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时间:2023-03-06 19:49:40

网络教学设计方案

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1篇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国家大力提倡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整体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课题。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整合教学,就是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自然地、恰如其分地融合到初中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运用到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中,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新的师生关系定位,课堂与课外之间的新型关系等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课标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的《生物入侵者》是一篇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事理说明文。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篇文章的重点,一是了解与生物入侵者相关的知识,增强环保观念;二是掌握说明方法,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说明要点。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现代文以说明文为主,由于七年级接触过几篇,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说明文知识,因而能把握本文学习方向。越来越普及的多媒体技术、学生日益增强的计算机能力,使得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成为可能。

四、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此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设计,力求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教材的人文内涵,促使他们在开放、多元的环境中自主、生动地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

五、教学目标

概括说明要点,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生物入侵”的相关资料,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制作演示文稿,写环保倡议书、绘制环保宣传漫画。

在自主探究的网络听说读写活动中培养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环境而努力。

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果集体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教学重难点

理清本文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语文实践能力。

七、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活动机

(1)猜花名

媒体展示诗歌《不第后赋菊》),学生齐读,猜花名。“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师:“我花开后百花杀”一句,把独立寒秋、傲然绽放的高洁展示得淋漓尽致。“冲天的香阵”早已弥散在历史的天空,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花开后百花杀”的情形却再现于现代的都市。请听今日新闻。)

(2)新闻报道

2004年12月17报道《黄花开后百花杀》——加拿大一枝黄花惊现长沙;2008年11月11报道薇甘菊将吞掉内伶仃岛;2011年8月7报道外来生物入侵北海滩涂

(3)归纳

我们看的这些是什么?……这就是生物入侵啊!这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下面我们就跟随梅涛的《生物入侵者》,来到这一特殊的“战场”,对这场“战争”做一番考察。

2.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学生面对电子课本,可以带上耳机,边看图,边听录音阅读课文。要求学生从文中勾画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义的语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物入侵”和“生物入侵者”的含义。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3.个性点击,深入理解

进入专题学习网站《生物入侵者》,个性化学习。

4.合作交流,解决要点,小组展示

第一二段,看看哪些生物是“入侵者”,那些不是?根据定义说出对其判断的标准。第三、四段,看看哪两位是典型的“生物入侵者”?请以自述的方式,说说你们是怎么从老家来的?对迁移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有何影响?概括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你的观点呢?试说明理由。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相应措施。假如你是某国政府,谈谈你对“生物入侵者”准备采取什么措施?为了说清楚“生物入侵者”的科普知识,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是什么说明顺序?请具体分析。

5.动手动脑,拓展延伸

搜一搜其他生物入侵者的资料,制作成电子文稿(PPT)或Word文档,可以是简单的一句话、一个页面;也可以是复杂的多个链接的(包括姓名、来源、特点、危害、防范措施等文字材料,也可以图文并茂)。

假如你是环保部长,面对生物入侵,你会采取何种宣传手段来推行你的措施?拟写广告标语;写环保倡议书、绘制环保宣传漫画;写环保文章。

6.总结激发警钟长鸣

一枝黄花有可能让我们的城市“尽带黄金甲”,薇甘菊将吞掉内伶仃岛,水葫芦欲填死云南滇池,飞机草要霸占西双版纳,大米草在毁掉海边滩涂……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经存在的外来入侵物种达四百余种,其中危害较大的有一百余种。如水葫芦、互花米草、红火蚁、紫茎泽兰和飞机草等已经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损失。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一百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生物中,中国已发现五十多种,成为遭受外来生物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润志2008年5月23日在接受中国政府网采访时说,每年外来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大概是1000多个亿人民币,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以上。

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网络考核 教学设计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5-0235-02

2005年起,安徽省参加了在中央电大主导下的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改革试点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又以省开课程考核改革的形式推行了网络环境下的课程考核工作。本文以此为背景,对网络考核环境下的课程教学设计情况加以阐述。

一、网络考核环境下法学类课程教学设计情况概述

(一)课程考核设计的基本情况

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活动的指挥棒。安徽省目前法学专业课程基于网络的考核(以下简称为“网考”)主要包括利用网络的形成性考核(以下简称为“形考”)和基于网络的终结性考核两大类,前者又可分为包括对各项学习过程考察的综合形考与单纯网考的形考两类。依形考所占比重不同,可以分为百分百形考、形考与终结性考核双及格以及形考与终结性考核合成三类。第一类主要是《中国法律思想史》《民法专题》等省开课程;第二类主要是部分参与中央电大基于网络考核的课程;第三种考核类型占课程绝大多数,在具体终结性考核方法上又有纸质考核与网络考核之分。从网考设计方案看,在考核内容上有主观型考核(如案例分析、专题讨论等)与客观型考核(如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等)之别;考核方式有交互性考核(如主题研讨)与独立性考核(如终结性考核)之分。

(二)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情况

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者学习需要的分析,提出问题解决方案,优化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过程的导学性文件。目前的教学设计多是按照学生与学习需求分析、设定学习目标、课程内容分析、教学资源设计、教学过程与支持服务设计、学习测评设计与课程教学设计中的相关管理问题的框架构建,基本可以满足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与学习途径的需求。但能够结合网考环境展开具体教学指导的未能多见,有的甚至还是传统教学设计的沿用,不但不能起到指导作用,反有误导之嫌。教学设计建立在教师对教学内容准确把握之上的,需要有着较高的专业素养,能够对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深入理解,在较为全面地掌握学生学习基础、学习难点与学习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对应指引。

二、当前网络考核课程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设计个性化不足

法学类课程在内容和类型上有着较大区别,而现有教学设计方案基本上是固定程式的编排,无论是统设课程、省开课程,理论性课程、实务性课程,在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过程组织上多数未能体现出个性化指导,更谈不上基于网络考核在教学中的特殊安排。

(二)教学设计方案落实欠缺

以《商法》课程为例,中央电大制定的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主要侧重点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的介绍与安排;安徽电大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在上级教学设计基础上,细化教学过程的安排――具体到面授、网上讨论(活动)等环节的课时等。可实践中,有的教学点仅安排3―4次上机作业辅导课,这不但使得教学设计方案流于形式,更是违背了开放教育教学初衷。在省开课的教学过程中更常出现仅安排一两次专题辅导,甚至以一纸作业代替课程教学过程的现象,反应出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三)教学自身存在的问题

固然有着教学水平发展不平衡、基层电大设备与人员管理不到位、远程教育理念相对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但教学本身也存有短板。

1.教学资源规划不合理。目前三级电大在线都承担着教学功能,但各自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上没能有效区分。下级电大基本上照搬上级电大教学内容,平台之间的资源共享、交互未能真正实现。再或同一课程中央电大主讲教师、省校责任教师、市级电大授课教师分别进行课程讲授或课件制作,造成了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教学资源选择障碍,而这靠各出其门的教学设计是无法解决的。

2.教学平台需整合、升级。目前基于网络的考核一是利用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系统,二是利用各级教学点的电大在线平台,两大平台兼容性较差,不便于学生学习。同时,开放教育的成人学生在学习中,学习时间严重碎片化,原有的网页版教学平台已难以满足学习者便捷性与交互性的需求。

3.教学监管难以落实。 教学一体化设计中虽有诸如规定学员需要参加几次网上活动、网络学习最低小时数、发帖最低数等指标监管教学过程,在技术上还通过设置学习平台的自动统计功能来实现监控。但实践中存在大量学生挂网、刷屏、代替操作等无效学习行为,使得网上学习的监管形同虚设;而网络题库中数量有限,内容雷同,难以避免学生套取作业答案或代答的现象。

4.考核方设计尚待优化。课程考核模式创新不够,网考方案不过是传统考核在网络中的翻版,加之试题库容量有限、考核内容与形式欠缺规范化与科学化、过程考核操作性不强等现象,使得基于网络的考核在开放教育教学中的既有功能发挥不足。

三、对教学设计方案优化的几点思考

如前所述,现行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了七大因素,本文也将据此对法学类课程相关设计方案的优化加以阐述。

(一)教学设计需适应网络考核特点

网络考核下,考核形式转变为无纸化考核;考核题型从客观题型像主观题型过渡;考核内容强调应用性。课程的教学设计应突出教学重点、教学方式、教学环节与安排等方面的变化,对学生提出针对性的指导,使得学生在对课程学习难度、教学难点、课程的特点、考核方式等内容直观了解的基础上,知晓其学习时间、学习精力、学习重点的分布。同时,应更重视教学资源运用指导。经过多年积累,法学类课程一般都配备了文字、视听、网页辅导三大类教学媒体资源,有的还制作有CIA课件或网络课程。文字版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其他资源对之起到补充、辅助或导学作用。法律的日新月异往往导致法学教材处于一种相对滞后状态,而网页辅导等便捷教学资源的运用就尤为重要。

此外,教学设计中更应突出教学资源利用的规划与指导。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对各类资源的特点、内容、效果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同时可以结合教学进度安排表引入资源索引,便于学生准确找到学习的最佳资源。网络考核所强调的应用性考核必须建立在知识的有效记忆与理解的基础上,目前法学类课程各类媒体资源分工与协作不够,客观上存在多媒体教学资源与主教材内容简单重复或脱节情况,这无疑制约着教学方案中教学资源的整合运用,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加强教师的指引、辅助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地图,而教学效果最终需要通过教学环节的组织与实施,以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体现出来,而这都离不开教师的导学、助学与促学工作。网考课程在心理、形式与难度等方面比传统考核有着较大障碍与难度,学生更需教师的指引与帮助。同时网络考核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当的学习难度客观上促进了学习自主性的提高,产生了参与讨论、答疑等学习活动的需求。教师应把握良机,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例如以网上主题讨论(辩论)活动取代固有的网上答疑,教师通过选题、细化分工与任务、引导资料收集整理、做好讨论活动的管控与引导、相关知识点的归纳与整理等,给予学生切实的激励与支持。再如以案例教学为手段,适当拓展,帮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在教学环节上,注意网上与网下的配合;在活动方式上,以知识点展开探究式学习;在时间上,以灵活时间为主固定时间为辅;在形式上,注意交互与协作;在组织上,将事前准备、事中控制与事后总结结合;在测评上,将软、硬性指标相结合,尤其注重软指标的考评作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有效地发挥网络的远程教学优势。同时要结合电大的系统性特点,各级教学活动相互分工、协调,避免因教师各自为政而导致学生学习活动时空上的冲突。

(三)教学评价的优化

客观上,学生普遍对形考活动存在应付情绪,导致出现作业相互抄袭,网上活动敷衍的现象。而网络环境下的考核,客观上给学生设置一些阻碍,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但网考并非一改了之,如单一的客观题考核方式是否符合人文类学科的教学规律需求,是否会引导学生进入机械记忆正确答案的误区等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思考。形式的改变只是开始,如何针对开放教育成人学生学习实际,建立更为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学习评价体系才是问题的关键。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进行包括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制定、多种评价方式选择与评价内容结合、学习过程与学习内容考查相结合等内容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基于网络的考核方式改革。

(四)教学管理规范化

教学管理是促进教学设计落实的重要手段,包括了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的双重评价。在网络环境下也必须对教师如网上教学活动的备课、网上活动组织、网上作业评阅、网上答疑等教学与支持服务等行为进行规范。当然,教学本身是一个赋有创造性的活动,在对包括教学设计本身在内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质量管控的同时,也需给予教师相对宽裕的空间进行教学延展。

(五)教学平台的合理性问题

网络考核是远程教育的趋势,学习平台承担着学习任务与资源,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实现学习与考核等教学功能,故而教学平台设计的合理性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客观保证。现有教学平台存在诸如三级平台整合不足,学生登录繁琐,有的学习任务需多平台登录等问题。此外,网页版教学资源已经相对落后。当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支持服务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手机等智能终端的使用已经成为大势所趋,WAP协议的手机版学习在线与开放教育APP应用软件的使用,可以极大地延伸和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参考文献】

[1]张志勇.活动建构:创新教育的教学革新[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2]曾咏梅.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省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3]高世明.开放教育基于网络考试方式下的教学改革问题[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1).

[4]罗丽琳,王怀勇.基于网络信息平台辅助法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8(06).

[5]黄伟.高校网络社区的话题变化及功能分析[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3篇

研究过程中,笔者试图通过课堂教学观察(听课、教研活动)分析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验法。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设计有效性提高途径与对策的提炼,并听取相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二、结果与分析

1.文献综述。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的以《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设计为篇名、主题及关键词的检索,其结果如表1、表2和表3所示。表1《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设计中国知网数据库文献检索结果一览表(篇名)在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了下载与重点研读。剖析目前所检索到的文献,其主要的研究内容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而针对教学设计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着重对几篇涉及到《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设计的文献进行了研读。其中来自浙江省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的蒋海珍在其所撰写的《将创业项目融入网络营销课堂教学中——“网络营销环境分析”一课的教学设计》一文中认为“传统的网络营销课基本上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理论教学为主,要求学生死记其中的知识点,并能通过定期的笔试考核。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营销’连纸上谈兵都算不上,充其量是一堆应付考试的工具。”同时也强调“电子商务专业要求学生以市场需求为前提,培养各种实用的操作技能。而具体到网络营销这门课,就要求学生能准确分析市场环境,策划可行的商务方案并进行有效的市场推广。”来自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生的刘彩艳在其所完成的硕士毕业论文《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理论研究》中认为“网络课程的现状并不乐观,问题较多,主要有:知识呈现方式单一,忽视活动的组织和设计;内容结构死板僵化,不能进行全面有效的教学评估。”当然,一些文献中的研究成果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启示,这对于笔者研究教学设计提高的途径与对策有很大的帮助。如,《基于网络学习行为分析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研究》、《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教学设计网络课程的设计策略与开发》等。为了,能够明确研究目的,笔者也对教学设计的评价进行了文献检索。学者黄梅在《教学设计的评价范畴及其有效性探析》强调“对教学设计的评价是指对教学设计进行的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的统一,它是以对评价的反馈为途径,通过对教学设计方案的诊断性评价、对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以及对教学效果的总结性评价来检验、修正教学设计,并使该教学设计不断完善,从而引导教学设计沿着预定目标发展的一种行为。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教学设计方案的教学成效做出确切的诊断;二是对教学设计的成败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今后教学工作的改进做出明确的规定。它通过对教学设计方案的评定、教学过程的观察、教学效果的测评,考查教学设计方案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设计和落实情况,以达到对教学设计方案做出确切的诊断与修正的目的。林海亮,杨光海认为“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是指教学设计对教学过程的适切性,教学设计越适切教学过程,其有效性就越高,在其指引下的教学活动效率就越高。反之,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相差越大,其有效性就越低,在其指引下的教学活动效率就可能越低。”同时其也强调“教学设计一般由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与设计、学习内容分析与设计、教学方法选择设计、教学评价设计五个基本环节组成。这五个基本环节是决定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2.问卷调查。通过研究前对10名教师和60名学生进行关于教学设计方面的问卷调查,使笔者对《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的现状有了基本性的了解。这些数据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具体见表4与表5所示。通过表4和表5,我们可以发现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设计所用时间在30分钟左右,主要的参考资源主要来自教材(教参)和网络,设计前对学生做到非常了解的教师有60%;而学生对于教师精心设计的课所感兴趣的有80%尤其是课堂导入环节学生比较关注,而对于教师是否关注自己的需求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透过这项项目的调查,为如何设计一份有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3.教学观察。研究过程中笔者通过多次的听课加以教学观察,先后听了5位教师的课,对其存在的问题及优点进行了汇总与梳理。笔者认为,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存在设计理念创新性不高,教师受传统思维影响较深。同时,一些教师的教学设计不能有效地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导致自己的教学设计一刀切,缺乏针对性与差异性。有些教师在设计上存在为了设计而设计,做秀成分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感兴趣的环节主要有教师的课堂导入(开始的3-5分钟)、教学案例(小故事)及课堂评价环节等。4.访谈结果。笔者在对5名教师与10名学生的访谈结果中发现,教师希望提高自己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但由于自己工作内容多,设计能力等问题一时无法提高。而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有时并不买帐,认为其模式陈旧、无新鲜感,在教学手段上对于视频教学法非常感兴趣。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根据问卷调查、教学观察、师生访谈及教学经验总结等,笔者认为平湖市职业中专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课程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理念上需要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要结合学生水平差异性进行分层设计,在教学内容上要能够做到优化与重构,在教学手段上要与时俱进。2.建议。2.1拓展几种提升渠道。教师在教学设计能力上面不能等,自身要积极地去拓展提升的渠道。就学校而言,我们可以通过向本组老师学习,通过看教学设计、听课堂教学及日常交流方式加以提高自己。当然,走出学校,可以通过参加培训、教研活动以及相关会议等形式提高自己。随着网络技术的运用,我们有多了许多便利的途径,如QQ、微信、微博等。不仅如此,一些大型的交流论坛也是非常好的提升途径,因为这里除了即时交流之外,还有一些设计案例供我们鉴赏。总之,只有自己内心想提高,才会在行为上有所改变,等和拖是无济于事。2.2掌握几种教学理念。在调研中,笔者深深地感悟到一名教师的教学设计有效与否,其所持的教学理念对其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实一体化理念。掌握教学理念不仅仅是停留在嘴上,而是要体现在教学设计的内容上。如果,挂羊头卖狗肉,其教学设计必然是华而不实。掌握教学理念,就需要掌握其理念的精髓,掌握其核心本质。当然,做到这一点,不是设计几份设计就可以做到的,而需要不断的学习、思考、实践、反思以及践行的循环模式发展。同时,我们还要区分哪些教学理念适合中职教育,因为中职教育尤其独有的特殊性。2.3辨明几种教学方法。随着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于推进,一些新的教学理念下催生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例如,翻转教学法、微课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分层递进教学法、引导文法、大脑风暴法、分组工作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闯关教学法等等。但是,这些教学法都有其自己的适用对象及实施条件。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加以辨明。例如,翻转教学法,并非所有的课程或教学内容都适合翻转。我们必需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2.4养成几种学习习惯。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好的习惯可以铸就一个人,不好的习惯可以毁掉一个人。同理,对于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升而言也是一样。笔者认为在这方面,我们教师要养成几种学习习惯。例如,资料积累的习惯于听课后反思的习惯。能力的提高是按照一定发展阶段加以实现的,而不同阶段中资料的积累、分析及积极践行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同时,笔者也认为教师能在教学设计前要养成“我的教学对象是谁,我的设计理念是什么,我设计中我要做什么?我的设计还有无漏洞?”的思考习惯。

四、结语

通过对平湖市职业中专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与对策的研究,笔者对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有了更多的认识。研究使笔者也看到,脱离课堂的设计必定是无效的,在不了解学生、不认真剖析教材、不掌握教学方法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教学设计必定是事倍功半。提升教学设计能力需要教师拥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需要自己去积极拓展渠道,需要认真专研教学理念、方法,需要养成几种好的学习习惯。

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4篇

1.研究对象。

本研究是以平湖市职业中专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文献法。

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中职学段《网络营销》教学设计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笔者通过中国知网(CNKI)分别采取篇名、主题和关键词三种形式的文献检索。

2.2问卷法。

笔者在开展研究之前对平湖市职业中专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教师问卷10份,学生问卷60份(每个年级20份,其男、女各10份)。教师的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率100%;学生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率100%。。

2.3访谈法。

为了更为准确地掌握师生的真实情况,笔者采用随机性的方式对5名教师和10名学生进行了访谈。

2.4观察法。

研究过程中,笔者试图通过课堂教学观察(听课、教研活动)分析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5经验法。

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设计有效性提高途径与对策的提炼,并听取相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二、结果与分析

1.文献综述。

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的以《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设计为篇名、主题及关键词的检索。在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了下载与重点研读。剖析目前所检索到的文献,其主要的研究内容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而针对教学设计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着重对几篇涉及到《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设计的文献进行了研读。其中来自浙江省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的蒋海珍在其所撰写的《将创业项目融入网络营销课堂教学中——“网络营销环境分析”一课的教学设计》一文中认为“传统的网络营销课基本上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理论教学为主,要求学生死记其中的知识点,并能通过定期的笔试考核。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营销’连纸上谈兵都算不上,充其量是一堆应付考试的工具。”同时也强调“电子商务专业要求学生以市场需求为前提,培养各种实用的操作技能。而具体到网络营销这门课,就要求学生能准确分析市场环境,策划可行的商务方案并进行有效的市场推广。”来自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生的刘彩艳在其所完成的硕士毕业论文《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理论研究》中认为“网络课程的现状并不乐观,问题较多,主要有:知识呈现方式单一,忽视活动的组织和设计;内容结构死板僵化,不能进行全面有效的教学评估。”当然,一些文献中的研究成果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启示,这对于笔者研究教学设计提高的途径与对策有很大的帮助。如,《基于网络学习行为分析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研究》、《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教学设计网络课程的设计策略与开发》等。为了,能够明确研究目的,笔者也对教学设计的评价进行了文献检索。学者黄梅在《教学设计的评价范畴及其有效性探析》强调“对教学设计的评价是指对教学设计进行的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的统一,它是以对评价的反馈为途径,通过对教学设计方案的诊断性评价、对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以及对教学效果的总结性评价来检验、修正教学设计,并使该教学设计不断完善,从而引导教学设计沿着预定目标发展的一种行为。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教学设计方案的教学成效做出确切的诊断;二是对教学设计的成败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今后教学工作的改进做出明确的规定。它通过对教学设计方案的评定、教学过程的观察、教学效果的测评,考查教学设计方案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设计和落实情况,以达到对教学设计方案做出确切的诊断与修正的目的。林海亮,杨光海认为“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是指教学设计对教学过程的适切性,教学设计越适切教学过程,其有效性就越高,在其指引下的教学活动效率就越高。反之,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相差越大,其有效性就越低,在其指引下的教学活动效率就可能越低。”同时其也强调“教学设计一般由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与设计、学习内容分析与设计、教学方法选择设计、教学评价设计五个基本环节组成。这五个基本环节是决定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2.问卷调查。

通过研究前对10名教师和60名学生进行关于教学设计方面的问卷调查,使笔者对《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的现状有了基本性的了解。这些数据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我们可以发现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设计所用时间在30分钟左右,主要的参考资源主要来自教材(教参)和网络,设计前对学生做到非常了解的教师有60%;而学生对于教师精心设计的课所感兴趣的有80%尤其是课堂导入环节学生比较关注,而对于教师是否关注自己的需求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透过这项项目的调查,为如何设计一份有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3.教学观察。

研究过程中笔者通过多次的听课加以教学观察,先后听了5位教师的课,对其存在的问题及优点进行了汇总与梳理。笔者认为,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存在设计理念创新性不高,教师受传统思维影响较深。同时,一些教师的教学设计不能有效地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导致自己的教学设计一刀切,缺乏针对性与差异性。有些教师在设计上存在为了设计而设计,做秀成分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感兴趣的环节主要有教师的课堂导入(开始的3-5分钟)、教学案例(小故事)及课堂评价环节等。

4.访谈结果。

笔者在对5名教师与10名学生的访谈结果中发现,教师希望提高自己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但由于自己工作内容多,设计能力等问题一时无法提高。而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有时并不买帐,认为其模式陈旧、无新鲜感,在教学手段上对于视频教学法非常感兴趣。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根据问卷调查、教学观察、师生访谈及教学经验总结等,笔者认为平湖市职业中专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课程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理念上需要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要结合学生水平差异性进行分层设计,在教学内容上要能够做到优化与重构,在教学手段上要与时俱进。

2.建议。

2.1拓展几种提升渠道。

教师在教学设计能力上面不能等,自身要积极地去拓展提升的渠道。就学校而言,我们可以通过向本组老师学习,通过看教学设计、听课堂教学及日常交流方式加以提高自己。当然,走出学校,可以通过参加培训、教研活动以及相关会议等形式提高自己。随着网络技术的运用,我们有多了许多便利的途径,如QQ、微信、微博等。不仅如此,一些大型的交流论坛也是非常好的提升途径,因为这里除了即时交流之外,还有一些设计案例供我们鉴赏。总之,只有自己内心想提高,才会在行为上有所改变,等和拖是无济于事。

2.2掌握几种教学理念。

在调研中,笔者深深地感悟到一名教师的教学设计有效与否,其所持的教学理念对其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实一体化理念。掌握教学理念不仅仅是停留在嘴上,而是要体现在教学设计的内容上。如果,挂羊头卖狗肉,其教学设计必然是华而不实。掌握教学理念,就需要掌握其理念的精髓,掌握其核心本质。当然,做到这一点,不是设计几份设计就可以做到的,而需要不断的学习、思考、实践、反思以及践行的循环模式发展。同时,我们还要区分哪些教学理念适合中职教育,因为中职教育尤其独有的特殊性。

2.3辨明几种教学方法。

随着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于推进,一些新的教学理念下催生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例如,翻转教学法、微课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分层递进教学法、引导文法、大脑风暴法、分组工作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闯关教学法等等。但是,这些教学法都有其自己的适用对象及实施条件。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加以辨明。例如,翻转教学法,并非所有的课程或教学内容都适合翻转。我们必需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2.4养成几种学习习惯。

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好的习惯可以铸就一个人,不好的习惯可以毁掉一个人。同理,对于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升而言也是一样。笔者认为在这方面,我们教师要养成几种学习习惯。例如,资料积累的习惯于听课后反思的习惯。能力的提高是按照一定发展阶段加以实现的,而不同阶段中资料的积累、分析及积极践行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同时,笔者也认为教师能在教学设计前要养成“我的教学对象是谁,我的设计理念是什么,我设计中我要做什么?我的设计还有无漏洞?”的思考习惯。

四、结语

通过对平湖市职业中专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与对策的研究,笔者对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有了更多的认识。研究使笔者也看到,脱离课堂的设计必定是无效的,在不了解学生、不认真剖析教材、不掌握教学方法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教学设计必定是事倍功半。提升教学设计能力需要教师拥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需要自己去积极拓展渠道,需要认真专研教学理念、方法,需要养成几种好的学习习惯。

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据结构 远程教学 学习资源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a)-0149-01

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1 建设、整合网上学习资源,引领学生学习,提高资源利用率

引领式教学模式要求引领教学教师根据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案建设、整合本课程网上学习资源,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在学习平台上学习学习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1.2 整合全省教师资源,解决辅导教师匮乏问题

开放性远程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师资力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在部分分校,还是存在着一位教师管理多个专业以及担负十几门的课程的现象,而且很多课程还处于无人管理的地步,开展引领式教学模式改革,一门课程聘请校内外优秀教师在网上开展引领式教学、批改学生作业,全省相关专业学生可以共享教师资源,有助于切实解决部分课程当地面授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1.3 推进远程教学课程评价改革

在远程网络学习监控中,课程评价是学习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远程学习和课堂学习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而且成人的学习又有一定的独特性,所以远程课程学习评价不能照搬到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去。而进行引领式教学改革后,教学方式改变则课程评价模式也应该随之改变。故而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够推进远程教学课程评价改革。

1.4 实现有效实用的远程教学方法

教育学是根据特定的方式把教育者和受教者更好地联系在一起,教育者通过事先设定的教学模式进行一体化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体现引领式教学要求,在有效的教学支持服务系统基础上,实现引领式教学过程。

2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教师的正确引导是教学模式的重心,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全程参与,不仅要对前期的教学模式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后期的学习过程也不能忽视,在线学习模式主要是通过教师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它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学习者有一种被动的学习特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并不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开发新内容上,要尽量运用已存在的多样性的现成内容;例如现成的视频资源和动画资源,当然还有许多的网络资源,这种模式可以引导学习者能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且在学习上给予更多的支持,而不是将繁多的内容强灌给学习者,重点要加强学习者之间的沟通和协作的机会,鼓励学习者要大胆提问,独立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借助信息技术的平台进行课程教学的模式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不同,它更多的是将重点放到“学”上面,从而转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将单向式、被动式的人才培养向全面、主动的方向进行培养,通过一个开放式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学会创新,将学生培养成更适应社会的真正性人才。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基于在课堂上的教学,而现代的引领式学习服务是建立在网络学习平台的基础上,依托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支撑,从学习资源到网上听课,从师生交互到学员交互,从行为统计到平时成绩测评,实时教学及非实时教学全部在平台上完成。

3 课题研究的目标

3.1 根据引领式教学模式,研究数据结构课程一体化教学设计

完成引领式教学模式必须研究数据结构课程一体化教学设计,根据先进的模式理念,关注网络平台的引领式教学模式要素,总结一体化教学设计范式,创新远程教育课程教学设计。

3.2 完成引领式教学模式相关网络系统平台的开发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根据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案,不断开发和完善相关网络系统平台功能,构建支撑引领式教学模式的网络系统平台。

3.3 完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要求,师生大同步小异步的教学互动模式下,从软件、资源、人员、手段等方面不断建设完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4 组织实施数据结构课程引领式教学

4.1 针对性的一体化设计方案

引领式教学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案是依据在线教学平台,将网上已有的课程相关教学资源进行讲解,通过数据结构课程的特点进行安排教学进度,指引学习者可以同步或异步进行在线学习,数据结构课程在每学期第一次授课时进行一体化设计方案的讲解,同时在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案中,要公布课程教学的进度,学习者在线学习的课程资源和课程练习,在课下安排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并布置相关的作业,学习者在一体化教学设计的方案中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目标进行学习在线课程内容,并完成相关的网上作业,当前在数据结构网上授课是每学期一共安排四次,有针对性地答疑辅导两次,在期末复习的时候指导一次,这样的合理安排时间,学习者的反响不错,在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案中,教师可以通过论坛、Email、QQ等与学生进行学习上的交流和答疑。

4.2 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引领在线学习模式主要是通过已有的资源,将这些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和优化,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者可以更好地进行学习,数据结构教学资源通常是放在网络上,并将其分类,在这些分类中“教学辅导”栏目是放置文本的一个主要位置,为了能更好地去适应教学模式的变更,可以把“教学辅导”栏目中原来按照时间进行排序的资源进行一个模块化的管理,按照资源的形式和类别进行分类,可以分为:FLASH课件、课后习题以及每一章的知识点,实验以及作业等相关栏目,使学生一目了然,在数据结构网络的授课中,教师通过学习任务把某个阶段需要学习的资源进行展示,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课程内容。

4.3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数据结构实验对于引领式在线学习的学习者是一个难点,但是需要重点掌握的环节,但是学习者在学习C语言课程中往往难以理解和编写,这就给教学造成了障碍,学习者无法独立地完成实验内容,为了可以更好地让学习者掌握C语言,重新编写数据结构实验的方案,除了已存在的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以及实验要求,还需要增加实验理论知识和方案的讲解,将程序运行的数据和结果给予详细地解释,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引导学习者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下载和练习实验程序,以便让数据结构的实践教学可以更好地在网上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肖俊洪.基于混合学习的直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远程教育,2011(12).

[2] 秦宇.引领式在线学习模式[J].教育信息化,2005(8).

[3] 史晓燕.E-learning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5).

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6篇

远程培训的现状与问题

现在远程培训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学资源不配套,教学资源多是采用城市学校的教学案例,而且培训机构只根据一种版本的教材开发培训资源。这样一来,造成了教师教学需求资源与远程教学资源的脱节,给教师直接应用带来不便,影响到了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学校的应用。五是参训教师个人投入过多。对农村教师来说,学校没有远程学习硬件设备,只能自购电脑、安装网络或使用无线网卡参加网络学习。据了解,教师除自己购置设备费用外,每天最少要上网学习2小时以上,这次中西部项目远程培训学习90天,网费共支出近400元。有一位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较弱的教师说,自己上网学习每天在5小时以上,除“双休日”,几乎每天晚上到一两点钟休息,参训使人疲惫不堪。农村学校远程学习条件的缺乏,造成参训教师个人投入成本高,这也是制约农村教师参加远程教育的一个主要因素。另外,远程培训课程资源与实施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从问题解决方面来看,首席专家在线与学员对话交流时间极为有限,全体教师在网上与专家直接对话的机会相当少,只能与平台一些教学辅助人员或学员之间交流,造成一些教学实际问题仍得不到及时解决;从教学应用方面来看,网络培训解决的是教育教学共性问题,加之农村学校受各种因素影响,实际应用仍需要现场指导,尤其需要发挥当地专家和县级以下教科研人员的作用。

“跟进式”短期集中培训的提出

纵观网络研修十年历史,发展速度快,内涵提升慢。通用于多年国培和省培的培训模式,从常态化角度,均缺乏让研修重心下移的区域纵深和让研修跟进教学的过程纵深。解决两个纵深,实现网络研修常态化,构建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研修共同体,成为网络研修下一步发展的趋势。如何通过网络支持,形成常态化的网络教研模式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讨,去摸索,去实践。“跟进式”短期集中培训,是基于解决远程培训中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研训方式。其必要性在于:从优质资源的效度讲,通过集中研修、专家引领,可以给全体参训教师提供交流机会,有利于学习、实践后的生成性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应用,促进校本研修机制的建构。从培训组织方式讲,组建由网络培训专家、本地专家形成的专家培训团队,通过送培到市、县的方式,分期培训,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县级培训机构的履职能力和水平。从培训目标上讲,在远程培训实践中获取教学实际问题,通过集中培训,针对课堂教学的真实问题、新课程实施中的疑难与困惑,进行交流、指导和引领,使网络学习的优质资源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有效应用,进一步提高参训者的教学及研究能力。从培训教学形式上讲,通过分组研讨、专家讲座、网络视频会议、现场诊断、问题答疑、对话交流等形式,可以探究网络培训、集中研修的有效结合点。从特色与创新上讲,实施远程培训后的短期集中培训,能够有效促进学校“造血”功能的发挥,促进学校教学改革。一是促进研修方式的改变。基于学校的问题可以采用错位排课、先行课制度或采取同课异构、联片研修、连环改进等措施,扩大教学交流;同时,针对课堂问题,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小专题研究。二是研修组织的创新。以乡初中、中心小学为单位,分学科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由县级培训、教研机构合作组织,引导学科网络协作组开展网络研修交流与研讨活动。三是合作研修的模式创新。打破以往“专家讲座为主”的传统培训模式,设计为“网络学习与集中校本研修相结合,专家引领和同伴互助、个人反思相结合”的教师培训模式。进一步增强远程培训的实效性,切实提高参训教师的课堂应用能力,促进网络学习常态化。

“跟进式”短期集中培训的实施

有效教学来源于有效研修,落实在学生的有效学习上。把研究指向教学各个环节,聚焦学生学习是教师研究态度和研究品质的标志和培养途径。跟进式培训活动就是推动教师有效研修的一个做法。通过同课异构、观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帮助教师去思考,去反思;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学生反馈对原设计有新的发现和调整;修改一次教案然后再去实践、去反思,进一步修改教学设计,帮助教师自主反思、自主解决问题。这样做,能够切实提高农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就其内容与方式来说,要针对参训教师需求调查来确定,参训对象不同和问题不同,采用的培训内容与方式不同。但是,实施“跟进式”短期集中培训,主要是解决远程培训中校本培训核心要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缺位问题,较理想地实现校本培训机制的良性运行,保证校本培训的适应性、针对性;要突出学员主体地位,聚焦实践问题解决,丰富学习资源,落实学习支持,抓牢过程监控,科学考核评价,保证远程培训的实效性。为此,可设计如下培训构架:构架一:培训过程的要素构架二:培训过程的构成打破“专家讲座为主”的满堂灌式的传统培训模式,设计为“专家引领性讲授和实践性课堂相结合”的教师培训模式。强调参训教师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跟进式”培训的方式可以通过以下流程展开:专家报告(学情分析报告)——研讨交流——同课异构——现场诊断——再认识——制订发展计划。这一过程的具体操作要领是:)学员带来自己的教学设计或课堂实录由专家进行评价和指导。针对学员在培训中共同关注的课堂教学问题,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和专家同备课,同听课,面对面交流。专家就实践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与教学指导。就教学主要问题进行点拨、引领。专家释惑解疑,指导、斧正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难点问题,帮助参训教师解决教学问题,提高理性认识。采用“工作坊”形式,进行模拟教学。将学员分出不同角色,即教师、学生、评课专家,由学员进行二次教学设计与实践。专家评价学员的教学并进行引领指导。学员分小组讨论,再次反思教学设计方案。小组派代表演讲教学方案。学员与专家交流、专家点评经过学习后的学员的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

“跟进式”培训的绩效考核与评价

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7篇

针对深山区学校教师队伍培养及资源配置与门城地区存在差距的问题,为进一步实现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造京西教育高地的战略部署,2014年2月,我们与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启动移动云课堂项目,重点扶持深山区教育发展。根据前期调研,全区共有5所山区学校(王平村中心小学、付家台中心小学、军响中心小学、清水中心小学和斋堂中心小学)参与该项目研究,涉及语文和英语学科。这五所学校是山区全日制小学,地处深山,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师整体水平参差不齐,教研教育观念有待更新,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能力亟待提高。希望以此作为学校发展的突破口,通过课题项目带动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实现课题研究与教师教学紧密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素质提高。

一、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帮助实验学校开展工作,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在余胜泉教授、马宁副教授的带领下,多位博士和硕士先后多次到门头沟区开展工作,与区教委相关负责人、教师进修学校研修员、项目教师一起交流,听课、评课,展开专题培训。我们对项目学校领导和教师从理论基础、教学设计方法、移动云课堂教学模式及案例分析、教学平台和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专题培训,通过面对面、网络研修等方式,对实验教师教学设计方案进行点评、修改,督促他们上出研究课。

此外,成立专门指导小组,在项目总负责人何克抗教授的带领下,对区项目的开展进行跟踪指导。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学校具体特点,成立教学指导小组(理论、方法的指导;设计方案的修改和点评;协助设计制作综合课例)、技术支持小组(实验学校的硬件维护;协助教师开发各类课件;技术指导)、教师培训小组(实验学校全体教师的教学理念模式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联络小组(教育局、实验学校和研究基地的联络和协调;实验基地的事务性工作)等,对项目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推进过程

1.常规听评课指导

课题组指导教师每学期到学校进行教学指导三次,每次区教委、教师进修学校和信息中心的教师会和课题组一起,到学校参与听评课活动,共同关注、推进项目研究。

除稳步开展每月一次的实地下校指导之外,通过学习元平台,对实验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网络研修与远程指导,建立“门头沟跨越式课题组”学习社区和每月听评课知识群,要求实验校教师在每月听评课开始前,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上传到知识群中,课题组教师会针对每位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课题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与点评,促进教师教学成长。

同时,针对教师的集体诉求,创建理论指导与课题实践知识群,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及时推送最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另外,通过QQ群、飞信、邮件等多种形式,与实验教师、课题负责人、区教委相关负责人员及时沟通,每月通过邮件为各个学校及区教委发送各种活动计划、指导意见和评价反馈。

2.集体备课

为了加强课题指导的针对性,从项目启动初期,形成先与教师共同备课,再听课,然后评课的工作思路。教师每月根据自己对移动云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理解设计课,提前通过QQ群、学习元的方式与总课题组交流。另外,专门安排时间就本次要上的课的设计方案进行深入的面对面的交流和指导,组织实验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汲取集体智慧,设计切实可行且能达到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设计方案。最后,教师要按照修改的教学设计方案,做出研究课。在吸取有关意见后,教师将修改方案发回课题组,进行更细致、深入的交流。在一年的课题工作中,通过总课题组成员面对面指导、基于学习元平台的网络研修的方式等,教师在设计方案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3.听课、评课

总课题组成员会按常规每学期到区各项目学校进行项目教师的听课指导。听完课后,及时和上课教师进行交流,听取教师对这节课的课前安排和课后反思,根据教师自身特点,从优劣势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建议。

4.研讨活动

研讨活动分为区内和跨区的交流与研讨。交流与研讨,对项目研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提供很好的交流互动平台,通过对某个问题的深入研讨,促进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借助移动云课堂,我们会召集各项目学校教师一起研讨和交流,集中解决移动云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

由于移动云课堂的目标较高,探索过程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教师熟练地掌握移动云课堂教学模式也需要一个过程,而合作与交流不仅可以使教师互取所长,学习他人教学经验,还可以使之在观点协商、碰撞中,共同解决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教研会议上,我们会观摩和研究优秀案例,结合总课题组的评课意见,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此外,为实验学校提供“走出去”的学习机会,到其他地区实验学校交流和研讨,拓宽思路,交流心得,取长补短,构建学习型组织。例如,组织北京―深圳区域交流活动、北京四区移动云课堂项目交流活动,推荐并协助教师参加全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全国年会等。

5.软件支持环境

基础教育移动云课堂发展创新研究项目是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信息技术的各种形式是必不可缺的基础。为了顺利开展网络环境下基础教育移动云课堂发展的研究,总课题组研制开发一系列平台和软件,为我区进行课题开展、教师发展、课堂教学、评价测量、教学资源管理等构建出系统技术环境,成为科研的必不可少的信息平台,提高活动效率。这些形式多样的网站和软件,共同构成移动云课堂项目的系统技术环境,在学校得到广泛使用,有力地支持教师的项目研究和日常教学工作,提升教师教学、科研的效率。多种技术形式融入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往更深层次的方面发展。

(1)Vclass平台安装与移动端程序

针对山区学校网络环境较弱、人员配置不全的情况,专门组织技术人员,为实验学校搭建Vclass平台,每月一次为平台进行资源升级,保证课堂平板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为满足项目教师对技术的多样需求,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针对区域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开发学习元平板客户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教师和学生对教学的需求。

该平台为教师提供虚拟课程空间,教师可以在这一平台上备课,上传资源,布置作业,出试卷,就某些问题进行调查;学生可以做作业,通过讨论组进行网络作文、记笔记、考试;师生可以讨论、交流等。这一平台也可提供共享资源,计算机自动对客观题判卷,分析学生成绩,让教师第一时间掌握全班知识掌握情况。平台还会设置答疑空间,由学生提问,教师给出非实时解答。Vclass网络教学平台,不仅可以支持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还可以支持很多课外学习活动,如作业、答疑、讨论等,是支持混合式课堂教学的有力工具。

(2)学习元平台

基于网络的教研活动正在蓬勃兴起,成为一种日渐流行的新型教研方式,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正发挥着传统教研方式无法企及的重要作用。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独立设计、开发的学习元平台将可进化的物化资源与人力资源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可以动态演化、自我发展的虚拟组织,是促进教学资源共享、支持教研活动开展、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协同发展的学习共同体网络,开展网络培训、协同备课、针对教师进行个性化指导、协同备课、区域协同教研等活动,促进所有项目教师群体专业能力的提升。

(3)Mllab网站

Mllab的全称是“‘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网站”。该网站主要是让教师了解课题组的工作动态、研究成果及进展与发展趋势。此外,也介绍了教育技术领域内的最新发展动向、重大事件、最新教育产品信息等。这些丰富多彩、质量上乘的学术内容,能开阔教师视野,启发思考,产生新的思想。

6.资源共建与共享

移动云课堂项目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大量内容广泛、表现形式多样化、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及与各学习主题相关的拓展学习资源,在这一资源库的支持下,通过教师创新教学设计,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听读环境。移动云课堂资源,统一采用网络课程形式,根据教学设计要求,以课为单位,对课文涉及的各种素材进行整理加工,做成网页形式的资源。其基本原则是:目标导向,分头开发,优化组合,共建共享;组织策略:自上而下,总体规划,分工合作,共建共享,激励机制,积极高效;学校建设资源的基本模式:对学校而言,成立资源建设项目组任务分析确定标准资源建设培训分工开发资源评审资源提交总结分析,对教师而言,对课进行教学设计根据教学设计,收集相应各类素材将素材整理成网络课程形式的网页。

三、效果分析

自移动云课堂项目在我区实施以来,山区5所学校的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许多年轻教师逐渐成长起来,经验丰富的教师不断深入探索,科研能力不断提升,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我区参与项目研究的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资源建设能力得到提升,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积累、共享的意识也逐步建立起来,整体信息素养得到提升。而且,在移动云课堂项目的带动下,学校以科研为载体,积极倡导教师教学要有科研价值,开展学校教学研究,使教师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过渡,激发教师自我发展需要,催生创新思维。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在移动云课堂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阅读内容广泛,阅读兴趣被激发,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促进与发展。此外,在课堂上,学生更加自觉、积极、主动、独立、自律,使课堂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需要,一种发展需要,一种生命需要,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8篇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举措,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工作之一。2010年1月,教育部了《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该文件的基本精神就是“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袁贵仁部长在教育部2010年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提高质量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坚持应用导向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的实际运用,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现代化。”

积极探索实施一套可以有效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论、模式、技术与方法是我国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的当务之急。“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是由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开展的重大项目。该项目是部级“十五”课题“基于网络环境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的继承与深化。通过多年的实施推进,这两个项目形成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试验成果。例如,项目从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特色的视角出发,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有特色的优质数字化课程建设为核心,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通过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层次整合,大幅度提升农村地区中小学的学科教学质量,从而实现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内涵发展和高水平增长,使农村的孩子也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使学校的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都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目前,课题项目已进行了10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理论方法初步建立阶段(在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广州东风东路小学等全国都有影响力的知名学校,利用专有的教材,在课堂网络环境下对语文学科开展研究);理论方法逐渐完善阶段(在深圳、广州、北京等地的普通学校,利用通用的一般教材,在课堂网环境下开展语文、英语两个学科的课题实施);试验探索日益深入阶段(在办学条件薄弱的学校,利用通用的一般教材,在普通的多媒体教室中,对语文、英语两个学科进行课题实施);试验领域逐步扩展阶段(在部级贫困县的农村学校,利用通用的一般教材,在普通的教室中,对语文、英语两个学科进行课题实施)。目前试验学校已有228所。

2008年10月,福特基金会资助项目组在两个部级贫困县探索项目的推广模式,日前已取得显著效果。如,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六年级的实验班学生,可在规定的40分钟内完成700多字的现场命题作文;宁夏海原县入学时零识字量的农村孩子,在项目实施一年之后,能写出平均100多字的小文章。经对比测试,丰宁实验区二年级的实验班孩子与北京名校同年级孩子的语文测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虽然实验区的生源素质、教师素质、办学条件等情况远不及一些城区的学校,但项目实施后的情况令人欣慰――在教学起点不甚相当的情况下,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了教育结果的相对公平。

众所周知,我国农村地区的师资情况普遍存在优秀师资流失严重、在岗教师专业能力亟待提升的状况。以宁夏海原县为例,项目启动时,15名参与实验的教师中有7名特岗教师,他们缺乏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常规的课堂管理、教学组织都存在问题;另有3名转岗教师,在项目实施之前没有任何所在学科的教学经验。我们项目的核心成果是探索出了一套能够有效提升农村课堂教学质量、可大面积推广的理论、技术、模式和方法,通过面授、听课、评课、个别指导、网上授课、网上讨论、检查评估以及组织校际、跨区和全国流与研讨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技能发展,从而确保实验学校实现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较大幅度提升。项目实施一年之后,宁夏海原县参与课题的教师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观,实现这种变化的原因,要归于项目组关于提升县域农村教师专业技能的六维途径。

二、提升县域农村教师专业技能的六维途径

该项目主要通过多种方式的集中培训、经常性的学习支持及个别指导来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由此达到显著提升农村小学教学质量与学生能力素质的项目目标。从教师专业发展这个层面来看,项目组采用了下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六维途径,即:短期面授入门培训、规范指导敦促实践、专题课程网络支持、搭建平台促进交流、落实教研有效提升、地方行政制度保障。

1.短期面授 入门培训

在每所学校,项目实施之初,项目组对参与项目的人员开展为期两天的入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项目概述及其理论基础、学科教学设计方法、学科模式及学科案例、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四个单元的内容。入门培训采用集中面授的方式,这样能够利用人员集中、内容集中的优势,让参与试验的教师较快地对项目的理论、模式、方法、技术等内容有所了解,为后续的项目实施做好铺垫。

利用入门培训的时机,项目组还会对项目学校的领导进行项目实施与管理的方式介绍,以帮助参与试验的学校对课题实施过程有所认识,结合其他地区的各项实施经验,对需要他们给予教师理解和支持的细节进行介绍,以使校级项目管理层树立不仅看重项目效果,更要经历过程的观念。这样,学校的领导才能够帮助教师走过项目实施的各个不同心理时期,从而为项目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规范指导 敦促实践

经过项目入门培训之后,项目实施进入正轨过程中。总课题指导小组成员每月一次与参与项目的教师面对面进行规范的实施指导,这是项目取得成功至关重要的做法。每一次课题指导一般都要按照“教师提交教学设计方案――集体研讨教学设计方案――教师上课实施教学设计方案――课后集体研讨评课――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教师修改教学设计方案并提交指导组”这样的工作流程来进行。规范的指导流程能够帮助参与试验的教师快速入门,使教师尽快熟悉本课题的理念与模式。

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写与教学反思是保证课题有效实施的两个关键因素。教师一般都比较熟悉传统教案的编写,但是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案如何编写却不很了解或根本不知道;而没有科学的、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本课题所要求的优质课堂教学就无法实施。所以课题指导组要求教师应就教学设计方案的构思和编写经常与课题指导组成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研讨(面授方式)或通过e-mail(远程方式)交流与研讨。为了让教师深入理解和把握信息化教学的创新理论、模式与方法,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还要求教师在课后进行认真的教学反思。为此课题指导组积极鼓励教师通过e-mail方式经常和课题指导组成员进行个别化的远程交流。面授和远程这两种指导方式都得到教师们的充分肯定,所以指导效率高,所取得的效果也比较好。

总课题指导小组成员深入教学现场时,会对每一所试验学校的每一位参与试验的教师所上的课进行现场指导,方式主要是听课与评课。通过听课,可以及时发现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优点与存在的不足;指导组成员听完课后要与课题学校负责人、教研组教师以及教师充分交换意见,对教学中的优点给予肯定,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并针对具体情况给出可操作的改进办法。此外,对部分试验学校的教学要进行事先不通知的听课与评课指导。每月指导结束后,指导组会撰写相应的月活动公示,公布本月课题实施情况、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哪些主要改进、试验学校领导需要关注课题的哪些环节,以及本月参加课题活动的教师名单;并且把月活动公示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各个项目学校的有关领导以及教育局领导,以督促课题的有效推进。

3.专题课程 网络支持

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处于不同阶段的教师的科研和教学需求,项目组开发出一套包括三十多个专题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这些专题涵盖了课题理念、课题管理、信息技术环境与工具、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常见问题处理等三十多个有针对性的专题活动及资源,指导教师通过课程的学习,逐步从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并且有效地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落实。此套培训方案共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培训课程说明、学习手册、网络课程。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这套课程在理论和技术方面可以给予教师很大帮助。

4.搭建平台 促进交流

为开阔各试验区领导和教师的思路和视野,促进不同试验区之间的相互学习,并使新加入课题的教师能较快地理解本课题的创新教学理念和相关的操作模式,总课题组努力为广大教师提供跨区县交流与研讨的机会。例如,总课题组曾多次组织河北丰宁试验区的教师和北京远郊区县试验区的教师,以及广州沙湾农村试验区的教师和深圳白芒小学的教师,互相到对方的学校去听课、去观摩,共同切磋、共同研讨。总课题组也组织农村试验区的教师就近到本省市的跨越式试验区去参观学习。例如,组织广州沙湾农村试验区的教师前往广州越秀跨越式试验区和深圳南山跨越式试验区参观学习;组织北京远郊区县与河北丰宁农村试验区的教师前往北京城区的先进跨越式试验校参观学习。与此同时,总课题组还注意加强全国各试验区、各试验学校之间的交流与研讨,以进一步推动课题的深入开展。自2004年以来,总课题组已先后召开过六次全国性课题交流与研讨大会。大会中心内容是研讨网络与非网络环境下不同学段、不同学科开展课题试验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以及各试验区优秀试验教师的先进经验介绍和大会交流。

5.落实教研 有效提升

在本项目推进过程中,教师能否掌握现代化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最为关键。本项目采用基于案例的校本教研为基本推进方式,以案例研究为核心,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解决本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学实际面临的问题为研究内容,把学习、工作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通过这种教学研究,目的是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教学效率与质量,并把学校建设成一个学习型组织。这一推进方式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教育教学规律,并把教育教学规律继续应用于教学中去。在基于案例的校本教研实施过程中,项目组特别关注以下几点:以案例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与核心内容;大力推进基于网络的教研;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同时有专家专业引领;构建大校本教研体系,依托学校资源优势以及专家资源优势开展研究。

6.地方行政 制度保障

高等院校的专家在教育技术理论、方法及技术开发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学术优势,这种学术优势一旦与基层的实践问题相结合,必将产生巨大的效能。河北丰宁实验区是在2004年5月签署的项目实施协议,那时丰宁县已经经历了几年的新课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当时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要议题。宁夏海原县于2009年5月加入项目。在项目引入时,这两个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都有着迫切地要改变教育现状提升教育质量的意愿。有了对“症”“良药”,还需要“有效的治疗过程”,方能“药”到“病”除。为此,两个地区分别出台了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制度,如:教师的项目实施工作是其绩效考核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学校在日常开展的项目也成为考核其工作情况的重要指标、教研室的日常工作与项目的理念和模式相结合,等等。这些地方行政制度的保障,为项目顺利实施,奠定了理想的基础。

三、结语

通过这六个方面的努力,县域农村教师专业技能得到了较高的提升。这些教师通过参加培训,并结合自已的试验研究实践和观摩大量优秀案例,边学习边思考,使教育理论素养和实际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特别是通过指导组每月一次到试验校课堂的现场听课、评课指导,使试验校教师能较深入地理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能较好地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模式与方法。而且,在参与试验的教师的带动下,试验区各校的教师们普遍开展了学、比、练的教研活动,实验区的教师们纷纷撰写教学研究论文、精心编写教学设计方案。现在,以课题带动教学,在教中学、教中做已经成为各试验校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的目标和良好风尚。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现代化教育技术研究所)

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9篇

1、 以下有关研究性学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1分)

教师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主要负责传授和讲解知识

2、 数字教学资源一般都有良好的交互性,存储方便等优点。李老师在教学中使用数字资源的策略如下,不合理的为()。 (1分)

在教学中,数字教学资源尽量自己去重新编制,避免使用现成的

3、 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以下对具体教学目标所属层次的描述错误的是( )。 (1分)

“至少能用3个新学的词语在8~10分钟内创编谜语、儿歌、小故事”属于分析层次

4、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动力。下面关于学习动机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1分)

学习动机越强,越有利于学习和保持

5、 在前面的教学环节中,你讲授了某项教学内容,之后请同学进行总结,这里使用到的教学策略是()。 (1分)

直接强化策略

6、 现在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反思,以下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评价的说法,其中不合理的是()。 (1分)

评价一份教学设计方案的优劣,要看其是否设计使用了最先进的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工具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否全面落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

7、 李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喜欢使用演示课件,下列观点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1分)

李老师使用的课件可以完全呈现老师讲述的内容,可以代替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8、 下列软件属于制作网页的工具是()。 (1分)

frontpage

9、 一般情况下,导航栏由()构成。 (1分)

题头图和导航文字图

10、 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之间的关系是以下哪种? (1分)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彼此相互交叉

11、 下列关于总结性评价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 )。 (1分)

总结性评价旨在获得现阶段教学的反馈信息

12、 下列关于表现性评价的特点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1分)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但也削弱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

13、 李老师将教学评价分为了5个维度,如下表所示,很显然每个维度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对于下面3个细化指标的维度归类正确的是( )。指标 权重 得分 (1分)

1)属于教学内容2)属于教学过程3)属于教学技能

14、 学校对张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评价成绩为优,下列是评价中的几条结论,其中最不能表明张老师的课堂教学为优的是哪项?( ) (1分)

张老师的课堂从控制的角度出发,使整个课堂秩序井然有序

15、 以下哪一种信息交流技术可以辅助教师与学生开展实时交流? (1分)

msn

16、 互动和交流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下列关于互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1分)

在多媒体教学中,人与机器的互动比人与人的互动更为重要

17、 李老师经常会面临一个问题――如何选择恰当的数字教学媒体来支持教学。以下对李老师选择教学媒体的建议中,不恰当的是()。 (1分)

数字教学资源尽量要重新编制,避免使用现成的

18、 在学完教育技术的课程后,你对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请说出下列选项中属于教学资源,但不属于教学媒体的是( )。 (1分)

教师

19、 电子教案开发工具有很多种,有些开发工具所编辑的电子教案不能用ie直接浏览,下面选项中的哪个工具软件开发的电子教案不能用ie直接浏览?( ) (1分)

authorware

20、 下列对教学设计方案评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1分)

教学设计是一种模式化的程序,最好不要进行创新,否则会破坏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二、多选题

1、 研究性学习分组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2分)

小组成员的个人职责明确

均等的成功机会

小组有明确的目标

组内异质

2、 李老师给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讲授了某单元的课程,达到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但是,李老师按照相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在某农村学校施

教时,达到的效果却非常之差,请问,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考虑,以下哪些选项能较好地解释这个现象?() (2分)

李老师忘记了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两个班级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不一致

李老师忘记了进行教学环境分析,两个班级学生所处的教学环境不同

3、 王老师在制作电子教案的过程中,需要从网络上下载并储存大量的关于动物的数字化图象,下列文件格式中属于图像格式的是()。 (2分)

*.gif

*.bmp

4、 现在你需要一些电子版的关于科学探索的图片或视频片断,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2分)

查找相关的素材光盘或网上的教学资源库

利用flash、authorware等制作工具自己制作

到网络上利用搜索引擎去查找并下载

5、 教师想将截取的一段视频给学生观看,可以选用用下面的哪些软件?() (2分)

绘声绘影

豪杰影霸

premiere

6、 教师需要使用一些集成工具来设计课件,并制作出图形并茂的教学演示课件。下列选项中可以制作演示课件的工具为()。 (2分)

frontpage

dream weaver

authorware

flash

ms office

7、 你从网上下载了一个关于本课的flas,但复制到另一台电脑后不能播放,可供解决的方案是( )。 (2分)

安装flash插件

下载flash播放器并安装

8、 在制定教学实施计划前,教师应该先考虑以下哪些内容()。 (2分)

教学实施的环境

在教学实施前,学生应做好哪些学习准备

需要使用哪些软件、硬件或教学材料

教学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演示技巧

教学暖场活动设计

9、 下面是王老师所在学校的一份课堂教学的学生评教表,现在其中有些地方没有完成,以下选项是对该表进行的相应补充,请问补充正确的是()。评估项目 序号 评估指标 权重 评分(百分制) (2分)

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指导学生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

讲授逻辑清楚、条理清晰,教学时间分配合理

密切联系实际,内容熟练充实、信息量足够,举例恰当

合理运用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

10、 下面是某位老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所做的工作,你认为合理的是( )。 (2分)

在上课之前检查教学用书、黑板、粉笔、课堂所用的教具是否齐备

在准备教学工具的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

认真钻研教材,并且仔细准备随堂测验的问卷和试题

三、是非题

1、 与考试相比,档案袋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感,有利于更全面地评价学生,也更简单更省力。 (1分)

2、 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应该符合教学实际,特别是评价结果,不能主观臆断或掺入个人态度。 (1分)

3、 教学评价中的观察法是指在人为控制状态下的观察。 (1分)

4、 评语能从定量的角度,形象地展现学生群体在某个时间的状况或者学生个人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 (1分)

5、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年龄、智力发展水平、学习风格等因素相适应。 (1分)

7、 按照使用对象来分,课件可以分为单机型和网络型两种。 (1分)

8、 课件图、文、声、像并茂,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分)

9、 在发现教学、问题求解、协作学习等教学方法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自主探究能力,教师要以旁观者的身份尽量不干预学生的学习。 (1分)

10、 多媒体教室中,学生是课堂的控制者,媒体主要用来展示学生的作品。 (1分)

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多模态

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了交际模式的多样并存;网络平台的逐步完善带来了文化资源的多元共享。大量非语言模态的符号(包括图片、视频、音频等)已经积极地参与到口头的和书面的意义资源的构建,并取代了语言符号和伴语言符号(如表情、手势等)在交际活动中的主流地位。文化的多元化和交际的多模态化改变了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同时也加速了电化教育的发展。网络环境下的课堂话语形式、课堂教学组织也随之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由基于语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基于交际的多模态教学模式转变。

本文以多模态话语理论为框架,结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探讨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可行性方案。

一.多模态话语理论框架

语言是一种交际意义资源。在交际过程中,我们往往会使用不同模态的社会符号,调动交际双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知渠道(如视觉、听觉、触觉等),以实现成功的意义互动。多模态话语理论关注的是交际意义资源的多模态性,以及各种模态的符号系统之间的关系。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遵循功能语言学的研究传统,将语言的纯理功能拓展到其它模态的符号系统[1],探讨它们如何发挥互补、协作的作用,合力共现完整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谋篇功能。目前,多模态话语理论已被尝试性地应用于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相关研究领域。

二.基于多模态话语理论的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而学习是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获得[2]。教学设计(Instruction Design)是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与目的,以及为满足这些需求而设计的教学系统的全过程[3]。

英语教学是一种跨文化、跨学科的交际活动;课堂教学是这种交际活动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习者学习动力的存续和学习进程的推进。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应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为出发点,以提高学习效果为目标,并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征提供学习支持。当前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呈现多学科整合的趋势。

2.1 多模态话语理论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启示

以多模态话语理论为框架进行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够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宏观调控和对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使课堂教学由单模态的静态活动转化为多层次的动态互动,使学习者在多模态的“教”、“学”互动中获得交际意义的构建能力。

多模态话语理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有如下启示。首先,传统的单模态教学局限于口头的或书面的具体言语,脱离真实的目标语语境。网络环境为课堂教学创造了丰富的多模态的教学资源――各种模态的符号系统――去构建目标语的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为培养学习者对多模态符号的感知能力和识读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其次,多模态的话语方式贯穿了课堂“教”、“学”互动的全过程。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以及教学内容调配和传输的主体,教师可对课堂教学进行整体布局和阶段性设计,如利用多模态的课堂教学环境和设施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和实践中习得识读目标语和母语的文化差异。

2.2多模态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纽带,需要设计者将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跨学科理论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教学设计是英语教学与英语学习的桥梁,需要设计者引导学习者主动进行意义资源的共享和共建。本文探讨的多模态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是指课多模态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多模态教学资源的设计。

多模态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学习者与教学资源三位一体的动态交际过程。在构建多模态的教学过程之前,教师首先应全面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学习目标和现有知识等要素,然后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估等进行整体设计。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模态的教学资源(PPT课件、视频片段、音频资料)发出多模态话语(声音、板书、手势等),激发学习者视觉(PPT课件、板书、纸质教材)、听觉(音频资料、教师讲解、回答问题、小组活动)等多种感知渠道传递教学内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多模态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将设计好的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协作、评估等方式实现英语学习的目标,最终构建听、说、读、写、译等相互关联的知识体系。

三.结语

本文结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阐述了多模态话语理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启示,探讨了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可行性方案。

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网络平台的逐步完善为课堂教学模式带来了深刻变革――教学资源的多模态化和教学过程的多模态化。在文化多元化和交际多模态化的大背景下,教师不仅需要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整体设计,还应对课堂教学的各阶段分别设计。在多模态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度选择、合理调配各种模态的教学资源是培养学生构建多模态意义资源进行交际的关键。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教学评估手段对各种模态的教学资源的比例进行科学地选择和搭配,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是下一阶段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张德禄. 多模态外语教学的设计与模态调用初探[J].中国外语. 2010, 5.

[2]田慧生, 李如密. 教学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287-288.

[3]孙可平. 现代教学设计纲要[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7.

上一篇:中班艺术活动教案范文 下一篇:视频教学设计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