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工作要点范文

时间:2023-03-05 21:04:39

卫生工作要点

卫生工作要点范文第1篇

1、巩固和扩大基层医改成果。稳步推进基本药物及补充药品零差率销售,全面实行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制。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和考核机制。认真落实村卫生室及村医补偿政策,进一步完善村医准入、退出和养老机制,确保乡村医生队伍稳定。积极完成国家医改专项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任务。

2、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稳定住院、门诊报销比例和重大疾病保障范围及报销水平,继续抓好大病保险统筹补偿工作。加快推进支付方式改革,扩大按病种付费范围和医疗机构范围。控制住院人次和次均住院费用不合理增长。完善与省级医院即时结报制。

3、加快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积极争取优质医疗资源,配合市直部门单位做好规划布局建设工作。加速推进区疾控中心、区卫生监督所、区妇幼保健所业务用房集中建设项目。年内将大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成为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杨桥中心卫生院、五横乡卫生院迁建项目和镇卫生院、大龙山镇卫生院改扩建及区急救中心建设项目任务。

4、加强重点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治工作。规范开展以霍乱为主的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强化艾滋病高危人群行为干预,认真落实结核病归口管理,做好血防查、灭螺及人群、耕牛查治病工作,全力防控手足口病等重大疾病。

5、继续巩固妇幼卫生工作。广泛开展免费婚前卫生指导、婚前卫生咨询、婚前医学检查,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加大“降消”项目和农村生育妇女孕前及孕早期补服叶酸项目的落实力度,进一步加强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工作,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6、加大卫生执法监督工作力度。加强医疗服务市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切实做好学校、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和职业卫生等监管工作,加大传染病防治监管力度。切实做好卫生监督协管工作。

7、加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组织开展针对性专项整治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食品和重点时段等存在的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提高食品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及时有效应对食品安全事件。

8、全面开展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规范实施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传染病防治、老年人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措施,确保落实质量。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9、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进程。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整合到全市卫生专网,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为业务系统提供支撑。整合OA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卫生监督、医院管理、新农合、社区卫生服务等信息系统,为全区居民提供连续的健康信息、全程的健康管理服务。

卫生工作要点范文第2篇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围绕2014年全省妇幼保健工作要点和丽水市“十二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任务目标,以保障母婴安全为重点,持续推进妇幼保健全过程管理、全面创建、全人口管理、全员培训、全信息交换的“五全”管理理念,规范妇幼卫生的管理,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全面实施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三级预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二、工作目标

(一)质量指标

(1)全市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8/10万以下,杜绝可以避免的孕产妇死亡。

(2)婴儿死亡率控制在9‰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2‰以下。

(二)保健服务指标

(1)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0%以上。

(2)住院分娩率达99%以上。

(3)孕28周高危孕妇县级筛查率达90%以上,重度高危管理率95%以上。

(4)3岁以下儿童当年系统管理率达90%以上。

(5)孕妇产前筛查率达60%以上。

(6)新生儿两病筛查率达98%以上。

(7)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梅毒抗体检测率达90%以上。

(8)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率达75%以上。

(9)以县为单位助产机构剖宫产率>50%的县比上年下降5%,在31~50%的县比上年下降3%。

(10)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目标达省卫生厅要求。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强化妇幼公共卫生性质,完善行政管理

一是贯彻落实丽水市“十二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任务目标和卫生强市目标,强化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妇幼卫生管理,认真实施卫生部《全国县级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试行)》,积极争取政策,继续将妇幼卫生重点工作纳入政府的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加强部门协作,强化社会联动,建立重点工作任务向各级政府定期报告制度,进一步完善妇幼卫生工作机制。二是推进“五全”管理,明确管理职责和重点任务,分级签订管理责任书,完善考核机制,加强基层指导和督查,做好过程和环节管理,提高保健管理质量。三是依法规范《出生医学证明》和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管理,严格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准入。加大对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监管力度,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手术等违规行为。四是进一步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妇幼卫生工作职能的落实。指导完成《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计划任务书》妇幼卫生工作任务。五是认真贯彻卫生部新修订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完善托幼园所的卫生保健管理,提高卫生保健工作质量,保障儿童身心健康。

(二)加强医防和医患联动,保障母婴安全。

一是深化“母婴健康工程”项目,加强孕产妇抢救中心和分中心的产、儿科建设,开展全市产科质量和孕产妇应急抢救能力的检查,提高产、儿科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继续落实《丽水市危重孕产妇抢救应急预案》,畅通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提升危重孕产妇抢救的及时性、有效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二是强化医防联动,继续落实临床、保健高危联管制度和流动人口妇幼保健信息交换制度,实现“全信息交换”,掌握常驻和流动孕产妇、儿童基础信息,规范孕产妇、儿童健康管理,狠抓高危孕产妇和体弱儿的筛查、治疗、随访,落实“全过程管理”,降低危重孕产妇的发生率。三是注重医患的联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宣教,不断创新健康教育载体,组织开展市级《孕妇学校》、《育儿学校》创建工作,编印丽水市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健康教育读本,分利用公共媒体,宣传妇幼卫生有关政策及保健知识,提高目标人群保健知识知晓率。四是以“全系统培训”方式,不断加强人力资源建设,继续举办妇女保健产科急救和儿童保健知识培训班,提高基层妇幼人员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五是探索建立贫困孕产妇(包括流动人口)孕期保健、住院分娩和危重抢救救助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全人口服务”,切实提高流动人口、贫困人口妇幼保健基本公共卫生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三)推进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促进妇幼保健均等化

一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实施意见》(浙卫发〔2009〕223号)文件精神,全面推进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增补叶酸和莲都区宫颈癌检查项目,目标人群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叶酸服用率达90%,叶酸服用依从率达70%,农村住院分娩补助发放率达70%以上,控制剖宫产率,服务对象满意度90%以上,确保完成年度任务。二是建立和完善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相关制度,制定项目工作质控标准,加强项目工作督导。根据卫生部妇社司《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妇幼卫生项目督导评估方案(试行)》要求,完善项目工作台帐,规范项目资料收集、整理。三是推广相关适宜技术,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孕产妇生育安全。认真实施莲都区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工作,推广相关适宜技术,规范筛查,提高筛查率和筛查质量。四是积极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完善管理制度、服务网络、工作规范,落实预防措施,重点加强孕产妇、婚前保健人群艾滋病、梅毒、乙肝咨询检测工作和阳性对象的随访,着力预防二代传播。莲都区根据《省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做好项目工作。

(四)强化三级预防措施,减少出生缺陷发生一是加强免费婚检的宣传,规范婚前医学检查技术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与计生、民政部门协作,优化免费婚检流程,方便群众婚前医学检查,落实免费婚育咨询,做好检查后的告知、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加强孕产期合理营养与膳食指导,逐步将孕产期营养纳入孕产期保健。二是进一步明确产前筛查工作职责,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力度,提升产前筛查及诊断专项技术的能力建设,在原有神经管畸形、先天愚型等筛查的基础上,加强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提高出生缺陷的发现率。三是认真贯彻落实《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年版)》,进一步规范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听力筛查率达85%以上,做好遗传代谢病筛查和听力筛查对象的知情告知和阳性病例确诊、治疗的追踪随访。

卫生工作要点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为主题,以保障全镇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切实加强全镇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二、卫生工作

年,我镇卫生工作将紧紧围绕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在我镇大力开展群众国卫生运动,结合实际,今年我镇爱国卫生工作将以“美环境、保健康、促发展”为目标,大力开展“卫生镇卫生乡村建设行动”,以“讲卫生、树新风、展风采”为主题,大力开展“全民健康素质提升行动”,提高人民群众文明素质和健康水平,切实改变全镇环境卫生状况,提高全镇爱国卫生工作整体水平,强力推进“两个加快”,促进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进一步落实目标管理

调整充实爱卫委员会机构,成立由镇长为主任,纪委书记和分管副镇长为副主任的爱国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把爱国卫生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各部门各施其职,按工作分工,认真落实,积极参与组织卫生整治活动。

(二)扎实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

一是扎实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进一步加强我镇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处理,提高城市农贸市场“三化”建设水平,同时强化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年,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率分别提高3.3%,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3.3%以上,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合格率进一步提高。二是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专项行动和“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建设,广泛发动群众,做好城市容貌治理、乡镇整洁、村庄清洁工程,加大镇、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搞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创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提高城乡整体卫生水平。

(三)创新方法,大力开展“卫生城镇乡村建设行动”

按照省推荐城市(县城、乡镇)标准”,大力开展创建卫生镇、村活动。续继巩固省、市、县卫生集镇”。通过卫生村的创建,树立农村卫生典范,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转变观念,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培养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要高标准地巩固卫生先进单位成果,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和“文明单位”评比工作,加大对已建成的卫生先进集体的日常监管、指导力度,凡对管理不善,经检查达不到卫生标准的将责令限期整改,直至取消卫生先进单位、村称号。

(四)强化措施,大力推进农村改厕工作

按照农村卫生厕所的修建标准,全面清理核实农村卫生厕所数目,做到家底清、情况明,并积极动员广大群众建设卫生厕所,努力提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全力配合好上级下达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农村改厕项目任务,积极落实配套资金,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五)群专结合,努力提高病媒生物防制水平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卫生部关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的要求,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广泛宣传普及科学除“四害”知识,引导群众安全用药,坚持“标本兼治,治本为主”的原则,坚持环境治理与药物消杀、群众运动与专业消杀、经常性消杀与突击性消杀相结合的手段,消除“四害”孳生场所。开展春秋两季的统一灭鼠行动,夏秋季广泛扎实开展蚊、蝇、蟑螂的消杀工作。同时保证灭鼠除“四害”的用药量,提高投药的饱和率、到位率和覆盖率。镇卫生院要着力开展病媒生物防制技术培训指导和“四害”密度监测,按照市、区的统一安排,认真完成好今年“四害”密度监测工作。

(六)突出重点,大力推进全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1、积极开展疾病防控健康教育活动。镇卫生院要根据重大疾病防控、常见病多发病预防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组织医疗卫生机构,协调宣传、广播等部门,大力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的健康促进与教育活动。同时,围绕卫生工作中心任务,广泛开展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食品安全、劳动保护等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宣传,不断提高群众健康意识。

2、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素质提升行动”。以提升城乡居民健康素养为目标,围绕“讲卫生、树新风、展风采”主题,由镇卫生院牵头,相关部门参与,负责进行“相约健康行”巡讲、“健康知识大讲堂”、“农民健康促进”、新村健康促进、健教橱窗建设、控烟与“履约”、“卫生日”宣传、行业健康教育的开展。全面推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普及《健康66条》,革除不良行动习惯,树立健康新风尚,培养公众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七)多渠道扎实开展爱国卫生活动

今年是国务院倡导的第24个爱国卫生活动月,各村(居委会)、镇属各部门要按照市、镇爱卫办的统一部署,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精心组织,广泛开展群众国卫生运动,认真搞好单位内部卫生清理、清脏治乱、广泛宣传卫生知识,把爱卫月活动开展得扎扎实实,富有成效,全面提升群众参与、配合、支持爱国卫生工作的积极性和卫生素养,为建立长效机制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抓好“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的卫生宣传和卫生整治活动,不断提高全镇爱国卫生工作水平。

(八)强化目标考核,努力促进爱卫工作再上新台阶

镇爱卫办要切实履行爱国卫生工作的组织、统筹、指导、协调、督办的工作职责。各村(居委会)、镇属各部门务必将爱卫目标任务与本地、本部门的实际紧密结合,及时准确地分解细化,要突出重点,注重创新,增强目标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严格实行目标管理,认真组织实施。镇爱卫办要加大目标任务的跟踪、服务、督促、检查力度,搞好动态考核,确保爱国卫生各项任务的有效落实,推进我镇爱国卫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血防工作

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科学防治”的原则,认真组织好春季查螺工作,确保全镇不出现新螺情。同时大力开展血防传播阻断达标后巩固监测工作,确保我镇血防工作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一)查螺

1、范围:按县指定今年在我镇罗汉村开展监测查螺,调查环境8处,面积3500平方米(具体查螺任务详见后附表1)。重点查近年内有螺环境,尤其是从未改造过的环境及其水系相通的全部自然环境,特别要注重查与毗邻县市、镇和村交界的历史有螺环境。其它历史血吸虫病流行村组,实行群众报螺。

2、方法与步骤:

(1)村自查,对各村自主确认的重点环境,采用全面细查法,查未改造的历史有螺环境和改造后的新旧交界环境;采用抽查,查历史有螺环境及与其水系直接相通的全部自然环境。全镇调查面积3500平方米。

(2)镇复查:由镇防保组人员带队,在村自查的基础上,采用抽查法复查1/3以上的自然环境,调查面积3500平方米以上。

(3)考核查:由县进行考核复查。

3、时间和要求

(1)制订查灭螺方案:4月2日前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镇实际,制订查灭螺方案。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镇卫生院与村卫生站签订责任书、村与查螺员签订合同,明确任务和要求,严格考核,确保质量(查灭螺考核评分表见后附表2)。

(2)组建查螺队伍:4月10日前,各村挑选责任心强、视力好的中青年组成查螺小组。每个村民小组抽调1人,组成1-2个查螺小组。镇卫生院要对村干部、村卫生站负责人及查螺小组长进行培训;村对查螺员及村医进行培训,努力提高查螺人员业务技术水平。

(3)做好宣传发动:在查螺期间,镇、村要利用广播开展血防知识及查灭螺相关知识的宣传,利用画廊、黑板报进行宣传,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各中小学要加强对学生的血防知识教育,落实教学计划,进行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并通过学生对家长进行宣传,进一步提高全民的血防意识。

(4)认真组织安排:全镇查螺工作4月10日开始,4月25日前完成自查任务,4月28日前完成复查任务。查螺前,各村要建好应查环境卡。查螺期间,各村要明确1名干部带队,村医生跟班作业,认真做好考勤、考绩、资料整理及查螺日记等工作。镇卫生院防保组要加强现场指导和督查。

(5)加强感染性钉螺检测:各村发现有螺环境,必须捕捉所查框内的全部土表钉螺,按框分袋包装,由防保组分工人员负责随《有螺环境登记卡》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防科进行压片检查。

(6)做好秋季复查工作:秋季查螺安排在9月中旬进行,主要对当年的灭螺环境及其相通水系环境进行检查,以确定春夏季的灭螺效果,了解钉螺死亡率和水系扩散情况。

(二)灭螺

(1)药物灭螺:对查出的有螺环境,且靠近水源的沟渠和水量充足又孤立的池塘,用50%的氯硝柳胺进行原全水或沿边浸杀。对不能进行环境改造的定型沟河,且又缺乏水源的有螺环境可用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按每平方米50克进行喷洒。钉螺密度较高的环境可适当加大剂量,可喷4-5次,每次喷药间隔7天。

(2)环境改造:根据省政府血防中长期规划要求,内陆地区历史有螺环境改造率要达70%以上。我镇从去年起就积极筹划,认真调研,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多种方式的环境改造。对目前查出的有螺环境中非定型沟塘要结合农田水利疏浚,采取吸淤填埋,开挖虾池、鱼塘等方法进行环境改造;对历史有螺的定型沟渠,要结合农田水利建设,按照国家血吸虫病防治水利项目工程的规划、要求,大力推行渠道水泥硬质化,彻底改变钉螺的孳生地;对今年查到有螺环境中大沟、河及中沟以上的环境要结合环境特点,可采用抽沟土埋等措施灭螺。

(三)资料要求

1、罗汉村今年对全村环境进行调查,建立新的《查灭螺记录簿》

2、复核环境卡:对指定应查环境逐个绘制环境卡,如实复核每个环境长度、岸高及面积,力求准确,标明详细四址和环境名称。

2、删除现在不存在的历史环境,新建新增加的环境卡。

3、认真填写《查螺工作日记》,要求项目齐全、真实。

4、查螺结束,要将所查环境过到村《血吸虫病查灭螺记录簿》相应环境卡上,“查螺记录”内特别是调查情况中的“框数”要按实际填写,符合上级要求。

5、村举办有关黑板报、广播宣传及书写永久性标语等,要留有底样。

(四)考核与奖惩

采取平时工作和阶段检查及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不定期检查。并纳入年终考核,对不按时、按要求完成全年任务的单位除通报批评外,还将进行经济处罚,影响全镇血防工作进展、甚至造成螺情、疫情扩散的,将追究单位及当事人责任。

四、狂防工作

(一)明确目标突出春防重点

各村(居)民委员会要围绕农业部“两个努力确保”的目标任务,扎实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各项工作。

今年狂防目标为: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四种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的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要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同时,各村(居)民委员会要继续做好奶牛和耕牛A型口蹄疫的强制免疫工作,狂犬病做到应免尽免疫,畜禽圈舍消毒面要达到100%,做到检疫工作四到位,提高产地检疫率,定点屠宰场生猪屠宰检疫率达到100%。

今年狂防的重点是:全面完成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监测任务,积极做好鸡新城疫、狂犬病、炭疽、布鲁氏菌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和山羊痘等其他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强化养殖环境的消毒灭源,切实加强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动物防疫监管。

(二)强化措施狠抓工作落实

1、扎实开展春季集中免疫

各村(居)民委员会要从3月12日开始到3月20日,用8天时间开展集中免疫。全面完成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及其他常见病、多发病的春季集中免疫工作。要继续坚持“五统一”,做到“五不漏”,确保“五到位”,确保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要严格疫苗管理,按规定运输、储藏和使用疫苗。要建立好免疫档案,做好二维码耳标佩戴工作,全面实现疫情可追溯。时间和人员安排附后。

2、着力加强人畜共患病的防控

要继续加大防控力度,有效遏制人畜共患病上升态势。布病结核病要扩大监测范围和监测量,对监测出的阳性牲畜要全部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加快净化速度;狂犬病要坚持免疫保护与监测扑杀并举,严防疫情反弹;要认真组织实施《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2015)》;进一步加大家畜血吸虫病查治力度,巩固防治成果。同时,要结合当地实际,抓好新城疫、炭疽、犊牛副伤寒等其他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3、进一步加强预防消毒工作

各村(居)民委员会要将消毒灭源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继续抓紧抓好,要督促畜禽养殖场、交易市场、定点屠宰场(点)以及贩运等流通环节建立健全消毒灭源制度,完善消毒设施,定期开展消毒灭源。春季集中防疫期间,要统一时间、统一标准、统一行动,组织一次消毒灭源活动。消毒工作要规范化、制度化、消毒要求不留死角、不留隐患,切实达到消灭病源、有效阻断疫病传播途径的目的。

(三)完善机制强化工作保障

一是要加强政府领导。各村(居)民委员会要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原则,主动积极向镇政府汇报,加强政府领导,建立健全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逐户落实防疫责任,将免疫任务层层分解、分片包干、落实到人,对应免畜禽实施全覆盖免疫。

二是要加大经费投入。各村(居)民委员会要加强与镇政府的协调与沟通,足额落实好防控工作所需经费,保证强制免疫、消毒灭源、疫情监测、扑杀及补助和无害化处理、监督管理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食品药品安全工作

以保障全镇人民饮食用药安全为根本目标,着力构建“党委加强领导,政府负责组织、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社会各界参与”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新格局。深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搞好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试点建设,加强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网络建设,逐步整合资源,扎实开展食品药品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促进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秩序根本好转。增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预见性、有效性和应急快速处置能力。增强企业食品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促进行业自律,从源头上预防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

(一)突出薄弱环节安全监管,强化重点品种专项整治

一是强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各村、企事业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在加强日常的基础上,突出粮、油、肉及肉制品、饮用水(含桶装水)及饮料等重点品种,学校、旅游景区、饭店等人群聚集场所,农村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地区,传统节假日、夏秋两季和中高考期间等重点时段的专项整治,深入开展联合执法行动。

二是加强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网络建设,抓好农村、学校等薄弱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深入推进农村(社区)食品药品监督、供应网络建设;积极农村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工作,探索建立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网络新模式,进一步整合农村食品药品监督网络资源;加强农村食品市场秩序整顿、学校(幼托机构)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和群体性聚餐监管,有效防范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发生。

三是进一步完善突发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一体“职责明确、反应灵敏、运转有序、统一高效”的应急救援指挥体系,积极组织镇联动的食品安全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和能力

一是按照《全国食品安全宣传纲要》和《年省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方案》的安排,结合实际,以学生、农村(社区)群众、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为宣传教育重点,开展以“关注食品安全,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食品安全宣传系列活动,重点开展食品安全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活动,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和能力;二是加大对对食品生产企业法人和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强化其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提高企业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三是加强正面宣传报道,积极宣传本地名优企业和名优产品,正确引导群众树立消费信心,加大对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的处罚和曝光力度,震慑制假售假者。

(三)深入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

继续开展以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为重点的各种专项治理工作。按照国务院和省、市、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今年要继续开展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按照《县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抓好对药品经营,使用等多个环节的治理,针对药品、医疗器械监管的薄弱环节,适时开展各种专项检查,有力遏制制售假劣药品、器械等不法行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卫生工作要点范文第4篇

《要点》也明确了信息化建设在2012年的重点工作。

继续完善基药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

《要点》强调要巩固并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推动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逐步将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实施范围。完成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的制订工作,规范地方增补非目录药品。

继续规范基本药物采购,坚持批量采购、量价挂钩、招采合一,重点做好农村和边远地区基本药物配送工作。进一步完善医药企业及药品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基本药物中独家品种、紧缺品种以及儿童适宜剂型试行国家统一定价、定点生产。

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要点》强调在国家联系试点城市继续围绕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开展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为切入点,推进县级医院人事、编制、分配、价格、支付制度、监管等综合改革。

继续在全国实施一批经验成熟的重点政策和便民惠民措施。加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管理,优化公立医院布局结构,重点加强薄弱区域、领域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实施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推行临床路径管理,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加快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合作机制。优化就诊环境和流程,推进“先诊疗、后结算”模式。推动成本核算与控制,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加快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步伐

卫生工作要点范文第5篇

强化管理,完善措施,切实抓好“四个基本”

1、抓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新农合受益水平。一是稳定参合率,提高政策补偿率。努力使全区新农合参合率继续保持在98%以上,年人均筹资提高至310元。结合筹资标准提高的实际,调整优化补偿方案,力争当年政策补偿比例达到75%左右。二是加强新农合精细化管理,健全基金超支风险预警监测机制,提高基金使用率,基金当年结余率控制在10%以内,累计结余率控制在20%以内。三是强化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稳定运行;严格查处医疗过程中滥检查、滥用药、大处方等违规行为,加强对大额住院费用补偿的管理,及时纠正不规范行为,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四是提升新农合信息化管理水平,借助社保卡一卡通项目实现新农合就医结算凭证“折改卡”,方便农村群众办理报销结算手续。

优化区级医疗资源。谋划区医院规划布局,充分发挥区医院区域医疗龙头作用,争创二级“甲等”医院;提升区妇幼保健院公共卫生指导职能,加强全区妇幼保健工作水平,积极推进区妇幼保健院和新店卫生院在机构、人员、财务与职能上的逐步分离;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事业,拟定全区中医药发展规划,力争在“十二五”期间筹建一所承担本区域中医基本医疗任务、代表区域中医医疗水平的中医医疗机构。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完成各级为民办实事项目,提升改造茶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所乡镇卫生院(新店、寿山、日溪卫生院和宦溪卫生院鼓岭分院)医疗环境;加强村卫生所硬件和软件建设,积极稳妥开展“乡村一体化”管理,配合市级逐步启动乡村医生医疗责任险,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水平。完善区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基层卫生工作,力争今年在“推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上有新的突破,建立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的新模式。积极开展基层医疗卫生岗位培训工作,创新培训形式,采取临床进修、理论授课、技能考试等方式,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业务水平。深入开展示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创建活动,茶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争创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象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争创市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5所新农合定点医保示范卫生所,并以此为契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服务水平。

2、抓好基本药物制度的落实

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确保财政资金足额到位。实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制度,加强临时用药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超过目录品种的20%,乙类卫生院不超过15%。逐步实行村卫生所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严格执行政府定价管理的药品、疫苗价格和医疗服务价格,基层医疗机构继续100%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落实第七、八标采购和100%网上采购工作,严格执行新药审批、标外采购备案程序,采购数量不得高于总金额的3%。加强抗菌药专项整治指标管理和处方评审制度,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不超过60%,门诊患者不超过20%,抗菌药物品种不超过35种。

3、抓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一是继续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12年全区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要达60%以上。各基层单位要创新工作模式,创新服务项目,围绕居民健康需求拓展服务内容,在王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开展“全科医师签约服务”模式,并逐步在全区推行。二是按照《卫生部和财政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管理办法》要求,落实人均25元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明确支出范围,规范使用项目,强化公共卫生任务考核,改进经费下达方式,把项目工作完成情况及最终考核结果与经费拨付挂钩,确保各项考核任务顺利完成。三是继续开展重点人群健康体检工作,努力提高重点人群规范化管理水平。以区医院技术力量为支持,购置流动体检车,拓展体检内容和形式,方便群众体检。65岁以上老年人力争达到70%体检率,高血压患者力争达到35%规范管理率,糖尿病患者力争达到30%规范管理率。四是做好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工作,按照考核结果发放乡医津贴及公共卫生补助,按人均7.5-10元提取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使完满完成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乡医补助力争达8000元。

落实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突出重大疾病防治工作重点,及时报告法定传染病疫情,严格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及二代病例的发生,全面完成艾滋病、结核病防治任务;积极应对、有效处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健全卫生应急管理制度,完善指挥体系、预案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充实应急管理队伍、专家队伍和处置队伍,组织开展规范化应急演练、培训;认真做好规划免疫工作,确保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大于95%;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努力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管理,实行个体化管理;加强精神病防治工作,实行全面排查、重症转诊、信息通报、网络化管理。

提升妇幼保健能力。开展区妇幼院绩效考核和等级医院评审筹备工作;加强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实施急危重症孕产妇转诊救治,提高孕产妇、儿童急危重症抢救能力;开展城乡已婚低保妇女常见病免费检查、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服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确保各项工作指标达到省市要求;继续实施降低孕产妇、婴儿死亡率的干预措施。实施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做好艾滋病、梅毒孕产妇的咨询、治疗、随访及其新生儿的医疗救治工作;按要求做好乙肝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工作。

强化卫生监督管理。进一步落实卫生监督绩效考核管理和餐饮业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绩效考核工作。重点做好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放射卫生、传染病防治、生活饮用水、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巩固“三城同创”工作的成果,继续实施卫生监督“网格化”监管和量化分级管理体制,落实中小餐馆和公共场所“五小店”长效管理机制。主次干道的办证率应达100%,健康人员持证上岗率达90%,“五病”调离率达100%,量化管理率达95%。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加大学校、幼儿园等重点单位监管力度,重点抓好餐饮业食品添加剂、“地沟油”、集中式消毒餐具供应单位的监管。落实区政府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控制指标,加强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监督。加大无证医疗机构打击力度,强化对有证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督,规范其执业行为。力争做到食品、医疗卫生监督执法覆盖率85%,行政处罚结案率100%。

4、抓好基本医疗服务

坚持“三好一满意”的服务宗旨,努力做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让群众满意。一是进一步规范医疗执业行为,不断完善管理机制,规范医院内部投诉机制,扩大医疗责任险覆盖面。二是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严格规章制度,严格操作规程,规范服务行为,切实减少医疗、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三是进一步强化“三基”培训,完善建立“三基”培训考核与监管长效机制,今年将组织全区医务人员两次以上的“三基”考试,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及医疗文书的书写水平。四是加强中医医疗与预防保健服务。认真做好中药基本药物配备和使用管理,各医疗机构全部设置中药房、中医科和独立的中医药服务区,4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所应提供中医药服务。五是深入开展惠民便民服务。继续推行预约挂号、双向转诊、优质护理和服务中心等便民措施,优化服务流程,合理控制医药费用。

加大投入,精心谋划,着力加强“三项建设”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通过公开招聘补充人员。2012年我区继续加大招聘力度,拿出96个岗位公开招聘,为基层医疗单位解决人员紧缺的现状。二是通过“四个一批”引进人才。通过招聘一批特岗执业医师,为乡镇卫生院培养一批本专科毕业生,委托培养一批定向本科生,返聘一批退休医生,为卫生系统引进急需人才。三是加快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按编定岗、以岗定薪、竞聘上岗”的原则,优化卫技人才队伍结构,落实本科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就业直接考核录用政策,探索新的人才引进机制,力争为区级医院引进国家985高校的医学类毕业生和我区医疗卫生发展的高层次、急需人才。四是加强临聘人员管理。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卫生系统临时人员管理办法》的文件要求,合理配置和管理临聘人员,优化结构,逐步达到卫生技术人员占总人员的90%(85%)以上目标。五是加大在职人员培训力度。分别选派21名基层医生参加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及骨干培训,完成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师配备达标目标。为183名乡村医生举办培训班,提升乡村医生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六是逐步推行区“名医”工程,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作风过硬的医疗骨干队伍。

2、完善卫生信息化建设

以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建设为核心,充分利用平台信息为公共卫生、医疗保健、卫生监管等提供服务。加大卫生信息系统使用与管理,实现诊疗与健康档案一体化,推行以社会保障卡(市民卡)为介质的就诊一卡通和医疗支付一卡通,方便群众看病就诊,力争一卡通诊疗刷卡率达门诊总接诊人次数的80%。拓展信息系统功能,二级综合医院在年底前基本完成电子病历系统集成,在全区卫生系统内实现电子化无纸办公。

3、加强非公医疗机构规范建设

鼓励和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健康有序发展,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引导非公立医疗机构规范执业,严格执业许可,促进非公医疗机构守法经营。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医患纠纷调处工作。大力打击非法行医和虚假医疗广告的行为,加强对医疗质量和药品使用的监管力度,净化医疗市场,做到“依法执业、规范管理、诚信服务”。

积极探索,创新方式,加快推进“两项改革”

1、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按照“上下联动、外加推力、内增活力”的总体要求,加快公立医院的改革步伐,积极推进区级公立医院的全面协调发展。一是要深化区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推进医院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降低医疗机构的运营成本,加强儿科、妇产科等重点学科建设,提高整体实力与服务水平。二是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健全医院的“质量、安全、服务、费用”的管理制度,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和规范收费行为,有效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三是完成网上预约平台接入工作,逐步改革医院收费方式,逐步推行“先诊疗、后结算”、“先抢救、后付费”收费模式。

2、加快推进“乡村一体化”改革

在村级卫生所(室)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即村卫生室的业务指导、药品采购、公共卫生服务等均由所在地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信息化建设延伸到村,新农合门诊统筹扩展到村,并逐步在村卫生所(室)推行基本药物制度。

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确保“一个目标”的实现

“一个目标”:让城乡居民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1、拓宽渠道,积极争取上级支持

进一步加大力度,利用各种渠道,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卫生工作予以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通过争取建设项目、资金、设备等的扶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争取政策支持,引进优秀人才,优化人员结构,合理配置人员编制,有效保障人员经费,促推我区卫生事业全面发展。

2、落实职责,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

继续对各医疗卫生单位实行目标管理,将全年工作分项量化,制定《2012年目标管理责任书》,严格进行考核,按考核结果与报酬挂钩,与评先评优挂钩,充分调动卫生部门全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3、加强思想建设,提升整体素质

卫生工作要点范文第6篇

一、以4.20灾后重建工作为重点,加快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强对全系统4.20灾后重建工作的领导,按照灾后重建的相关政策和要求制定县卫生系统灾后重建相关制度和项目进度,加强督促检查,确保科学重建工作的全面完成。全县卫生系统灾后重建总体规划项目9个,估算总投资22184万元。其中:加固维修业务用房建筑面积55448平方米,重建业务用房建筑面积60472平方米,估算投资21241万元;购置设备仪器1045台/件/套,估算投资943万元。

第一批灾后恢复重建启动项目:县中医医院住院大楼项目现已启动前期工作,预计2014年开工。

第二批灾后恢复重建启动项目:县10个卫生院恢复重建项目、县10个村卫生室项目、县各乡镇卫生院职工周转房项目、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共计5个项目。按照市、县相关部门统一要求,维修加固项目工程确保2013年底完工,2014年1月验收合格。新建项目目前已启动设计,根据倒排工期,严格控制时间节点,2014年加紧落实设计图审、预算、财评、招投标等工作,确保项目按期进入施工阶段。

第三批灾后恢复重建启动项目:县人民医院、县血吸虫病防治站,现正在加紧落实项目选址、用地,按要求做好相关前期准备工作。

二、以巩固医改成果为契机,不断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完善新农合医保体系。进一步提高新农合的筹资水平,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9%以上,2014年筹资标准提高到390元/人(个人筹资70元/人),年度补偿封顶线达15万元。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四合理”监管,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高效运行。

(二)健全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完善内部运行机制,改进绩效管理。健全乡村医生培养、培训等制度,做好乡村医生在岗培训的组织实施、监督管理和评估工作。加强县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帮扶,形成首诊在乡镇卫生院、双向转诊的良性互动局面。

(三)深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巩固政府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成果,贯彻落实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在公立医疗机构的配备使用,合理规范使用基本药物。县级医疗机构基药使用率达50%。

(四)加快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继续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国家标准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求扩大服务人群实施范围,为居民免费进行健康体检,全县乡村和社区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99%。继续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进一步提高妇幼卫生工作服务水平。

(五)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继续推进取消“以药补医”工作,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严控医药费用增长,加强财务绩效考核、成本核算、支付方式改革。

三、以实施“医疗技术提升工程”为主线,努力实现“病有所医”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落实省“十二五”卫生人才发展规划,加强全县卫生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完成2014年卫生人员招聘工作。完善绩效工资激励机制,逐步实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基层卫生人员考核,落实乡村医生补助政策。继续做好华西医院、川北医学院帮扶县人民医院,省骨科医院帮扶县中医医院相关工作,抓好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二)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加强县中医医院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进实施中医“名医、名科、名院”战略工程。传承“陈氏”骨科特色,制定实施全县中医药人才发展规划。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中医诊疗设备85%以上,全县农村中医药服务量达到40%以上。

四、以实施“医疗服务提升工程”为抓手,积极创建人民满意的医疗机构

(一)规范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继续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和优质护理服务,严格收费制度,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建立人性关怀制度,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切实加强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内部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提升医院整体管理能力和水平,力争全部达到医疗机构综合评审标准。

(二)加强行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和民主评议行风。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完善医德医风考评机制,科学设置评价内容和指标,将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个人奖惩挂钩。积极开展第三方测评,不断加大社会评价分值比重。畅通举报渠道,密切联系群众,加强医患沟通,全面推行“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

(三)狠抓队伍廉洁,树立卫生良好形象。以“病人至上,廉洁行医”为主题,开展“廉政文化进医院”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反腐倡廉教育,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及反面典型的警醒、警示教育作用。加强队伍班子廉洁自律,继续加强对重大卫生工程、医疗设备和耗材集中招标采购的监管,强化资金监管和专项督查,严查违法违纪案件。在卫生系统干部职工中倡导“务实、严明、公正、清廉”的工作价值观,树立卫生行业良好形象。

五、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目标,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一)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启动疾控机构规范化建设等级评审工作。有效遏制全县艾滋病感染率,乙肝发病率较2013年下降。加强免疫规划工作,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达98%以上,乙肝首针接种率达92%以上;要完善慢病防控工作机制,进一步做好全人群死因监测工作;全面实施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做好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治疗工作。

(二)扎实抓好血防工作。高度重视,将血防工作作为重点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管理,认真进行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确保2014年血防达标工作目标全面完成。

卫生工作要点范文第7篇

(一)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一是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稳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做好破除以药补医、创新体制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这三篇文章,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实行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落实政府办医责任,改革补偿机制,争取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统筹推进医院管理体制、人事分配、绩效评价、医保支付等综合改革。二是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成效。有序推进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配合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在二级医疗机构实施,二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量和销售额达到40-50%,不断提高基本药物使用量和销售额比例。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用药行为监管,在乡镇卫生院推行基本诊疗路径,扩大路径管理病种和定额付费试点范围。健全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完善绩效考核和人事分配制度,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三是鼓励社会办医。认真贯彻落实市、县有关文件精神,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以及境外投资者举办上档次、上规模的医疗机构,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和发展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等具有一定规模、有特色、具有市场竞争力和潜力的特色专科医疗机构,在合理布局、总量控制的原则下鼓励具有资质的人员依法开办私人诊所,从而形成与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错位竞争”、良性发展的医疗格局;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高端医疗服务业,举办康复医院、护理院(站)、老年病和慢性病防治等医疗机构,满足不同群体的医疗服务需求;允许医师多点执业,打破社会资本办医的人才瓶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

(二)提升服务能力,构建以“病人不走、医生走”为特色的新型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进一步强化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开展省级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创建工作,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二是深入推进家庭医生进社区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以公共卫生为重点,以基本医疗服务为基础,继续推广家庭医生进社区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到__年底,实现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真正实现哪里有居民,哪里就有乡村医生。三是消除医疗“空白村”卫生室。按照建设标准和时间节点要求,加快推进医疗“空白村”卫生室建设。__年6月前,完成医疗“空白村”卫生室主体建设,年底全面投入使用,强化措施实现所有行政村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确保__年底全面消除医疗卫生室“空白村”,切实解决我县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农民看病难问题。

(三)巩固完善制度,持续提升新农合保障水平。一是进一步提高筹资和补偿标准。__年,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390元,各级财政补助提高到320元,农民个人缴费70元。同时,扩大重大疾病救治范围!,将儿童苯丙酮尿症、尿道下裂纳入大病保障范围。二是持续改革支付方式。继续推进新农合门诊统筹和支付方式改革,实行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等多种形式的付费方式改革试点,6月底前实现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支付方式改革全覆盖。推进省内跨地区就医即时结报,确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75%。三是启动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市里已完成新农合大病保险招标工作,力争4月底前实现大病保险补偿。我县将积极跟进相关工作,进一步减轻农民医疗费用负担。

(四)强化医疗管理,持续推动医疗服务提质增效。一是加强医院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要积极申报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加强县级医院精神科、康复学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病理科、麻醉科和医学影像科等薄弱科室的建设和管理,补齐服务短板。二是加强医疗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强化院前急救管理,规范院前急救行为,加强从业人员培训考核。完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和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工作预案,开展救治工作演练,提高重大疾病救治能力水平。三是加强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继续推进以电子病历为主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引导医疗机构合理建设电子病历系统。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疗机构接入“阳光医药”监察系统,依托区域卫生信息服务平台,使药品(疫苗)信息能够及时流转,并能与药品采购使用、阳光医药网上监管等现有卫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

享,实现药品(疫苗)生产、供应及使用全程电子监管。四是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努力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全县二级综合医院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严格控制在9天以内。做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加强药品网上采购和备案采购管理,实施新一轮非基本药物集中招标,开展公立医院药品带量采购试点,探索建立廉价常用短缺药品供应方式,有效降低虚高价格。五是强化“平安医院”创建。以“平安医院”建设为抓手,开展维护医疗机构秩序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进一步完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抓好医疗纠纷调解组织和医疗责任保险两项重点工作,完善风险分担机制。提高二级医院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水平。建立医疗缺陷点评制度,完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及时研判医患纠纷情况。六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以创新的思维抓项目争资金,以开放的视野抓落实,着力在破解项目建设和资金难题上下功夫,紧紧抓住国家振兴原中央苏区政策的重大机遇,做好项目包装,精心谋划申报项目,积极对接争取项目,加大项目融资力度。统一思想,凝聚合力,加快平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泰山卫生院住院大楼、赤谷卫生院综合楼建设和彭坊卫生院整体搬迁进度,力争年内开工并完成基础工程建设。确保县人民医院门诊外科综合大楼年内投入使用。 (五)狠抓监督管理,始终筑牢医疗卫生服务安全防线。一是深入推进医疗质量体系建设。严格医疗机构、技术项目、医务人员的准入管理,完善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积极稳妥推进医院评审评价工作,强化临床路径管理,扩大临床路径管理专业和病种范围,确保全年完成上级下达路径管理病例目标任务。二是全面加强医疗服务薄弱环节监管。继续开展基层医疗机构集中整顿活动和以“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持续改进”为主题的民营医院规范化服务活动,建立常态化的民营医院监管机制。三是着力加强医疗安全底线管理。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加强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管理,加强院感知识培训,规范操作行为。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大力推进无偿献血工作,积极推行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四是抓好食品安全监测评估。继续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建设,积极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加强食源性疾病报告和管理,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网络。五是加强综合监督执法。推进卫生执法综合改革,加强公共卫生、医疗卫生综合监督工作,开展卫生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消毒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开展医疗机构及从业人员监督检查,组织实施职业卫生、放射卫生、饮用水卫生等监督检查。

(六)加强防控防治,切实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一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开展预防接种示范门诊创建活动,加快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继续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策略,确保以乡为单位疫苗接种率维持在 90%以上。加强人感染H7N9、H10N8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各类传染病网络报告率达95%以上,监测完成率达到100%。深入推进艾滋病防控工作,切实落实对HIV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四免一关怀”政策。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开展耐多药结核病规范化诊疗管理,新发涂阳肺结核病患者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依法科学规范做好流感、霍乱、狂犬病、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防控工作。二是加强卫生应急工作。年内各相关单位应组织开展2次以上卫生应急模拟演练。切实推进鼠疫、SARS、人禽流感和新发急性传染病等严重威胁公众安全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对工作,认真实施流感监测工作。三是推进妇幼卫生工作。开展“妇幼健康服务年”活动,实施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进一步巩固县人民医院产科急救中心,推进“降消”项目和新生儿复苏项目,强化母婴保健专项技术管理,积极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工作,加强新版出生医学证明的管理。继续实施育龄妇女免费补服叶酸项目。四是认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增加到35元,进一步扩大项目覆盖面,优化服务内容,重点做好流动人口、农村留守儿童和老年人的公共卫生服务,加强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高血压和糖尿病及重性精神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动态管理与服务。实施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行动计划,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公众免费提供“体检、巡诊、健教”三方面十项防治措施。五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申报准备工作,加大城区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力度。继续抓好农村改厕和水质、环境卫生监测。

(七)传承创新发展,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保障水平。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院、中医诊所、中医养生堂等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深入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积极开展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推进县中医院标准化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开展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力争县中医院建成4个以上省级(含省级)以上中医药重点专科(专病)。积极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到今年底,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62.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分别推广使用10项和5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县属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量占总服务量比例达到30%。

(八)破解瓶颈难题,持续推动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卫生人才引进工作。加大高层次人才选拔和培养力度,重点引进医学领军人才、高层次学科带头人、急需紧缺的各类专业人才,加强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推进全县卫生引智工作。二是建机制妥善解决编制外聘用制医务人员待遇。对在各医疗卫生单位长期聘用的编外医务人员,市卫生局将在今年着手组织人员进行专题调研,我县将积极配合,出台相关政策,解决优秀聘用制医务人员的编制等问题,稳定医疗卫生队伍。三是完善城乡对口支援工作。统筹安排县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使省市医院与县级医院、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到基层。配合“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和“走进西部”项目,为县级医院培训业务骨干,优先安排20种重大疾病的相关科室人员接受培训,提高县级医院重大疾病救治能力。四是加强医务人员培训管理。加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年内组织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参加转岗培训。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和农村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象注册登记工作。继续在全县开展医务人员“三基三严”培训与临床基本技能大比武活动。五是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政策,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40%的工作任务和项目经费及时交付乡村医生。落实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标准由每人次6元提高到每人次9元的补助政策。推行乡村医生医疗责任保险工作、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工作,建立乡村医生退出机制。

(九)保障民生福祉,做好重大疾病免费救治工作。推进农村贫困家庭妇女“两癌”免费手术治疗,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乳腺癌、宫颈癌免费救治任务。进一步加强精神专科机构、县级医院精神科、乡镇卫生院精防能力建设,完善重性精神病患者救治管理康复服务体系,加强重性精神病患者救治管理,提高重性精神病筛查网报率和规范化随访管理率,并实现长效管理。加大

卫生工作要点范文第8篇

一是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提高农民受益水平。全市新农合参合率保持在95%以上。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全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10倍。开展门诊医疗费用统筹,逐步提高门诊补偿水平。将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终末期肾病、乳腺癌、宫颈癌、重性精神疾病、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等重大疾病纳入新农合保障范围。进一步加强新农合与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完善网络体系建设。推进门诊总额预付、住院按病种付费等多种支付方式改革,控制医药费用增长。深入开展“新农合精细化管理年”活动,进一步提升基金运行质量。完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分级分类管理,实施诚信等级评价制度。开展全市新农合基金安全监督检查,规范新农合基金使用和管理。

二是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降低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把村卫生室和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全面落实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新农合报销和对乡村医生的补偿政策,保证在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乡村医生合理收入不降低。落实政府投入政策,推行一般诊疗费制度。积极推动综合改革试点的县级医院实行基本药物相关政策,其他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配备并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配备的基本药物占基本药物品种总数的比例达到90%以上,适时开展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督导调研。推广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处方点评制度,以村卫生室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指导和培训。

三是扎实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多渠道补偿机制。以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为重点,加大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实行全员聘用制;加强绩效考核,落实绩效工资制度,建立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回头看”工作,巩固完善运行新机制。认真做好基层医疗机构债务化解工作,减轻基层负担。

四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调整优化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布局,构建居民15分钟就医圈。深入实施“卫生强基工程”,加强对口援助和交流合作,完善互惠双赢的对口支援模式和共建机制。整合农村卫生资源,深化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鼓励以县为单位探索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制度,稳定乡村医生队伍。继续开展创建星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活动,加强社区卫生文化建设,推广全科医生团队和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加大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力度,完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全科医师转岗培训任务,力争全市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

五是做好国家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群众健康水平。继续实施好10大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及乙肝疫苗接种、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人均25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加大人员培训力度,严格项目和资金管理,加强对县市区的考核力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开展监测评估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精细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推进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等新增项目。

六是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积极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标准化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年底前,全市每个县(市)至少有1所医院达到二甲及以上水平。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促进社会资本办医规范、健康发展。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为切入点,适时启动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逐步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机制。

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预防保健、妇幼卫生、卫生应急和爱国卫生等工作

一是加强疾控机构能力建设。继续推进疾控机构规范化建设和绩效考核工作,开展疾控机构工作综合评价和疾控机构示范岗位创建活动,强化基层疾控工作,启动疾控机构进医院、进基层试点,规范二级以上医院公共卫生职能科室设置。

二是全面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强化麻疹、手足口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的动态监测和防控,确保不发生暴发流行。以扩大艾滋病检测范围和抗病毒治疗率为重点,提高艾滋病发现能力,推动艾滋病防控工作向基层延伸。全面启动消除麻风病危害工作,提高麻风病院村服务保障能力。实施消除疟疾工作,加强发热病人血检与现症病人规范化治疗。落实和强化麻疹防控措施,努力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加强脊灰监测,落实脊灰疫苗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保持我市无脊灰状态。开展“基层免疫规划管理规范年”和“免疫规划相关疫苗查漏补种月”活动,免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以乡为单位保持在95%以上。强化免疫接种率要达到95%以上。加强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调查处理,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开展重点癌症早诊早治及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工作。扩大中小学生口腔疾病综合干预试点,开展伤害监测与儿童伤害干预。认真贯彻《市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办法》,加强重性精神疾病监测救治和服务管理,不断提高重性精神疾病规范管理率。

三是加快推进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市级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强化卫生行政部门和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应急管理能力,积极争创卫生应急示范县(市、区)。进一步修订完善市级卫生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全市卫生系统卫生应急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全力做好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四是加强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抓好妇幼保健机构建设项目,完善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和运行机制。大力推进婚检、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重点提高孕产妇儿童系统保健水平和产科质量,努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履行卫生部门控烟履约职责,巩固无烟医疗卫生系统创建成果。

五是大力开展“全民健康行动”,巩固爱国卫生工作成果。推动“健康·全民健康行动”暨“健康”活动向基层延伸,开展健康示范单位(村、街道、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创建活动,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区)镇(县城)。迎接省政府组织的健康考核。举办爱国卫生运动60周年纪念活动及“健康”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博览会。深入推进全市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落实病媒微生物防控措施,组织阶段性评估和督查。认真实施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落实综合干预措施。加强农村改厕工作,圆满完成国家农村改厕项目。

三、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做好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

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工作,提高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法律素质和法制意识。巩固和加强全市卫生监督机构标准化建设成果,提高全市卫生监督执法能力。继续深入开展职业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医疗市场监管“三项工程”,切实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市场的监管。贯彻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加强职业病防治体系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接害企业职工的健康监护,规范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复查与鉴定工作,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开展放射防护专项检查,全市医疗机构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率和放射诊疗检测率分别达到80%和90%以上。加大对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特别是农村生活饮用水公共供水单位以及涉水产品的卫生监督力度,监督覆盖率和供水单位分户建档率都达到100%。开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落实《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规范》,开展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集中治理,以学校传染病防控、饮用水、教学环境为重点,强化学校卫生监管。继续实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在生活美容美发行业推行实施“示范店”、“示范街”、“示范行业”活动。

强化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机构能力建设,提高技术支撑能力。完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查处制度,提高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调查和处置能力。

四、加强医疗质量和服务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继续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开展单病种医疗质量控制工作,落实病人安全目标。继续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和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终末期肾病等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工作。加大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力度,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探索建立专科护理岗位和护理管理岗位培训制度,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继续推进无偿献血工作,探索部门间协作机制和无偿献血发展长效机制,强化血液安全管理。

强化医疗服务监管。启动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继续组织大型医院巡查工作,开展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检查,落实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和告诫谈话制度。完善药品、医疗器械相关不良事件报告处置制度以及处方点评和不当处方公示制度,确保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安全。完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重点加大人体器官移植、医疗美容和医疗广告等监管力度,健全医疗机构校验和医师定期考核制度。完善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鼓励开展医疗责任保险和意外保险。落实医院投诉管理制度,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继续实施城乡对口支援工作,加强考核评价,调动支援医院、受援医院的积极性。继续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和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推进支付方式改革、预约诊疗、远程会诊等便民惠民措施,优化就诊环境和流程。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开展“先诊疗、后结算”、“先看病、后付费”模式。继续深入实施双降、双控、范“三双行动”,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合作机制,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格局。加快推进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建设工作,继续遵循由点到面、先易后难、由内向外、先进入后规范”的原则,重点加强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探索建立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模式和双向转诊制度,开展康复治疗师培训,逐步建立康复医疗质量评价和控制体系。积极稳妥开展医师多点执业试点。

五、以建设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为目标,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贯彻落实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公立中医医院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中医医院改造建设。开展中医医院等级评审。积极开展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特色服务单位创建工作,搞好中医院“中医特色护理病房”创建活动。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应急能力以及中医药防治新发突发传染病应急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中医“治未病”工作,促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推广中医药预防保健技术和方法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继续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组织实施“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项目”,做好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普及工作。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改中的作用,完善中医药服务新农合门诊和住院补偿政策,将中药饮片、院内中药制剂和中医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非药物非手术疗法,纳入县乡两级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报销范围。搞好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有效推进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加大名中医和基层中医人才培养力度,启动市、县、乡、村四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积极创建全省第四批中医药重点专科,建好一批中医药重点学科,促进名中医医院建设,积极争创全省示范中医医院。

六、加快卫生项目建设,大力培育健康产业

一是组织实施区域卫生规划,调整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和功能,进一步完善城乡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二是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各类卫生项目的争取工作,以项目建设提升卫生服务能力。三是加快当前各地在建项目建设,早日建成发挥作用。抓好市妇保院新院、市中医院门诊病房楼、市精神病医院门诊综合楼,新泰市人民医院医疗综合楼、新泰市中医院综合病房楼,肥城市人民医院门诊病房综合大楼,县第一人民医院门诊病房楼、县人民医院门诊病房楼等八个重点项目建设。四是鼓励多元化投资,大力培育健康产业,提高群众的医疗保健水平。

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医学教育,推进卫生科技创新

一是加强卫生人才培养。以“医学家工程”为抓手,实施基层卫生人才、中医药人才和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卫生人才工程。鼓励在职人员参加学历教育,提高卫生人员学历层次。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面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开展专科医师培训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临床医生和全科医师。加强乡村医生教育培训,完成全市乡村医生第二周期培训任务。

二是加强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建设,加大卫生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提高医学科技水平。以学科建设带动医院发展,树名医,强专科,建名院。

三是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快市、县(市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整合业务应用系统,逐步形成纵向贯穿市—县—乡—村,横向覆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药品供应和卫生综合管理等主要业务领域的卫生信息化基本架构。加快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建设。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大型医疗机构的远程会诊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卫生系统网站建设。

八、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三好一满意”活动,提升卫生行业形象

认真总结前期“三好一满意”活动经验,研究卫生行业面临的新形势和群众的新期待,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环境,规范服务行为,改进医德医风,争创人民满意医疗卫生单位。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争做先锋”活动,评选表彰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形成全行业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拓宽反腐倡廉工作领域,深入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完善不良记录制度,规范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严格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认真做好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扎实开展“争创五型机关”和机关干部大讲堂活动。继续争创省级文明机关和全市文明行业。

九、统筹做好其它工作

卫生工作要点范文第9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全县卫生计生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树立公共卫生治未病的理念,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为抓手,进一步完善重点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控工作机制,加强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健康管理服务网络,加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工作,加快推进卫生应急核心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二、工作目标及措施

(一)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继续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强基工程”。积极推进疾病防控体系建设,推动落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疾控中心岗位设置指导意见和传染病防治人员安全防护意见,健全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工作机制,切实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快疾控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健康危险因素监测信息系统。加强疾控机构实验室管理,强化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和干预,提高卫生检测社会化服务水平,县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样品量达到20486样次,较2015年增长15%以上。继续加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规范化建设,提高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能力。

二是继续加强妇幼健康服体系建设。贯彻落实省卫生计生委《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加强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妇幼健康信息化应用水平,创造条件全面推进“六个一批”工程、开展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和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及重点专科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完善县级急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与转诊工作方案,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产科应急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应对有序、运转高效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转诊、会诊网络和机制,畅通急救绿色通道,确保母婴健康安全。

三是继续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强人才更新与引进,继续开展公共卫生岗位练兵大比武活动,开展全员岗位培训。将专业培训和岗位继续教育相结合,实施多元化培养模式,重点培养现场流行病学、实验室检验、公共卫生管理等复合型人才,加强老年病、慢性病、精神卫生、中医药健康管理等专业培训,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继续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全科型公共卫生医师指导团队和责任团队能力建设,努力提高指导基层、服务大众的健康管理能力。定期开展妇幼健康服务人员培训,培养一批产、儿科及助产专业医护人员,切实提高急救能力。

(二)全面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继续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质量提升年”活动,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健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完善服务模式和考核机制,提高服务质量,保质保量完成12大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确保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75%以上,全面规范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六类重点人群管理,落实好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和老年人黑白B超等新增服务项目,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加强资金监管,逐步提高村级卫生人员待遇。

(三)深入推进疾病预防控制重点工作

一是加大艾滋病综合防治力度。全面推进“医防合作”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落实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主动监测、分级诊疗、定点救治、全程管理”。做好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治疗和医学监护工作,提高抗病毒治疗等工作的可及性和规范化。探索阻断经性途径传播艾滋病的有效干预模式,强化青年学生、男男人群艾滋病综合干预,扩大艾滋病检测咨询覆盖面,努力降低新发感染。全面推进“五扩大六加强”和“四免一关怀措施”,进一步加大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生活救助力度。切实加强艾滋病感染者的早发现工作,落实首诊负责制,进一步加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发现和管理力度。完成高危人群艾滋病检测850人,新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2人,符合治疗标准成人和儿童抗病毒治疗比例不低于85%(按照CD4计数小于500/ul的标准)。

二是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结合深化医改,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项目,进一步优化“医防合作、分级诊疗、定额支付、全程管理”的结核病综合防治模式,强化定点医院诊疗路径和一站式服务。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肺结核患者发现和转诊工作,进一步落实患者治疗管理、疫情监测和实验室工作,加强督导检查力度,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免费筛查疑似结核病病人540人,免费治疗肺结核病人190人。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数发现率保持在70%以上,肺结核患者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

三是巩固免疫规划工作成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新修订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继续开展“三查三补”和“四项整顿”,巩固预防接种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年活动成果。落实一类疫苗免费接种政策,免费接种覆盖率达100%,完成2.9万剂次第一类疫苗接种任务,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实施消除麻疹行动,调整脊灰疫苗免疫策略,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推进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预防接种知识,规范接种行为。加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调查和诊断工作。严格落实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强第二类疫苗使用管理的要求,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四是加强重点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进一步完善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手足口病、麻疹、流感、布病防治工作,严防寨卡病毒、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登革热、疟疾等输入性传染病在本地扩散蔓延。强化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和报告工作,针对重点传染病及时开展疫情研判与分析,提高法定传染病实验室诊断率。加强学校、托幼机构的呼吸道与肠道传染病突发疫情的预防控制与应急处置工作,指导督促教育部门落实托幼机构及小学晨午检制度。

五是加强地方病、寄生虫病、慢性病防治工作。强化地方病防治监测体系建设,有效落实防治干预措施,推进消除重点地方病危害的工作进程,巩固地方性碘缺乏病防治成果。加强库区血吸虫病监测工作,做好儿童、学生等重点人群的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规范管理高血压患者10103人、糖尿病患者4167万人,继续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六是加强精神卫生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精神卫生法》,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依法推进精神卫生工作。逐步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联席会议制度,继续完善救治救助政策“一站式”服务。继续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排查和诊断工作,及时为辖区内诊断明确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规范开展健康管理,规范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740人。积极参加精神科医生转岗培训,强化精神卫生人才培养,推动县级综合医院精神卫生科建设。探索常见精神障碍防治管理,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七是加强“四大卫生”工作。认真贯彻实施《职业病防治法》,进一步规范职业健康检查诊断与鉴定等工作。加强职业病监测和报告,提高监测方案的科学性和监测覆盖面。加强职业病防治机构能力建设,建立完善职业病防治网络。加强医疗机构医用辐射防护监测,逐步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质量。加强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监测评价能力、学校卫生和环境卫生监测能力、水质检测能力建设。

(四)全面加强健康管理工作

一是完善健康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健康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加强健康管理中心能力建设,实现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转变。争取医保部门支持,探索健联体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总额预付、费用前置制度,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健康管理服务。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一步增强新农合保障、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保障合力,加强农村贫困人口健康管理服务。

二是优化健康管理服务内涵。依托医改政策要求,在现有的以“医防结合”、“一主两专”为核心的健康管理联合服务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健康管理工作机制,构建“预防为主、医防结合、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模式。以糖尿病、高血压和结核病为切入点,推进以全程管理为核心、与分级诊疗相衔接的慢性病防控新模式。辖区居民户健康管理签约式服务覆盖率达到45%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0%以上,糖尿病、高血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50%以上。加强重点疾病及其它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评估、干预和跟踪管理,加快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和俱乐部,不断优化健康管理服务内涵。

(五)全面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处置能力

一是推进卫生应急核心能力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应急组织管理体系,继续加强卫生应急“一案三制”建设,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的《全国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试行)》,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设立卫生应急办公室,负责院内卫生应急日常管理,明确规范医院卫生应急职责,建立健全医院卫生应急组织体系,提升医院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做好各类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准备和处置以及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工作,深化卫生应急“五进”活动。

二是规范卫生应急队伍管理。按照省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办法,加强全县卫生应急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开展卫生应急人员技术培训,规范应急物资储备,积极参加省市卫生应急技能竞赛,提升卫生应急队伍处置能力。

三是健全突发事件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加强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监测预警、信息报告、风险评估等工作,并加强结果运用。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部门联动和风险隐患排查工作机制,继续联合教育、食药部门做好学校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从源头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加强网络舆情监测,进一步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沟通。

(六)加强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哨点医院规范化建设,做到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全覆盖,省级哨点医院县人民医院全年完成100例食源性疾病监测上报任务。加强风险监测与评估结果应用,提升防范食品安全风险能力。加大食源性疾病流调队伍的培养力度,提高食源性疾病的应急处置和监测预警能力,逐步构建以流行病学调查为基础的食源性疾病防控体系。

(七)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

一是抓好妇幼健康公共卫生服务,实现保健和临床有机融合。

实施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加强孕产妇和0-6岁儿童健康管理,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达到85%以上,婴儿死亡率控制在7‰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0‰以下;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0%,住院分娩率100%,确保无孕产妇死亡。持续降低剖宫产率,推进爱婴医院创建,全县剖宫产率控制在55%以内。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三级预防措施的有效衔接,继续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农村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率达80%,农村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达到80%,农村生育妇女补服叶酸服用率达到90%;启动实施贫困地区新生儿免费耳聋基因筛查项目,全年免费筛查新生儿500人;做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等重大妇幼卫生项目,孕产妇艾滋病-梅毒-乙肝抗体检测率达95%以上。

二是抓好全面两孩对象再生育全程服务,落实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开设二胎咨询门诊和孕妇学校,针对全面两孩对象开展便民服务、主动服务、全程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开展生殖健康教育,加强避孕药具管理服务,支持育龄夫妻自主选择避孕节育措施,预防和减少非意愿妊娠;规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实名登记制度,积极参与“两非”综合整治,实名登记录入率和及时率均达95%以上。

(八)加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工作

卫生工作要点范文第10篇

一、卫生应急规范化建设工作

根据《省卫生应急规范乡镇建设标准》要求,全面开展卫生应急工作规范乡镇建设,提升原有卫生应急工作示范乡镇整体水平。田楼、李集2个乡镇严格按序时进度,软硬件并重,务求实效,确保年内通过规范乡镇验收。继续巩固完善省卫生应急示范县成果,全面提升卫生应急能力。

二、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和培训演练工作

强化卫生应急队伍管理与能力提升,各单位可参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管理卫生应急队伍,完善装备,强化培训演练。积极参加上级卫生应急队伍骨干轮训、联动集训和协同演练,积极组织本级和下级卫生应急队伍培训演练。探索开展医疗卫生机构应急“组织体系建设年”活动,强化培训与评估,促进疾病预防控制、医疗和急救专业贯彻落实国家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相关要求。

三、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及院前院内应急工作

落实各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管理规范、考核标准,完善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网络,注重培训和演练,保证物资储备满足需求,强化内涵建设和常规管理。强化院前应急与院内应急的衔接,全面提升紧急医学救援的实战能力,逐步实现一体化管理,规范急救站(点)卫生应急工作。

四、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工作

加强SARS、H7N9、MERS、鼠疫、寨卡等突发急性传染病监测与检测,完善监测网络,试点开展基于媒体的事件监测、以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健康相关症候群(事件)监测,开展突发急性传染病、生活饮用水、中毒、核和辐射等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努力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期预警。加强与安监、教育、食药、公安、农委等部门的合作,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通报合作机制,力争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通报、早处置,切实提高应对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

五、卫生应急信息化建设工作

在现有区域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框架下,推进卫生应急信息化建设。根据省统一开发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卫生应急队伍、应急预案、物资储备、基地等资源的动态管理。完善县乡卫生应急视频会议系统互通对接和信息资源共享。

六、卫生应急社会动员工作

启动全民自救互救素养提升工程,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各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培训覆盖率达10%。积极联合红十字会推进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等多种模式的卫生应急体验馆建设。开展卫生应急“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活动,实施群众自救互救基本技能培训。建立卫生应急志愿者队伍,增强社会公众卫生应急能力。强化12320卫生热线在卫生应急工作及知识宣传中的作用,通过多角度、多形式宣传卫生应急核心知识。各单位每季度向县卫计委应急科邮箱投稿至少2篇。

七、卫生应急处置及重大活动保障工作

上一篇:节能工作要点范文 下一篇:残联工作要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