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媒范文

时间:2023-03-12 02:11:13

文化传媒

文化传媒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传媒公司;社会绩效;评估

1978年开始,我国的传媒业从单一的政治工具向传媒产业化、企业经营化方向发展,我国的传媒业开始步入大发展的春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我国出现了多种业态的传媒公司,除了传统的报纸杂志,还有众多的网络传媒。在此趋势下,国内各传媒公司开始激烈地竞争。加入WTO后,国外的传媒公司涌入中国,各传媒公司运作艰难。为了生存,为了在同行业中取得领先,各传媒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与配合下走上了体制变革和上市融资的道路。在我国,文化传媒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国家文化传播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传媒产业不断做大做强,成为现阶段提升我国软实力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对其社会绩效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一、一般企业社会绩效研究现状

所谓绩效,即投入产出比,是指一个组织或个体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投入一定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去完成一个目标所获得的效益的指标。传媒上市公司的绩效就是其通过编辑信息内容,利用各种信息传播渠道以明示或暗示的方法将某种信息或者观念行为传播给受众,从而使受众从心里上受到影响而接受某种观念或改变行为习惯,这样给传媒公司带来的经济利益或社会影响。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性公司社会责任运动蓬勃发展,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一般企业的社会责任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有学者开始论及。解释较为完整合理的是利益相关者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超越了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其实质是积极影响和改善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公司行为。

企业社会绩效的决定因素分为四大类,分别是公司内部治理特征、公司外部治理特征、公司人力资本特征和公司财务特征。在公司内部治理方面,企业社会绩效的决定因素有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以及高管薪酬结构等。Stanwick(1998)认为如果公司董事或高管中女性或少数族群占比较大时对公司社会绩效会有一定影响,但CEO薪酬和公司社会绩效负相关。Johnson & Greening(1999)将公司社会绩效分为“人”和“产品”两个子维度,其中“人”包括女性和少数族群,社区和员工关系等,“产品”是指产品和环境。他们认为外部董事的投票权与“人”和“产品”两个子维度正相关;高管股权与与“产品”子维度正相关,与“人”子维度负相关。在公司外部治理方面,影响企业社会绩效的因素主要有政府立法、机构投资者类型、市场导向和政府监督等。研究表明,税收政策对于企业社会绩效有一定的影响;各种基金公司主要基金产品类型对企业社会绩效的影响不同。在人力资本管理方面,学者们认为CEO和高管团队的经验与社会绩效正相关;公司中雇佣女员工或少数族群员工的比重对公司社会绩效有积极影响。在财务管理方面,Jenkins(2004)认为,公司规模越大,拥有的资源越多,公司治理越完善,更加注重持续稳定发展,其社会绩效履行的越好。

一般企业社会绩效的评估方法分为单一指标法和多维指标法。单一指标法有声誉指数法、声望指数法;多维指标法如以Carroll四维度模型为基础的指标评估体系、以经济、社会和环境三维度为基础的指标体系,据此利用经济增加值法或层析分析法评估企业的社会绩效。

二、文化传媒公司社会绩效分析

文化传媒公司是在政府支持下建立的,一方面受到政府的控制和监督,一方面受市场规律的影响。因此其社会绩效的履行要受到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影响。政府方面,由于传媒公司是政府向公众信息的平台,传媒公司必须按照国家政策站在政府的立场说话,所以国家对传媒企业的控制比较严格。在我国,国家代表人民的利益,要坚持执政为民,所以传媒公司也应该为人民服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由此可以看出,国家的支持与监督对传媒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具有积极影响。市场方面,由于传媒公司主要吸引受众的是其所传播的信息,对社会进行积极客观的报道,传播先进的社会文化才能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传媒公司受众的关注取向也会对其社会绩效的履行起到积极作用。

在国外,对文化传媒公司社会绩效已经有了相当长时间的研究。20世纪30年代,视听率是衡量传媒企业绩效的主要方法,因为其测量比较简单,能比较客观地反应出观众的实际收看行为。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传播渠道的增加,使得传媒组织以及其产品和受众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视听率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Rosengren,Carlsson,& Tagerud(1996)指出绩效的评估不应局限于节目层面,而应增加考虑企业或系统层面。之后许多学者对受众反应、阅读率和欣赏指数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实务界,英国一些传媒组织提出了“反应指数”和“欣赏指数”,美国一些研究公司提出了“TV Question”调查法以及“热情指数”和“演绎者指数”。这些评估方法一般集中于企业的微观层次,从传媒企业自身来研究。

我国对传媒企业的研究开始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一直将传媒的功能局限于政治文化宣传领域。1995年李良荣教授提出我国的文化传媒应该具有事业和产业的双重性质,文化传媒不仅是事业单位,也可以出售自己的产品成为企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我国的传媒业逐渐开放,已经具备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属性,对传媒企业的评价需要多重属性的层次分析。

三、总结

文化传媒公司社会绩效的影响因素与一般企业相比有些是相同的,这是因为文化传媒公司作为企业类组织,其与一般企业都具有营利性,都要受到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受到市场导向、政府等的影响。但是,文化传媒公司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作为向社会传递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的传播平台,必须严于律己,努力服务社会,提倡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所以文化传媒公司必须作为一般企业的榜样,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而一般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不是其主业,只是由于舆论压力不得已而为之。其结果是,文化传媒公司履行的社会责任远比一般企业多。

参考文献:

[1]彭莹莹.中国传媒组织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

[2]王颖娇.中国传媒组织绩效考评指维度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0.

[3]尹开国,张兆国,刘华.公司社会绩效决定因素研究评述[J].国外社会科学,2010(5):18-24.

文化传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文化传媒 市场前景与战略 发展风险

一、传媒业的市场状况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规模达11361.80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同比增长15.80%,增长率较2013年上涨近0.30个百分点。预计伴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外延的扩张,2015年传媒产业产值仍将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态势,电视电影、互联网及移动媒体有望成为产业增长的主要支柱。2014年全国报纸印刷用纸量约为270万吨,比2013年减少了近四分之一。这说明尽管各家报社对发行量讳莫如深,但报纸发行量事实上下降了25%左右。同时,报业赖以生存的广告市场连续四年负增长,2014年的下降幅度甚至达到两位数。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文化媒体正快速成长为传媒产业的支柱板块,并成为媒介融合的关键连结点。2014年12月,百度的移动广告收入第一次超过了PC互联网收入,微博和陌陌相继上市,以及小米斥资12.66亿元入股美的集团。2015年第一季度报业广告下滑更为严重,普遍下降20%以上,个别报纸下降幅度高达30%,发行量也普遍下降,其中汽车、房地产等传统广告大户的流失情况最为严重。宏观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加上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广告市场的不断挤压,预计2015年报业发展形势将更为严峻。

二、传媒业的发展前景

传媒业的发展整体态势积极向上,且不断地呈现出多元的状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媒业的发展将与互联网的发展结合越来越紧密。互联网成为电视台内容分销渠道,电视成为网络视频广告市场发展的重要推手。广播广告、电影将成为带动传媒业发展的三架马车,人们消费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会对这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电影行业则由于投资热情空前高涨,直接带动市场繁荣,相信未来还会继续增长。未来广播广告市场的增长速度可能会逐步放缓;而电影行业随着院线规模化增长和人们电影消费水平提高,今后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随着我国发展速度的增快。我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平稳增长,大众文化水平同样也在不断提高,未来几年传媒业伴随着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有望持续增长。由此可见中国未来的十年将迎来传媒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三、传媒业的发展战略

我国的传媒业已经进入了市场化的状态,在庞大的传媒市场激烈的激烈的竞争中,中国的传媒业要想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就必须根据情况制定出符合自己国家的发展战略,积极的鼓励传媒业的发展。从四个方面论述传媒业的发展战略:

1、坚持不断革新技术

传媒业的发展与互联网技术息息相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媒业发展的过程中要紧跟时代科技进步的步伐,不断地为传媒业注入新的科技力量,坚持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努力提高技术才能使传媒业的服务和作品进一步的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2、加大资金投入

传媒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它是一个以资金为源泉和动力的产业,资金的投入是传媒业的春风,能够增加传媒业的业务内容和业务量,进而增加传媒业的销售收入,利于传媒业的资源整合使一些碎片化的资源整合起来得到成分的利用,从而进一步减少文化资源的浪费。

3、注重人才的培养

中国的传媒业虽然在近些年内有了良好的发展但是在人才昂面还是很欠缺,缺少高端人才的培养,一些真正有技术的,懂知识的人群并不多,都是一些比较基层的员工,这并不利于传媒业的持久性发展。人才是发展的第一位,实施人才战略也是在传媒业立足的重要关键。

4、政府要大力支持

传媒业欣欣向荣的发展少不了政府政府的支持,政府政策的正确引导有利于传媒业朝着新的,正确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减少传媒业的一些不良竞争,同时也给传媒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有利于在经营管理体制上的创新和经营规模的扩大。

四、传媒业的发展风险分析

当今传媒业的发展已经不再仅仅的局限于广告的发展,越来越注重多元化的发展与服务的提供,传媒产业试图通过扩大自己的业务量和投资的宽度和广度来增加传媒产业的收入。在不断扩大服务的同时会增加传媒业的投资风险。

1、多元化的风险

在传媒业的服务范围和服务种类增多的同时,风险也会随之增大,不再仅仅的局限于广告行业的所带来的风险,这就需要我们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形成企业之间的联盟,通过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来弥补和减少损失,双方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已获得更高的利润。

2、行业竞争者相对较多

文化产业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在近些年又是一个发展前景比较好的产业,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创业者的入住,这些创业中不乏一些十分有能力的青年人,在传媒产业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同时也会造成传媒业的一些市场的混乱。

3、科技落后的风险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传媒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会阻碍传媒业的发展,中国的科技与其他国家的科学技术相比较来说,没有很大的优势,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传媒业的发展,中国传媒业的技术力量可能会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而且一些传媒技术相比于发达国家还不成熟,这给中国传媒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文化传媒范文第3篇

《中国经济信息》综合报道

截至4月8日,已有34家传媒公司2013年年报,业绩同比增长的有30家,占比高达88.23%,游戏、影视等子行业增长迅猛。而蓝色光标、掌趣科技、华闻传媒、华谊嘉信业绩增幅达60%。

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市场的积极参与,文化传媒公司业绩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整个行业的增速已经创下历史新高。

与之相伴随的是并购潮起。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13年,文化传媒行业发生了50余起并购案,涉及领域包括影视制作、新闻出版、游戏、广告等多方面,累计金额将近400亿元人民币。在这些并购案件中,华谊兄弟收购银汉科技和浙江常升、乐视网收购花儿影视、华策影视收购克顿传媒以及蓝色光标的系列并购等重大案件成为行业标杆。

资本大戏的上演,可能是行业辉煌的延续,也可能是巨大风险的前兆。在行业频繁的并购案背后,隐藏的是并购风险。赛迪经智兼并重组咨询中心(以下简称“赛迪经智”)的报告指出,并购风险能够一直贯穿影响并购活动的进行,而在文化传媒产业中又有着其特殊的表现。除一般并购活动中的并购前的决策风险、并购中的操作风险与并购后的整合风险之外,文化传媒产业有着其特有的并购风险。

估值风险高

赛迪经智指出,文化传媒产业的主要的特征是轻资产性。在资产评估过程中,评估师一般采用收益法来进行评估,辅之以市场法加以验证。收益法即在公司现有基础上预测标的资产在未来的业绩表现,根据未来收益预测来达到评估其总体价值的目的。基于文化传媒产业标的资产具有较高的资产盈利能力、未来较高的业绩增长速度以及优秀的公司业务运营人才等未在账面反映的核心资产价值得出的估值结果,标的资产的价值往往在净资产的基础上出现较大的溢价。

赛迪经智提醒,从华谊兄弟收购银汉科技和浙江常升、乐视网收购花儿影视的收购案例中,都可以发现评估存在着明显的溢价现象,溢价率从几倍到几十倍不等。

收益法对于文化传媒产业是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但是其中涉及到的参数选取、增长预测以及未来风险方面均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些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公司的价值。市场法的辅佐是在其它已达成交易的公司的估价基础上采用关键因素对比、参数调整等进行综合定价的,已选取的参照公司出现的溢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被评估对象的价值。因此,两种方法综合作用均使得文化传媒产业的估值出现不同程度的溢价现象,高估值风险在产业并购中也就会引起很高的重视。

赛迪经智认为,由于文化传媒产业目前具有三个特性:轻资产性、产品不稳定性以及产业不成熟性,估值风险的防范又显得尤其重要。轻资产性决定了如果并购标的经营出现问题,净资产所剩无几,将会导致更大的亏损。产品以及产业的特殊性使得文化传媒产业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增大,导致估值风险更大。

配套融资难

基于文化传媒产业的轻资产性,本身拥有的资金并不充裕,而一般情况下并购金额又相对较大,对于上市公司的并购资金来源就很大程度上依靠股市的配套融资。而配套融资受股票市场波动以及投资者预期的影响,配套资金募集能否顺利实施存在不确定性。在募集配套资金未能实施或融资金额低于预期的情形下,公司将通过债务融资或其他形式融资支付该部分现金对价。而如果债务融资等其他融资形式的资金成本高于股权配套融资,则可能会削弱并购交易对上市公司盈利的实现效果。

在文化传媒产业并购中,并购方一般不会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决策,而辅之以平台、经验、决策支持等。为保证上市公司的利益,以蓝色光标为代表的文化传媒公司便与交易对方签订盈利预测补偿协议。对赌协议的出现,使蓝色光标的系列并购出现多方委托现象,上市公司整体价值上升空间有限,但是其并购的各公司发展却可能参差不齐。此外,对于被并购方原股东在不能完成既定目标的前提下能否对并购方给予承诺中的补偿也是一个不定数。由此,对赌协议补偿违约风险增加。

在蓝色光标对分时传媒的收购案例中,由于并购事件延迟,蓝色光标要求分时传媒将对赌协议期限顺延一年,并未得到分时传媒的认可,出现分歧,最终导致交易的终止。

收益不确定

在文化传媒产业中,大部分公司从事的都是影视制作、新闻出版、游戏、广告等相关领域,赛迪经智认为,由于产业链未充分打通,很少出现上下游产品的产业链整合或者是产品多样化组合,因此文化传媒公司的产品显得单一,业务依赖性相对较强。而文化产品大部分都是创意,创意产品的生产以及产品在市场上的收益很难预测,使得其未来的市场效果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产品生产的未来收益也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2013年大部分文化传媒公司的业绩均有不同幅度的上涨,但其依靠的主要动力主要集中在部分市场反应较好的产品上。但是这些产品的未来预期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与不确定性,产品盈利周期较短,未来收益存在不确定性。

此外,文化产业的轻资产性对于公司的人员稳定性以及文化独立性要求又较高。因此,在文化传媒领域的并购交易中的后期整合又存在很大的风险。

风险相伴随

“今年第一季度的并购还不算太热烈,我认为之后并购将越来越频繁,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是由产业特点本身决定的,必须要实现跨界资源整合。”易观智库分析师庞亿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文化传媒产业内企业通过并购做大做强,还是需要有长期的发展战略,通过并购的手段来辅助实施进行才是长远之计。赛迪经智提醒,在并购前评估过程中,企业需要认真确定每个参数,了解产品市场未来发展,系统分析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综合权衡产业估值溢价风险。在并购中,积极制定融资策略,确保并购资金来源;变对赌协议为激励措施,降低期权补偿违约风险。在并购后经营中,保证人员稳定,减少直接干预,维持企业文化,提供平台与经验助其发展;努力推动产业整合,丰富产品组合,分散市场风险。

文化传媒范文第4篇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后现代性与现代性相互纠缠,颇为复杂。后现代性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包括“积极的”(positive)“、生态的”(ecologi-cal)“、重构的”(reconstructive)“、解构的”(deconstructive)和否定性辩证法(negativedialectics)。所有这些都暗示了现代性世界观的危机和后现代性的崛起。在思想领域,后现代性怀疑西方传统的普遍进步的观念和关于解放的神话,怀疑单一体系、元叙事或阐释者的最终根据,因此,它是对绝对真理、超验理性、同一性和二元论的否定。在文化传媒领域,后现代性以无深度、无中心、无主体、模拟、折中主义、多元主义和游戏来反映时代的变化,主张模糊艺术与生活、精英与大众之间的界限。后现代性把资本主义所谓的进步、平等和人的完善性称做天真的总体化。这种思想与阿多尔诺(T.W.Adorno)、霍克海姆(M.Horkheimer)、弗罗姆(E.Fromn)和杰姆逊(F.Jameson)等人的学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此,主体消失,历史意识丧失,理性崩溃,现代性的承诺化为泡影。这种历史性的危机和内在矛盾从技术创新到生产经营、从信息传播到日常生活、从文化产业到消费服务,呈现出短暂化、表层化和品牌化的特征,而传统所追求的永恒性、深度性和中心性,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失去了昔日的辉煌。由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是人或主体的非中心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道主义、人本主义的价值观念与创设这一观念的主体已经死亡。随之引出的是表象的终结、真理的终结和意志的枯竭。任何超越性的能指(signifier)已成为不可能性,能指与所指(signified)难以对应,超越性与超人的哲学无法超越高科技对人的束缚,而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金融危机集中反映了西方中心主义的危机、权威主义的危机、现代性价值观念的危机和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危机。这种危机在利奥塔的《后现代状况》、德里达的《书写与差异》等解构主义哲学家的论著中都有详细论述。它反映了西方社会文化的超验化、传统的所谓合法化和所谓中心化的元话语与元叙事,在后现代性的过程中,已失去了社会文化和思想的基础。阐释的中心性被置换成支离破碎性,支离破碎性在文化传媒及艺术领域成了关键词。支离破碎性意在表达:几千年来人们所崇尚的“中心”已经打破“,边缘”成了大众文化传媒的“中心”。在此,人们拒绝传统的解释学,抗议绝对化,倡导异质性以及悖论性,赞成对裂变性、不确定性、差异性、个别性、特殊性、边缘性及绿色和平观念的尊重,承认不同生活领域、文化领域、心理领域与性别之间具有不可通约性及相互依存性。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科学进步高举的是解放的旗帜,其结果是它失去了地球之根、传统之根和生存之本。它的能量从创造转向了破坏,进步的神话引出了灾难性的后果。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对此发出了各种警报,并提出了值得研究且富有建设性的问题,这意味着后现代精神具有时代现实性。从现代性向后现代性的转折,所表现的精神文化领域的裂变,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新科学主义的浪潮和覆盖全球的传媒网络有力地冲击了古典主义价值观和。如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Pound)所说,这个时代需要一个形象来表现它加速变化的怪相,然而这个形象是难以找到的,因为它是裂变性的和不确定性的,它是对一切传统信念的否定。西方后现代主义集中了以往一切时代的文化成果,也集中了以往历史的各种矛盾,大众传媒、新旧观念、雅俗文化、电子游戏等构成了一种怪诞的文化传媒景观,表现出语言、艺术和意识及审美的裂变性和不确定性。裂变性和不确定性的文化可分为三种形态:即先锋派、现代派和后现代派,[3]它们代表了西方精神文化领域的新变化和新特征。所谓先锋派,包括释惑学(Pataphysics)、立体主义(Cubism)、未来主义(Futurism)、达达主义(Dadaism)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极端主义(Suprematism)、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默尔兹主义(Merzism)、德•斯蒂尔派(DeStijl)等这些流派以怪诞的行为、反传统和无政府主义的观念冲击了西方中产阶级的精英文化,但他们的实践活动也有强大的自毁性,有些流派如今已是过眼烟云,而有些流派则为后现代主义所吸收,经媒体不断加工制作,表现出所谓文化断裂和标新立异的倾向。现代派与先锋派相比,则趋于稳定性、超然性和神圣化。从唯意志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到新托马斯主义等,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派的家族成员,如瓦莱里(Valery)、普鲁斯特(Proust)、纪德(Gide)、乔伊斯(Joyce)、叶芝(Yeats)、劳伦斯(Lawrence)、艾略特(E-liot)、福克纳(Faulkner)等。这些人物以天才般的想象力和权威的话语,传播了一种声音,现代主义超凡脱俗。后现代主义比早期先锋派更为“冷静”,对它身处其中的歧见具有广阔的胸襟和包容性。如果说现代主义的精神为人们展示了神圣化、超然性、稳定性、主次分明和形式主义的特征,那么,后现代主义则以游戏的、平行并列的和解构的风格,同现代主义形成了文化断裂和鲜明的对照。从事后现代文化创造和文化传媒的家族成员颇多,如:品钦(Pynchon)的《万有引力之虹》(小说)、贝克特(Bekett)的《等待戈多》(戏剧)、普莱斯利(Presley)的《温柔地爱我》(摇滚乐)、哈克(Haacke)的《气候箱》(雕塑)、朗戈(Longo)的《无题》(绘画)、史特林(Stirling)的《新斯图加特博物馆》(建筑)以及派拉蒙电影公司推出的《碎片》、《本能》、《内部事物》等都典型地突出了后现代文化的裂变性和不确定性,以反对精英主义和教条主义。裂变性和不确定性昭示了被前现代、现代主义所预设的永恒性、确定性、连续性、同一性等神圣化的观念并非神圣。而文化的裂变性与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所发生的互动关系,则是大众文化和艺术的本源。后现代文化传媒力图将文化艺术还原为生活,把生活本身等同于文化艺术,寓意着文化艺术不只是精英主义和权威主义所独有,文化艺术已走出神圣化的殿堂,打破了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界线,而成为大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后现代文化裂变和传媒导向,既否定传统的美学原则,又否定现代精英主义,对一切追求所谓永恒的主题、精雕细刻的手法和层次繁复的结构不屑一顾。认为永恒与不朽是可笑的妄念,文化艺术没有任何确定的东西,如同人的一生没有确定不变的生活一样,总是处在相互关系的不断裂变中。文化裂变催生了“任何都行”(anythinggoes)观念的流行,文化传媒以游戏的方式阐释他们所理解的当代世界,意在打破线性历史性或连续性,使现实时空与历史时空随意颠倒与分割,从而突出人、世界、文本、意义和文化的裂变性及不确定性。如哈桑所说:“作为艺术、哲学和社会文化现象的后现代主义,展现的是开放、游戏、欲望和暂时(在时间、空间结构上是开放的),在形式上是脱节的或不确定的,一种由反讽和片断构成的话语,一种由不在场和断裂构成的‘苍白的意识形态’,一种衍射欲望、一种复杂的无言而沉默的祈祷。”

二、后现代文化传媒特性

从现代性向后现代性的文化裂变使精英主义、唯美主义、犬儒主义等诸多流派都在一个平面上被抹平。无论赞同,还是否定,后现代文化传媒扫荡了无意识的各个角落,一切都在裂变,而裂变的一切,缺失终极意义。人们希望“戈多”出现,但出现的戈多并非是人们所希望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后现代文化传媒是后工业社会的产物,它以强大的冲击力深刻地改变着传统文化价值观、美学观和文化价值评价体系,在逻辑和实践上具有如下特性。

1.商品性和工具性后现代文化传媒的一个首要特点是商品性和工具性。商品性的文化传媒运作与商品社会相适应。在高度发达的西方商品社会,无论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还是作为客体的人工文化和传媒机器,都打上了商品的烙印,充当工具的角色。文化传媒在商品化的过程中,它所遵循的原则不是艺术准则、审美原则,而是商品原则和工具属性,并在这一原则的支配下从事文化生产和文化传播。西方的文化传媒公司,如出版社、剧院、制片厂、博物馆等,最先运作的不是“如何生产”,而是“生产如何”,即文化产业能否占有市场份额。凡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则不能生产和传播。无论他曾经是现代主义的超凡作家,还是后现代主义的无名小辈,都要经受市场的检验。商品市场决定了作为精神产物的后现代文化传媒的商品性和工具性。商品价值决定文化价值和传媒价值,而通货膨胀不但改变着商品价值,也深刻地改变着文化价值和传媒导向,导致的结果是文化的反常与断裂,使文化丧失了深刻性、超越性和永恒性,文化传媒成了推销商品的工具。资本主义的通货膨胀并没有导致经济的萧条,而是导致了摧毁性的文化断裂,其特点是买进与卖出比生产和投资更重要,知识和产品的更新比以往更为迅速,文化传播促进了文化裂变,助长了非理性主义和消费主义,使文化传播价值远远超过了知识本身的价值,如美国著名文论家查尔斯•纽曼(CharlesNewman)在《后现代氛围:通货膨胀时代的虚构行为》一书中指出的“,它孕育了最具摧毁性特征的文化断裂。”[4]后现代文化传媒的商品化和工具性及其对传统文化的断裂,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与人文困境。

2.游戏性和娱乐性后现代文化传媒所突出的是游戏性和娱乐性。如果说现代主义文化精神具有某种高深宏旨的话,那么后现代文化传媒则解构了这种深度性,现实批判主义被现实游戏主义和娱乐主义所取代。在后现代批评家看来,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美术等彻底丧失了批判的功能,只是为人们提供了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松弛大脑神经的游戏和娱乐工具。后现代文化创造者所从事的不是现代主义意义上的创作,而是制作,即制作那种能够让人们消遣时光,摆脱孤独和寂寞,消除疲劳和精神焦虑的文化消费品。后现代文化制作者否定一切先验的、纯客观的意义,认为享受传媒消费,享受传媒娱乐就是目的。与之相应,文化制作就是制作游戏,写作就是运用游戏规则虚构故事,打破时间和空间秩序,获得玩文化的。从这个意义看,游戏性和娱乐性是后现代文化传媒的目的之一。客观地说,游戏性和娱乐性既是文化作品本身的属性之一,也是人的多样化生活中的一项内容。它能够从心理上和生理上调节人的情绪,增强人的活力。无论是高雅文化还是通俗文化,无论是现代主义精英文化还是后现代主义大众文化,突出游戏性和娱乐性是无可厚非的。后现代文化传媒为人们的闲暇提供了必要的消费和娱乐,使人们的身心通过游戏娱乐活动而得到调节与休整,对大众而言是有益的。问题是,如果一切文化作品都单纯地追求“游戏”和“娱乐”,片面地夸大了游戏性和娱乐性而否定思想性和艺术性,这必然使它的文化失去了自身的价值,而变为单纯的娱乐工具。我们认为,只有把思想性、艺术性和娱乐性三者统一起来,文化才能朝着健康的方面发展,否则暴力、低级庸俗的作品必然会涌入市场,影响人的心智和灵魂。

3.反文化性和反艺术性后现代文化传媒是以反文化和反艺术的特性表现出来的。所谓反文化(anti-culture)和反艺术(an-ti-art)不是不要文化和艺术,而是要抛弃资产阶级的主流文化和精英主义的艺术观,反对西方传统和现代观念中的那些预设不变的价值标准、审美原则和评价尺度。这种反文化性和反艺术性“包含着旨在对社会各种机制以及对人本身实行全面的变革的大众政治运动。”[3](90)它强有力地“冲击了资产阶级”。[3](90)反文化性和反艺术性填平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鸿沟,消除了艺术的神秘性和神圣化。反文化性和反艺术性,表现在文化传媒中的是无风格的风格,如电子传媒小说的拼贴性、多媒体诗歌句法的破碎性、绘画的无序性、音乐的无调性、建筑的非中心透视性。这种无风格的风格突出了童年的天真性、价值的错位性、视角的不同性、人生的荒诞性。它力图去除文化艺术中的一切清规戒律,取消主体与客体、艺术与生活、高雅与通俗之间的界限,使文化艺术面向大众,从而构成了对文化特权王国的否定。反文化性和反艺术性表现出“任何都行”的观念。写作中多种方法杂糅并用,以模糊体裁界限;绘画中广泛混用各种物质材料,以传播人的各种生存体验;电影中高科技手段同古典艺术并用,杀人的暴力场面让人触目惊心;戏剧中取消了舞台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也取消了演员与观众之间身份的区别,充分体现互涉、参与,从而打破了古典主义的舞台观念。它力图表明一切都是共通的和无戒律的,而流行的一切又都是平面的和短暂的。

4.复制性和仿真性后现代文化传媒载体,都具有极强的复制性和仿真性。后现代文化的复制性和仿真性是后工业社会的产物,是资本主义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导致其精神生产愈来愈被商品化逻辑渗透的结果。在当代西方社会,运用高技术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品和仿真品,文化艺术像工业流水线那样可以成批量地生产,生产者实际上把创作过程变成了机械的操作过程,文化艺术大师变成了技术大师,《长胡子的蒙娜丽莎》就是经过技术复制被炮制出来的一例。由于文化传媒领域完全渗透了资本的逻辑,商品化的形式在文化传播领域已无处不在。它结束了艺术的独立性、神圣性和原作的独一无二性,使一切东西都能够被及时地复制并向全球传播。人们无法分辨真品与赝品,冒牌货占领了整个市场。本雅明认为,即使在最完满的艺术复制品中也会缺少一种成分:艺术品的现时现地性,即它在问世地点的独一无二性。唯有这种独一无二性构成了艺术品的真实性和历史性,而这恰恰是复制品所不具备的。文化作品的复制性不仅消解了艺术作品的“独一无二性”、颠倒了艺术价值和艺术功能,还奴役着消费者。文化工业借大众传媒操纵和规定了一切,人们对此除了接受之外已无能为力“,从根本上看,虽然消费者认为文化工业可以满足他的一切需求,但是从另外方面来看,消费者认为他被满足的这些需求,都是社会预先规定的,他永远只是被规定的需求的消费者,只是文化工业的对象。文化工业不仅说服消费者,相信它的欺骗就是对消费者的满足,而且它要求消费者,不管怎样都应该对他所提供的东西心满意足。”[4](438)文化上的复制性和仿真性宣告了本真性的判断价值在当代西方社会的崩溃,一切文化艺术成了非艺术或反艺术,从而取消了距离感、本源性、独创性和超越性。

三、简要评价

1.揭示西方精神危机从现代性向后现代性的文化裂变,反映了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存在着深刻危机,揭示了资本主义统治秩序中的人的精神困境和信仰问题。如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中所指出的那样,“现代主义的真正问题是信仰问题,用不时兴的语言来说,它就是一种精神危机,因为这种新生的稳定意识本身充满了空幻,而旧的信念又不复存在了。如此局势将我们带回到虚无。由于既无过去又无将来,我们正面临着一片空白。”[5]亦如纽曼所言,“所有的人都腰缠万贯,然而,所有的人都一无所有。从来没有谁能忘记自己整个精神的突然贬值,因为它的匮乏太令人触目惊心了。”[6]后现代文化传媒力图打破前现代、现代主义的一切清规戒律,把非美学、非艺术和人的多样性的生活从传统的束缚和压抑中解放出来,使之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呼唤着现代化之路的人性解放,这对于我们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的现代化与人的精神危机,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促进大众文化发展后现代文化传媒的多元性和开放性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思维空间,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看问题的视角从封闭的樊笼中解放出来,并强有力地冲击着资本主义文化垄断的根基。如保罗•里科(PaulRicoeur)所说“,当我们发现这世界上存在着多种文化而非一种文化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文化垄断应该结束了。”[7]人的思想解放和陈旧观念的破除以及资本主义文化垄断和文化中心论的破灭,启迪人们重新看待、审视和定位艺术与生活、艺术与非艺术、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的复杂性、裂变性和不确定性,促使人们放弃那种陈旧的观念和机械的评价标准,因为任何简单化的操作,都无助于具体问题的解答。应当说,后现代文化传媒对上述关系的审理、对形形界线的拆除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美学观、文化价值观和文化评价体系,对大众文化艺术的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在客观上促进了大众文化理论、文化艺术朝着丰富多样化的方面发展,同时也促使那种与时代格格不入的审美原则和教条主义的衰亡。

3.取消客观审美原则后现代主义文化是矛盾性的悖论体,文化传媒所裹挟的虚无主义和折中主义,一方面导致了虚无侵吞存在、空白剥夺信仰、非艺术取代艺术、边缘倒施中心等反文化、反艺术现象的肆意滋生;另一方面导致了美学与非美学、艺术与非艺术界线的消失,呈现出的是文化折中主义的零度状态。利奥塔在《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中指出“:折中主义是当代西方文化的零度:人们听西印度群岛的流行音乐、看西部片、午餐吃麦当劳、晚餐吃当地菜肴,在东京洒巴黎香水,在香港穿‘复古’服装;知识变成了电视竞猜游戏。要为折中主义的作品找到观众实在太容易了。由于艺术变为庸俗时尚之物,因而便迎合了艺术赞助者的‘品味’。艺术家、美术馆老板、批评家以及读者都醉湎于‘什么都行’中。这真可谓无不行的时代。然而‘什么都行’的现实写实主义实际上是一种拜金主义;因此,在美学准则匮乏状态下,人们会以作品所产生的利润来评价作品的价值。只要符合市场的需要,现实写实主义就能迎合与满足需求。”[8]后现代文化传媒的折中主义与重商主义相汇流,从根本上否定了客观的审美原则,势必导致“好坏不分”“、美丑等量齐观”,[9]这恐怕是后现代主义文化创作者所不愿看到的。事实上,客观的审美原则曾在人类的文化创造史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不能把客观的审美原则同绝对化的审美原则混为一谈,重要的是后现代文化传媒必须建立一种新的更为公正的、客观的和实事求是的审美原则,而不是从根本上取消客观的审美原则。

文化传媒范文第5篇

《家有儿女》这部讲述了两个离异家庭结合后发生在父母和三个孩子间的各种有趣故事。该剧的收视群原本预计是以少年儿童和家长为主,但是较高的收视率表明收视群比预计更广泛,并成为老、中、青、少喜爱的一部电视剧。该剧于2004年4月29日投拍,2005年2月12日起第一部在北京电视台首播。该剧共有四部,第一、二、三部各100集,第四部共67集,都已结束首播,并仍在中央电视台和各地方电视台重播。

作为中国第一部青少年教育题材大型情景喜剧,《家有儿女》在吸引眼球获取注意力经济效益的同时收获鲜花与掌声,先后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第23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长篇电视剧奖、第26届“飞天奖”少儿电视剧一等奖。

作为《家有儿女》这部电视剧的始作俑者,著名影视策划、制作人李洪先生2002年于北京创建CTMG泰和文化传媒。

经过十年的拼搏,泰和影视正逐渐从一个成功的影视制作公司晋升为一个更具规模化、规范化的影视制作机构。“泰和牌”电视剧正在一步步地成为一个生活名词。这个名词凝聚着泰和人创新的思维和勤奋的劳作。

泰和十年

CTMG泰和文化传媒十年来,以包罗万象的影视剧制作内容为越来越多的观众所接受。“泰和牌”电视剧以一个温暖形象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心中,亿万观众的既往印象里有“泰和牌”电视剧的温暖记忆。刘星、小雪、夏东海……这些名字曾让许多人的夜晚与泰和共眠。

历经十年,泰和传媒由单纯的电视剧的生产发展为业务涵盖电影和电视剧的投资与运营、艺人经纪、娱乐营销、公关传播、广告、创意、动漫、顾问咨询等领域,组建了包括北京盛世颐和影视策划有限公司、北京桃李星际经纪有限公司、上海盛世泰和影视有限公司、广州泰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广州路通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泰和文化传媒机构,打造了由百余名博士组成的脑矿工厂品牌,成立了导演、制片人工作室。CTMG并在山东济南市建立了占地20万公顷的影视基地,在北京建立了后期制作基地,同时整合北京、上海、山东、广东等地的资源,将公司总部落户广州,构建了纵贯北京、上海、山东、广东的产业布局。CTMG泰和文化传媒秉承高品质,大制作的理念,以铸造优质品牌为目标,汇聚精英,已发展成为具有跨媒体、多元化的娱乐传媒机构。

CTMG泰和传媒——中国影视剧领域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

虽然“CTMG泰和传媒”的名字似乎有些陌生,但是公司拍摄的剧集大多数人却都耳熟能详;机构旗下的CTMG泰和传媒文化发展自2002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影视机构联合策划、投资、制作及发行影视作品方面的开拓,十年间,CTMG泰和文化传媒先后创意策划并出品了300集大型情景喜剧《家有儿女》、25集都市情感剧《家有爹娘》、40集励志情感剧《家有公婆》、30集都市浓情连续剧《有爱就有家》、中国首部反映和关注智障人群的25集电视连续剧《阿喜》、38集儿童魔幻剧《不想长大》等影视剧作品。其中,《家有儿女》更是创造了收视佳话,据权威机构统计显示:2007年年度电视剧收视率统计:第一名《士兵突击》,第二名《家有儿女》(系列),第三名《武林外传》。2006年年度电视剧收视率统计:第一名《家有儿女》(系列),第二名:《武林外传》,第三名:《乡村爱情》。《家有儿女》并获得了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电视剧奖、第26届“飞天”电视剧一等奖和第23届“金鹰”长篇电视剧奖。而《家有儿女》与《家有爹娘》、《家有公婆》、《有爱就有家》也已成为业内著名的“家有”系列品牌作品。

CTMG泰和传媒品牌内容营销

影视剧以其独特性的话题制造和体验优势,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市场驱动力。而这种魔力若能成功地被企业拿捏、运作,那么通过搭载影视而获得的营销价值,将会造就出其不意的效果。所以从《外星人ET》到《少数派报告》,从《黑客帝国》到《变形金刚》,植入式广告的运作不断地为好莱坞输送着财富和神话,也将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宝马等国际品牌的文化植入其中,延续着这些品牌的生命力,这些成功案例也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和制片人的青睐。

CTMG泰和传媒作为一家以影视制作机构,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根据广告企业主的不同需求结合剧情为其量身定制品牌内容营销方案,提供最佳的品牌内容营销宣传服务。泰和传媒成立了专门的品牌内容营销部,其承载着为企业搭建整合影视行业资源平台的使命,致力于突破企业与影视公司间的信息交流壁垒,搭建沟通影视作品与企业品牌的桥梁,为企业主提供影视剧平台的品牌营销方案,以其这一特殊的传播渠道帮企业实现其营销价值的最大化。泰和传媒一直秉承“植入从剧本做起”的核心原则,为品牌客户提供依托品牌内容传播的广告、公关、营销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在泰和自身制作和出品的影视剧《家有儿女》、《家有公婆》、《有爱就有家》、《不想长大》等热播剧中已经为铃木汽车、海南(大新华)航空、民生银行信用卡、雅居乐地产、第一华盛顿集、青岛啤酒、百脉泉酒业、今麦郎、高乐高、蒙牛、博洛尼家居、家庭卫浴、清华紫光电脑、爱国者数码、衣妙服饰、男眼ME服饰、小猪班纳、乐途服饰、北京华美博弈软件、章丘市旅游、如梦果汁等众多国内外企业和品牌成功操作实现了品牌内容营销,为合作企业和品牌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同时,CTMG泰和传媒品牌内容营销部还为有需求的影视公司提供影视剧的品牌内容营销招商服务。

文化传媒范文第6篇

中国是茶的故乡,几千年来发展的优秀茶文化对于人们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作为纯天然、无污染的饮品,茶的味道无可替代,品茶重在意境与情怀,休憩之时、会客之际,手中一杯茶,茶香四射、兴趣盎然。如今,中国文化传媒产业将目光投向茶文化,继而一部部优秀的茶文化纪录片诞生了,一个个不同种类的茶文化网站火了,茶文化搭载传媒的班车离人们的生活更近了。本文主要从电视纪录片和网络媒体两方面阐述了茶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并进一步探讨了传统茶文化对文化传媒产业的意义,旨在说明茶文化与传媒的有机融合可以迸发出更绚丽的火花,并通过茶文化促进中国文化传媒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茶文化;传统;文化传媒产业;影响

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也因此衍生出相关的茶道、茶艺,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茶文化。茶蕴含天地之灵气,与哲人之巧妙思想息息相通,与艺术水融。自古以来,有关茶的美词佳句层出不穷,而有关茶的生活哲理亦是在茶香袅袅之间引人神思飘远。茶文化博大精深,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高度融合。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茶文化对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茶文化沟通中国文化传媒产业,发挥茶文化的优势,既可以丰富中国文化传媒内涵,又可以进一步弘扬中国茶文化。本文从现代角度出发,围绕茶文化对中国文化传媒产业所带来的影响,进一步阐述如何实现当代传媒领域与传统文化的有效沟通。旨在希望通过茶文化推动传媒事业的发展,并通过现代传媒真正实现我国茶文化的传播与继承。

1中国传统茶文化在电视媒体中的传播

茶在中国的历史长达4700余年,与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交相辉映,与当代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热爱文明、并拥有高尚审美情趣的人。与咖啡、可乐等饮品相比,茶绝不单单是一种饮品,作为一种持久而充满生命力的中国文化,其深厚的内涵体现了人们的审美取向和精神追求。今天的茶文化俨然兼具历史底蕴和时代标志的鲜明特征,茶文化的相关题材亦应运而生。关于茶文化的题材,在电视纪录片上体现的最为突出。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中国的电视纪录片也迎来了一次又一次蜕变。寻找历史,深入挖掘文化根源,是如今纪录片的主要诉求点。一方面把握时代脉搏,追求创新,另一方面要寻找与时俱进的文化,循着中国传统茶文化一路向前,不难发现这其中所蕴含的丰厚土壤。于是,关于茶文化题材的电视纪录片逐渐增多,如《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该片在展现制作茶的工艺方面、不同国家茶人故事等方面精细锤炼,为观众展现了由中国而延伸至全世界的茶文化;《茶马古道》则讲述了云南香格里拉的原著民族故事,作为集文化、神秘、自然风光于一体的线路,这条路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其所孕育的文化令人沉醉,其传说悠久绵长,古老的马帮与消失的部落成了令人神往的壮丽画卷;纪录片《茶》则是一次由中国走向世界的茶文化探索历程,其中包括龙井、普洱、铁观音等茶叶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取材源于自然,紧密围绕茶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又别出心裁地从市井街坊中寻找颇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将茶文化与地域文化巧妙结合,深入挖掘底蕴深厚的茶文化。从这些纪录片中不难发现,中国茶文化纪录片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一步弘扬茶文化,并最大程度地将其精华进一步延伸。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为纪录片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并成为现代精神文明建设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随着电视媒体的不断发展,茶文化必将会有更大的生命力。同样,茶文化将成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载体,在现代媒体的传播与精心策划下展现出更加丰富的内涵。

2中国传统茶文化在网络传媒中的传播

当前,互联网在中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成为目前最为流行的信息传播媒体。当极富时代气息的互联网与中国传统茶文化碰撞时,必将擦出耀眼的火花。历经数千年发展的中国茶文化,在时代的感召下已经被人们赋予新的意义和更加深刻的内涵,这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中最为灿烂的篇章。利用先进的互联网弘扬茶文化,使中国的茶文化迅速走向世界,使世界各地人民了解中国文化,是茶文化在网络传媒中传播、发扬的意义所在。茶之所以能够走向世界,不仅因其深厚的文化,还作为一种健康饮品而受到人们的欢迎。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传达健康观念,通过品茶修身养性、延年益寿,既彰显了和平时代中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又可以充分吸引更多人关注中国文化。如此,茶文化在网络传媒中以资源共享的方式充分展现出文化无疆域,可以使不同肤色、不同背景、不同国家的人通过感悟茶文化进行沟通与交流,实现不同文化的融合。在新的时代弘扬茶文化,应具有创新精神,要调动社会各界人士的力量,缔造属于中国互联网时代的茶文化,如建立各种各样的网站、论坛,类型包括专业茶工艺、茶知识、休闲、娱乐、旅游等。建立相关网站后,要加强网站的管理与维护,丰富完善网站内容,增添实时资讯、茶文化答疑等栏目,实现专家与茶爱好者的交流与互动。关于茶文化的远程教育亦可通过网络实现,为茶文化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了更加方便的学习途径,实现随时随地学习、交流的目的。此外,可开设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向公众提供有价值的茶文化信息。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大大提升信息的传播速度,解决了许多资料难以保存的问题。随着网络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各种资料均可随时共享,无论是文字资料,还是图片、视频资料,都可以为茶文化的传播提供有力的保障。除了茶文化资料,利用虚拟显示技术可以真实再现茶的制作、工艺流程。总之,网络时代下的茶文化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泛,不能忽略网络传播的影响。同时,中国茶文化通过网络传递到世界各地,亦是牢牢抓住了机遇,实现了古老文化与新生代事物的水融。

3中国传统茶文化对文体传媒产业的意义

中国茶文化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文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深奥的哲学、高雅的艺术以及人类的智慧。茶作为一种饮品,健康,无污染,纯天然,在制作方面有着极其讲究的工艺。此外,茶拥有悠久的历史、广泛的民族风情和地域性、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些都成为茶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传播中国茶文化,非传媒莫属,而茶文化对当今传媒产业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经典的文化需要传承,中国传媒亦需要文化去充盈内涵,从而获得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在传媒领域中,电视纪录片和网络媒体对茶文化的传播具有很大的优势,在为人们带来视听一体的超级享受同时,还可以使人们感悟到茶文化深刻的内涵。在当今社会,茶文化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建设文明社会做出贡献。茶文化中所包含的以茶会友、修身养性等诸多内涵,完全与这个时代同步。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茶文化的传播有助于人们学会平和,学会调节自我,以健康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生活。基于茶文化的种种价值,通过传媒体现茶文化,提升自身价值,则更具有现实意义。对于电视纪录片而言,其重点在于写实、引发人们思考。茶文化纪录片从选材到策划,都需要结合历史源头,把握时代脉搏,最终影响社会,填补人们生活中的空白。具有厚重底蕴而荡气回肠的茶文化,能够为纪录片提供丰富的创作灵感和源泉,同时,得益于制作人的深入挖掘与不懈努力,就会拍摄出优秀的电视纪录片。而对于网络时代的茶文化传播,则更应该高度重视,利用网络的优势扩大茶文化的范围。通过网络凸显茶文化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将中国优秀的文化精髓传遍世界,彰显茶文化的国际地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体现茶文化的价值,中国文体传媒需要充分发挥作用,通过深入挖掘文化根源、文化特征,传播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引发人们思考与热爱。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优秀的一部分,在现代领域中若要进一步绽放魅力,则需要文体传媒的力量。而文体传媒若要得到进一步发展,茶文化则成为最佳素材之一,因其所具备的时代意义,可以充分实现传媒的价值。在传承与发扬的过程中,电视纪录片功不可没,通过镜头捕捉文化的剪影,在时间的涓涓细流中流淌着属于茶文化的点点精彩。而作为未来时代最有发言权的网络媒体,其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结合势必会缔造更加美好的明天。总之,在现代传媒领域中,中国茶文化必将以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为更多人所知晓,成为与时间交相辉映的璀璨明珠。

作者:汤盈 单位:宿州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陈伟珍.体验经济视角下的茶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2]余悦.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当代历程和未来走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5,07:7-18.

[3]黄晓琴.茶文化的兴盛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3.

[4]朱世桂,房婉萍,张彩丽.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现状、特性及开发思路[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36-41.

[5]林朝赐,张文文,刘玉芳,陈春芬.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发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8,02:385-388.

[6]谭振.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溯源与海外传播[D].青岛理工大学,2014.

[7]李放.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

[8]杨天.中国传媒行业企业文化变革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9]孙宁丰.多维视角下大众传媒与新闻信源的关系解读[D].四川大学,2004.

文化传媒范文第7篇

《综艺》:能谈谈麦特文化传媒业务重点和盈利模式吗,包括未来的发展方向?

陈砺志:麦特文化成立于2008年8月,目前的业务主要包括影视投资、娱乐营销、艺人经纪和视频制作。我们的盈利模式可用三句话概括:以营销控制力为保障的影视投资收入,以市场为核心的娱乐营销收入,以投资和营销而产生的娱乐周边收入。未来,麦特文化将发展成为一家以大数据为技术支撑的娱乐营销策略管理公司。

《综艺》:在营销工作中,最困难的环节是什么?

陈砺志:我们的项目大致分为两类:全案营销,一般从电影立项时就开始进入,通常工作时间长达一年甚至两年;再就是短期类项目,在电影进入发行期时接到制发方需求,参与营销宣传。所有项目首要经过我们的内部评估。确定接手项目后,按照工业化标准,先做整体策略,在进行过程中随时修订和调整,比如《致青春》,最开始主打爱情,后来主打热血,最终确定“全民致青春”,定位逐步清晰、准确。

营销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和不专业的项目主控方合作,需要反复说服、解释,沟通成本太大。

《综艺》:从电影制片方手里拿到的是宣传服务费吗,盈利情况如何?

陈砺志:收费方式一般是固定的服务费,还有票房奖励分成,这是目前业内通用的做法。

《综艺》:在当前的产业环境中,营销公司怎样才能获得快速发展?

陈砺志:以麦特文化为例,我们先从自己擅长的领域做起,把市场和营销做足做透,以此为基础,逐渐拓展关联领域的业务。五年来我们参与投资出品的影视项目达到8部,其中亏损的仅两部。

《综艺》:你怎样看待现在国内电影营销的现状?

陈砺志:目前仍处在初级阶段,大多数电影营销仍停留在宣传、发稿阶段;这一领域乱象横生,雇水军的有,做数据欺骗甲方的有,欺上瞒下的也有;此外,画创意大饼,撞运气的多,严格按照工业流程,成体系的少;当前业界对电影营销的需求大,导致乌合之众也有饭吃,对行业造成的伤害也大;关键是,目前好片不太重视营销,自以为酒香不怕巷子深,而劣片过度营销,引发很多不正常的现象。

《综艺》:你怎么看“水军”现象?

陈砺志:水军不可能成就一部烂电影,也不可能毁掉一部好电影。水军只是国内电影营销的一个阶段性现象,必将随着电影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而消失。

《综艺》:一部电影营销成功的标准,是票房大卖吗?

陈砺志:营销并不是决定一部电影票房的钥匙,但高票房一定是影片、营销、档期选择和发行相互作用的结果,缺一不可,比如《致青春》。评判电影营销的标准在于创造性策略的有效程度和工业化流程的执行程度。

《综艺》:专业电影营销公司必须参与电影投资才能获得更多话语权吗?

陈砺志:从过去五年的经验来看,作为投资方确实更能够保证正确策略的贯彻和执行。《致青春》我们的投资比例是10%。《全民目击》我们也是出品方,主要的策略就是让影片形成全民话题和全民关注。

《综艺》:你认为电影营销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文化传媒范文第8篇

软库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余蔚认为:对于国有媒体来说,第一步是实现管办分离,内部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实行股份制改造;第一步实现了,对于那些拥有优势资源、优势品牌,具有较高产业集中度、较强创新能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媒体企业,资本才有可能进入。而对于全商业化的新媒体来说,风险资本进入的可能性要比国有资产的几率大很多。投资机构在做选择时是有针对性的,着重看项目,更看决策团队和整体人员表现。一般来说,具有独特运营模式与细分市场龙头特征的传媒企业往往能获得风险投资机构的青睐。

新媒体行业在2006年、2007年备受创业投资商的关注。2006年末凯雷投资分时传媒、2007年分时投资华语等案例说明,具有独特运营模式的户外电视传播平台以及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最受追捧,而网络视频等领域则渐趋冷静。新媒体成为投资热点有行业背景、企业运营模式等多方面原因,分众传媒就是很好的例证。

新媒体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基于互联网和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而相应出现的新媒体,包括无线媒体平台、播客、网络视频平台和电子杂志等细分行业;一种是基于新的传播渠道和载体而出现的新媒体,主要指户外电视传播平台,包括大学食堂显示屏、医院和药房显示屏、车载显示屏、卖场和商业楼宇显示屏等新媒体平台。从2006、2007年新媒体行业获得投资的大致情况可以看到,户外电视传播平台是新媒体行业中投资商们关注的重中之重。

创业者现身说法:

作为“80后”创业明星的海川传媒总裁高燃,拿到第一笔投资,大约花了一年的时间;拿到第二笔投资,大约花了3个月的时间(为MySee融资);拿到第三笔投资,也就花了1个小时(为海川传媒“中国娱乐网”找钱)。

高燃表示,风险投资首先看创业者团队,更多在乎创业者所做的事情。企业经营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一种团队行为。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个好的团队,特别是创业初期的公司,无论是老总还是普通员工,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责任和分工;还要有一个核心领袖,能够给大家精神、战略上的指引。因此,风险投资机构在挑选投资项目时,对于创业者的人品、过去的成功经验、企业的规范化运作和团队的合作意识都有所考量。毕竟人是风险投资商重点看重的,因为如何做人就反映在他如何做事情上。

高燃认为,一个项目除创业者本身和团队外,获得风险投资关注还有四点要素:这个市场是否足够大;要投的项目是否具有很快的成长速度;项目是否具有很高的利润;竞争的壁垒和门槛如何设置。资本进入的多少要视项目面定,测试内容包括:

①商业模式和赢利模式。在项目启动前,就必须思考商业模式、思考如何开展业务、如何进行竞争、如何挣钱?商业模式是如何生产产品、如何培养用户、如何提供服务和市场策略;赢利模式是如何挣钱、如何把项目本身和服务转化为利润。

②产品和服务具有独占性。项目有没有核心竞争力?如在技术、成本、品牌等方面,这些优势能保持多久?

③项目是否能在行业中排前三位。一般,风险投资商只会选择有竞争力的企业、行业中的领头羊。所以,要想吸引风险投资,商业项目书一定要对项目本身发展状况、计划目标、可替代性进行重点包装。投资方比较看中项目是否具有快速复制性;短时间是否有大规模的受众消费群体;项目是否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

同时,要想在资本市场上比较有吸引力,需要有比较像样的规模和增长,比如每年能不能有1亿美元的收入、连续一段时间内能不能保持30%的利润增长?只有具有高成长的企业才能获得资本的关注。

文化传媒范文第9篇

这几年既是监管部门的“改革年”,也是市场的并购年。其中,游戏娱乐与文化传媒行业的并购最为活跃。自去年下半年开始,这两类行业的并购重组日趋活跃。而今年以来,超过90起的并购案例与涉及500亿元的并购金额见证着其火热程度。

综观此轮文化传媒的并购热潮,呈现出如下方面的特点。

一是有的上市公司多次发生并购,如华谊兄弟前后3次并购,乐视网有2次收购。

二是跨行业并购逐渐成为趋势。如果说像华谊兄弟等的并购仅仅是发生于行业内的话,那么像湘鄂情拟收购中视精彩、笛女影视两家影视公司各51%股权,熊猫烟花收购华海影业,中南重工收购大唐辉煌等,则是将八竿子打不着的公司也“组合”在一起了。

三是并购标的估值普遍较高。Wind统计显示,目前A股上市的游戏公司最低市盈率为55.87倍,高的达到126倍。影视上市公司最低市盈率为31.76倍,高的达到68倍。而一些传统行业如金融业的平均市盈率仅6.3倍,房地产行业为12倍。正是由于这些公司估值较高,并购标的资产装入上市公司,由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往往能享受翻几番的估值。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对游戏公司和影视公司的并购趋之若鹜。

高层对文化传媒行业的支持是显而易见的,继8月18日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之后,20日,文化部、工信部、财政部又联合印发《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加大财税支持力度、落实税费优惠政策。

可以预见的是,在政策的强力支持下,文化传媒的并购重组将会迎来新的高潮。

但市场对于文化传媒的并购却需要保持一份冷静。需知,在市场对文化传媒疯狂并购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较大的风险。

首先,A股市场向来都有炒概念的传统,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估值较高,与市场的投机炒作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并购重组又是市场炒作的一大热点,在股价被炒高之后,投资者的进入无异于火中取栗。而因为并购,其原始股东高位套现,留给投资者的只有“一地鸡毛”。

其次,一些上市公司或因为主业不振,或因为“赶时髦”,或因为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而纷纷并购文化传媒类公司,但“隔行如隔山”,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其经营理念、经营思路等却是不同的。进入一个并不熟悉的行业,如何经营好显然是值得关注的,即使并购重组时交易对方有所谓的业绩承诺,但承诺期过后又拿什么来保证业绩?

事实上,并购重组时的业绩承诺并不靠谱,金利科技与康铨(上海)公司的官司即是证明。

并购重组是资本市场永恒的主题,但在如今的A股市场已变成“主旋律”了。在每天上市公司的公告中,涉及并购重组的不在少数。

文化传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化传媒公司 战略发展 管理

一、文化传媒公司发展现状分析

文化传媒公司是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传媒的审美品味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对文化传媒行业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思路进行确定,指出文化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14项重要任务之一。同时文化传媒公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互联网传媒行业获得快速发展,对传统文化传媒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文化传媒公司的生存空间越发狭窄问题也较为突出,面对激烈的竞争文化公司何去何从是文化传媒公司经营者必须解决的问题。在文化公司的发展过程当中要改变单一的发展模式,多途径的发展,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文化传媒公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互联网传媒行业获得快速发展,对传统文化传媒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文化传媒公司的生存空间越发狭窄问题也较为突出,面对激烈的竞争文化公司何去何从是文化传媒公司经营者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新时期文化传媒公司战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战略发展途径单一

在我国文化传媒公司的发展过程当中,战略发展途径单一,都是针对某一针对性的客户的项目进行服务。这主要表现在我国的绝大多数文化传媒公司在和客户之间的关系上,一定意义上是完全被动的,是企业的附庸,因此在这样的模式经营下并不能体现自身的优势和竞争力。

(二)缺乏竞争力

在我国文化传媒公司的发展过程当中,竞争意识欠缺。很多文化公司老板都具有强烈的个体创业意愿。因此在实际的发展当中生产模式较小,在这样的情况下忽视团体写作意识,看重短期回报,追逐市场投机,漠视行业规范,因此不能获得快速的发展。

(三)缺乏经营管理理念,缺少有效的人才支持

很多文化公司缺乏经营管理理念,缺少有效的人才支持。现在的很多文化公司老总多数是策划或创意出身,很少有管理或经济类学科背景的,内部也没有相应的部门来规划整个公司的长远发展。在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文化公司经营人员不注重核心人才的培养,导致人才流失率较高。

三、加强新时期文化传媒公司战略发展具体措施

(一)多途径多方式的发展

在文化公司的发展过程当中要改变单一的发展模式,多途径的发展,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文化传媒公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互联网传媒行业获得快速发展,对传统文化传媒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文化传媒公司的生存空间越发狭窄问题也较为突出,面对激烈的竞争文化公司何去何从是文化传媒公司经营者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公司目前主要是做软文推广,客户有房地产开发商和创业企业。十年前开始创业,房地产开发商支撑公司在前十年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但是现在房地产公司的营销预算越来越少,公司开始逐步结合风险投资工作,服务于创业企业的品牌推广,这样就摆脱了房地产的限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空间。

(二)培养核心竞争力

在文化传媒公司的发展过程当中要培养其核心竞争力,不能追求市场上的一样的业务模式,在实际的发展过程当中要注重创新。很多文化公司老板都具有强烈的个体创业意愿。因此在实际的发展当中生产模式较小,在这样的情况下忽视团体写作意识,看重短期回报,追逐市场投机,漠视行业规范,因此不能获得快速的发展。因此在发展当中要让企业知道,本土广告公司首先要做的就是追求差异化。二是理念不必一味求新求怪,而是要有坚实的思想内容支撑,不要哗众取宠。

(三)注重经营管理,加强人才培养力度

在文化传媒公司的发展过程当中,不能将重点放在业务上,要注重经营管理。文化传媒公司与客户间彼此坦诚,定期的相互评估,无论是正式或是非正式的,向对方敞开心扉都是非常必要的。在人才培养过程当中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过程和人才引进机制,保障自身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性,提高竞争力。

四、结束语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新时期文化传媒公司战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发展途径单一、缺乏竞争力、专业人才缺乏,缺少有效的人才支持。所以在文化传媒公司实际的发展当中要多途径多方式的发展、培养核心竞争力、加强人才培养力度,这样才能保证文化传媒公司的健康稳定发展。在人才培养过程当中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过程和人才引进机制,保障自身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性,提高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飞,庞沙泉,李佩佳. 关于南阳影视文化传媒公司发展现状的探析[J]. 今传媒,2013

[2]黎泽潮,刘传雷. 媒介资源:中小广告公司的生存发展之道――以安徽新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为例[J].运城学院学报,2012

上一篇:文化差异范文 下一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