生产调度方案,提高学生对智能算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综合运用能力。

其他实验还包括基于POS系统的应用系统开发、分拣系统、电子标签拣货系统和原材料管理系统及其相互结合等实验开发的内容。为了鼓励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自主创造性,还鼓励学生自我组织、自拟题目的实验。为了加强管理,专门制定了相关的实验室开放条例,首先要了解学生目前的基础知识和兴趣特长,先找老师进行专门辅导学生以避免盲目;然后学生进行自主结合,形成小组参与实验;实验过程中,采用老师启发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实验方案较为完善的小组,在实验之前要有一个详细的实验计划,主要由小组成员完成实验;实验方案不够完善的小组则安排指导老师重点指导。

对于创新性实验和研究性学习的开发,青岛大学整体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学校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因此如何让现有的资源更好地发挥效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验平台并开发出更多的实验项目将是以后的一个重点研究问题。

4 结束语

高等学校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关键一环,是实现教学创新、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的主要方式。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和工业工程专业学科的发展,探讨了物流信息技术创新实验平台的建设总体思路和相关创新实验的开发。通过以上方案的成功实施,青岛大学整个物流综合实验平台实现了全方位无缝整合。在综合运用各个实验室功能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学习的能力,为青岛大学教学与科研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对于促进学校的相关学科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福华. 实行开放式研究性教学,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5):18-20.

[2] 潘鸿,董绍捷. 物流实验室建设与功能分析[J]. 实验室科学,2008(2):114-116.

[3] 杨世强,原大宁,李德信,等. 现代物流实验工程体系的研究和建设[J]. 工业工程,2008,11(1):129-132.

[4] 陈世平,廖林清,郑光泽,等. 我国高等教育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模式浅析[J]. 工业工程,2005,8(6):108-111.

[5] 宋志强,李连红,韩尚梅. 现代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思路[J]. 工业工程,2002,5(4):62-64.

[6] 杨晓英,马伟,李济顺,等. 现代工业工程教学实验系统的规划设计[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25(2):17-20.

[7] 周利琴,洪玫,饶军. 物流教学仿真实验室的实现[J]. 计算机应用,2006(26):298-302.

[8] 李静,张兆同. 物流信息技术创新实验平台设计与实现[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8):136-138.

[9] 姜大立,王丰,杨西龙. 军事物流实验室体系构建研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1):97-100.

[10] 陈子侠,傅培华. 物流实验室建设要融合新技术[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14):64-66.

[11] 曹毅,贺卫红. 物流实验室建设的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8):92-94.

物流信息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管理

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特别是近年来电子商务高速发展,致使物流行业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切实做到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中心,紧跟时代经济发展的步伐,将信息技术融入到物流作业的各个环节,实现物流产业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柔性化发展。物流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与传统物流的根本区别,也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一、物流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物流系统个环节的衔接较差,运转效率不高,反映为货物在途时间、储存时间、基础设施劳动生产效率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和提高的余地。有资料显示,在国内平均一个产品生产环节占用的时间只有5%~10%,其余90%以上的时间都花费在流通、物流服务过程中。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我国物流规划和布局不合理,区域性集中物流中心未能根据物流活动的实际需求进行建设,导致物流系统运转不畅通,造成物流资源的巨大浪费;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由于国内对物流行业的发展还不够重视,在此行业的投资较少,缺少统一的标准,致使各个企业的技术参差不齐,各个环节无法有效衔接,使得在具体运作中造成服务的不规范,增加运行和交易成本,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同时,对于物流企业的管理我国仍缺乏有关的标准及规章制度,在推行标准方面也缺乏一定力度,在物流过程中各个环节互不沟通,是导致运营成本增加和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

二、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物流信息技术是指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个作业环节中的综合应用,是现代物流的核心系统。从物流的功能和特点来看,物流信息技术可分为基于通信方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包括条形码技术和射频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分类编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和数据库技术。

1.自动识别技术

目前使用比较广泛地自动识别技术主要包括两种即条码技术和射频技术。条码技术是将商品的各种信息以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和相应字符组成的条状的代码表示,并印刷于商品包装或商品上,使用光电扫描仪器识别条码中的商品信息(如商品的生产商、生产日期以及价格等)并直接录入到计算机系统中;然而,射频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是由电子标签、阅读器和天线三部分组成,通过对相距几厘米到几米内传感器发射的无线电波读取存在电子标签内的商品信息,以此来识别货物。物流企业对进入物流中心的货物都自动生成一个物流条码,该条码记录着商品的相关信息,以便仓库管理员在出货时,根据“先进先出”原则合理调整库存商品,避免货物的挤压,同时也解决了物流中心与销售中心盘点对不上账的问题。自动识别技术使得整个供应链,包括生产厂家、配销业、运输业、消费者等各个环节共享商品信息,在贸易过程中通过对物流条码中商品信息的采集、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为企业减少了库存,降低了经营风险和成本,其更具可靠性、灵活性和实用性,大大提高了企业货物的管理效率。

2.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

EDI技术是指一种为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消息报文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物流EDI将不同制造商、供应商、销售商等贸易伙伴间各自的生产管理、原料管理、销售管理、仓储运输管理等系统有机结合,通过EDI系统将物流数据相互交换,解决传统单证处理时间长、效率低等问题,实现货物实时追踪,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准确、高效和快捷,实现物流控制电子化,为企业的运营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3.GPS技术

GPS又称为全球定位系统,具有实时定位、跟踪,离线报警出界入界报警,分组查车和区域查车,轨迹记录和数据统计,远程控制、防盗反劫和车内监听,信息发送等功能,完全实现物流运输过程的透明化管理。如在车辆运输过程中,客户可随时通过GPS对货物车辆与货物的运输状况进行查询,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GPS第一时间监控到货物的送达情况、员工的工作情况以及车辆的油耗情况等,从而能够快速的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GPS技术让物流企业优化企业车辆资源配置,实时掌握车辆运营成本,保障客户财产安全,实现利益、效率最大化。GPS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在。

4.GIS技术

GIS又叫地理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空间信息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GIS具有电子地图、设施定位模型、车辆路线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和分配集合模型等功能。电子地图作为物流管理系统的基础,同时也是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企业根据电子地图,利用设施定位模型确定物流设施的最优位置,以此搭建最佳物流网络,如通过GIS技术确定仓储中心、配送中心位置,从而实现运输线路的最优化;利用车辆路线模型选定运输车辆的数量及行驶的路线,使得货物运输利润最大化;利用网络物流模型解决各网点之间货物调度的最佳分配方式和路径选择;分配集合模型根据各个网点的相似点把同一层次上的所有或部分要素分成几类,以确定各网点生产、运输、销售范围。

三、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物流信息技术有利于信息采集和交换更加合理有效地进行资源的整合,从而使得物流活动通畅、低成本、标准化;其次,进一步加强与客户的信息系统对接,形成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更高效、快捷、便利的信息平台,以信息化手段提高整个供应链效率和竞争能力;再次,以优化决策为目的的信息加工、挖掘,为物流企业提供最优策略,从而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实现规范化管理、降低经营成本和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晓霞,蒙林泉.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发展趋势[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6).

[2]郭成.物流信息技术现状及趋势[J].物流采购研究,2012(10).

[3]张云.我国物流发展现状研究与对策[J].经济时报,2013(9).

物流信息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代物流;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建设

作者简介:杨从亚(1972-),江苏无锡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电子商务,物流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8-0040-03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上都进行了一些不懈的探索,形成了一批独具高职特色的、有较大社会影响的专业。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在准确把握无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走向的基础上,形成了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多个稳定专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学院在原来的专业基础上尝试一些新的专业建设的改革和试点,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就是在抓住无锡经济加速进行信息化为重点的结构重组,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物流服务的大环境的有利时机所建设的一个新型专业。

一、建设物流信息技术专业的背景

(一)无锡区域经济发展对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呼唤

根据无锡经济发展报告,无锡已经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升城市产业结构层次,逐步提升第三产业所处的比例结构,大力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是最近一个时期无锡经济工作的着力点。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必然需要一支与其相适应的高素质职工队伍,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企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水平,迫切需要一大批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二)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物流信息技术人才相对缺乏

影响我国物流发展的因素很多,但物流人才是关键,没有人才一切无从谈起。据人力资源专家分析认为,物流人才被列为12类紧缺人才之一,而熟练掌握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人才更是奇缺。据预测:我国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到2010年需求量为三万至四万人,物流操作和营销人才每年需要近五万人。入世后,仅无锡市物流人才缺口就高达现有总量的45%,近三、五年,至少需要培养引进数十万物流人才。目前,外国资本已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在资本雄厚、技术和人才优秀的跨国公司“登门造访”之下,我国物流市场这一尚未开垦的处女地最有可能成为“冒险家的乐园”。为此,广大物流企业审时度势,纷纷加快引进物流人才的步伐,特别是掌握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人才。由此可知,对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将具有很大的潜在市场。

(三)建设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培养物流信息技术人才是行业的需求

发展现代物流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现代信息与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物流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一方面,从物流的技术上看,现代物流通过运用许多新技术、新设备,尤其是现代信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使物流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获得前所未有的提高;另一方面,从物流的组织体系和组织方式上看,企业之间跨地区甚至跨国合作的趋势日益增强,许多产品的生产已转化为一种物流化的合作方式,在线了解并有效地满足顾客需求,从而大大增强集团企业的竞争优势,降低了产品成本。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比较,无论从技术,还是组织体系和组织方式上,都产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因此,现代物流的运作模式、技术与方法、流程设计,特别是现代物流的规划都将对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而现代物流的一个基础和灵魂正是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

二、进行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建设的思考

(一)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既懂经济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来推进。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企业迫切需要一批精通现代物流管理理论和熟练掌握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拥有现代物流系统知识和专业物流管理技能人才的缺乏,已成为目前制约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培养既懂得物流管理理论又熟练掌握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是物流信息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专业定位

物流信息技术专业的培养定位是物流信息化应用和物流信息系统终端运作人员。这类人才必须能够理解企业信息化的内涵,正确掌握信息化工具,且懂得物流运作的规律和组织方式,并能安全运行信息系统并对外部信息作出快速而恰当的反应,进而协同工作。其主要职业面向为:企业物流相关信息系统运作(如企业的物料采购管理、销售管理,连锁超市的货运订货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等等);物流相关信息(数据)采集、评判、筛选、;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等。这类人才为各行各业所普遍需要。

(三)专业资源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现代物流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在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中,培养了一大批师资力量,办学基础扎实,并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目前已经建设的有物流综合实验室、物流信息实验室、物流沙盘实验室、ERP实验室和ERP沙盘实验室。购置了物流管理模拟训练系统,可以实现WMS、TMS、ERP、DRP、EOS等物流管理模拟训练。并和当地多家物流企业建立了真正的校企合作,真正实现了顶岗实习,让学生深入第一线进行实习;目前仅物流相关企业有DHL企业、佳达物流、GE、嘉里大通、北京络杰斯特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具有广泛物流实训基地;因此拥有了较完整的本土化的物流管理案例、又有先进的物流模拟系统实训系统、广泛的物流实训基地。通过对专业的整合和提升,完全有条件完成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

三、进行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建设的方法

(一)确定专业以及专业的独特性

在专业设置中,首先要考虑教育对象的就业需要,专业的设置具有明确的职业定向性,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就是培养运用信息技术在物流相关作业的综合能力,有了明确的定位,才能对教学课程和教学实践进行规划和实施。在强调智力技能以外还应考虑教育对象的态度和对这一职业的理解。我校在专业建设中结合学生管理,进行“5率”管理和企业进行联谊活动开展对行业相关教育。这样既强调了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又满足了企业的需求。

(二)课程体系开发与职业岗位能力互动性

课程体系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专业建设中从职业分析入手,以社会需求为宗旨,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原则,更新教学内容重组课程结构。根据―定的物流信息职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尤其是职业综合能力、关键能力并兼顾中长远需要确定培养目标,开发符合时展的新课程体系。简而言之,课程开发应以满足企业或雇主对人才素质和知识结构的要求为指导思想,强调“职业”又突出“能力”。构建出强能力、高素质和适应性强的课程体系。作为培养目标与教育体系互动的联结纽带,课程开发与课程体系联动作用的结果将提升教育体系适应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三)工学交替推进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工学交替是职业学校一种新的培养模式,也是我校实践探索出的一条可行之路,是让学生在校学习和生产岗位顶岗工作交替进行的培养模式。工学交替的实质是产学合作、联合育人,利用学校与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它改变了以往的“填鸭式”、“满堂灌”等传统的教学方式,广泛运用实例(情境、模拟)教学法、多向互动教学法、研究性学习等先进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学习向发现学习转变。我校目前进行工学交替的企业有加达物流、GE等多家企业。不但让学生真正实现了工作和学习相关,也在就业和专业导向上起到了引导作用。

四、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建设的基本内容

(一)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高职学院教学基本建设中最具核心的工作,其水平、质量和成果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保证。因此课程建设要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来进行。物流信息化技术包括基础技术和信息系统技术。基础技术包括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交换技术和Internet/Intranet技术等。信息系统化技术包括电子订货系统(EOS)、仓储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分销需求计划(DRP)、企业资源计划(ERP)、物流需求计划(LRP)、供应链物流资源计划系统等。而培养既懂得物流管理理论又熟练掌握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又是物流信息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课程建设要围绕专业核心内容和培养目标来考虑课程建设。

(二)实训实验基地建设

为了提高现代物流的技术含量,提升现代物流的品质,加强物流信息技术人才的技能培养,就必须开发和建设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实训演练基地。运用现代物流案例实作演练与操作训练,通过对物流系统信息软件平台的理论学习和实训,使物流信息技术人才熟练掌握必需技能。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校内建有物流运作实训室、物流信息系统实验室、物流沙盘实验室,不仅有微机、服务器、自动化立体仓库、电子标签、条码扫描器等先进的硬件设备,安装了相关的模拟软件,既可以进行实验教学,又能模拟真实的物流活动过程。校外先后和无锡佳达国际货运有限公司、GEMS、DHL、嘉里大通、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实验实训基地。

这些实验室和实验基地的建设,可以完成以下几种功能:

(1)模拟操作。建设物流信息技术模拟仿真实验室,购置物流设施设备或模型,拍摄物流设施设备实物及其运转影像和图片,绘制各类典型物流企业业务流程图,让学生在实验室认识物流业务的全过程。通过实验,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结合起来,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软件操作。安装物流综合信息平台软件,将物流企业运作转换成计算机模拟实验操作。通过实验,学生有了比较,进一步了解了物流企业运作的过程和原理。

(3)案例教学。邀请企业负责人来校讲座,针对该企业的具体情况讲解分析。或者由教师事先设计案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教师把握讨论的进度及方向,进行必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物流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教师及时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总结。通过实际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走访物流相关企业。组织学生到企业去进行现场教学,融书本知识与模拟操作为一体,更加贴近实际,使我们的学生更加具有竞争力。同时企业对物流信息技术人才的需要,更推动了物流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

(三)专业调研和就业导向

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必须充分尊重市场运行规律,在市场格局下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专业的设置也应符合这一规律。高职教育主要服务于地方和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它的市场终端就是院校所在地和经济区域。研究区域经济的结构特征和发展趋势,既是专业建设的方向标也是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发展走向。无锡地处长江三角区域的核心位置,代表着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无锡政府非常重视发展物流业,仅无锡新区就已经建设或即将建设四大物流园区,制定了一系列物流发展政策,形成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对物流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给予了一个广阔的前景。我校的2007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0%以上,市场就业的良好性也必将引导着专业的良性发展。

总之,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人才需求与前景预测,现代物流业作为当今社会生产专业化分工和高效运作的服务方式,能够为企业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产品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物流及供应管理正迅速成为全球商业领域中最为核心的问题。现代物流涉及到生产制造业和商品流通企业,是制造、采购、仓储、运输、货代、配送、销售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我国从“十五”计划起就把物流业列为重点发展的服务业,在宏观环境上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予以支持和保证,这就更加推动了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合作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种形势下,迫切需要的是掌握国内外生产制造企业和流通企业的物流动态,掌握国内外现代物流技术与信息技术,掌握现代最有效的物流组织和方法,具有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的物流技术与信息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戴勇,承剑芬.高等职业教育与无锡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职教通讯,2003,(3).

[2]无锡新区.无锡高新区发展规划报告[C].2007.

物流信息技术范文第6篇

关键词:物联网;物流信息技术;关系

由于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使得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并且物联网技术也得到了大家的关注,而物流信息技术中物联网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实时的网络查询,网络的全球化,物流硬件设备的及时更新,物流信息的及时反馈与传递,以及短信、云服务和邮件等其他技术的运用。所以,物联网与物流信息技术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一、物流信息技术和物联网

(一)物流信息技术

物流信息技术其实就是在物流的各个环节中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时也作为现代物流行业的基础和灵魂而存在,并且也是当代物流和原始物流之间的重要标志。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完善,其构成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分别是条码技术、EDL技术、射频技术、GIS技术、GPS技术和管理软件。

条码技术是一种识别技术,通过条形码实现对货物的标识和描述,同时它也是对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竞争能力的提高的有效手段。

EDL技术是利用标准格式,通过电子方式实现结构化数据和信息进行相应的传输与交换。

射频技术也是一种识别技术,但它属于非接触式,是通过相应的信号进行识别,然后对数据信息进行获取。不需要工作人员的干预,适宜各种环境。如果是短距离,恶劣环境的传输,它完全可以取代条码技术。

GIS是地理信息系统的英文缩写,GIS技术是以地理空间作为基础,利用相应方法对一些动态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有效的提供。同时,各种不同学科形成的交叉产物,主要的功能就是把表格中的数据变成地理图形进行显示出来,最后实现结果的浏览、分析及操作等结果。

GPS是全球定位系统的英文缩写,GPS技术是一种三维的导航和定位系统。

管理软件主要包括有TMS(运输管理系统)、WMS(仓储管理系统)、FMS(货代管理系统)以及SCM(供应链管理)。

(二)物联网

对于物联网,从表面上就可以看出它是互联网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并且可以在物联网中进行物和物之间的通信与交换,最后达到智能化的识别、跟踪、定位及管理的网络。对于其概念,主要有两层含义:第一就是互联网,是在其基础之上进行的延伸和扩展;第二就是在任何的物和物之间进行的用户端延伸与扩展,然后对其进行信息的交换与通信,简单的说就是物物相息。对于物联网中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要有一种接收器,对相应的信息实现接收;要有一种通路,实现数据或信息之间的传输;具备相应的存储性质,在必要时对数据或信息进行存储;要有中央处理器(CPU);至少有一种操作系统;应用程序要专业化;拥有数据发送器,不仅能实现数据的接收,还能实现数据信息的发送;对物联网中相应的通信协议进行遵循;具有唯一编号,可以在世界网络中被识别。它主要也有三种关键性技术存在,分别是传感技术、RFID标签及嵌入式系统技术。

传感器技术也是计算机技术当中的关键技术。传感器就是根据一定的规律进行信号转换和输出的器件或装置。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同传感器把相应的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使得计算机得到处理。

RFID标签是一种射频识别技术,同时也是传感技术中的一种,并且可以进行无线射频技术与嵌入式技术的融合,形成一种综合体的技术。目前RFID标签主要的应用前景就是自动识别和物品的物流管理方面。

嵌入式系统技术是一种综合性技术,对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及电子应用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都进行了应用融为了一体。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完善,在现在的社会中,以嵌入式系统技术为特征的产品已经到处可见了,小到MP3,大到卫星系统,都有该系统的应用。并且嵌入式系统也对人们的生活进行了改变,对我国的工业生产和国防工业都进行了发展和推动。如果将物联网比喻成一个人体的话,那么人的眼睛或鼻子等感官就相当于传感器,而神经系统就是网络,主要的功能就是进行信息的传递,同时最重大的大脑就是嵌入式系统了,不但可以接收信息,同时还可以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存储。

二、物联网在物流信息技术中的应用

对于物联网在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为网络技术的应用、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的应用、物流EDI技术的应用及GIS技术与GPS技术的应用。下面就对这四种应用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讨论。

(一)网络技术

在物流信息技术中应用物联网,通过结合企业网络与因特网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内部网络,这样使得整个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都得到了完善。并且应用物联网,使得现代的物流产业对数据信息进行了大量的传输和处理,让整个物理企业都建立在先进设备、信息安全传输及操作简单基础之上进行高效运行。并且还要建立相应的门户网络,对企业的良好形象进行建立,扩大物流的供销渠道,对用户的服务与支持进行完善,最后通过市场竞争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空间。

(二)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

对于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的应用,主要有三方面的体现,分别为条形码,无线射频识别与数据传递技术的应用及生物特征的识别技术。下面就对其进行简要的分析。

1. 条形码

条形码的基础条件就是条码识读,实现POS的自动识别和销售系统,使得物流产业在销售、管理、物流订货及结算方面都进行了本质性的改变,同时也使得条形码在更多领域范围内被应用,进而从物流的供应链末端向配送、运输的仓储等其他环节进行推送。同时,由前缀码、厂商识别码、商品项目码及校验码组成的EAN码与环球UCC共同建立了一个既全球统一又系统开放的编码体系和条码标识,并且对物流产业中的供应链进行了各个环节的条码供应。

2. 无线射频识别与数据传递技术

对于射频识别技术,其主要的特点就是可以进行远距离、多标签或是快速移动时的无接触自动识别。于1990年开始兴起,并且也是当今社会中最先进的非接触识别技术中的一种。其在我国物流产业中的应用还不特别的完善,只有车轴运输识别和一些外资的零售可以使用。因此,对于物流信息技术中物联网的应用,首先就要对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进行引入,而CSI协议颁布,是美国为了实现进港集装箱的安全所采取的措施,同时另一个目的也是对恐怖袭击风险进行的控制。

3. 生物特征的识别技术

目前最流行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就是指纹识别技术和语音识别技术。所谓指纹识别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而进行一种身份的识别,同时它也是在目前使用范围最广泛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三)物流EDI技术

对于物流EDI技术,其主要的特点就是通过供应链将相应的信息进行存储和处理,最后在通过EDI(电子数据交换)实现共享,最后对物流的流通效率进行提高,对物流成本进行降低。而因特网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EDI发展的物质基础。

(四)GIS技术与GPS技术

对于GIS(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的应用是物流的分析,其作用就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理数据的完善,最后再通过相应的软件进行车辆路线模型和网络物流模型以及最短路径模型的集成。

GPS(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的应用就是车辆的全球定位系统。其主要是车辆GPS定位的监控中心与车载部门进行监督和管理,通过地理和卫星定位实现,最后让用户随时都可以进行查看。

三、物流信息技术中物联网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对于物流信息技术中物联网的应用现状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分别为国际方面和国内方面。

从国际角度来看,许多国家都对物联网的应用十分重视,并且已经开始对物流信息技术中物联网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发和应用。而在美国中,早已经把物联网作为重振经济的根源了,所以对物流信息技术中物联网的应用非常重视,其核心就是通过相应的信息技术实现美国未来产业的发展模式与结构。并且还要通过网络实现大量数据的储存和云计算,实现人工自能技术的发展。但是,针对美国的经济方面,物流信息技术是无法实现人工自能的发展,所以这就是国外物流信息技术中物联网应用所存在的问题。

对于我国的物流信息技术中物联网的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就是大量人和物流的浪费及重复工作,不仅没有提高物流产业的经济效益,也没有对其工作效率进行提高。而如果建立一个管理平台的,则对物的传感是很容易实现的,进而可以对感知的信息进行管理与整合。物联网和电子商务有些类似,但是物联网拥有一种应用,这就使得物联网在电子商务基础之上进行了新的商业模式的开展,简单的说就是从企业的引导和扩大规模出发,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促进企业的管理程序和市场化的发展。所以,建立一个既科学又综合的管理平台,就可以实现传感信息的收集和管理,但它是物联网中的一个大问题。因此,我国就要尽快策划出相应的规划,制定出一套既科学又合适的政策和法规,保证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行,实现物流信息技术中物联网的顺畅应用。

(二)对策

1. 引进物联网的核心技术

对于物联网,其核心不是物,而是网。对物的传感是很容易实现的,但是要想对感知的信息进行管理与整合,就需要一个管理平台。物联网和电子商务有些类似,但是物联网拥有一种应用,这就使得物联网在电子商务基础之上进行了新的商业模式的开展,简单的说就是从企业的引导和扩大规模出发,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促进企业的管理程序和市场化的发展。所以,建立一个既科学又综合的管理平台,就可以实现传感信息的收集和管理,但它是物联网中的一个大问题。

2. 对物联网的标准体系进行完善

在对物联网进行实行时,都会出现不同种类的方案。如果没有固定标准的话,那么实行的结果就会无法令人想象,最后可能导致物联网不能进行,甚至商业模式都不能整合,成本会逐渐加大。所以,要想物联网的快速运行,首先就要制定一套统一协调的标准,形成一个科学的管理机制。

综上所述,物联网与物流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物联网可以使物流信息技术中的数据信息更加开放、集中和动态化;而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促进物联网的发展,最后使得整个物流企业不仅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能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邬贺铨.物联网的应用与挑战综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5).

[2]王晓静,张晋.物联网研究综述[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0(01).

物流信息技术范文第7篇

关键字: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就业;导向

中图分类号:F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1-0266-02

随着物流行业的兴起,物流教育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开展,中国物流服务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市场对物流及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这就要求物流服务观念必须不断更新、技术不断进步、设备不断完善。按照目前物流行业发展速度,届时我国的物流从业人员缺口将达到600万。为顺应行业需要,部分高职设置了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根据学生就业形势及特点,以下,笔者将以专业特殊为基础就此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就业进行导向研究。

1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专业的特点及需求

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依托于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因此,设立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势在必行。从当前的物流工作岗位性质的不同,对物流及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物流及相关专业人才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如外语、海关、国际贸易等。

其次,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市场对物流及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企业物流及相关专业人才;物流企业人才;物流规划咨询人才;物流研究人才。再从供给的角度看,物流及电子商务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两个途径,院校培养和社会培训。可从数量上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加之当前学校教育和行业培训缺乏实践经验,毕业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视角与企业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些都导致了物流及电子商务物流的相关专业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所以,在研究中发现:对物流及电子商务相关专业人才的在校学生的培养中,一定要注重实践务实,就近两年南宁对物流及电子商务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究竟在哪?那么物流及相关专业人才分为战略型物流及相关专业人才,管理型物流及相关专业人才,技术性、技能性物流及相关专业人才。

当然南宁物流及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比不上东部沿海地带如华东、华南地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南宁地区的物流企业以从事运输和仓储类的居多,但是随着北部湾开发区的发展,国际物流和港口物流将是南宁物流发展的重点,那么随着南宁物流的国际化和供应链的更加完善,学好英语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学生很重要。

2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学生就业现状

通过走访,目前物流人才市场上大量物流一线岗位虚拟以待,求贤若渴。但很多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的毕业生出现了平均工资较低的现象,有的甚至选择了其他行业,导致物流毕业生就业对口率很低。许多学生误以为,现在物流企业众多,专业物流人才又紧缺,自己毕业后到物流企业去当个部门经理不成问题,所以对市场上提供的1000―1500元左右的月薪和艰苦的就业环境就有点接受不了,再加上市场上还有不少对待物流人才的浮躁心理,大多数公司都是希望吸纳理论和实践经验兼备的人才。这种期望和现实之间的落差,导致了我国物流高级人才出现了有价无市的局面。

为了科学预测就业市场,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交流与合作,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客观反映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的毕业生素质和社会声誉,及时发现我们在专业设置,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学生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我们对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进行了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从毕业生反馈的情况来看,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较高,对口就业情况较好。毕业生绝大多数能胜任本职工作,在单位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回访,了解到毕业生普遍认为需要加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并不断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毕业生流动性很大。

3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学生就业趋势及导向

3.1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学生就业趋势

从目前的就业趋势及导向上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去电子商务企业中的物流部门工作,以及一般企业(-72厂,贸易公司)里做物流工作或去物流企业里工作,一般企业里的物流岗位有仓库(收发货,保管),计划,采购,运输管理,进出口关务,物流企业里岗位主要是操作,销售,物流企业类型有运输,有报关,有货代。有仓储,有物咨策划,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在物流企业、港口、海关、货运公司、商贸企业等就业,就业前景良好。

3.2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学生就业导向

通过本次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为应对本专业的就业情况,我们从毕业生所在单位和毕业生反映的问题看,主要集中在综合素质较差就业过程中缺少灵活性与主动性,理论与实践不能紧密结合,能力有限这几个方面,我们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正确引导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学生就业,同时也应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我们得出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学生就业导向有以下两点:

3.2.1 将就业指导课设置为必修课,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

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尤其是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可使学生对自身准确定位,客观地评价自己;对现实的社会和就业政策有及时的了解,能有的放矢;对就业有充分的认识,能准确地把握机会。应设置目标明确的就业教育,学生们在日常学习与专业选择方面应该对自己准确定位。

3.2.2

课程设置上要体现职业定向性及“宽”和“广”

在课程设置,应突出职业教育专业性的特点,保证学生具备至少一门专门技术。特别在仓储课程设置,应突出职业教育专业性的特点,保证学生具备至少一门专门技术。特别在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信息管理方面加强力度,帮助、鼓励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培训拿到初级物流师、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书、叉车证书、条码技术与应用证书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满足现代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化、国际化及信息化的需求;同时物流是一门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学科,学校开设的课程要涉及经济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工学基础和交通运输工程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同时注重让学生掌握外语及计算机等基础技能,掌握物流基础理论和方法,得到物流系统设计的基本训练,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宽口径的知识体系,具备物流管理、规划设计等较强的实务能力的高级应用人才。

3.2.3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学生“双证书”制度

要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逐渐转变教师角色。一方面,学校可以鼓励现有专业教师要定期到企业实习,地方和学校要为教师的企业实践创造必要的条件,同时聘请一定比例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人员到高职院校担任兼职教师。另一方面,企业应通过举办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培训班、接收教师实践锻炼、提供技术资料等途径,不断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重在培养操作型为主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管理人员,如仓库管理员、配送员、叉车工、报关员电脑操作员、网络管理员等。对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学生实施“双证书”制度,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物流信息技术范文第8篇

关键词:需求;信息;物流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随着高频度、小批量配送的专业物流需求增多,大型物流企业的集约化、协同化和全球化发展,传统物流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现代通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以满足新的物流需求提供了可能,也为现代物流提供了技术基础和保障手段,通过广泛深入的应用信息技术、及时准确地掌握物流过程的动态信息、调动各地物流网点、构筑一体化物流网络、节省时间和费用、将空载率压缩到最低限度、提供优质物流和保障服务,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物流需求的变化推动物流企业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物流需求也更多样化和个性化,对物流的服务要求也将更加专业,需求变化将推动物流企业更广泛、更深入地应用信息技术。物流需求将更强调即时性。顾客需要随时了解商品情况、地理位置、运输状态等即时信息,制造商正逐渐向按需生产和零库存过渡,大型的零售商每天进库和出售的商品繁多,需要高效清点、无缝对接,这些都要求企业必须利用诸如条码、射频技术、计算机、网络等多种信息与通信技术来实现,信息化是唯一选择,也是运作的关键。企业物流自给的模式将改观,第三方综合物流需求将增大。目前,企业的自有物流占整个市场规模的70%~80%左右;工业企业中,36%和46%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身和供应方企业承担,而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有18%,这种自办物流方式,设施利用率低、成本高,而且设施落后,达不到客户需求的特定要求,形不成一体化的综合物流,也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专业化需求,更多的企业将改变自办物流的模式,将物流委托给更为专业的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要满足这些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必须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信息化和自动化解决供给问题,为企业个性化的服务要求提供专业化服务。

二、RFID产品将在物流业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RFID技术不断成熟、应用成本(单品价格、实施费用等)逐步降低以及在国内物流企业应用案例的增多,RFID技术对物流企业业务处理效率的提升价值将日益凸显,利用RFID技术实现货物供应链实时监控,保证库存高可见性,使得企业不需要在业务起步时就拥有强大的条形码系统。凭借RFID无光电应用特性,支持更多的自动读取,在缩减制造及分拨方面人员成本的同时保证高准确性。RFID提供对供应链资产的实时监控并通过电子标签操作人员了解产品的详细信息,这将为改进决策、加快处理问题的速度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年来,RFID的成本已经大幅下降,加之RFID无论在可靠性、避免污染、可见性、读取速度和空间方向性上都比现在的条形码具有优势,RFID在未来将成为物流企业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之一。

三、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物流企业加快信息技术应用

物流市场的激烈竞争迫使企业不断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质量,信息技术是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和高质量物流的重要手段。国际大型物流企业陆续抢滩中国市场,将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市场竞争。跨国公司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尤其是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将迫使企业不得不加快信息化步伐,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区域内众多的中小物流企业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必将脱颖而出一批有实力、有前途的企业来,竞争使得它们获得优势,积累了资本,扩充了实力,具备进一步深入推广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条件。

四、信息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环境更宽松、条件更成熟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各级政府也制定相应政策支持信息技术在物流业中的应用和推广,鼓励物流技术的创新发展。例如,国家和各省都积极推动建立公共软件开发和行业性软件测试平台,促进行业大型应用软件系统开发与推广,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等科研机构实施科技攻关,推动公共技术开发平台建设,引导产学研联合研制技术标准,促进标准建设。国家还专门成立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设物流作业、托盘、第三方物流服务和物流管理分技术委员会,以促进物流企业信息化。大力推动物流园区间的信息化整合,列出专项资金支持园区内的物流企业信息化、标准化以及电子商务建设,推动省区市公路货运配载系统的应用,逐步向物流信息平台过渡。国家各项“金”字工程建设不断深入,将为物流信息化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提供更坚实的信息化基础条件,起到更强的支撑作用。

五、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更紧密地结合物流企业管控模式

物流企业管控模式和运作流程的差异客观上决定了没有适用于所有企业的标准化应用模块,简单机械地照搬其他企业信息应用系统注定了信息化的失败,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的应用将更紧密地结合企业管控模式,更加关注企业个性化的技术需求,技术应用紧紧围绕企业独特的业务流程展开。信息系统的开发将更加强调物流企业技术应用需求的实现,物流企业和信息技术提供方共同全程参与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改变前期侧重软硬件建设,以技术为先导的应用模式,“量体裁衣”式的信息化建设思路将被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所采用,真正做到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支撑物流企业的业务运营。

六、第三方系统的信息集成建设将拓展客户服务领域

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与国外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客户服务”,而服务的及时性与全面性将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竞争实力。在客户服务要求逐步细化的今天,拓展客户服务领域,提高客户服务效率将是各企业发展中的重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客户要求物流企业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物流信息,以跟踪了解货物实时的物流状态。因此,必须打破原有的封闭式物流系统架构,对客户提供实时的信息交换接口,为客户提供网上查询服务以及邮件、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客户可以通过物流系统,获得从货物起运开始的准确货物到达时间、到达位置等信息。实现与客户系统间的信息集成(如物流企业的WMS系统与生产企业的SCM系统,物流企业的TMS系统与分销企业的DRP系统等),通过系统间的信息及时传递,加强企业与客户联系的紧密性,以完善、及时的信息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实力。

七、结束语

随着国民经济加速发展,物流业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市场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物流企业实力不断提高,物流企业信息化意识必然不断提高,信息化投入不断加大,信息技术将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得到物流业的应用和推广,也将极大提高物流的效率,提升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助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蓝天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牟春燕.第三方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研究[J].现代物流,2006.6.

[2]袁丽英,张洪明.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信息技术[J].商场现代化,2008.4.

[3]张教.浅谈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综合管理,2009.1.

物流信息技术范文第9篇

我国林木物流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1、我国林木物流管理中多年来的粗放式经营,林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都还处于落后的状态。产业素质低下、科技进步缓慢的状况还十分突出。2、信息技术是现代林木物流管理技术的核心内容。实现林木产品的信息化物流管理可以使得林木企业之间进行网络化的产业供应链。降低企业之间的流通成本。然而,目前我国林木企业间的技术整合还没有达到完善的状态。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开发研究。3、很多林木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开发研究没有做到长期投入,导致很多技术的研究开发中途得不到资金的后续支持而不得不放弃。造成信息资源流失。另外,目前很多的林木企业销售,物流管理等方面依然使用传统的销售人员电话联系方式。使得林木企业与林木产品需求者之间的信息传递迟缓甚至不畅通。4、我国的林木产品企业分布在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形成了一定的地域性。很多林区由于地处偏远,信息技术落后,甚至有的企业只有一台电脑,根本无法实现林木产品物流管理的信息化。长期的粗放式管理,也使得他们不愿意进行风险投资,对林木产品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投入持一定的保守意见。5、长期以来,我国林木企业“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观念比较严重,制约了我国林木产品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不能充分认识现代信息化技术对林木产品物流管理的积极作用。

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政府部门应当适当加大投入力度,培养出一批既具备现代信息技术又有丰富林木产品知识的人才。以加速我国林木产品物流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尽快建立、健全林木产品物流信息网络系统。整合林木产品信息资源和渠道,充分发挥林木信息技术的导向作用。协调管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林木产品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成熟与完善。2、加强对林木产品信息资源的开发。快速处理并广泛传播林木产品的信息化与现代化。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从而提高林木产品的效益。利用信息技术实行一站式的林木产品物流管理。经过完整的信息物流管理,规范流程。3、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政府的适当引导,建立一个开放、竞争、协作的林木产品物流管理体制。对于有市场潜力的信息化技术产品应给予大力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加大林木产品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扶持和发展与林木产品物流管理信心化相关的信息服务中心及一些中介机构。培育和完善信息技术化的产业链条。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对林木产品物流管理的积极作用。4、提高林木企业在思想上对物流信息化管理的认同和重视,打破原有的物流管理模式。适当的投入一定的资金和人力对林木产品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技术进行研究开发。立足长远,加大信息化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5、政府应当加强对林木产品的信息化资源的保护。目前,在研究和开发自主产权和新技术信息方面都有较强的优势。但是,还没有对这些知识产权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我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很薄弱,导致了一些信息资源的白白流失。鉴于此,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林木产品的信息化的保护意识。利用法律的武器加大保护的力度。6、建立和健全风险投资机制。因为林木产品的物流信息化管理技术是一项长期的事业。需要资金和人力的不断投入。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成果由于没有得到后期资金的投入补充,而无法实现信息产业化链条,使得信息化资源的白白流失和浪费。7、林木企业要不断加强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认识现代化与信息化对其产品物流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物流管理的理论体系。促进林木产品物流管理信息化链条的完善。

本文作者:于勇刚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林口林业局企管办

物流信息技术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物流 物流信息技术 物联网 射频识别技术

21世纪是进入信息化的新时代,智慧城市、4G通讯技术、低碳技术、物联网、3D显示、增强显示技术(AR)、云计算、人用疫苗技术、电机系统节能、可燃冰开采技术,成为2010年影响中国的十大技术。作为十大技术之一的物联网技术自然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由工信部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资源共享协同服务标准工作组,以及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同倡导、发起的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召开筹备会议,旨在整合国内物联网相关标准化资源,联合产业各方共同开展物联网技术的研究,积极推进物联网标准化工作,加快制定符合我国发展需求的物联网技术标准,为政府部门的物联网产业发展决策提供全面的技术和标准化服务支撑,将围绕物联网发展需求,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兼容相结合的标准战略,加快推进物联网国家标准体系的建设和相关国家标准的制定,同时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以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目前中国与德国、美国、韩国一起,成为物联网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广东、江苏、上海等地已有局部建设,已应用于公共安全、城市管理、环境监测、节能减排、交通监管等领域。

一、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在1999年提出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可见,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这里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够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①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②要有数据传输通路;③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④要有CPU;⑤要有操作系统;⑥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⑦要有数据发送器;⑧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⑨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二、物联网的作用

1.技术领域的应用。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楼宇、路灯监控、智能交通水质监测、智能消防、物流管理、政府工作、环境保护、公共安全、资产管理军械管理、工业监测、食品药品管理、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食品溯源和情报搜集等诸多领域。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的效率,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带动所有的传统产业部门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并将推动国家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发展模式从粗放型发展转向集约型发展。

2.物流行业中的应用。物流行业不仅是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其中一个,也是信息化及物联网应用的重要领域。它的信息化和综合化的物流管理、流程监控不仅能为企业带来物流效率提升、物流成本控制等效益,也从整体上提高了企业以及相关领域的信息化水平,从而达到带动整个产业发展的目的。

三、物联网与物流信息化的关系

物流信息技术是指运用于物流各环节中的信息技术。根据物流的功能以及特点,物流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分类编码技术、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

物联网有四个关键性的应用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传感器,智能嵌入技术以及纳米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物联网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也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非接触识别技术。以简单RFID系统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阅读器和无数移动的标签组成的,比Internet更为庞大的物联网成为RFID技术发展的趋势。

物联网产业在我国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RFID技术与应用已有5、6年的时间了。而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作为物联网的核心基础之一,RFID产业能否健康发展将直接关系到物联网建设的成败。

物联网作为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在自身形成一个广泛延伸的产业的同时,将对多行业多领域信息化产生深远影响,物联网与物流信息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带来的问题

物联网的产生与发展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安全问题:企业商业机密、国家机密不被泄漏。

2.隐私问题:追踪和定位某个特定用户或物品,从而获得相关的隐私信息,势必会使个人的隐私问题受到侵犯。

3.商业模式:物联网商用模式有待完善。

4.物联网的政策和法规:需要国家制定出适合这个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保证行业的正常发展。

5.技术标准的统一与协调:物联网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如果各行其是,那结果是灾难的,大量的小而破的专用网,相互无法连通,不能进行联网,不能形成规模经济,不能形成整合的商业模式,也不能降低研发成本。因此,尽快统一技术标准,形成一个管理机制,这是物联网马上就要面对问题。

6.管理平台的形成:物联网的价值在于网,而不在于物。传感是容易的,但是感知的信息,如果没有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不能进行管理和整合,那这个网络就没有意义。因此,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庞大的,综合的业务管理平台,把各种传感信息进行收集,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进行有指向性的传输,这就是一个大问题。

7.安全体系的建立与形成:传感技术其他人也能进行感知,比如产品的竞争对手,这就需要在安全上下功夫,安全问题解决不好,有一天可能有价值的物联网会成为给竞争对手提供信息方便的平台,那么它的价值就会大大的打折扣,也不会有企业愿意和敢于去使用。

8.应用的开发:物联网的价值不是一个可传感的网络,而是必须各个行业参与进来进行应用,不同行业,会有不同的应用,也会有各自不同的要求,这些必须根据行业的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有价值的开发。

五、结论

人们正走向“物联网时代”。根据人们对物联网的设想,可以描绘出一幅“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

如果将物联网应用在物流领域内,同样会产生惊人的效果,例如一家物流公司应用了物联网系统的货车,当装载超重时,汽车会自动告诉你超载了,并且超载多少,但空间还有剩余,告诉你轻重货怎样搭配;当搬运人员卸货时,一只货物包装可能会大叫“你扔疼我了”;当司机在和别人扯闲话,货车会装作老板的声音怒吼“笨蛋,该发车了!”。

毫无疑问,如果“物联网”时代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参考文献:

[1]现代物流报,2010年3月16日

[2]www.省略

[3]陆光耀:物流信息管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上一篇:食品安全范文 下一篇:农业种植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