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收藏范文

时间:2023-03-04 04:00:14

文物收藏

文物收藏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民间文物;收藏管理;存在问题;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162-02

从民间文物收藏市场形成的原因分析,文物收藏热的产生主要与市场经济的推动、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文物投资渠道的限制三方面因素有着密切联系。作为民族文化与精神的一种象征,民间文物的收藏与管理是对传统民间艺术的有效补充,同时也使得传统文化的内涵更加厚重。然而,当前民间文物收藏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由于管理秩序的混乱一些文物市场在未经管理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倒卖文物和出售仿冒文物,大大破坏了文物收藏市场的管理秩序。甚至一些文物贩子利用流散文物漫天要价、巧取豪夺,无视历史文物政策的约束,这对民间文物的收藏与管理显然极为不利。

一、民间文物收藏的重要意义

对于收藏者而言,无论是历史文物还是现代工艺品都极具收藏价值,多品种、多层次的文物收藏是对传统文化的补充,同时也是民族艺术元素在当代社会的凸显。文物收藏的意义并非物件本身,而是收藏者以何种心态和认识投入到收藏活动当中。从文物收藏过程,我们更多能够感受到的其实是收藏者自身的文化素养与人生态度。关于民间文物收藏的重要意义,可从如下两个方面得以体现:

(一)从文物收藏角度激发内心的爱国情感

民间文物收藏的重要意义很大程度上在于自身知识文化素养的提升,在对收藏品进行整理与归类的过程中实现对文物知识的有效积累,自身的爱国情怀也随之产生。一些文物收藏爱好者将文物收藏与自己的本职工作密切联系,这在丰富自身工作内涵的同时也深化了对文物收藏工作的理解。种类丰富的藏品、必要的文物收藏资料,都是文物收藏爱好者夜以继日的工作结晶,是对珍贵民间文物的有效管理与研究。从不少文物收藏者的亲身实践我们不难总结,民间文物收藏与个人的自身修养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民族情感的激发有着必然联系。

(二)文物收藏是道德情操与生活情趣的集中体现

民间文物的收藏还建立在内在兴趣的基础之上,一定程度上,文物收藏是个人道德情操和生活情趣的集中体现。文物收藏将人们带回到历史岁月当中,一些回忆和事迹历历在目,引人无限遐想。文物收藏爱好者陶醉在传统艺术当中,乐此不疲。种类繁多的民间文物虽然耗费了收藏者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其中的乐趣和享受却是不可比拟的。文物收藏的过程收藏者能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无限魅力,这不仅舒缓了城市生活的紧张情绪,同时也使得自身的生活情趣得以发展,这一文化式放松模式是一种知识娱乐的体现,个人的道德情操也得到了陶冶。

二、当前民间文物收藏与管理的现状分析

随着民间文物收藏队伍的不断壮大,民间文物收藏市场的形成为文物的收藏与管理提供了必要场所,同时也使得民间文物的收藏与管理工作朝着更加规范化与秩序化的方向迈进。然而,由于缺少必要的法规约束,民间文物在收藏与管理方面涌现出诸多问题,严重制约到民间文物收藏的有序实施。关于民间文物收藏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收藏者对文物收藏缺少必要的专业鉴定基础

在对历史文物进行鉴定过程中,一些文物收藏爱好者缺乏基础的文物鉴定知识,缺少有效的文物常识作为支撑,这就使得民间文物在收藏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问题,严重影响到文物市场的正常秩序。可见,专业的鉴定知识是文物收藏与管理的实施基础。

(二)文物管理部门在政策宣传方面不够到位

文物管理部门在政策宣传方面的不到位也是造成文物市场秩序紊乱的重要原因。服务意识是文物管理部门文物工作实施的关键,而当前文物市场的管理正是缺少必要的服务意识,这使得不少文物资源的保护迟迟难以得到落实,文物管理秩序极其混乱。

(三)文物收藏市场的文物管理制度亟需完善

文物市场管理制度的缺失也是当前民间文物收藏与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紊乱的管理体制使得古文化市场的管理没有切实有效的制度作为支撑,甚至行政部门对于文物市场没有直接管理权,文物的收藏与管理仅仅从个人意愿出发,文物管理制度亟需完善。

(四)文物收藏者的法律意识与观念极其淡薄

收藏者法律观念与意识的淡薄也是民间文物管理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不少文物贩子擅于钻法律漏洞,利用收藏者的无知实施自身的文物倒卖活动,这不仅是极其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大量文物流失,古文化遭到严重破坏。

三、民间文物收藏与管理的提升策略

民间文物收藏与保护工作迫在眉睫,这就需要文物市场管理人员在积极提高自身文物鉴定基础的同时切实完善文物收藏市场的管理秩序,积极建立有效的文物收藏管理制度,从根本上保障文物收藏的流通性。针对当前民间文物收藏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提升策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从专业理论层面提高文物收藏者的文物鉴定能力

文物鉴定理论是文物收藏与爱好者的必备素质,也是提升自身文物鉴赏能力的关键所在。从当前文物市场的流通状况来看,收藏者自身的文物鉴定能力严重阻碍了文物的有效收藏与管理,收藏者亟需从专业理论层面提升自我文物鉴定能力,从根本上保障文物市场的流通秩序。

(二)从管理职能的角度强化文物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

服务意识在文物管理部门职能中的体现也是极为重要的,这主要是由于民间文物收藏与管理自身的分散性与不稳定性。基于这样的特征,需要文物管理部门从政策上落实对文物收藏的制度宣传,通过知识普及的途径对文物收藏者进行必要的理论与技术指导。

(三)从文物流通角度保证文物市场交易的公平与公正

公平公正的市场流通秩序是文物收藏与管理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对市场制度的有效调控。在进出口渠道的建设过程中,市场自身需要从管理与监督的角度出发,重视文物收藏市场的有序管理,在提升市场专业鉴定水平的同时保障文物收藏者的根本利益。

(四)提升文物收藏者的法律意识与观念

法律意识与观念的完善对于当前民间文物的收藏与管理也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在文物法律政策的支持下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收藏者的切身利益,实现对民间文物收藏市场的有序管理。此外,必要的政策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能够促进民间文物的流通,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文物管理制度的有效变革。

四、结语

对于专业文物博物馆来说,民间文物收藏所起到的拾遗补缺作用不可忽视,民间文物收场与管理对于文物收藏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然而,不少文物收藏市场却丢失了基本的职业道德,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现象频频发生,更有不良文物贩子利用文物收藏途径从事文物诈骗活动,文物收藏市场的管理秩序亟需完善。现有的文物收藏制度下,应切实从法律层面严厉打击文物市场的一切不法行为,为民间文物的流通与收藏提供足够广阔的实施空间。这无论是对收藏者本身还是市场管理部门都有着必然的促进作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文物市场规则制定应积极做到与社会舆论相契合,从多重角度提升文物市场的民众参与度,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完善文物收藏与管理的理念构建。

参考文献:

[1]岳志勇,秦川牛.法律――民间收藏有了“法”宝[J].收藏界,2003,(07).

[2]郭萍.调和与冲突:国内法视野下的文物返还“善意取得”适用分析[J].理论月刊,2011,(01).

文物收藏范文第2篇

在历史上,文物收藏,自商周以来就有记载,无论国家性质或者私人性质的收藏都有很多成功的典范。其中,北宋和南宋就专门设立内府机构,专门从事收藏和研究。北宋晚期的私人收藏领域功成名就的代表就有赵明诚和李清照夫妇,他们费尽巨大的心血收藏的文物艺术品虽然在战乱的颠沛流离中散失,但他们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金石录》巨著。《金石录》考订精核,评论独具卓识,在中国金石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目前唯一的宋版残卷《金石录》,今藏上海图书馆)。

作为承载中华民族历史血脉之传承的文物古玩,收藏它们,起码是对祖先们历史遗物的尊重,并且通过收藏让更多的人能感受到历史的存在。通过研究和论证,可以让我们正确的矫正历史错乱,领略曾经的历史原貌,品味它们的工艺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进而展望未来,推动本时代工艺艺术的创新发展。这就是收藏的意义。

那么,作为今天的收藏者,我们面对历史难得的机遇(历史以来全国持续大规模的建设),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对历史遗物进行收藏,以体现个人的文化价值和个人存在意义。

当然,收藏的经济价值和单纯的“把玩休闲”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它是文物古玩收藏热的一个重要推手。可是面对庞大的收藏群体(据说7000多万,感兴趣的起码1亿以上),市场上的真品文物古玩无疑是不能满足每个人的收藏需求的。于是,仿造和做伪的“文物古玩”就应运而生。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算起,短短30余年,全国古玩市场和古玩店中95%以上都是这类仿造品。尤其地下的仿造程度越来越高新,这给整个收藏界带来越来越多的挑战。

很多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一些知名鉴定专家,基本都给废掉武功。收藏队伍里的鱼目混杂和一些人的贪婪,仿造者和盗挖者面对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整个行业里的真真假假,使得这个行业成为真正的血腥江湖。收藏文物古玩能不能获得成功,在所谓权威鉴定专家不能依靠的当下,文物艺术品经纪人队伍不成熟的今天,最关键的是收藏者们有没有具备辨别真假文物古玩的眼力和正确的收藏观?如果具备了,就会抓住历史机遇,成为一个合格而成功的收藏家。如果只是凭着一股热情和投资发财的梦想,不去认真的了解收藏的复杂性和巨大的难度,盲目的进到这个江湖里只会撞得头波血流,甚至倾家荡产或者变成神经错乱的疯子(国宝帮多都如此)。这种结局还谈什么收藏成功?能正常退出来就算非常幸运了。

这里所谈的成功,并非收藏一些普品和一些开门的行货就算成功。真正的收藏成功是要经历很多磨难和多个修炼阶段的,没有那个成功的收藏大家是随随便便就达到一定高度的。

为此,根据多年的观察和深刻领悟,在这里谈几点“文物古玩中古陶瓷收藏何为成功?”的粗浅认识,算是抛砖引玉:

1、从初玩到瞎玩几年,撞的“皮青脸肿”和被骗的“七零八落”之后幡然醒悟(脱离“国宝”思维体系),然后踏踏实实的重头学习,开始请教正经圈子里老师,务实的收集到代的大量标本残器,深度对比和考察相关的馆藏器(有条件最好上手研究),拜访考察行里资深收藏人士的相关藏品,反复研究各类层级的高仿和作旧方法。至少能坚持两三年以上,训练到眼力和心智基本过关。这也算是向成功的道路上迈进一大步。

2、有些人因受条件的限制或者从纯粹文化休闲的角度考量,从玩瓷片中找到快乐,并乐此不疲,一生收集大量各类高端残缺标本,有的成为多个门类的系列。为古陶瓷拾遗补缺作出自己的贡献。有的由此出版各类标本的著作,供别人参考和借鉴。这也是一种成功。

3、有些人把多年收集的标本只当做学习的老师,以标本、馆藏、高仿的综合掌握中,再转换思维体系,并有选择的玩不是大价但很开门半残器和整修器。由小到大,由简到难,由残到整的逐步转换整器概念。同时训练压制的膨胀欲望到理性思维,熟练掌握各个阶段的一二线价格和市场价格套路。下手一定难度的整器不再盲目打眼,并能准确“看死”目标物而有魄力下手拿货,在各种环境中出现的大小整器中淘进让出,使得自己的“眼力”和“魄力”基本对等。跨过收藏入门的“门槛”,算是一种初级的成功。

4、具备一定眼力,闯荡各个渠道(合法),建立一定的人脉关系,敢于拿下高级的开门行货,并在“需要”的情况下成功的让出去(以藏养藏,逐渐积累财富阶段,为碰到真正收藏的精品做准备),确立今后的收藏门类目标,并实施计划(能承受、最有兴趣、最专长、最能体现自身价值的藏品门类),为了一个目标而竭尽全力达到一定的收藏规模(最好专项收藏)。这也算是基本上成功了。

5、如果有精力就跨项开辟新的收藏门类,如果坚持专门搞原有的一两个专项收藏,就可以开始梳理拥有的系列收藏品,去粗留精,补缺拾珍,定级建档。有条件的,建立会所雅集或者博物馆,把收藏成果展示给社会,并要获得正经行圈里普遍认可和社会的好评。这就算真正的成功了。

6、如果不想建立博物馆,把一生心血换来的精藏捐献给国家或者交由基金机构去管理(很多大藏家的结局是:收藏容易守藏难,解决身后事也很重要),也是不错的选择,广泛进行国际间交流和访问,开始总结编写研究成果或者撰写回忆录,享受“眼前无宝而心中有道”的四海云游雅士之生活,真可谓功成名就,名垂青史,这就是收藏家的大成功。

7、也有人认为“过手”就是成功。比如一些资深行家(资深经纪人),一边为别人成就了收藏梦想,一边享受着“无物有我”的财富精神。从“文物艺术品收藏”的本质(文化实物精神)来讲,很多人是有些保留意见的,但从“文物艺术品收藏”的整个大体系来讲,是有“诸葛亮成就刘备之蜀国伟业”的大思维。毕竟这些在血腥江湖上摸爬滚打、练就一身独到武功的资深大行家,是收藏领域非常难得的人才,如果通过他们的“眼力”和“心智”,为拥有一定财富、热衷文化事业并积极投身文物艺术品的企业家们收藏一定级别和一定规模的精品,也是间接的保护了文物古玩艺术品,否则这些高品级的文物艺术品有可能就会流失到国外。

从这一角度来讲,也是一种成功。但就怕一些以逐利为目的行家,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与拍企合谋,坑害不懂行的一些企业家,让他们对此望而生畏。要知道,没有企业家参与的文物艺术品收藏事业,是没有规模和质量的,更谈不上保护和良性传承。因为没有企业家持续的资本供给,哪能做成国外企业家拥有高品级的“私人博物馆”和“美术馆”呢?所以。资深行家和国内企业家的良性、真诚之合作,是我们明天拥有国际著名“私人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希望。

总之,收藏成功是不断历练和不断成熟渐进过程,藏家不可能藏尽所有,大收藏有大的成功,小收藏有小的成功,单一收藏门类有单一的成功,综合收藏有综合规模的成功。小中见大,百粗不如一精,百精不如一珍。收藏的成功不是你规模有多大,博物馆有多气派,关键是收藏品的品级和珍稀的程度有多高。用刘刘禹锡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来形容高层次的收藏最恰当不过了。

收藏文物古玩,不但要体现它们的品相和珍稀度,关键还要具备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单纯的投资性质的收藏,虽然一些举拍回来的天价藏品很能吸引眼球,但从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标准来检验,充其量不过是资本市场上牟利的一个“工具”而已,与实际价值相差甚远。拥有许多这样的“天价国宝”并不能证明就是成功的收藏,说不好还是“烫手的山芋”和即将“刺破的气球”。

文物收藏范文第3篇

――编 者

记者:早就闻名张先生在古砚墨的收藏方面有很高的地位和造诣,最近才知道您在中医史文物收藏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于这一方面,您能给我刊读者说些什么――或者换句话,讲讲您自己的心路历程。

张雅宗:我是自1982年12月开始第一件中医史文物的收藏的。其初,是想在古砚墨收藏之外加一项高品位、高文物价值的新收藏门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在这方面有一点小小的意识:也就是对最典型而博大精深的中医文物进行一下力所能及的抢救。没想到,不大经意间,也算开了现代一个科技史文物收藏的“先河”吧。至少,李经纬老师做为新中国中医史及博物馆的奠基人之一,全世界研究“汉医史”的人没有不知其名的,对我的评价是:“多年来以个人之力在收集针炙等医学文物,做出了十分可贵的贡献。珍品之多令人敬慕!如此有益于国家、民族、医学事业的事,在过去的中国或可说是不乏其人的,但近数十年来则非常鲜见或根本没有。”

记者:如您所知,我们刊物是以“艺术市场”作为主要办刊方向的,您对“艺术品收藏”和“科技史收藏”两者的关系有什么看法?

张雅宗:首先应该肯定,这大体上确是两个门类,只是就收藏、研究、流通这几个环节说,他们都是以前者为主流,后者为次流罢了。但绝对不能否认的是,他们从“价值”来说,是同等的!在某种意义上,科技史文物更具“特殊价值”。价值有了自然会产生市场,只不过它不是正比的关系。这里说的还仅是“市场”二字,事实上,很多科技史文物本身不但具很高的科学价值,尤具很高的艺术价值。博山炉是薰香之用,祛毒避疫,还有现在北京观象台上的三器具,工精形美,艺术价值都不容回避。

记:就中医史文物说,您有二十年余的收藏过程,其中也必然牵扯到它的价值,这当然是指的文物价值(科技史价值),但也指经济价值。离开这两点的判定,您买时不好出价;而在一切都市场化的形势下,或许也还有卖的问题。这方面您的甘苦一定很多吧?

张雅宗:你的问题很巧妙。这一下我们又回到了“市场”,或者说“经济”“流通”这个问题上来了。

说实在的,作为问题它对我个人大体不存在。以买为例说,医史文物或多或少,买方只有我一人(现在多了几个人),那我就是“上帝”,你要高价可以去找别人,但你绝难找到!如果以卖为例,我几十年收藏,大体是不售出个人藏品的,所以不论买与卖,我都是比较潇洒的。但……

问题还有另一面!就是如何根据今天的“社情国意”来评价它的价值、它的经济价值,直言之就是“人民币的衡量”。这是一道尖锐的必答题,又有点儿象是一次棘手的“初吃螃蟹”。我只能试着说一说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让我们从中医史文物的实物说起。如大家所知,《山海经》是中华文明史的早期之作,它汇集了大量远古史的信息及实记。事实上,各国研究远古史时都不可忽视早期著作和传说,而该书明确告诉我们,中医是从砭开始的,连具体产地都有确载。我就收集到这样一枚石器时代的砭,一边是尖,一边是刃,中间有扼持的“缺口”,非常典型,许多专家看过。以中医这样一门伟大的救死扶伤的神圣之学和它的源头之物、典型之器,又经专家认可,你说它应该价值多少?前两年有一次大型拍卖会,雍正九桃盘一件,大概是卖500万元人民币。这就不由使人困惑,这二者之间有没有可比性!

记:这确实是一道不好解答的难题。似乎也可以说,这也是“艺术品和“科技文物”的差别。毕竟,有许多人都清楚,艺术和市场从来都是脱节的。

张雅宗:我完全赞同你的意见。也许世界的无奈也正在于此。

还有一本御医手稿,是清代太医院一位掌印御医所遗,一共28本,涵括了医史、临床、数术、文史等几大方面,有记载,故宫只有此人的一本入藏。前两年,有某大中药集团欲出80万元来买。在春节前后,某一天就通了四次长途,但我没有卖,一则我没有卖藏品的习惯,再则我不能让中医文物和中药文物分家,抽取其中一部分更非我之所愿。往大一点儿说。它只有合在一起才是我对民族、对文化、对中医史的贡献。

可是,我也另有一种人或视之为怪的想法。一方面,这里有许多秘方,还肯定有宫中未录之物。如果一个药厂,开发出其中的一个方,能省多少事,产生多大价值?这个是绝对无法“公正”评判、衡量的,假如让我做为买方,可能觉得“价不低了”,我要作为卖方,可能会觉得“价并不到位”。这大概就是市场经济的另一法则了,“各按己想,成交为准”。

可是前两天报上又登了这样一则消息,上海博物馆出价450万美元收回了一部宋代淳化阁帖。我习书数十年,当然知道《淳》贴的艺术价值和书法史价值。但如果拿几百件中医史文物,能不能换一部《淳》贴――”这不说个人,比如“首博”和“上博”相交换这两种东西,价格怎么衡定。这使我想起一句数学方面的名词:模糊概念,只能是“大概齐”,“看需要”。

记:听一位您的朋友讲,您有一件很特殊的中医史文物,对确定北京某大“中医药名店”的初创期有决定性实证作用。它的价值应该如何认识呢?

张雅宗:你们的消息来源真是够细致广泛。坦率的说,确有这样一件典型中医文物。东西我还不想正式披露,但价值和意义可以说一说。

某大型中医药名店一直在宣扬自己的悠久历史――很多老药店都有同样的作法。但深究起来,他们都缺少一些确实的史料记载,往往是后来对忆记的追述。所以文物的实证作用就显得极为重要了,我这件物品,恰好是“双款俱存”,一是店堂款识,一是纪年款识。对于一个海内外都有闻名的老药店来说,它的“证史”作用就太具关键意义了。你说它值多少钱?对普通人,它只是药用,可能值几百块钱,再贵,添个“零”,也不过几千元。可对这个店堂的老字号史来说,它的价值就很大很大了!几乎可以肯定,这是“孤证”!开个玩笑吧,这东西别人买我不卖,我要高价卖给它的原主之后。他可以不买,我也可以藏而不宣。但价钱低了不行……这里其实也有“市场规律”。前提是“名店老史”,你要宣扬自己店之老、位之尊,“世界独一”。我这里呢,可以给你证明,但无白送之理,市场化了呀!又,我除了知道它的决定性作用,还认为它也是“世界惟一”。“‘世界唯一’对‘世界独一’”,两个“一”,不碰到一块儿则已,碰到一块就可想象必是好买卖。(笑)至于具体数目,可以由贵刊的读者来议定嘛。(大笑)记:其实我们感觉,您在这方面真是开创了一个很难得的先河,科技史还有专业史的许多文物,本身确是很好的艺术品,譬如汉代刘胜的鎏金踞俑油灯,不但有当时先进的科技含量和环保意识,也是一件极精美的艺术品。张雅宗:在很多情况下,我这里主要指的是古人,它的日用品、工具类等物品常常是艺术性与实用性共存的。有些甚至根本就不是艺术品,譬如说“官窑碗”,也不过就是工艺美术品,但它被人们热烈追遂、收藏。

目前有一个很大的倾向,就是多种专业史博物馆的建立、形成。很多商家也看到了这方面的商机,专门搜求相关者定向售给相关部门。应该说,这也是一个市场,至于算不算“艺术市场”,我想你们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应该由你们定,但做为一种有实际动向的倾向,倒不妨予关注。

文物收藏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民族博物馆;文物;收藏职能;规范;排架

中图分类号:G26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248-01

一、民族博物馆的文物收藏职能

民族博物馆有三大职能:收藏、陈列、和社会教育,其中文物收藏与科学研究是其最基本职能。民族文物是民族历史发展中沉淀和累积下来的文化的体现和象征,将其收藏于民族博物馆中,人类通过对民族文物的研究,并用一定的现代技术手段,可以将某个民族或许多民族被时间湮埋的历史文化再现出来,所以,民族文物馆的文物收藏职能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民族博物馆的收藏职能具有自身内涵和特点:(1)文物的收藏标准应以当时的科学知识状况和社会需要为准。文物的收藏应该以以填补藏品代表性的真空为前提,而不是看是否稀奇珍贵;(2)收藏范围和收藏方式广泛。针对分散、具体的民族文物,可以把文物聚合起来集体放入博物馆藏品库进行收藏;而那些历史文化遗址、自然村落、历史文化街区,可以在所在地建立专门的博物馆进行保护和保存。(3)一个民族博物馆藏品的多少和藏品的特色与质量反应了博物馆的工作业绩。所以,无论哪个国家的民族博物馆,尽可能多的搜集藏品和搜集具有明显特征的、重要文化代表性的民族文物是共通追求。(4)民族文物的保存和民族文物的研究利用是民族博物馆的重要两面,只有首先做到文物的良好收藏和保管,才能为文物的研究、陈列、展示、进行社会文化教育等提供基础和前提。(5)民族博物馆收藏民族文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挖掘藏品的深层内涵,即藏品代表的特定时代的背景、与之相关的人物、事件等社会历史文化信息、展现某一时期的社会历史状况和风貌,科学技术水平、艺术价值、情感取向等。通过对历史的追溯,映照和反思当今社会,起到文化传承与保护、社会教育的目的。(6)民族博物馆既要保存有形的民族文物,还要保存无形的民族文化遗产,将二者结合起来。民族博物馆是民族遗产保存的永久性机构,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收藏职能的重要方面。(7)民族博物馆的保管员的情感因素对文物收藏具有重要影响。保管员对藏品的感情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对藏品了解、掌握、保管、内涵挖掘程度上,对文物具有珍惜刍さ闹情保管员会详细的了解和掌握文物的信息,并通过各种手段努力延长藏品的寿命,通过合适的方法提高藏品的陈列效果,促进藏品精神内核的社会传播等。

二、民族博物馆的文物收藏规范

民族博物馆的文物收藏是有一定的规范的。

1、要建立规范的管理标准

民族博物馆需建立完善的管理标准,才能保障文物收藏科学、合理、有序的进行,促进文物收藏工作的良性运行。比如,应建立统一的文物接收、登记、入藏、鉴定、定名、分类、编目、建档归档等标准,科学鉴定文物,辨明文物真伪,确保文物收藏质量;文物编目时,应确立统一的书写格式、符号标记等;文物的建档管理中,应该建立完善的文物收集范围、分类、立卷、归档等;应建立完善的文化保管标准,包含文物的库房管理、文物的定期修复、保养、展示等;此外,博物馆的文物管理要包含完善的安全措施,防止文物被盗或损坏等。

2、要建立科学的文物等级确定制度

目前,我国的民族博物馆的等级确定主要依照《民族文物藏品定级标准》,文物等级的确定主要由文物的鉴定、辨析、考证、评价、文物科学、历史、艺术价值等信息的综合来确定文物的等级。一般情况下,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再分为一、二、三三个不同的等级。鉴定遵循严格的程序,一般为民族博物馆的鉴定委员会对要鉴定的文物提出鉴定意见并攥写报告,呈报到上一级的鉴定部门进行鉴定,一级文物的鉴定要呈报部级的文物鉴定委员会,一定鉴定生效,相应的文物必须启动相应的保管级别进行妥善保管。一级珍贵民族文物必须源流清晰可考、民族特色明显、文化内涵和价值丰富、品相完好。一级珍贵民族文物通常是具有深刻内涵和承载重大民族文化特征的,比如反应民族的社会、制度、历史的重大变革或变迁的,反应民族间的重大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历史事件、艺术成就的,反应民族的民族文化交流、宗教文化、生活习俗、对外关系的等等。

3、规范文物的排架工作

民族博物馆的文物为了便于保存都会放在指定的架子上,所以排架工作十分细致又要求十分严格。排架的文物都是精挑细选进入馆藏的,所以品种排架要进行科学的分类,使文物馆藏科学有序和方便利用。博物馆的排架要坚固、利于防虫防腐、排列要整齐,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编号、间距要合理,利于气流流通。排架应该充分考虑藏品的重要性、材质,易碎品周围应注意防滑、易折品应安装相应的网板、卷筒等。所有的藏品做完排架工作后都应该及时的录入信息管理系统,方便文物的查询、检索、取用研究等。

总之,民族博物馆的文物必须遵循相应的收藏规范,才能更好的助于民族文物的保存、收藏和研究利用,各民族博物馆应积极敦促相应的管理人员遵循规范,做好文物收藏工作。

结语:文物收藏职能是民族博物馆的基本职能,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点,文章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管理制度、等级确定制度、排架工作等三方面探讨了民族博物馆的文物收藏规范,对宣传民族博物馆、促进民族博物馆的收藏工作、加强民族文物的保护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文章具有一定价值。

参考文献

[1] 宋才发.民族博物馆文物收藏职能及规范探讨[J].贵州民族研究,?2012(2):34-41.

[2] 于光辉.《通辽市博物馆》文物收藏智能及规范探讨[J].中国民族博览》,2015(11):228-229.

[3] 宋才发.民族博物馆的三大基本职能探讨[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77-86.

文物收藏范文第5篇

中国的拍卖行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外拍卖行业蓬勃发展的盛况逐渐进入中国人的视野。1992年10月3日,深圳市的一个拍卖行举办了“首届当代中国名家字画精品拍卖会”,敲响了中国艺术品拍卖的第一槌;1992年10月11日,北京21世纪饭店世纪剧场举行了“’92北京国际拍卖会”,这两场拍卖标志着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初显萌芽。1993年5月份,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股份制也是第一家综合艺术品拍卖公司。时至今日,在拍卖师的槌起槌落中,中国的艺术品拍卖已经走过了15个春秋。在这15年的过程中,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刚刚成立时的小心探索到现在整个行业的百家争鸣,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在过去十多年有了巨大的发展和翻天覆地的变化。

拍卖行业的市场现状

目前,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艺术品,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艺术收藏投资领域。据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统计,2007年,中国(包括港澳台)年度成交额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拍卖公司有ll 4家。其中,业绩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5家,业绩在10亿元以下、1亿元以上的有37家;业绩在500万元到1亿元之间的也有71家;全年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将近237亿元人民币。可以说,拍卖行业在十年间的增长和变化是令人震惊的。

以中国嘉德的成长为例:1994年第一年全年的总成交额为近7400万元,是当时最高纪录。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2007年,中国嘉德全年总交易额超过17.48亿元人民币,继续保持着中国内地拍卖企业榜首,占据整个中国市场(包括港澳台市场)份额的8%,占前10名内地公司总额的20.4%。

根据国际知名的专业网站Artprice的统计,从2006年到2007年之间,中国艺术品市场(包括港澳台)的拍卖成交总额上涨了78%;2007年,中国地区(包括港澳台)的艺术品拍卖成交额在全球拍卖市场所占的份额,更是首次超过了全球排名第三的法国,排在美国和英国之后,进入了三甲之列,成为全球关注的新焦点,这个增长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中国当代艺术。

通过近年来国内外的不断交往,大陆拍卖公司对海外的艺术品市场状况,对发达国家成熟拍卖行的操作方式及相关法律和规则,已经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

拍卖与文物保护收藏

在拍卖行业兴起之初,很多人不是很了解,觉得拍卖行业和文物没有太大关系,其实恰好相反,两者之间是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的。不仅如此,拍卖行业在文物保护中扮演的角色也正一步步凸显出来,并且逐渐地受到文物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肯定。

拍卖行业的出现,首先提高了大家对于中华文明传统的保护意识。以前普通民众可能没有意识到文物的价值,也不懂得如何去鉴赏,只是觉得旧的东西就是好的东西,很多家里有传家之宝的百姓,不知道它到底有什么价值,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去保护它。通过拍卖市场的发展,通过每一次的拍前展览以及每次的拍卖会,民众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文物,了解到它的价值所在,同时通过专家的讲座以及各种形式的咨询、品鉴,也获取了更多关于文物的知识和鉴赏文物、保护文物的方法。

拍卖会的公开举行为社会各界了解市场动向和艺术品信息提供了全新的途径。拍卖会让大家能够看到更多的珍品和佳作;而艺术品的拍卖行情,也已经成为了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晴雨表”。投资者从艺术品拍卖中捕捉投资的热点和价格走势,拍卖公司也会常常根据拍卖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市场引导,拍卖场成为了艺术品市场动向的聚焦点。

拍卖已经成为文物和艺术品交易的主要方式之一,拍卖行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文物从海外回流,使得很多重要的文物能够从民间或者海外进入市场,再从市场流向重要文物收藏机构和博物馆,在较好的环境中得到保护。

拍卖公司是独立于卖方和买方的中介机构,通过专业化的操作和运营,通过自己的信息渠道,征集拍品,让许多重要文物甚至是国宝级的稀世珍品,从各路藏家甚至是各海外收藏机构的手中输出到公众面前,让许多散落在各个地方的珍品汇集到一起。

博物馆和重要的收藏机构是文物最高级别的收藏和保护场所,在保护系统环境和研究实力等方面都能更好地对文物的各种魅力发挥得更好。通过拍卖,各个重大的收藏机构能够有机会公平、顺利地收藏重要的文物和展品,补充到自己的馆藏中,能够让这些具有无可估量学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文物,得以让更多的人欣赏、感受中华文明璀璨的文化。

在我国拍卖市场形成之前,很多我国的国宝级文物或者各类珍品名物都只能在海外各类拍卖场上出现,通过海外的拍卖公司进行操作,很多文物因此流散在世界各地。我国自身的拍卖市场形成以后,这样的情况大为改观,国内拍卖公司不断规范的商业运作,使得海外收藏的中国文物的各门类精品、孤品和绝品也不断地出现在国内的拍卖会上,回流的文物在各种类型的拍卖会上所占的比重都越来越大。

这种回流一方面是得益于各个拍卖机构的努力,一方面也是仰仗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支持和相关的政策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于2002年12月3日颁布,其中第63条――被称为让“文物回流”的《文物复出境》条例推出后,对于海外文物的回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同时随着国内拍卖市场的发展,中国逐渐成为了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中心,拍卖价格逐步上涨,很多珍贵的文物通过中国嘉德这个渠道,回到国内进行拍卖,其中一些国宝级的文物被国内重要的收藏机构所收购。

以下这些就是通过中国嘉德流向收藏机构的重要文物。古籍善本方面,有《翁氏藏书》,被称为清末九大藏书之一。随着国内战火不断,1940年,被辗转运到美国翁氏家族居住地保存。其中古籍善本80种,542册,包括有宋代刻本、元代刻本、明刻本、清刻本、名家抄本、稿本等,很多是海内外的孤本,是国宝级的文物,是清代以来留存海外的最后一批,保存最完整且属最重要的中国古籍善本收藏。这批藏书引起国内图书界的关注,最后被上海图书馆收藏。其他的古籍善本还有:《钱镜塘藏明代名人书札》2002年被上海博物馆收藏;《出师颂》2003被故宫收藏;《民国陈澄中苟斋藏书》2004年被国家图书馆收藏;程砚秋藏《玉霜m戏曲钞本》2005年被北大图书馆收藏;《清乾隆七年(1742)金沙江全图5卷》2006年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中国书画部分有:石涛《高呼与可》1996年被故宫收藏;宋高宗《养生论h2000年被上海博物馆收藏;朱熹、张拭1185年作《春雨帖 佳雪帖 新祺帖 桑梓帖 手 卷》2001年被故宫收藏。

瓷器工艺品方面则更多,主要被华东地区的收藏机构收藏,1999年至2007年间大约有20多件拍品被华东地区博物馆收藏,如:明宣德・剔红纹圆盒、清中期・竹雕山水人物图香筒、清中期・火烧玉御题书福诗插屏等。

邮品钱币方面也同样有:2003年“美国印钞公司印刷中国纸钞样本三巨册”被上海工商银行博物馆收藏,2006年“1962年纪92古代科学家蔡伦‘公元前’六方连”被中国邮票博物馆收藏。

之所以能有这些成功的案例,能有这么多珍贵文物,通过嘉德,或者从海外回流,或者从民间被重要的收藏机构收藏,一方面是社会各界朋友对于文物保护的重视和关心,对我们中国嘉德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嘉德一直秉承的公平公正、诚信为本、坚持规范、守法守则的经营宗旨,以及不断提升的专业、优质的服务水准。

在这一点上,我们不仅得到了国内各界朋友的认可,同时,更得到了海外收藏机构的信任。在2007年几场嘉德四季拍卖会和春季拍卖会的瓷器专场上,中国嘉德就推出了“波士顿馆藏清早期瓷器和古籍”专题拍卖,成交率达到100%;另外在2007年9月的嘉德四季拍卖会上,同样来自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中文古籍,同样全部成交,这两大类拍品的总成交额超过了1000万元人民币。这不仅是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将馆藏首次委托中国的拍卖公司拍卖馆藏文物,也开创了中国拍卖公司接受海外博物馆的委托的先河,可以说是国内拍卖行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此次拍卖对于促进国外博物馆与国内艺术品市场的交流、促成更多海外流散文物回归故里,都具有相当积极的推动意义。各种文物不仅仅通过拍卖的方式进博物馆,也通过拍卖的方式再出博物馆,这样的流动和交流,对于文物本身及艺术品市场都是很有意义的。

有人说,在长达数千年的中国收藏史上,曾出现过三次全国性的“收藏热”,它们分别发生在北宋末年、康熙年间和清末民初。这三次“收藏热”的共同特点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以收藏为乐,市场交易频繁,研究成果不断问世,鉴赏水平较高。如果以此来衡量,目前中国正处于第四次收藏高潮。

不管这种说法是否准确,但是当今的拍卖和收藏市场的活跃毋庸置疑。这也会深刻影响着当今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以及博物馆收藏的方方面面。这是一个现状,也会是一个持续的走向。我相信,随着中国拍卖行业的日益成熟,它对于文物艺术品的保护和传承也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文物收藏范文第6篇

3月9日,国家文物局召开座谈会,探讨《意见》出台后的影响以及未来落地计划。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指出,《意见》的制定只是开始,而让《意见》发挥作用,才是下一步需要做的事。这份《意见》的重要意义何在?《经济》记者就此对刘玉珠进行了专访。

新时期新动向

《经济》:制定《意见》的主要背景是什么?对新时期推动文物事业发展具有哪些意义?

刘玉珠: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文物工作。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也对做好文物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总理多次就文物工作作出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这些论述和指示批示,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文物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新时期文物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二五”特别是党的十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文物事业取得显著成绩,文物保护状况明显改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稳步提升,文物工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面临着文物保护责任尚未完全落实、不可移动文物消失加快、文物资源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亟需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切实将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实处,抓紧抓实出台一个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政策性文件,既是必要的,也是适时的。

因此,《意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文物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新时期文物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经济》:《意见》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有哪些?

刘玉珠:《意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深入挖掘和系统阐发文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意见》共分为七部分,即重要意义、总体要求、明确责任、重在保护、拓展利用、严格执法、完善保障。其中,前两部分围绕加强文物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新时期文物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展开。后五部分主要围绕出台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切实举措展开,涵盖了24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分工明确保护第一

《经济》:关于“明确责任”部分,如何落实文物保护的领导责任和主体责任?

刘玉珠:落实文物保护的领导责任和主体责任,解决思想上不重视,工作上不到位的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文物保护作为地方政府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内容,纳入考核指标。这一举措对于落实文物保护责任作用明显,因此有必要上升到制度层面,作为普遍要求。《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文物工作作为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这一条需要我们进一步量化文物工作的考核指标体系,我们将积极总结地方的成功实践,并争取各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作为这一条的配套措施,《意见》提出建立健全文物保护责任评估机制,每年对辖区内的文物保护状况进行一次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这需要各级文物部门付出巨大努力,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依法追责是落实文物保护责任的重要方面。《意见》专设“严格责任追究”一节,根据文物保护法的有关内容进行了重新强调,其中一大亮点就是新增了建立文物保护责任终身追究机制。这一条也是与时俱进,借鉴了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做法,适应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要求。

《经济》:《意见》强调了“重在保护”的理念。当前,我国文物保护现状如何?《意见》对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提出了哪些新举措?

刘玉珠:确实,《意见》设立了“重在保护”专节,并在总结多年文物保护实践和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多项硬性举措。一是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除了继续强调开展抢救保护外,《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文物日常养护巡查和监测保护,重视岁修,减少大修。二是按照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适应新型城镇化的需求,明确提出加强城乡建设中的文物保护,既突出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也强调配合做好基本建设,同时提出研究制定文物保护补偿办法,缓解文物密集地区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三是《意见》提出利用公益性基金等平台采取社会募集等方式筹措资金,这是解决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维修资金问题的创新之举,今年我们将委托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开展相关工作。四是在加强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实施方面,《意见》对文物保护法规定的纳入城乡规划进行了细化,提出将文物行政部门作为城乡规划协调决策机制成员单位,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将文物保护规划相关内容纳入城乡规划。五是相对于以往的政策性文件,《意见》将加强可移动文物保护作为重要一环,这也是因应新形势、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举措,同样坚持抢救保护和预防保护相结合。六是鼓励社会参与文物保护,《意见》提出对社会力量自愿投入资金保护修缮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可依法依规在不改变所有权的前提下,给予一定期限的使用权。

吸取教训合理利用

《经济》:如何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拓展文物的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刘玉珠:合理利用是文物工作的重要方面。这次《意见》在总结近年来全国各地文物利用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拓展利用提出了具体举措,进一步发挥文物资源传承文明、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浓墨重笔地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博创意产业,扩大引导文化消费,培育新型文化业态,适应了当前形势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体现了文物工作服务大局、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当然,拓展文物利用并不是无原则的放任不管,《意见》充分吸取以往文物利用中出现的不当、过当等问题的教训,强调要合理适度利用,提出了任何文物利用都要以有利于文物保护为前提,以服务公众为目的,以彰显文物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以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德为底线。下一步,我们将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对文物利用做出程序、制度上的严格规定,坚决防止在利用过程中对文物造成破坏,进一步发挥文物的公益属性。

《经济》:那么,为了推进《意见》的落实,国家文物局还将部署哪些具体工作?

文物收藏范文第7篇

填补国内空白的“明清外销瓷展览馆”在江苏南通如皋正式开馆,1000多件明、清两代出口销往国外的中国古代瓷器重回国人视线。

填补国内研究领域空白

吴培创办的明清外销瓷展览馆位于如皋市博物馆二楼,馆内1000多件明清外销瓷器型多样,有盘、瓶、杯、碟、壶等,粉彩、青花、五彩、斗彩等花色也是琳琅满目,令人眼界大开。

开馆当日,五湖四海的文物收藏界人士专程赶来鉴宝,尽享视觉盛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秘书长张浦生与吴培相识于2005年,近十年来见证了吴培潜心收藏外销瓷的历程。在张浦生看来,对中国外销瓷的研究,应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大课题,“外销瓷既保留了中国陶瓷彩绘艺术的传统,又吸取了欧美艺术精华,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晶。”南京博物院前院长,现任江苏省收藏协会会长徐湖平认为“外销瓷在历史上为中国先人做出了巨大贡献,火与土的结合烧出了西方人珍爱的艺术品,换回了大量真金白银。”瓷器鉴定家收藏家钱伟鹏更直言:“20年前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瓷界泰斗耿宝昌老先生就想在故宫内设立一个外销瓷陈列室,一直未能如愿,今天如皋政府做到了,吴培做到了。”

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新加坡、东京、大阪、雅加达等地曾先后举办过关于中国古代贸易瓷的展览,而中国内地因缺少明清外销瓷标本,涉足研究者较少。“外销瓷展览馆的落成,不仅实现了海外的中国文物回归,更填补了国内外销瓷研究领域的空白,学术研究价值不言而喻。”张浦生认为,明清外销瓷展览馆的开馆,给文物收藏界研究探讨外销瓷的发展历史、制作工艺与艺术成就打通了一条便道。

重现中西方瓷艺交流互动

官窑瓷的精湛工艺有口皆碑,但吴培却独爱收藏外销瓷。他认为欣赏瓷器最重要的是欣赏它的文化,研究瓷器要研究它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背景。吴培觉得,外销瓷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很高的学术价值,如果从瓷器上所反映的宽泛题材、表达的深刻文化内涵,以及所反映的丰富信息来讲,官窑瓷是无法与外销瓷相比的。

明清外销瓷纹饰的题材和内容丰富,许多外销瓷中西合璧,从工艺上看,精美度不亚于官窑瓷。该馆的展品中,乾隆粉彩外国人物故事盘就是一件精品。该盘绘图精美,故事源自荷马创作的希腊神话,人物众多,神形兼备,纹饰亦有多种变化,主题则用紫粉红彩来描绘,这在订烧瓷器中十分罕见。

观众还注意到,在展出的外销瓷当中,一些被镶嵌上了贵金属,一些则在原有图案上加彩绘画。吴培说: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欧洲人为了使中国瓷器更适合当时欧洲人的欣赏口味而做的一些改良。中国人比较喜欢淡雅色调,而欧洲人喜欢浓烈色彩;中国人绘画讲究意境,喜用抽象笔墨,欧洲人绘画则追求写实。不同的审美取向,使得欧洲人将运来的部分中国外销瓷进行了再加工,绘制上了他们感兴趣的图案。

21年潜心收藏,只为圆文物回归梦

吴培,笔名“古洋”,1957年出生于江苏如皋,是如皋市著名旅比爱国华侨侨领、明清出口瓷收藏家鉴赏家。1993年,37岁的吴培告别家乡如皋,远赴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一边求学一边打工。也就在那一年,他与明清外销瓷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国外,外销瓷不光用于陈列,有些甚至就是日常用品,吴培回忆说:看到那么多来自古代中国的外销瓷器,当时他心里真是五味杂陈,明明是“中国风”的瓷器,而在国内却难得一见,这让他很受刺激。于是,吴培从此决心收藏外销瓷,并渴望有朝一日将它们带回祖国。

后来,吴培在布鲁塞尔开了家餐馆,生意越做越红火,他的外销瓷收藏之路也越走越宽。收藏是一种对历史、对艺术的独特体验,更何况,他还带着文物回流的心愿。2000年左右,吴培在中华博物网创导成立世界华人藏友联谊会,发展世界各地华人会员350名左右,并被选举为会长,同时兼任中华博物网、中华古玩论坛瓷器版版主,与各地藏友探讨分享收藏与研究心得。

2005年7月吴培的第一家“古洋斋”落户上海中福古玩城,2006年在江苏如皋创立“古洋斋”连锁店,并任如皋市收藏协会名誉主席。2010年在比利时成立“多宝堂”海外分公司。历经十余年的苦心经营,他以人品与货品在收藏界为人称道。一路走来,吴培只为圆心中的文物回归梦。吴培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将自己收藏的外销瓷带回祖国。2014年在如皋市委市政府及各级领导部门的关心与大力支持下,他从其收藏的近3000多件外销瓷器中,挑出1000件精品落户如皋市博物馆展出,为其家乡如皋市的历史文化名片增光添彩,也为诸多海外明清外销瓷找到了归宿。

瓷器,在海外是中国的代名词,在中国外交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晚明清初时期,中国有上亿件瓷器运往欧洲,其晶莹的质地、美丽的色彩吸引了欧洲各国上流社会的关注,西方宫廷贵族竞相收藏,视若拱璧。

外销瓷是中西贸易悠久历史的重要见证,然而国内却十分缺乏对外销瓷的收藏和研究。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内对此不够重视,因而缺少明清外销瓷标本,继而涉足研究者较少。为了中国文物的回归,除了官方所做的各种努力之外,民间收藏是促进文物回流的另一股力量,收藏研究明清外销瓷这股力量已经开始浮出水面并扩散开来。

文物收藏范文第8篇

关键词:预防性保护;文物收藏;保护作用

一、引言

文物的收藏和保护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较大,这些外界影响可以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其中温度和湿度、光辐射、污染气体、有害生物和人类的活动等是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所以,本文首先对这几类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总结出馆藏文物的收藏和保护的预防性措施,希望能够对馆藏文物的收藏和保护提供积极的方法。基于这个想法,这篇文章就对相应的内容进行了研究。

二、关于馆藏文物收藏与保护的基本概念

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工作指的是,通过一系列的预防性办法将文物即将受到的损坏程度降到最低,避免文物遭受外界因素带来的损害,最终就会实现长期收藏的目的。1930年在罗马举办的艺术品国际研讨会上,预防性保护这个定义第一次被踢出,从那之后人们就对这一概念逐步的深入了解,这更说明了在文物的收藏和保护的过程中预防性保护的重要性。

预防性保护性的措施主要是在文物的保护过程中,将文物可能受到的损伤因素降到最低,在这个过程之中主要体现了保护的主动性。众所周知,文物的修复工作都会对文物造成一定的损害,只是损害的程度有所不同,也就会对原本的文物造成一定的改变,也就在所难免的会对文物中所保存的历史信息造成损伤。

三、影响馆藏文物的主要因素

(一)温度和湿度因素

温度和湿度是文物收藏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外界因素,这两个基本条件会促进外界的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就温度来说,随着气温的增高,文物中的一些物理反应过程就会加快,比如说会增加水汽的渗透效果,这样就会使文物内部高分潮湿和干燥,对文物造成很大的危害。湿度这是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不管是金属材料还是非金属材料都经常受到湿度的影响,湿度能够作用于文物使文物产生一定的形变,继而对文物造成损害,同时还会加快文物的化学变化,使文物发生腐蚀或者其他一些劣质反应。

(二)外界气体因素

外界气体因素主要指的是在文物的收藏过程中,文物所处的气氛。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外界气体因素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文物展览柜的装修材料所产生的污染气体,另一类是文物展览柜之外的污染气体进入到柜内。笔者通过对许多博物馆的污染气体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许多展览柜内都存在着甲酸、乙酸、甲醛和乙醛等有害气体,由于展览柜一般处于封闭状态,导致柜内污染气体相对偏高,这种外界环境对文物造成的很严重的损害。

(三)光辐射因素

光辐射主要指的是在文物的收藏过程中,外界光照设施带来的光辐射危害。从物理角度来说光是一类能量,也就会对文物带来非常大的破坏,光辐射还会促进文物材质的各种化学变化,特别是一些纺织类和木漆类的文物破坏尤为严重。同时,光辐射还会引起文物表面物质强度的下降而脱落,进而会破坏文物的整体性,当然更值得注意的是过长的光辐射会造成文物气氛温度的增加,从而对文物的长期收藏造成影响。

(四)有害生物因素

在文物的收藏和保护过程中,生物因素也是对文物造成破坏的一个关键因素。生物因素主要分为两类:动物和微生物。其中微生物是影响文物的主要生物,因为微生物在文物表面能够产生一些生物有机酸,这些产物都会给文物带来很强的腐蚀作用,进而造成文物的损坏。同样有一些昆虫吞食文物的材料,这同样也会对文物造成很大的危害,值得我们关注。

四、在馆藏文物实行预防性保护的具体措施

上面已经分类讨论了温度湿度、外部气体、光辐射和有害生物等不利因素对于馆藏文物收藏和保护的影响,相应的对于这几个方面,可以采用一定的预防性措施:

(一)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办法

因为温度和湿度对馆藏文物影响最大最普遍的一个因素,所以应先对想办法降低温度和湿度的影响。目前在我国的许多博物馆里,调节温度的通常是中央空调,控温效果达不到精确的效果,所以还需要对文物进行辅的控温手段,常见的有把文物放进带有调节温度功能的展柜,以此来给予文物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同时也要对参观人数进行限制,避免附近区域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二)外部气体的控制办法

要想合理的控制外部气体贵馆藏文物的影响,首先要考虑博物馆和展柜的装修材料的选择。在文物放入展柜的时候,应当提前净化附近区域的空气,尽可能的降低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在文物入柜之后,也要对展柜的密封性进行检测,用来降低外界污染气体的渗入。退一步说,在博物馆建馆装修的时候,就应当尽量选择没有污染的区域。

(三)光辐射的控制方法

对于光辐射,首先要做到的是应当尽量选择亮度较低的光源进行安置,同时应该尽可能的减少文物的照射时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可以设置具有红外感应的调节系统,就是说当有人靠近的时候光照会自动增强,当人远离的时候相应的会减弱光线,甚至熄灭。这样做就能尽量避免光辐射影响文物。

(四)有害生物的控制办法

一般来说生物对于文物的破坏和影响都是人眼看不见的,所以说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应当经常对文物进行清洁工作,以降低生物对文物的破坏。同时,还可以在必要的地方设置相应的隔x区域,尽量降低微生物的破坏效果。

五、结束语

总之,文物在收藏和保护过程中的预防性措施对文物的保存工作至关重要,应当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总结各种不同的影响因素,对文物的保存工作做到最好。

参考文献:

[1]郭智勇.博物馆展际交流中文物预防性保护策略应用探讨[J].文物世界.2015(05)

[2]吴来明,徐方圆,黄河.博物馆环境监控及相关物联网技术应用需求分析[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1(03)

[3]吴美萍,朱光亚.建筑遗产的预防性保护研究初探[J].建筑学报.2010(06)

文物收藏范文第9篇

轻轻拭去历史的尘埃,这些民间的古物,静静地躺在那里,展示它们的风华,铭记过往的岁月。千年荏苒,时间让它们的存在变得珍贵。

他是这些宝贝的守护者,也是黎族文化的收藏者。

乐东县佛罗镇,有一个白沙河谷本土文化园,吸引很多游客慕名而来。但是,这里不是一个旅游景点,而是一个私人博物馆。这个私人博物馆其实是一个农家小院,座落在白沙河旁。这里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海南本土古文化展馆。

记者看到,展馆也就200来平方米,3888件藏物井井有条地陈列在木架上。从年代上来看,上至新石器晚期的磨制石器,下到近代的黄花梨制品,都是从古至今,生活在海南的黎族、苗族、汉族人的衣物、饰品、农具、器皿等等。它们不仅承载着古老的历史,还在讲述着主人袁金华的故事。

袁金华是乐东佛罗镇人,这位63岁的农民出身的退休职工,从1974年起,他利用业余时间,走访海南黎苗村寨和汉区乡村,挖掘、收集从旧石器、新石器时代至秦、汉、唐、宋、元、明、清到民国时期的各类文化遗存。38年来,他的工资全部用来搞收藏,他把家里价值八、九百万的祖传花梨木卖了,用来养护这些古物,身负600万的欠款建了这个私人博物馆。

看到淋坏的文物 大男人心疼得落泪

看着这些珍贵的文物,身负600万的欠债袁金华内心是一种精神财富。几十年不间断地投入,耗尽了袁家的资产,然而藏馆依旧简易破旧,藏品的安全面临威胁。

记者看到博物馆场所很简陋,房顶是用铝片盖的,台架有的是水泥石堆起来的。这里的志愿者告诉记者,一旦下雨房子就漏雨,只能拿盆接雨,天晴了,淋湿的物品要拿到外面去晒。

“每次看到淋坏的文物,当我用毛巾擦这些文物时我都会掉泪,心疼呀。”袁金华说,现在他一个人忙不过来,雇了6个人帮忙,他给人家开工资,保护及工资每个月的正常支出约6万元,用的都是家里的“老本”。博物馆简陋,没有恒温、没有监控,对保护这3000多件文物来讲很不利,但是建这个馆还缺乏很多的资金,后期慢慢有了资金再把它建起来。

与黎族文化结缘 他选择走上一条艰辛的路

在博物馆里,记者看到一件用于捣米用的木椿,别看它黑乎乎的不起眼,这可是明代用于黄花梨制作的木椿,价值连城。

袁金华说,说起与黎族文物的情缘,就与这个黄花梨木椿而起。在他上初中时,一次他到黎村去玩,早晨5点钟时,突然被一阵阵有节奏的歌声惊醒,他出门看到,几位黎族妇女一起在他所住的房前在用木椿捣米,妇女们同唱一样的歌,用手中的椿棒在木椿里敲打着,声音非常嘹亮,还不时有妇女从家里出来拿着椿棒加入这劳动的队伍。随着欢快的节奏,这声音让袁金华被黎族妇女的团结精神所震撼。那天,他在黎村向妇女索要了一个木椿,从此,他经常到黎村寻找黎族的一些小件古物。没想到,从此,他迷上收藏黎族文物,且一发不可收拾。

因长年收集花梨木,袁金华家里有200件的花梨木家具珍藏,价值不菲,随便卖一件,都是几万元钱,他和他的家人完全可以生活的非常舒服。但这位钟情黎族文物的“傻子”在38年之间,将所有家当都赔到收藏保护文物之中。建博物馆,建白沙本土文化园生态园,让他身负600万的债务,从他憔悴的脸上看出他内心有着多么重的负担。

为了支撑家里的生活,袁金华开了一家联通手机店,但最后因无钱支撑破产了。最后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妻子向娘家人借钱,一家人就靠妻子在外面借钱生活,三个儿子为此不肯回家过年,因为他们不愿看到他们的父亲无奈而又执着的脸。

“我被很多人骂,说我不像个男人,靠妻子在外借钱生活。想到家人跟我一样吃苦,心里像刀扎了似的,其实看到家里生活的如此寒碜,我心里是很苦的,我有过挣扎,总感觉自己撑不过去了,自己疲惫得心随时会停止跳动,身体会突然累倒。”袁金华脸上露出难于言表的神情。是痛、是愧疚,对收藏黎族文物的困境,有时让他都很迷茫了。袁金华的话说的很实在,他付出的太多,他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只要他一个人来承受,因为这是他自己的选择。

三个儿子上大学没钱买电脑 负债600万不言悔

记者从2004年省文物保护委员会的一份登记表上看到,仅黄花梨木一项,袁金华拥有200多件价值不菲的花梨木收藏品,这里包括祖传的家具。现在,剩下的黄花梨工家具只有几十件。从1974年开始收藏古物,38年来,他的工资全部用来搞收藏,不仅如此,他把家里价值八九百万的祖传花梨木卖了,用来养护这些古物,他现在还身背600万的欠款。

“我觉得对不起儿子,三个儿子上大学没有一个买电脑的,所有的钱全部用在收藏保护文物上。”袁金华说这话时一脸的愧疚。记者了解到,在没建博物馆之前,在佛罗镇的家里,家里房子全都放了收藏的文物,孩子们没地方睡,都睡在邻居家里。

“可我一点也不后悔,让我最快乐的事就是收藏保护这些文物,最不快乐的事就是看到最珍贵的文物受损。”袁金华激动地说。

历经20年打3次欠条 请回“南海神针”

“为了得到这个宝贝,我等了20年,3次给人家打欠条,说起来真是不好意思,现在还欠人家5万元呢。”袁金华指着座落在园内的“南海神针”对记者说。袁金华眼里的这个“宝贝”是一座石雕图腾柱、高约5米多,厚重中有着威严之感。早在1989年,在白沙河谷挖渠的村民得到了这座石雕,袁金华得知消息后,找人鉴定了这座石雕的历史文物价值。据推断,可能是明朝年代,因航海业的需要,这座石雕为航海出口的指向柱,并以二块计时影石盘构成南海计时指向神针。

袁金华后来找到这位村民,可是对方开出5万元的价格,没有那么多钱付,袁金华只好给对方打欠条,并交了5千元定金,并答应对方钱付完后再运石雕。10年过去了,袁金华还没钱付全款,待袁金华找到这位村民时,村民却开出了11万的价钱,如不交钱,就转卖他人。

文物收藏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文物收藏;文物保护;预防性保护

[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8—0099—02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保存文物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文化遗产不仅蕴涵着中华民族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同时,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承,牵系着本民族的情感,蕴藏着本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不仅是国人引以为荣的宝贵财富,也是整个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智慧成果,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每一个足迹。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也受到严重威胁,很多文物已经在不经意间悄然消失。因此,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充分认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历史、社会及公众赋予文物工作者及相关保护部门的重要使命。

1956年,中国文物研究所的前身中国文物科学技术保护研究所在北京成立。1964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等相继成立文物保护实验室,标志着中国文物保护工作也开始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保护工艺结合起来。随着文物科技保护工作的不断开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预防性保护在文物收藏及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物质是在不断运动中变化的。文物由一定的材料所组成,长期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会随着内因及外因的共同作用而劣化,如何减少各种破坏因素对文物的影响,比起在文物实体上进行处理、改善文物所处的环境更有益于文物长期的保护。“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是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防”的方法是主动为文物创造良好的收藏保护环境,文物一旦因内因及外因的协同作用遭到破坏,再进行“治”就成了被动工作,可能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甚至是无法挽回的损失和遗憾。

1888年,德国皇家博物馆罗思根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化学保护科学实验室,这是保护观念上的一次革命。和以往文物修复不同的是,他们开始研究文物病变的化学、物理和生物机理,从而对症下药,采取较为合理的处理方法。在科技力量的推动下,大批文物保护设备、文物保护材料相继出现,20世纪20年代质谱仪的出现,30年代紫外线和X射线的广泛应用,乃至于电子显微镜、核磁共振仪等一系列仪器设备的出现,文物研究与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的相互渗透使得传统文物保护研究从宏观定性时期发展到定量研究新阶段。利用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可对文物进行微观分析,研究文物材料老化机理,研究文物保存方法、保护材料等。在科技力量的带动下,文物保护工作也由原来的有损分析逐步向无损分析方向发展,所使用的材料也逐步完善,从而尽量做到可逆性保护。如青铜器修复,现在可以通过X光探伤技术在没有修复前预先了解文物隐藏于土锈及青铜锈下的信息,作出合理判断,制定适合于该件文物的修复保护技术路线。加强科技保护的意识绝对是不可忽视的话题,每一位文物保护工作者都应该及时了解相关信息,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随着我国文博事业的逐步发展及文物保护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及拓展,现代仪器分析方法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从事文物保护科研人员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另外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提到影响文物收藏保护的环境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度、空气污染物、微生物虫害、自然灾害、人为因素等。

(一)温、湿度控制

温度是影响文物老化变质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度就会增加1~3倍,同时造成物质物理、化学结构上的变化,从而破坏原有属性。温度急剧升高, 会使纤维质地藏品中的原有水分蒸发、干裂、发脆、变色,使彩绘、漆器起翘、卷曲。

湿度的直接变化会引起文物材质的变化,导致其性质也发生变化。另外,水分作为有害化学反应的媒介,随着湿度的增大也会加速有害化学反应的速率,同时为微生物的生存提供良好环境,湿度对材质体积胀缩的影响甚至超过了温度变化对文物的损害,湿度过大, 会造成纺织品、纸张、木器等藏品发霉、生虫以及金属文物生锈。因此,要加强日常的温、湿度监控工作,结合相关文物收藏保护环境规范,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制定属于自己的馆藏温、湿度条件,通过长期分析观察获得比较理想的控制范围,从而对文物的收藏保护环境加以监控管理。另外,对于外出借展的文物,要考虑所前往的地方温、湿度是否适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制作一个温、湿度缓冲过度操作间,在一定的时间内逐步调整文物对温、湿度变化的适应能力,防止由于温、湿度急速变化对文物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二)光照度

上一篇:小产权房转正范文 下一篇:行政审批中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