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湿度控制器范文

时间:2023-03-06 14:19:27

温湿度控制器

温湿度控制器范文第1篇

关键词:STM32单片机;DS18B20;DHT11;继电器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134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测温仪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温湿度控制几乎被应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研和日常生活的一切领域,智能化已是现代温度控制系统发展的主流方向。特别是近年来温湿度控制系统已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设计一个高精度,高品质的智能温湿度控制器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一个实际问题。针对这种实际情况,设计一个温湿度控制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与实际意义。

本设计基于电力系统对供配电设备环境的温度、湿度是影响设备运行的重要因素。温度过高会加速仪器设备元件老化,缩短其使用寿命,甚至直接导致设备损坏,低温,潮湿可能会导致爬电、闪络等事故。由此为了减少甚至避免该类事件的发生,我们设计了一个具有更高效,更精准的智能温湿度控制系统。

2 基于智能温湿度控制器的总体设计方案

本设计以STM32单片机为主控芯片,利用DS18B20、DHT11等传感器采集周围环境的温湿度数据,同时充分利用了单片机的内部资源,如LCD、PWM、AD、定时器、外部中断、串口等功能,通过继电器模块有效的将外部硬件连接,并设计采用了PID算法为核心算法,根据PID算法的良好的稳定性,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将周围环境的温湿度控制在较为理想的状态,从而达到设计的根本目的。

3 硬件设计模块

本设计以STM32为主控制器,外部硬件分为电源模块、数据采集模块、继电器模块以及外部硬件模块作为设计的核心控件。

3.1 电源模块

在单片机供电方面,我们采用12V外接电源供电,以保证单片机正常工作,在外部硬件供电方面由于所需电压即电流值较高,难以满足要求,所以采用了开关电源NES-100-24,对经过继电器到达的电压电流给予适当的放大,以满足外部硬件的需求。

3.2 数据采集模块

(1)DS18B20是常用的温度传感器,作具有体积小,硬件开销低,抗干扰能力强,精度高的特点。以下是设计的硬件图。

(2)DHT11传感器,用DHT11作为湿度数据采集,将其连接在单片机合适IO口,在程序的控制下进行周围环境湿度的读取,并在LCD上显示,同时其具有良好的灵敏特性、防水性、稳定性、高精度、低漂移。

3.3 继电器模块

本设计中继电器作为连接单片机与外部硬件,通过单片机给高低平选择开关打开还是闭合,将电流直接传导到加湿器,小风扇,加热棒等外部硬件,从而在不需人为从操作下实现对周围环境温湿度的精准控制。

3.4 外部硬件模块

在外部硬件方面,为了能够较好地模拟真实环境,我们采用了亚克力板制作形成一个简单的温室小屋,并在小屋内放置加湿器,加热棒,小风扇等硬件,并在亚克力板的一侧留有缺口放置风扇并制作成能够垂直开启的窗户,在这样一个封闭的体系中就能够较好地模拟实际环境。

4 软件代码调试

系统开始工作,首先初始化IIC、UART串口、外部中断,进入主程序,我们先对DS18B20,DHT11进行初始化,并将传感器读取的数据经过处理后发送到LCD上,同时通过程序设计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修改温湿度值的上下限。

5 结论

本设计采用PID算法对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精准控制,可以让用户及时有效的了解周围环境的状况,并根据实际需求对环境进行操控,可以运用在许多领域,比如温湿度大棚,让农主及时了解大棚的实际情况,让农作物处在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当中。

参考文献:

[1]彭立,张建洲,王少华.自适应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01).

[2]俞胜扬.环境湿热实验箱加湿系统的改进[J].电测与仪表, 2004(02) .

项目经费:省级创新创业项目:智能温湿度控制器(编号:2016103791

36)

温湿度控制器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温湿度控制器;烧毁;事故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1)50-0015-02

1 事故描述及处理

1.1 事故描述

2011年4月5日舟山岱山变母联间隔断路器机构箱内温湿度控制器及附近电线烧毁,造成驱潮加热、断路器电机储能等回路电源空开跳闸断电;随后电站运行人员对母联间隔断路器进行近控分闸操作,并于2011年4月6日传真联系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处理此次故障。

1.2 事故处理

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随即做出反应,于2011年4月7日派遣设计、机构检修等相关人员赴岱山变现场。2011年4月8日,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对故障部件进行更换,并在用户协助下,进行了相关调试试验,调试结果满足送电要求,于当晚9时左右成功送电。

2 事故调查及初步原因分析

2.1 事故现场调查

2011年4月8日技术人员到达岱山变现场前,了解情况如下:

1)本电站于2010年12月份正式投运,正常稳定运行4个月后,出现此次故障;

2)温湿度控制器已完全烧毁,加热控制回路连接温湿度控制器端导线绝缘层被烤融,导线内部铜丝外露,而远离温湿度控制器处导线绝缘层完好(见图1);

3)温湿度控制器正上部回路电线绝缘层烤融粘连,铜丝裸漏,温湿度控制器旁线槽烧毁熔接其它部位导线完好;温湿度控制器下部安装的接触器顶部附着碳灰层,但接触器完好;油泵操作回路电气元件完好;根据现场情况断路器机构箱内除温湿度控制器烧毁外,其余回路电气元件完好,且导线仅在温湿度控制器上部及温控器3号端子(加热器端子)靠近端子80mm~100mm处的导线燃烧严重,线皮烧毁,铜丝;端子螺丝发热温度估计曾达到600℃以上,而与其相邻的其它三根导线和端子几乎完好,只有被烟熏黑的痕迹,四个端子螺丝也基本无松动(见图1)。

安阳变事故情况与舟山变类似,出事故的温控器均为液压柜内使用的灌封胶防震型温湿度控制器。此型号温湿度控制器已在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上使用多年从未出现过类似事故。

2.2 温控器燃烧事故原因分析

1)假设此次事故是由温控器内部发热问题引起的燃烧,则4个端子和导线的燃烧程度应该基本相同,而不应该只有一根导线燃烧;

2)假设是由温控器内部短路引起的燃烧,应该是1号和2号的端子和导线发热燃烧,而不应该是3号端子的导线燃烧,因为1号和2号的端子是电源进线,内部短路后,3号端子不会有电流输出;

3)假设是由外部负载加热器短路引起的燃烧,应该是1、2、3号端子的导线同时发热燃烧,因为在任何情况下,1、2号端子的电流均大于3号端子;

4)假设是由温控器内部加热继电器频繁动作引起继电器起火燃烧,离加热继电器最近的端子是2号端子,离3号端子最近的继电器是驱潮继电器,驱潮继电器的负载电流小于1A,首先起火燃烧的可能性不大。通过解剖舟山事故温控器来看,加热和驱潮两个继电器的触点并无电弧烧损的痕迹,也未见线圈自身烧毁的迹象;

5)如果是由温控器端子或U型(或O型)接线片严重锈蚀氧化、或者接线片镀层出现问题、或者接线片与线连接不良引起的发热,则有可能使端子螺丝与其相连的导线严重发热以至于起火(已验证了此种情况可以引起温湿度控制器燃烧)。

通过模拟试验发现,因接线片氧化生锈、端子螺丝未拧紧、导线与接线片压接处氧化或压接不良,均会因接触电阻过大而产生局部高温,长期工作在局部高温(估计在600℃以上)条件下,造成恶性循环:局部氧化加剧,接触电阻进一步加大,并导致端子的绝缘碳化,引起3号端子与4号端子之间跳火产生电弧(当加热继电器或驱潮继电器只有一个接通时,3号端子与4号端子之间会有220V电压),从而引起温控器燃烧。由于3号端子和4号端子都接有加热器,即使打火也不会产生太大电流,不会立即引起空开跳闸,电弧也就不会马上熄灭。

结论:此事故是由于连接温湿度控制器的接线片接触不良引起接线片与端子连接处高温,由此导致3号端子与4号端子之间跳火产生电弧,致使温湿度控制器烧毁。

3 整改措施

1)对此事故变电站各个间隔断路器机构箱内温湿度控制器接线回路进行详细检测,检查是否存在接线压接不良现象;

2)如有接线压接不良现象,检查压接端子处是否存在元件及端子接线处导线绝缘层因过热变形变色现象;若电气元件及导线绝缘层无变形变色现象,则紧固接线端子;若存在变形变色现象,则需更换新元件;

3)降低温控器发热,进一步提高电源效率,减少其发热;建议温控器设计采用磁保持继电器,继电器始终工作在静止状态,不管继电器动作与否,不用给线圈连续加电,降低温升;

4)将温控器的接线端子由下部改到上部,万一端子发热,有助热量向上散;

5)将温控器壳体和灌封胶的阻燃等级提升到V-0级,以防止温控器着火燃烧。

参考文献

温湿度控制器范文第3篇

[关键词]STC89C52 红外 遥控 温湿度控制器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108-03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troller with Infrared Remote Control based on STC89C52

Huang Xiuli

(Guangdong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Guangzhou 510440)

[Abstract]The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troller with Infrared Remote control based on STC89C52, gets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f the workshop with digital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ensor DHT11, sets and adjusts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directly through infrared receiving and processing module, display real time and se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by use digital tube display module, to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 The whole system is economical, stable performance. The prototype has been running experiment verified its effectiveness and practical value and has a good prospect of application and extension.

[Key words]STC89C52, infrared, remote control,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troller

1.引言

所周知,夏季炎热的环境下,空气的干/湿温差较大,厂房车间内常常比室外温度高,太阳辐射,灯光、人体散发的温度滞留使温度上升,厂房车间的高温闷热,空气不流通,车间粉尘大等不良的工作环境也会导致员工流失率增高、生产力降低,质量控制变差,这些将最终导致客户流失。所以此时应及时将室内带有异味、灰尘、温度高的浑浊空气排出室外,使室内的温度得到降低,改善空气质量。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各种方便于生活的自动遥控系统开始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而红外线遥控就是目前使用很广泛的一种通信和遥控技术[1]。红外遥控是利用红外线进行传递信息的一种控制系统,红外遥控具有抗干扰,电路简单,编码及解码容易,功耗小,成本低的优点,在家用电器中,彩电、录像机, 录音机、音响设备、空调机以及玩具等产品中应用非常广泛。工业设备中,在高压、辐射、有毒气体、粉尘等环境下,采用红外线遥控不仅完全可靠而且能有效地隔离电气干扰。

本设计本着以人为本、经济安全、方便实用为目的,以STC89C52单片机为控制中心, D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采集厂房的温湿度[2],红外线遥控技术实现对温、湿度的设定和调节,当超过设定的温湿度时,自动启动排风扇,实现温度的自动调节,同时,使用数码管显示模块对采集的实时温湿度、设定湿温度进行显示,实现人机交互。本设计主要应用于有高压、有毒气体、粉尘、高温等环境的工业设备和厂房中,不仅弥补了传统产品的不足之处,而且经济实用,对本设计稍加改变,就可以推广到商场、超市、办公室、宾馆、医院、车站、体育馆、歌舞厅、礼堂、会议室、学校等场所,更可以用于冰箱、灯及窗帘等家用电器,而且在智能家居中应用也十分广泛。

2.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红外遥控温控器的设计方案

本设计采用8位单片机STC89C52作为温、湿度控制器的核心,厂房的温、湿度采集使用D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直接与单片机接口,并通过红外线接收和处理模块,直接对温度进行设定和调节,使用数码管显示模块对采集的实时温湿度、设定湿温度进行显示,实现人机交互。当实时温湿度超过设定温度的上限时,自动启动排风扇,进行排风。排风扇采用交流220V电源,因此在实际使用时,采用继电器进行5V到220V电源的转换。本设计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2.1 主控制器电路设计

主控制器电路是由单片机、晶振电路、复位电路、电源电路组成。单片机采用8位的STC89C52单片机;晶振电路是通过2个22pF的电容微调并采用11.0592MHz的振荡频率将时钟信号传给单片机STC89C52;复位电路的上电瞬间所产生的微分脉冲的宽度大于2个机器周期;电源电路采用USB接口供电模式,并通过CH340实现单片机程序的擦写[3]。图2-1所示的是单片机最小系统图,图2-2所示的是工业级USB通信模块和电源供电系统。

2.2 温湿度检测模块设计

本设计的温湿度检测模块电路采用了D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4]。DHT11是一款含有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它应用专用的数字模块采集技术和温湿度传感技术,确保产品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与卓越的长期稳定性。STC89C52单片机(主机)与D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采用简化的单总线通信,通过外接一个约5.1kΩ的上拉电阻与单片机IO口直接相连。其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

1、单总线传送数据位定义

DATA用于STC89C52单片机与DHT11之间的通讯和同步,采用单总线数据格式,一次传送40位数据,高位先出。数据格式:

8bit湿度整数数据 + 8bit湿度小数数据+8bit温度整数数据 + 8bit温度小数数据+8bit校验位。

2、数据时序图

STC89C52单片机发送一次开始信号后,DHT11从低功耗模式转换到高速模式,待主机开始信号结束后,DHT11发送响应信号,送出40bit的数据,并触发一次信号采集。信号发送如图4所示。

3、外设读取步骤

STC89C52单片机可通过如下几个步骤完成对DHT11的数据的读取。

步骤一:

DHT11上电后,DATA数据线由上拉电阻拉高一直保持高电平,DATA 引脚处于输入状态,时刻检测外部信号,测试并记录环境温湿度数据。

步骤二:

设置单片机的I/O输出不小于18ms的低电平,然后将单片机的I/O设置为输入状态,由于上拉电阻,微处理器的I/O即DHT11的DATA数据线也随之变高,等待DHT11做出回答信号,发送信号如图5所示:

步骤三:

DHT11的DATA引脚检测到单片机发出的不小于18ms的低电平信号时,等待低电平信号结束,延迟后,单片机的 I/O 此时处于输入状态,DHT11的DATA引脚处于输出状态。DHT11输出 80微秒的低电平作为应答信号,紧接着输出 80 微秒的高电平通知单片机准备接收数据。单片机的 I/O检测到 DHT11发出的80微秒的低电平回应信号后,等待80微秒的高电平后开始数据接收,发送信号如图6所示:

步骤四:

由DHT11的DATA引脚输出40位数据,单片机根据I/O电平的变化接收40位数据,位数据“0”的格式为:50 微秒的低电平和 26-28 微秒的高电平,位数据“1”的格式为: 50 微秒的低电平加70微秒的高电平。位数据“0”、“1”格式信号如图7所示:

步骤五:结束信号

DHT11的DATA引脚输出40位数据后,继续输出50微秒的低电平后转为输入状态,由于上拉电阻随之变为高电平。但DHT11内部重测环境温湿度数据,并记录数据,等待外部信号的到来,开始新的循环。

2.3 红外接收与处理模块

红外遥控系统一般由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设备两大部分组成,红外发射装置又可由键盘电路、红外编码芯片、电源和红外发射电路组成。红外接收设备可由红外接收电路、红外解码芯片、电源和应用电路组成[5]。本系统的发射装置采用了基于TC9012编码芯片的市场上较为廉价的万能遥控器,型号为HS-21其用户识别码为00FF。本设计中主要用到了数字键0-9、“+”、“-”、“EQ”,其中10个数字键用于直接设置所需要的温度,“+”、“-”用于对设定的温度递增和递减,“EQ”用于进入设定温度模式和确定,初始温度设定为23°。

本设计的红外线接收部分采用了红外线一体化接头,型号是TSOP1383。其内部含有高频的滤波电路,专门用来滤除红外线合成信号的载波信号(38KH),并送出接收到的信号。当红外线合成信号进入红外接收模块,在其输出端便可以得到原先发射器发出的数字编码,只要经过单片机解码程序进行解码,便可以得知按下了哪一个按键,而做出相应的控制处理,完成红外遥控的动作。本设计中,利用单片机的P3.2口的第二功能(外部中断0)接收红外线的信号。当红外线的信号从遥控器传输过来,P3.2口电平被拉低,单片机立刻停止其他工作,瞬间转移到接收并处理红外线信号。如图8所示,为红外接收硬件电路图。

2.4 数码管显示电路设计

本设计要实现温、湿度的实时动态显示,由于数码管自发光、亮度高等特点,本系统采用了价格廉价的数码管显示。为了实现动态显示,本系统采用了两片74HC573锁存器驱动段位、位选[6],两个573锁存器IO口接P0.0~P0.7,数码管的段ABCDEFGH对应74HC573-1芯片,数码管的位WE1~WE6对应74HC573-2芯片,DU(P2.6)段选信号控制74HC573-1锁存器,WE(P2.7)位选信号控制74HC573-2锁存器。图9所示为数码管显示电路原理图。

2.5 风扇控制电路设计

本设计中采用的风扇是交流220V,而控制模块是采用的5v电源,因此要进行弱电控制强电的转换。本系统采用的是继电器进行转换。同时采用了三极管8550驱动继电器。当温湿度传感器DHT11检测到的温湿度超过设定值时,就由单片机P2.3口输出高电平控制8550开通,进而驱动继电器工作,接通220V电源,打开风扇。风扇控制电路原理图如图10所示。

3.系统软件设计流程图

系统单片机每一次上电或复位时,数码管显示初始温度和湿度,此时用通用遥控器进行温湿度的设定,此后数码管显示实时的温湿度值。当温湿度传感器DHT11检测到的温湿度超过设定值时,单片机P2.3口输出高电平控制8550开通,进而驱动继电器工作,接通220V交流电源,打开风扇。部分流程图如图11所示。

4.结论

本设计采用8位单片机STC89C52作为温、湿度控制器的核心,厂房的温、湿度采集使用D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直接与单片机接口,并通过红外线接收和处理模块,直接对温度进行设定和调节,使用数码管显示模块对采集的实时温湿度、设定湿温度进行显示,实现人机交互。本设计主要应用于有高压、有毒气体、粉尘、高温等环境的工业设备和厂房中,不仅弥补了传统产品的不足之处,而且经济实用,可以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对本设计稍加改变,就可以推广到商场、超市、办公室、宾馆、医院、车站、体育馆、歌舞厅、礼堂、会议室、学校等场所,更可以用于冰箱、灯及窗帘等家用电器,而且在智能家居中应用也十分广泛。

参考文献

[1] 陈惠特.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系统设计[J].信息通信,2015,3:49-49.

[2] 任玲,翟旭军,付东岳,衡.基于STC单片机的种苗催芽室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J].农机化研究,2013,3:157-160.

[3] 黄同,邵思飞.一种基于CH340T的STC89C52RC编程器设计[J].电子测试,2013,12:16-17.

[4] 曹昌勇,贾伟建.基于AT89C52和DHT11数字式粮库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30(1):31-34.

[5] 王小祥.基于单片机设计的多路红外遥控电路[J].教育学文摘,2014, 111:7-8.

温湿度控制器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单片机;PLC;农业大棚;温湿度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2-0448-03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蔬菜和瓜果的需求日益增加。为了满足这一要求,采用农业大棚种植蔬菜和瓜果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农业大棚中的作物生长需要满足一定的环境条件,其中对作物生长影响最大的是环境温度和湿度。在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环境温度和湿度应保持在一定范围,才能满足作物生长要求。因此对农业大棚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进行监测和控制,使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适合作物的生长,从而对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业大棚控制系统目前大多采用计算机作为上位机和微控制器作为下位机相结合的方法[1]。下位机将采集到的数据经过处理后通过数据线传送给上位机,由上位机实现对温湿度的控制。采用这种结构的系统可以采集多点数据,因此可以对较大范围内的作物环境进行温湿度的监测与控制。为了实现大棚数据的多点采集以及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和PLC的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触摸屏作为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

1 系统的技术指标

1.1 系统功能

系统有自动和手动两种工作模式,处于自动模式时,通过温湿度传感器DHT11采集温湿度,D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是一款含有已校准脉冲信号输出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具有单总线信号输出、响应快、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2]。各站点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信号经过整形处理电路后传送给站点单片机,站点单片机对数据进行优化处理后将数据通过串行通讯的模式传输给PLC[3],控制器PLC发出命令给风机控制器和温湿度调节装置,实现大棚加湿、通风和温度调节。

1.2 技术指标

S7-300 PLC(CPU314C-2DP)的工作电压为直流24 V,Atmegal16L单片机工作电压为直流5 V[4],温湿度传感器DHT11的工作电压为直流5 V。温度检测范围为0~50 ℃,温度控制误差为±2 ℃;湿度检测范围为0%~90%RH,湿度误差为±5%RH;温湿度显示方式为触摸屏显示,当系统采集到当前温湿度参数低于下限值20%或超过上限设定值的20%时,人机界面HMI的报警指示灯开始闪烁。

2 系统硬件的设计

2.1 系统的组成原理

用户可以通过人机界面参数设定I/O域输入温湿度的上下限值,也可以通过HMI观测当前的数据参数,从而实现农业大棚环境设定和监视。处于自动模式时,控制器PLC系统根据当前环境设定的上下限值自动控制执行机构调节大棚内温度和湿度,直到参数处于上下限定范围内为止。系统处于手动模式时通过触摸屏TP177B可手动控制执行机构[5],实现对大棚环境参数的调节。

2.2 系统硬件的设计

系统的硬件部分主要由人机界面、执行控制器PLC、下位机单片机和执行机构4部分组成。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经过整形放大信号处理电路后,将数据传给单片机[6],单片机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D/A转换后传送给执行控制器S7-300 PLC,PLC根据编写的程序输出相应的指令实现对执行器的控制[7],从而实现对大棚参数的调节(图1)。

2.3 TP177B触摸屏画面

人机界面为西门子的TP177B触摸屏,根据不同的生长季节和时期作物对生长环境的需求不同,通过触摸屏可以设置大棚温湿度的上下限参数,调整农作物生长的环境;通过人机界面显示当前大棚的温湿度实时参数,也可在TP177B上进行手动调节,通过风机、加温器和喷雾加湿器调节大棚温湿度(图2、图3)。触摸屏参数的设定和显示界面可以进行手动切换。

2.4 执行控制器S7-300 PLC

该系统的执行控制器PLC采用的是西门子S7-300 PLC(CPU314C-2DP),单片机实时采集DHT11发送的数据,经过D/A转换,将温湿度的模拟量发送给PLC,并通过人机界面TP177B显示,PLC接收来自单片机或HMI的数据,经过程序处理后发出指令控制执行器调节农业大棚的环境参数。系统的电气原理图如图4所示。

3 系统的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采用C语言设计,程序由主程序、数据采集程序、D/A转换程序和输出执行程序模块构成(图5)[8]。系统上电后,主程序先完成系统初始化,调用数据采集模块读取传感器的数据,采集数据时,单片机通过连接DHT11数据的I/O口向传感器发送一个不小于18 ms的低电平信号进行数据请求[9],然后I/O口作为输入等待传感器的DATA数据,单片机采集到传感器DHT11传送的数据后对其进行D/A转换,将得到的模拟量信号传送给执行控制S7-300 PLC,然后继续返回重新读取数据,如此进行循环[10]。

4 小结

设计的农业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可以对农业大棚环境的温湿度进行实时监测和调节,系统的硬件为DTH11温湿度传感器、Atmegal16L单片机、S7-300 PLC和TP177B人机界面。传感器分散式多点采集温湿度参数,单片机为数据采集处理器,PLC为系统的执行和控制器,人机界面进行监测和调控。该系统安全、可靠、易于操作,控制效果良好,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书欣,马洪涛,刘 玺. 智能温室大棚系统设计[J]. 河北工业科技,2011(7):241-243.

[2] 王文成,常发亮. 温室大棚温湿度无线测控系统[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1(3):98-103.

[3] 闫虎民,张永飞. PLC控制系统中模拟量采样的数字滤波算法研究[J].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7(7):136-137.

[4] 马 潮. AVR单片机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实践[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5] 廖常初. 西门子人机界面(触摸屏)组态与应用技术[M].第二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6] 孙文志. PLC在大棚生产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与实践[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71-472.

[7] 廖常初. S7-300/400 PLC应用技术[M]. 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8] SALKINTZIS A K,NIE H,MATHIOPOULOS P T. ADC and DSP challen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radio base stations[J]. IEEE Personal Communication,1999,6(4):47-55.

[9] 徐建军.MCS-51系列单片机应用及接口技术[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温湿度控制器范文第5篇

关键词:CAN总线;温湿度测量;PICl8单片机;温湿度传感器

中图分类号:TP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1)02-0082-03

0 引言

CAN是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的简称,是由研发和生产汽车电子产品著称的德国BOSCH公司开发,并最终成为国际标准(ISOll898)。是目前国际物联网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在北美和西欧,CAN总线协议已经成为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和嵌入式工业控制局域网的标准总线,并且拥有以CAN为底层协议的专为大型货车和重工机械车辆设计的J1939协议。

近年来,其所具有的高可靠性和良好的错误检测能力受到重视,故其也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和环境温度恶劣、电磁辐射强和振动大的工业环境。温湿度是一种最基本的环境参数,人民的生活与环境的温湿度息息相关,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通常也需要实时测量温湿度,在农业生产中也离不开温湿度的测量,因此,研究温湿度的测量方法和装置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温度和湿度两个各自独立的传感器和仪表往往给工作带来不便,而一体化的温湿度传感器与配套仪表则很受用户欢迎。曾有人试图设计一种既能测量温度,又能测湿度的单一敏感元件,但至今仍未能有一个能上市的,可见其难度之大。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把两种功能参数区分开来。所以,全世界都在同一传感器内分别采用测温、测湿两种敏感元件。这样的温湿度一体化传感器的发展方向首先就是选用优质热敏和湿敏元件;其次是需要有先进的电路和测量、控制、显示等配套仪表;再次,需要能实现温湿度信息的远程传输。所以,本课题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1 器件的选择

1.1PICl8F458微控制器

PIC单片机系列是美国微芯公司(Microchip)的产品,是当前市场份额增长最快的单片机之一,其CPU采用RISC结构,分别有33、35、58条指令(视单片机的级别而定),属精简指令集。该控制器采用双总线的哈佛结构,运行速度快(指令周期约160~200ns),能使程序存储器的访问和数据存储器的访问并行处理,这种指令流水线结构可在一个周期内完成两部分工作,一是执行指令,二是从程序存储器取出下一条指令,这样总的看来,每条指令只需一个周期(个别除外),故其效率较高。此外,它还具有低工作电压、低功耗、驱动能力强等特点。PICl8系列单片机内含CAN控制器,可减小电路设计的难度。

1.2数字温湿度传感器的选用

DHTll数字温湿度传感器是一款含有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它采用专用的数字模块采集技术和温湿度传感技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与卓越的长期稳定性。传感器包括一个电阻式感湿元件和一个NTC测温元件,并与一个高性能8位单片机相连接。因此,该产品具有品质卓越、响应快、抗干扰能力强、性价比高等优点。每个DHTll传感器都在极为精确的湿度校验室中进行了校准。校准系数以程序的形式储存在OTP内存中,传感器内部在检测信号的过程中会调用这些校准系数。单线制串行接口可使系统集成变得简易快捷。且具有超小的体积、极低的功耗,信号传输距离可达20米以上,故其可作为各类应用甚至最为苛刻的应用场合的最佳选则。

1.3CAN总线收发器MCP2551

MCP2551是一个可容错的高速CAN器件,可作为CAN协议控制器和物理总线接口。MCP2551可为CAN协议控制器提供差分收发能力,它完全符合ISO一11898标准,包括能满足24 V电压要求,工作速率高达1 Mb/s。MCP2551的CAN输出可以驱动最小45 V的负载,最多允许连接112个节点(假设最小差分输入阻抗为20 kV和标称终端电阻为120Ω)。

2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2.1系统设计框图

本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温湿度信号采集模块、CAN总线模块和显示模块。温湿度信号采集模块用来采集环境温湿度;CAN总线模块用来传输采集到的温湿度信号;显示模块用来显示温湿度值。系统的设计框图如图1所示。

2.2各模块电路设计

2.2.1数据采集模块

DHTll的1脚与电源相连,4脚接地,2脚为信号线,可将采集到的信号传给微控制器MCU,连接时需要一上拉电阻。3脚悬空,其电路如图2所示。

2.2.2CAN通信模块电路

本模块选用MCP2551作为CAN总线收发器,通过P1的2、3引脚与CAN总线连接。CAN通信模块电路如图3所示。

3 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设计包括上位PC机程序和单片机程序两个部分。PC机程序采用Visual Basic编写,用来显示温湿度值和控制下位机的运行。通信处理程序在Visual Basic中MSComm控件的基础上编制。MSComm控件提供有标准的事件处理函数和过程,通过修改相应的属性参数可方便地设置串行通信参数。单片机程序采用C语言编写。它既具有高级语言的特点,又具有汇编语言的特点,故可作为工作系统设计语言编写系统应用程序,也可以作为应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写不依赖计算机硬件的应用程序。

系统软件设计流程如图4所示。主机先发送开始信号,DHT响应后读出温湿度,各CAN节点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主节点,最后主节点将数据传输到上位机。

4 系统软硬件调试与结果分析

整个实验装置由一块温湿度采集卡、一块CAN总线通信卡和上位机监测软件组成。温湿度采集卡采集到温湿度信号以后,即通过CAN总线传输到通信卡显示温湿度值,同时通过串口通信传输到计算机。图5所示为温湿度测量装置示意图。

本设计的CAN总线通信速率设置为125 KB/s,传输距离在1 km以上。串口通信速率设置为9 600B/s。从实际测试结果可以看到,当环境温湿度值升高以后,所得到的温湿度随之增大。从表1所列的温度测量结果可以看出,测量值与实际值的最大误差为1.8℃,而DHTll标称的温度误差为±2℃,可满足精度要求。

5 结论

温湿度控制器范文第6篇

烟叶仓库根据类型不同,面积大小不一(标准库每层面积在120m2)。烟叶包通常打包为80×60×40cm3,烟叶堆的堆叠大小没有明确限定,通常不高于2m,烟叶堆之间预留至少2m的通道。根据烟叶仓库的堆放格局,结合物联网技术的烟叶存储温湿度控制系统电气布置如图1所示,系统由3部分组成:射频传感标签、阅读控制器和烟叶存储上位机监控平台。射频传感标签由两部分组成:固定在电气外包装顶端的射频标签和固定在传感轴上的温湿度传感器。射频标签设置在顶端可以有效避免干扰和物理机械损伤,用于获取位置和时间信息,并进行射频通信。传感器通过电气连接线连接,用于获取每一个烟叶堆中心轴的温湿度分布。阅读控制器通过有线和无线方式完成射频传感标签与上位之间的数据通信。烟叶存储监控系统的上位机采用PC机,完成信息通信、数据分析处理等功能。

2射频传感模块

射频传感模块各个功能组成采用分离放置,通过接地固定底座和电气外包装固定,经电气连接线完成布局布线。如图1所示,距离地面最近的一个温湿度传感器与地面距离为20cm,高度低于2m的温湿度传感器以50cm的间距布局,其主要依据是烟叶包的大小及温湿度控制需求。烟叶包将围绕着每一个烟叶堆放中心轴进行堆放,通过射频技术完成对每一个烟叶堆中心轴的温湿度采集,以确定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2.1模块硬件设计射频传感模块由射频模块(nRF24LE01)、温湿度传感模块(SHT75)及电路组成,分为四个功能模块:微处理器(8051内核)、射频模块(nRF24L01+)、温湿度传感模块(SHT75)和电源管理模块。nRF24LE01提供2.4GHz无线收发模块(nRF24L01+)和微处理器(增强型8051内核)完成数据处理和射频通信,其μm级CMOS工艺满足系统模块设计需要[3]。温湿度传感器采用集成一体化传感器SHT75,相较于其他温度传感器(如DS18B20),该传感器的优势在于具备通过传感标签I/O端口识别传感器功能,在更换传感器是不需要重新定位写入地址[4]。

2.2模块软件构架射频模块nRF24LE01提供了增强型8051单片机完成对温湿度数据的接收和处理后,送入A/D转换模块,完成数据打包,然后经nRF24L01+射频模块完成发送,发射配置流程图如图2所示。模块基于C语言进行模块化软构建开发,射频收发模式采用EnhancedShockBurstTM模式,进行4种工作模式、6种状态的调配,状态图如图3所示。

3阅读器设计

阅读控制器射频模块采用nRF24LE01,与射频传感标签的软构建复用。微处理器选择MSP430F449,MSP430F449提供A/D转换模块,通过SPI串口与nRF24LE01进行信息通信。

3.1阅读控制器的拓扑结构设计大型烟草仓库会有不同类型的烟叶仓库组群而成,且仓库之间、仓库与监控中心之间都有一定的传输距离。为了降低数据传输干扰,提供数据处理效率,系统阅读控制器采用2层网络拓扑结构,如图4所示。

3.2阅读控制器的MultiCeiver模式设计nRF24LE01提供MultiCeiver接收模式,可连接6路独立的并行数据通道,每路数据通道都能够完成增强型shockburst功能,每个数据通道有固定的物理地址,如表1所示[5]。

4温湿度控制平台设计

上位机基于VS平台、C#语言,结合GDI+图像处理功能与数据库管理技术,完成6大功能模块设计,提供实时数据串口通信、监测数据接收、存储,以及温度值超限报警等功能。通信模块:提供串口参数设置及串口通信功能。监测控制:提供监测方式选定(系统提供了测试数据自动定时上传、手动控制上传、预警过渡区上传等方式)、监测方式转换、监测启止控制等功能。显示控制:系统提供监测数据的数据库显示、二维曲线显示、三维曲线显示。该模块提供了不同模式的选择、切换等功能。数据管理:该模块完成上传的监测数据保存和处理,并提供本地报表生成、本地报表上传等功能。预警、报警程序:根据温度预警区间值,提供预警、报警功能。冗余接口模块:该模块基于软构建设计思路,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并预留模块端口提供与烟草系统其他平台和功能模块的通信、升级和移植设计。

5结语

本文进行了物联网环境下的烟叶存储温湿度控制系统设计,根据烟叶仓库的布局、烟叶堆放和温湿度控制需求,进行了烟叶堆温湿度射频传感模块的布局设计,完成了烟叶存储温湿度监测系统的射频传感标签、阅读控制器和上位机监测系统的设计。将物联网技术引入烟叶存储过程具有其他温湿度监控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为烟草业智能控制的物联网化提供了很好的技术路线。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1)射频技术引入烟叶存储控制确实可行,将工人从经验判断和繁重的人工操作解放出来。2)物联网环境下的射频与传感技术的融合性得以验证。3)通过本课题研究,为烟草业的物联网技术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和技术融合方向。本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体现在:1)进行反复试验,进一步完善射频及传感模块的布局布线设计。2)通过针对烟草仓库的不同需求及实地测试,进一步完善阅读控制器的拓扑空间设计。

温湿度控制器范文第7篇

系统硬件设计

基于C8051F020的档案库温湿度控制器,主器件为8051F020,从器件为FC总线数字温湿度传感器SHT11。

SHT11是瑞士Sennsirion公司生产的具有I2C总线接口的单片全校准数字式相对湿度和温度传感器。传统的模拟式湿度传感器一般都要设计信号调理电路并经过复杂的校准和标定过程,因此测量精度难以保证,且在线性度、重复性、互换性、一致性等方面往往不尽人意。SHT11是瑞士Sennsirion公司推出的基于CMOSensTM技术(将温湿度传感器、信号放大调理、A/D转换、FC总线全部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的新型温湿度传感器,该传感器的湿度值输出分辨率为14位,温度值输出分辨率为12位,并可编程为12位和8位。

C8051F020单片机是集成在1块芯片上的混合信号系统级单片机,具有与MCS8051内核及指令完全兼容的微控制器。除了具有标准8051机的数字外设部件外,片内还集成了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模拟部件和其他数字外设及功能部件,内部还具有JTAG和调试电路,通过JATG接口可以使用安装在最终应用系统产品上的单片机进行非侵入、全速及在线系统调试。

由二者组成的温湿度控制器的硬件连接如图1所示。

利用I/O端口初始化程序启动优先权交叉开关译码器把P0.0、P0.1引脚分别配置成SDA(串行数据)、SCL(串行时钟),然后分别接SHT11的DATA和SCK,在时钟的控制下来完成对SHT11采集并进行A/D转换后的温湿度数据的读取,P0.2、P0.3被配置成基本输入输出,根据读取的温湿度值的高低来控制两个继电器,进而达到控制温湿度调节器的目的。在串行通信过程中主器件为8051F020,从器件为SHT11。

软件设计

1 Bang-Bang控制

在档案室温湿度控制中,对温湿度的要求不是一个定值,而是一个范围。执行机只有两种状态:on,运转;off,不运转。对于这种执行机,采用典型的数字控制算法为Bang-Bang控制算法。这样需要两个温度设置点:THIGH和TLOW,两个湿度设置点HHIGH和HLOW温度控制和湿度控制一样,所以只介绍温度的控制。如果温度高于THIGH,则控制器关闭电源(继电器释放),如果温度低于TLOW,则控制器打开电源(继电器吸合)。THIGH与TLOW之差称为滞后。使用滞后延长了继电器的使用寿命,因为它减少了继电器开关次数。

2 程序设计

该程序包括:

温湿度控制器范文第8篇

关键词:风选机;温湿度控制;蒸汽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1.210

1 背景技术

在卷烟制丝加工过程中,干燥后叶丝被输送到就地风选机(图1)进行风选。风选机的作用主要是将烟丝中的梗签和湿团等杂物剔出,把相互缠绕的烟丝打散,并去除烟丝中的烟末。风选机在制丝工艺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所使用的风选机在风选过程中,主要存在叶丝温度骤降、含水率散失问题,对产品感官质量和后续加工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通过对叶丝就地风选工艺中烟丝温湿度控制技术的研究,改善叶丝在风选工序对感官质量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卷制质量的稳定性。

2 技术方案

该技术方案通过对风选机内循环风的温湿度进行控制,来实现对风选机内通过的叶丝温度和含水率的控制。具体内容是:在就地风选机的循环风机(图1-1)和风选室(图1-2)之间的循环风管路(图1-3)上安装热交换器(图2-5)。热交换器内部由密集缠绕的金属管路构成,利用蒸汽介质进行加热(图2-3),从而在循环风通过热交换器时,对循环风进行加热。热交换器底部设有冷凝水排放装置,将蒸汽通过热交换器后的冷凝水排出(图2-6)。另在循环风机至热交换器之间安装一流量可调蒸汽喷管(图2-4),低压饱和蒸汽直接施加到循环风中,从而提高循环风的湿度。在图示位置安装一个温湿度检测传感器(图2-8),连接到控制器,控制器接收温湿度检测传感器发出的温湿度信号。两个蒸汽调节阀(图2-2与2-1)分别对施加到热交换器和蒸汽喷管的蒸汽压力进行调节。蒸汽调节阀连接到控制器,蒸汽调节阀的开度大小由控制器控制。通过调节直喷蒸汽调节阀的开度大小,从而调节循环风的湿度大小。通过调节喷入热交换器的蒸汽大小,调节循环风的温度大小。

3 实施与效果

在附图3位置安装温湿度检测传感器(图3-1)、热交换器(图3-4)、热交换器蒸汽管路(图3-2)、直喷蒸汽管路(图3-3),以及蒸汽调节阀。控制器采用PLC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两路蒸汽阀门开度将循环风的温湿度控制在程序设定范围(温度64±5℃、相对湿度45±5%)内。此时测量并风选机入口和出口叶丝的温度,我们发现入口叶丝的温度为42℃,含水率为13.15%,而出口叶丝的温度为41.5℃,含水率为13.12%。由此可见叶丝通过风选机前后的温度和水分基本没有散失。该控制技术达到了很好的控制效果。

4 结论

随着各卷烟厂对烟丝利用率的要求的提高,柔性就地风选设备的使用量越来越大。相信就地风选温湿度控制技术的研究,对柔性就地风选设备的推广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春光,孙觅,刘强,王海滨,许绍迅.叶丝风选工艺实用性评价[J].烟草科技,2010(03).

[2]杨耀伟,高尊华,李金学.叶丝就地风选工艺技术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3(01).

温湿度控制器范文第9篇

【关键词】单片机 GSM 温湿度传感器DHT11

1 简介

在农业或者工业生产过程中,食品储存和温室植物栽培中需要实时监测温湿度值,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温湿度值通常需要保持在一定的工作范围内。传统的监测方式需要工作人员在现场收集数据来监控温湿度,确定温湿度值是否在规定限定的范围内,这种监测方式造成了人力和时间的浪费并且带来诸多不便。 在本文中,以核心控制器AT89C52单片机与温湿度传感器DHT11联合用于系统的检测模块,当温湿度值超过预设值时通过GSM移动网络发送短消息到远程监控的目标手机上。

2 总体设计

该系统采用AT89C52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结合GSM模块用于发送信息,采用传感器DHT11来测量温度和湿度,用LCD1602液晶显示实时温湿度值,当温湿度值超过设定的上下限值时系统会发生报警。系统的总体设计框图如图1所示。

2.1 温湿度传感器DHT11电路

D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是一款含有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传感器包括一个电阻式感湿元件和一个NTC测温元件,单线制串行接口,使系统集成变得简易快捷。超小的体积、极低的功耗,信号传输距离可达20米以上,使其成为各类应用甚至最为苛刻的应用场合的最佳选则,温湿度传感器DHT11测量范围:湿度20-90%RH,温度0~50℃;测量精度:可在湿度±5%RH,和温度±2℃;具有响应非常快、干扰抵抗能力强、极高的性价比等特点。

温湿度传感器DHT11的电路如图2所示。

2.2 GSM模块电路

GSM模块SIM900A有着非常高的可靠性,而且是一种紧凑型的无线模块,SIM900A采用的处理器ARM9216EJ-S内核是一个有着非常强大功能的处理器。

当被测的温湿度值超出或者是低于所设置的范围时就会报警,并通过GSM模块向指定的目标手机发送信息,GSM模块的电路图如图3所示。

3 系统软件设计

该系统主要的硬件部分是由单片机主控制器分别控制温湿度传感器DHT11、温湿度超限报警电路和LCD1602液晶显示电路等,系统软件部分的程序主要是LCD1602对温湿度的实时显示程序,DHT11对温湿度的测量和处理程序,以及串口发送模块程序,系统流程图如图4所示。

4 结束语

本文利用覆盖广的GSM模块进行数据的传输来设计了温湿度报警器,该报警器使用温湿度传感器DHT11测量温湿度,若超出系统设定的上下限值时会发出报警,同时采用GSM模块SIM900A准确地发送报警短信给指定的目标手机,实时地进行远程温湿度监测,本系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丽娜,刘美玲,姜新华,编著.51单片机系统开发与实践[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3.

[2周妍.单片机多主机通信模式在粮库温湿度监控系统中的应用[D].吉林:吉林大学,2007:4-5.

[3]臧怀泉,李海生,范亚伟.基于GSM的温湿度远程监测系统[J].微计算机应用,2005,26(02):207-210.

[4]孙宁,赵印,刘欣慰等.基于GSM模块的远程温湿度监控系统[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8,30(06):4-757.

[5]高松.单片机应用技术[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4.

[6]袁立,田亮,阳质量等.基于GSM网j的远程温度监测系统设计[J].仪器仪表用户,2010(04):71-72.

[7]赵立燕,许亮.基于GSM短消息的温室环境监测系统[J].电子设计工程,2009,17(07):29-31.

作者简介

覃溪(1980-),女,硕士学位。现为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讲师,从事图像处理与嵌入式系统研究。

作者单位

温湿度控制器范文第10篇

材料准备

Arduino控制器,温湿度传感器 DHT11, 舵机 DSS M15,杜邦线若干。

温湿度传感器是温度指示器的感应元件。因为笔者地处南方地区,本次制作采用DHT11温湿度传感器,它包括一个电阻式感湿元件和一个NTC测温元件,并与一个高性能8位单片机相连接。传感器可通过3P数字线直插Arduino控制器,Arduino控制器可以通过屏幕实时显示该传感器的读数变化,其温度感应范围为0~50℃。北方地区的读者可以采用探测范围更大的DHT22温湿度传感器,其温度感应范围为-40~80℃。

温度指示器选用 DSS M15舵机作为指示部件,它的舵盘的旋转角度可达180°。

制作过程

1. 首先,我们要为温度指示器制作一个外壳。可以选用一些小型的废弃包装盒作为外壳,然后用画笔在盒子上画出温度指示范围。根据舵盘的旋转角度范围,温度指示范围设计为一个半圆,均分成6等分,指示范围标注为-10~50℃。

2. 设计好外壳后,要把舵机装在外壳里面。安装前在半圆的圆心处开一个小孔,把舵机上的舵盘拆下,将舵机的传动轴从小孔中穿过去。由于舵机的传动轴较短,所以选取的外壳不宜太厚,以免影响舵机的正常运行。

3. 接下来我们要完成的就是整个温度指示器的核心部分。将温湿度传感器和舵机用杜邦线连接到Arduino控制器上,电路连接图如图3- 1、图3- 2所示。

4. 用硬纸板剪一枚指针,用双面胶固定到舵盘上。最后将Arduino控制器封到盒子里,将温湿度传感器DHT11用双面胶固定在外壳上方,给Arduino控制器接上电源(电压范围为5~12V的直流电源适配器)。至此就完成了硬件的所有制作,接下来是编写驱动程序。

程序编写

驱动程序使用Arduino IDE开发平台来编写。在编写温度指示器的代码之前,需要先导入两个头文件――舵机的库文件 Servo.h 和温湿度传感器的头文件 DHT.h。舵机的库文件 Servo.h是Arduino标准库头文件库,如图5所示,图中表示文件库中已经有包含舵机的库文件。

温湿度传感器的头文件DHT.h从下面的链接中下载:http://.cn/index.php/(SKU:DFR0067)DHT11%E6%95%B0%E5%AD%97%E6%B8%A9%E6%B9%BF%E5%BA%A6%E4%BC%A0%E6%84%9F%E5%99%A8_V2。

下载后将它解压缩到Arduino安装路径下的libraries中,如图6所示。

程序代码的运行原理是先通过温湿度传感器DHT11采集到模拟值,通过Arduino控制器的模拟口A2(管脚2)输入,将模拟值通过变换公式转换为舵盘的指示角度,从而控制指针旋转到相应的位置。这里会有一个映射关系,将温度值映射到相应的舵盘旋转角度值。

具体代码如下:

#include //导入伺服电机头文件

#include //导入温湿度传感器头文件

Servo myservo; // 定义一个伺服电机的对象

DHT dht; // 定义另一个温湿度的对象

void setup()

{

dht.setup(2); // 设置管脚2接受温度信号

myservo.attach(9); //设置管脚9输出伺服电机控制信号

}

void loop()

{

float temperature = dht.getTemperature(); //读取温度信号

myservo.write(180-(temperature+10)*3); //根据温度信号输出伺服电机的偏转角,最大偏转角为180°

delay(2000); //延时2s,方便伺服电机转到相应的角度

上一篇:plc控制系统范文 下一篇:电机控制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