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与健康范文

时间:2023-03-21 22:20:40

卫生与健康

卫生与健康范文第1篇

《中国饮食卫生与健康》(CN:22-1903/N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该杂志紧紧围绕中国人饮食与健康的问题,全面深入地介绍国内外最前沿的饮食卫生与营养学研究成果,推广先进的健康科学理念和现代科技手段在饮食与健康领域的应用,以及为读者提供专业的饮食健康指导和建议。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但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近年来,一些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出现,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这也使得保障人民健康的饮食安全问题成为了社会热点话题。该杂志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于促进中国饮食卫生和健康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杂志的主要宗旨是向读者普及饮食卫生和营养健康知识,推广先进的健康科学理念和现代科技手段在饮食与健康领域的应用,为读者提供专业的饮食健康指导和建议。它涵盖了饮食卫生、食品安全、营养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和信息,

卫生与健康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公共卫生 人类健康 生存环境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4-006-03

随着历史的进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公共卫生与健康促进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它探讨内外环境以及社会活动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制定预防、控制、消灭疾病发生和流行对策,着眼优化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创造和维护有利于人类身心健康的最佳劳动和生活条件,保护劳动力以及增进人类健康。它是提高人类生命价值的科学和艺术。

1 “科学和艺术”

公共卫生也指公众卫生,它涵盖疾病预防、健康促进、提高生命质量等所有和公众健康有关的内容,公共卫生的本质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科学更多的是发现,而艺术更多的是创造。因为公共卫生的服务对象是人群,要使人群在服务对象中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促进健康和效益,离不开对客观世界中群体健康和疾病规律的发现(科学),也离不开主观世界的创造和表达(艺术),更离不开被服务对象的理解与感受。公共卫生它从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医学发展到以群体为中心的社区医学,具有以人为本,以群体人群为对象,以社区为基础,以政策为手段,以健康促进为先导的特点,已演变为一种社会管理职能,严格说已不属于医学范畴;而预防医学则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不管它的外延多么广阔,社会性多强,其本质仍属于医学。公共卫生侧重于宏观调控,其工作内容除了疾病控制、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控制等与预防医学相重合的部分外,主要是卫生政策、卫生规划、卫生管理、卫生监督、卫生经济、卫生工程等宏观调控为主。

在传统公共卫生领域,传染病防治是最重要的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共卫生的范围和职能也变得越来越广泛,如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不良生活方式和不良行为的增加引发慢性非传染疾病,空气、水源、噪声、化学性污染等环境危害引发的健康问题,甚至自杀、交通事故等为主的伤害也正成为公共卫生问题。

2 公共卫生是社会的“集体行动”,不是个人行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影响健康的因素除物质环境外,社会因素起着很大的作用。而要改变这些环境和行为因素,单靠卫生部门已难于胜任。因此,提出了新公共卫生的概念。其要素包括公平地获得有效的医疗保健,以社区参与为基础伙伴式健康公共政策以及部门间的合作,有组织的社区努力,明确了公共卫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公共卫生要综合治理影响群体健康的问题,涉及面广,个体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单枪匹马地去完成。因此公共卫生需要整个社区参与,有组织有计划地去解决问题。只有从参与才能人人健康,才能使整个群体都能生存和发展。

公共卫生是社会的“集体活动”,不是个人行为,是通过有组织的社区活动来改善环境、预防疾病,延长生命和促进心理和躯体健康,并能发挥个人更大潜能的科学和艺术。其工作范围包括改善环境卫生,控制传染病,进行个体健康教育,教育人们注意个人卫生,组织医护人员提供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的服务,并建立一套社会机制来保证每个人都达到足以维护健康的生活标准。随着技术和社会价值的变化,公共卫生活动也发生相应变化。目前我国将公共卫生定义为,以保障和促进公众健康为宗旨的公共卫生事业。通过国家和社会共同努力,预防和控制疾病与伤残,改善与健康相关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培养公众健康素养,创建人人享有健康的机会和长寿权利。  新公共卫生并没有摒弃传统公共卫生的内容,而是在此基础上更强调了把改善物质和社会环境、个体预防和适宜的治疗结合起来,通过多部门的合作和社区的参与,在多种场所开展健康促进,从而实现公共卫生所肩负的使命。促进人群健康的新公共卫生的目标,部门合作和社区参与是其特色。最终目的是使公共卫生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坚强后盾。新公共卫生与传统公共卫生的差别在于,传统公共卫生注重的是学术性,仅由公共卫生系统人员参与;新公共卫生则注重的工作实践为基础,政府制定主导性政策。并调动社会资源,如经费、人力、物力、信息等。开创多部门合作的局面,以影响当地群众参与的态度,创建有利实施工作的环境。

关注人类健康是21世纪国际社会的共同主题,“健康促进”作为一种新的公共卫生观念、理论、策略和干预方法将为人类带来更多的健康和幸福,其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和环境支持。“健康促进”是鼓励每个人都要关心自己的健康,同时也鼓励政府和其他组织采取改善生活条件和使其更有利于健康的政策。作为一种个人拥有,而且是唯一一种可以与亲人和社会共同积累和分享的最宝贵财富和资源,健康一直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理想和目标。

就一个社会来讲,健康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物质文明建设的保证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体现。wHO指出“健康是一种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的一项重要社会目标”。健康也是一种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再生产的物质基础。健康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是一种互惠和互动的双赢关系。新公共卫生更强调是一种能力或资源,而不仅是一种状态。它可使人们共同追求某一目标,获得技能和教育。因此,在强调以健康为目标时,尤其要强调健康促进使人们适应,要贯注公共卫生与健康促进理念确保人类健康。

3 建立社会机制

公共卫生是一项公共事业,属于国家和全体国民所有,做好公共卫生工作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因为公共卫生是公共事业,所以无论是从宪法中的规定,理论上的阐述,还是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各级政府都负有保障和促进公众健康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不但领导着公共卫生专业队伍,决定着公共卫生对策的制定和国家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也影响着社会对健康价值的和公共卫生理论的取向,以及国家对公共卫生法规的制定。许多影响公众健康的因素来自卫生系统以外的社会各阶层各行业,也取决于社会发展以及各方面的法律和政策,因此,政府既要主导公共卫生,更要组织动员全社会参与公共卫生。全体国民都是公共卫生事业的主人公,公共卫生事业的兴衰直接关系着国民的健康水平,全体民众和社会各界对公共卫生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卫生与健康范文第3篇

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会觉得健康有多重要,只有当自己经历了一场病痛的折磨后 ,才会拍着大脑感叹道:健康是有多么的好啊!而健康与卫生又是息息相关的。

有人或许会说,我只要勤加锻炼,就可以塑造一个强健的体魄。是的,勤加锻炼时可以强身健体,但平时注意卫生,更能保持健康,使你拥有更为健康的体魄。

从小我们的父母就教育我们要讲究卫生,幼儿教师还教我们唱卫生儿歌:勤剪指甲,勤洗头,做个乖宝宝。个人卫生在那个时候,我们就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习惯,而饮食卫生却很少加以重视。在我身边很多人喜欢享受路边摊,尤其是街边烧烤。我们尚且不论它食品来源是否卫生,先来看看它的周边环境。位于闹市,人来人往,车来车往,眼不见的灰尘早已飞到了食品上。有一次和朋友逛街边摊的时候,无意发现了一个菠萝摊。在摊位下面削了一地的菠萝皮,由于没有及时的清理干净,底层的已经开始霉烂,发出了阵阵微臭,还有几只苍蝇在四周嗡嗡的飞着。可想而知,那菠萝的污染度有多高了。

有些摊主为了达到麻辣美观效果,在食物中添加劣质的麻辣油,甚至是化学物质。很多人由于长期使用过多,而引起肚子疼,长痘痘等一系列的问题。由此可见,注意饮食卫生,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人想要健健康康的成长,讲究各方面的卫生总是没有错的,只有当一个人成长在洁净的环境中,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关注自身及公共卫生,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健健康康的生活。

卫生与健康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卫生与健康事业;宏观绩效;研究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8230

卫生和健康事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部分,是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部分。一方面,现代经济发展结构逐步优化,社会医疗卫生事业的经济资源保障性强;另一方面,社会医疗与健康事业的内部资源分配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基于宏观经济角度,对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进行研究,推进现代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经济规划优化,促进社会发展。

1宏观绩效的构成因素

11社会经济体制

宏观绩效的管理规划,目标设定,都离不开现代经济发展的管理机制。我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运行制度,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经济开发管理保障,而卫生与健康事业是社会整体建设中的一部分,基于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上,做好社会资源的优化分配,完善现代经济发展新格局,能够进一步推进现代卫生与健康事业的规划发展,逐步实社会资源发展与社会基本服务领域的资源建设。例如:正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结构逐步完善,社会资源逐步优化,才带来社会卫生与健康事业中治疗技术,卫生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实现现代卫生与健康事业的产业资源逐步调节,实现现代社会发展的综合与优化,由此可见,社会经济运行机制,是现代社会宏观绩效在社会发展中实施的重要因素,必须把握好社会宏观绩效与社会经济管理机制之间的关系,才可以实现现代社会发展的多领域协调融合发展。

12领域管理体制

宏观绩效的开展,离不开事业管理的基本领域,逐步优化新型管理措施,促进现代经济管理空间规划,完善社会发展行业规划。以卫生与健康事业为分析,宏观绩效的开展,必须具有相对稳定的经济管理新策略,实现现代卫生与健康事业事业发展规划的多方面分析,例如: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为我国乡村卫生所等领域的经济管理设定建设目标,实施现代卫生与健康事业网络体制逐步形成,优化现代社会资源管理机构,包括卫生与健康的内部人员管理机构和卫生与健康的资源供应机构等方面,推进我国社会卫生健康管理事业可以发挥实际作用。宏观绩效管理一般包括长期发展和短期发展两部分,长期发展对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引导,实现社会发展与整体经济发展相适应,做好卫生与健康与社会发展的对接;而短期发展则是对卫生与健康短期管理目标的实现情况的绩效考核,卫生与健康中实施宏观绩效,可以实现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逐步与社会发展先适应。

13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宏观绩效管理的主要因素,以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为例,社会发展中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程度,社会发展对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整体规划以及现代卫生与健康事业的联系密切度等都会对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宏观经济绩效的资源分配具有一定的影响。

2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宏观绩效

21树立宏观经济管理理念

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宏观绩效管理,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形成现代社会卫生与健康事业管理的发展新趋势,一方面,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应当打破传统医疗卫生事业管理体制化的指导思想,应用新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理念对卫生医疗进行产业规划。例如:建立现代卫生与健康事业绩效管理,依旧医院实际发展经济水平,实现医院发展管理一直逐步完善,为社会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正确的理念指导;另一方面,宏观绩效在现代卫生与健康事业中的应用,应当实施现代医疗管理体制得到进一步落实,形成宏观经济管理整体资源规划结构的规划与现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相适应,例如:某医院发展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实现现代社会发展管理理念,坚持我党在社会医疗事业管理中提出的发展指导理念,为现代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宏观绩效管理新措施,促进现代卫生与健康事业能够快速发展。

22实施宏观绩效管理模型

新型社会发展管理机制,是促进现代社会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主要管理措施,基于现代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新指导理念,实施卫生与健康事业宏观绩效管理模型,逐步分配卫生与健康事业中,多重构成因素带来的经济发展新规划,例如:卫生与健康事业模型中,对卫生药品管理、医疗机械管理等因素,都要做好医疗管理的经济规划,形成新型社会发展管理新体制,从而实现现代社会管理结构逐步发展。或者,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实施宏观经济投资规划结构的优化分配,例如:社会医疗的药物研究,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以及现代整体资源逐步优化发展的新措施,做好我国卫生事业管理的长效规划,从而逐步形成现代经济规划管理资源结构的资金规划,人才应用等方面都具有发展的发展应用新策略,促进现代为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发展指导。

23形成宏观绩效管理机制

社会卫生与健康事业实施宏观绩效管理,与卫生与健康事业有效的管理机制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因此,为了发挥宏观绩效在现代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必须建立起一套与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相互适应的管理机制。另外,实现卫生与健康事业中实施宏观管理,必须做好社会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管理的合理对接,建立社会卫生与健康事业平等管理的管理机制,逐步形成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内部资源综合利用率全面性提升,推进社会综合发展。

24善于应用社会外部环境

现代社会发展机构逐步完善,需要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新环境,善于应用我国政府发展提出的新策略,例如:我党逐步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新政策,实现社会药品价格管理自由化发展,社会医疗保险实施跨区域结算等相关发展新政策,都为我国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发展新战略,推进现代卫生与健康事业的综合性开发,促进现代社会的医疗卫生管理事业逐步发展。从社会法律角度进行分析,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实施宏观绩效管理,也必须加大社会法律治理整体在现代医疗卫生事业中发挥的作用。例如:做好社会资源的综合性融合,实现现代社会资源管理机构的法律管理更加完善,对医疗卫生事业中存在的商业贿赂等行为进行严厉的法律制裁,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完善的管理性措施。

3结论

宏观绩效管理是现代社会经济管理的主要形式,为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经济管理新策略,实现现代社会资源管理结构逐步完善,落实现代经济发展新体制,保障我国国家资源应用与规划长效有序地运行。本文对卫生与健康事业宏观绩效的管理,结合宏观绩效的基本构成因素,对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陈洪涛加强劳动卫生工作的宏观管理,促进劳动卫生事业的发展――为《职业与健康》创刊五周年而作[J].职业与健康,1990(1):10-11

[2]顷幌角财政公共卫生投入绩效评价实证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6

[3]欧崇阳我国宏观医疗卫生系统模型构建研究[D].广州:第二军医大学,2007

[4]郝晓宁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与制度建设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7

[5]李彬村卫生室在新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中的社会角色研究[D].济南:华中科技大学,2008

卫生与健康范文第5篇

摘要:为数不多的民国工业卫生调查,揭示出工厂的工作环境和卫生条件恶劣,工人健康状况堪忧、职业病盛行。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极大地损害了劳工群体的健康,劳动力身体素质低下也制约了工业化的进程。工业卫生问题恰能反映出当时国家不完整、经济形势变化、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和社会结构的调整,社会学者倡导工业卫生本身也具有某些环境正义的色彩。

关键词:工业卫生;工人健康;环境正义

工业化带来了近世经济的起飞,同时也造成对自然环境和对人两方面的损害。如奥康纳所言,由于忽视了“生产条件”,资本主义的工业化存在着与生产条件之间的“第二重矛盾”[1],经济危机之外还面临着生态危机,“生产条件”包括自然与劳动力。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批评19世纪60年代英国工厂立法的“卫生条款”非常贫乏,痛陈“他们实际上就是宣布,工人的肺结核和其他肺部疾病是资本生存的一个条件”[2]。这既表明了工人健康权利的缺乏,又告诉我们工业化的后果不只是自然环境破坏,还有工业废物病菌导致的疾病激增,工人的健康受到威胁,反过来,这也制约了工业化的进程。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不仅对自然环境造成深刻影响[3],工人的健康也受到最直接的威胁。当下我国应对工业卫生与职业病已经有很成熟的学科体系,也难免出现“开胸验肺”“尘肺病”等严重的社会问题,在生产力和卫生条件低下的中国工业化起步时期,工业卫生和疾病问题更加严重,已经出现血汗工厂。近年来,随着环境史、卫生史的兴起与发展,关注人类健康的生命史学日益受到关注,谋求健康史和环境史的结合成为一些学者和研究机构的学术诉求①,工人运动史研究也形成了转向工人工作环境和社会网络的“新工人史”。既有研究缺乏对这方面的关怀,因而有必要从这一角度切入考察,本文主要依据民国工业卫生调查资料,对近代中国工业卫生和工人健康问题做初步探讨。

一、工业卫生调查的兴起

民国社会调查是一批近代以来特有的新型史料,学者们用西方科学的方法对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调查,为我们留下珍贵的一手材料[4]。中国的资本主义和工业化发展,民国北京和南京政府时期都有过黄金时代,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工业卫生作为公共卫生的一部分,与工业化相伴相生。在中国工业普遍发展之时,中国劳工问题当然有调查的价值,学者们对劳工经济状况与劳工社会状况有过比较充分的调查讨论,对劳工的医药卫生调查却少有过问。中国公共卫生改进会在编送中英庚款保管委员会的备忘录中,曾痛述中国新旧工厂一概设备简陋,“毫无安全与卫生设备,当局须计划并促进其改良”[5]102。工业扩张的背景下,工业影响工人健康状况的研究,对劳工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掌握他们的身体缺陷和疾病,是有其学术和现实价值的,“近世工业发达,工人人数骤增,而各种工业,多各有能影响于工人健康之特质,生理家、公共卫生专家等,渐注意于工业之危险,与其对于工人之健康影响。”[6]117正当此时,吉尔等人感到这类调查资料非常缺乏,遂开展了中国最早的工业卫生调查,希望能促使更多的学者从事这一活动,“特作此报告,以资倡导”[5]103,他们的调查始于对上海劳工状况的表面观察,注意到无论家庭手工业还是新机械工厂,劳工们大都迫于生计,工作艰辛,又工作在危险环境及缺乏健康保障权利中。吉尔等人于1935年和1936年先后进行了两次全面的工业卫生调查,调查对象分别是上海的印刷业工厂和镀铬业工厂。此后受其影响,更多的工业调查报告中开始囊括工业卫生的内容。与一般的医疗卫生调查相比,进工厂调查并非易事,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障碍,可以说困难重重。工厂及员工调查的困难,当时是世界所公认的难题,在中国则更加困难,因为进入工厂做检查,还没有明确法律上赋予的权利,检查方式也没有详细规定。检查者在执行检查前,必须小心谨慎地遵循检查标准逐步进行,以期获得劳资双方的共同信任。当询问到工厂盈利情况、工作细节、生活水平及健康事项时,资本家和工人都会怀疑这样的询问是否与政府有关,因为他们担心可能会因此加税或被罚款,甚至会怀疑是不是会因此失去个人自由。所以检查人员事先应该予以非常详细的解释,才能打消他们的疑虑。检查人员的选择上,外国人会引起诸多麻烦,保险起见也最好使用本国人。因此,吉尔等人对于繁冗的检查事项,“尽量委诸中国同事之手,采取种种非正式调查,向雇主声明此举纯为个人学术上之兴趣,与任何团体或组织无关”[5]104,才得以进行。从为数不多的工业卫生调查和报告中,我们能看出民国时期我国劳工所处的工作和卫生环境,以及他们的健康状况。

二、工业卫生调查揭示的状况

(一)工作环境与卫生条件

工业卫生调查中发现的最突出问题是“变相工场”的普遍存在,中国几乎所有的轻工业均脱胎于传统的家庭式工场,厂房一律不规范,“其不合卫生已臻极度”。被调查的上海五处印刷工场(见表1)[5]106中:其中两处房屋建筑稍微符合工厂建筑原理,虽然建筑粗仿工厂外形,但场房都是砖屋,有些地方原来是堆货仓库,屋顶用波形马口铁板遮挡,没有充足的光线、流通的空气,而且灰尘堆积。工厂内机械排列紧密,甚至有两台机器相互叠在一起的情况,工作空间非常狭小。所用的电灯照明不充足,屋内黑暗污秽。其中一个厂,换气排尘竟然采用早已淘汰的帽形换气筒,另一个厂则仅仅开启小窗,只能将浊气流出,而不足以换入新鲜空气,至于排尘基本没有专用的设备。这两个工场虽然给工人单独安排了宿舍,但里面拥挤不堪,排尘、采光、换气均不充分、不卫生。其他三处都是租用民房略加改造而成,设备简陋且设在巷子内的民房之中,远远望去就知道这里人烟稠密,从巷子进入场内,必须经过一条狭窄的水泥小道,两旁有两排小房屋,巷子两旁,行人往来,非常拥挤。机器安排同样甚密,检查人员在场内行动深感不方便,逼仄的空间使得员工饮食与住宿都只能在工作间中完成。场内粪便处置仅用木桶,且管理不周到使其经常处于不洁净状态,不堪使用。因没有盥洗和浴具等设备,员工需要用水时,就直接使用自来水龙头的水,包括喝茶。民国时期,“变相工场”不仅广泛存在于印刷工业,其他工业部门中亦是常见,是工业发展中非常恶劣的现象,“为近年中国工业一严重问题,尤为上海工业之一严重问题”[5]105。上海工部局1935年的报告书里力陈其危险性,认为民国以来工厂安全事故的发生,大多是根源于这些由民房改作的小工场,里面不仅工人环境卫生设备极其缺乏,而且员工遭遇事故时没有安全出路导致死伤倍增。再者,工业的噪声污染对社区影响甚多,巷内的工场工作时声音震动邻屋,社区居民安居不得,故常有房客向屋主诉苦,希望能设法取缔这些变相工场。

(二)工人健康状况

民国的劳工群体大部分处于不健康状态,调查表明其低于当时的普通国民健康水平。上海印刷业工人中,没有疾病、适宜作工的人数仅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5]108。印刷业中看到的状况,足以代表当时中国劳工群体的健康状态。根据吉尔(H.S.Gear)等人的调查,劳工群体的健康问题突出地表现为两类:一是中国劳工的普遍疾病。中国劳工工业疾病的主要病症,以沙眼、皮肤病、牙齿缺陷及结核病四种疾病为主。这与之前姚寻源等对北平地毡工业的疾病状况统计和上海纱厂工人的病例报告所得的结论相符。印刷业中,如营养不良、沙眼、中耳炎、龋齿、皮肤病、结核病及寄生虫等症之繁多,在印刷工场的工作环境下,更显得加重了。多项社会医疗卫生调查显示,沙眼在中国是最普遍的疾病。虽然沙眼未必与职业有关,但大多数的结合膜炎却与工作空间的幽暗污秽有关,如印刷厂排字等工序,对视力损害颇多,所以印刷工人视力损坏症状的发现不足为奇。耳炎在中国下级社会是甚为普通的疾病,因为耳炎导致听力损毁,严重者甚至耳聋,只得艰难度日。结核病在中国是公共卫生的重大问题,全国的结核病患者,比其他国家多出几倍,而且无论贫富均患有此症,结核病引起的住院病人人数最多,繁华都市或工业区域患病率比普通区域为高,印刷工业劳工疾病调查显示,患结核病的病率最高,工作环境恶劣加上经济落后与卫生知识缺乏,随地吐痰、与别人共用餐具等,因此得结核病的劳工数量众多。其他工业部门中同样有此发现。云南个旧锡矿厂区常有伤寒、霍乱、痢疾等流行以及肠胃病、寄生虫病、皮肤病、呼吸器病等发生,致使矿工健康大受损害,矿工死亡时有发生。天津纺纱厂中,因厂内厂外之间空气冷热不均匀,致劳工多患感冒,因起居睡眠不规律,偶有传染肺结核,夏季室内温度过高,中暑、霍乱在所难免,疾病发生具有季节性,“春季多瘟疫,夏季多霍乱,秋季多泻痢,冬季多咳嗽”[9]。二是不同门类的工业导致劳工有特殊职业病,“未进厂以先之工人,体力、目力均甚强健,渐次流于孱弱”[9]。如印刷工业由于青铜粉的吸入,铅中毒、结合膜炎、鼻炎可谓印刷工业职业病。又如镀铬工业中的铬毒,是公认的慢性损害,侵染部分主要是皮肤及呼吸器官上半部分,结果造成皮肤被刺激,可能在鼻子和喉咙暴露在外的部分形成溃疡,最初时候仅有皮肤上一小块裂痕或擦破的痕迹,但经液质或气质的铬化物长期侵染,随即逐渐成形,时间久了就化为皮肤上巨大的创伤,因为中毒是慢性的,故不觉疼痛。天津纺纱厂内漫天飞絮的小气候,造成劳工的职业病主要是眼病。年轻工人身矮体轻、体格发育情况低劣,与膳食不良有很大的关系,劳工们每天摄入的食物热量不足,食物营养成分过于单一。“工业之特种危险,已使常人难于抵抗,况于无良好营养之工人乎。”[6]134由于身体缺乏抵抗疾病必需的储备,工人的普通疾病和职业病也直接归因于营养不良。工人们面对长期缺医少药、生活凄惨的景象,只剩自嘲和绝望,如云南个旧锡矿工人在歌里唱到:“厂地最极潮湿,便溺又无粪缸,饮食毫无节制,冷热不分青黄。年年五六月内,疾病大得非常。你看荒郊野坝,尸骸尽埋道旁。试问谁无妻子?试问谁无爹娘?试问谁无恻隐?试问谁无肝肠?睹此伤心惨状,只为银钱难忘!”[7]776

三、工业卫生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关系

令人恐惧的工业危险不是发展工业本身的错误,时人的研究表明其危险性是可以避免的。生活状况低劣、空气恶浊、工作时间过久、饮食不良及不讲卫生等,似乎是影响工人健康的主要原因,而工业本身的特有危险,反倒成了次要因素。所以工人健康状况不良更多是人为的,小半由于工业自身的危险,多半由于工厂管理不完善,这是可以改良的。工厂改善管理,“一日不能贯彻实现,则工人健康即一日不能改善”[6]125。以资本家为何不去改良管理为切入点,看到的是更为复杂的社会面相。

(一)工厂检查中的之争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很重视工业卫生问题,立法和管理上较早就有了依据。中央卫生行政系统里,设有工业卫生的组织,职责是防止工厂事故与疾病,并操办劳工医药卫生事项,1929年12月30日颁布《工厂法》,其中有关于劳工医药卫生的事项规定。但这些与当时其他法规一样,大都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严格的工厂检查制度是推行工业卫生的必要保障,民国时期国家不完整,中国政府制定的《工厂检查法》对租界等工厂大量聚集的地方没有约束力,领事裁判权尚未解决,因而进入租界的各项手续特别麻烦,需要谈判协商解决,交涉的核心问题是管理权,工厂检查过程中租界当局依然希望行使管理权。上海是民国工业中心,商议出上海工厂检查办法对其他地方具有示范作用。上海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主管部门工部局认为,进入租界进行工业检查事体重大,必须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中国政府《工厂检查法》所定的标准,工部局屡次敦促中国政府制定妥当折中的办法。租界内工厂检查与政府的计划始终也没能一致进行。

(二)工业卫生与经济形势变化

为了走出大萧条带来的经济不景气,世界各工业国都需要倾销过剩的商品,引起了国际贸易上的竞争加剧,日本、印度以及中国沿海发展工业的地区,在竞争市场上颇占优势。原因何在?恰恰是中国长期生活水准低、又没有工业的卫生安全设备,导致人力成本低,反而工业制成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中国对外贸易竞争中略占优势。对外贸易的优势,是牺牲劳工的安全与健康而取得的。换言之,在那样一个竞争极其激烈的国际市场下,不管怎么倡导工业卫生也都无济于事,即使有些工厂主有意愿设法改进工人卫生条件,出于成本考虑他们也不得不放弃改进主张,除非中央政府愿意放弃经济上的巨大利益严令工厂改革,“是故假使无政府明令,而欲使资本家个人建造昂贵之工厂,备有流通之空气、充足之光线、适当之机械房及适宜之工人膳宿处,又使工人每日工作8小时,有充分之休息与例假,同时对于不健康与受伤工人有充分之保障,无异于与虎谋皮”[5]116。抗战时期,考虑到锡矿资源在国民政府经济战略上的重要性[7]655,个旧锡矿渐次开采量增多、存量减少,工人们必须到更深层也更危险地带才可以开采新的矿产出来,故锡矿工人卫生条件和健康状况逐渐恶化,除前所述的原因外还应该加上资源的耗竭。工业化带来的人口迁移还加速了传染病的流行,肠血吸虫病本是长江流域一些地方的地方病,从这些地方招来的劳工人数不断增多后,上海劳工所患传染病以肠寄生虫病最为普遍。

(三)工业卫生与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上供求关系不平衡,使得资本家不需要通过改善卫生条件保障工人健康,就可以拥有源源不断的年轻劳动力,因此资本家缺乏改良动力。资本家之所以能够不断雇佣年轻的劳工,在于补招劳工时采用包招制,“上海工业,诚一惨酷之机关,其最恶劣之点,则在采用包招制”[5]107。这种制度之下,招工者享有支配工人工资及工作时间的权力,从中取利。相比于被工厂直接雇佣的工人,补招进来的工人生活状态更加恶劣。比如镀铬业本身就特别危险,如果能减少工作时间,工人遭受铬中毒的不幸结果可能也会减少,休息时间越长,抵抗未能预料的危险能力就越强,但在包招制之下这是种奢求。应招者供过于求,因此雇主也可以任意规定苛刻条件,如果劳工工作效率变低,或劳工稍不满意资本家的刻薄待遇,便加以惩处或者驱逐出厂。对于患病或因公病伤的劳工,暂时不能工作或残废的劳工,不仅没有津贴抚恤,而且有从各处农村涌进城市的劳工跟他们抢夺工作机会,致病员工时遭罢免。不能忽略的是,当时盛行的学徒制度起到了同样的作用,学徒制无契约可言,充当学徒的多是从乡村雇来的年幼儿童,资本家毫不顾及他们的健康和安全,工作繁重,罹患疾病不能继续工作的,“弱者、病者、长者渐被淘汰,新者、幼者即前来补充”[6]119。从调查结果来看,招进工厂之前的劳工也不是完全健康的,其实大部分已经孱弱不堪,不能适应长时间的劳动,再加上工作的辛苦、工场的不合卫生,很容易诱发其潜伏疾病。但是向雇主透露真实的健康状况会导致生计丧失,为谋生路、离开经济机会有限的农村,年轻的劳工们可能会避免报告,直到出现健康问题。同时,中国传统经济模式中,男性是养家糊口者,在许多失地农民构成的工矿社区,男性只能靠做工维持家用,如果不能顶上去,他们会担心失去家庭开支的灵活性,因此也会隐瞒自己潜在的健康问题。

(四)工业卫生问题的根源

放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来看,公共卫生不健全、营养缺乏是社会下层民众都存在的问题。劳工们工作环境不合卫生、生活惨痛的境遇,不是劳工群体独有的,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因为政治经济和其他方面的落后,不足为奇,且当时亚洲人口众多的国家都基本无法保障民生,“即在东方人口过密之诸国,亦常见此”[5]115,工人的生活水准仅限于维持生存方面罢了。从工业卫生调查中可以看出,虽然劳工所患疾病多为贫困人群都会患有的普通病症,但长期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工作,会增加患有这些普通疾病的几率。工人普遍缺乏卫生观念、不注意个人卫生,已经足致这些传染病症迅速传播,加之很多工业门类如冶金、工矿等的特殊危险性,会引发多种恶性的职业病,工人常常从幼小年纪开始就挣扎在这类危险职业当中,日常生活本就苦不堪言,工作环境恶劣“更能渐渐屈服青年之健康,故工人健康之危机,日趋严重也”[6]125。当然如果工人生活状况、经济状况都有提高的话,树立卫生观念就容易得多,而工业危险,也会逐渐减少。倡导工业卫生的直接原因何在?从当时英国的经验来看,若要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更好的发展,工业卫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卫生和健康缺陷带来的旷工、工作效率低下极大影响了产出。当时西方工业卫生的专家曾预言说:“工业在东方诸国,尚在幼稚时代,特如中国,将来必有根本上之变更”[5]102,根本上之变更就是指畸形发展的工业组织及制度的彻底改革,辅以有组织的工业卫生出现,而这些在中国尚在幼稚时期,没有健全的公共卫生方针和国家工厂法,来规定并协助中国工业卫生的实施,没有强有力的医药卫生组织去扶助与引导,工业难以达到充分的发展。进一步来说,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那么除非中国普遍公共卫生得以改进,同时人民的贫困问题得到解决,工业也有相应的规则和管理,否则刻意追求工业的继续发展和进步,是绝对不可能的。“倘两者同时进行,则不仅有助于医药卫生事业之组织,且可防止劳工因工厂灾变等事所受之惨痛,增加生产效率,同时减少厂方之损失。”[5]103回顾这段历史,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就是在生态制约中顿挫前行的,不仅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也被健康问题带来的劳动力素质低下所拖累。

四、余论

吉尔(H.S.Gear)等人对铅字印刷业工人卫生健康有所考查与研究后,引起当局注意,“最近我国政府于工业场所已渐加注意,对于教育方面及管理规则等,亦渐次改进”[6]117。他们的倡导得到了社会力量的反馈和积极的响应,余新恩医师等成立专门机构——上海工厂联合医务处,并办起刊物《工业卫生通讯》[10],抗战期间活跃在孤岛上海,其后一直致力于此。倡导工业卫生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出于人道关怀,批评政府和资本家的行为。当然,学者们的倡导不仅可以被看作工业批评,而且也是早期争取环境正义的形式。工业卫生的改进需要公共卫生水平的提高,这表明,环境和社会问题似乎是密不可分的,工业化开始以后,对于环境正义的追求一直在萌芽。可以说,与当代美国兴起的环境正义运动相比,他们的看法中只是缺乏政治上的激进主义,沿此思路,或许可以把裴宜理对工人运动的研究[11]加上一个维度,即追求工作生活环境和健康。近代以来此起彼伏的工人运动中,提高工资是工人最根本的诉求,我们还应该看到的是,改善生活境况包括卫生和健康是这其中不可忽视的潜在动力。

卫生与健康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初中生 卫生与健康 教育引导

在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往往重视体育知识的传授和体育技能的训练,而不充分重视卫生健康教育。体育知识的传授仅仅局限于一些体育趣味知识、运动知识,和学生的生活与成长联系不够紧密。在这方面,笔者进行了初步研究,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卫生与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工作之中,取得显著成效,笔者做具体的论述。

一、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卫生习惯

现在许多初中生的卫生习惯并没有养成,除了饭前便后洗手这样的基本常识之外,可以说对卫生习惯一无所知。举个简单的例子,长时期看书之后眼睛疲劳了应当怎么办?有些学生不清楚;长期处于一种姿势坐着,会对腰椎腰肌产生什么影响?学生也基本不清楚。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的教育和引导。一方面要向学生介绍人体的机能结构,例如眼睛的基本结构,人的脊柱腰椎等方面结构。结合这样的分析,让他们明白应该怎样保护眼睛、保护腰椎,包括保护关节,等等,培养他们正确的卫生习惯。如长时间用眼之后远眺一段时间,或是用手轻柔眼部;长时间以一种姿势坐立,可以适当做一些扭腰舒缓运动,每隔一段时间换一种姿势,等等。这样的卫生习惯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身体快速成长的青春期,掌握这些正确的卫生习惯,有利于他们的成长。许多学生表示,原来自己许多方面不注重,甚至是错误的,经过体育课的教学引导,自己在卫生习惯方面有明显的进步。

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的饮食习惯

走进现在的初中校园,小胖墩不多。有人说这是生活富裕了,饮食条件变好的标志,其实这是错误的。过度肥胖等一些特殊体质学生的出现,只能说明学生的饮食结构出了问题,没有达到健康膳食的标准。笔者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传授一些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知识,例如向学生讲解每天人体消耗多少能量,急需哪些能量补充,折合成多少食物,早中晚三餐各摄入多少热量,哪些类型的食物就可以满足人体的需要,一日三餐应当坚持什么样的原则,以及对食品的搭配应当根据什么样的原则,等等。笔者经过一番讲解,许多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并不是吃的肉食越多就是越科学越好,其多年以来的饮食观念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笔者还要求学生自己说说以前是怎样安排饮食的,结合学生的叙述进行相应分析,现场点评、现场分析并帮助学生制订科学的饮食方案计划,这样的教育引导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健康生活的理念。笔者还通过校讯通平台和家庭进行互动,定期发送一些健康饮食的知识,逐步改变家长一些不科学、不正确的习惯,为孩子们的成长创造健康的饮食条件。

三、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锻炼习惯

生命在于运动,坚持锻炼可以提高身体技能,同时起到减肥作用。初中的学习生活虽然紧张,但是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锻炼的习惯,通过增强体质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些学生在锻炼的方式方法方面存在缺陷,有时候锻炼的运动量过大,在处理运动方式和运动时间问题上不够科学等,这些都需要引起教师重视。笔者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健康锻炼的相关技能培养,首先帮助学生分析每天的运动量,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实际需要,确定较适中的运动量。千万要注意防止学生短时间内骤然增加运动量的不良习惯,要求他们在确定合理运动量的前提下,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递增提高运动量,使运动量的提升有一个缓冲过程。其次,在锻炼方式上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建议学生多采取跑步等较平和的锻炼方式。在运用单杠双杆吊环进行体育锻炼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措施的保护。另外,在运动时间上也对学生进行指导,哪些运动锻炼适宜早上进行,哪些运动锻炼适宜晚上进行,让学生保持科学的态度,合理安排体育锻炼活动,从而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有序有效开展锻炼,练就强健的体魄。

四、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的调适习惯

青春期的初中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近年来发生的一些极端案例表明,心理不健康具有非常大的隐患。这些不健康的心理正是从平时的一点一滴逐步开始的,所以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笔者在体育教学中,一方面向学生灌输健康的心理相关知识,如不焦虑,不过度发怒,学会控制情绪,等等,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科学合理地对待遇到的问题,这些方面对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具有较大的帮助。另一方面,笔者还向学生公布了电子邮箱号码,允许学生以匿名方式向教师寻求心理帮助。无论是学习上遇到困难产生退却心理,还是和同学之间闹矛盾,以及敏感的早恋问题、对教师的一些看法建议等,只要学生发出求助邮件,笔者都坚持一一回复,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思想状态,提出意见建议,让他们走出思想沼泽,回归正常的生活状态。体育教师在心理疏导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心理健康也是学生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教师在充分抓住学生体育技能训练、知识传授的基础上,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拥有一颗健康的心,以阳光的心态学习生活,以乐观的精神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只有抓住这些方面的重点,才能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一定要重视卫生与健康教育,使体育教学与学生的成长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邵丽文,吴燕君.慈溪市1172名中学生健康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2(02).

[2]徐杏玲.使大学生从健康意识上升到健康行为的研究[J].山西体育科技,2011(01).

[3]张志群,郭兰婷.成都市中学生危害健康行为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04).

卫生与健康范文第7篇

(一)加大宣传,注重普及,狠抓精细化管理

1.建立我区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的长效机制。逐步加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权重。认真组织实施2012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依据《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实施方案》要求,按照市教育局统一部署,做好现场检测和数据汇总工作。

2.积极主动开展健康教育和普及宣传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健康校园”活动,并实施动态管理。在疾病预防、青春期教育、科学膳食、爱眼护齿、禁烟控烟及艾滋病宣传等方面开展丰富多样、行之有效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意识。组织开展“全区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竞赛”,进一步提高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

3.继续搞好“红十字”青少年工作。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红十字宣传教育和自救自护演练活动,继续开展评选“红十字学校”和“红十字好少年”活动,培养人道、博爱的红十字精神。

4.努力加强学生视力保护工作。实施“爱眼防近”活动计划,对学生用眼和近视情况进行调研,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的建议对策。落实中小学眼保健操制度,每年4次对在校中小学生进行视力普查,普及科学用眼的知识和方法。

(二)抓住重点,注重实效,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1.全力做好学校传染病及常见病的防控工作。严格学校疫情报告工作。建立健全学校卫生突发事件监测报告系统和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制度,将市教育局和市疾控中心的“疫情监控系统”和“学生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系统”的报告纳入学校常规工作,做到“人员、设备、时间”三个落实。

2.认真抓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深入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宣传教育活动,全面实施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层层签订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责任书,并纳入对学校年终考核指标,确保饮食安全“零事故”。

3.规范搞好学生体检和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按照《省中小学健康体检管理实施办法》规定,建立健全学生体检制度,加强学生健康体检工作的管理和监督,规范体检项目,提高体检工作质量。

卫生与健康范文第8篇

8月26日,山西省卫生计生委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和省委领导干部会议精神。省政协副主席、省卫计委主任卫小春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卫计委党组书记王进喜主持会议,其他委领导班子成员、委机关各处室和委直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

会上,省卫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省医改办主任冯立忠传达了、总理和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卫小春传达了省委书记骆惠宁在省委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并就全省卫生计生系统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全国大会、省委会议精神作出安排部署。

卫小春指出,这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是党中央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1996年全国卫生工作大会后时隔20年召开的又一次全国性卫生与健康工作会议,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战略高度,全面总结了建党建国以来卫生与健康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基本经验,深刻阐述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工作方针、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集中反映了党中央关于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是指导健康中国建设、指导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全省卫生计生系统要深刻领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深刻领会指导卫生计生工作的正确理论,深刻领会卫生计生系统面临的主要任务,深刻领会省委省政府建设健康山西的坚强决心。把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在全系统掀起学习贯彻的热潮,把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统一到省委的各项要求上。

卫小春强调,全省卫生计生系统一要抓好大会精神的学习宣传。深入宣传建设健康中国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宣传全省卫生计生系统贯彻大会精神的新行动、新举措、新典型,营造健康山西建设的良好氛围。二要抓好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直面突出矛盾,主动积极作为,切实摸清基础底数,找准关键症结,提出解决办法,做好“健康山西2030”规划、健康山西建设五年实施方案和2017年行动计划的编制工作,抓紧制定我省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三要抓好重点任务的推进落实。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抓好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建设;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和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推进中医药事业和健康产业发展,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据山西省卫计网

卫生与健康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中小学;卫生与健康;教育;思考;

1 前言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明确要求。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受历史、地域、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校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与素质教育和新世纪的人才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2 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很重视卫生保健和对下一代的教育,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在卫生和护理、食物的选择,营养、疾病的治疗等方面都富有成果。关于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早在两千年前,孔子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就有明确的阐述[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更加重视青少年身体健康和学校体育卫生事业的发展,先后颁布了《中、小学卫生工作暂行规定(草案)》、《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大中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的若干意见》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条例和法规,使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逐步法治化和规范化。尤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先后组织了五次全国范围内的学生体质调研,为改善我国学生体质状况,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依据。然而,尽管职能部门采取了许多行政手段和措施,但由于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在实施上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2.1 认识不足、意识淡薄

认识不足、意识淡薄,重视不够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对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多以卫生常识和体育基础知识为主。其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地方把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衡量办学好坏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的教学。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学期开展卫生与健康教育和体育理论教学超过4学时的学校不足30%,这与《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教学)计划》要求在“科技文体活动”中每周安排0.5课时的健康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差距[2]。此外,受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近几年,个别地方、学校为节省资金,把过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建起来的校医院(室),一夜间就被领导撤消和社会化,使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失去了最基本的保障和强有力的监督。

2.2 师资缺乏,设备简陋

学校卫生保健人员和健康教育师资是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确保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规定中小学每600人需配一名卫生人员,而目前我国各级中小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师资,大部分由体育教师兼上,而且数量严重不足、专业知识水平需亟待提高。另外,由于我国经济相对落后,自然条件差,教学设备、仪器,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教学主要以讲授为主,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也只是凭借经验和感觉,缺乏先进的设备进行科学监督或检测。

2.3 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结合不够

现代意义上的健康已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生理方面、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都处于一种完全安定的状态[3]。我国传统教育下的体育教学重统一要求,轻个别差异;重技能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轻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课堂教学,轻课外活动;重少数与升学或考试有关的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轻全体学生的健康和身体锻炼。显然,这样的体育教育是解决不了上述“三维健康观”包含的所有涵义,培养出来的学生也难以适应未来高速度、高效率、高节奏的社会工作。

3 关于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

3.1 加大宣传,提高认识

实践证明,一个地方,一个学校的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除了在整体上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外,更重要的还是取决于各级领导和社会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视和人们的认识程度。因此,只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及教师和家长对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的正确认识,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从而逐步规范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的教学。

3.2 完善课程与教材建设,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教材体系

现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教材建设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以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认知规律为出发点,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构建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健康教育教材体系,通过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教学,使青少年具有强健的体格、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习惯、乐观的生活态度及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3.3 加强地方常见疾病与传染病的群体防治工作

经过各级政府和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艰苦奋斗,一些劣性传染病在我国已销声匿迹,各种疑难杂症也有所攻破。但近几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及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一些地方病与新的传染病油然滋生,往往是来势凶猛,危害极大,已引起了全世界人们的关注。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应严格按照《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和《中小学卫生室器械与设备配备目录》的规定要求,加强校医院(室)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卫生人员的作用,积极宣传教育、发动和调动家长参与,有组织、有计划地采取群体性预防和防治手段,降低学生中各种常见疾病与传染病的发病率。

3.4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建立高水平的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师资队伍,首先应加强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使他们通过短期培训、脱产进修、网络教育等多种渠道,转变思想观念,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切实提高实施卫生与健康教育的能力。其次,各类师范院校应把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程,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自身的需求,也可以弥补专业人员的不足,既有益于自己,也有益于社会。

3.5 加强体育教学改革,树立健康体育教学观

由传统的唯生物体育观向健康体育教学观转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尽量感受学生的感受,体验学生的体验,适时改变教材教法,创造生动活泼的双向教学,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使体育教学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还能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的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洪滋主编.学校卫生学[M].兰州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 廖文科.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J].中国学校体育,2000,(2):1-2

卫生与健康范文第10篇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决策后,自治区党委明确提出了推进健康内蒙古建设的战略任务,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向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也为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随着全国和全区卫生与健康大会、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的相继召开,健康内蒙古建设已经拉开大幕,全区上下将从“大健康、大卫生”的高度出发,加快推进健康内蒙古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卫生与健康工作。特别是改革_放以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迅速发展壮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截至2015年底,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到23885个,床位13.4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6.2万人。每千人口拥有病床5.33张、执业(助理)医师2.56人、注册护士2.44人,全区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5.8岁,婴儿死亡率由自治区成立前的430‰下降到目前的5.34‰,孕产妇死亡率由1600/100000下降到18.27/100000,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同时,我们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职业卫生、环境安全、生活方式等多种健康影响因素相互交织,我区卫生与健康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全面推进健康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区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

推进健康内蒙古建设,必须以全国、全区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思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贯彻“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蒙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健康内蒙古建设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一是必须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毫不动摇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医疗卫生事业不能走全盘市场化、商业化的路子。二是必须坚持逐步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内涵和标准。各级政府要重点保障人民群众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权利,并随着经济发展、政府保障能力增强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逐步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内涵和标准。三是必须坚持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的双重作用。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政府要有所为,为人民提供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在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要增强市场活力,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增加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优化健康产品和服务。

第二,要着力优化健康服务。一是强化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加快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治策略,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二是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全面建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点疾病防控机制,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三是充分发挥蒙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不断提高蒙中医药服务能力,发挥蒙中医药养生保健治未病的作用,推进蒙中医药的继承创新和振兴发展。四是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不断提高妇幼健康水平,促进健康老龄化,维护残疾人健康。

第三,要着力完善健康保障。一是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健全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二是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深化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特殊人群基本药物保障,建立药品价格信息监测和信息公开制度,制定完善医保药品支付标准政策。

第四,要着力建设健康环境。一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加快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推进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建设健康、宜居、美丽家园。二是加强影响健康的环境问题治理,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三是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四是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强化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促进道路交通安全,预防和减少伤害,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健全口岸公共卫生体系。

第五,要着力普及健康生活。一是加强健康教育,推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二是提倡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引导居民合理膳食,开展控烟限酒活动,促进人们心理健康,减少不安全和危害。三是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促进青少年、妇女、老年人、职业群体及残疾人等重点人群体育运动。

第六,要着力发展健康产业。一是优化多元办医格局,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优先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二是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食品等行业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三是积极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健身休闲设施建设运营。四是以蒙医药产业为重点,积极促进医药产业发展。

第七,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是着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强化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建设为重点,力争在基础性、关联性、标志性改革上取得突破。二是加强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建设,加强医教协同,建立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供需平衡机制,创新人才使用评价激励机制。三是推动健康科技创新,构建自治区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医学科技进步。四是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规范和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

第八,建立健全有力有效的工作推进体制机制。健康内蒙古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全社会参与,必须要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体制机制。一是建立组织领导机构,成立自治区和盟市、旗县(市、区)健康内蒙古建设组织领导机构,由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负责,统筹组织协调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健康内蒙古建设。二是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健康内蒙古2030”实施方案》,指导全区各地、各部门、社会各界推进健康内蒙古建设。三是建立健全健康影响评估评价机制,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重大工程项目开展健康影响前置性评价,确保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四是加强健康内蒙古建设法治保障,完善健康筹资机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五是建立考评问责机制,将健康内蒙古建设纳入自治区党委、政府对盟市、部门年度实绩考核工作内容。六是加强正面宣传、舆论监督、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增强社会对健康内蒙古建设的普遍认知,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健康内蒙古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上一篇:安全法范文 下一篇:环境卫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