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消费论文范文6篇

时间:2023-03-19 14:48:25 版权声明

网购消费论文

网购消费论文范文第一篇

网购的行为过程与传统购物过程相比基本相同,只不过基于平台的差异,因此其亦有一些自己的特征。一般的网购购物流程如下:

1.产生需求。产生需求为起始阶段,当网购消费者对于某件产品产生了某种需要时,就会产生购买欲望。购买欲望的产生可能是由于自身的需求,也可能是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刺激,如:广告、推销、模仿、亲友推荐等。消费者决策过程通常起始于消费者发现了一个需要解决的消费问题。

2.信息搜集。购买欲望产生后,网购消费者会进行信息搜集。信息搜集的渠道多种多样,可通过互联网、亲朋好友、商业推广、公共来源以及个人经验等方式进行获取。值得一提的是,喜欢网购的朋友,其信息搜集方式也偏向于依靠互联网,所以相比传统购物者而言,网购者信息获取的途径相对单一。

3.评估选择。消费者需求的满足是有条件的,如实际购买能力的大小。消费者为了使消费需求与自己的购买能力相匹配,就要对各种渠道搜集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根据产品的功能、可靠性、性能、模式、价格和售后服务等。消费者可根据自己的评价标准对各因素所占的权重及效用值的大小对产品进行综合的效用值评估,以区分出优劣。

4.决策购买。在对各评估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后,选出总效用值最高的那个,这时候就需要做出取舍,并进行购买决策。此时的网购消费者是在购买动机的刺激下,从两个或两个以上产品中选择一件最满意的商品并成交付款。

5.购后行为。购后行为是指网购消费者在购买到商品后的使用感受及处理方式。在网络购物中,商品成交后消费者首先会依据自己的直观感受及使用情况对网络店铺进行打分评价或留言评价,与此同时,消费者还会通过各种方式向周围人群分享自己的购买心得和使用体会,就消费者自身而言,购后行为的结果表现为再次购买和不再购买。所以购后评价的态度不同,对日后消费决策的影响也不同。

二、基于消费者网络购买行为的产品营销策略分析

1.产品策略。传统意义上的产品策略,指商家在制定经营战略时,首先要明确商家能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它是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基础。商家在其产品营销战略确定后,会在实施中釆取一系列有关产品本身的具体营销策略,主要包括商标、品牌、包装、产品定位、产品组合、产品生命周期等方面的具体实施策略,在电子商务市场,产品策略仍然是网络商家进行营销活动的基本策略和出发点。

2.定价策略。价格策略主要包括低价策略、定制生产定价策略、拍卖策略、免费价格策略等方式,在互联网上,顾客可以通过充分的市场信息来选择购买或者定制自己满意的产品或服务,同时力求以最小的代价获得产品或服务,顾客的控制力得到空前加强。相应地,企业的定价策略更多地由原来的按照产品自身成本定价转为按照顾客理解的产品价值定价。电子商务市场的商品价格更为透明,商家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因此,价格策略是网络商家竞争的主要营销策略。

3.促销策略。网络促销是利用互联网进行的促销活动,也就是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向虚拟市场传递有关的服务信息,以引发消费者需求、引起消费者购买欲望和购买行为的各种活动。网络促销的形式一般包括网络广告、站点推广、销售促进和关系营销。网络促销常用的促销方式有搭配促销、折扣促销、包邮促销、礼品促销等。并且电子商务流行进行交互式的营销沟通,它主要包括:使用在线促销和传统的离线促销方式来促使优质客户访问网站,使用网上沟通向访问者传送有效的相关信息以帮助了解客户观念。同时体验式营销对于网络产品的促进作用日益增大,目前这种营销策略已经在电子商务市场薪露头角,不同的网购平台商家陆续推出了各种体验服务,包括虚拟产品的免费试用、实体商品的免费试用、先试用再付款服务等内容,这样的营销策略无疑能够最大程度的消除消费者心中的疑虑,降低其购买风险,同时一旦形成好的试用体验,顾客会向周围的亲朋好友推荐,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渠道策略。网络商城的渠道应该是以方便消费者的购物为原则进行设置,为了在网络中吸引消费者关注商家的产品,可以根据商家的产品联合其他商家的相关产品为自己的产品做外延,相关产品的同时出现会增加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引起消费者的关注。作为制定网络营销战略的一部分,渠道策略重要的是将网络与其他入站沟通渠道整合以便处理客户询问和订单;将网络与对外沟通渠道整合以使用直销来提升保留率和增长率或者传递顾客服务信息。

三、结语

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都会因购买行为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感,从而产生不安全心理,所以对于网站的运营者而言,要熟知消费者消费心理,降低消费者网上购物感知风险,提高网站知名度。商家只有在注重自己的声誉和提供的优质产品和服务质量情况下,善于运用和整合各种营销策略,才能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和信任度,提高消费者对网购商品的忠诚度,实现自身盈利最大化。

网购消费论文范文第二篇

西方可能发明了网购,但中国正在打造网购的未来。2013

>> 从打靶转向博弈:应对消费者漂移 从消费者受众转向公民受众 端到端,创新和消费者零距离 中移动用绿色营销打动消费者 从消费者动机谈移动增值业务营销 移动营销中消费者风险感知研究 移动营销消费者采纳行为动态演化研究 消费者移动支付感知风险影响因素研究 移动通信消费者行为研究 移动互联网消费者行为分析 消费者说 消费者决定 悲情消费者 消费者心理 消费者 消费者军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管理 > 消费者转向移动端 消费者转向移动端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维杰·维塞斯瓦伦")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中国正崛起成为“社交商务”的全球中心

西方可能发明了网购,但中国正在打造网购的未来。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超越美国。中国第一大电商阿里巴巴所处理的交易量,比亚马逊和eBay两者的总和还多。如今,中国正引领全球走向移动电子商务的未来。

2016年,“移动商务”将首次占到中国网购总量的一半以上。据研究公司eMarketer估算,2014年,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其他移动设备进行的零售交易总额达1800亿美元,约占同年中国电子商务总额的38%。eMarketer预期2016年移动端零售交易额将飙升至5060亿美元,约占电子商务交易总量的56%。

就连喜欢小型电子设备的美国人,其移动端支出也仅占电子商务支出的五分之一左右。预计到2019年,美国移动电子商务将占到网上采购总额的30%。届时,中国移动电子商务销售额预计将占到本国网购总额的70%以上。

大多数中国人现在主要是通过移动设备访问互联网。由国有电信公司进行的大量投资正改善联通性能。腾讯和百度等中国互联网巨头正扩大移动服务,以跟上大批企业推出的针对小屏幕优化的购物网站。研究公司瞻博网络认为,公共交通工具上网络连接的改善正催生“通勤商务”的繁荣。

2016年,苹果公司将郑重加入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狂潮,在中国完全推出其Apple Pay移动支付系统。苹果公司十家业务最繁忙的零售门店中,有六家在中国,而且以美元计算,中国很快就将成为苹果最大的市场。苹果来得有些晚了,因为中国消费者使用强有力的本国企业提供的便捷的移动支付系统已经多时了。

由阿里巴巴开发的领先在线支付系统支付宝,拥有4亿多注册用户,其中大部分在移动设备上使用该系统。目前,全球有3万多家零售店和旅游景点接受支付宝付款。到2016年底,亚洲所有的万豪酒店都将使用支付宝移动支付。

网购消费论文范文第三篇

关键词:团购模式 点评模式 精准广告营销 媒体效应

前言:据有关调查和预测,中国今年的网民数应该会接近3个亿,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这时互联网将会显示出“核裂变”式的威力,互联网已不仅仅是一个提供和信息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它已经演化出影响重大、意义深远的网络商业模式。时下网络团购和大众点评正渐渐成为一种新的互联网时尚,尤其是团购模式,整个世界似乎一夜之间因“团购”而疯狂!

一、分析团购模式

网络团购是指通过互联网,将大量具有相同购买意向的网民组织起来面向同一商家进行大宗购物的行为。眼下比较多见的是团购服装、美食、日用品等,通过团购,买家不仅能够以低廉的价格买到心仪的商品,商家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卖出较多的商品,获得更快的资金流转速度。同时买家将从原先购买的被动权转为主动权,改变消费行为中的弱势地位。不但能够最大程度的节省成本,而且在购买和服务过程中占据一个相对主动的地位,可以享受到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好的服务。团购的特征一般是成交数量有限制、价格折扣较低、商品毛利水平较高以及推出时间有限制。

但是通过对大量团购网站的研究,我发现这仅仅只是团购的表象,团购的本质还是基于营销的需要,营销才是团购的真相!尤其对于新生品牌而言。团购为什么可以一夜走红,它的火爆是一种多方利益共赢的结果。首先是商家特别是那些新生品牌的商家或是新开店的商家,需要通过团购以一种低廉的价格来吸引大量的买家来消费,从而达到广告宣传的效果,这就是精准广告营销。因此团购平台的客户定位应该是商家而不是买家,因为是网络营销平台,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团购网站在每个区域每天只推出一款商品,实行限额“秒杀”。有些商品的折扣可以达到四五折甚至是一二折,无论如何商家都是亏本的,因此他不可能天天平价,限定一定的数额只要达到营销的效果即可,同时,限时限区域的方式实际上是阶段性的“体验式”推广,相比传统的免费体验推广方式,它还收了部分钱。通过抢购的方式还达到了轰动式效果,大大调动了买家购买的积极性。

团购网站的核心客户是商家,因此团购能否有持续发展的动力主要还是看商家的利益这个大头是不是达到了充分的满足和照顾。你要注意商家的本质需求,提升自己的媒体属性和在人们心中的印象以及影响力,这样才能帮助商家制作更希望看到的营销效果。

二、分析点评模式

接下来我们再谈谈点评模式,当前将点评模式运用得最好的是大众点评网。,过去人们对于了解所在地哪个饭店服务最好,哪个餐馆口味最佳这些实用性信息大多通过浏览市民类报纸、传统网站的美食健康页面;而如今,更多的人通过查询大众点评网等第三方点评类网站,可以很方便地获取自己想要信息,这些网站的内容大多源于受众对各种产品的体验式评论,因此更具有真实性和针对性。

大众点评网作为第三方点评网站,他致力于城市消费体验的沟通和聚合,它传播的信息主要是网民体验了商家产品服务之后的评论。相比传统网站提供的生活服务类信息,大多是由编辑、记者精心编排,第三方用户提供的点评信息更具真实性,参考价值更大,而且这些真实的信息反过来会给好的商家带来更多的客户,为这些商家起到推广宣传的作用。大众点评网的成功在于他们透彻地理解长尾理论的前提下成功运用渠道为王战略,所有分散的信息都源于大众,又都服务于大众。

点评模式所有信息内容都由来自于有实际消费体验的网民,网站方面只需对大量的点评信息做一些信息筛选、整理等工作。点评模式只要发动起群众的积极性,形成一个口味讨论群,则无需大量人力物力投入,网民就会自发生成网站所需要的信息,因此这种模式的运营成本很低。第三方点评的内容聚合是一种“分众”的形式,这些内容聚合到不同的媒介载体上就成为各种“分众媒体”。所以,第三方点评本质上具有发展成为好的分众媒体的潜力,而这种新媒体是打开“所有人向所有人传播信息”的闸门。

三、探索团购点评模式

基于以上两种运用良好的商业模式,我推出了团购与点评相结合的网络新型商业模式。透过现象看本质我发现团购和点评实质上都是一种精准的营销方式,正如在系统中存在1+1>2的现象,我认为将团购与点评相结合的效果将会超过它们两者的效果之和。

首先团购点评的客户定位仍然是商家。商家可以不定期向平台报名举行低价团购活动,团购不仅可以为商家在短时间内带来大量销售额,同时因大量的销售额而带来的大量的客户点评及口碑评价会留下大量的宝贵信息,这些信息方便以后的用户参考,达到了广告推广的效果。同时商家可以根据用户的一些差评进行改进,提高服务质量,从而优化产品。

因为点评模式需要较长时期的用户、访问量积累,才能汇聚全面完整的信息,因此造成起点较高,进入难度很大。而恰巧团购模式的运用会给点评模式带来大量丰富的客户访问量,点评模式只要达到一定的人气凝聚,就无需大量人力物力投入,网民就会自发生成网站所需要的内容。因此团购会促进点评平台更快地走向成熟。

反过来点评模式将会有利于团购模式培养出媒体属性。基于对团购模式的研究,我们知道团购只有增强它的媒体属性才能在竞争中获胜,商家要的不是你帮他卖东西,而是帮他制造出营销效果。在互联网经济中注意力已经成为稀缺资源,即眼下信息是无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在信息爆炸时代锁定有限的注意力将会创造出巨大的商业价值。新媒体经济是注意力稀缺经济。谁控制了渠道,谁就控制了天下,渠道在注意力稀缺的互联网经济中显得十分重要。施拉姆曾研究出人们对于信息的选择率等于信息的报偿率与获得信息的难度之商,即控制渠道等于缩小这个经典传播公式的分母,从而获得人们对于信息的注意力。点评模式成功地运用了渠道战略的创新之处,通过长尾理论的操作手法,有效地获得受众的注意力,为受众打开了自主选择商品评价信息的渠道。点评模式很好地运用了渠道战略实现了媒体效果,将其和团购模式的结合只会更凸显媒体的价值。

团购点评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仅能为消费者节省成本带来方便,而且还能为商家节约营销成本。相信只要建立起健全的信任机制和服务体系,团购点评模式也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刘燕营销是团购模式的真相[期刊论文]-管理学家 2010(8)

2.孙薇大众点评网“渠道为王”战略的启示与隐忧[期刊论文]-今传媒 2009(5)

3.姜奇平 基于意义的注意力经济--注意力经济的2.0版[期刊论文]-互联网周刊 2005(20)

网购消费论文范文第四篇

并购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任务与目的

垄断的原意是独占,即一个市场上只有一个经营者。反垄断法,顾名思义就是反对垄断和保护竞争的法律制度。它是市场经济国家基本的法律制度。反垄断法目前在我国还是一种全新的法律制度。但美国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颁布了这种法律。现在,世界各国都已经普遍地认识到,垄断不仅会损害企业的效率,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且还会遏制了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竞争精神,而这种竞争精神才是一个国家经济和技术发展的真正动力。

本文试图从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案入手了解国内外有关立法、理论研究状况,掌握国内同类问题的具体情况,从中发现有关问题并加以分析、研究。

本文重点研究以下三个问题:

(一)我国反垄断法如何界定是否构成垄断,存在的问题

(二)收集案例以了解汇源果汁收购案是否构成垄断。

(三)我国反垄断法今后如何完善,发展。

二、调研资料情况

[1]水华.乐百氏警示:小心外资并购[J].企业文化,2008,12(1):35.

[2]戚堇东.垄断的判定及其测度[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1,12(5):126-127.

[3]宋文霞.外资并购中的反垄断法律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32-34.

[4]George Clinton.United States v. Topco Associations[M].Inc. 1997:405.

[5]陈晓玲.日本反垄断法本土化过程对中国的启示[J].时代经贸,2007,10(3):24-25.

[6]钮京晖.反垄断法实施中的三大问题[J].法人杂志,2008,12(8):33-35.

[7]谈亚.谈外资并购中反垄断法的完善[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8,8(2):103-104.

[8]程鸣.论我国制定反垄断法的几个问题 [J].华中师范大学,2004,12(5):15-17.

[9]孙瑞灼.打破玻璃门是《反垄断法》施行的关键[N].中国工商报,2008-07-30(5).

[10]吴炯.读懂《反垄断法》[J].中国发展观察,2008,12(4):18-19.

[11]姜金笑.强生23亿娶回大宝[J].经营者,2008,21(6):22-24.

[12]郭玉志.反垄断三驾马车正式成形[N].中国工商报,2008-08-25(4).

[13]陈晓玲.日本反垄断法本土化过程对中国的启示[J].时代经贸,2007,10(3):24-25.

[14]盛翔.站在消费者的立场看汇源收购案[N].检察日报,2008-09-10(3).

[15]刘春泉.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法律分析[N].上海证券报,2008-09-09(3).

三、实施方案

(一)理论准备

通过上网、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对现有国内外有关理论进行全面梳理。概括主要学术观点、学术争论的焦点、了解不同学术观点,全面把握相关理论的发展由来与趋势。

(二)调查与咨询

通过电子邮件、博客设问等方式利用互联网的手段,以及定向发送问卷等方法进行有关的学术咨询与调查,在广泛收集资料、文献的同时,争取获得相关的典型案例。

(三)学术交流

利用假期、课余时间走访学者、专家,深入法院、律师事务所等实际工作部门,与有关工作人员等进行必要的学术观点的探讨与交流。与教师、在校同学进行必要的学术探讨与交流。

(四)撰写论文

在经过充分调研、学术交流的基础上,与指导教师进行广泛地交流,在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下,经初稿、二稿、三稿后,完成论文的撰写。

四、预期结果

1、论文主要包括以下的内容:

(一)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案

(二)各国反垄断法概况

(三)我国反垄断法的完善。

2、预期结果为

网购消费论文范文第五篇

内容摘要:本文在经典的技术接受模型基础上进行扩展,建立了消费者接受网络团购的行为意向理论模型,针对在职及学生群体开展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感知风险对网络团购态度产生负向影响,网购经验、可接触性、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对网络团购态度产生正向影响,而网络团购态度对行为意向产生正向影响。

关键词:感知风险 有用性 易用性 可接触性 行为意向 网络团购

文献综述与理论模型

网络团购是指通过互联网将消费者的相同需求进行聚集,形成基于大宗购买的买方优势,以此获得购买的优惠交易条件,其运作核心是需求聚集和总额折扣,目标是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增加消费者群体的消费效用(Anand和Aron,2003)。根据团购的性质和团购的目标不同,网络团购可分为以下几种基本模式:消费者自助团购模式;职业团购模式,目前已经出现了不少不同类型的团购性质的公司、网站和个人;网络营销团购模式(周曙东、叶辉,2003)。站在商家的角度,网络团购的优势在于信息快、成本低、销量大。对于消费者来讲,其优势为:省钱、省心、省力(肖建中,2006)。

在现今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消费者对网络购物的接受度,值得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研究消费者接受网络团购的影响因素。技术接受模型认为技术使用是由行为意向决定的,行为意向是人的使用态度和其感知的有用性共同决定的,而使用的态度是由感知的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和感知的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共同决定的。感知有用性指个体相信使用一种特定的系统将对其有所帮助,感知易用性指个体期望免于努力的程度。其他因素通过影响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进而影响态度、行为意向及至消费者接受新技术和新系统(见图1)。

1960年Bauer将感知风险(Perceived Risk)引入消费者行为,而后被概念化为一个两因素、多维度的概念(于丹等,2006)。Forsythe和Shi(2003)研究了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者感知到的财务风险、产品绩效风险、心理风险和时间风险,以及他们与消费者网上行为的关系;Miyazaki 和Fernandez(2001)认为消费者感知的网络隐私风险和安全风险是B2C电子商务的主要障碍。

除上述因素外,消费者的网络购物经验以及可接触性也应加以考虑。与普通网络购物相比,网络团购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聚集具有相同需求的消费者,形成大宗购买的买方优势,从而使得独立的消费者可以以尽可能低的价格获得商品或服务,这是消费模式的一种创新。消费者接受网络团购的模式与一个新技术被接受的过程相似。本文引用技术接受模型建立消费者接受网络团购的行为意向理论模型,以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作为影响消费者对网络团购的态度和行为意向的重要变量。此外,我们还将团购经验和可接触性也作为影响消费者对网络团购的态度变量。基于上述表述,我们形成理论模型(见图2),并作假设。

假设1:网购经验对网络团购态度产生正向影响。假设2:感知风险对网络团购态度产生负向影响。假设3:可接触性对网络团购态度产生正向影响。假设4:感知有用性对网络团购态度产生正向影响。假设5:感知易用性对网络团购态度产生正向影响。假设6:网络团购态度对网络团购行为意向产生正向影响。

基于以上理论假设,形成图2中的理论模型。

研究方法

本论文的测量量表主要基于Davis(1989)的量表体系,并根据网络团购的实际情况加以改变,形成调查问卷的初步设计。然后征求相关学者及部分网络团购用户的意见,对问卷进行修改。问卷设计完成后,进行问卷的预发放,针对30-50个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反馈回来的信息对问卷进行修改,之后完成问卷的最终设计。本次问卷主要针对公司员工、在校学生等人群进行网络团购的影响因素调查,实际收回190份有效问卷。本科生占40.5%,硕士研究生占14.7%,博士研究生占3.2%,参加工作人员的占37.9%,其他人群占3.7%。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中上网达到5个小时以上的占68.4%,上网达到8个小时以上的占43.7%。

分析结果

(一)因子分析

首先进行影响因素题项的因子分析。由于因子分析析出的变量与预期假设不符,所以需要对因子模型进行调整。删除部分不合理题项后,再进行因子分析,得到表1因子分析结果。每个因子的变量的载荷度均大于0.6,因此调整后的因子对各变量的解释能力是较强的。

其次进行团购态度的因子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因子的变量之间的共同度均在80%以上,说明这个因子对其对应变量的解释非常强。

第三部分为行为意向因子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因子的变量之间的共同度也均在80%以上,说明这个因子对其对应变量的解释也非常强。

(二)信度分析

信度分析又称可靠性分析,是一种度量综合评价体系是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有效分析方法。这里采用Alpha分析法,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感知风险、感知易用性、网络团购态度、网络团购行为意向的Alpha值都大于0.7,符合要求;感知有用性的Alpha值为0.681,较低但可以接受;网购经验Alpha值较低,但基本是能用来测量永固网购经验的,故保留。

(三)回归分析

1.对网络团购态度的回归。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用网购经验、感知风险、可接触性、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对网络团购态度进行回归分析,来验证五个因素对与团购态度的影响。回归分析结果中,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R2值为0.559,整体解释度较高。

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对这五个因素的p值分析,网购经验、感知风险、可接触性和有用性这四个因素与态度的回归方程的线性关系非常显著。其中,消费者的网络团购风险与其参与网络团购的态度是成负相关,即感知风险越大,消费者对网络团购的态度越消极;其他三个因素与态度均成显著正相关。而易用性在p值0.05水平下不显著,在p值0.1水平下显著,可以得出易用性对网络团购态度稍有一定正向影响,但不如其他变量明显。

2.网络团购态度对网络团购意向的回归分析。如表6所示,t值等于15.647,团购态度的p值

3.总结。分析结果验证了之前假设,网络团购感知风险与团购态度呈负相关,即消费者的感知风险越高,网络团购态度越消极。有用性、易用性、网购经验、可接触性这四个因素与团购态度呈正相关,即感知网络团购越有用、越易用,消费者对网络团购的态度越积极,消费者的网络团购经验越丰富,对网络团购的态度越积极,网络团购越容易接触,消费者的态度越积极;同理,团购态度与行为意向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52,相关程度很高,即网络团购态度越积极,消费者参与网络团购的行为意向越强。

结论和未来研究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引用技术接受模型时,增加了两项因素,即网络团购经验和网络团购可接触性。根据我们的调研及分析结果,感知有用性对消费者接受网络团购的态度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感知风险、网购经验和可接触性,而易用性只对网络团购态度稍有影响。感知风险对网络团购态度产生负向影响;可接触性作为我们新提出的因素之一,也起到很大作用,网络团购商家应尽可能使网站做到易发现、产品易搜寻,尽可能避免浪费消费者的寻找时间。这些因素都能够影响消费者对网络团购的态度,而态度又决定着消费者的行为意向,因此建议网络团购商家从易用性和有用性这两点出发,结合感知风险、团购经验和可接触性,迎合消费者心理,使得网络团购成为消费者日常的易用且实用的消费方式。本研究在理论上的贡献包括:关注的是网络团购平台,研究的是中国环境下的技术接受理论,分析技术接受模型及其扩展在中国文化环境下的适用情况,在理论模型中增加了“可接触性”和“网购经验”影响变量,并发现这两个因素对网络团购态度有很重要的影响。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分析出几个变量对网络团购的不同程度影响,这对规范网络团购行为以及发展网络团购有重要的启示:采取措施减少客户对网络团购的感知风险包括货款类风险和商品类风险;提高网络团购对客户的价值,即团购对用户的有用性;提高网络团购流程的便捷性和人性化;提高网络团购的可接触性。

本论文在收集问卷时,兼顾了学生及在职员工两个群体,但问卷收回数量仍然相对偏少,在样本代表性方面还需进一步改进,将来可以针对不同的人群,发放更多的问卷,对比不同人群在不同因素对网络团购态度和意向方面的影响是否有差异。其次,本论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而提出的理论模型相对较为简单,将来可以考虑引进更多的尤其是与网络团购商业模式更为相关的因素进入理论模型,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周曙东,叶辉.解析网络营销模式[J].商业研究,2003(22)

2.于丹,董大海,金玉芳,李广辉.基于消费者视角的网上购物感知风险研究[J].营销科学学报,2006,2

网购消费论文范文第六篇

商家若给大份量的商品贴上小份量的标签,把大号当作中号、小号卖,能让消费者消费更多。这样,即便消费者意识到食品的实际份量,他们也会感觉自己没吃太多,也不会因为吃得太多而有导致肥胖的担忧与负罪感。这是密歇根大学商学院教授Aradhna Krishna在欧美600名消费者中做完5个研究实验后得到的结论。

这篇在即将出版的美国《消费者研究杂志》上,研究人员认为,食品公司通过小号、中号、大号、超大号这样的标签,可以影响消费者对食品多少的判断,并进一步影响其消费行为。此前的一些相关研究表明,消费者很难通过肉眼、包装的观感或口头上的告知来判断他需要购买、消费多少食品,而告知食品份量的标签恰是消费者解决这一问题的抓手。

然而,研究人员还发现,消费者会怀疑以小充大的标签的正确性。也就是说,低估食品份量能让消费者消费更多,但高估则难以得到消费者的认同,达不到刺激消费的目的。另外,这样的营销手段对于那些关心食品营养成分、有严格饮食标准的人来说也不起作用,而对饮食比较随意的人来说效果不错。

狂热爱好者身上有利可图

消费者与自己的汽车、手枪、笔记本等个人物品之间,是否能像恋人般那样建立起牢不可破的情感联系呢?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John L.Lastovicka和德克萨斯州基督数大学Nancy J.Sirianni的一项合作研究证实了这一点。“消费者仿佛在与自己深爱的物品谈恋爱。”两位研究人员在即将发表于《消费者研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这样写道。

研究人员在5个汽车展览上对年龄在19岁至68岁的汽车爱好者进行了深度访谈,他们发现,汽车狂热者在描述自己的汽车时,更愿意使用宠物名称而不是品牌名称,有一些人则是想从失恋的痛苦中走出来而迷恋汽车的。

对深爱的东西,消费者愿意不断投资,来培养、发展这种恋人般的关系。这不仅是指舍得花钱,而且还愿意花时间,他们对自己的爱物了如指掌,点点滴滴如数家珍。研究人员发现,“在财力与精力的投入上,手枪狂热者6倍于一般的枪支拥有人。”

网络团购趋于理性

上海浩顿英菲市场咨询公司最近发市的一份网络团购消费者报告显示,网络团购在中国虽然发展迅速,但还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有30.1%的消费者表示之所以参与第一次网络团购,是因为身边自很多人参与;25.6%的消费者表示是受朋友邀请参加第一次团购的;有19.9%的消费者是从互联网上了解到团购信息,看到了自己需要的、自己喜欢的或者价格便宜的让人心动的产品从而开始参与团购的。

从团购商品/服务的品类来看,消费者之前购买的商品或者消费的服务排在前五名的分别是服装、零食、餐饮券、数码电子类产品和家用电器。关于今后消费者更愿意参与什么商品/服务的团购,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服装、家用电器、数码电子类产品、旅游和餐饮券。此外,消费者表示今后会更多参与家居用品、书籍、影像和旅游的团购。由此可见,消费者网络团购消费趋于理性,正在减少零食等欲望型商品的消费,而是转向生活必需品,耐用品和休闲娱乐、自我提升类消费品。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上一篇:消费信贷论文范文 下一篇:消费需求论文范文

免责声明
发表评论  快捷匿名评论,或 登录 后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