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服范文

时间:2023-03-15 08:46:58

舞蹈服

舞蹈服范文第1篇

乐舞服神化的理想追求是戏曲服饰的审美初衷

广义上讲,乐舞服应该包括祭祀礼仪服饰、宫廷女乐舞服以及各种民间乐舞服的形式。“古代有巫必有舞”①,因此乐舞服的前身应该都是起源于巫术礼仪所用的舞衣,其长而及地的外形,飘洒远去的衣袖,是舞服的基本形制,然而处于蒙昧时期的华夏民族的巫术舞蹈服饰,与后世宫廷乃至民间乐舞的舞服尚有着本质的区别。作为巫术舞蹈的服饰,都是模仿想象中神灵的模样而创造的,因而也被称为神衣。人在舞蹈的礼仪活动中,戴上象征着神的模样的假面,穿上神衣,配上代表神意的饰物,通过身体的巨大运动而进入忘我的癫狂状态,似乎就可以挣脱凡间的困扰,与神灵相通。“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或心理对应,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②反映了中国古人在原始巫术时期丰富的文化心理活动,而这些象征物的使用也注定具有了一定的规范和宗教含意,代表着神的意志和形象的服饰符号明显地具有着功利的目的,神衣的功利性因此获得。

华梅在她的《人类服饰文化学》中曾精辟地指出:“服饰是巫术中最能强化神性的物质实物。”③可见神衣的功用对于巫礼的作用之重要。因此,神衣不仅要能承担将人与世俗隔绝的装扮作用,而且还要具有与神灵同等的圣洁与威严,这就要求神衣的设计需要呈现一种能给人心灵以震撼的特殊形式,这种形式虽源于生活,但又是生活中服饰形象的夸张和抽离,具有人神共通的特点。迄今为止能见到的最早的神衣形象的记载,是河南信阳出土的战国时期楚墓中锦瑟瑟首漆画所描绘的楚巫形象。从漆画巫者扭动的纤纤腰肢,我们可以判定巫师的性别应为女性。巫师双臂张开,似振臂疾呼,显现出宽大而收口的衣袖,系带的腰肢,衣长至足踝,与当时楚国盛行的深衣形制大致相同,只是神衣的袖袂更加宽肥下垂,随着夸张的动作翩翩起舞,巫师头上插羽毛,手中执法器,法器形式夸张,随舞飞扬,与宽肥的衣袖相呼应,显现出神的法力与威严。河北磁县出土的东汉末年茹茹公主墓中一彩绘陶俑,也描绘了一正在做法式的巫师形象,舞者着红色圆领广袖曳地长袍,戴红毡帽,左手执锯齿法器,是北方萨满巫师的典型形象。由于道教及谶纬学说在汉代的盛行,汉代的巫术之风比秦时更是有增无减,神衣的形制也得到了发展,神衣开始从帝王的祭坛蔓延到民间,成为民间傩舞的重要装扮。遗憾的是,汉出土文物中关于汉代神衣的视觉资料并不多见,但据史料记载,汉代神衣的形制、色彩、配饰等大多是以模仿动物和神灵的形状来设计的。“拟兽舞”的舞蹈形象在许多史籍中都可见到,如古乐府诗中就有“鸟兽仓仓”,“凤凰来仪”,“击石附石,百兽率舞”的记载,其中,“凤鸟”、“百兽”,就是人们以鸟羽、兽皮作舞服的形象记录,这种习俗后来形成了民间傩舞的艺术形式被保留下来,至今还在我国的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流传。

汉代傩舞的舞服常采用红黑两色,具有明显的汉文化的象征性。据王充在《论衡•订鬼》中的记载:“鬼阳气也,时藏时见。阳气赤,故世人尽见鬼其色纯朱。”可见,红色是驱鬼辟斜之用的。在卜千秋墓壁画上的方相氏的面具也是红色的,百二十帐子也一律“丹首玄制”,执事也是“披朱发,穿红衣”,虽然它们不是穿神衣的巫师,但从他们驱邪避鬼的装束上,我们不难推断当时傩舞服的色彩也一定时以红为主的。而黑色在巫术礼仪中更带有萧杀的意味,以恶克恶、以鬼制鬼是我们祖先通神辟邪、威慑驱疫的惯用思维,用傩舞舞服的假面、假形和驱邪的色彩,营造一种与邪恶殊死搏斗的激烈场景,在人神难辨的癫狂中获得驱走恶魔的胜利感,这便是神衣乃至傩舞服所具有的文化功能和意义。

汉代“角抵戏”中的《凤舞》是借鉴巫舞而创作的一种傩舞形式,其舞服的设计明显保留了神衣的形式特征。《凤舞》又名《梧桐引凤舞》,舞者将凤鸟的假形道具穿戴系扎在身上,装扮成凤鸟的模样,模拟凤鸟的动作进行舞蹈,以表现吉祥如意、欣欣向荣的生活景象。山东沂南出土的汉画像石就为我们清晰地展现了角抵戏中这种凤舞的舞服形象,舞服用丝织物制成,身上羽纹清晰,双翼后展,凤尾用长长的彩带装饰,如凤鸟飞腾的样子,凤头上插满了花饰,高高翘起,昂首挺胸,口中含有一条绶带,随着舞蹈动作向后飘起,凤鸟的头、尾、翼、羽、纹已经样样齐全,只露出一双穿着彩裤的双脚,随引凤人的引领而舞蹈。引凤人戴假面,高鼻、大眼,头戴软脚幞头,身穿荷叶领彩衣,腰间系带,带下垂流苏,手执梧桐枝,凤鸟随梧桐枝翩翩起舞。这种凤舞的舞服形象,是汉代傩戏舞服的典型代表,它既具有神衣的神灵意味,又兼具了世俗化的审美情趣,是从神衣到民间乐舞服很好的过渡形式。

从神坛走向民间的汉乐舞服,保留了亦神亦人的文化情结,把现实中的人以修长的袍身和宽肥的大袖进行装扮,成为舞台上供人观摩和效仿的样板。其修长的袍身、宽博的大袖、浓重的色彩,华丽的装饰以及着装者拟神拟鸟的形态和动作,都含有人类生活最本真的理想追求,承载着更多对宇宙上天的告问,对生灵骨肉的神思与遐想,而正是这种理想,也成为后世戏曲服饰的审美源头。武官衣以及蟒服中被抽象化了的龙首、蟒爪、麒麟、狮尾等纹样,都是来自现实,却又超越现实的神的形象的化身,武生的靠衣及其夸张的雉鸡翎更是意欲将人的形象加以神化的审美表达,是乐舞服中对神兽形象的理想追求的现实延伸,这种延伸使得后世在民间得以广泛流传的戏曲服饰,也一直没能脱离其被神化的人物形象特征,而具有了来自生活却又超越生活的审美初衷。

女乐舞服的抒情意境是戏曲服饰的审美升华

《说文解字》说:“‘巫’者,女能事无形。”可见,巫术和舞蹈,自古就是女性独有的身体活动,因此,舞服也自然是以女性为穿着对象的服饰形式。汉代宫廷乐舞因此也被称为“女乐”,“女乐”并从宫廷逐渐走向了民间,其服饰的典型形象是细腰曲折,衣长而曳地,袖长则问天,女性形象阴柔秀美、曼妙多姿,舞蹈的审美情趣远远胜于其社会象征意味,舞服的艺术内涵也远远超越了其礼仪的社会功用,乐舞服真正进入了人类的审美视野。

长袖舞是中国传统乐舞的典型,因服饰中长袖的独特形态而得名,《韩非子•五蠹》中有“长袖善舞”的说法,洛阳金村韩墓出土的战国玉雕及湖南长沙出土的战国彩绘漆上的《教舞图》中的,都明显表现出以袖为主的舞蹈形式,足见长袖舞的由来已久。然而汉代宫廷君王对长袖舞的独特爱好,使长袖舞真正确立了它在舞蹈中的地位。汉代“女乐”舞蹈舞服的袖身更加加长,舞动的幅度因而也被增大,长袖在舞蹈中的作用明显被加强,出现了著名的《长袖舞》、《对舞》和《舞》,等专门以长袖为特点的完整的舞蹈形式,舞服的形态也因此大为发扬,在汉时期纺织印染工艺的技术支持下,乐舞服由春秋战国时厚重的麻质材料演变为轻柔的丝质品,色彩也变得饱和鲜艳、柔美曼妙,同时因为裁剪技术的进步,出现了缠绕式、层叠式、搭接式等多种造型形态,舞姿因而不再受造型的限制,更加的大胆舒展,富有动感。这种长袖舞衣在汉代的画像石砖上留下了大量的记载。如河南南阳出土画像石中就清晰地记录了长袖的服饰和舞蹈形象,舞者下身着裤,双脚跨开,颇似巫者动作的热烈,其双臂尽量展开,挥动着长袖,袖身窄而长,被抛至身后,线形飞舞,显现出舞者的力度和热烈的情感;广州东郊出土的东汉彩绘舞蹈俑以及扬州“妾莫书”汉墓出土的玉雕舞人,都有一双长长的舞袖,舞袖或飞过头顶,或转至身后,都明显显露了从手臂处开始加长的痕迹,足见汉代舞蹈的长袖动作是胜于汉前的。从各种出土文物中我们可以看到汉代长袖舞的形式大多是以两人对舞为主,舞者服饰形制相差无几,只是服饰的色彩或冠饰等稍有差别,两双长袖在空中对舞,更能产生相互缠绕、盘卷、抑扬顿挫的空间感,在一逗一和的交流中产生中国舞蹈独有的身体语言特征。除此之外,汉代也有多人完成的群舞形式,这样的舞蹈形式大多是为渲染环境气氛而创作的,一般会用于大型庆典活动中,如汉末晋初时宫廷就曾流行一种被称为《恒舞》的集体舞蹈,舞者数千人,头戴倒龙玉佩、凤凰金钗,衣袖绵长,相互挽接起来,形成一个圆形的阵列,绕着堂上的楹柱昼夜而舞,连绵不断。④可见无论何种形式的舞蹈场面,长袖总是汉代舞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长袖舞几乎就是汉代女乐舞蹈的代名词。因此长袖舞在汉代是十分风靡的,它不仅是汉代宫廷专业艺妓的专长,而且在汉代的命妇宫人之中,也多有善舞的能手,这进一步促进了长袖舞服这一典型乐舞服形式的风靡。

中国古代服饰裁剪的平面化,使得衣服的肩袖部位一体相连,没有分界。因此,中国古代服装中单独的袖体,实际是指从小臂开始,长于手,又反屈至肘的部分,称为“袂”。而长袖则是在袂之外再接上一段由白色绢绸接续的袖子,平时可呈叠排在手腕处,称为延袖、假袖、或义袖,舞时按照动作需要甩出,以创造舞的观感,所谓手舞足蹈,大概就是源于此。长袖舞蹈有甩袖、抛袖、翻袖、翘袖等许多种舞的动作,长袖抛向空中,舞画出各种幻妙的空间造型,袖子抛起的高度、速度、角度、形态也表现出舞者的技术与情感,由于丝织绢绸的轻柔曼妙,抛出的袖形如游龙般在空中飞舞,似行云流水般上下翻飞,创造出以空写实的独特的艺术观感。汉赋中对这种独特的长袖舞多有记载。如张衡在他的《观舞赋》中就写道:“推者啾其齐列,盤鼓焕以骈罗,抗修袖以医面兮,展清声而长歌。”⑤左思在他的《蜀者赋》中也写道了长袖之舞的景象:“起西者于促柱,纾长袖而舞。”长袖成了舞者抒感、渲染气氛的重要手段,长袖舞成了中国传统舞蹈的典型形式,造就了中国舞蹈的特质,并影响到后来的中国戏曲舞蹈形式的发展。

长袖舞的要旨是“振飞縠以舞长袖,袅细腰以务杨柳”,与长袖相匹配的是舞者纤细的腰身,因此,舞服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细腰结带。战国时有“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诗句,因为楚王有细腰之好,就连臣子们也都三饭为节,傧嫔女子更是竞相效仿,这种习俗直到汉代一直被沿用和推崇,并渗透到女子的舞服中,成为汉代舞服的另一个重要特点。细腰的追求加长了舞者的身材,突出了肢体扭动的视觉表现,同时也加强了身体的轻灵,使飞舞的长袖与扭动的细腰相呼应,形成千姿百态的韵律美与婀娜曼妙的轻柔之美,因此又有“楚舞细腰掌中轻,纤腰舞飞春杨柳”的说法。

在《赵飞燕别传》中,记录了汉代著名舞姬赵飞燕“腰骨尤纤细,善踽步引,若人手执花枝,颤颤然”的舞蹈形象,描述了她腰身纤细柔软的舞姿与轻灵的体态。这种惹人爱怜的女性形象也一度成为汉代女性的榜样,被纷纷效仿,细腰、长袖、衣长及地成为一时的服饰风尚。为了突出这种腰肢的妩媚,配合长袖的舞蹈造型,汉代宫廷女乐中还推出了一种名为“折腰舞”的舞蹈动作,“折腰”的意思是指舞者在舞蹈时通过袖的甩动和腰肢的弯曲,使胸、腰、臂成前后向或左右向成“三道弯”,极尽优雅柔美的姿态,这种舞姿在汉代乐舞百戏画像石中可以得到确实的印证。这种曾经在汉代盛行一时的舞步形式,充分展现了长袖与细腰的完美组合。《西京杂记》中也记载了刘邦宠姬戚夫人“善翘袖折腰之舞,长袖飘举,仪态万千”的曼妙身姿,这种自上而下的推动,更能见出折腰舞步在汉代时的流行之盛。在“折腰舞”中,曳地长裙覆盖了舞者的双脚,观者看不到舞蹈者双足的蹈动,如“足不在体下”,却只看到灵活扭动的纤细腰肢,像是腰肢在带动足下舞蹈一样,这种忽略下体及足部的舞蹈形态,更能突出地表现舞蹈者袖身及腰部扭动的上体的动态,以更加突出女性的优柔婀娜之美。如北京郭公庄大葆台西汉墓出土的玉雕舞人,就表现了这种长袖折腰的舞蹈形态。舞服衣裾曳地,行走时向后拖起,腰身高束,拉长了下体与上身之间的比例,舞蹈时扭动腰肢,上身左倾,下身右斜,两臂一扬起一叉腰,恰到好处地维持了身体的平衡,扬起的臂膀长袖抛过脑后,飘至身后的裙裾处,叉腰的长袖则下垂曳地,与裙裾相接,并向上卷起,由于裙裾拖地,遮盖了双脚,使观者感觉不到足部的蹈动,只感到腰身的扭曲带动了舞步徐徐前行,优美婀娜的体态在这种舞步中淋漓尽现。这种“翘袖折腰舞”一方面表现了汉代舞蹈的独特特点,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汉代舞服形态的独特韵味。

为了突出女性题材的轻柔曼妙之美,汉代乐舞服在服饰形制的极度夸张之外,面料的轻薄柔软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素纱禅衣,轻如烟雾,薄如蝉翼,就是汉舞服材料轻薄柔软的最佳实物考证。汉末时,白紵麻织品在吴越一带的长足发展,使本为吴地民间舞蹈形式的白紵舞很快就发展为宫廷乐舞,创作了直接以面料命名的《白紵舞》。《乐府诗集》中对这种新颖的乐舞形式及舞服形象作了专门的描述:质如轻云色如银,爱之遗谁赠佳人。制以为袍余作巾,袍以光驱巾拂尘,清歌徐舞降抵神,回座欢乐胡可陈。⑥

如诗中所描绘,白紵舞舞服质料轻薄,色泽洁白,形制为长袍,光亮、滑爽、飘逸,衬托着曼妙轻歌,翩翩起舞,其轻盈飘逸如神如梦,清新柔美如仙如幻,表现出白紵舞服的轻柔质感,后世流传着“轻躯徐起何洋洋“,“仙仙徐动何盈盈”,“体如轻风动流波”,“妙声屡唱体轻飞,流津染面散芳菲”等许多有关白紵舞的诗句。白紵舞虽最初源于民间,但后来进入宫廷之后,更多地成为宫廷夜宴乐舞之用,服饰越来越奢华富丽,白紵舞服也从单纯的白色衣身,发展为以翡翠腰带,珍珠软靴和玉瑶、钗环等首饰为佩饰的丰富样式,曳地舞服修长轻薄,充分显现出舞者的曼妙身姿,起舞时袍裾遮盖双脚,形成“似留又行”,“似退若止”的纤纤动态,疾行时身轻如燕,流动自然,止步时飘摇似仙,仪态万千,面料的滑爽飘逸借助舞蹈动作的收与放充分表现了舞服的抒情意境。这一舞服形式最终脱胎为戏曲服饰中的花旦、青衣的服饰样式,白紵舞的舞蹈动作也被沿用到戏曲中,形成碎步、滑步、水袖功等年轻女性角色专用的戏曲舞蹈动作。

白紵舞在舞袍之外还配有一条长巾,“制以为袍余作巾,袍以光驱巾拂尘”,巾的质料与衣身相同,它进一步延展了舞袖的功能意义,在抒感、渲染气氛方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舞袍的飘荡与舞巾的拂掸交相成趣,共同营造出一种空灵、飘逸的艺术氛围。许多汉代的画像石砖中都记录了这种舞巾或舞绸的舞蹈形象,说明巾的形式确在汉舞服中存在,这种形式影响了后来敦煌壁画中飞天的服饰形象,启发产生了飞天舞服中狭长而盘卷的锦带,如舞巾和长袖在汉舞服中的重要作用一样,锦带也成为敦煌飞天舞服中的重要内容,创造出飞天舞蹈的独特特征,那就是充满升仙和飞天幻想的装饰韵味与飞动之美。而这种服饰形象就是今天许多戏种中的嫦娥形象的化身,长巾则化身为世俗人间活生生的个体悲悯生命,指问苍天的戏曲舞蹈的道具。

乐舞服“质朴”与“生动”的双重

境界是戏曲服饰审美的最高境界汉代乐舞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被称为“大礼”的祭祀舞蹈,天子都会亲自“冕而摠干”,率而舞之,可见其地位在汉代之重要,另一种则是供宫廷贵族享乐之用的女乐乐舞,这两种乐舞形式也都在民间有所发展,成为当时并存的两种音乐舞蹈形式。由于功用、场合的不同,两种活动中人物服饰形象所呈现出来的审美境界也截然不同,前者以“质朴”为追求,后者则以“生动”为追求,而两种审美特征并存,也成为汉代乐舞服的一大特点。古人认为神灵和祖先都是质朴的,“祭祀之美,齐齐皇皇”。⑦“皇”即“往”,意思是心所系往,因此“祭祀之美”在于舞者的诚恳恭敬,心系鬼神,以朴素之质装扮身体,就是接近鬼神心灵的手段之一。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古人平时是以带有黼黻纹样的华美装饰为美的,在祭祀时却要用又粗又稀的疏布覆盖鼎俎笾豆,这是对人类纺织的原始的追溯……,如同美味的大羹并不加任何佐料调和,只追求它原本的味道;美丽的大圭并不雕琢多少花纹,却美在其质朴天然的本色;就连祭祀所乘的车辆,也是简单素朴,不加任何装饰,这都是以质朴为尊,以无装饰为贵的例证。由此可见,古人在祭祀时,所用的物品包括服饰,都是以质朴为上的。汉代祭祀舞服几乎完全承袭了这一特征,表现出汉代帝王贵族尚未脱离对神灵的顶礼膜拜的意识形态特征。汉代刘安在《淮南子》中对此作过如下描述:“汤……乃使人积薪,剪发及爪自洁,居柴上,将自焚以祭天,火将燃,即降雨。”可见,周朝祭祀“质朴为尊”的习俗,在汉代是仍然被延用和尊崇的。

这种剔出形式的繁杂华丽,才能达到精神的真挚与深邃的文化心理,是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代表之一。其源头应该追溯到老子的“光而不耀”的审美思想,老子曾提出过:“圣人为腹不为目”,“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是以圣人,光而不耀”,⑨都是说,真正的美不在于形式的华丽,而在于实质的内容,追求事物本身的、自然的质的内容,才是大美所在。汉代刘安继续延用了老子的这种美学思想,再次提出“白玉不琢,美珠不文”的观点,王充也在此基础上大加发展,指出:“论贵是而不务华”,“养实者不育华”⑩,把老子的以“拙”为美的“真”的境界发展为以“实”为美,这里的“实”虽已明显带有实用的功用性,但也仍然不失真诚、自然之意,不失重视事物的质,并把这种质再次与自然连接在一起,崇尚质之朴的境界,汉代的祭祀舞服就尊承了这样的境界,其服饰形制以两块方形的大布缝合而成,面料多为粗质的麻织品,着色单调素雅,不施粉彩,冷静时以本白色素面裹身,热烈时便以代表了华夏民族全部文化内容的黑和红来表达,以示质朴尊实之道。

这样的审美境界与祭者的生活心迹实质上是相仿的。那些王者贵族在歌舞升平、奢华享尽的世俗生活中,几乎完全忘却了生命的所来与所往,只有在祭坛上,身着与神灵相仿的舞服,才能暂时地摆脱世俗的缠绕与纷扰,重归心灵的净土。因此,形式的华美一定要在此时摒弃,精神之外的物质存在除了要达到与生命、天地、神灵自然的统一,别无可留,因此对原始的追溯、对自然形态的尊崇,对剔出了装饰的最简单朴素的质的形态的保留,才是祭祀物品与服饰的最高追求,这种追求无疑是向着内心的“空”和“淡”接近而行的。精神的虚空,“淡乎其无味”的心灵体验,超出了眼前具体的审美对象的感官形式,使心灵直达宇宙的本体与生命,最终达到的是“道”的境界,这种质朴的境界直接影响了后世戏曲中多种人物的服饰形象,如老生角的蓝衫、八卦衣、法衣,以及青衣角的罪衣、僧衣等,以单纯的蓝、黑或者灰为主色调,配饰白色的须髯、腰带、短巾等,色与彩完全被抽离,剩下的是绝对空绝无彩的心灵世界,它不携带任何感官的刺激,是一种内心充盈着虔诚与庄重的质朴、空淡之美,成为中国戏曲服饰最高审美境界之一。

舞蹈服范文第2篇

[关键词]美学;羌族;舞蹈服饰

[中图分类号] J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3-0122-03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又称“云朵上的民族”,是至今保留传统文化较为完整的民族。本文结合前人研究经验,通过其舞蹈服饰的演变,在不同视野下深度挖掘舞蹈服饰的审美特性。同时本文希望通过对羌族舞蹈、舞蹈服饰的阐述,更好的展现出这一民族的审美特性,借此对中国少数民族舞蹈服饰的研究进行一定的补充。

一、舞蹈服饰概念

少数民族舞蹈的服饰是我国舞蹈领域最为靓丽的一道风景,各民族的文化传承结合地理环境的差异,创造出种类、样式、色彩、手工技法完全不同的服装模式,再辅以本民族独有的舞蹈动作特性,让其文化在历经千年的传承中仍旧绚丽多彩。不过,在具体研究舞蹈服饰之前,需要对服装、服饰等进行一定的辨析,以保证后文在准确的概念下进行。

我国服装和服饰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此在传承中也出现了一些概念上的区分。例如,服装的定义上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在社会的一般认识下,所谓的服装无非是俗称的衣服。但是,更广义来看,服装除了衣服之外,还囊括了首服、足服等任何用于遮蔽身体的衣物。而在服装的基础上,也衍生出服饰的概念,在狭义上理解服饰仅是用于装饰衣服的饰品,所以包含的内容有所局限,包括图案、饰品、色彩等。因此,服饰从服装广义上理解的基础来看,其大致分为两部分,一方面就是服装,也就是上述的广义和狭义之分;另一方面便是装饰,指服装的装饰。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衣裤是在近代中由西方国家传入我国的,在古代并没有类似的说辞。而历史上对于衣物等解释较为复杂,具体来看:首先是“衣”,指“人之所以避寒暑也”,也就是衣服是用于遮蔽寒暑的依靠;其次是“服”,指“冠并衣裳也”,这也是古人对衣裤的另一种解释,衣为上身,裳为下身;最后是首服和足服,“首”便是头,在头上所做的装饰被称为首服,而足服则是在脚上所穿戴鞋袜等。

Y合上述内容来看,羌族舞蹈所穿着的服饰不仅包括衣裳,同时也有首服和足服。所以,在舞蹈服饰的定义上,指包括任何用于穿戴的装饰和服装,以至于包括臂饰、腕饰等羌族特有的舞蹈装饰品。同时,基于服饰的审美效果和其他因素的搭配,本文内容也将包含舞蹈演员的发型、装束等方面的分析,进而综合体现出羌族舞蹈服饰的审美价值。[摘 要]羌族舞蹈服饰是羌族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是羌族传统文化的直接体现。基于美学视角,在对舞蹈服饰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羌族舞蹈特色和舞蹈服饰,就羌族舞蹈服饰的文化特性和审美特征进行探讨,能够加深对于羌族舞蹈服饰的研究,促进羌族舞蹈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美学;羌族;舞蹈服饰

[中图分类号] J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3-0122-03

二、羌族舞蹈特色及舞蹈服饰

(一)羌族舞蹈特色

舞蹈服装是舞蹈的一部分,所以要先对羌族舞蹈进行叙述,以使读者更好的认识到其服饰美学塑造者在行为上的特性,同时也能够对服饰审美外的功能性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展现。羌族舞蹈的主要模式是圆圈舞,而这样的舞蹈有着较强的集体性和娱乐性,无论婚丧嫁娶、节日联欢等,舞蹈都是活动的主要部分。而羌族舞蹈别具一格的是,其圆圈舞除了在室外进行,也有室内进行的,也就是火塘舞。综合来看,羌族舞蹈在节奏上较为鲜明,有着很强的节律感,而且肢体动作幅度较大,以“顺”为主要动作特点,舞蹈同时辅以男女交替歌唱,独具一番风味。

(二)羌族舞蹈服饰

羌族的舞蹈服饰多种多样,以至于很多不了解羌族文化的人会认为羌族舞蹈并没有特定的服装类型。《布兹拉》是羌族祭祀舞蹈的一种,其中以“释比”的服饰最为抢眼。演员头戴猴皮帽,身披豹皮褂子,将我们的视野拉回到羌族的传统文化中。他们所穿着的麻布百褶裙,又有着较强的现代风格。再来看配饰,“释比”的配饰主要在腰间和手上,神杖和盘铃各执一手,而腰间所佩戴器具的种类和多少,也能够体现出“释比”的身份。再来看《萨朗》的服装风格,其中一男舞者的服装最为引人注目,身着长裤和大襟,头戴布襟,分为黑白两色交替使用,腰间掺有束带,小腿裹着绑腿,脚着云云鞋,其扮相多有几分现代时尚感。

从羌族舞蹈的服饰选择来看,在整体搭配和色彩的选择上,均可谓独具匠心,而且整体设计完整,并没有给人以突兀之感,服装的设计和搭配上也是煞费苦心。另外,羌族的舞蹈服装给人以贴近自然的感觉,有着明确的环境融合感,这也与其民族特性、和文化传承息息相关。

(三)羌族舞蹈动作与服饰的关系

羌族舞蹈动律受舞蹈服饰的影响,这一特性在羌族女性的舞蹈服饰上体现较多。羌族女性服饰最大的一个特点是腰带的形态。腰带由带身和带摆两部分组成,大多为手工羌绣。带身上绣满了羌民族各色图案,带摆长及后膝,有坠性,且有手工穿制的珠穗和各色彩带。舞蹈中,女性通过胯关节的舞动来展示腰带的美丽。羌族女子舞蹈动律中胯关节的动律是最主要的元素,有“筛胯”、“顶胯”、“转胯”等动作。第五届CCTV舞蹈大赛作品《鸽子花开的时候》中能看到女性各种胯关节的舞蹈动作,这些动作均散发着女性的美,凸显出女性特有的灵巧腰身,同时也展示了羌族女性舞蹈服饰的精致。

三、羌族舞蹈服饰的文化特性

羌族是历史悠久的民族,相传炎黄时期便已有羌族的部落,而舞蹈作为人类文明演变和历史传承重要的载体,能够展现出羌族在历经五千年发展和文明道路上所经历的历程。结合羌族舞蹈服装来看,其形式、色彩和配件上的选择,也保留着历史上的风貌。

(一)神话传说的烙印

神话是在科学并没有解释出人类是如何出现、发展与生存的之前,人们用于寄托精神的唯一对象。人类学家马凌诺夫斯基曾就神化学说和原始人类精神世界的联系进行研究,其认为当前人类中所流传的神话,是确实发生在人类的历史之中的,不过其发生过程和影响程度,并没有现代人对其所塑造的那般荒诞离奇,而由于神话中的事物曾经确切的存在,促使见证者将其以不同的形式保留下来。例如羌族舞蹈中的祭祀活动,便是一种神话保留。而现代羌族的生活中,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神话色彩。《布兹拉》中,从“释比”的舞蹈服饰上也就不难看出神话的沿袭性,包括色彩、纹路、形式、配饰等方面。从“释比”配饰中的鹰爪可以看出神话的痕迹,羌族的鹰爪用于驱邪,所以是“释比”常用的器物,而神杖象征权威,另一些较高身份的角色多会在腰间配有剑饰。

(二)拜物思想的反映

弗洛伊德在《图腾与禁忌》中关于图腾本质的讨论中提到:“图腾总是宗族的祖先,同时也是其守护者。”羌族重视对生活的改变,所以,其在服饰的选择上有着明显的拜物思想特征。从羌族的历史传承来看,早在炎黄时期羌族就开始了游牧的生活,导致羌族在自然崇拜上的特征十分明显。羊作为羌族重要的生产资料除了供给人类生存的物质外,也逐渐演变成了图腾的种类之一。古羌人颈上悬挂羊毛线模拟羊的形状,现在羌族的冠礼仪式中还要悬挂羊毛线,以示与羊合为一体。羌族舞蹈服饰,特别是男性服饰的头饰、衣饰、腰带等造型或饰物都采用了羊的形态以示对羊的图腾崇拜。

(三)的浸润

羌族尚白,以白为吉,以白为善,这和羌族的分不开。羌族是多神崇拜,主要表现为供奉“五神”,即在房屋的屋顶上四方和中间分五个不同方向放五块白色的石英石,羌语称之为“阿渥尔”,代表天神、地神、山神、山神娘娘和树神,所谓“白石莹莹象征神”。大自然的天、地、山、树与羌民族的生产生活关系紧密,便成为崇拜对象。对于服装的影响是深远的,这是由于自人类形成简单的聚落以来,就在思想层面上出现了信仰,所以宗教是伴随着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类在宗教上的投入也要远高于一般的活动。而对于原始社会的人类来说,其除了狩猎、采摘、耕种、畜牧等活动外,业余活动的主要形式就是舞蹈。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造就了羌族舞蹈服饰的独特风格。羌族舞蹈服饰上出现了明显的宗教特征,无论女性头帕、长衫、腰带和绑腿,都喜用白色;男性羊皮褂子、麻布长衫和腰带,也大多在蓝布上挑白花,抑或在白布上挑蓝花或红花,皆以白为主色,这也是民族对的一N表达方式。

四、羌族舞蹈服饰的审美内涵

首先要明确羌族的历史传承,从一些古籍记载中可以证实羌族始自炎黄时期,此时是对西部游牧民族的统称。随着人类的发展,汉族人口不断膨胀,导致这些游牧民族偏居一隅,进而逐渐融合。所以,目前的羌族并非单指一个民族,而是由多个祖先所流传下的部落,最终形成的羌族整体。而在羌族服装上可以发现十分复杂的元素组成,也是羌族所独有的民族特征。基于羌族历史和传承,再来看下述对其审美特征的研究。

(一)热烈粗犷的美

众所周知,汉族人以婉约而含蓄为美,在艺术上的创作多是精雕细琢,而羌族则与汉族相反,其艺术上的表达粗犷随意,给人以直率、简单的感觉。从其服装设计、色彩和图形刻画来看,首先花纹上的选择多是源自于自然,并没有任何的现代元素;其次创作上形意兼备,但是不够细致,所以给人厚重而简约之感;最后服装线条粗犷,用色大胆,羌族的舞蹈服饰多是以红、蓝、黑、白、粉为主色调,或是采取相间的组合元素,色彩表现十分显眼。再具体一点来看,羌族舞蹈《上房梁》中,女舞蹈演员所身着的服装是以黑色为主色调,辅以绿色和红色为配色,前身是以羊角花为形状手工刺绣而成,羊角花是羌族文化中姻缘的象征,所以女服中会经常出现这一图案。但是,在舞蹈中并没有采取粉白配色,而是以显眼的红色,辅以明亮的金色,在以黑色为背景的基础上,让人有奔放而舒适之感。再来看男服,其上身选用蓝色,刺绣匠神图案,而下身是以红色为底,白黄相间的长裤,整体表现出劳动男人的粗犷。羌族的服装设计粗犷,与直率的羌族人民对生活热情的表达相关,但其粗犷并非简略,仅从上《上房梁》的服装特点就能够看出,其无论是配饰,还是整体色彩的设计,都是经过精雕细琢而完成,乃至于服装的图案采用了耗费工时的刺绣。所以,正是精细设计出的粗犷,才能带给人以美的感受。

(二)和谐内敛的美

虽然羌族在舞蹈服饰上的设计粗犷、自由大胆,但是,其并没有选择张扬的方式体现民族特性,也并不高调的炫耀,从不采取价值昂贵的金属,所以,其服装虽然色彩独特,美感却十分的内敛。2014年,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根据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大项目“羌年”元素创作的大型羌族原生态歌舞《羌魂》,其“韵”的章节中女性的舞蹈服饰是以宝石蓝为主色点,配色以银、红为主,形式上采用大裙摆的设计,下身着较深蓝色的长裤,并在裤脚辅以花纹,整体来看其服装设计,不仅颜色鲜艳,配色也极为恰当,服饰贴身而不夸张,展现了浓厚的羌族风情。所以,羌族的舞蹈服饰正是由简单而呈现出的民族内涵,才使人能够对其深爱不已。

羌族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并结合多民族文化特性逐渐演变至今的民族,在服装的表达上较于其他少数民族更为丰富。更为重要的是,羌族的服装一直秉承着历史的风貌,其服饰所散发的民族风味总能让人着迷。本文基于美学视角下羌族舞蹈服饰的研究,希望能够更好剖析羌族舞蹈服装的审美价值,以体现这一民族在塑造“美”过程中的理念和方式,进而为现代服装审美艺术研究提供些许理论依据。

[ 参 考 文 献 ]

[1] 邓莹.民族舞蹈服饰与民族舞蹈的艺术交融[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4).

[2] 张姝萍.浅谈民族传统服饰与民族舞蹈服饰设计的关系[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1).

[3] 孙明璐.浅谈羌族舞蹈文化[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2(1).

[4] 范燕华.基于文化传承背景下的羌族舞蹈价值研究[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4(1).

[5] 编委会.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四川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1986:1263-1265.

舞蹈服范文第3篇

提前起步抢占商机

1998年,黎君开始用业余时间做舞蹈服装。“当时卖得最好的是健美服”,他从深圳青少年宫、商场和体育馆慢慢扩大客户群。两年前,他花了6万元租下小店成立新雅舞蹈服装店,是深圳当时为数不多的专业舞蹈服装店,卖健美服和各种舞蹈服,每月营业额4至5万元,利润占两成左右。

投入20万月赚5万

黎君说,当时店里租售的舞蹈服从各地采购,种类跟现在来比少很多,顾客必须提前定货。由于店铺太小,很多服装无法摆出来,有时候遇到七八个客人一起来挑衣服,试衣也很不方便。一年多前,黎君扩大经营,租下了一间比原来面积大10倍的店铺,一半租售服装,一半用于将来开舞蹈训练班。

店铺面积扩大了,解决了很多问题。黎君发现,顾客对服装款式要求不同,从外地厂家批发的产品不能满足需求。于是,他又在布吉开一间小作坊,自己设计服装款式,雇七八个员工制作服装。黎君说,小作坊加工形成不了规模效应,一些生产成本较高的服装如训练服、健身服主要是从其他厂家进货,但演出服就不同了,自己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加工生产,成本也不高。

黎君举例说,一套秧歌服装自己制作的成本是五六十元,在店里出售能卖到是八十元左右,但如果从厂家进货最少要七十元。由于自己能够根据客户需要设计服装,服装的颜色、款式等各方面都个性化,供货更及时,利润节节上升,顾客量也比以前翻了一番。除了深圳,现在他的客户遍布广东,曾有一家东莞公司一次性订走3万元服装。黎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店铺和小作坊的投资额在20万元以内,租金、员工工资、广告费、运输费等加起来每月支出4到5万,现在月营业额平均10万元,净赚5到6万。

旺季淡季销售有讲究

黎君说,经营舞蹈服装店的入行门槛并不低。首先,投入资金额相对较大,除了启动资金外,还要追加投资。舞蹈服装租售在不同时间大有不同。节假日、年底为旺季,每次旺季之前都要预先备好大批量服装,但在淡季时又不能像普通服装那样一次性出清让资金回笼。加上很多服装是用于租借,因此资金周转慢,压货量大,有一定风险。这需要经营者有较强的判断力,掌握好每个季节顾客的需要量,以尽量降低压货量。

黎君告诉记者,有些服装租赁和售卖赚的利润差别很大。比如一双舞鞋成本7元,售卖价格是10元,但如果租赁,一次5元,几次下来利润就远比售卖高。

舞蹈服范文第4篇

张老师有一头卷发,长得好漂亮。张老师笑眯眯地对我说:“玉宇,我们拉丁舞蹈对准备代表学校去湛江市参加比赛,你想参加吗?”“啊!张老师怎么知道我是舞蹈天才啊!可能是张老师和我有缘分吧!”我心里美滋滋地想。

“你到底想不想参加呀,玉宇?”张老师说。我急忙答应道:“想!”张老师给我一套舞蹈服装,我就回教室了。

我的舞蹈服被前面的陈健建看到了,就大声说:“大家看啊,刘玉宇跳拉丁舞哦,哈哈哈!”

“哼,这个陈建建,这么点事情用得着轰动全班吗?”“刘玉宇,你好厉害啊。如果你去比赛,我会站在台上给你加油的。”赵晋羡慕地说。

今天一晚上,我兴奋极了,一直穿着这套舞蹈服。“妈妈,你看我的衣服漂亮吗?老师选我参加拉丁舞了!”我一边照镜子,一边问妈妈:“妈妈在厨房里煮饭呢!过会儿再看。”“就看一下嘛!”“不行,煮完饭再看!”

不料,爸爸回来了,奇怪地问:“咦,小玉,你怎么穿得这么漂亮?”当我说给爸爸听我穿的是舞蹈服的时候,爸爸立刻说:“小玉,快脱掉,要不明天脏了就穿不了了。”“可是,妈妈还没……”我还没有说完,爸爸随口说:“不行,赶紧换!”

“开饭咯——咦,小玉,你不是穿着舞蹈服吗?怎么一身破破烂烂的白衬衫啊?”“爸爸要我脱!”“哦!”妈妈说。

第二天晚上回来,我就躲到房间里。“开饭喽!”妈妈说。

叫了半天没有人应,妈妈就走到我房间叫我。我带着眼泪大叫:“我跳拉丁舞的梦想破灭了!因为我的舞蹈服裂开了个大口子!”

舞蹈服范文第5篇

关键词:竹文化 舞蹈服饰 传统绘画

检 索:.cn

舞蹈是最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来源于人类的劳动与生活实践,同时也传达着人的思想与情感。作为舞蹈派别之一的现代舞是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种舞蹈。相对于古典芭蕾注重技巧与形式而言现代舞更加关注人的真实情感的自由表达和现代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享誉国际的现代舞大师林怀民先生于1973年创办了云门舞集。“云门”是中国最古老的舞蹈,据《吕氏春秋》记载相传存在于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但后世其舞容与舞步皆已失传,只留此舞名。从以“云门”来称谓舞团我们可以看出林怀民先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舞的初衷与创建中国人自己的现代舞团的梦想。“云门”的作品总是给人大气、富有意境和艺术的感染力,没有繁复的舞台和夸张的舞剧服饰;道具、布景、配乐和舞台设计更是采取极简主义(minimalism)风格的设计。但在这看似简洁的舞台和服饰的背后却蕴藏着编舞者对于舞蹈意境的控制和细节的把握。[1]《竹梦》是林怀民编排的舞蹈语汇极为丰富的作品,作者试以《竹梦》为例对中国传统文化在云门舞集舞剧服装中的体现进行深入的阐述。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竹的审美意蕴与舞剧服装

《竹梦》以烟霞竹林和浮世清音开场,颇有中国古意。在沉静隐约的竹林和悠悠的箫声里,一位长发暝目、打坐吹箫的笛手深着白色的长袍,神态怡然地吹箫,箫声缭绕于竹林之中,引出白衣白裤白裙的男女舞者,在竹林中穿行起舞。素净的服色,轻柔而半透明的服装材质让舞者的四肢随着舞姿若隐若现,袖子与裤管的宽大和躯干的相对合体的设计使舞者能无拘束地伸展,这看似简单的舞服却把竹的幽淡之美和刚正之节表达得如丝如扣。

竹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淡”是一种极高的境界。《庄子・刻意》中提到“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体现了以简驭繁的审美张力,以素朴简淡之美为“大美”。竹之美是一种淡雅和刚韧之美。《竹梦》从中国人挚爱的竹林隐喻出发,林怀民先生在舞台上种下200多株竹子,借竹林之环境展现文化之意韵。在幽淡的竹林背景里是身着白衣的舞者,舞服素雅至极,没有多余的装饰与结构处理,以“淡”的姿态让写意,宁静与淡泊的氛围始终萦绕在竹林里面。

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提到:“节,竹约也。”取意竹节如缠束之状。刚正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格之美的一种隐喻。文人士大夫们种竹、品竹、画竹、咏竹,正是借竹表现自己的崇高气节。在《竹梦》里舞者体态徐缓,频频移步,张弛有度。舞者四肢的刚柔之美在半透明材质的舞服里若隐若现,服装的垂顺柔软与舞姿的刚柔并济给舞蹈带来了内在的张力,演绎出不羁文人的逍遥与节气,这是竹的缩影,也是竹的化身。以简单素净的舞剧服装来演绎竹的幽淡之美与刚正之节,这正是《竹梦》对外在表象的抽离,专注于内在意境的诠释。

二、中国传统舞蹈服饰风格与舞剧服装

《竹梦》的编舞呈现为晨雾、春风、夏喧、秋径、雨霁、午夜、冬雪七景。在晨雾篇中林怀民先生用悠扬舒缓的乐曲和宽衣长袖的舞服传达出一种澄明的意境。烟霞竹林在隐约的灯光投射下呈现出晨光雾霭的境况,舞者们身着白色长袖的舞服舒袖缓步。舞者在光影、竹影和白雾中;宽衣长袖和舞步腾挪里演绎着飘逸名士的隐逸与闲雅。在舞剧中舞者所穿的白色长袖服装为其意境的营造起到了烘托与渲染的作用,同时其舞服的设计看似简淡但我们从中可以找到其对中国传统白舞服的借鉴与运用。

据古籍记载,白舞最早出现于汉末吴地。《宋书・乐志》中载:“‘白舞’,按舞辞有巾袍之言,本吴地所出,宜是吴舞也。晋俳歌曰:‘皎皎白绪,节节为双。’吴音呼绪为,疑白绪即白也。”[2]长江中下游地区由吴国统治着,其地盛产麻,也盛行用麻织布,织布的女工运用简单而朴素的舞蹈动作来赞美自己的劳动成果,创造了白舞的最初形态,并在民间流传开来,由此可见白舞是与吴地农作物麻有关的民间乐舞。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一带盛行白舞,舞者所穿长袖的舞服就是由麻织成的布制作而成,其质地细腻,色彩洁白,因而有“质如轻云白如银”的美誉。白舞的动作以舞袖为主要特点,白舞舞袖的动作有“掩袖”、“拂袖”、“飞袖”和“扬袖”几种,双手舞动,长袖飘曳生姿,形成各种轻盈的动态。白舞衣袖子悠长,质地轻软,在舞蹈过程中,以轻柔飘逸的舞袖动作来表现流动之美。在《竹梦》里舞者长衣绦袖舒缓动步,有似太极舞步动静皆宜,随着音乐的起伏舞者的舞姿与服装的飘动融合在一起,共同展现出舞蹈轻盈柔婉的动态美。

三、中国传统绘画与舞剧服装

云门舞集自创建以来不断的汲取中国文化的养分,通过对文化形式与舞蹈的融会贯通将蕴藏其中的独特美感表达出来,使云门的舞蹈更富张力与感染力。在《竹梦》里林怀民咏物抒情,舞蹈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的叙述,而是借着肢体的动作将竹的意象舞出。[3]舞剧以衣袂飘飘的吹箫者拉开梦境开始,也以吹箫者清亮空灵的啸音将梦境结束,整个舞剧淡泊宁静,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曾是中国传统绘画和乐舞艺术的审美标准与至上追求。南朝齐梁间画家、绘画理论家谢赫所著《古画品录》中提出中国绘画上的“六法”,成为后世画家、批评家、鉴赏家们所遵循的原则。谢赫提出绘画的“六法”是: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4]在《竹梦》舞剧的七景里,我们从舞者舞服变换的细节中可以体会到中国传统绘画审美的渗透与融合。

谢赫六法作为中国传统绘画品评标准和重要的美学原则,他把“气韵生动”放在了首位,可见其在艺术审美当中的重要性。气韵是指人物的外在表象包括着装、姿容、谈吐等所传达出来的内在情性,或者说是内在情性的外在化。而物我为一的生动的气韵也是绘画和乐舞艺术的最高目标之一。在《竹梦》舞剧开篇的晨雾和后续的春风伊始里,身着长袖飘飘的白色舞衣的舞者以一种极慢,轻逸的姿态,混合了芭蕾的优雅京剧里云步的从容以近似太极的动作与速度轻舞着。那质地轻盈的白色长袖舞服在竹林的背景衬托下使舞者如同林中的精灵般散发着静谧,安宁,悠然的气息。[5]《竹梦》的舞蹈编排并非具体故事的陈述,更多的是一种生命的仪式,舞者的舞姿与服装都呈现了仪式,同时消失在仪式之中。这应该就是艺术创作呈现出气韵生动的最好诠释。

除“气韵生动”外谢赫六法中还提到“随类赋彩”。“随类,赋彩是也”,是说色彩与所画的物象相似。物象的外在特征与内在情感可以通过色彩来表达。纵观整场《竹梦》舞剧色彩在其中既是内在情感的外化表达,也是舞台场景的气氛营造与烘托。《竹梦》的第二章“春风”舞台布景引入两道红色的幕布,一对恋人在情深款款中舒展舞步。男舞者上躯,下着黑色的舞裤;女舞者则穿红色的连衣吊带裙,舞服款式非常简洁,仅用色彩的呈现与对比来表现恋人间缠绵绯恻的爱意和勃勃生机。“夏喧”的舞段在黄色灯光打在竹林的背景下一群身着裸色贴身舞服的舞者用模拟动物的肢体动作表现了夏日夜晚的躁动与喧响。随着一方蓝色布景与灯光的投射夏日的喧闹宣告结束,“秋径”的主题开始。男舞者全身着黑色的舞服,女舞者则是裸色紧身舞服,整个舞台呈现冷的色调,表现了爱之深切的悲苦与挣扎,透过色彩我们能感受到悲秋的意境。与“雨霁”用蓝色背景与白色服装营造的欢欣和清明的气氛不同“午夜”的编舞以独舞的形式呈现,而竹林在昏暗灯光的笼罩下退隐成一种压抑的黑色背景,舞者一身暗红色吊带连衣长裙在暗夜里摸索和徘徊、红与黑的对比和融合给人迷茫和孤寂的舞台感染力。舞剧最后一幕“冬雪”在雪花飘浮的背景中一群身着红色长裙的舞者在竹箫乐音中腾跳挪移,形成了极为生动的色彩之流。长发、红裙、白雪、翠竹构成疏落有致,红梅傲雪的意象。

结语

舞蹈服范文第6篇

舞蹈让整个场馆一起“动”起来

昨日上午进行团体拉丁舞和各组别标准舞的比赛,由于体育舞蹈拥有较强的观赏性和感染力,不少市民很早来到市体育馆,占好座位等待开赛。比赛在强烈的节奏中拉开序幕,赛场上,选手们擦步、滑步、扭臀、摆臀、点踏、旋转,犹如一场体育秀。赛场外,观众们为参赛选手加油助威,时不时传来阵阵掌声、喝彩声,有些观众甚至站起来,和参赛选手一起舞动开了。此时的赛场,活力十足。

从10岁到60岁 热情不分年龄

团体拉丁舞的参赛者还都是孩子,穿上舞蹈服后个个神气十足,不仅技术动作铿锵有力,连笑容都特别感染人。衢州市代表队的队员们虽然年龄小,但舞龄却不低,十几岁的孩子学舞蹈已有四五年了,孩子们都抢着给大家表演舞蹈动作,展示身上的舞蹈服,还让家人给他们多拍点照片。

在老年组标准舞候场时候,看到一位穿着黄色舞蹈服的阿姨急急忙忙地向领队要了针线,然后给身边的西服笔挺的男舞伴缝补领结,动作十分温馨。一问才知道这是一对夫妻搭档,许啟洪和老伴儿李红霞已经有十年的跳舞经历了,两人去年也参加了体育大会,许啟洪说:“我今年58岁,她也55岁了,跳舞的时候感觉自己年轻了许多,两个人在一起跳舞更开心,平时关于这个话题的交流也多,也许是比人家更默契了点吧。”

小细节 大力量

本报二体会金华专电 见习记者石云峰 李丽丽是温州代表队的化妆师,看见她时,她正帮着准备参加舞蹈比赛的队员做最后的妆容调整。“看了好多次,还是不放心,总觉得队员的妆容还不够完美。虽然不用我上场,但感觉比他们还紧张。参加舞蹈比赛,外形很重要,我的责任就是用妆容,从细节上让运动员更有表现力。”李丽丽说。

确实,化妆是体育舞蹈比赛的一个关键部分,“不同的妆容有不同的效果,对于舞蹈来说,虽然妆容都比较类似,但在细节方面还有很大讲究,比如眉毛、眼角这种能够提神的部位,好的化妆效果更能凸显运动员的气质。”李丽丽解释道。

作为一位随队化妆师,具有出色的化妆技术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为参加比赛的队员化妆,总是要提前腾出时间,就拿今天的比赛来说,虽然比赛8点半开始,但我们四点多就起床准备了,画完妆刚好到了比赛时间,所以表演前,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李丽丽笑着说。

对于化妆师而言,并不是将队员打扮完就完事了。“由于体育馆里比较热,比赛前,有些运动员需要热身,难免会出汗,这一出汗,妆很容易就花掉了,所以我得时刻盯着她们,不然因为妆容而影响比赛,那一早晨就白忙活了。”李丽丽说,“每次我都比她们更紧张,一心想想让她们展现最美的样子,到最后她们没出汗自己衣服却湿透了。但尽管这样,我还是很开心。我希望她们在舞台上,展现给观众最好的一面,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本报金华二体会专电 见习记者石云峰/文 实习记者 华雨晨/摄 本届体育大会,体育舞蹈项目是众多比赛项目中为数不多的设有青少年组比赛的。来自金华队的汪翔更是青少年组中水平比较突出的选手,当天比赛他所在的队伍排在第六位出场,在等待上场的过程中,他总是随着音乐扭动着身子为比赛找感觉,而且不停地向队友强调动作的细节,鼓励队友们放开跳,注意表情等。比赛中,汪翔更是享受这过程。

有人说,舞蹈是适于女生的运动。可汪翔认为,这也是一项男人的运动。“不了解舞蹈的人可能不知道,参加比赛时,裁判评分的标准一般是按照女生的动作来给出判断的,但这并不是说男生的作用微乎其微,相反男生的作用很关键,甚至起决定性作用。”言语中,他显得非常自信。

“其实我们把自己动作完成好的同时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能力引导自己的舞伴,可以通过手势、眼神甚至是语言,而在这样的比赛场上,因为要评分,所以还得提醒她注意表情,很多时候单单用说话,是很难化解舞伴内心的紧张情绪的。所以,就要使自己强大起来,用自己的一种自信来影响舞伴。”此时,汪翔的舞伴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汪翔直言跳舞给他带来的除了健康之外,更重要的是塑造了他的性格以及气质,“都说气质型美女,男生也一样啊,男生的气质就是从场上对女伴的关心中体现出来。”

汪翔认为,参加比赛,能把好的表演奉献给观众他很高兴,能够带领舞伴让自己的组合发挥更好,体现自己的责任更为自豪。跳舞这么多年,虽然年纪不大,但汪翔心中始终有一份责任感。“舞蹈,它告诉我什么是担当。”

本报金华二体会专电 实习记者沈秋燕 体育舞蹈又称“国际标准交谊舞”,是欧洲贵族在宫廷举行的交谊舞会,在二战期间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形成一股跳舞热潮。如今,体育舞蹈更因其特有的优雅气质让人一见倾心。

在省二体会体育舞蹈比赛现场,参赛选手的舞蹈服都特别好看,花纹繁复、设计感强。据了解,这样一套服装由于需要订制,一套服装往往都要好几千元,哪怕是青少年选手的比赛服,每套也都在千元以上。

而编排计分长吴庆超则给了另外一种说法,虽然正规的比赛服装确实贵,但是体育舞蹈作为一种健身项目来推广,它的成本却并不高。

吴庆超说:“体育舞蹈在国内推广的时间很长了,各地的教学班也开展得非常顺利,家长送孩子来学舞蹈、中年人将舞蹈作为工作的调节剂、老年人通过体育舞蹈来健身,如今学舞蹈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专业选手可能需要专业的培训和服装,但是大多数学体育舞蹈的人是为了通过这项运动来锻炼身体、提升气质,并不需要太专业的培训和服装。“普通训练服只要几十元,即使是比赛服也就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而一般的舞蹈教学班,1000元的学费就能上一学期十多节的大班教学课。作为兴趣或业余爱好,这样的花费肯定够了。”

舞蹈服范文第7篇

关键词:幼儿园演出服;款式;色彩;面料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4-0268-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幼儿园和幼儿家长日益重视儿童素质能力的培养,传统节日和才艺活动给幼儿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幼儿的演出服装作为表演的必备要素开始成为幼儿服装中的新兴类型。

一、幼儿园演出服的现状

由于幼儿园演出服的使用频率较低周期短,童装市场上几乎没有以儿童表演服装为主打的服装品牌。幼儿园的演出服装根据制作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厂家定制类和手工自制类。厂家定制类的幼儿演出服一般由编舞教师根据演出内容和制作厂家协商设计定制。手工自制类的主要是由幼儿家长使用废报纸、塑料、包装袋等制作的环保表演服,制作这种类型服装不需要掌握服装制版的技术,主要是要配合表演主题使幼儿学习环境保护的重要。

二、 幼儿园演出服的设计

无论任何服装的设计,均离不开服装设计的三要素:款式、面料、色彩。根据服装设计的TPO原则,幼儿园演出服的使用时间、地点、场合决定了它在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便是款式的选择。

(一)幼儿演出服款式

在幼儿园演出服款式的设计中,设计师更多的是把表演内容与服装款式巧妙的结合在一起,通过演出服更好的展现表演的舞台效果和儿童天真的特性。考虑到舞台效果和幼儿肢体语言的表现,在不影响动作发挥的前提下尽量采取合适的版型。这和我们在儿童成衣设计的版型制作考量是大不相同的。童装原型的设计松量为14cm,是为了日常穿着宽松舒适而在净体尺寸上增加的活动量,但在表演服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的添加或减少松量。比如儿童健身操表演,需要穿着弹性面料的紧身体操服,这时我们在款式设计上就可以减少松量使设计出的体操服看起来既贴身又精神。除了减少松量,在一些动物模仿舞蹈中,可能会有绒面面料的连体动物装的表演服设计,在这类服装中我们应该适当的增加松量来提高服装的活动量,使幼儿在密闭穿着状态下能自由活动。总体来说,幼儿演出服款式在设计上不易过大过松,演出服的穿着频率可能就只有一两次,和成衣的穿着频率不同,不需要考虑长期穿着的松量问题,且过大的服装容易在表演中出现被服装绊倒等意外状况出现安全隐患。

(二)幼儿演出服面料

童装面料主要有棉、麻、丝、毛织物等天然纤维织物和腈纶、锦纶、氨纶等化学纤维织物。演出服要考虑表演环境的舞台灯光和舞蹈内容。在晚会表演时,光源集中照射在舞台周围,那么在面料选择上可多选择光泽型面料,利用光线的反射作用,光影会显露人体轮廓,而且面料光感会随受光面的转移而变化。穿着光影面料的人在运动中,具有光泽耀目的感觉,给人流动变幻的感觉。除了舞台灯光,舞蹈内容也可作为面料选择的参考,如果表演传统武术节目,面料可选择丝、棉等吸湿透气的面料。如果是表演现代感、前卫、都市的舞蹈,可选用皮革、涂层面料,这类面料反光极强,光感冷漠,不够柔和,但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和时代感。而且由于表演服装穿着的时间并不长,所以即使皮革和涂层面料并不透气舒适,也可以在表演服装设计中局部使用。在设计儿童演出服时,面料的选择与款式设计紧密相关,设计美感和材料科学性两方面都得得到足够的重视,才能全面而充分地诠释服装材料语言。

(三)幼儿演出服色彩

色彩是儿童表演服装的一个重要设计要素,色彩本身具有性格,白色象征纯洁,红色象征热情,绿色象征活力等。色彩在舞台中能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具有整体性的效果,特别是儿童舞蹈表演时,由于儿童自身的舞蹈协调和动作一致度较弱,所以在舞蹈服装的色彩设计上更应该重视色彩的统一,让色彩来掩盖表演的弱势。幼儿园舞蹈表演多为集体表演,重在参与,要让每个幼儿都融入集体活动之中,较少独舞或领舞,所以在服装的色彩设计上不需要特意烘托某个舞者。幼儿身型较小,在色块搭配上要主次有序,主要色块面积要大,其他配色要与之协调,最好不要超过三种以上的色彩(指大面积色彩,花布和图案上的小面积色彩除外),如果太过杂乱,视觉整体性就会降低。

三、总结

幼儿演出服的设计在材料的选择上做到环保无害,在款式的设计上做到既美观又安全,在色彩的运用上注意搭配协调。在满足TPO的原则下做到与表演内容、表演氛围相融合,提升幼儿表演节目的的艺术美感。

参考文献:

[1]吴清萍,经典童装工业制板――现代服装工业制板技术[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2]刘晓刚,服装设计――童装设计[M].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

舞蹈服范文第8篇

首先,她的青春活力。虽然她的年龄应该已经超过四十了,但是跳起舞蹈的时候,那一种青春活力感,是很多二十多的女孩都不一定具备的。

我们跳的舞种又是跳跃式的,她跳得很轻快,犹如一个小孩,同时这舞蹈也锻炼了她不错的身材。

同时,因为她的身材很好,所以跳舞穿的衣服在她身上就很合体,于是有舞友就会主动问她的衣服是哪买的,也想跟着买。

这样,她又多了一份订购衣服的收入,还有她跳舞戴的鸭舌帽,一样有人找她买。

不仅仅如此,我今天才知道,原来她还把自己教学的舞蹈课程视频发上了抖音,加上平时我们练舞时的团体小视频的效果,她的抖音关注度也很不错。

抖音现在也是很不错的一个可以赚收入的平台,舞蹈老师平时还会发一些搞笑的自编段子,同样为她吸粉,估计在这一块,她也有自己不错的收入。

这位舞蹈老师并不是专业的舞蹈出身,只是因为喜欢跳舞,跳得好,所以半路出家学的,没想到反而成了她的一份职业,不仅得到尊重,还有可观的收入,以及一些不菲的额外收入。

舞蹈服范文第9篇

一、何谓舞蹈服饰

服饰,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服饰指的是服装上的装饰,诸如服装上的饰品、图案纹样、色彩等。广义的服饰是指服与饰两个部分,是服装和装饰的总称。在古代,衣服一词所涵盖两层意思,即:遮身蔽体的衣裳和戴在头上的发冠。[1]《中华大词典》解释为:“衣,人所以避寒暑也。服,谓冠并衣裳也。”装饰,指的是对人整个外形全面的修饰,既包含了对人的外貌一般修饰,又包含了对人的面容、发饰进行打扮等内容。服饰,按照用途划分,一般分为演艺服饰和生活服饰,生活服饰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穿戴的服装与装饰。演艺服饰,就是指艺术表演者在进行艺术表演时所穿的衣服及佩戴的饰品。所以,演艺服饰的使用对象是从事艺术表演的演员。其使用目的,就是与演员一道塑造出生动的形象,演绎出高尚的艺术作品,提高人们的审美素质、修养。

舞蹈演员在表演时所穿的服饰是演艺服饰之属,它既具有演艺服饰的一般特征,又具有舞蹈表演所必备的特点。是与塑造整体舞蹈艺术形象相关联的。它既包含各种各样的衣服,又包含对表演者的外形进行全面修饰,如:头饰、颈饰、足饰等各种饰品、图案纹样、色彩搭配和金银珠片等,还包括对舞蹈演员的头发、面容等进行化妆等修饰打扮的部分。[2]概言之,舞蹈服饰,既包含舞蹈表演者在表演时所穿的衣服,又包含表演者表演时所佩戴的各种装饰。为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舞蹈演员总要依据舞蹈作品的要求,使用特定服装与装饰,来进行整体的装扮,从而使自己更加符合舞蹈形象塑造的要求。作为表演艺术服饰的一个部分,舞蹈服饰有着表演艺术服饰共同的特点。但舞蹈服饰又有着独特的艺术品格。

总而言之,舞蹈服饰其功能是协助演员扮演角色,塑造典型生动的艺术形象。在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后使演员从生活的自然状态进入到作品表达的特殊状态,从而具有符合作品表达的外形。以适应舞蹈作品艺术形象的典型塑造,帮助舞蹈演员换型塑型,舞蹈服饰也必备着与舞蹈作品形象相应的诸多精神信息,诸如舞蹈作品角色的文化气质、个性修养、知识层次、审美取向、民族属性等等。而这些信息,是演艺服饰所共同具有的特点。然而舞蹈服饰因舞蹈艺术表演的特点,而明显不同于其它演艺服饰,而呈现其独特的演艺品性,这种独特的演艺品格不是人为的,而是由其独特的表演方式所决定的。舞蹈演员的表达语是一种省略了声音的语言,而单靠其身体动作、表情来构成。因此,舞蹈演员的表演方式,是一种单纯的人体动作表演。正因如此,舞蹈演员能够最大限度的开崛其身体动作的潜力,诸如充分运用人体的各部位的活动,去创造各种具象动作、抽象动作等。

舞蹈艺术因为以人体动作为其基本的表演特点,造就了舞蹈艺术擅长抒情的表达优势,而且也衍生了适应其动作表达的舞蹈服饰,赋予舞蹈服饰以其他演艺服饰所没有的艺术品格。虽然舞蹈服饰有着影视剧服饰所具有的刻画人物性格、塑造角色形象的演艺品性和贴近生活的服饰形貌。但适应人体动作为主体话语的艺术特征是影视剧(电影、电视剧等)服饰和舞台剧(歌剧、话剧等)服饰所不具备的艺术品格。如,依靠服饰语言来交代故事情节,变换舞台时空,营造气氛;充分利用服饰的随动性,来刻意放大服饰的某些部位的余料等等;从而使之成为舞蹈动作的强化、延伸,乃至成为舞蹈动态形象创造之本身。事实上,充分调动舞蹈服饰的各种造型语符如:款式、色彩、图案、饰品、面料质地等,来辅助舞蹈动作的表达,丰富动态形象的创造,参与舞蹈形象的深化。所以,舞蹈服饰对舞蹈动作形象创造的直接参与,乃至频繁地为舞蹈动作形象创造之本身的演艺品性,以及舞蹈艺术擅长抒情的特征,导致了舞蹈服饰独特的演艺品格。

二、维吾尔族服饰与维吾尔族舞蹈

众所周知,我国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各民族在历史的进程中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历史格局。各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各族舞蹈伴随着各族传统文化的形成而发展,与之相应的舞蹈服饰也体现该民族的文化特征。民族舞蹈的服饰往往折射出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体现该民族的风尚习俗,反应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民族的舞蹈也直观地体现各族人民的情感、气质、性格。维吾尔族舞蹈与服饰很好的体现了舞蹈服饰与舞蹈之间的关系:

其一,维吾尔族舞蹈服饰折射出该族所在地的地域文化:一个民族的生活栖息的地理环境往往会造成其经济方式的不同,从而形成其独具特性的民族服饰。[3]维吾尔族生活在大西北地区,那里有美丽的天山、河西走廊等,长期以来生活在那里的维族人民沿着丝绸之路与西亚、中亚各国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在伊斯兰教信仰的世界里自然崇拜是他们的品格,“花”因此就成了维吾尔族人民心中美丽的象征,他们穿的衣服、戴的帽子、背的袋子、踏的鞋子都离不开“花”的影响。“花”永远是维族人民心中的美好的形象,无论是其舞蹈作品还是服饰本身,都渗透着这一特征,这从其舞蹈作品《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也得到完美的呈现,该舞其主要的节奏型为赛乃姆,基本节奏型为4/4拍,咚大大 咚大大 咚大 大||,完整的舞蹈序列中包含两个典型舞动,一是常说的“三步一跺”,二是双人靠背换位,接一个原地交换脚的步伐。在这个舞蹈当中舞蹈服饰与动作完美的呈现出不同季节花的姿态。

其二,维族舞蹈服饰体现出该民族独特的生活习俗:维吾尔族人民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造就了其独特的风尚习俗。这是维族舞蹈艺术生长的土壤,维族舞蹈体现农业生产为主题的舞蹈形式多样,体现维族人民期待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舞蹈服饰也是这种这一风尚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品《美丽的天山》中,一群美丽的维族姑娘着火红的轻纱,戴着头饰、配合着各种动头、眼、手的舞动,折射出维族人民期待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

三、宗教对维吾尔族舞蹈服饰的影响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维吾尔族有过多种。从10世纪初开始,伊斯兰教开始渗透于维吾尔族政治、经济、文化之中。维族舞蹈服饰折射出伊斯兰教文化精神,并呈现出伊斯兰教文化为主,多种宗教文化并存的涵义。[4]一个民族的舞蹈服饰不仅体现一个民族的物质文明,而且也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发展的高度。在少数民族的舞蹈服饰中,我们可以通过其舞蹈服饰看到其民族的宗教文化“痕迹”。维吾尔族舞蹈服饰就是比较典型之一:

(一)宗教文化对维族舞蹈头饰的影响

综观维吾尔族舞蹈作品,几乎所有的作品中都有演员戴帽的特点,这源于维族男女都有戴帽的习俗。维族人民戴的帽子式样非常多。而且因性别、职业、社会地位等不同,帽子的图案、大小也各异。维族人民不仅在冬天,到了炎热的夏天“吐玛克”(皮帽)也不离头。[5]这一习俗有力的促进了维族制帽工艺的发展,他们以各种花卉纹样为图案,以各种规则或不规则的几何图形构成各种花色、式样,其种类非常多。

据相关史料记载:维吾尔族人民喜欢戴帽的这一行为与伊斯兰教有关;伊斯兰教有关礼仪的规约认为:在没有屋顶的地方,头部如果没有遮盖,这是对老天爷的一种不礼貌,这一习惯世代传承,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一种维族人民”内在的规定”。此外,在重要的仪式或庄重的场合,如果没有带帽,就会被认为“失礼”。不难发现,帽子是维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装饰之一。

在维吾尔族舞蹈作品中,女性演员除了戴花帽外,面纱(盖头)也是其主要头饰之一。据考证,这一行为也与伊斯兰教有重要关系。《古兰经》中记载:女性只能将手脚随意于外,其余部分(包括头发)都不能轻易让异性看见,因此外出就必须戴面纱,面纱的大小、颜色没有严谨的规定。如今有些学者研究表明,维族女性戴面纱的习惯除了有宗教因素外还与其生存环境有关,新疆地处西北地区,那里风沙较大,女性蒙面纱可以遮挡风沙。

维族舞蹈演员头饰特点除了帽子和盖头外,维族少女多辫的特点也值得关注。维吾尔族姑娘常将头发分扎成许多小辫,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美”。这在女子舞蹈《天山南北》中有所体现。多辫首先是一种族别符号;其次这种头饰也与有关。萨满教在维吾尔族历史上有过较长的统治期,萨满教有自然崇拜的特点,将山川、河流等奉为自己崇拜的对象。因此,维族少女头上的辫子,就如同清澈的河流、郁郁葱葱的树林。此外,维族少女头上的小辫数目也具有宗教色彩。在伊斯兰教世界里,奇数有着“吉祥、如意”的象征,因而维吾尔族少女头上的小辫的数目也是奇数,数目多者可达41根。

(二)宗教对维族舞蹈鞋饰的影响

维吾尔族男女演员在各类舞蹈中都穿有各式不同的套鞋,维语称“喀拉西”,即套在鞋子或靴子外的套鞋。套鞋用橡胶做成,里面有绒面,既保暖,又保护鞋靴。套鞋分为两种:圆头的称为“玉头克喀拉西”(靴套鞋),这种主要是男性演员使用,主要套在马靴或皮鞋外面;尖头的叫“买赛喀拉西”(软底皮靴套鞋),多为女性演员使用。[6]维族人的这一习惯也与宗教有关。维吾尔族人民有定期去伊斯兰教清真寺去做礼拜的习惯,为了保持清真寺的神圣和干净,在进入大殿之前,要将外穿的套鞋脱下置于大殿外,以维护大殿内的清洁,长期以往,就成为维族人的一种服饰习惯,因此在维族舞蹈的服饰当中也较多的使用“套鞋”来进行装扮。此外,维族家庭多用地毯、花毡来装饰,去亲戚、邻里串门时,要将套鞋脱下置于屋外,以免影响室内清洁卫生。

(三)宗教对维族舞蹈服饰颜色之影响

一个民族往往对某些颜色有独特的喜好,这一喜好既体现着这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又体现该民族的文化传统、民族进步的历史及其,这里我们就重点探讨一下维族舞蹈服饰颜色的宗教文化内涵。

红色:维族女子舞蹈服饰中使用频率较高的颜色之一,据考证,这与维族人民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萨满教、拜火教信仰有重要关系。火是萨满教世界里的“神”,萨满信徒认为火是人们幸福、财富的源泉。同样在拜火教世界里,信徒们认为“火”是他们得以延续的灵魂。而今天在维族人民心中火不仅可以驱邪,而且还带来了光明、吉祥的寓意,因此红色深受维族人民的喜爱。如今在维族女性舞蹈服饰中,红色占了较大的比重。

蓝色:由于萨满信仰的影响,维族人民对蓝色有着特殊的情感。萨满教有自然崇拜的属性,因而电闪雷鸣、山川河流等都进入了萨满信徒的视野。再加之穆斯林社会大多地处大漠,对甚蓝的天空充满着无限的想象,对蓝色的钟爱因而也就成为一种传统。

绿色:穆斯林社会大部分分布在沙漠地区,绿色是穆斯林信徒眼中生命与希望的象征;因而具有了神圣之色的美誉。在维族舞蹈服饰中,绿色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其根源于维吾尔族先民曾经也是游牧民族,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十分珍视绿草、绿水。此外,萨满教有自然崇拜之传统,珍视郁郁葱葱的树林。这一传统深深地影响着维族人民的审美心理并通过其舞蹈服饰来体现。通过绿色,我们可以看见维族人民强烈的民族情感和信仰的虔诚。

白色:伊斯兰教发源地是阿拉伯地区,白色、绿色、黑色是阿拉伯地区人民着装的主要颜色,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阿拉伯人居住的地方多为沙漠地带,那里太阳辐射较强,风沙较大,为了遮蔽阳光,阿拉伯人喜穿白色的衣服,包裹白色的头巾;其次,据有关史料考证,伊斯兰教创始人曾经対教民说:“你们穿白色的衣服,这是你们最好的衣服。”[7]因此,在穆斯林世界里,人去世了要以三层白布包裹,以示去了最快乐的地方。这一传统也深深的影响维吾尔族人民尚白的审美心理。男子群舞作品《麦西来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黑色象征着厚重、端庄、典雅、高贵。同时又彰显强烈的对比,在舞蹈《麦西来甫》中,舞蹈服饰黑白对比非常鲜明,视觉冲击非常强烈。

维吾尔族舞蹈气氛热烈、性格活泼、动作诙谐,同时维族人民生活的环境多处沙漠、绿洲;其舞蹈服饰色彩喜欢色泽鲜艳,对比强烈,这都与维族人民生活环境、劳动方式、密不可分。

四、结语

总而言之,舞蹈服饰文化源远流长,自从舞蹈产生的那一刻开始,舞蹈服饰就伴随其中,并随着舞蹈艺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从宗教文化的视角研究维吾尔族舞蹈服饰只是一种新的尝试,其折射出的宗教文化精神是我们值得进一步探索,以利于在新的条件下民族文化能更好的传承。

注释

[1] 张琬麒.舞蹈服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5: 36.

[2] 张琬麒.舞蹈服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29.

[3] 余燕.民族舞蹈服饰: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6):29.

[4] 刘云.解读新疆维吾尔族服饰文化中的中教信仰涵义[J].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175.

[5] 中国民族博物馆编.中国民族服饰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173.

[6] 杨华,杨启晨.中国穆斯林的礼仪礼俗文化[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65.

舞蹈服范文第10篇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作为网易邮箱的评审代表得以亲临“舞林大会”现场。比赛过程中,明星选手董艺薇抱怨之前扭伤脚踝乃至无法正常比赛,评委金星请廖智上台表演一小段随性的舞蹈。

她跳得很开心,随着音乐自由起舞,曼妙的舞姿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跳完后,金星告诉大家廖智被截肢的故事,在场的人都被震撼了。董艺薇觉得她的舞蹈很有感染力,情不自禁向着她弯腰鞠躬,表示对她的尊敬。

最让廖智惊讶的是。因为自己的出色表演征服了“舞林大会”的总教头方俊评委,获得参加踢馆赛的资格。只要她踢赢了就可以直接进入总结赛。接到方俊的邀请,廖智有点不知所措,啊了一声,才反应过来说,有一点想哭,觉得幸福来得太突然了。

2011年10月2日,踢馆赛那天晚上,在众人的等待中,廖智出场了。她以一袭性感抹胸短裙亮相,大胆地露出双腿,黑色丝袜裹着义肢,看起来跟正常人并无异样。随着快节奏的音乐响起,廖智和舞伴在众人的期盼中,跳了一曲热辣奔放动感十足的桑巴舞。

最后一个动作完成后。所有的人都惊呆了,没想到失去双腿的她竟然跳得酣畅淋漓极富感染力,在场的观众纷纷起立为她鼓掌。

看着性感火辣的美女,主持人程雷问廖智,以前有没有穿过这么漂亮性感的裙子。廖智有点害羞地说,我这辈子都没有穿过这么性感的衣服,地震前曾穿过漂亮的,但都没有达到现在的尺度。

跳完舞后,坐在主办方特意准备好的椅子上,廖智整理好丝袜就站起来了。整个过程中,她都没有坐下,微笑地站着,不管主持人如何劝她坐着好休息一会儿。廖智说,她要站着,她要跟所有参加比赛的明星一样,她也是正常的,她一定要做最真实的自己,不会装的。

一位国外的男评委被廖智的舞蹈感动得默默流泪。方俊则说,这件衣服代表着热情与自信,廖智所跳的舞蹈就是一个舞蹈,一个正常人的舞蹈。在他眼里,廖智就是’美女,穿这么性感的衣服跳如此高难度的桑巴舞,体现了廖智的自信。

一向以苛刻著称的“毒舌”评委金星赞赏地点评道:“廖智的事情告诉我们心态才是最重要的,廖智,你跳得很好,很完美!”因为自信和坚强,廖智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尊重。获得了与杜奕衡一样的高分。在随后的PK战中,廖智选择了一曲快节奏的舞蹈。虽然头天晚上忙着练舞只睡了三个多小时,没有太多准备,廖智还是凭着良好的基础跳了一支性感火辣的舞蹈。以绝对的优势PK掉同样实力不俗的老乡杜奕衡,成功晋级“舞林大会”总决赛。

欣赏完廖智的舞蹈,杜奕衡输得心服口服,敬佩地说:“廖智跳的不是一般舞蹈,她触及到我的灵魂。”

廖智的舞蹈,已经超越了舞蹈本身,她跳的是灵魂之舞,跳的是自信与坚强。台上的廖智总是面带微笑,始终乐观地面对评委和观众。她笑的时候,比天使还好看,因为她的名字叫自信与坚强,她忘掉了过去的悲伤和灾难,以昂扬的斗志迎接新的生活。

其实,考虑到廖智的假肢难以承受高难度的桑巴舞,比赛前练舞阶段,总教头方俊建议廖智跳舒缓感人的舞蹈。但廖智觉得自己和其他明星是一样的,舞台上比拼的是实力和热情,她不想靠眼泪和同情赢得高分与掌声,她要靠实力说话,以奔放的舞姿赢得喝彩。所以,我们看到踢馆赛中,廖智穿着性感的短裙跳起热情奔放性感撩人的桑巴舞。

廖智,她有一件自信的衣裳。穿着这件衣裳,所有的苦难对她来说,都不算苦难。所有的荣誉对她来说,都是值得的。

上一篇:舞蹈老师范文 下一篇:舞蹈基本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