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工作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18 03:25:10

文化工作交流材料

文化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一、以专项规划为引导,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坚持规划引导、科学组织,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和全民健身工程为抓手,着眼于“三个推进”,优化群众参与健身娱乐和文化活动的阵地设施环境,充分发挥基层文化建设(新农村)专项资金的带动作用,加快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日益健全。注重科学组织,推进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作为杭州市唯一的试点区(县),于年9月基本完成《江干区文化体育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到2010年全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的总体目标、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明确了设施建设的数量、规模、档次等,使今后一段时期我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有了科学依据。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我区今后3年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举措及保障措施。注重辐射带动,推进重点文体项目建设科学化。庆春广场二期区文化中心主体工程全面竣工,并启用开放。区体育中心网球场按期全面竣工,体育场和运河(江干段)一期健身休闲带序时推进,区级重点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注重功能提升,推进公共文化体育阵地网络化。全年新建文化示范达标工程7个、文化信息资源二级中心8个,创建省级“东海明珠”1个、市级“东海明珠”3个、市级文化示范单位6家。街道新建面积4000平方米左右的文体中心,全区108个社区基本达到“四个一”要求(1个多功能的文体活动室,1个图书阅览室、1个阅报栏或宣传橱窗、1个室外休闲公园)。新建健身苑(点)64个、篮球场26处、乒乓球场30个、羽毛球场共10个,目前全区共有健身苑(点)292个,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5平方米。

二、以活动惠民为主线,文化活动蓬勃发展

坚持活动惠民、文化为民,着眼于抓好“三项活动”,注重群众参与,活动组织水平全面提升,各项文化体育活动深入开展,让文化体育活动真正走进农村、惠及农民。文化活动方面,亮点精彩纷呈。以深化“广场文化年”活动为主线,成功举办元宵灯会、团队展示月、第八届社区艺术节等活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向基层群众送戏、送电影、送图书、送健身器材、送体质健康测试的“五送文化”活动。深入省市区重点工程建设一线,开展“文化共建共享走进大项目”文艺演出活动。全年举办各类文体活动1713场,放映电影1248场,确保每个社区、村每月1场文体活动、1场电影。体育活动方面,层次不断提高。主办、承办全省迎春杯青少年游泳比赛、世界女子壁球精英赛、省青少年拳击冠军赛、市青少年跆拳道冠军赛、外来创业者(新江干人)体育竞赛、区第十四届运动会、天堂武会苏杭太极比赛、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杭州站活动等20余项国际、省、市级体育竞赛与活动,促进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竞赛活动方面,水平不断超越。扎实开展青少年儿童业余训练,积极向上级体育部门输送体育苗子8人。建立青少年单项运动队,全年参加市各单项比赛20余项。积极组队参加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等省市体育竞赛活动30余项,获得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小学组团体第二、中学组团体第一的优异成绩。

三、以培育特色为核心,品牌建设持续深化

坚持挖掘特色、培育品牌,围绕“名人、名山、名水”,积极推进区域特色文化建设,切实在“三个依托”上下功夫:依托夏衍旧居,不断扩大“名人名居”效应。实施“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行动计划”,举办“亲近夏衍”电影评论征文主题活动。夏衍旧居全年接待参观1.5万人次,放映夏衍编剧电影15场,夏衍名人名居文化品牌建设有效推进。依托区域特色文化,加强品牌培育。围绕培育“一镇一村一品”,“欢乐文化周”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基层文化活动不断涌现,“墙文化”、“亭、廊文化”、“石文化”等公共文化形态不断推陈出新。摄影、文学、舞蹈、音乐等作品创作获得全国、省、市奖项40余个,区钱江影会、钱江文学社、钱江书画社、文化交流协会、武术协会、钱江新城体育俱乐部等社团组织依托自身优势,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的群众文体活动。依托区域历史文化,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杭罗织造技艺”成功入选第二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笕桥历史街区文化碎片拾补取得新进展,启动抗日军事博物馆、农具博物馆及戴进纪念馆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开展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统计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6944条,确立项目800个,完成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申报。评选、公布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项。出版反映江干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学专著《皋亭山传说》,成为皋亭山地区正式出版的第一部民间文学作品。

四、以有效监管为保障,文化市场有序稳定

文化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业;农村档案;文化建设;结果

一、农业农村档案文化建设是农业农村档案发展的必然结果

农业农村档案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文化门类相比,具有社会文化的共性,更有它独特的功能与作用。

(一)农业农村档案文化产生的基础。村级档案文化建设与村级各种活动密切相关,同时在各类活动中形成一定的档案资料,一般包括村级组织建设工作中形成的,有关党务公开、党员教育管理、党建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的文件材料;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民主选举、民主理财、民主管理、民主议事等内容的文件材料;在农村土地承包、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民土地征收征用、退耕还林等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有关村办企业管理、村居文化建设、村居历史沿革等内容材料。这些文件材料是形成农业农村档案文化内涵的基础,丰富着档案文化的内容。

(二)农业农村档案文化建设是逐步积累的过程。农业农村档案作为农村文化的历史记录,是农业农村传统和现实最原始、最朴素、最根本的活动反映,档案文化建设和繁荣也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要明确农业农村档案文化建设中现实性和价值性,就必须将档案和文化两者有机结合,在做好农业农村档案文化建设的措施和方法上,要提高农业农村档案文化建设意识,健全档案文化建设管理网络,建立档案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在农业农村档案文化的建设中,特别强化对涉及村民切身利益、村务公开、承包合同等档案的收集整理,使档案文化建设更加贴近农村生活,更加关注农民利益,更加适应农业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

(三)农业农村档案文化建设管理的多元化。做好农业农村档案文化建设工作,必须建立健全档案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农业农村档案文化建设就宏观管理(软件管理)而言,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必须弘扬健康向上的主流意识,必须发挥好档案和文化的结合功能;对于档案文化建设中形成的档案、图书资料的管理(硬件管理)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保管的物质条件,要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建设多位一体、功能全面的图书室、档案室、阅览室,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二是日常管理即跟踪服务,要有专人负责,确保不丢失、不损坏;严格执行借阅制度,严格遵循档案文化法律法规以及借阅利用的程序规定。搞好档案文化编研工作,编写参考资料、汇编丛书文件、参与编史修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服务。

二、加强农业农村档案文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农业农村档案文化建设要围绕农村工作中心,采取“档案搭桥、文化唱戏”措施,规范管理农业农村档案文化建设,使档案文化工作更好地服务“三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步。

(一)与时俱进,加强档案文化体系建设。围绕农业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加强档案文化资源体系建设,加强开发利用档案文化体系建设,加强档案文化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档案文化现代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把农业农村建设档案文化工作上升到“为党管档、为国守史”层面来抓、上升到“繁荣文化、造福社会”高度来抓。

(二)依法行政,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各级各部门要大力支持农业农村档案文化建设发展。档案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协调当地党委、政府做好农业农村档案文化建设指导工作,把档案文化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每年除对《档案法》贯彻落实情况和农业农村档案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外,还要对档案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抓好抓实,抓出成效;建立起农业农村档案文化工作考核长效机制,促进农业农村档案文化工作的健康发展;加强档案文化建设宣传力度,增强档案文化建设意识,使档案文化建设制度化、规范化。

(三)巧借外力,落实档案文化政策。目前,中央提出建设“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理念,各级党委、政府已经提出相应文化方面政策,这为档案行政部门提供一个做好“档案文化”工作的机遇,我们要巧借外力,及时出台一些有关指导性文件、政策,使档案文化工作有序进行,抓好落实。有条件的地方,先抓试点,抓好示范,以典型带动,全面铺开。

三、做好农业农村档案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创新理念,加强对农业农村档案文化建设领导

1、加强领导,落实任务。档案部门要积极主动,具体承担档案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工作,确保农业农村建设档案文化工作责任落实、任务落实、目标落实,为农业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促进农业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大发展。广大档案工作者在档案文化建设中要树立起正确的理想追求和价值取向,提高文化素养,塑造良好形象,立足岗位做贡献,依法行政,服务社会,将行业文化融入农业农村档案建设中,提高农业农村建设档案文化工作的整体水平。

2、健全网络,发挥机构功能。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档案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作为,注重健全管理机构,发挥机构功能,发挥好国家赋予的职能;对基层联合档案室职能不能弱化,使联合档案室建成联系农业农村档案文化建设工作的纽带,建成农业农村档案文化发展的中心;逐步建立起了以联合档案室为中心,辐射本辖区各行政村的档案文化管理网络,发挥档案人员的工作主动性,使农业农村建设档案文化工作有人抓,有人干,有人管,为开展农业农村档案文化工作提供物质保障。

文化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乡镇综合文化站;档案;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规范化建设

档案是记载历史凝固历史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工具和载体,是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钥匙。乡镇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虽然只是整个档案工作的一个零部件,但它能真实地记录基层文化的发展历史,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时代变迁息息相关,是广大基层文艺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重视乡镇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价值,发挥这_工作的作用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升地方文化品位,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在基层文化站干了二十五年,但对于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重要性认识还是近几年的事。那时,为创建市“金海岸”文化工程,在县文化馆有关业务同志的指导下,协同全站同事,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把若干年前捆扎在一起束之橱顶和堆置墙角的资料整理出来。在整理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的行政性文件,而许多音像档案和照片底片均已发霉变质无法使用,有价值的也只有零星的活动照片和节目单,因为体现不出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多样性和整体性,使这次创建工作因材料不足而流产。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我,使我终于认识到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在开展各项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002年2月,文化部、国家档案局共同颁发了《艺术档案管理办法》,如今九个年头过去了,虽然《艺术档案管理办法》的颂布对艺术档案的建设、管理、利用起了一定推动作用,但乡镇地区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工作(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乡镇)并没有很大的改观,部分乡镇依然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之上,着实令人堪忧。

一、存在问题

1.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认识不足

由于各部门重视不够,领导认识不到位,导致乡镇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工作人员管理混乱、业务水平低下、作用发挥小等一系列问题。有人认为,艺术档案成套性、多样性难于完成,主要是因为经费有限,人力不足。但笔者认为这些都是认识不足的借口,我们有时为了举办一次活动,花费不少,虽然在举办过程中有了社会效益,但过后则烟消云散,难于留下一个完整的印记。而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工作则不然,如果领导重视,有意为之,必能使这开销有价值。也有人认为,艺术档案不足、不完整都可在事后再补。笔者认为这也是认识不足的一种表现,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讲究的是现场性和真实性,就是要求档案管理者必须是现场收集材料,真实地记录活动的整个过程,然后形成一整套的档案。如果靠事后的回忆补充,必然违背了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工作原则,得不偿失。

我镇是一座古老的矿山集镇,开采明矾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新中国刚成立初期,这里活跃着一支矿山宣传队,自编、自导、自演,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当时在整个化工部矿山企业中也小有名气。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繁荣景象也随之消失。前几年。为了创建文化工程,我们组织人员专门去收集有关资料,却发现档案室里全无痕迹,只能听老一辈文艺骨干的艰难回忆,收集点滴的资料,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无法弥补的憾事。

2.整理归档过程中的不足

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是指群众文化艺术单位和群众文化工作者在艺术创作、艺术演出、艺术教育、艺术研究、文化交流、社会文化等工作和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其归档范围包括:文学创作、艺术表演、美术、摄影、社会文化、艺术研究、艺术教育、文化交流、个人艺术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艺术材料,在收集材料时要体现档案的完整性和多样性,但在乡镇综合文化站的艺术档案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往往有以下两点不足:

(1)混档严重

综合文化站作为乡镇一级的事业单位,每年除了收到许多有关文化工作的业务文件外,还有大量行政性文件及材料。应该来说这些行政性文件和材料,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业务并无直接的关系,应全部归入文书档案中去管理,可是许多站的档案人员对文书档案与艺术档案的概念混淆,整理时将其全部归入艺术档案的站务类案卷中,使本该装订入文书档案卷宗内的文件混在艺术档案中。另外,在艺术档案的整理过程中往往把站务类的材料和活动类地材料相混淆,如将所办培训班的活动计划、名册、成绩等归入站务类,把工作计划、年终总结归入活动类,这样一来,导致混档严重,影响了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质量。

(2)材料不全

搞好群众文化艺术档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持资料的完整性和成套性,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利用和参考中显示出自身的价值。一般来说,群众文化活动有其成因、过程和结果这三个阶段,包括:①活动的形成过程(策划、方案、开展活动会议记录);②活动的报告、计划和上级领导的批复:③活动的预算计划(资金来源情况);④活动时有关文字材料;⑤活动时节目单、主持词及领导讲话材料;⑥活动宣传有关资料;⑦活动整个过程的照片、音像、曲谱等资料;⑧结束后的活动总结,有关媒体报道、介绍或评论。只有将上述所有材料收集齐全后,形成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才能在以后让人们窥见活动的整个过程。但就目前所调查了解的各综合文化站艺术档案,很难见到一个完整,内容齐全的活动案卷,有的仅有一张活动通知,一份节目单,有的只有几张照片,有的只有人员名单,没有过程没有结果,很不完整。还有就是许多活动资料没有及时归档,造成“缺胳膊少腿”的现象。

3.专业工作人员的不足

在乡镇文化站,本身文化员就紧缺,很少专门为此配备专职的艺术档案管理人员,因此,出现了大量兼职人员。另外,兼职人员由于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方面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素质普遍较低。再说,由于文化站是一个比较清贫的单位,福利待遇差,工作难度大,许多文化站工作人员往往不甘于待遇低下、收入微薄,而想方设法跳出这个“坑”,有的是凭自己本事考取公务员或别的事业单位,有的则找门路凭关系调离或借用到别的单位,致使人员经常变动,文化队伍难于稳定,影响到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工作。

二、解决方法

1.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当地政府重要的组成部门,是一个不能与之割裂而单独存在的一个部门,因此当地党委、政府对文化工作的重视与否,同整个艺术档案工作的开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上级文化主管部门也应加快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规范化建设的步伐,引进艺术档案年度考核机制,在资金方面实施以奖代补的办法,鼓励乡镇文化站尽早落实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我们这些站长和文化员也要坚持做长期、细致、耐心的工作,特别是要抓住台账的建立、地方社会文化的研究、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各有关工作的考核等,来突出宣传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重要作用,以实现艺术档案“软”“硬”件设施的逐步跟进。

2.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交流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是一项专业性十分强的工作,要熟悉地掌握这一行的业务操作规程和有关知识,除了自己刻苦努力外,还应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开展交流活动。(1)每年举办一次面向乡镇综合文化站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规范化建设的培训,其形式可以是集中培训、远程教育培训或参与实习培训,对于乡镇综合文化站来说,除了理论知识外,更注重的是“实战”经验; (2)要求有关业务指导部门开辟一个让乡镇综合文化站档案管理人员参与面对面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其区域可在县、市、省内,亦可扩大到全国,去参观学习其他乡镇综合文化站在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规范化建设中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这样做,不仅可以开拓他们的视野,而且也可以提高他们对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加大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

在一般人看来,档案工作只是文化工作人员的事,与其他工作人员互不相干。其实不然,档案工作并不是靠个人或一个部门就能独立完成的,它更需要是每位参与群众文活动的人相互协作。因此文化站领导要在每次的工作例会、活动筹备会、年终总结会、座谈会等有关场合强调和宣传,并将其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及岗位责任中去,结合年终考评加于落实,让每位工作人员心中牢固树立起群众文化活动的归档意识。同时文化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外宣传力度,特别是档案的作用得于发挥的时候,要善于把握宣传机会。充分利用已有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资料,集中向社会展示,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同感,使档案收集工作得以更加顺利地开展。

4.保持队伍建设的稳定和提高队伍素质

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工作是一项艰巨细致、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档案工作者有较高的政治觉悟,有善于在工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敬业奉献的精神,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敏锐的洞察力,这就需要专业的工作技术人员来完成。然而现在,在许多乡镇综合文化站人事管理权归属乡镇,现有文化站人员的学历、业务水平、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使文化工作的开展始终处于被动局面。要改变这种局面,一个最有效的手段是从现有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好内部调整,从“矮人中挑高人”,选择合适的人员“挑大梁”。在我看来,工作的责任心是决定这项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所以要选责任心强具备实干精神的人兼任此职,在今后的专业培训、学习和交流中着重培养,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当取得一些成绩时给予肯定并在物质和精神上加于奖励,留住人心,稳定队伍,促进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良性循环,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

文化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4篇

群众文化建设是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政府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本文对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开展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关键词】

文化建设;群众工作;策略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文化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对于群众的各种思想问题的解决以及群众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帮助。群众文化工作对于地区的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保障以及导向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精神文明建设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进行群众文化工作的同时,应该要与社会主义价值观进行有机结合,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导向,对群众的文化生活进行丰富,从而使得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相关内容能够渗透到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通过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对群众的精神生活进行丰富,使得群众能够对自己的思想水平进行提升。

一、当前的群众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与时代实现融合

群众文化工作对于城市的精神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背景下,群众的思想层次、职业道德等,都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当前互联网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各种文化的相互碰撞变得更加强烈,群众受到各种信息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群众文化工作就是为了对群众的精神世界进行丰富,对群众的三观进行纠正。但是当前的文化工作面与时代之间缺少了一种相应的融合,一般比较注重形式,轻视内容,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还沉浸在传统的群众文化工作思想中,对于新时代的认识程度还不够,对群众文化工作很不利。

(二)没有与社会主义价值观进行很好地融合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不断发发展的重要指导,对于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有很强的导向性。当前很多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没有积极发挥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带动作用。群众是社会的个体,社会是一个大熔炉,社会主义价值观就是对社会行为进行规范的标准,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规约,对群众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虑较少,因此使得很多文化建设工作没有明显的导向性,没有发挥出相应的作用。

二、群众文化工作的策略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群众文化工作是为了对群众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为群众提供更多丰富有趣的文化活动,从而防止群众生活中出现精神匮乏的现象。群众文化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此,群众文化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开展。

(一)不断加强领导者对群众文化工作的认识

群众文化工作需要全体人员的参与,目标是为了促进群众的健康发展。要加强群众文化工作,必须要从上至下形成一股合力,因此为了提高社会的思想层次,文化工作的开展需要有当地的政府部门组织,相关部门的领导人必须要加强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视、规范的日常管理、重视群众的思想动态。因此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加强现代化管理理念的灌输,对传统的保守的管理观念进行转变,促进得到快速发展。要加强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的宣传,比如相关部门应该要加强宣传,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进行讲解,使得更多群众能够意识到文化工作对于自身生活带来的变化,意识到文化工作的必要性,从而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融入到各种文化工作中。

(二)加强各种群众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开放

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各种文化设施,比如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都应该要加强建设,为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提供必要的场所。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各种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投入,比如相关部门应该要加强财政拨款,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所需的资金进行满足,从而可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在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图书馆的环境的改造,加强对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对图书馆藏书以及电子图书资源的充实,从而使得群众能够从图书馆中获得更多有趣的资源,能够对自己的文化生活进行丰富。再比如要加强科技馆的建设,并且在科技馆中经常举办一些活动或者展览,让群众有机会接触到更多新技术或者新产品,从而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创新群众文化建设活动的方式

群众文化建设是当前各个地区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文化工作的形式有很多种,各地在开展基础文化建设的时候,应该要不断创新文化工作形式,从而为群众的文化生活提供更多的选择。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要加强各种文化活动形式之间的融合,比如演唱、书画、展览等,可以单独在一些场所中举行,也可以在一个场地中同时举行,满足不同群众的不同精神文化需求。另外,由于当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拉近了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使得各个地区的群众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变得越来越便捷,对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借助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实现网络文艺的创新,让网络也可以成为群众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对传统的群众文化生活进行拓展。

(四)将群众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相结合

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群众文化工作中,也应该要注重文化工作与文化产业之间的有效融合。群众文化工作面对的是广大群众,广大群众的需求十分巨大,因此需要发展文化产业,以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比如可以将文化建设与旅游发展相结合,发扬旅游文化内涵,带动文化建设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同样可以对群众文化工作进行加强,比如有的城市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将当地的文化工作与旅游产业进行融合,实现文化产业的拓展,在这个过程中,群众可以报名志愿导游活动,通过对游客讲解当地的旅游资源,对当地的旅游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这种文化工作相对于传统的文化讲解而言,更有说服力,也更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使得群众能够对自己所在城市的文化、历史底蕴等有更多的了解,从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五)加强各种文化资源的整合

在群众文化工作中,各种文化资源是重要的内容,是群众文化意识不断提升的基础。在群众文化工作中应该要加强对各种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从而为群众的文化生活提供更多丰富的材料。一般可以以县(市)域为单位,对当地的特色文化形式进行整合与整理,并且将其制作成便于宣传的形式,比如电子材料、宣传册等,在群众之间进行广泛的传播,有助于群众文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另外,在对文化资源进行利用的过程中,还应该要注重加强对文化资源的保护,比如要加强对档案管理部门的要求,使得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水平能够不断提升,对各种文化资源进行存档、管理等,从而使得群众文化工作可以持续开展,对文化的多样性进行保护和传承,并且在对文化历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充实文化资源库,为群众文化工作提供更多丰富的材料和资源。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群众文化工作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群众文化工作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时代性不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不到位等,使得群众文化工作受到很大的影响。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必须要加强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视,从而使得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满足。

作者:王天华 单位:龙口市文化馆

参考文献:

[1]常玉琴.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搞好群众文化工作[J].艺术科技,2015(3).

[2]于有利.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浅谈[J].青年文学家,2005(15).

[3]许蓓婷.浅析怎样在新形势下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J].艺术科技,2012(10).

文化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5篇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全市文化局长座谈会,主要任务就是认真总结去年文化工作,研究部署今年各项任务。刚才,听取了各县区文化局长的工作汇报,深感大家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呈现出许多好的做法和新的亮点,给人以深刻启示;少华局长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回顾总结了2009年度文化工作,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文化工作作了全面安排,我完全同意,请大家组织开展工作,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确把握当前文化工作形势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文化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扎实工作,文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市突破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集中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文化设施投入大幅度增长。市文化艺术建成投入使用,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乡镇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项目相继建成,年度总投资突破了4000多万元,是我市历年来文化建设投入最大、增长最快的一年。二是文艺创作势头强劲。文艺精品政府奖发挥了积极作用,带动白河、旬阳、汉阴、宁陕等县政府设立了当地文艺精品创作政府奖,催生出了报告文学《安康精神》、电视《郎在对门唱山歌》等一批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文艺作品,全市文艺创作整体实力挤入了全省前列。三是文化活动亮点纷呈。成功举办了汉阴第四届油菜电视节、平利第三届“茶之旅”文化节、第九届中国安康汉江龙舟节,开展了“西康高速通车”、“建国60周年”、“政协成立60周年”等系列庆典文化活动和文化下乡活动,极大丰富了全市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四是文化全方位服务旅游发展。中央电视台精品栏目《欢乐中国行》成功在安康举办,旅游文艺专场《山水安康》、《兰草花儿开》进入舞台创排阶段,安康旅游文化蓬勃发展。五是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调查顺利完成,安康文庙大成殿、旬阳黄州馆、紫阳北五省会馆、汉阴菩萨泉、岚皋周氏武学等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全面完工,全市四家博物馆(纪念馆)被国家批准免费开放,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代表作名录申报、公布工作力度加大,重点项目传承活动方兴未艾,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处在历史最好时期。六是文化市场稳定规范。多部门合作机制基本建立,扫黄打非等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显著,焦点、热点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文物市场布局和秩序日逐合理和规范。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容易,弥足珍贵,凝聚着全市文化系统干部职工抢抓机遇、服务大局、真抓实干、奋力拼搏的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撑,是一个城市的魅力源泉。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文化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建设对于推动经济增长、增强综合实力、参与区域竞争、培育人文精神的特殊作用越来越明显。尽管我市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文艺人才缺乏领军人物、文化产业尚未破冰、文化产品供给较低、文化影响力和综合拉动力不强,但从安康自身来讲,发展文化事业机遇十分难得。一是中省加大了文化建设投入,相继启动了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村级文化室建设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文化下乡工程,为安康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强力的政策支持。二是安康文化积淀深厚,人文资源丰富,特别是全市品牌文化在省内外的影响力不断加强,为安康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三是以安康青年作家群为代表的大批有影响的文艺家十分活跃,提升了我市在全省乃至全国文艺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四是形式多样的传统民间文艺演艺深受群众喜爱,为安康文化繁荣发展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五是市文化艺术中心等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安康博物馆、安康图书馆、安康大剧院迁建即将全面启动,为安康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施。因此,我们只有站在实现安康突破发展的高度,把繁荣文化事业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突破口,坚定信心,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创新发展,才能努力开创我市文化事业的新局面,为推进安康突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文化支撑。

二、突出重点,切实做好今年各项文化工作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全市经济工作思路已经明确、突破发展已迈出坚实步伐的情况下,文化工作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明晰思路,创新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服务于安康突破发展。

一是编好文化“十二五”规划。各县区和各级文化部门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高质量编制文化“十二五”规划。要谋划基本思路,总结“十一五”文化发展的成果经验和存在问题,分析“十二五”影响文化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文化发展目标、发展战略、重点任务、空间布局、重大项目和政策措施。要研究重点问题,对文化艺术、出版发行、广播影视、创意设计、旅游休闲、电视网游、人才培训等文化及相关创意产业发展规律及趋势进行研究,对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丰富文艺精品生产等文化事业开展前瞻性研究。要策划重大项目,加强对重大项目的策划论证,形成“十二五”文化及其相关创意产业重点项目库,并与全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项目库对接。

二是加强文化重点项目争取力度。项目是欠发达地区争取资金投入、加快突破发展的重要抓手。但由于受国家经济宏观政策的影响,今年信贷规模压缩,严格控制新上项目,项目争取将比往更具难度。我们既要正视困难,更要奋发有为,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谋划项目要快,上报项目要早,争取项目要跑,直到项目落地开花,真正依靠项目建设拉动文化事业发展。今年全市要确保市文化大厦建成投用,力促安康图书馆、安康博物馆、安康大剧院尽早开工,继续加强安康文庙复原、汉江古会馆群保护等项目的包装、策划和争取工作,力争一批项目列入中、省投资计划盘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三是加快文化民生工程实施步伐。文化民生工程是保障广大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载体。由于配套资金限制,文化民生工程建设难度大、进度慢、效果差。今年全市要在措施上求实,坚持信息上报、督查通报、情况反映三管齐下,向各级政府做好专题汇报和积极争取配套资金,加大项目建设指导、评比和督办力度,确保立得了项、开得了工、建设得好。要在行动上求快,优化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时间安排,加强施工环境协调和保障力度,保证全年建设目标任务按时保质完成。要在机制上求新,不断创新文化民生工程建设、管理、使用机制和方法,提升文化民生工程工作水平,使其真正成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主阵地。要在监管上求严,加强项目施工管理,确保工程组织实施规范、资金使用安全、工程质量达标,营造风清气正的建设环境。

四是扩大文化对外宣传交流活动。文化是一个地方综合实力的象征,是一个区域对外宣传、展示形象、争取支持、聚集人气的名片。我们要继续做好“汉水文化看安康”这块金字招牌,充分利用安康友好城市、区域合作重大活动、全国性文艺赛事、国际性博览会等平台,加强文化对外宣传交流活动,全面展示安康地域文化特色,拉动招商引资和生态旅游发展。重点做好世博会、国际旅游日、川陕甘旅游年会、汉江龙舟节的文艺演出和安康文化电视行、安康对台文化交流等活动,争取一批节目拿得出、立得住、叫得响,产生广泛的影响。

五是推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和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当前,要紧紧围绕《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以国有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为契机,以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文艺演出业为突破,重视支持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适应市场的艺术表演团体、艺术表演场所、演出中介机构和音像批发企业、网吧连锁超市、图书出版集团等文化经营机构,打造一批展示现代风貌、体现时代特色、在全省及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叫好又叫座的文艺精品和优秀剧节目,扩大文化产业规模,催生新型消费,增强安康文化发展活力。

六是强化文化工作保障措施。近年来,中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政策,各级文化部门要以当好政府“文化参谋”和“文化大使”的角度,对中省市各类文化政策进行梳理,并结合实际提出贯彻意见。对“硬性”政策要积极争取政()府重视,确保落实到位;对不能落实到位的要及时向上级文化部门及相关部门沟通和汇报,争取得到重视和支持,保持文化项目和资金正常投入,把文化工作做实做好。

三、加强领导,确保完成文化工作目标任务

发展文化事业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坚持求真务实作风,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一是要加强对文化事业的领导。各级文化部门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善于从大局中找准工作定位,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局下行动,增强文化服务大局、服务突破发展的能力,确保各项文化工作得到各级领导重视、政策倾斜和财力支持。二是要加大文化建设投入。要认真落实中省市有关文件规定,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落实文化建设的投入政策,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推动文化活动、文艺创作、文物保护、文化市场管理经费稳步增长。三是要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关键在人,特别是专门人才短缺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没有一批在全国、全省有较大影响的大师级领军人物,没有一批有较深造诣的理论研究者和文化活动策划者,没有一批紧跟时代步伐、德艺双馨的作家和艺术家,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就是空话。因此,要把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一整套提升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调动人才积极性的人才使用机制,善于培养、盘活和用好各类文化人才,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他们投身文化事业的创造性。

文化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6篇

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军肩负的新的历史使命,当今部队需要的是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复合型军政人才,部队战斗力的高低与指挥军官人文素质的高低有着紧密的联系。军队基层文化工作课教学应着眼于提高学员的军政人文素质,发挥文化课“多重育人”的效能,既要注重从专业的角度培养学员文化带兵的能力,使学员能够较好地灵活运用文化载体,掌握在基层部队组织开展俱乐部、歌咏演唱、演讲、文艺晚会、书评影评等各种文化活动的方法和技能,又要从文化工作的思想性、战斗性、形象性、灵活性入手,从道德、精神、心理、情感等多方面锻造学员,积极渗透先进军事文化,帮助其吸收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建立高尚的精神文化追求,使学员的综合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全面提升。

二、创新先进军事文化背景下军队基层文化工作课教学多元性

(一)应体现在深化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在丰富的教学内容选择上应注重先进军事文化的传播和渗透。

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军队基层文化工作课程的内容涵盖面广,音乐、美术、读书影视、文学、曲艺戏剧鉴赏等等,教学内容及材料的选择丰富多彩。在教学内容取材时,应该以正确的思想导向性作为准则之一,选择那些能够充分体现先进军事文化正确方向的内容。我国的军事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军谱写着不同的军事文化精神,而这些精神财富,对发展当代先进军事文化有着深厚和持久的影响力。其次,应当注重选择那些能够充分反映和体现我党我军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舍生忘死的英雄主义气概以及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和战斗精神的音乐、文学和影视作品等,用高尚的作品熏陶学员,让学员在经典、优秀的作品中不断汲取先进军事文化的思想营养,以美启真,以美引善,唱响主旋律,坚持高格调,牢固树立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激发学员爱岗敬业、忠于使命、勇于奉献、建功军营的雄心和斗志。融合多元化知识内容。根据各军区特点,融合当地特有的少数民族人文、地理、民族文化、民族意识,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融入民族特色的优秀文化作品鉴赏,从多元化的视野,树立学员民族大团结的意识,深化学员对“文化能出战斗力”作用的多角度认识和理解。结合我国传统军事文化蕴涵的丰厚的军事哲理、智慧、谋略、艺术、法则等,军队基层文化工作课还应注重加强与多学科的紧密结合,并根据院校的组训特点,注重将文化工作课教学渗透到综合演练、野外驻训等环节,紧贴时代特点和形势变化,从军事战略文化、组织管理文化、军事政治文化等多角度,在广度和深度上提升学员对先进军事文化的深刻认识,并将先进军事文化渗透到学员的思想灵魂之中,用先进的军事文化抢占学员的思想最高领域,为培养和塑造综合素质过硬的新型军政人才打下坚实的精神文化基础。

(二)创新军队基层文化工作课教学的多元性,还应体现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以多种教学方式为牵引,第二课堂做强化,以更好地促进先进军事文化“三进入”。

多种教学模式并举。课堂教学是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阵地,不断推进军队基层文化工作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形成“文化育人”的氛围,是先进军事文化“三进入”的有效途径。军队基层文化工作课有着较强的价值导向和潜移默化功能,在教学模式上,应避免传统的只注重理论灌输的模式,适时采用案例式、研讨式、演练式等多种有效模式,使学员掌握实用的文化知识技能,充分达到教学的效果。如针对任职教育特点,军队基层文化工作课应该优化、整合课程内容,增加实践课的比例,以学员为主体,教员注重启发、诱导,有针对性地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一些基础理论性的知识,可以让学员结合教材、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资料查找等方式自学,教学采取集中“大班精讲”的讲授式、学导式教学模式,结合学员自学查找的资料,激发学员创造性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相互交流、解答问题,教员做总结,加深学员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一些组织方法性的知识,如教歌、文艺晚会、歌咏比赛、体育比赛、读书演讲活动的组织实施等,可以采取“小班讨论”的案例式、研讨式教学模式,用典型的案例,让学员普遍准备、重点发言,在“团队精神”的引领下,通过案例分析,进行讨论、交流,结合实际,灵活把握组织方法的共性和个性;再有一些专业技能性的知识,如指挥、合唱的发声训练、板报制作、篮球裁判手势等等,可采取“小班精炼”的演练式教学模式,针对各项技能,可以让学员按兴趣分班,采取技能专长培训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同时充分鼓励学员走上讲台充当“小教员”,展示多样的特长,既起到示范的作用,也有效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注重课堂的延伸性。教学的效果需要实践来检验,学员的理论知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转化为技能。我们应该增强课堂教学的广泛性和延伸性,利用校园文化大环境创设文化工作课教学的“大课堂”,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载体的作用,加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联系,靠拢部队,把文化工作课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情景化,为学员搭建文化活动模拟、实践的平台,突出实践性教学,注重学员组织应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如以学校举办的文化活动为牵引,以学员队为单位,经常性举办歌咏比赛、主题板报比赛、文艺小晚会、主题演讲等小型比赛活动,教员作为指导,由学员全程策划、参与、组织和实施;教研室、学员队联合,经常性组织“文化小讲堂”,让有相关特长的学员担任主讲者,使学员之间形成互帮互学、特长互补的良好氛围,为学员岗位任职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结合野外驻训、拉练等时机,将文化工作贯穿其中,让学员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具体地运用到实践当中,使学员的各项技能和组织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在所有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内容和环节中,结合文化的“艺术”色彩及“多重育人”功能的特点,潜在地提升学员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使学员在先进军事文化传播与传承的大背景下,净化心灵,升华认识,进一步强化学员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三)创新军队基层文化工作课教学的多元性,还应体现在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综合化。

军队基层文化工作课的考评形式应建立综合的评价体系,运用“考、比、评”多种方式,将理论考试和文化活动组织实施的综合小演练紧密结合,以适应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如在理论方面,可以实行网上自动化考试,学员通过网络,电脑随机组题、评判,考查学员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具体的文化工作组织开展能力方面,可通过分班分组,指定题目和内容,普遍准备,重点发言,并随机抽点学员自我发挥,进行文化活动的组织实施,全面衡量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在专长方面,学员自我展示,形成台上竞技切磋、台下观摩交流,学员之间博采众长,相互评价,从“内容新、形式活、效果好”等方面比作品创作、比技能水平、比模拟演练。通过理论基础知识和文化活动组织实施过程的全方位考核,从情感态度、实际能力对学员进行全面评价,切实促进学员的知行统一和能力素质的转化。

文化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7篇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省、市、县党代会精神。

(一)从党的十召开以来,我乡组织了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学习党的十精神活动,全体乡村组干部和党员群众积极踊跃参加,乡党委书记做了专题讲座,各包村领导和联系村干部进村入社召开党员大会和群众会,宣传党的十精神;定期组织学习党的十、省、市、县党代会精神,每逢组织召开各类会议时,都要进行学习,并形成了图片、文字材料,按要求及时上报了县委宣传部和两办信息调研股;

(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年初制定了《乡2013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计划》、半年认真对照年初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进行自查并形成半年自查报告,并按要求及时上报。

二、建设学习型机关。

(一)坚持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全年集中学习12天以上,参学率95%以上,中心组成员每人每周至少写一页读书笔记,每年至少撰写一篇心得体会文章,各中心组成员目前已撰写了学习十精神和实现伟大中国梦心得体会,坚持每两月读一本好书,给机关干部讲1至2次专题课;

(二)全员参学率达90%以上。全年举行知识竞赛、学习经验交流会和理论研讨会各1次以上,目前已举行了十知识竞赛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知识精神,开展了实现伟大中国梦学习经验交流座谈会和“中国梦”论坛活动,邀请了县级联系领导和理论专家做了专题研讨;

(三)完成了年度党报党刊、思想政治学习资料及其他相关订阅任务。

三、加强宣传工作。

(一)建立健全新闻宣传工作机制,有制度、有人员、有奖惩、有保障,制定了《乡信息报送奖励办法》;

(二)完成了宣传部分配的制挂宣传标语的任务,积极参加与和支持县委宣传部组织的宣传活动,开展有行业、部门特色的宣传活动;

(三)积极采写、投送新闻宣传稿件,完成规定的新闻宣传任务,截止目前我乡全面超额完成了县委宣传部下达的外宣任务,中央媒体1篇,省级媒体2篇,市级媒体11篇,县级媒体15篇。

四、舆情管理。

加强监管,上半年舆情管理实现了“三无”目标。(加强舆情处置,无重大负面舆情炒作;加强干部管理,无重大恶意负面报料;加强舆情监控,无重大新闻事件发生)。

五、加强文化建设。

(一)开展生活化、大众化的文体活动,让场镇月月有活动。我乡每天都举行群众自发的广场文化健身活动,成立了广场舞队、腰鼓队、舞龙队、唢呐队等文艺队伍,目前已开展了“汉湖秋月”摄影大赛、“湖杯”征文比赛、广场舞比赛、知客师大赛、三峨山朝山庙会,敬老爱老文艺汇演和钓鱼比赛即将举行,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积极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师道戏”,充分实施细胞工程创建,让文化进社区、进小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村组。

(二)大力推行普通话,在公共场所、公务活动、会议和接待中使用普通话,促进交际交流零障碍。

(三)加强文化人才建设,建立文化人才库,健全领导联系服务文化人才工作机制。

(四)在场镇、新农村、旅游项目建设中充分体现文化优先、文化为基、文化为魂的理念,新农村建设项目充分体现本地文化底蕴,不断提升项目建设的文化含量,打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建设村新农村综合体和“小寨”。

(五)充分调动民间艺术团体活力,大力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让热闹起来,增强旅游吸引力。成立了全省第一个乡村手机摄影站。

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一是理论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宣传力度不够;二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三是在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势等方面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找出差距,弥补不足,为使我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原来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理论学习,加大宣传力度。

(二)围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这一主题,积极推进全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全乡改革、发展、维护稳定提高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

七、下半年工作安排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省、市、县党代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和谐文化建设的主旋律,以全民文明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增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高全民文明素质,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我乡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树立良好的形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抓好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进一步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学习型党员活动能力,结合我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继续精心组织开展机关干部学习,进一步激发全乡干部群众讲发展、敢拼搏谋进取的蓬勃锐气。

二、新闻外宣工作: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把我乡的好经验好作法宣传出去,打造我乡的品牌,突出亮点。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干部的优势,认真组织起一支能写、会动脑、高素质的村级通讯员队伍,及时的给他们更新知识,使他们积极的撰写新闻稿件。加大对本乡通讯员的管理和教育,培养骨干,不断提高宣传文化战线人员的学习研究能力、文字写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不懈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一项根本性任务。

(一)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一是认真组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自查工作,按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明确工作任务,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二是大力开展文化市场净化工作,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专项治理,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三是围绕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继续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二)继续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一是抓好文明乡镇创建工作,不断夯实文明城镇创建基础,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评选活动,努力建设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管理有序、治安良好、生活便利、文明祥和的新型乡镇。

二是以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继续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程,着力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三是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扎实推进倡导文明礼仪、整顿公共秩序、提高社会服务质量、改善城乡环境等方面工作,努力提高公民素质,优化乡镇环境。

(三)积极组织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组织主题教育活动,扩大社会宣传的影响力。以传统节日宣传为契机,积极抓好群众性文艺比赛等群众业余文化活动的开展,推动群众性宣传活动的发展活跃。

四、搞好旅游文化工作

一是繁荣群众文化生活。围绕传统节日举办各类文艺汇演和运动会,篮球、钓鱼、舞蹈等比赛。

二是加快村级文化广场等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对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三是培育具有我乡特色的文化品牌,塑造我乡形象。

文化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8篇

关键词:计算机图形学 群众文化 应用

简单地说,计算机图形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研究如何在计算机中表示图形、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形的计算、处理和显示的相关原理与算法。图形通常由点、线、面、体等几何元素和灰度、色彩、线型、线宽等非几何属性组成。从处理技术上来看,图形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线条信息表示的,如工程图、等高线地图、曲面的线框图等,另一类是明暗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真实感图形。1963年,伊凡・苏泽兰(Ivan Sutherland)在麻省理工学院发表了名为《画板》的博士论文,它标志着计算机图形学的正式诞生。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此前的计算机主要是符号处理系统,自从有了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可以部分地表现人的右脑功能了,所以计算机图形学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计算机图形学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利用计算机产生令人赏心悦目的真实感图形。为此,必须创建图形所描述的场景的几何表示,再用某种光照模型,计算在假想的光源、纹理、材质属性下的光照明效果。所以计算机图形学与另一门学科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事实上,图形学也把可以表示几何场景的曲线曲面造型技术和实体造型技术作为其主要的研究内容。同时,真实感图形计算的结果是以数字图象的方式提供的,计算机图形学也就和图像处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图形与图像两个概念间的区别越来越模糊,但还是有区别的:图像纯指计算机内以位图形式存在的灰度信息,而图形含有几何属性,或者说更强调场景的几何表示,是由场景的几何模型和景物的物理属性共同组成的。

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如图形硬件、图形标准、图形交互技术、光栅图形生成算法、曲线曲面造型、实体造型、真实感图形计算与显示算法、非真实感绘制,以及科学计算可视化、计算机动画、自然景物仿真、虚拟现实等。

计算机图形学(Computer Graphics,简称CG)是研究怎样用计算机表示、生成、处理和显示图形的一门学科。简单地说,计算机图形学主要是研究怎样运用计算机进行图形的表示以及运用计算机实现图形的计算、处理和显示等相关原理与算法。随着数字化娱乐时代的到来,三维图形的生产与显示技术成为吸引群众眼球的产物,群众文化作为宣传的窗口,信息的交流和传播平台,多方面引入了计算机图形学相关的技术,借以来推动了群众文化工作的持续发展。在此,笔者粗略的谈一下计算机图形学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的应用。

1 计算机图形学丰富了群众文化的表现内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目前计算机图形学成为各个领域中加强信息理解与传递的重要技术和工具。同时计算机图形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的盛大生产,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得人们的精神水平迅速提升,不再满足于一般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多的是需要高科技的文化产物。文化馆作为文化的宣传窗口、群众交流信息的平台,应科技发展的需求,开始广泛运用计算机图形学。如:运用CAD技术进行动画制作、仿真模拟;即:运用计算机图形学的CAD技术真实的模拟一些教育实践案例、法律小故事、交通故事、群众热点事情重现等,加强对群众经济、法律、教育等知识的渗透,同时还运用计算机图形学中的造型仿真技术再现原始动物、外星人等各种场景等等,还可以将群众配以实际的背景运用计算机图形技术大放异彩,制作出群众自己的电影巨片。此外,运用计算机图形学中的科学计算技术能够让人们直观的看到一些数据的发展规律,诸如:力学、气象科学、天体物理、分析生物学等等,充实了文化馆的文化内容,有效的丰富了群众文化的表现内容。

2 计算机图形学创新了群众文化的表现形式

近些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猛,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连带着对文化娱乐的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新兴剧场的多功能特色,即:舞台演出、会议、报告、影院等等成为了人民群众的最爱。多功能剧场的出现对群众文化馆的发展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了人民群众的需求,文化馆必须革新自己的文化娱乐表现形式,运用计算机图形学的相关技术。如:文化馆采取多媒体计算机的矩阵控制系统来控制整体的音响系统,这样一来,整个过程都可以以数码方式进行处理,使得他们无论在精度、信噪比、还是失真方面都高于传统的模拟设备。这样,运用媒体矩阵音响系统,就可以创新群众文化工作的表现形式,即:能够在礼堂、音乐厅、体育馆、体育场、公园一些大型的场地实现扩声。能够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保障的后盾力量。同时,媒体矩阵还可以随时执行替换功能,文化馆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随时修改或者添加诸如:调音台、眼分音器、自动音压控制器、信号分配器等设备。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大都是通过声音来组织、引导群众开展的,运用计算机图形学中的技术能够将音频处理带到一个全新的网络境界,提升了文化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在这种形式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现代传媒技术的优势,加强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提炼与传播,打造民族文化精品,这不仅可以对国民进行循序渐进的传统文化的精神洗礼,还可以充分利用媒介重新建构起更加符合现在形势的文化观。同时,避免传统艺术形式因内涵意义不易理解而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也避免产生因为计算机形式轻内涵而导致主流艺术缺乏文化深度的社会现象,而要以媒体语言整合传统文化精神,让世界更清楚地认识中国的现在和过去,从而实现文化传承,打造民族艺术精品。

3 计算机图形学拓展了群众文化的宣传途径

群众文化工作是对外宣传的窗口,更是当地老百姓进行文化信息交流、传播的平台。现如今是数字化时代,网络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运用网络的特性实现高速度、高质量的宣传,进而推动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如:建设一个具有当地群众文化特色的网络,让全国各地的人通过互联网就能够浏览文化信息,通过留言板、email、QQ、MSN等工具进行文化信息的交流,拓展了传统群众文化的宣传途径。笔者所在的文化馆,结合安徽的相关文化状态、生活习俗等运用计算机图形学的相关知识建设了一个自己群文网络,有:本馆信息、非物质文化介绍、在线服务(联系我们)、艺术展厅、艺术图画展览、活动展示等等内容,同时,将各地市级、县级群文网站的链接也成立一个板块设置在网站的首页,形成网络群众文化联盟,为浏览文化信息的群众提供方便。这样运用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将群众文化活动以影视、图片加以文字制作成群众文化的宣传材料上传至网站上,以互联网为传播路径,推动群众文化形成全球化的宣传、互动、交流新格局。

群众文化是人们生活娱乐所不可缺少的,而人们运用计算机生活娱乐、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等等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计算机图形以其科学性、技术性为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帮助,有着“催化剂”的作用。可以说,计算机图形学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的应用涉及甚广,是群众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后盾力量。

参考文献:

[1]伏玉琛,周洞汝.计算机图形学――原理、方法与应用[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2]柳海兰.浅谈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及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33).

文化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9篇

按照市委、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组织开展全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立市直文化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开展了专题调研、案例分析、“我为群众送本书”等系列实践活动,形成四个专题调研报告,一份案例分析材料以及党组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组织撰写近两百篇学习心得,为局党组科学决策、合理部署全市文化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保障。同时,认真查找领导班子和全市文化事业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影响、制约迪庆文化事业科学发展的因素,研究制定“文化兴市”发展战略。紧紧抓住中央加大投入,拉动内需的有利时机,围绕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的协调、持续、快速发展,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市文化工作,正确把握文化发展方向,进一步完善文化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使学习实践活动真正取得实效。

二、全力打造文化艺术精品工程,不断提升香格里拉文化品牌和知名度

2009年,我市文艺创作坚持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走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精神相结合的路子,以舞台艺术精品为龙头,艺术创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圆满完成建国60周年、××市民族歌舞团建团50周年各项庆祝活动。通过团庆系列活动和军训,进一步提升市民族歌舞团的知名度,磨练了队伍。 (三)积极鼓励艺术创作、加强文艺创新。年内,××市民族歌舞团、*、*民族艺术团共创编舞蹈节目16个,新创作歌曲6首,出版发行各类音乐磁带4盘。其中,歌曲《雪之子》,获得专家和省、市内专业人士的高度赞赏。

(四)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努力打造香格里拉文化品牌。全面启动和实施“七个一”工程,目前已启动电视剧、电影、系列丛书的前期各项筹备工作。

(五)广泛开展文化艺术交流。三月,市民族歌舞团参加中央统战部赴瑞士文化交流演出;赴青海参加《相聚黄河源》、东北三省旅游推介演出、全国政协成立60周年、“八一”军民联欢、芬兰国际音乐节、《东方百灵?多彩××》——杨学进和她的民族兄弟姐妹们赴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专场音乐会、香格里拉全球旅游度假论坛、台湾旅游推介等多项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市民族歌舞团香格里拉演唱组合还代表国家和省先后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法国、英国等多个欧洲国家演出,为推动文化艺术交流,提升香格里拉知名度作出积极贡献。 (七)继续抓好××市民族歌舞团与安徽省池市市歌舞团共同推出大型民族歌舞《走进香格里拉》全国巡演工作。年内,先后赴青海西宁、甘肃兰市、宁夏银川进行了十余场专场演出,为宣传香格里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大力实施农村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加快建设集图书报刊阅览、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和集宣传教育、科技培训、文化娱乐于一体的村民文化活动室建设。年内完成7个乡镇综合文化 (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稳步推进

根据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及基层服务网点建设工作会议精神,2009年实施了香格里拉、*、*三个县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目前,全市已建成县级支中心3个,12个乡镇综合服务网点,

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三)全市图书馆工作迈上新台阶

市图书馆年内完成6000册各类图书编目上架工作。配合全市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平台建设,完成市图书馆香格里拉县级站网点的建设。全年借阅图书人次达2035人次,组织以学校班级为单位的读书活动8次,绿色电子阅览活动7次,成功举办香格里拉城区首届××市图书馆“读书杯”中、小学生作文竞赛,得到了社会各界和行业之间的广泛好评;在*水边寺建立迪庆首个寺院图书室;在香格里拉金江镇开办市内首个农户自办 “和永胜图书室”;为驻香格里拉维稳部队开设图书流动阅览,全年流动图书7600册,丰富广大官兵的业余文化生活。配合农村书屋建设工程,为全市11个文化室分发配送图书6500册。同时,积极开展图书流动服务和启动××市地方文献图书资料室建设工作。积极参加全省古籍普查培训,并启动普查前期工作。

(四)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成效显著

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加大对农村电影放映专项资金的投入,增加订购拷贝的力度,保证农村影片供给。全年市农村电影管理站发行电影拷贝672部,检修放影机43部(次)。全市放映条件得到改善,放映工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内部管理得到加强。全年全市农村电影共放映8249场,放映各类影片689部,观众86万人次,乡镇和行政村覆盖率均达95%,圆满完成了农村免费电影放映任务。市农村电影管理站负责人荣获了文化部授予的“全国农村优秀放映员”称号,市文化局被省文化厅表彰为“全省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优秀组织单位”。

(五)积极参加全省文化站长培训

为提高全市基层文化站站长新形势下做好基层文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确保乡镇文化站人员持证上岗,推动全市乡镇文化站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全市共有26个乡镇、市文化局社文科相关人员参加培训,夯实和提高我市乡镇文化站人员业务素质。

(六)组织开展好群众文化活动

大胆创新农村文化活动内容、形式和机制,大力支持农村题材文艺创作和演出,积极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文化产品和服务。2009年,市、县两级文艺团队共开展“三下乡”演出174场,共捐赠各类图书7500册。市、县文艺团队积极参加各类民族节日庆典活动,举办参加:欢乐香巴拉迎春民俗文化活动、“香格里拉赛马节”、“*兰花节”。*县民族艺术团参加“芒康茶马古道艺术节”等各类文艺活动。

(七)组织参加第六届全省歌舞乐展演

今年9月,由市文化局牵头、市文化馆与××映象公司共同创编的舞蹈节目《迪庆鼓舞》,参加“舞动××?歌唱祖国”——××省第六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并荣获××省第六届社会文化“彩云奖”综合类金奖,市文化局荣获优秀组织奖。

(八)全省“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启动仪式在香格里拉成功举行

11月16日,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等16家省直部门、单位组织的全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在香格里拉县城成功举行,活动仪式期间市民族歌舞团参加精彩的文艺演出。

(九)开展全市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

根据省文化厅安排,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图书馆事业的管理,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规范图书馆工作。于6月—9月对市图书馆、*县图书馆、*县图书馆进行了自查自评,复评和现场评估等工作,均评估拟定为三级图书馆,并形成工作总结上报省文化厅。

(十)开展全市乡镇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

为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功能作用,根据省厅的安排部署,我局于8月至10月开展全市馆舍条件好的乡镇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三县文体局进行了自查、自评,现场初评,抽查评定等工作。初评结果:奔子栏镇文化站为一级文化站;拖顶乡文化站、虎跳峡镇文化站为二级文化站;金江镇、尼西乡、三坝乡、小中甸镇、格咱乡、佛山乡、云岭乡文化站为三级文化站,现已将初评结果上报省厅评审通过。

(十一)积极参加××省首届“大家乐”群众文化广场舞蹈大赛

为进一步推动××省群众广场文化活动,提高广场舞蹈水平,加强广场舞蹈交流,促进广场舞的发展,营造积极向上、欢乐祥和、健康文明的社会文化氛围。经市政府决定,由市文化局组团代表××市参加××省首届群众文化广场舞蹈大赛优秀节目展演(决赛)。迪庆参赛舞蹈节目《红色记忆》、《欢乐的弦子》荣获此次展演(决赛)银奖;舞蹈节目《舞步飞扬》荣获铜奖;××市文化局荣获组织奖。

(十二)以基层群众为主体,大力开展社会文化活动

坚持“一手抓普及,一手抓提高”,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社区文化蓬勃发展,百姓文化生活日趋改善。同时,大力扶持群众文艺创作和演出,壮大群众文艺创作演出队伍,努力打造群众文化精品力作,推动全市群众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层层落实开展广场集体舞大家学、大家跳、大家乐的活动。香格里拉县积极推进一乡(镇)一品乡村文化工程,办好各乡镇村文化节。积极组织各项文艺活动,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营造积极向上、欢乐祥和、健康文明的社会文化氛围,掀起全市群众文化广场活动新高潮。

四、大力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切实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一)扎实开展文物保护,积极推进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 (二)积极推进迪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推荐上报《迪庆藏医药》、《迪庆藏族传统金属铸造工艺》、《迪庆热巴》、《*族服饰及纺织工艺》、《纳西族纺麻技艺》、《*藏族传统弦子舞蹈》、《尼汝藏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等七个项目

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保护单位。编撰、完成、上报部级香格里拉文化多样性生态保护试验区项目申报材料。完成第三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藏族传统弦子舞蹈》、《迪庆藏族传统医药》、《藏族传统金属铸造》文字材料编撰申报工作。做好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纳西东巴造纸》、《傈僳族阿尺目括歌舞》、《尼西黑陶制造技艺》、《迪庆锅庄》、《格萨尔说唱》的保护实施规划。落实各级民间文化传承人经费补助政策和发放工作。认真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文化遗产的有效利用和开发促进文化与旅游的健康发展。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深入基层,到民间抢救老艺人、老歌手、老故事家们的民间文艺作品,及时取得第一手资料,为弘扬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迪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了贡献。搜集、整理、完成《迪庆锅庄》曲目、文字、乐谱录入工作。收录完成东旺锅庄曲130首,羊拉弦子、锅庄曲目40首。

(三)认真组织开展第四个文化遗产日活动

为提高香格里拉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认识,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让更多的人参与我市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6月13日在坛城文化广场举行××市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其主要内容为万人签名、歌舞表演、××市文化遗产展览。通过宣传展览,进一步增强全市各族人民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认识。

(四)市文物管理所加强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维修工作

完成部级文物保护单位康普寿国寺前殿、偏房等古建筑的抢救维修工作。完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达摩祖师洞石刻保护工作。完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叶枝土司衙署的南厢房、土司卫队室、土司卧室抢救维修工作。积极配合省考古所完成虎跳峡旅游公路、小中甸水库、古水电站、丽香铁路、香德二级公路、塔城到*二级公路、云岭至溜筒江公路改造工程等基础建设项目的文物调查保护工作。

(五)积极做好第七批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推荐工作

根据国家、省文物局调研组到我市开展文物保护调研工作的部署和安排,在认真研究分析我市文物保护项目的基础上,拟定茶马古道、金沙江岩画等八个项目作为我市申报第七批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全部通过省级评审,正在推荐申报部级保护单位,同时,做好相关的文字材料、绘图、照片等工作。

(六)博物馆工作成效显著 2、发挥市博物馆爱国主义和科普教育基地功能,做好“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及科普宣传周系列活动,增强了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在“5?18国际博物馆日”、科普活动周到来之际市博物馆协同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等多家单位联合举办各种展览。2009年科技活动周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在博物馆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科技活动。

3、加强文化创新与金诃藏医药集团共同打造我市第一个藏医药文化博物馆。由××市博物馆和金诃藏医药集团中国藏医药博物馆共同打造的藏医药文化博物馆是××市第一个藏医药文化博物馆,是征集、保护、研究、展示藏医药历史文化遗产、藏医药发展进程物证、珍贵文物和藏族文化艺术彩绘的综合性专业博物馆,旨在向国内外观众全面展示藏医药辉煌文化,再现藏医药发展历史。

4、编制完成《××市博物馆文物中心库房改扩建项目研究报告》及《××市博物馆文物中心库房改扩建项目方案》,并并上报省级有关部门,该项目在2012年启动后,将建设成为东部藏区文物库房中心。 五、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初步建成全市充满活力的文化市场管理体系

2009年,我市文化新闻出版市场,在各级党委、政府、上级文化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全市文化新闻出版市场行政执法人员团结一致,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密切联系相关单位,全面开展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管理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同时,围绕全国第二十二次“扫黄”、“打非”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出台全市的行动方案,推动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继续实施24小时受理举报电话,面向社会推行举报奖励制度;发挥网吧监控平台和社会公众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行业自律和行业管理。由于今年文化工作喜事多、活动多,加之我市特殊的地理区位、人文环境以及历史背景,历来都是、反渗透的前沿阵地,文化市场管理任务重,责任大。年初,根据省文化厅的安排部署,××市文化局与三县一区文化主管部门签订了文化市场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做到责任明确,督促有力,为全面实现全市文化市场绩效考评奠定基础。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市场经营单位与日俱增,规模不断扩大,内容不断增加,呈现文化市场繁荣的景象。

组建成立××市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协会。该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市网络行业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同时我局要求协会精心组织、认真制定管理目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功能和作用,遵守协会规章、维护行业形象。目前,我市文化新闻出版市场初具规模,各类经营单位(户)达513家。其中,网吧45家,歌舞娱乐场所85家,音像制品出租、零售店94家,三小印58家,图书市场15家,报刊市场5家,演出经营单位4

家。 六、大力推进文化人才培养工程,不断提高文化人才队伍素质

继续加大文化人才培养力度,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2009年度通过各种方式,对全市文化专业技术人员及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选派一批专业人员到省内外学习。年内,先后安排市、县文化文物各类人员参加上海文物保护和管理培训班、上海戏剧学院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经营管理培训班、××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骨干培训班、大连社会文化管理研讨班,××省文化站站长培训班,并选送优秀的专业人员到北京舞蹈学院、浙江大学、××省艺术学院等专业院校进行深造和培训,全年累计各类培训人员42人。举办迪庆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座谈会,参加昆明第十六届世界人类学、民族学大会,参加四川凉山藏、彝、羌走廊及石棺葬文化研讨会,全市各类文化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提高。进一步充实完善全市文化目标管理责任制,积极创造条件,改善和提高文化工作者的待遇。同时,建立和完善文化人才管理机制,充实文化人才队伍,并对全市文化人才队伍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

七、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健全和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积极稳妥推进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建立岗位管理制度,推行岗位设置管理,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成立××市文化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指导小组,对市直各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行督促与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完成市直文化系统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各项工作。

(二)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引导支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文化企业依法经营,不断成长壮大。各直属企事业单位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增强市场意识、服务观念,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管理,开拓市场,积极主动参与市场竞争,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认真调查研究,不断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各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全市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四)图书发行工作迈上新台阶。2009年,全市新华书店系统教材、教辅、一般图书的发行和销售工作实现9000多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积极完成39个村级农家书屋网点的图书、音像、期刊的配送工作。

(五)进一步加强文化督察工作。为确保全市各项文化政策法规、重大文化建设项目、重大文化艺术活动的贯彻落实,全面做好文化督察工作。局机关督察室充分发挥职位作用,积极参与全市文化管理目标责任书、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馆长、团长、所长助理人员推荐选拔等重大文化工作的督察力度,确保全市各项文化工作目标的落实。

(六)积极完成对口帮扶工作。今年通过向上争取为扶贫挂钓单位同乐村赠送文化设施设备一套,全系统职工爱心扶贫捐助9070元,配合同乐村举办首届原生态阿尺目刮歌舞展演。

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文化事业投入严重不足,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历史欠账较多,很多基层文化事业单位设施陈旧,设备落后,远远不能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文化人才匮乏,文化产业发展滞后。

(二)文化产业发展程度低,投融资渠道狭窄,文化产业投资基础条件差,不能起到投资促进,滚动发展,使我市文化产业化、市场化程度偏低,文化事业结构不尽合理。

(三)全市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贫乏。

(四)民族民间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开放与保护,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难以推动文化与旅游的结合。

(五)文化体制改革的法规政策体系尚未完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缺乏总体规划,产业布局不合理,配套措施不健全,改革进程相对缓慢。

(六)文化产业仍然处于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观念陈旧,产业意识不强,项目单一,规模不足,机制不活,市场狭小,布局失衡,资金、人才缺乏,离真正产业化运作仍有较大差距。

文化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乡镇文化站;艺术档案;建设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260-01

一、乡镇群文艺术档案工作的存在问题

1.乡镇文化站的艺术档案普遍存在质量差。由于乡镇文化站受到人员、经费、设施设备的制抑,乡镇群文艺档无法按要求收集、整理和存放,同时,乡镇文化站一般无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和专用档案设施,因而,档案管理质量差。

2. 乡镇文化站的艺术档案的归档不够规范。乡镇文化站的艺术档案管理工作起步较晚,且各站的档案工作发展条件也很不平衡。加上档案人员对收集材料的范围与内容在认识上存在的偏差,造成归档范围不准确,立卷不合理,反映到案卷上,内容更是五花八门。就简单地把它和这些文件混放在一起,定为综合类,云云。

3.艺术类声、像档案残缺不全。一些乡镇文化站的声像和荣誉档案,根本没有按要求保管。如声像档案,有些单位,照片与底片各归东西,因此流失现象也在所难免。

二、原因分析

1.客观上说,乡镇文化站受人员、经费限制,无法具备艺术档案规范管理的客观条件。一是乡镇艺术档案人员少,精力顾及不到。一般档案人员常常是身兼多职。没有专人进行收集、整理和保管,是文化站档案立卷少的因素之一。二是经费投入少。档案工作与群文活动相比来说,一时不易看出它的社会效应,加上政府拨款有限,故在经费投入方面,往往偏重于群众文化活动者居多,而对档案的经费投入几乎微乎甚微。致使一些文化站档案室的硬件设施落后,极大地影响了艺术档案的长期保护和开发利用。

2.主观上说,各级文化主管部门重文化活动,轻艺术档案的规范管理,档案意识不强,管理制度不严,保护措施不力,加上多年沿袭下来的艺术档案分散保存,造成艺术档案收集困难,材料不能及时归档,更难以实行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基层文化艺术档案的利用尚未发挥作用,文化主管部门的工作中缺少应有的重视,考核中也没有相应位置。

3.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艺档工作人员对档案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着两种误区,一是根本不知道档案的收集范围和整理要求,他们自以为只要把材料装订在一起就是档案了,缺少对艺术档案的形成、整理等自身特点的认知。二是部分工作人员因缺乏全局观念,常常把群众文化活动中形成的艺术档案视之为个人行为。有的为贪图工作方便,不愿把材料及时移交档案室,造成档案材料的严重散失。

三、乡镇群文艺术档案的建设管理对策

(一)市文化馆要重视乡镇群文艺术档案工作

市文化馆要重视乡镇群文艺档案工作,落实专人指导、辅导和监管乡镇艺术档案工作。

首先,加强培训指导。针对文化站档案管理人员变动频繁和档案工作专业性强这一特点,市文化馆应加强培训工作,对管理员从分类、编目、保管、组卷等方面进行培训,然后再行上岗。其次,加强检查督促。除了加强培训指导外,笔者以为每年定期对艺术档案进行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在检查时,应对分类、组卷、编目、保管等加以认真查看,然后将发现问题通报文化站,提出改正意见,督促其及时纠正。第三,加强交流研讨。乡镇文化站的艺术档案管理还是项新工作,就其所涉及的众多内容而言,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因此应不定期地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经验交流,研讨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取长补短。

(二)乡镇文站应把艺术档案工作摆到重要位置上来

首先,各站要配备好一名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精的兼职管理员,文化站要将兼职的艺术档案人员的工作纳入到年终的目标考核的内容中去。其次,要加强全站人员的档案意识,要使大家认识到搞好档案工作是全站人的共同责职。对于平时活动开展时形成的资料,一定要在每次活动结束后上交到档案管理人员手中,决不私留。第三,要从财力上为档案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档案工作要上档次,跟上现代化的步伐,投入一定的财力是十分必要的,文化站应申请经费为档案工作添置必需的设备、工具。对于已建卷的档案,文化站应在站内腾出条件较好的房舍,改建成专门或兼用的档案室,使艺术档案资料得到最妥善的保管。

(三)不断提高艺术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首先,要认识到搞好艺术档案工作是事关艺术史料的工程。它的存在对于文化工作的开展、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艺术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业务工作,这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有扎实的业务功底。知识经济的挑战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冲击,以及出现的许多新型载体的档案,更需要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档案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步骤,而且还要掌握各门类档案、各种载体档案的管理方法。

其次,要认识到搞好艺术档案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由于它形成的渠道多,形成的手段丰富,载体具有多样性,管理中操作难度大,因而需经常深入活动现场,超前了解活动信息,进行耐心细致的调查研究,主动出击,收集各种资料。

上一篇:驻村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下一篇:群团交流发言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