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专业范文

时间:2023-02-24 07:40:53

网络工程专业

网络工程专业范文第1篇

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我国网络用户已经超过6亿,手机用户超过14亿,而我国的网络安全形式不容乐观,网络安全事件呈上升趋势,既懂网络管理又懂网络安全的综合人才紧缺,这给网络工程专业的网络安全课程的设置与人才培养提供了发展的契机。

1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优势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网络威胁也随影而至。特别是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的体系结构更加复杂,任何网络节点的薄弱环节都有可能会是网络攻击者的突破口。近几年,引起广泛关注的高级持续性威胁(AdvancedPersistentThreat)更是综合了各种可以利用的突破口对目标进行长期踩点,并在适当的时候对目标发动攻击。因此,网络安全管理人员需要具备操作系统、数据库、密码学的理论与技术、掌握网络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管理技术,网络编程技术,以及常见的网络服务器的管理与配置,尤其是对Web服务器的深入理解。但无论是信息安全专业还是信息对抗专业的培养方案都在网络路由域交换技术、网络管理技术等相关课程的设置方面比较薄弱,无法满足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对相关知识体系的要求。因此,网络工程专业依托其深厚的网络知识体系,更适合建立网络安全管理所需要的理论技术,更适合培养网络安全管理人才。

2网络工程专业的网络安全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当前社会对于网络和网络安全人才的需求,本校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历经10年的改革与发展,形成了当前网络工程专业下的三个特色方向:网络技术方向、网络安全方向、网络编程技术方向。无论是网络技术还是网络安全技术都离不开网络编程技术的支撑,缺少相应的编程能力网络技术与网络安全技术也注定会是瘸腿的技术,无法满足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管理的需求。因此这三个方向相互融合形成的高级网络与网络安全技术方向,形成了目前网络工程专业较为稳定的培养目标。次开课,经过十年的建设,目前已经成为本专业的骨干课程之一,建有密码学专业实验平台,形成了系统的教学与实践体系。课程设计64学时,其中48学时为理论授课,16学时为实验学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见密码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能够利用相应的密码算法研发安全信息系统或者安全通信系统。“PKI体系及应用”与“网络安全协议”是以应用密码学为基础的延伸课程。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密码学的技术研发密码产品的能力。“PKI体系及应用”以证书认证中心为轴心,详细介绍公开密钥基础设施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公开密钥基础设施在现代密码产品中的应用研发技术。“网络安全协议”从密码应用系统业务逻辑层面的安全分析入手,介绍常见的网络安全协议、网络安全标准和典型的网络安全应用系统,在此基础上,介绍安全协议设计及其安全性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网络安全协议设计方法,能够根据具体的应用背景设计对应的网络安全协议,研发安全应用系统。网络攻防类课程是在以“应用密码学”等信息安全类课程开设的基础上,根据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国内网络安全形势的需要而开设的网络维护类课程。其中,“网络攻防技术入门”是在大一新生中开设的新生研讨课,共16学时,分8次上课,以学生讨论的方式组织教学,通过安排技术资料研读和课堂讨论,启发学生对网络攻防技术的学习兴趣,掌握基本的网络威胁防护方法。“网络信息对抗”综合讲授与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网络渗透技术和网络防护技术。课程共64学时,理论授课32学时,实验32学时,每个理论学时跟着一个实验学时,以边学边练的方式组织教学。实验教学通过专用综合攻防平台进行验证性训练。“计算机取证技术”主要讲述计算机取证的基本方法、基本过程、数据恢复技术、证据提取技术、证据分析技术,以及常见的计算机取证工具的使用方法。“信息安全技术实训”是在四年级上学期开设的实训课程,共计192学时,8个学分。该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实际的项目案例为驱动,训练学生对现代密码理论技术应用能力与程序设计能力,目标是设计并实现一个小型的网络安全软件系统。第二部分以实际的网络安全案例为驱动,训练学生对于目标系统的渗透能力与网络加固能力、以及对于整个渗透过程的取证分析能力。该实训课程与学生的实习相互结合,部分学生进入网络安全公司进行实习,提交综合实习报告来获得同校内综合实训相当的学分。通过三年的实践,效果良好。

3网络安全方向的人才培养分析

网络安全方向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在校内形成了良好的网络安全研究氛围。自发形成了保有数为20人左右的本科生兴趣研究小组,另外,通过每年一届的全校网络安全知识比赛,促进了全校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与人才培养,通过组织参加全省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知识比赛,选拔优秀本科生进入相关课题研究,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此,本文对近3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抽班级统计。每年的毕业生中都有近90%的学生从事与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相关的工作,继续考研深造的人数超过10%,其它无业或者情况不明者仅占4%。由此可见本专业基本达到了培养计划所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4结语

通过在网络工程专业内设置网络安全方向,解决了没有信息安全专业条件下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问题。通过把网络技术、网络安全与网络编程相互融合的方式,探索了一条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道路,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加强网络编程能力的培养,培育高级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相结合的高级人才。

网络工程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网络工程;TCP/IP协议;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14-0042-04 中图分类号:G642

TCP/IP协议是高校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计算机网络学科领域和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理论基础,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该课程是高级路由与交换、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网络通信程序设计、网络信息安全等课程的前导课程,如果学习不好会直接影响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的兴趣和信心,从而影响整个课程体系的教学质量。然而,TCP/IP协议课程内容以各类通信协议为主,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学生感到内容抽象和枯燥,似懂非懂、不好理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易使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以为在实际工作中用处不大;实验环节设计不够合理,难以发挥应有作用。笔者针对长春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网络工程专业多年来在TCP/IP协议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过程中积累的一些微薄经验加以总结,供广大教师同行切磋探讨。

1 课程定位与目标

TCP/IP协议是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而且是必修课,是在本专业学生已有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研究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以提高和加深学生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水平。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因特网的网络体系结构――事实上的国际标准TCP/IP,理解多个异构物理网络如何能够互连在一起,互连网络协议如何协调工作,应用程序如何使用互连网络系统,数据如何从一个应用进程传输到另一个应用进程。学生可以了解到Intemet的许多技术细节和前沿热点,掌握TCP/IP协议族的结构,掌握TCP/IP协议族中各子协议的结构和功能,重点掌握ARP协议、IP协议、UDP协议和TCP协议等相关理论知识。该课程的学习将为下一步的专业学习和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应用、设计和开发工作打下必要且坚实的基础。

2 课程建设与改革探索

2.1 教学内容规划及教材的选用

按照TCP/IP协议课程的定位与目标,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的《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规范(试行)》,结合长春大学培养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定位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该课程规划为48学时,其中理论课38学时,实验课10学时。该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在学完计算机网络课程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理论的进阶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底层物理网络技术、ARP协议、IPv4编址技术、IP辅助协议、单播路由选择协议、UDP协议、TCP协议、SCTP协议、应用层协议和IPv6相关协议等。教材选用的是清华大学出版的《TCP/IP协议族(第4版)》,由Behrouz A.Forouzan著,王海、张娟等译。该教材为世界著名的计算机经典教材,曾荣获“第八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一等奖”。该教材大量运用图文并茂的方法讲述技术性很强的内容,重点突出、实例丰富。我们从该教材第二版开始使用一直到目前的第四版,效果较好。该课程的具体理论课讲授学时规划如下:

(1)引言(概论)部分占2学时,主要讲授Intemet简史、协议和标准、因特网标准、因特网管理机构,适当扩展一些互联网的前沿和热点技术以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使学生了解Intemet历史,理解并掌握协议和标准概念,了解标准创建委员会,掌握RFC的成熟度。

(2)OSI模型和TCP/IP协议族部分占2学时,主要讲授OSI模型、TCP/IP协议族,使学生掌握数据通信和组网中多层结构的思想以及层与层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OSI模型中每一层的功能,掌握TCP/IP协议族与OSI模型的差异和特点。

(3)底层技术部分占2学时,主要讲授有线局域网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和常用互连设备,使学生掌握有线局域网中占主导地位的以太网技术理论知识,包括传统以太网、快速以太网等,了解无线局域网技术、蓝牙技术、点到点广域网技术。

(4)IP编址部分占4学时,主要讲授IP编址的方法、地址的种类、分类地址、分类地址互联网划分实例、划分子网的方法、无分类编址、构成超网的方法,使学生理解IPv4编址思想以及如何在分类编址中实现,掌握分类结构中的划分子网的方法以及构造超网和无分类编址方法。

(5)IP分组交付和路由选择部分占2学时,主要讲授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直接交付与间接交付、路由选择的类型,使学生理解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区别,直接交付与间接交付的区别,掌握路由器结构和路由选择的类型。

(6)网际协议(IPv4)部分占4学时,主要讲授IP数据报首部、分片、选项、检验和IP软件包设计,使学生理解IP协议的总体思想,掌握IP数据报的一般格式、首部中各个字段的名称和意义,掌握IP数据报的分片和重装,理解IP数据报首部中检验和计算方法以及IP协议软件设计算法。

(7)地址解析协议(ARP)部分占2学时,主要讲授地址映射、ARP协议、ATMARP、ARP软件包设计,使学生掌握ARP的基本原理、ARP数据包格式和各字段意义、了解ARP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了解RARP的用途。

(8)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部分占2学时,主要讲授ICMP报文类型、ICMP报文格式、排错工具的原理和用法、ICMP软件包设计原理,使学生掌握ICMP报文的分类及格式、Ping和Traceroute的用法和工作原理,理解ICMP协议软件设计思路。

(9)移动IP部分占2学时,该节内容较新,主要讲授移动IP编址、归属、外地、移动主机通信的3个阶段、移动IP的低效率,使学生了解移动IP通信的相关基础、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10)用户数据报协议(UDP)部分占2学时,主要讲授UDP用户数据报、UDP的服务和应用、UDP软件包设计算法,使学生掌握UDP报文格式及各字段意义,了解检验和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UDP协议软件实现思路。

(11)传输控制协议(TCP)占6学时,主要讲授TCP服务类型与特点、TCP报文段首部格式、连接控制、流量控制、差错控制、拥塞控制、TCP软件包设计思路,介绍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使学生掌握TCP的报文格式,理解TCP的服务类型、滑动窗口的概念、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的方法、TCP的传输机制、TCP协议软件实现思路,了解SCTP协议。

(12)单播路由协议部分占2学时,主要讲授RIP、OSPF和BGP,使学生理解自治系统的概念,掌握距离向量和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特点,重点掌握RIP、OSPF、BGP的原理及应用。

(13)应用层协议部分占4学时,主要讲授客户一服务器范式、DHCP、域名系统DNS、远程登录、文件传送协议、万维网、电子邮件、网络管理SNMP等应用层协议,使学生理解常用应用层协议的基本原理和用途。

(14)IPv6协议部分占2学时,主要讲授IPv6编址、分组格式、IPv4到IPv6的过渡技术,使学生掌握IPv6地址记法、3种地址类型、过渡技术,了解IPv6分组格式和优越性。

教学内容以大纲和教材为基础,适当结合和扩充一些较新的技术热点,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普遍认为课程内容设置较合理,易于理解和接受,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较高。

2.2 实验内容的设计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改进,目前长春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TCP/IP协议课程共规划了5个实验(10学时),分别为IP协议分析、ARP地址解析协议分析、ICMP协议分析与应用、UDP用户数据报协议分析、TCP传输控制协议分析。每个实验都包括基础实验、进阶实验、思考、创新设计4个环节,主要内容见表1。

实验课内容由TCP/IP协议课程组教师精心组织和设计,已充分考虑到课程的重、难点以及后续课程学习的需求。实验目的要保证清晰明确,这对学生做实验至关重要。实验内容分为基础和进阶两段,好处是基础实验操作简单,容易实现,增进了一些基础较差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更方便进一步在其基础上完成进阶实验内容。每个实验都设置了几个让学生思考的问题,使学生发现不足、开拓思路。完成以上几项内容,该实验目的就基本达到。创新设计环节则是对学生提出的更高要求,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创新和学以致用提供了发挥空间。该实验规划考虑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从实验课指导和实验报告提交情况来看也基本达到了课程组的预期目标。

2.3 教学团队建设

优秀的课程和实验资源离不开教师的讲授,课程建设与改革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TCP/IP协议课程教学团队由5名教师组成,是一支长期从事本课程及相关课程教学的“双师型”队伍(取得了如CCNA、RCNA、CCNP等业界著名的网络厂商认证)。职称结构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学历结构为博士1人、硕士4人。团队成员都是中青年教师,接受和更新知识能力强,经常参加各种技术培训与学术交流,参与企业公司的网络工程项目和实验室建设,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工程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对重点把握到位,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课程组还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交流在课程讲授过程中的心得和问题;每学期都组织互听课,相互学习并指出不足。教学团队成员的讲课水平不断提高,在学生评教测评中成绩突出,深受学生欢迎。近几年来课程组成员承担和完成各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9项,其中省级5项、校级4项,公开发表教学论文7篇,建设省级优秀课一门,并荣获2012年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2.4 教学方法与教学管理的改进

教学团队业务水平进步的同时,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也应不断地改进,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科学的教学管理必然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就以下方面进行探讨。

(1)发挥多媒体优势,扬长避短。现在多媒体授课已经在高校普及,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信息量大,但是也有弊端。在多媒体教室授课的教师很难离开控制台,一边讲课一边控制电脑的过程容易忽略与学生的交流,一些形象的肢体语言也无暇表达。很多学生感觉教师缺少了传统黑板讲课的潇洒。教师使用有无线翻页功能的激光笔就可以基本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教师可以走下控制台,来到学生中间,无形中便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教师与学生更容易交互和沟通,课堂气氛会更加轻松融洽。制作课件时,能用动画演示的尽量不用图,能用图表达的尽量不用文字。比如讲解数据从一台计算机的进程传送到另一台计算机进程时,用动画的形式来演示一下会更容易理解。

(2)用好Wffeshark和Packet Racer工具辅助教学。TCPdP协议课程中有大量的协议,协议数据单元到底是什么样子?单纯靠语言讲述效果是有限的。若利用协议分析工具Wireshark现场抓包、现场分析,讲解效果会直观且容易理解。Packet Tracer是由Cisco公司的一个辅助学习工具,除了模拟设计、配置网络环境外,还可以提供数据包在网络中行进的详细处理过程,观察网络实时运行情况。例如在讲授路由选择协议时,可以利用Packet Tracer清晰地观察到路由信息传递和学习的过程。还可以模拟跟踪网络报文经过路由器和交换机之后各个字段所发生的变化。在本课程教学中用好这两样工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学会使用这两样工具在实验和实际工作中也大有用途。

(3)加强与学生的课后交流。虽然现在提倡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但是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课程任务要完成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不可能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所以要多利用网络资源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优势,如使用QQ群进行课程讨论、为学生答疑,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看到,从而避免了重复解答同类问题,提高效率。

(4)注重过程化教学管理,改革考核制度。改变以往全靠期末考试定成绩的办法,根据长春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制订的“课程过程考核制度管理办法”,提出过程与能力有机结合的考核体系,加大学生课堂讨论和发言表现、课后作业质量、实验质量、课堂测验所占总成绩的比重,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3 结语

经过多年对TCP/IP协议课程的建设与改革研究,该课程的教学和实验内容不断改进,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教学团队也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中不断进步和成长,可谓硕果累累。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性很强,我们的课程教学也应更加紧密结合实际,紧跟因特网的发展步伐,不断改革创新,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规范(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ForouzanBA,TCP/IP协议族[M],4版,王海,张娟,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11:3-4

[3]吴功宜,胡晓英,张仁,等,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67-95

网络工程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网络实验室建设;网络技术

1概述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网络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对于如此庞大的网络应用系统,大部分人对网络的认识仅仅是掌握必要的操作,这些无法对这一领域的整体水平进行提升,所以必须为该领域充实更多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为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该定位上有很大的优势。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实指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人才。对于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网络课程的教学尺度很不好把握,所以理论和实验教学应该很好的结合,才能更好的实现对该领域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学方面来说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具备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则需要有完备的网络设备和工具。现分析应用型院校网络实验室建设的意义,并以此为基础讨论网络实验室建设的目标。

2网络实验室的建设意义

2.1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目标是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社会,但是在操作中却很难改变重理论,轻实验的教学模式,所以实验教学在教学中占得比例被减少。其根由有几个方面:①应用型本科院校有关的领导和部门不重视实验教学,将理论教学永远放在前面。②实验教学的进行缺乏必要的环境保障[1]。通过对网络实验室的建设完成,可以解决上述两点部分问题。在建好的网络实验室环境中,学生可以直接接触现今的一些网络设备,不在局限于书本的设备图片。学生可以根据理论知识,自己动手搭建出小型的局域网,体会当今社会的一些网络技术。通过对这些实验的总结,能更好的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大的范围,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以进入不同的企业为他们提供各种网络技术支持,提高了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同时也不同程度的提高学校知名度,吸引更加优秀的学生,促进学校的发展。

2.2高校大部分教师没有做过公司实践或者项目实施这些工作,他们基本上是掌握更多更好的理论知识,作为应用型院校网络工程专业,仅仅掌握理论知识是不够的,所以网络实验室的建设也为在校教师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它能更好的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一个好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还能吸引一些高尖端的网络人才,形成优秀的教学团队,提升网络工程专业在学校的地位。

2.3网络技术的发展是非常快速的,网络实验室的建设能让学校师生更好更快的掌握该领域的主流技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学生在网络项目中的实际应用能力。另外,在网络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可以和建设实施方进行技术交流,了解网络设备厂商的前沿技术,促进教师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

3网络实验室建设目标

应用型网络实验室建设应该跟随现今网络发展的趋势,一个网络实验室的建设成本非常大,建设所用的技术和设备都应该有前瞻性,能适应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能满足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教学、培训,能提供教师科研服务,也能服务于社会。网络实验室建设目标如下:

3.1能提供多种实验环境。能让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了解网络设备的结构,掌握其功能以及使用方法,并自己动手完成网络工程专业必须掌握的网络设计,通过设计好的方案完成网络的组建,并对组建好的网络进行管理,同事掌握网络中安全问题,并将网络小范围的应用实验[2]。通过验证、演示、自主设计、综合、创新等一系列实验,掌握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等网络必须设备的配置和调试方法,并能解决网络中出现的故障快速找到解决方法,并熟悉综合布线和规范,掌握各种设备和线路的安装,为以后就业方向扩大范围。

3.2网络实验室建设应该以小组为单位,比如说每六台机器组成一个小组,并配有必要的网络设备,每个小组学生将用来完成一个小型局域网的建设,用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3能为网络工程专业教师提供学习网络和对网络技术研究以及应用系统开发的条件。网络实验室应该具备有目前主流的网络设备和具备先进的技术,并且具有很好的扩展性[3]。能为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各种网络中级或者高级实验,比如能模拟先进的网络技术环境,并以此来搭建网络工程。

3.4合理建设计算机、网络设备以及服务器的位置,能体现网络实验室的整体性和分部性,对计算机、网络设备以及服务器做好合理的管理方式,解决学生和教师因为实验对各设备内部配置不同的篡改而造成的配置冲突。提供实验者更好的实验环境,也保证实验室能够长期的运行。

4结论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的培养不能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下的人才满足不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实验室的建设体现出了对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能让培养出的人才得到社会的认可,同时能提升本科院校的办学条件,对高素质网络技术人才培养以及提高教学与科研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唐勇.浅议高职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J].广西大学学报,2009(10):23-25.

[2]石岩,蒋东兴,冯珂等.基于网络环境的计算机开放实验室全自动化管理系统[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8(4):408-412.

[3].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室的建设[J].信息科技,2014(09).

网络工程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MOOC;网络工程;教学模式;地方高校

中图分类号:TP393∶G64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7-9831.2016.03.019

地方高校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各类高级专业人才的源泉,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融合于地方高等教育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地方高校快速转型跨越发展.这既是促进地方高校发展的契机,也是地方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而网络工程专业在全国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属于新办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还有待完善,存在很多问题急需解决[1-3].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即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是一种依托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新型教育方式.与传统的网络教育不同的是,MOOC强调教学过程的互动参与和多方位考核,并且由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专家教授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将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学习者组织起来建立学习小组进行探讨交流[4-5].因此,将MOOC和地方高校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解决地方高校在建设网络工程专业时面临的困境,为地方高校在面对社会需求人才多样化和办学条件与知名本科高校存在差异性的情况下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办法.

1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困境

1.1师资力量薄弱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既需要有扎实的相关理论知识,更要有丰富的网络工程实践经历[6],也就是所谓的“双师型”教师.但地方高校由于网络工程专业开设时间短,大部分教师都不是本专业出身,更谈不上与网络工程实际相关的实践经历,教师们也是边学习,边讲授.这种情况下,教师讲授的内容理论偏多,不能给学生传授相关的实践技能,导致培养的学生无法胜任毕业时的就业岗位.

1.2教学管理松散,课程建设迟缓

由于大部分教师对所任课程教学内容不熟悉,因此授课时常常根据教师本人对教材的领会程度进行教学,熟悉的内容多讲一些,陌生的内容可能就一带而过了,授课比较随意,不能按计划组织教学.另外,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太合理,致使课程内容之间的重复和交叉现象严重,而各学校的实验设备又来自不同厂家,统一的教材和实验指导书无法满足授课的需要.教材和实验指导书难找成为该专业的难题,课程建设的步伐缓慢.

1.3实践设施设备不齐全,实践教学质量不高

网络工程专业工程特色明显,实践性强.高校开设该专业一般需要有进行路由与交换、综合布线、组网技术、入侵检测与防火墙、无线网络管理、网络协议分析及网络安全等课程的实验设备[7].实验室的建设投资大、成本高.地方高校由于经费少,购置的实验设备有限,部分课程的实验学生只能分组轮流完成,而部分课程就没有实验设施.这种局面导致教师重理论、轻实践,而该专业实践课本身难度较大,课前准备知识较多,教师的抵触心理也比较严重,实践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2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与MOOC融合分析

专业课程的学习是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石,要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MOOC解决该专业目前面临的困境,需要分析专业课程的特点.首先,网络工程专业课程对计算机基础类知识和基本实践操作要求较高,缺乏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的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例如:网络协议分析是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而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必须有C程序设计、编译原理和计算机网络等专业基础课的知识,否则如果学生对这些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掌握不到位,就会导致网络协议分析课程的教学效果很差;其次,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知识点之间衔接紧密,前面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后面知识点的学习,而且讲授的内容很多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学生学习必须紧跟讲授的步伐.地方高校要结合MOOC的优势,构造融合MOOC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模式,就要找到MOOC与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有机结合的方法.目前,高校在课堂教学中引入MOOC的方式主要有单MOOC方式,MOOC为主、课堂讲授为辅,课堂讲授为主、MOOC为辅3种方式[8].对于地方高校,学生基础薄弱,采用单MOOC方式,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通过MOOC学完课程,这很明显是不合适的.据调查,地方高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尤其是对一些比较抽象的课程,完全让学生自己学习或大部分时间依靠学生自己学习是不现实的.因此,融合MOOC的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模式还是应该采取以课堂讲授为主、MOOC为辅的方式.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MOOC学习单元见表1.教师按照知识点组织教学,将一些理论性强、较抽象的知识点归纳出来,凝练出知识点中蕴含的潜在问题,让学生课下结合MOOC学习,加深理解,课堂上再进行交流探讨,彻底解决问题.

3融合MOOC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关键问题

网络在线教育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像一些视频公开课、高校建设的精品课程都属于在线教育.但以往的这些在线教育方式主要以教师的授课视频为主,而且一个视频的时间较长,就像做一次讲座,学生很容易疲劳、厌烦[9].而MOOC自诞生以来,以它独特的优势逐步取代其他的在线教育方式.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学习模式的不受时空限制性,学习环境的开放性以及评价考核的多元性.根据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的现状,要引入MOOC改善教学效果,逐步形成融合MOOC的教学模式,需要从3个方面入手.

3.1师生角色的转变

MOOC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它让学生不再面对一名教师,而是面对全球的教育工作者,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一个教室之内.MOOC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场所、时间,授课时间,授课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唯一没有改变的是学习的对象[10].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教学模式下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必须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需要转变.教师要由原来的“台前”转向“幕后”,将学习的决定权交给学生,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发挥引导性作用,告知学生如何利用网络选择MOOC课程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学习.学生从原来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通过MOOC课程的主动学习和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深刻领会知识点.

3.2面向能力培养的教学

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快速适应业界需求的有创新创业能力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网络工程专业中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引入MOOC后,依然是以本校教师讲授为主、MOOC辅助的方式,实践教学多以团队合作完成项目的形式进行.针对一个具体的项目,例如:校园网的部署,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MOOC平台学到了完成项目必须的一些理论基础和基本的实践方法,但并没有深层次理解实践的关键环节,在学生心中会有很多的疑问,这些问题不断的驱使学生去主动思考和探讨.这样就强化了学生探索新知和协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另外,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全程指导,及时纠正各小组存在的问题,同时发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探索,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促进了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

3.3注重过程的评价考核

传统的以理论考试为主的评价考核方式无法真实有效地反映学生对课程的学习过程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MOOC平台除使用考试这种评价形式外,更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利用社交工具软件进行师生评价、生生互评、讨论交流和作业布置,并对这些环节打分,最后结合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价学生[11].为此,地方高校应针对网络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其理论部分应用MOOC课程学习并对其评价,而实践部分根据项目的实施过程和完成情况给予打分.这种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技能掌控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又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结束语

面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势态,结合MOOC优势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地方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分析了面临的困境和MOOC的优势,提出了融合MOOC以课堂教学为主、MOOC为辅的教学模式.将对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过程性考核评价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弥补了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存在的不足,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蕾,孙润元,刘鹍,等.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实训教学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2(1):79-82

[2]陈代武,彭智朝.地方本科院校网络工程特色专业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2(24):33-36

[3]曹介南,徐明,蒋宗礼.网络工程专业方向设置与专业能力构成研究[J].中国大学教育,2012(9):31-34

[4]丁琳,王颖,马淑萍.MOOC支撑下的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4(9):30-33

[5]王文礼.MOOC的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江苏高教,2013(2):53-57

[6]曹介南,徐明.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7]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1-9

[8]瞿振元.以MOOC发展为契机,促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J].中国高教研究,2014(6):1-4

[9]韩锡斌,葛文双,周潜,等.MOOC平台与典型网络教学平台的比较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61-68

[10]李红美,陆国栋,张剑平.后MOOC时期高等学校教学新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6):58-67

[11]姜蔺,韩锡斌,程建钢.MOOCs学习者特征及学习效果分析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54-59

网络工程专业范文第5篇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专业应用性人才.网络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随着现代化网络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近年来,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由于传统的思想教育理念,导致了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欠缺.因此,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需要深入探究,如何改革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亟需解决的难题.本文以枣庄学院网络工程专业为教学改革试点,利用项目探讨出地方应用型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

2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存在问题

经过对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认真调研和学习,发现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目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2.1课程体系建设脱节,课程内容不适应社会需求

网络工程专业是本院的新专业,很多课程沿用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但是根据人才能力培养,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有三个方向,即网络互连工程方向、网络应用开发方向和物联网应用方向,而目前的课程设置不符合这三个培养目标.因此,按照这三个方向,需要对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使其符合人才培养的目的.

2.2部分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没有合适的教材

对于网络工程专业,各门课程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目前很多的课程,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课程内容即便是基于真实的案例,课程间的实验案例之间不能围绕确定的工程项目来展开,使得各课程间的联系和应用型较差,知识点没有贯通.

2.3师资队伍薄弱

以项目为依托的教学体系,需要“双师型”教师,因为“双师型”的教师是项目驱动的引导者和裁判员.相应的对教师的要求就很高,但是学校很多教师是毕业直接走上讲台,没有一线生产的经验,缺乏实验经验,在教学中容易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

3基于项目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构建

针对以上的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提出了基于项目的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改革,主要分为专业课程群体系建设、教程建设、“双师型”队伍建设三个部分.

3.1项目教学体系的内涵

项目教学体系是在项目的任务、活动、情景、结果的驱动下构建的教学体系.它是将知识消化、技能培养与工程应用相结合,把分散的知识点融会贯通,让学生既知道局部,又能知道全局.通过项目的驱动,即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根据项目教学体系的内涵,网络工程专业的项目教学体系的构建可分为3步:第一步,根据人才培养的网络互连工程方向、网络应用开发方向和物联网应用方向整合3个课程群;第二步,确定了3个课程群后,根据每个课程群的培养目标,确定并设计工程项目,进而进行任务分解,根据任务制定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构建教学的内容体系,进行教材建设;第三步,根据项目及教程的需求,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构建教学的保障体系.

3.2课程群的内容整合

网络工程专业是本院的新专业,很多课程沿用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没有形成明确的教学体系.因此,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与标准,对接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的三个职业领域,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制定了网络互连工程、网络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开发三大课程群,分别突出网络系统互连与集成、网络应该开发、物联网应用开发专长与特色,为不同专业兴趣与特长的学生提供选择.给出了以网络互连工程课程模块为例的内在逻辑与递进关系.给出了“网络应用开发模块”课程体系的逻辑关系.

3.3教材建设

基于项目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中教材的建设与以往对一门课程教材的编写不同,这个建设需要强调教材之间的关联性,对课程之间的重复内容进行优化整合.设计要基于工程项目,具体来讲就是要基于典型的项目来分解出对应的各门课程,然后根据任务分解来确定各课程相应的教学内容.

3.3.1项目的设定在设计实验项目时需注意典型性、实践性、渐进性和系统性四个方面,工程项目需要广度和深度的覆盖网络工程专业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而且需要一定的创新性.在课程群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实验项目之间要相互联系,前后连贯,是一个大项目的组成部分或者模块,只有这样,通过课程群的学习学生才能完成一个较大的工程项目.在实验项目中我们以本校的数字化校园项目来进行设计和分解.因为从规模和应用上,数字化校园网具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完整特点,以本校的校园网作为原型,可以让项目对基本技能、初步设计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提出层次性、系统性的要求.

3.3.2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确定好项目后,对校园网项目进行分解,细化为若干个局部任务,将每个任务设计为一门课程可承载的工作量.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任务和训练方式,制定课程群中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依托任务来进行知识和技能准备.以网络互连工程方向为例,课程群的教材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综合布线》、《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协议与分析》以及《计算机网络编程》5本教材.知识点和技能点确定后,就可以设计教学环节,从而编写课程群的教材,如教程、实验指导书、课程设计等,实现教学教材的体系化建设.

3.4“双师型”队伍建设

“双师型”的教师是项目驱动的引导者和裁判员,在基于项目的教学体系中起到关键作用.项目的选择和设计、任务的分解和教材编写、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开展等每个环节都要依赖于教师.所以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更要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要对项目深入了解、全盘掌握,这样才能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具体“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主要有以下措施:

(1)教师集体备课、集体实验、集体研究教学方法、集体编写教程等;

(2)安排教师到企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增强教师的项目经验.

(3)专业教师参与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的指导,以及实验室、实验中心的软硬件的建设;

(4)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种专业认证考试,指导学生参加竞赛和申报大学生SRT项目;

(5)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到学校指导实践课程.

4结束语

以枣庄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为背景,分析了目前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出现的问题,以此为依据,通过对课程群内容的整合、教材以及教师队伍的建设,构建了基于项目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后续的工作是在构建的教学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不断的完善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从而提高本校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

网络工程专业范文第6篇

1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网络工程专业是依托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起来的。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应该具备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四大基本能力:计算思维、算法设计与分析、程序设计与实现和系统能力。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可以进一步细化为:网络协议分析设计与实现、网络设备研发能力、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网络工程设计与实施能力、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能力、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等[1]。因此,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是网络工程专业有别于其他计算机类专业的一个重要能力。但在目前的现实情况下,大家对网络工程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在专业能力构成上的差异认识不够,很多学校不同专业在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培养方面存在同质化现象。在专业知识体系上,网络系统安全保障知识领域的核心知识单元应有:信息安全基础、安全模型、加密、认证、数字签名、安全协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检测与防护、安全评估与审计等。从知识体系上来看,网络工程专业中的网络系统安全保障知识基本上是信息安全专业中密码学、网络攻防技术及信息系统安全领域基础知识的综合,具有内容多、涉及面广的特点。另外,目前的知识体系主要从防御角度出发,攻击和渗透的知识还很欠缺。如何在确保知识体系覆盖完整的条件下,突出网络工程专业的特色,是一个尚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在课程体系结构上,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对应的网络安全课程,对网络工程、信息安全和信息对抗专业来说是主干课程,而对计算机类其他专业来说,往往是扩展课程;信息安全专业和信息对抗专业一般将其细化为至少4门主干课程,如密码学、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安全和信息内容安全。网络工程专业需要强化网络安全课程,并开设相应的扩展课程,以完善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课程体系的完整性。教学条件上,在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比较突出的国内高校主要以密码学领域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见长,缺少网络系统安全保障的师资,特别是缺少既有工程背景和网络攻防实战经验又有高学术水平的师资,导致一些高校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质量不高,甚至无法开设,影响了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的培养。网络系统安全保障不仅有理论性,也具有实践性,许多方法和手段需要在实践过程中认识和领会。一些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缺少必要的实验条件,有些仅仅进行加密与解密、VPN、入侵检测或防火墙等方面的简单配置性实验,缺少网络对抗等复杂的综合性实验,致使网络系统安全保障实践环节质量不高,影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构成

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的教育需要以网络系统安全保障知识为载体,通过探讨知识发现问题求解过程,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有效地解决网络系统安全防御、检测、评估、响应等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机类专业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算法思维、程序思维、系统思维、过程思维、数据思维、人机系统思维等思维能力,而网络工程专业还要培养学生的对抗思维、逆向思维、拆解思维、全局思维等网络系统安全保障所特有的思维能力。网络系统安全保障体系是一个复杂系统,必须从复杂系统的观点,采用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的思想方法,追求整体效能。从系统工程方法论的观点出发,网络系统安全保障不能简单地采用还原论的观点处理,必须遵循“木桶原理”的整体思维,注重整体安全。网络系统安全保障的方法论与数学或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相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包括观察、实验、猜想、归纳、类比和演绎推理以及理论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分析等,综合形成了逆向验证的独特方法论。从不同的角度看网络系统安全保障可以得到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从物理域看,是指网络空间的硬件设施设备安全,要求确保硬件设施设备不扰、破坏和摧毁;从信息域看,重点是确保信息的可用性、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从认知域看,主要是关于网络传播的信息内容对国家政治及民众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的影响;从社会域看,要确保不因网络信息传播导致现实社会出现经济安全事件、民族宗教事件、暴力恐怖事件以及群体性聚集事件等。网络系统安全保障涉及网络协议安全及相关技术研究、网络安全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与系统部署、网络安全测试、评估与优化、网络安全策略制订与实施等内容。培养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熟悉信息安全基本理论和常见的网络安全产品的工作原理,掌握主流网络安全产品如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病毒防杀、VPN、蜜罐等工具的安装配置和使用,能够制定网络系统安全策略与措施,部署安全系统,同时具有安全事故预防、监测、跟踪、管理、恢复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网络安全系统的初步设计与开发能力,以满足企事业单位网络安全方面的实际工作需求。

3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课程设置

网络工程专业涉及计算机网络的设计、规划、组网、维护、管理、安全、应用等方面的工程科学和实践问题,其网络安全课程使学生了解网络系统中各种潜在的安全威胁与攻击手段以及针对这些威胁可采用的安全机制与技术。掌握常见的网络安全工具和设备,如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工具的工作原理,学生可以了解网络安全的相关政策法规,并具有网络安全策略与措施制定、安全事故监测等能力。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的培养,可设置相应的主干课程:网络安全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实践及扩展课程安全测试与评估技术。课程涉及的核心知识点。通过开设安全测试与评估技术,教师引导和培养学生用逆向、对抗和整体思维来学习并思考网络系统安全保障问题。

4培养学生网络系统安全保障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实践动手能力是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一环。许多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知识点比较难掌握,必须通过实践环节来消化、吸收、巩固和升华,才成为学生自己的技能。为此,我们一方面努力争取解决实验条件,与企业联合共建网络安全教学实验室;另一方面,自主开发实现了一系列的教学演示和实践工具,弥补部分环节难以让学生动手实践的不足。通过完善的实践体系(包括课内实验、综合实验、创新实践、实习及学科竞赛等),培养学生网络系统安全保障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课内实验包括安全测试与评估技术课程的信息收集、内部攻击、KaliLinux的安装与使用、Metasploit、缓冲溢出攻击、Shellcode、Web攻击、数据库安全、逆向分析等实验。网络安全技术课程对应的实践课程网络安全技术实践设置了加解密编程、PGP、PKI、VPN服务器和客户端、病毒与恶意代码行为分析、Iptables防火墙、Snort入侵检测、以太网网络监听与反监听、端口扫描、WinPcap编程、Windows和Linux安全配置等实验;另外还设置了两个综合实验——综合防御实验(安全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事件响应)和综合渗透测试实验(信息收集、缓冲溢出渗透、权限提升、后门安装、日志清除)。在课内实验和综合实验环节采用分工合作、以强带弱、小组整体与个人测试评分相结合等措施,确保让每个学生掌握相应的网络系统安全保障实践能力。目前,我们正积极与网络安全相关企业建设实习和实训基地,开展社会实习和实践,探索利用社会力量培养实践能力的模式。专业实践是一门2学分的创新实践和实习课程。通过专业实践和毕业设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网络系统安全保障方面的创新实践拓展和深化。一方面,积极鼓励并组织优秀学生参加全国性和地方性的网络安全技能竞赛;另一方面,让高年级的同学参与教师的网络系统安全保障科研项目中来,让学生在竞争与对抗中和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激发他们的网络系统安全保障创新思维。

5结语

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是网络工程专业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的工作仅仅是一个尝试性的开始,如何处理与计算机类其他专业、信息安全和信息对抗等相关专业之间的关系,如何评测网络安全能力的培养状况等,有待于未来的进一步研究与实践。评估技术。课程涉及的核心知识点。通过开设安全测试与评估技术,教师引导和培养学生用逆向、对抗和整体思维来学习并思考网络系统安全保障问题。

网络工程专业范文第7篇

关键词:网络工程;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由于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比较成熟,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过去的15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为了适应社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网络工程作为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外专业,自2001年教育部首批增设该专业以来,许多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的办学基础上新开办了网络工程专业,为社会输送大量精通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人才。

我校于2008年增设此专业,虽然在制定培养方案之前做了大量调研,也借鉴了不少其他院校的办学经验,但是网络工程毕竟是一个新兴专业,最早开办此专业的院校也不过发展了几年,大家都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在最初的培养方案制定过程难免会考虑不完善,在随后的两年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为了专业发展的需要,如何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成为一个需要迫切解决和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的探讨思路主要围绕着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和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1-2]。

1立足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决定本科教学面向的宗旨,培养目标的合理性与实现的有效性是专业办学成败的关键点,此后的培养计划制定、课程体系设置和实践教学环节都要依照培养目标来进行,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网络工程新专业人才,必须首先立足本校实际情况和社会人才市场需求来确定合适的培养目标。

从知识体系上看,网络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上发展而来的,与计算机科学存在很强的联系,因此网络工程仍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均属于计算机类专业,作为一个新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方面教育部并没有给出明确专门的指导性意见或规范,各个学校都是自己决定,因此各个学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设置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

在我校开办网络工程专业之初,既然认为网络工程专业是特色专业,就应该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区分开来,网络工程专业应该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在培养目标别强调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与维护,以及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集成及项目管理的“强能力、高素质、富创新、有个性”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之初过于偏重于网络规划、网络集成和网络管理。通过两年的探索,我们发现培养目标确定的不太合理,过分注重于网络,没有立足于计算机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我们的培养目标和很多高职类的院校很相似,但是在相同的培养目标下,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不能那么偏重于网络工程类,还要开设很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软件工程专业相同的理论课程,如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等等,而高职类院校的课程设置可以大幅度的偏重于网络工程,对于很深的理论课程根本不开设,对于网络规划与管理、网络互连技术、综合布线技术等网络特色课程可以投入很大,学时也很多,实验环境也普遍比我们好,导致在网络规划、网络集成和网络管理这方面,我们培养的学生没有明显的优势。

2) 根据社会需求调查表明,很多单位和科研机构对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的要求除了掌握网络规划、网络管理等技能外,更需要高层次的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与网络技术都精通的“全能型”人才,因此,培养目标不能制定的太狭窄,仅仅注重网络工程的特点,没有考虑社会对本科生的需求。

3) 学生对于网络工程专业认识不足,在做专业介绍时看到培养目标,误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就是配置一下网络设备,做一做网络维护和管理等工作,在学习中不能清醒的认清自己的学习方向,对必要计算机科学知识和软件知识不够重视,导致知识学习不全面,失去了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及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竞争的实力。

在认清了本专业发展状况和社会需求后,我们及时的调整了培养目标,由最初的“培养网络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调整为“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工程技术,以及精通网络编程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并确定了三个专业方向,分别是网络规划与集成、计算机技术与网络编程、网络安全与管理,前两个专业方向作为主线集中师资力量重点建设,既能体现网络工程的特色,又能立足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紧抓学生的理论基础和编程能力,因为社会对本科生的理论知识和编程能力的要求还是很突出的,这种两手都抓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就业和增加竞争力;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方向较偏重于理论,对本科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适合需要继续深造的研究生和博士生,但此专业又具有专业特色,因此作为一条副线建设,本科环节中这个方向相关课程仍然需要掌握,但不作为重点建设。

2敢于创新,改革优化课程体系

很多高校的网络工程新专业课程体系都是在原有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上通过修改而制定的,通过删掉一些课程后再增加一些能体现网络特色的课程,也就是“替换”的方式来完成,主要是因为当时确实缺乏相关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经验拿来借鉴,教育部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规范,所以,课程设置上比较仓促,缺乏长远的考虑,给今后的专业发展带来了困难和困惑。

2.1原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 照搬其他专业课程体系,没有进行长远的规划,不敢创新。在网络工程专业出现之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及软件工程专业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网络工程新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必然会借助于这两个现有专业的课程体系,由于对于新专业认识不足,课程设置该何去何从完全处于一片茫然之中,也不敢大胆的创新,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有些课程就直接照搬过来,学时和学分都不改变;有的课程对专业建设作用不大,完全可以删掉,但由于是常规的基础课程,又不敢创新,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课程代替,也没有删掉;有的课程是新开设的,由于没有经验,不知道该放在哪个学期,结果导致课程顺序混乱。

2) 由于早期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设置没有立足于计算机科学大范畴,过于偏重网络工程。为了体现专业的特色,在大二下学期开始的专业课程中,加入了大量的网络特色课程,并偏重于网络规划与集成方向,对于程序设计和偏重于理论的计算机科学类重点课程重视不足,没有充分考虑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也没有意识到网络工程专业归根到底还是属于计算机科学范畴。

3) 专业课程学时分配较平均,重点课程学时太少。由于教育部的规定和限制,目前所有高校的开设的专业课程学时都普遍的减少了很多,有的课程是重点课程,学时也比较少,比如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般讲C语言),这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程序设计类课程,是以后其他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基础,一定要让学生打好基础,多多实践,领会程序设计的灵魂,然而这门课的学时普遍只开设64个学时,44个学时的理论,20个学时的实验,上过这门课的老师都有体会,44个学时的理论课堂根本讲不完基础的知识,20个学时的实验对于实践环节也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在网络编程这个方向上有所突破,必须注重重点课程的教学。

4) 设置了一些不适合本科教育、知识模块重复,难以开展教学的课程。在早期的课程设置过程中,由于急于想要体现专业特色,在没有充分考虑到是否有实验室支持该课程,该课程的开设是否合适本科生的教学,该课程是否和其他课程重复的情况下,在培养计划中设置了一些不太合适本科教学、知识模块重复、难以开展教学的课程,如网络规划与设计与综合布线技术,这两门课程中综合布线技术是一门比较难以开展教学的课程,我校没有专业的综合布线实验室,而且对于本科生来说,这方面的知识需要了解,并不是重点课程,可以把综合布线的知识在网络规划与设计这门课中作为一章来讲解,完全没有必要单独的开设,也减少了课程之间的知识模块重复教学。

2.2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改革

经过几年的发展,大家在教学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学院也积极的派老师们参加各种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会议,并积极的向其他院校取经,通过组织老师、学生座谈和交流的方式,吸取和总结了各方面的建议,及时修订了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勇于创新,主要做了以下一些调整和改革:

1) 根据三个专业方向为指导,理清课程之间的先后联系,重新设置整个课程群,课程设置上立足于计算机科学,再增加网络工程特色,因为如果脱离了计算机科学这个基础,课程设置的再有特色也是不能得到长足发展,并确定重点课程,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每个方向都有老师负责重点建设。三个专业方向及重点课程建设如下图1所示。

每一个方向作为一条主线,从简到难,按照先后顺序每个学期开设1~2门专业方向课程,学生可以依照课程设置沿着三条主线不断深入、持续的学习下去,每条主线由1~3名老师主讲和负责,更利于管理和教学。

图1三个专业方向及重点课程

2) 大胆创新,替换一些对专业发展作用不大的课程,或直接删掉,把学时分配给需要重点建设的课程。经过调研发现,同学们都普遍反映学的科目太多,学的都不精,应该重点掌握的课程学时太少,有的课程学了以后感觉对专业提高用处也不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大胆果断的删掉了一些课程,如编译原理、算法分析与实践、计算机系统结构等,将学时分给需要重点建设的课程,如程序设计类课程,计算机网络类课程,这样能突出重点,让学习更有所长。

3) 精简专业课程,避免知识模块的重复。在课程设置之初,由于时间比较仓促加上没有太多的经验,有很多联系比较紧密的专业课程之间存在知识模块重复的情况,有的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对于本科生不太合适,只需要作为了解层面即可,完全没有必要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可合并到其他课程中作为某一章节的内容。比如应用密码学课程,对于本科生来说偏难,数学和理论较多,可以放到信息安全概论课程中作为一章节来讲解;虚拟局域网、对等网络技术、并行处理及分布式系统这三门课程可合并为一门课程,称做“网络新技术”,这样合并后的单门课程内容能更丰富,专业课程更精简。

3重视能力培养,狠抓实践教学环节

网络工程专业是偏应用的专业,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很强,因而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在整个课程体系建设中尤为重要,强调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是目前本科教育的趋势,实践环节的严格把关就是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关键。然而,在实践环节设置上,很多高校普遍的存在一些问题,如上机学时不够,特别是大一和大二学生很多没有计算机,仅仅依靠课内的实验学时是远远不够的,早期的实践基础打不好,后期很难弥补;课程设计一个班只有一个老师辅导,甚至一个老师辅导几个班,学生不认真,老师不仔细,导致课程设计环节形同虚设;实验条件有限,实验室设备不全,有的课程实验难以开展等等。

经过反复讨论和研究,我系教师一致认为实践环节不能忽视,必须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狠抓教学质量,逼着学生动手动脑,培养过硬的动手能力,才能在社会上提高竞争力,主要的改革方法有以下几点。

1) 增加上机学时,开放实验室,增配实验辅导老师。对于一些实验环节比较重要的课程,可适当增加实验学时,并有计划的开放学院实验室,学生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到实验室上机,弥补课堂时间不足。在实验课堂中,增加一些实验辅导老师,可利用学院的研究生资源,帮助老师实验课堂的答疑和辅导工作。

2) 课程设计严格要求,每个班配备两个老师辅导,通过答辩把关。改革以往一个老师既负责教学,又全面负责课程设计的方式,将课程设计分配给本课程组中的多个老师共同承担,课程设计的选题、要求、答辩由课程组所有老师共同参与,考核方式改革为学生单独答辩,既公平又能促使学生认真的对待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和计算机网络这两门课程的课程设计阶段进行了试验,老师和学生都反映这种方式的效果非常好。

3) 努力创建更好的实验条件,完善实验设备。目前拥有网络工程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协议仿真实验室,接口硬件实验室等,基本能满足专业课程的实验开设要求,其中网络工程实验室在2008年进

行了二期扩建,由原来的5组设备扩大到8组设备,并增加了网络存储、融合通信、无线网络等新设备,实时适应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目前,我院正在积极申报无线传感器实验室,并不断更新实验设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

目前学院的专业实验室建设与支持的课程如图2所示。

图2专业实验室建设与课程

4结语

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过程是一个需要仔细摸索、循序渐进、不断创新的过程,通过两年的新专业建设,我们不断总结,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及时调整培养目标、重新设置课程体系结构并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在专业的建设上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网络工程作为一个新专业面临的挑战还很多,要建设出具有本校特色的网络工程专业还需要不断地以发展的思路探索下去,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姜腊林,易建勋,陈倩诒,等. 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和实践[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28(3):67-69.

[2] 郭广军,羊四清,戴经国,等.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19):134-139.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Plan on Network Engineering Specialty

WANG Chun-zhi, LI Hong, XIONG Cai-quan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68, China)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education plan formulated formerly in the new specialty network engineer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pecialty characteristic and clearing the thought,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cultivate objection needs transform ,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the practice teaching process should be adjusted to formulate a new education plan conducive to network engineering specialty development.

网络工程专业范文第8篇

关键词:网络工程;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08021202

作者简介:赵卿松(1972-),男,硕士,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

1专业培养方案的体系结构

根据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并重的原则,课程体系的设置以“低年级实行通知教育和学科基础教育以提升学生素养,高年级实行有特色的专业教育以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准则,构建理论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和创新教育平台。

理论教学平台由三类课程组成: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通识教育课程由公共基础课和素质教育课两个模块组成;学科基础课程按照学科大类安排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则分为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两个模块。

实践教学平台由实训、实验和实习组成:①实训包括:军训、综合课程设计等;②实验教学以课程内实验为主,并开设一定比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等;③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

创新教育平台由课程创新教育、学术创新活动和实践创新活动组成。课程创新教育包括学科前沿课程和创新教育课等;学术创新活动包括学科竞赛、课外科技活动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等;实践创新活动包括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企业培训合格证为目的的各类专业技能培训活动等。

2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及社会对网络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培养“高级应用型网络人才”为目标,具备计算机科学与网络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网络规划设计及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开发能力、具有网络维护与管理专长、能从事网络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管理维护等工作。

课程体系是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按照学校整体的人才培养特色,结合学院目前的学科发展状况,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有特色”的培养原则,在课程设置方面认真考虑了以下几点:

(1)由于网络工程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专业,因此,在计算机科学技术、数字通信技术、信息处理等方向上,设置了对应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以提高学生的适应性。

(2)课程设置强调了公共基础和学科基础的重要性,对重要的基础课程给予了充足的学时。

(3)将方向的选修课程分为网络规划设计及管理、网络信息处理两部分,以适应社会对网络工程专门人才的需求。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如表1。

表1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作为工科专业,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与其它工科专业类似,开设大学英语、数理、政治理论基础和计算机基础等课程。学科基础课程除了电类基础和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基础外,增加了网络工程导论、计算机网络和数字通信原理等课程,以补充学生在数字通信领域上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网络工程的后继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网络规划设计方向,在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中设置了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网络规划设计、现代网络技术、网络系统集成、网络设备等课程,以培养学生在网络组网和网络规划设计方面的能力;针对网络信息处理方向则设置了网络编程、网络协议、网络互联技术、Linux系统管理、Linux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等课程,以培养学生在网络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方面的能力。

3实践教学环节

3.1课程内实验

所有的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都设置了一定比例的实验,课程内实验以加深、巩固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实验以实验项目的形式来组织,每个实验项目占2学时或4学时,实验项目分为基础性实验项目、设计性实验项目或综合性实验项目,一般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学时数占课程内实验学时的30%~40%。

基础性实验项目主要是对课程所涉及到的基本原理与过程、基本方法进行实验验证,以消除学生对课程基本原理理解上的抽象性和神秘感。综合性实验项目以基础性实验项目的掌握为基础,综合运用课程涉及到的知识,以增强学生对课程基本原理的掌握并融会贯通,适用于数字通信原理、网络操作系统、网络规划设计、现代网络技术、网络系统集成、网络设备等课程学习过程中进行,为后继的综合课程设计打下基础。设计性实验项目也是以基础性实验项目的掌握为基础,提出实验任务与要求,由学生自主设计完成实验任务的方案、实验步骤和方法,适用于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网络编程、网络协议、数据库系统原理等课程学习过程中。通过设计类实验项目的锻炼,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的思路,掌握网络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2综合课程设计

综合性的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其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从第四学期开始至第七学期,开设了基础软件综合设计、基础硬件综合设计、网络工程综合设计、网络通信综合设计、网络应用综合设计等综合课程设计。每个综合课程设计集中安排在学期末,占2周时间,为了更好满足学生的兴趣,采用教师给出多个设计题目供学生选择这种双向选择的方式。同时要求课程设计指导教师的最多指导学生的人数不能超过30人,以保证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效果。

为培养学生的论文书写能力,要求学生书写完整的综合设计报告,包括课题背景、设计简介及设计方案论述、详细设计、设计结果及分析、总结等内容;为保证综合设计的质量,安排了综合设计答辩环节,答辩中由学生先对设计的内容进行阐述和演示,然后答辩教师针对设计内容随机提问,以考察设计完成情况。综合设计成绩评判由平时表现、完成情况、报告质量和答辩情况等内容按照一定比例组成,能比较客观地评价学生完成综合设计质量。

3.3实习与毕业设计

为让学生接触社会,体验未来就业单位的工作环境和实际项目开发过程,从三年级上学期开始分别组织3次实习,即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

认识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初,占2周时间,参观IT企业或事业单位的科研环境或办公网络环境,见识不同厂家或品牌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等)及网络应用系统的应用情况或研发过程,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增加感性认识。

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和第八学期初,各占3周时间,为了保证实习的效果,与IT企业或思科认证培训机构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参与到组网工程、网络管理与维护和网络软硬件系统开发等项目中。特别是在与思科认证培训机构的合作过程中,充分利用他们的师资与设备资源,很好地克服了我校网络组网设备不足的缺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

毕业设计为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在毕业前提供了一次综合性专业技术实践锻炼,毕业设计课题围绕网络规划设计与网络信息处理两个方向展开,毕业设计周期为14周左右,包括选题、开题、课题任务的完成、书写毕业设计论文和论文答辩等环节。我们将校企合作方式也引入到毕业设计环节中,对部分学生实行校内和校外指导教师共同指导的方式,真题真做,以达到在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的同时,解决企业某方面实际问题的目的。

4结语

网络工程专业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等专业基础上经过发展逐步形成的专业,作为一个实用性强、服务面广的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套用传统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根据专业特点不断地摸索、循序渐进和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春枝,李红.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23).

\[2\]罗来俊.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31).

网络工程专业范文第9篇

我是XXX大学网络工程师专业。本人在大学期间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担任学校多个单位的职位。从中我不仅认识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还学会了如何做人,明白了做人要厚道的道理,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和人交流沟通。可以说,我的大学生活很充实,这可以算是我人生的转折点和飞跃点。

大一到大三期间,我在计算机中心担任网络管理员,主要负责机房网络和工作站的日常维护工作,还负责机房财务收支管理工作。在这三年里,我不仅学到了有关硬件和网络管理方面的知识,为我精通计算机硬件和网络工程提供了可能。我还认识到了团队精神和诚信的重要性,我懂得了如何和服务对象相处,如何同伙伴协同工作。

大三到大四期间,我任职公共外语教学部办公室助理,从中我学会了如何才能适应每天繁琐、大量重复性的工作,学会了如何和其他人沟通交流,学会了如何和领导相处。

学习方面:大学期间我熟练掌握了计算机故障修复、网络维护、网络组建、网站开发、网页制作方面的技能。严谨的学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塑造了我朴实、稳重、创新的性格特点。200X年X月,我参加了“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网络工程师”的考试,并有望拿到证书。即使如此我也没放松自己的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的学习,这位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大学期间我还拿到了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以及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证书,这对我以后在工作中继续学习、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刚进学院时,对计算机知之甚少到现在同学公认的“计算机高手”,在计算机和网络方面的技能真的可以说是突飞猛进,这充分证明了我的学习认知潜力、可塑性和我对计算机和网络的强烈的兴趣。

根据大学四年的工作、学习经历,我有信心做好网络工程师这个工作,同时我也相信自己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能切实的发扬团队精心和吃苦耐劳精神。网络工程的方面技术可以说日新月异,我也相信自己对技术和应用的学习能力。所以我完全有信心、用能力胜任这一职业。

网络工程专业范文第10篇

本环节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以及人际交往技能,团队协作和交流的技能。具体来说,首先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正直、富有责任感;同时职业行为规范,遵纪守法,遵守行业准则,能够主动规划个人职业方向与发展,与时俱进,同世界网络工程界保持同步。其次,要培养学生共同协作的团队精神、团队管理及组织协调能力,实际工作中确保工作进度,善于技术分工和协作,共同完成目标;还要求学生培养丰富的团队管理经验,善于调动团队积极性,激发团队战斗力,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组织能力以及冲突协调能力。再者,要培养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建立与网络工程相关方进行交流的组织结构,具备运用写作、图表、电子和多媒体进行交流的能力;善于口头表达,能够组织报告和会议进行交流。这里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具备参加国际专业合作项目的初步能力,能运用英语查阅相关文献。此外,个人价值观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企业责任,能用发展的全球观,能够正确认识现时的焦点,认识网络工程建设对社会以及环境的影响,自觉遵守社会对工程建设的规范要求;从企业责任上讲,这要求学生能够认识不同的企业文化,并参与企业文化的建设,为实现企业的策略、目标和计划而努力。

2网络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环节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在工程项目设计实施运行中的能力。具体来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网路工程设计能力,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网络工程设计原理、过程与方法,熟悉常用网络设备的功能及设计原理,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并能综合利用这些知识来编制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关键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和措施。其次,要培养学生网络工程实施的能力。这要求我们的学生了解初步方案设计、技术设计、拓扑设计与网络规划图设计的过程,熟悉工程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以及招投标过程,掌握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各环节的原理、方法;熟悉各种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参数和适用范围、设备试运转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工程项目各个层次的验收要求、内容及组织。再者,要培养学生网络工程运行与维护的能力。此项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概念和原理,熟悉工程项目维护及改进的方法以及工程项目的运营和管理。

3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本环节重点培养学生选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工程项目的评价、分析与决策能力。首先要求学生认识和系统表述网络工程项目中设计、施工、管理问题,具备初步规划研发、建立网络工程项目的分析模型的能力;能够判断和定性分析网络工程项目,识别及分析网络工程项目的不确定性因素、风险因素,可以系统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其次要求学生熟悉互联网和计算机网络行业的标准与规范,具备查询相关资料或者电子文献的能力;能够掌握相关实验操作技能,分析实验数据,书写实验报告与归纳总结。同时,此项内容要求培养学生的工程系统思维,学会运用整体思维,全局考虑网络工程项目系统的综合能力;能够梳理网络工程项目系统内的关键问题、难点以及影响因素;针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论证、总结并得出结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还要求学生具备积极探索网络工程领域的新问题、新发展的思想,保持求知欲和终生学习的态度,能够结台具体条件善于运用灵活方式合理解决问题。

4网络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环节重点在于培养网络工程人员的创新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息的能力,包括在本专业领域跟踪、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以及根据本专业范围的工程实际问题需要获取与处理信息,具有分析归纳,逻辑推理能力。其次,积极鼓励学生参与项目实践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掌握正确的项目评估方法,了解项目评估的过程,培养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的能力。此外,培养学生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网络工程施工技术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包括: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创新的意识、掌握创新所需的专业知识以及一定的创新方法。

上一篇:网络工程师范文 下一篇:网络推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