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3 05:42:01

文化调研报告

文化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潮州文化调研报告范文(一)

基本情况

潮剧俗称潮州戏,是荃国十大剧种和八个出国剧种之一。它是由宋元南戏演变而成的,有500多年的历史。潮剧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广泛地吸收潮州音乐和汉族民间舞蹈的精华,同时博取其他剧种的长处,终于形成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汉族戏剧。

潮剧的行当(角色)分生行(小生、老生、武生等)、旦行(花旦、老旦、武旦、乌衫)、净行(俗称乌面)、丑行(小丑、老丑、女丑等)。

潮剧在表演程式上,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唱工唱腔注重委婉清析,悦耳动听。生旦表演技巧灵活、细腻、形象;丑角的表演滑稽轻捷,诙谐风趣,很受人们的喜爱。舞台上所有行当,一切身段动作都有程式规范。比如手的活动区位,就有花旦齐肚脐,小生在胸前,乌面到目眉,老丑胡乱来的基本规范。

潮剧的伴奏分文场(畔)和武场(畔)。文场音乐采用整套潮州弦乐的乐器,武场主要是潮州锣鼓。

潮剧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957年、1959年潮剧两次进京献技,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等先后观看了演出,还接见演员并合影留念。1991年底,市潮剧团作为广东省唯一的一个艺术团体获得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的桂冠。近年来,潮剧团多次赴香港、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演出,获得高度的评价和赞赏。

起源

潮剧产生于潮州,而后流行于潮州及福建南部、台湾及香港,在东南亚诸国有深远的影响,很多潮剧刻本如《荔镜记》、《金花女》、《苏六娘》,在美国、英国、奥地利和日本等国的图书馆均有收藏。在潮侨最多的泰国,潮州戏班竟有30多个。

表演特色

潮剧圈内人说起潮剧表演特色时,最常听见的有几种:

⑴三小说(潮剧较有特色的是小生、小旦、小丑)。⑵细腻说。

⑶避硬就软说(长于才子佳人,短于帝王将相或回避以男主角为主的戏)。

我认为:三小说只说对了三分之一。为什么?与其他剧种相比,潮丑有很多人无我有的东西,譬如扇子功(他人无我丰富),譬如项衫丑(以《闹钗》为代表)、踢鞋丑(以《刺梁冀》为代表),那自成一格,互不相混的表演身段,堪称珍宝,而三小中的小生、小旦便不那么风光了。

废除童伶制之后,潮剧的生旦向其他剧种学习了不少表演艺术,有的还能予以溶化,但充其量也是人有我有,难言特色。

我本人是武生出身,然对于旦角身段也颇有一点研究,每到外地看戏学习,总能看到一些生旦的表演身段远在潮剧之上,难免叹服与惭愧并生。两年前到成都观摩川剧汇演,有幸看到川剧学校演出的传统剧目《碧波红莲》。书生与龙女幽会一场戏的生旦身段,便使我五体投地。

细腻说不少人认为潮剧的表演特色是细腻的。单就我们较易看到的越剧和梨园戏说,早以表演细腻、清雅而蜚声海内外。而川剧虽以辣味及特技著称,有不少剧目的表演也是细之又细的。至于那些我尚未看到的剧种,若论起细腻来,肯定也各有所长。所以我认为,细腻很难说是潮剧特色。

避硬就软说(长于才子佳人,短于帝王将相)的内涵与三小说基本相同,只是视角不同而已。才子佳人易于在生活中找到素材,不因地域而异,但帝王将相对于山高皇帝远的潮州地区,特别是对于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的潮剧演员来说,势必是云遮雾障,隐约朦胧。因而他们只能凭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加以塑造,其结果最缺乏的就是气势和风度。若避硬就软说成立,正像对一个两腿不齐的人称赞其腿有特色一样。

潮剧在表演上有一不大为人注意的特色,这便是形体动作上的收敛。收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手的幅度小,无论是云手、山膀、顺风弦以至拉山踢腿等皆如是。二是上身前倾、扣肩、收腹,屁股必然后凸,有人嘲为长民仓。此种表演于生、净尤为突出。不信请看:目前常见于壁画、浮雕、屋顶塑像及用于迎神赛会或家庭摆设的翁仔屏,几乎无一不以长民仓现世。假设一万年后,潮剧已不存在,后代人用当代考敦煌舞的方法从壁画、浮雕上去考潮剧,势必以长民仓为第一特征。

此种体态,塑造诸如《芦林会》中那个既贫穷、落魄、迂腐,又被家庭纠纷困扰着的姜诗是恰到好处的。但要塑造那些潇洒、得志或桀不驯的人物,显然大相径庭。就连《告亲夫》中的盖良才一类人物也难就其范。

由于交通日趋便利而使剧种的交流频繁,特别是电视的普及,致使自身特色并不多且又善于兼收并蓄的潮剧表演身段明显地被异化了。这对于潮剧的振兴是利是弊,值得进一步探讨。

演出形式

据说它是由当地皮影戏演变而成,故潮州人称纸影戏。清末,潮州皮影弃皮成形改捆稻草为身,泥头,纸手,木足,着戏装,并在背后和双手安硬铁线一根操纵表演,使之成为木偶。艺人们仿戏剧舞台,去窗挂幕,前置桌椅,演出形式从此定型。

其造型,酷似当地传统工艺花灯的形象,偶高1至1.4尺,铁线长1尺, 后加长到1.6尺,表演或坐或立,班社9人(操纵、演唱、乐工各3人)。舞台一丈见方,离地约4.5尺,台中挂幕帘,操纵者在帘后表演,分头、二、三手。[2]

剧本语言

潮剧语言有着鲜明的三点特色;一是鲜明的地方色彩;二是浓郁的生活气息;三是生动的象比喻。这三点,在潮剧传统剧目的本子中随处可见。但由于旧社会的潮剧艺人多是卖身的童伶,文化层次很低,他们传习下来的戏剧语言虽有上面提到的三点特色,但大多数偏于粗俗。有些经文人参与编写的,则又偏于典僻深奥。总的说来,潮剧的语言还未能俗中求雅,雅中化俗,达到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

建国后由于有不少新文艺工作者进入潮剧团担任文化教员,帮助艺人学习文化,参与编写剧本,促使潮剧的文学品位有所提高。五 十年代涌现了一批经过认真整理,情文并茂的剧目,如《辩本》、《扫窗》、《芦林会》、《刺梁骥》等。《苏六娘》一剧尤为雅俗共赏的好例子。例如渡伯是老丑,桃花是花旦,过渡这场戏的语言非常富于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苏六娘和郭继春都是有才学之人,作者设计他们的语言多为诗和民歌的融合,近于本色。

综观现在潮剧舞台上演出剧目的语言,有些还不理想,还未达到雅俗共赏的高度,还有待我们努力。而努力的方向,我想该从广大观众着眼着手。潮剧观众层次不同,就文化程度来说有高中低之分,就年龄结构来说,有老中青之别,就地域区分来说有城市、乡镇、山村的不同。那么一出戏要使这么广泛众多的观众看懂、爱看、多看不厌,实非易事,这其中有许多学问要我们去学,就语言方面来探讨,我认为可以着重注意三点:

一、着眼中间层,兼顾高低层。即是说,整出戏的语言尽量使中间层的观众全懂,兼顾高低层而变通。僻典僻语不用,晦涩词句不用,必要用典故时则想出辅助办法,使观众明了。

二、以本色为主体,左跨文采,右跨方言。戏曲语言有本色、文采之分,而无贵贱之别,本色语言接近于民歌、生活,运用得好,同样有高品位的文学价值。

三、抓紧纵的统一,横的差别。这是运用语言刻划人物性格、区分行当最重要的一条。纵的统一,是说剧中每一个人自身的语言风格要自始至终保持统一;横的差别则是指剧中各个人之间的语言风格要有差别,而且差别越明显,他们的个性就越鲜明,这和电视荧屏上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柱一样,它们之间的边缘越分明越是斑斓好看。

服饰历史

潮剧在50年代以前,舞台服饰(戏服、盔帽、靴鞋、髯口等)实行衣箱规制,由三、四十种特定造型的戏服和盔帽,通过造型、色彩图案的变化,配套使用,适用于周秦两汉、唐、宋、元、明(清代另设)各个朝代、各种人物的服装穿戴。这套传统衣箱规制的形成,是历代戏曲艺人们在艺术实践中,运用他们的智慧和艺术想象力,不断创造的结晶。剧团只拥有几只箱子,装上最少最简单的行头,就能转移于各乡村作巡回演出。这种简单而适用的方式,直至今天仍为我们继承运用。

中国各剧种的衣箱规制大同小异,而各剧种的服饰则各具浓烈的地方色彩。潮剧传统的服饰,具有潮绣托底、垫高、呈现立体感的刺绣工艺技法,其配色对比鲜明,装饰性强,将潮绣的刺绣特点溶入潮剧服饰之中,成为驰名中外的潮绣戏服。例如:衣身以金线绣上大小狮子(谐音太师少师)的黑开台(开氅),专为太师和国丈穿用;绣有大小鳄鱼纹样的红开台,则是给朝中权贵宦官所穿;穿红蟒或黄蟒的小生角色,必须挂上一个绣有狮子或珍禽、填满金银线的苫肩(俗叫小生苫)。盔帽则有射箭眼帽、绣状元帽、珠笠解元巾、痴哥啭等,这是其他剧种所不曾见到的。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50年代末期,潮剧服饰大力进行改革在原来传统特色基础上不断吸收外地剧种的服饰,创制新的服饰。有些同志担心潮剧改革越多,剧种的特点越少了。我认为所谓特点是从对比中产生出来的,特点又带有历史性,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天遗留下来的传统和特点,不过是过去某个时期的创新,而今天我们的改革和创新,或许也就是将来的传统了。因此,我们既不能把传统的特点看作陈腐俗套,也不要把它看作不可移易的金科玉律。重要的是要加强研究,去粗存精,以传统作借鉴,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真正地达到推陈出新的目的。

潮剧是一个善于兼收并蓄、吸取别人长处来丰富自己的剧种,舞台服饰也没有例外。潮剧1952年参加中南区戏曲汇演,1957、1959年两次上京演出,和全国各大剧种、兄弟剧团互相交流,吸取了人家不少长处。例如,学习京剧的女被衣,定名为京装学习上海越剧的服装,冠上改良二字,如现今常用的改良蟒、改良官袍、改良甲等,还有许多生旦角色的服装,现在已在潮剧舞台上扎根了。据不完全统计,建国后至今潮剧服饰的品类已增加近一倍。这就充分说明,潮剧服饰艺术,也是能够跟着时代的前进而发展的。

当代中国戏曲舞台上的服饰,随剧种不同而各有特点:一是以京剧为代表的京派服饰,多数剧团仍保留着那些古朴、密集纹绣图案和多用原色的浓烈服装;二是上海越剧的服饰,突出其抒情优美,纹绣简练、素淡的独特风格;三是广东粤剧,近年来某些剧团恢复了过去盛行过的珠光亮片服饰。潮剧剧团有的偏爱沿用老传统,有的则倾向购买上海越剧服装,有的模仿电视录像片中的服饰,形成以金银箔剪贴而成的新式戏服。由于观众层次不同,有的能接受,有的则不能接受。

唱腔

剧种的区别,除其它表现形式之外,更重要是体现在声腔上。声腔,它的个性很强,是任何剧种都不能顶替的。

潮剧属于高腔系统,称之为曲牌体系。潮剧作曲通常运用四种素材:一是曲牌,一是滚调(也称滚板),一是民间小调(也称小调),一是词牌(或称唱词),但最具剧种特色的要称曲牌。由以上几种音乐素材,形成一个潮字,即潮剧音乐唱腔。

曲牌俗称牌子,是元明以来南北曲、小曲、时调等各种曲名的泛称。曲牌各有专名,潮剧常用的有几十种。每一曲牌都有其固定的曲调、唱法、句法、字数以及平pE。这种传统曲牌的形成,是经过长期的加工锤炼形成的。这些曲牌之所以能广泛流传,群众之所以能那样地熟悉和喜爱,其根本原因是它集中地、概括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情绪,通过纯朴易解的音乐语言深刻地表达了人民的心声,因而能在群众中产生感情的共鸣。

与潮剧曲牌不可分割的是潮剧打击乐。潮剧打击乐很有地方特色,锣鼓的造型独特,种类繁多,每件乐器都经过严格定音,敲打起来,悦耳动听,表现力强,与唱腔、弦乐能揉合在一处,前人称之为三股绳。三者同时并动,互相烘托。锣鼓多产生于曲牌之中,为推进剧情、创造气氛,增添了不少光彩。如果离开了曲牌,锣鼓也就大大地减色了。

曲牌,它是整个戏曲艺术的组成部分,它必须服从剧本的要求,围绕戏的内容,剧情的发展,特别是人物思想活动去发挥其特长,刻划、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达到性格化的目的。潮剧很多传统戏的唱腔,在处理上都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借鉴。自然,后人不能一味模仿前人,我们要在继承的前提下,大胆地创造出新的曲牌、声腔,去适应舞台上的新个性。

脸谱

脸谱是潮剧舞台人物脸部化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潮剧艺术的组成部分。潮剧舞台上勾上脸谱的人物,主要是净行(俗称乌面)和丑行,其他行当除生行的关羽、赵匡胤;武生的孙悟空、姜维等少数人物外,一般都不勾脸谱。

潮剧与我省的汉剧、正字戏、西秦戏,在历史上属同一个地区的剧种,艺术上互相交流,脸谱也互相吸收。潮剧吸收兄弟剧种的脸谱,在艺人的舞台实践中,随着剧情和人物描写的不同也起了变化,形成潮剧的风格。

潮剧脸谱在创作手法上,是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夸张手法;通过变形、传神、寓意,以突出人物独特的精神气质与性格特征,如关羽、张飞、包拯的脸谱,就以变形、寓意显示了人物的精神气质。

潮剧脸谱的基本谱式只有十几种,但由于色彩、线条的种种变化,以及不同演员勾法的不同而显得丰富多彩。如张飞的脸谱,由于不同演员在色彩线条运用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变化。潮剧脸谱图象创造的依据主要有几种。一是来源于神话或民间故事。如神怪人物雷神,潮州民间传说雷神会飞翔,是潮剧雷神(雷震于)的脸谱,绘上鸟形、鸟嘴、腰背还要加上双翼(翅膀)。杨戬是《封神演义》中的神将,称为二郎神,曾佐姜子牙打败魔家四将:因有天眼,故脸谱是三只眼。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民间传说他昼断阳、夜断阴,故在脸谱上绘上太阳太阴(月牙)的图像。一些人物,因善用某种法宝,则在脸谱上绘上其擅用的法宝,如孟良的脸谱,绘上一个红葫芦。二是根据人物的经历、身份,通过图案加以标志。如焦赞曾在芭蕉山当山寨王,在脸谱上绘上一叶芭蕉叶。郑思曾在战斗中伤残一眼(也有传说他是上山救人,被野兽爪伤一眼),故其脸谱是雌雄眼。此外,一些观众熟悉的人物的后裔,如张飞之于张苞、孟良之子孟强、焦赞之子焦玉、尉迟敬德之子尉迟宝林,则袭用其父的脸谱。

脸谱作为舞台艺术形象的组成部分,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与道德褒贬的功能,寓褒贬、别善恶于图象、色彩之中。鲁迅先生说,脸谱是由优伶和看客共同逐渐议定的(《且介亭杂文》)。它反映着创作者(艺人)和欣赏者(观众)的审美观念。脸谱的颜色,一般以红色表示忠诚,黑色表示刚直,绿色表示强悍,白色表示奸邪,金银色表示怪异。这与潮州民间以红色表示喜庆样瑞,白色表示邪恶不幸相一致。张飞的脸谱,有的剧种突出他粗鲁的性格,脸谱上绘上猪鼻(猪鼻云),而潮剧张飞的脸谱,却绘上蚨趴的图案,突出他活跃、轻快、喜乐的性格。潮剧女狐精(狐狸精)的脸谱,整个脸谱分成两半,一半是美女的形象,一半是凶残的恶脸,在美女的嘴角,还有一粒美人痣,细看之下,却是一只毒蜘蛛。舞台上也有些人物心地(品质)善良,却以竖眉立眼的凶相出现。人的外表(形象)并不总是与内心(品质)相一致,所谓菩萨金刚面,魁星锦绣肚,舞台上这些脸谱的创作,也是艺人与观众审美观的反映。

潮州文化调研报告范文(二)

潮州语言文化

潮州方言,即潮州话、潮语,是汉语闽南区的次方言,分布于广东省东部的潮汕地区以及海外华人地区。英文称为 Teochew或者 Chiuchow。语言学上潮州话源于古闽南语,潮州人的先祖多为中原汉人,在公元9世纪至15世纪期间为躲避战乱,移民南迁经由福建莆田进入广东东部即今潮州地区。由于身处封闭式的地理环境,移民们一直较好地保留着中古和上古时期的华夏文化传统,所使用的语言逐渐发展为今天这种古朴典雅,生动幽默的独立方言。

历史上古代潮州府包括现今潮州、潮安、饶平、汕头、潮阳、澄海、揭阳、揭东、普宁、惠来等地以及客家话地区大埔和丰顺,潮州话的称谓便来自于此,沿用至今已一千多年,受到海内外潮人普遍认同。

潮州话语音复杂,词汇丰富,语法特殊,古语义多,并且拥有众多自己的语言研究专著,是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之一,被语言学家誉为古汉语的活化石。对于广大潮人来说,潮州话是维系感情的纽带,有着巨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尤其是当身处异域他乡,每逢亲切潮音,便是自己人了。

方言

文化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乡镇文化站调研报告范文(一)

按照省文化厅《关于开展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现就我镇综合文化站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是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我镇从20xx年11月份起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建设项目,目前建成并已投入使用,建设规模达400㎡,分别设有:书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娱乐室、培训教室、多功能活动厅、办公室、管理用房等,工程建设资金投入共计60万元。通过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改善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硬件设施建设,增强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运行活力,提高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服务水平。二是工程资金切实保障到位。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我镇的努力下,我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资金都由中央和省、市、区、乡镇五级财政配套,共争取上级资金40万元(含设备费10万元),不足部分由我镇财政自行承担。我镇根据综合文化站工程建设进度,做到专款专用,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完工。三是文化活动初显生机。我镇充分发挥文化站载体作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20xx年,举办了五月五、庆端午龙舟赛,并参加宣州区第三届龙舟赛,成功举办了送文化下乡(文昌篇)活动,组织我镇男子篮球队参加了宣城市宣酒杯男子篮球联赛,并取得了好成绩,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和重阳节敬老活动日,我镇女子军鼓队进行了慰问演出,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基本思路

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是提高人民群众文明素质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措施,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有利于满足辖区人民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低收入群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有利于树立以人为本的良好形象,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着眼于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着眼于发挥公共文化机构的基本职能作用,着眼于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努力实现文化服务中心设施免费开放,向基层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三、具体措施

1、我镇综合文化站于20xx年9月份正式向公众全部免费开放。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所有免费开放项目实现规章制度健全,服务内容明确,保障机制完善。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包括:书报刊阅览室室、电子阅览室、培训教室、多功能活动厅、娱乐活动室等;普及性的文化艺术辅导培训、时政法制科普教育、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公益性展览展示、体育健身、培训基层队伍和业余文艺骨干、指导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等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并免费提供。要维护好综合文化站的公益性质,不得以拍卖、租赁等任何形式改变公共文化设施用途,挪作他用。建立免费服务公示、预告制度。所有免费开放场所都要建立免费开放公示制度,在显著位置公示免费开放的管理办法、政策措施、服务项目、开放时间、观众须知等制度。开放时间为每周不低于40小时。具体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13:00-17:00。

2、工作要求:一是加强领导,强化宣传。为进一步推动免费开放工作的深入开展,建立免费开放工作机制。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扩大免费开放的公众知晓率,吸引广大群众走进文化场所,为免费开放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我镇综合文化站站长是免费开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周密计划,科学安排,合理分工,责任到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紧扣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做到三个结合:把免费开放工作与当前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文化站工作紧密结合进来,与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紧密结合起来,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克服困难,积极创造条件,确保免费开放工作任务按期圆满完成。三是加强管理,制定措施。我镇综合文化站要围绕基本文化服务功能,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形式、手段,开展流动服务、联网服务,向城乡基层延伸公共文化服务,拓展服务领域。在实现均等普惠的基础上,逐步增设个性化服务,重点加强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农民工等特殊人群的对象化服务。切实做好免费开放的前期准备工作,充分考虑免费开放后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制定切实可行、严谨细致的免费开放工作方案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应急处置机制,确保免费开放后的公众安全、资源安全、设施设备及安保消防安全。四是加强监管,提高服务水平。我镇在上级文化、民生部门的指导、督促下做好免费开放工作,并对综合文化站实施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考评,对免费开放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沟通、协调并切实帮助解决。

四、存在问题及分析

从调研反映的情况来看,虽然我镇综合文化站工程建设步伐较快,管理也逐步走上规范化道路,但仍存在管理水平不够高、发挥作用不明显、专职人员不到位、活动开展不主动等问题。突出体现在:

(一)文化站的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后,由于缺乏人员编制,管理人员大多兼职,不能全心身心投入到文化站工作上来,文化站管理的稳定性和开放时间受到了限制,不能发挥其功能作用,不能满足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站管理人员大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文化站管理规范化程度不高。

(二)文化站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文化站都配备了10万元文化器材设备,招标采购了电脑、书柜、桌椅、照相机、摄像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上千册图书等。文化站设置了四室一厅: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室、图书阅览室、办公室和多功能活动厅,无论是从功能、结构还是硬件、软件上都能满足乡镇文化站的基本需求,但没有专人的维护管理、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必将浪费,违背了建设此项工程的初衷。

(三)文化站的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后,如果不能及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使文化站管理走上规范化道路,就势必会使这项民心工程变为政绩工程。各级应对文化站后期运行维护给予经费支持,安排人员编制,配备专职人员管理,给予相应的工作报酬或补贴,同时在文化乐器、图书更新方面安排资金,在文化站开展文化活动方面安排经费,确保文化站的正常运作。

五、建议

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是一项长期的文化建设工程,必须统筹规划、科学实施、建管用并重,扎实推进。一要加强培训,在文化站人员业务素质上有提高。文化站管理人员大多兼职,各乡镇应与编制、人事部门积极联系,通过公开招聘方式聘任文化站站长和专职工作人员,在工资待遇、社会保险等方面给保障。同时,进行上岗培训、定期考核,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二要加大投入,在文化站建管资金上有保障。文化站是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必须加大文化站建设资金和运行维护资金的投入。各级应建立相应的扶持资金,乡镇应将文化站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要建好、用好、管好文化站,使文化站各种文化资源不断更新,满足农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三要严格管理,在提高文化站利用率上下功夫。要抓好管理这一关键环节,巩固建设成果。乡镇综合文化站要发挥其阵地作用,强化服务职能,在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文化下乡、图书借阅、培训指导等常规文化活动的基础上,在节庆日、农闲时节,利用基础设施优势开展大中型文化活动,并组织开展文艺赛事、健身文体活动以及流动文化服务等,让群众就近、方便地参加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多层次、多形式地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只有让乡镇综合文化站切实发挥作用,让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才能真正保持文化站的生命力。四要完善考核管理制度。明确乡镇政府和上级文化部门的相关责任,建立年度目标考核体制,以静态考核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乡镇文化工作进行综合评定,将考评结果与乡镇领导的工作业绩晋升考核紧密结合;乡镇政府要建立规范长效的文化站工作管理制度,确保乡镇文化站每天向群众开放,定期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文化站职能;要强化文化主管部门对乡镇文化站的业务指导职能,在因地制宜地制定农村文化建设规划,加强分类指导,落实政策措施,提高业务工作水平等方面切实负起责任。五要优化文化站队伍建设。要切实保证乡镇文化站人员应有编制,确保专人专职专用,杜绝随意挪用现象;同时引入竞争机制,积极引进具有文艺特长、热爱文化事业的专业人才充实队伍;可根据实际情况,发展农村编外文化队伍,发动当地有文化热情的农村文化带头人参与到乡镇文化工作中;要定期开展文化站从业人员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职业操守、业务能力,努力在全市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农村基层文化干部队伍。

乡镇文化站调研报告范文(二)

党的xx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党和国家把文化建设提到了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并进一步加大了对文化建设的投资力度。xxx期间,国家和省、市、县用于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设施设备配套的投资就达6800多万元。那么投资这么多钱这些乡镇综合文化站究竟建设、运行的情况如何?能否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围绕这些问题,前一段时间我们分组深入全市部分县(市、区)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调研。通过调研发现,全市大部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情况还是比较好的,基本能够按照上级的要求组织新建或者改扩建,也有部分建成的已经投入运行,但是,在调研中也确实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不但严重制约着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功能的发挥,而且影响着国家战略意图的真正实现。

一、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运行情况

建设情况:根据有关统计,目前xx市共有162个乡镇(街道办 ,其中有148个乡镇,14个街道办。国家xxx规划纲要提出,到xxx末在欠发达地区新建、改扩建2.5万个左右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实现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全覆盖。XX年以来,国家和省、市、县确实加大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投资力度,中央、省先后给xx市共下达14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国家和省、市、县先后投资6800多万元,用于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设施设备的配套。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90个,有47个在建,还有7个正在选址。另外,还有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列入国家、省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投资计划,目前正在积极争取。

运行情况:据我们调查了解,目前,全市已建成的9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投入正常运行的只有31个,占到建成数的三分之一,投入运行的这些乡镇综合文化站也分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指导管理工作有人做,开展活动也比较好的。这些乡镇综合文化站所处地域环境比较好,当地乡村和广大群众经济条件比较好,且当地群众非常喜爱文艺活动,加之乡镇领导高度重视群众文化工作,又有比较稳定的文艺活动指导管理人员。

第二种情况是开展活动断断续续,没有固定的指导管理人员。这些乡镇综合文化站所处地域环境一般,当地乡村和广大群众的经济条件比较差,且大部分群众不十分喜爱文艺活动,加之这些乡镇领导也不十分重视群众文化工作,没有安排固定的文艺活动指导管理人员。

第三种情况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只有空架子,既没有基本的开展活动条件,也没有具体的指导管理人员。这些乡镇综合文化站所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乡村和当地群众经济条件也非常不好,由于这些地方的中青年群众大部分都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老弱病残人员,加之当地领导也不够重视此项工作,没有专门或者业余的文艺指导管理人员,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二、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县、乡两级有关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建设免费用地难以落实。加强文化建设是新时期我们党和国家的战略决策,国家投资加强基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时事政策、法律法规;组织群众开展各类高科技技能培训;组织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组织管理农村的各类文化读书活动、收集整理民族民间的各种文化遗产、指导群众开展各类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体育活动。但是,到了县、乡这两级,大部分领导只考虑经济指标的增幅和安全系数,导致不少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免费用地难以落实,综合文化站至今还没有建成,严重影响了国家战略意图的如期实现。

二是严重缺乏专职或者兼职的指导管理人员。据我们调查了解,目前全市13个县(市、区)的乡镇综合文化站90%的没有专职的宣传文化指导管理人员,有极少部分有的也大多老龄化,或者是乡镇为了应付检查临时指定的不懂文艺业务的乡镇干部,根本无法指导管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工作。由于严重缺乏宣传文化指导管理人员,致使国家和各级投资建设、配送的乡镇综合文化站、优质文艺活动器材也大部分处于无人管理的闲置状态,有流失的危险。

三是开展文艺活动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按照国家xxx规划的要求,到去年年底xx市65%以上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已经建成,但是,由于建设之初各级既没有考虑指导管理人员的及时配备,更没有考虑落实运行经费,致使建起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大部分由于缺乏运行经费因而不能投入运行,基本形同摆设。

四是投资规模不科学,运行管理不规范。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全市大部分乡镇综合文化站投资规划不科学。有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活动场所有余,有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活动场所严重不足等情况。还有就是部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运行管理很不规范,特别是有不少县(市、区)的乡镇和当地的县级文化主管部门争实施主体、争产权管理。按照国家和省里的有关规定: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中,完全由国家和省、市投资建设的,建设实施主体和产权管理归当地县(市、区)文化主管部门;由国家和省、市、县、乡(镇)共同投资建设的,建设实施主体和产权管理,按照投资数额的大小由投资大的一方负责。xx市的大部分乡镇领导没有掌握国家的有关政策,导致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征不了地、选不了址,管理互相扯皮,致使该建的至今还没有完全建起,建起的标识不清楚、管理不规范、活动不开展。缺乏科学配套的管理制度。

三、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文化建设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纳入四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并且明确强调要在大力发展经济、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要以经济、政治建设促进文化和社会建设,以文化建设推动经济、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因此,我们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文化建设纳入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努力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是要配备人员,强化管理,扎扎实实抓好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去年、中组部、中央编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宣发【XX】14号),按照文件要求,结合xx实际,市委宣传部初步拿出了贯彻落实中央六部委文件的实施意见。我们一定要认真落实中央六部委和市委宣传部的有关意见精神,尽快配备县、乡、村三级的宣传文化人员,特别是要尽快统一配备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宣传文艺指导管理人员,同时,要组织开展培训,加强队伍管理,理顺管理渠道,使其尽快发挥应有的作用。

文化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调研对象:当地居民、学生、游客等

调研时间:2010年7月7日至2010年7月16日

1、苗歌

听扭仁小学龙校长、麻老师及麻志官老人说起:苗歌对上一辈的人来说就像我们现在的必修课,它主要包括感恩歌,祝酒歌,贺喜歌,庆典歌,其中用到了许多隐喻和暗喻等修辞手法,且这些喻体大都来自自然的花草树木和虫鱼鸟兽;因此唱出的歌也都是取自生活反映生活,需要演唱者有较高的观察、鉴别、领悟和创作能力;可称得上是心灵的造化,自然的灵现。苗歌一般没有音乐伴奏。

2、苗鼓

居村民介绍,凤凰苗族鼓舞,大体上可分为猴儿鼓和花鼓两大类。猴儿鼓是娱乐者模拟猴子的动作翩翩起舞,其动作诙谐,难度大,舞得好的人不多;花鼓异常柔美,异常抒情,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在凤凰腊尔山、山江、麻冲、落潮井一带苗区十分流行。

打花鼓(即花鼓舞)一般是两个人,但也有四人、八人的,另外还有一个站在鼓旁敲击鼓梆,控制舞蹈节奏的,谓之敲边鼓。花鼓的基本功有三:一是手功,二是腰技,三是步法。步法有快三步慢三步两种,步法是否踩到点子上,直接关系到花鼓的“套路”,因此至关重要。

3、苗舞

盛传在湘西凤凰的苗舞主要包括:竹竿舞和三人鞋,这两种舞蹈简单易学。例如竹竿舞据说是苗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自创的一种自娱性舞蹈,平行摆开两条方木作垫架,垫架上横放若干条手腕粗的长竹竿,持竿者相向地双手各执一条竹竿尾端,把竹竿与垫架、竹竿与竹竿碰击出有节奏的声音,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最好能跳出潇洒自然的动作(我们的两位队员尝试了一下,跳了几下下就被吓得跳了出来)。

三人鞋也是很有趣的,三个人同穿一双“鞋”(两根长板),苗家姑娘们很厉害,还能跳出优美的舞姿,节奏感很强,游客观众们惊叹不已。

4、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主要表现在:服装、头饰、银饰、银梳、银镯、银项几个方面,穿圆领大襟短衣,盘肩、袖口等处有少许绣花;宽脚裤,裤筒边缘多饰花边;包扎又高又大的青布或花布头帕,戴银饰。男装多为青色土布衣裤,包青头帕。现在他们只有在传统节日、喜庆的日子才穿上本族传统服饰。

5、苗族传统节日

湘西苗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开年节、四月八、龙船节、六月六。节日那天,村民都身穿节日盛装,聚集在一起。

6、苗族待客礼仪

当游客们进入苗寨时,苗家人们会进行苗家拦门“三道卡”风俗,即“卡歌”、“卡鼓”和“卡酒”。所谓“卡歌”,即当远方的客人到苗寨来做客,苗寨里的青年男女要肩拱肩、手拉手,用对歌的方式来表达对客人的热情欢迎;“卡鼓”,即在进苗寨的路上,苗家阿姐阿嫂们会用击鼓拦门的方式,同客人比试鼓艺,并展示苗家人多姿多彩的鼓舞智慧;“卡酒”,即好客的苗家人在寨门口端着自家酿造的包谷烧或米酒拦门,苗家人将农事或家事编成苗歌后向客人提问,客人答对并喝下拦门酒,则表示客人看得起苗家人,客人方可入寨并被试为最尊贵的客人。这是非常典型苗族村野文化。

6、湘西苗族文化现状

苗族人们的能歌善舞以及对歌舞的热爱在这里表露无遗。记得我们到达的那天已经晚上十一多了,可村里面那回荡的苗歌丝毫没有疲惫的感觉,一直延续到晚上十二多才停下来!调研中还得知扭仁村是周围人口较少然喇叭最多的村,通宵达旦的歌声在这也是常有的事。

文化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按:上世纪80年代,当国门遁开时,外资大量涌入,外资企业在中华大地“攻城掠地”、横扫南北的时候,他们更没有忘记把品牌理念带入中国,从精神和物质上把国人“俘虏”了。君不见,喝可口可乐、吃麦当劳、穿耐克鞋、用潘婷洗发水、选诺基亚手机、开宝马汽车……非名牌不买,已渐成国人时尚。一些“名牌”标价让人咋舌,但购买者仍趋之若鹜。为什么国人会如此狂热?其实,并不是他们不爱国,也不是他们盲从,更不是他们没有自己的消费习惯,而实在是这些品牌太深入人心了。这就是品牌的力量,难怪有些企业老总夸下“海口”,如果我的企业垮了,就凭我这块牌子,我照样能东山再起。的确是这样,品牌不但是信誉、质量的象征,更代表着地位和财富。今天,“***”为民族工业,更为**乃至于**的企业,趟出了一条“血路”,指明了方向,使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美好前程。“***”到底带给了我们什么?

-----从“***”问鼎“中国驰名商标”引发的思考

“***”出名了!成了“中国驰名商标”!这个消息传来,作为**人,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鼓舞。但欢愉过后,内心不免有些许失落:**为什么没有名牌,什么时候有啊!这种企盼、这种焦虑,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有吧。这个美好的愿望也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久久难以散去,而且愈久愈强烈,一种写作的冲动,令我欲罢不能,于是扶案提笔,写下了下面这段话。

为什么会是***?

不知道“***”家底的人,都暗暗称奇,**这么多企业,为什么偏偏是“***”夺得“桂冠”,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多年的磨砺,“***”自有独到的“生意经”。

发展:大踏步迈向前。“***”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家产”已有两个多亿,销售收入突破四个亿,在全国同行业排名第二,产品覆盖大半个中国。面对如此“骄人”的成绩,他们丝毫没有满足和停步,在南京投资8000万元的新厂即将投产,同时计划在青县再建设一个占地200亩的新厂。

质量:让市场来说话。多年来,“***”以良好的质量,赢得了社会一致赞誉。除一套严格的检验制度外,他们还非常重视市场反馈,每当新产品投放市场,总是先让小学生、出租车司机品尝。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呀,98年以来,“***”连续两届被评为“河北省著名商标”,获得河北省第六届“消费者信得过产品”。

产品:创新才能致胜。在产品研发上,“***”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最近,推出的鲜果奶“透明看得见”系列包装,这在全国“独一份儿”,而当时专家认为材料不过关,不能作为外包装。但他们不信这个邪,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现在,“***”又在研制一种早餐新产品,力求贴近消费者,更适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不久将投放市场。

宣传:走入千家万户。“***”看准了宣传的巨大“威力”,斥巨资投入宣传,在国家和各级媒体上“轮番轰炸”,仅今年广告投入已达3000万元。巨额的宣传,自然获得了颇丰的回报,“***”不但在消费者面前混了个“脸熟”,更为企业的不断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定位:把一行干到极致。“***”目前的销量,已超过“乐百氏”,直逼“娃哈哈”。当这些“巨头”热衷于“全面开花”时,“***”却坚持做一种产品,用他们的话说“要做就做最好”,把产品做到极致、把成本降到最低,在业内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感悟:“***”的成功,告诉我们一个理儿:事在人为,路在脚下。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不管什么事儿,只要真想做,并付出十分的努力,甚至碰得头破血流,到最后不成功的还真不多见。一个人需要有自己的定位,企业也是一样,也要有自己的目标,只要围绕定位去拼搏、围绕目标去奋斗,终有一天,我们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勇于问鼎,惟旗是夺,是精神、更是毅力,这样做了、坚持了,胜利就在我们手中,成功就在我们脚下。

我们反思什么

“***”就象一个名医,替我们“把脉问诊”,为我们开出了一剂良方,让我们清醒,让我们反思,更让我们理性。人不怕有缺点,就怕知道缺点而不去改正。一个企业、产业也是一样,要勇于面对问题,这就是进步、就是收获。

好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时代不同了,“好酒也怕巷子深”,这个时代,是靠品牌赚钱的时代。谈及我们的特色产业,人们一般都能想到,无非就是**、**、**,还有**,但再深究一步,这些产业有哪些知名企业,又有哪些叫得响的品牌,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有好的产品,却没有知名品牌,这是一件让人非常痛心的事。比如,我们的**,外界都有很高的评价,的确在北方独树一帜,但是从来没有听说有什么牌子,搞专业的人恐怕也不知道。还有,我们的*****上了国宴,这应该是大书特书的一件事,但总让人提不起精神来,没有牌子自己也觉着不硬气。我市品牌的这种“尴尬”,揭示了企业在发展上的“矛盾”心理。

搞“代工”,为他人做“嫁衣”。“代工”这个词,时下非常 时髦。中国的服装、鞋子、电子产品,好多都在为国外大厂“代工”。当然,这在一定时期,确实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比如,深圳、东莞,以至江苏的昆山、吴江等地,无一不是靠外资,靠“代工”发展起来的,创造了经济奇迹。但这种经济模式的弊端,也慢慢暴露出来,没有知识产权,没有核心技术,授人以柄,丝毫不能越雷池一步。说得不客气一点,就是人家的“高级打工仔”。同全国一样,我们也受到品牌的困扰。以**为例,做什么,什么规格,由商下订单,按要求供货,然后贴上人家的牌子,我们只赚取少得可怜的“加工费”,根本见不到“买家”,与市场更是“无缘”。这样的事实,只能是看人家脸色行事,人家一感冒,我们就得跟着吃药。今年**行业原材料不断波动,对我市一些无牌企业的产品造成很大冲击,而一些有品牌的企业则相对要好得多,这也再次提醒我们,企业发展的主动权要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就必须拥有生产自,就必须有自己的品牌。

空有“招牌”,却束之高阁。拿**来讲,“原产地域保护”、“****证明商标”,是我们多少年的心血换来的。我们应该掂得出它的份量头,部级的牌子,可不是人人都可以得到的,**、**等地,都在争夺“正宗”,他们虽虎视眈眈,但没有办法,我们已捷足先登,主动权在我们手里。另外,这两块牌子的价值,还在于历史、文化、品质,这也是无法估量的,花多少钱也办不到。但事实是,政府和部门的努力,在企业层面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各家在宣传上,各打各的牌子,各亮各的招数,使这两块招牌成了事实上的“摆设”。这种情况,我们非常不愿意看到,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必须尽快予以解决。标准、商标、宣传口径的不统一,不单单是**一个产业遇到的问题,这也是我市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共性问题。

差距:与“***”相比,我们的企业存有一种坐井观天的短视,面对品牌的“冲击”不为所动,有牌、无牌一个样儿,以销定量,靠数量赚得利润,以卖出去论英雄,产品多少年没有变化。更值得深思的是,我们与“***”同龄的企业,有的已迈上发展的快车道,有的则一蹶不振,甚至有的已是“销声匿迹”,这种反差让人痛心。我们的企业,已处在十字路口,是以“***”为榜样,还是依旧故我,只在一念之间。

我们怎么办

古语讲,“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同样,我们的创牌之路,也不是坦途,需要付出艰辛,仅靠羡慕不行,还要有勇于“结网”的能力,更要有“出海”的魄力,打破禁锢,路就在脚下。

抓住关键打造名牌。在创“名牌”这个问题上,应明确一个重点,不能东一个、西一个,如果都是重点,那就没有重点而言。综合分析,我们的**最有潜力、最有希望冲击“名牌”。应围绕“原产地域保护”、“****证明商标”两块牌子,重点打好历史和文化牌。这两块牌子,全市要统一使用,由相关部门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只要是外销的**,都要冠以“****”的牌子,虽然这样难度很大,但是推行开来,对企业也好,对农民也好,都有巨大的现实利益,而且对整个产业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同时,在宣传上也要创新,把工作做足,舍得“下本钱”,付出一分的努力,换来十倍的回报。另外,其他一些品牌也小有名气,比如“*”字牌滑车、**家具、**专用汽车、***等商标,还有**城的整体品牌,只要用心培育,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这些品牌第一步要争取省著名商标,通过扩大自身影响,不断向“中国驰名商标”发起冲击。不管是**,还是其它产业,我们最大的愿望是,当人们提到某种牌子时,就会想到**,当提及**时,也会自然想到我们的产品。到那时,我们的品牌真正做大做强就为期不远了。

提升实力是当务之急。创名牌,归根结底要靠实力说话。我们看,搞宣传、开发产品、建销售网络等等,哪一样也离不开钱,所以壮大实力,是摆在第一位的。没有实力,何言名牌。目前最紧要的是,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一些优势产品的品质。产品标准不统一,品质参差不齐,是我们创名牌的一大障碍,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拿**产业来说,鲜*要尽快解决以次充好、青摘青贮、外地*当本地*卖的问题;脆*的外观要改善,解决形状不一、外观不美的问题,这些解决不好,就会砸了****的牌子。围绕主导产品,纵向拉长、横向拓展,逐步把链条做起来,把“网”织起来。这个问题应提起高度关注,比如**产业,卖鲜*涉及到保鲜、运输和销售渠道的问题,需要尽快解决。脆*除了制造工艺外,还有一个降低成本的问题。除了这些产品,我们还能否开发其它的,比如果汁、饮料等深加工食品,总之,围绕这个链条,把*文章做足、做透、做深。产业的发展,还需要一批“龙头”带动,如果没有一个产值几亿甚至十几亿的大企业,我们的产业很难发展起来,始终小打小闹,很难形成气候。可通过引进外资,或通过政策、资金的扶持,优先培育“重量级”企业发展,可发展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也可在每个流通环节上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找准产品定位,是我们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比如,我们的**产品,应面向市场主动出击,不能坐门等客,要以市场为导向,多开发一些异型产品,围绕重点领域“使劲”,把追求科技含量高、配套能力强作为产品的终极目标,尽快与汽车、电子、工程机械等领域对接。还有**,不能仅盯高消费市场,应把重心转向一般消费群体,****只有进入平民百姓家,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的**产品,也不能仅在钉丝网上打转,要在线路板、三车配件、球化线材下游产品等带动能力强、有自主生产权的领域有所动作,提升产业层次。总之,要力求在产业、企业发展上,争取突破,打牢创名牌的基础。

培育企业家是关键之举。企业怎么走,往哪儿发展,企业是成功、还是失败,往往取决于企业家个人。“***”正是靠着企业家个人的胆识和魄力,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而与“***”相比,我们的企业,缺少的不是资金、更不是机遇,而是企业家战略的眼光,我们需要学的东西很多,需要借鉴的也很多。突出的问题是,企业规模小的时候,企业家自己还能管理,但规模稍大就有点儿力不从心了。而且,好多企业家都已年近六十,什么事都亲历亲为,还面临着一个“接班人”的问题。这些问题,除了教育外,更重要的还是引导,比如可通过培树典型、外出参观等形式,让企业家切切实实得到触动,用真心来培育品牌、珍惜品牌、发展品牌,靠品牌来换取企业的长远生存和发展。还可借助*******学院这个载体,对企业家定期轮训,也可引进职业经理人,比如金海、中联公司的做法很值得借鉴,这都是对企业家发展的好办法。另外,建议我们的企业家,多学学“*****精神”,多学学“**速度”,多学学“***经验”,这既是**的财富,也是我们进一步发展的基石。一句话,只要我们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企业的发展就会水涨船高,名牌的培育也会水到渠成。

营造环境是有力保障。打造品牌,除了企业自身外,各级各部门也责无旁贷。“***”成功的背后,是历经五年的“创牌”经历,没有党委、政府的直接参与,可能不止五年,还需要走更长的路。在企业发展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诸如证照、用地、信贷、审批等多个环节,哪个环节也少不了部门的参与,部门是“吃拿卡要”,还是热情服务,其结果自然不同。如果说企业的竞争拼的是经济实力,那么,地区之间的竞争拼的就是行政的效能。一些具体问题,谁解决得快、解决得好,抢占了先机,谁发展得就快。因此,在创牌这件事上,我们的部门有责任、也有义务,对企业的创牌进行有效指导,并加强协调、搞好服务,为培育我们自己的“***”,尽心尽力,做些打基础的工作。

文化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一、我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党的xx大、特别是xx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多方筹资、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不断加强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农家书屋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城乡文化基础条件,初步形成了以市中心区为中心、覆盖全市城乡、布局日趋合理、功能逐步完善的文化基础建设网络。

1、全市文化馆、站等文化基础建设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有市级群艺馆1个,县级图书馆5个,县级文化馆4个。全市98个乡镇中有57个建有精神文明活动中心,余下41个都将在xx期间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从业人员380人。由于各级文化机构的职能作用发挥较好,每年市、县、乡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达XX余场次。

2、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

3、文化馆、站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逐步加大

十五期间,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市级财政先后投资75万元,县级财政先后投资352万元完成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建设,总面积达7775平方米。

二、文化馆、站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我市城乡文化馆、站建设虽有了长足进步,但由于文化基础设施整体薄弱、经济底子差,加之财政比较困难,投入文化基础设施的物力、财力严重不足,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各级政府对文化馆、站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不足。部分领导干部存在认识上的片面性,一些县乡、部门在抓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还有着认识不到位的问题,认为文化建设,特别是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多,见效慢,不赚钱,能省就省,能缩就缩,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没有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政府工作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重大型集中性文化活动、轻经常性群众文化活动,重设施建设轻日常活动。有些干部还认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抓不抓无所谓,只要把经济建设方面的工作搞上去了领导就会认同,导致一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长期落而不实。

2、市中心城区文化馆、站建设亟待加强。市中心城区至今尚无群艺馆、博物馆、展览馆、大剧院、音乐厅、影视城等城市所必需的文化基础设施,仅有的市图书馆,其规模及内部设备、服务内容等也已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和读者需求。

3、文化馆、站等文化基础设施网络不健全。就调研的情况看,我市尚有3个县、区无文化馆,而已建好的两馆由于资金短缺无法配置必需的馆内设备设施,也无法正常投入使用,相当部分属空馆。前面提到的57个乡(镇、办)精神文明活动中心基本上未作为文化基础设施使用,大部分用作各乡镇政府的办公用房和会议室,有的被用来搞职工食堂(如钟山区月照乡),有的被出租或变相出租,有的甚至被变卖多年而无人问津(如六枝特区龙场乡)。

4、基层文化队伍网络不健全,文化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基层文化人员专职不专干的现象屡见不鲜,培训考核机制不健全,相当部分基层文化馆、图书馆人员多数农村文化站(室)人员业务素质低。文化人员被派包村、包队或长时间抽调从事其他工作,导致文化队伍名存实亡。

三、加强我市文化馆、站建设的几点建议

为使我市较为薄弱的文化馆、站建设得到进一步改善,使社会文化生活更丰富多彩,以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特对我市文化馆、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1、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文化馆、站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文化建设不仅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要内容。抓文化建设必须先抓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各级政府要从贯彻xx大精神、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馆、站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正将其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框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动文化馆、站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

2、把文化馆、站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文化基础设施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应与其他基础设施一起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建议各级政府严格执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新建住宅区须配套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各级城乡规划部门应会同文化部门,按照国家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本着群众就近、方便和经常参加文化活动的原则,在城市规划中明确文化基础设施用地。

3、各级财政要逐步加大投入,逐年完善我市文化馆、站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文化馆、站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人民群众所需,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建议各级政府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采取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的方式,将其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分级分批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力争在xx期间逐步启动市中心城区图书馆的改扩建、博物馆、展览馆、大剧院、音乐厅、影视城等建设项目;完成县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文化设施建设。同时,建议市、县、乡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已建成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内部必需设备设施的配置,投入必要的启动资金,使其尽快投入使用。市级财政xx期间完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市级支中心的建设,力争xx末建成覆盖全市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工程。

4、严格制定和实施配套措施。文化馆、站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既要靠资金投入,也要靠政策支持、法律保障。建议各级政府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优惠政策包括优惠提供建设用地或减收土地租金,减免建设中的各项费用。严格执行《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关于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政策,引导开发商在新建的住宅小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和配套建设文化中心、社区文化室等文化活动场所,为社区居民就近便捷参加文化活动创造条件。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精神,加强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征收、管理,在建设费中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

6、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文化队伍,加强已有文化设施的使用管理。建议地方各级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优化队伍结构,保障基层文化馆(站、室)专业人员数量,切实解决好基层文化机构设置、队伍稳定、人员待遇问题。文化专职人员可采用聘任制竞争上岗,不拘一格聘用确有特长的民间艺术人才,鼓励专家学者到乡镇文化站挂职锻炼。建立健全农村专兼职文化骨干人员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全面提高农村文化骨干的业务素质。建立健全乡镇农村文化骨干人员的人才库,逐步形成县、乡(镇)、村三级的文化骨干网络。

文化调研报告范文第6篇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开展国税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国税文化是国税机关进步与发展的标志,是推动国税事业发展的原动力。全面推进江苏国税文化建设,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开展国税文化建设,是江苏国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国税部门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实现,关系到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在严格依法征税的同时,以国税文化理念规范干部执法行为,不断优化纳税服务,切实保障和实现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塑造良好的国税形象,不仅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期党和政府对国税人的要求,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江苏国税不仅要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担纲者,而且要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做江苏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促进者。建设江苏国税文化,是适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要求的具体表现,是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举措。

(二)开展国税文化建设,是江苏国税适应时代变革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发展日新月异,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趋势的加速演变,各种文化之间的碰撞更加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行为准则等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何引导国税干部正确选择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适应社会经济和国税事业发展的时代新要求,就必须寻求具有号召力、凝聚力的江苏国税文化作支撑。特别是在人本观念越来越强的今天,要约束、规范国税干部的行为,仅靠制度的硬性约束以及政治、经济手段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通过确立共同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这些文化力量才能达到科学管理的目的。国税文化建设作为更高层的管理行为,有利于江苏国税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

(三)开展国税文化建设,是江苏国税实现创新发展的内在选择。税收工作具有鲜明的执法性和服务性,它们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客观上对税务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江苏国税要走创新发展的道路,必须大力培养广大干部的学习力、竞争力、创造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实践证明,单靠制度严密、考核严格和物质刺激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以人为中心的国税文化建设恰恰顺应了这一要求,它把弘扬和塑造组织文化作为凝聚人心的强大力量,使国税事业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及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审时度势地实现由制度管人向文化理念管人的转变,是江苏国税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江苏国税人的自觉选择。

(四)开展国税文化体系建设,是江苏国税塑造文明形象的重要基础。优秀的文化是奠定良好形象的基础。加强江苏国税文化建设,确立符合时代要求和江苏国税实际的先进文化理念,通过全体国税干部的共同努力,将国税先进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深深融入行为方式中,就能够树立起江苏国税公正执法、优质服务、务实创新、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国税文化建设过程实际上是育人过程,是国税干部素质修养形成过程。通过国税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全体国税干部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高尚的职业操守和进步的理想追求,炼就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过硬本领。

二、认真规划,明确江苏国税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国税文化是国税部门在管理实践中精心培植、倡导的,为全体国税干部所认可并共同遵守、奉行的基本价值观、理想信念以及行为准则的精神体系,是国税干部共同创立和弘扬的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核心的思想理念、制度体系、行为准则的总和及其实现方式与表现形式。为了全面把握和系统推进江苏国税文化建设,要在认真调研讨论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江苏国税文化体系建设实施纲要》,并从制度上对开展国税文化建设进行定位,作出部署。

(一)指导思想。江苏国税文化体系建设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以培育江苏国税精神为核心,以树立和落实江苏国税团队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围绕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四项工程,全面推进文化建设,创造塑造人、引导人、凝聚人、激励人的新氛围、新机制,提升全员文化素养,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努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廉洁型、创新型国税机关。

(二)基本任务。根据江苏国税文化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江苏国税文化体系的建设目标,牢牢把握江苏国税文化体系建设的价值导向,以税务管理实践为平台,以软硬件建设为基础,全力推进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四大工程”,转变观念,健全机制,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开创江苏国税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三)主要内容。一是精神文化建设工程。精神文化是指用以指导各个单位开展工作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江苏国税精神文化建设就是要把全市国税系统广大员工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形成的,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行为规范、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进行总结概括,形成以江苏国税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并逐步内化为江苏国税每一个干部的精神力量,从而推动各项国税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保证国税事业的健康发展。二是制度文化建设工程。制度文化是由单位的组织形态、管理形态和开展各项业务工作所依据的法律形态的外显文化,在文化建设体系中,它是精神文化与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的桥梁。在江苏国税文化体系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制度文化的桥梁作用,使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具体要抓好法律约束、管理制度和领导体制三个方面内容。首先,强化法律法规约束,严格依法办事,把自觉的法律约束作为一种高尚的文化要求。其次,对制度的制订、执行、监督检查以及完善调整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重视,使制度不仅作为一种管理手段,而且作为一种文化建设,即把制度的硬约束内化为文化的软约束。第三,要按照纵向有层级、横向不交叉、纵横有效率、办事不扯拉的要求完善领导体系,并建立对各层级和各职能部门的职权进行划分的制度,使得每一个领导岗位和管理岗位职责明确,权责利相统一。三是行为文化建设工程。行为文化是指单位员工通过各种行为活动或行为方式所反映的文化现象和文化素养,它是一个单位的工作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外在表现形态。行为文化一方面受精神文化的指导,受制度文化约束,另一方面又在各种活动中影响和创造着新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也会影响和制约着物质文化。因此抓好江苏国税行为文化建设工程,是整个文化体系建设工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是物质文化建设工程。物质文化是指以一定的物质形态存在并反映的文化内涵。一个单位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的成果,不仅要依靠行为文化来表现和反映,而且也要依靠物质文化来表现和反映。加强江苏国税物质文化建设要从内外环境、窗口设置、干部着装、单位标志、服务标识、文体生活设施以及宣传栏、信息公开窗、网站设计等各个方面统筹安排,给人以直观的环境感受和文化体验。

三、突出重点,大力塑造江苏国税精神文化,发挥其在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在任何一个单位的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都起着核心的作用,国税文化建设也不例外。但是,江苏国税精神文化在内涵和表现上都必须有自己的特性。按照这样的要求,可以提出“1+1+8”的江苏国税精神文化建设目标。

(一)弘扬一个江苏国税精神,唱响一首江苏国税之歌。即提炼、培育和大力弘扬“团结拼搏、务实进取、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江苏国税精神。这是近几年来经过江苏国税的全体干部的共同实践和努力培育起来的江苏国税精神,它充分体现了江苏国税人讲团结的团队精神,重实干的务实精神,勇创新的开拓精神,争一流的奉献精神。江苏国税精神是江苏国税人的团队精神、务实精神、开拓精神和奉献精神的统一,是江苏国税人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精神风貌的集中概括。发扬光大江苏国税精神,同时唱响江苏国税之歌,以此来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教育干部,是江苏国税持续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江苏国税的精神文化建设中应该始终摆在核心位置。

(二)努力树立与江苏国税精神相适应的符合我国先进文化发展要求的八个基本的价值观。(1)树立“建一流队伍、树一流形象、创一流业绩”的事业观;(2)树立“服务经济、奉献事业、共建小康”的责任观;(3)树立“执法以公、办税以廉、服务以诚”的道德观;(4)树立“学习争上游、致用创佳绩”的学习观;(5)树立“为纳税人着想、让纳税人满意”的服务观;(6)树立“岗位成就事业、作为决定地位”的人才观;(7)树立“自加压力、自我超越”的竞争观;(8)树立“一靠人才、二靠科技、三靠管理”的发展观。牢固确立和坚持这八个基本价值观,是江苏国税长期实践的重要经验,也是江苏国税今后健康发展的精神支撑。因此,树立并落实由以上八个基本价值观组成的团队核心价值观,始终是江苏国税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三)把握和发挥江苏国税精神文化的内在核心作用。(1)导向作用。通过目标和价值的引导,使广大国税工作人员站在较高的层次上理解国税事业的前景,使我们提倡、所崇尚的价值观,成为广大国税干部所追求的东西。(2)凝聚作用。通过精神力量的作用,将广大国税干部的认识、期望和信念等文化心理进行沟通、整合,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显示共同的意志、目标和追求,达到同心、同德、同力的境界。(3)自律作用。通过将国税精神文化内化为共同遵守的理念,使国税干部的行为、举止、情绪体现为规范的自觉行为,实现自我管理,以弥补单纯硬性约束所带来的不足和偏颇。(4)激励作用。通过国税文化这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文化,唤起国税干部无限的热情和冲动,形成“人人受重视,个个被尊重”的文化氛围,不断激发国税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潜能。(5)形象作用。通过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的国税文化建设,塑造一流的队伍,一流的环境,一流的管理,实现国税事业一流的业绩,从而打造出一流的形象。

四、落实措施,扎扎实实全面推进江苏国税文化体系建设

开展江苏国税文化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把江苏国税文化体系建设的内容付诸实践,必须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抓好落实。

(一)认真制定建设规划。实施国税文化体系建设,规划须先行。规划的制定要遵循以下几点:一要与江苏国税总体发展战略相衔接,做到相互配套、相互促进。二要以打造“江苏国税文化”品牌形象为主题。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财富,作为除人、财、物之外的第四种资源,是展示国税行业特色文化的具体体现,具有特殊的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和生命力。文化建设规划的制定要紧扣形象塑造,树精品意识,创文化品牌。三要与税收工作紧密结合,把国税文化作为一个崭新的管理理念,渗透到税收征管、税务稽查、干部队伍和行风廉政建设等各项工作中,既务虚,又务实,进一步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使群体文化的影响力转变为全面提升税收工作水平的现实战斗力。四要坚持发展创新的原则,努力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用改革创新的精神,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文化建设的新内容、新形式和新方法,大胆整合与吸纳一切先进的文化元素,不断创造新经验,总结新成果。

(二)开展全员教育培训。实施国税文化体系建设,教育培训是基础。一要编制“江苏国税文化建设手册”,作为教育培训的教材和自我学习、自我对照的样本。二要以全体干部为对象,使大家同心协力,自觉参与,树立人人是文化创新主体、人人是文化建设主人、人人是机关形象代表的观念,激发蕴藏在干部群众中的文化智慧与光芒,为国税文化建设增光添彩。三要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大胆借鉴现代教育培训经验,采取研究式、体验式、交流互动式等教学方法,推广个性化、差异化培训,切实提高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

(三)加强文化载体建设。一要用好机关现有的宣传媒介。主要包括国税部门的信息动态、宣传橱窗以及网络论坛等,要使它们真正成为干部职工交流思想、畅谈心曲的文化阵地。二要广泛开展各种团队建设活动。主要包括文体娱乐活动、公益救助活动、技能竞赛活动、思想政治活动等。这些活动的举办,要有的放矢,不能流于形式;要与税务干部的价值观以及培养团队精神紧密相联,营造良好氛围,增强组织凝聚力;要促进广大干部职工的道德修养,从“习惯道德水平”真正进入到“自律道德水平”,从而自觉地规范执法行为和约束自身的言行。三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对外宣传是构建江苏国税品牌文化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对我们自己的有效规范和有力约束。为此,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不断提升江苏国税文化在整个社会的知名度;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认同江苏国税机关的服务,欣赏江苏国税文化的理念;要以江苏国税文化为平台,集中展示新时代的“江苏国税”形象。

文化调研报告范文第7篇

税源管理的基本内涵是指征税主体按照国家税法规定,对分布于税源形成各个环节的纳税人相关涉税信息,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方法与手段进行有效应用,达到税源全方位控管,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税收流失,尽可能地实现应收尽收。税源管理文化是指征税主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在税源管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具有税收特色的独特文化形式,是人们对于税源管理体制、机制及其税源管理活动的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以及所遵循的管理原则、传统与习惯。从税收与税源管理的关系来看,以税源管理过程为研究的客体、以征税主体为研究的重点对象的税源管理文化是税收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当前,由于征税主体对电子政务把握的偏差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税源管理文化尚未引起征税主体的足够重视。从税收文化建设看,还停留在物质与制度的层面上,在税源管理活动中的偏向日益显现。

一是“事本主义”。“事本主义”的税源管理文化偏向主要体现在政策导向上的偏差。从2005年3月11日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来看,涉及到“事”的有20条,而涉及到“人”仅有2条。建国以来的税收基本法规中,从未对税源管理部门的征税主体资格即准入“门槛”作出过刚性的规定。关于准入关的设定,无论从税务系统的内在需要看,还是从“业外”如法院、检察院系统的实践看,都是必需的更是可行的。“事本主义”税源管理文化偏向在操作层面上的主要体现是脱离了“人”的开发而去谋求“事”的发展,即人与事的脱节。忽略了人的全面发展而企图实现税源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短视的文化。在税源管理活动中,征税主体对财务会计知识的应用力决定着税源控制力。征纳之间素质不对称问题已成为制约税源管理效率的瓶颈之一。

二是“唯信息化”。税务信息化是顺应信息化时代背景而产生的一种税源管理手段。它以计算机及其网络在税源管理中的运用为主要特征,有助于提高税收行政效率,改变固有思维方式和管理理念,进而改变机构设置和工作机制,最终改变资源配置和征收方式,是税收征管的一场革命。但是在实际税源管理活动中,在对信息化“依托”与“依赖”的矛盾把握上出现了失衡现象。“唯信息化”的突出表现一是对信息技术的迷信。税源管理是征税主体对税基税源的控管,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其信息源主要来自于纳税人的传输,是一种对于信息流的控制运用。而税源管理的关键在于管住“源”而非管住“流”。由于缺乏一个渐进的、目标一致的系统设计,导致管理信息系统频繁的升级换代,丧失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税源管理工具应有的稳定性。二是认为“机控一切”,即计算机可以包办一切税收事项。在基层税源管理活动中,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功能主要有:传输税源管理有关政策文件、查询由纸质转化的信息、电子文档的报送,唯独较弱的是信息技术工具——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的功能,即操作层面的“源控”指导功能弱,流程控制功能强,这一特征既是后天的不足,更是先天的缺憾。管理理念的偏离导致了征税主体与税源间渐行渐远趋势的出现及其加剧。三是机构设置与工作机制的不匹配。目前与税务信息化相配套的组织机构是各级税务机关的信息中心,属于事业编制的建制,而且信息中心成员的构成一般为纯技术人员,缺乏税收分析与税源管理专业背景。从税务信息化状态下的工作机制看,目前基于征管数据的一根循环往复的链条:税源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必将作为一种科学的运作机制稳定下来,而目前的机构设置仍是沿用八十年代的模式,在“唯信息化”的形而上学观念指导下,税源数据中心——税源分析部门——税源监控部门——税务稽查部门四个系列的机构尚未全面实现法定化。由此可见,“唯信息化”是一种不完整的税源管理思维模式,它既忽视了税源管理的机制约束功能,也弱化了信息流本身的传递功能。

三是“孤立运作”。税源管理作为一种基于对涉税信息充分掌握基础上的管理工作,对信息获取的广泛性、完整性、准确性与及时性有着很高的要求,对社会综合治税的需求日益明显。然而,在当前的税源管理文化上,有一种作为“孤立运作”的偏向。其表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信息孤岛”。税源管理的信息包括源自工商部门的注册信息、源自海关的出口报关信息、源自交通部门的出入境信息、源自房交所的产权转让信息等。但在“孤立运作”的税源管理理念支配下,无论是信息获取的渠道还是机制都被阻滞了。从信息源看,目前是“纳税人+工商部门”的两种来源,从仅有的两种来源来看,还是以纳税人申报信息作为主要来源,其中大部分是自动导入或通过介质转换取得的;工商部门的信息输入尚处在系统分隔状态,即使是可以获取的信息,其使用价值也非常有限。至于其他相关涉税信息,在一般情况下是无法获取的。在税源管理活动中,政府部门的“观念孤岛”比“信息孤岛”更可怕。在电子政务推行过程中,政府部门间所共享的信息尚停留在时政与法规层面,部门间核心业务信息真实地互联互通地共享是困难而缓慢的。就从国税与地税的税源管理信息系统来看,也是各自为战、相互隔离的。第二类是“单兵作战”。时至今日,税源管理依然停留在征税主体孤立运行的层面上,社会综合治税的局面尚未形成。主要原因是法律支撑度低。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第五条规定了“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支持、协助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第六条则规定了“国家有计划地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各级税务机关,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建立、健全税务机关与政府其他管理机关的信息共享制度。”但从2001年5月该法实施至今,既没有具体的操作层面的法规出台,部门协作仅仅维持了工商税务之间的协作。对相关部门不履行协作义务所承担的法律责任难以落实。

四是“无限服务”。纳税服务是国际上通行的征税主体职能,基本目的是通过提供热情、便捷、高效的办税过程,预防涉税犯罪发生,推动工商业的发展。纳税服务并不是孤立的,它与税款征收、税务稽查是并行不悖的。因为征税主体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公共服务部门,其职能在于组织收入、协调社会发展。纳税服务又不是无限的,正如警察与小偷不能妥协一样,征税主体也承担着对偷税者的打击功能。而目前在“招商引资、纳税人至上”的名义下,“无限服务”偏向值得警惕。“无限服务”偏向的表象有两类。一类是对纳税人税法遵从度的轻信。先进的税法与管理模式总是植根于适宜的土壤的。我国税源管理方式应当与国情相适应,与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相适应。从现阶段我国纳税人的基本素质来看,纳税意识虽然逐渐增强,但仍较淡薄。纳税评估作为一种以“约谈评税”为主要特征的先进的税收服务模式,是建立在信息充分披露的高度诚信的商业文化基础上的税源管理方式。尽管也有人提出,征税主体在纳税评估中发现偷税的,会依法向税务稽查部门移送。但纳税评估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税收的强制性,税收服务容易演变成合理的庇护。另一类表象是对社会评议的迎合。而目前的征税主体面临着来自社会各界层出不穷的评议考核,同时考核评议的成绩又将成为部门政绩的一部分。目前最主要的测评者——政府,主要的测评者——纳税大户往往就是有话语权的群体,选票和分值在其手中。征税主体要保持纳税服务的合法边界确已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在一年一度的行风测评时,征税主体变成了受众人评议的弱势群体,有的地方还遇到了由对征税主体工作一无所知的群体来测评税源管理工作的尴尬情况。在这种压力之下,推行“无限服务”已成为必然。其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征税主体税源管理刚性的日趋弱化,进而延缓税收法治化进程。

二、重塑现代税源管理文化的思考

当前税源管理文化偏向的形成,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更有税务系统治税观的偏离。树立正确的治税观,关键要有务本的思维。要把对“治税人”的治理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要关注当前“人机不对称”现象,加强税务干部的业务培训;要正视税收法治的现实,强化对偷税的打击力度,从当前对纳税人的迷信与盲从中走出来;要加强部门协同,从当前孤军深入的现实中走出来;要高度珍惜税源管理文化遗产,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保持税收服务的有限性与税务部门的独立性。当前,重塑符合现代法治精神和人本化需求的先进的税源管理文化,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从机制上寻求合理的路径。

(一)强化人本管理,实现人事相宜。人本管理,即在税源管理活动中,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要素。从根本上看,税源管理究竟以什么为本,是由当时的商业文化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从世界近代管理文化发展轨迹看,大致经历了以下更替:以机器为本——以技术为本——以资为本——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出现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这时的战略资源是信息、知识和人的创造性。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人是企业最大资产。”笔者认为,矫治当前“事本主义”的文化偏向,重塑符合人本管理时代特征的税源管理文化,应当从优化两个机制上寻求突破。第一是征税主体的选择机制。要把人定位于税源管理最核心的资源,改革目前的税务系统公务员进入机制。从近年税务系统录用的公务员看,跨专业、跨行业的人员已成主流,这与征税主体显著的技术特征相悖。与相关特殊行业相比——如《法官法》对法官资格的规定——也是相形见绌的。从我国近年的实践来看,为税务系统新录用公务员设置专业门槛是必要的,这样可以防止隐性冗员的产生。同时,在存量人力资源的管理上也应实施改革,尤其是解决当前税源管理人员“无条件准入”问题。目前的问题是,技术骨干往往集中于办税服务大厅从事机械的操作,而非骨干人员则被分派从事复杂多变的税源管理工作。这种选用机制对于加强税源管理、保障国家税收收入及时足额入库、维护税收的强制性、稳定性是极为不利的。笔者建议应修订《税收管理员制度》,从可操作的层面上明确税源管理员应当具备的工作经历、专业技术职称如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等。从准入资格的设置上克服“事本主义。”第二是加强对税源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鉴于人才已成为决定税源管理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征税主体应开发和充分利用存量人力资源,同时由于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征税主体应不断追加对员工的人力资本投资。当前,除在机制上变革外,还要在培训的法定化上实施变革。税源管理员处在实施税源管理的前沿阵地,每年要接受定期的更新知识培训,以不断扭转当前征纳之间在财务实践能力上的不对称局面。

(二)发掘传统优秀税源管理文化,根治信息化依赖症。税源管理文化的一个基本取向特征是历史的传承性。尽管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运用于我国的税收征收管理活动,但对于传统税源管理手段的时间价值仍然应当予以珍惜。无论现代信息技术多么先进、数据分析多么科学,税源管理手段的科学性仍决定于其是否符合当代税收的行政效率原则,即以最低的成本确保应征尽征,使税收的实际收入与名义收入的差额最小。根据这一衡量标准,我们判断一种税源管理手段的科学性并不在于其是使用传统工具还是现代工具。目前,基层税务机关面对一些计算机难以监管的行业和企业,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日常税源监控基本方法:如以耗电量推测产量法、库存盘点法,等等。不仅获得了税源管理的关键数据,还实现了税源管理的个性化,而采用的基本方法却正是20年前曾被广泛运用的“纳税鉴定法”。这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一是计算机工作流本身并不能产生税源,在税基既定的条件下,只有强化管理才能产生税源、控制税源。二是对税源管理的传统文化要采用扬弃而非抛弃的态度。在长期税源管理活动中,有许多税源管理文化遗产值得去发掘与运用。如上一世纪八十年代的纳税鉴定制度、商业企业的源泉扣缴制度等。

(三)强化税务中立,保持清晰的纳税服务边界。从税源管理的文化传统看,税收的社会协调功能是指税收对社会事业的保障。而在现实社会中,行政干预多、人治现象还很严重。税收往往成为政府实现其政绩的工具。税收主动的社会协调功能异化为被动的行政协调,税源管理目标错位的最大特征是地方政府以计划指导征收和政府对企业无限保护的客观现实。要建设先进的税源管理文化,当前最紧要的是要在税收环境上赋予税务中立。应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由行政监察部门委托独立的社会调查咨询机构负责对征税主体的评议。以此确保评议的公正性。同时,要改革目前纳税评估的机构设置,由各级税务稽查局的选案部门负责纳税评估工作,为纳税评估寻求客观的流向。维护税务中立,既是加强税源管理文化塑造的现实需要,更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从国内的司法部门看,也有退出社会评议的先例。只要在税源管理活动中强化税务中立,那么纳税服务的边界就渐趋明晰,税源管理文化也会逐渐符合法治的要求。

文化调研报告范文第8篇

一、加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1、加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有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农村全面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倡导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廉政文化是与腐朽消极文化相对立的,是一种积极进取、健康向上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先进文化。毫无疑问,加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健康发展,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市把加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大文化建设,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及村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为实施“建设新型工业市,构建和谐新农村”战略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从而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加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有助于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农村社会和谐进步。消极腐败是社会不和谐的主要因素。中央颁布《惩防体系实施纲要》以来,我市加大惩治和预防腐败力度,查办了一批贪污受贿、损害群众利益等违纪违法案件,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消极腐败现象仍在一些地方反复发生。消极腐败问题的背后有着深刻的落后文化。因此,要消除农村腐败问题,构建和谐新农村,就必须加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只有加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才能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摆脱见利忘义、的腐败文化羁绊,才能解决监督不力、民主管理不到位等诸多问题,才能推动社会和谐进步。

3、加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有助于增进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党中央把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当前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举措来抓,意味着反腐倡廉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我们应把廉政文化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以此提升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水平,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参与反腐倡廉工作。这几年,我市结合“文化下乡”活动,积极实施送廉政电影、图书、书画等到农村基层一线,使廉政文化走进了千家万户。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有效的。今后还要加大廉政文化含量,发挥其激蚀扬清功能,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更加深入有效开展。

二、农村廉政文化的内涵

农村廉政文化作为廉政文化“六进”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其寓于农村社会复杂的大文化环境中,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内涵,从根本上讲就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核心的思想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其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处于较低层次,思想文化属于较高层次,其实质是思想道德建设文化,体现的是“以人为本”、“以德治腐”的思想,目的是从源头上预防各种腐败行为的发生。

从思想文化上看,包括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廉政的认知程度、思想文化素质、道德修养、价值取向等。通过坚持不懈的廉政思想道德教育和舆论宣传,使广大农村群众传承中华民族清正廉明的思想品德、传统美德和良好道德风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自觉坚持讲文明、讲诚信、讲法纪、讲廉洁;特别是使党员领导干部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两个务必”、“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以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等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做到不贪不沾、廉洁奉公,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氛围和环境。

从制度文化上看,包括维持农村清正廉洁政治局面并能及时揭露腐败行为的管理制度、监督制度和公认的社会道德规范等。它具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这一制度文化的引导和约束下,使乡村干部意识到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应倡导的,什么是应反对的;什么是群众满意的,什么是群众不满意的。如果违反了制度的刚性原则,那么廉政制度的规范、约束机制就会发生作用,从而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

从物质文化上看,包括廉政文化活动场所、载体、组织方式及文化产品等。它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形态反映与体现着廉政思想及要求,要求我们在建设一些廉政基础设施,如廉政主题公园、廉政文化景观时,要把先进的廉政理念、思想道德规范融入其中,通过这些富有喻意的物质形态让人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陶冶精神和灵魂,洗刷思想上污垢。

从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效果上看,表现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干部积极向上,党风、政风、学风明显改善,乡风民俗进一步好转;规章制度更加健全完善,管理实施更加规范到位,等等。

三、对加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我市在加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领导对农村廉政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工作措施不够有力,气势氛围不够浓厚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工作机制尚未建立,方式方法不够科学,经费难以保障等。我们认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必须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自觉性。要认真组织学习中央、省、市、县(市)委有关文件和胡总书记对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指示精神,深刻领会精神实质,进一步明确廉政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工作内容、目标要求等,增强做好廉政文化建设的自觉性、责任感和紧迫感;要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进一步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要从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中精选一部分经济条件好、党员干部热情高的村,通过先行一步进行示范建设,待取得初步成效和经验时逐步推开,切实把加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创新载体,扎实抓好农村廉政文化教育。要强化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的教育,每年突出一个主题,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拒腐防变能力。要注意讲究方式方法,选择新颖、通俗、有效的载体,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凝聚力。要拓宽思路,积极探索,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群众参与度高、易于接受的教育形式或载体进行实践,展示自身亮点,彰显地方特色。要注重人性化,讲求实效,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防止和克服就事论事、生搬硬套、空洞无物、不解决问题的说教,把廉政文化教育与加强农村基层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相结合,与解决党员干部存在的突出问题相结合,与发展农村经济和解决百姓生产生活上遇到的困难相结合,使廉政教育更贴近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做到入情入理、入脑入心。

3、与时俱进,完善并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一方面,要抓紧修订完善有关廉洁从政规章制度,使之符合时展要求和客观实际。如通过不断完善乡村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民主听证制度,确保重大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的使用由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村级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防止少数人说了算。另一方面,要增强民主管理意识,落实监督制度。在现有村级会计业务水平不高,财务管理不规范的前提下,通过充分发挥村级党风廉政监督小组作用,督促农村资金往来账实行“村账乡镇代管”,并送乡镇农村经管站审核管理,督促农村资产拍卖、山林权属转让、工程建设项目发包经过招标投标,督促乡务、村务及时公开,即凡涉及乡镇、村里重要事项如惠农政策、专项资金使用、村集体土地征用、计划生育指标分配、宅基地审批、扶贫款物的发放及村主干的工资补贴等群众关心的事项都要一一公布,保障农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的落实,促进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

4、加大投入,切实加强农村廉政文化阵地建设。要充分发挥大众媒体作用,组织精干人员通过办好广播节目、电视节目、开辟廉政网站(页)来大力宣传廉政文化,报道党的反腐倡廉政策和勤廉兼优的典型事迹,唱响正气歌,弘扬主旋律,展示党员干部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表明党和政府惩治腐败的决心,引领广大群众形成共识,形成尊廉崇洁的良好风尚。要利用好现有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中心、农村远教站点、公开栏等重要阵地,通过配备人员,添置必要设施,提供廉政资料,组织人们上廉政辅导课,制作廉政作品,唱廉政歌曲,讲廉政故事,观看廉政电教片,阅读书籍,丰富廉政文化活动内容。条件好的地方还可以开辟固定的廉政文化宣传场所,如在乡村制作设立廉政公益广告牌或灯箱广告,建设廉政主题公园或教育基地,让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廉政文化熏陶,从而弘扬正气,促进廉政,鞭挞腐败。此外,还要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对传播反动、色情、封建等不健康的思想阵地和作品进行清理和打击,铲除腐败文化滋生的土壤和环境。

文化调研报告范文第9篇

一、基本情况

县文化局下属5个局直单位,23个乡镇文化站,其中县城文化设施面积5000平方米,现有干部职工400人,其中文物所、稽查队与局机关一起挤在建筑面积为360平方米的三层楼里办公,县电影院建筑面积为300平方米,能容纳2119人;县图书馆建筑面积为1200平米;文化馆建筑面积为2200平方米,内有排练厅3间,教室8间,业务活动大厅1处;祁剧团建筑面积为8600平方米,无演戏所用剧院,现有的公共文化设施落后,县电影公司始建于1976年,院内2000多张硬座已有1/3的座椅陈旧破烂,顶棚已经腐烂,舞台灯光和音响配置不全,县文化馆的办公楼亦建于70年代,1994年就已被建筑质检部门鉴定为危房,至今没有得到翻修。23个乡镇文化站中,去年,步云桥镇文化站在市文化局领导的关心下争取上级拨款3万元,购买了一栋建筑面积达160平方米的楼房,用作扩建文化中心;归阳镇文化站有一幢所有权归镇政府,使用权归文化站的文化中心,其他乡镇文化站有的蜗居于乡镇政府办公大楼的一两间房里,有的甚至连一间工作房都没有,基本上处于“四无”状态,即无图书室、无影剧院、无娱乐场所、无办公场地。

二、工作现状

尽管经费奇缺,困难重重,广大文化干部还是兢兢业业、负重奋进,年,我县全体文化系统干部战胜各种困难,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取得了累累硕果,具体表现在:

1、市场管理规范有序。年,文化局在狠抓文化市场和新闻出版市场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共组织零点行动25次,出动人员11980人(次),出动车辆105辆(次),共查处违规网吧37家,吊销《文化经营许可证》2家,查处违规电游6家,同时查处无证照摊店5个,非法出版物8600册,收缴盗版光碟2500余张,取缔非法印刷企业1个,由于依法依政,工作到位,全县基本实现了文化经营场所的根本好转,文化市场逐步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2、艺术精品迭出:文艺股干部尹辉的渔鼓《田园之歌》在全国性曲艺月刊发表,诗组10首《说不出的荒凉》发表于《芙蓉》杂志上,多件舞蹈、音乐、文学作品分别获省市奖,42件摄影作品发表在国家、省级各刊物。美术书法作品,参加国家文化部艺术中心举办的“全国书画大赛”11件获奖,其中少儿书法金奖1件,二等奖1件,少儿美术二、三等奖各1件,新苗奖4件,艺术教育园丁奖3件,人才伯乐奖1件。文化部、中国美协举办的《第十届全国大赛(湖南展区)》中,有9件美术作品参加展出。

3、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有声有色。去年,全局开展各种大型文化活动20场次,广场文化活动6次,观众达20万人次,同时全县各乡镇文化站都分别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如归阳镇举办的庆元旦卡拉OK大奖赛,蒋家桥镇的首届“信合杯”中西器乐文艺节目表演赛暨第二届卡拉OK赛;金桥镇的庆“五四”篮球赛,“关爱女孩”文艺汇演,端午节龙舟赛;风石堰、官家嘴、黄土铺、石亭子、过水坪五个乡镇的卡拉OK大奖赛等等,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精彩纷呈。

4、专业文化蓬勃发展。祁剧团全年下乡演出210天,演出场次436场,同时在剧目创作上有新的突破,共挖掘移植优秀剧目4台,新排的戏剧小品《电老虎》获全省专业剧团小戏铜奖,市小戏银奖,电影公司创新举措,一方面采取影企联姻、上门服务、爱教电影等等形式搞好影片放映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外地剧团来院演出,增加收入。去年年底还创办了数码影院,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创收。

5、图博事业获得新发展。图书馆去年投入近2万元,进行房屋整修,添置了电脑并新增藏书2336册。入馆读者新增19000人次,建立读者服务档案198项,完成课题服务10项,文物所狠抓文物保护和文物征集工作、征集了10件抗美援朝纪念章、图书、填补库藏文物空白。

三、存在的问题及需解决的问题

尽管文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尤其是乡镇文化站这个薄弱环节。由于受到财政限制、乡镇文化站严重缺血,投入不足,使得曾是农村文化主体的乡镇文化站如今风雨飘摇,大多数乡镇文化站以文养文条件不成熟,有的乡镇领导认为文化站不出经济效益,是个包袱。文化工作是软指标,不抓不影响评比排名,个人晋升,对文化站工作支持不够。而由于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长期没法解决,福利更无从谈起,一些文化站工作人员根本没有心思开展工作,有的差额拨款或财政工资一分未拨的文化干部外出打工,个别文化站名存实亡。农村文化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文化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乡镇文化站经费难以得到充分保证,全县乡镇文化站的文化干部中,18人为财政只拨50%的基本工资,还有6人自参加工作5年一分工资未拨,人员工资尚且无法保障,更谈不上办公、活动、业务经费。

(二)乡镇文化站设施落后。由于县乡财力有限,乡镇文化站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得不到根本保证,文化站现有文化设施严重不足,设备过于老化,难以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有的文化站甚至处于瘫痪的状态。

(三)文化站资源严重匮乏,活动形式单一。由于县乡财政非常困难,再加上文化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公共文化资源十分贫乏、农村文化消费普遍低下,乡镇图书室藏书量普遍不高,而且多为旧书、新书很少,农民急需的科技图书很少,看书难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大部分文化站由于受现有场地、经费限制,文化活动手段过于简单,形式过于陈旧,活动内容也缺乏创新,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没有被充分发掘和利用,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四)腐朽、落后文化影响依然存在。由于乡镇文化站投入严重不足,文化资源极为匮乏等多方面因素制约,文化站难以充分发挥自身在提高农民文明素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的作用,使得一些封建的落后观念在农村仍然很有市场。

文化调研报告范文第10篇

市场混乱的另一个原因是产品趋同,新产品一上市很快就被大同小异,千物一面的粗、假便宜货抵消。经营户不在销路上拓展市场,却在门前抢生意、压价钱,人为地把水晶卖成了石头价。凡此种种,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缺少艺术个性和创新能力。

技术人员贫乏。我县目前没有一个部级的工艺大师,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也只是凤毛麟角。本地技术人员缺乏,外地技术人员水平却是“技术高的不出门,出门的技术低。”雕刻技师多为民间老艺人,作品难和时代接轨,缺少简约设计和现代感。

种种问题的存在,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将很难实现东海县政府提出的“把东海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水晶之都”的远景目标。

为此建议:

1、政府应该进一步高度重视水晶产业的发展。

一要立例保护。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水晶资源加工产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有针对性地出台诸如《水晶矿产资源保护办法》、《东海县水晶工艺发展保护条例》等法规条例,以确立保护的重点、对象和方法,以及拓展工艺品市场的法律保证等,让水晶工艺的生存、传承与发展有一个良好的法律和政策上的环境保障。二要纳入政府的文化建设规划内。可由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奖励获奖的工艺美术口创作人员、收购有价值的工艺美术品、培养工艺美术人才、开展工艺美术的宣传与交流、给予大师月津贴。

2、理顺水晶工艺美术行业管理体制。

建议在水晶工艺美术行业加大政府的主导力度,体现政府职能部门的权威性,可根据需要,设置专门的水晶艺术加工管理机构比如水晶管理局等。成立由县宣传部、文化局、工商联、民政、工商税务、公安户籍、水晶市场管委会、水晶艺术专委会、私企工委、水晶业商会等单位共同组成的“东海县水晶工艺美术行业管理委员会”,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工艺美术行业不是纯粹的经济行业,工艺美术品是文化产品。由宣传、文化、工商等多部门的联合监管,有利于保护和发展这一产品的艺术价值,同时提升艺术品的附加价值。

3、发挥好现有的雕刻人员积极性,培养高层次的工艺美术人才。

根据调查了解东海境内从事水晶工艺品加工雕刻人员达五、六百人之多,相当一部分来自福建的石雕之乡。相比我县庞大的水晶产业,这些人员显然有些少。发挥现有人才的积极性并培养高层次的人才队伍应该成为政府的长效工程来抓。

建议我县开展工艺美术从业人员职称的申报工作要经常化、制度化。对从事工艺美术工作多年的技术、设计的人员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管理培养同时,要积极为他们及时申报相应的职称。对外籍户籍在东海从事水晶雕刻的技术人员,相关部门应该与主管部门联系,协调沟通,争取异地申报的相关事宜。对有特殊贡献的有关人员给予破格申报;获得国家、省级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的专家技术人员可由政府再给予专项补助。

此外,针对外来技术人才,通过摸底排查有关雕刻人员的技艺和艺德情况,优秀者由政府授予部分人员荣誉市民称号,享受地方市民的政治权利和优惠待遇,并享受工商税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4、培养后备人才。

鉴于工艺美术技术人才的年龄日趋老化,后继无人,从2003年暑期开始,苏州工艺美术学院在东海招收两个工艺美术大专班,南京艺术学院、东南大学等高校也陆续在我县定向招收工艺美术本科班,今年,由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的牵线搭桥,我县争取了国家计划内大专名额30名,开设由苏州艺术学院和水晶艺术专委会及东海县高级职业中学联合办学的五年制水晶工艺雕刻大专班。这批具有现代意识的人才将陆续投身东海的水晶工艺美术行业中来,成为东海水晶工艺美术行业的生力军。

建议在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同时由水晶艺术专业委员会牵头,面上要组织举办基础的工艺美术人才培训班,可在水晶市场三楼开办水晶工艺研修班,定期举办水晶艺术讲座,邀请专家传授技艺,聘用资深的优秀教师为兼职辅导老师,负责培训和强化现有的技术人才。点上要鼓励优秀水晶雕刻大师带学徒,利用拜师学艺的传授方式教授学员,注重培养有天赋的大师级的人才,授徒成绩突出者政府给予奖励。

5、进行产权保护、重塑品牌形象。

重新树立东海天然水晶的标志,提升东海天然水晶整体形象和品牌。在品牌化的今天,只要品牌能够带来所需要的利益、能够匹配所期望的感情、能够赋予所渴求的地位,就会成为顾客所关注、追逐和购买的对象。从这一点说,并不是投入市场的东海水晶制品越多越好,应在注重数量的同时严格控制质量,可由限定数家资质较好,有一定技术开发能力的企业可以使用‘东海天然水晶’的地理标志,从而保护东海水晶的金字招牌,规范整个市场。同时,没有好的原料,就难有好的设计、好的施工、好的技艺。要严厉打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混淆概念等不法行为,制定水晶石种命名及其标准图样,为经营者、收藏者、爱好者提供规范的市场。

6、积极营造适宜水晶艺术美术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媒体要加大对水晶工艺品的宣传力度。筹办创刊《中国水晶之都》水晶艺术专刊,组织有艺术文化底蕴的资深人员,以不同形式风格创办专栏,文学故事,水晶传说等宣传水晶文化,对于优秀的水晶雕刻作品,高雅的水晶观赏石、设计创新的工艺饰物礼品进行专栏推介、扩大宣传。

举办各种交流培训活动。由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水晶艺术专业委员会联合县政府有关部门筹办2006年度“艺博杯”水晶艺术品大奖赛活动,由专家组成评委,严格把关和区别购买、加工、收藏和设计制作的界定。

继续办好水晶节,并能筹建水晶艺术馆,宣传“水晶之都”的光辉形象。

上一篇:竞品调研报告范文 下一篇:纺织调研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