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13 20:54:57

外汇管理

外汇管理范文第1篇

第一条为了加强外汇管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及其分支机构(以下统称外汇管理机关)依法履行外汇管理职责,负责本条例的实施。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外汇,是指下列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

(一)外币现钞,包括纸币、铸币;

(二)外币支付凭证或者支付工具,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银行卡等;

(三)外币有价证券,包括债券、股票等;

(四)特别提款权;

(五)其他外汇资产。

第四条境内机构、境内个人的外汇收支或者外汇经营活动,以及境外机构、境外个人在境内的外汇收支或者外汇经营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五条国家对经常性国际支付和转移不予限制。

第六条国家实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

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应当对国际收支进行统计、监测,定期公布国际收支状况。

第七条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的规定为客户开立外汇账户,并通过外汇账户办理外汇业务。

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依法向外汇管理机关报送客户的外汇收支及账户变动情况。

第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禁止外币流通,并不得以外币计价结算,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九条境内机构、境内个人的外汇收入可以调回境内或者存放境外;调回境内或者存放境外的条件、期限等,由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根据国际收支状况和外汇管理的需要作出规定。

第十条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依法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遵循安全、流动、增值的原则。

第十一条国际收支出现或者可能出现严重失衡,以及国民经济出现或者可能出现严重危机时,国家可以对国际收支采取必要的保障、控制等措施。

第二章经常项目外汇管理

第十二条经常项目外汇收支应当具有真实、合法的交易基础。经营结汇、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的规定,对交易单证的真实性及其与外汇收支的一致性进行合理审查。

外汇管理机关有权对前款规定事项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留或者卖给经营结汇、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

第十四条经常项目外汇支出,应当按照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关于付汇与购汇的管理规定,凭有效单证以自有外汇支付或者向经营结汇、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购汇支付。

第十五条携带、申报外币现钞出入境的限额,由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规定。

第三章资本项目外汇管理

第十六条境外机构、境外个人在境内直接投资,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后,应当到外汇管理机关办理登记。

境外机构、境外个人在境内从事有价证券或者衍生产品发行、交易,应当遵守国家关于市场准入的规定,并按照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的规定办理登记。

第十七条境内机构、境内个人向境外直接投资或者从事境外有价证券、衍生产品发行、交易,应当按照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的规定办理登记。国家规定需要事先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或者备案的,应当在外汇登记前办理批准或者备案手续。

第十八条国家对外债实行规模管理。借用外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并到外汇管理机关办理外债登记。

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的外债统计与监测,并定期公布外债情况。

第十九条提供对外担保,应当向外汇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由外汇管理机关根据申请人的资产负债等情况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国家规定其经营范围需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应当在向外汇管理机关提出申请前办理批准手续。申请人签订对外担保合同后,应当到外汇管理机关办理对外担保登记。

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进行转贷提供对外担保的,不适用前款规定。

第二十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经批准的经营范围内可以直接向境外提供商业贷款。其他境内机构向境外提供商业贷款,应当向外汇管理机关提出申请,外汇管理机关根据申请人的资产负债等情况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国家规定其经营范围需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应当在向外汇管理机关提出申请前办理批准手续。

向境外提供商业贷款,应当按照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的规定办理登记。

第二十一条资本项目外汇收入保留或者卖给经营结汇、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经外汇管理机关批准,但国家规定无需批准的除外。

第二十二条资本项目外汇支出,应当按照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关于付汇与购汇的管理规定,凭有效单证以自有外汇支付或者向经营结汇、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购汇支付。国家规定应当经外汇管理机关批准的,应当在外汇支付前办理批准手续。

依法终止的外商投资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清算、纳税后,属于外方投资者所有的人民币,可以向经营结汇、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购汇汇出。

第二十三条资本项目外汇及结汇资金,应当按照有关主管部门及外汇管理机关批准的用途使用。外汇管理机关有权对资本项目外汇及结汇资金使用和账户变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章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管理

第二十四条金融机构经营或者终止经营结汇、售汇业务,应当经外汇管理机关批准;经营或者终止经营其他外汇业务,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经外汇管理机关或者金融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第二十五条外汇管理机关对金融机构外汇业务实行综合头寸管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制定。

第二十六条金融机构的资本金、利润以及因本外币资产不匹配需要进行人民币与外币间转换的,应当经外汇管理机关批准。

第五章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市场管理

第二十七条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第二十八条经营结汇、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和符合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规定条件的其他机构,可以按照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的规定在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外汇交易。

第二十九条外汇市场交易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三十条外汇市场交易的币种和形式由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规定。

第三十一条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依法监督管理全国的外汇市场。

第三十二条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外汇市场的变化和货币政策的要求,依法对外汇市场进行调节。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外汇管理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进行现场检查;

(二)进入涉嫌外汇违法行为发生场所调查取证;

(三)询问有外汇收支或者外汇经营活动的机构和个人,要求其对与被调查外汇违法事件直接有关的事项作出说明;

(四)查阅、复制与被调查外汇违法事件直接有关的交易单证等资料;

(五)查阅、复制被调查外汇违法事件的当事人和直接有关的单位、个人的财务会计资料及相关文件,对可能被转移、隐匿或者毁损的文件和资料,可以予以封存;

(六)经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或者省级外汇管理机关负责人批准,查询被调查外汇违法事件的当事人和直接有关的单位、个人的账户,但个人储蓄存款账户除外;

(七)对有证据证明已经或者可能转移、隐匿违法资金等涉案财产或者隐匿、伪造、毁损重要证据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冻结或者查封。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外汇管理机关的监督检查,如实说明有关情况并提供有关文件、资料,不得拒绝、阻碍和隐瞒。

第三十四条外汇管理机关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或者调查,监督检查或者调查的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出示证件。监督检查、调查的人员少于2人或者未出示证件的,被监督检查、调查的单位和个人有权拒绝。

第三十五条有外汇经营活动的境内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的规定报送财务会计报告、统计报表等资料。

第三十六条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发现客户有外汇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向外汇管理机关报告。

第三十七条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为履行外汇管理职责,可以从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获取所必需的信息,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应当提供。

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应当向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通报外汇管理工作情况。

第三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举报外汇违法行为。

外汇管理机关应当为举报人保密,并按照规定对举报人或者协助查处外汇违法行为有功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有违反规定将境内外汇转移境外,或者以欺骗手段将境内资本转移境外等逃汇行为的,由外汇管理机关责令限期调回外汇,处逃汇金额30%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逃汇金额30%以上等值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有违反规定以外汇收付应当以人民币收付的款项,或者以虚假、无效的交易单证等向经营结汇、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骗购外汇等非法套汇行为的,由外汇管理机关责令对非法套汇资金予以回兑,处非法套汇金额30%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非法套汇金额30%以上等值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违反规定将外汇汇入境内的,由外汇管理机关责令改正,处违法金额30%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违法金额30%以上等值以下的罚款。

非法结汇的,由外汇管理机关责令对非法结汇资金予以回兑,处违法金额30%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违反规定携带外汇出入境的,由外汇管理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处违法金额20%以下的罚款。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海关予以处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三条有擅自对外借款、在境外发行债券或者提供对外担保等违反外债管理行为的,由外汇管理机关给予警告,处违法金额30%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违反规定,擅自改变外汇或者结汇资金用途的,由外汇管理机关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金额30%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违法金额30%以上等值以下的罚款。

有违反规定以外币在境内计价结算或者划转外汇等非法使用外汇行为的,由外汇管理机关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违法金额30%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私自买卖外汇、变相买卖外汇、倒买倒卖外汇或者非法介绍买卖外汇数额较大的,由外汇管理机关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金额30%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违法金额30%以上等值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未经批准擅自经营结汇、售汇业务的,由外汇管理机关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万元的,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业务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未经批准经营结汇、售汇业务以外的其他外汇业务的,由外汇管理机关或者金融业监督管理机构依照前款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七条金融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外汇管理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由外汇管理机关责令停止经营相关业务:

(一)办理经常项目资金收付,未对交易单证的真实性及其与外汇收支的一致性进行合理审查的;

(二)违反规定办理资本项目资金收付的;

(三)违反规定办理结汇、售汇业务的;

(四)违反外汇业务综合头寸管理的;

(五)违反外汇市场交易管理的。

第四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外汇管理机关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对机构可以处3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

(二)未按照规定报送财务会计报告、统计报表等资料的;

(三)未按照规定提交有效单证或者提交的单证不真实的;

(四)违反外汇账户管理规定的;

(五)违反外汇登记管理规定的;

(六)拒绝、阻碍外汇管理机关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或者调查的。

第四十九条境内机构违反外汇管理规定的,除依照本条例给予处罚外,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当给予处分;对金融机构负有直接责任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外汇管理机关工作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五十一条当事人对外汇管理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仍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八章附则

第五十二条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境内机构,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部队等,外国驻华外交领事机构和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机构除外。

(二)境内个人,是指中国公民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连续居住满1年的外国人,外国驻华外交人员和国际组织驻华代表除外。

(三)经常项目,是指国际收支中涉及货物、服务、收益及经常转移的交易项目等。

(四)资本项目,是指国际收支中引起对外资产和负债水平发生变化的交易项目,包括资本转移、直接投资、证券投资、衍生产品及贷款等。

第五十三条非金融机构经营结汇、售汇业务,应当由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批准,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另行制定。

外汇管理范文第2篇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也是改革开放30周年。当前,国际收支不平衡依然突出,外汇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全面履行好基层外汇局各项管理职责至关重要。今年,外汇管理将继续按照“推改革、促流出、重监管、抓手段”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将各项工作做深做实。我支局将认真贯彻上级外汇管理局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乐清实际,确定今年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上级外汇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乐清实际,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进一步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夯实内部管理基础,着力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外汇政策宣传,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引导资金有序流出,严格外汇流入和结汇管理,加大外汇检查工作力度,打击外汇违法行为,促进乐清市开放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为完成以上工作任务,我支局提出“五个抓”的工作要求:一是抓改革创新,继续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工作理念、方法和机制的创新,不断创新服务手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为涉汇主体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二是抓政策宣传,促进工作深化。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宣传外汇管理政策,增强外汇管理政策的透明度,以宣传推工作,以宣传树形象,以宣传促发展;三是抓调查研究,提高政策研究和形势分析的水平。进一步加大外汇信息调研力度,整合调研资源,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外向型企业开展调查研究,找准切入点,提出相应的措施或建议,为地方开放型经济发展服务,为上级局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也促进工作水平的提高。四是抓业务监管,加强和改进外汇资金流动监管。以新《条例》出台为契机,完善相关监管措施,改进非现场和现场监管手段,加强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监管,强化“代位监管”责任,加大跨境资金流动的外汇检查力度,严厉查处各类外汇违法违规行为。五是抓内部管理,促进依法行政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牢固树立内控优先原则,根据外汇管理改革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各项办事程序,及时修订、完善内控制度,狠抓内控制度建设和落实,不断夯实基础工作,进一步促进依法行政能力提高。同时,坚持“两手抓”,既要抓业务工作,又要抓好队伍建设,加强党风廉政教育,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完善反腐倡廉工作机制,不断在培训、学习和实践上下功夫,培养一支作风扎实、能打硬仗的高素质队伍。根据上述要求和任务,2008年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推动改革创新服务手段,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一)坚持服务和监管并重,进一步促进投资和贸易便利化。在上级局统一部署下,进一步深化出口收汇核销管理方式改革,取消大部分现场、逐笔核销操作,实行总量核查、监测分析和风险预警,大力推广出口网上核销,稳步实现出口核销单无纸化,减少核销环节,加快企业退税进度,提高服务效率。积极配合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按照上级局的统一部署,取消境外直接投资外汇资金来源审查,简化对外投资资金兑换、汇出审核程序,进一步放宽境外直接投资前期费用和前期资金的汇兑、汇出管理。支持民营企业开拓境外市场,同时要加强对境外投资业务的全过程管理,疏导资本有序流出。加大对企业开展进口业务的政策宣传力度,利用汇率上升时机扩大进口,进一步简化货到付款进口付汇手续,对核销报审正常的进口企业凭进口货物报关单办理购付汇手续。

(二)完善辖内外汇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效率。积极争取扩大银行结售汇网点、外币代兑点,进一步完善外汇服务环境。扩大外汇指定银行授权业务范围,减少业务办理审批环节,提高服务效率。开展外汇指定银行授权业务、外汇新政策实施情况回访,及时掌握银行业务运行动态,加强日常业务督导,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和政策运用能力。

(三)支持银行业务创新,提高运用外汇资金能力。实行窗口指导,鼓励银行丰富业务品种,拓宽融资渠道。引导外汇指定银行重点支持进出口贸易融资,扩大出口押汇范围,用足政策,活用出口发票贴现、福费廷等业务,扩大外汇贷款规模,缓解外向型企业生产资金压力。积极配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支持银行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充分借鉴国内外银行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开拓外汇衍生金融业务,满足涉汇企业日益多样化的外汇业务需求。

二、提升监管能力,加强和改进跨境资金流动监管

(一)加强外商投资企业资金流入、结汇管理。严格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流入的登记监测和管理,严格外汇资本金账户开户及收支的监督管理,严格外汇资本金验资询证的核对核查工作,加强外汇资本金结汇行为和结汇后人民币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加强外商投资企业清盘资金的汇兑管理,加强外汇年检的审核质量和后续处理力度。明确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只有在验资后才能结汇,结汇后的人民币资金不得超经营范围使用这一政策,加强对大额结汇资金使用情况的事后检查。在去年外汇资金流入与结汇检查的基础上,开展外汇资金流入与结汇跟踪检查,深入违规结汇企业检查,寻找确凿证据,争取在对企业违规结汇立案查处有所突破。认真组织实施外商投资企业网上联合年检。

(二)加强货物和服务贸易外汇资金流动的监管。全面开展已收汇未核销数据的清理工作,加强对进出口逾期未核销的数据清理,提高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对出口企业实行正常、准关注和关注企业的分类监管,将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列为结汇“准关注企业”,加强监管提示,提高外汇流入管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并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结汇“关注企业”,密切关注“关注企业”收结汇行为及变化情况。通过进出口核销、外汇账户、国际收支、结售汇等系统提炼,完善监测指标,对指标进行全面、连续和系统的监测与分析,加强对业务数据和统计数据的整合利用,重点加强对预收货款、退赔外汇、远期收汇备案、延期付汇等重点业务的监管,对无真实贸易背景的违规流入外汇进行调查分析,严格对进口延期付汇、远期付汇的真实性审核,严禁银行直接办理未进行登记或超登记期限的货到汇款项下付汇业务。开展已收汇未核销数据的清理工作,加强对进出口收付汇逾期未核销业务的清理与催核,完善进出口逾期微核销业务清理工作台账,做到及时催核,定期清理,提高进出口收付汇核销水平。利用服务贸易外汇业务非现场监管系统及相应的预警指标,实时监测和排查异常外汇资金流动,实现对服务贸易跨境资金流动的全面、均衡管理。

(三)加大对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的检查力度。今年重点检查银行办理收结汇业务履行代位监管职责情况,督促银行建立起与外汇局监管目标一致的外汇业务合规性操作和内控监督机制。开展执行《个人外汇管理办法》情况和外汇指定银行对“关注企业”收结汇和外资企业资本金结汇等业务的专项检查,加强对个人外汇结汇管理,密切跟踪个人外汇流入和结汇情况,严肃查处违规办理个人大额外汇结汇行为。根据外汇指定银行经营外汇业务的情况,逐步将有关外汇业务的审核职责下放给银行,并督促外汇指定银行严格执行外汇管理政策法规和“了解你的客户”,在日常业务中加强对涉外主体外汇收支行为的审核监督工作,自觉维护外汇市场秩序,充分发挥协同监管的作用。实行对外汇指定银行业务违规抄告制度,对其经营中出现的差错及违规行为进行书面抄告,跟踪其整改落实;建立外汇监管意见发送制度,对日常监管中发现的违规问题,有针对性地向外汇指定银行提出监管意见,进一步提高外汇指定银行遵守外汇法规、政策的自觉性,规范外汇业务经营。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也是改革开放30周年。当前,国际收支不平衡依然突出,外汇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全面履行好基层外汇局各项管理职责至关重要。今年,外汇管理将继续按照“推改革、促流出、重监管、抓手段”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将各项工作做深做实。我支局将认真贯彻上级外汇管理局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乐清实际,确定今年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上级外汇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乐清实际,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进一步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夯实内部管理基础,着力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外汇政策宣传,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引导资金有序流出,严格外汇流入和结汇管理,加大外汇检查工作力度,打击外汇违法行为,促进乐清市开放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为完成以上工作任务,我支局提出“五个抓”的工作要求:一是抓改革创新,继续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工作理念、方法和机制的创新,不断创新服务手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为涉汇主体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二是抓政策宣传,促进工作深化。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宣传外汇管理政策,增强外汇管理政策的透明度,以宣传推工作,以宣传树形象,以宣传促发展;三是抓调查研究,提高政策研究和形势分析的水平。进一步加大外汇信息调研力度,整合调研资源,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外向型企业开展调查研究,找准切入点,提出相应的措施或建议,为地方开放型经济发展服务,为上级局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也促进工作水平的提高。四是抓业务监管,加强和改进外汇资金流动监管。以新《条例》出台为契机,完善相关监管措施,改进非现场和现场监管手段,加强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监管,强化“代位监管”责任,加大跨境资金流动的外汇检查力度,严厉查处各类外汇违法违规行为。五是抓内部管理,促进依法行政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牢固树立内控优先原则,根据外汇管理改革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各项办事程序,及时修订、完善内控制度,狠抓内控制度建设和落实,不断夯实基础工作,进一步促进依法行政能力提高。同时,坚持“两手抓”,既要抓业务工作,又要抓好队伍建设,加强党风廉政教育,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完善反腐倡廉工作机制,不断在培训、学习和实践上下功夫,培养一支作风扎实、能打硬仗的高素质队伍。根据上述要求和任务,2008年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推动改革创新服务手段,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一)坚持服务和监管并重,进一步促进投资和贸易便利化。在上级局统一部署下,进一步深化出口收汇核销管理方式改革,取消大部分现场、逐笔核销操作,实行总量核查、监测分析和风险预警,大力推广出口网上核销,稳步实现出口核销单无纸化,减少核销环节,加快企业退税进度,提高服务效率。积极配合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按照上级局的统一部署,取消境外直接投资外汇资金来源审查,简化对外投资资金兑换、汇出审核程序,进一步放宽境外直接投资前期费用和前期资金的汇兑、汇出管理。支持民营企业开拓境外市场,同时要加强对境外投资业务的全过程管理,疏导资本有序流出。加大对企业开展进口业务的政策宣传力度,利用汇率上升时机扩大进口,进一步简化货到付款进口付汇手续,对核销报审正常的进口企业凭进口货物报关单办理购付汇手续。

(二)完善辖内外汇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效率。积极争取扩大银行结售汇网点、外币代兑点,进一步完善外汇服务环境。扩大外汇指定银行授权业务范围,减少业务办理审批环节,提高服务效率。开展外汇指定银行授权业务、外汇新政策实施情况回访,及时掌握银行业务运行动态,加强日常业务督导,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和政策运用能力。

(三)支持银行业务创新,提高运用外汇资金能力。实行窗口指导,鼓励银行丰富业务品种,拓宽融资渠道。引导外汇指定银行重点支持进出口贸易融资,扩大出口押汇范围,用足政策,活用出口发票贴现、福费廷等业务,扩大外汇贷款规模,缓解外向型企业生产资金压力。积极配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支持银行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充分借鉴国内外银行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开拓外汇衍生金融业务,满足涉汇企业日益多样化的外汇业务需求。

二、提升监管能力,加强和改进跨境资金流动监管

(一)加强外商投资企业资金流入、结汇管理。严格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流入的登记监测和管理,严格外汇资本金账户开户及收支的监督管理,严格外汇资本金验资询证的核对核查工作,加强外汇资本金结汇行为和结汇后人民币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加强外商投资企业清盘资金的汇兑管理,加强外汇年检的审核质量和后续处理力度。明确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只有在验资后才能结汇,结汇后的人民币资金不得超经营范围使用这一政策,加强对大额结汇资金使用情况的事后检查。在去年外汇资金流入与结汇检查的基础上,开展外汇资金流入与结汇跟踪检查,深入违规结汇企业检查,寻找确凿证据,争取在对企业违规结汇立案查处有所突破。认真组织实施外商投资企业网上联合年检。

(二)加强货物和服务贸易外汇资金流动的监管。全面开展已收汇未核销数据的清理工作,加强对进出口逾期未核销的数据清理,提高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对出口企业实行正常、准关注和关注企业的分类监管,将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列为结汇“准关注企业”,加强监管提示,提高外汇流入管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并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结汇“关注企业”,密切关注“关注企业”收结汇行为及变化情况。通过进出口核销、外汇账户、国际收支、结售汇等系统提炼,完善监测指标,对指标进行全面、连续和系统的监测与分析,加强对业务数据和统计数据的整合利用,重点加强对预收货款、退赔外汇、远期收汇备案、延期付汇等重点业务的监管,对无真实贸易背景的违规流入外汇进行调查分析,严格对进口延期付汇、远期付汇的真实性审核,严禁银行直接办理未进行登记或超登记期限的货到汇款项下付汇业务。开展已收汇未核销数据的清理工作,加强对进出口收付汇逾期未核销业务的清理与催核,完善进出口逾期微核销业务清理工作台账,做到及时催核,定期清理,提高进出口收付汇核销水平。利用服务贸易外汇业务非现场监管系统及相应的预警指标,实时监测和排查异常外汇资金流动,实现对服务贸易跨境资金流动的全面、均衡管理。

(三)加大对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的检查力度。今年重点检查银行办理收结汇业务履行代位监管职责情况,督促银行建立起与外汇局监管目标一致的外汇业务合规性操作和内控监督机制。开展执行《个人外汇管理办法》情况和外汇指定银行对“关注企业”收结汇和外资企业资本金结汇等业务的专项检查,加强对个人外汇结汇管理,密切跟踪个人外汇流入和结汇情况,严肃查处违规办理个人大额外汇结汇行为。根据外汇指定银行经营外汇业务的情况,逐步将有关外汇业务的审核职责下放给银行,并督促外汇指定银行严格执行外汇管理政策法规和“了解你的客户”,在日常业务中加强对涉外主体外汇收支行为的审核监督工作,自觉维护外汇市场秩序,充分发挥协同监管的作用。实行对外汇指定银行业务违规抄告制度,对其经营中出现的差错及违规行为进行书面抄告,跟踪其整改落实;建立外汇监管意见发送制度,对日常监管中发现的违规问题,有针对性地向外汇指定银行提出监管意见,进一步提高外汇指定银行遵守外汇法规、政策的自觉性,规范外汇业务经营。

(四)密切与横向部门的沟通合作,形成监管合力。加强部门沟通,严格外商投资和外债项下外汇流入管理,有保有压,有效体现招商选资,不断提高引资质量。协调税务部门,强化个人外汇收支的真实性监管,开展服务贸易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共同打击逃税、骗汇等违法行为。密切与横向部门的沟通合作,形成监管合力,严厉打击非法资金流入、逃税、走私、逃汇和骗汇等违法行为,力争在大要案上有所突破。

三、加强基础工作,进一步提高外汇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进一步健全调研信息机制,开展专题调研。建立与各涉外经济管理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营造良好的协作范围,努力提高外汇管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契合度。不断健全调研信息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职责,加大信息调研考核力度,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丰富外汇业务数据、信息指标体系,认真编制外汇统计信息。整合外汇业务统计信息资源,加强各相关业务与统计数据的联动,做好外汇收支形势分析,提高分析质量。紧紧围绕外汇管理改革进程和当地实际,及时跟踪、评估、反馈外汇管理政策出台后的实际效果,善于发现热点、找出难点、确定重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外汇信息调研工作,进一步提高调研信息质量,为地方政府、上级局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加强宣传和培训,树立外汇管理工作新形象。今年新修订的《外汇管理条例》将实施,要结合主题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向银行、企业、个人等涉外主体传达明确的信号,充分利用多种媒介,及时、有效地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增强政策透明度,营造和谐的外汇管理环境,提升外管局社会形象。伴随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各项改革措施重大政策出台等时机,联合涉外部门或单独组织,对进出口企业和银行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宣传外汇管理政策和外汇局职能,提高服务对象对外汇政策的运用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发挥银行在外汇政策宣传中的媒介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收支形势分析会和国际业务季度列会,及时通报国际收支形势和外汇管理政策改革动向,结合乐清实际,研究、部署相应的措施,提出政策建议。

(三)着力提高国际收支统计监测水平。严格外汇指定银行国际收支间接申报考核办法,加大考核力度。加强非现场和现场核查工作,坚持实行国际收支间接申报考核和核查情况季度通报制度,对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违规行为加大查处力度。积极帮助银行健全管理制度,提高操作能力,解决日常工作中的困难,促进辖内统计数据报送准确、及时、完整。加大监测分析力度,监测外汇资金流出入及异常变动的项目,深入分析原因,为准确掌握外汇收支形势奠定基础。特别是对新办理申报业务的交行、商业银行,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对该两行申报数据和单位基本情况表进行逐笔核对,确保数据的质量。根据省分局建立的“浙江涉汇企业监测制度”,明确职责,落实岗位责任制,狠抓落实,建立涉汇企业专人联系制度,确保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四、进一步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夯实内部管理基础

(一)进一步规范各项办事程序,完善内控制度。根据新修订的《外汇管理条例》及外汇管理改革的要求,结合乐清实际,及时修订、完善内控制度,实行岗位制度动态管理,做到岗位制度实时更新、方便操作、切实落实,明确职责与权利,严格分级授权,进一步提高业务操作的规范性,提供高效便利的服务,规范行政许可行为,确保各项工作合法性。

(二)严格按照《内部监督检查制度》,加大对日常业务的检查监督力度。认真做好月度程序性督查、季度专项检查和半年度全面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做好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确保操作规范、服务高效。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和业务档案管理,保障系统安全、台帐档案完整。

五、加强外汇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履职能力。

(一)认真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引导内部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坚持内部定期学习制度,着力于新政策、新业务的学习,提高业务操作技能,努力培养一支奉献型、学习型、专家型的外汇管理队伍,不断提高外汇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履责能力,不断在培训、学习和实践上下功夫,培养一支作风扎实、能打硬仗的高素质队伍。

(二)设置有效载体,切实加强内部管理。设置有效载体,全面贯彻“五个抓”工作要求,争当先进和文明单位,结合内部考核办法,围绕完善内控建设、创造工作特色、有效支持经济发展等方面工作,鼓励员工结合本职工多作思考,多出点子,促使内部工作人员树立竞争意识,增强工作、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工作亮点,力求各项工作有新思路、新举措、新突破,力争工作上新台阶。

外汇管理范文第3篇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2013年国际收支报告》,2013年我国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双顺差,其中经常项目顺差1828亿美元,占GDP比重下降为2%(处于国际上公认的合理区间),资本项目顺差3262亿美元(2012年为逆差318亿美元),国际收支顺差比上年增长1.77倍,外汇储备资产增加4327亿美元。说明2013年我国国际收支仍然严重不平衡,2014年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防范跨境资本冲击风险仍是未来的主要政策方向。

二、外汇改革的方向

2013年,在人民币升值以及境内外巨大的利差双重利益驱动下,许多企业想方设法来套利,如利用转口贸易,远期信用证贸易融资,国际租赁的政策优势等方法将境外资金转入境内存款或者购买理财产品套取无风险利差和汇差,更有甚者,利用虚假贸易出口合同将境外资金转入境内,2013年上半年,我国大陆对香港的进出口增速达90%以上,其中大量的套利型交易严重扰乱了我国的进出口业务正常发展,导致数据统计的误差(无真实贸易背景的进出口贸易),外汇当局也面临着巨大的控资金流入压力(因为大量的热钱流入一方面使央行被动的对冲外汇占款而投放超额货币,另一方面引起外汇储备资产进一步攀升),但是我国依靠进出口贸易拉动经济发展的大格局未变,如何既保障正当的企业进出口贸易的运行和发展,又严控投机易对外汇当局是巨大的挑战。因此,2014年外汇改革的方向应为加大信息化系统建设,在有效监控预警的前提下推出简政放权的改革措施,促进贸易和正常投资的便利化。

三、具体的政策导向

在外汇经常项目下,目前企业的外汇收入需要首先进入待核查账户,在向银行进行涉外收入申报,银行审核相关支持资料(合同、报关单、发票等)后方可转入企业外汇一般账户,2009年贸易改革后,外汇当局将企业分为A、B、C三类,A类企业为贸易记录良好的企业,这类企业应逐步取消涉外收入的申报程序;第二,服务贸易项下五万美元以上的对外付汇均需提供税务备案表,以证明企业已取得税务局的预提税缴纳或豁免手续,据笔者了解,目前外汇当局和税务局已就信息共享方面达成一致,不久或可实现数据共享,企业则无需首先办理税务备案,此举将大大便利企业服务贸易对外付汇。资本项目作为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或将在以下几方面取得突破:第一,境外直投业务2013年已由核准制改为登记制,即在外汇局办理登记后可去银行办理资金汇划,此举已实现资本项目改革破冰,但登记制最大的问题在于各地外汇局对总局的规定把握尺度不一,解释不同,因此在执行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核准的影子,目前自贸区已实现由外汇局登记变更为在银行办理登记,即审核的职责下放银行,但很多银行也有顾虑,如果审的过严,可能伤及与客户的合作关系,过松又怕被外汇局问责,因此对于复杂业务银行无法判断的仍可在外汇局办理登记手续。第二,资本金意愿结汇的尝试,企业经常账户的外汇资金早已取消了强制结汇,但资本项目的外汇资金目前仍采用支付结汇的管理模式,即资金支付时,凭借相关支持材料(用途受限制)办理结汇,这就使得企业资本账户的外汇资金无法主动管理汇率风险,自贸区外汇指引中尝试资本金意愿结汇,但禁止投资资本市场,房地产等,虽有一些限制,仍可说迈了一大步。第三,外债一直是外汇当局严管的重点,因为外债失控或违约极易引起系统性风险或金融危机,但本次改革仍有创新,即取消了对外担保的行政审批;对外放款也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制,对外放款的上限提高到所有者权益的50%,尤为可喜的是,这个政策是全国通用,并非仅在自贸区试点。第四,关于跨国公司的资金集中运作,虽然可设境内、境外两个主账户,分账户和主账户之间的转款自由,但境内到境外或境外到境内的跨境资金流动仍受境外放款及外债额度的限制,因此跨国资金池业务目前并未取得良好的效果,企业接受度和参与热情不高,企业广为认可的前提仍需依赖资金本跨境流动的改革创新和突破,这点估计短期内完全取消可能性不大,但会逐步扩大,渐进式改革的方向是大势所趋。日前央行加快了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步伐,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也扩大到正负2%,人民币汇率一改单边升值的预期,热钱流入的压力也大为减少,此时也是外汇改革推陈出新的大好时机,外汇当局应抓住机遇,深化改革,贯彻“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目标,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从而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外汇管理范文第4篇

新闻速览

温州的苦涩

“影子”下的监管

海外并购莫忽视税务风险

从表象到本质

表外融资“万象”

从协议付款说开去

“便利贸易是最终的落脚点”专访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副司长郭松

用市场的智慧解决市场的问题专访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副主任尹龙

在效率和稳定中寻找“黄金分割点”

出口双保理业务风险防范

穿越偿付信用证迷雾

搏击海外置业潮

港股“自由行”:美丽的传说

理财排行榜

抑制高利贷泛滥的政策组合

结构化金融衍生产品的诱惑

以提供“增值服务”为核心专访摩根大通银行资金服务部高级行政官梁志彦

理解是强化银企合作关系的最好办法

关注后金融危机时期的风险管理

财经视野

《巴塞尔协议Ⅲ》落地福兮祸兮

实施价格型管制为跨境资本流动监管“增兵添粮”

“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系列之三货币国际化与可兑换的日德经验及启示

迂回入股市违规谋利益

合法外衣包藏“祸心”

资本金结汇的“灰色地带”

强化资本金结汇管理

新格局新战略新思路记第二届全国中小银行外汇业务高峰论坛

只借鉴不趋同从QFII引入谈基金管理之道

扬帆出海正当时

国际化布局:从“形似”到“神形兼备”

永翔升级之旅

中国化纤行业的发展方向

西门子:驰骋财务蓝海

无纺布出口涅磐重生

谁撑起了美股的艳阳天

瑞郎避险能否折腰

银光灿烂会有时

上善若水

财经天下

珍珠般闪亮海洋般广阔——水产食品出口行业的现状与前景调研

困难压不垮脊梁信心孕育着希望

内陆水产品发展亦有道

稻田河蟹跃出“国门”的奥秘

逆风航行更需智慧——浙江兴业集团扩大出口之策

铁矿石谈判背后的“阴阳之谋”

铁矿石最大买家为何没有话语权?

顺势而为的自我救赎——南阳二机石油装备公司的解困之道

国际承包三巨头:成功可以复制

走近追梦者——专访光大银行副行长李子卿

希望何所在?

正确理解信用证语言

全面审核信用证条款——关于“PROOFOFEVIDENCE”的思考

赢在细节(上)——浅谈外汇资金池的纳税程序

韩国的资金管理环境

打开“私募基金”之门

世界上最漂亮的十张钞票

外汇管理范文第5篇

第一条为了加强外汇管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及其分支机构(以下统称外汇管理机关)依法履行外汇管理职责,负责本条例的实施。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外汇,是指下列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

(一)外币现钞,包括纸币、铸币;

(二)外币支付凭证或者支付工具,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银行卡等;

(三)外币有价证券,包括债券、股票等;

(四)特别提款权;

(五)其他外汇资产。

第四条境内机构、境内个人的外汇收支或者外汇经营活动,以及境外机构、境外个人在境内的外汇收支或者外汇经营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五条国家对经常性国际支付和转移不予限制。

第六条国家实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

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应当对国际收支进行统计、监测,定期公布国际收支状况。

第七条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的规定为客户开立外汇账户,并通过外汇账户办理外汇业务。

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依法向外汇管理机关报送客户的外汇收支及账户变动情况。

第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禁止外币流通,并不得以外币计价结算,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九条境内机构、境内个人的外汇收入可以调回境内或者存放境外;调回境内或者存放境外的条件、期限等,由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根据国际收支状况和外汇管理的需要作出规定。

第十条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依法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遵循安全、流动、增值的原则。

第十一条国际收支出现或者可能出现严重失衡,以及国民经济出现或者可能出现严重危机时,国家可以对国际收支采取必要的保障、控制等措施。

第二章经常项目外汇管理

第十二条经常项目外汇收支应当具有真实、合法的交易基础。经营结汇、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的规定,对交易单证的真实性及其与外汇收支的一致性进行合理审查。

外汇管理机关有权对前款规定事项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留或者卖给经营结汇、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

第十四条经常项目外汇支出,应当按照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关于付汇与购汇的管理规定,凭有效单证以自有外汇支付或者向经营结汇、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购汇支付。

第十五条携带、申报外币现钞出入境的限额,由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规定。

第三章资本项目外汇管理

第十六条境外机构、境外个人在境内直接投资,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后,应当到外汇管理机关办理登记。

境外机构、境外个人在境内从事有价证券或者衍生产品发行、交易,应当遵守国家关于市场准入的规定,并按照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的规定办理登记。

第十七条境内机构、境内个人向境外直接投资或者从事境外有价证券、衍生产品发行、交易,应当按照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的规定办理登记。国家规定需要事先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或者备案的,应当在外汇登记前办理批准或者备案手续。

第十八条国家对外债实行规模管理。借用外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并到外汇管理机关办理外债登记。

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的外债统计与监测,并定期公布外债情况。

第十九条提供对外担保,应当向外汇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由外汇管理机关根据申请人的资产负债等情况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国家规定其经营范围需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应当在向外汇管理机关提出申请前办理批准手续。申请人签订对外担保合同后,应当到外汇管理机关办理对外担保登记。

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进行转贷提供对外担保的,不适用前款规定。

第二十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经批准的经营范围内可以直接向境外提供商业贷款。其他境内机构向境外提供商业贷款,应当向外汇管理机关提出申请,外汇管理机关根据申请人的资产负债等情况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国家规定其经营范围需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应当在向外汇管理机关提出申请前办理批准手续。

向境外提供商业贷款,应当按照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的规定办理登记。

第二十一条资本项目外汇收入保留或者卖给经营结汇、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经外汇管理机关批准,但国家规定无需批准的除外。

第二十二条资本项目外汇支出,应当按照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关于付汇与购汇的管理规定,凭有效单证以自有外汇支付或者向经营结汇、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购汇支付。国家规定应当经外汇管理机关批准的,应当在外汇支付前办理批准手续。

依法终止的外商投资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清算、纳税后,属于外方投资者所有的人民币,可以向经营结汇、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购汇汇出。

第二十三条资本项目外汇及结汇资金,应当按照有关主管部门及外汇管理机关批准的用途使用。外汇管理机关有权对资本项目外汇及结汇资金使用和账户变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章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管理

第二十四条金融机构经营或者终止经营结汇、售汇业务,应当经外汇管理机关批准;经营或者终止经营其他外汇业务,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经外汇管理机关或者金融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第二十五条外汇管理机关对金融机构外汇业务实行综合头寸管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制定。

第二十六条金融机构的资本金、利润以及因本外币资产不匹配需要进行人民币与外币间转换的,应当经外汇管理机关批准。

第五章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市场管理

第二十七条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第二十八条经营结汇、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和符合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规定条件的其他机构,可以按照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的规定在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外汇交易。

第二十九条外汇市场交易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三十条外汇市场交易的币种和形式由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规定。

第三十一条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依法监督管理全国的外汇市场。

第三十二条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外汇市场的变化和货币政策的要求,依法对外汇市场进行调节。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外汇管理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进行现场检查;

(二)进入涉嫌外汇违法行为发生场所调查取证;

(三)询问有外汇收支或者外汇经营活动的机构和个人,要求其对与被调查外汇违法事件直接有关的事项作出说明;

(四)查阅、复制与被调查外汇违法事件直接有关的交易单证等资料;

(五)查阅、复制被调查外汇违法事件的当事人和直接有关的单位、个人的财务会计资料及相关文件,对可能被转移、隐匿或者毁损的文件和资料,可以予以封存;

(六)经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或者省级外汇管理机关负责人批准,查询被调查外汇违法事件的当事人和直接有关的单位、个人的账户,但个人储蓄存款账户除外;

(七)对有证据证明已经或者可能转移、隐匿违法资金等涉案财产或者隐匿、伪造、毁损重要证据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冻结或者查封。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外汇管理机关的监督检查,如实说明有关情况并提供有关文件、资料,不得拒绝、阻碍和隐瞒。

第三十四条外汇管理机关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或者调查,监督检查或者调查的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出示证件。监督检查、调查的人员少于2人或者未出示证件的,被监督检查、调查的单位和个人有权拒绝。

第三十五条有外汇经营活动的境内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的规定报送财务会计报告、统计报表等资料。

第三十六条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发现客户有外汇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向外汇管理机关报告。

第三十七条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为履行外汇管理职责,可以从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获取所必需的信息,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应当提供。

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应当向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通报外汇管理工作情况。

第三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举报外汇违法行为。

外汇管理机关应当为举报人保密,并按照规定对举报人或者协助查处外汇违法行为有功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有违反规定将境内外汇转移境外,或者以欺骗手段将境内资本转移境外等逃汇行为的,由外汇管理机关责令限期调回外汇,处逃汇金额30%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逃汇金额30%以上等值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有违反规定以外汇收付应当以人民币收付的款项,或者以虚假、无效的交易单证等向经营结汇、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骗购外汇等非法套汇行为的,由外汇管理机关责令对非法套汇资金予以回兑,处非法套汇金额30%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非法套汇金额30%以上等值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违反规定将外汇汇入境内的,由外汇管理机关责令改正,处违法金额30%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违法金额30%以上等值以下的罚款。

非法结汇的,由外汇管理机关责令对非法结汇资金予以回兑,处违法金额30%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违反规定携带外汇出入境的,由外汇管理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处违法金额20%以下的罚款。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海关予以处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三条有擅自对外借款、在境外发行债券或者提供对外担保等违反外债管理行为的,由外汇管理机关给予警告,处违法金额30%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违反规定,擅自改变外汇或者结汇资金用途的,由外汇管理机关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金额30%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违法金额30%以上等值以下的罚款。

有违反规定以外币在境内计价结算或者划转外汇等非法使用外汇行为的,由外汇管理机关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违法金额30%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私自买卖外汇、变相买卖外汇、倒买倒卖外汇或者非法介绍买卖外汇数额较大的,由外汇管理机关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金额30%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违法金额30%以上等值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未经批准擅自经营结汇、售汇业务的,由外汇管理机关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万元的,处50万元以上*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业务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未经批准经营结汇、售汇业务以外的其他外汇业务的,由外汇管理机关或者金融业监督管理机构依照前款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七条金融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外汇管理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由外汇管理机关责令停止经营相关业务:

(一)办理经常项目资金收付,未对交易单证的真实性及其与外汇收支的一致性进行合理审查的;

(二)违反规定办理资本项目资金收付的;

(三)违反规定办理结汇、售汇业务的;

(四)违反外汇业务综合头寸管理的;

(五)违反外汇市场交易管理的。

第四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外汇管理机关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对机构可以处3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

(二)未按照规定报送财务会计报告、统计报表等资料的;

(三)未按照规定提交有效单证或者提交的单证不真实的;

(四)违反外汇账户管理规定的;

(五)违反外汇登记管理规定的;

(六)拒绝、阻碍外汇管理机关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或者调查的。

第四十九条境内机构违反外汇管理规定的,除依照本条例给予处罚外,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当给予处分;对金融机构负有直接责任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外汇管理机关工作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五十一条当事人对外汇管理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仍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八章附则

第五十二条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境内机构,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部队等,外国驻华外交领事机构和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机构除外。

(二)境内个人,是指中国公民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连续居住满1年的外国人,外国驻华外交人员和国际组织驻华代表除外。

(三)经常项目,是指国际收支中涉及货物、服务、收益及经常转移的交易项目等。

(四)资本项目,是指国际收支中引起对外资产和负债水平发生变化的交易项目,包括资本转移、直接投资、证券投资、衍生产品及贷款等。

第五十三条非金融机构经营结汇、售汇业务,应当由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批准,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另行制定。

外汇管理范文第6篇

1.1外汇管理绩效审计概念的提出

外汇局作为政府外汇管理职能部门,承担着维护外汇市场秩序,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职责,其成效更多体现在“社会效应”上。因此,外汇管理绩效审计不能仅仅停留在经费预算支出的经济性和合规性,更重要的是要考察外汇管理依法履职的效率性和效果性。笔者认为,外汇管理绩效审计可以定义为:内审部门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外汇管理部门依法履职活动的合规性、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监督、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的审计行为。

1.2开展外汇管理绩效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1)有利于规范外汇管理制度建设,提高外汇管理工作成效。

开展外汇管理绩效审计,能够了解和掌握外汇管理政策法规的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分析制度缺陷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和完善。同时,还能够客观评价外汇局的工作效率与效果,促进外汇管理部门不断创新,合理配置和利用有限的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成效。

(2)有利于促进管理观念和方式更新,实现外汇管理部门职能的转变。

按照“五个转变”的工作要求,外汇管理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任务更加明确和迫切。通过绩效审计,可以校验转变成果,促进外汇管理人员更新观念,提升外汇管理和服务水平。

(3)有利于提高外汇管理工作透明度,树立外汇管理部门良好的社会形象。

通过绩效审计,可以有效控制和防范履职过程中所面临的法律和声誉风险,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接受社会公众对外汇管理工作的监督,有助于外汇管理部门树立依法、公正、高效、廉洁的社会形象。

(4)是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和加强风险管理的必然要求。

当前,外汇管理部门防风险和推改革的任务相当艰巨,便利放开的同时必然伴随着跨境资金流动带来的冲击。通过绩效审计,综合评估外汇管理改革的效率、效果和相应的风险水平,提示外汇管理的风险点和薄弱环节,在防风险和促便利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有利于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稳妥有序地推进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和监管的有效性。

2外汇管理绩效审计的实践选择

2.1外汇管理绩效审计的职能定位

根据外汇管理履职目标和工作特点,笔者认为,当前外汇管理绩效审计的职能定位应围绕外汇局贯彻执行外汇管理政策、维护外汇市场秩序,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提供优质外汇服务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管理、资本项目管理、外汇检查等业务活动开展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审计,揭示和反映履职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问题,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外汇管理部门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履行服务与监管职能。

2.2外汇管理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

外汇管理绩效审计实践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其评价标准、审计内容和审计方式还没有可借鉴的模式,但参照国际通用的绩效审计3E标准,参考平衡记分卡指标评价方法,笔者认为外汇管理绩效审计的具体内容应该围绕综合管理的科学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资源利用的经济性、业务履职的效果性四个方面来进行,重点在业务履职的效果性方面。

(1)综合管理的科学性。

主要包括是否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上级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和贯彻落实措施;是否建立了明确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重大事项是否集体研究决策;对重大事项做出的决定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等。

(2)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主要包括是否建立健全了各项业务管理制度、实施细则、操作规程;岗位设置、职责分工、权限管理是否明确和符合内控管理要求;各项业务是否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合规办理;应急预案演练和培训是否按规定进行,突发事件应对措施是否对重要业务系统运行保障有力等。

(3)资源利用的经济性。

主要包括资金财产使用是否合规节约;公用经费、专项经费支出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违规及浪费现象;各项预算编制计划是否科学,预算能否得到有效执行;人员配置是否合理,能否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等。

(4)业务履职的效果性。

指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管理、资本项目管理、外汇检查等各项业务工作履职的质量、效率和效果。主要包括是否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当地政府、外汇指定银行、涉汇企业以及社会公众对外汇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是否落实贸易投资便利化政策措施,支持当地涉外经济发展的效果;是否加强外汇监管和外汇政策宣传,当地外汇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是否良好有序等。

2.3外汇管理绩效审计指标设计原则

在审计实践中,要根据外汇管理各项业务履职要求对上述四个方面内容细化分解成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合理的指标权重,指标的设定要体现以下原则:一是科学性,指标体系必须突出外汇管理相关业务的重点,贴近外汇管理工作实际,指标权重设计科学合理。二是全面性,指标体系要涵盖外汇管理各项业务的方方面面,对被审计对象实施全面完整的评价。三是可操作性,指标体系结构脉络清晰,各项评价内容具体明了,评价证据易于取得,便于量化操作。四是开放性,指标的设立要能够根据情况变化不断修正、补充和完善,并根据不同时期的管理重点适时调整。

2.4外汇管理绩效审计方法运用

2.4.1审计证据搜集方法

根据审计内容和目标的不同,可以采取查阅、随机抽样、函证、询问、访谈、问卷调查、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与绩效审计相关的事项进行调查,取得审计证据。

2.4.2绩效评价方法

(1)目标评价法。

通过工作绩效与工作目标、先进标准对比,确定被审部门是否实现预期的要求或目标,以及实现预期要求或目标的程度。

(2)比较分析法。

通过与参照单位或本单位历史先进水平进行分析比较,评价被审单位的目标完成情况及工作效果和效率。

(3)因素分析法。

通过分析影响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对目标实现情况进行评价,找出差距和不足并加以改进。

3外汇管理绩效审计面临的困难和对策建议

3.1主要困难

(1)审计评价内容不规范。

实践中外汇管理绩效审计的指标体系的建立仍然存在较大分歧,不同的审计部门对审计内容的理解和侧重不同,开展绩效审计的依据也存在较大差异,大多数依据的是上级部门下发的文件、制度及对口业务年终考评项目。由于没有一套规范的审计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绩效审计往往类同于合规性审计、业务考评。

(2)缺少统一的评价标准。

外汇管理绩效审计缺少一套科学权威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绩效评价标准,主要依据审计人员的量化打分和主观判断,实际审计过程中重程序、轻效果,重评分、轻管理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导致绩效审计的科学性下降。

(3)评价结果运用存在局限。

外汇管理成果更多体现在社会效应上,难以进行量化,绩效审计更侧重于回答“好不好”或“能不能更好”的问题,其评估效益难以权衡,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受到束缚。同时,没有建立相应配套的激励约束机制也成为外汇管理绩效审计难以深入的原因。

(4)人员素质难以适应工作要求。

目前,基层外汇局审计工作人员受传统“查错纠弊”审计思维和方法的束缚,视野相对较窄,在知识结构、素质、工作能力等方面与绩效审计的要求存在差距,影响绩效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3.2对策建议

(1)规范评价内容,优化指标体系。

按照“防控风险、优化管理、提升绩效、促进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外汇管理有效履职着手,从综合管理的科学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资源利用的经济性、业务履职的效果性等方面分解构成和影响因素,建立并完善统一、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在选择量化评价指标时,引入历史数据、同业数据、行业标准等作为评价参考指标,确保评价的客观公正。

(2)推动成果利用,创新激励机制。

一是突出绩效审计成果的转化,分析描述风险隐患产生的原因及风险的危害程度,提示管理者和操作人员防范和改进措施。二是创新激励考核机制,制定违规问责办法等,加强对违规操作责任人的追究,达到通过绩效审计促使工作人员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心、提升制度执行力,增强业务创新与风险防控能力的最终目标。

(3)加强审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一是“走出去、引进来”,根据需要调整和优化审计人员结构,吸收具有现代审计理论知识的人才充实外汇局内审队伍,以新带老,提高绩效审计成效;二是加快审计队伍尤其是基层审计人员的培训,加快人才培养和工作转型,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4外汇管理绩效审计需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1)外汇管理绩效审计应建立在传统合规性审计的基础上。

虽然绩效审计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与传统审计工作差别较大,但外汇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决定了目前的绩效审计必须以合规性审计为前提,没有了依法合规,绩效无从谈起。如,在审计实践中,发现个别基层外汇局在未召开案审会前就拟好了行政处罚告知书,该行为看似节省了制作文书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实则违反了检查办案程序,增加了行政诉讼风险,反而降低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外汇管理绩效审计的基石应该是合规性审计,前提是风险可控。

(2)外汇管理绩效审计的关键在评价指标的设计。

外汇管理绩效审计结果是否客观公正,关键取决于评价指标设计是否科学合理。而在实践中,外汇管理绩效指标设计往往面临两难选择。如,立案数、罚没款收缴金额是外汇检查业务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但将其纳入绩效审计内容则存在两面性,评价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矛盾结论:立案数、罚没款收缴的越多,一方面反映该地区外汇检查工作打击震慑外汇违法违规行为成效显著;同时,另一方面也显示该地区外汇违法违规行为较多,外汇市场环境和秩序不够良好。

(3)外汇管理绩效审计应立足实际、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目前,外汇管理绩效审计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量力而行,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反而抓不住要领。外汇管理各部门职能不同、特点各异,管理的公共资源广泛,开展绩效审计需要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对每项绩效审计的目标和范围作出恰当划分。可以选择当前外汇管理工作的某项业务、某个方面或某个环节进行专项绩效审计,也可以在经济型、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某一方面有所侧重。在绩效审计的探索中,反映的问题宁可少一点,但要有说服力,评价的面宁可窄一点,但要经得起检验,只有立足实际、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才能充分发挥绩效审计的功效,才能使外汇管理绩效审计在探索中走得更远。

外汇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外汇管理;监管

随着国家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改革政策密集出台,我国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工作的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对新形势下资本项目事后监管工作的理念、原则、成效、手段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目标和管理方式进一步明晰。

一、资本项目新政实施导致事后监管工作的新变化

资本项目新政实施旨在改变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理念和职能,通过加强资本项目业务数据的收集,将监管重点由事前审批转变为事中和事后管理,加强对银行业务的合规监管,并以此为契机,推进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一)外汇管理职能变化。自2015年起,我国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转变为以企业直接投资基本信息采集和外国投资者权益登记下放给银行办理,基本全部取消直接投资外汇管理的行政审批,将管理重心由事前审核转变为事中和事后管理,基本形成了“登记为主、银行联动、重在监测”的新模式,由重流出的危机管理向均衡管理转型,以及由重审批管理向重监测分析和非现场核查的职能转化。(二)数据来源结构变化。随着资本项目信息系统上线运行,我国资本项目外汇数据来源极大丰富。全国所有外汇指定银行自身、代客的全口径资本项目业务数据以及资本项目账户每日收、支、余数据全部按外汇局的数据结构要求纳入资本项目信息系统。可以说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并且上述数据实现了在总局的云存取和云计算。全国资本项目业务数据的收集、分析、管理、存储以及数据分配方式已经彻底转变。(三)银行业务要求变化。本轮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改革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取消外汇局核准类事项,将相关合规性审核直接交由外汇指定银行把关处理,要求银行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及时、完整反馈、查询资本项目系统相关登记信息后,直接为企业办理相关业务,并通过信息系统反馈相关资金流动和汇兑信息。银行履行真实性审核和数据报送的责任大幅增加,外汇局对银行的合规监管要求也同时提升。(四)主体监管模式变化。资本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上线后,资本项目各项业务系统数据得以有效整合,目的是建成一个综合的、面向主体的资本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改变原有按交易行为和业务性质的监管模式。资本项目外汇业务监管对象也逐步从企业转向对外汇指定银行的合规性监管。(五)市场政策预期变化。近年来,资本项目外汇管理部门不断简政放权,旨在推进资本项目业务的便利化。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市场对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呼声和预期逐步加大。外汇局亦把加快资本项目业务的便利化作为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基础和手段,且已给相当一部分涉汇主体带来我国资本项目已经或即将可兑换的强烈政策预期。

二、对资本项下外汇业务事后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资本项目政策变化后,对资本项目事后监管工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法规竞合、主体竞合现象多,外汇业务事后监管易受挈肘。随着外汇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和外汇改革政策密集出台,资本项下银行外汇业务事后监管中常常会发现同一违规行为出现程序性违规与实质性违规竞合,如银行不在资本项目信息系统登记相关业务信息,是属于违规办理资本项目业务还是违反外汇登记的行为;内部管辖之间的竞合,如银行资本项目业务未申报,核查主体是国际收支部门还是资本项目管理部门或是外汇检查部门;银行、企业违规主体责任的竞合,主要是资本项下业务违规是否必须采取双罚制原则等情况,由于缺乏政策指导,基层外汇部门在外汇业务事后监管工作在遇到上述问题时易受挈肘。(二)外汇管理改革对资本项目外汇业务事后监管提出极大挑战。近年来外汇局在深化以简政放权为主要形式的改革进程中,对改革后所出现的异常资金大进大出等资本项目管理没有留足政策储备和应对手段,造成外汇业务事后监管逐渐失去抓手。随着资本项目可兑换目标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外汇业务事后监管的内容和方式则可能又将发生重大改变。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国跨境收支形势发生了反转变化,由之前的人民币单向升值和境内外正向利差引致的跨境资金集中性性流入,演变为2016年以来出现的资金规模性流出。在此背景下,特别是当前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控流出”形势下,相关外汇管理政策,包括银行执行外汇管理规定考核办法亟需予以跟进,围绕内控指标考核和风险性考核等指标,重新增设部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相应指标。(三)非现场核查、检查职能相重叠,资本项下事后监管有局限。目前外汇检查部门也将外汇非现场检查作为开展外汇检要手段和方式。资本项目业务部门的非现场核查与外汇检查部门非现场检查的政策法规依据、数据来源、分析方式、调查主体等方面基本类似,所以非现场核查与非现场检查的结果往往趋于一致。由于外汇局资本项目非现场核查、检查职责缺乏顶层设计又各自为政,资本项目部门可按分类管理的方式对违规主体进行约谈或降级等处罚,如按目前已有的资本项目“黑名单”制度进行分类监管,而不是优先选择向外汇检查部门移交,而外汇检查以经济处罚为主,易造成外汇违规主体的违法后果不平衡、不一致现象。因此亟需合理界定和发挥资本业务核查和外汇检查的各自职能,降低监管成本,提升监管成效。(四)对外汇指定银行违规处理任重道远。近年来外汇检查部门查处了大量非法结汇和擅自改变结汇资金用途的案件,但外汇指定银行同时被认定违反规定办理资本项目业务或违反规定办理结汇业务而受到处罚还不很普遍。从逻辑关系上说,没有外汇指定银行违反规定办理资本项目业务或违反规定办理结汇业务,则不会发生企业非法结汇和擅自改变结汇资金用途的行为,因此对外汇指定银行的违规办理业务的处罚不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企业非法结汇和擅自改变结汇资金用途等行为的发生。

三、新形势下做好资本项目事后监管工作的建议

为应对资本项目管理改革和转型,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外汇事后监管工作,各级外汇管理部门宜未雨绸缪,早做规划,调整思路,调整方法,为外汇管理工作的转型做足准备。(一)加强外汇业务部门间合作,改善外汇事后监管的组织方式。因为外汇非现场核查与非现场检查分属外汇局内部不同部门组织实施,且目的和结果非常接近,故建议在总局层面整合外汇非现场核查与非现场检查的人力资源,以提高分析能力,确定外汇非现场核查与非现场检查的业务分工和监管重点,明确外汇非现场核查与非现场检查数据的利用方式,统一外汇非现场核查与非现场检查数据线索的处理政策。为此建议:一是完善外汇执法依据。资本项目政策调整后,外汇检查的案由和定性依据发生重要变化,亟需转变外汇检查理念,加强对资本项目政策变化的研究,梳理和总结外汇检查实务,完善外汇检查的执法依据和业务指引,充分发挥外汇检查是政策校验器和形势探测器的功能和作用。二是改变外汇检查分工。对于资本项目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加强监测和核查中发现的一些常见、金额较小的一般违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程序性违规行为,以及可以按照简易程序处理的违规行为交由资本项目管理部门直接查处。三是加强重点案件检查力度。针对情节复杂、金额较大、影响较大的违规行为,以及对业务主体的全面检查由检查部门立案查处,提高案件查处的整体效率。(二)强化外汇业务数据收集,提升外汇数据分析能力。由于资本项目外汇数据来源的扩大,外汇业务非现场检查需要对大数据进行恰当地管理、建模、分享和转化,从中提取出新的检查线索,做出新的检查决策和策略选择。为此建议一是各级外汇管理部门群策群力,共同参与对资本项目外汇数据的分析研究;二是适当对非现场检查系统的软件开发设计外包,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运行速度,确保各级外汇管理部门能够顺畅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外汇事后监管数据分析的专业化和智能化水平;三是增加非结构化外汇业务数据收集,丰富外汇事后监管数据来源,建立各类数据多层次分析指标,引导涉汇主体合规经营,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的分析预警作用,提升外汇事后监管能力,为管理层提供决策参考。(三)合理摆布外汇监管资源,增强资本项下外汇业务事后监管工作的及时性。鉴于外汇实务中,跨境交易和本外币转换的越来越快,一些外汇违规行为,违规主体更加注重资金的转移速度,留给外汇管理部门的监管窗口期也越来越短,外汇管理部门必须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积极应对政策和实务的不断变化,为此建议一是加快外汇非现场核查与非现场检查的频率和排查精准度,及时发现和向现场检查人员移交案件线索,将货币政策与外汇政策有机结合,对跨境资金从外汇资金流动到本外币资金转换到人民币资金的最终使用实现持续、全口径的跟踪监管,构建本外币一体化监管的基本框架,进一步改进外汇行政执法的工作手段和工作方法;二是提高外汇管理的响应速度,加快节奏,在确定违法事实,固化证据等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及时有效地履行职责,打击异常资金流动;三是针对当前外汇形势,细化银行展业原则执行标准,根据业务种类明确审核材料种类和数量,不仅有利于帮助银行提高展业执行标准的可执行性;同时也使监管标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对于评判银行展业原则执行情况做到一目了然,客观公正。通过将事后监管着力点前移,将跨境支付业务由事后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预防,来达到减少和降低非合理性支出交易规模的目的,为“控流出、促平衡”政策实施打下基础并创造有利条件。(四)完善主体管理,丰富外汇事后监督的手段。各级外汇管理部门应当继续落实外汇管理“五个转变”的理念,待续推进主体监管工作,丰富主体监管的内涵。一是推进主体分类监管,按照主体外汇经营和执行政策的情况进行分类,对规范的企业加强外汇服务,对重点关注和发生违规的企业加强监测和督查;二是拓宽检查手段,强化对企业外汇收支数据分析的同时,还应注重对企业年报数据、财务报表、并购交易进行研究和应用,提高外汇事后监管成效;三是完善信用考评,通过诚信宣传、行政处罚、负面信息披露等举措整体推进涉汇主体的信用考评,优化外汇经营环境和外汇信用体系。(五)改善外汇业务培训,提高外汇管理从业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针对新形势下资本项下外汇业务事后监管工作的要求,外汇管理人员迫切需要加强政策学习和知识更新,为此建议一是推进外汇业务分级、分类培训的新方式,不断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积极探索并科学确定培训对象、精心设计培训内容、方式和渠道,以提高外汇业务培训效果,全面提升资本项目外汇业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三是通过培训交流,加强外汇管理人员的综合监管和风险防控能力,为健全跨境资本双向流动监测和分析探索外汇管理事后监管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刘耀庭,杨琦.建立资本项目事后风险监督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以跨境担保事后风险管理研究为例[J].金融纵横.2015(09)

[2]王雪.原则监管背景下外汇管理监督检查面临的困境及解决对策[J].统计与管理.2016(10)

[3]邵娜.善用“无罪假设”[J].中国外汇.2011(21)

[4]邢越,符合.海南试行外汇主体监管的思考[J].海南金融.2012(01)

[5]万华利.审时度势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J].中国外汇.2011(11)

[6]王小奕.贯彻落实“十二五”信息化规划用科技手段推进外汇管理“五个转变”[J].金融电子化.2011(03)

[7]陈刚.“问切”资本项目事后监管[J].中国外资.2015(09)

[8]易纲.加快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转变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J].中国金融家.2011(01)

[9]平晓冬,赵文兴,彭英.宏观审慎的跨境资金流动调节工具选择和设计[J].金融发展研究.2016(04)

[10]肖凤娟.1978年以来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与资本管制政策[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05)

[11]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课题组,郑杨.人民币国际化与外汇管理体制改革[J].上海金融.2011(07)

[12]张航,赵正伟.资本项目非现场监管系统在资本金结汇核查中的应用[J].金融电子化.2011(08)

[13]王德刚.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相结合的初步探索[J].中国农村金融.2010(01)

外汇管理范文第8篇

浙江分局从银行、企业、个人三个层面积极探索主体监管工作,已初步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框架,主体监管工作也初见成效,不仅使核查工作再上了一个台阶,人员队伍也得到了锻炼。但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笔者认为,除了人员素质需要进一步培养、指标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监测分析和事后核查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外,推进主体监管工作还有三大问题需要解决。一是缺少层级更高的制度支持和组织基础,从上到下的管理架构仍然是以业务条块划分,主体监管的长效机制难以实现。二是缺少符合主体监管要求的高素质监管人员。外汇管理人员长期习惯于“分而治之”的管理模式,综合多方信息,有效发现异常的能力不足,特别是基层外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更存在较大欠缺。三是缺少系统技术支持。当前,外汇局尚无一个完整的监测分析系统能涵盖监管主体的全口径数据,各个系统孤立地散布在整个外汇管理的不同部门,缺乏信息共享平台,影响监测分析效率。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如下:探索组织架构改革,建立主体监管法规体系。一是要建立适应主体监管要求的组织架构。建议国家外汇管理局从总局层面明确主体监管牵头部门、主体监管职责及考核要求。可在部分分局探索打破原有经常项目及资本项目的岗位职责划分,试点事前登记、事中监测、事后核查的岗位设置,实行综合柜员制,探索通过组织配套来提升监管效率。二是要建立适应主体监管要求的法规体系。希望国家外汇管理局能够出台主体监管的制度设计和组织管理框架,从主体监管角度清理现行外汇管理法规,修订、完善各项业务操作规程和内控制度,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级上推动主体监管工作的提升。加快职能调整和人员素质建设,提高主体监管工作能力。为适应主体监管工作对综合性监管人才的需求,必须要加快职能调整和人员素质建设。建议由国家外汇管理局汇集各地主体监管工作实践,以转发案例的方式实现经验共享,并适时组织分局开展主体监管工作的业务培训。

在培训中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一是要确实转变外汇管理理念,加快基层外汇管理人员从柜面业务向事后监测职能的转变,摆脱行为管理的惯性思维;

二是要提高内部培训的针对性,要全面消除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业务隔离,开展跨部门、跨业务的交叉培训,融合业务部门监管和外汇检查工作,不断提高外汇管理人员的综合监管能力。加快整合现有业务系统,构建主体监管信息平台。建立适应主体监管工作要求的信息统计和分析平台,是实施主体监管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提升主体监管质量的保障。对此,一是建议总局加快系统整合和完善数据采集工作,开发一站式信息监管平台,对涉外主体开展经常、资本、国际收支全口径监管,使基层外汇局拥有监测分析的武器和弹药;二是系统内加强数据以及监管经验的共享,提高形势分析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使监管者跟得上监管对象外汇收支形式的变化,不断提升监管效率;

外汇管理范文第9篇

我国外汇运行形势已进入新常态,长期以来实施的外汇管理规则监管模式已不适应新的形势。本文分析了新常态下外汇管理由规则监管转向原则监管的必要性,探讨了外汇管理转向原则监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常态;外汇管理;规则监管;原则监管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在涉外经济领域,我国外汇运行也已呈现一种新常态,主要有两个标志:一是跨境资金流动从持续净流入到趋向基本平衡。2014年以来,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的态势日趋明显,当年经常项目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与2007年的历史高点相比回落了近8个百分点。二是人民币汇率由单边升值趋向基本均衡,双向波动成为常态。2015年4月和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两次表示,近期人民币汇率没有明显低估。2015年8月1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调整,在人民币汇率连续下跌后,曾有多次反弹。这表明人民币汇率已经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单边升值趋势,进入双向波动阶段。外汇运行进入新常态,需要对原有的外汇管理模式进行反思,转变管理模式适应新常态。一直以来,金融监管领域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规则导向监管”(rules-basedregulation),另一种是以英国为代表的“原则导向监管”(princi-ples-basedregulation)。规则监管通过制定具体的规则,规定金融机构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操作性强,但缺乏灵活性[1]。长期以来,我国外汇管理模式就是典型的规则监管,依赖数量庞大的规章制度对银行和涉外经济主体进行监管。随着我国外汇运行步入新常态,外汇收支的规模在扩大、结构在丰富、工具在创新,原有的僵化的规则监管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涉外经济发展的要求,外汇管理有必要转向更富有弹性的原则监管,通过制定一些高层次的原则性规定来实现监管目标。

二、外汇管理转向原则监管的必要性分析

(一)原则监管是宏观审慎框架下系统性风险管理的要求事实上,我国外汇管理方式从2009年开始已经逐步由事前审批转为事中事后监管上来,开始实行外汇管理简政放权。外汇管理简政放权不能是一放了之,要管得住系统性风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宏观审慎框架下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体系[2]。宏观审慎强调的是宏观的、系统性的风险,而注重微观业务合规性的规则监管难以从宏观角度识别与管理系统性风险。原则监管依靠的是高层次的规则,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更能适应宏观审慎管理的要求。

(二)原则监管更能适应外汇形势和金融市场的变化随着汇率定价机制的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日趋明显,为满足经济主体防范风险和境内外市场套利的需要,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层出不穷。如果继续实施规则监管就要求外汇局不断制定新的细致规章制度,应对改革和金融市场上的变化。结果是数量庞大的规章制度使银行望而生畏,对业务量不大的中小银行尤其如此。截至2014年末,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废止和失效规范性文件700余件,保留有效法规仍然有297件[3]。而原则是一些层次更高的规则,有效性更为长久。如无论如何改革和业务创新,经济主体办理外汇业务都不能背离真实性原则的要求。

(三)原则监管可以有效防止银行的道德风险详细、具体的规则便于执行,但也可能导致银行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满足监管形式上的要求,只注重业务的表面合规性,忽视背后的风险。也正因为表面合规后银行不用承担责任,一些商业银行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甚至与企业合谋避开外汇管理规定。即使是设计再严密的监管体系,颁布再多的法律法规都不免存在漏洞,这些漏洞往往被银行和企业利用。原则监管更注重结果,将如何实现这些结果留给银行,一旦政策执行出现问题,无论是疏忽还是恶意,银行都将受到处罚。这种机制下,银行不但不敢钻法规的漏洞,而且还会积极主动执行相关法规,其目标和外汇监管部门的监管目标基本趋同。

(四)原则监管有利于业务创新外汇管理要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而海量细节化的、高度复杂的规则可能会使银行不敢冒政策风险进行业务创新,服务企业的实际需求。原则监管减少了对银行条条框框的限制,在银行保证业务真实性并遵循一些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赋予银行更多自主经营的权力,有利于银行发挥主动性和创新的积极性,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

三、外汇管理转向原则监管应当注意的问题

原则监管不只是制定几个重要的原则,还应考虑与金融体系现状是否适应、如何让原则落地等因素。

(一)原则监管有效实施的前提是银行业较高自律和内控水平英国实施原则监管有其历史文化传统方面的原因,其金融体制是漫长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演进的结果,银行经历了较长的自律发展阶段。金融业监管建立在非正式的“道义劝说”和“君子协定”基础上,基本上是通过银行的自我约束来实现的。多数银行都会自觉地在法律框架下经营,监管者的权利大部分情况下仅是一种威慑,很少使用。有研究表明,原则监管能够有效实施是与一定的金融业基础环境相适应的。银行内控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原则监管的实施,若内控水平较差,原则监管的效率也差。原则监管要能在外汇管理中得到有效实施,银行的自律和内部控制水平需要达到一个较高水准。

(二)实施原则监管不能放松监管要求有观点认为英国原则监管是“轻的监管”(lighttouch)或“软的监管”(softtouch)。原则监管实际上既不轻,也不软,可能比规则监管更有威慑力。原则监管能够有效发挥效力一定程度上是以其处罚威慑力为基础的,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SA)就把银行对原则的严格遵守作为有效监管的根本。2005年6月,花旗银行集团在进行欧洲政府债券交易时的做法颇具争议,违反了行业中一些不成文的规定,被FSA罚款1390万英镑。FSA认为,花旗银行违反基本原则第2、第3条,在业务过程中没有体现投资银行应有的技能、注意和审慎,而且没有对业务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值得注意的是,花旗集团在法国也从事了类似交易,但是没有被罚,因为法国当局认为没有违反当时的法律。花旗集团在表示歉疚的同时,也指出公司并没有违反英国的市场规范。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实施原则监管后不但没有放松监管要求,反而应该更加严格,提高监管威慑力,有效堵住规则制定中的疏漏之处,让银行不敢钻空子。

(三)实施原则监管是一个渐进过程原则监管与规则监管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的。以英国为例,监管当局并不是放弃规则,在基本原则下面还保留了一些详细的规则。实际上,所谓原则监管是一种“更多以原则为基础的监管”(MorePrinci-ples-BasedRegulation),是将原则与规则相结合,并不断地在二者之间寻找平衡点[4]。因此,外汇管理中实施原则监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原则监管并不是要抛弃所有规章和规则,而是由于目前实施外汇监管所依据的监管规章、规则过于繁杂,增加了操作的难度,需要对现有的规则进行改革,更多地依据注重结果的、高层次的规则和相应的原则实施监管。在一些情况下,仍然需要依靠详细和描述性的程序确保政策得到落实。因此,外汇管理提倡的应是“更多的原则导向监管”,这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不能一下子完全放弃规则,而是逐渐减少规则的数量,逐渐强调原则的作用。

(四)原则监管应以结果为导向实施原则监管后,监管者应该更注重结果,而将如何实现这些结果留给被监管机构的高级管理层。目前,外汇管理逐渐开始强调银行要遵循“展业三原则”,即“了解客户”“、了解业务”和“尽职审查”。“展业三原则”的提出增强了外汇管理的灵活性,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行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只要机械地遵守了某项规则,或者按照法定程序运作业务,即使最后证明经济主体的业务真实性存在问题,也被认为合规守法经营。目前“,展业三原则”还处于探索阶段,真正落地还存在一些困难,外汇局需要对这些原则进一步具体化,并制定一些辅原则,便于银行执行。原则监管得到有效实施后,只要银行在执行外汇管理政策中出现问题,银行就要被追责。

四、相关政策建议

(一)加强商业银行内控建设由于历史原因,各商业银行以往注重的是如何从形式上机械地执行外汇局具体、明确的法规,内控制度方面是个薄弱环节。从外汇管理实践来看,也确实如此,部分商业银行在执行外汇管理法规方面内部控制乏力,自律能力还比较差,风险管理能力仍然不是很强。外汇局提出的“展业三原则”属于理念上的原则,不仅每家银行都有各自的理解和解读,即使在同一家银行层面,从总行到分行,再到支行,每一级部门的理解都有差异。如果内控制度有效性缺失,“展业三原则”缺乏完备有效的制度作为支撑,直接导致合规性操作流于形式。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注重制定原则,不注重提高银行内控水平,原则监管可能面临失败。因此,外汇局应大力促进商业银行的内控建设,将内控制度建设作为外汇检查的重点。

(二)可以考虑实行分类监管我国从事外汇业务的银行包括四大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的分支机构。这些不同层次的银行成立时间、业务水平、资产规模、管理成熟度、发展模式等都有所不同,用同样的监管方式和方法效果不会很理想。我们可以借鉴英国金融监管中的一行一策的做法,对不同银行采取不同的监管模式。对于公司治理良好、业务经营规范的商业银行,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考虑采用原则监管,赋予其更多的灵活性和自由。而对于那些成立时间较晚、公司治理水平一般、业务经营不够规范的商业银行应以规则监管为主、原则监管为辅,防范风险,对其业务种类和业务创新予以限制。在这些银行公司治理和内部管理提升后,再逐渐转向监管。

(三)严厉处罚违规的金融机构对于内控制度存在缺陷以及内控制度未得到有效执行的银行应予以严厉处罚,产生震慑效果。英国的经验表明,具有高度权威的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道义劝说”的有效性是原则监管能够成功的关键之一。严厉的巨额处罚是保持监管机构权威性的重要手段。在相关处罚方面,外汇管理可以参考国外反洗钱的相关规定。如2014年1月,英国的金融行为监管局对标准银行处以700多万英镑的罚款,实际上监管当局并没有发现其客户有洗钱行为,而只是因为其制定的内控制度存在缺陷且未得到有效执行。

(四)加强外汇管理人员培训,培养复合型监管人才原则监管意味着监管者和被监管者面对的不完全是清晰明确的法规条文,要根据现实情形做出灵活审慎的职业判断,这对人员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监管人员需要具备更高的分析能力、更专业的知识和更高的判断能力,才能体现监管的权威性。外汇管理部门应加大自身队伍的培训力度,加强对外汇市场运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运作等的了解,不断提升监管效果。原则导向强调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的持续而充分地沟通,因此,被监管者的人员素质也要相应改变和提升。

参考文献:

[1]AnitaI.Anand,Rulesv.PrinciplesasApproachestoFinancialMarketRegulation,HarvardInternationalLawJour-nal,Vol.49,2008.

[2]周琰.主动适应新常态奋力开创外汇管理改革新局面[N].金融时报,2015-01-10.

[3]易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高外汇管理依法行政能力[J].中国外汇,2015(1).

[4]曹建华,高泽湖.从规则到原则———FSA监管方法改革及对我国银行业监管的启示[J].中国金融,2007(13)

外汇管理范文第10篇

1.确立了对资本项目进行管理的新方针

1996年11月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后,中国外汇管理原则及其内容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即由可兑换前的侧重于外汇收支范围的严格审批转为对交易真实性进行审核,外汇管理的方式由事前管理、直接审批改为事后监督、间接管理的模式。这就是说,凡是经常项目下的交易,只要单证齐全、真实可靠,就可以不受限制地对外支付货款及运、保、佣费用。按照国际常规和改革顺序,一国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后,应继续进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改革。不过,中国并没有急于求成。鉴于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等发展中国家脱离实际,过快开放资本项目造成外汇流失、频繁发生金融危机的事实,中国审时度势,适时提出对资本项目进行管理的新方针,并在1997年1月14日新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中进行了明确规定:“国家对经常性国际支付和转移不予限制,……对资本项目外汇进行管理。”在市场机制不健全、外汇资源相对稀缺的条件下,中国作出对资本项目进行管理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和及时的。随即而来的亚洲金融危机证实了这一点。

2.构建宽松的外汇环境

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为中、外资企业及个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外汇环境,促进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顺利进行。本着这一原则,近几年中国外汇管理当局努力抓了这样几项改革:一是于1997年1月1日起,开始进行远期银行结售汇试点,为企业提供规避汇率风险、降低交易成本的保值手段;同年10月15日,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中资企业开立外汇帐户,保留一定限额经常项目外汇收入。二是增加外汇管理的透明度、公开性。1999年5月28日,中国外汇管理当局开通了国际互联网网站,内容包括全部现行外汇管理法规、业务操作指南等。三是各地外汇管理部门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探索,开办了“红色通道”、“首问负责制”、“免费咨询电话”等新的服务项目,为中、外资企业和个人提供优质服务。四是在个人因私用汇方面,也在真实性需求的基础上逐步向便捷宽松的方向发展。1994年个人出境旅游只能换购60美元,1996年提高到1000美元,1997年再次提高到2000美元。五是于2001年初允许中国境内居民从事B股投资,为国内持有外汇的居民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

3.完善外汇市场建设

1994年4月4日,设在上海的全国统一的外汇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正式运行,从此中国外汇市场由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外汇调剂市场发展到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新阶段。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以卫星和地面通讯网络为媒体,通过计算机网络形成覆盖全国37个分中心的外汇交易联网系统。各交易中心主体是银行,各银行的交易员每天通过网络进行结售汇头寸交易,为银行提供交易、清算服务,保证结售汇制度下外汇资金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流动。为了进一步完善外汇市场建设,1996年12月2日,中国颁布了《银行间外汇市场管理暂行规定》,就银行间外汇市场组织机构、会员管理和交易行为等作出规定。1997年2月12日,中国又决定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与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为一套机构、两块牌子。1998年12月1日,中国外汇管理当局宣布取消外汇调剂业务,并相应关闭各地外汇调剂中心,全部境内机构的外汇买卖包括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买卖均纳入银行结售汇体系中,使银行间外汇市场更加统一规范,进一步发挥对外汇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4.积极推进金融业的对外开放

1981年,中国批准设立了第一家外资银行——南洋商业银行蛇口分行。1985年,中国允许在厦门、珠海、深圳、汕头和海南5个经济特区设立外资银行。1990年,为配合浦东开发,中国批准上海对外资银行开放,1992年,中国批准大连、天津、青岛、南京、宁波、福州、广州等7个城市对外资银行开放。但总的来看,金融对外开放的步伐较为缓慢。从1996年起,中国加快了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速度,1996年12月2日,中国允许设在上海浦东、符合规定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并同时颁布了《上海浦东外资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暂行管理办法》。1997年1月,中国首次批准上海的9家外资银行迁址浦东并经营人民币业务。1998年8月12日,中国又宣布允许深圳外资金融机构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1999年6月,中国批准25家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其中上海19家,深圳6家。1999年7月17日,中国批准扩大上海、深圳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范围。从地域范围上,上海扩大到江苏、浙江,深圳扩大到广东、广西和湖南;增加了外资银行人民币同业借款业务;放宽人民币同业拆借限制和人民币业务规模;允许同一家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分行之间自由调拨人民币头寸。由于中国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软环境建?瑁佣繁A艘庾式鹑诨构ぷ鞯乃忱埂?/P>

5.建立健全国际收支申报、监测体系

国际收支申报、监测体系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能够全面反映一国与世界经济交往状况及外汇供求状况,在世界范围内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是否正常、外汇储备与外债规模是否适度以及汇率水平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具有预警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作用。1980年,中国开始试编国际收支平衡表;1982年起正式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质量,从1996年1月1日起,中国开始实行国际收支申报制度。1997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开始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的原则进行编制公布。2001年开始按半年期试编国际收支平衡表。至此,中国基本建立和健全了国际收支申报、监测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国家宏观监测系统的加强和完善。

6.进一步完善外汇管理法规体系

1996年底,中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后,中国外汇管理当局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对建国以来的外汇管理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1600件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对47件法规的部分条款进行了修订,其中包括1997年1月修改后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使外汇管理法规更加系统、规范,符合实际需要。近几年,中国外汇管理当局又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发展的需要,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新的外汇管理政策法规,为净化外汇环境、打击不法行为、鼓励出口等作了法律上的铺垫。这些法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完善资本项目管理的政策法规。1997年7月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为了加强资本项目管理,保持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中国外汇管理当局颁布的重要政策法规有《银行外汇业务管理规定》、《境内外汇帐户管理规定》、《离岸银行业务管理规定》、《经常项目外汇结汇管理办法》、《外债统计监测实施细则》等,旨在区分经常项目收支,限制游资的流入,加强对借用外债的宏观调控和及时准确掌握中国外汇外债的统计监测数据。二类是打击非法外汇资金流动、保证合法外汇资金需求的法规。1998年受各种利益驱动,骗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势头愈演愈烈,扰乱了国内金融秩序。在此种情况下,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会同有关部委联合制订颁布了《关于骗购外汇、非法套汇、逃汇、非法买卖外汇等违反外汇管理规定行为的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等法规,狠狠地打击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稳定了中国外汇秩序。三类是鼓励出口和利用外资的法规。1998年5月到1999年6月,中国外贸出口增速处于低迷状态,对外筹资能力也受到影响,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从1999年初到2000年,中国外汇管理当局独立或会同有关部委,制订出台了《出口收汇考核办法》、《关于简化境外带料加工装配业务管理的外汇通知》、《关于改善外汇担保项目下人民币贷款管理的通知》、《出口收汇核销试行办法奖惩条例》等法规,支持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保证中国国际收支稳定和健康。

二、改革的主要成效

1.抵挡住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

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从泰国开始,金融危机很快席卷马亚西亚、印尼、菲律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沉重打击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金融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考察这次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因,不难发现这与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过早开放资本项目不无关系。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为加快经济发展和吸引外资,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放弃对资本项目的管理,造成国际短期投机性资本长驱直入,以证券资本、投资于房地产等形式,流进流出,投机造势,套汇套利。当国际形势出现动荡时,这种短期投机性资本便大量抽逃,与这些国家和地区不景气的出口形势、大量银行呆、坏帐及居高不下的外债等不利因素,共同作祟,终使这些国家和地区多年的经济发展成果毁于一旦。反观中国,在这场突如其来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却牢牢地站稳了脚跟,取得了先手。这固然与中国良好的经济金融形势有关,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未雨绸缪,确立了对资本项目进行管理的外汇工作方针,将国际短期投机性资本挡在国门之外,使其无隙可趁。同时,中国工农业发展势头良好、进出口形势基本稳定、外汇储备充足、外债适中并结构合理,使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稳定。

2.提高了企业出口创汇和外商投资与个人对外交流、投资B股的积极性

近几年,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不断采取措施,为中、外资企业和个人营造宽松的外汇环境,对扩大中、外资企业出口和个人对外交流及投资B股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中、外资企业出口方面看,由于采取了规避汇率风险的远期银行结售汇试点、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中资企业保留一定数额的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增加外汇管理透明度及提高服务水平等措施,大大地提高了中、外资企业出口创汇的积极性,使近几年中国出口创汇形势基本良好,并呈逐年上升的态势。据统计,1997年至2000年,中国外贸出口额分别为:1827.0亿美元、1838.0亿美元、1949.0亿美元和2492.12亿美元,其中每年约有35%—45%的出口额为外商投资企业贡献。从外商投资方面看,近几年形势基本稳定。外商并没有因亚洲金融危机而影响对华投资的积极性和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1997年至2000年,中国实际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金额分别为452.57亿美元、454.63亿美元、403.19亿美元和427.98亿美元。从个人对外交流方面看,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不断扩大个人购买外汇数额,使得近几年中国居民出境旅游、留学、探亲成倍增长。从个人投资B股方面看,尽管中国向境内居民开放B股交易时间较短(2001年初开放),但从目前形势看,从事B股交易者十分踊跃。据证券部门?泄刈腋軧股流通市值(约60亿美元—80亿美元)估计,当前个人投入B股交易的外汇资金约达100亿美元左右。现在中国居民的外汇存款已达770亿美元,B股交易前景十分广阔。

3.保证了人民币汇率的统一和国家宏观调控

近几年中国外汇市场改革的成效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统一了人民币市场汇率。1998年底取消各地外汇调剂中心,将外商投资企业纳入到银行结售汇体系中后,彻底统一了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汇率主要由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汇价的统一不仅有利于中、外企业的经营和进一步利用外资,同时也使中国在汇率方面比较符合国际规范。二是有效保证了外汇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统一的中国外汇市场,外汇资金可以在不同地区和银行之间合理流动,可以及时解决在办理结售汇业务中出现的外汇头寸的不平衡。据统计,在1998年12月取消外汇调剂中心后的1999、2000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共成交600多亿美元,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三是有利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外汇市场的彻底统一,使外汇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宏观调控机制。中央银行可以在外汇市场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平抑汇价,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为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4.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入世”谈

在中国长期的“入世”谈判中,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是一项重要内容。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一国若想参加该组织,除了在工业、农业、进出口税收等方面向组织内的成员国敞开大门和作出减让外,而且在金融、保险、运输、通讯等服务业方面也要向该组织的成员国开放。近几年,中国人民银行包括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为了配合“人世”谈判,积极采取措施,坚定不移地推进金融开放,不断放宽外资银行设置的标准、地域及业务范围,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入世”谈判,使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金融开放的进程基本满意。据统计,从1996年到2000年,中国新批外资银行机构达70余家,相当于前15年引进外资银行机构总量(132家)的1/2。

5.为监测、预警中国经济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于1996年起建立的国际收支申报体系,摒弃了依赖各行业主管部门收集信息的做法,引入了新的数据采集方法,即采用了交易主体申报制,将直接申报与间接申报、逐步申报与定期申报有机结合起来,克服了行业统计的弊端,从而保证了中国国际收支数据的质量。特别是1997年在金融机构进行国际收支申报的基础上,增加了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金融机构对外资产及损益、汇兑等四项申报内容后,使得中国国际收支申报体系变得更加完善,基本包括了中国境内所发生的一切外汇收支。进一步讲,从国际收支申报体系的产品框架看,它不仅能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而且为日后编制国际投资头寸表创造了条件;它不仅能编制按部门、行业、企业属性、交易国别、币种等分类进行划分的补充表格,而且能为现有的结售汇统计、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外债统计等提供重要的核对及必要的信息。中国国际收支申报体系的完善,其监测、预警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作用日渐显现。如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一方面密切注视国际金融市场的走势和爆发危机国家、地区等情况,一方面通过国际收支申报体系认真分析和研究中国经常帐户收支、资本和金融帐户收支、外债情况、外汇储备变化等情况,准确地作出判断,并及时向中国政府报告,供政府决策参考,为政府制定预防和化解亚洲金融危机的措施服务。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当局网站提供的1997年和1998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可见,在亚洲金融危机最严重的这二年中,中国进出口形势基本稳定,分别获得了416。88亿美元和466.13亿美元的货物贸易顺差,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分别为452.57亿美元和454.63亿美元,外债余额分别为1309.6亿美元和1460.4亿美元,没有超过国际警戒线(20%),外汇储备余额分别为1399亿美元和1450亿美元。可以说,中国政府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之所以处乱不惊,应对措施得当,与新建立的较为完善的国际收支申报体系提供的准确、真实的信息数据密切相关。它为监测、预警中国经济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6.保证了外汇管理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近几年,中国出台的关于加强资本项目管理、打击逃汇、骗汇、非法买卖外汇及鼓励出口、利用外资的一系列外汇管理法规,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外汇管理法规体系,同时也为外汇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奠定了法律基础,保证了外汇管理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以1998年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会同其他部委制定出台的《关于骗购外汇、非法套汇、逃汇、非法买卖外汇等违反外汇管理规定行为的行政处分暂行规定》为例,就起到了打击非法外汇资金流动、保证中国经济金融稳定的巨大作用。1997年下半年开始,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形势变化导致市场预期转变,资本流出的动机增强,黑市上美元兑人民币汇价一升再升。一些不法分子和企业出于走私、骗税等目的,想方设法骗购外汇,非法截留、转移和买卖外汇,使中国外汇收支形势变得趋紧。1998年1—7月,中国外贸顺差27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投资240亿美元,但同期国家外汇储备仅增加7亿美元,“外贸顺差外汇不顺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整体经济的安全运行。而用于支付走私款的骗购外汇增加,又进一步加剧了非法走私活动的蔓延,干扰了国内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在这种不良形势下,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一方面会同有关部委制订出台了打击骗汇、逃汇、套?愫头欠蚵敉饣愕姆ü妫环矫嬉婪ɑ嵬泄夭课越诟痘阋滴窠辛俗ㄏ罴觳椋远嘀质址ǖ钠阈形辛俗凡椋诩涔膊槌黾俦ü氐?3800多份,涉及骗汇金额高达110亿美元。实践证明,通过上述法规和措施,有效地打击了非法骗汇、逃汇、套汇及非法买卖外汇的势头,维护了中国外汇收支的稳定。1998年下半年中国外汇储备开始恢复正常增长,1999年全年增加了97亿美元,到2000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达到1655.74亿美元,从基本面上保证了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

三、今后改革取向

1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2001年11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世贸组织),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虽然汇兑制度不直接在WTO协议之内,但加入WTO事实上会产生部分资本项目的开放,也会强化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内在需求。特别是在金融市场对外开放逐步成熟的时候,一国货币不可自由兑换是难以适应的。因此,中国今后的外汇管理方针应该是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和借鉴工业化国家和多数新兴市场国家的成功经验,中国开放资本项目应采取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策略,大致应当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1)在长期资本流动方面,可先放松直接投资的汇兑限制(包括外商来华投资和国内企业的对外投资),然后逐步放松对证券投资和银行贷款的汇兑限制。其中股票交易的限制可以先行放宽,而带有衍生产品性质的交易应当最后解除限制。(2)在短期资本流动方面,对贸易融资可以较早地解除限制,对于短期资本交易应最后解除限制。(3)针对不同的交易主体(如自然人、企业和金融机构),考虑到自然人和企业的资本交易流量相对有限,可以先放松对他们的汇兑限制,最后解除对银行、投资基金用于贷款和投资的汇兑限制。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中国融人世界经济的最重要标志,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其他配套改革必须加紧进行,如加快人民币汇率机制建设,形成合理汇率;积极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发挥利率调节资本流动的作用;增强中央银行监管和调控能力,维护中国金融稳定和抑制资本流动风险;加快中国工农业改革,保持良好的国民经济运行氛围等等。

2.推行比例结汇形式的意愿结汇制

中国目前实行的是较为严格的银行结汇制,即绝大部分国内企业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人必须按官方汇价全部卖给国家;外商投资企业的经常项目收汇则保留一定的限额不结汇。此种银行结汇机制显然不利于进一步构建宽松的外汇环境,不利于真实反映人民币汇率水平和国内外汇供求关系,不利于中国企业增强汇率风险防范意识,不利于中外合资企业平等竞争,也不利于调动中、外企业创汇积极性。因此,中国今后进一步构建宽松外汇环境的重点应该放在逐步实行意愿结汇制方面。目前中国可以选择比例结汇的意愿结售汇制改革方式。其具体做法可以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国家可以根据不同时期宏观政策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一个结汇比例。此比例可以依据外汇储备量的增减进行调节,结汇比例越低,则意愿结汇程度越高。第二层次,外汇银行根据国家公布的结汇比列,对国内企业的每一笔贸易、非贸易外汇收入进行按比列结汇。第三层次,批准所有企业开立现汇帐户保留现汇,帐户内外汇可以用于进口支付、临时结汇、进入外汇市场,或进行外汇远期买卖、期权交易等规避汇率风险操作。中国取消银行强制性结汇制,代之以比例结汇的意愿结汇制,可以降低中、外资企业的经营成本,有利于进一步调动中、外企业创汇的积极性和平等竞争,同时也可以把外汇资产的储存和风险分散到千家万户,而不是由中央银行一家承担,减缓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改善外汇的供求,促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合理完善。当然,今后随着中国宏观调控手段的不断建立和完善,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逐步实现,结汇比例的不断提高,中国结汇制度将会最终过渡到意愿结汇制的形式。

3.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外汇市场

中国外汇市场经过近20年的改革和建设,到目前为止已初步形成统一的全国性的外汇市场,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客观地看,目前中国外汇市场应该说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国际外汇市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是:在交易性质上,中国外汇市场还只是一个与现行外贸外汇体制相适应的本外币头寸转换的市场,并非具有现代市场形态的金融性外汇市场;从市场公平上看,现行外汇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供求关系扭曲的市场(这主要是指强制性的银行结汇制);从交易内容和品种上看,单一偏少。目前主要是人民币对美元、港元、日元的即期交易,缺乏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交易等其他交易品种;从市场形式上看,只是交易所形成的有形市场,而非现代无形市场形态;从对外交流上看,与国际外?亡市场基本隔离。由于现阶段中国外汇市场存在上述种种不足,结果导致许多负面问题,如难于形成合理、均衡的人民币汇率,中央银行经常被动人市干预、敞口收购溢出外汇,不利于提高中、外企业创汇积极性等等。

4.扩大中国金融业的开放程度

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金融开放将呈现全方位态势。按照中国与WTO成员国达成的协议,在今后的5年内,中国将向外国金融业开放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在银行业方面,协议明确规定,“5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全面开办人民币业务,同时取消地区和客户限制。”因此,从外汇管理角度考虑,目前必须加快研究开放银行业的问题。这主是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放宽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的条件,并简化审批手续。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第二章规定:外国银行在中国申办外资银行或分行,须在提交设立申请前一年末总资产不得少于200亿美元和100亿美元,在华最低注册资本要为2亿元人民币等值的自由兑换货币;另外申请手续繁琐、批复时间较长,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国银行来华申办银行的积极性。为了保证中国引进外资银行工作的正常进行,中国应适当降低外国银行的资产要求,并简化申办手续,限期内批复。二是尽快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和服务对象。2001年11月13日,中国宣布在今后4年内分5批向上海、深圳等20个城市的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5年后全部放开。在服务对象上,从2002年1月1日起,允许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为中资企业提供人民币业务,5年后允许其提供零售业务。

5.进一步完善国际收支申报体系

目前中国已经实现了国际收支数据采集处理的电子化和全国范围内的联网,国际收支数据正在发挥对宏观经济决策的基础信息作用。展望未来,国际收支体系必将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市场化和加入WTO而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将国际收支申报体系与银行和交易主体的交易过程有机结合在一起是国际收支申报体系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未来的中国国际收支申报体系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改革:一是加强国际收支的分析预警功能,逐步实现国际收支系统由以结售汇为主向以国际收支和结售汇相结合的模式过渡,进一步提高和发挥其预警功能作用。二是实现国际收支与汇率合理水平的分析,努力探索将国际收支信息用来做模型分析以确定合理的汇率水平的新路子,促进汇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三是实现国际收支与相关统计间的有机联系,使各项外汇统计相互印证核对,确保经济信息的准确无误,提高中国宏观经济决策水平。四是实现国际收支信息的规范披露。国际上已对信息披露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标准,中国应当按照国际标准,逐步规范信息披露,提高信息披露的频率和质量及客观性,逐步适应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对信息的要求,保证中国宏观决策和微观经济主体的决策有可靠的信息基础。

6.进一步完善外汇管理法规体

上一篇:工程财务管理范文 下一篇:课堂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