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业发展范文

时间:2023-03-10 02:28:07

文化事业发展

文化事业发展范文第1篇

一、继续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

(一)各种营业性的歌厅、舞厅、卡拉OK歌舞厅、音乐茶座和高尔夫球、台球、保龄球等娱乐场所,按营业收入的3%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报纸、刊物等广告媒介单位以及户外广告经营单位,按经营收入的3%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

(二)文化事业建设费由地方税务机关在征收娱乐业、广告业的营业税时一并征收。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单位缴纳的文化事业建设费,由地方税务机关征收后全额上缴中央金库。地方缴纳的文化事业建设费,全额缴入省级金库。

(三)文化事业建设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分别由中央和省级设立基金,用于文化事业建设。财政部要根据有关规定,会同相关部门对原有的政策进行修订和完善,制定新的文化事业建设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以体现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管理要求,加强对资金的宏观调控和监管力度。

二、继续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继续对宣传文化单位实行增值税优惠政策,对电影发行单位实行营业税优惠政策。有关部门要在完善相关政策的同时,突出扶持重点,更好地促进宣传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具体实施办法由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另行制定。

三、继续实施促进电影事业发展的有关经济政策

(一)从电影放映收入中提取5%建立“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实行基金预算管理方式,用于电影行业的宏观调控。财政部要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原有的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政策,制定新的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

(二)继续设立电影精品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电影精品摄制。

四、继续增加对宣传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

(一)中央和省级财政建立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按2005年实际拨付数为基数列支出预算。财政部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修订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二)整合“万里边境文化长廊”等补助经费,设立“中央补助地方文体广播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地方文化、体育和广播事业的发展。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也要逐步增加对文化事业的投入。

五、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为促进宣传文化事业发展,增强调控能力,保证重点需要,规范资金管理,财政部门要做好专项资金的预算安排。专项资金使用部门要按照有关财政法规的要求,健全制度、加强管理,保证专项专用并接受财政和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六、继续鼓励对宣传文化事业的捐赠

社会力量通过国家批准成立的非营利性的公益组织或国家机关对宣传文化事业的公益性捐赠,经税务机关审核后,纳税人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0%以内的部分,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纳税人缴纳个人所得税时,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公益性捐赠的范围为:

(一)对国家重点交响乐团、芭蕾舞团、歌剧团、京剧团和其他民族艺术表演团体的捐赠。

(二)对公益性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革命历史纪念馆的捐赠。

(三)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捐赠。

(四)对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所属的非生产经营性的文化馆或群众艺术馆接受的社会公益性活动、项目和文化设施等方面的捐赠。

七、狠抓落实,加强管理

文化事业发展范文第2篇

一、**时期文化事业发展回顾

**时期,我区文化工作适应新世纪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促进了各项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一)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全疆各族文艺工作者创作、演出了一大批反映时代精神、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年均演出达9000余场次,其中在农牧区演出场次占70%左右;优秀艺术作品及剧(节)目先后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奖”,并获得国内外一批艺术群众文化、美术等大奖,为自治区争得了荣誉;大型民族歌舞《我们**好地方》等艺术精品受到中央领导和国内外观众的高度赞扬;在国家民委、文化部举办的第二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我区选送的两台节目共获得26项奖;2002年举办了全区新世纪首届专业和农牧区文艺调演,涌现出一批文艺精品和青年艺术人才;民族歌舞《喀什噶尔》入选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之一;自治区成立50周年期间,大型民族歌舞《洒满阳光的**》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大型音乐剧《冰山上的来客》、话剧《马市巷子的老院子》提升了我区舞台艺术的水平;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厅联合录制的民族语言(维语、哈语、蒙语、柯语)《革命歌曲大家唱》盒式磁带,赠送到全区的南北疆农牧民手中;**杂技团演员阿迪力·吾守尔在南岳衡山、北京平谷金海湖上连续两次创造吉尼斯纪录,阿不来提·麦军在**年国庆期间创7项吉尼斯纪录。

(二)群众文化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在全区开展了建设“丝绸之路边疆文化长廊”、创建“文化建设先进县(市、区)”和实施“知识工程”三大重点文化工程,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农村文化生活日趋活跃,“百日文化广场竞赛”活动方兴未艾,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一批图书馆、文化馆(文化艺术中心)相继建成,县级“两馆”建设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取得新进展;电影发行放映工作进展顺利,五年来向全区发行故事片587部,放映31万场,观众达1500多万人次,电影放映收入6千多万元,名列西北五省区第二。

(三)文化市场管理得到加强。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在积极引导、扶持的基础上,强化管理、规范秩序、狠抓落实,促进了文化市场健康、繁荣发展。各类文化经营单位10182家,固定从业人员24025人;文化行政部门配合工商、公安部门坚持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斗争,推动文化市场朝着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方向发展;先后推出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内容健康的CD、VCD光碟,满足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大力促进和活跃演出市场,共接待外省区艺术表演团体124个,涉外艺术表演团体70项。并积极引进交响乐、芭蕾舞及著名世界级艺术家来我区进行高雅艺术的交流和演出。

(四)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成绩突出。自治区把对外文化交流作为我区整体外交工作的一翼,有计划地把代表我区高水平的艺术精品推向世界,通过文化艺术的载体,展示**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和**各族人民和睦团结的风貌,有力地抵制了西方敌对势力和民族分裂主义的反动宣传,为维护祖国统一和**的社会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五年来,我区对外及港澳台地区文化交流项目达412项,4180人次。其中派出团组264个,2367人次:接待来访团组、个人148个,1813人次;共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文化(文物)交流。

(五)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有所增强。在整个文化事业全局中谋划文化产业,从战略高度发展文化产业,两手抓、两加强成为各级文化部门的共同认知和具体实践;非公有制文化单位比重上升,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初见端倪;文化产业**规划正在谋划之中;参加全国性文化产业博览会,积累了经验。

(六)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中国**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成功;一批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部级候选项目;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十大文艺集成志书”中的**卷,已有六部编辑出版,一批部级艺术科研课题以及相当数量的艺术科研论著与广大读者见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正式挂牌。

(七)文物博物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全区文物保护管理机构有75个,文物科研机构2个,博物馆23个,已查明全区文物点4000余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8处,自治区级263处,县级2400余处);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已经完成了一批重点文物的抢救维修工程;充分重视在经济开发建设中的文物保护,相应制定了《克孜尔千佛洞、交河故城历史文化遗址保护管理办法》地方文物保护的两部法规;五年来,自治区博物馆共接待参观者达19.3万人次以及国内外重要客人;在国家和自治区的支持、关心下,建筑面积为17300平方米,总投资8500万元的自治区博物馆新馆于**年9月落成开馆,成为我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丝绸之路(**段)抢救保护工程已启动。

二、今后五年文化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主要问题

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时代的潮流。在国际环境总体稳定的条件下,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文化传播的渠道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速度不断提高,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面临更多的机遇,同时,在参与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民族特性和文化安全,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文化事业的步伐加快,进一步凸显了文化事业发展的战略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文化事业投入不断增加,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镇化进程逐渐加快,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社会教育程度日益提高,为文化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文化事业的发展面临大好机遇。

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文化事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与政治、经济、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相符合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影响文化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彻底消除,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数量、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各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文化发展还不平衡,基层文化设施普遍比较薄弱,农民的文化生活还很贫乏,文化产业发展还不充分,自主创新能力需进一步加强,缺少知名的民族文化品牌,文化安全问题面临严峻挑战,文化市场监管手段和能力有待于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形势还相当严峻。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战略机遇期,**承上启下,是关键时期,也是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关于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新局面的总体部署,密切结合文化事业发展的实际,明确**时期文化事业的思路,明确文化事业发展目标任务,突出文化事业发展重点,策划文化事业发展蓝图,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把我区各项文化事业推向一个新阶段。

三、**时期文化事业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以提高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为核心,坚持重在建设,实施文化创新,加快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步伐,切实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为推进我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

——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着眼于培育具有“八荣八耻”意识的社会主义公民。

——实施“文化兴边”战略。要以建立“文化大区”为基本点,牢固树立阵地意识,按照中央、自治区“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重大战略部署,保障文化安全。

——实施文化创新、制度创新战略。要最大限度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继承和弘扬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动观念创新、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方式和方法的创新。

——坚持重在建设的原则。必须把建设作为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尤其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持之以恒,贵在落实,务求实效。

——坚持两手抓,两加强。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培育市场主体,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我区文化的实力和竞争力。

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符合文化艺术自身规律的、比较完善、充满活力的文化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服务优质、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事业资金投入渠道基本实现法规化、稳定化,全区文化事业基础设施和物质条件有较大改善;初步完成文化事业单位布局和结构的调整;博物馆、群艺馆、美术馆等标志性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公共图书馆和社会文化网络信息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初见成效;历史文化遗产得到进一步保护和利用;文化产业初步形成规模;努力实现文化事业与自治区经济社会和城乡建设同步发展。

四、主要任务

(一)文化艺术事业

1.通过改革整合区直艺术团体资源,对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具有代表性、示范性、保护性的艺术团体重点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定期对艺术团体评估定级,对不同级别的艺术团体区别情况给予不同的经费和政策扶持。

2.加强艺术行业管理,推动艺术团体面向市场、面向群众,成为艺术市场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形成国家、团体、演职员之间利益关系明确的艺术生产和市场营销新机制;依法规范演出、展览活动;运用政策调控,倡导和扶持非国有多种所有制的民间职业艺术团体和业余文艺团体。

3.设立自治区优秀剧(节)目创作、演出奖励基金,选送优秀剧目参加政府设立的《天山文艺》大奖。改进评奖办法,重点鼓励艺术创作、优秀作品、民族文化精萃和艺术表现形式创新。

4.实施“精品战略”。全区生产、创作2-3个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或文化部“文华奖”、全国文艺大赛一等奖的舞台艺术精品;区、地、县三级专业艺术团体每团每年创作1台新剧(节)目,每团每年演出80场以上,其中要有一定比例场次在县以下城乡基层演出。

5.建立艺术家名誉制度。鼓励文艺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坚持“三贴近”,引导文艺工作者创作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成为德艺双馨的优秀人才。

6.实施艺术人才工程。加强各地区、各民族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等人才的培养,重点培养一批创、编、导尖子人才。大胆探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艺术人才管理制度,建立艺术经纪人制度。

7.积极探索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重要艺术活动的新路子,办好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示范性的艺术活动。

8.加强艺术研究和文艺评论工作。完成《十大文艺集成》编撰出版工作。

(二)社会文化事业

1.社会文化基础性任务

(1)继续抓好自治区共建“丝绸之路边疆文化长廊”、创建“文化建设先进县(市、区)”、实施“少儿文艺雪莲花计划”三项社会文化建设重点工程。扩大自治区丝绸之路边疆文化长廊建设范围,使之覆盖所有地、县;提高文化建设先进县的创建质量,加强对已命名先进县的动态管理;积极发展少儿文化事业,在全区建立5个左右农村儿童文化园,其中1-2个达到自治区标准;加强对各级各类少儿艺术团的规范管理,建立和完善少儿艺术团(包括文化部门建立的青少年宫)的评估制度。

(2)全面落实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和“西新工程”目标,新建或恢复建立200-300个国办农牧区乡镇电影队,解决好农村电影放映员编制问题,基本消除农牧区电影空白点,初步解决农牧民看电影难的问题,90%以上的农业村和80%以上的牧业村实现“1村1月看1场电影”的目标;对31座设施设备老化、视听环境很差、消防不合格的县级影剧院逐步进行改造,推动**农村电影事业健康发展。

(3)动员社会力量兴办老年文化事业,力争每个县(市、区)建有1所以上老年大学或老年学校,每个社区都有老年文化活动场所;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老年文化活动,活跃老年人的文化生活。

(4)继续开展创建民族民间艺术之乡活动,每1-2年命名一批自治区“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和“特色民间艺术之乡”,使全区10%的乡镇建设成为民族民间艺术之乡或特色民间艺术之乡,提高命名质量,实行动态管理;全区有20%的乡镇形成体现当地民族、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选择一批传统民族文化形态保存较为完好的地区,设立“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逐步建立全区优秀民族艺术品收藏保护体系;加强对民间艺人(传承人)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其在弘扬优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5)积极推进社会艺术教育、培训、展演和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建立全区性的文化类民办非企业网络,加大扶持力度,加强统一管理,指导和规范各项社会文化艺术活动;加强对社会艺术培训人才队伍的建设和规范管理。

(6)加强图书馆行业管理,完善图书馆评估制度。完成国家对省级图书馆的达标验收工作。改善公共图书馆办馆条件,优化图书馆藏书结构,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办馆效益。确保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购书经费专款专用,购书费增长幅度不低于当地财政收入的增幅。保证自治区图书馆每年购买新书、报刊经费以及地(州、市)、县(市、区)图书馆每年购新书、报刊经费。完善出版物征集、缴送制度。继续实施“知识工程”,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加强图书馆服务网点和阅读设施的建设,规划期内改建一批藏书达到万册以上的标准乡镇、街道图书馆(室);各乡镇(街道)文化站图书室每年要新增相当数量的藏书,订阅一定数量的报刊。

(7)组织开展全区性群众文艺、少儿文艺、老年文艺示范性展、演、赛活动,每2-3年举办1次全区农牧区文艺调(会)演,举办1次社区文艺展演,举办1次少儿文艺展演,举办1次老年文艺展演。

2.文化信息化建设任务

加快文化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积极参加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建设,提高全区图书馆的文献信息保障能力。地州市级图书馆60%实现联网,县级图书馆入网率达到30%以上。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自治区分中心和各地州市基层中心以及100个县以下基层中心。加快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利用网络技术或卫星传输技术促进我区各民族各类民间音乐、戏剧、舞蹈、美术、曲艺、杂技和文物等艺术、文物资源的开发与传播。

3.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1)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重点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填平补齐县级图书馆、文化馆空白;以政府为主导、乡镇为依托,完成国家投资的400个乡镇文化站(文化中心)建设。到**期末,实现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

(2)新建不低于国家标准面积,且人口较为集中,交通便利的自治区群众艺术馆设施。

(3)完成“**民族歌舞学校”工程,加强内部管理,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开发、利用团结剧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证剧场的使用面积和功能。

(4)**期间,做好自治区美术馆工程项目的论证、可行性研究和启动工作。对各地州市图书馆、文化馆给予支持,重点扶持经济较落后地区的地州市级图书馆、文化馆。

(5)以申报《中国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世界“人类口头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成功为契机,通过国家的资助,建成乌鲁木齐、喀什、麦盖提、阿瓦提、吐鲁番、哈密等6个木卡姆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开展对木卡姆艺术的整理、宣传、研究等系列活动。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申报及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人才的培训工作。

(三)文化遗产保护事业

1.实施大遗址保护工程。以**“丝绸之路”**段文物抢救保护工程为契机,集中必要的财力物力,实施区域性、综合性大型文物抢救保护工程,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大遗址保护区文物抢救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整体提高文物保护和管理水平。

2.深入开展文物普查工作。**期间我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到80处左右,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达到约50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约3000处,基本形成覆盖全区的国家、自治区、县(市)三级文物保护管理体系。积极推荐申报交河故城遗址等处丝绸之路上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世界遗产项目。建立3-5处大遗址保护展示园区。

3.加强考古调查和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配合公路、水利、油田勘探等大中型基本建设工程,实施考古调查勘探和抢救性考古发掘。加快边疆考古重点课题的组织实施,进行对乌鲁木齐市乌拉泊故城的考察、孔雀河下游烽燧遗址群调查、丝绸之路“大海道”的综合考古调查、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古代遗址调查等考古调查研究项目。

4.继续抓紧文物抢救维修工作。抓紧完成库木吐拉千佛洞、北庭故城西寺、苏巴什佛寺遗址、昭苏圣佑庙等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点的抢救维修。实施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项目。

5.加快建成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博物馆体系。新建、扩建一批多功能的现代化博物馆,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民族和民俗特色的专题类博物馆,积极探索民办博物馆发展的路子。**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馆设施及陈列展览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快各级博物馆文物库房、展厅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全区地、市级博物馆馆舍达标。

6.加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完成全国重点和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档案备案工作,推进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完成“四有”建设。加快考古发掘资料整理、考古报告编写和发掘品移交工作的进度,基本清理完成积压资料的工作。

7.完成全区馆藏文物的鉴定和建档工作,建立全区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总目录。完成全区馆藏一级文物数字化档案建设。继续做好历史文物、革命文物和民族、民俗文物的征集工作,加大馆藏珍贵文物的保护力度和科技含量,提高藏品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快建立全区馆藏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系统。编辑出版《中国文物地图集**分册》、《**通志·文物志》。依法规范文物流通程序,探索文物商店改革发展的路子。

8.兑现申报《中国**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政府对联合国的承诺,落实“十年拯救计划”。

9.全面铺开**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继续申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选自治区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设置各级非物质文化保护机构、研究、传承中心;培养非物质文化保护人才,建立保护队伍。

(四)对外文化交流

1.加强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归口管理对外文化交流的职能,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舆论等多种手段,加强我区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促进文化外事工作管理的规范化。

2.积极开拓国际艺术市场,大力弘扬**各民族文化,派出项目以针对性强、文化含量高、灵活多样的中小型项目为主,增加区内包括民族歌舞、木卡姆艺术、杂技等多种艺术门类的高水平艺术团体的出访,争取国际演出市场的更大份额。

3.加强我区与周边毗邻国家的双边文化交流与合作,适时举办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活动,为**大开发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国际环境,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抵制民族分裂。

4.加强外宣工作,提高外宣水平,扩大**文化艺术、文物精品的外宣力度;为适应形势需要更新宣传手段,利用现代传媒的平台,建立**文化艺术信息库和“**文化艺术网站”,将我区各民族丰富多样、特色浓郁的文化艺术作品整理上网,推向世界。

5.进一步加强我区文博事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有计划地推出文物精品展览,扩大**文物的国际影响;在文物保护科学技术、考古调查、发掘等领域,加强与周边相邻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寻求国际合作,开展对塔里木盆地、天山、昆仑山、阿尔泰山和帕米尔高原遗址分布情况的调查;积极争取国际组织、友好国家、友好团体和友好人士对我区文化遗产事业的支持和帮助,吸取更多的外部资金用于**各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

(五)文化市场的繁荣与管理

1.围绕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统筹规划文化市场布局,合理配置文化市场资源,改善调整市场结构,大力培育和开拓农村文化市场,提高整体文化市场在经济生活中的占有量。

2.积极倡导文化娱乐业的特色经营、大众化经营。大力扶持健康文明的娱乐项目和经营活动,引导各族群众形成健康的文化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引导娱乐场所更多地面向工薪阶层开放,鼓励开发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符合老年人、残疾人特点的文化娱乐活动。

3.规范和繁荣演出市场,建立区内外演出协作网,改变演出市场小、乱、零、散的状况,完善演出经纪人制度,规范演出中介体系,促进演出市场的繁荣。

4.调整音像业所有制结构,发展具有区域辐射能力的音像批销中心,同时以总量控制、结构调整为目标,巩固和扶持做为主渠道的国有音像经营单位,改变零售、出租点过滥的局面。发掘我区资源,积极发展我区民族音像业。

5.构建文化市场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理顺文化市场管理体制,推进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加大行政执法监管力度,继续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活动,依法治理打击各种违法经营活动。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遏止反动非法宣传品,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和境外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西化、分化”图谋和文化渗透。

6.建成自治区、地(州、市)、县(市)三级网吧电子技术监管平台,调整产业结构,引导网吧向规模化、连锁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六)文化产业建设

1.大力培育和发展重点文化产业门类。根据**特色、资源优势、文化消费趋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新世纪发展规划,把文化旅游、艺术品、艺术演出、文化娱乐和教育培训5个行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文化产业,形成以重点文化产业为主导,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格局。

——发展与“旅游西进”战略相结合的文化旅游产业,进一步加强对沙漠文化、戈壁文化、丝绸之路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以文促旅,以旅兴文,以大型旅游节庆活动为载体,推动旅游和文化艺术活动的发展。建立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旅游精品项目,使**成为国内外重要的旅游文化活动地区之一。

——发展与会展业相结合的艺术品产业。以发展会展业为契机,积极培育艺术品市场,推出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有影响的大型艺术品展览,发展有影响的艺术品拍卖行和中介机构,使乌鲁木齐成为国内重要的艺术品创作、生产和交易中心之一。

——发展文艺演出业,积极开拓国内外文化市场。按照艺术发展规律与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针对观众不同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地区差异,建立起适应市场要求的创作、生产、演出的全新机制。

2.大力扶持文化骨干企业,积极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以需求为导向、品牌为龙头、资产为纽带、企业为主体,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界限,对全社会文化资源进行整合。积极争取并支持大型企业在**投资文化产业。进一步扩大开放,吸引各方投资,引进一批国内外著名文化企业来**落户。力争在2010年前形成一批发展前景好、产业规模大、竞争能力强,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群和文化产业骨干企业。

3.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产业,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在继续发展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加大政府投入和扶持力度的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产业,努力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研究建立发展文化产业的投融资体制。加强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政策的研究,政府定期向社会公布允许国内外资本参与的文化产业项目目录,吸引国内外资本参与国家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的投资开发。

4.完善文化产业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国家政策许可的各种文化经营企业,在规划建设、土地征用、人才引进、从业人员职称评定等方面与国办文化企业一视同仁。着力发展文化中介机构,完善文化经纪人制度,为其创造良好宽松的经营环境。鼓励文化事业单位进行企业化改造,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原享受优惠政策不变,财政拨款标准3年内不减。对列入我区优先发展的文化产业项目,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贴息贷款扶持其发展。现已出台的一系列鼓励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政策,适用范围扩大到文化产业,并根据文化产业的特点,提出具体实施意见。

(七)文化队伍建设

1.加强文化队伍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用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使广大文艺工作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三贴近”,把握时代的脉搏,正确认识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艺德教育,提高艺术道德素质,不断提高文艺工作者的思想素质和艺术水平。

2.大力加强文化专业队伍建设,急需解决编剧、作曲、指挥、导演、舞台技术等专业人才。委托内地高等艺术学校或我区高等院校培养专业人才。努力创造适于文艺人才产生、成长的环境和条件,造就一支享誉国内外的艺术大师、优秀的文艺骨干。

3.加强文化管理队伍建设。对全疆现有150名文化局长、地级群艺馆、县级文化馆、地、县级图书馆馆长普遍进行培训和轮训。培养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文化管理工作者。培养一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经营人才。逐步建立并规范文艺人才的流动机制。

4.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创编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剧(节)目和艺术精品。对有杰出贡献、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授予国家、自治区最高荣誉,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敬业精神。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文化事业的领导

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20年,根据以人为本的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必须坚持党对文化工作和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领导,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要做到文化事业发展五纳入——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政治体制改革,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任期目标的重要考核内容,保证完成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的各项任务。

(二)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

实现我区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必须有相应的文化经济政策和物质基础做保障。

1.继续贯彻落实国发〔2000〕41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自治区财政对文化事业投入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增加幅度不低于年财政收入增长幅度。每年对文化基本建设投入应达到自治区基建总投资的3%,文化事业费占各地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达到0.8%。

2.对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公益性文化机构和特殊需要保护的文化(文物)事业单位,如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等,自治区继续给予经费保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力度,把乡(镇)文化站、村(连)文化室的建设纳入到自治区文化基础设施总体规划中,并配套专项补助资金;对准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自治区区别情况通过相应的财政补助予以扶持;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自治区给予政策扶持和引导。

3.重点扶持具有示范性,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艺术水准的民族艺术或高雅艺术的创作和生产。建立优秀剧(节)目创作演出专项资金,加强对艺术精品创作和生产的扶持。

4.设立艺术科研专项资金,确保每年的固定资金的来源。对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保护、传承,以及**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各项措施和资金要得到落实和保障。对民间艺人和传承人要加强保护、挖掘。文物遗存相对丰富的地区,政府每年要在财政预算支出中安排足额数量的资金用于文化遗产保护。

5.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落实并完善对文化事业的捐赠实行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捐赠文化事业。切实解决企业异地捐赠文化事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鼓励对文化事业进行捐赠和赞助的其它有效措施。

6.对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用地,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可以采用划拨方式供地的,地方政府要划拨供地;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采用有偿方式供地的,地方政府在地价上适当给予优惠。地方政府可以在土地收益中确定适当比例用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在城市改造、文化设施迁建、商业合作中要保证文化设施建设的规模、国家投入资金及设施使用功能不受影响。

7.根据公共财政的基本政策和财政供给范围的基本要求,改革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方式,在总体上保持自治区对文化事业投入不断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减少固定投入比例,增加动态投入比例,财政补助逐步从对文化事业单位及从业人员的一般投入为主转变为以项目投入为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设立自治区艺术发展基金。自治区艺术发展基金的来源包括:政府专项拨款,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征收的文化事业建设费,社会各界对文化事业的捐赠以及其他收入。自治区艺术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国家倡导、扶持和重点资助的艺术品种和艺术项目。

8.建立多渠道筹资、多种投入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发展机制。在对预期回报进行周密论证的基础上,自治区对部分文化项目提供贴息、垫付利息等信贷优惠措施。要努力通过提升无形资产价值,进行剧目或(其他文化经营项目)股份合作,提供优惠服务或其他适当回报方式等途径,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积极拓宽企业赞助文化事业的领域和渠道,探索合作、合资合营和利用外资办文化的有效途径。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1.根据文化单位的不同情况,实行分类指导。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各地给予财政保障,加大投入,促进其稳定健康发展;对公益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政府给予财政补助,扶持发展,同时鼓励其积极开拓市场,通过多种渠道发展壮大;对经营性文化单位,政府给予政策扶持和引导,实行独立的经济核算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合理调整文化事业单位结构,改变低水平交叉重复、规模过小、服务单一的格局。

2.深化文艺表演院团改革,调整结构布局。在继续保持原有财政投入不减少的基础上,鼓励多渠道、多种形式组建文艺院团,形成国家保证重点,鼓励社会办团的良好局面。

3.改革内部管理制度。鼓励一些文化事业单位和团体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机制的原则,逐步推行聘用制、签约制,改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或作品项目管理。改革分配制度,扩大文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自,改年度工资额度指令性计划为指导性计划。探索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办法和途径。健全事业单位分配监督机制,保证储备金的逐年积累和社会保障与分配政策的落实。

4.加强文化行业协会建设。逐步加强文化行业规范,监督行业自律,保障行业权益等方面的管理职能。

(四)加快文化法制建设

1.加快立法进程,提高立法质量。积极探索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逐步调整和完善现行法律法规。对于改革中急需用法律规范和调整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积极配合立法机关,抓紧制定法律法规,并不断提高立法层次和立法质量。加快制订《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文化市场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地方性文化法规。

2.加大执法力度,坚持依法行政。文化行政部门要树立依法行政观念、廉洁行政观念和优质服务观念,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审批项目,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积极利用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科技手段,构建政府依法监管、企业依法自主经营的文化市场体系。

3.建立高素质的文化法制干部队伍。通过明确执法人员任职资格,定期培训执法人员,建立执法程序制度,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切实加强对文化行政执法的监督管理,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正确执法的水平,以保证文化法制队伍的健康发展。

文化事业发展范文第3篇

一、“*”期间文化事业发展现状

“*”期间,在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文化战线上的各族工作者,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坚持文化工作重在建设、重在开拓创新,经过不懈的努力奋斗,立足*实际,抓特色、抓优势、抓规划、抓创作,重点突破,全面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

1、实施精品创作,繁荣文艺舞台。

近年来,我县专业艺术表演团体。通过实施艺术“精品创作”,涌现了一批突出时代主旋律、形式多样、具有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节目,如《民族团结之花》、《白杏之乡的欢乐》、《金色胡杨》、《石油姑娘》等歌舞,展现了神奇、美丽的*风光及地域特色,受到人民群众的好评。*年6月21日—23日,成功参加了“美丽的巴音郭楞”为主题的自治州50年大庆文艺晚会,我县四个节目分获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这两台晚会也在中央电视台、内蒙古电视台、新疆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转播和报道。

2、基层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群众文化日趋活跃。

基层文化重点加强了基层阵地、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内容和基本活动方式的“四基”建设。同时,开展了建设“丝绸之路边疆文化长廊”、创建“文化建设先进县”和实施“知识工程”三大重点工程。*年6月我县被自治区命名为“自治区文化建设先进县”。

*文化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一批标志建筑,成为城市一道亮丽风景。具备较高标准的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已落成。在“2131”工程和“西新工程”的推动下,恢复和新建立了农村电影队。利用自筹资金,建起了文化广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活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文化活动正在蓬勃健康地发展。

3、文化市场得到健康有序发展

全县共有文化市场管理机构1个,稽查人员3名,兼职人员2名。全县现有各类文化经营单位190家。其中歌舞娱乐场所20个,书刊音像制品经营单位35个,打字、复印、印刷单位55个,台球室10个,录相厅、室、电子游戏35个,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20个,工艺美术装璜店15个。文化市场管理部门在积极引导、扶持的基础上,加强管理,规范秩序,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打击了销售传播等反动非法音像图书制品,整治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和清除网上不良信息等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认真贯彻“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促进了我县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4、文物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

我县有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30处,拉依苏烽燧、芒达墩古墓、阔纳协海尔故城遗址等一批重点保护单位得到了有效的维修和加固。阿孜甘墓地等考古发掘,分别出土了一大批非常珍贵的文物。我县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建设,得到进一步落实,100%的文物保护单位办理了土地证,并设有文物保护标志。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网已基本建立。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

我县文化事业预算支出每年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低,与全县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列为“九五”和“十五”规划的*县博物馆、体育中心、影剧院至今未实施,较疆内其它地区比为弱势。各级各类文化单位的业务经费开支极为紧张。我县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和乡级文化站没有正常经费来源,据统计,二分之一的乡文化站,三分之一的村文化室,只有几间房子和简陋的活动设施,书架上摆放的还是十几年前,甚至于还有“”期间的书籍。

2、政策落实不够到位

国务院于1996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的若干规定》(国发[1996]37号)文,明确指出开征“文化建设费”,并规定“文化事业建设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由于多方面原因,中央扶持文化事业的经济政策,一直未能得到较好地落实。如:增加文化投入、配备交通工具,解决公共图书馆购书费;成立“2131工程”领导小组,为农村电影放映提供配套资金的政策;对乡镇文化站实行经费补助和文化事业单位创收减免税政策等落实不够。

3、文物保护工作形势不容乐观

我县文物保护单位分散,点多面广,大多地处气候恶劣的环境中,对保护和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由于文物保护资金不足,无交通工具,专业人才缺乏等原因,使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受到自然侵蚀和人为的破坏,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总揽全县文化工作全局,围绕全县经济建设大局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把繁荣文艺创作、多出优秀作品作为中心任务,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不断提高全县人民文化生活质量,为全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

1、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文化艺术自身规律的、比较完善、充满活力的文化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完成文化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

2、文化事业资金投入渠道基本实现法制化、稳定化,全县文化事业基础设施和物质条件有较大改善;

3、使三级文化网络实现填平补齐,公共图书馆和社会文化网络信息化、资源工程初见成效;

4、完成县博物馆和影剧院的基础建设;

5、2008年以前,完成文化馆和图书馆建设项目,并配套和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用好国家配套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资金,建成4个自治区级标准文化站,力争“*”期间使全县100%的乡级文化站达到自治区标准;

6、2007年以前,成立*文化艺术创作机构,加大我县文化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我县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制定完善一整套适应我县文化艺术创作和民间文化艺术遗产保护的办法、措施;

7、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和“西新工程”计划;

8、文化产业初步形成规模;

9、文化事业与我县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同步发展。

三、主要任务

(一)文化艺术事业

1、做好县艺术表演团体的改制工作,配好配强专业演出队伍,对改制后的艺术表演团体给予政策和经费扶持。

2、加强行业管理,推动艺术团体走向市场,逐步成为艺术市场竞争主体。形成国家、团体、演职员之间利益关系明确的艺术生产和市场营销新机制。运用政策调控,倡导和扶持非国有的多种所有制的民间职业艺术团体和业余文艺团体。

3、成立文化艺术创作机构,制定实施《*文化艺术创作规划》、《*文化艺术奖评办法》、《*文化艺术创作人员深入生活管理暂行办法》。鼓励艺术表现形式创新,实施“精品战略”,提高文艺创作水平,促进各种艺术门类的繁荣。“*”期间全县产生1一2个舞台艺术精品;办好各种艺术展览,每年推出一批美术、摄影精品。

4、实施艺术人才工程,加强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等人才的培养,重点培养一批创、编、导尖子人才。大胆探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艺术人才管理制度,建立艺术经纪人制度,推动艺术工作者自由职业化的进程。

5、积极探索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重要艺术活动的新路子,办好具有我县民族和地域特色的、示范性的艺术活动。

(二)社会文化事业建设任务

1、社会文化基础性任务

(1)加强党政指导、部门协作和地方配合,继续做好自治区共建“丝绸之路边疆文化长廊”、创建“文化建设先进县(市、区)”、实施“少儿文艺雪莲花计划”三项社会文化建设重点工程。积极发展少儿文化事业,着重解决农村儿童文化生活贫乏的问题;鼓励兴办适合农村儿童需要的儿童文化园或其他文化设施。县文化馆、乡镇(街道)文化站普遍设有少儿文艺活动场所;县图书馆普遍设有少儿阅览室;在全县建立1-2个农村儿童文化园。

(2)全面落实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和“西新工程”目标。一是在2006年成立*县“2131工程”领导小组,解决农牧民看电影难的问题;二是落实好全疆农村电影工作座谈会精神,采取由国家资助少量拷贝,自治区补贴部分资金,我县再补充部分费用的办法,落实好“2131工程”目标,让农牧区看到好电影;三是切实加强电影队伍的建设和管理,解决各级电影单位放映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问题;四是新建县级影剧院,推动我县电影事业健康发展。

(3)动员社会力量兴办老年文化事业,力争在老年活动中心建1所老年大学,每个社区都建有老年文化活动场所。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老年文化活动,活跃老年人的文化生活。

(4)继续开展创建民族民间艺术之乡活动,使全县30%的乡镇建成为民族民间艺术之乡或特色民间艺术之乡。加强对民间艺术(传承人)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其在弘扬优秀民族民间文化传统方面的重要作用。

(5)积极推进社会艺术教育、培训、展演和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建立全县性的文化类民办非企业网络,统一标准,加强管理,指导和规范各项社会文化艺术活动;加强对社会艺术培训人才队伍的建设规范管理。

(6)加强图书馆行业管理,完善图书馆评估制度。改善公共图书馆办馆条件,优化图书馆藏书结构,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办馆效益。县图书馆每年购新书经费不少于20000元,订报刊杂志经费不少于15000元。“*”期间改建30个藏书达到万册以上的标准乡镇、街道图书室;各乡镇(街道)文化站图书室年新增藏书不少于300册、年订阅报刊不少于15种。

(7)加强群众文化行业管理,完善文化馆评估制度,促进改善文化馆办馆条件,提高其服务质量和办馆效益。

(8)组织开展全县性群众文艺、少儿文艺、百日广场文化活动、老年文艺示范性展、演、赛活动,每年举办1次全县农牧区文艺调(汇)演、1次社区文艺展演,1次少儿文艺展演、1次老年文艺展演。

(9)拓宽“文化下乡”的渠道,开展丰富多采的文化下乡活动。组织开展“百日百场电影送温暖”活动、百日广场文化活动和文艺节目、图书、展览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活动等等,切实把文化工作“三贴近”落在实处。

2、文化信息化建设任务

加快文化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积极参加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建设,提高全县图书馆的文献信息保障能力。县图书馆实现联网,入网率达到100%。加快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利用网络技术或卫星传输技术,促进我县民族各类民间音乐、戏剧、舞蹈、美术、曲艺、杂技和文物等艺术、文物资源的开发与传播,推进对外文化交流。

3、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1)加强乡、村文化站(室)设施建设。在国家支持下,落实自治区县级两馆建设计划,填补“两馆一站”设施空白点。“*”期间,对面积狭小、馆舍危旧、设施简陋的县、乡文化设施进行维修或改造,达到全县有合格的文化馆、图书馆、乡乡有60%以上的合格文化站。村一级建成面积不少于600平方米的“四室一厅一场”文体场所,设施比较齐备。

(2)加强全县公共文化设施的规划建设、保护利用和经营管理,充分发挥图书馆、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等文化设施的作用。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财政逐年增加投入的基础上,建立完善文化设施建设多渠道投入及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共文化设施。

(3)“*”期间新建*县博物馆。

(4)“*”期间完成*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心立项、筹建工作。

(5)“*”期间完成县影剧院立项筹建工作。

4、群众文化和图书馆专业队伍建设任务

建立群众文化、图书馆、社区文化辅导员、农村电影放映员等专业人员的职业资格制度,通过加强对各类专业性岗位培训工作,逐步实行持证上岗。落实全县乡镇文化站专职人员的事业编制和待遇,稳定和加强乡村文化站(室)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阵地作用。

(三)文博事业

1、加快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建设,全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率达到100%;积极开展自治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完成一批重点历史文物的抢救、维修、保护,加强考古发掘和科研等工作。

2、全面建立健全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并逐步向乡镇延伸,形成全县三级文物保护管理网络。

3、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我县文物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4、围绕丝绸之路考古,完成全县文物普查的补点工作。完成现有文物的建档工作,编制《*博物馆馆藏文物部目录》。

5、做好《丝绸之路(新疆段)重点文物抢救保护工程》西域都护府文物保护项目的立项、工程启动、实施工作。

6、加强民族民俗文物的保护、研究工作,制定挖掘、整理、保存方案,加强对其保护和利用。

7、加强对文物收购、流通、拍卖、收藏等环节的治理,依法规范文物市场行为。

8、加强人才培训,提高文博队伍业务素质。

(四)对外文化交流

1、加强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归口管理对外文化交流的职能,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舆论等多种手段,加强我县对外开放文化交流工作的宏观指导和归口管理,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管理的规范化。

2、积极开拓文化艺术市场,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积极参与文化交流,注意选拔我县艺术团队和演员参加国内外一流的文化艺术活动,以获得最佳成绩,扩大我县的影响。

3、加强外宣工作,提高外宣水平,扩大*文化艺术、文化精品的外宣力度;建立*文化网站,将我县各民族丰富多样、特色浓郁的文化艺术作品整理上网,推向世界。

4、集中力量举办1—2次高质量、高层次、大规模、综合性的对外文化交流和宣传活动,扩大*的对外宣传力度。

5、进一步加强我县文博事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有计划地推出文物精品展览,扩大*文物的国内外影响;在文物保护科学技术、考古调查、发掘等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

(五)文化市场的繁荣与管理

1、围绕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统筹规划文化市场布局,合理配置文化市场资源,改善调整市场结构,规范文化市场管理秩序,提高文化市场在经济生活中的占有量,引导各族群众形成健康的文化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

2、积极倡导文化娱乐业的特色经营、大众化经营。大力扶持健康文明的娱乐项目和经营活动的发展。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严格控制总量。要积极培育小城镇和农村文化市场,引导娱乐场所更多地面向工薪阶层开放,鼓励开发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符合老年人、残疾人特点的文化娱乐活动。

3、规范和繁荣演出市场,建立县域内外演出协作网,改变演出市场小、乱、零、散的状况,完善演出经纪人制度,规范演出中介体系,促进演出市场的繁荣。

4、调整音像业所有制结构,发展具有区域辐射能力的音像批销中心,同时以总量控制、结构调整为目标,巩固和扶持做为主渠道的国有音像经营单位,改变零售、出租点过滥的局面。

5、加强文化市场法制建设,进一步理顺文化市场管理体制,健全文化市场监管机制,加大行政执法监管力度,依法治理打击各种违法经营活动。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遏止反动非法宣传品,色情陪侍等“文化垃圾”的滋生蔓延。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和境外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西化、分化”图谋和文化渗透。

6、建地州、县、乡三级网吧电子技术监管平台,调整产业结构,引导网吧向规模化、连锁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六)文化产业建设

1、大力培育和发展重点文化产业门类

根据*特色、资源优势、文化消费趋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新世纪发展规划,把文化旅游、艺术品、艺术演出、文化娱乐和教育培训这5个行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文化产业,形成以重点文化产业为主导,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格局。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进一步加强对都护府文化、胡杨文化、沙漠文化、丝绸之路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以文促游,以旅兴文,以大型旅游节庆活动为载体,推动旅游和文化艺术活动的发展。建设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旅游精品项目,使*成为国内外重要的旅游文化活动集散地。

发展与会展业相结合的艺术品产业。以发展会展业为契机,积极培训艺术品市场,推出全疆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大型艺术品展览。

发展文艺演出业,积极开展区内外文化交流。对文艺表演团体和演出场所,逐步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改组改造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形成公有、非公有、股份合作等多种文艺表演经营组织形式并存竞争的格局。

发展与大众文化、健康消费相结合的文化娱乐产业。深入挖掘我县传统的优秀文化娱乐方式,同时大力发展高科技娱乐设施,培养多功能、综合性的文化娱乐场所,满足不同年龄结构不同文化层次的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净化娱乐市场,促其健康有序、活跃繁荣。

2、大力扶持文化骨干企业,积极调整文化产业结构

充分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以需求为导向、品牌为龙头、资产为纽带、企业为主体,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界限、对全社会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树立“只求所在、只求所用、不求所有”的观念,积极争取并支持大型企业在*投资文化产业。进一步扩大开放,吸引各方投资,引进一批国内外著名文化企业来*落户。力争在2010年前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群和文化产业骨干企业。

3、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产业,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

在继续发展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加大政府投入和扶持力度的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产业,努力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个人、企业、社会团体兴办国家政策许可的各种文化经营企业如: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文艺团体。加强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政策的研究,政府定期向社会公布允许国内外资本参与的文化产业项目目录,吸引国内外资本参与国家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的投资开展。

积极探索国有文化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界限,鼓励企业法人交叉持股,吸引外资和个体私营经营参股,推行企业经营者和职工持股,吸引外资和个体私营经济参股,推选企业经营者和职工持股。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大力发展文化中介机构,完善文化经纪人制度。重点发展演出、展览、比赛、知识产权交易等中介机构,使之成为联络文化生产、文化服务、文化消费的中间环节。加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推介,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

4、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

把文化人才的培养纳入我县人才培养规划,加强教育培训,特别要加强文化创作、文化管理、文化经纪人等高级人才的培养,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人才保障。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在住房、户籍、职称、分配、家庭安置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文化名人和优秀文化经营人才来*创业。

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艺术创作和工程的人员予以重奖。允许和鼓励有特殊才能的文化人才,以其特长和管理才能作为无形资产,按一定比例持有文化企业的股份,并参与分配。进一步形成良好的创业环境,以事业留人、以政策留人、以感情留人。

5、完善文化产业政策

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和自治区已经出台的扶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学习借鉴兄弟县市的经验,结合我县实际,逐步完善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国家政策许可的各种文化经营企业,在规划建设、土地征用、人才引进、规费减免、从业人员职称评定方面与国办文化企业一视同仁。

(七)文化队伍建设

1、加强文化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用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努力实践“三个代表”。使广大文艺工作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握时代的脉搏,正确认识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艺德教育,提高艺术道德素质,不断提高文艺工作者的素质和艺术水平。

2、大力加强文化专业队伍建设,努力创造适于文艺人才产生、成长的环境和条件,造就一批优秀的文艺骨干。

3、鼓励和创造条件,使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创编出一批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优秀作品。

4、加强文化管理队伍建设和培训。培养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文化管理工作者。培养一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经营人才。建立健全艺术经纪人制度,逐步建立并规范文艺人才的流动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文化事业的领导

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20年,根据以人为本的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才能实践“三个代表”,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县。只有做到文化建设五纳入——纳入县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政治体制改革,纳入县委和政府任期目标的重要考核内容,才能实现文化事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加大对文化事业的财税扶持力度

实现我县文化事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必须有相应的经济政策和物质基础作保障。

1、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国发[2000]41号文件)。县级财政对文化事业投入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增加幅度不低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在征收的文化事业建设费中每年安排当年征收的50%,用于我县文化事业发展和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每年对文化基本建设投入应达到全县基建总投资的3%。

2、调整投入结构,突出财政投入重点。对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公益性文化特殊需要保护的文化(文物)事业单位,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县财政继续给予经费保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力度,把乡(镇)文化站、村(组)文化室的建设纳入到全县文化基础设施总体规划中,并配套专项补助资金;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县财政应区别情况,通过相应的补助予以扶持;经营性文化事业给予政策扶持和引导,重点扶持具有示范性、体现*民族特色艺术或高雅艺术的创作和生产。建立优秀剧目创作演出专项资金,确保每年有固定的资金来源,加强对艺术精品创作和生产的扶持。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各项措施和资金要得到落实和保障。对民间艺术和传承人要加强保护、挖掘。我县文物遗存相对丰富,政府每年要在财政预算支出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文物保护。

3、落实并完善有关税费优惠政策。落实并完善对文化事业的捐赠实行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捐赠文化事业。切实解决企业异地捐赠文化事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鼓励对文化事业进行捐赠和赞助的其它有效措施。

对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用地,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可以采用划拨方式供地的,县政府要划拨供地;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采用有偿方式供地的,县政府在地价上适当给予优惠。县政府可以在土地收益中确定适当比例用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在城市改造、文化迁建、商业合作中,要保证文化设施建设的规模、国拨资金及设施使用功能不受影响。

4、改革投入方式。根据公共财政的基本政策和财政供给范围的基本要求,改革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方式,在总体上保持我县对文化事业投入比例,财政补助逐步减少固定投入比例,增加动态投入比例,财政补助逐步从对文化事业单位及从业人员的一般投入为主,转变为以项目投入为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多渠道筹资、多种投入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发展机制。要努力通过提升无形资产价值,进行剧目或(其他文化经营项目)股份合作,提供优惠服务或其他适当回报方式等途径,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积极拓宽企业赞助文化事业的领域和渠道,制定鼓励社会赞助公益文化带来的优惠政策、探索合作、合资合营和利用外资办文化的有效途径。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1、针对文化机构的不同情况,实行分类指导。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政府给予财政保障,加大投入,促进其稳定健康发展;对公益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政府给予财政补助,扶持发展,同时鼓励其积极开拓市场,多渠道发展壮大自身;对经营性文化单位,政府给予政策扶持和引导,实行独立的经济核算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合理调整文化事业单位结构,改变低水平交叉重复、规模小、服务单一的格局。

2、深化文艺表演团体改革,调整结构布局,在继续保持原有财政不减少的基础上,鼓励多渠道、多种形式开办文艺团体,形成国家保证重点,鼓励社会办团的格局。

3、改革用人制度,鼓励文化事业单位和团体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机制的原则,逐步推行聘用制、签约制,改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和工作项目管理。改革财政拨款制度,以按项目拨款和以奖。改革分配制度,扩大文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自,改年度工资额度指令性计划为指导性计划。

4、加强文化行业协会建设,逐步发挥其确立行业规范,监督行业自律,保障行业权益等方面的管理职能,

(四)加快文化法制建设

1、坚持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

文化行政部门要高度树立依法行政、廉洁从政和优质服务观念,利用科学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科技手段,构建政府依法监督、企业依法自主经营的文化市场体系。

继续将文化市场作为文化行政执法的重点,着重打击走私影片放映,色情、、盗版音像图书制品,娱乐场所色情陪侍等违法活动。尽快建立文化市场举报监督奖励机制,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管理信息网络机制,确保文化市场执法信息畅通。同时,继续加大对盗窃和走私文物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

建立高素质的文化法制干部队伍。

通过明确执法人员任职资格,定期培训执法人员,规范执法程序,健全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切实加强对文化行政执法的监督管理,全面提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水平,以保证文化法制队伍的健康发展。

2、加强普法工作,提高法律素质

继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运用灵活多样形式和切实有效的手段,全面提升文化系统管理者和经营者的法律素质。切实为繁荣和发展我县文化事业,净化我县文化市场,满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3、健全法制机构,保障经费投入

文化事业发展范文第4篇

一、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对兵团文化发展的重视和支持

认真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兵团文化事业建设,牢牢构筑斗争的文化阵地。把兵团文化建设纳入全国文化发展规划,加强领导,加强管理,统筹考虑支持兵团文化发展。要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兵团文化事业发展实际,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进一步完善兵团文化事业单列体制,请国家将兵团文化事业列入全国“31+1”序列,给予特别支持。在制定和确立全国性的文化政策、项目时,充分考虑兵团特殊社会组织的属性,同全国其他省区一样对待。

按照国家“支持兵团基础设施和公益性事业的建设”、“积极发展兵团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的要求,进一步争取对兵团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将边境团场、南疆困难团场和新建团场纳入重点扶持范围,协调国家编委批准兵团文化中心列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单位。加大对兵团辖区内文化遗产的保护,协调国家编委成立兵团文物局。结合兵团33万少数民族人口的实际,加大对兵团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的扶持力度。

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服务能力

兵团各团场,特别是南疆的基层单位处于打击“”的前沿,斗争形势严峻,面临的情况极为复杂,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十分迫切。要以进一步加大兵团文化事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努力构建起兵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

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立起与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兵团特色、充满活力的文化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兵团、师、团场、连队(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基层文化基础设施状况有较大改善。努力建成兵团图书馆、兵团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省级中心等重点文化设施,建成一批有影响的屯垦戍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提升文化服务能力,经常性地开展图书借阅、教育培训、科技推广、文化娱乐等活动。完善服务功能,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立足石河子市、各新建市和38个小城镇建设,积极发展城市文化和社区文化,推动机关、学校等内部各类文体设施和场所对外开放。建立起固定设施和流动设施相结合、共建共享、灵活机动、方便群众的服务网络。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争取国家妥善解决由于兵团自身无财政税收来源,长期没有配套的兵团文化事业发展专项经费问题。解决兵团从事公益文化服务的专职人员和必要的经费保障问题,进一步加强兵团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能力。

三、继续实施文化兴边战略,维护边疆稳定

兵团地处多民族聚居地区,同时处于坚持抵御境内外“”分裂、渗透和破坏的前沿,这就要求我们明确兵团文化的战略定位,巩固兵团文化阵地。促进兵团文化艺术繁荣发展,满足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提高认识,抓住机遇。重点要把文化建设切实摆到政治文明建设的格局中去,不断提高职工群众的文化素质。发挥好文化艺术人才的作用,使文化建设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建设共同发展。建立健全兵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建设公共文化机构及落实人员编制,全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使兵团的各项文化事业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理顺关系,改革创新。建立多渠道投资机制,重点推进国营、民营、股份制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投资发展方式,不断繁荣兵团文化。重点研究思考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对文化需求的新特点,赋予基层文化活动以新的形式和内容。积极支持鼓励兵团各类文艺团体下团场、下连队演出,丰富基层职工文化生活。

文化事业发展范文第5篇

一、我县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农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近年来,随着国家粮食保护价的上调,惠农政策的出台,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较快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文化生活也得到了一定改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目前,我县农村文化活动形式主要以广播电视为主,以报刊杂志、网络传播、群众文化、广场文化为补充,呈现出现代化、多样化的趋势。

(三)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广泛开展,热潮不断,农村露天文艺演出,观看群众常常达到上千人。一年一度的**登山节和元宵节焰火晚会已经成为我县群众文化活动的特色品牌。以金色田野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乡镇大型文艺汇演活动,各类棋类比赛、球类比赛、秧歌比赛、书画展等赛事活动极大丰富和活跃了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剪纸、根雕、手工编织、二人转、彩绘等民俗特色文化得到保护和发展,积淀了县域农村文化底蕴。

(四)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农民特别是农村青年劳动力的文化程度不断提高,18周岁35周岁的农村青年初中文化程度者约占8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约占5%。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外出务工,吸取了城市的先进文化,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五)农民文化生活消费逐年增长。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深入和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村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不断提高,我县农民用于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支出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依然薄弱。资金困难是制约我县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瓶颈,农村文化建设的速度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虽然近年来我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但还仅限于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其他村屯大多由于无力投入而导致建设步伐缓慢,多数文化设施不能正常使用。全县82个行政村仅有十几个村文化活动室和图书室配套设施齐全,藏书量仅为25000册,远远不能满足农民文化生活和科教兴农的需求。

(二)农村文化活动开展的不平衡。目前的各类文化活动大部分仅限于城镇,边远地区的农民群众不能充分享受到文化服务,出现了重城镇阵地、轻边远地区,重大型庆典、轻日常活动,重精美培养、轻大众普及的现象。

(三)农村文化活动缺乏地域特色。没有树立起自己的地域文化形象,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与服务方式沿袭传统模式多,方式过于简单,内容缺乏创新,群众文艺创作力量比较薄弱,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没有被充分挖掘和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四)农村文化管理服务职能偏弱。2004年,全省乡镇机构改革撤消了文体广播中心,由原来的县直部门垂直管理变为由乡镇政府行使有关职能,客观上乡村文化管理职能被弱化。同时,作为农村文化管理服务职能部门的乡镇文化站,普遍存在专业人才缺乏、人员素质偏低的问题,并且文化干部身兼数职,行政事物繁忙,没有精力和时间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个别乡镇文化站甚至成了无人员、无阵地、无经费、无活动的四无文化站。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步伐。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县乡财政设立专项经费,保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各项文化活动正常开展;相关部门应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社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投入的契机,积极跑市、进省,争取国家政策更大的支持,三年内实现每个乡镇都有一个300平方米以上综合文化活动室的目标;积极探索建立多渠道的农村文化建设投资机制,培植农村文化市场,吸引企业向文化产业投资,挖掘、整理、加工农村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产品,打造品牌走向市场,为我县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二)协调发展城乡文化,不断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内容。文化活动

内容决定着文化活动对群众的吸引程度,直接影响着文化活动的成效。农村文化要由小文化发展成大文化,促使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县文化部门要加强对乡镇主管文化工作人员的思想、业务培训,促使其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技能,不断探索创新乡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道路。乡镇文化站要面向广大农民群众,利用方便农民参与的文化设施和场所,组织开展农民喜爱的、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要把文化活动同农民的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文化艺术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要采取固定设施和流动设施、阵地服务和流动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文化生活。要培养和激励乡土艺术家,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要发挥农民参与群众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通过业余文化骨干队伍的培养来带动群众文化活动,使农民群众自我娱乐。要发挥农民参与群众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引导群众继承传统文化,弘扬先进文化,彰显本地特色。通过城乡并举、专兼结合、内外互动的办法,办好元旦、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会活动,逐步形成有**地方特色、有较大知名度的群众文化节会品牌。

文化事业发展范文第6篇

【关键词】城乡统筹 公共文化 文化产业 文化互补

城乡统筹公共文化,是指在发展公共文化事业过程中,改变过去不合理的城乡分割、城乡区别对待的文化发展政策,把城乡文化视为一体,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框架下,建立统筹体制,统一财政、规划、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文化绩效评审等措施,合理配置文化发展资源,把有限的公共力量用于城乡公共文化共同发展、协调发展,用城乡合力建设城乡公共文化,发展公共文化事业。这是一种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对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①

前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在分析了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后指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首先要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②为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必须实行城乡统筹,而实行城乡统筹,其意义对公共文化建设而言,则远远不止提高农村文化服务水平,它将全面而有力地推动公共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有利于城乡文化协调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市优先发展的政策,城市的文化公共基础设施由国家提供,而农村的同类公共基础设施主要由农民自主解决,国家只给予适当补助。城乡文化发展政策的失衡导致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也导致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等严重失衡、农村的公共文化远远满足不了农民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不仅乡村的文化发展与文化需求不协调,城乡之间的文化发展也根本不协调。实行城乡统筹发展公共文化,把城市和农村纳入一体化框架下,就能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结果必然是对落后状况的农村实行政策倾斜,扭转农村公共文化发展长期滞后的局面,逐步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使得城乡文化发展趋向协调。例如,城市里几乎拥有最好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电影院、剧院等,而农民在农村很少看到电影、文艺演出。现在,中央把每年新增的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不断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而文化部、财政部推出的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为广大农村基层群众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实用性、知识性、娱乐性文化信息服务。

有利于发展文化产业。什么是文化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蒙特利尔会议上对文化产业这样表述:“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③简单地说,文化产业是用社会化大生产的运作方式生产文化产品、进行文化服务的市场化运作方式。

城乡统筹,可以将农村丰富的土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人物、遗址等人文资料与城市雄厚的公共财政能力、优秀的文化人才队伍等相结合,实行优势互补,打造一个个新型文化产业,为城乡文化发展增添实体和活力,使得城市和乡村的文化互补得以彰显。

最近,安徽巢湖市规划、旅游、土地等部门领导与巢湖市居巢区文化旅游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召开联席会议,决定统筹市、区文化、财政、土地等资源,共同将近4000亩的市区东边的亚父山开发成亚父文化公园。根据这一项目的规划设计,三年内,整个亚父山将由现在的村民散居、农耕地、荒山地错落的现状大大改观,建设成亚父(范增)故居区、楚汉相争、主战场模拟区、楚汉博物文化展示区、生态园林区、休闲度假区、会议场馆区、农家乐中心、市区两级文化馆区为一体的亚父文化公园。

这一举措中,城乡统筹解决了困扰市区文化发展的瓶颈。居巢区亚父山区是秦末汉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范增的故乡和屯兵地。无论是积极蓄积革命力量反抗暴秦还是出山帮助项羽秦朝统治分封天下后建设家园,以及介入楚汉相争,都留下了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但长期以来,由于财力、土地、村民安置、城市规划等许多问题难以在市、区单一和乡村单一的行政区划内妥善得到解决,亚父山在改革开放后几十年内,不但没有开发出“亚父文化”资源,而且山体还受到了村民建房、企业办厂等割据、破坏,现状与历史极不相称,令人堪忧。

有利于保护弘扬文化遗产。城乡统筹充分发挥了城市文化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也充分挖掘、整合、利用了农村的文化资源,实现城乡文化的互动、融合、共同发展。

广大农村不仅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城乡统筹,可以利用国家政策、公共财政对各类文化遗产实行保护,尤其是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弘扬。目前,各级行政部门纷纷开展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制定了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开展“民间艺术之乡”,“特色艺术之乡”命名活动,授予秉承传统、技艺精湛的民间艺人“民间艺术大师”、“民间工艺大师”等称号,并对农村传统文化生态保护较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的村落或特定区域进行动态整体性保护,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机制。

作为木版年画的历史源头,开封市各级政府和民间组织对濒临灭绝的朱仙镇木版年画做了大量抢救、保护工作,如挖掘组建雕版、印刷队伍,陆续恢复建立三记、万通等老字号作坊,系统整理、复制传统旧版年画,撰写戏文故事图解,积极鼓励老艺人收徒传艺,频频举办学术研讨会等④。这些工作,如果不定城乡统筹,民间无力做成,而且朱仙镇人木版年画也不会成为公共文化的一部分。

如黄山市实施“五大文化工程”,将西递、宏村、唐模等农村进行整体产业化开发,形成优秀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既发展了经济,又保护了遗产,弘扬了徽文化,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成功范例⑤。

安徽省巢湖市黄麓镇青年农民刘靖,在祖传制纸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蜡笺纸产业。不仅纸张卖到了故宫,也使蜡笺纸这一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保护。

有利于打造文化精品。一个文化精品,往往是在原始创作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的“二度创作”,千锤百炼后才能形成。广大农村是产生许许多多的生动文化题材的沃土,但缺少深加工的条件。城乡统筹恰恰容易解决这一问题。安徽和县文化馆的傅昌尧,根据生活素材,创作了话剧《男子汉行动》,很长时间找不到剧团,上不了舞台,马鞍山市宣传部不仅一口气买断该剧的演出、修改等相关权利,还用城乡统筹的力量,在马鞍山艺术团演出后,调派精兵强将对其深加工,并连续在全市安排演出近百场,不仅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还在多次的演出中锤炼了作品和队伍,把《男子汉行动》由毛坯打造成精品,并在2007年度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全国各地用城乡统筹的力量打造文化精品的事件屡见不鲜。

总之,城乡统筹公共文化建设,有利于构筑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利于用城市的文化资源来帮助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也有利于用农村的文化资源弥补城市文化建设的不足,从而扬长避短,协调发展,又互相扶持,共同实现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5年12月31日,中发[2006]1号

②郑孝清、张卫,《论文化创新体系与文化发展》,《学海》,2005(3)

③黄晓东,《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切实转变现代政府职能》,《南方日报》,2007-8-28

④刘先琴、董一鸣,《期待中国木版年画的春天》,《光明日报》,2008-4-15

⑤朱文根,《黄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安徽文化工作》,2005(3)

(作者:巢湖市居巢区文化馆助理师,安徽省作家协会、戏剧家协会、散文家协会、民俗学会会员)

文化事业发展范文第7篇

一、科技进步对提高我省文化传播能力和文化创新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科技创新和进步促进文化艺术品内在品格的提升

高品味和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才能赢得市场,如何运用科技创新成果提升文化产品的文化品格是摆在文化领域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科技创新和进步使得文化产品的文化品格有了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和可能。例如,现代大型魔幻舞台剧《黄粱梦》以武安地方艺术形式为基础,综合运用了魔术、杂技、摇滚、街舞等现代元素,获得了良好的反响。正是其充分运用了科技创新成果,如多个表演区的舞台升降旋转设计,立体实景、网眼纱,激光动态成影技术,为传统文化样式注入了现代血液和活力,正是科技创新成果的运用的结果。

(二)科技创新和进步促进文化艺术产品形式的多样化

由于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在文化事业领域的运用,传统单一的文化产品的样式逐渐演变为多元素的综合性艺术,这不仅拓展了文化产品的样式,同时也开拓了市场。以舞台的综合实践形式为代表的戏剧就突出表现对多种曲艺文化艺术形式的包容、吸收、整合、运用。

(三)科技创新和进步拓宽了文化艺术品推介途径

科技影响传播,传播决定影响,当今信息社会,谁的传播能力强大,谁就能广为流传。文化的影响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同时也受传播手段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在现代的商业竞争和宣传环境下,如何更有效地使用推介途径几乎决定了产品的成败。科技创新成果对于提高文化生产传播效率和效能具有决定性意义,对正在努力适应现代商业社会的文化事业来说就更是如此。河北文化领域的剧团、单位,如果不能有效地推出“产品”,就难以获得充分的发展。现代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为文化事业的推介和传播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平台。

1.互联网平台的运用

互联网提供了快捷的通信与信息检索手段,也提供了巨大的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能否尽快且有效推介和宣传自身就在于是否有效运用这一相互交流、参与的平台。河北省文化厅市场处、宣传处等部门利用网络向国内外的政府机构、组织团体、个人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推广和宣传。

2.数字电视、广播等影音媒介

科技的创新使无线传输、移动存储成为可能,再加上高清液晶显示,使数字移动电视、车载电子系统、广场电子传播系统等可以出现在任何需要的角落,有效且合理利用这些高科技媒介成为文化产品自我宣传的有效手段。

3.报纸、书籍、横幅、传单等纸质文字媒介

传统的宣传推介工具也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科技创新成果拓宽了传播的途径,文化产品作为商品的属性要更好地彰显,用于宣传和推广的方式和途径就要按照商品的流通规律来进行。

(四)科技创新和进步增强了文化艺术品传播效能

文化产品的宣传不仅途径要宽广,更重要的是效果要好。要站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改造传播模式,推进和丰富文化的生产方式与表现形式,增强文化产品的表现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努力构建新的传播方式、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和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空间。

要增强文化艺术品传播效能就必须找到最有效的传播媒介,因为不是任何媒介都适用于每一种文化产品的,受众(消费者)的群体不同、层阶不同、喜好不同,决定了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只有找到最适合的推介和传播媒介,才能收到成效,甚至事半功倍,综合多种推介途径往往会收到较好的宣传效应。

(五)科技创新和进步刺激了受众的消费欲望

消费欲望是建立在对消费品的质量和传播效应上的,对文化产品产生消费欲望的过程是不断有“信号”刺激的过程。

1.消费欲望产生的必要条件

消费欲望的产生建立在文化产品这一特定消费品的“质量”上。文化产品质量是核心,前文也论述了科技创新成果为文化产品的品格的提升和样式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空间,就是为文化产品的质量添加筹码。

2.消费欲望产生的充分条件

好酒也怕巷子深,仅仅靠文化产品的质量是无法彻底保障其有足够的市场效益,尤其在现代的商业社会“眼球经济”的背景下就更是如此。没有足够的宣传和推介,没有引导消费欲望的渠道,就没有消费欲望的产生。

所以说,科技创新和进步在文化艺术品的生产和传播中的广泛运用的目的就是使文化作为商品的本质得到实现,文化艺术品的内在品格、多样形式,以及多元而有效的传播途径共同激发了对文化艺术品的消费欲望。

科技创新和进步对文化事业的意义重大,上述五个要点贯穿了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的三个方面,科技创新和进步作用在其任何一个环节当中。文化产品的目的就是获得消费的认可,消费欲望的产生正是建立在文化产品的内在品格、多样形式和推介宣传的多渠道和高效能上,而这“合力”的基础正是科技创新和进步。

二、河北省文化事业应用科技进步和创新成果的现状和问题

(一)河北省文化事业应用科技创新成果的现状

1.舞台文艺演出行业

河北省在舞台文艺演出行业的资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丰厚的文化积累,仅戏剧剧种就达21个,其中河北梆子、评剧等在全国广有影响。舞台文艺是一个立体的效果,是舞台演员在声、光、影、电下的综合展现,这就和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密不可分。河北省各文艺单位为打造高质量的舞台表演效果,大力推进自身对科技创新成果的引进、吸收、应用。

河北省话剧院积极引进高端设备,提升自身对科技创新成果运用。例如,由Z80单板机、CRT显示器等组成的WDW-1型舞台控制系统、360度旋转摇头式电脑灯(由灯体转动带动光束运动,可形成三基色组合变化、光线明暗变化、图案组合变化、图案旋转变化、棱镜效果变化、柔光效果变化、镜头光圈收缩变化、镜头调焦变化、镜头变焦变化、光束频闪变化)、MD、音箱、无线话筒等,上述科技设备的运用能够产生出丰富的艺术效果。

河北梆子剧院也有大量的科技成果的应用,如电脑灯控制台、常规灯调光台、摇头电脑灯、染色灯、灯光换色器、字幕机等设备。尽管如此,剧院在运用科技创新成果方面仍与国内同级院团有差距,例如音响没有数字化设备,全是模拟设备。而且已有设备只能保证一个团的正常演出,且舞台呈现达不到理想效果,搞大型演艺活动时常租赁设备,科技创新成果投入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剧团的发展。

同样,河北省歌舞剧院尽管在道具、布景上借助计算机软件的科技成果(PhotoShop或AutoCAD)来完成设计工作,然而音响设备同样也只是模拟设备,没有数字化音响设备。其他科技创新设备有电脑摇头灯、电脑扫描灯、电脑摇头灯、筒灯换色器、电脑灯控制台、烟雾机、电动葫芦、LED高清大屏幕等。虽初步实现了升降台、推拉台、吊挂系统等较好的舞台效果,但已有的设备依然很难达到国内高端水平。另外,限制剧院发展的瓶颈还在于高科技成果应用人才的缺乏,受待遇、学历、人事制度等方面的限制,掌握高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人才的缺乏,熟练操作的灯光人员8人(占剧院人数的2%),会使用数字化设备的人员只有4人(占剧院人数的1%),剧团表演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的程度。所以,调查情况表明,仅仅是科技创新成果的引进还不能完全保证剧团的顺利发展,人才的引进同样必不可少。

2.图书报刊行业

以纸质媒介为特征的图书报刊行业和科技创新成果有着天然的联系,数字编排、数字传输、数字存储、数字印刷等正是科技进步的创新成果带来的巨大便利。以河北画报社为例,其积极推进的“画报数字化”,因不拘泥于传统的纸质媒介形式而引人瞩目,这一举措是积极应对现代电子科技创新的步伐作出的战略性调整,使画报这一传统的纸质媒介形式展现出多样态的产品形式。画报出版广泛运用数字电子技术,包括原创作品的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排版设计的数字化、印刷复制的数字化、发行销售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的数字化(数字版网上阅读)。其着力营建的河北省最大的图片资料库――“河北省图片资料馆”拥有先进的数字存储设备,其中的2.4TB的磁盘阵列,相当于2457G,如此巨大的存储功能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当然,科技创新成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得不考虑到资金是科技成果引进的基础和保障,硬件设备的升级换代是其实现条件,资金不足成为发展的最大制约性因素。

3.文物相关行业

河北省是文物大省,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8处,其数量处于全国前列。现代科技创新成果同样对提高文物相关部门的探测、发掘、整理、保护等环节意义深远。河北在田野考古记录手段上开始跨入数字化的门槛,初步开发了田野考古资料计算机管理系统或数据库,并运用各类数据采集仪记录和保存考古数据,使用电子全站仪测绘和记录考古遗存,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利用航拍、遥感等先进科技手段保存和采集出土文物及遗迹信息,并在具体操作手段和实用方法中大量运用科技创新成果带来的便捷。河北文物部门在很多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其他省份已建立了基于GIS和三维仿真的数字考古系统,以综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3S”虚拟现实技术,此技术可以在立体地复原出文物古迹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下文物的保存形式,通过数字仿真和虚拟复原可以重建古遗址及环境的动态变化过程。文物勘察、发掘、保护、研究的成效,是建立在以高端科技设备的强大优势的基础上,因此,科技设备的完备才能发挥更突出的效用。

4.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关系到文化事业的发展,是文化生产和扩大影响力的主要阵地。我省拥有很多科技含量高的演出场所和文化设施,如人民会堂、河北会堂、河北省艺术中心、河北美术馆、河北大戏院、河北省博物馆、河北省图书馆等等。随着河北省致力于建设“文化大省”目标的推进,会有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多功能的文化基础设施的建造、升级和完善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的需求,从而为我省文化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河北省文化事业应用科技创新成果面临的问题

1.科技创新成果的引进机制有待健全

科技创新成果的引进需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针对当前先进的科技成果进行综合考察,对相关运用领域进行推介,审核科技创新成果的运用情况,为进一步引进作出评判,切实起到科技创新成果和文化事业运用的中介作用。

(1)综合性考察

(2)专业性测评

(3)针对性引介

(4)全面性审核

2.科技创新成果引进的财政扶持机制有待完善

3.引进运用科技创新成果的人才政策有待调整

4.对已有科技创新成果消化吸收和应用观念有待深入

5.鼓励并加强自身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6.对综合运用多种科技创新手段的意识有待强化

三、科技进步对提高我省文化传播、网络文化引导能力的思路

(一)各文化事业单位在充分认识科技进步对我省文化发展的重大意义基础上,努力实践“两手抓”,既要抓好先进技术的引进与应用,又要抓好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各个单位在运用科学技术中对自身的硬件升级

各单位在运用科技进步提高自身能力过程中,结合各自实际,对有利于本部门行业的高科技产品和技术手段分门别类,积极加以引进,再通过与自身特点相结合,充分运用先进技术对传统工艺的改造升级,达到完善提高的目的。

2.各个单位在运用科学技术中对自身的软件升级

优秀的人才资源是科技进步的第一资源。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文化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关键是人才。坚定不移地落实党和国家制定的“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国家科技事业中来,开创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对各单位内部从事文化业务及技术专业人员进行一次技能提升,提高广大文化工作者的技术能力和对高新技术的认识,使其从工作理念到工作方法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只有通过软硬件的共同提高,才能推动文化发展。

3.各个单位在运用科学技术中要开拓视野

在实践文化科学技术进步中,各文化事业单位还应立足自身,开拓视界,主动关注其他高科技领域最新动向,积极开展科技交流合作,从多学科的知识融合,到新技术的综合运用,吸收一切可以提高自身能力水平的元素。例如,在文物保护事业方面,文物科技水平进步十分显著,应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已经成为文物保护事业的重要手段。因此,通过开展各类科技成果交流会,展览会等多种形式,创新科技载体,加大应用力度,才能使科技进步更好地为文化事业服务。

(二)拓宽宣传渠道,加大传播宣传力度

在文化宣传方面,我们既要关注传统媒体,又要发挥新兴媒体的优势,拓宽渠道,多种方式建立文化传播平台。在各种媒体中,网络媒介具有多项其它媒介所不具备的优势,多维宣传、受众群体观念新、建设成本低、速度快、更改灵活、制作周期短、交互性强、传播范围广、可重复和可检索等,可称之为是时效性最强的宣传手段,这些特性使之与文化传播有极强的互补性,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加以利用。

1.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交流平台

在应用先进技术方面,通过建立各类文化网站,介绍各类文化资源,及时文化动态,实时转播文化方面重大事件,相关视频,同时,对现有文化资料进行网上链接,公布部门工作人员联系方式,开通博客空间,多途径拓宽联系方式,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交流平台。

2.宣传河北文化形象的新载体

利用网络媒体宣传河北文化,拓展河北文物博物、文化产品等信息渠道,开展网络介绍、咨询、引导、销售为一体的服务模式,形成宣传河北文化形象的新载体。

3.互通有无,形成强大的宣传渠道

各文化事业部门均可在内部网络媒介上部门信息,介绍经验,使各部门间互通有无,拓展联系方式,形成信息丰富、功能强大的宣传渠道。

(三)通过成立文化部门科技进步相关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全省文化部门科技进步工作的领导。要以服务国家目标、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以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为重点,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以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为重要目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各项配套改革,形成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有利于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既体现中国特色又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1.成立这一机构以便更好地联系各个所涉单位,结合我省实际,关注最新的科技动态。

2.研究新科技在各个文化领域的应用。

3.引导院团馆在实际应用中对新技术的推广开展。

4.以该机构名义组织全省文化科技进步活动,在我省文化部门中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开展各类推广介绍,积极参加各类交流展览活动,将我省文化资源推向市场。

四、科技进步对提高我省文化传播、网络文化引导能力的政策措施

(一)成立文化科技管理部门

成立文化科技管理办公室,与厅文化产业处、艺术处、计划财务处等部门协调工作,对接下属各院团、局,负责以下各项具体政策与措施的实施。

(二)建立和完善文化科技表彰奖励政策

1.完善文化科技进步奖奖励办法

参照文化部于1995年颁布实施的文化部《文化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结合我省实际,将河北省文化厅于2004年颁布的《河北省文化科技进步奖奖励办法》进一步完善。

具体体现在现有奖励办法基础上,增加一些凸显文化科技奖励对象的科技性、实用性、时代性等特征的内容,使该奖励办法能够有效刺激广大文化系统上的科技人才与单位的创新积极性,更好地为我省文化事业服务。

敦促相关部门对修改后的奖励办法进行落实、监督。

2.重视文化艺术作品奖项中的科技含量

在选送和评比部级、省级等各类文化艺术奖项过程中,在高度注重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的基础上,也对作品的科技创新含量予以关注。对于充分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有效提高了的思想性艺术性的作品予以适度嘉奖。

(三)加强文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1.制定出台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学习培训政策

聘请业内专家,对各单位科技骨干人员定期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升我省文化科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与水平。

2.整合文化科技人力资源

针对我省文化科技应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设立交叉学科课题,协调各单位文化科技人员或跨单位、或跨领域进行合作、协作研究,有效整合省内文化科技人力资源。

(四)增加文化科技资金投入

通过申请、调研、审批等程序严格把关,逐步增加文化事业资金投入中文化科技投入的比重,为文化事业的飞跃性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保障日常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

认真审查记录各单位器材设备更新申请,保障日常使用技术设备的维持维护与更新换代,以促进各项工作正常进行。

2.注重先端科学技术的采用

更加注重国内外先端科学技术的采用,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审批程序,加快审批速度,使其能够抢先为我省文化事业建设服务。

3.设立河北省文化科技研究专项基金

设立河北省文化科技研究专项基金,资助单位、个人、跨单位协作团体等能够安心研究,早出成果。

(五)拓展文化科技运用空间

敦促各单位迅速建立健全网络主页,要求单位内部各部门对于网络主页的建设予以积极支持与协作,利用网络手段切实提升我省文化传播和网络引导能力。

河北省把着力打造“文化大省”的目标纳入发展规划,成为重点发展的十大主导产业之一,将以文化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培育成为河北省新的战略支撑产业。近年来,河北省注重科技进步和创新在文化事业方面的实践和应用,并获得了显著的成效,文化事业相关部门抓住了科技创新和成果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品牌效应和市场效应。和已取得的成效并存的是,由于受传统行业固有的发展模式和体制特征的影响,文化事业在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成果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只有逐步推进和完善相关制度的健全才能保障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事业发展范文第8篇

一、我乡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乡民间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各村都有其民间文化特色,六李村的围鼓清唱;方岗村的玩蚌精、莲响舞;大魏村、塘陈村的舞龙灯;××村的拉犟驴;小罗村的路竹马;庙王村、魏店村的舞狮子;界牌村、六李村的彩莲船;大潘村的皮影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乡各村都成立了文艺宣传队,每年组织多次文艺节目汇演,在当地群众中具有很好的影响,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全乡现有民间艺人160余人,经乡文体站测试各格的有48人,其中农民乐队三支,××和塘陈唢呐队一支,民间艺术创作骨干5人(文化创作3人,音乐创作1人,美术创作1人)。1983年美术作品《裁新衣》有省级获三等奖;1996年××农民唢呐在孝感市汇演的《迎新套曲》获市级表演二等奖;1996年文学作品小品《一床蚊帐》和快板书《让床》在全省9篇获奖作品中双获佳奖,获奖名次均排在名人作品之前;小品曲艺快板书《求医》,湖北小曲《要嫁妆》、小戏《送黄花》、《补萝筐》、小品《访亲家》等7篇文艺作品在市级获表演和创作奖,在县级获奖文艺作品34篇,县级文艺演出每年都有××创作的文艺节目。20xx年新创作曲艺作品《憨头送礼》、《看儿子》、《唱××》3篇,多年来,共创作文艺作品70余篇。教育事业逢勃发展。自建乡至1993年,全乡20个村均新建标准化教学楼,1995年“普九”验收经省验收达标。从20xx年至今,为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育人环境,先后将不足百人的塘陈村小学、罗范村小学、操祝村小学、大冯村小学、大潘村小学并入其他小学,师资得到充分利用,分散的投入和零散的资源更加集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已见雏形;为改善办学条件,20xx年借全县中学生运动会在××乡罗庙中学举行之机,乡在学生中集资,扩建罗庙中不学运动场的面积10亩,修建了运动场地,新建学生住宅一栋,学校生活区地面硬化1000平方米。20xx年,积极争取国家学校危房改造资金,先后新修魏店小学教学楼,罗庙中学学生公寓和学生食堂,学校教育设施进行了添设。20xx年扩建改造了乡中心小学,近三年学校教学质量大大提高,罗庙中学连续三年获得中考好成绩,一中升学率全县第三位。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0%以上,新建新农村书屋3个,共拥有各类图书3万册。

二、存在问题及成因

人才断层,青黄不接,农村文化创作与表演人员基本上是50岁以上,传人难寻,现代年青人大多局限与打工经济或创业成家,对农村文化不“感冒”,部分曲艺品种面临失传灭绝。

三、农村文化力不强带来的负面影响

当前的农村,由于文化公共设施陈旧老化,文化事业发展滞后,文化教育阵地严重匮乏,思想道德文化感召力减弱,科技文化推动力滞后,文化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甚至不同向或者不同步,娱乐文化生活陶冶力下降,广播少、书报少、文体活动少、出门旅游少,加之各种腐朽思想的负面影响,致使农村人们的道德滑波、世风变浊,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有所滋长。在一部分人的心目的,“政治是空的,理想是远的,道德是虚的,唯有金钱是真的”,似乎除了金钱和享乐外再没有什么可值得追求的了。有的只求实惠,不讲理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被歪曲,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淡漠;二是文化生活贫乏和文化市场不健康,伦理道德观念蜕变。农村社会环境受到污染,许多格调低下和渲染色情暴力犯罪的书刊、音像制品充斥农村文化市场,恶化了农村社会精神环境。部分农民的社会正义感、责任感、义务意识淡漠,荣辱观、是非观混乱,国家和集体观念淡化,道德滑波;三是文化项目难引进。近几年中央出台了不少扶持农村发展网的好政策,并且有大量专项资金扶持农村文化建设,诸于我县农村文化体制、设施、人才、阵地等方面的问题,好机会经常擦肩而过;四是宗教活动频繁,封建迷信抬头,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

四、振兴我县农村文化的对策

乡镇文化是农村文化活动的载体和组织者,直接影响农村文化建设。 怎样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主要从农村文化站建设着手,我建议:

1、深化认识,营造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环境。群众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盛况,发展和繁荣群众文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县乡镇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力度,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重视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经常对群众文化工作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各乡镇应将文化工作纳入双方明建设目标管理范畴,改变那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要花钱宁可不要的现象,使农村文化走出“无事干、无人管、无所作为”的误区。

2、强化改革,建立农村文化良好的运行机制。机构改革是必然趋势,文化站无疑必须面对现实,迎接挑战。但无论怎么改,从事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机构不能撤,也不该撤,在改革中,文化站必须抓住机遇,理顺体制,开避出一块属于自身的天地,使之成为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向往之所,也只有这样,才有其存在的必要。按照文件要求,在改革中,要明确文化站是最基层的文化事业单位,要将文化站的人、权、事、物彻底下放,成为乡镇政府垂直的工作部门;明确县文化局的主管职能,把握好进人关、用人关、培训关,应尝试将一批业务精,敬业精神强,有较强工作能力的文化专干纳入国家公务员范畴,使之生活和工作待遇上与其他干部一视同仁,将文化事业纳入“以钱养事”机制,建设良好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投入机制,把发展先进文化与改造落后文化统一,与提高群众文化素质统一,与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统一。同时,可发挥文化广播、电视、体育等相关部门职能互补的优势,组成综合的乡镇群众文化娱乐机构,增加其实力和发展后劲。

3、增加投入,加大对文化中心配套建设的投入。阵地是舞台,是文化站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乡镇机构改革中,各乡镇党委、政府应该保证和改善文化站的基本办公条件,必须将现有的文化市场,阵地和设备划最文化站统一管理和使用,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借调和挪作他用,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乡镇财政应逐年增加对群众文化工作的投入,应将文化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逐步巩固和添置文化娱乐设施和设备,比如建好一个文化站,一个广播站,一个图书室,一个农科教中心,一个文体活动中心等等。文化站要借助站力发展文化产业,确立群众文化群众办的思路,动员多方力量参与群众文化建设,保住好开展群众文化的基本阵地。

4、提高素质,优化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队伍。在我县乡镇文化专干队伍中,整体素质偏低是导致专职不专,阵地丢失,文化活动少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党委、政府要重视文化专干队伍,确立“生存靠政府、发展靠自己”的思路,文化专干基本工资应实行全额拨款,奖金福利由自身发展文化产业补足,以确保农村文化站业务骨干的稳定和自身“责任田”的耕种。同时,各级文化业网务部门要加强对文化专干的教育和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使他们成为群众文化管理上的能手,群众文化活动辅导上的行家,逐步摆脱挂靠在政府,长期靠“打工”度日的模式,使之成为乡镇政府领导下的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的新生儿;再次,文化站应转变观念,凭借自身所拥有的人才、地域、文化经济政策等优势,积极开发文化产业,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弥补文化经费不足,壮大自身实力。

文化事业发展范文第9篇

关键字:图书馆;文化构建;作用

我国目前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阶段,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文化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图书馆作为一个社会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正演变成为大众日常休闲娱乐学习的一个重要场所。它收藏的文献资料学科齐全、品种丰富、类型多样,满足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各种兴趣的人群的需求,使他们能够公平公正的获取所需的知识信息资源、提高综合素质。

1 文化构建的含义和作用

构建一词的含义是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建立。当今社会,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生活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人们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建立文化体系,是符合社会发展。

2 图书馆的作用和社会价值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代图书馆起着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作用,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参与社会教育、传递科学知识、开发智力资源、提供文化娱乐等职能。

一直以来,图书馆的存在,对人类文化传承、精神文明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而现在,图书馆正作为类似于科学、文化、教育和科研等机构存在于社会文化体系当中,推进着社会主义文化构建、文化发展和繁荣。

3 图书馆在文化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3.1 图书馆是文献资料和信息中心

图书馆可以说是一个城市最大的知识中心,它拥有的文献资料多种多样、内容齐全,以纸质、电子文档等多种方式保存。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人群都能够通过图书馆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图书馆,历史将显的不再神秘,先进科学技术将不再显得遥不可及。图书馆发挥着文献资料中心和信息中心的作用。

3.2 图书馆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书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文化知识越来越渴求,接受再次教育的期盼日益强烈。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具有很强的社会宣传教育功能,通过丰富的馆藏和各种媒介,传播先进的思想、道德、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在帮助群众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全民学习等方面都发挥重要的作用。人们在这里学习不受时间、空间、年龄、文化层次的限制,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4 加强建设,发挥图书馆在文化构建中作用最大化

文化构建意味着要不断加强文化建设,促使文化建设成果得以体现,使得文化育人的功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4.1 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鼓励人民群众阅读

在文化事业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应该设有相应的目标和计划。我们需要扩大图书馆覆盖范围让更多的人和图书馆有更方便的接触;增加图书馆文献资料储存,吸引更多的人们走进图书馆。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应该拿出更多的资金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图书馆的建设提高到和大众离不开的衣食住行一样的高度来认知,鼓励人们多读书、读好书。在实际的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积极认识当地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现状,根据当地实情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措施,制定符合情况并且能满足要求的目标。使图书馆事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实现跨越式发展,使更多民众能够普遍均等地享有公共图书馆服务和阅读权益。

4.2 积极创新服务方式,调整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

在当前社会文化事业大跨越大发展的关键时期,迎接挑战的关键在于调整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延伸服务范围,拓展服务功能。创新是时展的鲜明特征。扩大服务范围、拓宽服务领域,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来为读者开展优质的服务工作,使图书馆资源得到最大效益地利用。在实际工作中应该认识到传统的简单借读工作方式的不足,进一步改进工作模式和服务方式,实际方便群众的各项阅读活动。在做好基本的阅读服务工作的同事,要广泛开展先进的惠民服务活动,构建资源丰富、技术先进、传播高效、服务便捷、管理规范的公共数字文化传播服务体系;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平台。同时,积极营造阅读文化,开展各项阅读活动。在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还要注重自身文化素质的修养,加强图书馆建设事业中的人才队伍建设,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队伍的培养与管理,为服务工作打下最坚实的基A。

4.3 加强文化共享建设,加大区域间图书馆合作交流

加快图书馆建设步伐、创新服务理念是我们服务好广大群众的基础,但是针对当前我国文化事业的实际情况和科技发展的水平,仅仅依靠个别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文化知识的渴求。正是在此基础上,国家制定实行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这项工程在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形成互联网上中华文化信息资源的整体优势,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相关报道我们了解到,该工程自启动以来已惠及亿万群众。“十二五”期间,文化共享工程已基本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成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性工程、创新工程和惠民工程。作为图书馆从业者,应该坚持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扩大文化共享成果。以服务基层群众为宗旨,以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导向,全力推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继续发挥共享工程建设的创新性、导向性、带动性、科学性,以资源建设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建设科学的工作机制为保障,不断开拓思路、创新工作,开创共享工程建设的新局面,不仅仅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知识需求,同时使读者接收到了新知识、新文化、新科学,对提高群众素质,服务家乡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4.4 加快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步伐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进步,数字化、网络化正走进千家万户融入人们的生活,对人们日常生活习惯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也正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出现,彻底摧毁了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走进图书馆翻阅纸质资料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加快的生活步伐,图书馆正面临着数字化、网络化的严峻挑战。但这种挑战同样也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图书馆的发展应积极向数字化、网络化靠拢。如何建设面向用户的、全方位发展的、以实用为目的的数字化图书馆工程已成为世界各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将极大的增加先进文化的推广力度,更多的文化内容,同时也极大的方便了阅读者,使他们更快更方便的接收到更多更新的文化知识。同时作为文化共享工程的载体,数字化图书馆平台的建设情况将决定文化共享建设的成果。提高数字资源的质量、构建精品数字资源体系、实施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建立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基础库群等一系列措施将成为“十三五”期间文化建设中图书馆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何小萍.浅论高校图书馆对先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9);

2.林斌.关于在中小学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几点思考.教学研究及新课程改革,2008,(4);

3.蒋永福.文化权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公共图书馆事业[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4);

4.李婷.延伸图书馆公益服务,构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J].图书馆,2007(5);

文化事业发展范文第10篇

一、现状:忧大于喜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站在文化强县的战略高度,于*年提出了创建“文化先进县”的目标,出台了《关于开展创建文化先进县活动的意见》(桃发〔*〕4号);*年,县委、县政府提高创建标准,出台了《关于开展创建文化先进县活动的补充意见》(桃发〔*〕10号),明确提出了县城“六有”、乡镇“五有”、村“三有”等具体目标,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切实做好文化“五纳入”工作,并将创建工作作为考核内容纳入单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年,县委又提出了“一园一节三基地”的“一三一”工程(文艺园、桃花江美人窝风情文化节、竹文化基地、举重培训基地、民俗文化基地)。“文化先进县”及“一三一”工程为全县文化工作规划了发展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通过不断努力,目前,全县文化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一是规划蓝图部分实现。县城“六有”已具备“四有”,即文化馆、图书馆、剧院、电影院(尚无博物馆与民间职业剧团),乡镇“五有”在灰山港镇、松木塘镇基本实现。在“一三一”工程中,竹文化基地以桃花江竹海为基础,已基本建成;举重培训基地于去年通过验收合格(但该项验收是一年一次);文化节定于今年9月举行,目前正在开展各项准备工作,可望能顺利举办;文艺园建设处于前期准备阶段。二是文化活动开展较为频繁。*年,文化部门围绕“县庆”等中心工作共开展广场文化活动、文艺招待演出、文化下乡等大中型文化活动8次,各乡镇组织开展活动100多次;*年文化部门组织开展元旦广场文艺演出、九运会文艺招待会等大中型文化活动32次,各乡镇组织活动108次;*年尽管受到“非典”等因素的影响,文化部门仍然组织了元宵文艺晚会、“红艺之光”金秋音乐晚会等文化活动13次,各乡镇组织开展活动91次。尤其是*年10月初组织的“心连心”杯精英歌手挑战赛有120名歌手参加,参赛及观看人数之多为历史上罕见。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地丰富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三是文艺事业走向繁荣。《桃花江报》(现更名为《桃花江通讯》)自开办以来广受各界好评,至今已出版69期;全县广大文艺爱好者从*年至*年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2800多件;桃花江艺术团等5个较大的民办剧团及一些小型民间剧团,长期活跃在广大农村,每年演出在1000场以上,每年创收60万元,*年文化局曾给予奖励4万多元;*年,由文化馆组织参加湖南省第二届“三湘蒲公英奖”大奖赛,获金奖1个、铜奖4个,居全市之首。四是文化市场整治初见成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县域经济的发展,全县文化市场近年快速发展,形成了网络文化、音像、印刷、歌舞、娱乐、文物等10大市场,但经营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从*年开始,文化部门加大了“扫黄打非”力度,对十大市场的500多家文化经营单位(户)进行了多次集中整治,查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120多次,有效地净化和规范了文化市场。五是文化系统内部的产业化初露曙光。*年下半年,投入近200万元的电影院服装超市开业,除安排10个职工就业外,电影公司每年可收取场租17万多元;投入上百万元的灰山港电影院改造工程正在进行,其建成不仅能提高灰山港镇的文化品位,还将成为全县文化产业的一大亮点;影剧院“南大门”以200万元整体出让,门面楼综合开发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县电影公司与影剧院联姻,开展电影放映合作,可实现资源共享与捆绑发展,将对解决两家内部困难、维护内部稳定发挥出积极作用。对上述成绩,上级有关部门给予了充分肯定,从*年开始,我县连续3年被评为全市文化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从*年开始连续2年被评为全省文化市场专项治理和“扫黄打非”先进集体,*年列为全省县域文化建设基地县、“湖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网点。

从总体上看,全县文化工作在近几年之内已取得长足进步,但要把县委、县政府规划的美好蓝图全部变成现实,要把桃江建成一个事业繁荣、产业发展的文化强县尚任重而道远。那么,到底是一些什么问题在阻碍着文化工作目标的实现呢?

(一)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缺少必需的工作场地。我县文化基础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70至80年代,现在不是整体丧失就是破旧不堪,文化事业缺少必需的工作平台。从县城“四有”来看,为了生存,电影院被改建成服装超市,图书馆也偏居一隅,目前能开展室内文化活动的只剩影剧院一家。对场地需求最迫切的是文化馆和文管所。文化馆馆舍建于1972年,为五层砖混结构,共计1250平方米,30多年来未进行过大的维修,近年来因桃花路改造后增高,馆舍第一楼360平方米场地低于临街路面1.5米,成了阴暗潮湿的地下室,失去实用价值;1995年开始,县城几次被淹,馆舍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部分承重梁柱出现裂缝,*年被鉴定为危房;*年,为了通过国家二级馆验收,文化馆只得谎称正在更换房产证,馆舍面积不达标亦由房产局开个假证明蒙混过关;现在第六层圈梁及天花板出现裂缝,一到下雨,五楼排练室就水滴不止,加上桃花路车水马龙,噪声太大,文化馆内已找不出一个适宜的培训辅导场所。全县有馆藏文物3000余件,其中93件是部级珍贵文物(国家

一、

二、三级),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居益阳市之首,从全省来看也是文物大县,却没有展列文物的必要场所。沅江、南县有博物馆,资阳、赫山有博物馆,安化正在建,桃江没有,反映我县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深厚底蕴的文物只能躺在柜子里睡大觉,不能发挥任何作用。从乡镇来看,目前,全县有10个乡镇无文化工作办公地点,23个乡镇无文化活动中心,80年代建起的13个乡镇影剧院(场)只剩2个,6个万册图书馆及几个千册图书馆只剩7个,共计图书18400册,且全部尘封。全县770多个村只有59个村级文化室,乡镇文化工作的档案、资料早已荡然无存。可以说,乡镇文化工作阵地几乎整体丢失。

(二)专业人才青黄不接。文化工作对专业人才的要求特别高,文学、书法、绘画、舞蹈、音乐等各方面来不得半点虚假。在其他部门无一技之长者可以干工作,在文化部门则万万不行。文化局及其二级机构共有207人在职,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66人,高中以下的114人,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仅38人。如文化馆23人中,有一技之长者约9人,9人中能独当一面完成上级任务的只有4人,这4人中有3个接近内退年龄,另1个今年将办退休手续。文化馆作为全县群文工作的组织者,即将出现无懂行者的局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深的忧虑。在59名乡镇文化专干中,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只有31人,余下者对文化工作深感陌生,出现了文化专干无文化专长的不正常现象。59人中,有中专以上学历的32人;目前在文化岗位的仅15人,其余44人有9人抽调担任乡镇临时工作,35人下海或干其他事去了,致使9个乡镇文化专干出现空缺,文化工作职能已不复存在。

(三)经费投入相对不足。资金投入是开展文化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近年来,随着县财政收入的增长,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文化工作的投入(见下表),对照〔*〕7号文件规定的“文化事业经费的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的要求,我县还是做得很不错的。*年、*年、*年全县财政的增长速度分别是1.7%、9.9%、10.5%,但对文化工作的投入增长分别达到了15.7%、18.8%、14.6%。可见,文化投入不仅呈两位数增长,而且增速远远超过了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但文化事业对资金的刚性需求是十分巨大的,文艺园、博物馆或其他任何一项稍大一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就可用完文化系统几年的财政拨款,不断增长的财政投入无法满足这种客观需求,因而出现了资金投入的相对不足,致使文化局的部分二级机构要靠争取资金或“乞讨”才能开展工作。*年文管所从文化馆迁入原民政局三楼,因改造维修场地、添置报警防盗等配套设施,左借右赊,负债10万元,*年该所在省财政争取到3万元维修资金,*年又争得部分资金,加上县财政的增拨款,才勉强还清欠账,但要开展其他工作就困难重重了。近年来,全县开展的文化活动较多,而每次活动的必需经费都要上万或数万元,事实上文化馆对开展群文活动力不从心,经常要去有关单位拉赞助,拉不到赞助就只能自己先背着,致使*年负债11万元,*年情况稍好仍负债8万多元,*年是否能还清债务尚不得而知。乡镇文化站情况比局直二级机构更糟。*年县委、县政府作出决定,乡镇文化站与广播站合并,并实行整体分流,1995年以前参加工作的文化专干定为全额拨款编制,1995年以后参加工作的定为差额拨款编制。在现有的59名文化专干中,有28人为差额拨款,财政每年只发给3780元基本工资,所以生存成了部分文化专干的第一要务。某乡文化辅导员*年拿了7个月工资,*年拿了9个月工资,*年拿了基本工资的80%,*年、*年只拿了“工资”。生存都没有保障,谁还有精力去干事业?现在乡级财政十分困难,*年仅有灰山港、牛潭河、马迹塘、修山等小部分乡镇投入了合计不超过10万元的文化事业资金,支持了一些公益活动的开展,大部分乡镇年初未将文化事业纳入整体规划,更无经费预算,因而大部分乡镇的文化工作萎靡不振或基本瘫痪就势所必然了。

(四)文化保护工作亟待加强。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由于山水阻隔及民族习俗、语言、审美等各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区域文化。这些文化资源是县域文化中的宝贵资产,一旦遭破坏或灭绝,其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文化资源就我县而言,主要是两大类。第一类是民间文化。县境的民间艺术形式,分属文学、美术、戏曲、音乐、舞蹈等不同范畴,最保守的估计不下30种,极其重要的有故事、谚语、歌谣、功德画、竹雕、剪纸、地花鼓、三棒鼓、狮舞、道舞、猫舞、秧歌、腰鼓舞、蚌舞、灯舞、弹词、高腔山歌等,其中马迹塘故事与大栗港山歌(胡呐喊)是我县最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故事还是全省唯一的高台艺术形式。但令人焦虑不安的是,这些民间艺术濒临失传,究其原因,一是民间技艺的传承属父子相传,师徒相授,艺人们没有普及技艺的愿望,许多技艺是代代单传,口传身授,无文字记录,很不可靠;二是由于商业文化的冲击,年轻人认为民间技艺不赚钱,不愿学习,加上许多民间艺人不是已经作古就是年事已高,民间艺人队伍严重萎缩,民间技艺传承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三是已有的民间文艺资料已毁于一旦,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化部门花了近十年的心血整理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民间文艺档案资料,却不幸于1995年彻底毁于洪灾,因此拯救和保护民间艺术已刻不容缓。第二类是文物及文物保护单位。县境历史非常悠久,从新石器时代起,桃江就有先民居住,3000多件文物真实地再现了桃江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全县珍贵文物中,东汉的漆木器及古籍、丝织品等一部分珍贵文物对保管条件要求苛刻,稍有不慎便会遭氧化或变质损毁,但因保管条件太差,连最基本的恒温干湿设备都没有,无法达到行业要求,文管所整天在担心着这些文物的生死存亡。全县有浮邱寺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熊亨瀚墓),这些场所的维修保护每年需要资金约8万元,*年县财政下拨的文物保护费是0.55万元,*年是1.5万元,*年是2.5万元,与需求相差太大,因而文物保护单位的维持工作形势严峻。

二、思考:如何突破五大瓶颈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所以从某种角度看,解放生产力就是解决“人”的问题。从实践层面来看,推动县域文化发展,重点在于突破观念、人才、投入、产业化及管理五大瓶颈。

(一)观念瓶颈。文化是什么?它是具有浓厚地域色彩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文精神、民族艺术、行为方式、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总和,其核心作用是教化,其最大目的就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因而我们的文化必须是先进文化,必然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文化逐步渗入经济领域,形成了今天我们津津乐道的文化产业。因而文化既有事业属性,又有产业属性;县域文化既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既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又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催化剂。文化可以改变社会的精神面貌,可以提高民族素质,同时先进文化还可激发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创新能力。许多同志考察过沿海发达地区,总认为他们文化工作搞得好是经济基础好、财力雄厚使然,但他们为什么要把钱投在文化工作上呢?投在其他地方不行吗?这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文化工作的极其重要性,投入资金是非常值得的。而我们许多同志却认为文化工作是可有可无的。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一件事干好干歹,首先是观念上的差异。有的同志认为文化是宣传理论部门的事,只看到事业属性,看不到其产业属性;有的认为文化工作投入多、产出少,太不值;有的存在就经济抓经济、就文化抓文化或先经济后文化的两张“皮”现象;有人仍在用一种计划经济或行政管理思维来看待文化工作,政事不分,企事不辨。凡此种种,致使一些地方文化建设摆不上应有位置,文化资源得不到合理保护与开发,甚至文化工作真空化。任何人都具有一定的思想看法,但这些思想看法则是后天形成的,正确观念不占据其头脑,错误观念必然占据其头脑。因此文化工作真空化的不良后果是先进文化不占领,落后文化必然乘虚而入,一些地方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犯罪行为日益增多,社会不稳定因素屡屡出现,给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人才瓶颈。谁来办文化?他为什么要办?事业要繁荣,产业要发展,关键在人才。长期的计划经济形成的僵化体制既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发展成长又不利于人才的自由流动,现在的状况依然是作“茧”自缚。其表现:一是外面的人才进不来。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与规范,编制政策一直执行得较好,但编制政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确能控制机构臃肿,另一方面因编制所限许多应当进来的人进不来,所以一些单位出现了借用、借调人员现象;二是进来的不一定是人才。编制政策虽然能控制人员数量的无节制增长,却无法保障进来的一定是必需的人才,在59名乡镇文化专干中,大多属非文化专业人才,其中有5名是学农技的、6名是学机械制造的、有8个乡镇的专干是城镇退伍兵,文化局二级机构的状况也大体如此。原因是什么?核心是文化部门对所进人员的业务素质无把关权。1995年撤区并乡后,文化站人、财、物、事四权下放到乡镇,文化站成为乡镇政府兴办的公益事业单位(湘办发〔*〕29号),与文化主管部门只存在业务上的指导关系,对专干能否胜任文化工作主管部门无权把关;三是进来了共吃大锅饭。做多做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我为什么要尽心尽力去干?所以大锅饭体制极大地挫伤了专业人才的积极性,而现在许多企业或民办社团对专业人才十分青睐,不仅尊重人才,而且聘以高薪,许多有一技之长者辞职下海就理所当然了。面对这种令人痛心的状况,我们如何办?其一,加大培训力度。对已经进入文化部门者,不能把人家一脚踹开,一脚踏死,而应在提高其业务素质上狠下功夫。在文化工作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很年轻,处在可塑期。乡镇59人中,50岁以上者只有5人,40岁以上者14人,其余40人都在40岁以下,完全可以通过系统的多批次的培训,使尽可能多的人拥有一技之长。从长远来看,我们应从基础抓起,可在县职业中专增开适当数量的文艺班,确保文艺工作能新人辈出。其二,明确文化部门进人的业务素质把关权。对此,文化部门应分门别类根据不同的业务要求制定出相应细则,对外公布,一视同仁。招考人员的业务素质面试以文化部门为主进行。其三,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可由“两办”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完善文化人才流动与引进政策,开辟人才进出“绿色通道”,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其四,深化事业单位分配改革。这主要指文化局二级机构,改革的核心是“三定三不定”:1、定基本拨款,不定专项经费。这主要是针对县财政而言,可将某年度某单位的财政拨款额定为该单位基本拨款,如遇县委、县政府要求举办活动再行追加。2、定岗不定编,竞聘上岗。单位取消编制,只定岗位,除负责人岗位由主管部门主持竞聘外,其他岗位定人由单位自行确定。实行全员优化组合,竞聘上岗,竞聘上岗每三年进行一次。3、定基本工资,不定福利津贴。所有人员均按国家人事部门规定确定基本工资;对福利津贴,上岗者有(以完成岗位目标考核任务为前提),待岗者无;福利津贴按岗位性质划分不同等次,岗位内部亦适当拉开分配距离。如此改革的实质在于不增加财政额外负担的情况下,打破大锅饭体制,激化单位内部潜力与活力,达到真正搞好文化工作的目的。但改革须注意:一是要对特殊人员(如年龄较大)的利益予以适当考虑;二是要基本稳定。可选择条件适宜的单位先行试点,待取得成功经验后再铺开,不能冒进。

(三)投入瓶颈。资金是文化工作的血液。应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各种社会资金投入,从单纯的政府投入向企业、政府、社会力量共同投入转变,形成多元投资格局。从实践来看,大体有如下几种融资方式:一是开征文化事业建设费。*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的若干规定》(国发〔*〕37号),要求对文化营业单位征收营业额3%的文化事业建设费,省政府湘政发〔*〕13号文件、市政府的益办发〔*〕12号文件对此予以明确。*年12月国务院再次下发《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国发〔*〕41号),省政府相应出台了湘政发〔*〕12号文件,规定各地上缴的文化事业建设费由省财政“留三返七”。现在全省大部分地方已开征,我县尚未开始,建议开征此费,返还部分由县财政设专户,由宣传文化部门掌握,由县委、县政府批准使用,主要用于全县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目前除文艺园外,文化馆提出了新建文化馆(群文中心)的项目建议书,县计物局已批准立项;图书馆提出了建少儿分馆的项目建议书,县计物局已批准立项;马迹塘镇提出了将“故事”申报列入省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建议书。这些项目只要运作得当,争取一定资金是很有希望的。三是鼓励捐赠,落实各项免减税政策。建立优秀文艺作品奖励机制,凡获国家、省、市表彰或奖励的文艺作品,按就高不就低原则给予相应奖励。奖励资金全部来源于社会捐赠。根据国发〔*〕41号、湘政发〔*〕12号文件,对社会力量捐赠,核减相应的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社会力量要求进行的专项捐赠亦享受此政策优惠。四是积极进行市场运作。文化事业中可以产业化运作的部分,完全应该以股份合作、拍卖、租赁、冠名、广告位出让等多种形式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影剧院的“南大门”出让就是一个较为成功的例子。

(四)产业化瓶颈。文化产业主要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包括文艺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培训业和艺术品业等。因其具备风险小、见效快、无污染、可重复利用和不断转移等优点,被经济学家们喻为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从我县实际情况来看,文艺演出业人才奇缺,电影服务业严重萎缩,电视服务业近年有所发展,文化娱乐业比较原始与粗放,真正的文化旅游业尚未兴起,艺术培训业还只是零敲碎打,艺术品业(如书、画、刻等)还处于初级阶段。综合起来看,我县的文化产业还很落后,事实上还不能以“产业”二字来表述。文化产业是一种面对市场的生产、经营、服务行为,它必须按市场规律运作:一是须按需求规律运作。随着人民群众富裕程度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亦会逐步增大。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对象有不同需求。就农民而言,你请他观赏芭蕾舞他可能没兴趣,但来一段地花鼓可能会使他两眼放光,情绪热烈。我县电影放映收入严重滑坡,电影公司难以为继,真的是群众不乐意看电影,对电影没一点需求吗?望城县19个乡镇72万人口有64个农村放映队,从*年开始每年放映电影7000场,创收70万元;内蒙古自治区90年代初有电影队800多支,由于受市场利润的吸引现在发展到1600支,每年放映电影在16万场以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双丰收。望城与内蒙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针对群众需求,大力开展电影服务,而我县恰恰在围绕群众需求进行服务上做得非常欠缺,要想有可观的经济效益,这可能吗?二是按竞争规律运作。“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是该规律的通俗说法。在我省,张家界、壶瓶山、岳阳楼等以优美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闻名,风凰的苗疆长城、望城铜窑、江永女书、岳阳张谷英古建筑群等以文化遗产取胜,湘西土家族文化、江华瑶族文化等则以民俗风情见长。桃江文化产业要发展,凭什么与人家竞争?只能凭特色与人家竞争。我县最有特色的应是民俗文化。这些民俗歌舞、戏曲、书画、雕刻等,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淀来下的,是特色鲜明且相对稳定的文化形态。这几年我县提得较多的是竹文化、美女文化、桃花文化等,民俗文化目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但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并不影响它有朝一日成为桃江文化产业的“拳头产品”。根据上述两条规律,桃江文化产业至少有多条路同时可走。第一条路文化旅游之路。目前全县初具规模的是桃花江竹海,但竹海的文化含量还亟待提高;浮邱山作为佛道胜地,浮邱寺作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含量较高,但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寺庙破损有待修复。第二条路是民俗文化之路。在“一三一”工程中提出了建民俗文化基地的设想,但不整理开发出民俗文化何来民俗文化基地?对民俗文化的开发应循序渐进,不必遍地开花,有重点地选择最具特色者先行开发,其他应先作好保护工作。现在马迹塘镇准备成立一个故事开发公司,设想非常好。故事开发必将对民俗文化保护与发展带来希望与启示。第三条路是文艺演出之路。待人才问题解决后,可由影剧院或文化馆牵头吸纳社会力量成立“桃花江演艺股份公司”,其主要服务是演出与培训。第四条路是电影放映之路。鼓励社会力量放电影。现在全县除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由教育部门直接放映外,共余70多万人口的电影需求无人理会,这块电影市场基本上是空白,*年电影公司的电影放映收入仅1.28万元(其中灰山港电影院400元),按70万人口计,平均每人的电影消费不足两分钱,可见电影市场还有待大力开发。县电影公司目前经济困难较大,负债近200万元,要添置设备、改进设施难度较大,所以社会力量合资或独资经营电影业是一条可行之路,但文化部门要制订相关政策与措施,确保有一个良好的“软环境”,切实保护业主的合法权益,维护电影放映市场的健康发展。第五是其他途径。如音像图书批发、高雅怡情的文化娱乐、网络文化、广告中介业等发展也不能忽视。

上一篇:风俗文化范文 下一篇:毕业生就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