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范文

时间:2023-03-06 05:05:56

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网络课程网络平台课程资源技能培训

一、引言

当前,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迅猛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计算机网络以其承载的信息量大、延伸的范围广、传播的速度快、交互方便等优点,逐渐成为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网络教育的有力工具。网络教育不仅突破了传统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实现了教育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共享,而且冲破了学校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藩篱,带动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它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利用网络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特性,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展示功能,实现教师、学生、媒体多向互动,体现教学的个性化和协作化;它提供学习内容的广泛性和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基础、兴趣、习惯来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网络课程的定义及要素、特征

1.网络课程的定义

网络教学实际上是网络辅助教学,网络课程是网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网络技术发展异常迅猛,而网络教育应用历史太短,可资借鉴的经验有限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不少教育机构与个人对网络课程的认识肤浅,一味随着潮流,将零散的教学资料搬到网上,便认为完成了网络课程建设,甚至实现了网络教学,从而走进了网络课程的误区,使得对网络课程的理论研究与课程建设实践处于迷茫状态。

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1项试用标准简介V1.0版》指出,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因此可作如下定义:网络课程是基于网络的关于专门学科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的总和,包括按一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两个组成部分。网络课程是网络教学的基本单元,是通过综合教学设计,以计算机互联网络为主要交流平台建设的教学科目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因而它既不是一些商业网站未经教学设计所设立的吸引用户的课程,又不是一般性的辅网络教学资料。

2.网络课程的要素

网络课程是一个完整的专门的教学系统,一般意义上的要素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两个方面。按照教育技术学者的观点,网络教学系统的具体要素有教师、管理者、学习者、信息资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教学组织形式、学习环境、网络平台等。概括起来,网络课程要素包括四个部分:(1)专门学科的教学内容;(2)面向学科的教学资源;(3)基于网络的教学环境;(4)实施课程的教学管理。各具体要素均可归结到这四个要素的功能模块中。

3.网络课程的特征

网络课程具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运行方式,即信息在后台储存,通过网络中介传送,前台以屏幕方式呈现。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网络课程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

(1)开放性。网络课程的开放性表现为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它不仅在技术上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而且对所有个体开放,学习者无年龄、性别、种族差异,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网络学习。另一方面,它的结构体系和内容安排能够让课程管理者(教师)方便地进行及时调整和更新。

(2)交互性。在网络教学中,一方面,学生通过课件可以有效地获得图文并茂的教育信息,并可进行在线练习和测试,了解自己学习的掌握情况,即人机交互。另一方面,师生可以实现个体异步学习和同步学习,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相互之间可以通过发送E-mail或在线聊天的方式互动沟通,学生可向教师反馈教学信息,教师则可根据学生随时发送的教学信息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促进教学,学生之间的交互也可以进行协作学习。这种双向交互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视、听手段获取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协作性。网络支持下的学习更能体现协作的优势。网络群组管理员(通常为教师)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人物,引导、促进、帮助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成员之间的协作学习能加强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共处能力和探索精神,不仅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大有裨益,而且能提高网络课堂的交互能力,摒弃传统课堂中单纯的人机“刺激反应”的交互形式,并且对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4)共享性。网络课程不但可以利用已有优秀教师资源、教学资源,而且可以通过网络链接等多种方式引入国内外日益丰富的网上动态学习资源,并通过网络传送把课程资源传输给每一位网络学习者,从而实现最大范围内的跨时空、跨地域的资源共享,真正地做到“全球化学习”。

(5)自主性。自主性指网络课程以教师为主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主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学习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利用网络课程教学,可以让教师、学生通过讨论、合作、竞争和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完成一个确定的学习任务,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

三、网络课程建设

1.网络平台建设

加强网络平台建设是网络课程建设的基础。网络课程是基于网络技术的教学环境,需要一个运行在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络教学支持系统(教学平台),包括支持网络教学的硬件设施和网络教学的软件系统。随着人们对网络教学特点的认识不断深入,网络教学系统的开发也日臻完善,一些顶级教育机构纷纷开发了各具特色的教学系统,如美国的WebCT系统和TopClass系统,Arizona大学的Polis系统,清华大学的网络学堂(网络备课系统和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等。在开展信息化、数字化校园的今天,要开展全校性的网络教学,学校就要重视校园网络服务器和和网络教学支持系统等硬、软件设施建设,并加大投入力度,研制或引进支撑网络课程所需要的硬、软件环境,创造网络课程建设条件,推进网络平台建设。网络平台一定要上升到全校统一的高度,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对网络平台建设,要各校根据实际需要及发展来选择自主研发或引进,要坚持平台运行稳定、功能强大、操作方便、快捷原则,坚持易于更新、升级和维护原则。

2.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是网络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教学理念下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网络课程资源是指基于计算机网络支持课程教学的相关资源,广义上讲,可以将其范围扩大到一切有助于教学活动的任何事物,是由教育者、学习者、教学资源、支持系统等四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从网络课程的结构上看,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学习指导、实验指导、电子教案、电子课件、视频动画库、图形图像库、习题试题库、教学讨论、疑难解答、心得体会、网络资源链接等。网络课程资源不是简单零碎地搬到网上,而是按照学科知识体系和网络教学的特点,对各种优质课程资源的综合集成和共享。另外,课程资源建设还应包括课程资源管理建设,即各项资源以数据库形式进行网络存储,具有完善的资源分类、检索、上传、下载等功能。

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目的是为学习者提供所丰富的教学内容和乐于接受的学习方法,为教学者提供一种更优化的教学途径,因而网络课程资源建设要符合课程教学的需求,也要体现网络的时代特征,大力开发立体化教材和数字化学习资源,体现先进性和高效性;要坚持自我开发与引进外援相结合,体现个性,鼓励多样化发展,但又要避免重复性建设。总之,课程资源建设应做到开放、共享和提高。

3.教师队伍的技能培训

高质量网络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但需要便捷的网络平台和丰富的网络资源,而且需要课程的建设者依照学习模式和课程特点精心制作课件、组织安排教学内容。优雅的界面、生动的课件、丰富的内容无疑会增加学习者的愉悦感和吸引力,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大有帮助,这就要求课程的建设者能熟练掌握网络平台的各项功能,并具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的一般能力。提高教师队伍的课程建设水平,必须从三方面做起: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自觉将注意力投入到这方面来。其次,学校要重视加强对教师多媒体技术培训和考核,使之掌握常用图形、图像、声音等数字化文件获取和制作技术。最后,学校要注重对网络平台软件系统功能的展示和推广。高质量的网络课程不是简单地将丰富生动的课程资料的上网,而是依据网络平台系统功能和结构,科学地组织和编排教学内容,形成连贯的、系统的学习单元。教师队伍的技能培训是网络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始终坚持下去才能取得成效。

四、结语

网络课程的内涵随着网络技术、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而不断丰富,课程建设始终应坚持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从平台选择、课程设计、资源建设到课程管理都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加强网络环境下新教学模式的研究及网络课程的进一步开发,努力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多样化网络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马红亮.网络课程的概念及特征[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6).

[2]杨晓丹.浅谈网络课程的特点及设计原则[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9).

[3]杨再石.网络课程要素特征模式实例.

网络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多形态网络课程;社会网络

中图分类号:TP393-4

1 SNS

SNS:Social Network Software,社会性网络软件,依据六度理论,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扩展自己的人脉。并且无限扩张自己的人脉,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获取一点,得到该人脉的帮助。

本文是要建立一种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多形态网络课程的制作平台,该平台给网络课程建立了一种虚拟的网络环境,以便学生可以在这个网络的世界更加自由自在的学习,同时本平台还有多形态网络课程制作系统,在这个平台中没有确切的老师与学生的分界,在这里任何人都可以制作网络课程,任何人都可以学习其他人课程,同时多形态网络课程制作系统可以是社区中的成员更方便的制作网络课程,成员可以制作大型、常规的网络课程,也可以把自己的几篇日志,或自己或他人或网上的一些网页有组织有结构的建立成自己的网络课程。总之本平台是在一个虚拟社区中,更方便快捷的建立网络课程,也促使学生更方便的学习。

2 多形态网络课程

多形态网络课程生成模块共有三种形态:常规网络课程生成模块、外部网络课程管理模块和便捷网络课程生成模块。

常规网络课程生成模块是帮助教师可以生成符合自己需求的网络课程。在该模块中教师可以自己编辑课程的内容、课前的测试、课后的习题、该课的考点、对应课程的在线考试内容、学习支柱及学习视频音频等内容。常规网络课程生成模块是按照现有学习体系模型制作的网络课程,它可以帮助学生像在正规课堂上一样的进行知识的获取。它的弊病是制作内容太多,耗时较长比较占用教师的工作时间。

便捷网络课程生成模块是可以方便快捷的生成简化版的网络课程。帮助用户把自己的资源或网站的资源快速的组织成一门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例如:社区用户可以把自己的几篇日志直接成一门课程。这样便于用户制作网络课程丰富网络课程内容。这种快速的把一些零散的知识点迅速的组织成一门课程是该系统最特色的一部分。便捷网络课程生成模块也可以编辑课程的内容、课前的测试、课后的习题、该课的考点、对应课程的在线考试内容、学习支柱及学习视频音频等内容。它的优点是可以选择行的编辑。如果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全套的学习内容,他可以只编辑他希望学生要学习的部分。

例如学生比较欠缺考点训练,教师可以只编辑该课程的在线考试内容。可能有的便捷网络课程做的比较受欢迎,学习者对课程需求的增加,要求该课程有更多的功能,这时就需要把它制作成一个功能比较全的常规网络课程,满足学习者更高的要求。该模块的优点是编辑时间短,可编辑针对性的内容,比较节省教师的编辑网络课程的时间。

外部网络课程管理模块针对社区以外的网络课程管理。它可以把外部课程收集并分类,方便用户的查找和学习。现在校级、市级、省级、部级的网络课程数不胜数,而且有很多是部级优秀的精品网络课程,学习者一般懒得去寻找搜索这些优秀的网络课程。外部网络课程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为了学生够好的查找到这些资源,学习这些资源。该模块在虚拟社区中实现方式是索引这些社区中以外的网络课程,引入外部链接。

3 虚拟社区中的多形态网络课程

虚拟社区中共同学习可以满足学习者的自尊和归属需要,学习者感到自己和其它学习者同属于一个团体,在进行共同的学习活动时,大家遵守共同的规则,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和兴趣。这样有利于增强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参与程度,从而维持学习。

本系统中的虚拟社区以社交为主,其主要功能是结交朋友和资源分享。这样的社区更有助于信息的传播。而多形态网络课程生成模块是把知识组织和结构化成网络课程的一种工具。在社区中用户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资源组织成一门网络课程并利用社交型社区的强传播性,提供给其他有着共同兴趣的用户学习。这样可以使有着相同兴趣的朋友一起学习网络课程,即增加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又推广了网络课程的使用。

例如现在的人人网,起初它是一个学生性质的社区网站,网站的用户大部分是学生,在这个网站上用户可以自己日志、照片也可以分享他人的资源同时可以一起玩游戏用各类app。早这个网站中每个用户都在一个圈子中,这个圈子中的用户必然有相同的爱好或兴趣。如果一个用户一门课程,有着相同兴趣的用户就会分享这门课程,这门课程就可以靠着这种圈子中的共同兴趣传播到另一个圈子。这样这门课程可以依据用户的兴趣在圈子中传播。这种凭借兴趣的传播方式把用户需要的课程推送给用户,即有利于课程推广传播,也有利于用户的学习,同时在同一个圈子中也便于用户之间的交流、探讨、相互促进学习。

虚拟社区的多形态网络课程在虚拟社区中是利用用户兴趣来传播网络课程的,这样也有利于群体个性化的学习。例如:初中数学学习不太好的一群用户形成一个圈子,他们之间就可以传播一些符合这个群体的数学课程,这样大家可以共同学习、交流、探讨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如果一门课程在各种圈子中传播学习,可以把不同圈子的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圈子,也可以使用户找到和自己有着相同学习兴趣的用户。

本课题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学习的主体性。因此一切学习资源的开发都要把学习者的学放在第一位,应充分信任学生的潜在能力,激发他们高层次的学习动机,从而使他们能够对自己进行评价、自我激励,最终把他们培养成“完整的人”。同时本课题利用社交型社区的信息交流能力和多形态网络课程生成工具,鼓励用户制作自己感兴趣的网络课程,促使有共同兴趣的学习者学习,从而达到推广网络课程使用。

参考文献:

[1]胡莉萍,孙昱,李明焱.浅谈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8):233-234.

[2]陈恒如,赵涓涓.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07):184-185.

作者简介:郭世珍(1984.06-),男,山西大同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

网络课程范文第3篇

1 网络课程特点

网络课程作为一种教学形式,有自身的特点,概括起来网络课程主要有如下特点:

1.1 明确的教学目标: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除了学习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外,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1.2 丰富而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能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网络课程的内容一定要丰富而具体,应根据教学目标恰当地选取和组织学习内容,不应该是简单的照搬课本。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形式应充分将学科内容特点与网络的共享性好、交互性强、信息量大、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1.3 体现使用者特征:网络课程是为特定的教学对象开发的,对不同的教学对象,网络课程的设计在表现形式、内容选取的深度和广度、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等方面应充分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的特点。

1.4 良好的交互功能和教学环境:网络课程的交互功能是必不可少的,它有利于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为教学反馈提供有效的渠道。

1.5 友好的操作界面:网络课程良好的操作界面和导航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使用网络课程,使学生能快速、准确地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

2.1 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原则。网络教育中学生是学习的认知主体,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问题、意义建构的过程。网络课程设计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灵活多样的检索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式学习和首创精神。

2.2 协作学习的设计原则。协作学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来支持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以小组形式,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协作,学生通过合作过程共同完成学习。协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基于资源学习的设计原则。网络教育具有利用学习资源的有利条件,网络课程应该是一个以学习资源利用为特点的开放系统,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可以采用引进、合作开发与自建的办法。

2.4 案例学习的设计原则。在网络课程设计中,可以通过各种与网站链接提供大量的学习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观察与分析,掌握操作技能等智力技能与认知策略方面的知识。

2.5 开放性设计原则。在网络课程中,要提供与课题学习相关的参考资料和相关的网址,对相同知识从不同侧面多角度描述,促进学生对同一知识的综合掌握。

2.6 交互性设计原则。网络课程可以根据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非顺序、以超文本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通过对教学材料的选择,以最佳的学习顺序根据导航系统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 网络课程设计

建构主义是当代西方最为流行的学习理论,它包含知识、学习活动、学生和学习环境等,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

3.1 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范围规定了学生必须达到的知识和能力的广度,而教学内容的深度规定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深浅程度和能力水平。

3.2 学习环境的设计:网络课程对学习情境进行设计时,应充分运用多媒体、超媒体功能和虚拟技术等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完整、真实的虚拟情境,还原知识的背景,恢复其原来的生动性、丰富性,提供生动、丰富的“真实”学习情境,让学生用真实的方式应用知识,整合多种知识和技能。

3.3 学习资源的设计:学习资源是指与问题解决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源。网络课程对学习资源进行设计时,必须详细考虑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查阅哪些信息,需要了解哪方面的知识,从而建立系统的信息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量,并且培养学生有效地发现与使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3.4 评价系统的设置: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知识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外界传输,而是通过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而获得的,重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4 网络课程的设计过程模式

4.1 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人员构成:为了确保网络课程设计和开发的质量,通常由任课教师、教学设计人员、网络开发人员和学科专家共同来完成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他们之间通过有效的管理来形成和维持一种分工与协作的工作关系。

4.2 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基本过程

4.2.1 确定教学问题和教学目标:运用教学设计中的学习需要分析法,采用问卷调查、座谈、学生成绩分析、专家咨询等方式发现和确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进行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时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课程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这是网络课程设计的基础。

4.2.2 分析确定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内容组织上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应考虑到知识点间的逻辑结构。

4.2.3 系统设计与技术设计:在进行系统设计时,首先要进行功能模块划分,一般应包括学习建议或学习方法指导、教学内容、课堂练习、参考资料、相关网站、课件、导航、讨论等模块,然后确定各模块的功能及使用,在此基础上进行界面和导航设计。

4.2.4 设计的评价与修改:为了提高开发效率,保证开发的有效性,设计完成后应对设计进行评价,并征求有关教师或专家的意见,在此基础上优化和修改设计原型。

4.2.5 课程资源设计:教师设计的主体教学内容信息容量是有限的,若没有丰富的相关教学资源支持,就不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不利于促进多面性思考,不能满足众多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网络课程设计应该是一种基于资源型的课程设计,它由课程的主体教学内容和丰富的课程教学(学习)资源组成.

4.2.6 课程的试行与评价修改:网络课程的设计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在网络课程的运行过程中,不断收集教师与学生的反馈意见,以及实际的教学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再对网络课程的设计做进一步修订。

5 总结

网络课程范文第4篇

目前,世界各国对网络教育的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都试图在未来社会中让网络教育处于一个优势的位置,从而走在社会发展前列。

(一)我国网络高等教育现状及特点。

1998年9月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作为现代网络教育首批试点高校,开始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远程教育。1998年共招收了9000名网上学生,其中,清华大学招收了1700名网上研究生;湖南大学已累计招收3500名网上学生,今年还将招收1500名专升本学生,并有2000多人在网上接受培训;浙江大学在两年间有近3000名本科生在网上学习,并招收了200多名研究生。到目前为止,经教育部批准,全国已经有67所高校开办网络教育试点,网络教育在线学生数逐年增加。

目前,我国网络高等教育表现出以下特点:1.地理覆盖面广;网络最重要的特点是跨越时空的限制。在设施上达到网络技术的要求越来越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这为网络教育的扩张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试点高校的网络教育已经扩展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正逐步把覆盖范围扩大到市和县;2.专业面广,层次丰富。截至2011年,已经开设的学历学位教育分为4个层次: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专科起点攻读本科,高中起点攻读本科,普通专科;3.招生人数多。

(二)美国网络教育现状。

美国政府十分重视网络教育,美国政府曾宣布要把教育广泛地建立在INTERNET上,美国教育部投资7800万美元用以建立网上课程,联邦政府用20亿美元推动所有中小学生使用电脑。为了实现美国政府宣布的计划,国家每年用于网络教育的开支达100-200亿美元。这一举措旨在为美国教育界抢占教育国际化新的制高点做准备。国家视网上文凭或学位同传统学校颁发的文凭或学位一样,越来越多的大学通过互联网招收学生和发文凭。

学历教育是美国高校网络教育的主要形式,现有的166万网络教育学生中,有134万多人在攻读学历或学位课程。美国网络教育开设的学历、学位课程种类达到4.9万个,基本覆盖了美国高等学校的所有学科和专业。从以上情况来看,网络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

二、网络课程的概念

网络课程的概念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三、网络教育的特色和优势

(一)网络教育具有跨越教学时空、突破时空限制的特点,可供学习者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选择学习内容、方式和进程,有利于解决工学矛盾,特别适合于在职从业人员的业余学习。

(二)网络教育具有丰富的教学交互手段和突出的教学交互功能,可以为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教学互动和协作学习提供网络学习交互环境和平台,学生通过教学交互获得需要的教学资源、学习指导和支持服务。

(三)网络教育具有多种媒体学习资源和资源共享途径,能够通过计算机、卫星、电信网络等多种教学信息传输形式,向学习者提供电子化、数字化等多种形式的优质学习资源;并可通过网络共享国内外其他大学的优质资源,实施多种媒体技术相结合、多种学习方式如远程与面授、独立学习与协作学习等相结合的混合型学习模式。

四、网络课程的基本功能结构

众所周知,网络课程的设计应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应当对教学活动和学习环境作重点设计,二者缺一不可。由于网络课程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以网络课程的基本功能结构也应按学生自主学习的要素来设计。

五、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

(一)个性化。

网络课程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学生是学习的认知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问题、意义建构的过程。所以要重视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特点,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首创精神,如提供灵活多样的检索方式,实现学习路径的自动记录功能,设计供学生随堂使用的电子笔记本等。

(二)合作化。

Johnson&Johnson根据课堂中使用的教学策略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将学习分为个别学习、竞争学习和合作学习三种类型。他们通过深入的研究发现,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彼此之间的学习成就是呈正相关的,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学生达到他的学习目标时,其他的学生也能够达到学习的目标。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Computer-Supported Cooperative Learning简称CSCL)更能体现合作学习的优势。

(三)在网络课程设计中,要注意设计两类合作和协商关系:

1.学生与学生的合作。这是合作学习的关键,学生的合作互动取决于如下几个因素的设计:问题(任务)的提出、回报的获得、小组的状态、交互的技巧等。

2.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教师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人物,引导、帮助、促进学生的学习。

3.多媒体化。由于Internet和Intranet向宽带、高速发展,使网络课程的多媒体传输成为可能,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根据需要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内容。

4.交互性。将课程内容以超文本方式呈现,提供良好的导航系统和功能,赋予学生串联知识和网络浏览的自。另一方面,设计灵活多样的学生练习和训练内容,提高网络课程的交互性。

5.开放性。提高软件结构的开放性,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和相应的网址,对于同一知识内容,提供不同角度的解释和描述,让学生在对多样看法进行交叉思考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闪光的思想火花。

此外,要重视评价反馈的设计,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评价学生对课程教学目标的达到情况

网络课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络课程分析;学习者;指标框架

The network curriculum analyzes the new angle of view

Yang Lufan

【Abstract】The network curriculum develops has begun to take shape, at present urgently awaits the duty which is solved is the establishment effective, the comprehensive network curriculum analyzes the indicator system, the guarantee network curriculum quality of teaching.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xperts often focus the attention in the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and the environment aspect, actually neglected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by the learner from the side to the network curriculum, the gain network curriculum recessive attribute. Therefore, this article mainly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based on the learner angle to the network curriculum, forms a preliminary network curriculum to analyze the target frame, analyzes the indicator system for the establishment perfect network curriculum to propose the new angle of view.

【Key words】The network curriculum analyzes; Learner; Target frame

1 介绍

众所周知,网络课程已成为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为确保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真正意义上促进学习者学习,我们亟待建立有效的、全面的网络课程分析指标体系。因此,不仅要把是否具备最为完善的网络教学平台和环境作为衡量网络课程的一方面,也要透过学习者从侧面对网络课程进行深入分析。

目前从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和环境方面对网络课程进行分析,已有较成熟的理论研究。本文主要从网络课程分析的另一个角度即学习者,对学习者在网上学习相关的数据进行定义建模,形成初步的网络课程分析指标框架,为建立一个有效的、全面的网络课程分析指标体系提出新视角,为网络教育工作者分析、改善已有的课程提供参考依据。

2 基本概念

2.1 网络课程:网络课程是在课程论、学习论、教学论指导下通过网络实施的以异步学习为主的课程,是为实现某学科领域的课程目标而设计的网络学习环境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总和。

2.2 网络课程分析:网络课程分析,本文主要是指基于学习者角度的网络课程分析。即对学习者在网上学习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挖掘和分析,从侧面得到网络课程的隐性属性。网络课程有三类用户,即学习者、教师、管理员,网络课程的直接受益者是学生,从学习者角度进行分析较能体现网络课程的一些隐性特征。

3 网络课程分析指标框架的确定及解析

网络课程分析是对学习者在网上学习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挖掘和分析,从侧面得到网络课程的隐性特征。学习者网上学习相关的数据即学生的个性特征、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等,通过对学习相关数据进行定义建模,结合网络课程教学平台进行数据采集如登录次数、登录时间、自测正误率、发帖数量、帖子访问量、回帖数量、学习资源点击次数、作业完成情况等,以数据库的方式存储到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参考Web数据挖掘相关算法,从而获取网络课程的一些内在隐性特征如专业性、响应度、参与度、难易度、趣味性等,为今后更好地、全面地分析网络课程提供参考依据。

3.1 学习者网上学习相关数据定义建模:利用文献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了国内外近十年来学习者网上学习相关的数据元素,较多文献是从学习者个性特征、自主学习以及交互学习三方面进行描述。因此,从学习者个性特征、自主学习和交互学习三个方面对网上学习相关数据进行定义建模,详见表1。

学习动机动机来源:外在动力、内在动力、成就动力;具体动机:教育目标、经济学期望、社会学期望、学习方式的开放性

3.2 构造网络课程分析指标树:通过与相关专家学者的反复讨论,并参考若干网络课程分析的相关资料,笔者认为用“三性三度”能较好地体现网络课程的隐性属性,“三性三度”即:目标性、趣味性、交互性、难易度、参与度、响应度。因此,“三性三度”形成了网络课程分析的6个一级指标。参考网上学习相关数据模型表,借鉴Web挖掘相关技术对其进行数据挖掘,形成了网络课程分析的11个二级指标,便构造出了一个网络课程分析指标树。(见图1)

3.3 网络课程分析指标解析:网络课程分析由6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构成,下面对各项指标进行进一步的解析:

专业性:通过统计、挖掘和分析学习者的身份信息、学习条件、学习动机以及信息素养能力等,获取本课程是否具有专业性,面向的学生是专业的还是普遍大众。

趣味性:单位时间内各个栏目与媒体资源的在线人数统计分析,网页、网页、流媒体、BBS信息、教学信息、图书等资源的点击率统计分析,可以挖掘出本课程最具趣味性资源与栏目。

交互性:统计交互工具,如在线聊天、视频会议、音频会议、BBS、Email等的使用次数和时间间隔平均值,可以挖掘出本课程是否具有交互性。

难易度:统计各问题与知识点的发帖数量与回帖数量,计算平均值,并与平均值比较,数量超过平均值的多少可以反应出课程的难易程度。

参与度:统计参加网上直播课堂学习、提交作业、网上自测、网上考试的次数,调研报告、PPT等个人作品和研究成果的展示数量,对其进行分析,可以挖掘出本课程的参与度。

响应度:统计教师对问题的答复率与回应时间间隔,挖掘、分析出本课程的响应度如何。

3.4 网络课程分析指标框架表:经过对网络课程分析各个指标的确定及解析,形成了一个初步的清晰的网络课程分析指标框架表。(见表2)

4 结论

网络课程分析指标框架目前还只是一个雏形,需要相关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不断地论证与改进。本文对其进行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希望能为全面分析、评定网络课程提出一个新视角;第二是希望能引起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和网络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对如何有效全面的分析网络课程进行激烈地探讨,以期形成一个标准的、全面的网络课程分析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朝葵,陶卫国.层次分析法在网络信息资源导航系统评价中的应用[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4,(3):75-78

[2] 张伟远.网上学习环境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及测评量表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电化教育,2004,(7).

[3] 刘儒德,江涛.学习者特征对网络学习的影响[J].中国电化教育,2004,(6).

[4] 王巧玲(2007).基于Web 服务的网络学习行为采集与集成初步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15

网络课程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网络教育 教育技术 网络课程 网络资源

1网络课程教学的必然性

网络中优秀资源的共享,能扩大教育规模;网络资源的非线性结构、丰富的信息资源,能满足不同起点、不同学习对象的需要;网络资源的多媒体特征,能够提高学习质量,网络良好的互动性,能提高学习过程中的针对性,从而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军事校园网的迅速兴起与发展,为广大师生创设了广阔自由的环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拓延了教学时空的维度。整体规划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合理整合人员机构、优化资源配置、高质量建设网络教学及其辅助课程,并带动全校网络课程建设已是大势所趋。

2应用网络课程存在的问题

自教育部出台了建设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和网络课程的相关政策,经过多年发展,网络课程建设在数量上达到了可观的规模,且学科门类齐全。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部队院校学员的知识面参差不齐,接受能力不等,导致网络课程功能下降;学习者不愿或很少在网络课程平台中学习知识,学习效率也不高,导致网络课程利用率低下;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网络课程资源匮乏,或缺乏一定的学术价值、指导性、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幼稚网络课程资源;现有的网络课程大都是独自建设,缺乏整体性和规范性,并且有的开发团队缺乏专业认识的指导,制作水平参差不齐,课程内容结构漏洞百出,给学习者造成了相当不好的体验感受。为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网络课程开发建设进行一定的规范。

3优化知识传递与导航,实现知识共享与创新

(1)基本内容包括评选部级教学名师、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公共英语教学的改革、教学质量评估。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特别要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2)优化教师团队。以分类指导的方式,对教师进行网络教学培训。一方面,对网络课程教师进行思想上的动员,帮助他们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积极研究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另一方面,组织有条件、有积极性的教师进行专门培训,学习教学课件的制作和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做好课件和素材的充分准备,鼓励扶持那些有条件、有积极性的教师开发研制精品课程课件,建设网络课程,开展网络教学,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成为课程网络教学的典范,进而带动更多的教师研制课件并开展网络教学。

(3)建立网络课程教学模式。课程网络教学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完全的网络教学,其教学、答疑辅导和考试的大部分教学过程在网上进行,也是远程教育采取的模式。二是作为教学内容组成部分的网络辅助教学,把传统教学方法和网络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一部分课时由老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和学生面对面进行讲授,讲授时可以使用网络教学平台作为辅助手段;另一部分课时的内容由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自学,可根据课程特点,选择一部分适合于网上教学的内容进行网络教学。三是作为课外辅导的网络辅助教学,不占用正常课时的网络辅助教学,老师无法完全占用课堂时间完成的教学任务,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成,比如,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素材、参考资料、拓展性的讨论、个性化辅导、电子大纲、教学课件、网上答疑辅导、网上考试等辅助教学内容,形式可多种多样。

(4)知识交流。运用网络课程,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论坛、即时消息等工具,学员们可及时与教师或同学进行交流与协商,提高,加大课程数据库和网页资源建设。鼓励和支持在校研究生从事本科教学和实验辅导工作学生的学习空间、时间概念大变,课程学习平台是立体多维的。以数据库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视频课件点播系统,既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也是信息时代的需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化、个性化的学习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基本理念。

(4)改善硬件条件,优化资源配置,每个院校至少要配置两套以上的教学录播与直播系统,以利于视频、音频、教学内容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时录制保存、实时直播以及课后点播回放。要合理安排网络课程,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和电脑资源;制定有关计算机机房的管理规定,为学生创造充足和便利的上网条件。

总而言之,为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要求,各高等院校、教研室或个人应积极进行网络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把“建设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特点的示范性精品课程”作为院校教研教改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开展精品课程与网络教学建设的评奖活动,采取多种措施,逐步推进课程网络教学工作,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孙晓梅,黄金光.网络课程模糊综合评价系统的设计及开发[J].教育信息化,2004,(11).

[2] 钟伟.用标准化保障信息化[J] 中国教育报,2002,(10)

[3] 王昱虹.迈步统一路:从《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颁布说起 [J].网络世界,2004,(10).

网络课程范文第7篇

1 网络课程系统化设计的原则

网络课程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具有过程交互性、资源共享性、信息开放性、学习协作性与自主性等基本特征。研究与开发网络课程时既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特长,又要适当体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的特性,建设网络课程时要涵盖课程的所有教学环节,在没有其他形式教学时能够保证课程知识的完整性。

(1)实用性:网络课程其实质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营造一种没有时空限制的学习环境,变现实课堂为虚拟课堂,研究与实现应首先保证课程建设的实用性。网络课程必须以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提供学习资源和让学生获得已经确立的观点、方法和原则。

(2)开放性:网络本身是动态和开放的,为网络课程的动态和开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动态、开放可以使网络课程得到不断的充实、完善,能随时做出调整来满足各方面需求。

(3)整合性:整合性是指在网络课程中,能包容各种相关的教学资源的内容与形式,体现各种教学资源之间的横向联系,打破资源之间的界限,有助于学生获得统一的观点。

2 系统设计

网络课程开发的基础是教学设计,目前流行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有“以教为主”教学设计,“以学为主”教学设计和“主导-主体结合”等三种。《数据结构》网络课程采用了“主导-主体结合”教学设计思想,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的使用、学习资源的应用、学习环境的构建、学习效果的检测等方面的指导与支持。

2.1 教学环境设计

根据对教学环境的分析,《数据结构》网络课程采用多种方式实现网络教学环境的优化处理。

(1)个别化学习环境:个别化学习环境设计重视人机界面的交互设计。在《数据结构》网络课程中与个别化学习环境相关的项目包括学习指南、教学辅导、在线作业、个性空间和信息资源等。

(2)协作学习环境:协作学习环境是通过网络与其他学生建立一个合作学习的空间,设置一个竞争与协作的学习环境。不同的学生对解决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讨论、辩论、合作以求得问题的解决。《数据结构》网络课程中采用BBS模式的课程论坛予以实现。

(3)教学辅助环境: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提供帮助,包括自测练习、在线作业、知识点参考以及学习导航、帮助等。

2.2 功能结构设计

根据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以及环境设计的要求,细化各个教学项目,合理安排课程教学结构。《数据结构》网络课程功能结构设计如图1。

2.3 界面设计

网络课程的界面设计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效果取决于网络传输速度和网络课程的多媒体信息表现形式,以及网络课程画面结构版式处理。其主要体现为:

(1)色彩的选择清晰、明快,颜色搭配合理,主题与背景在色彩上要有鲜明的对比;

(2)视频、动画播放时适当调整影象的播放窗口,并制作成能够保证播放质量的高压缩比的信息资源,再通过专业软件进行播放;

(3)画面的结构布局合理,画面清新、简洁,能突出而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4)信息导航设计符合学生认知需要,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数据结构》网络课程的界面设计如图2。

3 系统特点

(1)资源高效整合:软件开发的主旨是为了辅助学生开展个别化自主学习,将现有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提供方便快捷的学习途径,通过导学、辅学、自检、督学、互学以及模拟考试,给予学生一个清晰的学习思路,符合学生认知心理。

(2)软件复用性:各种教学信息和教学资源均是后台数据,并且具有固定的存储、使用标准;前台系统采用动态方式管理,以后台数据为依托自行增减功能项目。

(3)用户界面友好,操作简便:本系统用户界面设计采用菜单驱动方式操作,提示完备信息/数据输入以流行的列表方式处理,简短明了,操作简便。

4 结束语

网络课程的设计既要考虑课程的教学内容、目标、层次,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网络的特性等;同时在设计网络课程内容和资源整合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的需要设置不同的学习环境和信息资源,为学生认知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理论基础.教育技术通讯,2001(8).

网络课程范文第8篇

《网络营销》课程在有些高校开设已有好多年的历史,但一直都按照一些常规的教学方法,就是在理论的基础上实践。在理论教学的时候,地点就是在普通的教室,而教师在讲解的时候,也仅仅停留在教科书上,在实践的时候都是在实训中心或者是机房之中进行。教师对学生是通过虚拟的一个平台进行相关操作,这种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深刻、学习积极性不高、实际操作能力较差等问题的出现,使其不能胜任毕业后在企业之中的网络营销工作。(一)没有选择合适的讲授内容与教材由于有些高校开设《网络营销》课程比较早,教材就是靠传统营销的理论,有着很强的理论性,虽然有网络营销方面的理论加进去,在教学之中,却没有重视新的网络营销之中的方法与工具。对于讲授具体课程,教师就是按照课本讲解,根本就没有任何的针对性。所以通常在结束课程之后,一些学生虽掌握了网络营销方面的知识,但是对于这些知识却不知如何应用。(二)落后的教学方法在改革课程之前,使用的教学方式就是实践加理论,安排一部分时间对于理论方面进行讲授,然后安排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这是一种缺乏创新的教学方式,即学生就是听老师讲课,对于理论课也没有创新的讲解方法,所以调动不起学生积极性,而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根本就无法体验到网络营销的工具与方法,所以就造成了有些学生讨厌理论知识,对于学习缺少主动性。另一方面来说,网络营销的方法与工具完全不实用,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比较薄弱的实践环节《网络营销》这门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从课程特点来说,学生关键就是要掌握更多实践相关的技能。有部分学校虽具有了相关的实验系统,但整个商业平台虚拟性质强,学生无法在这个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与水准。并且,课程只有48个总课时,这对学生的实践完全是不充分的锻炼。(四)过于传统的考核方式在课程进行改革之前,考评方法非常传统,也就是平时的成绩加上期末考试的成绩。考试是闭卷考试,重视课程理论,忽视应用,这给学生带来了错误性的指导,学生往往为了应付考试,开始轻视实践,重视理论。有不少的学生对挂科还很担心,所以经常在考试的时候出现作弊的情况。教师在这种考核体系之中,保持的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处在了主导方面的地位,学生在考核体系之中,根本就无法参与,所以就没有了积极性。(五)不充分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缺少往往让学生们无法学习到全面的知识,许多教学活动与内容、教学资源缺乏,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学效果有着一定的影响。当然,这还包括了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缺少优质的师资。

二、《网络营销》课程的改革措施

网络营销是一门应用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水平,具备电子网络、营销学与经济学的知识,进而提升实战能力。对于企业营销过程之中,能够完成一些实际上的任务,才使得学生圆满完成在各个方面的训练,不过也有不少的学生难以达到这方面的要求。针对这方面的一些改革措施,笔者就一些观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对于教学方面,主要就是要改变重理论的状况,让学生能够培养好技能。(一)改变讲授内容与教材目前有些高校的教材在慢慢完善,其教材的主要内容就是对营销岗位的人员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在工作的过程中,对于企业之中的网络推广、网站建设以及搜集网络信息进行重构。它的主导就是不断应用网络上的营销实践,对各种网络的方法进行综合使用。这种学习方法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同。(二)改革教育手段在网络营销的教育进行改革之后,大都在媒体机房完成学生实践与课堂教学活动。机房中都是连网的电脑,方便在教学的时候更好地调动网络资源。通过教师教学手段的丰富,教学之中的主体地位就得到了突出,于是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具有更多的综合体验。通过实践上的网络营销活动,可以举行实岗工作的任务,组成多个团队,每个团队由4—6人组成。在团队方面交流共享,分工合作,能更好地完成规定的任务,从而完全掌握各种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在课程教学活动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不刻意传授,而是在实践之后对相关的情况进行总结,如此学生才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教师应该对于网络上出现的案例进行良好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网络营销的动态,增强学习的挑战性与趣味性,提高学习主动性,使综合实践以及系统知识的能力得到良好的掌握。(三)重视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我国从国外引进了一种先进的学习方法与教学理念,那就是“做中学”,它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态度还有学习方法的培养更为重视。本课程的目标就是能够熟练掌握各种网络营销的工具,对市场进行良好的调研活动,整理与收集商务信息,对于网站推广能够制定计划,并且还能够不断实施。对于网店的管理与运营,主要就是对产品进行销售,能够选择网络渠道,如产品销售或者是原材料采购的过程中可使用阿里巴巴的平台。获得这些能力,就需要靠自身不断努力。(四)加强过程性考核在考核方面,应该加强形式与内容。此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具有很重要的考核性,主要就是需要考核出勤,学习态度、发言情况、平时作业、团队意识等,当然,这需要创建小组才能够圆满完成任务。(五)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这个过程首先就是不断完善与整合教学资源,通过开设教学博客、教学网站,对教学进行辅助,注重整理与搜集网络服务信息,使教师上课时的演示更为方便。然后就是对于一些收费信息方面的服务也需要投资,比如在开淘宝网店的过程中,就需要购买数据分析的工具,淘宝装修的模板,还有就是网络上的推广等。除此之外,对于企业资源整合,需不断挖掘工作项目,然后进行辅教学。(六)建设优质教师团队网络营销的课程具有综合性、多学科性的特点,所以教师们也需要加强自身的实践,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同时,教师团队精神也很重要,需要一支很优秀的队伍,这样才能具有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如今,网络环境与互联网运用在不断完善之中,在营销方式之中,网络营销是一种新型的方式,其对信息获取的能力非常之迅速。网络营销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只有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才能够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网络课程范文第9篇

本文介绍说明了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这门课在网络课程建设展开中的思路与措施。在对课堂与网络的授课辅导优势进行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此次教学改革赋予课堂以教学“舞台”、赋予网络以学习交流的“后台”的教学模式,使两者负载不同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并针对产品设计课程特点,构建了丰富的网络课程教学手段和管理模式,如阶段性任务驱动模式、情境化的学习环境、信息资源空间、多元化交流平台、试题库试卷库等,以此解决本课传统授课形式中的许多常见问题,令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效果都得到了较大提高。

关键词:

产品设计;网络课程;课堂;教学模式;任务驱动

一、研究背景

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是产品设计专业必不可少的入门课程,该课程主要教授产品设计的一般程序和相关的设计方法,要求学生综合前面所学的基础知识包括造型基础、材料与工艺、人机工程学等课程知识,运用标准产品设计程序和方法展开设计实践。本课程因涉及多方面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并且产品设计过程中要掌握的方法与思路都非常丰富,故而这门课对学生来说需要大量理论联系实际的作业操练。针对以往课堂教学的不足,在我校的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网络课程教改实践中,我们将网络课程构建起来,并与课堂教学紧密配合,建设了以课堂为舞台、网络为后台的双平台教学模式,和实现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力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同时使教师也能够进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密切有效的监管和辅助推动,以保障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二、课堂与网络的教学职能与教学特点

从授课形式和教学效果来说,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特点和职能各有特色。课堂教学比较形象直观、有序高效,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容易感染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进行比较深入的交流,但是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能一对一指导,而且有些需要辅助练习的信息材料不易方便获得,学生的思考练习也就无法更加有效进行。网络教学具有时空开放性、信息丰富性、交互便捷性的特点,学生能够被丰富的知识所吸引,能够更宏观地理解教学内容,可以随时查阅各类知识点并进行练习和自测,教师也能够与之一对一进行监管和交流,但是课程重点难点的解析在网上传达不够形象生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不能很透彻,学生的积极情绪难以调动。因此,此次在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综合运用课堂平台和网络平台,使课堂与网络教学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创设了系统性的双平台学习环境。

1.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舞台。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应创设一种能够激发学生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情境,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辅助他们建构知识系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格外注重情境的创设,突出面对面互动交流直观性特征,师生在这里能够通过语言、动作、表情进行生动形象、富于情感和情趣的沟通,双方的交流兴致和参与热情被充分地调动起来。①启示引导的教师舞台,课堂首先是教师运用教学手段倾注智慧与经验的表演舞台。在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这门课中,课堂教学主要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课堂教学重点讲授课程概论和设计程序、设计方法等主要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其他一部分课程知识内容则简略讲授,留到网络教学平台上由学生自主深入学习。因此课堂上可以有更充裕的时间展开重点教学,主要突出两种教学手段:一是使用情境创设手段导入产品设计相关问题,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形式传达,以融入情感、贴近生活、用语生动的情景描述与相关视频引人入境,将产品设计课程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娓娓道来,并以设问形式调动学生共鸣体验和同步思考;二是选取典型性、深入性的教学案例阐释设计流程、设计方法、设计理念,采用分步解析的手段,将产品设计案例的背景内容如市场环境、过程中的问题与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生动解析,让学生设身处地、展开同步思索与探讨。这些过程中,绘声绘色的“表演式”教学结合丰富的多媒体视频工具,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了学生的学习思路,使学生轻松掌握本课程的学习框架和学习策略。②交流互动的学生舞台,课堂教学的另一职能就是提供给学生社会交互与展现成就的空间。本次改革中课堂教学专为学生提供了一部分时间建设社会交互舞台:一方面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设置的一些问题要求学生们在课上展开讨论、发表见解,通过作业讨论过程,学生们习惯于“头脑风暴”的热烈讨论,大大提升了思考的积极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学习任务完成后,将由各个学生团队在课堂上进行个性化成果展示,教师和其他同学将对展示成果进行提问、评析、建议和打分。这种交流也令学生的思维和应答能力都变得灵活流畅。在作业展示时,课堂上众目聚焦的讲台成为了学生展示自我风采和公平竞争、互动交流的舞台,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课下主动学习、丰富自我的积极性,同时学生也会从大家的提问和建议中获得启发,进一步地完善自己的作业成果。

2.网络教学———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后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也说明了网络教学作为学习后台和大本营,在本课程中将承担更多自主学习任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特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将承载学生更多的学习精力和提供活动与交流空间。每一阶段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就需要进入网络课堂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深入地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作用主要在于远程监督和指导,在学习方法和课程内容上加以指导,辅助学生顺利完成网络课堂作业。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中的网络学习任务主要有非重点章节和参考资料的学习,以及完成课下作业。产品设计网络课堂经过精心设计,形成了如下运行模式:①阶段性的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方式是本课程改革欲达到的重点目标,这是一种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本课网络课堂中针对各个知识单元,由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多个完整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任务驱动分为四个阶段:任务布置、任务求解、任务点评和任务终评。任务布置阶段,教师在网上布置各个学习任务;任务点评阶段,学生通过网络调查、实地调查、分析讨论完成学习任务,适时通过网上答疑向老师求教,教师可以一对一地为学生解答和指点;任务点评阶段,结合了课堂教学,随机挑选学生在课堂上汇报展示任务成果(如设计定位作业中要对某类产品的消费者群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准确描述),师生共同点评,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并修改作业;任务终评阶段,最终作业上传网络后,再由教师进行终评,给出该项作业成绩。②情境化的网络教学,美国著名情境认知研究专家布朗和科林斯认为,学习和思维都是基于情境的,他们不能孤立地镶嵌在个体的大脑之中,而是通过情境中的文化活动或工具发生在人类的大脑中。因此要让学生在网络教学中能够真正进行有效学习和动脑筋思考,不能靠教条的知识罗列,而应引导学生进入与现实相联系、容易理解的情境。在本次网络课堂的课程建设中,特别安排课程课件各个章节知识点都有情境化的案例说明,如商业化产品设计思想方法一章中,产品开发、市场分析、消费者研究等都营造了富于感性的案例情境启发学生理解实际问题,并以大量图片、丰富描述、视频资料等方式渲染内容生动性,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投入;同时,以紧密联系实际生活的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展开同步思考。情境化教学令学生能够从理性和感性上理解课程目标,思考为何学、学什么、怎样学,令学生形成自我观点,从而提高自主学习兴趣。③师生共建的学习资源,产品设计课程内容与科技发展、实际生产以及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学生的设计应有科学性、时代性、前瞻性、实践性,在作业过程中常常需要查询和参考相关资料,因此,网络课堂还提供给学生源源不断的新鲜信息,主要包括新科技与生产技术方面的相关信息、现实的和概念的产品案例和新鲜设计思想与方法等,使学生不断地接收到较新的设计潮流与热点信息之中,学生的视野开拓了,学习兴趣和创新思路也就被充分调动起来,在课堂上的发言也就愈加踊跃。这些信息资源由师生共同建设,学生们参与到学习资源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中。通过对实际设计信息的自主理解与加工,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将自身原有知识经验与相关知识结合,进行主动建构和联系应用,不再僵化理解课程理论,而是主动积极地探索新知识。④畅所欲言的网上交流,网络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其交流的方便性和多元性。此次网络课堂建设为促进交流,搭建了答疑系统、论坛系统,实现网络交流功能。同学们如果在学习和作业过程中有疑问,可以随时在答疑系统咨询教师,教师会保障每周有二到三次查看网上的学生问题,使学生的疑问得以解答。网上论坛供学生们彼此交流,供学生们共同探讨和分享学习上的新发现和彼此在设计上的想法、经验等。教师通过答疑系统和论坛系统保持对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兴趣的关注和了解,在课堂上采取一些相应的方式来激励和表扬学习积极分子,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如表扬优秀论题,请论坛版主发言等。

三、教学改革小结与展望

此次课程改革过程中,课堂与网络的双平台教学建设具有启发性、驱动性、监控性、搭配性的系统化教学环境,使教师从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学习指导者和兴趣激发者,学生成为知识的自主建构者和积极表现者。毫无疑问的,课程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改方案初步运行中也呈现出种种的问题,如学生较多,任务驱动时间难于一致把握;小部分学生难于调动其网上自学积极性;教师对网络进行监管和经营比较费时费力等。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探索解决的方法,网络与课堂双平台的教改方案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进程中继续不断深入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晓锋,王忠华.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2,(2):67-70.

[2]夏春燕.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2,(12)增刊:158-160.

网络课程范文第10篇

本文认为网络课程的数量和质量是当前制约远程学习者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我国目前网络教育学院开发和使用的网络课程作为调查和分析的对象,结合对“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第一、二期的部分网络课程以及部分网络教育学院自行制作使用的一些网络课程的调查分析,对网络课程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反思,同时提出了远程教育网络课程设计、开发、应用等相关的一些重要问题。

从1998年9月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试点现代远程教育至今,全国已有67所普通高等院校建立了网络教育学院。随着网络教育试点实践的实施,对我国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认为制约远程学习者学习方式的因素很多,其中之一便是课程问题。调查显示,现有的网络课程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都不能适应网络学习者的需求;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网络课程始终处于非主流的辅助地位。本研究试图对我国当前网络课程的现状作一调查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网络课程之角度对远程开放学习做一反思。

本课题调查与分析的对象,涵盖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第一、二期的部分网络课程以及部分网院自行制作使用的一些网络课程;涉及网院的母体学校包括,清华大学、湖南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学科包括理论力学、日语初级教程、刑事诉讼法学、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脑广告设计与制作、机械原理、针灸学、财政学、画法几何和工程制图、动物生物化学等等。

一、对网络课程进行分析后的总体评价

课题组在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对网络课程的总体评价如下:

1.几乎所有的网络课程都非常重视教学内容的”讲解”、“演示”环节,不同院校不同学科各展所长,如流媒体视频、文本、Flas等,更有使用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以尽可能将课程知识讲全、讲细、讲系统,且大部分教学内容皆按印刷课本章节顺序编排。

2.网页的设计在布局、风格、色彩、链接、超文本等诸方面已相当专业化,基本不存在什么问题。

3.学科特点非常突出。不同学科在栏目设计、技术实现,及内容安排上皆能发挥学科所长、突出学科优势、符合学科特点。比如,语言学科能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听、读训练和情景对话;工科则利用各种图片、虚拟现实技术、Flas等演示与讲解原理与过程;其他学科如法学的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的角色扮演;医学的各种病理图片、体内器官动画,药剂配方图表等。

4.常用的几种教学方式归纳如下:

文字+图片+表格

文字+图片+表格+多媒体动画(多以Flash为主)

文字+图片+表格+视频(流媒体、其它格式)

文字+图片+表格+多媒体动画十教师的电子讲稿(PPT)

5.网络课程基本栏目包括:导航、课程介绍、课程教学、练习。

6.基本上都注意到了综合使用多种媒体,有的教学信息的表达更活泼、更有效。

7.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其一,从整体上讲,这些网络课程共同存在着重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讲解,轻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的设计。其二,相当一部分网络教学内容的讲解与呈现仍以大量的文字阅读为主,个别的仍存在着文字教材搬家的现象。其三,缺乏研究性学习的环节。其四,缺乏协作学习的设计,及组织与实施的指导和建议。

二、具体指标项的分析

1.关于导航

导航应该包括软件使用导航和课程内容导航。在被调查的网络课程中,基本上都能提供不同程度的课程内容导航,而提供软件使用联机帮助系统的有60%,其中只有33%的课程提供了较为系统、完整、规范的软件使用联机帮助系统。有53%的课程使用了路径导航。

我们认为,导航并不是越细越好,对于界面设计清晰、层次结构简洁的网络课程,用户无需花很大功夫就能够熟悉和掌握。导航应简洁明了,但必要的导航是不可或缺的。

2.关于教学/学习目标

调查显示,67%的课程有明确的教学/学习目标陈述,而只有13%的课程对目标做了细化,清晰地告知学生各章的目标层次

(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而设置的)。

学生借助网络课程的学习是一种高度自主化的学习。在远程学习中,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是分离的,而网络课程作为教与学之间的桥梁,应该承担起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许多角色与任务。传统教学中的一些环节在网络课程中应该通过相关栏目体现出来。远程学习者面对一门全新的课程时,对于教学/学习目标的了解是最起码、最基本的。远程学习者不但要清楚整个课程的总体目标,而且也要明晰各章节,各知识点,各阶段的学习目标。依据桑新民教授提出的学习目标层次化、阶段化、可视化原则,我们认为,网络课程目标的设置应该实现从课程目标向学生学习目标的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化:即,从共性目标转化为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符合学习者个性特征的高效个性化学习目标;从教师制定的抽象课程目标转变为师生共同制定的,具体、明确、可操作、可检测的学习目标;由单一目标向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目标的转化——一门网络课程不但要有教师统一制定的课程目标,还要有小组的学习目标及个人的学习目标。总之,要注重学习者目标意识的培养,努力培养学习者将学习目标转化为学习计划的意识和能力。

3.关于教学对象和学科起点知识、技能的要求与说明调查显示,有47%的网络课程对课程的教学对象给予了明确的说明,40%的网络课程对学科起点知识、技能的要求也给予了说明。

网络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它的学习者的开放性。如果远程教育发展到准许学生跨学校、跨学科、跨专业,在一定程度上能自主、自由地选择课程的话,那么作为一门网络课程适合什么样的学习者来学,须具备什么样的基础知识与能力才能够学,这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且又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了。

4.关于课程的教学/学习安排与建议调查显示,有60%的课程为学习者提供了此项信息。

远程开放学习的开放性与灵活性,决定了借助于网络课程的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灵活的学习时空,个性化的学习安排和计划

(建议),对远程学习者来说可能只是一个参考,但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们是学习者个人学习安排和计划的依据与指南,是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把握与安排的前提。

5.关于学习指导与建议调查显示,有67%的课程提供了不同程度的学习指导与建议,而仅有27%的课程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学习指导与建议。

对于绝大多数的网络生来说,他们并不是现行教育体制中的优秀者,他们在中等教育阶段获得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并没有为进入远程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可以说,他们是因为无法进入传统高等院校校园进行学习而求其次才选择网络教育学院的。因此远程学习中的学习指导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它是影响远程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远程开放学习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学习,它的学习方式、方法、策略是有其自身特点的,对远程学习者的要求不仅高且还特殊;而现阶段的远程学习者基本上都是传统课堂学习中培养出来的,他们的学习方式方法基本上是适应于面对面教师讲授的,是基于传统的校园文化、教室文化的。对于远程学习这种方式,大多数的学习者一开始会很不适应,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感到盲目与茫然,感到孤立无援,因此迫切需要他人的帮助与指导。

6.关于网上学习资源调查显示,有73%的网络课程设立了网上学习资源的栏目,但内容的设计差别甚大:有的只是简单地列出了网址,没有任何介绍;有的进行了分类,且每一类中都给出了相关的网站;有的还为学习者提供了相关专业的搜索引擎。

7。关于形成性练习(测验)

调查发现,除了一门课程外,几乎所有课程都设置了练习/测验栏目,但其设计与实现却有很大的差别:有的只是将书上练习变成网页形式,并附上简短的答案;有的以思考题形式提出,没有提供答案;有的自带题库,可以自动生成各类题目;还有的有栏目,却无内容(其将该项功能留给了平台)。

8.关于流媒体视频的运用调查发现,有33%的课程使用了流媒体视频,但主要是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讲解,也有对实验及操作过程的演示。

9.关于课程评价

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没有关于课程评价的说明与介绍(只有一门课程在导航中列出了“教师评价”、“评价教师”的栏目标题,但内容却是空的)。

作为一门完整的网络课程,也应该包含泰勒原理中的四要素,即目标、内容、策略(活动、媒体、资源等)和评价。现代教育评价的趋势体现在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如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者的自我评价、形成性评价、学习者的成就性评价和学习者之间的相互评价。当前,我国大部分网院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仍依赖于传统的集中式的一次性书面考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网络课程可能只是传统方式的补充或可选择项。大多数的网院都通过光盘、教学点(学习中心)的集中听课、面授辅导、印刷材料等方式进行教学。然而,如何通过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实现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及相互评价,使评价方式多元化、过程化、民主化,则是我们亟待探索、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0.关于协作学习的设计调查显示,所有的网络课程基本上没有协作学习的设计。

网络的最大优势之一在于交流和沟通。对于协作学习的关注,目前已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但大多仅停留在理论分析和论述阶段。网上的协作学习如何设计与实现?协作学习的设计与实施是通过网络课程来实现,还是属于平台的功能?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11.关于网络课程学习中的交互

调查显示,大多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者并不清楚远程学习中的交互如何操作与实施,哪类交互是网络课程本身能够实现的?哪类交互则需借助平台的功能?

据美国远程教育学者穆尔的观点,远程学习中的交互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和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Moor,1989)。网络课程中的三类交互如何设计与实现?我们认为,网络课程中的交互设计应侧重于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而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和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需要借助远程教学平台得以实现。

三、困惑与反思

在对网络课程进行分析的同时,也引发了笔者的诸多困惑与反思:

1.网络课程是一种什么类型的课程型态?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课程理念?追寻媒体用于教学的历史,曾经出现过“广播课程”、“电视课程”等说法,今天的“网络课程”,是否可以看作是它们的延续?是否有质的不同?从教材到课程,从课件到课程,其根本区别在哪里?今天我们在国内见到的所谓网络课程,从本质上讲是属于“网络课程”还是属于“网络教材”?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是否还会出现新的“媒体+课程”的组合?

2.在对网络课程进行界定时,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参见(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认为,“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对于“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有学者认为其“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笔者基本上同意这种解释与界定。但在对网络课程进行设计、开发与分析评价时,对于网络课程与教学平台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上我们仍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新世纪网络

程建设工程立项项目建设和管理的通知》中指出,“要充分利用教学支撑平台已提供的功能,实现与教学平台的挂接”。由于目前国内缺乏比较成熟的教学支撑平台,因此如何做到网络课程开发时既基于平台,同时又独立于平台,这是我们在开发和制作网络课程时感到比较困惑的问题。

——网络课程与教学平台各自的功能是什么?二者之间的功能如何互补?哪些是平台支持的功能?哪些是网络课程应有的功能?特别是涉及到交互、协作、答疑、讨论、测试、搜索等功能时,网络课程在开发与设计时如何与教学平台配合?

我们认为,在依托教学平台有效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课程的责任教师根据学习者的特点与课程教学要求,并结合教学平台对教学和学习活动进行进一步的设计与开发,这样才能对远程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

同时,我们建议在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时,将其分为核心模块与扩展模块。扩展模块依托于课程实施过程中责任教师对网络课程的扩展与创造性实践,特别是在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网上作业、网上测验、实践操作等环节,一门网络课程的完善和成熟是需要经过长时期的教学实践的。

3.网络课程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吗?或者说是否有必要成为主要的方式?它可以是唯一的方式吗?如何解决某些特定课程中实验与实践操作的环节?

4.网络学习适用于所有的内容与学科吗?什么学科、什么教学内容适合网络教学?反之,什么又不适合网络教学?

5.当网络课程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时,传统的教育、教学、课堂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桑新民,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试验研究阶段性总结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01(11)

[2]丁兴富.远程教育的微观理论[J].中国远程教育2001(2)

[3]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试行).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2002年5月

上一篇:课程与教学范文 下一篇:英语课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