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范文

时间:2023-03-22 20:18:47

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范文第1篇

今年的考试大纲又把文学常识划为高考的考查范围,其具体要求如下: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了解并熟知这方面考查的具体内容及形式,对考生会有很大的裨益。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考查形式。一、直接考查文学常识具体方式又分以下三种:1、列出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要求考生选择“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例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1999年全国卷7题,3分)A、冯梦龙编订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其中保存了不少宋元“话本”,也有不少明人的“拟话本”。B、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的著名女作家,她的《笑》《往事》《寄小读者》等作品,被认为是当时具有典范意义的“美文”。C、新诗是现代诗歌的主流,而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旧体诗,也被认为是现代诗歌。D、法国的莫泊桑和俄国的契诃夫是欧洲文学史上少数几个只写短篇小说的杰出作家。简析:此题答案为D项。D项中对莫泊桑和契诃夫的表述都有误,两人都是世界文学史上创作短篇小说的杰出代表,但并非仅创作短篇小说,契诃夫有剧本《海鸥》《万尼亚舅舅》等,莫泊桑有长篇小说《漂亮朋友》《一生》等。2、要求学生选出作品、作家、时代(国别)及体裁对应正确的一项。例2、下列作品、作家、时代(国别)及体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1998年全国卷11题,2分)A、《秋浦歌》--杜牧--唐代--诗歌B、《北京人》--曹禺--现代--话剧C、《哈姆莱特》--莎士比亚--英国--小说D、《欧根·奥涅金》--歌德--德国--诗体小说简析:此题答案为B项。A项《秋浦歌》作者应为李白,C项《哈姆莱特》是戏剧,D项《欧根·奥涅金》的作者是俄国的普希金。3、根据对联或列举的名句,要求考生选择它们描写的是哪位或哪几位作家。例3、“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1995年全国卷9题,3分)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简析:此题答案为B项。C、D项中的三人都不是“一门三父子”,A项的“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家不在峨眉。二、结合诗歌鉴赏考查例4、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20__年春季全国卷20题,6分)闻雁韦应物寒塘赵嘏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这两首都是抒发。(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答:简析:这是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学生文学常识中有关体裁的知识,答案应是“五言绝句”。例5、阅读下文,完成17—19题。(20__年春季上海卷8分)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17.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奉为。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诗。(3分)18.从诗中和句子,可以看出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2分19.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3分)简析:17题考查的是作家的称谓、影响和有关诗歌体裁的知识,答案分别是:诗圣,律诗。三、结合文言文阅读考查例6、“东坡”是宋代文学家的号,《念奴娇》是他的名篇,其中“羽扇纶巾,谈笑间,”等句寄托了他建功立业的理想。(20__年春季上海卷19题)例7、本文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除列传外,《史记》记述人物的体裁还有(写两种)(1999年上海高考试题29题2分)简析:例6前两个空的答案分别是:苏轼,赤壁怀古。《史记》的体例是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写人物的是前三种,因而例7的答案是本纪、世家。四、结合现代文阅读考查例8、鲁迅说陶潜“并非‘浑身是静穆’”。请举出课文中陶潜的一篇作品(篇名或诗句),来说明这一观点。(20__年春季上海高考5题3分)例9、文中提到了莎士比亚的两个悲剧《哈姆雷特》和《麦克佩斯》,请再写一部他的悲剧作品:。(20__年上海高考1题1分)例10、作者认为,读中国古书要读十部书,其中属于“五经”的是《》和《》等,属于“四书”的是《》和《》。(各写两部)(20__年春季上海高考7题4分)简析:例8的答案是:《读山海经》(或《咏荆轲》或“精卫……填沧海”等诗句),表现出他的豪情和愤懑。例9让再写出一部他的悲剧作品,这要分清莎翁喜剧作品与悲剧作品的区别,可从《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雅典的泰门》中任选一部。例10的答案是:易诗书春秋礼记(任选一部);论语孟子。预计今年文学常识的考查方式不会超出以上方法,当务之急是设法找准应试对策。1、明确识记范围所谓“重要作家”,当以现行中学教材和知识短文涉及到的有重大影响、重要地位的作家为主,适当对一些知名度教高的作家作些扩展。对中国重要作家而言,应掌握其朝代、姓名、字号、籍贯、代表作、文集名称、文学主张、文学流派、后人评价等。对外国重要作家,应掌握其国别、姓名、代表作、创作风格、文学地位等。尤其应注意姓名相近、作品名字相近的作家作品的辨析。对叙述性作品还应注意其中主人公姓名及其形象意义。文学体裁常识以中国古代文学体裁为重点,包括诗歌、散文、戏曲、小说。诗歌包括诗词散曲,诗有古体近体(以唐朝为界)之别。古典小说根据形式不同可分为笔记、传奇、话本、章回小说等。戏曲重点是北曲的元杂剧和南曲的明清传奇。2、整理识记线索如对外国和中国古代的文学常识,可以国别(朝代)为序,对现代作家作品则最好以文体为序,特别重要的作家可单列项目,自己动手提高记忆效率。3、掌握解题技巧①、看清题目要求,主观题要注意作家年代、著作特点,国别等易混常识,选择题要弄清是选“正确”的还是选“错误”的一项。比如,1998年两道题考查文学常识,要求却不同。②、主观题要书写正确,选择题确认选项要认真阅读选项,准确全面地输入有关信息,不可将选项中的词语漏掉或视而不见。比如例1中的D项,如果漏看了“只写短篇小说”中的“只”字,此题必错无疑,否则极易解决。③、直接判断和间接比较(排除法)相结合,具体情况要具体运用。

文学常识范文第2篇

A.徐志摩,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他的诗歌《再别康桥》体现了“新月派”提倡的“三美”创作主张,即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B.艾青,原名蒋海澄,他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抒情长诗,诗中运用大量排比句式和反复手法,表达对勤劳善良、慈爱博大、贫苦的大堰河的歌颂和赞美。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国别体史书,和《公羊传》《谷梁传》一起被称为“春秋三传”。它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较系统地论述了整个春秋时代各个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辞令,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

D.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创作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全书由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几个部分组成。鲁迅评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长沙》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以往战斗生活的追忆,反映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为代表的中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军阀,主宰祖国命运的豪情壮志。

B.《小狗包弟》选自巴金的散文集《随想录》,《随想录》的发表在80年代后期的中国文坛引发了一场历史回顾与反思的热潮,“说真话”成了社会呼吁的人格品质。

C.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D.狄更斯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西班牙小说家,《大卫・科波菲尔》是他的一部“半自传体”小说,小说始终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全书有着十分明确的道德意图,处处体现着民主思想。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家》是巴金“爱情三部曲”之一,以爱情和婚姻纠葛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小说写了觉慧、觉新、觉民三兄弟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同遭遇。

B.雨果是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巴黎圣母院》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D.《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和汉代东方朔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楚辞》中的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离骚》是其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B.南朝陈徐陵编的《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它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或“南北双璧”。

C.爱情和婚姻纠葛是《家》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小说写了觉慧、觉新、觉民三兄弟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同遭遇。主人公觉新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的典型。

D.19世纪法国伟大的文学家雨果的作品《巴黎圣母院》具有浪漫主义的夸张和抒情的特色,也集中体现了雨果“美丑对照”的原则。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其中桑提亚哥是《老人与海》的主人公。

B.《祝福》通过祥林嫂悲惨的一生,揭露了封建礼教对人民的毒害与摧残,和《孔乙己》一样选自周树人的小说集《呐喊》。

C.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最具代表性的现实主义大师,长篇小说《高老头》是《人间喜剧》的序幕,也是《人间喜剧》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D.《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作者曹雪芹。作者在这部“悲金悼玉”的著作中,所要抒写的却不仅仅是个悲欢,而是力图表现对当时社会关系与精神文化的深刻认识。

【参考答案】

1.C(《左传》是编年体史书。)

2.D(狄更斯是英国小说家。)

3.A(巴金的“爱情三部曲”是《雾》《雨》《电》,“激流三部曲”是《家》《春》《秋》。)

4.C(主人公觉慧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的典型,而不是觉新。)

文学常识范文第3篇

一、填空(默写)题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题型基本上是以填空的形式为主,题干要求往往是“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或“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这部分默写或填空的目的在于积累,在于增加文化积淀,进而能够恰当运用。现在的题型整体比较稳定,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1.题目要求越来越明细化。

题目要求分为必做、任选、全选等情况。有的明确要求哪些题必做,哪些题选做,多选按照前几个题计分等。

2.任选的形式越来越灵活化。

任选形式的考查有二选一、四选三、七选五、八选五等,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从而很好地体现了人文性。

3.考查内容越来越课本化。

从考查的内容来看,回归课本是大趋势,除名句外,文学常识也兼顾了课本上的内容,从整体上降低了试卷的难度,从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课本的重要性。

由于填空题型是考查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最基本的题型,这里将不再举例赘述。

二、理解性默写题

除了这些记忆性填空(默写)的题型外,今年也出现了理解性默写的题型,只是比重在缩小。例如:

(四川卷)按要求将名篇名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__”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

分析:这种命题方式,既为考生提供了篇目语境,规定了答题的指向性,又体现了命题者的设题意图,包容了命题者的审美体验。考生只有熟练掌握要求背诵的内容,理解题干所揭示出的重要信息,做出的回答才会符合要求。

参考答案: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三、选择题

在2007年的试题中,浙江卷和北京卷采用了选择题的形式。例如:

(北京卷)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再别康桥》《雨巷》《大堰河――我的保姆》《乡愁》,分别是徐志摩、戴望舒、艾青、余光中的诗作。

B.巴尔扎克和卡夫卡都是著名小说家,前者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后者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奠基人。

C.鲁迅曾对章回体长篇小说《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给予很高评价,这部小说的作者是清代的蒲松龄。

D.人称“小杜”的唐代作家杜牧,工诗擅文,《过华清宫》和《阿房宫赋》都是他的名作。

分析:《儒林外史》的作者是清代的吴敬梓。

参考答案:C

四、改错题

在2007年的试题中,浙江卷采用了改错题的形式。例如:

(浙江卷)下面摘自中学生习作的句子都有文学常识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1)宋初著名词人温庭筠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其《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表现了一个女子的孤独的心情。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近读了茅盾的长篇小说《林家铺子》,我印象最深的是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与买办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明争暗斗。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众多外国作家中,我特别喜欢英国作家萨缪尔・贝克特,他创作的《墙上的斑点》是其第一篇意识流小说。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宋初 晚唐(答唐、唐朝、唐代也可) (2)林家铺子 子夜 (3)萨缪尔・贝克特 弗吉尼亚・伍尔夫

五、结合题

在今年的高考试卷中,还出现了将文学常识和诗歌鉴赏结合起来考查的题型。例如:

(上海卷)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词”这种体裁的别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诗余、长短句

跟踪训练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曲终收拨当心画,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2)回首向来萧瑟处,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3)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4)六朝旧事随流水,_____________。(王安石《桂枝香》)

(5)昆山玉碎凤凰叫,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锲而舍之,____________;锲而不舍,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我国古典优秀诗歌中,常常突出一个典型事例来概括事物本质。晚唐诗人杜牧根据飞骑送荔枝一事,只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14个字,便描绘出唐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

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2)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

(3)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观《鹊桥仙》)

(4)____________,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

(5)为人性僻耽佳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则游者众;____________,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____________,青楼梦好,____________。(姜夔《扬州慢》)

(3)____________,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细草微风岸,____________。星垂平野阔,____________。(杜甫《旅夜书怀》)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6)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____________,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5.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乌鹊南飞。绕树三匝,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2)白居易《琵琶行》描写琵琶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象,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3)“环境”对做学问并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古今有不少学者都是在喧闹的环境中写出伟大著作的,陶潜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用晏殊、柳永、辛弃疾词中所创造的三种境界,来说明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三种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对学问、对事业的企望和追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对学问、对事业执著专一的追求和献身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在学问、事业追求中理想实现时的喜悦和欢乐。

6.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肯与邻翁相对饮,________________。(杜甫《客至》)

(4)清末进步思想家龚自珍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诗句常被呼吁大胆破格使用人才的雄辩家所引用。

7.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8.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周邦彦的《西河》词中,画横线的词句化用刘禹锡《石头城》《乌衣巷》中的哪些诗句,请依次写出。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1)《石头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乌衣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是郭沫若先生为某纪念祠写的一副对联。根据对联的内容,所纪念的这位古代文学家是_______________,他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等。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由自身贫寒推己及人地想到他人的困苦,表现杜甫博襟的著名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岳阳楼真是幸运,有过杜甫“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的苍凉,也有过孟浩然“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的豪情,有过范仲淹“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慨。

(2)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涌现了很多伟大的作家作品,其中有《神曲》的作者、英国的创作了《罗密欧与朱丽叶》,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创作了《____________》。

11.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滕王阁序》“山原旷其盈视,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山岭平原辽阔,河流湖泽迂回曲折的壮丽图景;李白《蜀道难》“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极写蜀道的高峻雄奇,不可攀越的险要;杜甫《登岳阳楼》“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渺的雄伟气象;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展现了暮云浓重,楚天开阔,别后路途遥远的景象。

(2)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__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

(3)《长亭送别》选自元代戏曲家____________的杂剧《西厢记》,表现了青年女子崔莺莺珍视爱情而鄙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生于爱尔兰,定居巴黎的萨缪尔•贝克特,他的荒诞剧《____________》,表现了现代文明中一些人精神上的等待与失望、苦闷和迷惘。

本期参考答案

《语言表达讲练之文学常识、名句名篇》

1.(1)四弦一声如裂帛

(2)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杨柳岸晓风残月

(4)但寒烟衰草凝绿

(5)芙蓉泣露香兰笑

2.(1)朽木不折 金石可镂

(2)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3.⑴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2)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3)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4)登山则情满于山

(5)语不惊人死不休

4.(1)夫夷以近 险以远

(2)纵豆蔻词工 难赋深情

(3)前不见古人 独怆然而涕下

(4)危樯独夜舟 月涌大江流

(5)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6)绝知此事要躬行

(7)梅须逊雪三分白

5.(1)月明星稀 何枝可依

(2)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3)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4)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6.(1)悟已往之不谏 觉今是而昨非

(2)歌窈窕之章 徘徊于斗牛之间

(3)隔篱呼取尽余杯

(4)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7.(1)落霞与孤鹜齐飞

响穷彭蠡之滨

(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8.(1)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2)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9.(1)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或《青玉案•元夕》)

(2)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10.(1)乾坤日夜浮 气蒸云梦泽 先天下之忧而忧

(2)但丁 莎士比亚

堂吉诃德

11.(1)川泽纡其骇瞩 可以横绝峨眉巅 吴楚东南坼 暮霭沉沉楚天阔

(2)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文学常识范文第4篇

A.阿Q这一典型,深刻反映了国民的愚昧,作者对阿Q给予了无情的嘲讽和鞭挞。

B.“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上联写曹子建,下联写李白。

C.“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评价《史记》的,称赞它是史学著作的顶峰,又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D.高尔基的《母亲》是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代表,小说的主人公是巴威尔,尼洛夫娜是一位逐渐成长起来的母亲。

2.下面是对文章标题中表示文体的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琵琶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行”是乐曲的意思。

B.《师说》: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主要特点是阐述某一事物或某一问题的义理。

C.《论积贮疏》: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用于臣属向君王分条陈述某一意见或看法。

D.《出师表》中“表”表示某种意见或感情。

3.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是20世纪30年代的优秀话剧之一,在中国文坛上有深远的影响。

B.巴尔扎克是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人间喜剧》深刻地揭露了金钱统治所造成的种种罪恶。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

D.明清两代,我国的戏曲得到迅速发展,反映的现实生活也更为广泛、深刻,著名的作品有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王实甫的《西厢记》等。

4.下面有关我国现代文学的知识,表述正确的是( )

A.《药》《包身工》《骆驼样子》《暴风骤雨》等小说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劳动人民遭受重重压迫和剥削的痛苦生活。

B.赵树理是1942年以后解放区最早出现的最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C.从“五四”运动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个时期,作家们开始组织新文学团体进行活动,早期最有名的文学社团有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和“左联”。

D.新诗代表作早期有郭沫若的《女神》,30年代有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40年代有贺敬之的《王贵和李香香》。

5.下面文学常识,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到了唐代体制最完备,有古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律诗(如杜甫的《春夜喜雨》),绝句(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B.宋代词发展到了极盛时期,分婉约、豪放两大派,前者以柳永为代表(代表作《雨霖铃》),后者以苏轼为代表(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C.唐代的古文运动是一次文体改革运动,到了宋代继续提倡这种改革,产生了唐宋家,即: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文学常识范文第5篇

在他逝世后,人们给它写下了“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的挽联。

2.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期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著名的剧作家。短篇小说代表作有《装在套子里的人》《变色龙》《苦恼》《万卡》等,剧本有《万尼亚舅舅》《樱桃园》。

3.莫泊桑,法国著名小说家,是举世公认的短篇小说大师。有著名的小说《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

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

4.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人间喜剧》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它通过91部小说,2400多个人物,展现了19世纪前半叶整个法国社会的生活画卷。

马克思称赞《人间喜剧》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5.世界名著中四大吝啬鬼形象: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南,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果戈理《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

6.沈从文:现代作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边城》散文《湘西散记》等。

7.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荷花淀》。他的小说写景和抒情熔于一炉,充满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文学常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文学常识 介绍 必要性

文学常识的考查在中考和高考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因而,文学常识在语文教学中似乎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那么,文学常识要不要教?应怎么教?本文作一探讨。据笔者观察,目前文学常识的教学,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一是大而空的资料堆积。

常见的文学常识,以作者简介为例,不外乎如下内容:某某,生于某年某月,卒于某年某月,代表作有哪些,曾获得哪些荣誉……这些笼统概括的人物介绍,基本上是资料堆积,大而空。

初中语文课本中鲁迅的文章较多,于是我们经常发现,教师刚说出“鲁迅”,学生就自然接口道:“原名周树人……”这些被称做“文学常识”的内容,即使学生能够脱口而出,又有何意义?

因此教师在介绍文学常识时,要注意尽量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给学生相对完整的信息,而不是为了自己的需要而选择性文过饰非。要知道,某位作家的生平即使有瑕疵,并不能掩盖其在文学创作上的伟大成就。名家是人不是神,人的形象才能让学生更愿意亲近作者,而不是顶礼膜拜。

文学常识介绍,对语文教学的意义就在于启发我们去挖掘作品的人文价值,我们也才能在语文课堂上把作品当成语文文本,挖掘其“语文教学的价值”,让作品洋溢着语文的芳香,而不是当做一个思想品德的教材。

二是出示时机不当。

这样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也不鲜见:刚刚进行了预习检查,或是师生谈话,或是情境导入,学生正待渐入佳境,教师却话锋一转,对学生说:“那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写作背景是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等读完一段材料后,又搁置一边,从此不再理睬。这就有点像电视剧正待播出精彩情节时突然插播广告一样,令人难受。

从整个课堂教学看,课堂教学应力求环环相扣,前后连贯,脉络清晰,拾级而上。这样的课堂才会显现整体效果,达成最终的教学目标。一个与前后没有多大联系的文学常识突兀地出现在课堂上,恐怕连教者自己也会比较困惑:呈现吧,似乎没有多少作用;不呈现吧,又觉得少了些东西,如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尤其是,有些教师喜欢在一堂课上恨不得把自己所知道的“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但好心却未必有好的收益,越想面面俱到,越是广种薄收,事倍功半。于是,只好在下一次介绍这位作者的时候,再来一次……

倘若是学生理解文本出现障碍,呼之欲出而不出时,予以巧妙的点拨,以促使学生水到渠成地理解文本,这倒是可取的。比如我们在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一位教师在学生朗读初知诗歌大意之后,对作者面对孩童“公然抱茅入竹”,竟把这些顽皮的孩子唤做“盗贼”,而“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大惑不解之时相机出示:

759年,安史之乱未定,关内又大饥,乃弃官带领全家辗转西行,历尽险阻,备尝艰辛,亲眼看到人民的疾苦,先后写出诸如“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之类富有现实性的史诗。最后抵成都,由亲友帮助,在西郊浣花溪,用两年时间盖上一间茅屋(即今“成都草堂”),总算得到一个安身之处。哪知次年秋天,一阵狂风卷走了屋上的茅草,一夜暴雨湿透了室内衣被,茫茫黑夜,百感交集。

学生此时处于愤悱状态中,教师适当地介绍背景,就会帮助学生体会文字背后蕴涵的意思。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用诗人《又呈吴郎》一诗中的话说,这正是“不为困穷宁有此”,诗人如果不是十分困穷,就不会对大风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群童”如果不是因为十分困穷,也不会冒着狂风抱走那些并不值钱的茅草。这一切,都是结尾的伏笔。诗人由自己的遭遇,想到千千万万广大人民的疾苦,所产生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善良宏愿,正是从“四海困穷”的现实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三是大多数写作背景与文本学习关系并不紧密。

把一大堆作者简介之类的东西,全盘端出,学生匆匆略读,一目十行地看过,不过是蜻蜓点水,仅仅是“知道”而已,不能算是“知识”。关于作者介绍,也往往是一些侧重于正面的歌功颂德,并不能全面地立体地介绍作者。甚至,还有些写作背景会干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比如说,作者简介中涉及文本评价问题,说不定还会给学生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看下面这段文学常识介绍:

蒲松龄,字留仙,清朝山东人,著名的文学家,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还记得那个迂腐的东郭先生吗?对那个凶狠狡猾的狼讲仁慈,差一点让狼给吃了,真是可笑。我们可不能学他,我们要勇敢地和狼一样的恶人做斗争!今天,我们同样学习一篇和狼有关的课文《狼》,看看文中的屠户是怎样对付狼的。

在这个背景介绍里面,已经明明白白地把教师理解(或是从教参上搬过来)的“标准”寓意告诉学生:“我们要勇敢地和狼一样的恶人做斗争!”类似的主题先行的做法,对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消极影响至少有二:一是暗示学生寓意,学生可以不劳而获;二是对于寓意的理解原本可以是多元的,从不同的角度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教师在介绍文学常识时提前规定了答案的指向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向度。未经思考,已经有了结论,而且是唯一的,不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发展。这样的课堂,师生所要做的就是验证教参所言不虚罢了。

交作背景倘若只是剩下一个形式,那么宁缺毋滥。钱锺书在《中国文学小史序论》中有一段非常深刻的剖析:

窃谓当因文以知世,不宜因世以求文;因世以求文,鲜有不强别因果者矣!且文学演变,自有脉络可寻,正不必旁征远引,以枝节支离之解说。……时势身世不过能解释何以而有某种作品,至某种作品之何以为佳为劣,则非时势身世之所能解答,作品之发生,与作品之价值,绝然两事;感遇发为文章,才力定其造诣,文章之造作,系乎感遇也,文章之造诣,不系乎感遇也,此所以同一题目之作而美恶时复相径庭也。社会背景充量能与以机会,而不能定其价值;文学史家往往笼统立说,一若诗文之佳劣,亦由于身世,则是下蚕室者皆可为司马迁,居马厩者皆可为苏,而王世贞《文章九命》之作推之于普天下可也。

钱锺书的话中,有一个重要的隐喻:背景资料只是告诉我们,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至于这篇文章好在何处,那基本与背景无关,而是与作者的“才力”有关。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要学习“为什么写”,更重要的是“怎么写”的问题,也就是钱锺书所说的“文章好在何处”。一味地追根溯源,考证与臆想作者的写作背景并以此作为写作缘由,似乎有些本末倒置,也与语文教学的目标相去较远。中学语文教学不需要像大学中文系那样去研究作者、考证背景,而是学习语文。既然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何不删繁就简,剔除不必要的冗节,直奔语文教学的要害?

四是变成教师个人阅读经历的展示。

常常有语文教师得意于自身阅读面的广度和深度,在课堂上快意展示个人的才情,从作家的神秘身世到令人瞠目的罗曼史,从坎坷浮沉几上几下到众说纷纭的各异评价,颠覆者,戏说者,猎奇者,真假莫辨,是非不分,无不刺激着学生的神经,着学生的看客心理,学生往往是觉得“好玩”“有趣”,偏信于一面之词,游离于文本之外,笑过,听过,却是不曾思考过。看上去引无数学生为之“折腰”,教师满足于博取学生廉价而肤浅的笑声,陶醉于个人的滔滔不绝,舌绽莲花,天南海北,却忽略了学生的接受与理解的能力,更是置文本本身的艺术魅力于不顾,说到底,是舍本逐末、不负责任的表现。就拿鲁迅文章来说,如果要介绍鲁迅的相关资料,把大学中文系鲁迅研究的资料搬过来,估计三年也讲不完。教师不过是借自己先于学生读书的优势,来炫耀自己的阅读经历。况且,如果这些“常识”真是要学生去了解,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查阅,毕竟,现在是信息时代,网上可以“百度”到铺天盖地的资料。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要做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愿说、会说、乐说,大可不必在课堂以牺牲学生的时间为代价而逞自己一时口舌之能。

有几次观课活动,我禁不住问教者为什么要有“文学常识简介”这一环节,得到的答案有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昙花一现,鼠标点过就算了;有的直截了当地说“少了这个环节,似乎课堂不完整”。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说法,折射出教者眼里的“文学常识介绍”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形式而已。当下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依旧存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强烈吁求下,课堂教学环节的设置,就不能不认真研究,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不必要的。我认为语文课堂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语文课堂上存在着很多可有可无、费时不讨好的环节。面对这些,我们就要舍得放弃,不畏浮云遮望眼。既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不能“走进森林却迷失了方向”。

现在,我们有必要慎重地考虑这样几个问题:

1.如果不知道作家的身世、创作背景,文章就无法教学了吗?

2.教材中还有大量的“非著名”作家的作品,他可能就只有这一篇文章有些名气,他的创作背景可能对于我们而言就是一片空白。那么,我们阅读教学是不是就束手无策呢?

3.平常阅读文章时,你会因没有写作背景和作者介绍就不读吗?

4.威力无比至高无上影响着千千万万的学子的中考高考试卷上的“阅读理解”基本上不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就无法检测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吗?

我相信,上述四个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我们教学依托的是离开了作者、抛向了历史潮汐的文本,而不是要带领学生去做考证工作。绞尽脑汁地去追索作者创作时的最初想法或者说所要寄托的思想、情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作者所想要表达的和他表达出来的是两回事,读者再去阅读后的感受与作者的意见当然也肯定有所不同。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重要的不是答案,而是师生在探讨主题意蕴时的思路、方法、过程,以及建立一种批评性思维。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视具体情况而论,文学常识介绍的必要性也不例外,需要理性分析与审慎使用。果真有必要介绍文学常识,也应该尽可能地避免上述所提及的问题,需要用慧眼来甄别与遴选文学常识,不是拿来就用,更不能断章取义地截取“我”想要的部分。

文学常识范文第7篇

文学常识

对于高考语文文学常识而言,《语文课程标准》和各考区考试大纲(说明)是依据,但通常表述简略,不够具体;而同学们所学教材成为文学常识命题和备考的主要载体。新课标语文课程增加了学生文学常识积累的比重,各版本教材引入了更加广泛的作者及其作品。古今中外、不同领域作家的作品进入课本,既重名家经典,又重新^新作。

1 重要作家及其作品常识是文学常识考查的主体。命题侧重于考查高中阶段学习过的重点课文的作者国别、时代、作品及其成就等。这是文学常识最基本的要求。

例1 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刘兰芝-《孔雀东南飞》-《玉台新咏》-叙事诗

B 林冲-施耐庵-《水浒》-章回小说

C 《小狗包弟》-冰心-现代-散文

D 《奥赛罗》-莎士比亚-英国-悲剧

解析 C项中《小狗包弟》的作者是巴金,不是水心。《小狗包弟》课标教材新引入的课文,在大纲教材中是没有的。答案为C。

2 对文学体裁常识的考查依旧是文学常识考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常见的文学体裁,即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侧重考查体材概念、分类、历史发展、艺术特点等。

例2 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明清

解析考查内容并非课文表面最基本的作家、时代、作品等,而是课文背后包含的文学体裁常识。答案为:传奇。

3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成为文学常识考查的拓展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扩大了建议同学们文学阅读的范围,提高了阅读量、阅读水平的要求,因而不少考区也拓展了文学常识考查内容。借文学名著、文化经典命题是近两年出现的创新新题型。

例如,2012福建卷让同学们从5个选项中选出“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试题涉及《红楼梦》《子夜》《家》《巴黎圣母院》《复活》,考查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要求同学们判别故事情节的正误,检测课外阅读的积累情况。

古诗文默写

高考语文对同学们古诗文默写的考查一般都会在考试大纲(说明)中以附录的形式列出命题范围。具体篇目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凡是考试大纲(说明)列举的背诵篇目或段落,同学们必须一落实。从各考区划定的背诵默写范围和命制的高考试题来看,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1 篇目绝大部分来自必修教材。少部分出自选修教材。前者为必修教材中要求背诵篇章中的句子,但不一定是名篇名句;后者虽来自选修教材,但多为名篇名句,难度不会太大。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论语)(孟子)选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选文重点。

例3 (1)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____。君子于其言,________。《论语》

(2)爱其子,________,于其身也,________,惑矣!(韩愈《师说》)

答案:(1)言之必可行也 无所苟而已矣

(2)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

2 名篇名句、佳句是考点。同时检测正确、工整书写汉字的水平。这些名篇名句或解释人生哲理,或反映生活真谛,或描摹事物情貌,语言精美,含义深刻。一些考区在考试大纲(说明)中对古诗文默写限定了“常见的”,则说明重点考查名句,难度不大,但书写时须小心谨慎。

例4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青青子衿,________。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答案:(1)常在于险远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悠悠我心

3 考查范围不仅限于名篇名句。全文背诵篇目考查较细。近几年来,考试篇目每年都有适当增加,考题从过去的只考名句逐步改变为深入背诵篇目中的其他语句。抽查全文背诵的水平,难度上有所增加。

例5 莫春者,________,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风乎舞雩,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答案:春服既成 浴乎沂

4 考查篇目中列举的初中课文也可能出现在试卷中。不少考区都在考试大纲(说明)中增加了初中阶段学习过的背诵篇目,通常为名篇,命题时亦以考查名句为主,难度不大。但考生需要在精准背诵的基础上,认真仔细地辨识形近字和易错字。

例6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陶渊明《挑花源记》)

(2)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答案:(1)有良田关池桑竹之属(2)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013备考策略

1 严格依照考试大纲(说明)的范围,依托所学教材进行复习。功夫下在平时,要将考纲中规定的背诵篇目对照教材,逐个落实。

2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文学常识方面需要掌握的知识除最基本的作家作品外,还有作品所涉及背景材料、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传统文化等。一轮复习中,应该全面顾及,避免出现知识盲区。

3 对于要求全文背诵的古诗文篇目,一轮复习时决不能投机取巧,只背名句,而要按照要求识记全文。因为我们看到,有些考区古诗文默写题中的句子并非全部都是名篇名句。

4 注重提高复述、书写的能力,尤其要特别识记复习中遇到的重难点字词、通假字,做到既能准确背诵,也能规范书写。如2012辽宁卷需要在默写中写出的“晦朔”“蟪蛄”(《逍遥游》)、“频烦”(《蜀相》)这类重难点字词,容易出现错别字。同时,切忌出现漏字、字迹不清等情况,否则该题将会被判错。

5 新课标教材中新入选的重要(知名)作家作品要引起重视,尤其是刚刚开始实行课标卷的考区,这些新人新作出现在考题中的几率较大。

文学常识范文第8篇

对于高考语文文学常识而言,《语文课程标准》和各考区考试大纲(说明)是依据,但通常表述简略,不够具体;而同学们所学教材成为文学常识命题和备考的主要载体。新课标语文课程增加了学生文学常识积累的比重,各版本教材引入了更加广泛的作者及其作品。古今中外、不同领域作家的作品进入课本,既重名家经典,又重新^新作。

1 重要作家及其作品常识是文学常识考查的主体。命题侧重于考查高中阶段学习过的重点课文的作者国别、时代、作品及其成就等。这是文学常/:请记住我站域名/识最基本的要求。

例1 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刘兰芝-《孔雀东南飞》-《玉台新咏》-叙事诗

b 林冲-施耐庵-《水浒》-章回小说

c 《小狗包弟》-冰心-现代-散文

d 《奥赛罗》-莎士比亚-英国-悲剧

解析 c项中《小狗包弟》的作者是巴金,不是水心。《小狗包弟》课标教材新引入的课文,在大纲教材中是没有的。答案为c。

2 对文学体裁常识的考查依旧是文学常识考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常见的文学体裁,即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侧重考查体材概念、分类、历史发展、艺术特点等。

例2 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明清

解析考查内容并非课文表面最基本的作家、时代、作品等,而是课文背后包含的文学体裁常识。答案为:传奇。

3 文学名着、文化经典阅读成为文学常识考查的拓展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扩大了建议同学们文学阅读的范围,提高了阅读量、阅读水平的要求,因而不少考区也拓展了文学常识考查内容。借文学名着、文化经典命题是近两年出现的创新新题型。

例如,2012福建卷让同学们从5个选项中选出“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试题涉及《红楼梦》《子夜》《家》《巴黎圣母院》《复活》,考查文学名着的故事情节,要求同学们判别故事情节的正误,检测课外阅读的积累情况。

古诗文默写

高考语文对同学们古诗文默写的考查一般都会在考试大纲(说明)中以附录的形式列出命题范围。具体篇目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凡是考试大纲(说明)列举的背诵篇目或段落,同学们必须一落实。从各考区划定的背诵默写范围和命制的高考试题来看,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1 篇目绝大部分来自必修教材。少部分出自选修教材。前者为必修教材中要求背诵篇章中的句子,但不一定是名篇名句;后者虽来自选修教材,但多为名篇名句,难度不会太大。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论语)(孟子)选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选文重点。

例3 (1)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____。君子于其言,________。《论语》

(2)爱其子,________,于其身也,________,惑矣!(韩愈《师说》)

答案:(1)言之必可行也 无所苟而已矣

(2)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

2 名篇名句、佳句是考点。同时检测正确、工整书写汉字的水平。这些名篇名句或解释人生哲理,或反映生活真谛,或描摹事物情貌,语言精美,含义深刻。一些考区在考试大纲(说明)中对古诗文默写限定了“常见的”,则说明重点考查名句,难度不大,但书写时须小心谨慎。

例4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青青子衿,________。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答案:(1)常在于险远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悠悠我心

3 考查范围不仅限于名篇名句。全文背诵篇目考查较细。近几年来,考试篇目每年都有适当增加,考题从过去的只考名句逐步改变为深入背诵篇目中的其他语句。抽查全文背诵的水平,难度上有所增加。

例5 莫春者,________,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风乎舞雩,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答案:春服既成 浴乎沂

4 考查篇目中列举的初中课文也可能出现在试卷中。不少考区都在考试大纲(说明)中增加了初中阶段学习过的背诵篇目,通常为名篇,命题时亦以考查名句为主,难度不大。但考

生需要在精准背诵的基础上,认真仔细地辨识形近字和易错字。

例6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陶渊明《挑花源记》)

(2)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答案:(1)有良田关池桑竹之属(2)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013备考策略

1 严格依照考试大纲(说明)的范围,依托所学教材进行复习。功夫下在平时,要将考纲中规定的背诵篇目对照教材,逐个落实。

2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文学常识方面需要掌握的知识除最基本的作家作品外,还有作品所涉及背景材料、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传统文化等。一轮复习中,应该全面顾及,避免出现知识盲区。

3 对于要求全文背诵的古诗文篇目,一轮复习时决不能投机取巧,只背名句,而要按照要求识记全文。因为我们看到,有些考区古诗文默写题中的句子并非全部都是名篇名句。

4 注重提高复述、书写的能力,尤其要特别识记复习中遇到的重难点字词、通假字,做到既能准确背诵,也能规范书写。如2012辽宁卷需要在默写中写出的“晦朔”“蟪蛄”(《逍遥游》)、“频烦”(《蜀相》)这类重难点字词,容易出现错别字。同时,切忌出现漏字、字迹不清等情况,否则该题将会被判错。

5 新课标教材中新入选的重要(知名)作家作品要引起重视,尤其是刚刚开始实行课标卷的考区,这些新人新作出现在考题中的几率较大。

文学常识范文第9篇

A、《秋浦歌》―――杜牧―――唐代―――诗歌

B、《北京人》―――曹禺―――现代―――话剧

C、《哈姆雷特》―――莎士比亚―――英国―――小说

D、《欧根・奥涅金》―――歌德―――德国―――诗体小说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

B、散曲包括套曲和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曲子形式,体式比较自由。

C、《白洋淀纪事》是孙犁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作品集。

D、惠特曼是美国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对我国“五四”以来的新诗影响很大。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梦龙编订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其中保存了不少宋元“话本”,也有不少明人的拟话本。

B、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的著名女作家,她的《笑》《往事》《寄小读者》等作品被认为是当时具有典范意义的美文。

C、新诗是现代诗歌的主流,而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的旧体诗,也被认为是现代诗歌。

D、法国的莫泊桑和俄国的契诃夫是欧洲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只写短篇小说的杰出作家。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国志》《柳河东集》《边城》的作者分别是陈寿、柳宗元、沈从文。

B、李贺、李煜、李清照三位分别是我国唐代、南唐、北宋初期的著名诗人和词人。

C、剧本《奥赛罗》、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和《儒林外史》的作者分别是英国的莎士比亚、法国的罗曼・罗兰和中国的吴敬梓。

D、小说《红岩》《红与黑》《伤逝》的主人公分别是许云峰、于连、涓生和子君。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豪放两派,婉约派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B、明清时期由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有施耐庵的《水浒传》、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等。

C、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写有多部以意大利为背景的作品,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

D、在我国,现代戏剧主要指20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和舞剧,话剧是其中的主体。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近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它以四言诗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B、杂剧在元代文学中有突出的地位,代表作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孔尚任的《桃花扇》和马致远的《汉宫秋》等。

C、巴金,原名李尧棠,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小说《灭亡》《家》《寒夜》及散文集《随想录》等都是他的代表作。

D、高尔基一生创作甚丰,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剧本、散文等。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他写的自传体三部曲。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国的旧体诗有古体和近体的分别。古体诗亦称“古风”,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等;近体诗亦称“今体诗”,有律诗和绝句。

B、明代的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作品都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

C、朱自清,字佩弦,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其《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D、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一生创作丰富,其代表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他的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左传》《史记》等历史散文作品,以“实录”笔法将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

B、《项脊轩志》以清淡朴素的笔法写身边琐事,亲切动人。它的作者归有光被认为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

C、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以及叶圣陶的《倪焕之》都是我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的长篇小说。

D、马克・吐温和欧・亨利都擅长写讽刺小说。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百万英镑》和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等都深受读者的喜爱。

9、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著名传奇有元稹的《莺莺传》、李朝威的《柳毅传》和白居易的《李娃传》。

B、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柳永的《雨霖铃》分别体现了这两大流派的特色。

C、由现代诗人、剧作家贺敬之与丁毅执笔集体创作的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荣获了1951年的斯大林文学奖。

D、《伪君子》《仲夏夜之梦》《钦差大臣》分别是法国的莫里哀、英国的莎士比亚和俄国的果戈里的喜剧作品。

10、下列文学常识连线正确的一项( )

A、“三言”―――拟话本―――明代―――凌初

B、《日出》―――戏剧―――曹禺―――陈白露

C、《激流三部曲》―――小说―――茅盾―――觉新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法捷耶夫―――保尔

11、下列作品、作家、时代(国别)及体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尉的女儿》―――莱蒙托夫―――俄国―――小说

B、《德伯家的苔丝》―――哈代―――英国―――小说

C、《原野》―――曹禺―――当代―――剧本

文学常识范文第10篇

近年高考“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命题始终遵循稳中求变的思想,在诗文补写式传统题型基础上略有创新,注重试题之间内容的统一,着重对学生记忆力的考查,兼顾情境的设置。考查内容以新课标要求背诵的名句名篇为主,部分地区涉及高中课内文学常识的考查,但分值较少。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命题特点

选句内容有五种情况:

1.揭示人类社会及事物发展规律的富有哲理性的句子。

2.抒发爱国情怀、崇高理想、坚强意志、阔怀、勇担责任的句子。

3.描写锦绣河山、优美意境的名句。

4.反映以德治国、传统美德、创新变革和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的名句。

5.解释文章中心的句子。

总体上看,课内为主,诗文兼顾。课外为辅,一般只有一个。

命题形式特点:直接填空题和理解式默写、情景式默写、开放型默写四种题型并呈。此外,近年高考特别强调必诵篇目的整篇识记,命题设计突出考查整篇、整段的背诵。

(二)识记重要作家及作品和文体常识命题特点

2009年“文学常识”考查呈现出如下五个新的命题特点:

1.考查省市增多。

2.考查范围扩展。2005年对“文学常识”考点考查的范围相对还比较窄,主要集中在对作家、作品的考查。2006年在此基础上又扩展到了对文学体裁常识、风格流派、文学运动的考查。2007年大纲卷仍坚持了这个特点,课标卷较保守,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3.考查难度加大。2005年侧重于对单个作家、作品的“点”上的考查,难度相对较小。2006年更侧重于“线”性考查,强调串联性、迁移性和综合性,难度明显加大。2007年大纲卷仍坚持了这个方向,比如全国卷的名句默写明显就是线性的,考查学生背诵能力。

4.考查题型趋同。从2005年到2009年,对“文学常识”考点考查的题型更趋向于采用“混合填空”题型。

5.文学常识赋分权重有变化。一般不超过5分。

二、考钢解读

2010年的考试大纲对“文学常识和名篇名句”的总要求是:“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具体要求为识记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①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②识记文学体裁常识;③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这一考点,从近3年课标地区的考试实践来看,除福建卷在2008年单独考查了“名著赏析”外,其余省市除浙江单独考查外,多数与名篇名句、古诗文阅读甚至现代文阅读结合考查。“作家作品”考查“重要”的,“文学常识”突出“常”。这一考点有渐热的趋势。名篇名句的默写是高考语文的必考考点,各省市的赋分不等,一般在4~11分,多数为5~8分。试题的材料多出自高中语文课本,课外名句的考查有减少的趋势,以减轻考生备考的负担。考查的重点是名篇及名篇中的名句(景中传情的写景名句,富有生活哲理或抒发积极向上情怀的句子)。理解性默写是根据话题或情景,按照要求,用古诗文中的名句填空。它要求考生在记忆的基础上对内容要理解,才能准确选择,比记忆型默写的难度有所增加。这种题型有渐冷的趋势。

三、复习建议和应试策略

复习的时候,宜以中学课本名篇中的名句为主,采用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几年,趋向于考查高中课本中的名篇(不一定是名句),这是为了防止考生在积累语言和语感的过程中偷工减料。

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可能做完其他题后又会突然回忆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要包括引导句在内作“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发现并纠正。如果命题是四选三,答题时就应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做了三题就够了。如果四题都做(最好不要这样),要确保前三题完全正确,因为高考阅卷评分有时规定只看你做的前三题,有错误即扣分,即使你第四题做对了也不给分。

在复习和应试时应注意:

(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

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例如: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

以上三句中的“羁”“鹜”“壑”就极易写错,必须在复习中多写几遍,达到熟能生巧、强化记忆的目的。

(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

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在名句名篇中大量存在,这也是命题人设置陷阱的热点。复习中应该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词,通过有意识地分析比较,既知其音,更知其义。例如: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以上句子中,“幽”的意思是“隐藏的、隐蔽的”,容易由后面的“愁”想当然地写作“忧”,若联系后面与它对举的“暗恨”,理解了词意,就不会误写了;第二句中“暗”的意思是“绿柳成荫”,易误为“岸”。

(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

意思相同而字形迥异的词在名句名篇中也是屡见不鲜的,这类词对学生有更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复习时也应引起高度重视。例如: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以上句子中,“长”容易误写成“常”,“材”容易误写成“才”。

(四)要留意具体环境

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例如: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第一句如果不联系“卖炭的老人虽然衣衫单薄,却愿意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的具体语境,就可能想当然地把“愿”写成“怨”;第二句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就会把“始”写成“使”;第三句如果不联系“晴空”“排云”这两个语境,就会把“霄”错写成“宵”。

(五)要留心语句顺序

有不少名句的语句顺序即使颠倒,意思也不会发生改变,一部分学生不知就里,往往观其大略、不求甚解,导致把语句顺序颠倒,白白丢了分。例如: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以上这四句,稍不注意,就很可能写错顺序:“春色满园”写成“满园春色”,“淡妆浓抹”写成“浓妆淡抹”,“歌诗”写成“诗歌”,“孤帆一片”写成“一片孤帆”。

(六)要注意语句出处

很多名句经过长期流传,已经成为耳熟能详的“大众名言”。但是,在演变流传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名句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了新的说法。这样答题时,就一定要看清句子后面的出处。例如: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赠萧》)

像上面的句子,已经标明了出处,就不能把“路曼曼”写成“路漫漫”了,虽然平时写的是“路漫漫”;也不能把“蝉噪林逾静”写成“蝉噪林愈静”,虽然意思并没有改变;更不能在“疾风知劲草”后接“烈火识真金”,虽然这种说法已成俗语。

四、链接高考

1.(2009年全国卷Ⅰ)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子曰:“知者不惑,__________ ,__________ 。”(《论语・子罕》)

尔来四万八千岁,__________。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2)屈心而抑志兮,__________。__________,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

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解析:考生在日常学习之中加强记忆,不仅对一些必背语段要熟练掌握,而且课外还得适当延伸。(1)句中注意“峨嵋”“巅”“崩”“摧”等字的写法。(2)句中注意“攘诟”“樯橹”“灰”等字的写法。

答案:(1)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不与秦塞通人烟 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 (2)忍忧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2.(2009年全国卷Ⅱ)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__________, __________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__________。(《荀子・劝学》)

羁鸟恋旧林,__________。 __________ ,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

(2)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杜甫《登高》)

__________ ,荒于嬉;行成于思, __________。(韩愈《进学解》)

解析:注意(1)中“故”不能漏掉和“至”“渊”的字形,(2)中“啸”“萧”“潦”的字形。

答案:(1)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功在不舍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

(2)风急天高猿啸哀 无边落木萧萧下 潦倒新停浊酒杯 业精于勤 毁于随

3.(2009年重庆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

(1)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__________ ,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3)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__________ ,不复挺者,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4)悦亲戚之情话,__________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名人传”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均是法国作家__________的代表作品。

(6)方苞、姚鼐是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的代表。

解析:该题考查对作家作品和名句名篇的背诵默写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高考对默写填空题的要求很高,一般情况下,一题(空)1分,多一字少一字或错一字,这一题(空)就不得分。该题是学生得分的增长点,是学生的必得分,应该努力落实好。

答案:(1)淮水东边旧时月(2)暮霭沉沉楚天阔(3)虽有槁暴(4)乐琴书以消忧 (5)罗曼・罗兰(6)桐城派

评注:作家作品是指作为中学生应该知道的名家名篇。名句名篇的背诵默写,要按照“名”和“常见”这两个要求来落实。所谓“名”是指比较“著名”,具体地讲就是写景生动、议论深刻、抒情真切、情景交融、理景交融,引用较多值得品味、富于启迪的诗句和文句;所谓“常见”是指以《语文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为标准。做好这种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复习时要注意三点:一是理解与记忆结合,二是反复记忆,三是背诵与记忆结合。这样才能从容应考。

4.(2009年江西卷)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中国现代小说发轫于 __________时期。《百年孤独》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作者是__________ 。

(2)爱而不见,__________ 。自牧归荑,__________。(《诗经・邶风・静女》)

(3)__________,时矫首而遐观,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杜甫在《登岳阳楼》诗中,集中抒发自己老病孤独、身世之悲的两句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 。

(5)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 。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解析:注意几个字的写法:搔首 蹰踟 洵 流憩出岫 凝噎 暮霭

答案:(1)五四 马尔克斯 (2)搔首踟蹰 洵美且异(3)策扶老而流憩 云无心以出岫 (4)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5)竟无语凝噎 暮霭沉沉楚天阔

评注:将文学常识和名篇名句结合起来考查是近年来不少省市在减少题量又不减少考点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考生的识记量的一个做法。考生要在“常”字上和“名”字上做工夫,不必纠缠于细枝末节。

5.(2009年北京卷)某校文学刊物转载的一段评论中有四个注解,其中不正确的一个是

茅盾在《子夜》等小说创作中所努力实现的创作模式,是西方由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左拉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小说家所成功地实践了的创作模式。

A.《子夜》:长篇小说,通过主人公吴荪甫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当时的重大社会问题。

B.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作家,他的《人间喜剧》被称为巴黎上流社会的编年史。

C.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作家,他的《战争与和平》以气势恢弘著称。

D.左拉:19世纪法国作家,他的代表作是体现人道主义思想的《巴黎圣母院》。

解析:这种形式的考查比较新颖,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学习和记忆。D项左拉的代表作是《卢贡―马卡尔家族》、《娜拉》、《四福音书》等,《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雨果。答案:D

6.(2009年福建卷)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赵云保护着麋夫人,阿斗突围,好不容易脱离危险,曹操的追兵又到了。赵云苦苦劝说受了重伤的麋夫人抱着阿斗上马,自己步行护卫。但为了让赵云全力保护刘备的骨肉,麋夫人把阿斗交给赵云,就拔剑自杀了。(《三国演义》)

B.吴荪甫雄心勃勃,总想扩大自己的事业。他和几个朋友组建了益中信托公司,以较低的价格收购了几个小厂,并准备加以扩充。他希望自己生产的灯泡、肥皂等日用品将来能销往乡村。(《子夜》)

C.高老太爷的病一直不见好,高家便求助于神的帮助,拜菩萨、祭天之后,便是捉鬼。捉了高老太爷病房里的鬼,还要捉高公馆所有房间的鬼。捉鬼捉到觉慧的房间时,觉慧却紧闭房门,将巫师等人挡在了门外。(《家》)

D.马斯洛娃被判去西伯利亚做苦工。为了替被诬告的马斯洛娃申冤,涅赫柳多夫四处奔走。上诉失败后,涅赫柳多夫决定陪她去西伯利亚,并再次向她求婚。但是,马斯洛娃拒绝了他,决定与西蒙斯结婚。(《复活》)

E.老葛朗台的葡萄园这一年收成非常好,他十分高兴,于是从太太的衣柜里挑了一件十分漂亮的衣服,送给了一直为主人效忠的拿侬。这是老葛朗台送给拿侬的许多礼物中最贵重的一件。(《欧也妮・葛朗台》)

解析:本试题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等级为A级,要求学生判别故事情节的正误,检测学生课外阅读的积累情况。A项中,“赵云保护着麋夫人,阿斗突围,好不容易脱离危险”和“就拔剑自杀了”错,此情节应为“麋夫人受了重伤,赵云五次请夫人上马,夫人不肯,此时追兵又至,夫人弃阿斗于地,翻身投入枯井而死”。E项中,“挑了一件十分漂亮的衣服”和“送给拿侬的许多礼物”错,老葛朗台送的应该是“旧怀表”,而且“二十多年了只送了这一件”,原文为“到葡萄园大丰收的1811年,那个收获季节之辛苦,那是前所未有的,这时她为主人效忠已达20年之久,葛朗台才决定送她一块旧怀表,这是主人给她的惟一的礼物”。本试题中所选入考查的情节均为“经典+主要”的情节,A项为“赵子龙单骑救主”,B项是吴荪甫办实业的理想之一,C项是“捉鬼事件”,D项是整部小说的梗概,E项是葛朗台这一人物的性格外化。应该说,这几个情节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相当熟悉的,而且在设置错误点时都设置了两个,学生应该不难答出。答案:AE

7.(2009年福建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蜂房水涡,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解析:本试题考查学生传统文化的积累和汉字规范书写,能力等级为A级。从试题所考查的文本来看,诗、辞、文、词、赋均有所涉及,体现对各种文本的关注;从试题的样式来看,较之《考试说明》中的样卷、省一检、省二检等试卷有一定的变化,即要求学生必须填写每个句子,而不是采用四选三的方式,这样既可避免要求默写的句子之间的难度不一致,又可以不使学生避重就轻,更没有超过《考试说明》的要求(因为示例本身就是六句均为必答题);从试题所设置的点看,“哀”“民生”“砺”“利”“萧”“寄奴”“矗”“徘徊”“斗”等字,部分学生写错别字或笔误字的可能性比较大;从试题的内容及难度看,命题者所选入的六句话均为名句,学生对其可谓是背得滚瓜烂熟,得分的关键已不在于会不会背,而在于能不能写得对。这充分体现出试题的能力等级与试卷的命题原则。

答案:(1)哀民生之多艰 金就砺则利

(2)无边落木萧萧下 人道寄奴曾住

上一篇:汉语拼音范文 下一篇:文学体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