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统计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4 02:28:52

卫生统计学论文

卫生统计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中国卫生统计》2003-2012年累积出版60期,共刊载论文2579篇,其中基金资助论文823篇,基金论文率为31.9%,在逐年基金论文率方面,虽然高低不一,但总体上呈现上升态势。在823篇基金资助论文中,1项基金资助545(66.2%)篇,2项基金资助的论文180(21.9%)篇,5项以上基金资助的论文共5(0.6%)篇。多项基金联合资助的论文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该刊越来越重视多项基金联合资助课题论文的刊载。

2.资助基金项目等级

资助基金级别的高低虽然与论文研究水平高低没有必然的相关性,但却能够从侧面反映该学科所受资助基金的主要来源,以及该学科在科学研究领域内所受的关注程度。目前,我国各级基金项目基本上都是通过自由申报、专家评审、公平竞争和择优选择的方式对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的科研工作者给予资助。同时,期刊所获基金资助项目的数量,也是衡量该学科领域内科研项目价值及期刊受重视程度的重要指标。《中国卫生统计》近10年刊载的基金论文所获基金资助数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823篇基金资助论文共获得1236项基金资助,篇平均受资助1.5项。其中,部级和省市级基金资助论文991篇次,占资助基金总数的80.2%,国际级基金资助论文28篇次,占资助基金总数的2.3%

3.基金论文在各栏目分布

《中国卫生统计》近10年刊载的823篇基金资助论文分布于10个栏目中,论著刊载433(52.6%)篇,应用研究(论著摘要)载文237(28.8%)篇。

4.合著率及合作度

《中国卫生统计》在2003-2012年刊载的823篇基金资助论文中,2人以上合作完成的论文数为792篇。其中2人合作完成的有127(15.5%)篇,3人合作的有185(22.5%)篇,合作人数最多的由17人共同完成。823篇基金论文共涉及作者1002人,合著率为96.2%,作者合作度为1.2人/篇。在合作完成的792篇论文中同一单位作者合作类型的论文有331篇,占41.8%,不同单位及跨地区间的合作类型的论文有461篇,占58.2%。

5.作者发文机构

《中国卫生统计》刊载的823篇基金资助论文分别来自202个不同的发文机构(以第一作者所在机构为统计对象),其中高等院校共发表基金资助论文722篇(医学类院校384篇),占论文总数87.7%,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9篇;各级医院共35篇,其他医药卫生相关部门共发表文章27篇。由此说明,《中国卫生统计》基金资助论文的发文机构涵盖范围广泛,运用普赖斯定律确定该刊基金资助论文的核心发文机构。核心发文机构共25个,占总发文机构的12.4%,共发表基金资助论文517篇,占基金资助论文总数的62.8%。在25个核心发文机构中有高等院校2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7.多产作者分布《中国卫生统计》近10年刊载的基金资助论文第一作者发表文章数量分布情况详见表6。823篇基金资助论文涉及第一作者640人。发表文章数量超过3篇的作者有16人,占第一作者总人数的2.5%,共发表文章81篇,占基金论文总数的9.8%。由此可见,基金论文的高产作者群已基本形成,卫生统计基金课题研究者已把向该刊投稿作为发表其研究成果的稳定期刊。同时,将上述16人列为《中国卫生统计》基金资助论文的多产作者

6.提高期刊质量,加强品牌建设

基金论文数量的多少,是研究者们科研能力的反映,更是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的重要体现。《中国卫生统计》近10年基金资助论文数量与所占比例均大幅增加,该刊基金论文比(率)从2003年的14.7%发展到2012年的50.9%,至今仍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期刊质量的提高,核心是精心选题并组织优质稿件,把握我国卫生统计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针对实践需求组织稿件,并且还应重视期刊的学术规范,注意作者署名、参考文献著录等问题。此外,期刊要紧跟卫生统计学科研究热点课题,如全国人口普查,了解研究的最新进展,实现对热点问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研究成果报道具有层次性和深度性的目标。同时,期刊要顺应时展的潮流,通过宣传活动及其他领域的媒介维护来加速期刊品牌的建设。

7.增加合著者数量,吸纳优秀稿件

拥有数量庞大的优秀作者群体是《中国卫生统计》学术质量的重要保证。该刊吸引了一批高水平的优秀作者,陈峰、贺佳、高晓凤等高产作者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单一作者的知识储备、专业素养及时间精力等都较有限,只有通过行业间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才能保证研究项目的顺利完成。《中国卫生统计》刊载的基金资助论文的合作度与合著率还需不断增加,从而产出更多的优秀稿件。该刊应充分加强与作者之间的交流。从而获取优秀稿件,形成"优稿-优刊"的良性循环。

8.拓展基金来源,增强国内外影响力

科研基金资助项目从立项申报到评审通过需经过专家及各管理机构严格评审和审批确立。近10年在《中国卫生统计》的基金来源中,部级资助基金占主导地位,共518项,其中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为主,应适当增加吸纳国家社科类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除此之外,该刊论文获得国际级基金资助较少,应注意加强刊物的国际化元素,通过增加外籍编委、刊发国外学者的文章等方式拓展基金来源。此外,该刊基金论文在论著和应用研究两个栏目所占比重最大,《中国卫生统计》要在继续重视这两个栏目的基础上,拓展开发其他栏目的基金论文稿源,提升期刊质量,巩固学术地位。

9.强化编辑业务工作,缩短出版周期

科研论文的及时快速发表对期刊编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编辑人员不断加强学习,及时了解各学科前沿问题,提高道德素质等。同时,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中国卫生统计》的刊期和发表周期,例如将双月刊改为月刊这能极大地促进期刊的发展,吸引更多作者,形成更加庞大的作者群,使论文数量及基金论文率不断上升。在本次研究过程中,统计学专业相关研究的文献数据相对较少,在具体分析中缺少必要的参考材料,较难与其他专业领域核心期刊的研究进行比较。研究中没有涉及基金论文关于引文数量方面的分析,可能会影响研究的广泛性,这些都是以后研究的方向。(本文来自于《中国卫生统计》杂志。《中国卫生统计》杂志简介详见.)

卫生统计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卫生统计学; 学习态度; 学习现状; 学习难点

中图分类号 R1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0-0009-03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Learning Status on Health Statistics in Medical Students/FENG Ping,WANG Hai-ping,ZHANG Wei,et al.//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10):9-11

【Abstract】 Objective:To assess students’ attitude,current study situation,difficult point on Health Statistics in Sichuan University and to make some advices for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Method:300 students of Sichuan University health statistics in the 2013 spring semester were surveyed by the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with SAS 9.2 statistical software.Result:A total of 300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297 questionnaires were returned,the return rate was 99.00%, and 293 students were valid,the effective rate was 98.65%.89.42% students believed that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ealth statistics would be beneficial and 94.20% respondents agreed that health statistics knowledge was useful.81.79% participants could understand more than half of contents on the course.The chapters which wer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were chi-square test(29.62%),rank sum test(26.83%),analysis of variance(23.69%) and t test(21.25%).Conclusion:More and more students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health statistics on medical and health research.

【Key words】 Health statistics; Learning attitude; Study status; Difficult point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hongqing Medical College,Chongqing 400016,China

卫生统计学是运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医学问题的一门学科,它包括了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以及分析结果的正确解释和表达[1]。过去,因为统计知识的匮乏,导致统计步骤中某一环节的缺陷或错误,致使诸多先进的甚至非常前沿的医学研究以失败告终。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已认识生物医学实验、临床试验、流行病学调查和公共卫生事业管理项目等的进展过程中都离不开统计学知识,将来从事这些工作的研究者都需具备一定的统计学基础,从而奠定了卫生统计学在整个医学和公共卫生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卫生统计学》作为诸多医学专业学生必修课之一,因其概念抽象、逻辑推理强、计算公式繁琐、运算量大,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较难学。对教师来说,给医学生讲解卫生统计学也成为一项具有挑战性且效果甚微的任务[2]。为了解目前笔者所在学校学生对《卫生统计学》的学习态度、学习现状及学习难点,以便改进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对四川大学2013卫生统计学春季班3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2013卫生统计学春季班3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设置调查表,其中包括学生的一般情况、学习态度、学习现状和学习难点及对教学的评价。调查中以班级为单位,由调查员发放并讲解调查目的与要求,然后每位学生以匿名方式填写问卷,调查结束时调查员认真核查验收调查问卷。

1.3 统计学处理

用Epidata 3.1软件录入数据,采用SAS 9.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7份(99.00%),293份有效(98.65%)。其中男104名(34.39%),女189名(64.51%);平均年龄(21.12±1.72)岁,年龄最大26岁,最小18岁。

2.2 医学生对卫生统计学的学习态度调查

本研究中对于学习态度的调查主要针对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该课程的有用性及学习动机等方面,89.42%的学生赞成现在的卫生统计学学习是为将来的工作做准备,94.20%的学生认为卫生统计学知识有用,详细调查结果见表1。

2.3 医学生学习卫生统计学的现状调查及对成绩的期望

卫生统计学课上81.79%的学生能理解一半及以上的内容;69.18%的学生认为该课程课时安排基本合理;认为此课程的理论课和实习课的课程比例基本合理的占70.79%。学习卫生统计学时,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难:18.41%的学生对老师授课的内容提不起兴趣,不知老师所云,16.97%的学生觉得数学基础差,公式难以理解,24.55%的上课学懂了,但做作业时不知所措,40.07%的学生想花时间学习,但因课程多,没时间预习复习及上机。

学生认为该课程比较难学的章节依次为卡方检验(29.62%)、秩和检验(26.83%)、方差分析(23.69%)、t检验(21.25%)、直线回归与相关(17.42%)、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7.32%)、总体均数的估计(6.62%)、定性资料的统计分析(6.62%)。

73.04%的学生希望期末考试成绩>85分,18.43%的学生希望成绩在70~85分,4.44%的认为及格就行,剩下4.10%的学生顺其自然。

表1 293名医学生对卫生统计学的学习态度调查 名(%)

条目 选项 人数

你认为统计课的开设

是否有必要? 没有必要 15(5.12)

有必要 162(55.29)

非常必要 116(39.59)

你认为现在的统计学

学习是为将来的工作

做准备? 完全不赞成 10(3.41)

不太赞成 21(7.17)

一般 54(18.43)

比较赞成 122(41.64)

非常赞成 86(29.35)

你觉得学习统计学

知识有用处吗? 完全没用 4(1.37)

不太有用 13(4.44)

一般 46(15.70)

比较有用 133(45.39)

非常有用 97(33.11)

你喜欢上统计课吗? 不喜欢 39(13.31)

一般 185(63.14)

喜欢 69(23.55)

你学习统计知识的

动机是? 教学要求 141(48.12)

自己感兴趣 23(7.85)

满足工作需求 129(44.03)

2.4 医学生学习卫生统计学的学习方式研究

75.09%的学生选择“老师指点方法,学生先学后教,讲练结合”的授课方式;73.79%的学生觉得课上内容应该理论联系实际来学习;40.07%的学生觉得课堂讨论时间可有可无,该有1/4讨论时间的占36.64%。

52.43%的学生上课能紧跟老师的思路学习,66.32%的学生认为“先预习―再上课―然后课后复习”能更有助于他们的学习,仅27.83%的学生会提前预习下节课内容,90.72%的学生会在课后复习,仅38.06%的学生会在课后总结归纳所学的统计方法。

学习遇到难题时,30.55%选择利用网络,54.55%选择会请教老师和同学,5.45%会选择利用图书馆的资料查找,3.27%的同学想不出来就算了,放着以后处理的占6.18%。

2.5 医学生对卫生统计学教学的评价

学生对卫生统计学教学总体内容的满意度调查:10.31%的学生很满意,56.36%的学生满意,27.84的学生认为一般,5.15%的学生不满意,0.34%的学生很不满意。

学生对卫生统计学教学内容的评价:丰富且新颖(25.09%)、平淡且重复多(21.65%)、陈旧且乏味(12.71%)、没什么看法(40.55%)。

3 讨论

统计学在医学研究中扮演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这种作用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改变[3],因此,对于现在的医学生即将来的临床医生及医学研究者来说,学好卫生统计学是尤为重要的。

诸多研究发现医学工作者对统计学的知识了解的甚少,Best等[4]2009年对美国口腔颌面外科的住院医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仅49%的住院医生曾修过生物统计课,能够正确的解读无临床意义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的占46%,另外,现已发表的文献也存在大量的统计问题[5-9]。故有必要了解医学生对《卫生统计学》的态度、学习现状以及学习难点,查看教学效果,以便改进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针对此次调查结果,提出以下相对应的措施。

3.1 加强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次调查结果发现94.8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卫生统计学,89.42%的学生赞成现在的统计学学习是为将来的工作做准备,94.20%的学生认为统计学知识有用,这与West等[10]于2005年的一次对医学生、内科医师及内科医师教师的调查结果相近,调查得出87.3%(262/300)的人认为学好生物统计将有益于他们将来的事业,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医学生及医务工作者已认识到卫生统计学在科学研究及临床工作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重视卫生统计学的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帮助学生意识到将来工作中对统计知识的需求依然是卫生统计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本次调查仅有7.85%的学生学习《卫生统计学》是自己对其感兴趣,44.03%的学生是为了满足工作需求,教师授课时可以举些实际例子,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卫生统计学在实际研究中的用途,提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

3.2 淡化公式推导,加强统计思维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相对于医学知识的形象化,卫生统计学知识较为抽象,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生觉得数学基础差,公式难以理解,对老师授课的内容提不起兴趣。其实,学习《卫生统计学》的目的是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常用的统计方法以及它们在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中的应用[11],学习的重点不在理论公式的推导和学习,而是在于统计知识的应用。因此,建议教师淡化公式的推导、记忆与计算,而强调各种资料应如何分析以及结果的阅读,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但是不同专业教学要求也不尽相同,如预防医学本科生和卫生统计学研究生,《卫生统计学》是基础课程,老师可适当引入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的内容帮助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推导。

3.3 根据学习难点和章节重点针对性地讲解

医学生基础课程较多,课业繁重,用来学习本课程的时间较少,本次调查显示40.07%的学生想花时间学习,但因课程多,没时间预习复习及上机。如果整本书全面讲解的话,可能效果不太好,建议教师应根据章节难点和章节重点针对性地讲解,统计描述、假设检验等均是基础,应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为后面统计方法的学习奠定基础。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相关与回归等内容实际应用较多,教师应重点介绍。

3.4 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此次调查75.09%的学生选择了“老师指点方法,学生先学后教,讲练结合”的授课方式,但是由于课时较少、学生较多、上课内容较抽象,这种教学方式的开展可能会受限,但是教师可对逻辑推理不太强的章节将学生分组试讲,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接近一半的学生觉得上课应有1/4及以上的讨论时间,建议老师在讲理论知识时,可准备相应的案例分析,让同学在课堂上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将课堂上的知识融会贯通,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和探索。

实际研究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仅用上课的知识是不能完全解决的,有调查显示仅有17.6%(53/301)的人觉得他们在统计课上学到的知识能够满足工作的需要[10],因此,教学中可给学生指明进一步学习的相关参考文献与资源等。

教学过程中,在强调以教师为主导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医学生要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课前预习提出疑问,课堂上有的放矢的听讲,课后总结归纳及时复习,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科研课题中,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卫生统计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晓松.医学统计学[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

[2]Herman A,Notzer N,Libman Z,et al.Statistical education for medical students――Concepts are what remain when the details are forgotten[J].Stat Med,2007,26(23):4344-4351.

[3]Aalen O O.Medical statistics――no time for complacency[J].Stat Methods Med Res,2000,9(1):31-40.

[4]Best A M,LAskin D M.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residents have poor understanding of biostatistics[J].J Oral Maxillofacial Surg,2013,71(1):227-234.

[5]颜莉蓉,杜元洪,刘婷婷,等.医学论文撰写中的统计误用问题与对策[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9,23(6):57-59.

[6]伍亚舟,张玲,易东.医学论文中统计学问题分析与方法的正确选择[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1):161-163.

[7]许昌泰,赵清波.医学论文中常见统计问题及其处理[J].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学报,2003,25(3):183-185.

[8]张建军.科技论文中的统计问题[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8,18(11):77-79.

[9]刘颖.论文中卫生统计学知识运用不当案例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1):65-66.

[10]West C P,Ficalora R D.Clinician attitudes toward biostatistics [J].Mayo Clin Proc,2007,82(8):939-943.

[11]Astin J,Jenkins T,Moore L.Medical students’ perspective on the teaching of medical statistics in the undergraduate medical curriculum[J].Stat Med,2002,21(7):1003-1006.

卫生统计学论文范文第3篇

让沉睡的数据为卫勤说话

初春时节,寒意尚未退去,东海舰队某舰艇大队战士们正热火朝天地进行一项“特殊”的训练――防晕操训练。训练结束后,贺佳带领团队迅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比较分析,得出该防晕动病发生方案行之有效。这时战士小王向记者夸道:“这套防晕操果然不错,我明显感到自己没以前那么晕船了!”几十年如一日,贺佳坚持走边防、下海岛,收集资料、分析数据,利用专业优势,切实解决部队战斗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名卫生统计学专家,贺佳的主要工作就是跟各种数据打交道。她始终认为,海量的军队医疗卫生信息数据与后勤科技数据会在军队建设中大有用武之地。她带领团队对恒河沙数般的信息进行数据质量评估、投入产出分析、政策评价研究,并整合成一个数据库。近两年,她撰写的10余份高质量报告,为总部决定提前修订现有科技著录规范的国家军用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军队医疗卫生改革与保障提供了数量化的参考依据,促进了军队管理者由经验决策向循证决策的转变。

据统计,世界上每年有200多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贺佳意识到卫生统计学可以在药害问题上有所作为。她选择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的方法学研究为攻关方向,经过反复分析、编程、调试,历时3年,开发出检测药物不良反应的新道路――复杂数据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2010年,她率领团队运用该法分析研究上海市鱼腥草用药数据,早于国家公报两年检出了鱼腥草的不良反应问题,并成功将药害的检出率提高了15个百分点,该成果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卫生统计学界的“拼命三娘”

“下表数据是某地150名正常成年男子的红细胞数,我们先找出全距,然后选定组段数……最后整理列表,写出各组段的频数、累计频数”,只见贺佳一边授课,另一边大屏幕出现了原始数据的动画――黑体字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数据变成了红色,不一会整理后的频率分布表自动生成频率分布图。动画按钮轻轻一点,频率分布图的蓝色直条逐渐变细,组段逐渐增加,各组段的顶端连接成一条光滑的曲线,概率密度图就出来了。

这是贺佳运用教学动画正在给学生上《医学统计学》课。《医学统计学》是该校医学生必修课,但由于这门课理论抽象、公式繁多,学生均有畏难情绪。作为主讲人,贺佳从授课模式、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对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她还自主研发多媒体教学软件,变抽象的数字为形象的动画,将这门课程转变成通俗易懂、高效实用的公开课,深受广大学员好评。

2009年5月,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刊登了《中国医学期刊中的统计报告》论文,引来国际医学界的关注。该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便是贺佳,这也是我国卫生统计学专业领域在《柳叶刀》发表的第一篇论文。

贺佳是1986年师从我国卫生统计学奠基人郭祖超教授读研究生,自那时起,就与卫生统计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贺佳根据卫生统计学学科特点,提出了“方法研究―技术实现―软件开发―实际应用”的科研思路,自主研发“临床试验数据管理应用软件”、“药物不良反应数据分析应用软件”等9套应用软件,在全国广泛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除了常规教研工作外,贺佳和她的团队与世界卫生组织保持合作,并致力于我国临床研究的规范化工作。他们先后为多个亚洲国家WHO/TDR(世界卫生组织/热带病专项)临床数据管理网络单位提供了关于数据管理、统计方法及统计软件应用方面的培训,还为国内多家临床研究机构和科研院所提供统计指导与帮助,使我国临床研究工作向国际标准迈进了一大步。系主任顾洪自豪地说:“短短几年时间,该学科在贺佳的带领下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学科,迅速发展成为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和中国唯一的‘世界卫生组织热带病临床数据管理中心’。”

“她比年经人有更多的激情和活力,她的科学突破完全在于她的个人奉献!”该系政委马海峰说。熟悉贺佳的人都知道,她的办公室里放有一个行李箱,因为随时都可能有出差任务。2010年冬天,她曾创下一个月在外奔波17天、辗转10个城市的纪录。而每次出差回来,不管多晚,她回的第一站也永远是办公室。2007年3月,当贺佳给学生上完四节课时,由于她站得太久,颈椎又一直不好,导致脑部缺氧,“噗咚”一声倒了下去。以至于有人暗地里给她取了个外号――“拼命三娘”。

让更多专业人才从这里起航

数十年来,贺佳共培养出4名博士后、50多名博士、硕士,她本人也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教师、2次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主编和参编专著、教材近50部,200多篇,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8项,获国家、军队及上海科研项目20余项。

作为该学科的掌舵人,贺佳长期以来都是站在高起点选好学科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她根据教研室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帮助他们选方向、定课题,为10多名成员每人指定一个或多个研究课题,真正做到人用其才,才尽其用。她说让50岁以上的人发挥余热、中年骨干建功立业、年轻一点的看到希望,这样的团队才能携手并进。

此外,贺佳还通过“待遇留人”制度防止人才流失,放手并鼓励更多人去学习、探索新的领域。她非常注重青年人才的培育,经常对优秀的青年骨干给予重点帮扶,有时她还专门从自己的科研基金予以资助。当年轻教员发表SCI文章后,除系里奖励之外她还追加奖励。

每年她都有计划地组织科室成员赴国内外知名院校深造、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让他们了解国际前沿,掌握新方法、新技术,进而不断提高青年人才的学术起点与创新精神。

卫生统计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卫生统计学》 课程特点 教学现状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a)-0182-02

《卫生统计学》是使用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以及概率论收集―整理―分析医学资料的一门学科,它的特点是应用性广、实用性强。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为了满足医学研究的需要,在目前的医学院校中,医学统计学成为了一门必修课。但是因为这门课程涉及到了抽象的概念、复杂的数学公式,对于医学生来说学习起来的困难性比较高。所以,探讨《卫生统计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对《卫生统计学》有效教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卫生统计学》的课程特点

《卫生统计学》是利用统计学的原理对人群健康问题进行解决的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卫生统计学》的课程特点就是概念抽象、理论深奥、数据枯燥。在学习的过程中又和《医学统计学》有所不同,学习的重点不是公式的推导和证明;同时,又不同于医学学科的学习,学习的重点也不在于记忆和背诵,而是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实践,所以《卫生统计学》又具有了逻辑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1]。

2 《卫生统计学》的教学现状

2.1 定位不明确

《卫生统计学》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和《医学统计学》交叉的现象。《卫生统计学》以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将其运用在公共卫生领域,比较侧重公共卫生学的社会性;《医学统计学》侧重的是医学的生物性。所以两者之间具有很大的区别。但是,目前在医学院校的教学中,两者的区别并不是很大。《卫生统计学》和《医学统计学》的区分不明主要体现在教学安排、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方面,比如,有的医学院校为《卫生统计学》专设了教学部门,但是这个部门开展的工作却是编写医学统计学的教材,进行医学统计学的教学;甚至有的医学院校虽然设立了《卫生统计学》的硕士点,却进行的是医学统计学的考试。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两者也经常被混为一谈。这样的情况给《卫生统计学》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2]。

2.2 教学重点不合理

第一,《卫生统计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统计学基础,其中涉及到的知识是数据资料描述、统计和分析,推断统计分析,相关回归分析,调查设计等;另一方面是专业知识,其中涉及到的内容是横断面研究资料统计分析,病例对照研究分析、队列研究的分析和设计、生存分析、寿命表和Meta分析。目前,在很多医学院校的教学中,教学的重点依然集中在基础知识的学习方面,对于专业性知识部分涉及的内容非常少,甚至卫生统计调查方法、卫生统计制度等很多内容都没有在现行的《卫生统计学》中涉及。这种情况给《卫生统计学》课程的普及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第二,《卫生统计学》在教学过程中,医学院校的教学重点普遍是基本原理的介绍和具体公式的推导,没有完善的培养学生统计思维的内容。统计思维对于《卫生统计学》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它是一种透过数据就能对现象进行分析和判断的方法。在《卫生统计学》的教学中,忽视了对统计思维的培养,对《卫生统计学》教学的发展会产生非常不利的作用。

2.3 缺乏电脑实验课程

《卫生统计学》课程的应用性很强,为了保证课堂效果,在讲授理论的同时,还要和电脑实验相结合,通过具体软件将抽象性比较强的统计学概念转变为直观的数据结果或者是形象生动的图形,可以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目前在大部分的医学院校中,因为资金和课时的问题,还没有开设电脑实验课程,影响了《卫生统计学》的教学效果[3]。

2.4 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目前,在大多数的医学院校中,在教学形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是过于强调单一统计方法的学习,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卫生统计学》知识的实践应用,导致学生在遇到统计学问题的时候,不能运用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对其进行解决,影响了《卫生统计学》的教学效果。

3 《卫生统计学》的教学模式

为了改变上述问题,就需要对《卫生统计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在《卫生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小组交流互动式教学、基于问题教学法等方法来改善《卫生统计学》的教学效果。

3.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指的是在《卫生统计学》的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通过案例为学生设计某种情境,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理论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是:注重实践,具有很强的能动性、创造性、仿真性,能够很好的将启发式教学、民主式教学和参与式教学融为一体。案例教学法的优点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卫生统计学》的教学目的[4]。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流程如下。

第一,准备教学案例。在课程开始之前,要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以教学大纲为基础,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融合相关的科研成果和工作实践,根据以上内容精心选取案例,对案例进行实际的分析,保证案例符合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保证选择的案例在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第二,运用案例进行教学。运用案例进行教学,需要按照以下的流程来进行:案例介绍―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教师评价和分析―问题解决的实际应用方法。具体的应用步骤如下:首先,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引入案例,通过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对案例所反映的知识有一个明确的了解;然后,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讨论的方式可以是小组讨论,也可以是集体辩论,还可以是个人发言;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客观的点评,对讨论过程中的错误点和错误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对讨论过程中不准确、不完整的方面给予指正。

3.2 基于问题教学法

基于问题教学法(PBL)的应用核心是“问题”,应用流程是: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建立假设―论证假设―总结。这种教学法实施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捕捉、整合、判断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质疑能力[5]。基于问题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流程如下:

第一,理论的讲授。应用基于问题法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的内容和各个章节的内容相结合,然后结合案例教学法,通过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案例,从而引出问题,然后将处理问题的统计方法和统计思路运用到教学的过程中。

第二,问题的确定。在理论讲授完成之后,授课老师根据授课的内容,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或者在文献中曾经出现的统计问题,来确定学生的具体问题,在确定问题的过程中还要对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进行明确。

第三,讨论学习。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由学习小组来收集解决问题需要用到的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习小组可以针对文献中的不足之处和教师或者同学进行交流分析,或者还可以对如何实现课堂效果的改进进行讨论,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汇报。

第四,总结评定。教师针对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并给出具体的建议,同时要对各个小组的讨论报告进行总结归纳,然后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定。评定的方式可以有三种,分别是:学生互相评价、小组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

通过基于问题教学法的实施,可以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收集资料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系统,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3 实验教学法

实验教学法就是在《卫生统计学》的理论教学中,运用计算机的相关软件来训练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很多医学院校的《卫生统计学》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相关的计算和检验问题时,大都是通过计算器来完成的。计算器在《卫生统计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不仅增加了计算量,导致计算过程繁琐,而且还会浪费大量的课程时间,导致在《卫生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主动性难以得到发挥[6]。实验教学法的应用因为涉及到配套设施的购买问题和相关课时的安排问题,所以要循序渐进的来实现。

首先,实验教学的应用可以从预防医学专业开始,在进行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其部分内容可以使用实验教学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比如在学习方差分析的时候,因为这部分内容涉及的公式比较多,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如果应用计算器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在计算方面会浪费过多的时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进电脑教学,将方差分析时需要的数据,比如:SS处理、SS总、SS区组、SS误差等,通过幻灯片对学生进行讲授,让学生以这些数据为基础对其进行方差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卫生统计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节约部分实验课课时,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向学生介绍相关软件的操作和使用,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4 搭建非实时课堂学习平台

因为《卫生统计学》的内容非常抽象、实践性非常强,通过上述方法进行教学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因为教学课时有限,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时间,学生很难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搭建非实时课堂学习平台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在实时课堂中可以对课程的难点、重点进行学习,在非实时课堂平台中,通过网上课程辅导、网上讨论、课件练习、网上作业、资料查找、网上论文指导、期末复习等环节,可以很好的实现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可以灵活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卫生统计学》的开展。

4 结语

《卫生统计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和《医学统计学》有一定的差异,和其他的医学学科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在目前很多医学院校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将《卫生统计学》和《医学统计学》混为一谈,同时由于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导致《卫生统计学》的学习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教学模式的转变。在《卫生统计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运用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分别是:案例教学法、基于问题教学法、电脑实验法和非实时课程平台的搭建等。教学模式的转变,对提高学生对《卫生统计学》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杜进林.《卫生统计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基于PBL教学模式[J].科技创新导报,2013(11):158.

[2]贾贤杰,付连国,吴学森,等.基于TCE教学模式的《卫生统计学》实验课教学效果评价[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10):1122-1124.

[3]王娟,王家骥,雷毅雄,等.研究性教学在《卫生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5(5):57-58.

[4]胡乃宝,王玖,韩春雷,等.《卫生统计学》实践性教学[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1(5):106-109.

[5]李丽霞,郜艳晖,周舒冬,等.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卫生统计学》实践性教学模式认知的调查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3(1):66-68.

卫生统计学论文范文第5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齐齐哈尔医学院2005级预防、管理专业本科生。将所有同学分为2组,其中实验班33人,对照班24人。

1.2研究方法

1.2.1教学改革的实施基础理论教学时数为50学时,同一老师,同一授课方式,从而保证2个班的同学所学的统计学理论知识是完全一样的。在分组的实验课上,对照班采用传统的做题练习,并结合理论知识讲授。实验班则以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作为案例,采用案例讲授,根据对论文中的实验设计方案、数据分析方法的讨论,来提高学生解决科研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1.2.2考核本学期授课结束后,由教师统一命题,对试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包括卫生统计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统计方法应用2个方面的考核,以检测学习效果。试卷由教研室全体教师进行集体评阅。

1.2.3统计分析对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达,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所有统计方法应用SPSS19.0实现。

2结果

(1)试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考试成绩无明显差异(t=0.25,P=0.8056),表明“案例”教学模式的教学法并不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重点和难点的掌握,见表1。

(2)试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统计应用能力测试方面有明显差异(t=2.84,P=0.0064),表明应用“案例”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统计理论,解决实际数据分析问题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模式,见表2。

3讨论

3.1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数据分析能力

研究结果显示,尽管案例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法在对学科的基础知识、重点和难点的掌握上没有明显区别(P=0.8056),但案例教学即实验班的学生在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统计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班。因此,在实践性较强的卫生统计学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是切实可行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方式和数据分析技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传统教学法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只重视将知识灌注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案例教学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案例的讨论中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获取知识,以解决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针对科研实例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不断地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大大提高了自学的能力。逐渐认为统计学其实是很实用、很有趣的一门课程[3]。

3.3案例讨论提高学生正确选择实验设计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的能力

针对当前统计学方法被误用、滥用现象严重的现状,尤其表现在医学期刊中统计分析错误较多的现状,这都是传统教学模式造成的结果。本次实验班在进行案例讨论的过程中,亦发现众多的期刊论文中存在实验设计或统计方法错误的情况,针对这些具体问题着重进行了讨论。从公开发表的医学论文中的各种错误实例进行讨论,使学生“虚拟地”置身于科研第一线,使学生感受了一个个活生生的科研实例,由于所讨论的内容均来自于实际科研工作,可以激发起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的热情,通过个人分析和与他人讨论或辨析,对问题可以有比较全面、准确的理解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培养了学生合理选择统计方法的能力[4]。从而可减少学生在未来从事实际科研工作中应用统计学方法中出现错误的概率,增强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3.4案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对传统教学法,案例教学无论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学生和教师都需要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某些学生的理论知识差,自学能力、理解能力欠缺,对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故教师在实际案例的讨论式教学中耗时较多;少数基础差的学生不能适应案例教学模式。另外,教学资源的相对缺乏、参考书籍相对较少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案例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因此,在教改中,不能机械套用案例教学模式,而应根据我国本科生的教学目标、课程的内容、学生的特点等做到因人施教。

卫生统计学论文范文第6篇

对学生不感兴趣的原因进行调查,有152人(85.4%)认为预防医学课程理论内容枯燥;有141人(79.2%)认为卫生统计学抽象、难懂不愿学习;有55人(30.9%)认为所学内容与专业无关;有76人(42.7%)认为该课程为考查课,不予重视。

2对目前教学的建议

目前,我校《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情况为:卫生统计学部分理论20学时,实验(通过计算器进行)20学时;流行病理论32学时,实验16学时;卫生学(环卫、营养)共理论16学时,实验4学时。通过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86%的学生认为应该将《预防医学》课程由考查课改为考试课,这样可加大学生学习的重视程度;有94.3%的学生认为统计学实习应改用计算机,通过统计软件来完成数据分析;有43%的学生认为应增加统计学理论学时教学;31%的学生认为应增加流行病学理论的教学,有28%的学生认为应增加卫生学理论教学。说明较多学生对目前的《预防医学》教学的方式、内容、方法等存在不满,需要探索新的、能提高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

3实验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必要开设预防医学综合性实验项目;有94.2%的学生认为通过SPSS统计软件的学习可以加强统计学部分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有助于理解统计分析方法的条件,并希望以后继续学习SPSS软件;67.4%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学时数不够;有97.7%的同学对补充内容的学习感兴趣;并与以往的教学方式相比,更喜欢后者。

4讨论

现代医学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新形势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实用型医务人才,这就要求医学教育必须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需要,在医学教育中加强预防战略。教育部曾指出“加强对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同时在“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中专门设立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通过几年的实践,许多学校认为在医学教育中必须加强预防战略的教育,并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如改变课程设置,增加预防医学课时数等),而且结合社区医学教学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既可使学生形成大卫生观念,增强预防意识,又能培养学生预防思想与独立工作能力。本次研究表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不怎么感兴趣,一是由于理论太枯燥,教学方法有待改进;二是统计学与流行病学内容相对抽象、很难理解。但是,这两点是预防医学课程的自身特点,和医学基础课中《医用物理学》等有着共性,关键在于,在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增加课程的趣味性。本研究中,学生对学习SPSS软件很感兴趣、热情很高,如果在医学统计学理论教学中,加入SPSS软件有可能改善理论教学的枯燥效果,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课堂互动较少。

本调查结果提示,绝大部分学生对补充学习内容感兴趣,那么,我们可以将流行病、统计学等方法学章节多做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增加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课程,比如做课题设计、撰写论文等,这样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预防医学的认识深度,而且能够在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中找到与预防医学较差、融合的部分,如此一来,我们就能够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具有预防医学理念的临床医生。另外,可考虑把《预防医学》课程改为考试课,这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同,可能在学好这门课程方面是个催化剂。本研究体现,增加课堂互动、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利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等方式可很大程度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卫生统计学论文范文第7篇

按照《教育部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目录》,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二级学科为: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卫生毒理学、军事预防医学等。笔者对2006年-2010年间我国部分地区高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二级学科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的文献简要评述如下。

目前,国内外对于2006年-2010年期间,我国高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二级学科的科技论的统计与分析比较少,仅有山西医科大学孔瑞珍的学位论文《高等院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科技论文产出的综合评价》对筛选出的27所高校在2003年—2007年间产出的科技论文,经秩和比法逐年统计分析后得知,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具有较高的论文产出能力,提示这些高校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方面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成绩突出。对27所高校预防医学下属二级学科的科技论文产出数量运用秩和比法统计评价后,得出了在各二级学科方面各大学的科研情况以及优势所在: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以第四军医大学和复旦大学为优,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方面复旦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表现突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第三军医大学和中山大学名列前茅,儿少卫生和妇幼保健学以华中科技大学和安徽医科大学最强,卫生毒理学突出的是第三军医大学和吉林大学[1]。在进行横向比较后发现,各高校5年间每年的论文产出数量相对起伏不大,但高校在各学科的论文产出能力并不均衡,需要发挥所长,弥补不足,既要全面发展,也应重点突出。

其他文献主要是对以某地区的卫生机构或某一高校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进行研究,例如:温州医学院图书馆赵丽红的《2002-2007年温州医学院医药卫生科技论文产出的计量分析》一文中应用文献计量学的科学方法,对2002-2007年温州医学院(温医)教师在国内生物医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及SCIE收录国际论文进行定量研究,提供各项指标的统计数据和测评结果。文中利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按照论文机构分布、论文作者分布、载文期刊分布、基金资助项目产出论文情况统计分析等,得出2002-2007年间,温州医学院国内发文和SCIE论文量均呈现出显著增长的趋势,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就目前而言,与国内一流医学院校尚存在一定的差距[2]。浙江省医学情报所的舒畅和《移植杂志》编辑部的沈敏共同完成的《浙江省各地区医学科技论文计量分析》一文中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对浙江省11个省辖市在2002-2007年发表的生物医学文献进行统计,按照11个省辖市的总量、省辖市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献量、11个省辖市排名前五位的学科等进行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对浙江省各地区的生物医学水平进行分析,发现浙江省生物医学水平有长足的进步,但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十分明显,尤其是省属单位占居了主导地位,市级医疗单位难以与他们竞争,该文对以后这些地区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还有部分文献是仅仅研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的文献计量指标的有关情况,中华预防医学会的刘玮完成的《从期刊的文献计量指标变化看预防医学和卫生学期刊的进步》一文中,从选取的7个主要文献计量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总引比、源文献量、基金论文数比、平均引文率等来对2005和2006年全国科技期刊、医药类期刊及预防医学期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78种预防医学期刊的平均指标值稍低于全国期刊和医药期刊。但增长率大部分高于全国和医药期刊,表明预防医学期刊的发展势头较好[3]。

卫生统计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预防医学;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235-04

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是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开展基础性研究和高科技医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学科。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教育的课程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已渐成体系,但仍存在一些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如何构建并完善医学研究生的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从而满足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需求,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及其重要性

预防医学为医学研究生提供的方法学课程主要包括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其中流行病学包括现场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管理流行病学,药物流行病学及分子流行病学等分支学科;统计学又包括:医学统计学,科研设计,医用综合评价方法及统计软件等内容。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是医学科学(包括临床、基础、护理、口腔、法医和其他各医学专业)的重要公共课程。统计学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各个学科的数据处理中,越来越多的学科开始利用流行病学知识促进学科发展。在目前新兴的“循证医学”和“转化医学”发展中,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也是其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新形势及医学院校培养医学研究生的需要,重新审视并强化医学研究生的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建设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二、国内外知名高校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选择国际上在医学研究生培养方面领先的华盛顿大学、哈佛大学、埃默里大学、耶鲁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5所名校,同时抽取国内知名的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8所医学院校,通过各院校研究生教育网页上公布的研究生培养和课程设置的相关文件,了解各院校医学研究生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的建设情况,并比较它们的差异和特点。各医学院校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设置情况见表1。

1.课程设置。国内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主要由医学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科研方法、统计软件应用等相关课程构成。绝大多数医学院校指定了医学统计学和(或)医学科研方法为必修的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也有部分医学院校则可以让学生依据个人兴趣和知识基础选择若干门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学习,如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外医学研究生的预防医学方法学必修课程主要为生物统计和流行病学,多数专业不指定必修的方法学课程但鼓励研究生跨专业选修预防医学课程。其课程设置有如下特点:①开设课程数量多:如耶鲁大学仅公卫学院就为医学研究生开设了41门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学生可以根据研究兴趣自由选课。而中国各大学院校平均开设课程门数仅为12.5门,提示我们研究生教育课程资源比较匮乏。②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和层次安排不同的课程:如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每学年可在4个学期向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流行病学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病例对照和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分析、分子流行病学、药物流行病学、心血管流行病学、艾滋病流行病学等42门课程,涵盖了30多个方面的内容。这些课程根据内容难易程度分成5个水平,并赋予不同的学分。③课程内容丰富,重视前沿性和创新性:美国研究生教学的内容非常强调学科发展的前沿性和创新性。如埃默里大学开设的现代非参数回归方法、公共卫生数据的空间分析、贝叶斯方法等前沿性方法学课程,这在国内医学院校中还很少见。④各医学学科研究生课程选择无明显专业限制:美国大部分高校把生物统计作为公共卫生教育的基础学科,教学内容覆盖了数理统计理论与方法及其在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并与流行病学形成充分的交叉。如哈佛大学其他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根据兴趣选择公共学院开设的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⑤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课程设置模式:美国一直走在医学课程设置模式改革的前沿,如华盛顿大学生物统计专业采取“双途径”培养模式,学生在第一学期完成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基础选择遗传统计和生物统计两种培养途径之一。

2.课程实施。国内各医学院校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设置内容基本相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各院校开设的课程虽达到一定数量,但是列入非预防医学研究生培养计划的课程非常少,平均仅5门课程。大多数研究生对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的开设情况不了解,仅从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中选课,导致开设的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较少被非预防医学研究生所选修。在探索符合研究生特点的课程实施方法上,我国研究生教育者们也开始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知识体系的条理清楚、系统性强,学生容易掌握,但是忽视了对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很难在课堂上培养和激发研究生独立思考和质疑的能力。国外医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形式有两种,一种由教师主讲,学生看文献、做实验,每周或每两周进行一次讨论交流。另一种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加以指导。美国医学院校多采用小组讨论、专题报告、PBL教学等授课方法,并且非常重视讨论课的开设,如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基础课程讨论课学时占总学时的1/3。在讨论课中,学生在阅读指定的资料后进行评论,教师只做引导性的发言和提问,并在讨论中对学生的意见发表看法,课后要求学生上交相关主题的作业或论文。此外,美国各高校还非常重视学生课堂知识的实践,如华盛顿大学的生物统计学有一半的课程在计算机实验室开课,让学生用实际的数据去验证相关统计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在教材方面,国内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教学多采用统一编写的教材,内容更新较慢。而美国各大学的研究生课程很少有制式教材,导师们更重视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创新性的专著,找出问题拿到课堂讨论。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

3.课程管理。国外高校课程管理比国内严格,主要表现在:①课程信息公开化程度更大。学校提供课程资源网站,公开授课的教师名单及其讲授的课程内容、时间、整个课程计划和考核要求。近几年来,国内高校的课程信息公开有了很大进步,但信息公开的程度和范围还有很大的距离,往往仅限于开课的信息或基本教学内容。②对教学质量监控更严格。在美国,学院的教学主管部门每学期都组织教师和所有听课学生对每位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各学院的教学评估系统基本相似,对教师的评估分为4级,即优、良、中、不合格。不合格的教师,下学期可能会被取消授课资格。③考核方法灵活多样,考核成绩是根据到课率、课堂或课外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各方面的表现综合评定,而不会只凭期末成绩定优劣。而国内课程考核虽然也多数采用依据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确定,但是仍以考试成绩为主,学生存在应付考试的现象。

三、我国医学研究生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建设思路

与国外著名高校相比,我国医学研究生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教育还存在以下不足:①课程数量偏少,课程内容陈旧,前沿性和创新性的内容比较缺乏。②学时数偏低,课程学期分布较集中,多设置在第一学年。由于时间限制,教师授课时很难将其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都讲深讲透。③课程设置层次性不强,部分课程深度不够,内容与本科生课程重复,如统计学基础理论知识。部分课程内容存在相互简单重叠,但在某些知识领域又存在教学真空。④教授形式单一,多采用大班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术讲座、学术活动及文献阅读报告等活动开展得不足,实践教学环节亟待加强。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医学研究生的培养。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是应用型学科,就研究生从事医学科学研究的需要而言,最重要的是具备有关的科研思维和策略,以及从实际工作出发自行设计科研课题、完成科研课题的能力,而现行的课程体系较难满足这一要求。因此,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建设应该注重培养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首先,调整课程结构和培养方案,将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医学综合评价等方法学课程规定为医学研究生修满学分所必须的限定选修课。同时研究生课程必须打破统一的模式,适应当前多元化的学位类别、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为不同学科专业、不同类型和层次的研究生提供个性化和弹性化的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同时增加跨学科课程以供选择,开阔医学研究生的视野,提高培养质量。其次,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教育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方法、培养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讨论、探究和思考,使学生能更好的应用这些科研方法,培养更好的沟通能力和临床应变能力。再次,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熟练的应用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的理论与技能。让学生参与调查设计、调查实施、资料统计分析及论文撰写等,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SPSS、SAS等统计软件应用课程是将医学专业和计算机紧密相连的课程,应该进行机房授课或学生自带电脑上课,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此外,应对不同专业研究生应结合专业特点开设实践教学内容,如对临床专业学生重点培养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运用流行病学、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搜集、整理和分析临床科研资料,评价治疗效果,研究疾病的病因,探索应用新的治疗方法与技术等的能力。最后,增加前沿性和创新性教学内容,积极开设学科前沿课程。新的课程体系要能够及时反映学科发展的最新进展,将基础理论和前沿知识相结合,保持课程的先进性,重视和加强教材建设。在研究生教育中,应定期开展学术活动,如举办前沿性学术讲座、学术讨论会、学术报告会等,以增进学术交流、活跃科研思想,使研究生充分了解专业领域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难点、重点以及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激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促进学术创新。此外,改革考核制度,注重综合能力。对于研究生学业表现的量化评价不应停留在仅靠课程考试的低层次上,而应该由课程学分、科研成就和课堂表现等多方面组成,而后者根据学生在讨论课、实践课和学术报告等的表现评分,以减少应试教育的弊端,引导学生除了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外,还要注意提高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我国医学研究生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世界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就是强化预防医学教育,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的建设是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应该继续强化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的教学地位,完善课程内容结构体系,革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医学生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高素质综合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建华.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发展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5):154.

[2]金岳龙,袁慧,姚应水,等.LBL教学模式在医学统计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2,31(2):168-170.

[3]张凯,李恬,马军,等.美国医学教育对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启示[J].中国病案,2011,12(8):52-53.

[4]李亚敏,陈俊国.国外医学研究生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126-127.

[5]张国良.非预防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改革浅议[J].国医论坛,2012,27(3):53.

[6]牟素华,胡启托,覃思.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中流行病学教学实践的探索[J].湖北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26(4):65-67.

[7]孙士杰.预防医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68-69.

作者简介:胡丽(1988-),女,湖南浏阳人,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硕士研究生,从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陈立章(1964-),男,湖南桃源人,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谭红专(1959-),男,湖南望城人,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卫生统计学论文范文第9篇

医学统计学是根据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 结合医药卫生工作的实际情况, 研究实验设计和数字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一门科学, 广泛应用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和卫生事业管理等诸多领域。它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 现代科技工作者做科学研究或撰写论文, 很少看到不用统计学。

与此同时,如果统计学方法应用不当,不仅不能准确地反映科研结果,而且还可能带来错误的结沦。Rosenfeld 等比较了不同年表的文章,在20 世纪90年代以后有更多的文章使用了统计推断,而且比较复杂的统计分析方法如多因素分析等也更多的应用于临床研究中,但同时也存在使用统计方法欠妥或叙述不清的情况。

因此本文将对医学科技论文常见统计学方法的正确应用进行讨论,希望加强作者的统计思维,进而提高期刊论文的统计质量及学术水平。

2、统计学方法的内容

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方法及检验水准是统计学方法必须描述的3 方面内容。SPSS (statistics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 和SAS(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 ) 是全世界学术界公认且最常用的两大统计软件包[6]。检验水准即A,表示组间实际无差别而统计结果判断为有差别,犯这类错误的概率[1]。实际工作中常取 A=0.05,表示本次研究计算所得P 值必须小于0.05,才能认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分析方法的准确描述是科技论文科学性的关键所在。统计学方法一般包括统计描述和组间差异性检验(即:假设检验) 两部分内容。

3、统计学方法的正确选用

统计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设计、数据资料类型和变量值的分布。计量资料常用u检验、t检验(.配对t检验)、 F检验;计数资料用 检验;等级资料、偏态资料或不明分布的资料可用秩和检验等。每种显著性检验方法均有其适用范围, 如方差分析(F检验).要求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且各总体方差齐, 否则不宜作方差分析, 若改用非参数统计方法, 则会降低统计效率, 故常在可能情况下, 通过变量变换(如对数变换、平方根变换、反正弦函数变换、例数变换等)使资料转换为正态分布, 以满足方差分析或t检验的应用条件。医学期刊中最常见的是t检验和 检验, 这两种方法误用也较为多见。

3.1重复t检验

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又称多重比较)不宜用t检验, 因为重复数次,t检验将增加第一类错误的概率, 使检验效率降低。此时宜用方差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用两两比较方法..(如.SNK、LSD、Duncan法等)。对于同一对均数间的差异, 用t检验无显著性, 而两两比较可能有显著性, 可见错误选用统计方法将推出错误结论。

3.2行列标 检验误用

行列表 检验用于2个或多个样本率(或构成比).比较, 它要求行列表中不宜有1/5以上格子的理论频数T

3.3需要注意的统计学问题

3.3.1无足够的统计学信息

论文中未说明统计方法和 取值, 无均数、标准差或率及t值、 值等统计量, 甚至未作假设检验直接下结论。不少临床医学论文作者只在文中提及P值大小并据此推断结果的显著性。实际上, 临床医学研究关心的是各组之间结局(如疗效)的差别大小, 而不单纯是统计学显著性, 因此应同时说明检验方法、 水平、统计量值、P值和可信区间, 以便让读者了解所用的方法和结论是否适当及其临床的实际意义。

3.3.2统计图、表

统计图、表是统计描述的重要工具。统计图宜少而精, 应按资料性质和分析目的选用适合的统计图形, 统计图虽直观但不能代替精确的数据或统计量同。统计表宜简单明了, 层次清楚, 一般采用三线表。常见的统计表运用不当有.. 标题复杂或过于简略甚至无标题, 辅助线过多, 标目繁杂, 层次不清。另外, 表内不宜留空格, 暂缺或未记录可用“…” 表示, 无数字用“一”表示, 数字若是“0”则填明“0”。

3.3.3统计软件使用的误区

目前计算机应用已十分普及, 统计软件的使用也非常方便, 但软件只能解决计算问题, 并不能替代人脑的统计思维。根据资料的分布特征和数据特点选择统计方法, 正确地解释分析结果并推导出正确的结论, 这是科研工作者在做统计分析时必须首先掌握的, 计算只是一种工具。有了诸如SASA、SPSS等高级统计软件包, 复杂了多元分析如多重回归、多因素方差分析等已变得十分容易, 于是一些作者片面追求使用高深的多元统计方法且多种方法一起用, 误以为统计方法用得越高级, 文章水平越高。实际上如果使用不当, 多元统计方法使用得越多, 错误可能也越多。一个精心设计的临床研究, 资料可能用简单的t检验或 检验就足以说明问题, 若滥用多元分析、结果会适得其反。

4.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在医学研究中必须正确运用统计学,这是科研工作的科学性所决定的。搞科研,首先必须尊重科学。借助统计学这个有用的工具,可以去探索未知事物,揭示和阐明客观事物变化的规律性。

参考文献:

[1]于国艺, 周晓彬, 王俊. 医学论文常见统计方法误用分析.编辑学报, 1998;10(3):132.

[2]杨树勤, 主编.卫生统计学.第3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145-147.

[3]王苏星.医学论文中常用显著性检验方法的选择.中华创伤杂志, 1998;14(1):63.

卫生统计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健康网讯: 胡良平 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统计咨询中心 北京 100850

很多在生物医药卫生等研究领域中从事科研工作的人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学了多遍统计学仍不得要领,每到用时就出错?"我的回答是:"问题的症结是你们对统计学的系统性和准确性掌握得不够!"道理很简单,虽然你门学了多遍统计学,但每遍学的内容都大同小异,学的内容少,真正掌握的内容就更少了,而要解决的问题却远远超出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范围;每次几乎都是脱离实际地学统计,从统计学教科书上看到的都是经过统计学工作者加工过的材料,自己面对的却是问题的"原型",在尚未真正学会统计学之前,不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统计学问题,用十分有限的"几个招术"去对付各种各样复杂的问题,生搬硬套,张冠李戴,出错也就成为难以避免的事了。事实正是如此,在我国的一些科研成果档案材料中,在许多公开发表的科技期刊的学术论文中,甚至在一些电视和报纸等宣传媒体中,误用和滥用统计学的现象相当普遍,以至于严重影响了我国科技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统计学误用的现状

科技期刊中学术论文是科研工作质量好坏和水平高低的一面镜子,全面而又彻底地映射出科研工作者科研创新的思路、统计研究设计的能力、数据处理的水平、结论的可信程度等综合情况。然而,翻阅我国生物医药卫生等研究领域内科技期刊中的学术论文,不难发现误用和滥用统计学的频率相当高,实在令人震惊!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人们在"统计研究设计方面"常犯的错误有:忽视统计研究设计,盲目开展科学研究,实验过程中一旦出现了问题,常常措手不及;实验设计的四个原则(随机、设立、重复、均衡)遵守不严,由于研究者对许多重要非实验因素未加以控制,使各实验组之间缺乏可比性;科研课题本身涉及多个实验因素,研究者常采用单因素设计方法取代多因素设计方法,将原本存在交互作用的多因素之间的关系视为互相独立的关系,从而作出偏离实际、甚至完全错误的结论来。其二,人们在"实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方面常犯的错误有:由于缺乏完善的统计研究设计方案的指导,人们常不能正确地收集和整理观测或实验数据,最典型的事例是:为了考察三种药物对生物体所产生的影响之间的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研究者常选用30只小鼠,将它们完全随机地均分到三个药物组中去,当每组10只小鼠服用一种特定的药物后,要在2、4、6、8、10小时5个不同时间点上观测各组中的每一只小鼠某项或某几项定量指标的数值大小(一般是抽血检测,故不需要处死小鼠),目的是要看药物效应随时间推移的动态变化趋势。很多人在收集此类实验数据时,未对各组内的每一只小鼠做标记,仅仅记下了各组小鼠在各时间点上观测到的数据,但无法明确区分从每一只小鼠身上观测到的是哪5个数据。这就将一个原本属于"具有重复测量设计的资料"错误地当作"独立重复实验设计的资料"了。资料收集时的错误,将直接导致统计分析方法的误用,乃至影响统计和专业结论的正确性。还有人在整理实验数据时,随意将那些自认为"过大或过小"的数据舍弃掉,这不仅使实验研究的真实性受到了破坏,有时还容易失去发现奇迹(如基因的突变)的机会。其三,人们在进行"统计描述和表达"方面常犯的错误有:用统计表表达统计资料时,表中数据的含义未表达清楚,使读者百思不得其解;用统计图表达统计资料时,常用表达定性资料的条图来表达各种定量资料,割裂了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时随意在坐标轴上标刻度值,使图形反映的升降变化趋势是错误的;用表达正态分布的方法来表达呈偏态分布的统计资料;将百分比与百分率混为一谈;滥用相对数,如用某药物医治某病患者5人,治愈3人,就认为此药的治愈率为60%。其四,人们在选用"统计分析方法"方面常犯的错误有:将t检验和c2检验分别视为处理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的"万能工具";不考虑资料所具备的前提条件,盲目套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将在专业上毫无关联的变量强硬地放在一起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用直线回归取代曲线回归。其五,人们在处理"多因素多指标统计资料"方面常犯的错误有: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取代多因素分析方法,用一元分析取代多元分析,这样无法揭示多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容易得出片面的、甚至歪曲事实的结论。

对策与建议

要积极开展科研协作。笔者长期从事统计咨询的一个切身体会是:"实际工作者与统计学工作者之间开展密切的科研协作,对双方都非常有利。"这样一来,实际工作者不仅可以腾出大量时间做专业方面的事,而且可以集中精力投身于改革创新,在本学科领域及相关领域内做出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来;而对于统计学工作者来说,有机会将自己学到的数学、统计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用来解决生产和科研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不仅是一种有意义的工作,而且是一种享受和快乐。"积极开展交叉学科之间的课题协作",是一个"经济、高效、优质、科学"地完成科研课题的现代运作模式,是信息时代的必然发展趋势。利用Internet网开展科研课题协作,是一个"投资小、见效快、回报大"的举措,是广大实际工作者最明智的选择!每一位实际工作者在运用统计学解决实际问题时,应当建立"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理念,确有把握解决的问题就自己解决,没有把握解决的问题,应当向内行请教或请统计学工作者协助解决。

要参加统计培训。广大实际工作者有自己的专业主攻方向,很难挤出较长时间来学习各种统计学知识,但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中经常涉及到的统计学问题,有的放矢地去参加一些高水平的短期统计学培训班,带着问题、分专题学习统计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医药卫生等科技期刊编辑部,要在"稿约"中尽可能增加对统计学的具体要求,以便提高稿件的质量;每个编辑部应培养一、二名统计学水平较高的编辑(因为仅靠少数兼职统计学编委是远远不够的!),方可真正提高稿件的编审质量。

要提高生物、医学、卫生统计学的教学质量。要想使医药院校的

本科生和研究生真正学会统计学,必须编写出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统计学教材,改革"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应从问题的"原型"入手去讲授统计学,教给他们正确的统计思想,教会他们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统计问题,如何正确地选用统计分析方法,如何结合统计和专业知识作出正确的结论,这是解决"很多人学了多遍统计学仍不得要领"的最有效方法!使他们明白,学统计一定要设法学会"点金术",千万不能急于求成,仅学一点"半生不熟"的统计方法,就到处盲目套用,这样做既害了自己,也害了他人,更害了我国的科技事业!

上一篇:中医药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劳动合同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