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理化检验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2 06:01:12

卫生理化检验论文

卫生理化检验论文范文第1篇

《卫生理化检验》的理论课程既是预防医学专业开设的重要专业课程,又是一门独特的专业课程。其特殊性就在于是先于实验课程,以理论的形式表现形象的实验过程、实验原理、实验仪器的组成等。在这样一个没有具体实验仪器的教学场所,采用怎样的授课方式才能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是需要思考的另一个重要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已遍及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8]。在《卫生理化检验》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特点的CAI更应成为教师们首要考虑的授课方式。目前,大多数的课堂已利用幻灯片来表现教学内容,包括罗列大纲要求的各个知识点、展示教学中涉及的实验仪器外观图及构造图等[9-10],这也是本院《卫生理化检验》理论教学的主要形式。大连理工大学和南开大学已将其自主研制的融多媒体课程讲授、仪器原理演示、实验仿真模拟为一体的多功能教学软件“搬”上了讲台,模拟形象的实验变化过程、动态显示微观的实验原理,通过交互式和场景设计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基于实验课程的相应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11-12]。在讲授不同的教学内容时,可选用不同的多媒体呈现形式。如介绍某实验的检测意义时,可选用实际案例导入,采用图片展示某现象,并搭配数据表格以说明某现象的变化趋势;为清楚揭示实验方法之间的异同点、避免学生概念混淆时,可采用对比讲解法,将不同实验的动态过程图放置在同一张幻灯片上进行比较说明,并重点突出差异性的地方,加深记忆;在介绍实验数据处理方法时,可利用幻灯片的链接功能,方便快捷地调用网络资源,以动态形式展现数据处理软件的操作过程。总之,CAI以其独特的魅力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充分利用CAI的网络化、智能化优势,将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相互融合,达到整体优化,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2理论课程的测试方法

本院的《卫生理化检验》课程主要采用书面测验形式为教学目标的实现做出评价。如何设计理论课程的测试标准,使理论与实验教学的考试侧重点加以区分但却又能相辅相成是需要思考的第3个问题。为避免与实验内容脱节或重复,书面测验的范围不应过广,应突出重点和细节。书面测验可按6∶4的比例划分,60%的内容依据之后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而定,将实验课程需考查到的几个代表性实验作为理论考试的重点实验,考核学生对实验中的基本概念、实验基本原理、仪器和试剂的选择原则、数据处理方法的选择和使用等在实验考试中不能涉及到的内容的掌握程度。通过60%的考试内容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重要实验的理解,同时也可作为之后实验课程的考前复习。除此之外,40%的内容可选择其他实验的重难点和大纲要求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作为考试内容。整个试卷设计应注重难易结构的合理分布,基础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一般按照3∶5∶2的比例设计,充分发挥各种题型的区分选拔功能。另外,每种题型尽量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利于稳定学生应考情绪,正常发挥其考试水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操作考试评价学生的操作技能。但实验的操作考试存在人多耗时的弊端,考试除了挑选快速检测实验进行考试外,还可采用简洁的“车轮战”考试方法,让每组学生依次操作某个复杂实验的某一个环节,并将个人和小组的考核重心分别放在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最终结果的准确性上。

3展望

本院开设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卫生理化检验》课程,采用课堂讲授结合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要求学生认识空气、水、食品中常见的有害物质及其对人体的危害,掌握常见空气、水、食品有害物质的检验原理和方法。为解决现有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本院在《卫生理化检验》理论教学的时间安排、授课方式和测试方法方面进行设计调整,注重理论和实验的紧密联系。该教学设计将空洞的检验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的、逻辑的学习内容,便于学生知识的结构化,更利于学生记忆和接受。通过该教学设计的实施,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扎实的操作技能,检验实践能力显著提高。本院将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反思,积累经验,对影响教学效果的可能因素进行更全面分析,对如何更大程度地优化教学过程有待进一步研究。

卫生理化检验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卫生理化检验 本科毕业论文 组织实施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生培养、锻炼和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程度及实际应用能力的最好检验,是帮助学生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对创新意识与科研水平等方面的综合训练和升华,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可替代的教学环节[1-2]。下面就如何组织实施卫生理化检验方向的本科毕业论总结和探讨。

一、毕业论文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1.学生的就业、升学期与学位论文设计期时间冲突。

高校理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学期,毕业生考研、实习、就业与论文成文工作交织,高质量的学位论文要求学生选题、定题必须经过一段时间实习,对所研究的问题深思熟虑后,以提纲、报告的形式完成。因此,在教学管理中结合各自专业的特点,在教学总体安排上,将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适当前移,进行早期渗透,将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密切结合。各主要专业课程向前三学年转移,减少第四学年的计划课程,第七学期课程适当减少或不排课,以利于学生提前进行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2.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毕业论文不仅仅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更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不少学生对毕业论文在思想上不够重视,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认为只要完成即可,不追求质量;不少学生没有按预定的毕业论文计划开展工作,以致相关材料、工作进展记录、时间上的安排都无法跟上计划。针对这种情况,应进一步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管理,在做好规范化建设的同时,实现毕业论文工作由“重规范”向“重质量”的转变。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想方设法减少因学生就业、实习、考研等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影响。

3.指导老师对毕业论文精力投放不足。

高校教师承担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随着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教师指导毕业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即使教师工作热情很高,时间、精力也难以充分保证。强化导师对学生论文的首要责任并控制指导学生人数,可促使指导教师认真、严格对待学生论文,保证论文质量。把学生的学位论文设计与指导老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这样既便于教师进行科研和指导教学,又可增加校内教师的科研力量,更有利于保证学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对于校外实习的毕业生,在确定毕业生论文校外指导教师的同时,配备一名校内指导老师,使得校内导师的理论指导与校外导师的实践技能指导相结合,避免学位论文设计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样,教师的知识体系得以更新,实习单位的效益得到提高,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学位论文质量自然随之提高。

4.经费的短缺使毕业论文的实施难度加大。

大部分学校对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完成无专项经费,也无专门实验室,致使理科类大部分做毕业设计(论文)实验的本科学生、研究生和指导老师共用一个实验室,有些论文的实验无法正常开展。学校应充分重视此类情况,投入足够的经费,添置必要的图书和实验设备,举办有关训练项目;适当增加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核算,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便让更多的本校教师指导毕业论文;鼓励毕业论文整理公开发表,并对予以经费支持。

二、卫生理化检验方向毕业论文的组织实施

1.结合卫生理化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毕业论文选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21世纪,卫生理化检验采用的各种分离、分析技术和方法不断完善和更新。许多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分析仪器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卫生理化检验中。目前,在保证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性的前提下,卫生理化检验正朝着微量、快速、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许多先进的仪器分析方法,如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电化学方法等已经在卫生理化检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我国的卫生理化标准检测方法中,仪器分析方法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样品的前处理方面,采取了很多新颖的分离技术,如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加压容器萃取、超临界萃取和微波消化等,较常规的前处理方法省时省事,分离效率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分析仪器自动化是卫生理化检验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分析仪器可以进行检验程序的设计、优化和控制、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使检验工作大大简化,并处理大量的例行检验样品。例如蛋白质自动分析等,可以在线进行样品的消化和测定;测定食品营养成分时,可以采用近红外自动测定仪,样品不需要进行预处理,直接进样,通过计算机系统,即可迅速给出食品中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分等成分的含量。装载了自动进样装置的大型分析仪器,可以昼夜自动完成检验任务。

仪器联用技术在解决卫生理化检验中复杂体系的分离、分析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仪器联用技术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析仪器连接使用,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优点。近年来,气相色谱―质谱(GC-MS)、液相色谱―质谱(LC-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质谱(ICP-MS)等多种仪器联用技术,已经用于水质、食品、空气等样品中微量甚至痕量有机污染物和多种有害元素等的同时检测,如样品中的多氯联苯、二因、氯丙醇、多环芳烃、丙烯酰胺等的检测。

近年来发展的多学科交叉技术――全微分析系统,可以实现化学反应、分离检测的整体微型化、高通量和自动化。过去需在实验室中花费大量样品、试剂和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分析检验,在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仅用微升或纳升级的样品和试剂,以很短的时间(数十或数分钟)即可完成大量检测工作。目前,DNA芯片技术已经用于转基因食品等样品的检测,以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毛细管电泳分离为核心的微流控芯片技术将在卫生理化检验中逐步得到应用,大大缩短分析时间和减少试剂用量,成为低消耗、低污染、低成本的绿色检验方法。

从卫生理化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样品的前处理、色谱分析法等仪器分析方法的改进、仪器联用技术、多学科交叉技术,是卫生理化检验方向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领域。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研究项目,既保证课题的分量与难度适中,又保证课题符合专业培养要求,使毕业论文的实施得以顺利进行。

2.卫生理化检验新方法建立的一般步骤。

在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了解待测物的理化性质、原有分析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提出新的分析方法或改进原方法。通常应该对影响分析方法精密度、灵敏度、准确度和方法检出限的主要因素及样品的前处理条件进行优化。选用优化的分析测试条件和样品前处理步骤,建立新的分析方法,并对所建立方法的性能指标进行评价。

(1)检测条件的优化。

在新的分析方法建立过程中,可以采用单因素条件试验或正交试验,确定各种影响因素的最佳条件。

不同的分析方法所需优化的条件不同,分光光度法需优化的条件有合适的显色反应、显色缓冲液种类和pH值、显色剂用量、显色温度和时间等;气相色谱法在进行测定条件优化时,首选应根据待测组分的性质,对色谱柱和检测器的种类进行选择,然后对柱温、气化室温度、载气种类和流速、可能用到的氢气和空气的流速等条件进行优化;液相色谱法在进行测定条件优化时,首选需要选择的也是色谱柱和检测器的种类,再对流动相的组成、酸度、流速和柱温等条件进行优化,同时必须考察在所选择的最佳色谱条件下,实际样品中待测组分与样品中干扰组分的分离情况。

(2)校准曲线的绘制。

校准曲线是用于描述待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测量仪器响应值之间定量关系的曲线。测定时,所配制的标准系列,待测物的浓度或含量应在方法的线性范围之内。

校准曲线包括标准曲线和工作曲线,二者的区别在于标准溶液的处理步骤不同。在绘制工作曲线时,标准溶液的分析步骤和样品分析步骤完全相同;在绘制标准曲线时,标准溶液的分析步骤中省略了样品的前处理步骤。

(3)样品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样品的前处理是建立新分析方法的重要一环,是决定分析成败的关键之一。样品前处理的目的是使样品能适合分析方法的要求。通常样品的前处理包括样品的消化或提取、分离和净化等步骤。

对于金属元素或无机物的检测,可以采用干灰化或湿消化处理样品,并对其条件进行优化;对于有机物的检测,可以根据待测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并进行条件优化,如采用液―液萃取、超声波萃取、振摇萃取、索氏提取器提取等。样品的分离和净化,可以选择并进行条件优化的方法有溶剂提取法、挥发法和蒸馏法、液相色层分离法、固相萃取法等。

(4)干扰试验。

根据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干扰成分进行试验。通过干扰试验,可以确定干扰组分的允许浓度,通常在标准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干扰成分,以测定值变化±10%作为是否产生干扰的判定依据。如果存在干扰,则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消除。

(5)实际样品的测定。

采用所建立的新方法检测不同类型、不同基体的实际样品,说明方法的适用性。

(6)方法性能指标的评价。

对于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应给出线性范围、检测限、精密度、回收率、方法对照等方法学指标的评价。

三、结语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检验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重要方面和手段,也是在校大学生从学校学习阶段走向社会前的一次十分重要的综合训练和实践机会,要重视毕业论文的导师遴选、选题和开题工作,加强毕业论文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建立科学的毕业论文评价体系,保证毕业论文的高质量实施。对于卫生理化检验方向的毕业论文,尤其应重视毕业论文的选题工作,题目不宜过大,以免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实现预定目标,影响毕业论文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王蕾.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构建[J].科技资讯,2010,28:229-230.

[2]马美萍,黄陈平,赵淑江.提高理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1,20:202-203.

卫生理化检验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医学专业 《卫生理化检验学》 实验教学 预防医学 教学效果

卫生理化检验学实验作为预防医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温州医学院(下称“我校”)开设卫生理化检验学实验课程已有十年。在这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切感受到要切实增强预防医学类专业学生的卫生理化检验学实验教学效果,有必要从实验预习、实验教学实施、第二课堂教学实践的开拓等方面进行探索。

一、实验预习

1.要使学生充分重视实验预习的重要性

实验预习环节是卫生理化检验实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然而有的学生来上实验课,仅仅带着书到实验室听老师对实验讲解后再“照方抓药”,完全忽视实验预习这一环节。这种忽视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盲目操作,不仅容易损坏仪器,造成实验错误,甚至还会导致实验中发生事故。因此,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实验预习的重要性是增强卫生理化检验学实验教学效果的前提。

2.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实验预习

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卫生理化检验课程前,已经学习了基础化学、仪器分析等课程,应该讲已经具备了开展卫生理化检验实验所需要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但与医学检验等专业相比,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学科基础仍相对薄弱。我们通过多样化的实验预习来弥补这一不足,并切实增强学生的实验预习效果。

2.1实物预习法

预防医学类专业的卫生理化检验实验教学共开设8个实验,在实验教学实施前,我们将学生分为8个组,每次实验前安排1个组参与教师的实验准备过程,在实验准备结束后,开放实验室让其他同学进入实验室进行实物预习。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此举有助于扭转实验准备全部由教师完成、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照方抓药”、完成实验后匆匆离去的局面,对于增强卫生理化检验课程实验教学效果是切实有效的。不少同学表示,以前觉得做实验就是按照实验步骤操作一下而已,通过参与实验准备才发现其实自己还有很多知识的盲点,譬如缓冲溶液的配制,以前做实验时都是老师已经配好了的,自己配制时才发现还涉及缓冲容量的选择、配制后pH值的准确调节等问题。

2.2视频示范教学预习法

目前学生的计算机拥有率相当高,校园网也覆盖了从教室到宿舍的各个场所。利用视频短片创设动态的实验教学场景,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具有明显效果。我从2004年起就联合带教老师和同学共同录制了实验规范操作的教学视频,并在制作后期加入了Flas演示等素材,用于帮助学生预习卫生理化检验实验,受到历届学生的欢迎。

二、实验教学实施

1.实验项目的选择。

预防医学类专业的卫生理化检验课程实验教学课时非常有限,我们在选择具体的实验项目时,考虑了以下几点:不选特别简单的实验,如食品中水分的测定;不选在其他课程中已经做过的实验,如分析化学中做过的EDTA滴定法测定水的硬度、仪器分析中做过的电位滴定法测定水中氯化物浓度等;不选在后续专业课程中还会做到的实验,如粉尘的测定。最终我们选择的实验项目为:代表气相色谱测定技术的气相色谱法测定模拟废气中丙酮浓度;代表原子吸收光谱技术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铜含量;代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山梨酸和苯甲酸含量;使用索氏提取器的食品中脂肪的测定;适用于现场鉴定的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快速鉴定;对于常见的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检测技术,在食品理化检验中选择的实验项目为酒中甲醇的测定、在水质理化检验中选择的实验项目为二苯碳酰二肼法测定水中的总铬、在空气理化检验中选择的实验项目为磷酸―高碘酸钾比色法测定空气中锰含量。

2.规范实验操作,使学生养成认真严谨、规范操作的实验习惯。

实验技能的训练实际上是一项科学素质的训练,必须从严做起。同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的高低与操作是否正规有着密切的关系,扎实的基本功是做好各种实验的首要条件。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经常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不能正确分配吸量管;刻度吸管使用不规范、不够熟练;混匀方法不正确;废液乱倒;实验结果差异性大,对实验结果不重视。从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不难看出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不过关,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针对这种情况,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把学生实验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训练放在首位,反复强调一些基本技能,例如对于吸量管的使用、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标准曲线的制作等作为实验内容反复练习并作为实验考核内容。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带教老师巡回检查指导,及时指正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通过平时的严格要求和经常的练习,每个学生对基本技能都能熟练地掌握,培养动手能力。

3.规范实验报告的书写,提倡论文式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实验的状况和进行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实验报告的写作是提高大学生写作能力、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学生在书写实验报告时经常存在的问题有书写流于形式、敷衍了事、不重视记录实验现象、不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不思考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照抄教材或互相抄袭现象严重等。这样书写实验报告,学生仅仅提高了总结能力,而思维始终处于机械被动的地位,创造能力被束缚,难有新的想法和见解。我们在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对实验报告的书写做了规范,并提倡论文式实验报告的书写,其书写的基本格式为:(1)题目;(2)实验目的;(3)主要试剂和仪器;(4)实验操作,强调不能照抄实验讲义上的操作,要求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描述操作要点;(5)实验结果,要求尽可能翔实地描述结果;(6)讨论,整个报告的重点部分,要求结合实验原理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具备上述基本格式后,我们同时强调一些书写的细节,如图表须粘贴在实验报告中合适的位置,画图要有图名、作表需要有表头,如有多幅图表的话需分别用图1、图2、表1、表2等标识清楚。实施了论文式实验报告后,实验报告的书写引起了学生的充分重视,照抄课本现象减少,另外由于强调了实验成绩主要看实验报告的基本格式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减少了虚假实验结果的出现。

三、开拓第二课堂教学实践,验证实验教学成果

在完成课堂实验教学的同时,我们积极开拓第二课堂实践教学,鼓励各个任课教师把科研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做法是充分利用科研资源创造条件使学生早期介入科研实验与课题研究,一是教师申请开放实验室项目,提出适合培养低年级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科研小课题,吸收学生加入课题组,通过实验论文(或报告)和实验成果展示等方法,鼓励学生把实验变成“全面的智能考核和小型的科学研究”,挖掘学生创新实验的潜能;二是选择成绩优秀、有创造能力的高年级学生参加专业性较强的科研、组织学生申请学校的学生科研项目、省“新苗人才”项目及参加“挑战杯”大赛等活动,为培养高级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几年的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成绩斐然,我及所在的教师团队近十年共指导学生获得省级科研课题6项、校级科研课题30多项,学生的科研成果获全国挑战杯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及三等奖若干项。

四、结语

《卫生理化检验学》实验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一门课程,我校的预防医学专业相对于医学检验等专业来讲,其分析化学基础相对薄弱。本文从实验预习、实验教学实施、第二课堂教学实践的开拓等几方面对如何增强预防医学专业卫生理化检验学实验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期待此项工作的进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卫生理化检验实验的相关理论和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卫生理化检验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韩见龙.卫生理化检验在疾病预防控制中作用的探讨[J].浙江预防医学,2003,15,(1):52.

卫生理化检验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卫生检验与检疫;课程设置;培养特色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是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水平卫生检验专门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重要任务,被誉为预防医学的“前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卫生检验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卫生检验从业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高素质的专业卫生检验人员短缺;大多数从业人员是非专业或低学历职业技术人员;检验人员知识老化,对先进的检验设备和技术不甚了解;在传染病暴发或流行时期,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同时具有预防医学、微生物检验、物理化学检验及现场处理技能的人员明显不足。卫生检验人员知识的不断更新、新技术的掌握、高级检验队伍的充实,是我国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1我国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卫生检验高级人才的正规培养起始于1958年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原华西医科大学)开办的卫生检验专业。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开办卫生检验或卫生检验方向的院校大约有20多所,每年招收约1000余人[1]。2006年,根据卫生检验专业本科教学的需求,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分析化学》、《食品理化检验》、《细菌学检验》、《病毒学检验》、《水质检验》、《空气检验》等卫生检验专业卫生部规划教材10种,规范了卫生检验专业课程的教学[2]。然而,国内各院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办学方式多样,现有的办学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的“卫生检验学专业”;二是授予医学学士学位的“预防医学专业”后期分流的“卫生检验方向”[3]。2001年,南京医科大学设置预防医学专业(卫生检验方向),培养五年制医学学士,采用“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培养模式。该模式前四年所学专业与预防医学专业相同,仅仅在第五学年开设检验专业课程。经过4年的实践,我们发现由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毕业生就业趋向、职称评定等要求不同,五年制预防医学(卫生检验方向)培养模式已不适合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此种培养模式的学生检验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够完全胜任用人单位对检验人才的实际需求。因此,四川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等高校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于2005年和2007年分别成功开设四年制卫生检验专业。我校于2009年起设置卫生检验学专业,培养四年制理学学士。2013年至今,已有3届毕业生,培养的学生对于检验专业的理论知识掌握更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更强,岗位胜任力更高。2012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正式将卫生检验学专业名称更名为卫生检验与检疫[4]。

2我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目前,国内开设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院校不乏少数,各具特色。南京医科大学自2009年起设置四年制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本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每年招收35名左右的本科生。根据学生毕业就业去向和用人单位反馈情况,我校在卫生检验人才培养方面不断进行完善,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体系,培养了一批“具备预防医学、卫生检验检疫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在疾病预防控制、食品检疫、职业卫生检验、环境监测、商检、质检等检验检疫机构以及相关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从事理化、微生物、免疫学检验或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2.1制定培养目标,确定教学计划

卫生检验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等开展各项业务的重要技术支撑,它不仅为现场调查、疾病监测、控制和卫生监督及时准确地提供检验结果和监测数据,而且为贯彻《食品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等一系列的卫生法规、标准,保障人民的健康、安全提供可靠的定性和定量执法依据,同时也为人们的生活及生态环境安全研究、防止和消除各种职业危害等提供基础资料。因此,我校将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卫生学及相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强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理论及分析检测技能,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门人才”。按照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教育全过程;加强对学生本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并充分发挥我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资源优势,以理为主,医、文兼修,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协调发展。经过充分调研,分别制定了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本科培养计划、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本科实验教学大纲和各类实践性环节的规范文件。加强学生的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的实践能力训练,专业课程设置中实验课的比例较高,实验课理论课比例接近1∶1,有的课程甚至超过1∶1;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构建了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促使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能力、科研素质得到全面协调发展;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将学科发展的新动态、新趋势引入课堂,打破学科间的壁垒,按照“科学、规范、拓宽”的原则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计,突出学生的专业特点。

2.2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的设置体现了该专业对学生知识结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培养目标,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的培养质量。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课程设置应着重于培养具有卫生检验科学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然而,许多学校在课程设置中,直接将预防医学的课程体系纳入卫生检验专业的培养模式中,几乎没有考虑到课程之间的交叉性和互补性,盲目根据规划教材的内容设置课时数,从而导致了内容的重复性。随着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不断涌现,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紧密结合,卫生检验与检疫学科发展迅速,因此,该学科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等,需要适应快速发展的变化,并要求我们积极进行课程体系建设,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我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教学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课程建设体系仍然不断在完善和改进中。目前,我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共开设必修课41门,167学分。必修课分为四大类,即公共基础课程、医学相关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在第一学年开设;医学相关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在第一、第二学年开设;专业课程在第三、第四学年开设;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在第四学年进行。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开设的医学相关课程是该专业的特色之一,医学相关课程共5门,包括人体结构学、微生物与免疫学、人体机能学、临床医学概论、人体寄生虫学。专业基础课程共10门,包括分子生物学及实验技术、卫生毒理学、卫生统计学、仪器分析、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流行病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动物学、传染病学。专业基础课程中包括预防医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为卫生检验与检疫人才了解公共卫生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奠定基础。专业课程共10门,涵盖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相关课程,包括卫生微生物学、细菌学与病毒性检验、实验室管理与生物安全、免疫学检验、食品理化检验、水质理化检验、临床检验基础学、空气理化检验、生物材料理化检验、卫生检验检疫学。除了必修课外,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要求学生选修10学分的选修课,其中人文艺术类选修课不低于4学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学习阶段安排在第四学年第二学期,共20周。学生主要安排在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级食品质量与安全研究所、省级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我院进行毕业专业实习,主要进行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实践,包括细菌学检验、病毒学检验、卫生微生物检验、常规医学检验、卫生理化检验等内容。通过毕业实习的实践,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卫生检验能力,能够掌握检验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熟悉常用的现代分析仪器的结构、性能。

3我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培养特色

3.1明确主干课程,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确保有条件开设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所需的核心基础课程。将卫生检验与检疫的基础理论融入专业基础模块和专业课模块的教学及实践中。合理设置每学年的课程进程,并随着相关物理学、化学、微生物学、卫生学等学科的发展,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课程间的壁垒,加强课程与课程体系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综合,不断充实反映本学科领域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把理、工、医多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加入教学内容中来。

3.2突出教学重点内容,体现专业特色

根据医科院校的特点和优势,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给公共卫生带来的挑战,科学规划专业建设。突出“一个理论、三种技能、五个模块”的重点内容:即卫生检验与检疫理论、卫生理化检验技能、卫生微生物检验技能、生物学效应检验技能以及公共课程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课模块、实习与实践模块、实战与发展模块。

3.3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专业技能培养贯穿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我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人才培养的突出特点是与部级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实验教学队伍、仪器设备、实验室资源等方面融合共享。实验教学采用分层次并渐进提高的方式:基础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除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论文)等校内外实习与实践基地(模块)外,还有南京医科大学卫生分析检测中心独立第三方实验室及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大学生科研训练实践平台(模块)。这些条件和措施为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打下了基础。

3.4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我校在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年即指定专业导师,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并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科研思维的培训,专业导师的指导贯穿整个本科阶段。第二学年的暑期,开设大学生暑期科研训练项目,为学生介绍本专业的最新研究动态,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介绍专业文献的检索和阅读技巧,从而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知识面,推动了能力和素质的发展。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组织学生申报各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训练项目,通过资料查询、项目申报书的撰写、项目的组织实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研实践训练。第四学年的毕业实习,学生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的具体研究工作,更加深入地进行科研训练。这些创新能力培养的环节,不仅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学科发展技术和最先进的实验设备,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

参考文献:

[1]谢惠波,雷章恒,刘杰,等.卫生检验专业人才现状与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24):15-18.

[2]张凯.构建应用型卫生检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2):190-192.

[3]谢惠波,雷章恒,陈润,等.对卫生检验专业人才培养与改革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1):28-31.

[4]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7.

卫生理化检验论文范文第5篇

空气理化检验卫生检验教学改革能力培养空气理化检验是为高等医学院校卫生检验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该课程与医学类课程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学内容多、涉及范围广、实验项目多且较复杂,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对于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从理论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等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期望通过改革进一步提高我院卫生检验专业教学质量,加速卫生检验人才的培养。

一、理论教学体系改革

1.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空气理化检验是一门以保护人群健康为目的,以分析化学等为技术手段,研究空气污染物采样、理化检验的方法和原理的科学。教学内容多且杂,如果面面俱到地照本宣科,难免枯燥乏味,学生消化吸收也感到困难,过去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产生畏缩和厌学的情绪,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2.理论教学体系改革

(1)精选教学内容,设立师生共同参与教学体系

对涉及的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及深广度进行调整,遵循应知应会的原则,让师生共同参与教学,如60%的教学内容由教师教授,剩余40%可通过学生授课老师点评、网络课程等方式由学生自主完成,这样能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做学习的主人,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及潜能的激发都有较大的帮助。

(2)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空气理化检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占课本80%的内容均为实验操作步骤、实验原理及仪器的介绍,老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利用仿真动画,使学生更形象、直观的了解实验过程、仪器的工作原理等,这样既能使课堂氛围活跃,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后的温习都有一定的帮助。

(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学内容指向专业理论知识和抽象的专业技能,而工作过程知识没有被考虑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育不再以传授学科知识为目的,其宗旨是向学生传授工作过程知识,促进学生工作能力的形成。为了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能尽快地满足工作需要,理论教学内容在“够用”的基础上还必须进行知识的更新与补充,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密切关注相关信息,及时把新的仪器、方法介绍给学生。

二、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1.以往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实验教学不仅是巩固和升华理论知识的主要阵地,更是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的主要渠道。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达不到该目的。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所安排的实验内容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前准备好所有仪器、试剂和样品,将主要内容板书于黑板,带教老师讲授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示教,学生按实验指导进行实验,写出实验报告,教师课后批改报告。以致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被动地位,机械式地照葫芦画瓢,一个口令一个动作完成实验。学生们被动地进行实验,没有自我发挥机会,很容易降低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与学校探索的积极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独立工作能力低,动手操作能力弱、缺乏创新思维和理论联系实际,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经过实践,结合自身体会,学生的反映及实验带教老师的反馈,在空气理化检验中进行了改革的尝试。

(1)注重实验课的课前预习

由于学生实验课前不注重预习,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也只是“照方抓药”,实验效果较差。因此,须制定预习制度,要求学生在每次实验前写出实验预习报告(一般要以流程图概括)并在课上提问,以促使学生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让学生参与准备实验、预实验及组织实验课

在空气理化检验的实际工作中,实验用物的准确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以往学生虽训练了操作,但缺乏对配制溶液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对实验的准备工作几乎一无所知。为了使学生更好更快地熟练试剂的配制,熟悉各种化学试剂的理化性质及处理方法,每次实验前,可根据实验需要,采取自愿的原则,轮流安排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准备实验及进行预实验。通过这些,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操作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纠正,指导学生正确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各种实验现象做出准确科学的解释。从而使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逐步得到加强和提高,熟悉科学实验的全过程,逐步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实验室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等综合能力。做预实验后,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写好讲稿及备课,实验课就由学生讲授和组织,带教老师作一些补充。通过这些,学生能够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许多知识和技术,提高自身的能力。

(3)现场采样、实验结果分析及方法总结

空气样品的采集是空气理化检验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采集的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以保证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实验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到碎石厂采样进行粉尘浓度与分散度的测定、到主要交通路口采样进行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的测定、到解剖实验室采集空气中甲醛等。告诉学生不同状态的空气污染物要选择不同的采样方法,采样的同时要记录气象参数(气温、气压等)。学生离开实验室到具体的现场采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实验报告时要求学生正确的处理实验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也能增加学生对空气污染问题的关注程度,增进师生感情。实验后应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操作方法进行总结,进而提高污染物的检测水平、方法的精确度及准确度等。例如在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测定实验中,我校以往几届学生在测定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如试剂配制、样品处理、仪器因素等)而导致目标物质检测不出,通过多次预实验后,改进实验具体操作方法后,今年该实验项目测定的效果很好,所得的标准曲线线性佳。具体的做法是测定过程中只使用两个比色皿,一个用于零管的测定,一个用于样品的测定。零管在测定的整个过程中固定使用同一比色皿,样品统一使用同一个比色皿,按浓度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检测,这样能避免比色皿之间的误差,使实验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减少,测定结果更具有可靠性。

(4)开放实验室,且注重形式多样化

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实验室的开放,以提高开放实验室的效果,把学生吸引进实验室,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增加社会效益。开放的形式可以有课程实验开放、综合实验开放、自选课题实验开放科技实验活动开放、科研实验开放、学位论文实验开放等。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对仪器设备的掌握程度不一,因此,需要在原有机制基础上,健全一系列针对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以保证开放实验室安全、持续的进行。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组织学生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保局等机构进行实地实习。我校每年都定期组织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到当地仪器设备最好的机构进行见习,让学生了解一些学校没有的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通过见习机构工作人员的讲解,让学生们更加了解现在所学专业知识的用途,扩大眼界,对于以后的就业更有信心。

三、结语

卫生检验素有卫生防疫和医疗工作“眼睛”之称。通过检验,可以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和科学技术测定卫生情况,阐明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及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程度,为制度预防疾病的措施和卫生标准提供基础依据,并可运用检验结果判定检验对象与相对应卫生标准符合的程度,评价已经采取卫生措施的效果。可见,卫生检验承担着人类健康“哨兵”的职责。

通过对空气理化检验理论及实验教学的一些改革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改革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掌握了各种空气理化检验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对培养实用型的高等技术应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为学生投身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尹计秋,于昆,滕文锋.高职空气理化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21(7).

[2]田安良.对细菌学检验技能考核方式的探讨[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5,5(1):116-117.

[3]马雪洁.高职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探索[J].学科教育,2012.

[4]段春燕,丁环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空气理化检验教学改革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0):64-65.

[5]陈廷,张璟,王文军等.突出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J].预防医院论坛,2009,15(2).

[6]张志军,费娥.卫生理化检验技术试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3):943-945.

[7]赵方方,洪英,刘文吉.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8):188.

卫生理化检验论文范文第6篇

一、空气理化检验课程教学现状

空气理化检验课程具有很强的实验技术性和应用性,侧重学生现场处置能力的培养。该课程的教学分为理论、实验和实训三部分。对于该课程的教学目前存在几个问题:1)课程设计不合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别进行,出现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脱节。2)教材内容更新缓慢。目前广泛选用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空气理化检验》,其中缺乏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无法跟上现场处置技术上的新变革。3)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学校教学侧重理论,这与现场处置侧重应用的要求脱节。使得学生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无的放矢”,从而产生抵触及厌学情绪。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课题组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性改革。

二、“双语教学模式”在空气理化检验教学中的应用

预防医学专业是为培养具有检验检疫专长的良好素质的初级公共卫生医师而设立的,因而课程设置应符合预防医学人才的就业特点。“双语教学模式”的采用具有几个优势:1)增强了教学的职业化。预防医学人才主要从事国境卫生检验检疫,疾病预防与控制,物理、化学与生物学危险因子的检验检疫,卫生保健、健康促进等工作;特别是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改善人群环境卫生条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现场快速检测、口岸和机场的现场检疫。因而,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会用到英语。“双语教学模式”的采用使得学生能够游刃有余地在工作中发挥其作用。2)有利于职业素养的提高。在教学中用中英文介绍多媒体幻灯片以及检验技术的视频材料,并在授课过程中与学生共同浏览外文网站,解读新技术方面的信息。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热情,又可以更新书本上的知识,引导学生阅读英文原版书籍和新发表的专业论文,提高学生的英文阅读和分析专业文献的能力。因而,“双语教学模式”的采用可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性。

三、“室外课堂模式” 在空气理化检验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走出去”,到大自然中去学知识。空气理化检验课程的教学包括空气概论、样品的采集、气象条件的测定、空气中颗粒物、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的测定方法、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快速检测、空气检验质量控制等。与之配套的实验课程有气象条件的测定(气温、气湿、风速、气压),空气中粉尘浓度的测定(重量法);空气中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滤膜法);空气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测定(碱熔钼蓝比色法);空气中甲醛、二氧化硫、二氧化碳、苯、甲苯、二甲苯的测定(现场快速检测仪);空气中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空气中汞的快速测定(碘化亚铜试纸法)等。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到室外采集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到公路旁采集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粉尘等。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导学生如何记录实验数据如气温、气湿等;教导学生如何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去采集不同的样本;教导学生如何独立书写分析报告等。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室外课堂模式”(下转第81页)

(上接第32页)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又提高了学生现场处置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进行良好的预备。

四、“实战教学模式” 在空气理化检验教学中的应用

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置实际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案例进行学习。参照PBL模式,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选一个案例,让学生们自己去查阅相关国内外资料后,小组内进行讨论分析,最后以“课堂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分为专家提问和其他小组成员提问两个环节。答辩的专家由本科室的老师及博硕士学生组成,一共三人。答辩的专家要详细记录下这个小组组内成员的分工情况、课堂参与情况、量化“实战教学”的考核,对每个组员进行评分,计入期末成绩。老师跟进学生课堂演示的准备过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实战教学模式”的优点:1)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答辩”环节的贡献多少直接影响他们最后的成绩,因而学生在备战阶段都积极参与。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3)提高学生的演讲能力。只有清晰阐述问题、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通过“答辩”考核。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演讲能力和表现能力都有所提高。

卫生理化检验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卫生微生物,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

近年来袁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事业发展迅速遥作为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袁部级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渊以下简称"中心"冤在科学研究尧人才培养尧公共卫生服务和成果转化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遥基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袁中心面临的任务从学科内涵变化渊如卫生检验学的设立等冤到卫生服务职能演变袁都要求实验教学模式发生与之相适应的改革遥

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尧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尧生长繁殖尧生理代谢尧遗传变异尧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袁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尧医学卫生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1]遥卫生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在预防医学领域的延伸及重要分支袁不同于主要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医学微生物学袁卫生微生物学侧重研究微生物与环境以及人类关系袁实践性强袁而且实验教学内容对整个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袁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袁尤其在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遥传统的验证式重复实验教学虽有利于打造学生良好实验基础和基本操作能力[3]袁但在培养学生创新及综合能力方面有所不足袁因此我们在常规实验教学中

增加课题式综合性设计实验模块袁使学生从整个实验课题的设计开始袁全过程亲历亲为袁不仅锻炼了自身的自主创新和实践能力袁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灵活分析问题尧解决问题的能力曰此外通过多样的考核形式袁更全面的考查学生对学科专业综合掌握情况袁为学生今后就业或科研工作提供基础保障[4]遥

1打破实验教学传统模式袁提高综合设计性实验比重

1.1增加新模块袁教学方式更灵活实验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首先体现在分层次教学与多模块教学并行袁以往的实验课仅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分为验证性尧综合性尧设计性三个循序渐进的层次袁目前学校的实验课程在分层次教学之外加设多模块教学袁包括理化检验尧生物检验尧疾病标志物检验等袁以适应不同专业和不同卫生服务对象的需求袁如预防医学专业尧卫生检验专业等可根据自身具体要求进行选择搭配袁更加灵活遥空气微生物尧水质微生物尧食品微生物等检测依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特点遥

事实上袁教学过程中应以不同年级的学生因材施教遥大一的学生袁因尚未具有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袁并不适合进行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遥从大二开始袁专业基础课已经开设袁在这个阶段袁主要以验证性实验教学为主袁使学生夯实专业基础袁锻炼好基本操作能力遥此外以讨论形式设置设计性实验袁以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遥而在大三袁随着专业课的大量开设袁此时实验课以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尧设计性尧创新性的实验教学为主遥创新性设计性实验教学可选择与教师科研尧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尧大

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渊包括校级尧省级尧部级冤以及社会实践相结合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袁开展不同的训练袁以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袁对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具有促进作用袁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工具的发展袁地铁系统已成为公共交通的骨干袁其空气质量也日渐为人们所重视[5]袁因此我们设置地铁车站空气微生物的检测袁引导学生在确定实验方案时袁对空气中的微生物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进行详细查阅袁从而实验有更透彻的理解袁也更系统的掌握利用书本上的理论遥此外袁在现场调查时袁学生自行讨论分组袁并安排各组调查任务袁这也强化了团队合作能力与灵活面对现场问题的能力遥

1.2改变传统验证式实验教学模式袁强调学生主动性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卫生微生物学实验课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指导教师事先将所需的仪器尧试剂尧培养基等准备好,上课时再将实验目的尧原理尧操作步骤尧注意事项等详细讲解示范,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一次验证性的重复实验,最后完成报告遥学生对于实验的整个流程并没有完整的认识袁只是僵化的由老师指挥袁对于实验现象结果一知半解袁缺乏分析能力袁更谈不上解决实际问题遥对此袁从实际情况出发设置的课题贴近学生生活袁更能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4,6]袁如学校食堂卫生调查这一课题袁教师会提出部分提示性问题袁如检测方法如何确认袁相关检测标准有哪些袁整个实验方案如何设计袁数据如何处理等袁使学生学会自主查找相关资料文献袁自行探索设计并完善实验方案袁教师对学生完成的实验方案给予肯定后提供相应的仪器尧试剂等曰实验前准备工作袁例如培养皿尧培养基的灭菌袁采样物品的准备处理等工作均由学生自行完成袁教师只给予适当指导曰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以及实验结果与数据的处理袁教师可适当提示袁指导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袁自行分析解决袁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路观点遥

2体现学科的发展性尧综合性尧现实性和规范性

2.1实验中加大综合性及发展性内容结合学科发展和教学相关性袁体现实验教学的科学性尧先进性以及实用性袁综合性实验包括单学科综合以及跨学科综合袁前者例如市售乳制品检测中对于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检测实验袁后者例如理化检测与生物检测的综合实验袁如公共游泳池水质卫生检测这一实验就涵盖了菌落总数尧大肠菌群等微生物检测和余氯尧尿素等理化检测内容遥鉴于本学科的特点袁新的检测方法层出不穷袁除叶卫生微生物学曳课本知识外袁经常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是非常必要的袁培养学生具有不断地进行专业知识和技术的更新尧提高个人理论水平尧改进操作技术尧从各方面提高微生物检验质量的意识非常重要袁我们一方面在课题设置的提示性问题中加入了发展性内容袁如微生物鉴定常用的指标与方法袁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袁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袁对于课题实验方案的设计袁鼓励学生使用新型的检测方法袁如沙门菌的检验中袁在原有生化鉴定的基础上袁进一步选择微生物快速检测试剂盒和商业化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袁或使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如16SrDNA序列比对以确认检测结果[6]袁另一方面袁加大实验室的设备更新力度袁针对检测领域出现的新物种尧转基因产品袁添加了PCR仪尧电泳仪尧凝胶成像系统等实验设备袁这些措施均为学生在今后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尧卫生监督与监测尧进出口商品检验和检疫尧环境安全与保护尧生态平衡与防护尧生物医学与生物产业等方面的工作奠定良好基础遥

2.2以突发事件作为切入点袁训练学生应变能力实验课题涵盖了当

前典型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案例的处理袁除了注重传统理论尧基本知识尧训练基本技能袁更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遥针对食品质量安全模拟的市售婴儿奶粉微生物检验这一案例中袁学生需要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尧步骤袁详细列出所涉及到的培养基尧试剂尧相关仪器设备袁独立完成实验袁最后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袁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遥学生在实验准备中既巩固了菌落总数尧大肠菌群尧金黄色葡萄球菌尧沙门菌尧志贺菌尧霉菌和酵母计数等多项指标的检测操作袁又锻炼了自己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遥比如以

1976年美国费城的军团菌大爆发袁事后研究认定其传染源就是该市某会场内的中央空调[7]袁作为案例袁设置公共场所内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微生物检测课题袁提出面对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该如何处理的问题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袁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遥

2.3在实验中树立学生法规尧标准和规范意识在实践中加强卫生微生物检验的法律法规及标准的教育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是一项政策性较强的工作袁所出示的结果往往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6]遥对于空气尧水尧土壤尧食品尧化妆品尧药品和消毒用品中微生物指标的测定,有不同的标准,如国际标准(ISO)尧国家标准(GB)尧农业行业标准(NY)尧进出口标准(SN)和环境相关检测标准遥我国颁布的各种测定指标的标准方法,其中包括国家尧部门和行业标准[4]遥因此袁在每个实验课题前都要求学生查阅该课题涉及的检验规范及标准检验方法袁并且提示学生关注国家标准的更新袁例如2010年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标准的更新袁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耐受高盐袁将

2008版本中的胰酪胨大豆肉汤的名称袁规范为10%氯化钠胰酪胨大豆肉汤[8]袁注意微生物检验的原理尧操作注意事项尧检验质量控制及有关的基础知识袁使学生牢固树立法规尧标准和规范的意识袁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袁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和工作适应性遥

3以多种形式进行实验技能素质考核

实验课程以往的考核形式往往是三种类型袁以实验报告为主记入成绩袁学生只是机械的记录实验过程袁并不能真实客观反映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掌握程度曰而实验基本操作考试袁其形式比较单一袁在实践中面临不同样品学生仍难以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法曰实验理论形式以笔试方式进行袁对于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难以体现学生真实动手操作能力[9]遥目前我们尝试对于考核形式进行改革袁实现拟定具体题目袁对于学生在实验设计尧准备尧实施尧结果分析到报告撰写等多个环节进行评分袁全方位尧全过程进行考核袁可以更好的体现学生对于实验的掌握能力和综合科研素质遥

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及论文撰写能力袁科研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本科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袁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10]袁这种课题形式的综合性设计实验袁避免了传统的验证式重复实验带来的僵化思维袁使学生学会综合利用自己学习的知识袁并且初步体会到科学研究的创新性和严谨性袁更能培养良好的科研素养遥在实验结束后袁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撰写相关综述及课题研究论文袁这也为今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论文写作基础遥

4结语

目前关于设计性综合实验课程已有很多教材袁如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叶预防医学综合实验曳等袁但真正在实验教学中开设的仍较少袁其具体应用目前存在问题包括以下几点院综合设计性实验往往需要时间较长袁且较分散袁这对课时安排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曰此外袁实验课程的改革对于硬件设施提出了一定要求袁检测方法的

更新换代对于传统的实验教学设施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曰实验课的

新形式对教师提出了挑战袁因为实验课题综合性尧创新性较强袁教师必须要有较高较广的专业基础袁并且能全面掌握预防医学的相关知识方能胜任遥面对不同的问题袁我们灵活选择解决方法院如课时分散可选择与教师科研尧社会实践结合的形式曰遇到教学实验中设备条件目前无法达到的情况下袁我们改为课堂讨论的形式进行遥总之袁在实验教学中加入课题式综合性设计实验袁以课题为中心袁

在实践中增强了学生理论知识的认识袁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袁有利

于良好的科学研究素养的形成袁加强了学生对本学科前沿信息的了解袁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兴趣曰对于教师业务素质与科研能力更是考验袁体现了"以教促学袁教学相长"袁达到了师生共同进步袁达到了教学素质进步的目标袁为卫生微生物实验教学摸索出一套较好的互动模式遥

参考文献院

[1]周德庆援微生物学教程[M]援北京院高等教育出版社袁

[2]张朝武援卫生微生物学[M]援北京院人民卫生出版社袁2007

[3]朱军莉袁赵广英援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J]援农

产品加工窑学刊袁2012袁5院150-152援

[4]吴倩袁李磊袁王慧娟袁等援浅析我国卫生微生物的发展趋势及检验人才的培养[J]援中国卫生检验杂志袁2010袁20(5)院1238-1240援

[5]张海云袁李丽袁蒋云芳袁等援上海市地铁车站空气污染监测分析[J]援环

境与职业医学袁2011袁28(9)院564-570援

[6]沈晓玲袁王君袁包丽丽袁等援卫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创新初探[J]援基础

医学教育袁2011,11渊3冤院251-252援

[7]徐文玺袁刘淮玉袁吴建华援上海市卢湾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预警指标研究[J]援环境与职业医学袁2012袁29(3)院164-

170援

[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援GB4789.1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S]援北京院中国标准出版社袁

2010

[9]邓文强袁傅广华袁蔡元菊袁等援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方案的探

讨[J]援国际检验医学杂志袁2012袁33(9)院1138-1139援

卫生理化检验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教学改革 教学探索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理论性和系统性的课程,该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食品感官检验、食品化学分析、仪器分析、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的方法和原理。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理论知识,很多实验是在为基础化学和基础生物学补课。以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为主,对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及在实践操作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较少。课程设置大都以理论课为主干,把实验课当成是理论课的附属。单纯理论和公式讲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难学、厌学情绪,一些学生为了拿学分而学习,不能从学习中享受到乐趣,学习态度不端正。

(二)需要提高学生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分析数据的能力。由于学生没有参与到实验前期准备工作中,仅仅参与食品理化成分等的测定步骤,因此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不完整,例如样品处理、数据处理等。样品的采集、制备、预处理及样品的保存等重要内容成了学生的“弱项”。即便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完成实验操作,得到相应的实验数据,但由于对数据处理方法不熟悉,误差概念不明确,导致分析结果不可靠,很多学生做完实验就算完成任务,从来不想为什么会得到实验结果,与所学的理论内容有什么关系。

(三)实验室的很多设备不能满足实验的需要。各专业之间、各学科之间仪器设备资源的共享问题还没有解决。例如ATP荧光光度计、甲醇速测仪等快速检测设备只能通过图片、说明书和网络知识了解,学生无法拿到这些仪器活学活用。

二、教学改革措施

(一)课堂教学改革措施。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专业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精简,以基础知识为主体,深入介绍,使学生对课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教学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注意层次分明,又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及实用性,使学生较好地把握教材内容,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为强化教学效果,采取以下改革措施:1.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讲授、提问、答疑等多种教学方法。2.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利用先进设备及多媒体,针对课程的特点,按授课知识点制作《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课件,或直接播放Flas、实验录像片,使理论知识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3.授课时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课程特点,开展课堂讨论。主讲教师根据所讲内容列出讨论题,所列的讨论题目大部分是食品工厂或现实生活中涉及食品安全检测的问题,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及带有研究、探讨性的问题,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充分准备后再讨论,然后教师对讨论进行归纳总结。加强学生对食品试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学习。教研室采取定期组织教师听课,观摩教学,在授课结束后,主讲教师写出总结材料,并对试卷进行卷面分析和考试总结,找出不足之处,提出整改措施。4.增加实验课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期末试卷出一些实验操作题,使学生牢固掌握实验中的重点、难点,认识到实验课的重要性。

(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极其重要。在实践教学方面,本课程以自主性和创新性为原则,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与动手能力。

1.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实验课开设的总体思路既注重基本技能及知识的掌握,又重视独立工作和思考能力的培养。实验课中,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增加现代实验技术内容,并同专业课相结合,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中坚持学生独立操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加强生产实践环节,注重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进入葡萄酒厂、番茄酱厂、饮料公司、农产品检测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各类企事业单位进行生产实习,亲自参与食品生产和安全检验的全过程,使其认识到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知识对食品品质及食品企业经济效益和声誉的重要性,通过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卫生检测等具体环节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并使学生认识到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对企业的重要性。坚持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实践环节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今后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及尽快适应以后的科研与生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在进行课堂教学和基础性实践教学的同时,辅以课外科研训练。实行“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在生产实习中加强对‘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的实践教学模式。把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参加完成“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和“大学生挑战杯”论文。通过这些实践性环节的实施,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强化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实验室建设。不断增添新仪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对教师和实验人员进行培训,鼓励教师利用丰富的科研经验充实教学内容。《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注重食品成分含量的测定和食品中有害物质及掺假物质检测。我院购置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气质联用、原子吸收、食品物性测试仪等先进设备,建立了中心实验室,实现与其他学院仪器设备共享,促进大学与企业公共实验平台建设,使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基础理论与实验操作紧密结合。

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求学生对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有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为学生毕业后走向食品研究、检验、生产及外贸等部门起到桥梁作用。通过对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学生对这门课学习兴趣更浓厚,学习态度有所改进,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叶瑞洪.《食品理化检验与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尝试[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7,2:46-48.

[2]黄丹,刘达玉.对《食品理化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2006,5:108-109.

[3]胡伟光.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05,7(3):50-52.

[4]丁建英,张根华,权英.《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347-17348.

[5]袁高峰,方旭波,陈小娥.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11,1:56-57.

[6]王颖,徐炳政,姚笛,等.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农业科技,2012,23:343-344.

卫生理化检验论文范文第9篇

油脂酸败使感官性状发生变化,随着煎炸温度的提高和煎炸时间的延长,油脂的色泽由柠檬黄色逐渐加深至棕黑色或黑色并很粘稠,气味从浓油香味到很浓的焦糊味;味道也从正常到酸败直至苦辣,透明度,粘稠度都严重发生变化,透明度下降,粘稠度增加。随着煎炸的温度和时间的增加,会生成大量的刺激性烟雾,可产生强烈的不快气味,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酸价的变化起伏不呈线性关系,但是总体上是随着温度的提高而增加。在160℃煎炸条件下,当煎炸时间在20h时,已经超过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在180℃煎炸条件下,煎炸时间为16h时,即将超过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在200℃煎炸条件下,当煎时间为14h时,即已超过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油脂在煎炸过程初期过氧化值不断增加,可在整个煎炸过程中无规律可循,且忽高忽低,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和煎炸温度的提高虽然没有规律,但是在煎炸的前期随着煎炸时间和煎炸温度的提高,其过氧化值在增加,煎炸时间和温度越高其超过国家标准的可能性越大。

总极性物质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及煎炸的温度的提高而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并具有线性关系。在160℃煎炸条件下,煎炸时间为8h时,即将超过食用油煎炸过程中卫生标准的规定值;在180℃条件下,6h基本要超过卫生标准;在200℃条件下,6h时已经超过了卫生标准,因此,从其逐渐增长的线性关系已知总极性物质含量可作为判断食用煎炸油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同一温度下,羰基价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而呈明显的线性上升关系,在相同的煎炸时间内,随着温度的提高,其羰基价也成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60℃时,6h时羰基价已经超过食用植物油的国家标准;在10h时接近食用煎炸油的国家标准。在180℃时,4h时羰基价已经超过食物植物油的国家标准;在8h时接近食用煎炸油的国家标准。在200℃时,2h时羰基价已经超过食用植物油的国家标准;在6小时时接近食用煎炸油的国家标准。其酸败过程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破坏,主要产物是短链的游离脂肪酸,它不仅使油脂的风味变差,长期食用会使动物脱毛,使体内多种酶失去活性,减重直至死亡,还会破坏油脂中的维生素A、D、E,使之失去活性,使蛋白质、氨基酸不能溶解。过氧化物尤其是氢过氧化物的副作用可以破坏细胞膜结构,可导致胃癌、肝癌、动脉硬化、心肌梗死、体重减轻、脱发等,酸败了的油脂中的有害物质对心血管病,肿瘤等慢性病亦有促进作用。[2]

所以,适时的,以一定的频率对再用煎炸油进行监督监测,充分利用现在快检设备中有关油脂过氧化值的试剂进行检测,还可能依托实验室以自制的TBA值(硫代巴比妥酸值)试纸和POV(过氧化值)试纸[3]籍以定性,结合感官上煎炸油的色泽,气味和滋味及有无异味,杂质和残渣,及时掌握其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变化,不失时机的提示和要求煎炸油脂的更换与废弃,避免产生过量的有毒有害物质。

而合适的检测方法,特别是现场快速检验设备的配备和能力建设,提高监督监测手段以及如何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管理的规定》执行,如何联合协调各职能部门,对煎炸油废弃后的收集,回收,再利用等各个环节中进行有效的管理,以杜绝其回流到餐桌之上,正是我们应该去做的事情。

联合协调多个部门力量,对食用油脂生产加工销售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综合整治,一旦发现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行为,要限期整改或依法取缔。

增加投入,开展快速检测能力建设,提高技术监督监测手段,便于餐饮单位和监管部门两方面的快速筛查。

加强餐饮单位食用油采购及使用管理,要求不得购进和使用不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食用油。

加强行业自律,发挥行业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不购买,不使用和定期适时更换再用油脂,树立诚信健康理念,诚信经营。

参考文献

[1] 食品卫生理化检验标准手册.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11.2.429

[2] 辽宁省卫生监督所建所+年论文及获奖科技成果汇编,2010.11.187

卫生理化检验论文范文第10篇

一天,爸爸公司有一位阿姨喝了一杯过期十多天的酸奶,她认为没有关系。我就此事发放了100份《关于“过期酸奶”调查问卷》,统计的结果得出:40%的调查对象喝过过期酸奶,在人群中具有一定普遍性,但大家对过期酸奶是否能喝都不能确定。37%的人喝完过期酸奶拉肚子,51%的人认为3天之内的过期酸奶是可以喝的。所以确定了我的研究主题:过期酸奶对人体有没有伤害,研究对象以3~7天以内的过期酸奶为主。

具体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1 发出调查问卷100份,收回100份。

2 100人中有40个人喝过过期酸奶,证明喝过期酸奶的情况在人群中具有一定普遍性。(图1)

3 喝过过期酸奶的40人当中,有15人喝过后拉肚子,占37%,证明过期酸奶对人是有一定危害的。(图1)

4 100人中有66人认为过期酸奶可以喝,其中有51人认为3天以内的过期酸奶是可以喝的,30人认为过期7天可以喝。而喝过过期酸奶的40人当中,35人是喝的7天以内的过期酸奶,所以我们做试验和结果统计以这个范围为主。(图2)

5 有62.5%的人认为喝过期酸奶对人体是有伤害的。

二、研究目的

1 国家对酸牛奶的保质期有明确的规定,但是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老百姓对此并不重视。因此希望寻找科学依据来普及健康知识。

2 通过科学试验的方法研究酸奶过期后的各项指标,得出酸奶过期后的实际结果,以确定酸牛奶过了保质期后是否还能够继续饮用。

三、研究方法

1 试验检测项目依据

依据国标对酸牛乳的技术要求,共分为:原料要求、感官特性、理化指标、卫生指标、乳酸菌数和食品添加剂几项。酸牛乳的质量依据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进行评定。此次试验选取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滋味和气味”、“组织状态”、“色泽”、“PH值”、“大肠菌群”和“乳酸菌群”共六个指标来检测酸牛奶的达标程度。其中国标对各项指标要求如下:

滋味和气味:具有纯乳酸发酵剂制成的酸牛乳特有的滋味和气味。

组织状态:凝块均匀细腻,无气泡,允许有少量乳清析出。

色泽:色泽均匀一致,呈乳白色或稍带微黄色。

酸度:70.00~110.00。

大肠菌群:100mL≤90。

乳酸菌数:不得低于1×106 cfu/mL。

2 检测标准和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酸牛乳》――国标GB2746-1999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国标GB/T 4789,3-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乳酸菌检验》――国标GB/T 4789.35-2008

3 使用工具、材料

无菌培养皿、酒精灯、搅拌棒、烧杯、试管、无菌吸管、恒温培养箱、天平、高压灭菌锅、无菌生理盐水、电磁炉、量勺、没过期或过期酸奶、大肠菌群培养基(结晶紫中性红盐琼脂――VBRS)、乳酸菌培养基(MRS)。

4 研究酸奶样品的选择

(1)按不同酸奶品牌:三元、光明、伊利。

(2)按不同酸奶种类:原味、果味、益生菌。

(3)按不同酸奶过期时间:未过期、1天、2天、3天、4天、5天、7天、9天、10天、变质。

5 试验结果

(1)按不同品牌

①酸度

通过对三元和光明这两个品牌同类酸奶的对比得出各品牌质量情况基本一致。未过期情况下酸奶的酸度为7,过期1天起开始=或

②大肠菌群

通过对两个品牌同类酸奶的对比得出各品牌大肠菌群情况基本一致。在未过期时均检测不出大肠菌群,过期一天检测指标就开始超标。

③乳酸菌群

经检测样品在过期1天时乳酸菌下降不明显,但自过期第2日起下降明显。

(2)按不同种类

①酸度

通过对益生菌、果味、原味三种酸奶检测得出:益生菌酸奶自过期第1日起低于标准值。果味酸奶自过期第3日起低于标准值,原味酸奶自过期第2日起酸度低于标准值。几种酸奶在过期后都不同程度变得更酸。

②大肠菌群

益生菌、果味、原味三种酸奶检测,未过期酸奶均未检测出大肠菌群,过期1天果味酸奶大肠菌群超标,过期2天起所有酸奶大肠菌群均超标。

③乳酸菌群

益生菌酸奶自过期第3日起乳酸菌群低于标准值,果味酸奶自过期第2日起低于标准值,原味酸奶自过期第1日起低于标准值。

(3)按过期时间

按时间不同,选取“未过期、1天、2天、3天、4天、5天、7天、9天、10天、变质”共10种酸奶样本得出以下结论:

①酸度

未过期情况下酸奶的酸度为7,过期2天起酸度小于7,自过期第4天酸度为6,过期9天时酸度为5直至变质。

②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自过期第1日起至变质起大肠菌群呈上升趋势。

③乳酸菌群

乳酸菌群因数量过多而无法精确计数,但照片显示:自过期第1日起至变质乳酸菌群呈下降趋势。

四、研究结论

1 通过调查问卷得出结论

40%的被调查对象喝过过期酸奶,在人群中具有一定普遍性,但大家对过期酸奶质量是否稳定都不能确定。喝过过期酸奶当中的37%的人喝完后拉肚子,证明过期酸奶对人是有一定伤害的。

2 不同品牌

质量分析的结果:不同的酸奶过期后各项指标基本类似,都是酸度低于标准,大肠菌群上升乳酸菌下降。三元酸奶过期1天后即出现结块现象,比光明酸奶过期后变质更快。

3 不同类型

通过对益生菌、果味、原味三种酸奶研究得出:益生菌酸奶的乳酸菌群高于普通酸奶。自过期第3日起开始低于标准值,大肠菌群和酸度与其他酸奶一样,都是自过期第2日起开始超标。

4 不同时间

对原味酸奶分析结果:未过期情况下酸奶的酸度为7,过期2天起酸度小于7,自过期第4天酸度为6,过期9天时酸度为5直至变质。大肠菌群自过期第1日起至变质起大肠菌群呈上升趋势。乳酸菌群因数量过多无法精确计数,但据照片显示:自过期第1日起至变质乳酸菌群呈下降趋势。

综上所述,以上四部分的最终结论为:随着时间的延长,酸奶pH值越来越低,酸度越来越高,大肠菌群数量明显增多。乳酸菌数量呈下降趋势。酸奶在过保质期第1天开始,大肠菌群立即大量增值导致酸奶变质,乳酸菌在4天内大量死亡,导致酸奶腐败变质。国家酸牛奶标准的制定是非常合理的,老百姓饮用过期酸奶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建议酸奶过了保质期后不要继续饮用。

五、研究建议

经过调查问卷、试验研究和数据统计,我们发现国家酸牛奶标准的制定是非常合理的,老百姓饮用过期酸奶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建议酸奶过了保质期后不能继续饮用。虽然有的人体质较好。喝过过期不长的酸奶没有反应,但是酸奶过期后的各种质量指标大部分都已超标,尤其是大肠菌群超标,益生菌下降,对身体没有益处。所以建议大家为了身体的健康,不要抱侥幸心理,一定要在酸奶保质期内饮用。

专家点评

上一篇:素质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