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藏品管理范文

时间:2023-12-13 17:15:23

文物藏品管理

文物藏品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县级文物保护管理所;文物保护;藏品管理

[中图分类号]G26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2-0089-02

县级文物保护管理所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珍藏着大批的文物藏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自然的剥蚀、人为的损伤,文物变质、破损,日常管理中的拿取、移动都会对文物造成损害。如何保护和管理好这些文化遗产,是基层文物工作者肩负的神圣使命。

一、县级文物藏品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藏品保护硬件条件差

文物需要通风、干燥、清洁的保存环境,而大部分县级文管所的藏品保护管理条件都比较差。一方面,长期以来没有像样的库房,虽然大部分库房是砖混结构,但离标准库房还差得很远;还有的利用旧房改造成库房,库房建设或改造时未考虑文物防震、防雷、防虫、防潮、防干、防光和防尘等方面的因素。藏品就地存放,远远达不到保护的要求。另一方面,设备、设施老化,有的甚至缺乏一些基本的保护设施。没有藏品专柜,文物堆在一起,更谈不上使用囊匣保护;字画也是随意堆放在柜子里,平时投放几粒樟脑丸了事,未采取其他保护措施;一、二级文物也无保险柜存放。在防火、防盗方面缺乏必要的考虑。近几年来,由于防火、防盗设施不完善造成的文物损坏现象屡见不鲜。

(二)藏品保护资金严重缺乏

经费不足一直是困扰文物保护和阻碍文物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有的地方并未将文物的保护与管理严格按照文物保护“五纳入”的原则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投入。由于没有资金投入,地方财政不向文物事业倾斜,馆藏文物的科学保护问题尚无法解决,也就谈不上投入更多资金到文物征集工作中。

(三)藏品保护技术手段落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馆藏文物自然损坏和人为损坏严重,而县级文物保护管理水平有限,加上现代化保护技术水平差,对馆藏文物的保护停留在死看硬守、防虫防潮的工作层面;对馆藏文物管理中遇到的特殊问题找不到合适的处理方法,特别是文物修复和复制中遇到的种种棘手问题没有设备和技术来解决,只能眼睁睁看着文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另外,对文物保管员缺乏经常性的培训和学习,文物保管员专业技术能力差。

(四)藏品保护意识淡薄

当前,我国一些县区的文物保护部门单位领导分工不明确,有的甚至连文管所都没有,与文化馆合属办公。领导缺乏对文物保护的责任意识,认识不到文物的价值所在,过分关注其经济价值,而不关心文物本身的价值,导致人为损坏现象严重。有些地方主管文物的领导担心因文物损坏受到处罚,影响仕途,隐瞒不报。平日对负责文物安全的工作人员缺乏关心,对文物保护漠然置之,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对藏品的保护更是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只要看好库房就可以了,不能正确认识藏品的存在价值及意义。

(五)藏品保护缺乏科学管理

藏品保护管理制度是藏品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和准则,但是县级文物部门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一套对文物保护和管理的科学管理制度,藏品登记分类混乱、入库排架无序、编目统计不清、建档内容不齐等现象严重。加之保管员素质参次不齐,不熟悉基本操作规程,导致人为损坏严重。

二、对县级文物藏品保护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库房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硬件保护水平

《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藏品应有固定的专用库房,应有专人管理,库房建筑及保管设备要求安全、坚固、适用、经济。特别是一些新的文物库房要严格按照防震、防雷、防虫、防潮、防光、防尘、防火、防盗等要求进行设计,增加保护设施,购置恒温、恒湿设备,尽可能创造一个适宜和稳定、恒定的保存环境。购置移动密集藏品柜及囊匣,增强文物安全系数,以质地等级分库、分柜保管。对一些经济价值较大的文物必须用保险柜存放。加强库内藏品的安全保护,必须认真记录库务日志,减少藏品自然损坏。同时,藏品保管人员要绝对实行安全操作,杜绝藏品的人为损伤。

(二)多方争取,缓解资金压力

首先需要各级财政的大力支持。《文物保护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国家发展文物保护事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国家用于文物保护的财政拨款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文物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多向县领导沟通、汇报,通过媒体宣传等一系列的办法和措施,增强领导对文物工作的认识、认可和重视,保证经费逐年增加。其次,要把专项经费全部用于文物保护。目前文物保护专项经费未专款专用的现象很多,由于其他方面经费不足,挪用专款现象屡见不鲜。第三,借助各方力量,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投入。为此,国家要制定优惠的政策争取社会各界对文物事业的扶持,如收取资源税,适当减免相关税种等。

(三)加强人才培养,提高藏品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文物保护问题可以借现代科学和传统工艺来解决。县级文物保护工作者要积极开展馆藏文物的保护研究工作,针对不同类别的文物展开技术性保护,以不断完善的实践来促进技术的提高。具体要做到:提高保管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积极组织现有岗位人员参加各项专业技能的培训,加强岗位的继续教育;尽可能创造条件,留住一些热爱文物工作,致力于博物馆事业的从业人员;考虑从省、市聘请专家、学者担任顾问,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借他人之学,为我所用。

(四)明确责任,强化保护意识

县级文保部门的领导要有高度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特别是法定代表人要对馆藏文物的安全负责,明确到自身担负的历史责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文物保护工作。同时,要积极检查、督促藏品保护保管工作,县级文管所不可能像博物馆那样设立保管部,但也必须有适应规范管理的保管组织。要配备专职安全保卫人员,负责藏品库房的安全,保管员负责库房管理。要求文物保管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本职工作,刻苦业务,努力提高业务素质,懂得保管工作的特殊意义掌握保管工作程序、方法和保护技术,遵守制度和有关法规,完成藏品保护的年度责任目标。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人们的思想也不断发生变化,各种观念和思潮纷至沓来,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近年来,文物走私猖獗,馆藏文物失窃案件也时有发生。如承德外八庙和景德镇某博物馆藏品保管人员监守自盗,就是其中极具典型的案件。所以,在建立、健全现有藏品管理制度的同时,提高博物馆藏品保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职业情操显得更为重要。博物馆藏品保管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热爱文物藏品保管工作,充分认识保管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思想。

(五)健全规章制度,实行科学管理

《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保管工作首先要做到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要实现藏品的科学化管理,就必须加强对藏品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首先,必须确立合理、科学的管理程序。文物藏品管理的一般工作程序是接收、鉴选、登记、编目、入库、保管、提用、统计和注销。藏品管理工作程序必须做到科学完整,要正确理解每一个环节的内涵,如接收就是对入馆文物和标本以及原始档案、原始清单、凭证的接收、核对,然后进行原始登记、清洁、消毒和技术处理。对入馆的文物,只是形式上简单的接收,忽视了原始档案、凭证的核对接收,结果给文物编目、建档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只有科学确立管理程序,才能为实现藏品规范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必须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只有制度健全、程序合理,才有可能有条不紊地开展藏品保护工作。藏品保管工作制度必须严密,讲究科学化、制度化管理。一般的藏品保管工作制度有登记提取、库房管理、藏品核查、库房进出人员登记、藏品管理奖惩制度等。这些制度对藏品的登记、提取、核查和利用,及入库出库、防虫防霉和钥匙分管等做了具体规定,是藏品管理人员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的保证。最后,必须提高保管员的法律意识。以法律法规来指导、规范保管员的业务工作,对文物、博物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要熟悉掌握和运用,例如要熟悉《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文物藏品定级标准》等。

文物藏品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藏品;藏品管理

[中图分类号]G2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04-0079-02

文物标本的科学研究、收藏和宣传教育等工作都要通过博物馆来完成。对博物馆开展活动来讲,藏品是基础,也是博物馆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物存在的主要意义是对其价值的利用。在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推动下,对文物的管理和保护方法越来越科学化,对馆藏文物的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等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文物保管工作中,鉴于文物不可再生的特殊性质,科学管理被引进并应用。当前,博物馆事业飞速发展,藏品的含义越来越丰富,利用藏品的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这对文物的利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在新形势下,我们对文物藏品的保护和管理不能再单纯依靠传统模式,而要采用科学系统的管理措施,使文物藏品保管更加合理用。

一、文物藏品概述

大多数博物馆将文物藏品定义为藏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馆藏文物就是博物馆所指的藏品,所以馆藏文物也称文物藏品。文物藏品具有历史性、艺术性和科学性特点,是通过合法途径为博物馆所收藏,经过专业的清理、编目、鉴定、建账和分级等程序,保存于专门库房,有专人保护。文物藏品的特点主要有:其一,收藏的文物性质和任务要与本馆相符。博物馆创建是由特定价值定位,其展览、收藏和研究的藏品也有界定。因此,博物馆首先必须使藏品的性质和任务与本馆相符。其二,藏品的历史、科学、艺术等价值必须有某一方面或多方面与博物馆的性质、任务相符合。博物馆从收藏、研究和展览的角度出发,收藏藏品可以有不同的价值。其三,藏品必须具备展示、利用和研究价值。

二、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的意义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的财产都是文物藏品,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文物藏品多为单独一件或一本,不具有再生性。因此,藏品的保存环境和使用过程都必须严格控制,尤其是一级藏品。对于藏品的档案,则不限制使用,在陈列和研究时都可以代替原件作为陈列和研究对象。对紫外线和湿度、温度比较敏感的纸张或者丝帛质地的藏品,其寿命和老化速度会随着不断的提取展示而缩短。藏品的安全系数可以随着藏品管理制度的实施而得到保证,使其损耗降低。从使用角度严格控制藏品的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现状

(一)预防性保护与管理意识不强

博物馆赖以生存的基础是藏品,一个博物馆的地位和规模与藏品质量和数量关系密切,可见藏品对博物馆的重要性。但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重陈列轻保管”是大多数博物馆的共同现象,这就制约了藏品管理工作的开展,加重了藏品的受损程度。缺乏藏品的预防性保护意识和相应的保护性方案是上述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很多博物馆没有采取相关措施解决藏品受损问题,在管理制度方面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机制,单纯的靠抢修来保护已经受损的文物显得非常被动。被修复藏品只有在一定环境进行保养才能防止二次受损。因此,我们要改善收藏环境,妥善保存文物藏品,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

(二)文物藏品管理和保护经费不足

博物馆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现象。文物保护单位的考古和维修是当前国家财政拨款扶持的重点项目,而对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征集和安防文物、维修博物馆馆舍等方面的经费拨款是近年来才增加的项目。因此,许多中小型博物馆开展保护和管理藏品工作困难重重。近期,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经费短缺、工作任务繁杂的现象已经引起各地有关文物管理机构的重视,开始逐渐加大对这方面的拨款支持,但是这还无法满足博物馆的根本需求。

(三)文物藏品保存设备现代化程度不高

柜、箱、盒、架是博物馆藏品库的主要保存设备。中小型博物馆的保存设备多是由残旧设备拼凑而来,箱柜种类繁杂,不利于管理工作。材质多以木质材料为主,粘合型板材居多,此类板材不仅释放对文物有害的气体污染物,还容易破裂,加大文物受损的风险。金属材质的保存设备,金属板材制作和厚度均达不到严格的密封要求,而且还会出现锈蚀现象。甚至有的博物馆根本没有基本的保存设备,直接将藏品堆放在面积狭小的仓库地上,鉴于藏品库不具有开放性,这也成了博物馆建设中比较容易忽视的部分。

四、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完善方法

(一)合理制定文物藏品保护制度与技术规范

博物馆应健全藏品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文物管理部门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馆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规定和细则,建立、健全藏品保护技术规范,在执行中不断修改和完善,使博物馆在管理和保护藏品方面更加系统、科学、规范。

将“不改变文物原状”作为根本出发点,对文物进行保护技术处理,但就文物原状概念而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说法也各不相同。即使专业人员对文物进行保护性技术处理时也无法掌握此度。不同人对经过修护处理的文物反应各不相同,对使用新材料和改变文物外观较难接受。因此要合理评价一个文物的处理技术,文物保护技术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大文物藏品管理经费的投入和使用

各级地方政府应重视文物保护的价值和意义,加大资金投入,博物馆对藏品进行合理维护,有关专家要对重点项目进行研究讨论。在近期和后期很长时间段内,文物保护管理部门可以根据管理技术规范对文物藏品进行管理,这样将文物保护管理与财务计划相结合,使文物保护更到位,资金使用更合理。

(三)开展文物征集活动,提升馆藏文物数量和质量

博物馆藏品是开展社会教育和服务、陈列、研究等活动的物质基础,在保证正常业务开展的同时,需要不断补充和提高藏品的数量和质量,进一步丰富馆藏文物内涵,因此开展文物征集活动是文物藏品管理的需要。首先,我们应针对本馆文物藏品内容及分类有目的地征集,尽可能使馆藏文物保持完整性、系统性,不但要增加藏品的数量,更应该提高藏品的质量和品种多元化。其次,在文物征集活动中应加强预见性。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许多现代化物品快速被淘汰、甚至消失,我们在征集过程中既要尊重历史,也不能轻视现代,要认真制定征集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使博物馆征集活动得以持续发展、有序进行,真正起到补充和丰富文物藏品的作用。

(四)提高文物藏品保护技术的具体做法

科学的藏品保护技术是衡量博物馆是否达到现代化水准的标志之一,藏品保护的实质是保持藏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首先,加强环境管理。按各类藏品的不同质地选择理想的保存环境,对库房和陈列室的环境要进行监测,消除有害因素。

其次,对藏品进行科学养护。保养工作包括:第一,控制空间温、湿度变化,大到库房、陈列室,小到陈列柜,把温度、湿度恒定在标准范围内。第二,控制光线辐射对藏品的影响。第三,对病虫、霉菌方面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第四,预防灰尘和其他物质的污染。为使博物馆空气污染物降到最低,有如下做法:一是在库房和陈列室安装过滤设备,二是在观众入口处安装鞋子除尘设备,三是库房人员出入库要换上专用鞋子,四是定期使用吸尘器进行清洁除尘。

再次,在保存藏品的设备问题上权衡利弊。木材产生的酸性微环境对藏品损害的问题已经引起专家们的重视,金属材料制作藏品设备的应用在逐步扩大。金属有利于净化环境,但是不能选择铁质,应该以铝镁合金为主,考虑经济因素,以不锈钢材料的使用较为合理。

(五)加快建立文物藏品信息管理系统

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提高藏品的保管利用水平,博物馆建立信息化系统是必然趋势。传统管理文物藏品的编目卡片方式被新型的信息管理系统所取代,可以根据某一属性快速的复制、查询藏品,使文物档案的管理更加科学,使用更加广泛。覆盖全国的文物藏品,收录与藏品有关的年代、名称、照片、纹饰、器形等全部信息,形成一个巨大的文物藏品数据库。从事藏品信息登记人员要及时进行藏品登记、分类、编目、保养等工作,该系统能迅速、正确地把藏品信息提供给相关部门使用,大大提高了博物馆保管工作的效率,有效缓解藏品保管和利用之间的矛盾。该系统还可以查询各地博物馆的藏品信息,对于博物馆之间进行藏品交换、调拨和借用起到积极作用,形成国有馆藏文物资源共享机制,优化博物馆藏品体系建设,更好地实现文化惠民目标。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在管理藏品的过程中还会不断面临新的问题,所以,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是当前藏品管理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随着传统管理方法被先进的管理技术所取代,我们要充分考虑传统技术的优势,将真正落后的部分淘汰,保留那些优劣相当或者不明确的技术,实现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2]罗怀日.试谈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规范化[J].大众文艺,2012,(3).

[3]何燕玲.浅论博物馆藏品信息数据化[J].商业文化,2011,(4).

[4]张静.浅谈如何做好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工作[J].档案天地,2011,(4).

文物藏品管理范文第3篇

一、分析基层文物管理所藏品管理模式创新策略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受传统藏品管理思维的限制

目前,在基层文物管理所的管理人员或者技术人员中普遍存在着一个现象:只会运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或管理思维来管理藏品,不会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来加强对藏品的保护意识,不会学习先进的藏品管理理念。同时,忽视大力宣传藏品的日常管理和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缺乏运用先进的管理模式的优势来更好地管理基层文物管理所的藏品等。

(二)藏品管理人员文化、素质和技术能力偏低

随着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往往忽视对基层文物管理所藏品的管理,尤其不重视基层文物管理所藏品的相关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其中,对于工作人员的藏品管理技术能力也不重视,同时,不能深层次地理解基层文物管理所的藏品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严重地阻碍了基层文物管理所藏品管理模式创新型策略的实施。

(三)忽视藏品的日常保护和修复

近几年,大多数人都不重视对藏品的日常保护和修复。本身在建立基层文物管理所时,管理所的结构不合理,忽视基层文物管理所内外环境以及人为因素对藏品的危害,同时文物管理所的结构也缺少一些现代化的科学设计,因而大大减少了藏品的保存期限,使得藏品损坏的机率也大大增加。

(四)缺少创新型的藏品管理模式

在基层文物管理所的管理模式中,一贯使用传统的管理方案,缺少创新型的藏品管理模式。例如,缺少先进的技术力量的输入,藏品的信息安全存在着很大的漏洞等。但是,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藏品众多,一些藏品的早期资料已经缺失,每个藏品没有自己特定编号,导致信息混乱。

二、浅析基层文物管理所藏品管理模式创新策略研究的具体解决方法

(一)运用先进管理理念,加强藏品保护意识

基层文物管理所藏品管理模式创新策略研究的基础要结合我国对藏品保护措施的实际情况,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加强藏品的保护意识。首先人们意识到藏品对国家的重要性,同时也要知道基层文物管理所对于藏品保护的关键性。尤其,对于基层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有学习先进藏品管理模式的积极性,勇于创新,不能一直只会运用传统的管理思维或者模式来管理现在的基层文物管理所的藏品。尤其是重视一些关于古代字画、书籍的基础知识,同时,知道藏品对于博物馆以及国家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性。然后,相关部门可以定期组织基层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学习如何更科学、合理地管理藏品,注重藏品的养护和修复,同时可以重视学习国内外在这方面优秀的管理经验,为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奠定基础。再者,相关部门要通过电视媒体、新闻报道等对如何加强基层文物管理所藏品管理模式创新以及保护文物、藏品等进行积极的宣传,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可以更加深层次地了解到基层文物管理所的藏品对于我国文化研究、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二)加强藏品管理人员文化、素质和技术培养

我们要全面加强基层文物管理所的藏品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技术培养,从而为基层文物管理所藏品管理模式创新策略研究奠定基础。文化方面:基层文物管理所要适量增加一些高科技的技术人员的引进。尤其,重视高薪聘请高学历的工作人员,提高基层文物管理人员的文化底蕴,加强管理人员对藏品的管理和养护。同时,相关部门可以定期地聘请国内外藏品方面的教授或者专家举行讲座,相互交流,加强基层文物管理所管理人员对一些藏品的识别能力、保护技巧能力以及运用先进的养护方式来保护藏品等。平时,基层文物管理所也要注重相关管理人员对于先进文化、技术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随着现在全球化的发展,基层文物藏品管理人员要注重自己本身的语言学习,最起码要掌握一门外语。每年可以派管理人员参加中外藏品交流大会,提高管理人员对于藏品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素质方面:基层文物管理所管理人员要拥有刻苦拼搏的学习精神、敬业精神、服务大众的积极进取精神等。同时,对于自己本身的工作要尽心尽责,认真负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技术方面:基层文物管理所要重点注重对文物管理的技术培养。首先,管理人员要懂得藏品分类。重点强调对于古代字画、书籍、碗、甲骨文等的分类。再者,基层文物管理所要对管理人员的技术有一定的了解,按照专业不同分配不同的岗位。同时,定期对技术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三)重视基层文物管理所藏品的养护和修复

在构建基层文物管理所藏品管理模式创新策略研究时,我们要结合我国对于藏品的保护的内外环境,全面综合分析,重视基层文物管理所藏品的养护和修复。第一,注重保护基层文物管理所所处的环境来保护藏品的安全性。所以,在建立基层文物管理所时就要注重周围环境,重点避开湖畔、河流等临水区域,尽量减少基层文物管理所受湿度的影响程度。同时注意避免矿区、市区等繁华的地区,时常保持基层文物管理所周围的环境干净、整洁,减少灰尘。尤其,在基层文物管理所的周围多种植绿色植物,保持环境良好,使得文物管理所空气湿度保持一定的范围。第二,建设基层文物管理所时,全面重视管理所本身的设计,尤其注重墙壁的设计,可以适当地加厚墙壁。其中,窗户一定要有严密的设计,最好是双层设计。其次可以将房顶设计成顶棚或者吊顶设计等等,这些都是为文物管理所养护藏品奠定一定的基础。第三,基层文物管理所一定要认识到文物保管方式的重要性,同时结合各种客观因素,考虑被损坏的藏品怎样进行修复。所以,管理人员首先要弄清楚藏品被损坏的原因,从而运用科学方法,使用不同的技术或者手段进行藏品的修复。修复时一定要遵守以下几点要求:尽最大努力保持藏品的原始形状,不可以掺和过多的杂质,如果保持不了原型就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考虑是否具有价值值得修复,对于无法拿定主意的修复藏品,一定要与自己的同事或者请问上级,是否要进行修复等等。所以,在进行藏品的修复时,对于技术人员是具有极高的技术要求的,平时要对于技术人员的保存管理方式及技术操作熟练程度加以重视。

(四)建立信息化、数字化一体的藏品管理模式

基层文物管理所藏品管理模式创新策略研究的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全面建立信息化、数字化一体的藏品管理模式。首先,基层文物管理所要运用现代科技,完善整理基层文物管理所藏品中的全部信息,同时运用力量和技术计算机先进管理技术,建立一体化藏品信息资料搜集库,并且统一管理基层文物管理所里面的全面藏品的信息代码。同时,全面保障藏品信息的安全性,对于计算机管理一定要设置密码,防止重要藏品信息的泄漏,并在计算机上下载360或者电脑管家进行定期杀毒,防止病毒或者黑客的侵入,保证藏品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另一方面,加强对藏品的搜集、整理、储存、输出、输入、管理的一体化,在保存和管理藏品的每一个环节紧紧相扣。再者,对于一些藏品的入账信息或者相关纸质材料要妥善保存,禁止管理人员乱改信息,以输入计算机中的信息为准,同时也要永久保存。另外,对于每一个藏品都要制定自己的藏品单号,禁止单号重复,同时要用仪器扫编号进行核对。另一方面,时刻关注全球对于藏品管理模式中先进技术的使用,汲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更好地建立信息化、数字化一体的藏品管理模式打下基础。

三、结语

由上可知,本人结合自己对于基层文物管理所藏品管理模式创新策略研究展开了以上的探讨,分析了当前基层文物管理所藏品管理模式的实际情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新型的基层文物管理所藏品管理创新模式等。重点强调了我们要重视基层文物藏品管理,运用信息化、数字化一体的藏品管理模式来合理、科学地管理它们。然而,本人所学的知识有限,就此问题并没有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借助本文引起大家对于此问题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王斌.博物馆文物藏品定名规范的再探讨[J].科技展望,2014(22).

[2]周泉.博物馆文物管理藏品资源汇集的完善措施[J].丝绸之路,2015(08).

[3]董琳琳.浅谈建立和完善近现代文物藏品档案的重要意义[J].科学中国人,2014(08).

文物藏品管理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博物馆还存在着管理意识薄弱,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水平还较低。博物馆对藏品负有科学管理、科学保护、整理研究、公开展出和提供使用(对社会主要是提供藏品资料、研究成果)的责任。博物馆要在市场经济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发展壮大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笔者认为就必须继续深化改革,根据自身特点实行管理创新。而藏品管理工作就是重中之重。

一、坚持规范的基本操作流程是藏品管理工作的根本 博物馆的主要活动是藏品的保护管理、科学研究、陈列展示以及宜教服务。其中藏品的保护管理是博物馆工作的基础,也是博物馆的首要功能,其基本操作流程也就十分重要了:

1.藏品来源。藏品来源的信息资料应该尽量详细。

2.移交入馆。填写文物移交清单,附详细的背景资料,清单只要记载这些文物的不可变特征即可。

3.馆内清理。主要有下列步骤: (1)分类。根据博物馆现行采用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2)定名鉴定。根据每件文物的具体情况和现行定名方法给文物定名,对文物进行鉴定并填写鉴定意见表。(3)技术处理及实测。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如除尘除垢、防锈、薰蒸、简易修复等。同时对文物进行实测,记录其尺寸、重量、成色、完残情况等。(4)记录图像资料。可采用拍照、摄像、绘图等。 (5)填制入库凭证。前阶段工作所取得的资料应充分进入入库凭证中成为其若干要素。(6)数据处理。在建立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博物馆,应将前阶段工作的资料录入数据库进行处理,自动生成总登记账、分类账、卡片、文字、图像档案及各种报表;未建该系统的应将这些资料之一份提供建立总登记账和有关藏品档案。

4.入库。完成以上工作后,由相关人员一起进行核查清点,正式办理入库手续。

5.库内整理。编制藏品分类账和卡片、整理资料建立藏品档案、设计制作藏品包装、排定藏品存放柜架、编制修复年度计划、收集与藏品有关的信息、对藏品进行研究等,同时应即时将有关信息交计算机中心录入藏品管理数据库,以便处理、保存。 有规矩则成方圆,对事物只要依据一定规则办理都会提高效率,变难为易,藏品管理工作也是如此。

二、动态化管理是藏品管理工作的重点 过去我国藏品管理相对简单,在一般的状况下,藏品仅会存在于库房和展厅两个空间,少有变动,因此只需为每件藏品建立相应的档、账、卡,并做好相关的保护和保管即可。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巨大改变,各博物馆利用馆藏文物频繁组织对外展览、临时展览,编辑有关展览、藏品的出版物,举办各类知识讲座等等,藏品进出库房成为常态。处在移动状态下的藏品,遭到损坏的可能性也最大,藏品动态化管理于是就成为博物馆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1.必须制定一个严格的藏品提用制度。在这个制度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是:藏品提用中的安全要素、提借藏品的审批手续、藏品提用凭证的填写要求、发现问题后的应对办法等。这些细碎但却具有实效的条例是藏品在进出库房的动态过程中的安全保障。

2.明确藏品在博物馆中只有一个进出关口。所有相关事宜都应集中在保管部门由专人办理。

3.严格办理、填写相关的藏品进出库房凭证,如提借日期和原因、藏品的名称、总登记号、完残情况等,相关领导和经手的工作人员要分别签字,如此才形成了了一份完整而具有法律效应的藏品进出库房凭证。

4.各种进出凭证要妥善保管,使每一件进出藏品都有账可查,有理可据。

5.藏品进出库房是为了使用,做好动态藏品的年终统计,可以准确反映出各类藏品的利用率和它在宣传教育、科学研究中发挥的作用,进而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藏品为社会文化事业服务。 通过上述工作,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藏品管理工作体系,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动态藏品管理的秩序井然。

三、数字化是藏品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衡量博物馆的主要标志变成以宜教服务和对社会的影响来衡量。藏品的数字化管理能使博物馆这些功用大大增强。

1.藏品数字化管理主要是建立藏品信息的数据化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馆藏文物的文字资料、图形、图像资料、音频、视频资料等信息,系统、准确、多角度地进行存储备份,提供准确高效的查询、修改、统计、复制、输出等功能。同时也是博物馆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工作高效率、工作人员高素质建设的重要步骤,是博物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2.数字化管理系统中植入藏品出入库管理模块。内容应包括核对藏品出库时的审查口令;提供藏品的现状、数量和存放架位;记录藏品的出库时间、理由和去向;藏品归库时的现状、数量等。有了这一功能,可以使工作人员很轻松地从电脑中检索到藏品的方位。并且使得馆藏文物除展出、保养外,一般无须提取文物本身,减少了文物的流通次数,降低损坏的风险。

3.数字化管理系统提高了博物馆科技含量,促进了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借助计算机强大的统计功能,可在数秒之内完成过去整个部门几天才能完成的查询统计、资料的修改补充工作。使得学术研究能够更加深入、更为方便。藏品展览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甚至虚拟环境技术结合起来,使展场变得丰富多彩、开放生动。

4.以馆藏文物数字化管理为基础,可以将博物馆的自动化控制防盗、防火等安全报警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控制体系。可以将博物馆的信息资源连接到Internet网上,建成数字博物馆。藏品实现数字化管理不仅能更好地满足博物馆藏品实物库房管理的需要,还可以为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尽的资源。

博物馆发挥着保护和展示文化与自然遗产,开展社会教育,提供休闲娱乐的功能,现已成为人民群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从根本工作抓起,努力提高藏品动态化和数字化管理水平,才能在新形势下推动整个博物馆事业的大发展。才能把我国每一座博物馆都建设成为宣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课堂,都建设成为展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及其前进的方向的坚强阵地。

参考文献:

 [1]《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第二章.1989.

[2]《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总则,第三条.

[3] 陶洁,李春晓.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方案.南方文物,2003,(3).

[4] 王建平.论藏品信息管理.中原文物,2003,(4).

[5] 鲁宁,周劲思.动态藏品管理工作刍议.中国文物报,2005.

文物藏品管理范文第5篇

[摘要]藏品是博物馆立足的根本,对文物藏品的保护管理是博物馆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日常工作之一。本文从藏品管理的根本工作、动态化和数字化管理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博物馆藏品管理水平。

[关健词]博物馆藏品管理动态化管理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博物馆还存在着管理意识薄弱,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水平还较低。博物馆对藏品负有科学管理、科学保护、整理研究、公开展出和提供使用(对社会主要是提供藏品资料、研究成果)的责任。博物馆要在市场经济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发展壮大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笔者认为就必须继续深化改革,根据自身特点实行管理创新。而藏品管理工作就是重中之重。

一、坚持规范的基本操作流程是藏品管理工作的根本

博物馆的主要活动是藏品的保护管理、科学研究、陈列展示以及宜教服务。其中藏品的保护管理是博物馆工作的基础,也是博物馆的首要功能,其基本操作流程也就十分重要了:

1.藏品来源。藏品来源的信息资料应该尽量详细。

2.移交入馆。填写文物移交清单,附详细的背景资料,清单只要记载这些文物的不可变特征即可。

3.馆内清理。主要有下列步骤:

(1)分类。根据博物馆现行采用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2)定名鉴定。根据每件文物的具体情况和现行定名方法给文物定名,对文物进行鉴定并填写鉴定意见表。(3)技术处理及实测。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如除尘除垢、防锈、薰蒸、简易修复等。同时对文物进行实测,记录其尺寸、重量、成色、完残情况等。(4)记录图像资料。可采用拍照、摄像、绘图等。(5)填制入库凭证。前阶段工作所取得的资料应充分进入入库凭证中成为其若干要素。(6)数据处理。在建立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博物馆,应将前阶段工作的资料录入数据库进行处理,自动生成总登记账、分类账、卡片、文字、图像档案及各种报表;未建该系统的应将这些资料之一份提供建立总登记账和有关藏品档案。

4.入库。完成以上工作后,由相关人员一起进行核查清点,正式办理入库手续。

5.库内整理。编制藏品分类账和卡片、整理资料建立藏品档案、设计制作藏品包装、排定藏品存放柜架、编制修复年度计划、收集与藏品有关的信息、对藏品进行研究等,同时应即时将有关信息交计算机中心录入藏品管理数据库,以便处理、保存。

有规矩则成方圆,对事物只要依据一定规则办理都会提高效率,变难为易,藏品管理工作也是如此。

二、动态化管理是藏品管理工作的重点

过去我国藏品管理相对简单,在一般的状况下,藏品仅会存在于库房和展厅两个空间,少有变动,因此只需为每件藏品建立相应的档、账、卡,并做好相关的保护和保管即可。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巨大改变,各博物馆利用馆藏文物频繁组织对外展览、临时展览,编辑有关展览、藏品的出版物,举办各类知识讲座等等,藏品进出库房成为常态。处在移动状态下的藏品,遭到损坏的可能性也最大,藏品动态化管理于是就成为博物馆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1.必须制定一个严格的藏品提用制度。在这个制度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是:藏品提用中的安全要素、提借藏品的审批手续、藏品提用凭证的填写要求、发现问题后的应对办法等。这些细碎但却具有实效的条例是藏品在进出库房的动态过程中的安全保障。

2.明确藏品在博物馆中只有一个进出关口。所有相关事宜都应集中在保管部门由专人办理。

3.严格办理、填写相关的藏品进出库房凭证,如提借日期和原因、藏品的名称、总登记号、完残情况等,相关领导和经手的工作人员要分别签字,如此才形成了了一份完整而具有法律效应的藏品进出库房凭证。

4.各种进出凭证要妥善保管,使每一件进出藏品都有账可查,有理可据。

5.藏品进出库房是为了使用,做好动态藏品的年终统计,可以准确反映出各类藏品的利用率和它在宣传教育、科学研究中发挥的作用,进而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藏品为社会文化事业服务。

通过上述工作,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藏品管理工作体系,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动态藏品管理的秩序井然。

三、数字化是藏品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衡量博物馆的主要标志变成以宜教服务和对社会的影响来衡量。藏品的数字化管理能使博物馆这些功用大大增强。

1.藏品数字化管理主要是建立藏品信息的数据化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馆藏文物的文字资料、图形、图像资料、音频、视频资料等信息,系统、准确、多角度地进行存储备份,提供准确高效的查询、修改、统计、复制、输出等功能。同时也是博物馆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工作高效率、工作人员高素质建设的重要步骤,是博物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2.数字化管理系统中植入藏品出入库管理模块。内容应包括核对藏品出库时的审查口令;提供藏品的现状、数量和存放架位;记录藏品的出库时间、理由和去向;藏品归库时的现状、数量等。有了这一功能,可以使工作人员很轻松地从电脑中检索到藏品的方位。并且使得馆藏文物除展出、保养外,一般无须提取文物本身,减少了文物的流通次数,降低损坏的风险。

3.数字化管理系统提高了博物馆科技含量,促进了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借助计算机强大的统计功能,可在数秒之内完成过去整个部门几天才能完成的查询统计、资料的修改补充工作。使得学术研究能够更加深入、更为方便。藏品展览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甚至虚拟环境技术结合起来,使展场变得丰富多彩、开放生动。

4.以馆藏文物数字化管理为基础,可以将博物馆的自动化控制防盗、防火等安全报警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控制体系。可以将博物馆的信息资源连接到Internet网上,建成数字博物馆。藏品实现数字化管理不仅能更好地满足博物馆藏品实物库房管理的需要,还可以为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尽的资源。

文物藏品管理范文第6篇

[关健词]博物馆 藏品管理 动态化管理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博物馆还存在着管理意识薄弱,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水平还较低。博物馆对藏品负有科学管理、科学保护、整理研究、公开展出和提供使用(对社会主要是提供藏品资料、研究成果)的责任。博物馆要在市场经济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发展壮大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笔者认为就必须继续深化改革,根据自身特点实行管理创新。而藏品管理工作就是重中之重。

一、坚持规范的基本操作流程是藏品管理工作的根本

博物馆的主要活动是藏品的保护管理、科学研究、陈列展示以及宜教服务。其中藏品的保护管理是博物馆工作的基础,也是博物馆的首要功能,其基本操作流程也就十分重要了:

1.藏品来源。藏品来源的信息资料应该尽量详细。

2.移交入馆。填写文物移交清单,附详细的背景资料,清单只要记载这些文物的不可变特征即可。

3.馆内清理。主要有下列步骤:

(1)分类。根据博物馆现行采用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2)定名鉴定。根据每件文物的具体情况和现行定名方法给文物定名,对文物进行鉴定并填写鉴定意见表。(3)技术处理及实测。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如除尘除垢、防锈、薰蒸、简易修复等。同时对文物进行实测,记录其尺寸、重量、成色、完残情况等。(4)记录图像资料。可采用拍照、摄像、绘图等。 (5)填制入库凭证。前阶段工作所取得的资料应充分进入入库凭证中成为其若干要素。(6)数据处理。在建立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博物馆,应将前阶段工作的资料录入数据库进行处理,自动生成总登记账、分类账、卡片、文字、图像档案及各种报表;未建该系统的应将这些资料之一份提供建立总登记账和有关藏品档案。

4.入库。完成以上工作后,由相关人员一起进行核查清点,正式办理入库手续。

5.库内整理。编制藏品分类账和卡片、整理资料建立藏品档案、设计制作藏品包装、排定藏品存放柜架、编制修复年度计划、收集与藏品有关的信息、对藏品进行研究等,同时应即时将有关信息交计算机中心录入藏品管理数据库,以便处理、保存。

有规矩则成方圆,对事物只要依据一定规则办理都会提高效率,变难为易,藏品管理工作也是如此。

二、动态化管理是藏品管理工作的重点

过去我国藏品管理相对简单,在一般的状况下,藏品仅会存在于库房和展厅两个空间,少有变动,因此只需为每件藏品建立相应的档、账、卡,并做好相关的保护和保管即可。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巨大改变,各博物馆利用馆藏文物频繁组织对外展览、临时展览,编辑有关展览、藏品的出版物,举办各类知识讲座等等,藏品进出库房成为常态。处在移动状态下的藏品,遭到损坏的可能性也最大,藏品动态化管理于是就成为博物馆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1.必须制定一个严格的藏品提用制度。在这个制度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是:藏品提用中的安全要素、提借藏品的审批手续、藏品提用凭证的填写要求、发现问题后的应对办法等。这些细碎但却具有实效的条例是藏品在进出库房的动态过程中的安全保障。

2.明确藏品在博物馆中只有一个进出关口。所有相关事宜都应集中在保管部门由专人办理。

3.严格办理、填写相关的藏品进出库房凭证,如提借日期和原因、藏品的名称、总登记号、完残情况等,相关领导和经手的工作人员要分别签字,如此才形成了了一份完整而具有法律效应的藏品进出库房凭证。

4.各种进出凭证要妥善保管,使每一件进出藏品都有账可查,有理可据。

5.藏品进出库房是为了使用,做好动态藏品的年终统计,可以准确反映出各类藏品的利用率和它在宣传教育、科学研究中发挥的作用,进而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藏品为社会文化事业服务。

通过上述工作,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藏品管理工作体系,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动态藏品管理的秩序井然。

三、数字化是藏品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衡量博物馆的主要标志变成以宜教服务和对社会的影响来衡量。藏品的数字化管理能使博物馆这些功用大大增强。

1.藏品数字化管理主要是建立藏品信息的数据化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馆藏文物的文字资料、图形、图像资料、音频、视频资料等信息,系统、准确、多角度地进行存储备份,提供准确高效的查询、修改、统计、复制、输出等功能。同时也是博物馆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工作高效率、工作人员高素质建设的重要步骤,是博物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2.数字化管理系统中植入藏品出入库管理模块。内容应包括核对藏品出库时的审查口令;提供藏品的现状、数量和存放架位;记录藏品的出库时间、理由和去向;藏品归库时的现状、数量等。有了这一功能,可以使工作人员很轻松地从电脑中检索到藏品的方位。并且使得馆藏文物除展出、保养外,一般无须提取文物本身,减少了文物的流通次数,降低损坏的风险。

3.数字化管理系统提高了博物馆科技含量,促进了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借助计算机强大的统计功能,可在数秒之内完成过去整个部门几天才能完成的查询统计、资料的修改补充工作。使得学术研究能够更加深入、更为方便。藏品展览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甚至虚拟环境技术结合起来,使展场变得丰富多彩、开放生动。

4.以馆藏文物数字化管理为基础,可以将博物馆的自动化控制防盗、防火等安全报警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控制体系。可以将博物馆的信息资源连接到Internet网上,建成数字博物馆。藏品实现数字化管理不仅能更好地满足博物馆藏品实物库房管理的需要,还可以为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尽的资源。

博物馆发挥着保护和展示文化与自然遗产,开展社会教育,提供休闲娱乐的功能,现已成为人民群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从根本工作抓起,努力提高藏品动态化和数字化管理水平,才能在新形势下推动整个博物馆事业的大发展。才能把我国每一座博物馆都建设成为宣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课堂,都建设成为展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及其前进的方向的坚强阵地。

参考文献:

[1]《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第二章.1989.

[2]《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总则,第三条.

[3]陶洁,李春晓.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方案.南方文物,2003,(3).

[4]王建平.论藏品信息管理.中原文物,2003,(4).

[5] 鲁宁,周劲思.动态藏品管理工作刍议.中国文物报,2005.

[6]庄文静.博物馆藏品的信息资源建设的思考.中国文物信息网,2004-8-13.

文物藏品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小博物馆;文化;藏品;管理

目前从文物部门统计的数据来看,在全国2200多家博物馆中,共有馆藏文物1236万余件套。在这2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三分之二以上是中小博物馆,有公立博物馆也有私立博物馆。那么,博物馆发挥社会功能的关键依托是藏品,它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它也是博物馆存在的价值所在,是博物馆的生命线。而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型博物馆,藏品的保护管理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加强中小博物馆的藏品保护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作为一个博物馆,藏品的数量少者几千件,多者几万件、几十万件。如果没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就不能便捷地提供研究、利用,也无法保证藏品的安全。博物馆保管藏品的目的,最基本的就是保护藏品的安全,防止丢失、损坏;再者是方便研究、利用,使藏品的内涵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另外,也能提高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及知名度。然而在实际藏品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何科学的进行藏品管理是我们各方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下从藏品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两个方面全面阐述中小型博物馆的藏品管理。特别指出了很多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而又常被忽视的一些问题,以供各位借鉴。

一、中小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因诸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中小博物馆馆藏文物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管理,许多情况令人深思和担忧。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问题一:藏品保护基础设施差。文物的保护受环境影响很大,而大部分中小博物馆的藏品保护管理条件较差。很多中小博物馆没有像样的库房,仓库潮湿漏雨,面积缺少,藏品拥挤等,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藏品保护的的环境要求。另外,保护藏品的设备设施老化。库房建设或改造未考虑文物防震、防雷、防虫、防潮、防干、防光和防尘等方面的因素,导致文物自然损坏严重,在藏品的保护设施方面也缺乏条件,有些藏品简单的用包装纸包裹;库藏品或陈列品仅有几个框子,几个柜子,再加点防虫、防潮剂等。此外,在防火、防盗方面也欠缺必要的考虑。问题二:目前自然环境的劣化对藏品造成严重的损坏。如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增加,藏品的光照等。问题三:藏品保护投入资金严重缺少。文物保护经费不足导致馆藏文物的保护保管问题无法解决,更谈不上花更多的资金来投入文物的征集。问题四:藏品保护技术手段落后。由诸多因素导致的馆藏文物自然损坏和人为损坏严重,加之博物馆的现代化保护技术水平差,对馆藏文物的保护仅停留在查查数量、看看温度等肤浅层面,对馆藏文物中遇到的特殊问题没有设备和技术来解决。问题五:藏品保护意识淡薄。有些部门、单位,领导分工不明确,缺乏对文物保护的责任意识,过分的关注其经济价值,而忽略文物本身的价值,导致人为损坏现象严重,也有一些职工,对藏品的保护更是抱着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认为只要“守好房子、收好票子、管好章子”,就可以了,不能正确认识藏品的存在价值及意义。问题六:藏品保护缺乏科学管理。建立健全的藏品保护管理制度是博物馆藏品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和准则。

二、面对中小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如前所述,藏品是博物馆发挥社会功能的关键依托,是博物馆存在的价值所在,是博物馆的生命线。加强中小博物馆的藏品保护管理工作意义重大深远。面对中小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应对措施。措施一:加强库房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硬件保护水平。博物馆最首要和最根本的功能就是对文物的保护与保管,《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藏品应有固定、专用的库房;要有专人管理;库房建筑及保管设备要求安全、坚固、适用、经济。因此博物馆藏品库房是关系到藏品是否安全和有效保护的重要条件。其选址、结构、布局、设施等是否考虑了地方的一些不可抗拒因素,是否合理妥当等,将直接影响到藏品的寿命和安全。同时,要严格按照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规定》、《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的具体要求。特别是一些新的文物库房的建设要特别考虑到这些方面的因素,严格按照“十防(防震、防雷、防虫、防潮、防干、防光、防尘、防火、防盗和防污染)”的要求进行设计。此外,在设备方面,要加快对文物保护设备设施的更新或添置,有条件的博物馆,要在现代化保护设备,例如恒温恒湿机等加大投入。措施二:对抗自然环境的劣化。在空气质量的控制方面也要有所考虑,对藏品的保护和管理要对库房的空气进行粗过滤。同时,对藏品照明设施的使用和控制方面也不可忽视,特别是陈列室内的藏品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潜在的危害。其次,要提供文物修复的基本设备和物资,有条件的博物馆可以经批准自行进行一般文物的简单修复。措施三:各方争取,缓解资金压力。怎样解决资金缺少的重大压力?博物馆事业作为公益事业,目前实现“以文养文”的博物馆并不多。首先需要各级财政的大力支持,《文物保护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国家发展文物保护事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国家用于文物保护的财政拨款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另外,要保证专款专用。目前文物保护专项经费未专款专用的现象很多,资金都用于提高职工待遇等方面。此外要借各方力量,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投入。国家要制定优惠的政策予以支持社会各界对文物事业的扶持,可以收取资源税,适当减免相关税种。要广泛争取国际组织、友好国家政府及团体,特别是海外华人、港澳台同胞对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关注和支持,设立“保护基金”。同时,中小博物馆也要积极利用自身的优势,努力把博物馆推向市场,吸引观众,或多方面的加大产业的开发,获取经济收入,缓解资金压力。措施四: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提高藏品保护科学技术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文物保护问题可以借现代科学和传统工艺来解决。新时期,我们要积极的开展馆藏文物的保护研究工作,针对不同类别的文物展开技术性保护,以不断的实践促进技术的提高。但如何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关键在于人,因为技术和设备都需要人这个主体来进行使用和操作。首先要善于开发现有的人才资源。要提高保管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培养树立热爱博物馆的职业道德情感,对现有岗位人员积极组织参加各项专业技能的培训,加强岗位的继续教育。其次,要留住现有的人才。博物馆的成长离不开专业人才,我们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留住一些热爱博物馆工作,致力于博物馆事业的从业人员。要为藏品保护专业人才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其在学习教育、工资福利等方面要创造便利,改革其工资制度,可以建立博物馆专项津贴。再次是,要吸引外来的技术和人才。文物保护管理研究技术是一个区域化、国际化的技术,我们也可以借鉴国内、国外的许多同行的技术。可以考虑从外单位聘用一些专家、学者担任顾问,走出去学,请进来学,借他人之学,为我所用。措施五:明确责任,提高保护意识。首先,保护第一,领导要有高度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特别是法定代表人要对馆藏文物的安全负责,建立文物保护情况报告制度,定期向主管部门报告藏品的保护保管情况,要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到自身担负的历史责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文物保护工作。其次,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自身积极参与到文物的保护队伍中来,要积极宣传藏品保护的意义,鼓励和培养一批热爱文博事业的从业人员。其三,转变传统观念,提升思路,要利用文物的本身价值,提高博物馆门票的附加价值,发挥藏品的社会功能,让博物馆走向学校、走向社区、走向社会。其四,要积极检查督促藏品保护保管工作,赏罚分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措施六:健全规章制度,实行科学管理。《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保管工作要做到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要实现藏品的科学化管理,就必须要加强藏品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首先要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科学管理步骤。藏品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接收、鉴定、登帐、分类、编目、定级、建档、入库、排架、提用、注销和统计,每一个藏品管理工作者要严格按照这些规定进行藏品的科学管理。那么,藏品的科学管理其实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科学管理的步骤和方法,主要是:编目(鉴定、定级、分类)、登记、入库、排架、建档统计、检查和清点,以保护藏品安全,防止丢失损坏。第二个层次是健全的规章制度,以保证藏品的研究利用。藏品管理必须做到:制度健全,帐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二是要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只有制度健全,程序合理、才有可能有条不紊的开展藏品保护工作。这些制度应包括基本的工作职责和任职要求和每项具体保护保管的操作规程,例如藏品征集、鉴定、分类、消毒、修复、复制制度和出入库管理规定、安全管理守则、设备设施的检修制度等。同时保管部门要明确自身的责任,责任落实,分工明确,要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完善保管制度的建设,不断整改提高。三是要提高全员的法律意识,以法律法规来指导自己的业务工作,对文物、博物馆的法律法规要熟悉掌握和运用,例如《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文物藏品定级标准》等。四是要积极借鉴现代化的管理经验,例如运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将藏品保护管理作为一种“产品”进行严格的监控,逐渐形成文件化、程序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其五,要充分发挥藏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作用,利用电脑科学的管理藏品,通过普查来摸清自己“家底”,利用馆藏文物信息管理系统来建立健全馆藏文物台帐。

三、结语

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是一项严谨的、科学的工作,其水映出对藏品认知层次的深浅,是博物馆发展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博物馆藏品具有厚重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是一切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藏品的数量和质量决定博物馆的地位,如果不加强对中小博物馆藏品的保护管理,我想我们损失的不仅仅是文物,更多的是缺失了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文化部――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

[2]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1993-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3]中国博物馆学基础王宏均2000上海古籍出版社

文物藏品管理范文第8篇

【关健词】博物馆 藏品管理 动态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博物馆还存在着管理意识薄弱,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水平还较低。博物馆对藏品负有科学管理、科学保护、整理研究、公开展出和提供使用(对社会主要是提供藏品资料、研究成果)的责任。博物馆要在市场经济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发展壮大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笔者认为就必须继续深化改革,根据自身特点实行管理创新。而藏品管理工作就是重中之重。

一、坚持规范的基本操作流程是藏品管理工作的根本

博物馆的主要活动是藏品的保护管理、科学研究、陈列展示以及宜教服务。其中藏品的保护管理是博物馆工作的基础,也是博物馆的首要功能,其基本操作流程也就十分重要了:

1.藏品来源。藏品来源的信息资料应该尽量详细。

2.移交入馆。填写文物移交清单,附详细的背景资料,清单只要记载这些文物的不可变特征即可。

3.馆内清理。主要有下列步骤:

(1)分类。根据博物馆现行采用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2)定名鉴定。根据每件文物的具体情况和现行定名方法给文物定名,对文物进行鉴定并填写鉴定意见表。(3)技术处理及实测。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如除尘除垢、防锈、薰蒸、简易修复等。同时对文物进行实测,记录其尺寸、重量、成色、完残情况等。(4)记录图像资料。可采用拍照、摄像、绘图等。 (5)填制入库凭证。前阶段工作所取得的资料应充分进入入库凭证中成为其若干要素。(6)数据处理。在建立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博物馆,应将前阶段工作的资料录入数据库进行处理,自动生成总登记账、分类账、卡片、文字、图像档案及各种报表;未建该系统的应将这些资料之一份提供建立总登记账和有关藏品档案。

4.入库。完成以上工作后,由相关人员一起进行核查清点,正式办理入库手续。

5.库内整理。编制藏品分类账和卡片、整理资料建立藏品档案、设计制作藏品包装、排定藏品存放柜架、编制修复年度计划、收集与藏品有关的信息、对藏品进行研究等,同时应即时将有关信息交计算机中心录入藏品管理数据库,以便处理、保存。

有规矩则成方圆,对事物只要依据一定规则办理都会提高效率,变难为易,藏品管理工作也是如此。

二、动态化管理是藏品管理工作的重点

过去我国藏品管理相对简单,在一般的状况下,藏品仅会存在于库房和展厅两个空间,少有变动,因此只需为每件藏品建立相应的档、账、卡,并做好相关的保护和保管即可。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巨大改变,各博物馆利用馆藏文物频繁组织对外展览、临时展览,编辑有关展览、藏品的出版物,举办各类知识讲座等等,藏品进出库房成为常态。处在移动状态下的藏品,遭到损坏的可能性也最大,藏品动态化管理于是就成为博物馆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1.必须制定一个严格的藏品提用制度。在这个制度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是:藏品提用中的安全要素、提借藏品的审批手续、藏品提用凭证的填写要求、发现问题后的应对办法等。这些细碎但却具有实效的条例是藏品在进出库房的动态过程中的安全保障。

2.明确藏品在博物馆中只有一个进出关口。所有相关事宜都应集中在保管部门由专人办理。

3.严格办理、填写相关的藏品进出库房凭证,如提借日期和原因、藏品的名称、总登记号、完残情况等,相关领导和经手的工作人员要分别签字,如此才形成了了一份完整而具有法律效应的藏品进出库房凭证。

4.各种进出凭证要妥善保管,使每一件进出藏品都有账可查,有理可据。

5.藏品进出库房是为了使用,做好动态藏品的年终统计,可以准确反映出各类藏品的利用率和它在宣传教育、科学研究中发挥的作用,进而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藏品为社会文化事业服务。

通过上述工作,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藏品管理工作体系,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动态藏品管理的秩序井然。

三、数字化是藏品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衡量博物馆的主要标志变成以宜教服务和对社会的影响来衡量。藏品的数字化管理能使博物馆这些功用大大增强。

1.藏品数字化管理主要是建立藏品信息的数据化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馆藏文物的文字资料、图形、图像资料、音频、视频资料等信息,系统、准确、多角度地进行存储备份,提供准确高效的查询、修改、统计、复制、输出等功能。同时也是博物馆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工作高效率、工作人员高素质建设的重要步骤,是博物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2.数字化管理系统中植入藏品出入库管理模块。内容应包括核对藏品出库时的审查口令;提供藏品的现状、数量和存放架位;记录藏品的出库时间、理由和去向;藏品归库时的现状、数量等。有了这一功能,可以使工作人员很轻松地从电脑中检索到藏品的方位。并且使得馆藏文物除展出、保养外,一般无须提取文物本身,减少了文物的流通次数,降低损坏的风险。

3.数字化管理系统提高了博物馆科技含量,促进了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借助计算机强大的统计功能,可在数秒之内完成过去整个部门几天才能完成的查询统计、资料的修改补充工作。使得学术研究能够更加深入、更为方便。藏品展览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甚至虚拟环境技术结合起来,使展场变得丰富多彩、开放生动。

4.以馆藏文物数字化管理为基础,可以将博物馆的自动化控制防盗、防火等安全报警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控制体系。可以将博物馆的信息资源连接到Internet网上,建成数字博物馆。藏品实现数字化管理不仅能更好地满足博物馆藏品实物库房管理的需要,还可以为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尽的资源。

博物馆发挥着保护和展示文化与自然遗产,开展社会教育,提供休闲娱乐的功能,现已成为人民群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从根本工作抓起,努力提高藏品动态化和数字化管理水平,才能在新形势下推动整个博物馆事业的大发展。才能把我国每一座博物馆都建设成为宣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课堂,都建设成为展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及其前进的方向的坚强阵地。

参考文献:

[1]《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第二章.1989.

[2]《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总则,第三条.

[3]陶洁,李春晓.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方案.南方文物,2003,(3).

[4]王建平.论藏品信息管理.中原文物,2003,(4).

[5] 鲁宁,周劲思.动态藏品管理工作刍议.中国文物报,2005.

上一篇:母婴护理技术范文 下一篇:化工工艺概论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