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专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3 22:44:12

卫生专业论文

卫生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为了解当前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的具体岗位,更好地进行专业定位,深入调查广西第三方检测中心、食品加工等企业单位以及各级各类疾病控制中心、环境检测部门、卫生监督部门、检验检疫部门等事业单位,对该专业人才的具体岗位,即微生物检验、理化检验和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进行充分的了解。在调研和岗位需要的前提下,经卫生检验与检疫行业专家论证后,我校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如下内容:具有从事卫生检验、检疫、环境监测以及临床医学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可在医疗机构、卫生防疫、海关检疫、卫生监督、环境检测、技术监督局、卫生管理部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从事医学检验、检疫、卫生监督工作或科学研究,有一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应用型卫生检验与检疫专门人才。

2明确教学内容,构建课程体系

2.1确定工作岗位所需专业知识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具体工作如下:理化检验食品(农渔牧产品)的营养成分检测、有害成分检测以及添加剂检测等;化妆品或消毒产品的有害成分检测、有效成分检测等;环境因子如水、空气和土壤等的污染物检测等;生物样品的铅砷汞检测;农药残留检验等。对于微生物检验,其涉及的领域以卫生微生物的检测、病毒的分离鉴定、致病微生物的分析鉴定为主。实验室管理包括检验仪器的使用及维护与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根据该专业的学科特点,专业核心课程有理化检验、卫生微生物检验和仪器分析构成。理化检验包括水质理化检验、空气理化检验、生物材料检验、临床与职业卫生检验、食品理化检验等内容。水质理化检验包括水样的采集和保存、金属化合物与非金属化合物、物理指标、有机污染物;空气理化检验包括空气中常见污染物测量方法、空气污染物的采样方法、气象参数测量、标准气配制等。食品理化检验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食品中无机物的检测方法、营养成分检验、食品包装用材料的卫生检验、食品添加剂的测定、食品中农药残留量的测定;临床与职业卫生检验分为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采集、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检测以及粉尘的测定;化妆品检验包括一般化妆品检验、特殊化妆品检验;生物材料检验包括生物样品的采集和保存、生物样品的测定、生物样品的预处理、生物监测中的质量控制等。微生物检验着重掌握致病微生物的标本采集、病毒的分离鉴定方法与技能以及卫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实验室管理对理化检验的常规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方法进行了系统地介绍,认真学习实验室的管理技术及规范,以便为今后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2.2构建课程体系桂林医学院于2013年设立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第一批学生在同年9月招收。在建立该专业前,学校通过考察其他院校的课程设置情况,对于该校此专业的办学问题,选择参考兄弟学校的课程设置。建立专业时,对于医学检验和卫生检验,为了培养同时满足两方面需求的人才,希望学生可以同时掌握这两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必修课程共开设了46门,2711学时,做到尽量兼顾临床检验和卫生理化检验的内容。

2.2.1考试课开设的考试课主要分为三类,即专业基础课、素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再进行分支,专业课程又包括分子生物学检验、仪器分析、卫生微生物检验、分析化学、生物化学与临床生化检验以及空气、水质和食品卫生理化检验等。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病理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组织胚胎学、卫生统计学、人体系统解剖学、微生物学、临床医学概论、传染病学、诊断学基础、流行病学等。素质基础课程主要开设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体育、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医学基础化学等课程。

2.2.2考查课和选修课加强学生思想品德和自身修养是开设考查课的主要目的,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并让学生熟悉有关数学、医学及生物学等课程方面的知识。主要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医用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毒理学基础、全科医学、卫生检验检疫、医学遗传学、食品化学、医学伦理学等课程,课程内容与检验与检疫专业实际岗位紧密结合,突出实用性,努力培养学生成为综合素质较强的应用型人才。

2.2.3基地实习毕业实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卫生检验与检疫实习24周(包括预实习2周,专业实习18周,社区实践2周,机动2周),时间在暑假和第八学期,主要安排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医院等进行;第二部分为毕业论文指导、轮转实习共12周,安排在第八学期;论文答辩在第八学期进行。通过实习,学生了解了检验与检疫专业相关岗位的要求。此外,通过实习单位各实习科室教师指导,学生更能较好的掌握检验与检疫各项技术操作,以满足培养方案的要求。

总之,卫生检验与检疫课程体系设置的改革实践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只是广大教师、学生要共同参与,实践教学基地也应大力配合。总之,我们会积极完善卫生检验与检疫课程培养方案,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卫生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1.1制定实施方案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具有标准高、要求严、人员多和范围广的特点,因此,鉴定实施方案的制定应认真仔细、考虑周到、内容全面。实施方案应明确鉴定方式、对象、等级、工种、标准、要求和组织办法等内容;对鉴定工作的组织程序等进行细化,对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研判,并制定处置预案;同时,为提高鉴定效率、严格鉴定纪律,还应制定鉴定工作手册,内容包括理论考试安排、操作技能考核安排,学兵分组、考场安排、医疗保障、考试人员守则和偶发事件处理办法等;及时召开协调会,将鉴定任务明确到人,以及准确的鉴定时间、鉴定场所,为鉴定工作顺利有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1.2规范场地器材

卫生专业士兵职业技能鉴定结果关系到每位士兵的切身利益,为保证鉴定考核公平公正,在鉴定场所和物资器材准备上,应按照军队卫生专业士兵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要求,统一材质、型号、设置,理论考试应严格遵守每个考场30人,单人、单桌,并保持80cm以上的间距,大型考场以30人为1个单元划定区域,便于实施监考。操作技能考核场地应选择整洁、明亮的环境,考核所用的设施设备和装备器材必须完好,各类药品、原材料等必须符合考核要求。部队考点应选择级别条件相一致的医疗点,以利于场地器材的统一。

1.3加强人员培训

为确保鉴定工作公平公正、圆满顺利,应对参与鉴定的各类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

(1)由专家教授对考评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使其熟悉考核流程,掌握评分要点,关注关键环节。受训考评员赴部队组织鉴定工作时,还应对部队考评人员进行复训,达到统一标准、促进考核公平公正的目的。

(2)工作人员培训由鉴定站组织,明确任务,提出标准,做到定人、定位、定事。

(3)警戒人员培训亦由鉴定站组织,明确时间、地点、交接办法等。

(4)对全体学兵的考前辅导由鉴定站组织,学兵队和教研室具体实施。考前辅导主要包含3个方面内容,一为考风考纪教育,由学兵队组织实施,通过学习相关文件和规章制度,强化学兵遵章守纪意识;二为专业辅导,由相关教研室组织实施,通过强化训练、对抗赛等方式进行考前培训,提高鉴定通过率;三为心理辅导,由教研室组织,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互动游戏等方式,消除学兵紧张情绪,确保以最佳心理状态参加鉴定。

1.4严格保管试卷

试卷由全军卫生专业士兵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统一命题、组卷,密封后由专人送至各鉴定站,试卷保密级别高、保管要求严。站内鉴定试卷应存入专用密码柜,并实行双人双锁保管;携带至部队考点的试卷应采用密钥加钥匙双重管理模式,考评员携带钥匙,密钥由鉴定办公室设定,待考评员到达指定考点将密码箱移交考点保密室时再告知密钥,取出试卷放至考点专用保密柜,双人双锁管理。所有领取和存放过程须严格按照要求做好登统计工作,确保试卷保存安全可控。

2实施阶段

2.1采集完整信息

由于卫生专业士兵职业技能鉴定成绩记载、查询均采取信息化管理,考生身份证是唯一识别信息,且职业资格证书填写时需有身份证信息,因此,身份证信息的准确采集十分重要。站内鉴定集中报名时虽已采集身份证信息,但伴随鉴定因考生未采用网上报名方式,身份信息未采集,给日后成绩查询或证书办理增加了困难。因此,在组织部队考生进行鉴定考核时,一定要督促考生将身份信息填写完整,以方便日后查询鉴定成绩和办理职业资格证书。

2.2严谨组织考核

伴随鉴定中,各考点监考人员均为临时抽组人员,对考核标准的理解和把握上易存在认识差异,评分过程中易出现偏差或者出现“人情分、关系分”等现象。因此,应对考评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内容既要涵盖操作技能考核评分标准,也要包括《军队卫生专业士兵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管理处罚规定》等,努力促使鉴定考核公平公正,不断提高卫生专业士兵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公信力。

3结束阶段

3.1及时整理资料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结束后,须及时将鉴定资料按照教学档案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分类整理和归档。主要包括鉴定试卷装订归档,鉴定报名表整理归档,与年度鉴定相关的文件、方案、计划和手册等装订归档,影音资料整理归档,为年度鉴定工作留下宝贵的查询资料。

3.2开展理论研究

军队卫生专业士兵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刚刚起步,因此,应当围绕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开展针对性的研究。每轮鉴定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总结鉴定经验、拓展职业技能鉴定方法与手段,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下一轮职业技能鉴定中,通过科学研究和实践操作的良性循环,不断促进卫生专业士兵职业技能鉴定组织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4结语

总之,作为军队职业技能鉴定的一项新业务,卫生专业士兵职业技能鉴定开展时间较短,还缺少成熟的经验,需要进一步总结、探讨,以促进卫生专业士兵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卫生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近年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卫生类专业除了招收江苏省内学生以外,陆续开辟了青海、内蒙等省份作为生源基地,多省份的生源状况使得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生活背景、个性特征等学情状况方面既有共性,又存在一定差异。生源类别复杂造成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差异性较大:例如,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属于专科批次录取,大部分同学未能如愿进入本科院校,对于高职院校专业学习热情不高,信心不足;学院同一专业生源的学生中,学科知识背景不同,通常既有文科知识背景的学生,又有理科知识背景的学生;不同省份的学生录取分数线有所差异,高考时使用的考卷亦有所差异,江苏考生为江苏考卷,其他省份为全国卷等等。本调查从一般状况、家庭状况、知识背景、学习动机、心理状况五大方面调查学院医药卫生类专业学生的基本学情状况,分析可能影响高职医药卫生类专业学生现阶段成长的各种因素,以及各种因素与学生专业课成绩的取得,素质能力养成的关系。了解他们的真正期望和需求,从满足学生需求角度出发,进一步明确医药卫生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改革、教学管理与改革的方向。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随机抽取学院医药卫生类四个专业2013级85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现场发放问卷,包括一般状况(年龄、性别、专业、性格特征、体力状况)、家庭状况(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对教育的关心程度)、知识背景(就读高中的性质、高中所选课程、高中最感兴趣的一门课程)、学习动机(对所学专业的了解程度、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最渴望学到的知识、最迫切需要提高的能力、最期望的教师授课形式、最渴望的学习方式)、心理状况(自我学习能力的认知、对大学生活的预期)五大方面。为保证调查问卷有效性,现场问卷调查之前,已进行了个别访谈和小规模测试,依据测试结果对调查问卷修正,最后形成正式问卷。2013年10月,共发放调查问卷852份,收回841份,有效回收率为98.7%。

三、调查结果分析及对策

运用统计学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在高职卫生类专业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比例,90.3%学生家庭状况一般,96.7%的父母较为关注子女教育,91.4%同学对所学专业基本不了解,70.4%的同学专业的选择出于家长决定,44.1%的同学高中阶段选考科目是文科背景,72.5%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为一般以下水平等。针对如上等学情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应该在高职医药卫生专业教育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采取如下对策。

(一)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选择医药卫生类专业并非是大多数学生的初衷,经过长时间的磨练和教师的熏陶,绝大多数学生的思想有所转变,但还没有提高到热爱的层面,片面地以上岗就业为需求作为学习的动力,而忘记了为患者提高质量服务的宗旨,学习被动、缺乏热情。因此,教师要始终在教育教学中,灌输热爱本专业,牢记宗旨意识,必要时可以聘请一线专家、优秀毕业生来校进行讲座交流,现身说法,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激发学习热情。护理专业学生中共有95名男生,男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尤其值得重视,100%的男生对于专业的选择是服从家长安排,出于就业考虑,应邀请行业专家畅谈交流男护职业发展规划,稳定男生专业思想。

(二)进一步促进专业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

近年来,学院医药卫生专业依据高职高专培养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办学定位,对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尤其对专业基础课程的课时及授课内容进行了较大的改革,突出了为后续专业技术课程服务的设计理念。而学生中学阶段文理科学习背景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例如中学阶段的《生物》、《化学》的学习基础直接影响到《正常人体机能》、《正常人体结构》等课程的学习。今后医学基础课程的改革还需与学生的学习背景相结合,文理科不同学习背景的学生可以编制不同的班级,文科背景的班级与理科背景的班级医学基础课程的授课内容以及课时数均可作针对性调整。

(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72.5%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不够自信,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学习活动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学习兴趣较弱;但同时,学生动手能力尚可,对操作性内容兴趣较为浓厚。针对学生此特点,课程教学中应灵活选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课(学习任务型)为主的授课可采用启发式、发现式、设计教学法、注入式等方法;实训课(工作任务型)以操作性为主要内容,采用示教法、练习法、小组练习法、角色扮演、模拟练习法、情景式教学方法等,并把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Simman多功能模拟人,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沟通交流能力等人文素养。

医药卫生类专业人才将来从事的是医疗服务行业,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为岗位必备能力。学情调查分析显示,不同地区,不同成长背景的学生性格差异较大,沟通交流能力等人际交往能力差异较大,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对人际交往缺乏起码的信心,71.1%的江苏省外(青海、内蒙、四川、重庆等省份)的学生认为自己性格较为内向,90.3%的学生渴望提高自己的沟通交流能力。各大院校的社团活动是学生在校锻炼沟通交流能力等人际交往能力的主要平台,如何进一步扩大锻炼平台,将沟通交流能力等职业能力的锻炼融于课程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尤其是占据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比例较大的实训内容,可以采用情景模拟、小组角色扮演等方法,教师有针对性地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有助于训练沟通交流能力的情境,以小组为单位,角色扮演,在完成实训教学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人文素养。

卫生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全科理念;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课程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就业主要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3》记载,2012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助理)医师大专学历者占41.0%,乡镇卫生院执业(助理)医师大专学历者占41.4%,可见专科层次医疗卫生人员是基层卫生机构的主力军。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输送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人才,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于2010年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公共卫生课程也随之进行创新改革,现报告如下。

1改革背景

为顺应人民健康需求增长和深化医药体制改革要求,我国于2009年启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体机构。在该背景下,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的工作任务逐步从过去单一的医疗服务转为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并重,即要求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必须同时具备开展基本疾病诊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水平低下,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数量、素质、结构均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在许多乡镇卫生院,可胜任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人员严重缺乏,明显阻碍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何坪[1]等人对重庆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卫生机构进行调研,以评价专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结果表明,重庆市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师数量及能力均处于较低水平,几乎没有专业的全科医师;三年制临床专业毕业生临床基本诊疗能力不强,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不力,缺乏相关理念、知识和技能,难以独立开展和全面承担相关工作,素质普遍偏低,自我职业归宿感也较低。同时,《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2~4]等的相继出台,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专科医学教育应以“3+2”模式着力培养全科医生,即在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工作的三年制医学专科生,毕业后接受两年的临床和公共卫生技能培训。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为重点,强化临床实践技能以及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并将其作为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

2改革措施

根据“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任务,临床医学专科教育应围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六位一体的基本要求,深化三年制临床医学专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强化全科理念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养。为提高临床专业学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与水平,应在原有预防医学课程基础上,针对具体工作岗位能力需求进行必要的建设与改革。在此基础上,我校公共卫生教研室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与内容进行大量调研[5],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6],针对临床类学生编写了《基层预防保健技术》教材。教材共十一章,内容即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性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中医药健康管理、卫生监督协管。在编写过程中,将预防医学、健康保健等基础知识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有机融合,并编写配套的实训教材,使实训内容按章节整合;改革教学方法,探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并聘请基层医疗机构一线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进行教学和实训指导,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同期开发了课程教学网站,包括课程相关资料及课外学习资源链接,学生可在课后进行自主练习及拓展学习;同时,在临床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增加基层医疗机构实习内容[7,8],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本课程教学使专科临床类学生能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意义,掌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求与技能,为以后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顺利开展相应工作奠定基础。

3讨论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临床医学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力军,应同时具备开展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在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公共卫生课程较少,仅有预防医学一门课程,与基层实际工作结合不太紧密,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公共卫生能力培养。《基层预防保健技术》即是在全科理念指导下,综合采用调研、查阅文献资料、专家研讨等方法,针对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生开发的基层实用性校本教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其他高职医学院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该教材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和要求进行编写,并配套相应的实训教材和网络资源,针对性地提高临床专业学生基层工作能力。在课程教学中应注意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强调实训操作。如在讲解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时,让每一名学生自己创建一份健康档案,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同时在临床见习与顶岗实习中增加相应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以培养真正的全科医师。我校基层预防保健技术课程于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国家相应政策规定不断更新,以更贴近实际岗位工作任务。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习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意识及能力均较以前的学生有所增强,岗位胜任力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我校自主开发的基层预防保健技术课程能有效提高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符合专科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但因为是一门新课程,如何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更贴近实际岗位需求,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 丹 杨柳清 单位: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何坪,邓宇,罗利刚,等.重庆市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全科医学教育研究,2011,14(124):3593-359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2]6号.2012-05-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Z].教高[2012]7号.2012-05-07.

[4]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Z].国发〔2011〕23号.2011-07-07.

[5]谭涛,肖智勇,郝坡,等.以需求为导向整合高职高专类临床医学教学内容的探讨[J].重庆医学,2012,41(36):3905-3906.

[6]秦怀金,陈博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7]黄进,李玲,赵宇亮,等.临床医学生公共卫生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7):63-65.

卫生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专业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一旦确定,将直接影响学制年限、课程门类、顺序和时间设置等,是课程设置和课程改革的原则和指导思想,是培养方案中的关键内容。美国大学卫生事业管理类似专业的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根据研究方向而设定,比较具体。其研究型的研究生和应用型的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有明显的区别、研究型的研究生就是提高研究能力、培养高级研究人员;应用型的研究生培养就是为卫生系统输送高素质的领导或管理者。而我国大多数高校该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均设定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培养的总目标,这些总目标一般都比较笼统,研究型和应用型没有明显的区分。如博士的培养目标,无论哪个方向都是“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家、卫生改革与发展需要,熟练掌握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技术与方法,专业基础宽厚,知识结构合理,能独立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的医药卫生事业管理人才”。而每个具体研究方向的培养目标也未区分研究型和应用型研究生培养。

2、研究方向设置

美国大学研究方向的设置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研究方向比较宏观。例如,Harvard大学卫生政策和卫生管理专业两年制硕士研究生的方向有卫生事业管理、卫生政策、卫生服务研究,实际上它的每一个方向都是一门学科,这样有利于研究者从更广泛的领域进行创新性研究。二是研究方向体现交叉学科、跨学科的思想。例如,Harvard大学跨系、跨学院设置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研究方向;Hopkins大学卫生政策和管理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有生物伦理学和卫生政策、卫生服务研究和卫生政策,健康和公共政策,每一个方向都设计到两个学科领域。这样研究者往往采用交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工作,更容易产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成果;同时,每个方向覆盖面比较广,适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相比之下,我国该专业的研究方向设置往往过细,在二级学科内部设置更加狭窄的研究方向,这样培养的学生知识面比较窄,不适宜开展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的研究工作,不适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3、课程设置

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创新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生源本身的素质、培养模式等。但是,创新性人才首先必须具有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的形成必须以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前提,这种知识结构的形成有赖于科学的课程体系。美国卫生管理学专业的研究生课程设置除了注重交叉学科设置外,还有以下特点:

(1)课程丰富、学时多。两年制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开设1学年,4年制的博士研究生的课程一般开设2学年。

(2)高度重视方法学的课程。无论硕士还是博士研究生课程高度重视研究方法类课程。如在Harvard大学,卫生政策和卫生管理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要求完成7个领域的课程学习(35学分):卫生政治、决策学、经济学、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项目评价、法律和公共卫生,其中两个领域是研究方法有关课程(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共占15学分。在UNCGillings大学,卫生政策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要求完成卫生服务研究、研究设计、定量研究方法和卫生政策等4个领域的相关课程,其中“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占有重要地位。在Hopkins大学,该专业的硕士和博士课程中同样重视统计学和流行病学,尤其是统计学。在卫生经济和卫生政策硕士开设3学期的公共卫生统计学,见表3,在所有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中开设4学期,见表4。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研究生的生源往往来自多重渠道,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届生仅仅是其中一小部分,更多的是来自卫生各个行业的管理层领导,他们本科专业往往不是卫生事业管理,甚至不是管理专业,而是医学专业。因此,他们的教育背景、基础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样差异较大,特别是本科专业不是卫生事业管理的学生,管理类的专业基础相对薄弱,他们需要补学相关的知识。然而,大多数硕士研究生课程开设缩短到1学期,而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时间仅仅为3个月。因此,课程相对较少,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的课程,主要是政治和外语课,有些几乎没有方法学课程的必修课。

4、建议

研究生培养应该首先明确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设置研究方向,根据培养目标和研究方向设置课程,最后根据培养目标设定考核方式。近年来卫生事业管理学研究生的培养已在不断地探索和改革。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是目前还有待于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

4.1进一步细化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过于笼统就等于没有目标。因此,培养目标必须细化和具体化,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研究型人才培养分开。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可以考虑为社会培养高级卫生事业管理人才或者领导。研究型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就是培养研究人员,研究如何通过高效管理,有效地推进卫生事业改革的进程,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明确和细化的培养目标可以指导课程的设置,同时也为最后的学位评定提供重要依据。

4.2聚焦卫生事业管理研究方向首先,目前我国有些高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的研究方向还主要集中在科研管理、医学教育和部分医院管理等方面,但是真正涉及“卫生事业管理”、“卫生政策”以及“社会医学”等方面的方向还较少,很难为我国循证决策和卫生事业管理方面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开设有关的研究方向,从而开展有特色的研究工作,为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卫生政策的完善和改革培养实践者和科研人员,进而为部队卫生决策提供依据。其次,现有研究方向需要进一步强调学科交叉,在交叉领域寻找新的研究方向是该学科发展以及进行创新型研究的突破口。此外,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有必要考虑设置多学科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研究方向。

4.3改革课程体系(1)优化课程设置,在研究生课程设置时应该考虑如何与本科生课程形成体系,以避免简单地重复,浪费学时。(2)强化管理类课程,目前我们该专业开设真正的管理类的课程实际上还不够多,不利于让缺乏管理学知识背景的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掌握相关重要的理论知识,需要增设卫生政治、决策学、经济学等领域的课程。(3)强调科研设计和方法学的课程,管理类学生普遍对研究设计和常用研究方法掌握不够,在进入课题研究阶段往往容易不知所措,在整个课题设计、资料收集和整理分析等方面存在困难。因此,流行病学、统计学、卫生服务研究方法、卫生政策研究方法等有关的课程有待增加和提高其授课水平。

卫生专业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公共卫生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229-02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MPH)是为了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层次的公共卫生和卫生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完善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而设立的新型学位类型[1]。MPH也是国际上公认的公共卫生领域的主流学位,主要是为公共卫生部门,包括政府有关部门、疾病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机构、检疫机构、医院、咨询部门和国际卫生组织等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的高层次公共卫生专门人才[2]。东南大学自2002年开始培养MPH研究生,是国内首批开展MPH培养试点的22个院校之一。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学思想,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公共卫生高级专门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公共卫生问题不断出现,对MPH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本文结合东南大学MPH研究生培养的经验和做法,探索如何提高MPH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完善我国MPH研究生教育体系提供参考。

一、建立符合MPH特点的培养目标

MPH与传统公共卫生教育不同,主要表现在:一是应用性,MPH学位获得者除了应具有所从事公共卫生和卫生管理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解决公共卫生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职业性,MPH是以培养符合现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要求,从事卫生行政管理、预防医学、医疗保健管理的高素质、高层次的公共卫生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三是综合性,MPH学位获得者不仅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合理的知识结构,还应具有综合的工作能力和广博的知识,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3,4]。针对上述特点,东南大学MPH培养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现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要求,从事公共卫生及预防医学卫生行政管理、医疗保健管理的高素质、高层次的公共卫生应用型专门人才。具体体现在:(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热爱公共卫生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2)具有所学专业领域的较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并掌握现代公共卫生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3)掌握现代公共卫生管理方法和基本技能,能独立从事公共卫生的现场工作,能结合公共卫生的实际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完成专业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

MPH主要专业方向有:卫生事业管理、疾病预防与控制、环境与健康、卫生监督与检验和社区卫生与健康促进等。

二、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按照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MPH的培养模式主要由理论学习、教学(社会)实践或社会调查和课题研究等环节组成。同时,要求参加3次及以上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科技比赛等),其中本人参加并提交宣读报告1次以上。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计上,MPH强调实践性、综合性和先进性的结合。在拓宽MPH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使其适应社会和公共卫生的发展,强化培养MPH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MPH学生来自不同专业的特点,引入案例教学、讨论课等环节,增加MPH学生的教学参与程度,体现理论学习过程中的“应用性”。把讲授、研讨和模拟训练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注重MPH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由于MPH学生具有在职攻读、半脱产学习、人员来自不同单位等特点,许多学生反映上课时间常与工作发生冲突,所以大部分情况下只能缺课。因此,对MPH学生采用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方式,将会给培养单位的教学管理工作和质量监控带来不便。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根据每届MPH学生的特点,适当调整课程设置,采用在双休日学习或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授课等方式,力求化解学生在上课时间与本职工作之间冲突的矛盾。此外,根据往届MPH学生的反映,在授课形式上,参照国外的培养经验和模式,今后将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美国的MPH教育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网络教学,大部分课程可以使用网络课程自学,要求面授课程占20%即可[5]。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人文类和管理类课程,重视卫生服务管理和评价的统一。突出MPH的特点,强调卫生系统的整体功能和卫生管理的效能,培养MPH学生如何以经济、有效和科学的手段去解决面临的和不断出现的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

三、确定现场导师,落实实践过程

MPH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是在培养过程中强调与实际工作需要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公共卫生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国外MPH教育特别强调实践,严格要求MPH学生必须参加公共卫生实践。在我们的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主要包括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或社会调查等。因此,现场导师的选择和学校导师的选择,同样对MPH学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校实行学校导师和现场导师共同指导的培养方式,由公共卫生学院的导师与教学基地现场工作机构的专家共同组成导师小组,共同完成MPH研究生的培养。在学习期间,MPH学生在教学基地及有关机构进行公共卫生现场实践,时间不少于1个月。本校要求MPH研究生了解我国公共卫生机构的体制改革、工作范畴、任务职责、管理形式和方法、卫生服务需求的现状以及面临的公共卫生实际问题,并完成3000字以上的现场实践报告,完成现场实践的工作内容,达到规定要求者,给予相应的学分。

四、重视过程管理,实施质量控制

要想培养高质量、高层次公共卫生专门人才,就有必要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的评估、监控。目前,我国公共卫生硕士教育还没有一个严格、规范、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没有统一的衡量评估标准,这也是我国MPH教育中亟需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东南大学自开办MPH专业学位起,就十分重视MPH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采取了许多措施,主要有:(1)理论教学督导,主要是严格管理教学过程。除了制订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和学业成绩考核管理等相应规定外,每学期均安排分管领导和研究生教学督导随堂听课。(2)网上评价教学效果,对每门课程和每个任课教师进行评价。采用网上评价的方式,由管理部门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及时将有关意见反馈给任课教师。(3)保证学生的到课率,采用签到和不定期点名等形式,考核学生的上课情况,规定一门课缺课时间超过1/3的学生必须重修。(4)进行中期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前期课程学习和实践环节的成绩,并计算累计学分,达到要求者,方可进入课题研究阶段。

五、强化开题环节,保证学位论文质量

我国MPH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公共卫生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因此,MPH专业学位论文应结合公共卫生的实际需要进行选题,突出课题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的选题与设计,应由学校导师和现场导师共同指导,完成立题和设计工作后,经批准参加统一安排的开题报告。论文的现场工作部分原则上应在MPH学生原任职单位或地区完成。MPH专业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是:(1)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公共卫生工作的实际;(2)论文的形式可以是质量较高的现场调查报告,也可以是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的科学合理的研究设计方案或其他研究论文;(3)论文应表明具有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解决公共卫生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改进方法;(4)论文结果应对公共卫生工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或指导意义;(5)论文应在学校导师和现场导师的共同指导下,由MPH研究生独立完成;(6)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2.5万字。

六、严格学位论文答辩前的资格审核制度

在MPH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前,对每位提出论文答辩的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核,主要有课程学习情况、参加学术活动情况、社会实践报告、开题报告、课题研究数据和原始记录以及情况等。同时必须对学位论文进行“抽盲”环节,对抽到“盲审”的学位论文,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进行“双盲”评审。非“盲审”的学位论文,聘请两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担任论文评阅人,其中一人必须是学校以外的专家。申请人的导师不得被聘为论文评阅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还必须提交在学期间在正式出版的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正式发表的至少有一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符合上述要求的,才能组织论文答辩会。

七、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论文答辩会在研究生院的指导下,由公共卫生学院统一组织,答辩委员由3~5名校内和校外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答辩前先由论文导师介绍学生情况、现场实践阶段的表现和现场实践报告完成情况等,最后进入论文答辩。

MPH研究生按培养方案要求取得规定学分,完成现场实践,达到规定成果要求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由相应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授予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发给学位证书,并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我国的MPH教育起步较晚,但在有关部门的领导和相关院校的努力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公共卫生高级专门人才。我们本着“精心组织,注重实践”的精神,在把好生源质量关的前提下,依照培养目标和要求,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认真组织理论课程学习,落实好现场实践过程,强化开题环节,严格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审核,做好学位论文答辩工作,这样使得本校的MPH研究生培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于本校的MPH培养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我们将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正确把握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进一步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更加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分析和解决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规范教学管理,保证MPH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完善我国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提供一些依据。

参考文献:

[1]吴启迪.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积极促进专业学位教育较快发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5):1-4.

[2]高鸿雁,五云贵.公共卫生硕士(MPH)质量保证体系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1):50-51.

[3]吴强,刘卫东,董兆君.把握专业学位特点提高公共卫生硕士培养质量[J].西北医学教育,2009,2(17):245-246.

[4]姚站馨,袭著革.国内外公共卫生专业硕士(MPH)教育现状及发展启示[J].预防医学杂志,2011,29(6):459-462.

[5]John Hopkins Bloomber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2012-2013 Master of Public Health Program Manual[EB/OL].

http://www.jhsph.edu/academics/degreeprograms/mph/current_students/PTIB%20Student%20Manual%202012-2013.pdf.

基金项目: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JGLX12-004)

卫生专业论文范文第7篇

(一)论文要求:

在担任副主任医(药、护、技)师的有效任职期间,出版、发表的本专业著作、论文,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定的公开发行的杂志()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4篇以上(其中三级医疗机构论著至少2篇,其它医疗机构论著至少1篇;至少1篇在A类期刊上;所有增刊论文均无效)。

2.作为主编、副主编本专业专著1部以上或参编本专业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著(本人撰写5万字以上且已正式出版)1部以上。

(二)科研要求(此项不作为申报必备条件,但作为评审时重要的评价项目):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药、护、技)师工作期间,取得下列业绩、成果之一:

1.市厅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及以上奖项(含同级政府颁发的同等级别奖项)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2.市厅级以上立项综合研究课题1项或县政府单项研究课题2项以上的课题负责人,已结题(以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为准)或课题进展良好,取得阶段性成果(项目申请合同书为准,并提供年度执行报告)。

3.获本专业新技术国家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1项以上(以专利证书为准)。

二、副主任医(药、护、技)师论文及科研要求

(一)论文要求:

1.在担任主治(管)医(药、护、技)师的有效任职期间,出版、发表的本专业著作、论文,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⑴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定的公开发行的杂志()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3篇以上(其中论著至少1篇,所有增刊论文均无效);

⑵出版本专业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著作(本人撰写2万字以上)1部。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

2.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及按照《四川省人事厅、四川省卫生厅关于做好卫生专业高级技术资格考评结合工作的通知》(川人办发[]367号)规定的艰苦边远地区、边远山区、贫困山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担任主治(管)医(药、护、技)师工作后,发表出版的本专业论文、著作,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⑴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定的公开发行的杂志()发表本专业论文2篇。

⑵在由中华医学会(或其它与卫生相关的专业学会)举办的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大会交流文章1篇(每篇字数在2000字以上)。

⑶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定的公开发行的杂志()增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2篇或在由省医学会(或省级其它与卫生相关的专业学会)举办的省级学术会议上大会交流文章2篇(每篇字数在1500字以上)。

⑷作为第一作者在市厅级专业刊物上发表本专业论文3篇以上(每篇字数在1000字以上)。

⑸出版本专业著作1部或本专业讲义1本(本人撰写2万字以上)。

(二)科研要求(此项不作为申报必备条件,但作为评审时重要的评价项目):

1.对本学科涉及的临床医学、流行病学、行为医学、管理科学及技术操作有较强的科研、创新意识和能力。已承担科研课题或担任科研课题的主要合作或协作者,开展与本学科相关的临床医学、流行病学、管理科学或行为医学及技术操作的研究和创新。担任主治(管)医(药、护、技)师工作后,具备下列业绩、成果之一:

⑴市厅级科技进步奖及相应奖项(含同级政府颁发的同等级别奖项)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或县级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前三名,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⑵县级及以上立项科研课题1项以上的课题负责人,已结题(以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为准)或课题进展良好,取得阶段性性成果(以项目申请合同书为准,并提供年度执行报告)。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

⑶获本专业新技术国家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1项以上(以专利证书为准)。

2.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及按照《四川省人事厅、四川省卫生厅关于做好卫生专业高级技术资格考评结合工作的通知》(川人办发[]367号)规定的艰苦边远地区、边远山区、贫困山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担任主治(管)医(药、护、技)师工作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⑴县级科技进步奖以上获奖项目(含同级政府颁发的同等级别专业技术成果奖项)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⑵对本专业技术操作问题进行总结研究,提炼出的经验在本地区行业内得到广泛认可并推广,取得实效。

三、医学"论著"认定的基本标准

(一)论著是医学论文体裁中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特定的概念。它是作者将自己的科研、临床、教学的成果、经验、体会,以严密的逻辑论证、规范形成的文字作品,是医学论文中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文体。医学论著应具有四大特点:

1.在写作的形式上有比较规范的要求,包括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属地、邮编,符合问题内容要求的中文、英文摘要、关键词(3-8个)、前言(引言)、资料(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体会)和参考文献等各项内容(论著字数应在2500-3000字以上)。

2.医学论著是作者从自己已占有的基本素材(第一性资料)出发,经过科学、严谨地整理、加工、分析、论证,得出论点并形成规范性的文字作品。

3.医学论著所表达的结论比较明确、可信,论文质量与学术价值较高。

4.医学论著应为一次性文献(含循证医学的系统评价)。

(二)论文的文体结构具备"论著"所要求的各项规范内容及特点,同时刊载于公开发行的合法主流期刊(非增刊或学术会议的论文集)上,不论刊载期刊是否设置"论著"栏内,均认定该论文属"论著".如果该论文不具备"论著"所要求的各项规范内容及特点,即使该论文被编排于刊物(特指"合法"刊物)的"论著"栏目内,也不能认定该论文属"论著".

四、有效论文界定标准

(一)综述和个案报道由专家把握,一般综述、译文不能算有效论文。

卫生专业论文范文第8篇

(一)学历及任职年限

1.申报卫技副高级资格的人员,须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受聘中级职务5年以上;取得博士学位受聘中级职务两年以上。

2.申报卫技正高级资格的人员,须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受聘副高级职务5年以上。

3.申报社区副高级卫技资格的人员,须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受聘中级卫技职务5年,或大学专科学历受聘中级卫技职务7年;申报社区正高级卫技资格的人员,须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受聘副高级卫技职务5年。

4.先工作后取得规定学历(专业对口)者,取得学历前后的任职时间可以相加计算;年度考核为不合格的年度,不能算作任职时间。

(二)论文要求

根据杭卫发〔2002〕264号和〔2008〕208号文件规定,对申报评审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的论文要求如下:

1.申报卫技副高级资格。大学普通班和1982年以后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者须提交已在一级或二级医学刊物上发表的论文2篇。

2.申报卫技正高级资格。大学普通班和1982年以后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者,须提交二级以上论文3篇。在三级医疗卫生单位工作的人员,其中1篇论文必须发表在一级医学卫生刊物上。

3.申报社区(乡村)副高须提交三级以上论文2篇;申报社区(乡村)正高须提交三级以上论文3篇。

4.提交论文的名录按杭卫发〔2010〕127号中“评审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医学卫生刊物名录2010年修订稿”执行,其中,2010年以前发表的论文可以按以往名录执行,其他要求不变。

(三)申报专业

1.申报对象应按从事专业选择相应专业申报评审,不得随意更改申报专业,其中部分专业应符合执业医师、执业护士资格及注册要求。申报临床类、中医类社区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限报妇产科学、妇产科学(中医类)专业。医类人员申报的专业技术资格类别应与执业医师资格类别相一致,不得跨执业类别申报。

2.社区(乡村)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按省人事厅、省卫生厅《关于印发的通知》(浙人专〔2006〕1号)以及杭卫发〔2007〕163号文件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四)破格条件

根据浙人专〔2003〕121号和杭卫发〔2008〕208号及浙职改〔1996〕3号等有关文件规定,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对不具备规定学历或任职年限(满4年不足5年)、但符合以下条件者可破格申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但对既不具备规定学历,又不符合任职年限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般不得提前推荐评审高一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

1.破格申报副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除规定条件外,还须符合以下6项条件中的3项:

(1)3篇,且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其中1篇必须在一级医学卫生刊物上发表,另2篇可以在一级或二级医学卫生刊物上发表;

(2)掌握本学科(医、药、护、技)先进医疗技术和诊疗办法,在本专业范围内,组织或主持解决过疑难病症的诊断治疗,理论上或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在同行内有相当知名度;

(3)获得国家三等或省部级三等、地市(厅局)级二等以上科研成果奖项的主要贡献者;

(4)获得部级或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模范护士,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或近5年内获得省级青年岗位能手称号(不含协会、团体授予的称号);

(5)担任主管护师5年以上,并且近3年内在县级以上医院护理部担任正、副主任,实际工作业绩突出;

(6)大专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0年,中专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5年。

2.破格申报正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除规定条件外,须同时符合以下3项条件:

(1)3篇,其中2篇在一级医学卫生刊物上发表,且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另1篇可以在一级或二级医学卫生刊物上发表;

(2)精通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在全省同行中有相当的知名度;

(3)医德医风好,工作业绩突出,具有丰富的临床和技术工作经验,能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的重大技术问题,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以及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已成为本区域学科带头人。

3.破格申报社区高级卫技资格,除规定条件外,还须符合以下4项条件中的2项:

(1)县及以上等级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或市(厅)级及以上医疗卫生工作的单项先进获得者;

(2)获得县(市级局)及以上科技成果奖的主要贡献者;

(3)申报副高级卫技资格的2篇论文中,有1篇及以上应在二级及以上医学卫生刊物上发表;申报正高级卫技资格的3篇论文中,有2篇及以上在二级及以上医学卫生刊物上发表;

(4)中专学历,申报副高级卫技资格,须在农村从事医疗卫生工作满25年,申报正高级卫技资格,须在农村从事医疗卫生工作满30年。

(五)其他条件

1.申报评审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须按规定取得相应级别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合格证书及继续医学教育合格证书。申报社区正(副)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可免予计算机和外语考试,其它免试条件参照有关文件执行。

2.根据有关规定,市级医院临床医师晋升前下农村(社区)时间累计不少于2个月,其中必须有一次连续1个月以上。

卫生专业论文范文第9篇

二、对申报人员的受聘机构、执业范围、毕业学历(学位)、工作业绩、科研成果、论文及病案材料等作如下补充要求:

(一)凡申报评审医、药、护、技和医学工程等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均应受聘在医疗和公共卫生机构从事本专业岗位的工作。

执业注册类别为临床、中医(中西医结合)、口腔、公共卫生和护理专业的申报人员,应提供经单位人事部门审核和加盖单位印章的执业资格注册证书复印件,且注册证书中的执业范围应与申报评审的专业相一致(注册的执业范围与申报评审专业对应一览表附后)。

(二)学历要求

申报人员的学历(学位)应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承认、卫生行政部门认可、列入国民教育系列的本专业或相应专业学历(学位)。

军队院校面向社会招生培养和在国外、境外(港、澳、台)院校取得的毕业学历(学位),需提供教育部有关学历认证机构出具的认证报告或学历证明。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号)、《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高等学校成人教育校外教学点管理办法〉的通知》(苏教高〔〕20号)等文件精神,2011年以来,参加未经省教育厅、省卫生厅审批、备案公布的高等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在我省的校外学习中心(点)学习取得的医学及相关医学类、药学类专业学历,不得作为申报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学历依据(2011年以来在我省的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名单附后)。

(三)论文要求

申报人员(申报社区资格除外)须在每篇送审论文前,另附新闻出版总署网站()“在线查询”栏目中的期刊查询结果(查询结果需打印“期刊名录查询-详细信息”),并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审核人签名,同时加盖单位印章。凡送审期刊论文或期刊查询结果作假,一经查实三年内不予申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第31号令的《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第三十三条:“一个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只能对应出版一种期刊,不得用同一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出版不同版本的期刊”的规定,未经新闻出版部门批准使用同一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出版的不同版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不能作为申报送审论文。凡提供在国外专业期刊上发表的外国语言类送审论文,须同时提供中文译文。

自今年起,申报社区正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原则上应提供一篇有关社区卫生专业内容的论文。

(四)平转要求

医疗、预防、药学、护理专业相互之间平转卫生高级资格的人员,原则上应取得申报专业相应的专业学历。从医、药、护专业平转医学技术高级资格、2011年后入学的,原则上应取得与医技类相应的专业学历。相同级别资格的任职年限可合并计算。

(五)转评要求

外系列专业资格转评本系列卫生专业高级资格,除具备相应的专业学历和执业资格外,须具备经评审或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的与转评专业相一致的低一级资格,且聘任须满3年及以上。符合上述条件的转评人员,外系列相同级别资格的任职年限可合并计算。

(六)病案、专题报告和论文所附原始资料等要求

为了更好地反映申报人员任现职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情况,从今年起,申报材料中的《任现职后完成专业技术工作情况表》改用新版的《申报人员任现职以来完成本专业技术工作情况表》(可在“江苏卫生人才网”下载专区栏目中下载)。申报人员提供的反映本人专业技术工作情况、本专业不同年度送审病案或专题报告、论文所附原始资料来源等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可溯源。省将统一组织对各市申报材料进行抽查。凡抽查核实属弄虚作假的,取消申报者当年申报资格并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因单位原因弄虚作假的,由单位承担相应责任,并给予通报批评。申报人员提供的专题报告应书写规范、内容全面、符合要求(具体要求可在“江苏卫生人才网”下载专区栏目中下载),并能反映在任现职期间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和最高业务水平。

(七)科研课题和成果要求

以本专业科研课题或获奖成果作为破格评审条件申报的人员,除提供课题项目设计书、立项文件、资金匹配及课题鉴定(结题)等材料外,应提供能够反映本人在该课题中承担与本专业相一致的工作任务、工作量及所作贡献的证明材料。课题鉴定(结题)及证明材料须经所在单位科研部门审核。科研课题须与申报评审专业相一致,否则不能作为送审材料。高评委专家对科研课题的专业水平进行评价。

(八)晋升副高级资格前完成到城乡基层服务的要求

按照《省卫生厅关于城市医生晋升职称前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意见》(苏卫人〔〕12号)等有关规定,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成规定服务时间的人员,申报时须提供《江苏省城市医生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情况鉴定表》。未开展服务或正在服务尚未满规定时间的,不予申报。对提供虚假鉴定材料的个人或单位,一经查实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取消申报资格和通报批评等处理。

按照《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城市医生晋升职称前到基层医院服务的补充意见》(苏卫办医〔2012〕58号),符合相关条件,可短期或不需到城乡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的人员,须提供由认定部门审核并出具的《江苏省城市医生晋升副高资格前短期或不需到城乡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审核认定表》。

(九)根据省卫生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省编办《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名称和社区卫生专业技术资格申报及聘用管理的通知》(苏卫人〔2011〕10号),专科、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含民营医院)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江苏省主任(副主任)医(药、护、技)师资格条件(试行)申报和评审相应专业卫生高级资格,同时须取得相应的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书。已取得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专业资格、拟晋升非社区卫生专业高一级资格的人员,需先报考或平转同级别非社区卫生专业资格,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专业资格的任职时间可连续计算。

(十)申报评审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专业资格的人员,须由所在单位提供机构法人登记证书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复印件各一份。申报评审全科医学专业资格的人员原则上应提供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的注册证书。

(十一)申报人员的学历、任职(专业)年限、论文(专著)、病案、职称外语、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化素质培训)、奖项、科研课题(含批文、鉴定、结题)等要素的截止时间均为2011年12月31日

卫生专业论文范文第10篇

二、对申报人员的受聘机构、执业范围、毕业学历(学位)、工作业绩、科研成果、论文及病案材料等作如下补充要求:

(一)凡申报评审医、药、护、技和医学工程等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均应受聘在医疗和公共卫生机构从事本专业岗位的工作。

执业注册类别为临床、中医(中西医结合)、口腔、公共卫生和护理专业的申报人员,应提供经单位人事部门审核和加盖单位印章的执业资格注册证书复印件,且注册证书中的执业范围应与申报评审的专业相一致(注册的执业范围与申报评审专业对应一览表附后)。

(二)学历要求

申报人员的学历(学位)应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承认、卫生行政部门认可、列入国民教育系列的本专业或相应专业学历(学位)。

军队院校面向社会招生培养和在国外、境外(港、澳、台)院校取得的毕业学历(学位),需提供教育部有关学历认证机构出具的认证报告或学历证明。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03〕2号)、《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高等学校成人教育校外教学点管理办法〉的通知》(苏教高〔2006〕20号)等文件精神,2008年以来,参加未经省教育厅、省卫生厅审批、备案公布的高等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在我省的校外学习中心(点)学习取得的医学及相关医学类、药学类专业学历,不得作为申报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学历依据(2008年以来在我省的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名单附后)。

(三)论文要求

申报人员(申报社区资格除外)须在每篇送审论文前,另附新闻出版总署网站()“在线查询”栏目中的期刊查询结果(查询结果需打印“期刊名录查询-详细信息”),并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审核人签名,同时加盖单位印章。凡送审期刊论文或期刊查询结果作假,一经查实三年内不予申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第31号令的《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第三十三条:“一个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只能对应出版一种期刊,不得用同一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出版不同版本的期刊”的规定,未经新闻出版部门批准使用同一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出版的不同版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不能作为申报送审论文。

凡提供在国外专业期刊上发表的外国语言类送审论文,须同时提供中文译文。

自今年起,申报社区正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原则上应提供一篇有关社区卫生专业内容的论文。

(四)平转要求

医疗、预防、药学、护理专业相互之间平转卫生高级资格的人员,原则上应取得申报专业相应的专业学历。从医、药、护专业平转医学技术高级资格、2008年后入学的,原则上应取得与医技类相应的专业学历。相同级别资格的任职年限可合并计算。

(五)转评要求

外系列专业资格转评本系列卫生专业高级资格,除具备相应的专业学历和执业资格外,须具备经评审或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的与转评专业相一致的低一级资格,且聘任须满3年及以上。符合上述条件的转评人员,外系列相同级别资格的任职年限可合并计算。

(六)病案、专题报告和论文所附原始资料等要求

为了更好地反映申报人员任现职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情况,从今年起,申报材料中的《任现职后完成专业技术工作情况表》改用新版的《申报人员任现职以来完成本专业技术工作情况表》(可在“江苏卫生人才网”下载专区栏目中下载)。申报人员提供的反映本人专业技术工作情况、本专业不同年度送审病案或专题报告、论文所附原始资料来源等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可溯源。省将统一组织对各市申报材料进行抽查。凡抽查核实属弄虚作假的,取消申报者当年申报资格并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因单位原因弄虚作假的,由单位承担相应责任,并给予通报批评。

申报人员提供的专题报告应书写规范、内容全面、符合要求(具体要求可在“江苏卫生人才网”下载专区栏目中下载),并能反映在任现职期间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和最高业务水平。

(七)科研课题和成果要求

以本专业科研课题或获奖成果作为破格评审条件申报的人员,除提供课题项目设计书、立项文件、资金匹配及课题鉴定(结题)等材料外,应提供能够反映本人在该课题中承担与本专业相一致的工作任务、工作量及所作贡献的证明材料。课题鉴定(结题)及证明材料须经所在单位科研部门审核。科研课题须与申报评审专业相一致,否则不能作为送审材料。高评委专家对科研课题的专业水平进行评价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八)晋升副高级资格前完成到城乡基层服务的要求

按照《省卫生厅关于城市医生晋升职称前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意见》(苏卫人〔2006〕12号)等有关规定,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成规定服务时间的人员,申报时须提供《江苏省城市医生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情况鉴定表》。未开展服务或正在服务尚未满规定时间的,不予申报。对提供虚假鉴定材料的个人或单位,一经查实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取消申报资格和通报批评等处理。

按照《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城市医生晋升职称前到基层医院服务的补充意见》(苏卫办医〔2012〕58号),符合相关条件,可短期或不需到城乡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的人员,须提供由认定部门审核并出具的《江苏省城市医生晋升副高资格前短期或不需到城乡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审核认定表》。

(九)根据省卫生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省编办《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名称和社区卫生专业技术资格申报及聘用管理的通知》(苏卫人〔2011〕10号),专科、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含民营医院)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江苏省主任(副主任)医(药、护、技)师资格条件(试行)申报和评审相应专业卫生高级资格,同时须取得相应的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书。已取得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专业资格、拟晋升非社区卫生专业高一级资格的人员,需先报考或平转同级别非社区卫生专业资格,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专业资格的任职时间可连续计算。

(十)申报评审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专业资格的人员,须由所在单位提供机构法人登记证书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复印件各一份。申报评审全科医学专业资格的人员原则上应提供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的注册证书。

上一篇:教室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保障工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