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6 21:19:18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文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文范文第1篇

打造文化产业中的高端形态,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大格局下,应用技术系统成熟不断进步,网络信息化完备,各种高新技术可以一夜之间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充分发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与新兴的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等方面创意群体的联系和融合,通过网络与世界接轨,生产出具有独特文化气质的国际级文化产品,这才是产业转型中真正的目标形态。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凌源皮影为例,传统的皮影戏受到影视、网络、娱乐等消费方式的冲击,演出市场日渐萎缩,虽经政府和相关社会人士保护和推广,但仍然不能摆脱后继乏人的现状,在这种情况下,相关文化公司推出了皮影雕刻艺术品的这种衍生品,用皮影的造型艺术开拓新的市场,也有把传统皮影连本戏录制成音像制品发售,近期又创编制作了以红山文化为题材皮影戏数字电影,这些都使皮影戏传统单一的舞台表现形式得到了多方位的扩展,试想如果设计制作皮影动画片,皮影故事书,皮影装潢,在皮影戏表演中引入场景投影,加入声光电新元素,使皮影艺术变得丰满而立体,这样的创意不但会使古老的传统文化项目以崭新的面貌呈现给受众,而且丰富了产品种类,延伸了产业链。文化遗产需要保护,但以文化创意作为形式的发展才是更好的保护。

二、集聚或集群化发展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空间形式和组织形态

在产业集聚发展的路径上不同国家或地区具有各自的特色,一种是由市场机制作用下各类经济主体自发集聚形成的产业群落,另外一种是以地方政府主导下通过园区建设形成的文化创意类产业园区,这也是当今中国各地包括朝阳在内,应该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主要模式。朝阳地区由于地理自然环境、以及经济发展体制等多种因素作用,长期以来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虽然历史积淀的文化资源深厚,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却相对落后,对地区文化缺乏系统而深入地梳理和认识,对文化创意的理解也比较肤浅,大型资本在文化创意产业上的投资力度不够,所以难以形成气候。以化石和“战国红”玛瑙为例,辽宁朝阳被誉为“古生物化石资源宝库”,因为稀缺和独特,多数化石资源禁止发掘和交易,但仍有部分鱼类、昆虫类动物化石和大量木化石可以在市场上流通。从目前市场上化石相关产品来看,动物类化石一般以盒式或镜式装裱,作为礼物或礼品出现,这些商品大多形式比较单一,包装也简单;木化石和“战国红”玛瑙品质出色,除打磨抛光陈设外,多雕刻成玉石类摆件、吊坠、手镯等,但因为朝阳地区本地的做工手法粗犷,不精致细腻,在生产环节又多为一人到几人组成的小作坊式生产,对原材料缺乏前期的设计,导致产品制作简陋粗糙,不但产品附加值低,还浪费了石料资源。化石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其实主要是缺少高端产品的带动,虽然政府也设立了慕容古街等化石产品交易集散地,但总的看多是小门户的制作和经营,生产和制作、销售各环节都缺乏层次,缺少龙头企业的带动。用龙头带动,集聚或集群化发展,促进化石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势在必行,2013年11月论证通过的《朝阳市化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总体规划方案》为朝阳化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后续建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可以设想,化石文化创意产业园可以为化石类创意文化发展向上迈一大步。另外,这类资源的开发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实物的深加工和包装设计上,还可以依托本地的其它文化基础和资源,进行整合和重新创意,在影视、动漫等的文化产业品种里发掘和创新。

虽然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但对以牛河梁为中心的红山文化考古和研究还远未结束,为了保护、研究和展示红山文化,2012年建设完成了牛河梁红山博物馆和发掘地保护展示馆,牛河梁红山文化已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正在积极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朝阳市政府正在对牛河梁红山文化产业开发区进行总体概念规划和节点规划阶段,多方正在进行牛河梁红山遗址的内涵和保护利用的论证。此前,在表演艺术方面,国内首部以牛河梁红山文化为题材的大型原创舞剧《红山女神》,在牛河梁遗址发掘的文物基础上,利用崭新的创意形式,立体化、艺术化地再现和展示、传播了牛河梁红山文化。在产业开发区建立以后,在遗址之外,可以发掘红山人祭祖、婚俗,图腾(龙)崇拜等历史民俗演艺项目,还可以设立制玉作坊,淘吧等体验项目。朝阳的文化创意产业要实现大发展大繁荣,应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资源依托,以集群化发展为产业形态,组织创新合作,整合资源,提高自身竞争力,形成核心凝聚力,增加文化自信力、形成国际竞争力,这是关键之所在,也是必然趋势。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文范文第2篇

20世纪末,英国知名学者在《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同时系统地将“创意产业”划分为传统的广告、设计、电影、艺术及古董市场、工艺品、录像、音乐、电视广播、表演、以及新兴的时尚设计、互动休闲软件游戏等,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学界一般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指通过一些创意自然人的创造性的智慧生态、技能方法和天赋来进行生产,适当地借助现代高端技术能力,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创造和高度提升,最后经过知识产权等一些制度或规范软件的应用和开发,生产出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创造出具有创造经济能力和就业市场的产业[2]。笔者认为,作为新时代的事物,文化创意产业概念为传统民间艺术向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支撑。

首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必要性是由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内涵决定的。顾名思义,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包含“文化”“创意”“产业”三个层面。其中,核心是创意,精神导向是文化,支撑力量是科技创新。具体而言,文化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文化创意产业的最终成果是文化产品,它和艺术绘画作品的表达不一样。文化创意产品的产生远比一般产品复杂得多,因而其在风格特色上具有更多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因此,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明显高于普通产品和服务模式[3]。文化不发展,城市就失去了灵魂。向广大民众提供以文化、艺术、精神娱乐为主的消费商品,可以提升大众的文化品味和鉴赏能力。创意在文化创意产业中起到核心要素作用。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者和发展者都是具有一定创意行为的自然人,他们以创意为前提[4]。单纯地将传统文化形式进行简单的拼凑与组合并不是创意,创意的重点是对文化资源要素进行创新和整合,创造新的文化形态。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民众对“创意”的呼唤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创意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就是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的全过程。创意是整个文化产业链的起点和核心,是一种全新意义上的精神文化的创新,更具备时代特征。

其次,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代表着新的城市经济发展模式。产业一词本是经济用语,文化产业与普通经济产业的差别之一便是生态化的机动就业形式。由于消费与生产的全民性特征,创意产业存在巨大的就业潜力和空间。从就业形势的大方向上来分析,传统产业的工作人员与文化创意产业人员的就业形态有着本质区别。脱离了传统形势的工业化就业模式,文化创意人才实行分散式就业,不以某发达区域为就业核心,形成了一种新的、生态化的就业新局面。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不确定因素是由于在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大前提下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风险性所决定的。其中就决定了文化创意产业风险高、受益高的特点,这与高科技产业类似。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附加值、高利润空间中必定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风险。也因此,文化创意产业这种不确定性给自身增添了无穷魅力。

在经济发展形式日益多元化的当代社会,文化娱乐生活及其相关消费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越来越多以文化、艺术相互结合而开发出来的创意商品逐渐走出地区范围,成为走出国界、走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新兴创意产品,甚至发展成为产业集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文化创意产业是目前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兴产业。伴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爆发点和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在文化创意产业下对凤阳凤画的发展

在经济、技术与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将艺术与经济密切结合的创意产业的发展,符合国家大的产业发展需求和发展趋势。凤阳凤画作为一种极有潜力的文化资源,应该探索出自己的产业化发展道路。笔者对凤阳凤画的保护和开发提出如下几点设想,以便为凤阳地方的经济发展服务。

(一)创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协调机制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朝阳产业,也是一种风险产业,它需要政府主导为文化创意产业和凤阳凤画的发展创造一个合理稳定、良好势态的积极空间。文化创意产业的直接动力就是良好的政策。因此,政策扶持是它能够实现良好发展的前提。政府需要发挥不同的引导、服务和协调作用,充分认识凤画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与创造力,从战略高度上重视文化创意产业与凤阳凤画的协调作用。由政府引领相关社会力量和企业,通过优化文化创意产业的结构,不断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设置文化创意产业与凤画的互联机构,对资源进行整合,对推进凤阳凤画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可以组织创意凤画协会和促进中心等来扶持凤画的发展。

(二)鼓励发展多种凤画产业形式,注重人才培养和创新鼓励凤画形态的多样发展,对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能起到积极作用,对于民间传统文化附加值的提高以及发展也是有利的。近年来凤画产品虽有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还需进一步扩大其知名度。我们应在此基础上加大凤画与文化创意的链接,打破传统模式,将民间艺术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依托凤阳地区资源,打造新颖且有文化底蕴的产品。建立相关的中介机构,提供展示及交易的平台,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优势。创新能力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吸引文化创意产业的高端经济人加入到凤画产业中来,并且与凤画的传承人紧密结合,走出一条适应市场经济的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三)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推动凤阳凤画产业的发展,应瞄准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必须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紧紧抓住机遇,提供适销的、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又不失民间艺术特色的凤画产品。强化区域互动的调节能力,不断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能力和沟通能力,不断开展有一定品牌价值的活动,在国内乃至国际形成影响力。构建部分有学术背景的机构来搭建交流平台,促进繁荣。举办以“凤画”为主题的博览会、文化节和设计比赛等,不断提高凤画的影响力。

(四)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推进凤阳凤画的品牌建设“品牌”一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它是一种时代的标识文化,是一种时尚。凤阳凤画必须要创立自己的文化创意产品和类型,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来建立自己的品牌文化。品牌的广泛影响力是一种精神能力的渲染,同样也是创意创新的核心部分,是可以发展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5]。品牌塑造已经成为一种经营战略,凤阳凤画产业要参与国际竞争,一定要认真制定品牌战略。凤画人应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提升品牌的经营观念,以传承和发展准确定位,实现文化创意产业与凤画产业的完美结合,确保凤画的知名度持久恒定,促进凤阳凤画产业的不断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经验启示

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一些特别倚重创意及才华的知识密集型行业(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规划和政策制定中日益受到关注。英国率先于1997年有系统地推广文化创意产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亦紧随其后加以发展。中国香港地区长期以来是亚洲的创意中心,数码娱乐、电影、设计、漫画、出版等文化创意产业在业内均享负盛名,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从经济型态看,香港已进入创新驱动经济增长阶段,具有知识型、创意型及服务型特点的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我国内地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潜力巨大。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对于内地积极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

由于历史渊源与地理条件的关系,香港自古以来是东西方交会的舞台,因此形成了多元文化的独特环境。根据香港大学文化政策研究中心完成的《香港创意产业基线研究》,香港创意产业在狭义上分为三大类,包括11个行业。第一类是文化艺术类,包括艺术品、古董与手工艺品、音乐、表演艺术。第二类是电子媒体类,包括数码娱乐、电影与视像、软件与电子计算、电视与电台。第三类是设计类,包括广告、建筑、出版与印刷。然而以广义的角度来思考,香港也将健身美容、美食、文化旅游等服务业称为创意行业。

进入21世纪,香港陆续推出研究报告,全面梳理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2002年9月,香港贸发局公布了首份题为《香港的创意产业》的研究报告,评估文化创意产业对香港经济的贡献。根据资料显示,截至2002年3月,香港创意产业聘用员工超过9万人,占香港总就业人口3.7%:创意产业在2000年的出口总值达100亿港元,占香港服务出口总额31%;同年,创意产业产值为250亿港元,约占香港本地产值的2%。

2003年6月和2004年8月,香港与内地签署了《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第一、第二阶段协议,内地承诺开放26个服务业领域,其中有多项行业(如广告、视听、文化娱乐等)属于文化创意产业范畴。按有关规定,香港影视制作等行业可以进入内地投资,并可从事文化市场开发等活动,大大促进了香港相关产业的发展。

随后,香港特区政府于2004年正式策划推出香港创意指数(HKCI),拟定了5Cs作为香港的创意指数:创意的成果、结构及制度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研究结果表明,香港自1999~2004年的整体创意指数显示出正增长,指数由1999年的75.96上升至2004年的100(以2004年作为基准年)。

2005年香港特区政府在《施政报告》中,更详尽论述了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原因和限制,并指出目前香港文化创意产业只占本地生产总值的4%左右,相对于英国的8%尚有很大的增长余地。2006年以来,CEPA在实施中不断深化,内地居民访港“个人游”的计划逐步扩大,已遍及泛珠三角全部省会城市;2007年元旦起进一步扩展至石家庄、郑州、长春、合肥及武汉等5个省会城市。与此同时,香港特区政府更加持续建设、落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公共投资,包括政府总部、立法会大楼和公众休憩用地的添马舰工程等。

二、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

经过多年发展,香港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形成相当大的规模,创造了令人称道的成就。相关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已超出15%,并且在经济转型中发挥着巨大的催化和推动作用,促进了整体经济向知识型经济迈进。以广告业为例,目前香港经营广告业务的公司超过1,100家,其中约半数从事广告策划及顾问服务,其他包括广告招牌制作以及广告赠品制作公司分别约200家,宣传展览公司约50家,广告喷画制作公司40多家,电视广告制作公司20多家,户外广告制作公司约20家,直销市场服务、报纸及期刊广告制作公司,以及网上广告制作公司各1O余家等。各行业广告开支十分巨大,2004年香港各行业整体广告总开支剔除折扣后为164亿港元,同比上升14.8%。此外,在数码娱乐、电影、设计、漫画、出版等方面,香港在亚洲也占据重要位置,在业内赢得了广泛的影响力。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健全的自由市场体制

香港的自由市场体制,表现在企业可以自由经营、自由贸易,无关税及配额,对外来投资和对外投资亦无限制。同时,香港实行独立税收制度和低税政策,无外汇管制,港币可以自由兑换。香港连续10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系,是世界上主要的金融商贸中心,但政府除了发行低面额的辅币外,没有中央银行和存款保险制度,印发法定钞票由私营商业银行负责,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较松,资金流动和进出十分自由。目前,香港是亚洲唯一低风险地区,已成为美元和欧元的亚洲实时结算中心,以及人民币最大境外流通中心。作为独立的关税区,香港还可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在WTO框架下进行商贸活动。正因为香港具有健全的自由市场体制,使企业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能够随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出快速的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

(二)自由市场主导下的政府角色

香港特区政府依照不同产业链的需要,承担着不同角色,尽量使文化创意产品实现自由生产和流通,政府只提供必不可少的法治基础和商业环境。具体管理方面,香港采取事后机制,即市场的文化创意产品只在违法或受到市民正式投诉之后,政府才依法处理。在自由市场的主导下,香港政府的政策范围虽然有限,但执行力度却很有效。在私人企业能力不达的范围,在符合公共利益和资源许可的情况下,政府才予以协助。例如,近年来,香港电影业与银行业达成共识,由政府成立电影贷款保证基金,银行以履行合约保证的方式,发放贷款给电影制作公司,使各界在不同的平台上相遇和合作,缔结出更多的文化创意良缘。

(三)积极有效的吸引创意人才机制

香港在吸引创意人才方面极具竞争优势,创意人才汇集。在“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下,香港过去3年已成功吸纳超过1.1万名内地人才。对于人才引进,香港都持自由开放的态度,各类人才可以根据行业变化的需要,自由申请工作签证或以其他身份来港发展及定居。因此,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很多方面,香港都拥有众多高水平的专业及管理人才。不同国家、文化背景出身的人才汇聚在香港,不断产生交流及碰撞出创意的火花,增加了香港企业的创意与活力。目前,香港的文化创意人才,普遍具备企业经营技巧,而且有长期的国际合作经验,精通国际融资、成本控制、人才搜罗与市场开拓等技能,为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人力基础。

(四)公正的司法制度和法治精神

香港是法制社会,其独立的司法制度,保证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法律环境。香港除了外交事务、国防及中国宪法外,终审法院是其他一切事务的最终裁决机关。于1985年成立的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如今已是全球主要仲裁地之一。香港在商业、金融、船务及建筑等方面的专长,能为仲裁提供经验丰富的各行各业专家,包括会计师、律师、建筑师、工程师、银行家等。香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就已通过《防止贿赂条例》、《廉政公署条例》,建立起有效的肃贪倡廉的执法制度。公正的司法制度和法治精神,以及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确保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和个人无须顾虑隐蔽不清的交易成本,实现在商业上的公平竞争。

三、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内地的启示

我国内地目前正在建设创新型社会,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对于内地积极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经济中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首先,必须建立自由的市场机制,努力开拓国际市场。近几年来,我国内地文化创意产业开始蓬勃发展,许多地区建立起多种形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和生产基地。但内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容产品比例偏小,广播影视业、音像业、文化艺术业、休闲娱乐业等行业的原创能力还很薄弱;市场规模也不够大,单靠本地市场难以获得足够盈利,影响了产业发展的动力和竞争力。我们可以借鉴香港利用南洋华侨和美加华人聚居地市场来扩大产品发行网的经验,确保文化创意产品的外销出路和资金回笼,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例如,可以音像制品出口为突破口,确立电视剧、电影、民乐、书法、杂技、现代舞以及武术、风光、医药等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关的音像节目为重点目标市场,利用文字和文化亲和力,辐射港台、韩日、东南亚华人文化圈,并进军欧美等文化创意主流市场,积极拓展外向型文化创意产业。

其次,必须制定有效的发展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意社会基础。世界性的文化创意中心,如伦敦、纽约等,往往以金融商贸中心的地位为发展基础。考虑到香港国际性金融商贸中心的战略地位,我们应超越常规,突破传统政策局限,凡是企业愿意投资于适合经济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政府都应给予大力支持,包括给予批地和税收优惠;并充分依托香港的地理优势,从总体视野来制定发展政策,用区域市场的经营来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全球化生产。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广大市民,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增加对文化创意艺术及其传统的认识与参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共同价值观。在这其中,尤其需要营造一种自由、开放、灵活、变通的文化创意氛围,在提倡保留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更要广泛接触海外先进文化,做到洋为中用、东西结合,开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契机。

再次,必须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立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政府应协助相关产业和行业,结成策略性的发展联盟,争取公平的市场待遇,并利用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CEPA),推广内地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品牌,谋求更大的国际市场。在法制建设方面,尽管内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头很快,但对文化创意产品(如商标、专利、外观设计、版权、集成电脑的布图设计及动植物品种)的知识产权重视程度远不及香港及其他发达国家或地区,软件业、音像业等行业的盗版现象还十分严重,若不加以严格控制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将会严重削弱技术创新的积极性,限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空间。内地和香港必须在知识产权保护、专利技术转移与产业化等方面进行区域合作,形成共同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利的法制保障。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文范文第4篇

创意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创意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

目前,各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归纳不同,李世忠在他的《创意产业概念析》中对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分别有了定义的归纳。他指出对创意产业的定义,世界各国基本都沿用了2001年英国出台的《创意产业图录报告》(CreativeIndustriesMappingDocuments)中所定义的:“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干,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利用,而有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而文化创意产业则在2008年北京市政府通过的《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中被作出了最权威的定义:“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

如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释放的巨大生产力、推动力和影响力,都超乎了人们的想象。曹新卓在他的《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巡览》中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全球主要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英国是第一个政策性推动创意产业的国家,并最早提出了创意产业的定义和内容。1997年5月布莱尔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英国创意产业领导小组以及一系列推动政策,用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拯救英国经济困难的重要方法。自1997年起,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长率为9%,远远超过了传统工业的2.8%的增长率,英国经济逐渐从制造型转向了创意服务型。喻翠玲在《英美创意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中归纳了英国创意产业的成功经验:1.政府的大力推动;2.因地适宜的发展模式;3.有针对性的产业支持政策。曹新卓介绍到文化创意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是美国,其中最重要的是它的版权产业,在2001年为国民经济贡献了5.24%的国内总产值。《英美创意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中归纳美国创意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为:1.用政策促使投资主体多元化;2.用科技推动文化产业创新;3.用国际影响力促进文化产品的出口;4.用教育培养文化产业管理人才;5.用法律保护文化产业发展。《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巡览》中介绍了其他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日本以发展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特别是日本的动漫艺术及其相关产业,已经成为了日本的第二大支柱产业。韩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则是以在10年期间在全国建设10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形成全国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新加坡也早在1998年就将创意产业定为该国21世纪的战略产业。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下,全球各产业都受到各种影响,文化创意产业也在根据自身的特点寻求发展。例如长沙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泽珲在《金融危机之际正式文化雄起之时》一文中,用各国的历史经验总结出宏观经济的萧条期往往是文化产业的机遇期。其中,他把美国、日本、韩国的经验描述为文化产也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宝贵财富和精神支柱;是打破资源瓶颈的战略支点和动力引擎;是走出发展困局的本土根基和国际名片。

同样的观点还在李光斗的《创意经济迎战萧条寒冬》提到:“萧条年代,要想突出重围,用创意振兴经济是最快的捷径”。他认为创意具有巨大的改造力量,它可以改变竞争格局、改变国家、改变历史,它有力量迎战经济寒冬。

同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的厉无畏2009在《中国流通经济》发表的一片文章《创意产业:经济寒冬里的一股暖流》中,对文化创意产业在金融危机下的发展也持乐观态度。文中指出,创意产业是一项可以将文化资本重新组合引入经济系统的新兴绿色产业,它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面临着的更多是发展机遇,它可以通过文化含量较高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从经济另一面实现经济崛起。

另外,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埃德蒙•菲尔普斯在《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挑战》中认为创新与消费和竞争是促进世界经济变化的三个主要市场力量。他指出了创意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特别给出建议,呼吁中国需要在创意产业上自给自足,不依赖其他国家独立生产出更具有创新性的产品。

学界中也有持保守太度,提醒大家要认真分析情况以应变严峻形势的,例如黄志祥在《金融危机对传媒业的影响和对策》一文中,以传统报刊业的身份就不同形态的传媒业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做了说明。他提到了在同样属于传媒业的不同形态的媒体们,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是具有差异的。就广告收入这一项为例,以网络、移动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在金融危机中能够逆风飞扬,获得了傲人的广告收入业绩。而固守传统媒体产品、传统产业结构的报业,广告收入增长极为困难,已经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化产业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李艳在《职业》杂志的《在金融危机中做创意》的采访中提出了对金融危机下文化产业的发展的观点。李艳认为金融危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契机。采访稿中提到历史的经验证明,往往在经济萧条时期,文化产业能得到更多的发展,因为人们在危机中,需要通过文化消费来缓解精神压力,从而调整再金融危机中的心态,并且增强信心。

面对金融危机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也积极应对,相关部门也提出了针对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划以及扶持政策,如《领导决策信息》中了《10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比较》的文章,该文提到了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后,各地都响应号召,推出规划发展蓝图以及相关政策,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中总结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前十名的城市目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及政府支持力度。从文中的数据及表格中可以看出,这10城市都以各自的方式和政策大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喻翠玲.英美创意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9,19(2):69-73.

[2]刘晗.在金融危机中“做创意”[J].职业,2009,(19):14.

[3]周任远.上海创意产业聚集现状分析及动因探讨[J].管理观察,2009,(5):13-14.

[4]曹新卓.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巡览[J].中国商界,2009,(1):46-47.

[5]陈泽珲.金融危机之际正式文化雄起之时[J].今日中国论坛,2009,(4):45-48.

[6]领导决策信息.10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比较[J].领导决策信息,2009,(2):26.

[7]厉无畏.创意产业:经济寒冬里的一股暖流[J].中国流通经济,2009,(2):4-6.

[8]李世忠.创意产业概念析[J].生产力研究,2009,(9):130-132.

[9]埃德蒙•菲尔普斯.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挑战——文化创意产业:经济增长新动[J].

中国流通经济,2009,(3):4-6.

[10]黄志祥.金融危机对传媒业的影响与对策[J].新闻与写作,2009,6):18-20.

[11]李光斗.创意经济迎战萧条[J].现代企业文化,2009,(5):34-35.

[12]魏爱梳.创意产业文献综述[J].经济论坛,2009,(1):64-66.

[13]UnitedNationConferenceonTradeandDevelopment.CREATIVEECONOMYReport2008[M].UnitedNation,2008.

[14]Marta-ChristinaSusie.TheCreativeEconomy[J].LESIJ.2008(1).

[15]NormaMRants,DeborahLeslie,SusanChristopherson.Placingthecreative

economy:scale,politics,andthematerial[J].Environmentandplanninga.2006.38(10):1789-1797.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文范文第5篇

文创在博物馆邂逅非遗之后

试论博物馆的文化产业之路

巧器——中国古代的文创产品

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析

关于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的几点思考

多元的文博创意产品及市场

文创热潮下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塑造

试论博物馆文创商店的陈列设计

文化资源保护是文创产业的基石

博物馆文创产品架起传播的桥梁

我国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浅谈对博物馆文化产业的认识

新形势下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新思路

关于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几点思考

从博物馆建设看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维

国内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新思考

博物馆文化产品评价体系设计研究

解构与重组——文创设计方法漫谈

浅议云南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的优劣态

内乡县衙文化产品开发研究

浅谈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

简论文化创意的理论与方法及其应用

解读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五种关系”

新媒体语境下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创新营销

我国中小型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方略研究

参与博物馆文创发展,思考博物馆文创未来

让文创产品点亮博物馆最后的展厅

话说中山舰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工作

武汉市级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思考

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策略之我见

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思考

对博物馆文创授权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文化创意与博物馆藏品融合发展研究

浅谈遗址博物馆的原位文化与衍生品开发

运用公共管理理论体系研究文化类公共组织

以新馆建设为契机推动军博文化产业新发展

浅谈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衍生商品的开发与经营

博物馆文创实践——南京博物院文创开发与思考

方寸之地,彰显文化内涵——抗战纪念馆邮局概述

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要素——以广西博物馆为例

浅谈博物馆文创商品的开发——以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为例

摸索和实践博物馆文创的新路子——以甘肃省博物馆为中心

与“历史”为伴——一种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思路的讨论

基于观众心理需求分析的博物馆文创产品与服务拓展思考

博物馆举办文创设计大赛大有可为——从河南博物院的做法谈起

突出文化特质兼顾公益特性——湖北省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开发思考

新形势下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以皇宫博物院为例

辽博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兼论博物馆从文物展示迈向文化传播之路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伦敦 文化创意 发展模式

相关概念分析

(一)文化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其明确提出“所谓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这一概念影响了欧洲、美洲、亚洲等许多有意发展创意产业的国家。在中国的北京、台湾和香港等地创意产业也称作文化创意产业。虽然各个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不尽相同,但多数人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者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并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主要包括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等行业(佟贺丰,2005)。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

发展模式的概念源于经济学,是指既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相互作用后,所反映出来的要素组合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根据库恩的“范式”理论,在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任何理论的突破和实践的发展都会带来新的模式,如市场主导型模式、产业关联模式、外向或内向模式等,因此发展模式并不是单一的概念,而是多方面、内外部因素交互影响发展的结果。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包含资源的利用方式、企业管理形式、要素组合方式、政府职能定位以及产业发展方向等视角分类。对文化创意发展模式的研究目前主要有以下方面:产业集群理论下的建设创意园区模式,根据自身产业环境和产业特点,进行正确的产业定位,制定合理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另一种是根据政府和市场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有政府主导型模式、市场主导型模式、政府市场混合主导型模式,然而如何对政府和市场进行准确的角色定位,成为众多研究的争论焦点(梁吉刚,2011)。

伦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一)伦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

1.经济环境: 20世纪90年代英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0美元。根据国际经济数据显示,国家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后,国家经济的增长主要靠创新产业驱动,英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高使得人们在文化发面的需求不断增长,需求已成为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

2.区位优势:伦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既是英国的政治中心又是经济文化中心。伦敦汇聚了世界一流的时尚创意人才,具有顶尖的设计师、著名的作家、艺术家等人才资源,世界上许多改变生活方式的重要发明和创意灵感均源自伦敦。此外伦敦是一个非常多元化、和充满包容性的大都市,来自世界各地的居民,多元化的种族、宗教和文化在这里融合。伦敦亦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拥有数量众多的名胜景点与博物馆等。伦敦这些独特的区位优势给创意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刺激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3.机遇条件:上世纪末英国陷入经济困境,国内急需寻求改革创新,加之英国政府的强力支持,给文化创意产业在英国国内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部环境;1998年的经济危机以及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刚刚兴起,使伦敦文化创意产业在外部也面临着较好的条件。

(二)伦敦文化创意产业模式

政府主导型创意产业发展模式通常是政府作为产业发展的主体与主导推动力,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与发展战略,实施相关的税收、公共服务等优惠措施,促进某一地区创意产业的迅速形成并高速发展,从而实现创意产业的跨越式大发展。政府主导型模式如图1所示(张望等,2011)。

伦敦文化创意产业模式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模式。伦敦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源于政府的主动干预。

1.伦敦市政府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出台了诸多相关政策。1997年英国政府成立了创意产业小组,并了《创意产业勘察报告》将创意产业发展列为国家发展战略。1999年,伦敦市政府设立了文化战略委员会。2003年,伦敦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伦敦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伦敦文化资本—市长文化战略草案》,提出了卓越、创新、参与、价值的新世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针,并做出了一系列创意产业扶持措施。2004年创立了“创意伦敦”工作组,这是一个由伦敦发展署管理的战略团队,以政府和企业合作的方式运作,广泛征集创意公司组织部门的建议,支持和促进伦敦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2008年11月,伦敦市公布了关于伦敦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草案,即《文化大都市—伦敦市长2009-2012年的文化重点》。在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伦敦采取的这些政策和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发展。

2.伦敦发展局每年投入3亿多英镑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资金方面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2004年4月,伦敦市市长启动了由伦敦发展局领导的“创意伦敦”大计划,目标是促使伦敦获得世界首要创意中心的名声和表现(王琪,2007)。2005年,伦敦市通过设立“创意优势基金”,为伦敦创意产业中有才华的企业家提供资本投入和商业支持,目前基金资产己经达到了1亿英镑(吴悦等,2011)。伦敦市政府最近几年时间投入了接近10亿英镑,给伦敦带来了大量博物馆和艺术画廊。伦敦市政府通过设计各种扶持基金为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人员提供资助,以激发他们的创意潜力,促进整个伦敦市经济的发展。

3.伦敦市政府非常注重培养创意氛围,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伦敦市政府根据该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创意空间及发展类型,然后按其所需提供相应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并大力宣传吸引相关人才聚集。随着产业区规模不断扩大,更多创意人才和机构被吸引进来,旧城区的功能与面貌发生了根本转变,演变成集生产、居住和时尚消费于一体的高档区。

伦敦发展局通过教育培训推介支持公民的创意生活,给公民提供接触创意的机会,如免费开放博物馆和数字化的数据档案等。此外,伦敦设立了四大文化节日,这也是伦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亮点之一。这四大节日分别是伦敦电影节、时装节、设计节、游戏节。该节日的设立极大促进了伦敦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4.伦敦作为英国的首都,在英国政府的推动下,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推动创意产业的“国际化”,开展与其他国家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5.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大量的创意人才,伦敦市政府为此做出了很多努力。如:刻意为创意产业提供实习岗位,协同社会团体或组织为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鼓励更多高等院校设立创意专业等。

伦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应用效果

(一)文化创意产业为伦敦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

伦敦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使得伦敦文化创意产业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应。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伦敦最大的产业部门之一,年产值超过250亿英镑,总产出和就业仅次于金融/商业服务业,并保持年均4.5%的增长速度(张国,2011)。2010年,英国创意产业增长速度是整个国民经济增速的2倍,占GDP比重已达到8.2%,与创意产业有关的企业已达到15万个,吸引的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8%以上。

(二)创意阶层为伦敦创意之都地位提供保证

所谓创意阶层,是指需要创意的职业,包括科学家和工程师、诗人、艺术家、设计师、卫生及法律从业者、高科技和知识密集型行业的从业者。随着伦敦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创意产业人群也在不断扩大,而且具有了相当可观的规模。根据伦敦官方统计的数据,其十三项文化2001年产值达120亿英镑,雇用4.3%的人口,英国广告人员的46%、时装设计师的80%-85%在伦敦工作。目前,伦敦创意产业就业人数超过50万,其中有10万人从事电影和传媒业。创意阶层为伦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创意,保证了伦敦创意之都的地位。

(三) 伦敦成为多元化的全球创意中心

文化创意是以文化为依托的,多元文化是文化创意产业不可或缺的激励因素。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来自不同地域、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伦敦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时尚、理念、艺术、音乐等,涵盖五百多种语言,几乎1/3的伦敦人属于外来民族。各种文化的交流、互动,造就了伦敦成为全球创意中心的地位。

伦敦文化创意发展模式对北京的启示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全方位推动。伦敦模式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政府的大力支持。虽然北京市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扶持文化创意发展的政策,如2007年在《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2012年,北京市出台了《发挥文化中心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意见》,推出系列配套政策重点扶持民营中小文化企业发展。但由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尚未完全到位,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部分行业市场化程度不高。如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领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对薄弱,渠道垄断、资源垄断等问题比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和产业发展的活力(朱婧达等,2009)。

创意人才培养。“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创意的关键,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意阶层的贡献,位居伦敦就业量第二的文化创意产业就很好地证明了伦敦有丰富的创意人才。然而虽然北京人才济济,但是文化创意企业缺乏高端创意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特殊艺术人才和拥有实践经验的成熟人才,人才供求不均衡。北京市政府要创造吸引创意人才的环境,鼓励高等院校、社会培育机构、企业等机构大力培养创意人力,逐步建立起创意人力资源。

加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在伦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伦敦东区、西区、SOHO区都大力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并且各个区形成鲜明特色的创业园。通过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尽管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但制度建设相对落后、创意产业的发展限于文化的束缚、存在较高的创意产业准入门槛、缺乏促进创意产业化的有效措施、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不规范、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没有发挥应有的辐射能力等。未来,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促进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佟贺丰.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及其启示[J].科技与管理,2005(1)

2.梁吉刚,林如鹏.广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张望,安同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4.王琪.世界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状况的国际比较[J].上海经济研究,2007(9)

5.吴悦,郝梅瑞.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6.张国.伦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北京的启示[J].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2011

7.朱婧达,张梅青.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探讨[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文化产业, 经济发展 ,探索研究

一、引言

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各国对其界定不同。英国称为创意产业,欧盟称为内容产业,而日本称为娱乐观光业。2004年,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从统计意义上首次对文化及相关产业概念和范围作了权威性的界定,明确了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二、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从国外情况来看:美国自1996年以来,其文化产品出口就已超过航空航天工业,居出口贸易的第一位;2000年其产值占GDP总量的25%。英国2000年文化产业产值占GDP的7.9%;其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第一大出口产业。而作为电子产业强国的日本,2000年其文化产值占GDP的18%,文化产业规模大于电子业与汽车业,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全球播放的动画片中有65%出自日本。在全球电子游戏的市场份额中,90%以上的硬件、50%以上的软件均被日本厂商掌握。1998年韩国提出“文化立国”战略;2007年,韩国文化产值约650亿美元,占GDP的7%,文化产品出口达100亿美元,占世界文化市场5%的份额,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国和世界第五大知识产权国。下图为国外文化产业发展与中国对比:

国内文化产业发展较迅速的几个城市,如北京200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11%;2009年其文化创意产业占GDP的比重为12.6%,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2008年上海文化产值占GDP的7.5%;2009年,其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的9.31%,文化创意产业已被看做上海市未来支柱性产业之一。2008年广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6%,并提出文化产业增加值力争实现年均增长12%以上,2015年占GDP的比重要超过6.5%。而这些都是在中国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但湖南省文化产业的异军突起,有力的反驳了文化产业只能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繁荣发展的论断。2008年湖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1%,并提出文化产业发展实现年均20%以上,到2015年,达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7%。这些省份, GDP的比重均已超过5%,按照国际标准,已能称之为支柱型产业。近些年,虽然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地区差异很大,从总体上看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

三、山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山西省一直处于文化大省,却是文化产业弱省的尴尬境地。下图为山西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山西省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在2010年才超过全国平均值3%,差距很大。山西省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和自然文化资源。这是山西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也是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所在,走资源―创意型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主导产业,需要做得就是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生产力,发展文化经济。如今,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制定了一系列有利的发展政策,使得文化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另外,根据恩格尔定律和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以及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经验可知,中国国内文化消费需求已步入快速增长阶段。山西省2008年人均GDP达到2.03万元人民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1.3万元,若按照文化消费占个人消费总支出的18%计算的话, 2008年山西省的文化消费支出应超过323.64亿元人民币,而2008年山西省的实际文化娱乐消费才133.75亿元人民币,文化娱乐消费只占家庭消费支出的8.5%左右,存在近100亿元的缺口。这说明山西省存在着巨大的现实和潜在文化需求市场,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山西的主导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探索及分析

山西省历史资源丰富,以历史资源为依托发展文化产业,应该是主基调。当年一部热播影视剧《乔家大院》播出后,带来了乔家大院旅游热,加速了山西省旅游业的发展。几年后一部《走西口》的热播,使晋商文化重新进入人们研究讨论的范围,带来了新一轮的山西晋商文化旅游热,并使相关文化产品热卖。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韩国。当年《蓝色生死恋》和《冬季恋歌》的热播,不仅带来了韩国旅游热,还使与影视剧相关的音像产品等相关文化产品热销,使韩国文化产业成为振兴当时韩国低迷经济的救命稻草。另外,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得相关联产业如饮食业和服装业顺利打入中国等亚洲市场。联想山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尴尬境地以及几次影视剧播出后的旅游热和文化产业发展之势,山西省以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石,以影视业为契机,发展旅游产业,进而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或许是可选的一种发展方式。当然,这需要文化产业链的建立和完善,如以各旅游景点为背景的精良的影视剧制作,以达到宣传旅游地的目标,带动新闻媒体、期刊杂志、文化休闲、文化产品制作销售等其它层次的文化产业发展,进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山西的饮食业等。而由影视剧得到回报的旅游业,势必加强与其的合作,增加投资,以此来达到双赢的目的。但是,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条,复合型的文化产业人才,健全的投融资渠道,以及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是目前山西省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

山西省文化产业必须发展,而如何发展才能打破僵局,是需要努力探索的事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打破常规模式,另辟蹊径,或许能使山西省文化产业发展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7.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2]邹广文,徐庆文.全球化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8月,第185页

[3]陈爱平.文化产业:经济发展新的支柱[J].今日海南2005(4):30-31

[4]王力力.中韩文化产业比较研究.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硕士论文,2008年12月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音乐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复合型人才

作为文化产业较为重要的分支,音乐产业在近几年的发展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在文化领域,所占比重都在不断的增加。特别是一些产业基地的设立及创意文化展区的开发等促进了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得音乐产业有不断上升的势头并倍受各界关注,从而也掀起了一股音乐文化产业的研究热和讨论热。诸多学者和专家们对于当前音乐文化产业的相关问题都有研究。为了更好地了解近两年来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及其重大意义,笔者试图对2012年―2013年度音乐文化研究做一个综述。针对本次论文所搜集到的资料以期刊论文为主,共14篇。就对资料的整理分析来看,目前学界对于音乐文化产业的讨论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文化产业发展;2.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3.音乐文化产业的个案研究。

一、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搜集到的资料中,涉及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文章共有8篇,且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在《文化创业产业视野下的民间音乐开发》一文中,作者宋迪认为,由于自发性的民间音乐文化产品不能适应社会文化需求,加之资金的匮乏及管理部门的忽视,使得民间音乐面临着消亡的危机。为拯救民间音乐,作者以文化创意为视角提出了以下4点措施:“加强文化资源开发力度,提高民间演出质量;政府要努力为民间音乐文化发展创造积极条件和良好社会环境;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民间音乐演出场所;加大对民间音乐的扶持和研究力度”i以此来鼓励发展民间音乐,繁荣民间音乐文化产业。有别于上述文章民间音乐文化的研究,秦晶对整个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做了论述。虽然讨论的都是唱片行业,但叶青在他的《网络数字音乐力量与我国唱片音乐转型》文章中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作者认为尽管数字盗版,网络音乐等的发展影响了传统型唱片的售卖,但“这一危机也恰是契机所在,通过促进音乐产业集群式发展,促进现代大型综合演出市场的发展,促进版权产业更好更快发展,不但可以丰富音乐内容的生产,更可以让音乐产业驾驭好新的环境,完成健康的升级与转型。”

(二)其他

随着音乐文化产业的蒸蒸日上,音乐文化产业产学研究理论也在不断的发展。在《音乐文化产业产学研究协同合作的探究》一文中,作者毛文华认为“要发挥政策主导功能,增加政府投入;发挥高等院校资源优势, 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引领产业精英的音乐文化产业人才;强化学术交流,举办音乐文化系列活动,提升全民音乐文化内涵,全面促进音乐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李方军2012年发表于《黄钟》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音乐产业研究活动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一文是一篇信息量相对较多的文章。作者围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音乐产业的研究活动为主线加以展开主要围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音乐产业的研究活动为主线加以展开,以及音乐产业研究活动与文化创意产业、艺术管理、音乐产业、音乐传播等领域的实践和学科的关系,特别是它们之间互动演化发展关系及规律。

二、专业人才的培养

音乐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要顺应经济发展大潮跟进文化产业发展步骤,更需具备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和专业性音乐文化产业人才。不少学者认为专业音乐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并一致认高校教育应以培养音乐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广西艺术学院顺应音乐文化产业发展需求,作出了一系列的教学调整。如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完善科目设置,并加注实践,积极培养复合型人才,将有力推动广西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李艳昆在《音乐文化产业新语境与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契机》一文中说到“我国音乐文化及其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深度调整和转型时期,在社会语境、产业格局、内部结构因素、载体内涵等方面都体现出了新的特征和要求,而这些也为我国当前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提供了目标、模式和创新体制等方面转型的动力和契机。”作者观点与上篇文章观点趋同,认为当下高校应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此外,作者补充的是,音乐人才培养要具体化,复合型人才要在专业化的基础之上,而不是泛泛的通才。

三、音乐文化产业的个案研究

关于音乐文化研究的成果,共有5篇文章涉及。多是教学科研成果或地方局指令性计划项目,研究方法步骤也多为相似。因此,仅以《麒麟区洞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途径探索》和《潘阳湖生态经济区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研究》两文为例。前文作者晏丽芳认为:麒麟区洞经音乐是麒麟区开发特色文化,丰富地方文化不可多得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第二篇文章略有别于第一篇,潘阳湖作为一个正待开发的经济文化区域,音乐文化产业相对于其他地区相差甚远。因而,作者提出了“大力开发音乐文化资源,形成产业链及音乐文化创意园,打造创新的音乐文化品牌”等系列建议。

结语

通过以上文章的整理分析,近两年对于音乐文化产业的研究多倾向于:音乐文化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弊端及解决措施;音乐文化产业高精尖专业人才即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市场调研,个别区域的音乐文化产业研究等问题上。此外,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对高校音乐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要求,为顺应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其发展,教育部门在教学上应有新的要求,以培养市场所需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而不仅仅是文化素质的培养,脱离了市场。

注释:

i 引自作者文章。以下“”同。

【参考文献】

[1]吴霜.音乐学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研究――以文化产业发展背景下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的教学建设为例[J].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13(01):220-223.

[2]李艳昆.音乐文化产业新语境与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契机[J].大舞台,2012(07):248-249.

[3]宋迪.文化创意产业视野下的民间音乐开发[J].黄河之声,2012(11):22-23.

[4]秦晶.对当前音乐文化产业现状的思考[J].音乐时空,2013(04):78+63.

[5]许蕾.中国音乐产业的创新与融合发展[J].东岳论坛,2013(05):135-138.

[6]刘铁光.中国音乐文化产业的困境与出路[J].贵州大学学报,2012(03):37-42.

[7]叶青.网络数字音乐力量与我国唱片音乐转型[J].音乐传播,2012(02):38-46.

[8]毛文华.音乐文化产业产学研究协同合作的探究[J].北方音乐,2013(03):50-51.

[9]李方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音乐产业研究活动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J].黄钟,2012(02):147-158.

[10]李萍.潘阳湖生态经济区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研究[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9):60-61.

[11]晏丽芳.麒麟区洞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途径探索[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2(01):86-90.

[12]韩博.对衡阳音乐特色旅游产业的思考[J].民间音乐,2012(01):54.

[13]马红军.城市音乐发展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以唐山为例[J].人民论坛,2012(09):180-181.

[14]陈曦.唐山市城市音乐产业化发展的传统思路及面临的挑战[J].大众文艺,2012(18):295.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文范文第9篇

>> 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策略构想 论我国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我国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 浅析我国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我国文化产业知识产权研究 知识产权与文化创意产业 知识产权保护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前提与保障 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与对策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浅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策略分析 论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构建 内蒙古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论文化创意产业的复合型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我国历史文化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开发 浅谈高校文化创意产品的知识产权现状及保护对策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成都创意产业的发展与知识产权的保护 试析知识产权背景下我国文化的发展问题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6-02-20.

②参见《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第二条第八款。《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第二部分从第9条到第40条规定的知识产权范围包括:版权与邻接权、商标权、地理标志权、工业品外观设计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未披露过的信息专有权。

③相关论述详见孙玉荣的《大数据时代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路径选择》;余 翔、李 伟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建设初探》;姜 南、徐 明的《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实证研究》。

④名人形象,即名人的身份及其所代表的商业价值。在美国知识产权体系中有专门的形象权,未经许可而在商业活动中适用他人的姓名、肖像、声音、签名以及显著服饰,均属于侵犯形象权的行为,应当承担禁令和损害赔偿的责任。

④《著作权法》第十七条规定: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

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 29490-2013),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于2013年3月1日起实施。

[参考文献]

[1]刘亚军.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J].社会科学辑刊,2015(3):60-65.

[2]邹龙妹.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法与策略[J].知识产权,2012(8):77-81.

[3]王 琪.“创意产业”的本质与特征[J].甘肃理论学刊,2009(4):113-118.

[4]王红珊.保护知识产权与发展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与创意产业国际论坛综述[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6(1):58-60.

[5]王海燕.创意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J].特区经济,2007(11):250-251.

[6]雷丙寅,赵 凯.论科技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系[J].求索,2012(3):113-115.

[7]胡兆燕.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5[N].中国财经报,2015-10-22(007).

[8]孙玉松.试论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61-64.

[9]何 敏.知识产权法总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40.

[10]王海燕.武汉城市圈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战略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6):60-62.

[11]杨德桥,田荣哲.论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的构建[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1-39.

[12]秦 昕,胡宗谦.数字时代的版权保护问题浅析[J].编辑之友,2010(12):102-103.

[13]詹 映,张 弘.我国知识产权侵权司法判例实证研究:以维权成本和侵权代价为中心[J].科研管理,2015(7):145-153.

[14]郑成思.反不正当竞争:知识产权的附加保护[J].知识产权,2003(5):3-6.

[15]李明德.美国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文范文第10篇

创意设计作为文化资源的显现手段,不仅仅是让商品、空间和建筑显得更华丽、美观和养眼,而更是一种确保公民在追求美好生活及面向未来所需的力量所在。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如果从1998年文化部成立文化产业司开始计算,至今已经有十五个年头了。十五年的文化产业发展,给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综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内涵式支撑。十五年来,文化产业发展除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了增进经济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除了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健全,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了我们文化态度的转变,促进了我们文化发展观念的转变。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的高层曾高度重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重视文化的国家凝聚和思想统合的作用,把新闻传媒出版当作舆论控制的工具,在文化立场上发展到极端就陷入一种主观主义的一元思维模式,甚至出现了“文化革命”、“样板戏”等不同形式的文化破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逐渐深入,我们开始理性地看待人们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逐渐看到文化的经济价值和商品属性。在上个世纪末,文化产业进入中国政府宏观管理视野,我认为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文化事件,标志着我们的执政思维进入辩证主义的二元思维模式阶段,意味着我们开始正视文化的双重属性——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经济属性,开始发挥文化的双重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韩国和中国台湾先后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转变,并辅以多样化的文化扶持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本国和本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艺术的繁荣。

随着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十报告等先后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这些论断表明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文化的时代,要以多元思维模式来看待文化的综合价值。

多元思维的文化发展模式,在我看来,就是要看到文化的四个发展层次:文化艺术、文化产业、文化经济和文化社会。这四个文化发展层次构成了文化金字塔结构,最上端是文化艺术,最下端是文化社会。文化艺术强调文化的原创性和原真性,以文艺美术、音乐舞蹈、戏曲戏剧等艺术形式为载体;文化产业强调复制性和商业性,推进“文化的产业化”,具有技术化的生产手段、规模化的生产效益、市场化的生产目的和企业化的生产主体等文化生产特点;文化经济强调文化资本、知识产权和符号价值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协同推进“文化的产业化”和“产业的文化化”,通过整合产业价值链和文化品牌的塑造来提升各个产业的附加价值;文化社会强调文化的外部效应和创意的溢出效益,实行生产、生态与生活的立体互动、园区与社区的双向融合、乡村、城镇与都市的全面耦合,以文化力和创意力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环境营造和社会治理。从这一意义上来看,我们进入文化的时代,就是要重视文化发展在文化社会的高级层次。

文化社会强调文化追求和底层创意。文化社会追求有意义和价值的社会发展目标,追求有情趣和品位的生活目标。文化社会彰显了一个有灵魂、有诗意、有精神追求的民族的社会范式;文化社会显示了一个大国崛起的文化品位和国际尊严。文化社会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因此,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树立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念,引导国民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成为文化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求整个社会有更高的精神追求的时代,“把更高的精神追求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目标,一个标志,有极为深刻、极为深远的意义”。文化社会要改造和提升我们的国民性,要重铸我们的民族精神。文化社会的公民是经济公民、政治公民和文化公民的复合公民体,公民的文化权益不仅包括文化消费权利,还包括文化创意权利,自由表达的权利,要充分调度市民的自下而上的基层创意,要营造自由创意、宽松多元的社会氛围。

文化社会重视社会设计和公共创意。文化社会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参与”和“沟通”,注重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公共空间的扩展。创意设计作为文化资源的显现手段,不仅仅是让商品、空间和建筑显得更华丽、美观和养眼,而更是一种确保公民在追求美好生活及面向未来所需的力量所在。文化社会重视社区深耕、空间再造、资源再生和环境保护。一个成熟、优雅、精致的文化社会的文化形象,不是在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或富丽堂皇的大剧院和美术馆,不是在名目繁多的节庆会展或琳琅满目的影视演艺,而是在庙堂之外的百姓生活和普通自在的街景巷弄。在这样的文化社会里,十字街头或社区广场可能就是先锋戏剧的表演场所,地铁也可能是提供文化信息、艺术展览和文创商品的文化场地;在这样的文化社会里,公司办公大楼的大堂可能就是艺术展览的文化空间和艺术画廊,咖啡馆、茶馆、书店可能就是提供创意灵感、文化体验的创意空间。当银行的客

服大厅成为艺术书屋或创意茶屋,当政府部门的机关大楼成为表演艺术和当代美术进行艺术实验的公共展场,那么这就是一个完美的文化社会形态;当一家企业的社会责任以文化责任为最高使命、当一座城市的发展目标以文化发展为最高目标、当一个国家的社会进步以文化进步为最高尺度,这那么就是一个完美的文化中国形象。

文化产业的发展最宝贵的价值就是赋予我们每一个人以创意精神和文化力量,去建设我们理想中的文化社会。

向勇:

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副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英国剑桥大学judge商学院访问学者,英国伦敦metropolitan大学商学院访问教授。兼任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国家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西城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北京市海淀区创意产业协会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韩国文化院顾问委员会文化产业组委员,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创意经济学术交流网络成员。

上一篇:文化传承与创新论文范文 下一篇:英文化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