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规划设计师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1 12:51:42

网络规划设计师论文

网络规划设计师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结构分析;难点分析;资格和水平考试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1-220-02

2009 Network Planning Designer of the Second Half of the Examination

LAI Gang, SHI You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examination of Network Planning Designer held in November, 2009. This examination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that one part held in the morning and the others held in the afternoon. we also analyze the emphases and difficulties of the exam.

Key words: structure analysis; difficulty analysis; qualification and level test

2009年11月14日,第一次网络规划设计师的考试开考。考试过后,希赛教育的工作人员通过回访,了解到学员普遍反映综合知识和论文还算正常,但是案例分析的试题比较偏。希赛教育的学员感觉论文把握最大,因为两道论文题有多篇范文参考,同时作为模拟练习,写过论文并且反复修改过了。下面,一起来回顾此次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的内容,以对考试内容和考试情况有个整体的把握。

1 网络规划与设计综合知识

2009年下半年(11月)考试网络规划与设计综合知识试题出了不少经典的、常考的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分布如表1所示。

从整个试题结构来看,网络与安全方面的知识占了70%以上的分数,与其他高级资格相比,所考查的范围更小,专业化更强。同时,侧重了对项目管理知识的考查,比例高达9%。

从试题的出题范围来看,主要以《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全程指导》(希赛IT教育研发中心组编,施游、张友生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为准。另外,相当一部分试题是希赛教育模拟试题的原题,或者具体数据不同,但考查点相同。因此,作为一种复习和应考手段,学习好《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全程指导》和《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试题分类精解和题型练习》。

2 网络规划与设计案例分析

网络规划与设计案例分析试题一共是三道题目,全部是必答题,每题25分。

试题一描述的是一个公交项目,在集团范围内建设一个用于公交车辆监控、调度的企业网络,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的管理和运作模式,大力提升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和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问题1(a)是求可靠性,可以直接使用《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全程指导》(希赛IT教育研发中心组编,施游、张友生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第16.2.3节“系统可靠性”中给出的公式,只要套用公式即可求出结果;问题1(b)和问题2是一个复杂点的计算题,大家只要小心一点计算即可,其中要注意一些陷阱,例如B和b的区别,有些业务没有上行流量,有些业务没有下行流量;四个分公司拥有车辆的比例为1:2:1:1,而不是相等的,还需要注意5年后的增长率的计算等;问题3要求考生按图分析,只需要考生对着拓扑图寻找,图中没有双份的设备或者线路都可以认为可能是故障端点。

试题二的问题1考查的是OSPF进程配置,有关这方面的内容,请考生阅读《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全程指导》的第7.4.6节“OSPF协议”,其中给出了OSPF的常用命令,同时给出了一个配置实例;问题2考查的是loopaback接口地址指定、指派路由器、备份的指派路由器相关配置。这里考得比较细,很多考生都将在这里失分,这也在情理之中。手工控制选举的方式来指定谁将成为DR,谁将成为BDR。可以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通过控制每台路由器的Router ID来指定DR、BDR,第二种是通过修改路由器优先级来控制DR、BDR的选举;问题3考查的是创建OSPF虚链路配置,请《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全程指导》的第7.4.6节“OSPF协议”,此处不再赘述。

试题三的问题1主要考查STM-1的特性,例如,传输速率为155.52Mbps;支持STM-1的接口称为CPOS接口;CPOS接口支持63个E1线路的逻辑绑定等;问题2其实是考查冗余网关、冗余链路相关技术特性及优点;问题3考查核心路由器千兆以太口与传输设备千兆以太口之间可能存在的工作机制,这是一种对考生经验的考查。

3 网络规划与设计论文

本次考试论文试题给出了2道题目,考生可从中选择一道来写作。希赛教育的学员拿到试卷后会发现,论文试题和模拟试题相当接近,而且在平时已经历过多次的强化训练,写作的技巧能运用自如。

试题一论电子政务专用网络的规划与设计

专用网络的规划和设计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例如,子网规划设计(含网络地址规划与分配)、虚拟网络划分、路由策略、网络带宽(流量)估算、网络管理、远程接入、网络布线、电子政务内网与外网的划分等。整篇文章只需要重点对两、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就可以了。又如,可以结合工程实践着重论述电子政务专用网络的内外网划分和系统安全、内外网互联互通的关系。

试题二论网络系统的安全设计

安全方面可以阐述的点就更多了,可以首先叙述作者参与分析和设计的项目概要和所担任的工作。具体叙述在参与网络设计中遵守的安全原则、目标。应当讨论在选用上述有关技术和措施时所采用的相应的策略与原则。文章应该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指明在该系统中要解决的安全问题,并详细地论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后果。

参考文献:

[1] 施游,张友生.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全程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施游.网络工程师冲刺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4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4] 张智勇,黄金贵,施游.基于IPv6技术的CNGI驻地网设计[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9(1):36-39.

网络规划设计师论文范文第2篇

1数字化技术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概况

1.1数字化技术的内涵美国是数字化技术研究的发源地。196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研究生Sutherland在《终极的显示》论文中首次提出了包括具有交互图形显示、回馈设备以及声音提示的数字化系统的基本设想,从此,正式开始了关于数字化系统的研究与探索的历程[9]。20世纪80年代初JaronLanier正式提出了数字化概念,从而引起了人们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广泛关注[10]。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硬件技术与软件系统迅速发展、不断改进,使得大型数据集合的声音和图像的实时动画制作成为可能,为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1]。数字化技术就是运用数字化的手段和工具,将园林设计的方案用静态图像、动态影像以及可交互的虚拟现实的形式呈现出来,使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将园林设计的方案准确的表现出来。在园林设计中使用数字化技术是手段的创新,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应用数字化技术,不仅对建筑空间和形体塑造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而且对于各种智能化管理、生态控制等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1.2数字化技术应用的优势在园林设计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设计师减少了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错误的发生以及降低设计成本,最实际的就是设计的图纸更利于保留和存档。例如,在园林绿化装饰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道路景观亭、消防设备的安装等导致空间高度与现场情况不符的现象,设计师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去修改和调整设计方案。遇到此类问题,如果沿用传统的手绘效果图,设计师需要重新绘制设计图,无形中增加了设计的工作量,并且耽搁了大量的劳动时间[12]。而运用数字化表现技术绘制效果图,就可以避免以上情形的发生。设计师只需要回溯到建模流程中对空间高度数据进行修改和调整,让计算机自动重新进行一次渲染计算就可以出图,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能够方便快捷地完成所要修改的设计图纸。大多数的客户并非专业人士,面对传统的手绘设计效果图,可能大多数客户看不明白,在交流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分歧。但是使用数字化的表现技术,就可以帮助客户和施工方更直观地理解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当双方产生矛盾的时候也便于双方及时的沟通和解决。这样不仅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将设计方案最直接的表达,而且避免了各个工种之间由于沟通不畅而导致工作衔接出错的情况。数字化技术表现方式的应用,使得设计师和客户、施工方之间的沟通交流更为有效和便捷,不仅如此,数字化技术还能为园林绿化装饰工程项目的预算、造价及实施提供高度可靠、集成、实时的信息。

1.3数字化技术应用于设计领域的发展趋势城市绿化建设已经越来越受到各省市的广泛重视。“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绿化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并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许多城市建设的目标。随着城市建设和绿化建设的推进,城市环境和绿地资源分布情况不断地发生变化[13]。如何实时了解城市现有的绿地资源总量和分布情况,如何制定适合城市市情的绿地规划,如何进行城市绿化的科学化管理等,这些都对数字化园林技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化软件经过近20a的发展,已经延伸出越来越多的功能,并且表现形式和语言也日趋多样化,数字化表现技术出现了从静态图像向动态和交互的三维场景发展的趋势。如2008年奥运会场馆工程和上海世博会场馆工程,其设计方案的展现所运用的就是三维虚拟表现技术。伴随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限制的突破,三维虚拟表现技术很可能会全面覆盖园林设计表现领域[14]。

2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园林设计的意义

2.1有利于国家重要文化资源的保存与利用将园林设计的各种规划图纸进行数字化,然后分专题、分层次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便于园林部门保存设计方案,同时便于工作人员查询和检索。将年代已久、濒临破损的园林规划设计旧图纸数字化,取代和保存了原件,从而防止国家重要文化遗产的流失。

2.2便于用户和网民游览和欣赏园林实景将园林实景进行三维仿真模拟,制成网页,建立网站,用户和网友只需点击网址,便可全方位、多层面地在线游览园内各景点,使整个园林景观尽收眼底。

2.3有利于园林部门对园林信息实现数字化管理园林部门可通过数字化园林虚拟变现形式,能够比较容易地探究和获取管理园林的大量信息,研究与建立全国风景名胜和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游乐园等信息系统,并根据动、植物园信息建立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可对园林信息实现数字化管理,例如英国皇家植物公园、美国密苏里植物园等。

2.4实现资源共享通过把已建有的不同类型的风景名胜、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动物园、小游园、专用绿地、城市道路广场绿化、主题公园等实际项目的有关园林规划设计案例上传到网络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可使园林专业的学生及园林系统广大同仁从一些优秀的园林规划设计案例中得到借鉴和启发,以便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创造出更新、更富有特色的园林规划设计作品。

3数字化技术在上海市陆家嘴花园洋房园林绿化项目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3.1设计创意分析前文讨论和分析了数字化技术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现就上海市陆家嘴花园洋房园林绿化项目进行具体的探讨和分析。在园林设计时,尤其注重让入住者感受城市和谐这一主题,以打造“生态小区、科技小区、人文小区”为目标。设计的创意定位,是让人们用心去探索生活中的艺术;是借助当代的艺术观念和技术手段,从空间展示和视觉穿透力等方面,帮助客户更直观地去感悟小区的园林绿化项目。数字化的表现技术不再是说教式的被动展示,而是形成一个可以让客户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园林设计精神和文化艺术品的空间艺术场。在园林设计的创意方面,主要考虑了将园林绿化装修的档次定位在中高层次上,小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会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理念的渗透;在选材和用料方面,更注重自然环保,多选用易于提升整体效果但价格不高、施工快捷的材料,如木材、石材及相应的施工材料等;在营造小区植被方面,多选用较为名贵的树种和草皮;在空间布局定位上,充分利用园林绿化空间,并将其作为建筑空间的延续,让客户充分体验到建筑与绿化的完美融合。

3.2小区灯光数字化小区灯光采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灯光与传统灯光的色温理论是一致的,但数字灯光的色温是无极可调的,可以在任何时间、场合保持恒定的色温。如果需要,数字灯光又可设定为象霓虹灯一样,随着时间任意改变色温,使小区场景变幻莫测。小水池周边使用灯带进行重点照明,更加突出空间光色引导的效果。小区数字化灯光照明的色彩组合更加注重人们的心理感受,主要采用和自然相协调的色彩组合方式,不仅给人以温暖感,更使人对空间产生一种舒逸感,使得住户在小区里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绿化氛围。

3.3小区植物条码化管理花园小区的园林数字化管理不仅体现在创意设计与铺装,而且还把小区里的植物都带上了“身份证”,小区居民可在手机或其他联网设备中安装一个“QuickMark”软件,对着“身份证”拍照便可进入网络数据库直接读取其中的信息,真正实现了“生态小区、科技小区、人文小区”的目标,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小区里的绿化植物,增强了爱绿、护绿、共享绿色的意识[17]。小区植物条码化管理系统有2种形式,一是一维条形码,主要用于行道树和道旁散树的管理,记录植株的品种、科属、养护人员等基本信息,可以实现移栽、砍伐等数据的动态更新;二是二维条形码,主要用于小区公共绿地的树木管理,不仅包含树木基本信息还有养护情况,实现精细化管理。

3.4小区实景数字化小区实景数字化就是小区实景三维模拟图像,将小区园林实景以图像化、图形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利用小区的摄像头结合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将复杂的自然景观图形化。通过Internet、Web的集成,链接声音、照片、遥感影像、视屏动画等,使人们在三维虚拟的小区中看到多视角、全方位、多层面的小区景观,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另外,利用Photoshop等软件支持多种Web使用文件格式及互联网络Homepage的功能,园林设计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把设计完成的作品传输到世界各地进行交流,还可实现不受地域影响的异地合作设计,将园林绿化效果图设计与数字技术更科学合理地交互运用[18-19]。

4数字化技术在园林设计中的发展方向

4.1数字化技术在园林设计中充分运用人们需要增加对设计效果的可预见性,需要大量的设计图和信息化资料来表达园林设计的意图。利用已有的各种规划设计图纸进行数字化,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应用绘图软件进行园林设计,从而实现园林设计真正意义的数字化。在园林设计的同时制作三维模拟园林,以全面、详细地描述园林整体的美学特征和环境氛围。数字化技术可在园林规划设计、建立数据库、三维建模、显示立体效果、设计反馈确定空间关系、材质设定、增强艺术感染力、以及最后处理,即应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图像后期处理等方面得到充分的运用。

4.2有效利用数字化技术园林设计师如何能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技术,成为今后广泛关注的问题。在景观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不能只停留在设计制作的表层工作,单纯地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制作[20],更不能为了单个小区的美观而破坏整体生态环境。现代园林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实地考察小区周边的环境和地形地貌,结合数字化技术选择“天人合一”的设计立意。此外,还要不断地去尝试开发利用新技术、新产品,不要停留在旧有的思维定式中,充分发挥设计师的主观能动性,创造科学合理、有效可行的数字化园林设计表现方式[21-22]。园林设计数字化要在设计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数据库,以便在以后遇到相似的园林设计与建筑设计时,可作多方案比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优中选优,避免过去的不足在今后的设计中出现。

5结语

美国自20世纪60年代在风景园林规划专业领域用计算机来完成各种工作以来,许多大学、科学研究机构和设计事务所都在组织大批人力、物力、财力开展风景园林应用新技术的研究。我国目前数字化技术在园林设计领域的应用程度依然很低。如今,园林工作者应用数字化新技术,大多还偏重于数据库的建立或单纯的制图。在园林设计中数字化技术的许多功能却总是未被充分应用和发挥。究其原因,除了园林专业涉及面广泛、问题复杂之外,主要是因为社会各界对该领域不够重视,未能形成整体的技术应用与开发的合力。因此,撰写该文,以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的人关注支持数字化技术在园林设计领域中的创新与应用,从而提高我国各行各业设计表现的整体水平。

网络规划设计师论文范文第3篇

协会各专业委员会、地方教育技术协会组织;相关教育局、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中小学校: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12年年会暨全国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研讨会于12月初在广东省东莞市召开。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办单位: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二、协办单位:广东省广播电视大学 广东省电化教育馆广东省高校教育技术研究会

三、支持单位:深圳市学之泉集团有限公司

四、会议主题:融合、应用、创新

五、会议程序:

(一)2012年年会

1、领导讲话:传达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2、为获奖的影视作品、案例、论文、网站、叙事、课程包、PPT颁奖

3、会长讲话:总结协会2012年工作

4、召开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

(二)全国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研讨会

1、教育技术专业发展:教学设计师、媒资工程师、系统架构师的职业设计

2、“三通两平台”的规划设计与实施研究

3、开放大学的创新与远程教育的变革

4、数字校园综合解决方案、网络多媒体技术支撑环境

5、云服务、电子书包、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教育应用

(三)新技术设备展示

六、参会代表范围

(一)教育部有关司局领导

(二)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副会长、会长;学术委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

(三)协会各专业委员会代表

(四)全国教育影视优秀作品大赛,案例、论文、网站、叙事、课程包、PPT获奖单位、作者,组织奖获奖单位及个人

(五)企业代表

七、会议时间、地点等事项

(一)时间安排:12月7日(星期五)全天报到。8-9日开会、研讨、观摩。10日返程

(二)会议地点:东莞市嘉辉会酒店(龙凤山庄影视度假村)

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嘉辉路酒店联系电话:0769-87563388

六、会议费用标准

会务费900元。双人标间每天:320元/间,160元/床。大床标间:320元。此次会议在度假山庄召开,环境很好,房间数量有限,请务必于11月20日前将此回执传真或电子邮件发到协会,会务组凭回执表向宾馆确定房间。

由东莞市嘉辉会酒店出具会务费的正式发票。

七、会议须知

为保证住宿,务必请于11月20日前将电子回执或传真发回协会。报到时凭回执安排。

联系人:岳华 电话:010-66419038 66490963 传真:010-66490962

电子信箱:,此信箱收到后有自动回复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网络规划设计师论文范文第4篇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硕士生。

景观规划设计师、城市设计师。

曾举办过2次“林选泉书画作品展”,得到过10余家电视与报刊媒体的专题报道。

大学辞教后供职于上海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创立了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室并任主任。

主持主创近20余项重大规划设计项目,

其中8个国际国内项目竞标都获得第一名。

结合实践近10篇。

工程实践和学术论文均获得过重要奖项。

初识林选泉缘自他的一次突然来访。印像中,略觉厚重的镜片下一双激情四溢的眼睛,似乎不停地有某种当时我无法参透的东西在闪烁。浓浓书卷味的谈吐不单重重留下了曾作为大学教师的痕迹,也透视着别于一般青年设计师特有的智慧。清瘦身躯负荷的“无为景观”理念更是令我耳目一新。感觉中,他是一个不肯让梦想沉睡在摇篮里的人,一本不读就无法释怀的“书”。在大雪久已远去的春节过后,一直羁绊的心绪牵扯着我,使我不得不对他进行了一次认真的“阅读”……

[注:对话中,宁=宁中意,林=林选泉]

关于“无为景观”

宁:说实话,一直以来,在我的印象中,你是一个学者型的设计师。我想,不管工作如何忙碌,学习对你而言应该是一直未曾停歇的事。我听说你最近又在研读“老子”,不知是否有这回事?

林:哈哈,哪敢说是研读,连司马迁都感叹“著书辞称微妙难识”,但“老子”确实有一股神奇力量让人多方面获得思想指导与启迪,我只是在尽力学习,除了生活处世之外,想通过自己的从业去体会感悟老子的思想。

宁:前两年,一些大学开讲了“风水”课程,设计界也曾举办了多次关于“风水”的论坛,这引起了很多设计师的兴趣,也引发了设计界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中寻找理论依托的小“浪潮”。我想知道你为什么会对“老子”发生这么大的兴趣?

林:胡适认为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我觉得老子除了是中国哲学之父、道家学派创始人之外,同时也是中国景观前学科的思想鼻祖和奠基人,从他集大成的《道德经》中就可以看出来。我说的“无为景观”便是源自于老子的哲学思想。至于,“风水”我也非常感兴趣,“风水”中科学的环境优选观倒是和现代景观有密切联系。

宁:老子对中国文化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国内可谓家喻户晓,《道德经》构架了宏大的宇宙观、人生观,它和你所从事的职业有什么联系吗?

林:“老子”也就是“道德经”,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结晶。提到老子哲学,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无为而治”,其实不仅如此,“老子”非常深奥难懂,自汉代以后注释“老子”的就不下千家,这在中国古籍中是罕见的,国外研究老子的也非常多,每个人都有一些自己的视角。对我所从事的职业而言也很有启发,老子的核心思想“自然无为”,我觉得对景观规划设计有非常大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宁:我想,老子的“无为”在景观规划设计中主要体现的就是对环境、自然、人文、历史等等这些因素的尊重。不知道我这样理解和你有多大差别?

林:老子思想所蕴含的生存智慧特别是生态智慧,正得到世界日益广泛的关注和认同。恰恰是老子的自然与生态观这一点,才使得“无为”和景观规划设计产生了交汇。你刚才所理解是到位的,更恰切说是“遵循”,遵循大自然规律。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些别的。比如说,终极追求目标、思维方法论问题,追求境界、宣言与道德。

宁:嗯,看来我理解的不是那么到位。那么,你理解的“无为”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该怎么体现呢?能否具体说一下?

林:对于这一点我做了点小总结,归纳起来有几个方面,也算是我从景观规划设计的视角对老子思想的一点粗浅感悟吧。

首先,我觉得,“无为”是景观规划设计的终极追求目标。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将“自然”与“无为”融合为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以大自然为根本,遵循自然规律为前提,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再者,“无为”是景观规划设计的思维方法论。所谓“天下万物生与有,有生于无”、“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一个项目的策划、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循环过程也需遵循自身的学科原理与规律。景观规划设计所涉及的相关学科如生态、游憩、心理、美学等也是这样。无与有是相辅相成、矛盾统一的,由此对应的虚与实、图与底、减法原则、平衡调和等方法常运用在设计中。同样,设计中从最不利、最柔弱处着手而寻找突破,实现完美答案的例子也很多。从对立面中寻找“和谐共生”的朴素美学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启发与指导已是很多人的共识。

第三个呢,“无为”是景观规划设计追求的一种境界。所谓“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无所不为”。我们在以人为本的同时,也应该深知人不过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而已,必须尊重自然、按自然规律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面对全球化,不入俗、不随流,不,不轻己,根植乡土景观,用民族的语言创造属于中国的现代景观。有境界自成高格嘛!

最后一点,“无为”是景观规划设计师的宣言与道德。所谓 “不自矜故长”、“不自常,妄作凶”。“无为”不是“无作为”,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知而“不妄为”。面对大工业、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危机,景观规划设计师不能仅仅是“城市绿化师”、“城市美容师”,更要用可持续的观点处理好大地上各种复杂的综合体。当然,也不能自大,毕竟个人能力有限,应该倡导终生学习和团队合作。对于规划设计,不凌驾于自然之上,倡导要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维持大地生命有机体的健康与稳定。对于学科,术业有专攻,景观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应该倡导相关学科交融与合作,在自我创新的蜕变中完善、发展。

“大”而“无为”

宁:刚才的叙述感觉还是抽象了点,我们不妨结合实例来谈一谈。就我的了解而言,我知道你参与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一些项目的规划设计,并且还颇有收获?

林:从2006年开始,通过公司的平台,我有幸参加了世博的3个项目,其中两个我充当了主持主创的角色:上海世博会园区白莲泾河地区规划实施方案(注:方案征集获第一名)、上海世博会浦东园区场地设计(注:国际竞标第一名中选方案),还有一个是负责其中的环境景观:世博会园区样板组团项目设计(注:该部分竞标获第二名)。

宁:这些项目都可以用“无为景观”来解释吗?

林:嗯,或多或少都有吧。这些也许算是我在实践层面对"无为"的感悟吧!

宁:在一次上海市举行的活动中,世博园区白莲泾项目在我的印象中好像还获了奖。这个项目的设计中已经融入了“无为景观”思想吗?

林:这个项目,我认为,过去这里厂房、仓库、码头林立,而现在应该借世博这一特殊契机,提升浦江两岸城市形象,实现该地区城市功能的置换,从工业经济向消费经济转变,建成与周边城市环境和谐共生的活力多样的综合型公共滨水空间。我的理解是:该项目本质上要解决好场地问题,所以就从“正生态”的角度开始展开,阐述如何解决场地的8大主要问题:防洪与亲水游憩、滨水步行系统、活力多样的滨水公共空间、防暑降温处理、高密度人流交通、场地的历史文脉延续、会展期间与后续利用。这8大解决策略本身就融入了“无为景观”思想。

说具体点,比如,面对黄浦江高高矗立的千年一遇防洪墙,从工业时代的船坞、码头到今天活跃的滨水公共空间。在处理防洪与亲水游憩的问题中,为实现水与绿的交融,改造利用老防洪墙、设立自然生态驳岸等方法,构筑不同层次的多样的亲水空间,让人重新回到浦江边,去感受潮汐变化,感受大自然带来的力量与美感。在面对世博期间夏季防暑降温的问题,运用屋顶绿化、空中绿化网络、雾喷技术以及绿地、水体本身的降温作用来解决。面对场地的历史文脉延续的问题,本着开放的态度和对历史的尊重,场地中有保留价值的工业建筑予以保留改造,并融合到整个环境中。同时保留了一些工业片断,功能置换一些工业设施,重新利用一些工业废弃物加工成个性化的景观设施小品。

宁:世博会场地设计应该是世博会一个比较重要的项目,该如何用“无为景观”来诠释呢?

林:世博会场地设计,它是一项综合性的设计研究工作,包括浦东园区(注:围栏区2.39km2)内的广场体系、绿地体系、高架体系、服务设施体系等外部公共空间,是世博会最终落地实施的关键性环节。场地设计既要协调、融合、落实二十几个相关世博园区的规划设计专项,又要演绎好“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理念。如何解题?最终,我们在中国具有传统城市特色的“街坊”中找到诠释。我理解,上海世博会只是一个特殊城市事件,其目的不仅仅是一个世界博览会,而是启动一场世博经济,重建一片新城,加快城市化进程。我们希望通过场地设计,让展馆建筑围合形成具有传统“街区”结构的格局。世博会后尽管大多展馆被拆除了,但空间肌理被保留了下来,在这个基础上重新构筑世博场地,让它回归城市生活:充满自然气息的街区景观、充满绿色理念的街区交通、充满生活气息的街区生活………

当然,世博期间7000万的高密度人流,而其中2/3由场地外部公共空间承担,因此,设计中我们转变一个思路,就是由原先过度对展示空间的重视转变成为对交流空间的关照,将“展馆空间”转变为主动的“消费空间”,让参观者在馆内外活动中快乐交流、互动体验……刚才说的要创造这个“多元体验”的世博公共空间,则需要一系列的创新设计以及技术支持和保障。整个过程积极运用绿色材料、绿色能源、生态技术等,引入“生命周期评价体系”,让生态设计来诠释对自然的尊重,从而体现了“无为景观”思想。

宁:世博园区样板组团项目中你仅仅负责其中的环境景观部分,你是如何处理好该部分与其他部分的关系的呢?

林:这个项目其实就是亚洲国家馆组团的设计。为了处理好环境景观与展馆、高架、出入口广场等关系,并体现出东方韵味,我们把目光又投向老子的哲学思想,融入“无为”理念,用“无与有”的思辩逻辑来建构整个环境景观。

整体环境景观上运用道家“太极”的形和神,让植物等软质景观包容广场、展会建筑、高架步道、市政设施等硬质景观,彼此间相互协调,形成“和谐共生”的统一体。另外,根据世博园的空间结构及生态肌理,构思利用可移动绿化等设施组成“绿廊”,简洁有序地组织交通并软化空间环境,最终形成“有机组团整体”。“绿廊”的应用给具有理性美的场馆空间带来了活力。建筑只是绿色基底上零星洒落的斑块,而“绿廊”是连接各场馆的绿色廊道。它们起到了“隔、融、透、廊、屏”的作用,实现了极具东方特色的空间体验。在出入口广场区域设计中采用“太极”的流线形式来分隔内外广场,它与直线形式相比增大了出入口区域长度,最大化实现人流与出入口接触面,同时流线形铺装带有引导标识,能明晰顺畅的组织交通。样板组团是否成功十分关键,它将拉开世博“和谐城市”的建设序幕。

当然,不仅仅是世博会,实践中每个项目或多或少都运用到“无为景观”。特别是运用景观生态学越多,“无为景观”体现越具体。比如尺度稍大点的“上海张家浜楔形绿地景观规划设计”项目(注:国际竞标专家推荐方案),有400hm2左右面积。设计中对场地充分尊重,对自然优势资源进行保留和改造,做到 “无为”。如对集水塘、河网、苗圃林地、果林不作任何设计,只是稍加梳理。将保留的水稻田策划成稻田茶吧、稻田艺术节。让部分民居改造成城市园艺交流培训中心。甚至在岛群区推广运用生态有机农业。回到整体中,用景观产业化等景观策略对场地相关功能区域进行规划设计,将绿地的生态、生产、休闲功能结合起来,创造一个排蓄防洪、生态保护教育、休闲游憩为一体的“郊区田园绿洲”。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就不再多谈。谢谢。

“小”亦“无为”

宁:2006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浦东大街小巷都更新了一种新型路名牌,这在当时国内是不多见的,至今,民众的评价都很高,我个人的亲身体会是,这个小东西很人性,找路确实方面多了。你是路名牌设计者,请谈谈你的设计想法?

林:好的,谢谢您的评价。路名牌(注:也称指路牌)作为城市景观的元素小的不起眼,但却有“本地人脸、外地人眼”之称。路名牌对市民出行有着重大的指示意义。我倒是认为,路名牌虽小却不小,它能反映城市道路设施是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城市文明进程中,需要大家改变传统思路,对城市公用设施进行人本化的深层思索。针对浦东旧路名牌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从现代认知心理学和人机工程学角度出发,研究人的信息接受过程。确定路名牌的图形、文字、色彩、材料等各项综合指标以及制作工艺,让路名牌所传递的信息具有快速、方便、易于识别,最后尽量让路名牌形式趋于美。

宁:你所设计的这种新型道路名牌有些什么特点呢?或者说有什么创新点呢?

林:我归纳一下主要有5方面:1.采用了“一杆两牌直角式”,能指示交叉道路信息。这种是“单功能路名牌”运用于次要道路,还有一种是“多功能路名牌”运用在主要道路上。2.在文字内容上增加了路段的门牌号码信息。3. “多功能路名牌”除了提供了公建、地图、交通等公共索引信息外,增设的电子信息显示屏还可以提供天气预报等综合公共信息,远期它可用触摸电子屏提供更综合的信息。4.运用 “蓄光型自发光”材料,增加信息的夜间识别性,同时也体现绿色设计。5.探讨了弱势群体如何使用路名牌。

宁:它应该和“无为景观”没有关系了吧?

林:哈哈,既然是“无为景观”,和小小路名牌还是有点联系。老子道家哲学观中认为“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它揭示了老子的宇宙观,在景观中,它恰恰也反映了景观规划设计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尺度”问题。从1m人的尺度、到1000km区域尺度,甚至到国土资源和地球表层规划。中国快速城市化给设计师提供一生难遇的机遇,可能是出于经济等原因,很多设计师觉得只有大尺度、大项目才“有可为”,这本无可厚非,问题是小尺度、小项目谁来关注?我认为所谓“大小”只是相对而言,“小”也可“有为”。恰恰是小尺度才能与人的尺度相关,也常常能真正反映出是否做到“以人为本”。老子说“故道大,天大,人亦大”体现出了浓浓的人本关怀,“无为景观”在这里也得到了诠释。当然,浦东路名牌设置规范的研究也是基于这个而出发的。

宁:嗯,有道理,那么这种新型道路名牌目前在上海和其它城市得到推广了吗?有什么社会影响吗?

林:2006年5月,浦东内环作为试点开始运用,由于社会反馈很好,浦东新区政府很快就决定全区推广,随后几个月内就更换了所有路牌。浦东这种做法在当时国内可能是最早的。2007年3月浦西在几条路上作为试点更换了自己的新路牌,至今还在推广中。这里有个小插曲,当时市里有意见要把浦东新路名牌拆了统一更换成浦西新路牌,至于原因我就不多说了,其实浦东和浦西新路牌还是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后来幸运的是浦东新路牌“幸存”了下来。还得到许多老百姓的赞可,浦东社会经济调查中心专报称:“市民齐赞新路牌,建议能尽快推广――从一件小事折射出服务政府理念”。时任的区委书记、区长也专文批示通报以示肯定:“城市管理就是要从这样的细节抓起,全体政府工作人员都要养成从细微处入手,实现精深化管理的作风”。遗憾的是媒体对新型路名牌关注深度和广度还是有限,特别是由路名牌本身引发的对城市公用设施人本化以及城市精细化管理等深层次的思索………加强对新型路名牌的宣传和知识产权保护,这对全国各城市推广很有意义。不过,这不是我个人能力所能企及了,可喜的是,据了解上海周边不少城市有关人士看了浦东新型路名牌后也正积极酝酿自己城市的新型路名牌。

宁:这种新型的道路名牌设计方法我想应该还可以应用到其他方面。

林:嗯,是的。同样的小设计我这还有一个例子,是浦东开发开放第一路――杨高路标识的创立与运用。它是杨高路改造景观系统中的一个小部分,整体景观改造上我认为不能仅仅关心速度,而是整个交通空间环境质量的改善,努力实现“交通・让出行成为一种享受”这一美好愿望。为了增强杨高路道路文化内涵,我策划设计了“升腾的东方龙”等一系列LOGO,并通过公众参与方式投票确立最终方案,将其运用到道路隔离栏、人行道铺装等附属设施中,并在人流大的重要节点设立“标识创意说明”。这一系列做法目的是想让大众解读杨高路道路文化内涵,在诠释中加深道路文化的认同。提升杨高路形象。我记得当时有媒体称"道路也可以像商品一样拥有自己的商标,这在上海属首次"。这种做法也影响了后来浦东其它改造和新建的道路。

无限 “无为”

宁:关于你的“无为景观”还有什么需要补充吗?

林:噢,对了,我补充一点,“无为”便是“不妄为”,就要倡导多学科交融与合作,对自身需要有专业的深度和多学科的广度,有了这样的胸怀和视角,往往能从交叉学科中找到创新点,我自己也一直这么努力的。例如,我在做浙江德清一座斜拉桥――英溪大桥的景观设计,工程实践中,我运用企业CI(注: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理论知识,在国内桥梁景观理论界第一次系统阐述桥梁景观CI。作为理论创新的一种尝试,桥梁景观CI理论与英溪大桥工程都获得过奖项,同时,它与前面提到的路名牌和道路标识都入围参加“2007上海国际科技与艺术展”。

“小设计”是否真正体现“大有为”,这可能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但是,我相信只要心中有“无为”,行为是“无为”,结果会是“无不为”………

网络规划设计师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观 住宅设计 建筑 消费者

可持续设计是将环境设计、环境意识设计和环境发展观通过实物建成环境和服务项目体系,使得建筑工程项目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住宅设计中可持续设计的目标是通过技术化、情感化的设计来彻底摆脱建筑工程项目对于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和不良效果。以住宅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建筑业经过年来持续高速的发展,不仅解决了现今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居住问题,而且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增长。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同时也造成了大范围的环境损害和生态破坏。当我们以可持续发展观来审视现阶段存在于建筑行业中消费方式和生态意义的时候,必须要抛弃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将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降低耗能和提高室内质量为要求的绿色生态住宅设计作为住宅建筑发展的方向。

1、可持续性住宅设计的背景

住宅的可持续性还体现在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上。住房从分配机制转为市场消费机制后,消费者对住的概念已不仅仅是能满足栖身之用即可,而更多的是要提供一种健康环保、舒适安全的生活空间。纵观现在的住宅,无论是消费者、发展商、设计师还是政府主管部门对环境的追求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营造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绿色环保型住宅已成为房地产界的共识。

2、设计控制要求

规划设计是工程建设的先导,在工程设计中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一般都是将建立绿色生态型小区作为主要的控制概念和要求,并且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做到低耗能、高回报的效益。在工作要合理的安排建设项目的功能结构和布局方式,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全面的分析,对规划结果中所具有的各项指标都完全进行控制。

2.1、设计理念的管理控制

在规划设计阶段,要强调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原则,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些观念已得到普遍认可,无需赘述。但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认知能力的提高和认知广度、深度的发展变化,所有这些理论和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另外需要强调的是,绿色生态住区的规划和建设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在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情况下,公众参与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市场反馈及市场杠杆等形式表现出来;同时,开发商还应在绿色生态住区理念指导下,有意识地引导社会消费意识,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

2.2、合理利用现有资源

规划设计前期首先必须对建设条件中的资源进行分析,研究资源的潜在价值,对诸如土地、景观、人文等特定因素和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或保护,评估工程建设对该区域自然环境及社会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对土地的利用和评估的基本目的是要在规划前期阶段寻找到一个适合的定位,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而非过度的利用。对环境、社会人文资源的分析、评估主要包括评估项目建设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及影响,对周边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以及该地域社会各因子的影响,如人口容量的增加带来的社会配套,环境容量、城市总体交通格局的变化等。

2.3、综合规划和布局

强调规划布局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建设生态平衡。在某别墅区的规划设计当中,我们充分利用这一理念,强调建筑生态性布局,取得了良好效果(图1)。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整体布局的生态性特征。强调与外界的沟通,而非自我封闭。该方案中弧形的建筑布局使建筑与自然界很好地融合;(②建立区域内的生态平衡体系。建立阳光——水体一植被、自然——建筑——人等不同层面的梯度关系,形成良好的生态平衡;③在整体布局的基础上,将生态理念贯彻到建筑单体的设计当中。

3、建筑单体设计

3.1、以人们需求为基础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对住宅提出了新的需求。SRAS引发了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思考,极大提高了对住宅健康性的关注。住宅设计应不断满足居住的新需求,除了考虑住户的生理健康,还应关注心理健康。研究表明造成心理健康障碍的原因与建筑的高度、规模、住户的密闭性、邻里的噪声有关;而良好的社区组织和社区空间设计可以鼓励邻里间的交往,是居住环境中减轻压抑感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要将居住空间环境、邻里关系对人的精神影响纳入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加以研究。另外,房地产商和设计师应对新现象、新文化、新经济引起的居住方式的改变给予更多的关注。比如小汽车的普及、丁克家庭增多、社会老年化、网络空间、新都市主义、郊区化、再城市化都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对住宅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房地产开发指出了发展方向,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3.2、了解社会发展需求

为了实现可持续性住宅的建设,各种各样的产品和技术在相继问世。然而,日本关东学院工学部建筑设备工学科教授秋元孝之认为,建立一个综合评价体系来评估住宅的可持续性同样是不容忽视的。但这些都是以办公建筑为中心的评价方法,目前在世界上以住宅为对象的评价方法还很少,这还需要各个国家的共同努力。如果综合评价的方法可以尽快完善而得到推广,可持续住宅的真正实现将指日可待。

3.3、多使用各类环保节能材料

众所周知,保持住宅的长寿命是相当有意义的。而为了延长其寿命,就常常要进行旧房改造和设备更新,从而产生一些替换下来的旧材料和建筑构件。这些废弃的材料如果能够再利用,就可以减少浪费。而石膏板只有少部分能和原材料混合适用;木材可以变成碎片却很难恢复原状。所以,需要考虑每种材料的特性,来合理地使用再生的材料和可以再生的材料。

3.4提倡住宅一次性装修到位,减少施工过程的能耗

住宅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提供给市场前应该是一种完整的产品。毛坯房的做法既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趋势,二次装修造成质量隐患、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提供成品住宅,推广住宅产业化和建筑产品运用,实现住宅装修一次到位,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

4、结语

为了营造安全、健康、舒适、环保的生活环境,人们在住宅方面的消费,将会在讲求舒适的同时,更加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同时,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也必须以绿色GDP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绿色生态的住宅小区。

参考文献

[1]刘启波;李浩宁;资源节约型概念下的绿色住区建设评价[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网络规划设计师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园林规划 创新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园林规划的意义

园林规划是指综合确定、安排园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主要内容、基础设施、空间综合布局、建设分期和投资估算的活动。园林规划包括风景名胜区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公园规划;面积较大和复杂区域的规划,按照工作阶段一般可以分为规划大纲、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园林规划的重点为:分析建设条件,研究存在问题,确定园林主要职能和建设规模,控制开发的方式和强度,确定用地和用地之间、用地与项目之间、项目与经济的可行性之间合理的时间和空间关系。

二、我国城市园林规划现状

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园林的发展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始终未能形成具有中国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文化。除了社会经济因素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片面照搬西方园林的内容和手法,而忽视了中国本土自然景观资源和地域文化的特征。由此可见,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要取得进步,必须通过对传统园林的深入研究,提炼中国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抛弃传统园林的历史局限,把握传统观念的现实意义,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这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真正的发展方向。

城市园林规划管理是实现城市规划目标的过程,是对城市建设活动的组织、协调及控制,它包括城市规划政策制定、城市规划编制管理、城市规划审批管理和城市规划监察管理等几方面内容。城市园林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学会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把握好规划原则,适应新时代下人们对园林的期望,并力争做到让游园的人们满意,应该对当前城市园林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寻求解决对策,使我们的城市园林规划和建设事业走上健康、持续、协调发展的道路。

三、城市园林规划管理与创新的必然性

早在1991年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就明确指出:“在编制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都应当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对城市空间环境作出统一规划,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城市景观的艺术水平。”但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原因,一直以“适用、经济”的原则为主,而往往忽略了美观,但目前来看,将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的内容作为各个城市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目前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机构还不多见,好多中小城市根本就没有专业的景观规划设计机构。要鼓励具备这类专业水准的单位和个人成立更多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机构。政府一方面要提供更加宽松的条件,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景观规划设计机构的管理,切实提高我们的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水平。

要建立健全景观规划设计人才培育制度。在高校中增设景观设计专业,为社会培育更多的景观专业人才,并对现有的景观规划设计和管理人员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工作的业务水平。

城市园林的建造既可以遵从古代的方法,也可以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两者都不排斥。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必然的趋势。对古今中外的造园史、造园术以及它们的美学思想、历史文化条件进行探讨,继承传统,吸取精华,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城市园林,沿着民族文化的文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设计。纯粹的模仿和复制往往是不成熟的,对西方及古典园林一知半解而妄加抄袭拼凑是不可取的。只有端正态度,融会贯通,方可运用自如,创造出更精彩、层次更高的新园林。

四、现代城市园林规划管理的策略

1、对城市园林进行科学管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传统的园林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园林的发展,园林管理人员要及时转变观念,要积极研究探索园林管理新模式,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城市园林进行科学有效管理。在网络如此发达的时代,可充分利用互联网协助园林管理,建立园林管理相应的网站,提高园林管理效率。

2、健全城市园林管理机制

政府要处理好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城市园林管理部门要坚持科学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制定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确保园林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对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益。可以考虑把新增园林绿地的管理工作推向市场,通过市场竞争,选择经验丰富、具有养护管理资质的绿化养护单位进行园林的养护,提高园林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园林管理部门按照相关标准对养护过程进行质量监督管理。

3、提高园林管理人员素质

园林管理人员是园林管理工作的实施者,是整个园林管理活动的中心,其素质直接影响园林管理的质量。因此,应加大园林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园林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提高园林管理人员应用现代技术手段的能力,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园林管理效能。

五、创新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的思路分析

在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城市园林绿化的创新,应结合计算机应用技术,发挥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整合现代城市园林绿化艺术。因此,创新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可以从应用计算机创新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和注重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的艺术特征两个方面入手。

1、应用计算机创新城市园林绿化设计

应用计算机创新城市园林绿化设计是现代园林绿化设计的必然要求。在创新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园林设计,可以使园林绿化的研究方法更先进和科学。同时,计算机操作相比于传统的园林设计相比尤其自身的优越性,应用计算机创新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使园林设计更为方便和快捷,因此,备受城市园林建设的亲睐。如利用计算机虚拟技术,模拟城市园林景观生态、土地利用和交通布局的设置,便于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的比较分析,从而设计出最符合城市园林绿化的方案。另外,应用计算机创新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园林绿化的传承与创新才能得到技术支撑,实现城市园林绿化新的发展。

2、注重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的艺术特征

园林本身就是一门造型艺术,注重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的艺术特征,是创新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的关键。在创新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的过程中,园林绿化的艺术观,对现代城市园林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直接影响到规划设计的传承与创新。一般来说,注重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的艺术特征,在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中,应运用传统园林时空处理方式,将城市园林景观与传统的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传统艺术的优势,以达到为现代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增添光彩的目的。与此同时,设计师们还应不断地从现代艺术理论中吸取营养,不断丰富自身的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专业知识和涵养,结合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的艺术特征,发挥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创造出高水平的园林佳作。(如泉州市园林管理局针对刺桐公园绿地改造工程,充分发挥植物形体、色彩和季相等自然美的作用,创作意、趣、神、色兼备的街头绿地。)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园林规划被人们看作为城市文明程度的象征和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园林以其丰富的园林景观能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地方经济等特殊功能,城市园林正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城市园林规划管理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参考文献

[1]徐明蕖.现代城市园林管理研究[J].现代园艺,2014,04:138.

[2]苗玉霞.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的相关研究[J].门窗,2013,10:179+182.

网络规划设计师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虚拟现实;多媒体技术;结合;建筑景观设计

21世纪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在各个领域均有应用。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先进,带来更多的视觉感官体验[1-2]。计算机的三大网络通信分别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简称VR)。而现代虚拟现实的运用,可给人们带来丰富的体验,各行业内的发展可能都与该技术相关,现代多媒体技术与虚拟现实的结合也越来越密切。虚拟现实技术对建筑景观设计起了促进的作用。

1虚拟现实的发展与现状

1.1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兴起于20世纪,结合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数字图像处理等多个信息分支的成果,是一门较为综合的科学计算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指存在与计算机之中,虚拟的空间,但这个虚拟的空间利用了计算机技术创造了一个集视听、触觉于一体的空间虚拟环境,即虚拟的现实空间。该技术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某种联系,使人与该种虚拟的环境中游历,通过机器与人的联系,实现人在虚拟的环境中达到最真实的感受[3],与该虚拟环境进行交流。虚拟现实技术是通过计算机设计生成仿真三维空间以及视、听、嗅等感官,用户借助机器,实现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的体验。当使用者移动时,计算机会进行复杂的运算,准确的传回3D世界影像,从而产生临场感。该技术旨在使人体验设想的环境,广泛应用于各大设计以及娱乐行业。

1.2景观设计中的虚拟技术

以往的景观设计通过手绘图纸实现预览,但在施工完成后,建筑物还是会存在用户不满意的地方。因此将景观设计与虚拟现实结合起来是非常有必要的。虚拟现实与景观设计的结合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技术研发人员从最初的图形处理技术到设计专业建筑行业软件,类似于3Dmax等软件的开发和完善,使得三维的空间立体图像越来越真实,效果可以与真实的物体相比较。通过计算机的计算,给人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真实的体验,可以在施工前根据用户的需求修改,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十分有益。

1.3虚拟现实的发展情况

虚拟技术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候,各个国家均致力于它的研发与完善,并且认识到该技术的广阔发展空间,可以应用到各个领域。在虚拟现实技术方面的起步较晚,直到90年代产生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之后,数字媒体技术才在艺术领域展开应用,随后普及。建筑效果图、动画、电影、游戏等均开始使用数字媒体技术,后期更是将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起来,给用户最佳的体验。

2VR技术的优势

2.1沉浸式—创造全新视野

沉浸是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用户从以往的观测者转变为参与者,通过与仪器的联系,置身于虚拟现实的环境之中,体验计算机提供的虚拟现实空间,用户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并且有感官的体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4]。虚拟现实技术不仅能够给用户带来真实的体验,也改变了设计师传统的设计方式,增加了设计师的空间维度。设计师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二维平面,而是利用软件设计真实的三维场景。设计师可以从任意的角度来观测自己设计的作品,这使得原来的设计师的工作难度降低。并且通过全方位的视觉体验,设计师可以轻易地发现自己的设计错误并改正。虚拟现实可以增加团队的合作,同步的完成设计,通过共同工作塑造一个建筑空间,避免团队工作的重复性,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还可以实现设计者与用户的互动,使得设计更加的完整。

2.2交互性—形成动态体验

交互是指参与者可以操作虚拟环境中的物体,还可以从环境中获得反馈的信息,使得机器能够满足人类的要求,实现更高潜能的发展。虚拟现实可以帮助设计师在虚拟环境整改和完善其作品,建筑景观设计师,可以借助SketchUp或AutoCAD等软件就能使用虚拟现实系统。在虚拟现实的环境中得到最真实的体验,使得设计者能够在设计的过程中及时改正错误的部分和设计的瑕疵。目前虚拟现实的发展较好,从三维到现在的结合感官,建筑师可通过该技术与其作品“对话”,还可有效的保证设计师思维的连续性,有效地提高了设计的整体效率。

3VR技术对于建筑景观设计的意义

在建筑行业中,三维绘图早已应用在建筑行业中,然而三维绘图仅能给人静态的视觉体验,不能实现动态的交互体验[5]。虚拟现实有效的改变了这一点,不仅实现三维画面,还有感官体验,借助仪器数字化的人机接口。通过计算机复杂的计算,将自己置身于设计的景观之中,到达最真实的体验。在建筑智能景观的设计规划中,利用虚拟现实的技术建立一个虚拟的真实环境,可以确保该设计的全方位的规范性。虚拟现实技术在未来必将大范围的应用于建筑景观设计的行业。目前世界的整体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和发展,建筑经景观设计师摒弃传统的设计方式,转而使用虚拟技术的方法。建立一个更新的思维方式和设计方法,培养更好的设计习惯,让设计师发挥更大的想象力,摆脱掉原有的设计障碍,以更开阔的视野设计更优秀的作品,利用虚拟现实的技术,使的建筑景观设计更全面。在建筑景观设计规划的过程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采用科学的预测和分析的手段,以及参与社会大众参与评选的手段,可以全面的确保整个设计的合理性、规范性、大众喜爱度等,具有较高的意义。

4结束语

虚拟现实的优势在于实现沉浸交互的设计体验,而这种体验可以帮助设计师完成更好的设计作品,使得设计变得有趣、生动、简单,对复杂的建筑物更是起了巨大的帮助作用。在进行建筑景观设计时,虚拟现实有着很大的优势,解决传统设计不能解决的问题。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已经蔓延到各行各业中,建筑师可以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建筑的设计。未来这项技术还会不断发展,研发出更优秀的软件,应用到建筑景观设计中。

作者:周文哲 单位:深圳市朗程师地域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钱婧.虚拟现实技术对建筑景观设计的时空重构[D].浙江师范大学,2012.

[2]黄智冠.多媒体介入当代景观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

[3]刘艺.虚拟现实技术对于建筑景观设计应用[J].艺术科技,2015,(3):178.

[4]赵守慧,陈剑飞.VR技术在高层办公建筑交往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A].全国高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全国高校建筑数字技术教学工作委员会.信息•模型•创作——2016年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全国高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全国高校建筑数字技术教学工作委员会,2016:5.

网络规划设计师论文范文第8篇

【摘要】本论文以影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主要因素为分析对象,并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地域特征进行了阐述,最后结合情况,对当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值得思考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地域特征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一、前言风景园林设计实际上是我们城市绿化的基础。同时,它也是城市发展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加强地域化特征的体现可以大大提高风景园林设计的人文情怀。二、影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主要因素1、城市广场景观系统规划 在城市新、旧两个中心区,建设、改造市级中心广场,在新的中心广场建设中,可以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用“整体设计”概念塑造富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旧的城市中心指主城区的湖滨及武林广场地区,建设的重点主要在于对武林广场、少年宫广场的规划改造,以及其它城市节点的塑造,提高区域景观连接度。 对杭州江南城、临平城、下沙城3个城市副中心广场的区位、规模进行定位,促进城市副中心的形成。 在各个城区中心区块,建设富有特色的区级广场。杭州主城区拱墅区的拱宸桥被誉为古运河第一桥。在新建的拱墅区区级广场―运河广场的景观塑造中,突出体现该区块的运河文化。 2、主题鲜明的地域景观规划

主题鲜明是指通过整合建筑、水体、绿地、铺装、标志物等等景观构成要素,赋予这个特定地域的广场以鲜明的文化内涵、主题思想,由此塑造富有特色、充满魅力的的广场景观,如商业广场、水景广场、雕塑广场等等。 城市广场的地域特色具有自然与人文双重含义,既指有形的城市自然特色,也包括无形的城市人文特色。杭州自然景观优越,不仅有秀美的西湖、连绵怀抱的群山,更有京杭大运河、钱塘江蜿蜒穿越城市,可谓得天独厚。突出城市广场地域特色,不仅指要遵循生态规律、保护杭州当地的自然要素、强化地理特征,适应当地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还要挖掘、保持、延续城市的民族、风俗、历史、建筑等文化特色。3、人性化的城市广场景观规划 在广场景观塑造中,要重视人在广场中活动的体验和感受,充分体现出对使用主体的关怀、尊重,从而创造出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理想空间。如:在广场系统化的总体规划中,要考虑各个广场的服务半径、人的步行距离,合理布局不同规模层次的广场;处理好广场空间与城市道路的交通关系,将城市广场的步行系统纳入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体系,架构合理的步行体系,保证人的安全,实现广场的“可达性”;在广场设计中,通过多种软、硬质景观的塑造,以及各种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实现广场的“可留性”;在广场设计中可以通过运用地形、绿化、铺地等不同景观要素,构筑不同空间尺度、不同封闭及开敞程度的空间,从而满足对人们多样化行为需求的“行为支持”。通过历史人文景观的塑造,丰富广场文化内涵,强化广场空间作为社会向心空间在公众中心的“场所精神”。广场上环境艺术小品的尺度要符合人的生活尺度。人的尺度体现了对人日常生活经验的关怀,使人产生亲切感。三、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地域特征1、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自然特征气候气象、地质地貌、植被,水文条件等自然特征,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它们之间的关联关系错综复杂。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设计者要充分了解每一项自然特征,综合分析使用功能、生态保护、艺术价值等,依据地形地貌合理的筑亭建台、堆山理水,加强山、水等天然风景与构建风景的完美融合,达到园艺设计中"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要求,更好的达到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2、风景园林设计规划中的地域人文特征尊重并延续地域的文脉,是现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特征。任何的设计流派,无论风格样式有着怎样的风貌,实质上都是不同历史时期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自然条件与社会需求共同决定的艺术形式,有着渊远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深刻的技术背景。地域人文特征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某些地域的风景园林规划中,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历史遗迹是历史留给后人记载和反应人类历史活动的宝贵印记,是人类在地域特征上的宝贵财富,在后人对历史活动、历史人物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在历史的记载和传承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要对历史遗迹进行合理的利用,但这种利用不能以肆意的修改和抹煞为前提。在杭州西湖西进景区的规划建设中,以纯自然的外部景观创造出朴素脱俗的美景,并在景区中重现了历史上的杨公堤、古上香水道、苏小小墓等,重现的历史遗迹与原风景园林相得益彰。在后现代主义的众多代表作品中,人文符号这一地域人文特征因素的融入已经有了明显的体现。比较有代表性的设计是西湖上的西泠印社,此处山体较陡、离湖面较近,并不适宜进行建筑,但如果能将此处建成用于篆刻爱好者聚会的山林别墅,园林的整体艺术性、实用性会有很大改观,基于空间比较局促的现实,设计人员别出心裁的化不利为神奇,在山石之中凿出了一个亭舍。庭园的整体布局,像极了雕刻中一枚印章,布局构图又与该处的功能完美融合,庭园的规划布局在开合有度之中疏密错落的安置景点,使得游览路线也变得顿挫起伏。园区的石级、门坊、池、桥、洞等景区元素上的题刻生拙古朴,诚如刻章的刀法。将印章这一人文符号完美的融入园林的设计中,游园犹如在赏印,进园便知金石家的所在,人文符号在景观环境中得到了更好的表达。四、当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值得思考的问题1、建设雨水利用设施,就地滞洪蓄水低碳园林设计建造中我们应促进自然界水循环的修复与保持,针对自然界大量雨水通过市政管网不良流失的状况以及较多园林景观采用洁净自来水进行浇灌的需求,我们应科学建设雨水利用区域性措施,进而全面实现就地滞洪蓄水,科学解决雨水供求显著矛盾现象以及植物与园林景观用水灌溉问题。园林工程建造设计中,利用雨水涵盖渗透与集蓄两类途径。渗透雨水包含渗透沟、渗透池与渗透铺装等。位于丰富降水或含有补充水源区域,我们可利用人工洼地或低势天然绿地构建渗透池,进而创设小型富于生趣的湿地。在北方降水较少的区域则可采用渗透沟或砾石铺装形势进行雨水蓄积。2、科学建造绿色低碳园林构筑物园林构筑物可借助巧妙构思与丰富形势实现增汇目标,我们可在建造园林建筑进程中应用地下、半地下或架空底层方式与立体绿化屋顶、墙面手段合理提升绿地与绿化面积,并全面丰富建筑设计建设风格,为人们创造出多元化园林景观视角并构成低碳园林的独特风格。同时半地下或地下园林构筑物还可显著降低夏季、冬季建筑能耗,达到节能减排效果。同时我们还可布设太阳能采光板为顶篷或框架面结构,巧妙结合建筑物与太阳能,实现节能减排、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还可令构筑物形势丰富创新。再者合理设计与恰当布置风能设备也可形成创新型低碳园林景观。3、创建循环净化污水系统为有效解决城市污水循环净化问题,我们可通过低碳园林设计、依据自然力量将湿地人工系统设计为处理污水场所,排入城市污水于该湿地系统中借助植物根系减缓或降低水流速度,利用异质多层土壤拦截沉降悬浮物,进而有效排除与沉淀杂质。同时我们可种植涵盖净化能效的种类植物于湿地系统中,例如小香蒲、芦苇、花叶芦竹与千屈菜等,进而全面将过滤水内的有害有毒物质吸收。污水中植物较难吸收的各类有机组织则在土壤中滞留,可借助微生物分解作用将其变为易于被吸收的气体与无机盐,而后再行释放至空气或被植物吸收,这样一来水体中的污染化学物质便被有效去除,进而实现了净化污水目标。完成净化处理后污水则可用于灌溉园林景观用水,进而形成了污水的循环再利用,该低碳环保过程可谓易行简便,耗费能量较低并可显著节约电能应用。4、适应性选择低碳环保建造材料在园林建设过程中,降低园林工程碳排放量的显著直接方式便是选择耐久性强、碳成本低、后期保养维护少、可循环再利用的环保材料实施园林建设。为降低运输成本我们应就近或选择本地材料,进而令运输碳排放量显著降低。同时我们应尽量选用竹藤、木材等低碳环保材料,而减少应用玻璃、水泥、钢材等高碳材料,降低园林工程建设进程投入碳成本量。再者我们可合理寻求已使用、已成型的建材实施重构与改装,令园林工程材料创设持续利用效益,还可回收可再生、有利用价值的废料进行重新锻造并生成新型环保材料,进而降低炼铸、开采成本,借助多元化丰富园林工程材料的统筹循环利用实现降低建设园林工程耗碳量。另外我们还应科学继承低材高用的良好传统,运用拆除、碎砖混凝土建造路基,将拆除碎石、砖瓦设计成具有独特风格的路面或墙体。在园林工程中我们还应尽可能多应用节能led灯具丰富景观,并节约电能消耗,利用草地代替人工草坪,提升植物物种多样性。在立体绿化建设中可大范围应用乔木,适宜选择粗放管理物种,进而有效降低园林工程维护管理耗费的碳成本总量。5、景观园林绿化要融合城市的人文情怀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发展的历史,都包含着历史演变过程中的文化和人们当时的生活特征,城市景观绿化是政府部门汇聚民心,全民同乐、共同享受的好事、实事,公众的人性化环保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往往因这些引导而逐渐增强。要想提高城市的品位,仅有花草树木是难以体现城市人民的文化底蕴、历史习俗等等,所以,绿化过程中比如考虑人文历史、地理风貌与园林绿化景观的充分融合,做到绿色中有灵犀,衬托着城市独特的文化气息,而市民的人文雅兴、文化习俗、民调风格等等都应在不经意之间散落在城市中所有的花草树木当中,向频繁的人际流动展示着城市情景合一的美好风光。6、鼓励公众参与,满足不同群体的人性需求城市景观绿化建设的人性化决定了它必须有公众参与。政府主导部门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促进公众参与,如当社区小区绿化时,召开专题讨论会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广场公园绿化可以采取网络在线讨论等方式,既能满足公众的需求,也能避免与开发商可能出现的矛盾冲突,一举两得。个体差异是城市景观园林建设中经常被忽略的因素,尤其是系统化城市景观绿化设计中往往不能兼顾不同地点,不同群体的需求,如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不同的职业群的文化特色、活动空间、休闲方式等等,这就需要规划多种类型的公园、小区,为各种群体提供适宜的活动、交流的绿色空间,满足不同群体的人性需求。五、结束语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呈面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不仅要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还要与其它方面协调一致、相辅相成。从而使风景园林设计工作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参考文献[1]刘家麒.中国风景园林的现状和发展前景[j].广东园林,2010[2]朱祥明.风景园林设计师的社会责任[J].中国园林,2010[3]张晓瑞.传统与现代―――浅析当前我国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J].安徽建筑,2011

网络规划设计师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校园网;设计艺术;网络教学;教学资源库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设计艺术教育应同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适应,及时吸收科技发展的新成果为教学服务;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络应用的普及,为设计艺术教育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整合融通平台。依托网络开展教学活动并进行艺术设计教学管理及资源共享,成为设计艺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网络技术浪潮影响的日趋深入,国内各艺术设计院校已经开始利用校园网重新整合教学资源,建设为现代艺术设计教学服务的网络平台。我们认为设计艺术院校建设校园网应紧紧围绕当代艺术设计教学实践性强、强调个性创新及信息整合等特点开展,面向师生,服务教学。校园网为设计艺术教学提供的服务包括建设网络教学平台、设计教学与实践的协同平台、艺术设计教学资源库、专业网站、艺术设计交流平台等方面。

网络教学平台

设计艺术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调在实践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教学,是设计艺术类专业教学的一个特点,这就需要有与之相符的个性化教学模式。网络环境是一个多元化的虚拟平台,这一特点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学双方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和学,使教学的实施过程更具灵活性,从而使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对于设计艺术教育而言,学生可根据自身条件和爱好,在一定的体系框架内自由选择课程、时间和教师,实施个性化教育。

设计艺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是也是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之一,要提高设计艺术教学质量,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网络信息资源丰富、知识量大,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使教学信息的来源变得丰富多彩。当前网络与多媒体结合运用不仅能够扩大信息含量,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可以方便的利用网络这种新的手段去接触广阔的世界,获得丰富的知识,培养开放的思维观念、信息处理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在网络教学平台中,教师的主要作用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提供者,而是培养学生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探索活动,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发现,以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发展到现阶段,已经为搭建结构良好、功能完善的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网络教学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流,尤其是设计艺术教学,需要传送大量图片、视频信息。XML及其相关技术、数据库技术、海量存储以及数据库技术使我们可以对网络教学产生的数据进行高效的保存、操作、标准化以及分析处理;宽带网络技术为网络教学提供更快更丰富的课件展示与传输方式,构造更好的交流环境;软件工程保证了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效率与质量。

在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下,网络教学为设计艺术教育带来了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教育部自2003年开始,为了推动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解决我国设计艺术教育规模迅速增长造成的教学资源紧张问题,建设了部级精品课程网上共享平台

其中也包括诸如建筑史、工业设计史、广告学概论、电影摄影创作、数字图像处理等设计艺术类精品课程。这些精品课程的内容不仅包含了所授专业课程的全部知识点,而且列出了世界著名的设计流派和组织、世界著名的设计公司与设计师介绍,公布相关的教学计划、教案、教材,推荐阅读的书籍,以及课程教学录像和学生的作业,内容丰富且易于检索,为设计艺术类教学资源、优质师资的共享开创了新天地,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模式。在国内设计艺术院校中,也不乏应用网络教学的例子,有些艺术院校自2002年以来数次成功地与国外同类型院校进行同步、即时的网络互动教学实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虽然网络教学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它却是一种有前景的辅助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我国设计艺术教育水平,推动设计艺术教育的发展。设计艺术教学与实践的协同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单个计算机的性能不管怎样提高始终是有限度的,只有将它汇入计算机网络的洪流中才能充分发挥其潜力。现在许多设计艺术人员都在使用互联网,主要应用集中在资料、信息的收集,以及各种创作素材、设计效果图及动画作品等电子文件的传递、交流和上。网络协同工作平台的应用,为在共同完成大型设计艺术项目的设计师之间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沟通方式。通过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工作可在各自的网络终端上进行,同时在分布式协同设计技术的支持下,身处异地的设计师犹如处于同一工作室,高效、紧密地完成设计任务。协同工作平台为设计师们的设计艺术项目提供了协同合作的空间,使得设计艺术的合作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协同设计技术在当前已日趋成熟,在设计艺术领域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CSCW技术、分布式技术、工作流技术的发展为校园网协同工作平台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使得分布在不同网络节点的计算机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虚拟环境下协同工作成为可能。协同工作平台可广泛应用于学生的协同学习、教师的协同教学、设计实践与设计研究,以及学校各部门的协同管理中。目前协同工作功能在设计艺术院校的网络应用中还刚刚起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拓展,但协同平台必然成为设计艺术院校基础的网络应用。

设计艺术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础,建设好教学资源库就找到了在信息化时代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改革相一致的途径,因此我们要把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设计服务生活,甚至引导生活,设计艺术专业教学应紧贴人们生活时尚的潮流,走在消费的前面,因而对新鲜信息资源(尤其是图像及影音等视觉性的信息资源)的依赖度较高,网络恰恰是一个优于其它媒体的信息流转的技术平台。

目前在设计艺术专业的教学中已大量引进多媒体技术,如ppt、pps、pdf、swf等格式的多媒体课件以及mp3、wav、dat、rm、avi等音频视频格式的影音教学软件,已广泛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但应用中存在很多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多媒体教学课件往往是由教师个人自行开发的,内容不系统,不规范,不易共享,无法涵盖一个专业的全部教学内容;二是这些教学软件、课件一般都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同的教师无法根据自己的课程、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应用于不同的教学场景中。所以,就必须开发建设以校园网为基础,整合可共享资源的教学资源库。

一般的教学资源库中保存的是本学科的教学资源标准件或知识、信息元素。设计艺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则是本专业教学资料的集合,它由文字、图像及影音等形式的信息素材组成,供师生在教和学过程中根据需要各取所需。资源库中的素材一定要做到全面、丰富,覆盖本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不仅应包括设计艺术类电子图书和优秀论文著作,还应包括教学中用到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作品,以及设计和创作实践所需要用到的原始素材。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的优秀教学课件、教学资料与学生的优秀设计作品以及名师精品课程的课堂影音资料等都可以整理入库。

专业网站

建设专业网站,也是校园网服务教学的一种方式。设计艺术专业的学生要把基础理论知识学好,同时还要注重拓宽视野,培养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世界设计的理念和潮流瞬息万变,学生获取的学习资源不能仅靠教师传授、书本知识或教学课件,还应有意识地培养敏锐的信息捕捉能力,通过专业网站,及时掌握世界上最前沿的设计资讯、设计思想和设计潮流,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设计艺术专业网站的建设,主要应着力于网站结构模块的设置以及资源建设。各设计艺术院校要根据自身特色以及教学的需求来规划设计专业网站,使其真正做到为教学服务。专业网站的成功案例有很多,《设计·中国》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一个。该网站立足于设计艺术类专业媒体的定位,提供设计资讯、设计文论、设计类教程、作品欣赏、名家访谈等设计信息资源,同时通过招聘求职、设计艺术论坛(BBS)等栏目强化了网站的互动功能。《设计·中国》网站还充分发挥了专业媒体的作用。例如,对2005全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论坛暨首届“设计之星”全国大学生优秀平面设计作品展览、2006国际摄影双年展暨世界大学生摄影双年展等事件进行了全程跟踪,为设计艺术界提供了全面即时的新闻资讯和深入报道。《设计·中国》成立一年多的时间,凝聚了国内一批设计艺术界的专家学者,设计类教学资源的积累已达300GB,日均访问量(IP)超过万余次,整理国内设计界名家访谈百余篇,成为艺术院校师生开阔眼界、接触前沿的重要途径。

设计艺术交流平台

设计艺术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传播与交流是自我发展促进的重要方面。网络传播的应用,突破了传统传播方式多方面的限制,有利于设计艺术的交流与沟通、观点的碰撞与融合以及创意的激发与实施。设计艺术高校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交流平台捕捉当下设计艺术思潮的新意识,交流创作技巧,拓展个人的设计理念。现有比较流行的网络互动交流平台有网络论坛(虚拟社区、BBS)、博客(blog)圈、播客(Podcast)等形式,打破了传统的交流模式。

网络论坛类似于网上沙龙的性质,用户可以就设计艺术理论、设计作品、设计心得等方方面面进行自由沟通,在交流中拓宽视野、激发创作的灵感。各设计艺术院校意识到设计交流的必要性,纷纷建立了设计艺术交流平台。例如,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设计艺术论坛、湖北美术学院的美术前沿、西安美术学院的西美论坛、天津美术学院的天美艺术等。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设计艺术论坛为例,注册用户以校友为主,通过“发帖/回帖”、“站内短信”等形式进行话题讨论、交流学习、展示作品甚至找工作、洽谈合作项目等,成为一个具有社区性质的信息交流平台。在这样的交流平台中,注册用户的归属感很强,有些学生甚至毕业多年仍然通过论坛保持着跟学校的密切联系,不仅在设计艺术交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情感的交流方面也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博客即网络日志,与网络论坛相比更加强调个人化。博客圈则是由多个志同道合的博客组成的社区,设计艺术高校的师生可以把博客和博客圈当作个人信息及与同行交流的平台。2006年7月,《设计·中国》与新浪网合作建立了中国设计圈,作为设计艺术的博客社区,目前成员已超过6000人,日更新稿件5000余篇,成为一个完全由成员个人创造的设计艺术信息资源库。

播客与博客都是个人通过互联网信息的方式。播客与博客的主要区别在于,博客所传播的信息以文字和图片为主,而播客传递的则是音频和视频信息。随着流媒体技术发展,播客与博客结合使用成为一种更加自由的网络交流平台。播客投入应用时间较短,但是其多媒体组合的优势使之在设计艺术教学中更具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何辉,文华,谢琪.应用数字化网络建设设计艺术教学资料库的实践.艺术教育[J].2006年第4期:111.

2、林硕蕾,王凌冉.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现代设计教育发展.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6年4月第5卷第2期:34-37.

3、朱夕曙.刍议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设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南京艺术学院学报[J],2004.02:81-82.

4、徐威,严旭丹.数字化时代对设计艺术的影响.大连理工大学学报[J].2004年12月第25卷第4期:93-96.

网络规划设计师论文范文第10篇

[论文摘要]房地产营销对提高房地产开发经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根据4Ps市场营销组合理论,阐述了房地产市场营销的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以及促销策略。

一、房地产营销产品策略(Product)

在制定房地产产品策略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位置条件。房地产产品的位置条件是打造核心产品的首要条件,位置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房地产企业获得利润的多少,一般而言,应选择拆迁补偿费用低、交通方便、服务设施较为齐全的地段进行开发。就商业房地产开发而言,开发项目应处在交通便利区、人流量集中区,把握好交通及客流“两大动线”,商铺投资的回报率才可能实现。从交通便利性来讲,轨道交通、公共交通都发达的地方自然能带来更多人气,例如,北京老牌商圈西单、王府井就具备了这些交通优势。论文百事通另外要注意的是,商业的最佳位置一定不要在交通主干道旁,因为这相当于多了一个天然的交通隔离带。外部交通固然重要,但商业体内部的交通流线如果不顺畅,同样会将消费者拒之门外。如果说交通动线决定了多少人会经过商业房地产项目,那客流动线就决定了消费者与商品摩擦的机会。曾有这样的例子,很多大商家对一个商业项目的外部环境非常满意,但一进到商场内部就马上放弃了进驻的想法,往往只因为电梯数量不够。因此,从客流动线这个角度讲,商业房地产项目的内部的合理设计能够让消费者在商业体中逗留更长的时间,从而产生更多消费,更多的利润。就一般居民住宅而言,要注意交通便利、环境安静、服务设施齐全等方面的条件。

(二)产品设计:为了满足消费者需要,对设计者而言,应放下专业人士的架子去听一听你设计的房子中住户的想法,去听听策划人员的意见;对策划者而言,加强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真正的深入群众去探求市场的声音。关键是整合设计的产品属性与策划的市场属性,找到中间的最佳结合点。设计建筑设计师与策划专员应该共同商讨、相互协作,根据目标客户的特性分析,作出房产项目的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户型设计、配套设计、物业服务等。

(三)品牌设计:我国目前房地产品牌策略以副品牌为主导,即将现有品牌与一个新品牌相结合,从而为产品冠牌的方法。如万科开发的万科-星园、万科-青青家园等楼盘,既可以从整体上对公司品牌的联想和价值加以利用,又可以创造具体的品牌信念,帮助消费者更形象地了解新产品。

建立产品品牌之后,更要注重品牌关系,树立良好的品牌关系,首先就是保证房屋质量,实现品牌承诺,这是基本的要求。其次,提供附加产品,这是消费者购房时所得到的附加服务和附加利益。最后,实施客户关系管理(CRM),通过网络、市场调查等手段收集信息建立数据库,对客户信息进行长期跟踪管理。

二、房地产价格策略(Price)

一种是成本+竞争定价策略,即首先计算出项目总成本,再根据竞争对手的价格情况,加上预期利润,从而得出本楼盘价格。这种典型的“产品主导型”定价策略蕴含着定价过高产品滞销的风险和定价过低较难赢取超高额利润的风险。

另外一种是消费者需求加竞争定价策略,它的最大好处就是以消费者的潜在心理接受价格为出发点,以竞争对手为参照,无论规划、设计、建筑、户型、配套、营销均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原则,并时刻注意区别或跟随竞争对手,因而实现高额利润或快速回笼资金的各种措施、手段、过程始终都处于可控制状态,能使开发效率达到最高。

三、房地产营销渠道策略(Place)

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中,房地产营销渠道策略可以大致分为直接销售、委托推销、网络营销以及其他近几年兴起的新型渠道策略。

直接销售,最常见的形式就是派出房地产销售人员,在一个固定的场所主要是现场售房处,来为需要买房的顾客和准顾客提供服务。虽然这种渠道模式可以帮助房地产开发企业节省一笔数量可观的委托推销的费用(相当于售价的1.5%~3.0%),但销售经验的不足和销售网络的缺乏也是这种销售渠道的致命缺陷。

委托,相对于直接销售策略,分散了企业开发房地产的风险,而且中介机构由于工作的范围、特性,以及对于市场趋势的了解,对于目标市场的掌握以及对于消费心理的研究比开发商深入得多,更容易把握市场机会,能更快销售房产。

许多房地产商也利用因特网资源,打破地域限制,进行远程信息传播,面广量大,其营销内容详实生动、图文并茂,可以全方位地展示房地产产品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同时还可以进行室内装饰和家具布置的模拟,为潜在购房者提供了诸多方便。

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在保持既有的模式下,一些新的渠道开始出现,我国的房地产营销渠道也呈现出全方位、多样化的局面。

四、房地产营销促销策略(Promotion)

房地产促销策略可以分为人员促销和非人员促销两大类:

人员促销是一种传统的推销方法,一方面是靠外聘的工作人员在人流量大的闹市区或新楼盘集中区域向潜在消费者发放其房地产宣传资料,成本低同时还起到广而告之的作用;另一方面是通过专业的销售公司的销售顾问向客户详细介绍其房地产的情况,促成买卖成交的活动。

非人员推销又有广告、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等多种形式。在实际促销过程中,这些方式综合起来构成促销组合策略。

(一)房地产广告

房地产广告可供选择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印刷广告。主要载体有报刊、杂志、有关专业书籍以及开发商或其商自行印刷的宣传材料等;(2)视听广告。如电视、电影、霓虹灯、广告牌以及电台、广播等传媒方式;(3)户外广告。房地产推出时机确定后,在施工现场竖立的现场广告牌以及工地四周围墙上的宣传广告,用以介绍开发项目情况,预告房地产即将推出,诱导消费者购屋欲望。(4)布置精致样板房。房地产企业通过设计样板房,表现完美格局和完善生活机能,并加强装修与施工,让消费者产生具体的临场感。新晨

(二)营业推广

开发商可以通过开展大规模的住房知识普及活动,向广大消费者介绍房屋建筑选择标准、住宅装修知识、住房贷款方法和程序以及商品房购置手续和政府相关税费,或者举行开盘或认购仪式、项目研讨会、新闻会、寻找明星代言人、举办文化与休闲活动、业主联谊会等,这些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知名度,有助于提高销售量。

(三)公共关系

房地产公共关系促销活动包括人为制造新闻点,引得媒体争相报道,享受无偿广告以及建立与各方面的良好关系,比如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其它社会组织的合作以及开发商之间的合作。

目前我国房地产业正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房地产营销已然成为房地产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营销组合理论基础上分析房地产营销策略,这对提高房地产开发经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诸多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整个房地产行业而言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艳,浅谈房地产营销策略[J],沈阳干部学刊,2005(6)

[2]杜宇,试论房地产营销策略[J],中国科技信息,2006(4)

上一篇:室内设计研究生论文范文 下一篇:数据库设计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