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论坛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0 11:37:54

文化论坛论文

文化论坛论文范文第1篇

“企业文化论坛会”论文-如何引导班组建立共同愿景 文章作者:王东法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10月27日16:59 “企业文化论坛会”论文 如何引导班组树立正确的“共同愿景” 机运公司:王东法 在我公司大力创建“学习型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正如火如荼开展的关键时刻,“共同愿景”已经成为人人皆知的名词,我公司也在各单位和全体员工中征集了共同愿景和员工个人愿景。但是,本人在与员工的交谈中发现,部分

员工对“共同愿景”的含义还比较模糊,对树立愿景和实现愿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还不够明确,这势必会影响“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的开展,因此,本人认为有必要在广大员工中进一步扩大教育和引导的深度和广度,使他们真正明确“共同愿景”在自己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主动树立正确的愿景并积极认真地去实现。 首先,要引导员工明确“共同愿景”在班组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在“五项修炼”中,“共同愿景”和“自我超越”同被视为向上牵引力,是完成“修炼”的动力所在。“共同愿景”是描述美好未来的景象或图象,对于一个班组来说,一个正确、健康的“共同愿景”有利于班组工作水平的提高和成员的个人成长,当大家围绕着共同的目标而团结奋斗、互相协作的时候,个人的智慧会转化为组织成功的强大的力量,使整个团队无往而不胜。各单位可以在充分理解“共同愿景”的基础上,借助“学习型组织”培训的力量,进一步加大对员工的教育力度,让广员工正确地认识“共同愿景”的作用,并借助其强大的动力实现班组工作水平和效率的提高。 其次,要指导班组树立正确的“共同愿景”。 班组树立正确的“共同愿景”是发挥其强大动力的保障。班组在树立“共同愿景”时,单位有责任给予必要的指导,以免步入误区。其一:“共同愿景”必须是全体成员共同认可的、从内心深处想要达到的目标。只有这样,全体成员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其二:“共同愿景”必须是高于现实的、并且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否则就失去了树立愿景的意义;其三:“共同愿景”并非是一成不变、永久性的,必须随着时间、环境、形势和工作需要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当一个“共同愿景”实现后或因时间、环境、形势和工作需要等因素的改变而变的没有实际意义的时候,愿景应向着更高的层次变化。其四:“共同愿景”应当反映班组的工作实际,否则员工在试图实现愿景时会无从下手,愿景便失去了实际意义。 第三,要帮助班组实现“共同愿景”。 因为“共同愿景”是高于现实的景象或目标,班组在实现“共同愿景”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诸多的阻力,这样,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部分班组对实现愿景失去信心或“知难而退”等现象,从而使“共同愿景”半途夭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班组所在的单位就要尽可能地助其“一臂之力”,例如提供外部环境、积极给予指导或提醒等,一方面可以增强班组实现“共同愿景”的信心,另外一方面可以提高整体工作水平。虽然我公司当前正在创建“自主管理班组”,但毕竟班组有强弱之分,帮强可以树典型、助弱可以促后进,何乐而不为 文章出处: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文化论坛论文范文第2篇

《探索千年之谜柴窑――聚焦柴窑文化论坛》一文在《收藏界》杂志和网上(收藏界网络电子版)发表以后,在古陶瓷研究领域和收藏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商贸报》、雅昌艺术网等主流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许多读者纷纷来信来电希望刊登论坛演讲论文,以便对柴窑研究的最新进展及新的发现有所了解。本期从18篇演讲论文中选登了5篇以飨读者。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吕成龙在《略谈引用古代文献研究柴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演讲中指出:“在利用古代文献研究柴窑瓷器的时候,既要考证文献的真伪,又要看到其辗转传抄的情况,去伪存真,避虚就实,以归纳出柴窑的基本特征。”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博士魏女女士《明代之前为何不见有关柴窑的文献记载》的演讲中以五代、宋、元时期特殊的历史政治原因讲明了明代以前古文献中为何没有关于柴窑的记载。

《收藏界》专家委员会专家、副研究员王长启在《从唐田君墓志看柴窑出“北地”之地望》的演讲中介绍了《唐代田君墓志铭》中关于“北地华原人”的记载,并与古文献相互印证,说明营昭的《格古要论》和王佐的《新增格古要论》中“柴窑出北地”的“北地”可能就是历史上的“北地郡”,也就是今天的陕西铜川市及周边地区。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邢福来在《五代耀州窑的新发现》的演讲中,介绍了1998年新发掘出土的五代时期大量精美的耀州窑青瓷标本,其“精美轻巧的造型让人耳目一新”。为了更能说明五代耀州窑青釉瓷的美轮美奂,本期还刊发了刘政的《记耀州窑博物馆新征集的五代耀州窑青瓷》和《收藏界》专家委员会专家、副研究员王兰芳的《从窑址出土器物看五代耀州窑的性质》两篇文章,介绍了近年来西安西大街出土的五代耀州窑青瓷。从以上的演讲和文章中不难发现,五代时耀州窑青瓷的烧造技术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一些方面有独特的创新,甚至超过了越窑的烧制技艺。五代耀州窑瓷器的外观、釉色、胎质、工艺等特征与古文献记载中的柴窑非常接近,是目前已发现的五代时所有窑口中最接近柴窑特征的瓷器。

以上选登的5篇论文及两篇文章仅代表演讲者和作者的个人观点和看法,难免有争议和不妥之处,本刊热诚欢迎广大读者和收藏爱好者参与柴窑文化的研究和讨论,寻找更多的文献资料和新发现的实物依据,共同破解千年之谜――柴窑。为了早日破解柴窑之谜,“中国柴窑文化论坛”计划在适当的时间召开第二届柴窑文化论坛,希望关注柴窑文化研究的有识之士共同参与。

文化论坛论文范文第3篇

《记者观察》记者自始至终参加并采访记录了这场盛会,虽然全景式地还原和展现盛会的每时每刻殊非易事,但撮其要者加以描述和归纳,则是媒体的职责。我们将那些最亮丽的画面、最热烈的场景、最智慧的思辨、最犀利的观点、最感动的情怀、最磅礴的语言……留存于此,算是为中国的法院文化建设,为中国的法制思想发展,为中国和谐社会特别是和谐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断推进尽一份绵薄之力吧。

论坛活动是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和最高人民法院王胜俊院长要求的具体行动。这是一次高规格、高水平、高智慧的文化盛会

首届中国法院文化论坛,由中国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和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主办,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承办,论坛的主题是“人民法官的品格与追求”。这是中国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一次大型活动。

这次论坛是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加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讲话精神,以及前不久最高人民法院在浙江宁波召开的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和王胜俊院长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和具体行动。既是理论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更是鼓劲动员会、行动部署会。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胜俊专为论坛亲笔题写了主题会标“人民法官的品格与追求”。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沈德咏向论坛发来贺信。当贺信在大会开幕式上由山西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田甜女士宣读时,会场上多次响起热烈的掌声。沈德咏在贺信中,首先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国法官协会对论坛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前不久,最高人民法院在浙江宁波召开了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王胜俊院长亲临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王院长在讲话中,对推进法院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努力方向、工作重点、重要举措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为全面推进法院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各级人民法院要认真学习并切实抓好贯彻落实。这次法院文化论坛的举办,是中国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贯彻落实宁波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论坛的主题是“人民法官的品格与追求”,这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深刻内涵的主题,王胜俊院长亲笔题写了主题会标,这对大家是极大的鼓舞和有力的鞭策。他在贺信中强调,古往今来,文化的软实力无所不在,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社会的每一次大的变革,文明的每一次大的进步,无不打上文化的烙印。最高人民法院始终高度重视法院文化建设工作。尤其是近几年来,在王胜俊院长的大力倡导,最高人民法院的大力推动,各级法院和广大干警的积极参与下,法院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以“公正、廉洁、为民”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先进法院文化,已成为广大法官的共同追求。法院文化分会要充分发挥社团组织广泛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依照章程认真履职,当好院党组的参谋和助手,团结带领广大会员积极探索推进法院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通过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共同营造一个法正风清、和谐友善的司法环境,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在百忙中通过省委办公厅专门关心此次论坛的盛况。山西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杜玉林,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申维辰,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左世忠出席会议并致辞。杜玉林在致辞中代表山西省委、省委政法委对论坛的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论坛的召开是“全国法院的盛事,是山西政法界的喜事”。他指出,论坛的举办,对于深化广大法院干警对法院文化建设意义的认识,增强法院干警综合素质,提升审判水平和改进审判作风,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促进人民法官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都将起到积极作用。申维辰代表太原市委、市政府对论坛在太原举办表示祝贺,他说,在具有悠久文化传统和深厚历史积淀的“晋商文化之都”――太原举行首届中国法院文化论坛,既是对太原两级法院大力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成绩的肯定,也是对太原发展文化“软实力”工作的鞭策。左世忠代表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论坛召开表示祝贺,他介绍了山西全省法院系统在法院文化建设上的探索和实践,他说,山西法文化历史悠久,这次论坛在山西召开意义深远,山西近年来涌现出了如太原中院等一大批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法院,要借这次论坛的东风,加倍努力,把山西建设成名副其实的法治文化大省。

中国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名誉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谢安山、唐德华、李国光、刘家琛,纪检组原组长刘法合等出席会议。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会长李玉成主持开幕式并作总结讲话。中国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副会长公丕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秦正安、吕伯涛、李玉臻、姜联润出席论坛并分别主持大会发言。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梁权,太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俊明,太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柳遂记等领导也出席了论坛活动。

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军事法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的主管领导和中国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秘书长、委员及山西省各中级法院院长和太原市各基层法院院长等参加了会议。

正如李玉成会长所说的,这次论坛真可谓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是一次全国法院文化研讨和交流的群英会。

在举行论坛的宾馆楼前,“热烈欢迎首届中国法院文化论坛参会代表”的红色横幅在七月阳光下格外引人注目。步入大厅,一块巨大的专为“首届中国法院文化论坛”设计制作的背景板迎面竖立,像一位彬彬有礼的迎宾巨人,迎候参加大会的人员。大会会场主席台后面的背景墙上,黄河壶口瀑布的巨幅形象融入到蓝色天空的主色调当中,辽远而深广。“首届中国法院文化论坛”的大字下面,是王胜俊院长亲笔题写的主题会标“人民法官的品格与追求”,10个行书体的黄色大字笔力苍劲,在湛蓝的天空映衬下,仿佛翱翔于天幕之上,产生出一种强烈的立体效果,灵动飞舞,呼之欲出。参加论坛的同志无不为这些匠心独运的构思和设计而怦然心动,啧啧称赞。大家都说:“从论坛的布置到会议的安排,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让人在炎炎夏日里如沐清凉,如饮甘泉。”

论坛活动是全国法官群体中优秀代表思想智慧的大汇集、大交流和大碰撞。文化之花开在法律的沃土里,必然结出别致而丰硕的果实

如果用“成果丰硕,大获成功”来总结这次论坛,一点都不为过。作为其最主要的标志之一的论文,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据悉,这次论坛收到的论文达1280余篇,经过专家评委认真评审,共评选出104篇获奖论文,其别奖5篇,一等奖6篇,二等奖14篇,三等奖24篇,优秀奖55篇,共有38名获奖代表在论坛上作主题发言。据了解,这次论文征集有一个特点,就是全国每个省、市、自治区法院(包括军事法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都提供了论文,而且全国每个省、市、自治区法院(包括军事法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都有论文获奖。正如大会总结分析的,这表明,法院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全国法院的共同行动,学习、研究和运用法院文化已经成为全国法院日常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从论文情况来看,参与撰写的有高级法院、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的院长、副院长,比如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高勇撰写的《构建先进法院文化塑造法官核心价值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论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下的法院文化建设》,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公丕祥的论文《为民司法价值观的时代意蕴――“陈燕萍工作法”的启示》,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周玉华的论文《法官良知体系的构建与维系》,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吕岩峰的《法官的气象》,黑龙江省大庆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王树江的《努力建设人民法官的精神家园牢固树立人民法官核心价值观》,山西省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路德坤的《文化的生命力在仁善仁善的感召力在管理――关于太原法院管理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江苏省东台市人民法院院长许建兵的《基层法院精神文化建设之构想》等;

有政法大学和法官学院的教授、专家,比如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斌的《论人民法院文化体系的建构》,国家法官学院副院长刘小宝的《论当代人民法官核心价值观》等;

有从最高人民法院到基层法院的法官、普通干部和法院其他工作人员,比如最高人民法院监察室余士军的《论人民法官的人生理想和追求》,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陈本亮的《“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对法官人生修养的启示》,林芝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齐斌的《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法官文化建设》,青海省海东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晁兰军、葛恒美的《西部地区法院文化建设之完善――以青海省海东地区两级法院文化建设情况为视角》等。

这些论文,多数是独立撰写,也有两人或多人合作的,还有以法院集体名义写成的,比如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虚”功“实”作:人民法官职业品格的培育与塑造――以成都中院为例》,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课题组的《论新时期人民法官特质及修养》等。

论文撰写者围绕“人民法官的品格与追求”这一主题,搜罗古今,征引中外,既视野宏阔,高屋建瓴,又幽微洞见,鞭辟入里;既注意理论上的阐述和系统,又强调实践中的可行和效果;既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当前法院文化建设和法官品格修养的传承性和借鉴性,又突出新时期对人民法院精神文化建设的更高期待和要求。正像几位参会的老领导们在点评时说的,这些论文是全国法院致力于法院文化建设和研究的同志们心血和智慧的结晶,特别是通过38篇优秀论文的大会现场交流,亮明观点,公开论“道”,各抒己见,效果很好。通过对法院文化内涵和外延的分析、探讨和论述,使得大家对于法院文化的概念、性质及实践运用的途径、方法都有了更细致的了解、更全面的认识、更深刻的体会,可以说,这些优秀论文,代表了全国法院在法院文化研究方面的理论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理论研究新高度。

这是一幅令人激动的画面,这是一幕令人难忘的场景:因为对中国法院文化的热爱和关注,因为对中国法院文化的奉献和追求,大家齐聚一堂,谈论着同一个话题。这其中有白发老者,他们在全国法院系统德高望重,此次在会上妙语连连,诲人不倦;有青壮年骨干,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勤勉奋斗,此次在会上以文会友,收获满满。发言者或慷慨激昂,或娓娓道来;或张扬外向,或沉稳内敛;或引经据典,严谨细密,或层层递进,淋漓酣畅。听者时而凝神听,时而认真记,会场上时而是会心的笑声,时而是火热的掌声。就像一支庞大的交响乐队在倾情演奏,有慢板,有行板,而高潮迭起时的如潮掌声就是快板,冲决山谷,响遏行云,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

论坛活动选择在山西、在太原召开,澎湃而活力四射的法院文化与古老而生机无限的黄河文化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东道主不仅以真诚和热情欢迎四方宾客,而且用丰厚、扎实的法院文化建设成果与大家分享。太原法院管理文化走向全国,其经验和做法受到各方肯定和称赞

参加这次论坛的同志都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除了在会上研究和交流文化,会场之外的文化特色同样鲜明,文化气氛同样浓厚。这种鲜明和浓厚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展示和体现山西文化、太原文化(以晋商文化为代表)的内容得益于东道主的精心安排而具有很强的标志性和观赏性,比如,为各位与会代表准备的10件具有文化特色的小礼品,深得大家喜爱;二是山西全省法院文化建设的成果以展板形式完整展示,既烘托了会议气氛,又为论坛提供了实例,成为会场外又一道亮丽的风景。

7月26日晚,参会人员集体观看了讲述晋商故事和晋商精神的经典话剧《立秋》。由山西省话剧院创作的大型历史话剧《立秋》讲述了曾经辉煌一时的晋商丰德票号,在民国初年出现危机时由盛而衰的故事,展示了富甲天下数百年的晋商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也揭示了晋商衰败的重要原因。该剧已在全国公演 6 年之久,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和海峡两岸。等2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观看了演出,并给予高度评价,成为中国话剧百年历程的盛事。它被称为是一部诚信教育、危机教育、创新教育和解放思想教育的活教材。观看了演出的与会代表纷纷表示,晋商传奇让人赞叹,晋商精神让人钦佩,晋商文化中提倡的“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理念,与人民法官“公正、廉洁、为民”的核心价值观有着很多相通相融之处,在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对大家研究法院文化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李玉成会长等法院文化分会的领导们看完演员的精彩演出后,激动地走上舞台,向演员们表示感谢,李玉成会长说:“《立秋》是对‘诚信’二字的最好演绎和阐释,至诚能化,有信则立,做人如此,经商如此,我们法院执法办案同样如此。这也应当成为我们法院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27日晚,参会代表们又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太原晋商博物馆。该馆是以晋商历史及晋商创造的商业文化为主要展示内容的专题博物馆,通过声、光、电等现代展示手法,展现了晋商从崛起至称雄四海、名扬域外的历史进程,是一部反映晋商500年来社会、经济、文化、民俗等诸多层面的立体画卷。大家看着那一件件珍贵的实物和一张张照片,听着讲解员从古至今的讲解,思绪和情感仿佛一下子回到了数百年前晋商先祖们筚路蓝缕、打拼天下的万里征程和风雨岁月。百余年前,梁启超曾说:“鄙人在海外十余年,对于外人批评吾国商业能力,常无辞以对。独至有历史、有基础、能继续发达的山西商业,鄙人常以自夸于世界人之前。”当讲解员高声念出这段话时,现场掌声一片。暮色四合,华灯初上,古色的庭院仍旧人流如缕,代表们争先拍照留念,驻足其间,久久不舍得离去。

相较于感受传统文化的深邃,展示山西三级法院文化建设成果的56块图文并茂的展板,给来自全国同行的印象和感觉就直观和亲切多了。这些展板从承办论坛的宾馆楼门前摆起,沿着通往会场的通道两侧依次排放,每位代表也许只要花费十几分钟时间,就能浏览其概要。

这些资料告诉大家,近年来,山西全省法院响应最高人民法院的号召,在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涌现出了太原中院、晋城中院和芮城法院、阳泉矿区法院等许多法院文化建设工作特色鲜明、卓有成效的单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此次论坛活动承办者的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在院党组书记、院长冯少勇的大力倡导和身体力行下,将文化建设、思想教育等看似务虚的东西注入到管理的具体活动当中,使管理工作这个“严为要”的形,因有了文化建设这个“人为本”的神,而别开生面,活力无限。他们的法院管理文化,不是死板教条、一成不变的,而是将工作文化、审判文化、精神文化、体育文化、制度文化等融为一体,形成高起点、大气象的全院一体化的文化建设格局;他们的法院管理文化,不是坐而论道、口头革命式的,而是以贯穿全年的丰富多彩、人人参与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为载体,鼓励和吸引全院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都成为活动的主角,放飞心情、调和心态、开阔心胸、净化心灵,有力地促进了法院全体人员修养的提升和品格的培养。正如冯少勇院长经常说的:“多年的法院管理工作,我深深地感到,人管人,累死人,文化管理最文明。法院管理文化育公正审判、育美、育能、育廉。一个没有文化的法院是没有精气神的法院。”他们的法院管理文化,不是一花独放的院内文化,而是面向全社会的开放开明的文化。他们主动走向社会各个层面、各个角落,通过司法进校园、进医院、进军营、进监所、进社区……不仅把法制精神和法律知识带给社会,而且让法院文化的气息影响到更多的人。因此,中国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向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颁发了“全国法院文化活动基地”的牌匾。

或许是受到会里会外浓浓文化味的熏染,不少代表心潮激越,诗兴大发,艺趣盎然。法院文化分会名誉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刘家琛在会场即席赋诗一首,其中四句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传统文化非等闲。当今发展耀世界,法院文化写新篇。”这首诗当场诵读后,赢得一片喝彩声。参会的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都匀黔南自治州中级法院副院长袁承东迅即和诗一首,他写道:“皋陶刑鼎发源地,春秋五霸晋争先。古为今用体用别,中华法系换新天。”法院文化分会副会长吕伯涛则现场挥毫题字:“艺著学弘谦作本,行端品正德为先。”还有几位书法作者也慷慨留墨。

论坛活动受到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各主流媒体纷纷刊发报道,众多网站相继转发有关内容。法院文化“墙里开花,墙里香,墙外也香”,芳香四溢

此次论坛吸引了众多媒体的目光。报刊、电台、电视台和网络记者云集会场,文字、图片、影像一时间铺天盖地,联翩而来。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中国网、《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电视台、山西交通广播、《山西法制报》《记者观察》《太原日报》《太原晚报》等在内的30多家中央、省、市媒体派记者采访论坛,许多媒体在显著位置刊发论坛报道,有的并配发评论。人民网、最高人民法院网、中国法院网、山西新闻网、安徽法院网等多家网站刊发或转发论坛新闻报道和图片报道。《太原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等地方媒体特意为论坛活动出版专版,全景式报道活动内容。

文化论坛论文范文第4篇

9月6日,由大陆的中华文化联谊会和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共同举办的题为“把握契机,开创新局”的两岸文化论坛在台北召开,文化部部长蔡武和台湾“文化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盛治仁联袂出席并讲话,两岸共有150位专家学者参加。两岸文化论坛的举办不仅对于增进两岸互信,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引发两岸签署文化教育交流协议的思考。

举办的背景

2008年12月31日,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六点意见,其中第三条便是“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提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瑰丽灿烂,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是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愿意协商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推动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迈上范围更广、层次更高的新台阶”。两岸举办文化论坛,进行文教交流与合作,正是讲话精神成功实践的具体体现。

目前,两岸的文化教育交流呈现蓬勃发展的景象。据统计,自台湾当局开放台湾民众来大陆探亲以来,两岸文艺、学术、宗教、展出等方面的文化交流已累计达32万余人次。2005年以来两岸的文教交流更呈现井喷的大好局面,相继举办了公祭轩辕黄帝、兵马俑――秦文化特展、共同庆祝妈祖诞辰、雍正皇帝大展等一系列影响巨大的活动。今明两年还将举办南宋文化艺术特展、《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等等。另外,台湾方面还通过了“教育三法”,准许大陆学生赴台湾读书;大陆也新的惠台措施,接纳学测达到顶标级的台湾学生免试来大陆大学就读。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两岸文化教育交流还存在一些壁垒和障碍,尚未实现全面化、双向化和机制化,因此迫切需求两岸进行文教交流方面的合作。

作为两岸众多领域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陆一直高度重视两岸文教交流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于2006年4月开始举办的两岸经贸论坛自第三届更名为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而且在2009年7月以“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为主题进行专门研讨。论坛结束后,大陆文化部、教育部、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等四部门还公布了促进两岸文化教育交流的多项政策措施。此外,两岸还举行了包括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两岸城市文化创意论坛、情系八桂――两岸文化联谊行、闽台文化研讨会等活动。两岸文化论坛正是这一系列文化论坛的继续,同时交流的规模和层级也得到了发展。

两岸实现全面“三通”以来,湖北、湖南、浙江、广东、广西、福建、贵州、陕西、河南、山东、北京、上海等地的(副)省长、(副)市长或省委书记,先后率团访问台湾。大陆省部级官员访台不但拉升两岸交流的层次,增进了两岸民众的相互了解,而且在台湾进行了大笔的采购,为台湾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蔡武此次访问台湾,便是两岸高层级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岸举办文化论坛不仅丰富了两岸高层交流的内涵,更使两岸民众的互惠互利和认知认同扩展至心灵层面。

成果丰硕

此次两岸文化论坛共达成八项共识,受到两岸媒体和民众的好评。

(一)两岸主管文化事务的官员提出诸多建议。蔡武在致辞中提出四点意见与建议,包括:一是凝聚共识,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制度化;二是深化交流,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三是搭建交流平台,不断拓展交流领域,四是加强产业合作,增强两岸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蔡武还指出,希望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制度化、机制化,期待双方积极为协商签署两岸文化交流协议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在两岸成功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定之后,深入探讨、协商签订两岸文化交流协定,建立两岸文化合作机制,有效地集中双方的资源、资金和创意,努力构建两岸文化交流新格局。盛治仁则提出多项两岸文化交流的具体项目,包括扩大文艺活动、文资保存技术和政策的交流,合作推广文创产业,相互保障知识产权,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放宽市场准入等。盛治仁还特别提出两岸研究互设文化办事处的可能性,以利更好地促进两岸文教交流。

(二)学者热烈讨论,达成八项共识。与会专家学者分为文创产业与市场、有形与无形文化资产、视觉艺术与表演艺术和文学与社区总体营造等四组展开对话。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两岸民众同根同源,共享,中华文化,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持。同时,中华文化在台湾得到发展,内涵被极大地丰富。两岸只有加强文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逐步消除影响两岸文化整合的障碍,才能实现两岸精神的融合,乃至政治上的统一。论坛最后形成共识,包括尽快商签两岸文化协议、互设民间文化办事机构、扩大文创产业合作、共同打造优秀剧目、汉字推广、对有形与无形文化资产的传承与利用、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加强博物馆与美术馆等交流。

(三)各方高度关注。此次论坛共有150余名知名人士参加,行业涉及产业界、演艺界、学术界和相关行政部门。台湾《中国时报》、《联合报》、《旺报》等主流媒体进行了全方位报道,并发表评论文章高度赞扬论坛的举办。台湾《中国时报》认为,两岸文化论坛将为两岸从经贸整合迈向文化整合打造新的里程碑,是两岸交流史上的新页。台湾《联合晚报》称,两岸文化论坛意味着两岸关系又走到一座新的高峰。出席论坛的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也认为,两岸文化论坛是两岸互动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两岸主管业务的首长第一次同台致词代表两岸关系顺利发展很重要的一步。“立委”洪秀柱称,两岸举办文化论坛有助于台湾开拓大陆市场,促进台湾文化产业的发展。绿营则一贯表示反对,认为当局“出卖了台湾”,但是应者寥寥,难以掀起大的浊浪。

签署文教交流协议的序曲

9月12日,也就是两岸文化论坛举办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内,海协会与海基会在6月签订的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正式生效。在两岸经济方面协商已经基本完成,而且有新成立的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负责处理后续经济事务的情况下,海协会和海基会协商的重点将移向何方备受关注。

可以肯定的是,两岸今后的协商谈判仍将本着“先易后难,先经后致”的步调进行。虽然大陆不断放出希望两岸进行政治军事议题谈判的信息,但是当局却明确表示两岸政治谈判时机尚未成熟。为了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局和增进双边政治互信的基本原则,大陆不可能单方面宣布两岸进入政治军事谈判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推进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实现两岸文教整合成为现阶段两岸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声。

第一,共同的历史和文化是两岸共有的财富,也是两岸最大的利益交汇点,两岸进行这方面协商的敏感性较低,比较容易获得两岸民众的认同,因此两岸可以借文教交流增进彼此的互信,凝聚祖国统一的共识,实现价值观的统一。

第二,岛内虽然保留了中华文化的根基,但是经过李登辉和的“”教育和“去中国化”教育,岛内民众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十分混乱,尤其是岛内青年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贴近感十分薄弱,因此重建岛内民众对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和祖国统一的认同显得十分必要。

第三,文化与经济是通向两岸政治谈判、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两根支柱,缺一不可。海峡两岸的和平稳定与共同繁荣不能仅仅依赖物质方面的互利,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不能够替代文化的交流与思想的沟通。因此在两岸经济议题谈判已经基本结束,阻挠两岸经济融合的障碍已经基本消除的情况下,开展两岸文教领域的协商已经迫在眉睫。

文化论坛论文范文第5篇

论坛活动是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和最高人民法院王胜俊院长要求的具体行动。

首届中国法院文化论坛,由中国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和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主办,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承办,论坛的主题是“人民法官的品格与追求”。这是中国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一次大型活动。

这次论坛是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加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讲话精神,以及前不久最高人民法院在浙江宁波召开的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和王胜俊院长重要讲活精神的重要举措和具体行动。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胜俊为论坛亲笔题写了主题会标“人民法官的晶格与追求”。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沈德咏向论坛发来贺信。贺信指出,前不久,最高人民法院在浙江宁波召开了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王胜俊院长亲临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法院文化论坛的举办,是中国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贯彻落实宁波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论坛的主题是“人民法官的品格与追求”,这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深刻内涵的主题,王胜俊院长亲笔题写了主题会标,这对大家是极大的鼓舞和有力的鞭策。贺信强调,古往今来,文化的软实力无所不在,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社会的每一次大的变革,文明的每一次大的进步,无不打上文化的烙印。最高人民法院始终高度重视法院文化建设工作尤其是近几年来,在王胜俊院长的大力倡导,最高人民法院的大力推动,各级法院和广大干警的积极参与下,法院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以“公正、廉洁、为民”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先进法院文化,已成为广大法官的共同追求。法院文化分会要充分发挥社团组织广泛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依照章程认真履职,当好院党组的参谋和助手,团结带领广大会员积极探索推进法院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通过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共同营造一个法正风清、和谐友善的司法环境,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在百忙中通过省委办公厅专门关心此次论坛的盛况。山西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杜玉林,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申维辰,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左世忠出席会议并致辞。杜玉林指出,论坛的举办,对于深化广大法院干警对法院文化建设意义的认识,增强法院干警综合素质,提升审判水平和改进审判作风,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促进人民法官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都将起到积极作用。申维辰指出,在具有悠久文化传统和深厚历史积淀的“晋商文化之都”――太原举行首届中国法院文化论坛,既是对太原两级法院大力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成绩的肯定,也是对太原发展文化“软实力”工作的鞭策。左世忠指出,山西法文化历史悠久,这次论坛在山西召开意义深远,山西近年来涌现出了如太原中院等一大批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法院,山西法院要借这次论坛的东风,加倍努力,把山西建设成名副其实的法治文化大省。

中国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名誉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谢安山、唐德华、李国光、刘家琛,纪检组原组长刘法合等出席会议。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会长李玉成主持开幕式并作总结讲话。中同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副会长公丕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秦正安、吕伯涛、李玉臻、姜联润出席论坛并分别主持大会发言。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梁权,太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俊明,太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柳遂记等领导也出席了论坛活动。

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军事法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的主管领导和中国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秘书长、委员及山西省各中级法院院长和太原市各基层法院院长等参加了会议。

大会会场主席台后面的背景墙上,黄河壶口瀑布的巨幅形象融入到蓝色天空的主色调当中,辽远而深广。“首届中国法院文化论坛”的大字下面,是王胜俊院长亲笔题写的主题会标“人民法官的品格与追求”,10个行书体的黄色大字笔力苍劲,在湛蓝的天空映衬下,仿佛翱翔于天幕之上,产生出一种强烈的立体效果,灵动飞舞,呼之欲出。参加论坛的同志无不为这些匠心独运的构思和设计而怦然心动,啧啧称赞。

论坛活动是全国法官群体中优秀代表思想智慧的大汇集、大交流和大碰撞。

此次论坛提交的论文,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据悉,论坛收到的论文达1280余篇,经过专家评委认真评审,共评选出104篇获奖论文,其别奖5篇,一等奖6篇,二等奖14篇,三等奖24篇,优秀奖55篇,共有38名获奖代表在论坛上作主题发言。据了解,这次论文征集有一个特点,就是全国每个省、市、自治区法院(包括军事法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都提供了论文,而且全国每个省、市、自治区法院(包括军事法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都有论文获奖。

从论文情况来看,参与撰写的有高级法院、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的院长、副院长,比如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高勇撰写的《构建先进法院文化塑造法官核心价值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论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下的法院文化建设》,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公丕祥的论文《为民司法价值观的时代意蕴――“陈燕萍工作法”的启示》,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周玉华的论文《法官良知体系的构建与维系》,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吕岩峰的《法官的气象》,黑龙江省大庆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王树江的《努力建设人民法官的精神家园 牢固树立人民法官核心价值观》,山西省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路德_坤的《文化的生命力在仁善 仁善的感召力在管理――关于太原法院管理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江苏省东台市人民法院院长许建兵的《基层法院精神文化建设之构想》等;

有政法大学和法官学院的教授、专家,比如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斌的《论人民法院文化体系的建构》,国家法官学院副院长刘小宝的《论当代人民法官核心价值观》等;

有从最高人民法院到基层法院

的法官、普通干部和法院其他工作人员,比如最高人民法院监察室余士军的《论人民法官的人生理想和追求》,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陈本亮的《“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对法官人生修养的启示》,林芝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齐斌的《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法官文化建设》,青海省海东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晁兰军、葛恒美的《西部地区法院文化建设之完善――以青海省海东地区两级法院文化建没情况为视角》等。

论文撰写者围绕“人民法官的品格与追求”这一主题,搜罗古今,征引中外,既视野宏阔,高屋建瓴,又幽微洞见,鞭辟入里;既注意理论上的阐述和系统,又强调实践中的可行和效果;既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当前法院文化建设和法官品格修养的传承性和借鉴性,又突出新时期对人民法院精神文化建设的更高期待和要求。特别是通过38篇优秀论文的大会现场交流,亮明观点,各抒己见,效果很好。通过对法院文化内涵和外延的分析、探讨和论述,使得大家对于法院文化的概念、性质及实践运用的途径、方法都有了更细致的了解、更全面的认识、更深刻的体会。

这是一幅令人激动的画面,这是一幕令人难忘的场景:因为对中国法院文化的热爱和关注,因为对中国法院文化的奉献和追求,大家齐聚一堂,谈论着同一个话题。这其中有白发老者,他们在全国法院系统德高望重,此次在会上妙语连连,诲人不倦;有青壮年骨干,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勤勉奋斗,此次在会上以文会友,收获满满。发言者或慷慨激昂,或娓娓道来;或张扬外向,或沉稳内敛;或引经据典,严谨细密,或层层递进,淋漓酣畅。听者时而凝神听,时而认真记,会场上时而是会心的笑声,时而是火热的掌声。

论坛活动选择在山西、在太原召开,澎湃而活力四射的法院文化与古老而生机无限的黄河文化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参加论坛的同志都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除了在会上研究和交流文化,会场之外的文化特色同样鲜明,文化气氛同样浓厚。

7月26日晚,参会人员集体观看了讲述晋商故事和晋商精神的经典话剧《立秋》。由山西省话剧院创作的大型历史话剧《立秋》讲述了曾经辉煌一时的晋商丰德票号,在民国初年出现危机时由盛而衰的故事,展示了富甲天下数百年的晋商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也揭示了晋商衰败的重要原因。该剧已在全国公演6年之久,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和海峡两岸。等2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观看了演出,并给予高度评价,成为中国话剧百年历程的盛事。观看了演出的与会代表纷纷表示,晋商传奇让人赞叹,晋商精神让人钦佩,晋商文化中提倡的“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理念,与人民法官“公正、廉洁、为民”的核心价值观有着很多相通相融之处,在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对大家研究法院文化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27日晚,参会代表们又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太原晋商博物馆。该馆是以晋商历史及晋商创造的商业文化为主要展示内容的专题博物馆,通过声、光、电等现代展示手法,展现了晋商从崛起至称雄四海、名扬域外的历史进程,是一部反映晋商500年来社会、经济、文化、民俗等诸多层面的立体画卷。大家看着那一件件珍贵的实物和一张张照片,听着讲解员从古至今的讲解,思绪和情感仿佛一下子回到了数百年前晋商先祖们筚路蓝缕、打拼天下的万里征程和风雨岁月。

相较于感受传统文化的深邃,展示山西三级法院文化建设成果的56块图文并茂的展板,给来自全国同行的印象和感觉就直观和亲切多了。

这些资料告诉大家,近年来,山西全省法院响应最高人民法院的号召,在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此次论坛活动承办者的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在院党组书记、院长冯少勇的大力倡导和身体力行下,将文化建设、思想教育等看似务虚的东西注入到管理的具体活动当中,使管理工作这个“严为要”的形,因有了文化建设这个“人为本”的神,而别开生面,活力无限。正如冯少勇院长经常说的:“多年的法院管理工作,我深深地感到,人管人,累死人,文化管理最文明。法院管理文化育公正审判、育美、育能、育廉。一个没有文化的法院是没有精气神的法院。”他们的法院管理文化,不是一花独放的院内文化,而是面向全社会的开放开明的文化。他们主动走向社会各个层面、各个角落,通过司法进校同、进医院、进军营、进监所、进社区……不仅把法制精神和法律知识带给社会,而且让法院文化的气息影响到更多的人。因此,中国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向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颁发了“全国法院文化活动基地”的牌匾。

或许是受到会里会外浓浓文化味的熏染,不少代表心潮激越,诗兴大发,艺趣盎然。法院文化分会名誉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刘家琛在会场即席赋诗一首,其中四旬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传统文化非等闲。当今发展耀世界,法院文化写新篇。”这首诗当场诵读后,赢得一片喝彩声。参会的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都匀黔南自治州中级法院副院长袁承东迅即和诗一首,他写道:“皋陶刑鼎发源地,春秋五霸晋争先。古为今用体用别,中华法系换新天。”法院文化分会副会长吕伯涛则现场挥毫题字:“艺著学弘谦作本,行端品正德为先。”还有几位书法作者也慷慨留墨。

论坛活动受到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各主流媒体纷纷刊发报道,众多网站相继转发有关内容。

此次论坛吸引了众多媒体的目光。报刊、电台、电视台和网络记者云集会场,文字、图片、影像一时间铺天盖地,联翩而来。

文化论坛论文范文第6篇

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系由中国收藏家协会和开封市人民政府联合创办,计划每两年举办一届,连办10年,其目的是把开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打造成一座集收藏理论研究,藏品鉴定、展示、拍卖,艺术品物流集散和收藏经济开发为一体的中国收藏文化发展基地。其首次举办就大获成功,可见其生命力之旺盛、影响力之卓著。《收藏》杂志看好三点:

一是政府行为好。中国民间收藏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已持续发展了20多年,各种类型的民间收藏活动包括收藏理论研讨会、收藏文化论坛等遍布城乡各地。其中带有全国色彩的如曾在广东惠州市和海南海口市举办的“华夏民间收藏品展示会”,以及曾先后在上海、广州、西安、北京、海南、杭州和湖北荆州诸省市举办的“全国民间收藏文化高层论坛”(此活动前三届称为“中化收藏文化国际研讨会”),但这些活动都是由民间收藏组织举办的政府机构很少介入,属民间行为,即使个别城市以政府名义举办的收藏活动,也多属开发当地某类单项性藏品资源藉以带动经济发展的商业性活动。由于各地收藏组织力量有限,无法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和资源,故其影响和作用受到限制。但此次开封收藏文化论坛不同,是由一级地方政府聚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之合力,举全市之物力、财力与人力,精心打造的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开封市政府为此投入了数亿元资金打造论坛活动主会场东京艺术中心,建造开封收藏艺术品一条街,扩建开封市博物馆等。论坛设有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和办事机构,市级党政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都在其中兼职。仅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开封市委、市政府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眼光和坚定决心。这是论坛能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二是地点选得好。开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收藏高潮兴起的策源地,在中国收藏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北宋京都之地,宋王朝历七帝皆热心收藏,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皆好藏书。不惜重金从民间征购奇书,大建藏书馆。宋代诸帝对书画也极为爱好,设有翰林书画院,尤其是宋徽宗赵佶本人不但嗜好书画,还举朝廷之力搜集古物,皇室收藏达万件之多。上有所好,下必甚也,在宋代诸帝尚文抑武政策的影响下,朝臣和文人雅士竞相收藏,涌现出欧阳修、赵明诚、米芾等一批收藏大家。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宋代首开金石研究同文献考据结合之风,为中国文物收藏史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经典著作。当时的京都开封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样也引领着中国收藏文化的潮流。其形成中国第一次收藏高潮的历史根源及其经验教训,是一笔厚重的文化财富,值得我们研究借鉴。由此可以看出,在北宋京都故地举办开封收藏文化论坛,使其植根于华夏文化的土壤之中,承历史发展之脉络,具有独特的意义。

三是合作伙伴好。开封收藏文化论坛选择中国收藏家协会作为主办方之一,使其跳出了地域的局限,一下子站在全国收藏文化的大舞台之上。当今我国社团管理法规不允许建立跨地域的全国性的社团组织,民间收藏组织亦然。中国收藏家协会是会国民间收藏组织中唯一带“中国”字头的组织,加之它由国家文物局主管,闫振堂会长又是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其特殊的背景和身份使其具有准官方的性质。其在10多年的发展中,作风严谨、注意团结各兄弟协会、平等待人,越来越得到各省市区收藏组织的好评,其影响力和带动力是不言而喻的。同时,中国收藏家协会荟萃了一大批全国知名的文物鉴赏家和各路收藏大家,这就使开封收藏文化论坛具有了全国色彩和与国际接轨的能力。此次论坛中人脉关系的牵线、收藏展事的组织、收藏论文的征集和评审,都少不了中国收藏家协会的独特作用。反过来,中国收藏家协会通过参与主办这次活动,也使协会工作迈上了台阶,走进了广阔天地,为各地收藏组织做出了典范。

基于此,我们看好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相信她会越办越好,越办越有影响力,希望她能成为中国收藏文化的知名品牌,为弘扬中华收藏文化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化论坛论文范文第7篇

本刊讯为进一步推进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经最高人民法院领导同意,中国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定于7月26日至28日在山西太原举行首届中国法院文化论坛。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人民法官的品格与追求”。论坛由中国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与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主办,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承办。届时,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沈德咏将出席论坛并讲话,法院文化分会名誉会长(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领导)、会长、副会长(部分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委员(部分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论文作者将出席论坛,参会人员约200人,将有50篇优秀文章进行论坛大会发言。

本届论坛是中国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自去年11月5日成立后举办的一次重大活动,是该分会贯彻最高人民法院领导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在法院文化分会成立时作出专门批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充分体现人民司法事业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法院及法官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职业道德以及行为准则等,既具有完美的精神内涵,又具有丰富的物质内涵,既表现为外在形象,又表现为内在素质。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清正廉洁、执法公正的法官队伍。法院文化建设是全社会的大事,更是人民司法事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大事。从最高人民法院到各级人民法院都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这项工作,使法院文化建设伴随着人民司法事业共同发展、共同前进。”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沈德咏对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他指出,各级法院应集聚智慧,在人民法院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建设上切实迈出新步伐、走出新路子,为法院工作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文化支撑。他强调,要大力培养人民法官“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用“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引领风尚、弘扬正气,是当前各级人民法院的一项重大宣传教育任务。

中国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会长李玉成就本届论坛的组织和筹备多次作出部署,他指出,本届论坛旨在深化广大法院干警对法院文化建设意义的认识,丰富法院文化内涵,充实干警思想,在增强法院干警综合素质的基础上,促进审判水平和审判作风的提升,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促进人民法官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为创建学习型机关作出积极的努力。

另据了解,本届论坛论文征集成果丰硕,全国法院系统广大干警积极参与,认真撰写文章,踊跃投稿。据初步统计,各高院组织论坛文章800余篇,向法院文化分会报送224篇。这些文章紧紧围绕“人民法官的品格与追求”的主题,从不同角度阐述法院文化的现状、内涵,深刻发掘人民法官的思想、行为特征,并紧密结合三项重点工作及树立“公正、廉洁、为民”的核心价值观,阐述法院文化建设的发展前景,以及如何培育和引领人民法官的职业品格和价值追求。

文化论坛论文范文第8篇

1.嫘祖文化项目建设情况:

投资160万完成嫘祖石板街的修葺工程,2015年,由省文联、县委宣传部、县文联、县文体局和嫘祖镇政府面向全国征集750余件嫘祖主题楹联,择其优秀者50余副由省书法家协会组织全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丹并镌刻,依托原嫘祖化石古街打造此嫘祖楹联文化一条街,增益其人文底蕴。总投资4000万元嫘祖文化园已基本建成,占地面积150亩,嫘祖文化园是嫘祖故里核心景区,2012年正式启动,由华中科技大学规划设计,聘请“北京绿十字”修改完善设计方案,在理念上突出生态古朴。整个园区分为游客集散区、嫘祖博物馆、嫘祖广场和嫘祖祭拜区。嫘祖雕像投资820万元,高12米,基座长15米,雕像重458吨,采取汉白玉雕刻而成。嫘祖坐西朝东,头插桑叶簪,脖挂贝壳链,手棒桑蚕丝,仪态端祥,庄严肃穆,展示了嫘祖母仪天下、心怀万民之神态。基座当面刻有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曾为庆祝香港回归作《香港赋》的知名作家李敬一亲撰,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原三峡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周德聪手书《嫘祖赋》,颂扬了嫘祖伟大功绩和抒发了人民敬仰之情。嫘祖文化博物馆位于嫘祖文化园内,总投资约350万元,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馆内陈列展品800余件。博物馆分为一廊四区。一廊是,嫘祖传说木刻画廊;四区分别是,嫘祖故里、泽被天下、千秋膜拜、垭丝古今,分别展示了嫘祖从出生、发明养蚕缫丝到协助黄帝制定婚嫁礼仪、定鼎天下丰功伟绩,以及“垭丝”发展的相关历史。旨在打造成为传续和弘扬嫘祖文化、种桑养蚕缫丝制衣科普教育基地以及丝绸文明展示中心。

2.首届·嫘祖文化节活动情况:

4月21日至23日,首届·嫘祖文化节在我县嫘祖镇隆重举办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省市领导盛赞大典仪式“很成功、很震撼、很感动”,“感觉热泪盈眶”;参加祭拜大典的炎黄文化研究会的专家学者们对祭拜仪式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祭拜大典有气势、有特色、起点高,达到了举办祭拜嫘祖的目的。本次文化节以“大爱嫘祖、情怀丝路、诗画”为主题,活动由省文化厅、省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由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市妇女联合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市旅游局共同承办。由远大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三峡灵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协办。文化节期间,主要有祭拜嫘祖、嫘祖文化博物馆开馆、·嫘祖文化论坛、文化展演展示、民间祭祀、民间工艺展示、旅游商品展示、商贸活动、招商引资签约活动等9项活动内容。来自的8万多炎黄子孙参加了本次祭拜大典,参与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均超历史。文化节期间,同步举办了·嫘祖文化论坛。交流会以“同祖同源同路同行”为主题,来自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复旦大学等20余家研究机构及高校的4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们,在为期2天的学术交流中,专家们紧紧围绕了嫘祖故里研究、嫘祖信俗研究、嫘祖与中国丝绸文化、嫘祖传说与早期人类文明、嫘祖文化资源保护的传承与开发、和丝绸文化发展及其传播、嫘祖祭祀仪式研究、部级非遗嫘祖信俗的传承与保护、嫘祖文化研究的当代意义、嫘祖文化产品研究等10余个议题,开展学术研究和讨论交流,提交学术论文30篇,编印了《学术论文集》,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组织开展了嫘祖杯诗词、楹联、民间故事、影视剧本征集大赛,征集嫘祖主题楹联750余件、诗词歌赋310余首(件)、民间故事40余个、影视剧本9件。

文化论坛论文范文第9篇

首届·嫘祖文化节在我县嫘祖镇隆重举办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省市领导盛赞大典仪式“很成功、很震撼、很感动”,“感觉热泪盈眶”;参加祭拜大典的炎黄文化研究会的专家学者们对祭拜仪式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祭拜大典有气势、有特色、起点高,达到了举办祭拜嫘祖的目的。本次文化节以“大爱嫘祖、情怀丝路、诗画”为主题,活动由省文化厅、省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由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市妇女联合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市旅游局共同承办。由远大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三峡灵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协办。文化节期间,主要有祭拜嫘祖、嫘祖文化博物馆开馆、·嫘祖文化论坛、文化展演展示、民间祭祀、民间工艺展示、旅游商品展示、商贸活动、招商引资签约活动等9项活动内容。来自全国各地及本地的群众有近8万人积极参加了本次祭拜大典,参与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均超历史。

祭拜嫘祖大典的成功举办,是一次对中华民族人文女祖嫘祖的虔诚拜谒,是一次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大力弘扬,通过嫘祖文化把发展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结合起来,面向全国打响嫘祖文化品牌,为推动我县嫘祖文化、丝绸文化与全域旅游的深度融合做出积极贡献,同时也对激发我们更加热爱中华文化、热爱伟大祖国、增进民族认同、凝聚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起到了重要作用。

祭拜嫘祖祈祝福。祭拜嫘祖大典正式开始。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楚平,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马旭明,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原常务副会长鲁谆、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希清,共同为新落成的嫘祖雕像揭幕。随后鸣放礼炮9响,伴着肃穆庄严的祭祀鼓乐,祭祀人员敬献香果、美酒、丝帛。著名文化学者、武汉大学教授、《嫘祖赞》作者李敬一恭读颂文。恭读颂文完毕后,参加大典的嘉宾代表先后向嫘祖敬献花篮和高香。随后,45名身着碎花格布的蚕妇,先后向嫘祖供奉祭品,祭拜嫘祖,祈求丰收。随后,现场人员全体起立,三鞠躬行施拜礼。由400名女子组成的方阵共同表演《嫘祖颂》,用古朴典雅的歌舞表达了对人文先祖嫘祖的敬意。大典第九项是祈福中华,40名青年舞起四条金龙,舞动生风,一震腾空,气势恢弘。顿时,祭拜广场上颂歌飞扬、礼花绽放、金龙吐水、香烟缭绕、丝带起舞,将祭拜大典推向了高潮。

开馆首日人如潮。首届·嫘祖文化节开幕当天,嫘祖文化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参加文化节活动的领导嘉宾、专家学者、现场观众等数千人涌入新落成的博物馆,近距离了解感受嫘祖文化及丝绸文明的悠久历史和无限神韵。嫘祖文化博物馆位于嫘祖文化园内,总投资约300万,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馆内陈列展品800余件。博物馆分为一廊四区。一廊是,嫘祖传说木刻画廊;四区分别是,嫘祖故里、泽被天下、千秋膜拜、垭丝古今,分别展示了嫘祖从出生、发明养蚕缫丝到协助黄帝制定婚嫁礼仪、定鼎天下丰功伟绩,以及“垭丝”发展的相关历史。

两岸学者话嫘祖。为期两天的·嫘祖文化论坛,以“同祖同源同路同行”为主题,来自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原常务副会长、《光明日报》原副总编鲁谆,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张希清,北京民俗协会会长、编审、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高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三峡大学兼职教授、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巴楚艺术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邹明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巴楚艺术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三峡大学兼职教授毛巧晖,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巴楚艺术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郑土有,台湾孔子学院孝道研究中心所长粘建祥,马来西亚南方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詹杭伦等20余家研究机构及高校的40多名专家学者们(其中3位台湾学者,1位香港学者),乘“一带一路”之东风,怀中华复兴之宏愿,齐聚一堂,探嫘祖文化人文之源,叙同祖同源之谊,谋弘扬嫘祖文化之计。在为期2天的学术交流中,共32位专家提交论文,24位专家发言,4位学术主持,1位进行学术总结。会前编印《嫘祖文化论坛论文集》1册,收入论文25篇。

文化展演氛围浓。在首届•嫘祖文化节开幕前,齐聚在嫘祖文化园的游客共同欣赏了精彩的文化惠民展演。由省歌舞团、省邮政歌舞团表演的《哩嘞响》、《彩云之南》、《晒花衣》等一批获得省级大奖的文艺节目让在场的观众一饱眼福;《五鱼闹海》、《呜音》、花鼓戏表演唱《三个抒豪情》等具有特色的地方戏让外地游客更好的领略了文化。同时,“美丽·村村诗画”全国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展依次摆开,一幅幅行云流水、大气磅礴的摄影作品全方位展示独特的风情地貌,人杰地灵、物阜民丰,游客在纵览美景的同时不禁发出一声声赞叹。

民间祭祀底蕴深。气势恢宏的祭拜嫘祖大典之后,从及周边地区赶来的人们手拿高香聚集在嫘祖像前,满怀虔诚地祭拜嫘祖,缅怀先人功绩,祈求万事顺心,人生幸福。追溯到1400年前的后周时期,祭祀嫘祖的活动逐步凝结成一种固定模式——嫘祖庙会。从那以后,每年的三月十五嫘祖诞辰,及周边的人们都赶到嫘祖镇举办大型嫘祖庙会,供奉嫘祖,交易货物,乞求丰收。

传统工艺韵味足。由县委人才办和县人社局牵头负责的“民间工艺传承领头人精品展示活动”掀起了人们对传统工艺空前的好奇和热情,成为活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全县20名“民间工艺传承领头人”共展示各类民间工艺精品300余件,游客们在展区内流连忘返、精挑细选,争相选购心仪的作品。

商贸活动交易旺。嫘祖文化节商贸活动在嫘祖镇热烈举行,吸引了近万名游客前来选购。在嫘祖楹联文化街至嫘祖镇政府之间,1.5公里的通道上密密麻麻地摆满了各类商铺。既有手机、精美灯具、家用电器等现代技术产品,又有糊糖人、草艺编织等传统品,商贩们在一波波的游客群中吆喝着自己产品,玲琅满目的商品让旅游挑花了眼。浓浓的商贸韵味,仿佛让人梦回昔日南通北达、商贾云集的繁华中。

旅游大餐美味鲜。此次首届•嫘祖文化节,不仅是中华儿女的盛会,更是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扩大旅游美誉度和知名度的一次难得历史机遇。广坪十里紫薇画廊、金桥梦里老家、西河大峡谷等景区游客如织,粗略统计3天时间带动地区旅游收入达到300多万元。

招商引资结硕果。文化节期间围绕新兴工业、全域旅游、绿色城镇战略布局,22日上午11点涉及工业、农产品加工、旅游休闲、商贸物流等多个领域的又一批招商引资项目成功签约,18个签约项目,协议投资总额31.73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8个。

二、工作经验

(一)领导重视,部门协作,组织有序。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应华带领市直相关单位负责人,到我县就嫘祖文化节筹备工作进行现场办公,县委书记张立新,县委副书记、县长苏海涛,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总工会主席李宏华等领导多次亲临活动现场,精心安排部署,召开筹备工作办公会、动员大会、新闻会等会议,提出明确要求,加强督办落实,强力推进各项工作进程。经市政府批准,成立活动组委会和执委会,下设办公室,宣传组,活动筹备组,安全维稳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等工作小组,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形成分工明确,统筹有序的组织体系,

活动筹备期间,县、镇两级均出台了文化节活动方案,对商贸一条街近300个摊位划分区域;对当天近5万人做好停车场场地布置及人员安置规划;对200家民俗、农家乐业主开展食品安全、经营管理培训;完善旅游标识、制作旅游宣传单;抽调人员组建专班开展对集镇及周边村环境卫生整治;开展矛盾摸排、重点人群稳控,并做好应急演练和企业调配生产,降低维稳风险。确保本次活动能在时间紧、工期短、任务重的情况下如期顺利进行。

(二)上下联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我们加强与省大型文化活动策划中心联系,邀请省歌舞团、省邮政歌舞团到现场与县花鼓剧团同台演出,让广大观众欣赏到高水平的歌舞节目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享受文化惠民大餐。同时,加强与市文广新局的汇报沟通工作,与市群艺馆联系合作,成立了由5名市级专家与我县相关人员共同组成的工作专班,围绕祭拜大典的现场布置、活动议程、节目编排、舞美设计、服装道具、音乐制作等细节工作反复磋商,在反复研究全国各地关于黄帝炎帝的大型祭拜仪式的基础上,拟定了嫘祖祭拜的仪式,并请相关专家进行了论证,最后确定了雕像揭幕、鸣放礼炮、敬献贡品、恭读颂文、敬献花篮、蚕妇祭拜、行施拜礼、乐舞敬拜、祈福中华等九项祭拜仪式。县教育部门抽调400余名教师学生加入演职人员阵容,利用休息日和晚上加班加点进行强化训练,确保流畅激情的现场表演。嫘祖镇倒排工期抓建设,对照工期组织人员开足马力,日夜施工,完成檀石广场铺设、楹联安装、接待中心增设和纺车、背篓、簸箕等文物布展等内容,并保证特色产品陈列到位。

(三)注重效果,厉行节约,勤俭办节。我们利用LED高清显示屏有效解决了观众无法观看祭拜活动的问题,让本来相对割裂的主祭区域与观众区域的得到有机融合;为营造祭拜嫘祖大典良好仪式氛围,特请了市最为著名的舞美设计师设计效果图并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完善,充分利用嫘祖祭拜的特色道具——幡旗,对全场进行了合理布局,红色和黄色为主的地毯与以黑色为主的各种幡旗、空中红色的氢气球相辉映,构成一幅立体感十分突出的画面,使整个嫘祖文化园洋溢着一种隆重庄严的氛围;我们本着用最低廉的成本办成最理想效果的理念,从演职员构成、服装设计、节目编排演练、会场布置等方面都做了精心的安排,例如在舞台设计中,我们减少主祭区空飘气球20个的设置;在铺设地毯上,我们减少了至少千余平方米的地毯铺设;在演职人员和工作人员包括领导食宿上,我们统一采取了吃盒饭,住宿均都是当天去嫘祖镇当天回城关的安排。至此嫘祖文化节活动中祭拜大典和文化论坛费用开支控制在100万元以内。

(四)注重细节,精心设计,彰显特色。为了让嫘祖祭拜大典有别于黄帝、炎帝的祭拜大典,我们充分结合部级非遗项目“嫘祖信俗”的相关内容,在祭拜仪式上融进了呜音鸣号、蚕妇祭拜、敬献贡品等内容,从而使“公祭”与“民祭”有机结合,令人耳目一新。另外,嫘祖祭拜的贡品非牛羊猪或者鸡鱼等,而是丝帛、香果与美酒。这些看似是内容的不同,实际上彰显的非遗特色,突出的是地方文化的元素;嫘祖祭拜大典的地理环境十分特殊,乐舞施拜和祈福中华这两个连贯进行的仪式中演员近千人,主要在台阶上进行表演,给节目编排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我们在合唱站位、舞蹈编排以及舞龙造型等方面进行精心布置,让演出的画面做到流畅、精美;我们对仪式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多次的演练,时间精确到秒,确保每个环节清晰流畅。

三、几点建议

(一)主祭现场媒体记者安排过多过杂。主祭现场应该力争干净才能显示仪式的庄重,但是本次现场媒体记者过多,几乎把祭拜的贵宾包围,场面略显嘈杂。今后应划分采访区域,指定限额主流媒体记者进入祭拜核心区域,使祭拜现场保持庄重肃穆的仪式氛围。

(二)敬献花篮环节需进一步细化。在领导敬献花篮的过程中,由于花篮设计缺乏稳定性,同时领导在花篮面前找不到写有自己的名字的条幅等,令现场有点尴尬。这些细节问题今后要充分考虑,可将花篮设计一个具有一定重量的底座或者让武警礼仪人员扶持,确保花篮稳定;在花篮前面的地毯上标注临时数字,让领导上台前就明白自己将要对应的站位。

(三)进一步完善雕像的排水设施。在此次雕像揭幕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嫘祖像胸腰部与手托丝绸结合部缺乏排水设施,形成近20平米的水池,存在安全隐患,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加以解决。

(四)祭拜仪式最好选择上午进行。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左右,的天气一般都开始炎热,上午的天气会有利于演职人员的体力和精神状况处于最佳状态;相关民俗专家也建议祭拜仪式一般在上午举行比较合宜,同时上午举办祭拜仪式也是广大群众的期许,特别是在,人们习惯于在嫘祖庙会节这一天早早出门逛庙会,先参加嫘祖祭拜,再去会友、购物等。也就是说庙会节期间嫘祖祭拜大典是人们心目中最重要的内容,要放在上午举办最好。

(五)进一步融入嫘祖元素凸显非遗特色。嫘祖的功绩之一是植桑养蚕缫丝织衣,今后在祭拜仪式上可以更多的融入这些元素,在服装的设计上,会场的布置上都可以进一步考虑应用。在“嫘祖信俗”中,主祭者和重祭者以蚕妇为主,有别于一般庙会祭仪,仪式司仪由童子担任,则更是独具一格。这些也可以在今后的民间祭拜仪式中加以展现,让嫘祖祭拜更具非遗特色。

(六)适当邀请全国其他祭拜嫘祖地区到我县观摩交流。可以适当邀请全国其他举办祭拜嫘祖的地区参加我们的大典。各地嫘祖祭拜文化在一起可以促进嫘祖文化的交流发展,更是对嫘祖文化的有效宣传。

(七)做好论坛学术研究成果整理,尽快编印出版《嫘祖魂》丛书。

(八)推动成立省一级嫘祖文化研究机构或促进会,使嫘祖文化论坛有长期稳定的组织基础。

(九)建立研究信息交流与成果基础平台。改版《沮漳文学》,创办《嫘祖文化》刊物。

(十)认真吸纳论坛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利用,实施嫘祖文化元素载体化建设工程,使嫘祖故里文化元素渗透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可视可感,入脑入心。比如:建设恢复嫘祖庙、嫘祖碑林、嫘祖城市雕塑、岩画壁画版画长廊等,进一步充实嫘祖文化广场的文化内涵、促进旅游、创意产业结合,打造植桑养蚕缫丝织绢互动体验式景观等等。

(十一)进一步做好与中华(省、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省、市)民协等高端机构与部门以及专家学者的沟通联络工作。争取专家团队与专业机构的深入支持。

文化论坛论文范文第10篇

活动的主办方中国收藏家协会介绍,除了特别大奖价值高昂。荣冠各类民间收藏活动,此次比赛的组织形式也颇具新意。为期近一周的比赛,分为书画、玉器、瓷器和杂项四个单项,评委由刘建业、蒋文光、张广文、刘东瑞。杨静荣、闪淑华、李知宴7位部级专家组成。比赛分初选和斗宝两个环节:初选阶段。各参赛队推出四个单项候选擂主。参加“斗宝”:经过“斗宝”,最终选出4个单项擂主和一个团体擂主。作为本届擂台赛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代表队,不仅斩获团体大奖。其“风调雨顺翡翠摆件”、“战国印纹硬陶罐”还分获玉器、瓷器两个单项冠军:上海菱花馆艺苑中心代表队以“清初山水画立轴”夺得书画类擂主:横店文化产业联合会代表队以“孙瀛洲先生学术研究手札十”摘得杂项组桂冠。单项擂主分别获得奖杯、证书及5000元奖金。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罗伯健介绍,此次擂台赛覆盖面广、参与者众。其规格、档次均属一流。是我国收藏爱好者的一次盛会。徐州藏家能够在这样高级别的收藏擂台赛上取得骄人佳绩,充分展示了徐州收藏界的实力。

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自2007年创办以来,已相继举办了两届高峰年会,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我国收藏文化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在今年举办的开封论坛上,更为丰富多彩的各项展览、鉴定、斗宝活动。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及收藏爱好者,在领略七朝古都壮丽风光的同时,充分享受到了一场收藏文化的盛宴。

本届中国收藏文化论坛系列展览活动共有14个,除了颇具新意的民间国宝擂台赛。在开封博物馆举办的宋代名窑系列――河南新出土钧窑瓷器展上。展出很多钧瓷精品,例如钧瓷盘、钧瓷出戟尊、钧瓷鼓钉洗、钧瓷葡萄紫碗等。让观众一饱眼福;在樊楼举行的薪火相传・珍藏叶星生藏文化珍藏展和中华民间收藏大家展・张淇宋瓷珍藏展,则让各路人士领略到民间收藏大家的不凡实力。中华民间收藏大家展・张淇宋瓷珍藏展展出了宋代部分窑口生产的近百件瓷器,以河南名窑生产的珍贵瓷器为主,有十分可观的收藏观赏价值。这些瓷器既反映了宋代高超的制瓷技术。也从侧面体现了大宋文化的丰富多彩。“薪火相传・珍藏”叶星生藏文化珍藏展,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影像及实物资料,生动地展示了的民俗文化、民间工艺、饮食文化、藏传佛教文化及藏医药文化等。

在开封宾馆举办的“藏都论鉴・中国宋代五大名窑暨北宋官窑学术研讨会”展现了民间收藏爱好者深厚的学术水平,本届研讨会侧重于对某个专业领域专题研究。从而使学术研讨会更加主体化、专业化,突出重点。增强学术性。更好地为广大收藏家及爱好者服务。研讨会共收到海内外论文60余篇,编辑出版了《盛世收藏经典――第三届收藏文化(开封)论坛优秀论文集》。

上一篇:民族传统文化论文范文 下一篇:典权制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