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电路图范文

时间:2023-03-02 23:22:41

物理电路图

物理电路图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2—0092—01

电路图与实物图是了解电路的工具和桥梁,电路图是理解和分析电路的简捷工具,实物图是连接理论和实际的桥梁。因此,电路图和实物图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其中电路图与实物图的转化则是重中之重。笔者依据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如下的一套方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愿和大家共享。

一、依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在依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之前,先观察、分析电路图及其要求。初中电学,电源一般是直流电源或电池组,电池组必须串联,串联时一个电源的正极连接另一个电源的负极,最后整个电源只剩下一个正极和一个负极用来往外引线;再分清电路是哪种连接方式,即串联、并联还是混联。串联电路简单,就是将电路中的原件逐个首尾依次连接起来即可。并联电路就是将电路元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一起,然后接到电路中,主要是要分清干路和支路。混联电路是既有串联又有并联的电路,混联电路仍遵循并联的干路与支路的特征。

(一)连接电路实物图时必须明确

1.电流从元件一端流入另一端流出,该元件才起作用。

2.所有的接线柱是导线的一部分,导线的电阻近似为零,接线柱可以沿导线滑动直到遇到下一个接线柱停止,所有被导线直接连在一起的接线柱与正极或负极间的电压相同。

3.依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的要求是:线接柱、不交叉、不重叠、无间断。

4.个别元件的连接:(1)滑动变阻器一般有四个接线柱,能起到改变有效电阻的连接方式是上下各选一,下端哪端有效选哪端,上端任选一,电流能经过的电阻就是有效电阻。(2)电流表的连接:电流表要与被测电路串联;电流要从正接线柱流进,负接线柱流出;不能超过所选择的量程;电流表电阻很小相当于导线,决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接在电源两极而烧坏电流表。(3)电压表的连接:电压表与被测电路要并联;电流要从电压表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被测电压不能超过所选择的量程;电压表电阻很大在电路中视为断开,经过的电流近似为零,所以在量程以内可以用电压表直接测量电源电压。

5.在连接电路时电流表、电压表是仪表,几乎不消耗电能,因此不能当作用电器,只分析电阻及用电器的连接方式,电压表在其他元件连接好之后,再并联接在被测电路两端。

6.连接的实物图要正确,这里的正确应理解为顺着电流走向实物图元件先后次序和电路图的先后次序一致。有了上面的理解之后,我们就可以依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二)连接电路实物图的口诀记忆如下

1.串联电路的连接:串电源,正极始,逐流连,到负极。

2.并联电路的连接:串电源,串干路,干路两端分合点,分合点上并支路,再把支路逐流连。

说明:电流分开的地方叫分点,汇合的地方叫合点。另外,在并联电路中,几条平行的电路位置可以互换,不影响电路的实质。

二、依照实物图画电路图

依照实物图画出相应的电路图的方法与依电路图连实物图的方法大同小异。先分析实物图,找出电源,认清串联还是并联。如果是串联,从正级到负极顺着电流走向逐步画出相关元件并连接;如果是并联,电源始终在干路上,分清干路和支路,先画出干路,干路两端是分点与合点,在分合点上把支路元件符号顺着电流走向一条一条并上,再检查所画电路图是否正确。

(一)画电路图时必须明确

1.导线一般画成线段。

2.所有的元件符号都要与教材规定相统一。

3.交叉相连接的地方点一点,交叉不相连接的地方不点点。

4.线路不能间断。

5.电路图拐角处除了滑动变阻器不能画其他元件。

6.电路图与实物图的元件顺着电流走向先后次序要相同。

7.依照实物图画电路图的要求:图相符、统一号、导线直、无间断、角无号(除了滑动变阻器可以在电路图的拐角处画以外,其他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

(二)依照实物图画电路图的口诀

物理电路图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学;电路图;实践教学

电学是初中物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抽象性。而其中的电路图知识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鉴于此,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教师应当重视转变教学理念,采用合理的措施优化电路图知识课堂。

一、固学生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关键。但是实际情况是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并不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经常会出现理解错误、概念混淆的现象。尤其是在绘制电路图之时无法分辨串并联关系。为此,教师在电路图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比如说就短路概念,为了让学生能够从电路图中判断短路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就习题进行详细分析,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短路的含义。通常短路包括局部短路和整体短路两种情况。局部短路并不影响整体电路的工作。之后再进行例题的分析。如下图1和图2。图1属于整体短路现象,图2属于局部短路现象。在图1中,三个灯处于并联状态,如果开关S闭合,电流不会经过灯。而在图2中,灯处于串联状态,如果开关S闭合,则灯L1会被短路。整个电路中相当于只存在一个灯L2。这样通过分析,就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基本的短路知识。另外,教师也可以将有关基础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清单元知识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起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以便在进行电路图分析和绘制时能够很快联想起相关基础知识点,从而达到提高电路图知识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物理知识本身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想象力要求较高,更何况电路图知识主要是以图形为载体,传达基本物理知识。虽然形象的,但是从图形转变为语言仍然具有一定的难度。鉴于此,初中物理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训练,从而促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电路图知识。

比如说对于串并联电路图来说,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串联知识和并联知识,而如果是串并联综合的电路图会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鉴于此,物理教师就可以开展专项的电路图分析和思维训练。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简单的电路图,并分析其中灯泡和开关的位置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而后再改变灯泡和开关位置,整体改变电路的串并联关系,让学生进行分析。另外,教师还可以开展有序的连图训练,将实物简单地摆放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连图,而后再改变其中的灯泡、开关位置,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进行连图。或者是教师指定一根已经连好的电路图,让学生进行其他的电路图连接。无论是哪种形式,都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在电路图知识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重视结合新颖的教学方法,达到这一目标,并最终促进学生的学习,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重视实践教学

在学生的学习中,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学习现象,称之为眼高手低。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是在课堂的学习中,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多数学生会认为自己已经理解。但是当遇到实际的问题时,学生在解题时机会不知从何下手。同样的道理,在电路图知识教学中,物理教师也应当重视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从而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

比如说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开放性的电路图连线习题。如给学生两组实验:第一组是一个电源、一个开关、两个灯泡、导线若干。第二组是:一个电源、两个开关、两个灯泡、导线若干。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结合自身的实践知识进行训练。当然,学生有可能会设置相同的电路,教师要注重及时给予学生评价,鼓励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总的来说,通过这种开放性的实践教学既能发散学生思维,又能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获得成就感,这对于提高学生对电路图知识的掌握能力十分重要。由此可见,教师要重视结合教材和教学,开展能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活动,以真正提高电路图知识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电路图知识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加强学生思维训练、重视实践教学三个方面入手,着重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这不仅是我国新课改深入推行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初中物理教学体系不断完善的客观需求。

参考文献:

[1]郁美华.初中电路图相关知识的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5.

[2]黄吉豪.解初中物理电路图的教学探讨[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三卷)[C],2012:3.

物理电路图范文第3篇

关键词:首端;尾端;实物图;电路图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4-0171-02

电路图的画法和实物图连接是物理学科电学学习所需掌握的主要技能之一,也是以后电学学习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对于电学的初学者来说,这也是一个公认的难点,亟需我们的深入探讨。如何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能?根据物理学原理以及具体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还要从基本的电路连接方式开始。也就是说,要熟练掌握实物连接和电路图之间的转化,必须清楚串并联电路的概念,并了解判断电路的连接性质。

在本文正式论述前,先说明两个重要概念:首端:电流流入用电器的那个接线柱称为首端;尾端:电流流出用电器的那个接线柱称为尾端。请看以下示例:电流由A端流入所以A端为首端。

电流由B端流出所以B端为尾端。

一、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根据实物图改画电路图的关键是“看图”,图看不明白就无法做好图。首先应该明白实物图实际上只分成两种,一种是串联、一种是并联。还要注意画电路图时要合理规范。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画电路图的几个注意事项:1、电路图最好呈现长方形,各元件要均匀分布在各边。除滑动变阻器外,其他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2、电路图中各元件的连接顺序要与实物图中的顺序一一对应。3 、 按实物图画电路图,要注意电路所处的状态。即开关是断开的还是闭合的。注意了以上问题,来分别探究两种实物图改画电路图的具体方法。

(一)串联。实物图中最容易识别的是串联。串连电路也是学生学习电路的基础。在识别上可以先找到电源的正极,用笔尖沿着电流方向,从一个用电器的首端流入,尾端流出。在流入另一个用电器的首端,再从另一个用电器的尾端流出。这样没有交叉点首尾顺次相连明确每个元件的位置然后作图。顺序是先画电池组,然后按元件顺序规范作图,横平竖直转弯处不得有元件。

例1,如图2所示。A、C分别为电灯电铃首端;B、D分别为电灯电铃的尾端是首尾顺次相连这种连接方法为串联。

小结:像这样尾端B与首段C这样顺次项连,整个电路只有一个回路。如图3所示。

(二)并联或简单的混联。实物图中并联或混联识别时有一定难度,难度在于常常分不清分叉点和汇合点的元件在干路还是在支路。识别方法是:首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沿电流方向找到分叉点和汇合点。然后,分析分叉点和汇合点是在此元件的首端还是在尾端。如果电流在此元件的首端分叉,此元件在支路上;如果电流在此元件的尾端分叉,此元件在干路上。如果电流在此元件的首端汇合,此元件在干路上;如果电流在此元件的尾端汇合,此元件在支路上。第三,分清谁和谁是一个支路的,画出电路图。例2:如图4所示。

在画电路图时,首先,找到分叉点和汇合点分别为A、B两点; 其次,分析分叉点A点在开关的尾端,所以,开关S在干路,汇合点B点在开关S1的尾端,所以开关S1在支路上.第三,S在干路上,在S的尾端分叉分为两个支路,L1和S1串联是一个支路,L2和电铃串联是一个支路所以电路图为图5所示。

例3:如图6所示:

首先,分叉点为小灯泡的首端C点,汇合点为开关的尾端D点。其次,分叉点C点是小灯泡的首端,因为如果电流在此元件的首端分叉,此元件在支路上所以小灯泡在支路上;D点是开关的尾端因为如果电流在此元件的尾端汇合,此元件在支路上。所以开关在支路上。第三,灯泡和电铃串联是一个支路;电阻和开关串联是一个支路:电路为图7所示。

小结:实物图画电路图首先要看电路是否有分叉点,如果没有那就是串联,改画中主要需要注意元件位置顺序。如果有分叉点,就要找到分叉点和汇合点,然后根据口诀判断分叉的元件和汇合的元件在干路还是在支路上,接着弄清谁与谁在一个支路上,最后画电路图。

二、根据电路图画实物图

(一)串联。步骤是依照电路图从电源正极出发将各元件按顺序首尾顺次相连。需要注意的是电流一定要从元件的一个接线柱流入从另一个接线柱流出,不要只把元件一个接线柱接入电路,这样的话此元件相当于未接入电路。例4如图8为电路图,图9为实物图。

(二)并联或简单混联。主要步骤是:首先,在电路图中任选一条单一的回路,并对照此回路在实物图中将相应的元件按首位顺次方式连接好。其次,在此回路中找到分叉点和汇合点,将回路以外的元件弄清谁与谁是一个支路,把是一个支路的串联起来。第三,并把其两端连到汇合点和分叉点上。(这里特别注意的是:实物图中元件连接顺序必须与电路图中各元件顺序一致,导线不要交叉且导线必须画到接线柱上,接电流表、电压表要注意正负接线柱,遇到滑动变阻器必须一上一下的连接。)

例4,如图10所示:

1、只看虚线以内的电路回路,当作串联电路按顺序首位顺次相连。如图11中的细线。2、 找到分叉点A和汇合点B,其余元件中电铃和灯泡L2是一个支路的把他们串联起来如图11中粗线 3、 然后将两端连入分叉点和汇合点如图11的加粗线。

小结:以上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的方法可以归纳总结为:先找路,后连图,再补洞。另外还要注意连接实物图导线一定不要交叉。

综上所述,实物图与电路图互相改画的有效方法,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希望得到指正与补充。在物理教学实践中,重难点问题的解决就需要教师本着教学相长的原则,在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教法,才能形成教与学共赢的局面。

物理电路图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职高物理;物理电学;电学实验教学

物理学科是高职院校的必修专业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基础技能知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而电学实验教学又是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电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本身具有一定难度,其实验操作也显得深奥难懂,它要求学生不但要熟练了解常见的实验仪器、熟悉电路图,还要能够学会设计电学实验中的电路图,这就让许多职高学生都望而却步。为了改变学生对物理电学实验的这种“畏惧感”,就必须改革职高物理电学实验教学的策略,转变学生观念,从真正意义上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一、熟悉常见实验仪器及其选择原则

实验的前提就是要选择适合的实验仪器,这是关系着实验是否成功、实验结果是否精确的关键。电学实验中常见和常用的实验仪器有定值电阻、变阻器、电流表、多用电表、电压表、螺旋测微器以及游标卡尺等等,它们在电路中还有着专门的符号标示。我们不仅要了解和认识这几种仪器,还有知道它们的用途、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等。例如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改变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自身的电阻值,从而达到改变电路中电流的目的;其种类分为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当然,作为一名职高学生除了要熟悉基本电学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验仪器,对于日常家庭生活中常见的电路器材也要有所了解,如测电笔、保险丝、电能表等。

对于电学实验仪器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原则性,而并非随意、盲目地选择的。因为,如果实验仪器选择得当,可以简化实验操作步骤、减少实验误差、使得实验过程顺利完成。在职高物理电学实验仪器的选择时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注意安全性。电学实验若仪器选择不当,很容易发生仪器损坏、并带来安全隐患,所以实验前选择仪器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比如选择量程合理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电源的最大电流不能超过其额定电流等。第二、要注意方便操作。物理实验的意义就是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物理理论,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如果实验过程过于复杂,实验步骤让学生感觉凌乱、摸不着头脑,那么就失去了做实验的意义。所以,在选择实验仪器时,要选择方便安装实验装置、方便实验操作、调节与演示的仪器。比如选择滑动变阻器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它的阻值范围和额定电流,还要考虑是否方便调节其阻值的大小。第三、要注意精确性。只有实验仪器选择得当,实验数据才会更精确,实验结果才会更具真实性和可信度。但这并不意味着仪器的精度越高越高,相反是要精度适宜。例如将安培表和伏特表接入到电路之中时,其指针偏转刻度要满足超过满刻度的三分之二,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

二、掌握常见电路图及其设计方法

了解了实验仪器和选择仪器的基本方法之后,还需要掌握常见的电路图,懂得如何设计电路图,这也是电学实验操作必备的基本功。首先,职高学生要了解物理电学实验中最常见的几种基本电路图:①半偏法测电流表或电压表电阻的电路图;②用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③运用伏安法、伏箱法或安箱法测定电源内阻和电动势的电路图;④运用分压式电路测定电压功率的电路图等。不仅要对这四类电路图熟记于心,还要学会分析它们的工作原理,例如第②类电路图其工作原理是著名的欧姆定律。看电路图的时候,也要掌握诀窍:要从电源正极出发,看电流的流动方向;根据电器两端是否有别的电器,分析其电压是否为电源电压;对于过于复杂的电路图,可以将其画出来,并将其中枝枝叶叶的地方删掉移除,保证电流流动方向不变,然后进行简化分析。

了解了电学实验中基本的电路图和分析方法,接下来就是要学会如何设计电路实验图。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每一个电学实验的操作原理,这是设计电路图的关键之所在。例如“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实验,如果学生们知道这一实验原理是欧姆定律,那么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应该选择多大量程的实验仪器,如何将滑动变阻器、小灯泡、电源灯等进行正确连接,如何连接电流表和电压表等。然后,再按照“横平竖直,转角处无原件”的原则,将对应的电路图设计出来。

三、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训练实践能力

熟悉了实验仪器和电路图,最后就是动手操作了,也是物理电学实验教学中的最关键一步。例如将设计好的电路图亲手连接一次,根据电路图中电流的流动方向,将原件依次连接起来,做到“先主后支”。通过亲手操作,学生不仅明白了物理电学实验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做,还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电学原理和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通过学生们的大胆想象、思考和创新,或许会有更多的惊奇发现。在操作和观察这些趣味实验的同时,学生们便会积极开动脑筋思考,分析它的实验原理是什么,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由此,通过实验操作,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自主探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培养,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今后的发展都有着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双文.高职院校物理电学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纵横,2012(02).

[2]曹存明.浅谈提高职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江苏教师,2012(01).

[3]徐晓明.刍议改进职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

物理电路图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初中电学复习 掌握 重难点

在初中的电学中,知识点多,相关相似的概念、定律、公式容易混淆,学生易造成学习混乱。为了掌握电学知识,达到复习巩固效果,我结合自身的复习经验和体会,总结出以下复习方法与大家共赏。

一、比较基本概念,分类归纳。

在众多的概念中,首先把概念进行归纳概括突出重点。1.基本概念:电荷、电量、导体、绝缘体、电源、电流、电压、电阻、电路、电流方向、电功、电功率等。2.重点概念:电流、电压、电阻、电路、电功、电功率等。在复习掌握基本概念中,采取关联分类如:电荷―电流方向―电路;电源―电压―电流;电压―电流―电阻;电功―电能表―电功率;电荷―自由电荷―电流―导体―绝缘体;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等。通过相邻相似概念对比,使学生澄清概念,牢固掌握。同时重点掌握:(1)电流、电压、电阻。(2)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另外,教师可以采用表格进行分类比较,对知识进行归纳、概括,构建知识网络,将分散的知识系统化。如下表:

二、分析电路,突破重难点

电路图是电学的重要内容。如果把电路图不能识别或辨认错了,电路中的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等物理量的计算也就无法进行,造成“全军覆没”的局面。所以分析电路是学好电学的重要一步。为此,在电路图的复习上,我要求学生必须熟练准确地辨认电路图。

简单的电路图,让学生通过分析电路电流路径来判断。电路的外部电流方向总是由正极回到负极,若在电路中始终是一路,说明串联电路。若电流在电路中分开两路或两路以上,说明是并联电路。对于复杂的电路图,特别是带有电表的电路,这就需通过画等效电路图的方法来分析电路。一般可分为以下四步分析。

1.在初中阶段,一般认为电流表的电阻为零,电压表的电阻为无限大。把电流表当作导线,电压表视为开路。

2.用字母标出电路图中三条导线相交的结点。

3.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根据电流的路径及各个结点的位置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4.电流表和电压表复位。

例1:请你画出如图1、2所示的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并说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作用。

分析:(1)把电流表当作导线,电压表视为开路。

(2)标出图1、图2中电路图的结点A、B、C、D。

(3)在图1中根据电流路径,电流由电源正极出发经A点,电流在A点分开两路,一路通过R1到达B、D点,另一路来到C点,又在C点分开两路,一路经过R2到达B、D点,另一路到达D点,三路在D点汇合回到电源负极形成回路。在图2中,去掉电压表,容易看出R1、R2、R3是串联的。画出简单易看的电路图(如图3、图4)。由此可知图1中R1、R2、R3是并联的,图2中R1、R2、R3是串联的。

(4)电流表电压表复位。由电路图3可知A1测R1、R2电流,A2测R2、R3的电流。由电路图4可知V1测R2、R3的电压,V2测R1、R2电压。

由上可知,分析电路是电学中首要的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复习中应特别强调分析电路,画等效电路图的必要性,使学生掌握这个基本技能。并能养成遇到电学问题,先画出电路图。遇到电路图先分析电路的好习惯。

三、概括归纳公式,注重公式、规律的应用

在电学中,有很多公式,为了使学生能快速掌握各个公式及其联系应用。在教学中,我把所有的公式、规律列出一个表,便于学生记忆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下表以两个电阻为例,以纯电阻电路为说明)

其中,欧姆定律是初中电学计算的核心。它揭示了电学三个最重要的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在运用欧姆定律时,应特别注意:

(1)要明确定律中涉及的U、I、R。是同一部分电路的三个物理量。决不能张冠李戴把不属于同一电路中的U、I、R代入公式中计算。

(2)理解好变形公式R=U/I,不能错误地认为“电阻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也不能认为“导体两端没有电压就没有电阻”。电阻本质是由材料、横截面积、长度、温度等因素决定,与电流、电压无关。

例如:电路中有一段导体,给它加20V的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为5A,可知这段导体的电阻为?摇?摇?摇?摇Ω,如给它加30V的电压时,它的电阻为?摇?摇?摇?摇Ω;如不给它加电压时,它的电阻为?摇?摇?摇?摇Ω。

这例题比较简单,关键是强调R物理量U、I物理量的关系理解,绝不能把R计算表达式与本质混淆。

(3)正确把握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公式的运用。

在复习电功、电功率和焦耳定律时,这三个十分接近而又联系紧密的概念,容易混淆,而且这部分内容的大小公式加起来共有十几个,经常会用错公式。而学好电学,突破电学的难点,关键在于灵活运用这十几个公式。其实这十几个公式相互间有很深的联系,可以把公式分成两类:1.W=UIT=PT,P=W/T=UI,这类公式是对任何用电器都适用的。2.W=IRT=UT/R,P=IR=UT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在解题应用中,应注意复习指导。

例如:如图5所示是一直流电动机提升重物的装置。已知重物质量m=50kg,电源电压U=110V保持不变,电动机线圈的电阻R=4Ω,不计各处摩擦,当电动机以某一速度匀速向上提升重物时,电路中的电流I=5A(g=10N/kg)。求:

(1)电源的输出功率;

(2)电动机线圈电阻R的发热功率;

(3)试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角度,求重物上升的速度大小。

此题计算电源的输出功率必须要用P=UI,因为电动机工作时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和部分热能,故非纯电阻电路,所以P=IR=UT不能用。在计算电动机线圈电阻R的发热功率时,又可以用P=IR,因为这种情况下可看成是电阻电路,符合公式应用范围。

(4)电路变化时,抓住关键,正确选择公式分析电路。

在复习过程中,有不少学生反映“变化的电路难,不知从何下手”。这是因为分析变化的电路涉及的内容广,考虑问题深。对各物理量相互关系的分析,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连错反应,得出错误的结论。分析电路的变化,关键点又是分析电阻的变化。因此,分析电路变化的方法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抓住关键,首要认清电阻变化情况,这一步是关键。

2.从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看电阻的增减情况。

3.从总电压(电源电压)不变,得出总电流的变化情况。

4.根据电路特点以及题意,判断电路其他物理量的变化。

5.选择正确公式进行分析计算。

例如:如图6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b端时,电压表示数为9V,电流表示数为0.15A;滑片P在中点c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

求:(1)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

(2)电源电压和R的阻值。

分析:由题意可知,电路电阻的变化来自于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b端时,电阻处于最大值,滑片P在中点c时,电阻减少一半。因此,电路电阻是由大到小的。有根据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b端电流电压值,算出R=60Ω。那么,滑片P在中点c时电阻R/2=30Ω,此时变化后电流的I===0.2A,同时注意到电阻变化后电源电压不变。选择公式得,P在c点时电源电压:U=I(+R)=0.2A×(30Ω+R)①,P在b点时电源电压:U=I(R+R)=0.15A×(60Ω+R)②,解①②可得:U=18V,R=60Ω。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四、在电学实验复习中,注重识图连图,突出重点,归类复习

电学实验在历年中考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最能体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操作水平。要求学生掌握方面大致有如下:1、识图连图。能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或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以及简单的电路设计。2、仪表的使用和测量。能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流和电压以及电阻和电功率。3、电路故障分析判断。能利用导线、电流表、电压表等其他器材检查分析电路故障。这一点在历年的中考中都有体现,在复习过程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初中物理课本中共有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伏安法测电阻、测小灯泡的电功率等五个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其中前三个实验是为后两个实验作知识及技能的准备,所以复习重点应放在伏安法测电阻、测小灯泡的电功率这两个实验中。根据各知识点的联系特点,现分三步来进行电学实验的复习。

1.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或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要求两图的连接方式一致,包括电源、电流表、电压表的正负极一致,各用电器的位置和开关的作用一致。画电路图的方法是先去掉电压电流表,电压表为断路,电流表为导线,后用电流回路法把用电器实物图看懂,然后在相应的位置补上电表,同时注意是看清楚各用电器的连接方式以及开关的作用。并在头脑中进行加工,形成一个完整的电路图。最后根据电路图“横平竖直”的要求画出相应的电路图。连接实物图的方法是看懂电路图以及看清实物图的分布,然后从电源的一极出发,根据电路图中电流的流向,按元件顺序连接实物图,在并联连接时应先易后难。连接时应尽量避免连接的导线相互交叉。

2.简单的电路设计。电路设计应根据题目的要求分析各用电器的连接方式,以及开关的控制对象。例如:由“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个灯泡亮或暗”的要求,可知电路连接方式有两种可能:一是开关和两个灯泡是串联的连接方式;二是两个灯泡并联开关接在干路上。由“一个开关控制一个灯泡,另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个灯泡,一个灯泡坏了不影响另一个灯泡”的要求,可知两个灯泡是连接并联的,一个开关时接在一个灯泡的支路上,而另一开关接在干路上起到总开关的控制作用。然后再根据各用电器的连接方式画出电路图。

3.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的复习。用伏安法测电阻和电功率是初中的两个重要的实验,这两个实验有许多共同的地方,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来进行复习。如下表。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确使用。(2)连接线路时必须将开关打开。(3)滑动变阻器的连接。(4)通电之前把滑动变阻器调至接入电路的阻值为最大,实验时再逐步调节接入电路的阻值。(5)连接好实物图后,进行试触,检查电表连接、量程是否合适。两个实验之间的区别是:测电阻时,电阻两端的电压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滑动变阻器来改变。测额定电功率时,通过滑动变阻器调整灯泡两端的电压等于灯泡的额定电压。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物理电路图范文第6篇

【关键词】等效思维 学习方法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88-02

等效思维方法是高中生学习物理惯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这种方法的出发点是主要基于事物等同效果,借助思维转化的方法,将复杂物理问题等效为简单或熟知的物理模型或问题,从而将思维活动的难度得以降低,甚至将未知变为已知。本文详细阐述了等效思维方法在物理学习中的运用效果,提高解题效率,形成思维习惯。

一、建立物理模型

物理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不同类型的物理问题,或是较为复杂的物理现象,如果可以借助等效思维方法,我们就可以通过构建物理模型,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模型化,从而很好地解决物理问题。在高中阶段,比较普遍的物理模型有很多,比如斜面模型、皮带模型、人船模型、行星模型等等。通过构建物理模型,可以将较难懂、更复杂的物理问题通过类比、替代和转换,问题也变得简单许多,这样学习起来相对就更轻松了。

二、转换物理过程

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针对较为复杂的物理过程,假设运用等效思维方法,通过简化、转换、分解等形式,就可以实现物理过程转化,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可以更加有效剖析物理现象本质,物理过程也变得明朗化,最终轻松解决物理问题。

例如:一个石块从倾斜角为θ的斜面上,以初速度u0水平抛出,最后到达斜面某点,试求小球运动过程中,其与斜面最大距离是多少?

解析:通过分析可知,在运动过程中,到达斜面最大距离,这个距离和速度方向与斜面平行时,距离计算过程相对比较复杂,假O将u0分解成两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是沿斜面方向的cosθ,另一部分是垂直斜面方向的u0sinθ,与此同时,还需将重力加速进行分解,分别是沿斜面的gsinθ、垂直斜面下方的gcosθ,由此将平抛运动整个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有效将这个过程转化为斜面方向为主,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运动,当与斜面距离是最大值时,垂直斜面方向速度是0,经过这样的转化过程,距离斜面最大距离就可以获知,也就是h值,如图一所示:

运动学公式如下:

三、转换物理图形

等效思维方法在高中阶段电学知识学习过程中极为有效,尤其是在处理复杂混联电路图形时,有很多电路图看起来相对比较复杂,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学习进度,如果利用等效思维通过转换物理图形将复杂的电路图简单化,紧接着进行相应的计算。

例如:6个阻值为R电阻,电动势为E的电池,内阻不计,组成电路(如图二所示),试求电池电流?

解析:在上述电路图中,有6个节点,主要是因为6条无阻导线连接,因而不等势点只有2个,分别以A和B标出,由此可以看出,R1与电池串联之后,跨接在A、B之间;剩下5个电阻均并联位于A与B之间,因而等效电路如图三所示,全电路总电阻为: 。根据欧姆定律,电路中总电流数也

上述例题告诉我们,极其复杂的电路图转化为极易明白的电路对于解题过程是非常有帮助的,简单串并联电路能够极易表明电流的计算形式,电路连接形式也非常清楚,变得一目了然,在短时间之内提升解题效率,有效解决电路问题。

高中物理电学知识涉及到很多复杂难懂的电路图,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电路图问题,将会挫败学习兴趣,等效思维方法的运用可以帮助解题效率得以大大提升,而且将复杂化的问题通过简单形式呈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提高了物理学习的有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问题运用等效思维解决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避免相对复杂的物理过程,同时还能省去繁杂的物理计算,从而认识到物理的本质,帮助分析思路更为明朗,继而促使问题解决更为简便。在解决过程中需要合理应用等效思维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而且对于思维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因而只有进行适当的等效转换,才能获取简洁的物理问题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储成节,郭长江,冯杰,翁崇涛.例谈物理解题中的科学思维方法――等效思维的运用[J].物理教师,2014(02).

[2]金华.例谈初中物理解题中常用的思维方法[J].中学物理,2012(08).

[3]戴芬.例谈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思维方法――关于归纳法的运用[J].物理教师,2012(12).

[4]戴芬.例谈物理教学中科学思维方法――归纳法的运用[J].中学物理,2013(05).

物理电路图范文第7篇

在物理实验中常用到等效替代法。例如,用一个7?赘 的电阻替换串联在某支路中的2 ?赘和5 ?赘的电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支路中的电流不变,说明一个7?赘的电阻与2?赘和5?赘的串联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等效的,可以相互替代。

例1 在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中,如图l所示,Rx是待测电阻(阻值大约几百欧),R是滑动变阻器,R0是电阻箱(电阻箱的最大电阻值大于Rx)。

①请根据实验电路图把下列主要实验步骤中的空白填齐。

Ⅰ按电路图连好电路,并将电阻箱R0的阻值调至最大。

Ⅱ闭合开关S1前,将滑片P置于端(选填“a”或“b”)。

Ⅲ闭合开关S1。

Ⅳ闭合开关,调节滑片P,使电流表指针指在适当的位置,记下此时电流表的示数I。

V先断开开关,再闭合开关,保持的电阻不变,调节,使电流表的示数仍为I。

②在此实验中,若将电流表改成电压表,其他器材不变,请画出用等效替代法测量Rx电阻的电路图。(要求所设计的电路在连接好后,只能通过开关改变电路连接情况)。

解析:本题考查用等效替代法测电阻。因为电源电压不变,而两次电路中的电流都为I,说明电路中的总电阻是不变的,通过开关的切换,来实现Rx与已知电阻R0的替换。同理,只要将Rx与R0交替接入电路,使它们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同样可用等效替代法测出未知电阻的阻值。本题答案为:①a,S3,S1,S2,R,R0;②电路图如图2所示。

点评:在近年来的中考试卷中总是会出现一些物理方法题,在物理实验中除常用的“控制变量法”、“观察法”、“分析推理法”之外,还会用到“等效替代法”、“科学探究法”等。虽然此类边介绍引导、边模仿创新的实验题出现得并不多,但同学们仍然应该掌握要领,以备不时之需。

第二招:信息隐约、综合分析

例2有一个阻值看不清的电阻 ,要测出它的电阻值。

(1)小明按图3的电路图连接好电路,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S,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为1.6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4所示,则通过电阻器Rx的电流为 A,Rx的电阻为Ω。

(2)为了减小误差,小明还需进行的操作是 。

(3)图5是小虎为做这个实验连接的实物图,请你指出其中的三个错误或不妥之处。

解析:伏安法测电阻,必须测出电压值和电流值,由欧姆定律计算出电阻的大小。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除正确使用两个电表的量程外,就是要多次测量求电阻平均值。电路中除电压表外,其他元件都应串联,电压表一般要直接并联在待测电阻的两端,电表的量程和正负接线柱要选择正确。

答案:(1)0.32,5;(2)移动滑片,至少再测出两组电流和电压的值;(3)1.电压表的量程选择偏大;

2.把滑动变阻器的电阻线两端接入电路,无法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3.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

点评:对实验误差的分析和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实验题的考查热点,对电路图正误的分析是中考电学的常见题型。

第三招:纵横联系、实验探究

例3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软硬程度不同的铅笔,其用途是不同的,例如作画用6B软铅笔,写字用软硬适中的HB铅笔,制图用6H硬铅笔。铅笔芯是导体,那么铅笔芯的电阻大小与其软硬度有什么关系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1)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及所要测量的物理量(用字母表示)。

(2)分析测得的物理量,说明铅笔芯电阻大小与铅笔芯软硬度的对应关系。

解析:本题实际上是将铅笔芯的软硬转化为电阻的大小关系,探究时先猜想,然后设计实验,根据所测物理量进行分析。

答案:(1)a. 用导线将电源、开关和电流表分别与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的软铅笔芯、软硬适中的铅笔芯、硬铅笔芯连成串联电路。b. 闭合开关,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

(2)若I1=I2=I3,则铅笔芯的电阻大小与软硬无关;若I1>I2>I3,则长度、横截面积都相同时,铅笔芯的硬度越大,电阻越大;若I1

点评: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近年来有增加趋势,考查的形式也是变化多样的,但是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

第四招:运用规律、发散思维

例8现有电压不变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和待测电阻Rx各一个,开关两个,导线若干。请按要求画出3种测量未知电阻阻值的电路图。要求:①每种电路图只允许任选电流表、电压表其中之一。②在同一电路图中,电表位置固定不动。

解析:求电阻除可以根据欧姆定律外,还可以根据串联分压规律、并联分流规律、切换电路时电源电压相等的规律来求。我们可设计出如图6所示的6种电路图进行实验。

点评: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有多种,只要符合题目限制的条件即可。

物理电路图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电学 解决方案

在长期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电学的初始阶段最常问到的问题有以下两个:1.如何判断电路中是否出现短路(特别是局部短路);2.如何准确无误地将实物连接图转换为电路图。对此,我经过多年的思索与实践,逐步探索出一套较好的方案,有助于学生突破以上两个难点,下面谈谈具体的解决方案。

一、如何判断电路是否出现短路

电路中的短路可分为电源短路和局部短路(也称用电器短路)两种,教材中只给出了电源短路的概念:“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此种短路一般比较容易判断,因为只要在电源的正极到负极之间找到一条路径上没有任何用电器(或电阻),即可判断它为电源短路。

局部短路因富于变化成为困扰学生的一个难点,那么我们如何形象地来让学生认识局部短路呢?事实上,此时我们不应受到章节的限制,可以先引入下一章的“电阻”,利用一两分钟时间让学生在脑子里先有“电阻”这一概念,之后告诉学生:电流在选择路径时与我们人类在选择道路时是一样,当我们遇到有多条路径可以到达同一目的地,但其中只有一条畅通无阻,其他路径上均有诸多阻碍时,我们自然而然会选择那条没有任何阻碍的道路通过,电流在选择路径时也是如此,它会尽量选择一条没有任何电阻的路径通过,如图1,当开关S闭合时,L被短路,电路出现局部短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将L比作是电流需通过的“一座高山”,而开关S的短路通道则可比作是“山里的一条隧洞”。有了“隧洞”这条畅通无阻的道路,电流只会选择“走隧洞”而不会去“爬山”,造成电流只是绕过L而并没有通过L。

如此形象地把电流“拟人化”,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会造成短路,从而轻松地判断电路是否出现电源短路或局部短路。

二、如何准确无误地将实物连接图转换成电路图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每一届的学生在刚刚接触将实物连接图转换成电路图的题目时,因为怕画错,许多人在作图时都显得小心翼翼,常会采用“局部解决法”,即:边看实物图,边画电路图,看一部分,画一部分。以为这样就可以确保无误,结果画出的电路图往往是形状与实物连接图很相似,但却存在要么结构不一致,要么电路元件画在电路图中拐角处等诸多问题。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学生认为作图时最难的是不知道在哪里设置分流的点(由于串联电路的画图相对简单,此处不作赘述)。那么这些问题如何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呢?

首先,一定要杜绝学生采用“局部解决法”。因为边看边画有着诸多弊端。一是容易导致电路图与实物连接图形状相似而结构却不一致;二是容易把电路元件放在电路图的拐角处;三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很多学生甚至在图画好之后还不知道自己所画的电路到底是并联还是串联结构。所以在教学的初始阶段,一定要把学生这种不好的作图习惯坚决消除在萌芽状态。

然后,向学生介绍画图的三个步骤。

1.先根据“电流流向法”看清实物连接图的结构,包括电流有几条路径,干路上有什么,各条支路上有什么,以及电流经过各个电路元件的顺序,如有电压表的,还要注意电压表是并联在哪段电路两端。

2.根据实物连接图的结构,用铅笔画出对应的电路图框架。

先画好一个长方形,如果电路中有两条支路,就在长方形中加一条线,三条支路再加一条,依此类推(此处要强调用铅笔来画图),具体如下:

两条支路框架?摇?摇?摇三条支路框架?摇?摇?摇 四条支路框架

3.在框架上逐个添加各个电路元件的符号。

先在框架上确定电源的位置,此时就能清楚地看出框架中哪些属于干路部分,哪些属于支路部分,然后在干路和各条支路上逐个添加各元件的符号(添加时应注意各元件的相对位置,且必须在添加元件前先擦除框架上原有的线)。

以下通过一实例对这一方法加以说明:

例题:根据图2所示的实物连接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第一步:根据“电流流向法”判断电流有两条路径,即该电路为两条支路的并联电路,开关S与L在同一支路(电流先过S再过L),开关S与L在同一支路(电流先过S再过L),开关S在干路上(靠近电源正极)。

第二步:画出两条支路的电路图框架,如下图。

第三步:先确定电源位置,以便确定干路部分与支路部分,然后在相应的位置上逐个添加其它电路元件的符号,如下图。

这里还要交待一点,在实际作图中如遇到电路中有电压表,我们可以先不理会电压表的存在,把电路主结构先画好,再看电压表测量哪段电路电压,利用两段T型导线把电压表添加到相应的位置上,这样可以降低画图的难度。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上述两种教学方法或许并不适用于每位老师、每位学生。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从多方面、多角度,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根据教学的特点,有目的地组织教材、研究教法,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培养锻炼,不断帮助学生突破物理学习的难点,使学生学到初步的物理知识,得到观察、分析、概括和应用等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新时代的创新精神。

物理电路图范文第9篇

关键词:圆;分类讨论;测电阻

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感触,与学生智慧的碰撞,让师生都收获欣喜,也体现了物理思维之美.

一、数学与物理的完美结合

记得在讲判断省力杠杆、费力杠杆时有道题如下:若在A点施加力,杠杆在这位置平衡时省力还是费力?

问题一出,有人说省力,有人说费力,一场争辩后学生明白了原来既可以省力又可以费力,因为作用在A点的力方向不确定.有一学生进一步思考提问:那也有可能是等臂的,这时作用在A点的力怎么画?无疑增加了题目的难度,虽然考试未必这样考,但学生的思考是值得肯定的,在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是不可替代的,锻炼了运用知识解决了问题的能力.有时可能连教师都没想到的问题,学生提出来了.此题解法很巧妙,运用圆的知识,在初中物理中用圆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倒还不多,此题真可谓数学与物理的完美结合.方法如下:先画阻力臂,以支点为圆心,阻力臂为半径画圆,过4点作圆的切线,而力就在切线上,如图1所示.

二、活学活用单表法测电阻

伏安法测电阻电路如图2所示,当缺少电流表,无法直接测量电流时,要利用已知电阻R和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的特点求出电流,其测量电路图如图3所示.但需要重新连接电路,如,再提供两个开关,怎样改进电路呢?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思考,并加以提示,要测量两次电压,可测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已知电阻两端的电压或测待测电阻和已知电阻两端的总电压.学生是聪明的,很快设计了图4电路,诈一看,好像很完美,进一步要求学生分析可行性,不久学生发现这样会导致正负接线柱接反,那又怎样改进才可避免呢?凭着学生的智慧想出了图5的电路,可谓圆满解决了问题.

三、等效替代思想在特殊方法测电阻中的应用

曹冲称象的故事众所周知,故事引入,亲切自然.如何测未知电阻呢?将未知电阻接在电路中,用电阻箱替代未知电阻,使电路中的电流表或电压表示数相等.用电阻箱的好处是能改变电阻又能读出阻值.要求学生设计实验电路图.

首先给出电路图,如图6,进行分析,这对学生难度不大,往往都能说出来.

提问:除了电流表,还可以用什么?自然是电压表,那电路图是怎样的呢?如图7.假设所测电阻为几百欧,还能用电流表吗?为什么?

若不用单刀双掷开关,而用两个开关,电路图又是怎样的呢?如图8,并分析R0能否缺少?

如若要多次测量减小误差,电路图该怎样改进呢?想到的器材是滑动变阻器.如图9。

通过层层分析,对等效替代测电阻理解更为深刻.

四、分类讨论轻松解决求范围类问题

这类问题考查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和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往往这也是初中学生的薄弱之处.突破方法由易到难,逐步提高.

1 由变化类问题入手,设置基本问题如图10:

滑片P向右移,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______;总电阻_______;电流表示数_______;电压表V1示数_____;电压表V2示数_______.(写出理由)

2 增加条件,V1表去掉,电源电压U=4.5V,R1=6Ω,R2最大电阻值为15Ω,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要使电路处于安全工作状态,求变阻器R2的取值范围.若V2表去掉呢?答案截然不同.

3 改变条件,R1换成灯,标“3V,1.5W”,V1表去掉,情况又如何呢?此时不仅仅要考虑电流表、电压表的安全,还要考虑灯的安全.

物理电路图范文第10篇

其实,再难的学习内容只要我们能够掌握其中的方法、技巧、要领,注重练习,善于总结,就能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这里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点滴体会。

一、联系生活实践,多动手脑,培养兴趣

让物理融入生活,是物理教学的初衷;从生活走向物理,则是物理教学的途径。电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为什么灯泡用久了会发黑?为什么灯泡丝要做成螺旋状?电饭煲是如何煮饭的?探究起来,妙趣无穷。

因此,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是学以致用的需要,是物理知识化难为简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成功的动力。

在实验课上,我们可以设置与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电学知识。例如,在课后习题中有一个兴趣实验“自制水果电池”,学生可以进行分组探究,每个小组都可以向实验室借一只电压表和一些导线,每个小组成员都自备不同种类的水果和蔬菜。通过实验去探究水果电池的正负极,水果电池的电压的影响因素等。最后让各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这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还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实,四驱车、自制电铃、简易电话……学生完全可以利用所学的电学知识自己设计完成。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自己动脑动手进行这些小制作,并给予学生适当展示成果的机会,呵护学生“破坏和创造”的热情。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设计实验的水平,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二、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思维

学好电学知识要抽丝剥茧,抓住重点,即应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主要公式。

1.明确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能掌握电学的基本规律。电学基础知识包括“五概念四规律”,即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欧姆定律、焦耳定律、串联电路的特点、并联电路的特点。对于以上重点概念,能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引入它们,如何定义,单位是什么(对物理量),有什么重要应用等;对于规律,应着重理解它们反映的是哪些物理量、有什么样的关系或变化规律、这些规律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是什么。学习时,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以重点带动一般,切勿平均使用力量。

2.能掌握公式的使用条件,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能熟记和应用。理解这些规律可以求同存异,例如,数学中a=c/b说明a与b成反比,a与c成正比,但在物理ρ=m/V定义式中,ρ与m、V的大小无关;在I=U/R中,却有I与U成正比,I与R成反比等,这就要求学生对物理的基本概念理解深刻。

又例如,在学习“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后,利用串联电路只有一条电流路径的特点及开关与用电器一般串联的知识,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个电路中有一个电源,一个开关S,两个灯泡L1和L2,且这两个灯泡串联,当开关S断开时,L1、L2均发亮,但S闭合后,L1不发光,L2发光,这种情况是否存在?若存在画出可能的电路图。由于已有知识的干扰,将学生置于“矛盾”之中。学生只有敢于想象,冲出开关只能与用电器串联的定势,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既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三、重视画图和识图

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复杂电路设计,都是主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图像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例如,在计算有关电路的习题时,已给出的电路图往往很难分析出电路的连接方式,而电路连接的方式不清楚,就无法正确选用串、并联电路的规律。如果能熟练地将所给出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就会很容易地看出电路的连接特点,使有关问题迎刃而解。

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教师应当明确欧姆定律应用于某一电阻还是整个电路,教会学生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绘图。教师对于学生电路图的学习,一定要有耐心,毕竟学生开始接触电学,不可能一下就能掌握和识别电路图。尤其是开始接触电路图,一定要每个图都帮助学生分析到位,这里宁可慢一点,也要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有了识别电路图的本领,学习欧姆定律及计算,难度会相应减小许多。

四、引导学生做好实验

实验教学,还应注意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其中也包含与物理实验现象的结合,因为大量的物理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在认真完成课内规定实验教学的基础上,还可以布置一些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

例如,可以设计在缺少电流表或缺少电压表的条件下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这些都需要同学们自己独立思考、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判断、发散思维等能力,使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五、引导学生做好综合应用题

电学知识头绪多,综合性强,做综合应用题时,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稍有疏忽就会造成错误。在教学中,教师应在以下两个方面起引导作用。

第一方面,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物理知识理解不透,常会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这时,教师要找准症结给予指点。

例如,在学过“电功率知识”后,学生讨论“220 V,40 W”和“220 V,100 W”两盏灯串联在电路中,哪个更亮?大多数学生会认为:100 W的灯泡比40 W的灯泡更亮,这说明学生被灯泡的额定功率所迷惑,而忽视了灯泡的明暗程度与灯泡的实际功率有关。找到症结后,教师让学生思考“220 V,40 W”和“220 V,100 W”的两个灯泡,哪个电阻大?将它们串联起来,通过它们的电流大小怎样?最后引导学生利用公式“P=I■R”来判断哪个灯泡会更亮。

第二方面,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教师应采用降低梯度,分设疑点的方法,将学生引向正确轨道。

例如,“电阻R1和R2串联接入电路后,两端所加电压为24 V,如果R1=80Ω,通过R1的电流为0.2A,求电阻R2”。由于刚学过欧姆定律知识,很多学生无法解题,这时采用“分解肢体,化难为易”的方法,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将每个电阻元件对应的电流、电压、电阻等物理量罗列出来,并将它们对应的关系式或数值标出来,最后对照罗列出来的数据,应用学过的电学知识作答,由于分层降低梯度,学生在教师搭桥引路下,顺利实现了认识的飞跃。

上一篇:高考物理试卷范文 下一篇:如何学好高中物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