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礼仪范文

时间:2023-02-25 21:51:18

外籍礼仪

外籍礼仪范文第1篇

1.开设微型校本课程

为了引导学生有品位地进行阅读,有效避免阅读的盲目性,学校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设置世界名着导读课和世界经典绘本导读课,安排教师进行每月一次好书的推荐和导读,列出世界经典必读书目,引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为学生的精神发育打好底子。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还定期组织读书征文活动,促进阅读的分享交流。午间阅读微型校本课程,有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逐渐理解了他国文化,在对比中更好地理解本土文化,提升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编制“环球影视窗”

校园电视台收集古今中外优秀影视作品,编制了德胜小学生必看60部影视作品,上传到学校网站。每周五下午开设“环球影视窗”,学校推荐中央电视台百科探秘、走近科学、绿色空间以及探索频道和国际频道中的“探索发现”等节目,由学生自主选择播放内容,了解域外风情与国外文化。环球影视窗以直观的方式,强烈的视听效果,打开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让他们学到了书本外的国际文化知识。

3.编写校本课外读本

学校根据学生现状寻找适合孩子特点的涉外礼仪知识,编写成学生乐读的课外读本,让学生生活在校园就能了解不同国家的交往礼仪,积淀国际交往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正确认知和理解异域文化,同时,国外礼仪与中国礼仪的差异更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对比,学生逐步领悟到中国礼仪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多元文化资源的建设内容涉猎广泛,充分关注儿童兴趣。学生阅读、观看后,教师通过开展征文、影评等活动,将影视作品等转化成教育资源,帮助学生超越年龄认知的局限性,树立广博的国际视野和人类情怀,做到“身在校园,胸怀天下”。学生在感受多元文化中,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更具爱国情怀。

二、学习交往技能,培养规则意识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由于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人们的交往会存在不同的方式,只有具备正确的交往礼仪和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为此,学校建立了少年国际外事局,通过创设模拟涉外情景、外籍教师进课堂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外语运用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学生在生动的学习情境中,不仅学习到国际交往技能,且通过学习国际交往规则,培养必备的规则意识。

1.模拟涉外生活情景

培养孩子的国际交往能力是提高学生国际视野的重要内容。为此,学校设计了生动的涉外模拟情景,制定了对应活动目标模拟训练大纲。内容层层递进,螺旋上升,避免形式单一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各中队围绕总纲衍生设计出多种多样的体验活动,训练交往技能并掌握国际交往规则。例如,三年级根据活动部的大纲,设计了问候礼仪、迎宾礼仪、交流礼仪、迎送礼仪、用餐礼仪等情景进行仿真训练。问候礼仪创设了如下模拟场景:德胜小学教育集团的学生代表出访德国学校,与德国小朋友相互问候。同时,双方自我介绍,德国小朋友带领我校学生参观他们的校园。问候礼仪训练点的要求:向她人问候时,要积极、主动;要表现得热情、友好、真诚;大方得体。禁忌:不要询问对方的年龄、收入等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自编了礼仪三字歌:穿衣着,要得体;会客时,要大方;交谈时,不插话;语言亲,举止雅;控距离,顾全局。学生在愉快、好奇的氛围中,学唱三字歌,通过情景模拟表演,学会了涉外礼仪,掌握了涉外交往的基本技能。

2.外籍教师进课堂

国际交往、对话、交流、合作通常都是以语言为载体的,缺乏足够的外语能力往往是文化理解和沟通的主要障碍。熟练地掌握外语,能提高对外交流能力,有利于在国际交流中既尊重对方立场,又充分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为此,学校聘请了外籍教师,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以“趣味英语口语”的形式,每班每周设置一节外教英语口语课。通过这一平台,让学生接受系统的国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外事局的资源建设既考虑小学生特点又结合学生当下的生活,内容层层递进,螺旋上升。活动的开展还依托相关课程,如《德胜小学涉外礼仪哆来咪》读本,《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小学英语口语》等,在阅读和学科教学中渗透。丰富生动的形式,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学会了基本的交往规则,提高了国际交往能力。

三、体验国际交往,践行公民责任

学校在建设国际观察站、少年国际活动部的同时,创设少年国际游学团,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小公民。少年国际游学团有“接待外宾来访”和“对外游学交流”两个活动载体。

1.接待外宾来访

学校积极为学生创设国际交流机会,通过与国外学校结对,搭建国际文化交流的平台。例如,学校接待了来访的日本静冈县文化协会友好交流团——静冈县书法家代表友好交流派遣团。游学团成员落落大方地带领外宾们参观了德胜校园,并为来宾展示合唱、书法等才艺,他们流利的外语口语能力、礼貌的言谈举止和精彩的表演等都给外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宾们对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和书画教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又如,香港九龙礼贤学校师生来访,德胜书法社团的同学们把现场书写的书画作品赠送给香港小朋友,游学团成员还带领香港小朋友进班学习。不同生活地域的孩子 们一同学习、体验,相处融洽,在相互交流中,加深了对国际文化差异的理解。

2.对外游学交流

学校组建了对外游学团,让师生走出国门,开阔国际视野。一方面,学校借此进行专业的教学交流。由合唱队员组建的游学团先后出访了日本、德国,参加国际性合唱比赛。在那里,师生们领略了世界舞台的精彩,分享了世界顶级的艺术魅力,为艺术教师注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拓宽了教育视野。例如,2010年,学校参加了在德国德累斯顿举行的第三届“国际合唱节”。德胜师生不仅展示了中国人的风采,还经历了高规格的国际外事交往活动,在市政厅受到市长和大使的接见。这些活动拓宽了师生的国际视野,更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学校合唱团在国际比赛中获得佳绩,被德国报纸赞美是“最小的演员,最美的歌声”。另一方面,对外游学让师生放眼国际,拓宽了学校的德育渠道。例如,学校组建文化交流团访问了日本大阪府福田林市立向阳台小学校。日本人遵守时间和讲究秩序,讲究文明礼仪,学校教育目标重在细节等等,都深深地影响了游学成员。游学期间,学校加强安全和礼仪教育,让学生懂得和践行公民责任,维护国家形象和民族尊严,做一名名副其实的现代小公民。

学校建立了游学长效机制,订立了游学成员筛选制度和游学注意事项;成立了游学领导小组,承担学生游学审核和考核任务,做到游学机会人人平等,涉及面广。并利用网络宣传游学故事,分享游学所得。

外籍礼仪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涉外工作者;主要素质

党的十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确立了高等教育科学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方向。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的要求有差距;高校自主办学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与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有差距”(杜玉波,2012)。因此,外事工作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需求,更深层次的发挥职能作用,服务高校发展。

目前,高校的外事归口部门,工作人员以外语专业和国际关系专业人才为主,一般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但是,“高等学校的结构重在基层,它特别依赖于下层释放能量”(夏托克,1987),高校外事归口部门不是外事活动唯一的主体,国际交流活动需要依托学院实现。而高校院级的涉外工作者多是直接从学校的行政岗位选派,没有经过专业的外事培训就直接上岗,人员数量和素质参差不齐(周柯,2012)。总的来说,高校外事管理工作的职业化和规范化程度还不高(蔡公煜,2009),而外事指导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是制约高校外事指导工作的重要因素(蒋建华,2009)。因此,涉外工作者素质专业化已成为高校外事管理工作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将从基本素养和专业素养两个方面着手,阐述高校涉外工作者的主要素质,旨在促进高校涉外工作者的素质专业化。

一、高校涉外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结合外事工作的一般特点和高校的特殊环境,高校涉外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强化自身的知识和技能。

(一)政治素养。“外事无小事”。含义有三:其一,外事都是大事,不能对涉外事务和事项掉以轻心;其二,涉外事务和事项当中小事也要当成大事慎重处置;其三,涉外事务和事项都要严格按照党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办理,不得违和国家的规定。因此,坚定的政治立场是最基本的要求。

(二)抗压能力。与普通涉外工作者相比,高校涉外工作者具有多重身份,不仅代表学校,甚至代表国家与涉外机构交流。主要身份有三:其一,作为译员,翻译书面材料或者现场翻译;其二,作为学校教师,安排并陪同外宾在华访问事宜;其三,作为学校工作人员,陪同院校领导外出访问,安排并执行出访日程。高校涉外工作者身兼数职,工作强度大,责任重。因此,良好的抗压能力是高校涉外工作者基本素养。

(三)严谨的作风。处理高校涉外事项,必须十分严谨。如安排行程时,应该反复核对,做到事无遗漏,组织严密;翻译合作协议书等相关文件时,应该参照国际做法,使用国际通用认可的语言;与外国专家签订的合同时,双方应就细节达成完全一致,如双方互派教师是否减免住宿费用、互派交换生是否对等。因此,严谨的作风也是高校涉外工作者基本素养。

(四)保密素质。由于工作内容的特殊性,涉外工作者必须严格保守工作秘密,时刻警惕敌对分子或不良用心的人,时刻不忘维护国家和服务对象的利益。因此,保密素质也是高校涉外工作者基本素养。

二、高校涉外工作者的专业素养

结合高校工作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涉外工作者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强化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促进高校外事工作的发展。

(一)语言基本功。口笔译翻译是外事工作者的日常工作任务之一。笔译工作一般包括翻译外籍专家的聘请合同、外籍教师的管理条文、外国留学生的管理条例、学校对外宣传资料以及学校与国(境)外合作机构、合作院校等签订的合作协议书、草案或者备忘录等。口译工作一般包括学校接待外宾的接待口译、陪同来访外宾参观访问的陪同口译、陪同校领导外出访问的跟团口译、学校召开国际会议的会议口译,以及与外籍教师在签署合同时对相关条款的谈判口译等。因此,优秀的口笔译能力是外事工作者必备的专业素养。

(二)高等教育学知识。高校的各项外事工作,包括合作办学、科研、引智或对外交流等,都属于高等教育领域。因而,高校的外事工作必然要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发展规律,体现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快速发展,高校外事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涉外工作者应能够从高等教育的本质和一般规律出发,善于运用高等教育学基本原理,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并妥善解决新问题。此外,掌握高等教育学知识,了解其发展规律和最新动态,还有助于预测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从而加强外事工作的前瞻性。因此,良好的高等教育学知识储备是外事工作者重要的专业素养。

(三)涉外礼仪。涉外礼仪是国际交往中共同采用并遵守的一些通用的礼仪做法。国际交流合作的双方必然要了解并运用好国际礼仪。遵守国际礼仪,能够有效的避免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促进双方的信任和交流。此外,涉外工作者在对外交往中言行举止优雅得体,既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能够塑造所在学校的良好形象。因此,熟练的涉外礼仪是外事工作者重要的专业素养。

三、结语

教育国际化将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高校的国际交流工作对涉外工作者所提出的严格要求,既符合时代变革的迫切需要,也顺应我国高校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涉外工作者应认识到国际交流工作的发展形势,不断提高自身基本素养和专业素养,从而更好的为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并为个人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蔡公煜.浅谈高校外事管理人员的基本素养[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2] 陈伟佳.论高校涉外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及其基本素养[J].职业时空,2011.

[3] 杜玉波.全面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在教育部党组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扩大会议上的发言[J].中国教育报,2012.

外籍礼仪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海外工程项目;社会融合程度

[中图分类号]C9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7-0039-02

截至2013年12月2日,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名录共有3500家企业。中国对外承包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6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的2912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56亿美元,同比增长29%。1~6月,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22.6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1万人,其中承包工程项下派出劳务13万人,劳务合作项下派出9.6万人。

数据表明,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建筑工程项目相继投入运营,海外劳务人员数量不断攀升。但是,目前海外工程项目管理与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员工离职率过高、种族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环境的不适应等问题。这些问题体现出了海外工程项目中存在的社会融合问题。

1 社会融合度综述

社会融合程度是群体中个体之间或不同群体之间的心理联系。Shaw(1981)用“凝聚力”来表示“群体成员被相互吸引的程度”,并用所提到的群体吸引力、群体成员一般道德观和群体成员合作程度来进行测量。Katz和Kahn(1978)认为在群体中,个人对其他成员的满意度和保持与他人关系的愿望是衡量融合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内关于企业员工社会融合度问题的研究较少,可借鉴的成果与经验也较少。企业员工社会融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张维迎,2002)。在企业员工社会融合程度的量化方面,员工背景特征的相似性、企业内部平等性和内部工作环境优劣等15个指标作为测量企业员工社会融合程度的指标体系(赵海涛,2012)。

本文认为,社会融合是个体与个体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或不同文化之间互相配合、互相适应的过程。海外建筑企业海外项目员工社会融合度就是指建筑企业在海外建设项目中组织内部或外部各要素之间共同协作、认同与融合的程度。海外建筑企业没有充分意识到员工社会融合的重要性,很容易造成信息沟通障碍以及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研究员工社会融合程度对于海外工程项目的意义巨大。

2 建筑企业员工社会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境外建筑企业员工社会融合的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2.1 企业员工与东道国经济融合较差

东道国与本国从经济体制、市场环境以及政府干预程度等方面都存在较大不同,这些差异抑制了员工适应新经济环境的能力。多数境外工程企业往往以一个国家为中心建立事业部管理整个区域的海外工程,在周边诸多国家设立分部就近管理本地的工程项目,这增加了员工经济融合的难度。各个国家建筑方面的规章制度、参考系数、建筑标准、预算程序和采购等方面存在差异。

2.2 员工文化适应能力较差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中国文化与东道国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各东道国礼仪、禁忌与宗教文化与本国存在的差异使得员工很难认同东道国的文化。企业员工由于忽视这一问题,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矛盾与冲突,尤其是在宗教文化盛行的中东国家。

2.3 企业员工社会网络独立、封闭

由于对本国的文化认同感强烈,外派人员不愿意融入到东道国的员工群体,社会网络封闭性、独立性强;并且项目部人际交往的社会网络关系网规模较小。这种独立的社交网络抑制了企业信息的沟通。

2.4 企业员工磨合期长、协作性差

对于本国员工之间的融合。本文认为海外建筑企业的员工结构主要包括本国管理层人员、外籍管理层人员、本国建筑工人和外籍建筑工人。由于员工社会和人口背景的不同,员工之间社会关系复杂多样,各个部门之间的员工融合差、工作配合迟缓。

对于外籍员工与本国员工的融合。由于语言不通,在文化、习俗和宗教等方面的不同使得本企业的员工与东道国员工之间首先存在着信息沟通障碍。外派人员中翻译人员往往不能满足对于有效沟通的需求,并且建筑专业性强的问题在翻译过程中的小失误往往会造成质量上的大问题。

2.5 外籍员工难管理

不同的环境塑造不同的种族和种族性格。各东道国国家之间存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差异使得管理者管理的难度加大,尤其是种族之间的冲突与矛盾、经济纠纷以及离职等问题。与中国工人的吃苦耐劳相比,外籍建筑工人自我意识强,消极怠工现象经常出现,甚至是直接外逃。

3 改善建筑企业员工融合的可能途径

在工作群体中,社会融合程度越高,员工流动率越低(Charles A.和OReilly Ⅲ)。针对以上建筑企业员工社会融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的改善措施如下。

3.1 加强文化的培训,提高认知水平

海外工程项目跨文化管理对建筑项目的顺利完工影响较大,在项目开工前首先对外派人员进行东道国风俗习惯、宗教文化、礼仪与禁忌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文化环境的适应能力。将全体员工融入到企业文化中,打造高凝聚力的团队。

3.2 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

沟通是人与人、人与群体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达到增进社会交往的效果。在海外项目团队建设中,企业要为员工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提高员工社会交往的频率,增进双方的了解,增强企业员工之间的融合度。

3.3 加强外籍人员的管理

外籍人员更了解本国的相关政策法规,聘用外籍人员是为了更好适应东道国的经济文化环境。但是,外籍人士由于语言、文化背景的不同更加难以管理。因此,首先要制定企业外籍员工的相关规章制度,并要求员工严格执行;其次,制定合理的薪酬奖惩制度,建筑一线实行小班组负责制,控制员工流动率。

3.4 培育企业文化认同感

企业文化对海外工程项目管理具有战略导向的作用,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有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在海外环境背景下,构筑独特的企业境外核心文化,既增强本国员工的认同感,也降低东道国员工的抵触情绪,从而增强员工的社会融合程度。

3.5 完善海外项目人员基本保障服务

海外建筑工程项目员工面临的是一个与本国生活习惯、语言和气候条件存在差异的陌生环境,必然会产生焦虑或恐慌情绪。因此,为了降低负面情绪的影响,海外人员建立基本的保障服务至关重要。这种基本保障服务主要包括员工的吃、住、行,心理健康、员工身体状况等。

参考文献:

[1]Shaw,Marvin E.Group Dynamics:The Psychology of Small Group Behavior[M].New York:McGraw Hill,1981.

[2]Katz,Daniel,and Robert L.Kahn.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ations[M].New York:Wiley,1978.

[3]Charles A.,OReilly Ⅲ;Caldwell,David F.&Barnett,William P.Work Group Demography,Social Integration Turnover[D].1989,34(1).

[4]黄匡时,噶日达.社会融合理论研究综述[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0(5).

外籍礼仪范文第4篇

WTA亚太区副总裁陈述先生在微博上连发三帖,“某些人在看台上把没有公德的素质表现得淋漓尽致,一马勺坏一锅。”“看网球不是来起哄的!”“有些人貌似是来为李娜加油的,殊不知正是这种低俗、无知的方式害了她,扰乱了她的心情。”事后碰到记者时,陈述解释说:“并不是因为比赛一方是李娜,我才特别希望观众不要干扰她的发挥,这关乎观赛礼仪,在每一场比赛中都适用。”

到底出现了怎样糟糕的场景?作家、出版人杨葵先生在微博中生动记述了空中包房内的景象:“比赛开打前椅子不够坐,工作人员先客气地请非本房者退出,没人走。挨个查票,走了几位。开打后,前边俩中年男狂喝包房提供的免费啤酒,边喝边洪亮议论公司事;左边一中年女不停地从塑料袋拿进拿出食物,哗哗响;右边一年轻女,一直在玩手机游戏。”

就连一向宽容敦厚的詹俊先生,在面对影响球员发球的走动球迷时也忍不住在解说中说:“这些俊男美女,不懂比赛规则,穿得再潮也不是真正的潮人。”他还提出了自己的期望———希望再过几年,外籍主审不用再学这句汉语:请坐下,谢谢。

我一向主张不必对“素质问题”过于紧张,球迷买票看球,最重要是为了获得享受和愉悦,而不必过于拘泥于礼而束手束脚、谨小慎微。但话又说回来,有一些基本礼仪是必须尊重的:球员发球时看台上球迷特别是球员视线区内的球迷不要走动,手机保持静音,为本国球员加油鼓劲当然可以但也不要为对手的失误喝彩欢呼。

这场比赛直播中的一个镜头令人印象深刻,球员已经准备发球,但看台上一位大妈仍在绕球场行走,完全没有坐下之意,在被镜头捕捉到之后反而露出欣喜之色。网上有球迷不忿:“连卖菜大妈也来看球,完全不懂礼仪。”且不说这话对卖菜大妈不敬,而且换一个角度想,如果连卖菜大妈也来看网球,这其实是网球运动在中国发展的福音;他们只是需要更多一些时间,被赛场内占主流的真球迷感染,成为优质球迷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怎样做球迷?这是一个宏大的话题,绝不仅限于现场观赛的礼仪。费德勒确定上海大师赛之行之后,便有一位极端球迷不断在网络散布要刺杀费德勒的消息;有忠实粉丝告知了费德勒团队,他的太太和双胞胎女儿因此临时取消了中国之行。这位网名“蓝猫”的人最终在网上道了歉,但随着路透社消息,负面影响已经造成。

外籍礼仪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文化背景知识;高职英语;教学

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在文化背景下学习英语,可以有助于学生对英语语境有更好地理解。高职英语教师掌握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加以运用,不仅可以增加课堂氛围,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的知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了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教学这一环节存在的不足,以及文化背景知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且探讨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如何结合文化背景知识来提高教学效果。

1 高职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现状

随着英语在我国学校课堂的普及和英语教师的辛勤教育,学生的英语成绩明显提高,但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仍然停留在语言层面上,只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应付式地去学习英语词汇、语法、句子结构,盲目地去练习听力、口语、答题技巧及翻译技巧等知识,对老师教授的知识只是被动地去接受,缺乏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容易造成英语理解上的错误,形成文化上的脱节。一些高职学生由于受英语基础的限制,对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人文、生活常识等方面不甚了解,知识面相对较窄,容易形成理解上的错误和表达上的错误,比如在我国,对老人表示尊重习惯用“老”来尊称,但在国外,“老”则意味着老朽、没用,是对人的轻视,如果不了解各国的文化背景知识,则容易产生误解。

此外,高职英语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和引导方面还存在很大问题,一些老师对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很少加入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他们依然保持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英语教学主要向学生讲授语言知识,认为语法、句子结构、词汇比文化背景知识更重要,对学生依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造成学生对学习英语提不起兴趣,对学习的知识一知半解。总之,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层面,缺乏文化背景知识教学,仍需要进一步努力。

2 文化背景知识对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作用

高职英语教师应该认识到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向学生传授文化背景知识,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授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比如生活习惯、社会文化、各国历史、习俗礼仪等,这些知识的讲解比较有趣和丰富多彩,比单纯地传授枯燥的语言知识更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驱使他们自己去更多地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去感受各国不同的习俗、文化、礼仪,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开阔学习视野,提升学习的信心。

2.2 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单纯地让学生掌握英语词汇、语法、句子结构,学生在英语阅读时往往只看词汇是什么意思,看看句子是什么结构,然后再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虽然有些英语词汇比较简单,很容易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但有时一句同样的话在不同的语境里表现的意思不同。此外,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生活习俗、宗教礼仪、社会价值观念都有着天壤之别,如果学生在英语阅读时,对国外的文化背景不够了解,而是从国内的文化背景去理解,有时候可能就会出现很大的偏差,出现理解上的错误。英语阅读包含的信息量较大,内容涉及的范围较广,涵盖许多文化内涵,是一项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不仅要对英语词汇、语法、句子结构有着较好的把握,还需要对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高职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掌握较多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对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无疑有着很大的帮助。

3 高职英语教学中如何传授文化背景知识

高职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堂渗透、课外拓展等方法向学生传授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3.1 课堂渗透

高职英语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根据教材中涉及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适当拓展,将涉及到文化内涵的部分做好标注,并进行深层次挖掘,对中西方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进行课堂展示,让学生更好理解和把握。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对涉及到的风俗、宗教、婚恋等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可以进行专题介绍,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此外,在教授词汇或者语法的同时,对词汇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如寓言故事、典故等)进行介绍,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3.2 课外拓展

由于课堂时间的局限性,如果仅靠课堂时间让学生去掌握文化背景知识还是十分有限的,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举办英语知识竞赛、英语沙龙、英语角等活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积累文化背景知识,拓展知识面,鼓励他们多看有关的外文书籍,外文电影,以加深对国外文化背景的了解。这样,促使学生多渠道地积累文化背景知识,日积月累,学生的学习热情、阅读理解能力、交际能力都会有所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和老师的教学效果都会大大提高。

3.3 增加外籍教师授课

外籍教师本身拥有的文化背景、文化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一笔财富,增加外籍教师授课,让学生多接触外籍教师,会提高他们的语言交流能力,加深对国外文化知识的理解,修正自己的错误理解,掌握全面的外文知识。

参考文献:

[1]张含、杨元元.浅析英语文化背景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07(41).

[2]崔江涛.文化背景知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传播,2010(05).

[3]任萍.基于文化背景知识的高职英语教学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3(02).

[4]顾骁南.英语教学中如何传授社会文化背景知识[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外籍礼仪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外事工作;外事人员;涉外礼仪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2-124-0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等院校与国外高校之间的科技、文化、学术等交流活动也与日俱增。在高校中,国际化办学和国际学术交流已成大势所趋,涉外交往活动也越来越频繁。在涉外场合,如何与外宾交往,如何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国际标准并正确使用涉外礼仪,应成为每位从事外事工作的人员所应重视并思考的问题。

一、高校外事工作中运用涉外礼仪的意义

涉外礼仪,亦称外事礼仪或国际礼仪,是涉外人员在对外活动中应该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生活离不开交往,交往要讲礼仪。平常的生活是这样,进行国际交往更应如此。在涉外活动中,不懂或者不讲礼仪,就会闹出笑话,甚至有损国家民族的礼益和尊严。

高校外事部门是对外的窗口部门,与外籍人士的交往十分频繁。在工作中讲究礼仪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高校外事工作需时刻面对公众,涉外人员的仪表、气质、谈吐不仅是个人形象的名片,更是代表一所高校和一个国家的形象。公民个人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讲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促进沟通与合作: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剂,讲究礼仪才能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才能促使合作的成功。因此在外事工作中,需要用国际标准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

二、高校外事工作中涉外交往的基本原则

涉外交往的基本原则,是高校外事人员在对外交往中必须遵守的最基本要求。这不仅有利于塑造个人的良好形象.更重要的是有利于维护学校的形象甚至是国家的形象。

1. 自身形象原则:在参加外事活动时,要做到仪容整洁、服饰得体、表情亲切、态度热情、举止文明、谈吐优雅,这些既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对他人尊霞的体现。

2. 不卑不亢原则:在国际交往中,不必过分抬高别人贬低自己。尊重别人是前提,但是人与人之间人格平等。既不能表现的低三下四,奴颜婢膝,也不能自高自大,傲慢无礼,应该表现得落落大方、从容不迫。

3. 入乡随俗原则:对于前往国外参观考察、研修学习的人来说、要学会入乡随俗,了解尊重对方风俗习惯,“客随主便”。接待到访的外宾时,同样也要尊重对方的风俗礼仪、注意一些行为的禁忌,以防冒犯对方,这也正是“丰随客便”。

4. 诚实守信原则:在国际交往中,不守信誉、欺下瞒上的行为永远得不到合作的第二次机会。只有坚持诚信、一诺千金,遵守时间,才能得到对方的信任。

5. 女士优先原则:西方礼仪讲究尊重女士,每位成年男子都有义务主动自觉地去照顾、关心、保护妇女。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女士优先。比如:男士主动为女士服务。行进时让女士先走等,处处体现一种绅士风度和良好的修养。

6. 尊重隐私原则。在与人进行交谈时。应当有所不谈.对于收入支出、年龄婚姻、身体健康、家庭地址、个人经历等属于个人踉私的话题.应该回避。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在谈到政治问题时,要树立正确政治立场,要做到心中有国家,处处讲政治。维护共产党的领导和国家现行的大政方针,维护国家机密,不做有辱国格人格的事情。

三、提高高校外事人员涉外交往能力与素质

鉴于外事的特殊性和服务性.高校外事工作一般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或者外事办公室负责,而具体的外事工作都是由外事工作人员来开展,他们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外事工作的成效。

(一)思想政治立场坚定,涉外礼仪得体

在涉外交流过程中必须做到有礼有节。切忌发生文化冲突。但是做到有礼有节并不意味着一味顺从或迁就。首先要做到立场坚定,原则性强,因为所有的国际关系都是以本国国家利益为基础.所有涉外活动也只有在不危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进行。因此外事人员必须在相对开放的工作环境中.在不同思潮的影响下。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把国家和学校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二)提高外事人员业务素质

外事管理干部能够掌握我国相关法律和政策,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知识素养和服务意识;要系统化、正规化、规范化的组织外事人员学习《外事管理》《国际交流礼仪》《外交学》以及外事工作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涉外工作能力;加强El常考察和定期考核,形成考核记录,保持外事管理干部队伍相对稳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外事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对国家和上级指示和精神要多看多想,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掌握其要点,以便在草拟外事文件、处理外事问题时,有的放矢,把共性问题个性化,把原则问题具体化。

(三)提高外事人员文化素质

要加强外事管理干部的文化素质就要让他们博览群书,完善外事业务知识结构。外事工作集政策性、原则性和知识性为一体,这就要求外事管理干部应掌握有关政策、法规和原则,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既善于团队合作又能独立开展工作,具有管理学、心理学和行为学等相关的管理知识和广博的中外文化、民俗知识。如果条件允许,学校也可以为外事管理干部提供出国进修的机会,使其开拓视野,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外籍礼仪范文第7篇

伦敦、香港、成都,梁耀汉从出生到现在,不断面临不同文化习俗的挑战。他出生在英国,两岁后随父母回到香港地区,10岁之后再次到英国生活。而再一次回到中国,是一年多前来到成都。每到一处,梁耀汉都得从头学习当地的习俗和礼仪。

礼仪这事儿可大可小,因为如果永远不打算融入当地人的生活,那“躲进小楼成一统”也没人管得着,“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如是而已。不过,如果想要很好地融入当地文化,任何一个细节的疏忽都可能绊一跤。

梁耀汉非常清晰地记得在英国念书时一个很要好的同学邀请他到家里做客,他自以为在礼仪方面表现很好,回家后还发短信给同学道谢。但意外的是,梁耀汉第二次再去这位同学家时,同学的父母就变得不冷不热的了。他着脸问同学,才知道受邀到英国人家里做客,回头一定要亲手写信给主人,表达谢意――注意,是亲手写。

“在英国,老一辈人特别讲究传统。如果你表现失当,在他们看来就很失礼。直到现在,很多英国老人依然恪守传统礼仪,比如吃饭时如果要说话,一定要放下刀叉,且嘴里不能残留食物。”梁耀汉接着说,类似的礼仪有很多,比如用餐间隙,手不能放在餐桌上,要放在自己的双腿上。也许一不小心就失礼了,会让自己给人的印象分锐减。

“我们谈论文化差异,除了先搞清楚中国文化跟其他文化之间的差异,也要让不同文化的人了解我们的文化。在建立起相互了解之前,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不要让自己的行为影响到对方。”梁耀汉说,陌生人之间,偶有失礼,对方顶多也就白你一眼,或者背后说点小话,但涉及到商业洽谈,这些细节严重到可以让一项合作流产。“留学不是换个地方学习”

在英国上学时,梁耀汉留意到身边很多中国留学生都存在严重的社交障碍,无法跟当地的同学融到一起。他经常帮助周围的中国留学生学习英国礼仪,去融入当地文化。他在学校时连续多年被选为全校学生代表,这给了他很多帮助同学的便利。

工作多年后,受英国普蕾斯帝邀请负责中国的市场开拓时,梁耀汉放弃了自己在英国创办的已经有起色的公司。他说自己的成长背景,对做这个工作有很多帮助,而这里面,多少夹杂些个人使命感。“能够到国外留学的中国孩子,大多家庭条件都是不错的。父母把他们送到国外,希望他们学东西。结果他们到了国外,只跟中国留学生或华侨在一起学习和生活。我想留学不应该只是换个地方学习,而是要去了解当地文化,了解当地人的处事方式。”梁耀汉说。

现在自己做留学服务,梁耀汉坚持把“文化交流”放在首位。“有的中国孩子去国外留学,结果学校有七八成都是中国孩子。我们做留学,除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匹配,我们也绝不会把孩子送到中国学生比例超过10%的学校。”

此外,梁耀汉主持的普蕾斯帝教育咨询还不定期举办“游学”活动,带中国学生到英国一些独立学校体验。他们还是中国第一家跟曼联足球学校合作的教育机构,可以安排有天赋的中国孩子到曼联足球学校交流学习。每次“游学”,每两个中国学生还会有1个英国同龄学生陪伴。

而普蕾斯帝教育咨询跟前英国皇室管家亚历山德拉-梅瑟维创办的The English Manner深度合作,则给了他们在礼仪培训方面更多资源。亚历山德拉-梅瑟维曾经到迪拜给他们的七星级酒店主持礼仪培训。她的皇室资源也带来了更多体验英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处事规则练习

2002年在英国大学毕业时,梁耀汉以在英国相对较低的待遇进入一家公司,半年之后他的薪水几乎就翻了一番。很快梁耀汉跳槽到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做商业和技术咨询。7年后梁耀汉在英国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依然做商业信息和技术咨询方面的业务。在接到英国普蕾斯帝教育咨询邀请时,他来到了中国成都。

其实在梁耀汉接触的很多外籍朋友中,不少人想到中国做生意,但是他们不了解中国文化,没有足够的底气进入这个市场。这是一个处事规则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当地人的处事规则,做任何事情都很难推进。梁耀汉在英国,感受到英国人做事的两个特点――规划性强、准时。“英国人做事规划性强到什么程度?他们可能现在最远已经敲定了2016年的某些活动。到时候就是按照现在的规划严格执行。准时则是另一个基本准则,开会或者约访,他们基本上都会提前15分钟到场。”

外籍礼仪范文第8篇

世博会是国际性的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是促进世界文化交流的舞台,展示民族文化的窗口。20lO年上海世博会是中国的一件喜事,更是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一件大事,它为提升上海这一国际大都市的综合竞争能力,增强城市文化建设与软实力,提供了高起点、宽通道与大舞台。

一、2010年上海世博会文化营销

纵观历届世博会,我们发现,它们都是一次次长远规划、精心彩排、引起世人瞩目并获得持久影响力的文化营销活动,通过这种文化营销活动,来提升一个城市的形象和影响力,进而提升一个城市的软实力。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通过系统的文化营销,其所产生的先发效应、直接效应、后续效应、大都市圈的联动效应和对全国、全世界的辐射效应,将成为上海城市文化建设与软实力提升的起飞跑道与强大助力。

根据文化营销五维开发框架,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文化营销应该沿全球文化、民族文化、区域文化、城市文化和社区文化五个维度展开。

全球文化

上海全球文化的建设,其目标应着眼于它的“亲和力”,即上海对世界各区域、各种族、各民族有代表性的文化所表现出的容纳与接受力度。提升上海全球文化的亲和力,应从文化底蕴、文化容量与文化创新三个方面人手。(1)文化底蕴。一个成为全球文化中心的城市,它必定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上海自开埠以来的150多年里,在城市建筑、艺术创造方面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但离世界文化之都仍有巨大差距。(2)文化容量。一个城市所具有的文化容量体现文化产品(服务)、外来价值观和外籍人士三个层次。文化产品(服务)是表层的,它体现在一个城市对外来的文化产品(服务),如语言、食品、服饰的输入量与接纳程度。外来价值观则是深层的,它体现了一个城市对隐藏在外来文化产品(服务)背后的态度、思想、观念、信仰的认可与接受程度。外籍人士,它是将第一层次与第二层次结合起来的、外来文化的活载体。(3)文化创新。事实证明,既能吸收外来文化优势,又能发挥本土文化特色的根本途径就是文化创新。它体现在文化产品(服务)创新、文化思想意识创新和文化制度创新三个方面。

以上三方面之间是一种输入、加工与输出的关系,如图1所示:

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有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丰富的传统文化,有56个民族所蕴含的绚丽多彩的民族风俗文化,这是世博会开发不尽的民族文化宝藏。以儒家文化为例,孔子所倡导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就可以充实到这次世博会的副主题“城市多元化的融合”之中。上海世博会是在中国国力迅速提升和少数国家不断发出“中国”不利因素的复杂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民族文化的营销,突显中华民族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的博怀和睦邻怀远的同化力是关键。

区域文化

它包括以上海为中心的都市圈所特有的自然、社会与生态文化。从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到今天改革开放所催生的商业文化,中华文明的所经历每个重要阶段在这里都留下鲜明的印迹。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和以其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带,使上海世博会具备了取之不竭的文化资源与文化潜力。

城市文化

作为举办城市,上海所独有的城市文化将是上海世博会的文化营销的杨心部分与关键内容,它着眼于上海竞争力的提高。荷兰人类文化学家翟夫斯塔(Hofstede)认为,任何一种文化都由四个层次组成:象征符号、英雄人物、典礼仪式和价值观。

对上海城市文化建设的各个层次,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探究城市精神。2010上海世博会所确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已获得广泛认同,但一方面我们要探讨城市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所具有的繁荣、进步、创新、时尚等积极意义,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忽略它所隐含的喧嚣、拥挤、污染、给生活其间的人带来的巨大压力等负面效应。

(2)推崇文化仪式。中国曾经是万方朝拜的“礼仪之邦”,孔子强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如仁义、道德、礼仪曾经在“”期间被当作封建糟粕而遭到遗弃。威廉・大内的“Z理论”认为,仪式(包括礼仪)对文化的传播具有持久的作用。因此,强调市容整洁、语言规范、举止优雅等文化仪式方面的内容,将是传播上海城市文化的不可忽略的举措。

(3)重视文化英雄。一个城市的精神,是靠它的市民来演绎的。其间,城市文化英雄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与推动作用。上海有光彩夺目的真实文化英雄,如革命家宋庆龄、思想家鲁迅、文学家巴金、当代体育明星姚明、刘翔;也有虚拟的文化英雄如“霓虹灯下的哨兵”、“三毛”。树立当代上海的文化英雄,宏扬当代上海城市文化,有必要从构建上海软实力的角度提出了明确建议。

(4)突出象征符号。上海城市文化的象征符号不仅包括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等现代建筑设施,还包括外滩西洋建筑、城隍庙古建筑、还包括处在现代建筑包围中里弄与石库门。突出上海城市文化的象征符号,从“政府行为”看,就是对具有城市符号价值的建筑、街坊、城区建立一套完善的开发、保护、修缮、监督机制;从“市民行为”看,就是逐步提高整个城市的市民的文化素质,让每一个市民承担起传承、宏扬上海城市文化的活的“符号”。

社区文化

对上海城市文化的改善,最终将依赖于上海社区文化的提高。上海社区文化随着上海城市功能的完善,居住环境的改进,街道里弄文化生活的丰富,近年来有了显著提高。但上海作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其社区文化的区位性、独特性、历史性仍然不够。在现代与传统、效率与舒适、创新与协调方面需进行战略性规划。社区文化营销,应以提高本社区居民的凝聚力为目标。

二、上海软实力构建

“软实力”这一概念由美国国策咨询专家约瑟夫・奈在1999年8月6日的《波士顿全球报》上题为《硬实力,软实力》的一篇文章中率先提出并加以系统论证。事实上,通过城市文化建设,提升上海的软实力已成为上海市的重要竞争战略。上海市韩正市长认为,当今世界,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未来城市的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文化因素,城市文化将成为体现上海竞争力的一种重要的软实力。

外籍礼仪范文第9篇

当日,在结束本期所有最残酷训练项目后,外籍教官把淘汰剩下的38人召集在训练场。他喊道:“想当保镖的站右边,不想当保镖的站左边。”

28人站在了右边,10人站在了左边。这38人是训练17天后剩下的营员。随着训练的进行,仍然会有营员被淘汰。

女孩韦佳佳的保镖梦

选择保镖这个行业的有退伍特种兵、退役武警战士、退役运动员、一些职业学校和大学毕业生,有的则是公司的安保人员、领导秘书或司机。

24岁的云南姑娘韦佳佳曾经是昆明一家公司的行政人员。她说,在网上看到这个保镖训练营的招募宣传,觉得特别酷,因为自己喜欢挑战,得到父母同意后,就来到这里集训。

韦佳佳是一名户外运动爱好者,在报名保镖训练营后,几乎每天都要攀登海拔2000米的山进行体能训练。但和同寝室其他队员比起来,她的身体素质还是最差。

韦佳佳说,她来参加集训,一开始并不是想当保镖,不过这17天下来,她改变了主意,决定放弃在云南的工作,争取在北京的保镖公司留下来,从基层工作做起,继续训练,向最优秀的职业女保镖这个目标努力。

她说:“我这辈子没被人打过,第一次挨打是参加保镖训练营的第一天,因为站队松垮,被外籍教官扇了一耳光,那一耳光把我打傻了,不过,我忍住没哭。后来的训练中,被这个教官体罚几乎是常态,全队没有一个人幸免,不过,从恐惧到忍耐,从疼痛到没有知觉,从懦弱到强大,我感觉到自己内心和身体的巨大变化。我也知道那些没有坚持下来离队的人,是因为过不了外籍教官在身体和心理上的训练关。不过,在告别的时候,所有人都会让这个外籍教官在队服上签字,给他一个拥抱,流着泪离开。”

韦佳佳说,她们寝室8人无一中途放弃,她们的目标都是迈入职业保镖这个行业。

这支天骄国际安全学院第五期要员保护训练营,自1月2日开营以来,学员们进行了以色列格斗术、美国FBI读心术、特种侦察技术、国际安全枪术课程、特种驾驶、高危反恐模拟实战训练及国际商务礼仪等课程。这些学员将通过一系列严酷的考核,合格的将有机会加入职业保镖队伍。不过,要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保镖,仍需要一到两年的培训。一旦成为真正的职业保镖,年收入至少10万以上,多的有30多万。

私人保镖在中国低调激增

上面说到的外籍教官是以色列国际安全学院认证教官,他应邀在中国进行过多次的职业保镖培训,他说,在中国,私人财富暴增推动了私人保镖公司的发展。不过,在中国,因为枪械禁止,保镖不需要懂枪的人。保镖要有能力通过事先智慧的判断和扎实的格斗技能就能阻止袭击者。他说,他培训的很多人就是这些富人身边的秘书、司机,甚至保姆。但是,更多的营员是从部队退役军人中选拔的,通过培训合格后由公司派到要员身边进行贴身保卫。

在中国一些重大活动邀请的国外离任的政要和超级明星、富豪,执法部门没有贴身保卫这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于是,职业保镖成为这个空间的补充。

另外,随着中国国企和富人到国外发展产业,涉及保护中国企业的安保需求激增,而过去中国保镖不涉枪械的训练模式无法满足国际需求。一些中国保镖公司开始和国外的职业保镖公司进行合作,引进国际标准的培训内容,同时派员到国外进行枪械技能的实战训练,以实现与国际接轨,并更好地承担外派国外的要员保护工作。

外籍礼仪范文第10篇

一、用文化的力量根植办园理念

用精神文化引领教师的思想,发挥文化执行力的价值作用,努力实现让“教育生命的绿意”在“百”花园中绽放,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积极打造“多元悦纳 智慧共生”之教育理念,通过厅廊、墙面、户外等文化环境的整体规划,将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内容分三个楼层,分三种颜色、分三大主题(社交行为、家庭行为、安全行为)有目的的、有规划的、有主题的展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充分体现生态性、故事性、童趣性等特征,让孩子走进幼儿园、就犹如走进了快乐园、走进了智慧园、走进了文化园。

二、用责任的力量提升教养内涵

积极拓展“教育责任*养成滋养”教师培训的渠道,构建学习型、融合型教师群体,走内涵发展之路,全力打造从教师自身出发的养成教育品牌。

用“责任”文化来引领教师内在的文明礼仪养成精神世界,积极倡导“教育责任*养成滋养”,通过解读---关键词“文明“、“礼仪”、“养成”进一步提炼教师对养成教育的深刻理解;学书――曾国平《责任走向优秀》,让教师提高日常教学的观察力和关注力,提升养成教育的达成度;说言――小格言、大道理,对格言的解读进一步深化了教师对养成价值意义的感受和理解;评事――一个养成案例引发的思考,通过剖析身边的小故事、小细节、小事件来引发教师对“教育责任*养成滋养”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对各种问题的关注、讨论,引导全体教师学会从宏观上看待养成教育,从主观上提升自己,从根本上构建行为文化。

三、用共赢的力量实现协同发展

1.七彩阳光节日显现阳光宝贝风采。

为了让孩子们“过不一样的节日,做不一般的孩童”,幼儿园不断挖掘节日文化内涵与文明礼仪养成之间的关系,积极打造富有时代和人文特征的园本节庆文化,在与自然、现实、社会的互动中,勇于创新,实现节日文化的延续和再造,为每位孩子的幸福成长奠基。幼儿园自创了七彩阳光节日:“红の感恩节”、“橙の勇敢节”、 “黄の吴侬节”、“绿の环保节” 、“青の成长节”、 “蓝の悦读节” 、“紫の智慧节”。每一个节日链接一个特色主题,每一个节日诞生一批个性宝宝,每一个节日孕育一群睿智家长。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课堂,不一样的教育,唤醒了童真的心;不一样的活动,不一样的组织,不一样的感受,点燃了希望的灯;不一样的文化,不一样的述说,不一样的感动,放飞了美好的愿望……幼儿园在节日文化建设中,有了孩子自己的节日,有了孩子自己的会标,有了孩子自己的口号,有了孩子自己的舞台。孩子们在节日活动中所展现的互信、互爱和互赏,凝聚成了品格的力量源泉,汇集成了智慧的靓丽光芒,真正实现了“拥有一个节日,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无声节日?一生受益,七彩节日?多彩人生”是幼儿园打造节日文化的教育理念,竭尽全力为每一个孩子幸福、快乐成长服务,将最美的校园献给孩子,将最美的节日献给孩子,将最美的生活献给孩子,是幼儿园不懈的追求。每一个孩子接受传统文化洗礼的同时,他们也正享受着快乐的童年生活,更在不断地实现自我品格的持续完善。

2.文明使者评选显现礼仪宝贝形象。

开展 “文明小使者”评选活动,每月在班级进行“文明秩序小使者”“文明用语小使者”“文明护绿小使者”评比活动,并向园部推荐1名表现最优秀的幼儿,获得“文明小使者”称号,并上榜宣传奖励,在集体面前的展示,激发了广大幼儿的上进心。

3.家园通力合作显现协同教育效果

年年邀请专家学者,通过园大型家长讲座对家长进行科学育儿指导,同时针对各个年龄段的养成特点发放“问卷调查”,针对问卷调查,召开各个班级特色家长沙龙,每次沙龙有主题、有主持、有交流、有记录,家长参与热情,养成教育意识得到明显的提高。

4.德行兼进策略显现儿童发展轨迹

积极利用社区养成教育资源,与多家单位形成合作共建的关系,使养成教育向园外延伸,紧抓教育契机全面落实德育教育,紧抓社会活动深入挖掘德育素材。①国旗下谈话:利用集体晨会,将孩子出现的行为习惯问题、文明交通行倡议等有机地渗透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编写“文明礼仪小宝贝”儿歌,形成争做“文明小娃娃”的良好园风;②开展内涵深刻的节日活动:在“三八”妇女节、“重阳节”等节日里举办特色的幼儿活动,如“端午节”里请来外籍老师共同参与“裹粽”活动,帮助孩子了解民族文化,树立民族意识;③献爱心:爱心募捐活动、义卖捐款活动、不是家乡人胜似家乡情联谊活动、老少同乐活动都能让孩子感受温情、体验爱心;④走进社区:“游览访谈”了解当地民俗;游览牧场、茶庄,感受大自然、亲近大自然。

5.原创手册标准显现养成教育成果

自采、自编、自制文明礼仪手册,内容紧扣“文明礼仪”的主题,分家庭礼仪、幼儿园礼仪和公共场所礼仪三个篇章,手册每年新入园幼儿园流动展示,同时以文明教育为主旋律,针对幼儿发展特点修订 “幼儿行为习惯达成标准”,强化文明礼仪行为,让幼儿不断丰富和积累自我管理的亲身体验,正确把握幼儿养成发展的整体状态。

在文明礼仪教育实践中,从我做起,从细微处做起,形成了体现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体系,而且这种文明礼仪文化已成为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在时时刻刻影响和辐射着每一名儿童,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搭建了德育平台,成就了和谐之美。

上一篇:宴请礼仪范文 下一篇:着装礼仪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