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保健范文

时间:2023-03-12 23:17:16

围产保健

围产保健范文第1篇

A:《围产保健卡》是我国妇幼保健部门为了掌握孕产妇的基本情况,保证围产期的健康,及时发现高危妊娠,做好产后随访工作而建立的。

目前国内外“围产期”多以妊娠28周起至产后一周为限。但是为了做好孕期、产期、产褥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孕产妇和胎儿、婴儿的健康保健,我国妇幼保健部门及单位的围产期监护工作,大多从妊娠3个月左右即开始,到产后一个月止(各地执行有差异),有的地区延长到产后3个月。

Q:我好像已经怀孕了,要到哪里去建《围产保健卡》?怎样建?

A:第一步,确诊。如果你一个半月不来月经,就应去医院检查是否怀孕;第二步,申领《生殖健康服务证》。确诊后,你要凭单位或居委会证明、户口簿、男女双方身份证、结婚证和医院诊断书、女方单人照一张,到女方户籍地街道计生办领取《生殖健康服务证》;第三步,申领《生育医疗证》。城镇企业女职工凭身份证、《生殖健康服务证》,由用人单位向社保机构申领《生育医疗证》;第四步,建立《围产保健卡》。女方持户口簿、《生殖健康服务证》《生育医疗证》在84天内到辖区内的妇幼保健机构建立《围产保健卡》,进入孕产妇系统管理。

Q:在围产期,都有哪些保健监护?

A:对孕妇的检查安排是孕3~7月,一月一次;孕8月后,2周一次;孕9月后,一周一次,如果有妊娠疾病,则需要随时复查。检查内容不但有常规的量体重、血压、宫高、腹围、听胎心等,还有确定胎龄大小、检查子宫底高度(可以了解胎儿的发育情况)、听胎心音、观察胎动(如12小时内的胎动数在30次以上为正常)等等。

Q:围产医学是研究什么的?

A:孕产妇从分娩至产后恢复到正常状态,前后要经过近一年的时间,这是需要医学观察和保护的最长的生理过程。孕期、产期、产褥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各有特点和不同的保健要求,每一时期的保健工作质量相互关连、互相影响,不仅直接影响母亲和胎儿或婴儿的健康,而且还可以影响下一时期的保健。因此,围绕着分娩前后的科学研究,建立了围产医学。

围产保健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围产保健;预防早产;产前检查

围产期保健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内容,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母婴的健康与安全,是优生优育的主要措施。围产保健对孕妇开展早期围产围产期保健、定期产前检查、孕期健康教育等,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死健康为目的,将保健与临床进行高效结合,持续提高妇幼保健的工作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2013年10月施行围产期保健的1285例产妇为系统围产保健组,平均年龄为(25.5±3.3)岁;产次:1次901例,≥2次384例。选择未施行围产保健的1092例产妇做为对照组,平均年龄为(26.2±2.2)岁,产次:1次715例,2次377例。

1.2方法 对各级产科报表、肚子疼妇系统管理报表和围产儿死亡个案表、孕产妇死亡个案表进行核查,对建卡、围产儿早产、死亡情况进行统计。

1.3诊断标准 以围产做为诊断标准,在妊娠满28w至新生儿出生后7d期间,出现死胎、残疾以及新生儿死亡。早产判断标准:在妊娠满28~37w之间分娩。死亡分类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死亡诊断以临床诊断为主,根据死亡诊断医院填写围产儿死亡登记卡上报情况,由妇幼保健机构及时汇总调查。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系统围产保健组与对照组围产儿早产率 系统围产保健组出现64例围产儿早产,早产率为4.98%(64/1285),对照组出现109例围产儿早产,早产率为9.98%(109/10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75,P

2.2系统围产保健组与对照组围产儿死亡率 系统围产保健组共出现14例围产儿死亡,死亡率为10.89‰(14/1285),早产儿中出现3例,死亡率为46.88‰(3/64);对照组出现24例围产儿死亡,死亡率为21.98‰(24/1092),早产儿中出现10例,死亡率为91.74‰(10/109)。两组围产儿死亡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3,P

3 讨论

早产是围产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本次统计的资料中,系统围产保健组围产儿早产的发生率为4.98%。在以往没有建立围产期保健三级网前,围产儿早产的发生率为9.44%。早产可能会对婴儿造成危害,早产儿死亡在围产儿死亡中所占的比例最大。本资料中围产儿死亡38例,因早产所致14例,占到围产儿死亡的36.84%,所以基本上可以认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与降低早产儿出生率有直接关系。系统的早期围产保健、定期产前检查利用适宜的医疗对策可以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从而有效的降低和避免早产发生。

围产期保健是在孕产妇系统保健的基础上将母子共同作为所监护的对象,将保健内容科学的扩大,通过适宜的监护技术对母子实施共同管理。我国实行围产期保健三级机构分工,按照地区进行分别管理,普遍保健,重点管理。针对城乡的不同发展水平进行合理分级、针对妊娠不同时期对各级保健机构提出严格的质量标准,采用分阶段指导的管理模式,进行科学管理。①孕早期:密切观察孕妇的早期症状,从一开始就要对内科合并症给予足够的重视;提倡早检查、早建卡,以便可以及时的发现妊娠禁忌症、合并症,需要进行测定的包括基础血压、血红蛋白值、血色素、血型、肝功、尿常规、血AFP值,如果是特殊监护就需要进一步进行绒毛细胞核型分析;对孕妇进行卫生宣教,指导孕妇孕期的生理特点、卫生、教育,预防先天畸形;②孕中期:科学合理的膳食营养,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产前检查、绘妊娠图,如果是特殊监护就需要进一步做深层的检查,包括羊水细胞培养、核型分析、酶测定、甲胎蛋白以及胎儿血型测定,对胎儿进行B超测双顶径、胸腔、腹腔体积以及肝脏大小等等;③孕晚期:按照要求定期做产前检查,预防妊高症,防治早产和胎位异常,计数胎动,学习临产知识,防治过期妊娠。

对于早期围产保健预防早产工作,应进行干预:①妇幼保健网是开展和优化妇幼保健工作的基础。不同级别应该明确职责,建立业务联系制度,上级机构可以定期安排例会,对之前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布置新的工作,分析讲解接收转诊病例;各级相互之间积极的交流,核对所有种类的登记统计资料,检查资料的质量是否达到标准。下级对上级要定期做出汇报,准确的汇总资料,接受上级对资料质量的检查。各级相互传递信息,加强协作。在完善妇幼保健网络化建设的基础上建立明确的管理条例;②提高各相关助产医院围产保健的质量。这需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各医院产科、儿科专家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健全产前筛查、诊断等相关问题的管理,特别是对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完善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对于阳性患儿、孕妇随访、产后治疗等其它后续工作也要有足够的重视,认真落实并予以记录;③提升产科质量。大力关注具有助产资质的私立医院,其产科抢救水平必须有保证,比如医护人员的合理配置、完善的孕产妇转诊机制,可以与省级综合医院建立抢救"绿色通道",一切环节都必须确保及时,对于孕产妇高危因素要实施合理的干预对策,避免严重的合并症,将保障母婴的生命安全做为首要原则。高危产妇门诊配置优秀的产科、儿科专家,保证高危产妇有志册登记、专案管理,同时建立转诊、跟踪催诊等相关制度,争取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能够达到100%;④加大对流动人员的管理。有效的利用多种宣传方式,大力宣传母婴保健,探析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的最佳模式。在社区、街道宣传、讲授妇幼保健的相关知识,让大家意识到保健的重要性,促使流动人口孕产妇主动接受围产期保健管理,从而保证流动人口孕产妇的母婴安全;⑤打击非法接生。一些个体诊所、农村接生人员并不持有《助产技术服务单位许可证》,对于这些服务站和个体人员给予有力的打击,增加处罚力度。此外,政府与各医疗卫生单位需要密切的结合,从根本上提高孕妇住院分娩率,才可以有效的控制可防止性的死亡率,最终实现对孕产妇死亡率的有减少。医院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加强执法力度,对于私立助产医院的准入条件进行合理的提高,制止助产医院的恶性竞争,大力宣传医德医风,为孕妇建立一个既温馨又干净的就医环境;⑥针对工作目标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及时与各级相关医院全年妇幼目标责任书,把各项工作的指标进行量化、细化和责任化。可以选择分片包干的分配形式,定期检查围产保健常规制度的执行状态,给予正确的指引与督促,如果发现存在问题,要及时的进行协调,引导尽快修正。主管卫生局专家定期对辖区内医院围产保健质量和工作落实情况实施科学全面的评估,对所发现的问题应该及时作出反馈,以便能够更好的提供优质的服务[1-5]。

参考文献:

[1]张娜.认知行为干预和个体化信息支持对早产孕产妇焦虑抑郁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3.

[2]张慧.早产儿并发症临床诊疗体会(附120例临床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5:121-122.

[3]尤蓉.早产原因与围产期保健工作探析[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5:298.

[4]肖景玫.浅谈早产的发病原因[J]. 内蒙古中医药,2013,26:124-125.

围产保健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围产保健;儿童保健;监测;方法;应用

新时期,社会环境的变化及女性角色的转变,使得母婴健康状况受到更多的因素的影响,比如,产妇的自我保健能力与理论知识,做好母婴的保健工作,是保证母婴身心状态良好的必要措施[1]。目前,母婴保健受到日益增多的关注以及重视,我国多个地区建立起了母婴服务机构,推动了母婴服务行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母婴服务机构从事的本职工作仅为保健活动,而非医疗活动,其工作的开展在缺乏法律法规监督制约的环境中,落入了较为混乱的经营与发展状态[2],借助有效的监测方法与体系,对母婴保健工作进行监测,以提升母婴服务工作的水平,刻不容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本区域内所有准备结婚与生育的妇女,以及胎儿、0.6岁的儿童作为监测对象,实施围产保健以及儿童保健工作。围产保健监测的时间为婚前体检到产后的42d,监测内容为身心状况、生育情况、妊娠结局以及健康胎儿、死婴、死婴病状以及健康的胎儿出生后42d内的生长发育状况、保健状况、疾病情况。儿童保健监测时间为出生后的第42天到升入小学,监测内容为整个阶段内的育儿状况、生长环境、发育特点、社会适应程度、疾病死亡问题、保健服务情况等方面。

1.2 方法 1)以《围产保健册》及《儿童保健册》为监测工具,搜集本区域内符合保健监测条件的对象的所有资料,并为其建立完善的保健档案,将各类档案信息资料同时输入计算机内进行存档保留。2)为保健档案的管理建立合理的管理、交接制度,保证围产保健以及儿童保健档案运转过程中,信息的原始性、精准性、全面性,并由负责的医务人员对运转中的档案资料进行填写。3)固定每年中各月为档案回收与整合录入时间,使用相关数据处理软件及其他软件、硬件设备,及时精准地将各类资料录入计算机,对各项资料进行妥善的保管,以及安全备份。4)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汇总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检查,记录相关问题,并将资料返回,由专业人员修改,最终整合成完成精准的数据资料,录入到计算机数据库中。

1.3 控制方法 保健监测工作具有系统性、连贯性,工作人员应当立足于其当前的管理片面化、条块化,以及宣传、指导、教育、引导、咨询等工作缺失的问题,采取合理的方法,对监测工作进行控制,以保证工作质量[3]。控制工作具体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现场编写档案手册,确保将其递交给具体的负责人员,做好职责划分,同时,定期对计算机录入以及监测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人员工作素质。2)不定期得由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工作状况进行抽查,并反复地核对其收集的原始资料,以及整合好的资料,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精准记录以及妥善处理,以保证期资料的精准性。

2 结果

围产保健以及儿童保健的监测工作,得到了顺利的运转,几乎对本区域内的所有合适对象,均建立了完善的档案资料,而且,在保健监测系统工作的支撑下,妇女、胎儿与儿童均得了有效的保护,其保健水平明显提升。

3 讨论

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于母婴保健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为母婴保健监测工作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使得母婴保健以及其监测工作均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人口素质水平的提升。就当前保健监测工作的形势来看,全国范围内的保健监测工作,已经从监测工具、监测内容以及监测管理等方面实现了明显的进步,监测工具开始趋于电子化、智能化、自动化,监测内容开始覆盖更为宽泛的母婴对象,监测管理工作更加顺畅完善,实现了对监测工作的有效规范。

根据本次保健监测工作实施的具体状况来讲,其成功实施,主要依赖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支持。1)监测工作得到了政府部门、卫生保健机构、医疗卫生单位、监测对象等的大力支持与配合,监测系统由专业人才进行设计,可以直接与日常保健实际工作相结合,理论和实践实现了有效的连接。2)本次研究具有重组的计算机网络软件及硬件设备、通讯设备、交通工具等,为工作的运转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且应用于本次监测工作的资金供给较为连贯及时,避免了该工作的断链,使得工作得以持续性的运转。

但是,在具体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也遭遇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即:1)某些工作人员缺乏数据合理运用的意识与知识,致使各项数据的获取无法得到有效的运用,而且某些收集到的资料不足以作为有效的信息。2)监测中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致使某些ID编码出现了错误,影响了各项数据之间的正确连接,使得工作出现了错误。3)整个工作流程繁琐复杂、线路较长,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数据的整合与录入,降低了工作的进度,造成了各衔接阶段资料的缺失。

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推动保健监测工作的完善,还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即:1)加强保健监测工作的宣传、教育以及指导,通过培训、考核工作,端正保健监测相关人员的工作理念,提升其综合素质水平;2)着力提升保健监测工作的主动性,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通过与当地群众及其他各个单位负责人员,进行沟通交流,获得更多的支持与配合。

参考文献

[1] 黎月仪.孕产期健康教育与产褥期母婴保健知识及护理能力关系探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150-151.

[2] 何勇 刘林 罗术寒.母婴保健,规范与发展时代来临[J].健康大视野,2012(2):90-94.

围产保健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早期围产保健;孕产妇;妊娠结局;影响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76-01

孕产妇的妊娠与分娩,对于母子的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妇幼保健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要做好孕产妇的保健工作,做好围产保健服务,对于孕妇围产期的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的减少孕产妇及婴儿的死亡率[1]。本文就主要对早期围产保健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简单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随机的选取我院入院的孕产妇280例,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140例,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孕产妇中都没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或者精神疾病,对两组孕产妇的年龄、孕次、孕产妇类型等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早期围产保健方法

首先产科门诊的医生需要对这些孕产妇的行为习惯、社会文化背景、心理状况、身体情况等基本资料进行收集,并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每个孕产妇自身的特点,制定出与其实际要求相符的管理方案,其主要表现为:(1)婚前保健,对男女双方是否婚配、是否存在生殖器官异常、有无慢性疾病、遗传性家族史、是否存在遗传性疾病等进行了解;(2)做好孕前保健工作,使男女双方在身体、心理、环境、精神等方面达到最大状态时怀孕,对于长期服用雌激素类避孕药及长期接触有害物质的妇女,必须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等待有害物质排出后再怀孕,以便于减少高危胎儿及高危妊娠的发生;(3)孕产期的保健,为孕妇建立起孕产期的健康档案及保健卡,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宣传发放,并要定期的组织孕产期健康教育学习班。

早期围产保健的内容主要有:(1)孕期的自我监测、心理调节;(2)孕期所需营养,饮食的搭配,并包括工作、学习、生活指导等;(3)早产的征象以及如何避免或者减少早产的发生;(4)妊娠合并症表现以及相关的自我护理措施;(5)分娩先兆以及产时保健;(6)待产室的环境以及产房的设施。围生期保健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在定期检查及早孕检查时及时发现孕产妇存在的并发症及合并症,一旦发现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处理。并要在20周后,依据孕妇宫底的高度进行妊娠图的绘制,通过B超显示的双顶径大小及体重、妊娠图等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解,并要对孕妇实施比较规范的健康教育,以便于孕产妇能够自觉的完成一些妊娠过程。同时要帮助孕妇对分娩过程具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使其全面了解妊娠生理过程中,这对于帮助孕妇克服恐惧心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医院要对孕妇进行详细的检查,并要做好早期的预防工作,为孕产妇给予用药、心理、运动、生活、营养等方面的指导,并要做好早期合并症、并发症等的预防工作,以便于其能够顺利的渡过孕产期,并要做好各种监护及预测工作,以便于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的终止妊娠,这对于防止严重残疾儿的出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并要对新生儿采取各种有效的监护措施与护理措施,做好新生儿常见病的防治工作,这对于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

早期围产保健的过程中,常规的检查项目有尿常规、血常规、胎位、宫高、腹围、胎心、孕妇心率、孕妇血压、体重、身高等,在孕产期保健卡建卡的过程中,要做好唐氏筛查、肝炎病毒、肝功能等检测工作,在孕二十四周至二十八周要做好妊娠期的糖尿病筛查、B超检查等工作[4]。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孕产妇的分娩时体重超标率、第三产程时间、分娩期出血量、分娩方式、产前检查情况等进行检查,并要对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检查。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处理,若P

2 结果

两组孕产妇的分娩方式、产前检查等具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分娩时的体重超标率、第三产程时间、分娩期出血量等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孕产妇围产保健质量是衡量妇幼保健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早期围产保健,对于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保证孕产妇的健康,提升母婴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本文就主要对早期围产保健对孕产妇的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了简单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对孕产妇实施围产期保健,孕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增强,孕产妇的产前检查次数明显增加,产检过程中能及时发现胎儿中存在的异常现象,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保障孕妇及胎儿的健康;同时,围产期保健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自然分娩率,降低了因剖宫产而带来的潜在性危险因素。为此,围产期产保健的实施对于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玉琼. 分析如何对孕产妇心理保健进行护理[J].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2, 7(2Z): 123-124

[2] 刘风巧,李静,刘亚娟,等. 早期围产保健对孕产妇分娩异常的影响[J]. 四川医学. 2009, 30(6): 910-912

[3] 陆荣仙. 孕产妇围产期保健状况调查和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16): 120-122.

[4] 刘风巧,李静,刘亚娟,等. 早期围产保健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 实用预防医学. 2009, 16(3): 782-784.

围产保健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孕产妇;早期围产保健;分娩结局

【中图分类号】R714.2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006-02

孕产期是妇女的特殊的生理时期,妊娠与分娩的是否正常直接影响到母子两代人是否健康,因而对孕产妇进行早期围产保健是整个妇幼保健的重要环节,孕产妇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针对人群。所以对孕期妇女提供系统的管理,认真做好对孕产妇的围产保健服务,有助于促进每一位孕妇围产期的健康,有助于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提升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水平,进而改善整个人群的健康状况。通过对孕产妇进行早期产前保健,改善妊娠结局的质量,降低宫产率和减轻产时的疼痛感,促进妇女和儿童的健康。因此,开展早期围产保健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1 月~2011 年1 月待产的孕产妇3000例,对其中1500例孕产妇进行早期围产保健(观察组),并与另外1500例不作早期围产保健、只进行常规分娩(对照组)的孕产妇作比较,取得了明显的有效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1 月~2011 年1 月待产的孕产妇3000例,从孕期开始直至产前对其中1500 例孕产妇进行科学系统的早期围产保健指导。观察组1500例孕妇,年龄22~34 岁,平均(26.6±2.2)岁;初产妇826 例,经产妇674 例。对照组1500 例孕妇,年龄21~33 岁,平均(27.3±1.4)岁;初产妇907 例,经产妇593 例。入选标准两组孕产妇均无糖尿病、高皿压等慢性疾病史或神经精神疾病,也均无产科其他合并症等。且两组孕产妇的年龄、孕次、孕产妇类型(初产妇或经产妇),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由产科门诊的护士负责收集孕产妇的相关信息,其中包括身体、心理状况、社会文化背景等内容,并根据收集的内容制定符合个体实际的保健方案。①婚前保健:了解男女双方是否适合婚配;是否有遗传性疾病,或遗传性家族史;有无其它急慢性疾病;生殖器官是否正常等。②孕前保健:使男女双方,尤其是女方在身体、心理和环境等条件达到最佳状态时怀孕。如对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或者长期服用雌激素类避孕药的妇女来说,应知道必须间隔一段时间,等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后再怀孕,以降低高危妊娠和高危胎儿的发生率。③孕产保健:可以通过科学且有效的系统化产前健康教育,采用宣传册、宣传栏、多媒体等形式把自然分娩的优点向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全面系统地介绍,让孕产妇及其家属掌握相关知识;请医护人员向孕产妇讲解产前、产时、产后的一些知识,从而有助于孕产妇们更好地了解生育过程,并在产妇生理、心理、情感上给以支持,有效地消除她们对怀孕生产的紧张情绪。医院还对孕妇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在孕产妇的生活、心理、运动、营养、用药等方面进行指导,使其能顺利地渡过孕产期;而且对胎儿进行定期的各种监护和预测,以便于了解胎儿生长发育的情况,及早发现异常,如发现严重先天性畸形的情况,可及时终止妊娠,从而防止严重残疾儿的出生;对新生儿采取各种监护措施及护理,预防和治疗新生儿常见病,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1.3观察指标:记录孕产妇的宫缩疼痛评分,一共分为0~4分五个等级:①无痛,稍感不适记为0分;②轻微腹痛但尚可忍受记为1分;③中度腹痛并伴出汗但仍可忍受,睡眠稍受影响记为2分;④腹部非常疼痛难以忍受,严重影响睡眠记为3分;⑤极度疼痛不能忍受记为4分。记录两组患者的生产方式和产程时间。

2结果

2.1两组产妇阵发性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产前阵痛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0 分、1 分、3 分、4 分人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的分娩时间比较:观察组的第一、第二产程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比较(n)组别n顺产阴道助产剖宫产术观察组1500731494275对照组1500527538445χ28.351.683.66P0.05

孕产妇围产保健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医疗卫生状况、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围产期保健的目的在于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病残儿的出生率,保障孕产妇的健康,增进人口素质。所以,如何尽早发现高危因素并进行重点监护,降低高危妊娠发生率,是提高早期围产保健质量的关键。本研究表明,通过对孕产妇进行围产保健,她们进行产前检查的次数增加,采取正常产的构成比也明显增加。围产期保健和孕产妇妊娠经过与结局、新生儿出生状况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政府应确保妇幼保健经费的投入,充分调动妇幼保健人员的积极性;其次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母婴保健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的落实,把维护人民群众生殖健康的合法权益提升到依法保障的层面上;把做好孕产期保健看作重点,制定相应的孕产期保健制度,并确定对孕产妇保健服务评价的指标体系,根据育龄群众的需求,全方位地开展生殖保健服务;再次孕期指导医生应转变观念、重视孕期的健康教育,在对孕产妇进行常规产检的同时加强产检的监测力度,督促孕产妇进行定期的查体,从而提高围产保健服务质量。同时,利用计划生育系统的网络优势,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孕产期保健咨询服务及加大对孕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孕期保健就诊率、住院分娩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参考文献

[1]洪凤琴. 产前健康教育对孕产妇分娩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2009,11(14):220

[2]张秀果,龚远红,张建荣.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检查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8,26(4):426-427

[3]王华,李春东,顾瑛,等. 产前健康教育对孕产妇焦虑和分娩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8):2484-2486

[4]贺英勤,张海涛,单国志.吉林省部分地区育龄妇女妊娠期与分娩期卫生保健服务现状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7。6:348~351

[5]勇霞.妊娠期保健管理模式探讨[J].广西中医学院报,2002,5(4):105-106

围产保健范文第6篇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疾病;系统保健;分析

The report of health care and hypertension of pregnancy

LI Ning,XIAO Hai-yan.Women and Children Health Hospital of Yulin 53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Focusing on the influenk of health care and hypertension of pregnancy.Methods Analysis of the hypertension of pregnancy which occurring in our hospital over the past 2years.(Jan2006 to Oct 2007).Results The occurring of the hypertension of pregnancy is markedly lower than the other place of whole country.incidence of a disease as show in the follow:① system health group

【Key words】Hypertension of pregnancy;System healthanalysis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据流行病学调查,其发病率为9.4%[1],全国孕产妇妊娠高血压疾病死亡率居孕产妇死亡原因的第二位,是同期非妊娠高血压疾病孕产妇的44倍[2],因此,如何降低其发病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回顾分析本院近2年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率的变化,总结了2个阶段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围产保健、预测情况、发病率,以探讨围产保健对妊娠高血压疾病结局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孕产妇,分娩情况详细。

1.2 方法 根据我院对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管理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2006年1月至12月31日,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预测及干预是随机的。第2阶段为2007年1月至12月31日,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预测及干预是系统的。

1.2.1 分组 根据在本院保健门诊进行产前检查情况将2个阶段孕妇分为3组。①系统保健组:建有孕期保健卡,产前检查次数≥8次;②一般保健组:建有孕期保健卡,产前检查次数5~8次;③非保健组:未建有孕期保健卡,产前检查次数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病率 2006-2007年2个阶段的分娩总数分别为2 501例、3 156例,各阶段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病的总例数以及其占总分娩数的百分比如表1所示,妊娠高血压疾病总发病率逐年降低,明显低于全国水平。在妊娠高血压疾病分类中,第2阶段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率明显下降,P

2.2 妊娠高血压疾病与围产保健 表2显示,第2阶段前2组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病率与第1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妊娠高血压疾病与妊娠高血压疾病预测 根据孕妇在本院检查情况,将进行过≥2次妊娠高血压疾病系统预测的孕妇(预测组)与从未做过妊娠高血压疾病预测的孕妇(未预测组)进行比较,结果见表3。

2.3 妊娠高血压疾病与孕妇来源 2个阶段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来源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别,见表4。

3 讨论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但临床症状是由轻到重,呈阶段发展,如果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对孕妇采取有效的预测和干预,是预防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的有效方法。本文资料显示,本院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病率由5.03%下降到2.96%,明显低于全国水平。第2阶段保健组与非保健组、预测组与未预测组的发病率与第1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有研究表明[3],妊娠高血压疾病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别。本文资料显示,在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中,大部分来自乡镇及农村,因此抓好基层妊娠高血压疾病预测和预防工作十分重要,应健全和加强围产保健工作,这样才能降低基层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4.

[2] 董彦亮.妇产科临床思维.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252.

围产保健范文第7篇

【关键词】围产保健;胎心监护;临床推广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110-02

胎心监护(NST)是一种胎心率的监测手段,它主要通过胎心检测仪将产妇胎心率的实时情况用数字的方式表示出来,此外还要对胎心率的基线、宫缩下胎儿的心率变化和反应、宫缩压力等相关内容同时监测。在当前的医疗条件下,胎心监护是一种可以有效检测胎儿的宫内情况的常用检测手段[1]。我院在围产保健的临床治疗中使用胎心监测手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2]。

1 材料和方法

1.1一般材料:随机选取2009-2012年间于我院就诊的150例围产期产妇,年龄在21~40岁,平均年龄为26.9岁,怀孕周期为35~40周,平均为39.2周;包括了115例初产妇,和35例经产妇;其中正常妊娠者135例,高危妊娠者15例。同时选择以往于我院分娩并有详细资料登记的产妇150例,组成对照组,产妇年龄在22~39岁,平均年龄27.9岁;怀孕周期35~41周,平均周期39.1周;包括112例初产妇,38例经产妇;其中正常妊娠者137例,高危妊娠者13例。这两组产妇在怀孕周期,年龄和其它妊娠状况上均无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

1.2 方法:让围产期孕妇在不饥饿的状态下,以左侧卧位或半卧位躺下,找准可以最准确探测胎心音的部位,并将多普勒的超声探头放置于此位置,同时找准宫底部两个横指的位置,并将宫缩探头放置于此位置,用于接收宫内的信号,一般情况下需要持续20分钟的监护。若在正常监护时间内发现异常,需要把监护时间向后延长半小时至一小时,在第一时间进行复查,排除可能会影响监测结果的孕妇精神、胎儿睡眠等各种因素。若发现孕妇的子宫口出现了超过2cm的扩张,则改为持续性的胎心监测,时间最长不应超过8个小时,最短不应少于0.5个小时,以上监测都不可以给孕妇服用镇静剂。在相关标准下,行宫缩实验、缩宫素实验和无刺激实验。

1.3 观察标准:同时对两个实验组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和胎儿窘迫的情况进行观察。对于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出生后60秒时Apgar的评分为4到7分确定为轻度窒息;若出生后60秒时的Apgar评分为0到3分则确定为重度窒息。对胎儿窘迫的诊断:若胎儿的每分钟心率小于等于120次或者大于160次时,说明存在胎儿缺氧的现象;胎动一开始比较频繁,随后逐渐放缓或者消失;关于羊水:一般为Ⅱ到Ⅲ程度的粪染者;关于脐带:脐血流的S/D值一般要大于等于2.6。

1.4 统计学分析:我们使用的是SPSS 16.0的软件来对数据进行分析,对于计算资料则使用x2进行检验,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分析得到的数据结果,可以发现进行胎心监护的病例组的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窘迫的发生率相比较于未进行胎心监护组有显著的提高,且两组病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具体比较见表一。

表一两组病例出现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和胎儿窘迫情况的比较[n(%)]

3 讨论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显示,新生儿致残乃至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依然是新生儿的窒息现象,根据国外的最新报导,其发病率高达5%到6%,在国内也保持在4.7%到8.9%的范围。另外由我国18个城市的总体调研数据,可见新生儿窒息以及并发症是所有新生儿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比例达到33.5%[3]。通常认为,是胎儿在宫内窘迫现象的延续效应进一步造成了新生儿的窒息和并发症,因此,最为关键的是要及时发现胎儿出现宫内窘迫的外因并做适当处理。胎儿的宫内窘迫源于子宫内的胎儿氧气循环出现障碍,随之导致了相应的临床症状,属于分娩时期的并发症之一。其次,若观察时发现有较为严重的胎粪污染,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选择终止妊娠,以提前预防窒息及其并发症。各种影响血氧饱和度和孕妇和胎儿气血交换的因素都可能造成新生儿的窒息,并可出现在妊娠期任意时间,若有严重缺氧,可能造成胎儿死于宫内。

围产保健范文第8篇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明确提出:“流动人口中的妇女享有与户籍所在地妇女同等的卫生保健服务”, “对城市流动人口中的孕产妇、儿童逐步实行保健管理”。本文对盐城市亭湖区流动人口妇女围产保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 亭湖区流动孕产妇有关情况调查

1.1 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情况:2004~2007年本地户籍与流动人口孕产妇与围产儿死亡率见表1,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每年有小幅下降,至2007年已降为31.41/10万,虽低于报道的其它地区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44.44/10万[1],但却是本地孕产妇死亡率的6倍;围产儿死亡率为12.46%,虽低于余国萍报道的48.53%[2],但明显高于本地围产儿死亡率。

1.2 流动早产妇一般情况:通过对2005~2007年亭湖区270例流动孕产妇发生围产儿死亡的上报资料的统计,建卡率为57.04%,定期产检率为10.7%,有25.1%的产妇从未做过检查;33.1%的产妇是计划外怀孕,24岁以下占40.0%,其中20岁以下没到法定婚龄的就占了12.0%,年龄最小为17岁,20岁以下的产妇中生育第二胎和第三胎的竟占了40.0%;她们的文化程度见表2,经济状况见表3。

2 流动妇女围产保健中存在的问题

2.1 文化程度低,围产保健意识淡薄:大部分流动妇女文化程度偏低。因缺少孕期保健及优生优育知识,不能主动接受保健服务,故孕产妇死亡率及围产儿死亡率较高。

2.2 收入偏低,经济困难,不愿花钱接受保健服务:由于文化水平低,无一技之长,有一半以上的孕产妇处于贫困状态,由于经济困难,她们大多不愿花钱到医疗、保健部门接受保健服务。

2.3 早婚早育普遍,计划外怀孕较多:调查发现,20岁以下的少女妈妈竞占了总数的12.0%,且其中的40.0%有2个或3个孩子。计划外怀孕竟占总数的33.1%。这说明在一些贫困地区,早婚早育现象仍较普遍,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有所松懈,由于是计划外怀孕,她们大多不愿到正规医疗单位产检或分娩,有些偷偷地跑到私人诊所去检查,得不到正规保健服务。

2.4 流动性大,无法跟踪保健服务:流动妇女工作单位及居住地不固定,流动性很大,有些不办暂住证,且经常更换手机号码,这导致平时跟踪保健服务困难。

3 建议和对策

3.1 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影响流动人口接受卫生保健服务最重要的因素除经济状况外,就是自身保健意识,故要加强卫生知识普及宣传,不断提高流动人口的保健意识;可采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进行健康宣教。如广播、电视、黑板报、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及开办孕妇学校等。

3.2 加强计生管理深度:要做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必须进行理念创新,首先要健全法律体系,建立综合治理协调制度,加强社区间的协作和信息交流,对流动人口和本地人口要一视同仁,同样管理;其次,要将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经费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保障她们在流入地依法享有免费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3.3 加强卫生服务广度:为流动人口妇女建立健康档案,一旦怀孕就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定期检查,定期追踪,及时掌握她们的情况和去向,与其他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转诊制度,一旦发现该孕产妇搬离本社区,即把档案转到现居住地社区。

参考文献

[1] 骆雅,刘琳,罗永王,等.杭州市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比较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8,9(6):526

[2] 余国萍.绍兴市省外流动人口的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27(7):554

[3] 崔树起,主编.全科医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6

围产保健范文第9篇

【摘要】目的:探索针对围产妇女进行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应采取何种方式效果最佳,为围产营养门诊的建立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192名孕妇进行营养知识和膳食行为调查。每名妇女均进行6种不同方式的健康教育。 结果:对多种不同营养健康教育方式进行评价,发现一对一咨询指导是最有效的途径。 结论: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途径,可提高孕妇营养知识知晓率,为孕妇建立科学的摄食行为提供帮助。

【关键词】围产营养;健康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R142.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280-02

近年来,有关围产营养的研究正逐步向纵深发展,最新研究表明,围产营养不仅影响孕妇和胎儿的近期健康,而且对人的远期乃至一生的健康都具有潜在的重要影响。目前我国孕产妇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现象并存,且营养过剩日趋普遍。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是提高孕妇营养知识、态度、行为水平,改善孕妇营养状况的有效途径[1]。本研究旨在研究采取何种方式的健康教育效果最佳,为开设围产营养门诊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5~9月在沈阳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参加保健大学的孕妇。

1.2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问卷内容经查阅文献、专家讨论、开展预调查后确定。主要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年龄、孕周、身高、体重、地区、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收入等)、营养知识、饮食行为习惯等。所有入组人群均采用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员经统一培训后指导孕妇现场独立完成调查问卷。

1.3 健康教育方法: 健康教育采取多种形式,主要有:医务人员一对一咨询指导、阅读围产营养知识手册、观看围产营养专题节目、看报纸、保健大学课堂及其他等。主要内容包括围产营养基础知识、营养评价与膳食调查、孕产期饮食营养指导等。

1.4 质量控制: 调查问卷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指导孕妇完成,并现场帮助补漏纠错。回收问卷由专人核对检查,计算机双人录入。健康教育方式中,一对一指导固定一名营养师,保健大学讲课内容及讲师均固定,自制围产营养知识手册及电视宣传片。

1.5统计学方法: 调查问卷录入Epidata数据库,双核实录入后,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描述、相关分析、χ2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发出调查问卷200份,收回196份,回收率为98.0%。经核实,剔除不合格问卷4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92份,有效率为97.9%。本次调查的192名孕妇,年龄20~45岁,平均28.95岁;孕周8~34周,平均24.63周;身高152~176 cm,平均162.6cm;调查时体重40~134 kg,平均67.847kg。从地区分布看,城市占89.1%;郊区占4.6%;农村占6.3%。从学历分布情况看,初中及以下14人,构成比7.6%;高中48人,构成比26.1%;大专44人,构成比23.9%;本科及以上78人,构成比42.4%。从职业分布情况看,无业人员所占比例最高,达23.3%;军人所占比例最低,只有0.6%。

2.2 认知程度

2.2.1 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的孕妇营养知识的知晓率见表1。经过围产营养知识的干预,孕妇知晓率均有提高。通过医务人员和保健大学两种干预方式,其各项围产营养知识的知晓率多数有显著提高,二者经χ2检验均有统计学差异。且经过医务人员一对一咨询指导,孕妇知晓率有6项处于最高水平。

表1 不同健康教育途径孕妇营养知识认知情况表

注:*表示P<0.05,说明干预效果有统计学意义。

2.2.2 将每道答对问题赋10分, 9道题共计100分。将所得总分分别与获取围产营养保健知识的6种途径(医务人员、健康教育书籍、报纸、电视、亲朋好友、保健大学课堂)作相关分析研究,发现只有从“医务人员”和“保健大学课堂”两种途径获取知识与总分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302(P<0.001)和0.281(P<0.001),说明医务人员和保健大学课堂是有效的干预方法。

2.3 饮食行为: 两种不同干预方法对孕妇进食频率及百分比见表2。利用医务人员及保健大学两种方法干预后,孕妇的饮食行为均有显著改变,其中显著增加的有:每天1次的豆类及制品,每周1-2次的海产品及每天1次的杂粮。腌制及熏烤煎炸食品显著减少。

表2 两种不同干预方法对孕妇进食频率影响比较表

注:*表示P<0.05,**表示P<0.001,说明干预效果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孕妇营养知识知晓率: 本次调查研究显示,孕妇围产营养知识知晓率普遍不高,特别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的知晓率不足50%,采用“亲朋好友”获取知识只达到38.3%,较陈超刚等[2]教育后普遍较低。且在采取的6种不同干预方法中,孕妇知晓率均有所不同,但医务人员一对咨询指导干预方式拥有“最高知晓率”最多。也只有“医务人员的一对一方式咨询指导”和“保健大学”与孕妇围产营养知识知晓率具有相关性,也就是说,只有采取“一对一咨询指导”和“保健大学课堂”的方式,才能系统掌握围产营养保健知识。

3.2 孕妇饮食行为: 营养知识与饮食行为呈正相关[3]。本研究通过健康干预显著地增加了相关食物的进食频率,减少不良食物的进食频率。从而进一步说明提高孕妇围产营养知识的必要性[4]。

3.3围产营养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 由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组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牵头,首批12个项目省15家医疗保健机构执行,雅培公司协助的围产营养项目于2009年1月正式启动。沈阳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以下简称保健中心)为项目执行单位之一,经过3个月准备进入试运行。保健中心对本项目的开展采取:医生培训-群体健康教育-一对一咨询指导的模式,现已初见成效。目前我中心已将该项目在全市各区县推广。

本研究采取6种不同方式进行干预,以“医务人员的一对一方式咨询指导”和“保健大学”最为有效,也进一步验证本中心开展围产营养项目采取的方式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近年来,围产营养保健人群已从原来的“孕28周至产后1周”扩大到现在的“孕前、孕期及产后哺乳期”。人群的扩大使我们妇幼保健工作的内容增加了,相应的工作任务也更加繁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使更多的人群受益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且随着围产营养研究的发展,围产营养已成为影响妇女和儿童近远期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利用围产营养项目的开展,结合自身的基础和条件,营造氛围,采取群体保健和个体化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围产妇女进行系统干预,使之达到健康教育中“知、信、行”,最终有效提高围产妇女及下一代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潘季芬. 300例孕妇营养咨询指导的效果观察.中国妇幼保健,1990,9 (2): 32

[2]陈超刚,刘和菊,陈岱佳等. 营养教育对改善孕妇饮食行为的效果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9):4076-4077

[3] 尹如铁,李建,靳伟.孕妇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相关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02,29 (5):641

围产保健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围产儿; 死亡率; 畸形; 围产保健

[中图分类号] R17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33-95-02

目前围产儿死亡率和围产儿死因的构成比是评价群体卫生状况的重要标志,也是反映围产期医疗、保健质量的重要指标。围产儿死亡是评价社会经济发展及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是衡量围产医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对昌平区2004~2008年五年期间发生的158例死亡围产儿病例进行了分析,为了明确我区围产期保健的重点,探讨如何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达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病残儿出生率的目的[2]。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北京市围产儿死亡监测报告,从2003年10月1日~2008年9月30日期间,共监测北京市昌平区住院分娩围产儿27 748例,围产儿死亡158例。采用围产期Ⅰ的标准,即妊娠满28周(胎儿体重达到1000g或身长达到35cm)至产后7d所发生的死胎、死产及新生儿死亡。死因分类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死亡诊断以临床诊断为主。

1.2 方法

由医院产科、新生儿科填写“北京市围产儿死亡登记卡”,经昌平区妇幼保健院保健科核实后,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

2 结果

2.1 围产儿死亡率

2003年10月1日~2008年9月30日期间,我区围产儿出生27 748例,死亡158例,围产儿死亡率5.69‰,从2004年的6.4‰降至2008年的3.3‰,不同年份围产儿死亡发生率有逐年降低趋势。见表1。

表1数据显示,2004~2008年平均每年围产儿5550人,围产儿年均死亡率为5.69‰,其中,外地围产儿年均死亡率为3.85‰,本地围产儿年均死亡率为1.84‰,显然外地围产儿年均死亡率高出本地2.01个千分点。另外,从年份来看,除2008年外地围产儿死亡率略低于本地外,其他年份外地围产儿死亡率都高出本地围产儿死亡率2个千分点以上。

2.2 死胎、死产及早期新生儿死亡在围产儿死亡中所占比例

在158例围产儿死亡中,死胎107例,占67.72%;死产9例,占5.70%;早期新生儿死亡42例,占26.58%。见表2。

以上数据显示,2004~2008年平均每年围产儿死亡32人中,死胎占67.7%,死产占5.7%,早期新生儿死亡占26.58%,由此可看出,围产儿死亡中有超过2/3的是死胎,早期新生儿死亡也占一定的比例,而极个别的是死产。另外,分年份来看,从2004~2008年,死胎所占的比例呈上升。

2.3 因胎儿畸形引产比例

在158例围产儿死亡病例中,因各种类型的畸形而引产有51例,占32.28%。本地户口孕妇胎儿畸形10例,外地户口孕妇胎儿畸形41例,明显高于本地畸形数。见表3。

3 讨论

3.1 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围产儿死亡率逐年下降,2004~2008年五年期间,我区围产儿死亡率大体上呈下降趋势,与我区加强围产保健质量有关。说明我市围产期母婴保健工作状况良好。一方面,医疗保健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宣传孕期保健知识,重视产前、产时保健,更新设备,加强从业人员技术培训,做好爱婴医院建设;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发展,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等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优生优育越来越被大多数人重视,认识到孕期保健的重要性,做好产前检查,重视产前诊断。还有加强对基层的业务指导和监控,加强基层三网监测的质量控制,避免漏报发生,确保信息资料准确、可靠,规范围产期保健工作[3]。

3.2 加强外地流动人口的管理

从本地常住人口和外地流动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率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外地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本地,这与外地流动人口保健知识缺乏、保健水平相对低、围产保健监测不及时、经济条件相对差等因素有关,说明加强对外地流动人口的管理,提高其围产保健水平的重要性。针对这些情况,要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必须加强外地流动人口的保健知识宣传工作,提高孕产妇保健意识,自觉接受围产期保健尤其重要。

3.3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从死亡类别看,死胎与早期新生儿死亡所占比例较大,其原因是多样的,给孕妇和家庭带来严重的生理和心理伤害,这提示我们要加强孕期各阶段的保健工作,实行高危妊娠转、会诊制度,强化新生儿复苏技能;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对高危孕妇进行定期追访,严密监测;提高医务人员服务水平等措施在减少围产儿死亡的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

3.4 做好孕前及孕期保健

从表3可以看出,在158例围产儿死亡病例中,因胎儿畸形引产或直接造成死亡的病例为51例,占32.28%,一些出生缺陷,早发现可以在28周前治疗性引产,提高孕中期畸形的检出率,则可以及时终止妊娠,避免畸形胎儿进入围产期,有效的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发生。降低出生缺陷是控制围产儿死亡的重要措施之一,先天畸形的影响因素较多,如大气污染、病毒感染、营养缺乏及遗传因素等。应积极开展预防工作,加强宣传和普及优生优育科学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健和防护能力,做好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和孕产期保健。特别是婚前保健,作为优生优育的第一关,近5年由于取消强制婚检,导致婚检率急剧下降,出生缺陷上升的后遗症初显,同时应积极开展产前筛查,做好产前诊断,把好优生优育的第二关,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另外,积极开展宫内诊断技术,对高危人群进行高危筛查,及早发现异常,挽救生命。

[参考文献]

[1] 张莉娟,顾燕芳,张斐然,等. 308例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70.

[2] 张英,葛环,谢艳,等. 2001~2005年淮安市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71.

[3] 俞荷英. 5年围产儿死因分析及干预措施[J]. 中国妇幼保健,2008,25(5):664.

上一篇:母婴保健范文 下一篇:保健饮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