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浴产品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07 01:04:58

卫浴产品工作计划

卫浴产品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第一步:选好联盟伙伴

但往往在品牌联盟刚建立时,各个参与的品牌很积极,对未来的畅想也很美好,但是有将近90%的品牌联盟都半路“夭折”。这其中最明显的原因就是在品牌联盟在合作过程中出现意见分歧,最后联盟也慢慢解散了。出现这种情况,大家都把原因归咎于联盟成员群龙无首,整个联盟没有明确的发展思路,没有完整的组织构架,也没有个得力的牵头人,所以才会在重要的环节大家都各执词,意见不一致。最常见的分歧就是在集中宣传推广的费用等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实际上,这种品牌联盟本来就是一个松散的组织,不可能期望它能像工会一样能有完善的组织架构,而且建立个具有完善架构的组织,也不是花一点精力就能建成的。各个商家在建材市场建专卖店的目的是销售赚钱,不是建立组织去当个领导。因此不管如何畅想品牌联盟的美好未来,如果将精力投人去建立联盟的组织架构,就是舍本逐未,所以品牌联盟组织松散才是正常的状态。

既然每个商家都有自己的想法,独特的经营理念,品牌联盟组织又松散,那么最后联盟的解体是不是就会成为必然?其实不是,我们来分析下品牌联盟中出现最多的分歧

联盟共同推广的费用分摊,各个商家各有想法,认为借势更多的品牌应该多承担费用……

这个分歧其实落到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合作商家选择。首先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合作伙伴,选择有差别化的经营模式,各自有不同的消费群体,这样的联盟才会长久。所以在联盟之前一定要看好盟友还有联盟的目的。其次,要选择同等地位的合作伙伴,不能差异太大。比如作为一个家电行业厨卫电器的二线品牌,找陶瓷卫浴品牌的一线品牌合作结成联盟,那么由于行业地位不对等,相互借势是有差异的,那么对费用有异议的情况就很容易出现。所以定要寻找地位合适的联盟伙伴,这样才能解决这问题。当然除了地位合适,还需要在其关联性方面做些考虑。

例如卫浴专卖店选择品牌联盟合作商家,需要选择本市场内部在装修过程中与卫浴产品处于同安装时间的其它商家,如卫生间内需要走上下水的家居用品等等,与卫浴产品具有关联性的商家均可做为品牌联盟合作厂家,如洗手池,浴盆。而烟灶专卖店大多和橱柜专卖店作品牌联盟。

而失败的品牌联盟,将近一半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相互关联的品牌之间没有共同的价值诉求,相互之间品牌价值并不匹配,品牌策略让消费者很难理解。这都是因为联盟的伙伴选择不合适造成的。

只有走好这基础的一步,才能说到后续的合作。

第二步:关注“为他”

选好联盟伙伴,怎么样才能让联盟的作用充分发挥,是广告?促销?推广活动?其实不是!北京A.O.史密斯专卖店在品牌联盟方面做得特别突出,坚持合作时间也非常长。店长告诉我:“我们的品牌联盟坚持那么久,就是因为我们一直坚持‘为他。的理念。”因为参加品牌联盟的品牌都想的是希望能借到别的品牌的势,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客户,而且应该说每个品牌都是这样想的。但是“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大家都抱着“借别人的势”的想法,各自为政,那么最后这个联盟只有消失。“要想收获,我们就要付出。我们不能要求别人,那么就只能要求自己。因此要为联盟伙伴介绍客户,实现’为他’。我们相信,只有我们为别人介绍了客户,别人才会真心为我们介绍客户。参加品牌联盟不能总想获得,而不想付出。“但是只依靠店长要求导购员为联盟伙伴介绍客户,实际上是口头支票,需要把这项工作当作考核来实行,才能真正实现。

案例:建材城品牌联盟行动方案

为最大化利用建材城内部客户资源,提升各专卖店单店销售额,特制定如下品牌联盟行动方案。

一、店内此项工作责任人店长。店长行动方案:

1.各专卖店店长需主动与符合条件的商家店员保持良好沟通关系,每个品类(橱柜、卫浴、瓷砖、厨房电器等)选出2家联盟对象。

2.在联盟商家放置优惠券,要保证每家店内有5张优惠券。不可过多,随时补充。每天跟踪优惠券的发放情况,并将顾客信息汇总每天上交主管,抄送经理。优惠券发放情况表见上。

5.店内人员要有意识的推荐合作厂家的产品,与联盟厂家建立互信互惠。

4.每天早上10:00前店长向主管汇报今日工作计划及昨日计划完成情况,抄送经理。

二、销售主管行动方案:

1.对于店长每天上交的行动计划进行点评。表扬先进,对操作有问题的门店及时沟通,找出工作方法或工作态度方面的差异,厦时要求店长及时改进。

2.对于店长每日上交的联盟商家实际发放的优惠券进行汇总。每周一随周工作计划上报经理。

3.在每周店长例会上,进行工作方法总结,共享各店工作经验,及时改进工作方法。

三、经理行动方案:

1,随时跟踪店长与主管工作进展,找出工作方法或工作态度方面的差异,确保执行到位。

2.要求各店在本市场内部最少有8个联盟商家;每个联盟厂家每月需发放不少于10张优惠券;优惠券带来的销售不低于10单。

5.品牌联盟活动列入店长与主管绩效考核内容。店长考核:每月此项工作带动销售少于10单,绩效考核扣20分。主管考核:每周店长会分析会;每周一给经理各店的优惠券发放汇总表格;每天监督店长的工作日报完成情况。以上执行不到位,绩效考核扣20分。

卫浴产品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十二五”期间,全省工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部署,紧紧围绕工业转型升级,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组织实施全省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工作计划和专项行动,通过宣贯品牌培育管理体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培育试点示范、选树质量标杆、建设“好品山东”、培养专业人才等工作措施,积极营造良好环境,努力推动工业质量品牌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据2015年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统计调查,涉及全省28个制造业大类185个行业小类产品质量合格率为94.33%。高于备案目标值(94.00%)0.33个百分点。截止“十二五”末,全省工业领域驰名商标523件,著名商标3061件,山东名牌1406个,42个企业进入2015年“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拥有中国质量奖1个(提名奖11个),中国工业大奖6个,全国质量奖20个,省长质量奖(组织奖)40个。海尔集团人单合一双赢模式、东阿阿胶全产业链质量控制等9家企业的13个质量管理经验列入部级质量标杆,居全国第2位。18家企业被工信部认定为全国工业质量品牌培育示范企业,诸城市(食品)和临沂经济开发区(工程机械)等8个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列入全国培育试点,均居全国首位。质量品牌发展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建立品牌专业人才培训机构,培养10名品牌专业人才培训师,143名“品牌经理”,居全国首位。运用“互联网+品牌建设”新模式,创建“好品山东”市场营销服务平台,提高工业产品的网上销售率,平台上线企业数量突破3.1万家,带动企业交易额600多亿元。

尽管我省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工作成效显著,但仍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品牌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拥有的名牌产品数量远多于中西部,名牌产品主要集中在食品、轻工、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行业,战略新兴产业知名品牌少。二是企业的主体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产品质量水平、品种、功能与市场消费需求还有相当差距,部分企业品牌意识不强,缺乏系统的品牌战略规划和专业人才。三是知名品牌较少,自主品牌拥有率不高,品牌附加值不高,品牌核心竞争力有待增强。四是质量品牌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尚未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质量发展和品牌建设长效机制等。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和建设制造强省为根本任务,以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提高质量基础,实施品牌战略,发挥政府指导、行业引导、企业主体、社会监督作用,着力构建质量品牌发展的长效机制,积极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扩大品牌数量,增强品牌竞争力,打造百年品牌企业,努力实现我省由品牌大省向品牌强省转变。

(二)基本原则

1.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努力增强企业质量和品牌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市场竞争力,激发企业创建知名品牌的活力和创造力。全面深化改革,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战略研究和规划引导,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加快诚信体系建设,为质量和品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自主发展与开放合作相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创新机制,着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完善产业链条,形成自主发展能力。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积极利用国内外资源和市场,提高我省与国内、国际交流合作内涵和水平,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3.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加快技术进步和设备升级,推动新理念、新模式、新原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集成应用,突破关键性、基础性、瓶颈性质量技术问题和机制性、系统性、全局性质量管理难题,推动质量技术、管理、实物与服务质量水平向中高端迈进。

4.改善供给与引导消费相结合。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优化品种结构,管理提升产品品质,持续培育自主品牌,加快改善供给结构和质量,品牌引领和创造新消费。

(三)总体目标

1.质量和品牌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到2020年底,重点行业制造工艺实现优化,解决一批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产品档次结构更趋合理,重点领域取得突破,装备制造业整体质量水平和质量管控能力明显提高,攻克质量关键共性技术50项以上,拥有10个部级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标杆经验得到更广泛推广与应用,质量监管体系更加健全有效,质量基础条件更加完备,社会诚信和市场竞争环境得到改善。

2.企业品牌培育能力明显提升。引导企业建立并实施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拥有部级品牌培育试点企业500家、示范企业50家、质量标杆30个,国家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培育试点20个。进入世界品牌实验室(WBL)世界品牌价值500强的企业力争达到5家,进人中国品牌价值500强的企业力争超过50家。培育一批“百年品牌企业”,打造一批成长性特色品牌,初步形成与我省工业规模相称的质量品牌发展新局面。

3.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培养300名以上部级品牌经理专业人才;培养一批质量品牌专业服务机构,在品牌培育、品牌评价、品牌推广、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重点行业质量品牌发展方向

1.造纸与包装。以“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为原则,注重创新与集成制浆造纸节能减排技术,实现循环、低碳、清洁发展,优化原料结构,采取新一代清洁制浆造纸技术,提升制浆造纸装备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及成套技g,提高产品性能,满足功能性、环保型要求,创新管理营销服务,提升品牌影响力。

2.食品。引导行业把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作为增强行业竞争力的核心和根基,加强食品行业标准建设,引领健康营养消费模式。加快优势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和地方特色品牌培育步伐,创新市场营销开拓方式,提高企业自主品牌竞争力和品牌信誉形象。

3.纺织服装。推进智能化、数字化设备研发和应用,推广节能环保工艺技术,延伸产业用纺织产品产业链,引导行业产业集群协作发展,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例。

4.家电。提高企业创新设计能力,推进信息化和网络化水平,推动产品向高端、节能、智能化发展,满足市场新需求,加快优势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巩固传统家电产品市场优势地位。

5.家具。重点围绕绿色节能环保,吸引和整合设计资源,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开发个性化、定制化产品,攻克生产流程再造、环保板材生产、水性漆应用等质量关键技术,积极培育市场自主品牌,产业链协同发展,推进产业集群品牌推广。

6.汽车。坚持绿色发展,提升制造标准,大力发展高端产品,加快关键零部件研发,开展可靠性研究,提升配套能力。完善汽车基地产业布局,打造产业集群品牌。

7.工程机械。提高节能、环保高端产品比重,加快优化专用型、高附加值、轻重合理搭配产品结构,加快工程机械重点节能技术推广普及,严格执行排放标准,提高产品人机交互、智能化、模块化和再制造能力,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推动企业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

8.船舶。抓住山东蓝色海洋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围绕国际新规范、新公约、新要求,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推广应用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分段无余量制作工艺,大力发展绿色节能环保的“双高”船舶和海工装备,提高本地化配套率。

9.农机。发展增产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高效智能化农业装备及核心零部件,提升产品可靠性、智能化、精准化水平,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附加值。

10.建筑陶瓷。发展绿色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实现节能清洁生产,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时尚、创意、个性、特色文化内涵,使瓷砖产品薄型化,卫浴产品轻量化、节水化,推进产业链延伸与新,完善集群综合配套能力。

11.水泥。稳定提高新型干法熟料占比,提高产能利用率。加大余热发电、粉尘高效治理、资源综合利用等新技术应用,实现绿色清洁生产。

12.平板玻璃。推广全氧燃烧、变频调速和熔窑保温等先进技术,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提高超薄、高强、无碱、镀膜、高透光率等产品性能。实施废品玻璃、碎玻璃回炉利用,实现无固体废料排放。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要素配置效率。

13.有色金属。推广应用先进电解铝节能环保工艺技术、绿色环保铜冶炼及铜加工技术、新型冶炼、连续铸造、轧制、连续挤压等技术。重点在轨道交通用铝材、航空航天用铝材、汽车和船舶用铝材、药用和电子铝箔、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方面提高产品可靠性、功能性水平。

14.钢铁。推广应用新一代钢铁流程技术、高纯度电炉冶炼技术、新一代节能降耗技术和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技术。以流程优化和实现钢铁制造大型化、自动化、信息化为重点,推进产品品质、工艺技术和标准的升级,实现绿色、高效、可循环制作,使产品高性能、低成本、高质量、近终型、易加工。

15.轮胎。普及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高性能、绿色环保、安全、功能性水平,加快新型钢帘线、异型钢丝、碳纤维、芳纶等高性能纤维应用,实现轮胎耐疲劳、高翻新、高性能,提升轮胎品牌价值。

16.地方炼化。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节能减排,加大油品质量升级、炼化一体化发展,加快发展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精细化、高端专用、差异化、环境友好型水平。推广应用先进气体净化技术、低能耗生产技术、生产污水零排放、废气废固处理及清洁生产综合利用技术,提高产品产率和质量、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综合效益。

17.煤化工。发展高附加值焦油深加工产品,采用节能消耗低、成本造价低、绿色环保优的新一代煤化工技术,提高煤转化率、气化率、有效产率,加大焦炉煤气综合利用。

18.高端装备。提高智能、绿色、柔性、精品和高效制造水平,重点提升通用装备、专用装备、以及基础零部件和电子元器件质量可靠性的技术和质量水平,提高国产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支持企业提高质量在线检测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加快以两化融合促进质量提升。提升品牌层次,促进自有品牌跨国经营与国际化发展,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国际知名品牌。

19.生物制药。重点在基因工程和新型疫苗、化学药物、新型中医药、海洋糖类药物形成一批新产品,推广先进医药工业生产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和现代医药工程技术,提高医药产业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确保生产过程全质量控制,降低生产成本、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升产品自主化、独特化水平,产品使用安全并具有较强市场前景。

20.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在大规模集成电路、高端软件、云计算设备、数字家庭、新一代网络与通信、物联网、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应用电子等产品和领域,围绕高端、关键终端设备和产品,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核心技术,发展专用电子装备、器件和软件,完善产业配套体系。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等关键基础配套产品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21.新材料。重点在高性能纤维、树脂材料、氟材料、超/微滤膜、特种橡胶、工程塑料等先进高分子材料,先进陶瓷、特种玻璃、新型隔热保温材料、高性能摩擦材料等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催化材料、发光材料、抛光材料、储氢材料等稀土功能材料与器件,高品质特殊钢、航空航天铝合金、大型及超大型铝合金工业型材、高档铝箔等高端金属结构材料,石墨烯、碳纳米管、超导材料等前沿新材料,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可靠性、实用性。

四、重点工程和专项行动

(一)重点工程

1.质量和品牌强基工程

(1)完善标准体系。加强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技术基础能力建设,鼓励企业通过自我声明的形式,明示产品实物质量和达到标准的水平。鼓励行业或企业专利技术向标准转化,积极参与标准化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行动计划,推进国际国内标准接轨。制定团体标准,提高行业或企业在产业发展和市场中话语权。参与和主导制定国际和国家标准600项、行业标准1000项,工业产品实物质量水平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相关重点领域的国际标准转化率平均达到90%以上。实施品牌管理体系和品牌价值评价国家标准,进一步完善品牌价值评价标准体系。

(2)夯实产业基础。以提升制约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核心基础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统称“四基”)为重点,积极对接国家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调整优化技改投资结构,引导企业围绕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大力发展中高端产品实施技术改造,提升高精尖制造能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开展智能制造示范试点工作,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改造,推进机器人和智能成套装备应用。实施发展服务型制造行动计划,深入开展总集成总承包试点示范。建立全省“四基”数据库,突出产业重点领域和共性关键环节,定期“四基”攻关指南。引导地方、行业、科研机构和骨干企业组织质量技术攻关和工艺提升,组织实施50项行业非竞争性共性质量问题攻关项目,攻克一批非竞争性共性质量技术问题。建设10个高水平的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提升质量控制与技术评价能力。

(3)增强管理能力。推广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精益生产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开展品牌培育、质量标杆等试点示范活动,支持开展质量管理小组、现场改进等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鼓励企业提高|量在线检测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加强从原料采购到生产销售的全流程质量和品牌管理,建立完善质量、品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两化融合和社会责任等管理体系。在食品、药品、婴童用品、家电等领域实施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质量自我声明和质量追溯制度,保障重点消费品质量安全。积极开展质量信誉承诺活动。

2.质量和品牌创新工程

(1)加大新产品研发。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鼓励企业追求微创新、发现微创新、实现微创新,挖掘创造新需求。推广1000项左右重点新技术新产品,优选100项重大新技术新产品聚焦政策、聚集资源、聚合力量重点支持,鼓励企业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建设山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创新成果应用,支持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推广应用。

(2)发展工业设计。大力开展工业设计塑造新产品,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优势,引入国内外先进的工业设计技术,对现有品牌产品进行创意设计,提升品牌产品的市场亲和力和美誉度,实现消费者需求与企业效益相统一。深入开展“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充分对接“好品山东”等服务平台,凝聚设计创新服务资源,加快提升我省工业设计水平。

(3)创新发展模式。加快鼓励企业运用大数据、物联网深度两化融合,创新生产业模式,满足市场新需求,实现柔性化、个性化定制生产。支持企业整合融合信息化技术,对工业设计、先进工艺、新材料、智能生产和现代化管理等多方面进行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和引导企业将创新设计成果转化成标准,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品牌。

3.质量和品牌提升工程

(1)强化标杆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省长质量奖、名牌、著名商标认定工作的引导和服务作用,选树一批在质量、创新和效益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品牌。深入实施工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计划,培育工业企业品牌试点示范企业、质量标杆,树立一批“专精特新”的单项冠军,打造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带动提升全省工业质量和品牌建设。

(2)深入宣贯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围绕研发创新、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和营销服务全过程,宣贯工信部《工业企业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实施指南》和《评价指南》,引支持帮助企业结合实际建立健全质量品牌管理体系。指导企业企业做好体系运行有效性自我评价和第三方评价工作,全面提高企业品牌培育能力。

(3)加强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鼓励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宣贯《工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指南》。组织开展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实务培训,引导企业建立并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预警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

4.质量和品牌人才培育工程。建立品牌专业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系统性、分层次地提高企业高级(首席品牌官)和中级(品牌经理)品牌管理人员和品牌专业岗位人员(品牌专员)的品牌意识和专业品牌打造能力。发挥我省品牌培育专业机构的技术支撑作用,逐步完善品牌人才培养机制,以企业中级品牌管理人员(品牌经理)培养为重点,有计划地开发课程、开展培训。培育一批“勇于创新、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的“齐鲁工匠”。

(二)专项行动

1.“培育百年品牌创造百年企业”专项行动。起草《关于培育百年品牌企业的实施意见》,围绕转型升级22个重点行业,挖掘现有“山东百年品牌示范企业”,总结经验,凝练精神,树立示范,在此基础上,筛选一批“山东百年品牌培育企业”,建立“山东百年品牌联盟”,深度挖掘“百年品牌故事”,凝练“百年品牌文化”,进行整体宣传推广。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给予全方位政策支持,引导和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百年品牌。

2.质量品牌诊断专项行动。鼓励各级政府通过购买专业技术服务“借智”给企业,整合各类专家资源,开展全面诊断,分类指导,为企业提供新型生产模式、改进生产组织管理、提高人员技术素质等方面的指导和培训。一企一策引导企业探索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品牌建设路径,为全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提供样板。

3.对标提升专项行动。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品牌培育示范、质量标杆经验交流活动,将国内典型示范、标杆企业“请进来”,把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典型经验与省内的企业进行分享;鼓励优秀标杆企业走出去,积极与国内外企业开展对标、交流等活动,推动标杆经验在行业内实践应用。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各类媒体优势,重点围绕树标、对标行动的开展,营造浓厚的学习标杆、赶超标杆的社会氛围。

4.“好品山东”品牌推广专项行动。加强品牌文化建设,提升品牌附加值和软实力。在国家和省级媒体开展专题宣传推广活动,定期召开新闻会,展示推介我省重大新技术新产品。开展山东工业品牌立体推广,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扩大“好品山东”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与社会影响力,进一步与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等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建设“好品山东”两城四区(在天猫、京东建设两个“好品山东”商城,在阿里巴巴1688网、慧聪网、中国制造网、淘宝“中国质造”设立四个专区),通过建立行业垂直电子商务平台、工业品展示体验中心和海外专区、开展“好品cA认证”推广工作、推动阿里云在我省落地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好品山东”平台功能;深化与“淘宝大学”等电商培训机构合作,引进“北、上、广、杭”优势电商服务资源,面向全省企业开展多层次的电商人才培训,提高企业线上运营能力,把“好品山东”做大做强。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推进机制。各市、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质量品牌建设的重大意义,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分工和责任,建立统分结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加强部门沟通协作,调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消费者组织、新闻媒体等各方力量,强化质量品牌工作合力。各市、各行业协会要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研究制定具体行动方案,细化政策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完善政策措施,强化政策引导。深入贯彻落实支持企业质量品牌发展优惠政策的基础上,从质量管理、质量攻关、质量提升和品牌发展等方面研究产业、环境、节能、质量、科技、金融、财税、人才等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推动进一步完善质量品牌建设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充分利用现有渠道,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积极推进质量品牌建设工作。鼓励各级政府、部门对获得国家、省级质量奖、品牌培育示范、质量标杆、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试点示范等称号的企业给予支持。

(三)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服务水平。通过政策或资金扶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专业机构作用,建立质量品牌建设信息库,运用工业云,搭建行业或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手段,努力提升平台的质量品牌专业化服务能力,为企业开展基础培训、诊断咨询、品牌培育、成果推广和标准规范等服务。鼓励企业自发共建或探索建立质量标杆企业联盟,扩大质量标杆活动的影响力。探索建立品牌培育和服务联盟,加强企业问交流,共同发展,相互促进,扩大自主品牌的社会影响。

上一篇:产品助理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销售产品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