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13:35:34

通信本科毕业论文

通信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平台;B/S结构;信息资源库;架构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4-0912-02

Architecture of Network-based Thesis Management Platform

GE Fang-zhe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bei Coal Industry Teachers' College, Huaibei 235000, China)

Abstract: Undergraduate thesis is the comprehensive inspection of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analyze issues and solve problems by using their basic knowledge, basic theories, is also the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on the quality of four-year undergraduate teaching. Therefore, thesis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process of undergraduate thesis management, we propose architecture of thesis management platform based on the Internet and the GSM network environment. The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design concept is feasible.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thesis; management platform; B/S structure; information resources database; architecture

毕业论文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综合运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进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和进行科研训练的一种有效形式,是本科生四年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1-2]。本科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或设计,进行科学研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及数量的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论文管理工作压力不断增大,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论文管理工作还是处于人工管理阶段,难以兼顾公平与效率。同时高校毕业论文具有一定的学术及收藏价值,但学生论文数量多、纸制论文或光盘刻录的论文不易保存,并且增加了对往届论文检索的难度。为方便毕业论文的管理和查询,提高毕业论文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节省管理资金,我们设计了基于Internet和GSM网络的毕业论文管理平台,实现了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1 毕业论文管理的过程

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是加强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使毕业论文各环节中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从而确保学生按时地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论文。基于此,高校基本都建立了“选题开题中期管理评审”的毕业论文过程体系[3],确保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1) 选题。选题是开展毕业论文工作的第一步,毕业论文选题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一般是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论文选题表,提出选题,然后,开展学生选题。

2) 开题。每位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选题后,要充分地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自己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实验方案等基础性工作,为正式开始论文工作做准备。

3) 中期管理。在毕业论文中期,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工作进程和论文质量进行认真指导、监督、检查,与学生交流,并帮助他们解决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困难。通过中期管理,强化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工作责任心,使学生顺利推进毕业论文。

4) 评审。在学生毕业论文完成后,指导教师组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情况、答辩情况、评分情况以及论文的归档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以保证论文答辩的质量,从而确保整个毕业论文的质量。

2 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需求分析

本平台设计需求是利用高校完备的校园网络系统,设备档次高、配套设施齐全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网络在教学管理中开放、交互、共享、协作的特征及网络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的特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校现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4]。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设计要应现代教育的教学模式及管理模式,符合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的基本过程[5]。因此,本文基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理论和软件理论构建毕业论文管理平台。

本平台采用B/S结构,帮助指导教师通过网络向学生提供毕业设计课题以及课题介绍,供学生选题,之后,系统就自动在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链接。指导教师的指导或要求可以直接发送到学生的电子邮箱内,同时通过GSM网络,发短信息到学生手机,达到及时通知学生的目的。学生也可以直接从指导教师的公告栏上获得导指导教师的指导或要求。学生可以在BBS上咨询某指导教师,平台会自动将咨询内容发送指导教师的电子邮箱内,同时平台可以通过GSM网络,发短信息到指导教师手机,达到及时通知指导教师的目的。平台可以帮助指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电子函件建立联系与帮助,以及通过电子函递名单、BBS专题组建立公共联系、讨论和互助。

3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架构

3.1 网络系统架构

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设计开创性地将新兴的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现代通讯终端引入校园管理,在学生、教师和学校间架起一座空中桥梁,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方便快捷的沟通平台,有快捷、方便的特点。毕业论文管理平台为学校毕业论文管理提供可监督、管理的环境。

本平台的网络结构示意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服务器、连接服务器与GSM的短信中心接口、校园网等几个重要的部分。

3.2 软件系统架构

软件主体框架由“在线审核”、“信息资源库”、“论文交流”三部分构成,具备网络化管理、资源共享、学习支持及过程管理监控等基本功能。

1) 在线审核

在线审核依据本科毕业论文管理流程设计,支持毕业论文各主要环节的申报及审核管理。在线审核包括:指导教师资格审核、课题审核、答辩小组审核、成绩审核等模块。

指导教师资格审核模块: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学历、职称、教学经历等资格条件进行审核,对每学期每位教师的论文指导总量进行控制,防止指导超篇。

课题审核模块:对学生或指导教师申报的论文初步选题进行审核。选题审核通过后,学生方可进入毕业论文设计和写作环节。对没通过审核的选题,学生或指导教师可根据系统提示的反馈意见进行修改或重新申报。

答辩小组审核模块:对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指导委员会、答辩小组的成员构成及其资格条件进行审核。

成绩审核模块:对学生的毕业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进行初评、由小组指导教师复评、由院校复审。复审后的成绩数据可导入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统,不需要手工录入成绩。

2) 信息资源库

建立信息资源库,有效开展管理支持服务和教学支持服务。信息资源库应包括:教师资源库、学生信息库、毕业论文素材库等。

教师资源库:教师资源库包括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库、答辩教师库。指导教师信息数据,学生和管理人员可登录查询,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论文指导教师。

学生信息库:学生信息库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专业特长等信息,有助于指导教师了解学生、对学生的指导有目的性、方向性。

毕业论文素材库:建立毕业论文素材库目的在于为指导教师和学生提供毕业论文教学全过程的支持服务。毕业论文素材库应包括:毕业论文管理文件、优秀论文、参考资料等,可以考虑按学科、专业以及课题方向来分类建设。

3) 论文交流

论文交流是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关键部分。设计的目的就是使论文的管理方便、快捷,对论文的质量管理提供帮助。论文交流应包括:师生个人专区和专业公共论坛。

师生专区:是师生间开展个别交流互动、个性化论文指导的平台。学生可在该区提交毕业论文提纲、初稿、修改稿,指导教师及时将指导意见或修改稿反馈给学生。学生可查看指导教师修改意见,并通过历次指导纪录,领会指导教师的思路,使毕业论文的指导、修改过程具有连贯性。在这个过程中,短信中心接口及时地通知教师和学生,使他们之间交互时间尽可能的短。管理人员可跟踪学生论文进程及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系统自动形成记录文档作为毕业论文的一部分。

专业公共论坛: 是学生间的互助协作学习、信息交流的平台,以BBS的形式设计。在交流过程中,短信中心接口仍然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服务。

4 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设计技术

本平台以SQL Server2000 作为后台数据库,采用B/S结构,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浏览器、Web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组成的三层体系结构。主要采用动态网页技术,建立动态交互且高效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通过ODBC(开放式数据库互联技术),利用SQL语言实现数据库的访问。系统通过与数据库连接,实现数据库的相关操作。

5 结束语

基于Internet和GSM网络的毕业论文管理平台利用当前先进的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建立一个开放的、可监督的教学管理方式,对本科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有较大意义。目前已完成网上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总体框架的搭建,部分在线审核模块及信息资源库已正式启用。我们将不断完善网上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建设, 逐步完善网络环境下的毕业论文管理运行机,实现毕业论文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和网络化。

参考文献:

[1] 史增喜.高校本科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49-52.

[2] 赵旦峰,李刚.论科学选题在本科生毕业设计中的重要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0):109-110.

[3] 黄英金.进一步提高本科毕业论文整体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 2005(9):57-59.

[4] 陶文平.网络环境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探索[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5):88-91.

[5] 杨金来,赵燕伟.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信息化实现[J].教育信息化,2006(3):47-48.

通信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针对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毕业设计选题不当,指导教师职责不规范,论文质量不高等现象,文章分析其存在原因,介绍了本科毕业设计的管理中需要注意的各个环节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毕业设计,管理,论文质量

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资助(Y1101077)。

作者简介:徐志江,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无限通信与宽带网接入技术;王燕,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与网络;孟利民,女,教授,研究方向为多媒体数字通信、无线通信与网络。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目的是通过加强学生工程设计、科学研究思想和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地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院应精心组织、加强指导,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高级人才作出贡献[1]。

1 毕业设计选题是完成高质量论文的关键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选择,首先应从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选择的题目应有利于学生得到较全面的训练,有一定的深度和宽度;应有利于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巩固、深化和扩充所学的知识;题目的难度及工作量要适中。题目尽量结合生产、科研和实验室建设,也可选择从生产实际中抽取出来的自拟题目。

有些题目与专业不对口,如,范围过于狭窄,达不到全面训练目的的;学生难以胜任的高难技术;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无法完成或不能取得阶段成果的;同一题目已重复使用三届的;实验室条件不具备、安全工作没有保障的;相同的题目已安排了三个或三个以上学生,这几种情况的题目不宜安排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这样的题目达不到锻炼学生的目的,也难以对所学到得知识做出有效的检验。

学院应事先向学生公布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先由学生自己选择,然后再统一平衡,作出最佳选择,以便更好地发挥学生特长,调动学生积极性。题目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动。

2 强化对学生的要求是出色完成整个毕业设计的有效途径

学生应明确毕业环节工作是大学学习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

在毕业设计(论文)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应按照指导教师布置的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论文。应做到虚心好学、求是务实、尊敬教师、严守纪律、并发扬开拓创新的精神。在文献查阅、开题报告阶段具体应完成的任务有查阅相关的中、外文文献,完成1.5~2万印刷字符的外文文献翻译(个别专业除外),写出4 000左右的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同时可在班级或小组内交流、讨论。

近年来,找工作的压力逐渐增大。越来越多的学生把大部分的时间精力花在找工作上,对毕业设计不重视,认为只要毕业时能够完成一篇论文就可以了。这样的想法导致很多学生到最后才匆匆忙忙的完成论文,根本没花时间认真写。针对这样的情况,应规定学生因病、事请假,需征得指导教师同意;请假超过全过程五分之一者,不得参加答辩,毕业设计(论文)必须补做:擅自离开或请假逾期者,作旷课处理。

3 规范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是出色完成整个毕业设计的有力保证

近年来,由于高校大量扩招,毕业人数大增,指导教师的人数就明显不够。经常出现一名老师带十多名毕业设计的情况。通常教师除了毕业设计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教学科研任务,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对学生的指导必定会大打折扣,这对于学生的论文质量有很大影响,为了避免出现以上情况,我校对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有严格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教师,必须具有讲师(或相当于讲师)以上职称、业务水平高的教师担任,助教或硕士研究生不能单独指导(个别新专业除外)。对新教师或新课题,指导教师都应进行预做或部分预做,以保证毕业环节的顺利进行。同一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数:论文一般不得超过六人,设计一般不得超过十人。

指导教师应有实际的设计、实验、研究、管理工作经验,工作作风严谨、踏实、为人师表。在指导方法上要着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必须抓好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寓“教书育人”于整个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程中。在时间上,每位指导教师平均每周不能少于8小时的面对面指导,并对学生进行阶段考核和考勤。教师因公、事、病请假,事先应向学生布置好任务,或委托他人代为指导。请假一周以下者,由学科负责人批准;一周以上,应由主管院长批准;请假二周以上者,学院应及时调整指导教师。

4 全过程质量监控是保证毕业设计高质量的有效方法

本科毕业设计从选题、开题到答辩结束,历时半年。毕业设计中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完成得如何,都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只有加强过程化管理,抓好毕业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按期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才能得到比较好的效果[2-3]。

1) 学院应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前的动员工作,组织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毕业设计要求的文件;

2) 学院应认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准备工作,督促教师尽早做好选题工作,并向学生公布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3) 毕业设计(论文)开始2~4周做好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在适当的时候安排好毕业实习(调研);

4) 做好毕业环节检查工作。各学院应认真组织一次全面深入的中期检查,着重检查学风、工作进度、工作量饱满程度、教师指导情况及毕业环节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并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其中检查总结;

5) 各学院有学生需要到校外单位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需要到交教务处备案。必须落实校内、外指导教师,对在校外单位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学生的要求应与校内学生相一致;

6) 组织毕业环节教学工作经验总结和交流。

5 重视答辩环节,科学地评定毕业设计成绩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与成绩评定是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全面检查的一个重要环节。毕业设计(论文)结束时,学生应将毕业设计(论文)封面、设计(论文)任务书、目录、中外文摘要、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装订成册,连同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实习报告(调查报告)、图纸、计算机源程序清单、上机结果、实验记录等作为附件,放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档案袋,送交指导教师审阅。

答辩前,各学院应成立答辩委员会和答辩组对学生进行资格审查,凡不符合资格的学生不能参加答辩,其成绩为不及格。答辩小组成员原则上不得少于5人,大组答辩成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不得少于2位。

每位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应向答辩小组宣读论文(毕业设计介绍),时间为10~15分,并回答答辩小组成员提问。总答辩时间以30分钟为宜。答辩成绩采用集体讨论或无记名投票表决,以超过总数人的意见确定成绩等级。答辩小组应从开题报告、学生业务水平、毕业设计(论文)总体质量、答辩中自述和回答问题情况及整个过程的工作态度、阶段考核等方面综合考核,评定学生的成绩。成绩评定比例应从严掌握:优秀≤15%,良好≤45%,中等≥30%,及格及不及格≥8%,机动2%。对成绩评定为“不合格”的学生,必须进行大组答辩或答辩委员会应进行抽查或复答。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不及格要重做的学生,需延长学制。

6 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着质量下降的问题[4]。

1)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不当。有些指导教师的责任心不够,忙于自己的科研课题,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论文选题,对学生的选题没有起到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导致有些学生的论文题目过大、过深,不适合本科生完成,超出了本科生的研究范围。有些选题与专业结合不紧密或者与专业无关,有些选题太过陈旧,缺乏新意。这样的课题既达不到专业技能训练的目的,对生产实践缺也乏实际意义。

2) 学生对论文不够重视,论文格式不够规范。部分学生没有学好大学课程,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毕业论文(设计)就是对别人论文中提出的观点和理论进行重新组织,内容缺乏创新。还有一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认为只要找到工作了写的怎么样无关紧要,能过关就可以了。有的学生认为毕业后的工作与学校所学的专业没有什么关系,不肯花精力在毕业论文上。论文格式方面,有些学生直接把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论文的一部分;有些学生在毕业论文中用角标标注参考文献;有的学生大量抄袭他人文章的内容。对于这些现象,一个是应该强调老师的责任,加强监督管理,减少或杜绝以上现象的发生。

3) 指导教师投入不足。在大学的各种教学形式中,毕业设计与单门课程相比,最具独立性、综合性的,对指导教师提出的要求更高。近年来,由于高校大量扩招学生数量增长较快,指导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方面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大多数教师除了指导毕业设计的同时还承担有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导致有的教师在指导时间和精力上投入非常有限,尽管学校为了确保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但缺乏对指导教师明确的具体要求和奖惩办法,使部分指导教师放任自流,凭着自己的感觉对学生进行指导。由于教师指导不到位,学生遇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抄袭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学生照搬上届学生的设计或者在网上下载一些论文拼凑出一篇毕业论文。有些指导教师对一些明显不符合要求的毕业设计,由于自己指导不到位采取了宽容迁就的态度。成绩评判准则过于宽松,毕业设计答辩时,尽量让学生过。

7 结语

学院这几年对毕业设计实行严格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少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反馈,通过毕业设计的锻炼,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受益匪浅。非常支持对毕业设计严格管理。我们通过进一步加强对毕业设计各方面的管理与要求,加强了指导教师的责任心,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大大提高了毕业生的素质和毕业论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解文元. 加强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若干思考[J]. 高等理科教育,2007(3):112-115.

[2] 王俊一. 本科毕业设计管理与全过程质量监控[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84-85.

[3] 褚丽莉. 毕业设计工作的管理与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2010(13):130-131.

[4] 黄萍.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对策[J]. 理工高教研究,2004(8):96-97.

The Management and Problem Analysis of Graduate Design

XU Zhijiang1, 2, WANG Yan1, 2, MENG Limin1, 2

(1.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 China;

2. Zhejia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Communication & Application, Hangzhou 310023, China)

Abstract: For the phenomenon of inappropriate topics, the duty of instructor is not standardized and the poor quality of the paper in graduation desig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its existence. Describes all aspects which need to be noticed in graduation design management and some possible problems, proposed solutions to the raised problems.

通信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本科;论文;质量

一、引言

据教育部在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透漏,2015年高校毕业生达到749万,较之2014年增加22万。高校毕业生中,其大部分是本科学生,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进入企事业单位,或是个人创业,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将成为各个行业的创新推动和业务中坚力量,本科教育的质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最后一个环节,完成形式与实现内容完全不同于其他环节,是高校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高校的师资力量和基础设施出现不足的大环境下学校的教学质量相对下滑。2012年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核心内容即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2004年发出了“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的通知”,从毕业论文的教学管理、指导教师管理、学风建设,基本保障条件等方面对学校提出工作要求。在充分认识本科毕业论文环节的重要性的前提下,高等教育院校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本科毕业论文制度。如何科学地细化、制定和有效地实施本科毕业论文制度对保障毕业论文这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高质量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二、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论文本身存在的问题

学生平常极少进行相对的学术论文或技术报告撰写的训练,在毕业设计论文形成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行文逻辑、遣词造句上的基础性语文硬伤,学术表达能力差。毕业论文总体文本格式不规范,图表制作粗糙。论文抄袭拼凑现象严重。态度的不认真,不重视,再加上时间限制,各种个人因素,在论文的完成过程就变成了拼凑聚合的过程。在当下数字化的时代各种有偿无偿的文档文献库加上强大的搜索引擎,使信息的获取如探囊取物。海量的信息、复制粘贴的便捷,一篇像模像样的论文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此外,翻译软件的滥用对于在毕业设计阶段进一步锻炼学生外语能力的初衷也是一个极大的冲击。

(二)毕业论文工作存在的问题

首先,选题是毕业设计这一教学环节中的关键。但是选题目前普遍存在没有实际应用意义、毫无新意、不符合专业方向等问题。其次,大部分普通高校都将毕业设计安排在四年级的第二学期进行,即每年的2月底、3月初至次年6月上旬。在3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学生需要完成查阅资料文献、熟悉实验仪器设备或研究设计对象、确定实验方案或设计方案,最后进行论文撰写并准备答辩等工作,需要完成的工作量很大。目前,本科毕业论文这一教学环节在新的形势下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使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大受影响,也出现了对其存废的一些争议。有持取消的意见,也有持加强改进的建议。持反对继续实施本科毕业论文论调者,大多没有深刻意识到对就业工作的促进作用。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现象除学生诚信等主观因素之外还有教学资源不足、教学管理不完善等一些深层次原因。

三、提高和改进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一)充分动员

重视毕业设计前期对学生的动员工作,讲道理摆事实,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认识。为弥补实际工作时间的不足,将毕业设计的启动时间提前至第七学期,使学生在思想准备上有一个提前量。前期调研准备时间长一些,学生在选题过程中与教师的多次交流和反复思量中可以更好地进入工作状态。

(二)确定选题

首先,优化选题方式。先由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方向制定一些适合本科学生入手的题目供学生选择。指导教师首先以一个小型的学术报告会做一些理论和概念的解释,从宏观上使学生建立起一个可掌握的概念映象;或者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兴趣的方向,在本专业知识范畴内,结合专业特点,挑选自己感兴趣而又有一定资料积累的问题,提出毕业设计的课题意向。现实情况下,每个指导教师同时负责数个学生,学生的专业相同或相近。教师在制定题目方向时就可以考虑学生间的分工合作。将一个项目拆分为几个小的项目,每人负责一部分。若小项目内容仍然较多,就可以考虑2-3人以不同的侧重点做工作内容区分,共同完成毕业设计。教师在经过与学生初次协商后,兼顾分工合作的原则,对具体学生形成一个满足其意愿又符合专业方向,起到能力锻炼的,可行的毕业设计题目。师生做过几次交流之后,学生再花1-2周的时间通过查找资料、阅读文献,对课题形成基本认识后做出判断反馈于教师,并在与教师的不断交流和中最终确定自己的题目,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在实践中,还有一种途径实现选题,即将课程设计延伸为毕业设计。一些工程类专业在前期课程中,基本每个学期都有一门课程设计,如通信工程专业就有软件课程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程控交换技术课程设计等。对于课程设计完成较好的学生就可以考虑在相关课程设计内容上进行延拓,形成毕业设计。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相当于延长了毕业设计的时间,将原有的3个月的毕业设计时间延长至一年甚至更久。其次,确定选题类型。各学科选题类型有着很大的差别,对于大多数的理工科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主要分为硬件和软件两类,指导教师会结合学校软硬件的基础条件和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做出决定,选择具体的课题类型,如:①工程型毕业设计,其目的在于将技术原理转化为技术实现;或者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②科研型毕业设计,这一类型毕业设计是结合指导教师的具体科研任务,以期在某个关键技术或理论上有所突破,有创新点,不排除有重大缺陷,不一定做出工程产品。它着重一般方法和核心实现技术,对于理论及算法实现在论文中应有详尽的分析,在工作中应该有相应的实验结果或软件仿真结果。③综述性毕业论文,这一类型并无实际的软硬件实验,而是基于现有理论的基础介绍和科研动态的高度总结,或是从技术发展、应用的角度阐述未来的方向。

(三)科研基础能力的培养

在毕业设计环节应重视学生的科研基础能力的培养,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培养方式:①鼓励并组织本科生参加各种专业竞赛。现阶段全国或各省市定期举办各个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在本科生大二、大三阶段组织学生参赛,逐渐形成参赛梯队,以老带新。②研究生兼任指导。由于近年来大学普遍扩招,造成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但是今年来各大高校也同时扩大了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招生名额。邀请在读研究生做本科生毕业设计的副导师,增加研究生与本科生互动,将本科生深入到科学研究的氛围中。在毕业设计环节还应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首先是文献资料的查找使用。在毕业设计阶段,通过指导教师、研究生学长的讲授与介绍学习如何高效地获取资源。学校图书馆的纸质图书资料借阅是一个传统途径,进一步学习电子文献在CNKI、维普等学术数据库上的检索,利用馆际互借方式实现文献传递,尤其是百度、谷歌等网络搜索引擎在学术搜索上的应用。其次是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在选题的过程中就有意识地加入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程序设计、数值计算、计算机模拟等内容。特别是,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现数据的充分利用,如应用SPSS,Origin等工具生成的图表以实现对复杂数据的清晰展示,有效提高论文的可读性和可信度。

(四)加强论文撰写过程的指导

毕业论文的撰写应突出主题、论据充分、论证有力、数据可靠、结论正确,内容充实、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图表清晰、格式规范、文字流畅。指导教师要特别加强对论文撰写的指导工作、特别要求掌握辅助软件工具的应用,使学生不在文本版面设计上浪费时间,而将精力集中到论文内容的撰写上。学生在前期课程中有时需要撰写实验报告或是课程总结,在那时候就要求学生熟悉掌握WORD、WPS文本编辑,Visio画图工具和专业公式编辑器等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扫清障碍。在后期成文时更有必要进一步参考使用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基于WORD、WPS或LaTeX论文模板。对于本科毕业论文的篇幅并不大,实践中大多数学生使用WORD,WPS作为字处理软件,特别强调交叉引用、审阅等高级功能的使用,有利于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在撰写论文收集参考资料时指导学生学习使用如End-Note、NoteExpress、NoteFirst等文献管理软件,用于记录、挑选参考资料,在撰写论文时有效组织引用参考文献。

(五)完善考核制度

完善答辩考核制度尤其重要。对毕业设计的考核,不单是针对学生,而且也要考核指导教师。学校也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调动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考核,要从开题到答辩所有环节贯穿整个毕业设计阶段。1.针对学生的开题报告,考察学生资料收集整理情况给予评分;2.通过在设计小组公开报告或指导教师个人交流完成阶段性考核;3.论文初步审核,指导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对论较大幅度的调整;4.预答辩,指导教师与评阅老师给出修改意见,对论较小的修改。学生做重复率检测,自测达到指导教师要求后,完成论文验收检查。实践中,通常要求在paperpass上重复率在10%左右为合格;5.提交论文,参加答辩。将指导教师、评阅人分别评分和答辩小组评分根据不同专业以不同比例折合成总成绩。凡毕业设计评“优”的学生,则都必须参加各系答辩委会组织的二次答辩。6.答辩后,学生向学院提交论文电子版,学校对论学术不端检查(抽检),分别划定30%和50%两条红线,低于30%为合格,介于30~50%之间,需要做较大幅度的修改,若高于50%则重新选题,推倒重来。对教师的考核,一般在学生毕业答辩后展开。首先,检查学生论文的撰写情况,主要是论文的组成要素、文本格式规范程度;其次,教学督导组对指导教师的管理记录、评语以及评阅意见做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向指导教师反馈意见和建议,并展出优秀论文。

四、结论

毕业论文是完成教学计划、实现本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科学地细化、制定和有效地实施本科毕业论文制度对保障毕业论文这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高质量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学校以及院系根据多年来遇到的问题和困扰在毕业设计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总结了一些成功经验。尤其是学生拓展课程设计、提前进入实验室、研究生兼任副指导教师等举措使得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特别是通过宏观上提高师生的认识水平,端正学生态度,合理安排时间,在毕业论文选题、开题、写作、答辩这些环节多交流以及微观上的论文撰写细节要求与指导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本科毕业论文制度,对今后毕业论文的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和改善所能起到尤为显著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Z].2004.

[2]蒋亦华.我国本科毕业论文制度的阐释与建构[J].现代大学教育,2009(2).

[3]黄春梅.本科毕业论文不宜取消———对武汉四所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撰写现状的调查[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

[4]郭长立,杨曼,潘昊.本科生毕业论文抄袭问题的治理及效果比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

通信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平台;信息化教育;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阶段的收官之作,更是体现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虽然国家加强了对学位论文抄袭作假的处罚力度,但本科毕业论文依然存在质量普遍不高、创新程度不足等问题。

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2015年2月,教育部的2015年教育工作要点中更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继续加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力度”。近几年备受关注的“互联网+”教学模式改革探究则更是离不开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由此可见,推进教育信息化是未来教育创新改革的大趋势。然而目前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各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环节,而应用于综合性实践环节(如:毕业论文)的涉及甚少。因此,如能借助网络平台,对毕业论文的各环节逐一信息化,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共享,让学生有更多个性化针对性的学习空间,势必能大幅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本文以化学类专业毕业论文为对象,就基于网络平台的质量提升模式进行探讨。

一、化学类专业毕业论文的现状分析

化学类专业的毕业论文过程通常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阶段:选题、文献查阅、开题、实验、论文撰写。其中,选题目前主要是采取指导老师命题和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题相结合的双向选择模式来确定,而在后续的文献查阅、开题报告、实验设计和论文撰写则是以学生为核心的执行过程。

(一)文献查阅

文献查阅是对毕业课题资料收集的重要一环,然而由于本科教学大多是以教材为主,因此大部分学生习惯于纸质版教材或期刊,导致对课题相关文献的收集相对陈旧有限。m然部分专业开设有文献检索的课程,但从多年带本科毕业论文的情况看,学生的文献收集能力依然不足,对文献数据库的了解亦不够充分。

(二)开题

开题是以对文献的充分理解和总结归纳为基础的,只有通过对文献的归纳总结,才能全面了解课题当前的发展状况和趋势,从而提出新颖合理的设计路线。但由于很多高品质的化学文献多在SCI收录的英文期刊上发表,因此不少高校在毕业论文过程中,对外文文献的阅读翻译提出了明确要求。然而,很多化学专业词汇和试剂名称在常规的词典或翻译软件中却根本查找不到。因此,这也无形提高了学生在开题过程中阅读理解文献的难度。

(三)实验设计

在经过对文献的收集和分析总结后,学生针对毕业选题提出实验方案,并经与指导教师讨论确认后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在执行过程中,首先学生需要了解所接触试剂的理化性质及防护措施。其次,在经过初步探索后,需要系统的确定实验方案的研究内容(如:反应的影响因素,各因素对产品的影响权重大小等)。最后提出对该选题所得产品或实验结果的评价方法。

然而,本科生从教材上获取的知识原理虽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但实验的操作经验却相对有限,难以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此外,本科生对实验的设计通常也比较随意,系统性不足。因此,往往在后期论文撰写的过程中,发现实验设计存在缺陷,从而导致论证的依据不足。

(四)论文撰写

实验完成后,学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首先要对现有文献进行综述,然后对合成路线或实验原理进行展现,最后对实验数据或谱图进行处理分析得出结论。但多年带毕业论文的情况显示,学生普遍存在因文献引用编辑不当,导致修改时工作量巨大,合成路线和实验原理展示不清,谱图对比不规范、数据分析无法精确到位、以及论文编辑排版格式较混乱等问题。

二、基于网络平台提升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在当今移动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网络平台具备学习时间灵活、学习终端多样化、不受地域限制、且能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等特点。因此,针对上述化学类毕业论文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优势,势必能有效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水平。

(一)导航平台

针对本科生对化学文献数据库了解不足、化学专业词汇和试剂名称翻译理解困难、实验试剂理化性质及防护措施掌握不够深入、谱图分析困难等问题,建立了网络导航平台,并将导航平台分为化学文献、化学翻译、化学试剂、谱图数据库等板块分别与之相对应。而对于化学文献则更进一步细分为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专利、标准、书籍等文献数据库便于学生分类检索文献;化学翻译则提供如较学术权威的CNKI翻译助手及其它广泛使用的在线翻译网站(如:Google翻译、有道词典等)以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外文文献;在化学试剂板块则提供了综合性化学试剂网站ChemicalBook(可查阅各试剂的理化特性、风险性、安全性等数据)和国内外的主要化学试剂供应商(如:Alfa Aesar、国药集团)等资源;谱图数据库则根据谱图类型细分为红外光谱、核磁谱图、质谱、拉曼光谱、光电子能谱等以供学生将测试结果与标准谱图进行对比分析。

(二)应用平台

针对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应用平台CAppChem主要建立了结构式绘制、文字处理、数据处理、谱图分析等核心板块。结构式绘制板块主要提供了合成路线的绘制方法、如何绘制实验装置图、如何为结构式填充颜色或添加发光效果、以及分子三维模型的建立等,以满足展示合成路线或实验原理的需求。文字处理板块则主要提供了EndNote文献管理和引用方法、目录自动生成更新、页眉页脚制作、重复表头设置、审阅修改等,让学生能更美观高效地完成毕业论文的修改和撰写工作。数据处理除提供Origin坐标、标签、图层、图例控制及数据导入等绘图基础外,还提供了散点图、柱形图、三元相图、三维柱形图等常用图形的绘制方法,以及线性拟合求解临界胶束浓度(CMC)、粘度法测定聚合物分子量、峰面积积分计算等应用实例,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谱图分析则主要提供了红外谱图、核磁谱图等软件的使用教程。

此外,还设立了论文翻译、资料下载、软件动态、留言板等板块来辅助核心板块和导航平台,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和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求。另外,为便于学生学习分享交流,网络平台的各页面均支持微博等移动客户端分享。

三、基于网络平台的运用效果

网络平台上线运行至今,共为3届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环节提供了网络支持。学生在本科毕业论文过程中所遇到的大部分问题均能通过在网络平台学习后独立解决,同时通过学生留言也更深入地了解了学生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促进了网站平台内容的更新丰富。

目前该网络平台的总访问量已超140万,独立访客数超90万。2015.7.1-2016.6.30的网站统计数据(见图1)显示,每年的3-5月是网站流量的高峰期,平均日独立访客数维持在2 300左右,高出其他月份(寒暑假除外)平均日独立访客数40%。当6月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完成后,日立访客数逐渐回落至之前的平均水平(约1 600)。其充分说明网络平台在毕业论文期间(每年3-5月),吸引了大量的学生来自主学习,对毕业论文环节起到了显著的支撑作用。

此外,独立访客的地区分布统计数据(见图2)显示访客来自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北京、江苏、上海、广东、湖北五个省(直辖市)的访客最多,约占网络平台总访客量的45%,体现出了网络平台学习不受地域限制,覆盖面广的特点;同时也反映出了在高校密集度较高的地区,网络平台的应用需求更大。

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和近两年收集的毕业论文数据来看,该网络平台的应用对学生在毕业论文环节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显著提高,对毕业论文在实验设计的合理性、论文的规范程度、图表和数据的分析深度以及文献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完成质量亦有明显改善。实践证明,基于网络平台的化学类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提升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尝试和探究。而随着网络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战略支持,构建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体系正成为新趋势。结合特定教学环节或课程自身的教学特点,有针对性地建设网络平台,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水平,也能满足学生自主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更能打破地域的限制,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东江,徐丽英.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12,(8):142-143.

通信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电子信息 毕业设计 工程实践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毕业设计一般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题的方案设计、电路设计、原理图与PCB图设计、实物制作与调试、撰写论文以及答辩等多个环节,是对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工程实践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考核。但是,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和生源质量的下降,以及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的影响,导致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出现明显的下降。因此,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 毕业论文(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1.1 学生缺乏工程实践能力

我校工程实践教育中始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认识倾向,忽视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有的不会做方案设计;有的缺乏研究思路和方法;有的仪器操作不熟练,不会排除在实物制作与调试中遇到的故障和问题,导致实物没调试成功;这些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1.2 学生投入的时间、精力严重不足

我校的毕业设计安排在第8学期的1~16周,正是企事业单位招聘的高峰时刻,由于如今经济转型,大学生就业压力巨大,寻找一个好单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参加招聘会和面试,如果面试成功,用人单位希望学生马上顶岗实习,使得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实际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当然还有极少数学生忙于补考等遗留问题的解决也牵扯了大量的精力,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1.3 学生对毕业设计认识上有误区

我校大多数学生认为毕设对寻找工作单位没有影响,同时认为毕业设计总是可以通过的,没有将毕业设计看成是大学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综合实习,是对自己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自己清晰了解设计过程的学习,是自己论文撰写能力的培养,对自己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尽快适应社会,影响巨大。

2 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措施和建议

2.1 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我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对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进行了修改,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进行系统设计、实验分析和数据处理的能力。课程体系改革中进行了如下修改:(1)将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五个模块。(2)重视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建设,对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教学内容优化,主要强调电路理论的基本理论和概念,电子器件的外部特性,突出实践运用,加强实验教学,在实验性教学中增加设计性实验。(3)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单片机,将其由专业基础课调整为选修课,考核方式为项目设计,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4)针对应用型本科的特点,调整专业选修课程内容,突出实践运用,将一些理论性较强的选修课进行调整,如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等,调整为射频电路及CAD技术、FPGA通信设计基础、ARM原理与应用等。(5)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增加了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更加合理有序,符合认知规律,学生在一、二年级注重专业基础训练,培养学生的仪器操作能力和建立基本的系统概念,掌握基本的设计流程和动手制作实物的能力;三、四年级则是专业工程设计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独立设计一个完整电子系统的能力。(6)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建立实验室开放机制,电子工艺实验室全天开放,学生自主管理,其他专业实验室由学生申请,系部批准后对申请学生开放,尽可能提供实验室给学生使用,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7)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引入仿真工具和软件,如MATLAB,MULTISIM,PROTELL等。尤其是单片机教学采用CDIO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8)校企合作,与企业合建实验室,如与TI公司合建单片机实验室,将最新的电子技术引入教学中;并设立大学生创业创新基地,鼓励大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和开展科研活动。(9)开设科技讲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兴趣。

2.2 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模式进行调整

(1)由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有责任心的中青年教师组成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小组和指导小组,对选题的综合性、实用性、创新性和时效性进行评价和筛选,强调选题以设计类题目为主,要求软硬件相结合。(2)学生的选题时间可灵活调整,我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在做毕业设计时可选取与学科竞赛相近的题目;参加飞思卡尔的可选取智能车的题目;还有一些学生可在第6学期单片机实践时就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作为选题,如有学生在单片机实习时做的是电子抢答器,毕设时做的是无线抢答器,学生完成得非常好。(3)对学生加强教育,认真开好毕业设计动员大会,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毕业设计是一个自主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的过程,是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的一个预演,对学生很重要,消除学生的认识误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4)严格毕业论文(设计)考核制度,对在毕业设计中期检查中不合格的给予警告,如在毕业设计中确实不合格的要求二次答辩,二次答辩还不合格的则毕业设计判定不合格。

3 总结

近年来我校通过不断地探索和调研,借鉴其他学校的一些经验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课程体系,优化突出应用型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毕设时间和组织机构,整合学校实验室教学资源,与企业合建实验室,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目的,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已初步扭转质量下滑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杨英桂.浅谈高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化学高等教育,2006:89(3):65-67.

[2] 彭熙伟,郑戌华,王向南.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选题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2010(12):45-47.

[3] 刘港.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4):49-51.

[4] 刘兴江.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0(8):126-128.

[5] 廖志凌,刘贤兴,杨泽斌等.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分析与对策思考[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27(1):110-113.

通信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城市轨道交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023-02

一、基于“卓越计划”的城市轨道交通类毕业设计(论文)实施现状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不仅是学生整个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融会与应用,更直接影响该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高低。教育部办公厅曾于2004年《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就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教学过程质量管理、带教导师职责和论文选题等相关内容做出了明确说明,各地高校也相继出台了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管理办法,同时还针对毕业设计(论文)的现状问题、过程质量控制、导师评分体系、管理模式等开展了各类教学教改研究。为贯彻和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重大改革项目的开展,教育部在2010年推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并于同年度在在国内遴选60余所国家重点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率先实施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科专业试点。作为国内第一家以专门培养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的行业特色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在其产学合作单位——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相继在2010年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本科专业方向,2011年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本科专业方向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和第二批卓越计划试点,自2010年以来,城市轨道交通学院3个卓越计划专业的在校学生数为480人,约占学院本科学生的85%。2013年年底,首批国家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就将如期展开,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企业培养方案中最重要的实践环节,该环节实施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了保证国家卓越计划首批试点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于2013年年底的顺利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一直积极从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改革实践与探索,主要包括:

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立题必须贴近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并与轨道交通企业就业前的见习实习相结合,紧密围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护保障现场实际开展实战性的项目工作。

2.积极开展“双导师制”毕业设计(论文)带教计划,每年都聘请相当一部分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及其他轨道交通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企业带教导师,与校内教师共同完成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立题、过程指导、论文评阅和答辩等工作。近年来,“双导师制”指导本科毕业生的人数已占总人数的15%以上,仅学院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2011—2013毕业设计(论文)企业带教导师就涉及上海地铁、无锡地铁、宁波地铁、杭州地铁、郑州地铁等共计13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34篇。

二、基于“卓越计划”的城市轨道交通类毕业设计(论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率先采用校企合作实施“双导师制”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方面的大量探索及实际操作过程中,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发现该方案的实施主要存在如下三个问题:

1.学生参与实践程度不高、与带教导师沟通不频繁。采用“双导师制”的城市轨道交通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立题工作主要由企业导师确定,因此选题类型丰富,贴近运营实际。单以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近年来采取“双导师制”指导的本科毕业题目就涉及到行车组织、客运管理、安全管理、班组管理、新线接管、运营网络化、设备管理等多个方向。企业导师极其希望学生通过为期半年时间的毕业设计(论文)解决现场实际问题,但部分毕业生受就业单位实习、培训、考研或出国等各方面因素影响,真正系统地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现场实际调研和相关实践的机会较少。同时,由于企业导师均为相关企业高级管理或专业技术人才,部分学生因胆怯心理而不敢主动联系企业导师,企业导师也时常会因为工作繁忙而疏于对学生的监督,最终导致双方因沟通不及时而造成论文进度滞后、论文关键问题处理不清等相关情况的发生。这些均会对论文的撰写工作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2.企业导师与校方导师权责不清晰。毕业设计(论文)由企业导师和校方导师共同带教,能充分发挥企业导师的丰富实践经验和校方导师的专业理论知识。一般而言,企业导师根据现场实际问题确立论文题目,并针对论文撰写思路、采用计算方法和具体内容进行指导和建议,是整篇论文的主要带教导师。校方导师主要负责对论文撰写过程中涉及到的专业理论进行解释说明,并负责整篇论文在最后定稿时的格式校对,辅助企业导师共同完成学生毕业论文的带教工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导师时常因工作忙碌而忽略与学生的沟通,认为有校方导师监督,学生会抓紧完成论文,但校方导师则会因为企业导师负责学生专业内容而对学生不加以过多干涉,从而导致学生时常处于“两不管”地带,对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和按时完成有非常大的影响。

3.论文实际应用的评价体系不完善。采用“双导师制”的城市轨道交通类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主要来源于轨道交通企业,旨在解决轨道交通企业在现阶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但学生在经过18周的毕业论文撰写后,如何对学生设计成果的实用性进行评价仍有待完善,比如:研究结论能否使问题得到解决?设计方案能否应用于现场?研究方法能否推广实施?……同时,企业方对毕业设计论文研究成果的认可度、重视度也缺乏全面的评估体系,因而可能使参与“双导师制”的城市轨道交通类毕业设计(论文)与普通论文相似,不能充分体现企业导师指导带教的优势。

三、基于“卓越计划”的城市轨道交通类毕业设计(论文)实施过程中突出问题的解决尝试

1.将毕业设计(论文)撰写与就业单位实习紧密结合。针对学生因受就业单位实习等情况影响,而未能系统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现场调研的情况,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提出将论文撰写与就业单位实习相结合的探索实践,即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时就充分考虑学生就业情况,如该生已与某地轨道交通企业签订三方就业协议,则优先安排该生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双导师制”带教计划,由未来任职企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担任企业导师,针对未来任职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该方案不仅能有效保证学生投入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和工作量,企业导师还能安排带教学生前往涉及论文相关问题的岗位进行跟班实习,真实了解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使毕业设计(论文)充分结合现场实际,研究成果也将更具有工程实际意义。不仅如此,该方案还能帮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未来的任职企业,在毕业设计(论文)完成过程中增加对任职企业的归属感,而企业导师也能在带教过程中充分认识带教学生的优缺点,并在日后给予相关工作建议。经过学院近几年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探索表明,该方案实践效果较好,深受企业导师和学生的普遍认可。

2.加强企业导师和校方导师间的沟通,明确双方权责。企业导师与校方导师权责不清晰的情况主要由于企业导师、校方导师和学生三方面沟通缺陷所致,为此,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在充分考虑三方人员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操作可行性后,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对此进行改进尝试:(1)提高选聘要求以加强校企双方导师的沟通。对于企业导师而言,除了需要在相关轨道交通企业任职,拥有较为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外,还需要拥有高级(含)以上职称,能对学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与帮助。(2)敦促时间节点以加强导师与学生间的沟通。参与“双导师制”带教计划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其主要撰写方向和撰写内容由企业导师负责,一旦学生和导师疏于沟通,论文进度在前中期阶段就会普遍滞后。针对该情况,学院将进度指标明确为校方导师职责,要求校方导师在联系自己带教学生的同时,敦促双导师制毕业设计学生的论文进度,并及时将进度情况与企业导师沟通,以提高学生对论文时间安排的合理性,保证论文按时间节点完成。

3.将企业方评价纳入论文考核评价体系。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评价体系主要由带教导师自评、评阅老师互评和答辩成绩共同组成。其中,自评教师主要从学生论文运用的理论依据、数据处理方法与结果、工作量饱满程度、积极主动性等方面进行考核,互评老师主要从论文格式规范、阐述内容正确性、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语言流畅等角度进行评定,最终的论文答辩则主要从思路清晰、论点明确、回答问题准确性等方面进行打分。为了更好地了解“双导师制”论文的实际应用情况,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还将企业方评价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从现场可操作性、方案可推广性、实际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帮助了解学生毕业设计的真实情况,同时为下一届论文选题工作进行有效指导。近年来,经过论文考核评价体系发现,通过“双导师制”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不仅能有效帮助现场实际问题的解决,还能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进行提升。如2013年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在13号线试点站长责任制,企业导师制定了“城轨车站站长责任制管理模式利弊分析研究”题目,对于站长责任制问题进行调查及需求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周捷工程师指导的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轨道交通车站设施设备布局对大客流疏导作用的影响”,结合车站实际情况对于不同车站内部布局下的大客流疏导问题进行重点分析,该毕业论文的研究对于车站客流组织工作有较大的指导性,得到了运营公司的一致认可。

基于“卓越计划”的城市轨道交通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实践环节,应将所学理论与现场实际进行有效结合的“双导师制”毕业设计(论文)带教方式作为主要应用方式。同时,加强学生与带教导师的沟通、落实学生的现场实践、明确企业导师和校方导师的权责划分、完善毕业设计(论文)的评价体系等也是有效落实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只有加强落实、总结完善、有效监督,才能使城市轨道交通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真正做到现场对接度高、设计效果理想、轨道交通企业满意。

参考文献:

[1]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15-20.

[2]王强,张治明.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探讨和实践[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19(2):47-49.

[3]饶家辉,王宏娟,周虚.推进本科毕业论文模式改革探析[J].实验研究与探索,2012,(3):160-162.

[4]甘勇,甘杜芬,熊彬.影响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与对策研究[J].高教论坛,2011,(1):52-54.

基金项目:2013年上海市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卓越计划”的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改革实践与探索(项目负责人:方宇,时间:2013.6-2014.5)。

通信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毕业设计(论文)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标志性作业,是对四年教学成果的综合检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士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士学位条例实施方法》的规定,高等院校本科毕业生必须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各项内容要求,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经审核准予毕业,才能授予学士学位。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既是对四年来学生各项综合技能、素质的检验,也是对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综合的考察。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到本世纪初的高校合并浪潮产生了一批涉农类综合性大学,在这种新形势下,以前的涉农毕业设计(论文)必须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针对目前涉农综合性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1 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时间的矛盾

众所周知,大部分农业院校的实习安排在大四下学期,恰时学生正忙于找工作,或忙于考研复试,结果导致他们无心撰写毕业论文,只能敷衍了事。特别是植物保护专业的学生,由于气候的原因,这个时期很多病虫害很少,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多年来,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论文)较少。

1.2 重视程度的不够

一方面,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一部分毕业生想当然认为毕业设计(论文)和平时作业一样,就是随便做做实验,凑乎写一篇论文就可以了;对学校安排的毕业论文时间进度表不以为然,临到答辩时随便写一篇,就万事大吉了。另一面,教师的重视程度也不够。由于本校涉农的学院是从专科升到本科,大多数教师的观念没有与时俱进,还只注重教学,忽视科学研究,导致了极少部分教师自身科学研究水平有限,外加在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责任心不强,存在“放羊式”的现象,表现为对学生不管不问,毕业论文没有认真反复修订等。也有部分教师认为进行科学研究比毕业设计(论文)重要,因为搞科研、写论文与教师的岗位聘任与考核、职称评定、奖励与升职等利益息息相关,而指导学生进行撰写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高低与教师的利益几乎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于是造成了部分责任心较低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上不愿意花费自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1.3 选题的缺陷

创新性的选题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前提,毕业论文选题的成功与否有可能决定学生毕业论文能否顺利进行和完成。好的选题能使学生具有足够的信心和动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及潜在的创造力。目前,涉农专业的高校提供给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大多缺乏严格的审慎讨论,特别是新进的青年教师由于刚刚进入教学岗位,经验不足,选题往往缺乏创新性,出现雷同现象。外加之毕业生对本专业培养计划与目标不了解,部分学生缺乏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做毕业论文时,往往根据个人的爱好做喜欢的课题,选题偏离本专业培养目标。另外,对选题的可行性、深度等分析不够,严重打击学生专心做实验的自信心,最后只能随随便便写一篇毕业设计(论文),导致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较低。

1.4 实验资源的缺乏

涉农专业毕业生进行毕业的主要场所有实验室、农场、农药厂、植保站等。如果实验条件达不到,学生的实验就不能顺利进行,这些因素或多或少会影响论文的选题、实验方案的设计以及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进而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由于我校涉农专业合校前是专科院校,许多仪器和设备老化,外加教学和科研的资金较少以及扩招后毕业生的数目剧增,这些因素也影响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1.5 管理的因素

每所高校都制订了适合本校特色的相应的规章和制度来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以期引起学生和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实际执行时难以做到面面俱到,也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更没有具体的奖惩政策,最后致使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只能流于形式。

2 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对策

2.1 缓解时间的矛盾

把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提前,在大三上学期就开始动员安排学生为毕业设计(论文)做准备——联系指导老师、确定选题方向、查阅文献资料、草拟写作提纲、同导师和同学交流选题思路等等。特别是植物保护专业的学生,搞病虫害的调查研究毕业设计(论文)时,需要的周期就更长了,外加受环境的影响较大,更应提前安排。由于病虫害在夏秋两季比较容易观察调查,大三下半学年外加暑期时间就可以把大部分实验完成,到了大四就查询资料,进行数据的整理,然后水到渠成、从容不迫地撰写毕业论文。

2.2 增强认识

针对学生和教师认识不足的问题,首先,高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认识到毕业论文是对其本科四年所学知识及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的测评,并把其毕业实习期间的表现纳为毕业论文成绩的一部分;其次,各院系应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提高到与教学并重的地位,使教师认识到毕业设计(论文)是整个教学任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四年来所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检验,并将论文质量的高低与指导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挂钩;另外,成立毕业论文研讨班,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及时沟通,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明确教师和学生的各自职责,按照教学计划书的要求完成毕业论文的开题、任务书、中期考核等。

2.3 慎重选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培养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成为了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首要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选题是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关键所在。合理的选题要要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紧密结合涉农专业的培养方案,体现本专业的特色。二是紧密联系农林业生产,体现当前科技及生产实践的发展水平,充分调动师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例如本系是从事植物保护研究,在安排学生的选题时,结合当地的病虫害危害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如果对植物病理学感兴趣,就安排学生对李楼大棚蔬菜的病害进行调查、对洛阳小麦孢囊线虫的分布进行调查等等。三是选题应注意设计内容与本专业知识结构的联系,适当对知识面进行拓展和延伸,既要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又要表现出毕业设计(论文)的创新性,增强学生适应性、挑战性。鼓励具有挑战精神的学生结合当前存在的一些研究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立题,如小麦胞囊线虫如何在本世纪又造成大爆发的原因进行探讨、如何有效地利用生物农药防治松材线虫病害等等,让学生通过毕业实习在社会的大学堂中得到充分的锤炼和提升,切实提高其创造和创新思维能力。指导老师要尽早安排好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各教研室和院系主管领导组织资深教师对选题认真审查,选题类型、难度、深度等是否符合要求,规定每位教师的所带学生的人数,选题题目是否有雷同,难易是否适中、合理等等。

2.4 合理利用资源

资源共享是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实验顺利开展的关键一环。各单位应尽量为毕业设计提供良好的实习条件,如果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实验室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更有利于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实验材料也应向学生开放。特别是我们涉农专业的学生,实验材料对其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一些模式植物。除部分需保密的材料和一些稀有的实验材料外,其余实验材料要求向学生全部开放。学校除了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要有一定的经费支持外,还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尽可能争取多方面的经费和资源的支持:如与一些农药公司、种子研究所的合作,除了可以直接获得经费外,还可以免费使用仪器设备、免费提供测试等等。具有科研经费的老师也可以支撑毕业设计(论文)的进行。已经落实了工作单位的同学,可以安排学生去工作单位进行实习。既可以起到缓解本校毕业实习的压力,也可以锻炼学生在工作岗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能力。已保送研究生的同学可提前进入导师的课题组,进行研究。另外,由于涉农专业,还可以和一些科研院所联系,安排一些学生进行实习。例如我们院每年就安排一部分学生去北京农科院、江苏省农科院、上海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做毕业设计(论文);学生不仅开阔了眼界,也为将来自己从事科学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5 加强监督管理

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毕业设计(论文)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力度是保障毕业论文(设计)质量高低的基础性工作和关键所在。学校除对毕业设计(论文)有科学严谨的规章管理制度和评价标准之外,还应设立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能够按照规章制度、标准进行实施和执行,确保论文的质量。本校除了成立校级毕业设计(论文)监督工作组外,我院还成立了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和执行小组对本院的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加强监督管理。例如:毕业生的实习态度;指导教师的职责;校外毕业实习生的安排和联系;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毕业设计(论文)的审阅;答辩时指导教师回避制度;毕业生综合成绩评定标准等等。这样,才能为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论文)提供保障。

3 小结

总之,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已成为衡量高校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检验标准之一。通过对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尽的分析和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解决,本院毕业生论文质量显著提高。本院所采取的一些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方法和措施在校内获得良好的反映,并被校内部分院系所借鉴。

基金项目:博士启动基金(09001590)

参考文献

[1] 夏庆林.浅谈如何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4).

[2] 郭守军,杨永利,张继等.加强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

[3] 张步新.高校培养创新人才思路探索[J].现代大学教育,2003(4).

通信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 质量下滑 工科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228-01

毕业设计作为本科生尤其是工科类专业大学生的最后一个教学实践环节,旨在锻炼学生对于大学阶段所学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高校扩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毕业设计质量持续下滑的问题凸显,也是目前高等教育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作为一名近几年一直从事工科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来讲,在分析问题出现原因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思考,也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够对于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有所参考。

1 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原因分析

1.1 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主要体现为3个主体:学生、指导老师和管理者。首先,3个主体中的大部分人对于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在主观意识上都太淡薄:管理者为了追求就业率,即使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很差,也能顺利给予毕业;指导老师并不是从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出发,而只是为了完成管理者交给的工作量,对于毕业设计的指导流于形式,或者干脆为学生代劳;学生则在一届一届的毕业生中获得真传:随便做做就可以毕业,学校不会卡,不让通过的话指导老师也没有面子。

其次,虽然管理者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督促、保证毕业论文质量,但大部分操作起来难度较大,不符合实际;受高校扩招的影响,每个指导老师所带学生比较多,很多指导老师难以拿出足够多合适的毕业设计题目分配给学生,对于每周的答疑也是疲于应付,最终草草了事;要想达到毕业设计的目的,需要学生能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往往很多学生的专业基础薄弱,很多知识需要重新学习、领会,但又面临毕业和就业,并不想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上面,而只想着各种捷径能够完成。

最后,3个主体之间的不协调动作最终导致毕业设计的质量难以达到预期。管理者希望指导老师能够带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而难以提供针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和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所需的一些硬件条件;有些指导老师希望能带出好的毕业设计出来,每次在办公室充满期待地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指导开展工作,但每次结果都是学生的毫无进展,导致身心俱惫,也不愿好好指导;有些学生也希望能够好好完成毕业设计,但管理者激励措施不足,遇到的指导老师布置的题目或者太难,或者太易,对毕业设计也慢慢失去了兴趣。

1.2 客观因素

导致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客观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不太合理,刚好与学生找工作或者考研的时间撞车,导致学生前期根本无法好好了解、熟悉课题,也就无法很好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工作;受高校扩招的影响,目前在高校中与毕业学生相比,师资相对缺乏,导致一位老师需要带很多学生,会影响指导的质量;大学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换过程中,课程的设置宽泛但不够深入,实践环节相对薄弱,导致学生知识面虽广但对毕业设计中的某些知识点难以掌握;大部分高校对于毕业设计所必备的软、硬件资源不足,导致很多具有创新性的课题难以实现等。

2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一些思考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导致毕业设计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但也从另外一方面给我们以后的改进提供了一定的途径和方法,下面就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1)从管理层面上,首先要制定完善可行的毕业设计管理办法,在毕业设计时间的安排上重新部署,尤其对于工科类学生,注重实践环节的时间投入;要逐步实行末位淘汰制,让学生从开始就要意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加强对师资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中的重要指导作用;重视过程监督,成立由校、院、系三级专家与管理人员组成的检查组,负责整个毕业设计过程的监督与检查;针对优秀的指导教师和学生,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比如在职称晋升中加分,给予一定的物质和荣誉奖励等。

(2)从教师层面上,首先要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毕业设计的意识;对于承担的多个毕业设计任务,尽量采取课题小组的方法。即多个学生共同去完成1个课题,每个学生完成课题的一部分或者完成不同参数下的同一类课题。这样,既利于教师指导学生,也方便学生间的相互讨论;与企业多多建立联系,采取校企结合的模式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也是目前较好地一种方式,比较受学生欢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兴趣方向的不同,设立不同的毕业设计课题形式或题目,并且从单纯地重形式、格式向重过程方向转变。

(3)从学生层面上,首先要充分意识到毕业设计是对以往知识的总结、对以后工作的重要性;选择或者自己寻找合适的、感兴趣的课题开展毕业设计;注重与指导教师的交流,遇到问题及时沟通;在时间的把握上,要权衡处理工作或考研与毕业设计的时间分配,避免一头重、一头轻的现象。

积极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并开展试点探索也是很好的途径之一。比如日本的择弥教学法:在课堂研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平等地位,自由商讨,相互切磋,营造活跃的学术氛围。在大三时即开设论文指导研讨课程,作为撰写论文的前期步骤,到大四再开始开题撰写论文。此做法除了可以使指导毕业论文工作在过程上得到重视,还可以使学生提前进入毕业设计,而且为师生交流建造了一个平台,也有利于建设和谐校园。

另外,充分利用通信网络的作用,构建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目前,指导老师带毕业生写论文大部分采用传统见面的方式进行论文指导工作,这种方式所带来的缺点显而易见:学生见老师需要预约、找地方、然后再见面等步骤,随着导师所带学生的增加,导师的工作量将会越来越大,并且也是一件十分费时的事情。可以尝试通过动态网页,使指导老师和学生能利用这个系统随时进行论文指导和交流,不但提高了导师的工作效率,也使学生得到了更充分和及时的指导,更有利于学校对毕业论文的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3 结语

目前,毕业设计的质量问题已成为高校教育中不可忽略的问题之一。200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4号文件)也指出,“要高度重视毕业实习,提高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质量”。其实,要做好这项工作,根本在于要高度重视,只有学校、教师、学生都加以重视,做好各项制度保证,才能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廖志凌,刘贤兴,杨泽斌,等.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分析与对策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27(1): 110-113.

[2] 余伟.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考[J].2008,25(2):66-68.

通信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移动通信 后备人才 应用型本科 创新的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a)-0121-03

在近数十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一样,从无到有,并经历了飞速的发展,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并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而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一支强大的技术队伍的支持,例如优秀的工程师,优秀的产品经理等。而这支强大的技术队伍的后备人才就是各个院校的通信专业的毕业生。

但是许多通信公司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通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对通信的网络架构不熟悉,对通信的产品很陌生,连一些很基本的东西都不会?学生们到底掌握了多少技能?同时,通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也普遍有这样的疑惑:学了这么多专业基础课,学了这么多通信的理论知识,到底该如何去应用?毕业后到底能做些什么工作?

这是目前横在用工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一条“鸿沟”,而这“鸿沟”是由于在现有的高等教育模式下,理论和实践的不匹配,脱节所造成的。

那么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填平这条“鸿沟”呢?这就要求当前高校中从事通信专业教学的工作者要有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到目前通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复合性人才,培养出一支合格的通信人才后备军。

1 当前社会对通信专业的需求

在当今社会中,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在我国,移动通信网络从20世纪80年代末的1G网络,到90年代中期的2G网络(主要是GSM),到21世纪初的3G网络,再到目前如火如荼的4G网络,经历了显著的发展。通信网络从给人们提供最简单的打电话功能,逐步发展到让人们利用网络发短信、彩信,再到目前的让人们利用通信网络上互联网,浏览网页,下载电影,以及使用微信、手机QQ、手机淘宝等。手机终端也从笨重的模拟制式手机(俗称大哥大),发展到轻巧的数字制式功能机(以诺基亚为代表),再到现在的智能手机(以苹果,华为等为代表)。

我国的移动通信产业在近30年的发展中,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一批高科技企业,从1G、2G时代的跟随者,到3G时代的竞争者,再到4G时代的领跑者,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了一席之地。华为,中兴拥有自己的一大批专利和许多创新发明,而这得益于这两家高科技公司拥有自己的一支强大的技术队伍。而这些技术人员都是全国各高校的通信专业的毕业生。

可见,社会目前及将来对通信专业的毕业生有着大量的需求。而通信专业的毕业生们也都会有较辉煌的职业发展前景。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来考虑,我校太湖学院位于经济较发达的无锡。在无锡,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在无锡都有分公司。而无锡作为全国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对移动通信的需求也是较大的。无锡移动,无锡联通,无锡电信都已拿到 4G牌照,并且都在建设各自的4G精品网络。另一方面,在无锡的大街小巷,广大消费者也都在用着最时新的智能手机。

所以对于广大的通信专业毕业生,如果在无锡从事移动通信行业的话,一方面可从事三大运营商的移动网络的建设和维护工作;另一方面可从事移动终端(手机)的检测维修工作等。前景看好。

同时,当前物联网行业正在兴起,而无锡作为物联网的全国战略发展基地,在物联网方面大有可为。而物联网是和通信行业紧密相关的。比如人们想利用手机来遥控家中的一些家用电器,就必须要经过移动通信网络。所以通信专业的毕业生在物联网行业将如鱼得水。

总之,无锡作为长三角的一颗明珠,经济发达,在移动通信和物联网行业对通信专业的毕业生有着巨大的需求。太湖学院的通信专业毕业生在无锡,长三角,乃至全国,都将有着巨大的用武之地。

2 培养应用性通信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必要性

对于培养通信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来说,为解决学生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就必须让学生在充分掌握通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通信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的锻炼,以达到培养出“基础知识比高职高专学生深厚、实践能力比传统本科生强”的应用型本科通信专业人才的目的[1]。

应用型本科通信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就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能胜任通信产品的研发与设计、通信产品的调测和技术支持、通信企业的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特色主要应该体现在“应用”与“本科”二者的有机结合上,体现在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与优秀的实践动手能力的结合上。应用型本科院校有别于普通的高职高专学院,其定位的本科办学层次,决定了教学内容中理论基础部分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应用型本科院校也不同于传统的本科院校,它必须面向市场,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培养经得起市场检验的人才,因此,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实践应用技能的培养。

3 大四学生实训教学模式的运行

为实现高级应用型通信人才培养目标,学院通过产学研合作、工学结合,利用学院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将理论和实践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大四学生实训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在大一,大二,大三主要是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课程设计和相关课程实验,在最后一年,大四则主要进行专业实训,即到相关的通信公司从事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实际工作,通过对通信系统的实际调测,技术支持,软件编程和测试,一方面将所学的通信理论用于实际中;另一方面通过实际的操作来更好地理解通信的理论。

3.1 整合优化专业基础课程――强化大一至大三的基础作用

通信专业基础课程的授课时间从4年缩短为3年,不是说一味地将原有课程全部压缩到3年里上完,这样会过多地占用学生原本的课余时间,造成学生的负担过重,不利于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也不符合大学生自我学习的特点,同时对学校教学设施和上课教师的安排上都会产生不小的影响,这就必须对所授课程的数量和课时进行必要的调整。但是调整并不只是简单的删减,而是突出骨干理论课的作用,例如《通信原理》《移动通信概论》《物联网概论》等课程,强化了通信理论知识的基础作用。

调整主要从整合、优化课程体系着手。首先,将知识点相近的课程整合,从而合并了重复的内容,减少相应的课时;其次,专业基础课要全面扎实,专业课则应与专业方向结合更加紧密,与专业方向联系不大的课程可作为选修课,在培养计划中可留出一部分学时,但不宜过多;再次,在一些专业课程中,根据实用够用的原则,进一步精简内容,减少课时;最后,在三年里的每个学期中,可适当增加一些课时量,将一部分课程,按承上启下的衔接关系,适当提前。

当然在调整专业基础课程的过程中,也应融入相应的实践内容,主要是通信认知和通信基础方面的实践,以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形式为主。主要环节有:通信原理实验和课程设计、移动通信实验和课程设计、物联网通信实验和课程设计等。

3.2 增加专业实训活动――加强实训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大四这一年的时间里,增加专业实训活动,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这阶段主要是综合性、专业性的实践。

一方面让学生从事和通信专业方向结合紧密的实践活动。例如,通过在通信运营商公司中从事通信网络(2G,3G,4G)的运行维护,来更好地理解移动通信的理论和移动通信网络的架构。使得学生们在毕业后能立即投入移动通信的行业中,成为移动通信领域的生力军。

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做毕业论文时,所选取的毕业论文题目为通信公司所实际需要的课提,即在实际中所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空对空”的题目。例如,目前,各大通信运营商都在大力发展4G(LTE)网络的建设,通信运营商之所以要大力发展4G(LTE),是因为4G(LTE)和3G相比,具有以下特点:LTE支持1.25~20MHz带宽,提供上行50 Mbit/s,下行100Mbit/s的峰值数据数率;LTE提高小区边缘的比特率,改善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LTE的频谱效率达到3GPP R6的2至4倍;LTE支持增强型的广播组播业务等。这些特点使得人们在用4G(LTE)网络通话时,话音质量更清晰;用4G(LTE)网络浏览网页,下载视频时,速度更快,画面更逼真。所有这些,使得4G(LTE)的大力发展成为大势所趋。但是在目前阶段,由于4G(LTE)网络还处于建设期,所以在不少地方还有盲区,信号未能有效的覆盖,这是通信公司所头痛的问题。针对这个实际存在的问题,有学生在做毕业论文时,就选取通信公司所需要的4G(LTE)网络覆盖优化作为毕业论文题目,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同时,又解决了通信公司的实际需要。将所学的通信知识和理论用于实训中,同时通过实训又反过来加深对通信知识和通信理论的深刻理解。

4 大四实训教学模式运行体系的完善

4.1 转变学生的观念[2]

大四实训的教学模式与学生所了解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同的,前三年课程紧,学生容易产生抱怨情绪,第四年不上课,都是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活动,学生容易产生“我已经实习了,学校方面马马虎虎就好”的错觉,从而把精力都放在实习、找工作上,不能很好的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实践教学任务。因此要注重对学生的动员工作,转变学生的观念,让他们理解实行大四实训教学模式的初衷,更好的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更好的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师,工程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师资是教学工作之本,有一支业务精良、结构合理、敬业爱岗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育质量得到提高。而大四实训的教学模式下,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则需要大量的“双师型”教师,其专业实践经历和能力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学校应该推出相关措施。一方面,可以引进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工程师补充到教师队伍中来;另一方面,让新教师半脱产或在岗到校内外一些实际工作岗位上锻炼,校内师资的培训也可以通过定期选派教师到校内外实习基地锻炼[3]。“双师型”教师不仅可以将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结合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可以带入一些企业需要的科研项目,使理论教学、专业实践紧跟时代的步伐,切实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同时,当前社会是一个需要“终生学习,时时学习”的时代,学生必须掌握相当强的自学能力。“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双师型教师由于兼具了在高等院校象牙塔和实际工矿企业的双重经历,在“授人与渔”方面便具有较强的优势,可以教会学生如何来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自学方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以便学生离开学校,踏上社会后,在工作中能自学新的理论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实际工作。

4.3 实训单位和实训内容的审核

学生需要与所学专业相对口的实训单位来提高实践能力,而企业也需要专业对口,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来为自己工作、创造利润,这实际上既是一个双向的选择,又是一个双赢的选择。同时出于教学培养的要求和对学生的保护,这选择又必须在学校的掌控和监管之下。学生必须向学校提供实训单位的证明,由学校负责对实训单位的资质和学生实训的内容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核,从而保证学生实训的质量。如果学生将实训单位的实际项目作为毕业设计课题,那么学校还必须根据本科毕业设计要求,对项目中应由学生独立完成的部分进行细致的审核,同时安排一名校内教师作为该生的指导教师,而指导教师会全程跟进该毕业设计,以保证该学生毕业设计的独立性及毕业设计的优良质量。

4.4 对实训活动进行合理的管理制度

(1)制定了大四学生实行每日早晚签到制,这样既能保证学生能有充分的自我支配时间以开展毕业设计和实习工作,又能使学生形成优良的作息规律,培养其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2)以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为组长,以学生辅导员,学生所在班级的班干部,学生本人为组员,来成立小组,形成对学生实行院系、班级、小组、寝室的多级交叉管理制度,相互监督,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加强管理,以达到发现问题能及时解决问题的目的,确保学生实训活动的顺利进行。

(3)学生实行定期汇报制,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就将实训活动的进度,实训活动中已完成的工作,实训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向指导教师进行汇报。指导教师据此来规范学生的实训活动,使学生养成优良的科学研究习惯,进而提高其整体科研水平及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行学校定时对实训单位回访的制度,通过回访,了解实训单位到底对学生期望怎么样的专业技能和理论基础知识,这样学校便能在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知道理论中的哪些知识点,要点是实际工作中所迫切需要的,那么教师对这些知识点,要点就要给学生讲细,讲透,便于学生能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工作。

5 结语

大四实训教学模式整合了优化专业基础课程,增加了专业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与优秀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目的,符合应用型本科通信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实践证明,有很强的教学价值,并且得到了用工企业的普遍欢迎,用工企业纷纷表示,经过大四实训教学模式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强,在工作中能快速上手,迅速成长为骨干力量。

最近,爱立信公司描绘了移动市场发展的基本面,并点出了如下关键点,到2020年,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将无处不在,全球70%的人口将使用移动智能手机,移动宽带网络将覆盖全球90%的人群[4]。

通信产业蒸蒸日上,我相信,经过大四实训教学模式的通信专业毕业生必能成为通信产业的合格后备人才,为经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庄华洁,周金其.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 2004(6):108-109.

[2] 李正梅,王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3+1”教学模式初探[J].内江科技,2006(5):65.

[3] 王长全,刑帮圣.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职业圈,2007(12X):68-69.

通信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材料化学 能力 素质 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Teaching System

of "Knowledge-talent-essence"

——Take Materials Chemistry Undergraduates as an example

ZENG Rongchang , LI Shuoqi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Shandong 266590)

Abstract The requirement of industries for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s was discussed; the training system "knowledge-talent-essence" for the undergraduates in materials chemistry specialty was constructed; the appropriate approaches to training the undergraduates possessing "knowledge-talent-essence" was probed. Consequently, predicted results for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undergraduates had been acquired.

Key words material chemistry; ability; quality; training system

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对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挑战。这要求我们既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又注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这其别强调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即强调指出:“保持高等院校招生合理增长,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①②

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工程创新人才和企业对人才新的需求,我们以“完善知识结构,夯实理论基础;强化能力培养,打造过硬本领;着眼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为指导,通过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科研与产业相结合、科学与艺术相结合,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组建跨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向自主式、研究型、创新性的转变,探索了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 优化课件内容,开展教材建设,构建材料化学专业特色知识体系

实践是建立在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平台之上的目标,理论则是实践的基础。材料化学系教师构建了兼顾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复合材料的材料化学专业基础。整个教学体系以五大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材料化学为理论基础。

(1)修订了材料化学系主干课程教学大纲。积极吸收国内外各名校课程建设的优秀教学成果和教学资源,把握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和新成果,丰富各类教学资源,结合学科前沿最新研究动态及成果,充实更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从单一书本教材到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转变。(2)采用了适合材料化学系学生学习的“十二五”规划教材和国外原版先进教材。同时组织编写适合我校特点的材料化学专业教材,形成我校材料化学专业自己的教学模式,构建我校材料化学专业特色知识体系。(3)编写了《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材。根据我校材料化学专业的具体情况,设置了五个实验模块,每个模块设置一到两个综合性实验。(4)编写了《材料化学专业英语》教材。根据材料化学专业生源质量较高、英语基础较好的特点,按照双语教学模式设计和编写的。该教材融合了编者在其它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改革的成果和优质双语教学资源;融合外语教学与学科知识于一体;融合教学和研究于一体;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化和本土化于一体,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5)材料化学是以晶体学基本原理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为主线,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并整合为五个模块:背景介绍模块;晶体学基本原理模块;非整比化合物材料及亚稳态材料模块;四大材料模块;学科展望模块。(6)表面胶体化学课程整合和优化了胶体表面化学的教学内容,重点介绍了表面现象的理论基础、应用及其发展动态,建设了表面胶体化学试题库。

2 组建跨学科科研教学团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目前,材料化学系组织了两个科研团队:材料的腐蚀与防护团队及阻燃材料团队。材料学教学团队十分重视师资的培养,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上由老教师在教案准备、讲课艺术及技巧、重点难点的讲解、疑难解答、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进行传、帮、带。结合青年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的特点和学院历史较短的情况,定期邀请部级教学名师来我院培训指导,收到很好的效果。

2.1 坚持试讲制度

对于应聘青年教师,坚持试讲制度;只有试讲合格者才能录用。上课前,青年教师须经过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教学工作。

2.2 执行导师制度

新聘教师都须聘请富有经验的教授作为导师,通过助教、课后答疑、批改作业、考试出题、批改试卷、课程总结等过程,青年教师初步熟悉教学全过程,并逐渐成长起来了。2013年有3人被评为“我心中的好老师”。

2.3 加强教学研究

定期召开青年教师教学研讨会,邀请学校部级教学名师和教学督导教师来我院培训、指导工作。1人获得山东科技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

2.4 选派教师进修

充分利用山东省教育厅、学校的各项人才政策,鼓励青年教师出国和到国内211高校、中科院进修,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学术和教学会议,旨在加强沟通和交流,促进学习,提高水平。2011、2012和2013年先后有3位博士被学校选派到北京化工大学和中科院做博士后和访问学者。1人即将到美国访学。

2.5 引进高水平教师

自2010年,材料化学系先后引进了3位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其中1位教授、2位博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1人被评为学校“十大杰出青年”,很大程度地提升了材料化学系师资力量。

3 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

3.1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开展卓有成效的实践教学活动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运用,注重教学形式与教学效果相结合,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科学研究为教学改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提供了持久的动力,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改革的进行及教学质量的提高。③④⑤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将材料科学发展前沿进展适时引入课堂。

在教学中,除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外,为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进行探索,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于一体。

以学生为主体,讲授本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谈话式教学。同时利用图表等资料,促进双边活动,达到教学目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进一步得到解决方案。通过适当的讨论,学生可以集思广益,开阔思路,加强团队合作。

针对课程内容较为抽象的特点,设计制作高质量的课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使抽象的理论教学不至于枯燥,而知识性介绍又不流于肤浅。

通过多种通信方式进行师生沟通,方便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方式多样化,不断提高课程质量,为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提供技术支持。

专业外语则通过与双语教学接轨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外语环境的建设;注重提高学生专业外语水平和直接使用外语从事科研的能力;注重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外语水平、实践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考核方式从注重“学习成绩”向注重“学习成效”转变,引导学生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建构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3.2 建立立体式实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建立对科研的兴趣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性教育,离不开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与低。教学团队成员通过科研促进教学,教师在承担的科研项目中开发出新型本科教学实验项目,应用于本科实践教学当中,这是我们实验教学的重要特色。这类实验项目特点是适用性强、具有前沿性、综合性强、工程应用性强,是自选开放实验中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类实验项目。⑥教师设计的腐蚀实验装置为材料化学专业实验以及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完成创造了良好的试验条件。

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科技竞赛活动,如科研立项、“挑战杯”竞赛或将研究项目分解成毕业论文题目,学生有机会真实地参与科学研究,切切实实地接触材料学科前沿和工程技术问题;教师指导学生查找文献资料、进行文献综述、撰写开题报告和进行外文翻译以及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仪、电化学工作站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多种大型科学仪器进行材料组织观察和性能表征等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毕业论文质量。

而针对实验教学中的各种不足,我们提出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建立立体式的实验教学体系,功夫下在平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尽早接触科研,在进行科研训练的同时不断深入地了解应用这些仪器设备。⑦

“产、学、研”相结合是材料学教学团队最鲜明的特色。团队十分重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其典型代表是王忠卫博士创办的青岛富斯林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已成为学生实习、实践的重要基地。

校内外产学研基地作为工程实践的重要载体,为本科生提供了各类实习环节及毕业设计的实践机会。发展和完善了课堂教学-科技活动-多种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途径,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向多渠道、开放式、个性化方向发展。

3.3 加强毕业设计环节实验支撑,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毕业设计阶段是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检验和再提高的时期。经过前期的科研训练,在毕业设计阶段,学生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是学生科研创新能力集中体现的时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搭建实验台架,进行实验测试,分析实验结果等过程,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科研训练。坚持一人一题,鼓励学生的毕业论文与导师的科研相结合、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相结合。当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较多时,教师将自己所带研究生加入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团队,并从科研经费中列支给予研究生一定补助。我们一般将科研与本科毕业论文结合,将指导的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分为若干组,由研究生负责具体实践指导工作,充分利用学院实验平台和大型仪器开展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本科生亲自操作大型仪器,使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有了明显提高。⑧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发表多篇SCI期刊论文。

3.4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了解最新科学前沿进展

通过教授们与外界的联系,经常邀请兄弟高校、中科院的教授、学者和国外专家来校进行学术报告;利用企业家讲坛,邀请产业界企业家们来校介绍企业界对学生的要求和创业故事;鼓励教师做学术报告,要求学生来听取报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3.5 辅导员随督导进课题,狠抓教风学风建设

材料学院成立了以书记为领导的材料学院教学督导团,督导老师实行老、中、青结合,并邀请学校经验丰富的本科教学督导组专家来指导工作,交流经验,并结合学院的发展实际,就如何完善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全院本科教学水平提出指导性的意见。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材料学院扩大了督导团队伍,实行教师和辅导员一对一搭配,共同进课堂,对教风、学风把脉,旨在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责任感、学生的使命感,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4 结语

针对当前企业对大学生培养质量的要求,构建了符合我校材料化学专业特色的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体系,从多种途径探索了材料化学专业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方式,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这一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注释

① 胡效东,李学华,初振云,王吉岱,刘培超.工科高校工程训练教学调研与探索[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5.

② 张玉玲,刘德军,王绪成.试析山东现代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启示[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91.

③ 曾荣昌,靳涛,王忠卫,汪静,张芬.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体系构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72.

④⑦靳涛,曾荣昌.材料专业基础课-物理化学教学创新模式 [J].广州化工,2012(9):240.

⑤⑧靳涛.对物理化学进行模块法教学的实践[J].广州化工,2012(20):149-152.

上一篇:法律事务专科论文范文 下一篇:本科通信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