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课堂范文

时间:2023-03-15 04:26:50

同步课堂

同步课堂范文第1篇

关键词:同步课堂;有效备课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同步课堂的手段教学手段正在不断渗透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学科教学的结合。弥补了教学资源配置不平衡、优质教学资源的不足,实施全程同步传送课堂教学的实况及师生交流的教学模式。

同步课堂教学中,备课模式要考虑到均衡化、互动化、有效性,能够实现两个不同区域学校的同步教学,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达到充实课堂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及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在物理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 渗透同步课堂原理教学,有水到渠成之效。如教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可向学生补充投影的原理,教师边讲解 边操作,学生就能深刻理解投影器的成像原理。此外,还可向学生介绍投影器各个镜头的作用和各部光束的形状,教师边分析边用一块纸板从投影器玻璃板起,垂直向上移动,从纸板上可观察到光束越来越小,到成像镜 头附近,光束最小最亮,温度最高,即为会聚点,纸板很快冒烟燃烧起来。这一现象学生大为惊奇,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结合小学自然提出一些思考题:

(1)如何利用投影器演示小学自然的凸透镜会聚光线作用和焦点性质;

(2)如何利用投影器产生强平行光,演示小学自然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和折射现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上台操作。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更好的把把城区的优质教学资源平衡到农村偏远的学校,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化,让偏远的学生也能够享受到丰富有趣的物理教学。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通过创设一些奇特、新颖、有趣的实验引入教学,会使教学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实验心理学认为,创设实验情境与实验教学效果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其本质在于视觉形象与特定意义的结合;从而有效地引起学生的视觉追求,思维激活,记忆强化。物理实验的事实表明只有当学生被教师设计的实验情境所感染,或者思维进入预定情境之中时,教学的备课效果才能取得预期的目的。

1.同步课堂有效备课的简洁、形象性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定理、定律,以及许多复杂的物理过程都可以用图、文、声、像并茂的多感官综合刺激,使这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生动丰富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配音等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无意注意,使其注意力更集中,帮助学生理解授课内容,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应用同步课堂教学,可以通过经典的实验来真实地展现物理过程,使学生能直接抓住物理现象的本质;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把握物理运动的主要特征,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并通过非智力的作用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花费较多时间板书,特别是上电学课时写例题、画图例的时间更多,而采用多媒体中的图文显示功能,可使本要花费十几分钟抄写的内容几秒内即呈现于学生眼前。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性,可大大加快教学难点的突破过程,教师就有时间讲解更多相关的知识及其实践应用,引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从而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弊端,给学生较多自由时间复习巩固,优化课堂教学,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又再备课内容要改变学生和教师的位置,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有问题时,学生可以及时提出或利用计算机网络与同学讨论,从而从多渠道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某个物理现象有自己的观点时,学生也可以让大家交流和讨论,最终教师提供解答。在这样的双向交流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同步课堂教学中,备课还要要针对学生实际,紧扣教材,做到有机渗透。如果教师只是敷衍地提一句“要学习某某人的精神(或品质)”,或在宣讲知识之后,加上一勺香油――说几句原则话,生硬灌输德育是毫无效益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掌握知识,懂得自然科学原则和社会学规律,能够很好地回答问题及获得很好的分析――所有这一切还不等于德育教育。”因此,我们在德育因素比较突出和集中的教材中应集中渗透德育。如在说明火箭照片时介绍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以技术成熟、继承性好、可靠性高、适应性强、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征已步入世界航空发射技术的先进行列。可见,爱国激情和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是科技工作者成功的支柱,实践证明感情的陶冶往往要比其它德育方式牢固可靠,情感通融,学生的思想境界就能升华。

实验教学与同步课堂教学相结合,能创造出更佳的教学效果。例如,静电实验演示。由于静电压高,使通常的 绝缘体在高压下成了导体;因静电量少,电荷很快会“漏掉”。此外,一般验电器可见度较低,有关静电演示,学生不易观察清楚。分析了上述原因,我用绝缘性能好的透明度高的有机玻璃制作了一个微型投影验电器。 结合投影演示,取得灵敏度高,可见度大的效果,使难以演示的静电实验获得成功。

1.同步课堂有效备课的关键点

同步课堂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科性质和知识的探索研究本质特征确定备课教学理念和思路,如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把它们做成相应的动画加以放大,这样可很方便地面对全体学生讲解,使所有学生都看得非常清楚。根据知识点的重要程度确定备课重点。根据学生实际(基础、心理和思维)和教学重点确定备课细化点,如演示条形、蹄形磁铁的磁场及磁感线分布时,先左右摇动磁力线演示板并使其中间的铁屑均匀分部,然后在磁力线演示板下放一条形或蹄形磁铁,轻轻地敲击几下磁力线演示板,这时磁力线演示板内铁屑就会有规则地排列成弧形曲线,可以形象地演示磁场的分布。根据教科书中的“模糊”点确定备课重点。教科书中有的地方处理的比较简单,有些重要的二级结论没有明确给出,对这些内容,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必要的补充。例如,“波的干涉”这一概念就是一个教学难点。首先用《振动的合成》投影片,从振动的合成讲解波的叠加和波的不相干性,让学生深刻理解 波的叠加原理,进而用发波水槽进行波的干涉演示(投影到银幕上,便于全班学生观察);在演示实验的基础 上,用线叠波纹投影片化动为静,将干涉现象停留在银幕上,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再用《波的干涉原理》投 影片讲解干涉现象的产生,最后用红绿两色互补原理制作的《波的干涉图样》投影片来讲解稳定干涉的条件。这样学生就能深刻理解波的干涉的概念。在初三物理汽油机原理这一章节内容中讲到汽油机有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四个过程。教师在教学中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在教学中无实物参照,只能对照图片来进行简单讲解,学生听得一知半解,或当时理解了,过后又忘记了。因此,如果能将这一过程,能过3DMAX构建完整切面模型,并做成生动的动画来演示其工作过程,学生观看视频后对汽油机的工作原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还要根据知识系统要求与教科书资料的错位确定备课整合点。

同步课堂教学对中学物理教学过程,课堂信息量和师生之间的交流都将产生较大影响,弥补了教学资源配置不平衡、优质资源不足的问题。有效的备课对同步课堂的教学过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实现教学内容抽象到具体的转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偏远的农村教学情况。

______________

同步课堂范文第2篇

【关键词】同步课堂;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4-0119-01

“同步课堂”模式运用网络信息化手段,使薄弱学校,特别是农村教学点与城镇条件较好学校之间,通过“教材、课程、课时、管理”四同步,实现全市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实时快速传递,让农村的学生享受到城里的优质教学资源,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域限制,我市城区和农村教育在师资力量、办学条件、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湖北省鄂州市新民街小学(简称我校,下文同)作为“同步课堂”项目单位,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围绕打造“智慧校园”、塑造“智慧课堂”,将“同步课堂”教学工作列入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来抓。我校与泽林镇两所小学,积极开展“同步课堂”活动,坚持利用“同步课堂”开展同步教学、互动教研、教师互动培训、名师课堂等,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用、优势互补、合作共进,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在“同步课堂”探索和应用方面,我校通过努力和尝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地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我校精心挑选了教学理念先进、信息技术基础扎实、课堂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师负责“同步课堂”教学任务,除了语文、数学等重点学科,还选取了结对学校相对薄弱的音乐等学科,确保了“同步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例如,我校的两位音乐教师课前精心准备了大量的素材,通过网络进行视频、音频实时传输,把一首简单的曲子演变成了一堂集音乐、舞蹈、故事于一体的精彩远程同步互动课,深受结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使教师和学生不用出校门,就可以实现交流、互动、资源共享,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地区教育差距,确保教育的公平。

二、促进了教师角色与教育方式的转变,增强了教师的专业能力

刚开始进行“同步课堂”教学时,有些教师因为不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和计算机操作水平有限,导致课堂效果不太好,学校领导及时组织相关学科的教师深入“同步课堂”听课,对每堂课的主讲老师进行点评和技术指导, 帮教师答疑解惑。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每一位参与教师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运用各种网络教学资源,与三地学生有效“互动”,保证“同步课堂”的“同步”性、先进性。三所学校的教师经常通过“同步课堂”教学进行教学交流,相互沟通,互相提高,进一步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一年的实践教学中,学生从新奇到喜爱,逐步适应了“同步课堂”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 学习成绩也得到有效提高,尤其是数学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数学知识、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比较抽象难懂,而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校罗老师根据自己摸索出的教学经验,把枯燥、难懂的数学知识、概念制作成PPT课件,以动画、游戏的方式呈现,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到主动获取知识。在“同步课堂”教学中,罗老师面对三所学校的学生,表现轻松自如,学生积极性非常高,极大地发挥了“同步课堂”教学的优势,得到一致好评,深受学生的喜爱。

“同步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让教师的教育观念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不仅在教学的过程中获得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同时,教育技术能力和教学水平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我校和两个教学点的老师针对“同步课堂”教学情况,经常进行探讨、总结,为进一步完善“同步课堂”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W效率寻找新的思路。通过远程同步互动课堂这个平台,不仅可以让教师借鉴名校名师的教学经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更能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从而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三、“同步课堂”活动常态化开展,保证校本教学资源库的质量

为了提高教师开展“同步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促进此项活动的常态化,我校采取了“双考核三挂钩”制度,教师“同步课堂”开展情况由本校和教学点双方考核,同时,教师开展“同步课堂”情况与年终绩效考核、与先进年级组评比、与同步教学课评奖挂钩,以此对授课教师进行评价和激励,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同步教学的热情,促进“同步课堂”活动常态化开展。

2016年,我校通过“同步课堂”的录制功能,将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录制下来,将其制作成课例,作为校本教研的素材。教师可通过镜头回放,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优化教学行为。精彩的课堂实录,作为校本教研的研究素材,进行剖析解读,将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亮点挖掘出来供大家参考学习。

同步课堂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小规模学校;同步课堂;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8-0064-05

一、问题的提出

分布在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人口稀疏农村地区的村级小学和教学点,因学生人数少,被统称为小规模学校。[1] 截至2014年,全国共有128,703所乡村小学和88,967个教学点。[2]是否真正促进了教育公平,最简单的评价就是要看是否为处于最不利地位的人群提供了帮助。[3]沉淀在农村底层“后20%”的农民家庭,他们难以供子女进城上学。农村小规模学校满足了他们就近入学的需求,保障了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权利。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对教育公平具有“托底”的至关重要的意义。[4]

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师资条件的改善,但农村小规模学校由于地处偏远、条件艰苦,很难吸引到优秀的教师。农村小规模学校现有教师年龄老化、学历偏低、知识陈旧。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短缺,且小规模学校处于最差的境地。[5]目前农村小学教师编制的标准是生师比23:1,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生师比实际约为15:1[5],表面上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超编。但由于小规模学校学生人数少,教学缺乏规模效应,所以现有的“看似超编”的师资队伍仍无法完成国家规定的全部课程的教学任务。

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短缺长期得不到补充,迫使很多地方聘请“代课教师”,代课教师多为当地落榜的初中、高中毕业生,他们没有受过正规严格的师范训练,薪酬较低,半耕半教,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有的地区采取“下点支教”的办法,要求中心学校教师必须到小规模学校支教1年以上才准许晋升职务,或者要求免费师范毕业生必须先到小规模学校任教2年以上才能获得正式工作岗位,这些“流动”的教师在小规模学校难以兢兢业业地工作。有的地区采取“联校走教”的办法,安排中心学校的教师到各教学点上课,但中心学校的师资本身并不充足,加上山路崎岖漫长,遇恶劣天气走教中断,小规模学校的教学计划常常未能完成。有的地区采取“复式教学”的方法,几个年级的学生在一间教室,由一名教师执教,这对教师的素养要求极高,小规模学校的教师往往难以胜任。有的地区采取“包点上课”,把一个教学点的教学任务全部包干给一位教师,这位教师必须教所有年级所有科目的课程,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英语等科目常常只能被“省略”。有的地区采用“学生寄宿”的办法,但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年幼,生活自理能力有限,本来就薄弱的学科教师还要兼任保育员,雪上加霜。[5]

短时期内,为农村小规模学校补给大量优质教师资源不可能实现。上述办法又难以长效地解决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短缺问题。在信息技术空前快速发展的时代,是否有新的办法破解这一瓶颈呢?目前,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在中心学校与小规模学校之间建立“同步课堂”,使小规模学校的学生远程加入到中心学校的班级授课中去。“同步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指在远程开放教育理论指导下,利用网络视频技术,将中心学校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及课件画面传输到小规模学校,将小规模学校班级的场景也传输到中心学校,从而实现两地班级同步互动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6]通过“同步课堂”,扩大中心学校优质教师的服务范围,缓解小规模学校师资短缺的压力。偏远地区的学龄儿童得以就近入学,共享中心学校相对优质的教师资源。这样的同步课堂,环境如何构建?教学活动如何开展?教学效果和发展前景如何?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同步课堂环境构建

农村同步课堂环境的构建,必须同时考虑教学支持性、技术可行性以及建设与维护的经济性。

1.同步课堂环境的教学性

把小规模学校的学生远程纳入到中心学校的班级授课中去,该教学环境必须满足班级授课的需求,比如:使中心学校的师生与小规模学校的师生相互看见听见,使小规模学校的学生能参与班级授课中听讲、答问等基本教学环节。[7]湖北恩施武商小学(中心学校)主播教室的场景如图1所示,店子槽教学点(小规模学校)同步教室场景如图1中的①所示。课堂观察发现,武商小学教师讲课的声音,在店子槽教学点听起来纯净洪亮;武商小学主讲教师的影像,在店子槽教学点显示得清晰流畅;武商小学主讲教师播放的课件,在店子槽教学点高清同步播放;店子槽教学点的学生参与武商小学的听课环节完全没有问题。在上课的过程中,武商小学的主讲教师时常从液晶屏上看看店子槽教学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时点店子槽教学点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展开远程会话,会话过程中能感觉到大约1秒钟的延时,但不影响交流。在武商小学主播教室听店子槽教学点同步班级的学生说话也很清晰,店子槽教学点的学生参与问答环节基本顺畅。恩施以视频双向直播为核心技术构建的同步课堂教学环境,能够使中心学校与小规模学校之间的同步课堂成为常规的教学方式。

2.同步课堂环境的技术性

恩施目前采用的同步课堂建设方案为:在中心学校主播教室的后端安装摄像头,对着讲台方向,采集主播教室教学实况,这一路视频通过因特网传输到小规模学校同步教室,显示在教室前端左边的液晶显示器上,画面细节可辨、清晰靓丽。主讲教师用头戴式拾音器拾音,主播班级学生用吸顶式话筒拾音,这两路音频信号与来自计算机(课件)的声音都输入调音台,混音以后通过因特网传输到小规模同步教室播放。中心学校主播教室计算机输出的VGA信号被编码为流视频格式,传输到小规模学校同步教室显示在教室前端右的液晶屏幕上。小规模学校同步教室前端装有摄像头,采用固定机位景别采集小规模学校同步教室内的实况,这路视频信号通过因特网传输到中心学校主播教室显示在教室前端及中部的液晶显示屏上(参看图1中的①和②),画面清晰流畅。小规模学校同步教室讲台上放置有圆盘式话筒,拾取同步教室里的声音即时传输到主播教室。可见,同步课堂用到的技术主要有光纤通信、视频直播、音频直播和VGA流式传输,这些技术都成熟、可靠。

3.同步课堂环境的经济性

除开光纤网络不计,中心学校把原有的多媒体教室改造为主讲教室,只需添加:摄像头1个(固定机位拍摄教师),头戴式拾音器1个(拾取教师讲课的声音),吸顶式拾音器1个(拾取全体学生的声音),液晶显示器2台(显示小规模学校同步班实况),功放音箱1套(播放小规模学校同步教室内的声音)。小规模学校教室升级为同步教室,只需添加:摄像头一个(固定机位拍摄全体学生),圆盘式拾音器一个(拾取全体学生的声音),液晶显示器2台(分别显示中心学校主播班级实况和主讲教师呈现的多媒体课件),音响一套(播放中心学校主讲教室内的声音)。建设一对这样的同步教室,成本约6万元,这些设备可服务期限约6~8年,平均每年约合将近1万元,费用低廉。小规模学校只需每个年级拥有1套这样的设备,就可以基本实现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的目标,小规模学校的师资短缺所带来的压力得到很大缓解。

三、农村小规模学校同步课堂运行机制

1.硬件设备维护

同步课堂的运行对网络和设备的依赖程度很高。如果网络中断,或者视频音频系统出故障,都将使同步课堂无法进行。为了提高同步课堂教学硬件系统正常运行的概率,建设该环境时必须选择高可靠性的光纤网络路径,必须采用高可靠性的视频与音频设备,把硬件故障降到最低程度。同时,加强对中心学校主讲教师和小规模学校助课教师的技术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技能以及基本的维护技能。同步课堂环境建成以后,应该预算专门的经费用于硬件设备的检修,可外包给信息技术公司,把常规检修与应急抢修相结合,公司安排专人负责,把学生没有课的一个半天定为常规检修时间,每个星期由技术人员上门对设备做全面检查、修复。如果在上课过程中出现硬件故障,主讲教师和助课教师应立即报告同步课堂管理中心,通知技术人员立即抢修,把同步课堂不能正常工作的时间减到最少。

2.教学信息共享

同步课堂除了强调课堂现场的共享,也强调数字化教学信息的共享。结为同步课堂的两个班级,应该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学校主讲教师每周应提前把教案、课件、作业等教学资源上传,使小规模学校同步班助课教师能提前了解教学内容,以便在上课的过程中及时、准确地对小规模学校同步班级的学生进行辅导。如果万一同步课堂教学硬件系统出现故障,小规模学校的教师能以教案、课件等为基本依据,立即“亲自”执行教学任务,确保小规模学校的同步班总是跟上中心学校的教学进度。一所小规模学校应该至少拥有一网的计算机和打印机,使教师能够访问同步教学资源,打印教案、测验试题等教学材料,与主讲教师联络。结为同步课堂的两个班级共用的存储空间可选用云存储公共服务,比如360云盘,无需任何费用,中心学校主播班级各科目的主讲教师及小规模学校的同步教师都可登录该云盘,存储、查看学期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课件、作业、测验与教学反馈等教学信息。

3.教师协同工作

为了降低成本,恩施农村小规模学校同步课堂环境建设方案中,没有包含两间教室之间板书的相互传输,只能把主讲教师演示的多媒体课件传输到同步教室。由于传统黑板的共享性差,所以同步课堂最好不用黑板,而是尽量全程使用多媒体教学,主讲教师尽量把需要显示给学生看的信息预置在课件中。中心学校应挑选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强、普通话过关、讲课声音洪亮的教师担任同步课堂的主讲教师。

同步课堂环境建成以后,小规模学校依然是需要教师的,如果能保持每个年级有1名教师最好,这名教师全程跟踪这个年级所有的课程教学。在本研究中我们把这位教师称为助课教师。每天晚上,助课教师都需要备课,他备课的方式与一般学科教师备课的方式不同。助课教师需要登录同步课堂云盘,浏览中心学校各科主讲教师为第二天的教学准备的教案和课件,以便对第二天的教学内容心中有数。中心学校主播班级各学科主讲教师也应加强与小规模学校同步教师的沟通,除了上传教案、课件之外,还应该通过SNS、电话等方式与同步教师共商细节。白天,如果同步教学设备运行正常,则小规模学校的同步教师观摩中心学校主讲教师的授课,并为小规模学校的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导。如果同步课堂设备出现故障,同步课堂无法进行,则小规模学校的教师必须依照中心学校的课时计划,教授小规模学校的学生完成当日学习任务。

访谈中,研究人员了解到,很多教学点只有1名教师,从早到晚,唯一的教师困在教室,守着几个学生,长期封闭在教学点,极少有机会与同行接触、交流,中心学校、教育局管理人员一年也难得来一次。开了同步课堂以后,教学点每天与中心学校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同步课堂本身也是一个教研系统,助课教师在大量的同步课上观摩中心学校教师的教学,巩固学科知识、增长教学技能。中心学校、教育局的管理人员也可以时常从同步课堂的视频中看到教学点的状况。教学点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

在湖北省恩施州龙凤镇所建设的4对同步教室中,主播教室的学生演板在黑板上完成。黑板上的书写不能清晰地传输到小规模学校去。小规模学校同步教室唯一的摄像头对着学生方向,没有摄像头拍摄黑板,所以小规模学校同步教室黑板上的书写也无法传输到中心学校主播教室去。课堂观察发现,在演板的环节上,武商小学主播班级和店子槽教学点同步班级是分别完成的。当武商小学的主讲教师在组织主播班级的学生演板时,店子槽教学点同步班级的学生在各自的草稿纸上演算,助课教师一一查看指点。由于小规模学校同步班学生人数少,学生每人平均获得的教师的个别指导比主播班级的学生多。所以,同步教学环境在支持两地学生演板环节上所存在的局限,并不对同步班级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影响。

4.教学活动连贯

为了使中心学校主播班级与小规模学校同步班级教学活动总是同步连贯,这两个班必须使用相同的教材,执行相同的课表和授课计划;中心学校与小规模学校之间必须保持网络畅通、同步课堂设备正常;网络中断、设备故障时小规模学校同步教师及时“顶上”。但有的课程,小规模学校教师确实无法胜任,比如英语、音乐等,该如何保持小规模学校教学活动的连贯,跟上中心学校的教学进度呢?恩施的做法是把“走教”作为保障小规模学校教学进度的最后一道防线。即当小规模学校的学习任务落下时,中心学校的主讲教师当日或当周,来到小规模学校为同步班的学生补课。即使同步课堂教学设备一直运行良好,中心学校的主讲教师每个月到小规模学校去一次,与同步班的教师和学生面对面交流,了解同步班师生的意见和建议,络感情,以便进一步搞好同步课堂的教学工作。中心学校和教学点的教师都表示,同步课堂,最好是“一拖一”,即一个主播班级只带一个同步班级,不仅视频连接方便,教学设备出故障的概率小,而且主讲教师与同步教师之间沟通方便,教学进度更容易保持一致。上课的过程中,主讲教师如果需要关注两个同步班,就显得注意力不够用,教学效果不好。如果万一碰上网络不通或设备故障,主讲教师需要课后“走教”补课的话,有两个同步班,主讲教师就更忙不过来了。

5.教学效果良好

在湖北恩施调研过程中,研究者问小规模学校同步课堂的学生,“喜欢这儿(小规模学校)的老师上课,还是喜欢电视上(中心学校)的老师上课?”孩子们一致表示喜欢电视上的老师上课,当问及原因时,他们说“因为电视上的老师讲得好些”。可见,小规模学校的学生对同步课堂持赞同态度。据小规模学校的助课教师介绍,期中和期末考试,小规模学校与中心学校使用相同的试卷,在两个班级学生的整体排名中,小规模学校的学生处于中等的位置。中心学校的主讲教师在同步课堂中感受如何呢?对此,研究者也进行了访谈。主讲教师表示,“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比较频繁的关照小规模学校的学生,经常要看看他们,有时要点他们回答问题,以便保持他们对课堂的兴趣和注意。比带单一班级多了一桩事。不过熟练之后倒也不觉得增添了很大负担。跟‘走教’比起来,同步课堂轻松多了。”而小规模学校的助课教师则表示,“由于大部分的课时通过同步课堂完成,所以我们备课、讲课的任务减轻了很多,能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个别指导上,对提升小规模学校教学质量很有帮助。中心学校的教师有时到小规模学校来一下,有些交流,比‘包点上课’时的封闭状态要好。”可见,小规模学校的教师对同步课堂也持欢迎态度。

四、农村小规模学校同步课堂前景展望

1.对改进同步课堂环境设计方案的建议

笔者认为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试点的4对同步课堂,其环境设计有一项可考虑改进。中心学校主播教室前端用来显示同步班级实况的液晶屏如果放置到教室后端去可能更好。按目前的设计,这块屏前置,引起的问题是:此屏显示的内容容易引起主播班级学生的无意注意,对学习活动产生一定干扰。如果把这块液晶屏放置到教室的后端,学生需要回头才能看到这块屏,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几率会减小很多。设计这个方案时,把这块屏放在教室前端,是为了使主讲教师走下讲台时也便于查看同步班级的学生,但实际上,把这块液晶屏安装到教室后端去,也方便教师走下讲台时查看同步班级的学生。所以,把主播教室原本前置的液晶屏改为后置,有益而无害。

2.有助于农村小规模学校开齐课程

当小规模学校的班级成为中心学校的同步班级时,就意味着小规模学校的这个班级在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方面几乎达到了与中心学校同等的水平。从笔者在恩施调研的情况来看,小规模学校的同步班的学生在同步课堂中受到主讲教师关照的程度与中心学校主播班级的学生是基本相同的,听课、参与互动的效果都不错。未实行同步课堂的区域,小规模学校开设的课程约占国家规定课程的五成左右,实行同步课堂的区域约为九成左右。可见,同步课堂当前有望成为实现农村小规模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这一目标的最短路径。这需要国家解决好农村小规模学校光纤通信、视音频设备等基础设施问题。有少部分课程无法通过同步课堂完成,比如,信息技术上机课、体育室外活动课等,这是同步课堂的局限所在。

3.建议执行小规模学校教师特岗计划

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农村学龄儿童数量呈现上升趋势。[5]农村小规模学校将会长期存在,为农村小规模学校补充师资力量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同步互动课堂模式下,小规模学校教师的工作方式与一般教师的工作方法并不相同,再加上小规模学校地域上的偏远性,国家有必要拟定并执行专门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特岗计划”,在招生环节上,注重生源与小规模学校的地缘性,放宽录取条件,增加生活补贴,签订回乡下点任教协议;在培养环节上,注重适应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特殊性,执行专门培养计划,注重同步教学、全科教学、复试教学、信息化教学等知识与技能,加大实习实践力度;在分配环节上,注重落实协议,落实待遇,严禁协议之外的任何单位以任何形式接受“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特岗计划”人才任职,使“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特岗计划”人才到小规模学校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编制方面,国家应进行相应调整,比如,小规模学校一个年级学生达到10人,应为这个年级核算教师编制1人;一个年级学生不足10人,应该为两个年级核算教师编制1人。确实必须保留的教学点,即使学生总人数不足10人,也应为其核算教师编制1人,确保每个教学点至少有1个教师编制。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生师比应远远小于一般标准23:1,农村小规模学校义务教育成本高于人口稠密地区,这是不可规避的,国家应纳入财政预算。

参考文献:

[1]靳晓燕.不撤并,“小”学校如何坚守[N].光明日报,2014-12-15(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512-522.

[3]阚枫.农村小规模学校困境重重 专家吁为教育公平“托底”[EB/OL].http:///edu/2014/11-16/6781494.shtml,2014-11-16.

[4]李新玲.小规模学校重返乡村[N].中国青年报,2013-12-14(3).

[5]郭清扬,赵丹,范先佐.中小学布局调整与教学点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104,130,141, 165.

[6]恩施市教k文[2013]87号.恩施市教育局“同步课堂”建设工作方案[Z].

同步课堂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法;学法;同步优化;换位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6-0069-02

教学是双向的交流活动,教师与学生在此过程中需要顺利完成知识的转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中心论”为指导,课堂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造成了教法与学法相脱节。新课程改革中,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法要适应学法的需要,要求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优化,实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

一、化学教法与学法优化同步的重要性

化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和逻辑性的学科,是初中阶段学习的重要课程。在新课程改革中,对于化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化学教学中,利用好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转变教师教学指导思想,更新教学方法和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教法和学法是教学过程的表现形式,教法对学法具有指导性,教法是学法的基础,学法是教法实现的工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往往过于强调教法,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较为忽视,不重视对学法的指导,不能协调好教法和学法。化学知识枯燥难懂,理论较为抽象,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要充分结合教学实际,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二、优化同步教法与学法的有效策略

1. 换位思考备课,奠定良好课堂教学基础

课堂教学中要把教法与学法有效融合到一起并进行优化,需要教师换位思考进行备课。(1)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教师的备课工作,如同舞台表演需要提前拟好剧本,分配好角色。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展了极大的变化,因此,需要教师在备课环节也要进行相应的变革和尝试。实验基本操作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安排实验,怎样摆放实验器材都是备课需要考虑的内容。例如,学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时,教师在备课时要换位思考,注重引导学生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和现象出发,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有关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亲身体验,初步掌握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不能单纯由教师演示讲解。此外,备课还应该备学生、备学情,把学生学习的综合情况尽可能考虑到教学之中。要多从“如果我是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确保学生的学法可以跟上教学节奏,课后要反思教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学法。(2)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有效预习。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可以逐渐培养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初中阶段学生认知水平能力有限,对化学理论的理解会感到非常吃力,通过课前预习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带着问题学习,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教学过程中教师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化学式与化合价”时,化合价的正价和负价的知识点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如氯化氢(HCl)、硫化氢(H2S)、氨气(NH3)、甲烷(CH4)这几个化学式的书写,学生对正价和负价的理解会出现误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点解析,这样学生在上课时就会对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重点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奠定了良好课堂教学基础,实现了教法与学法的统一。

2. 灵活多变运用教法,适应学法的需要

有很多学生在刚刚接触化学之后会认为: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跟英语一样,需要死记硬背,给人枯燥乏味的感觉。这就表明了学生在对化学课程特点的理解和学习方法上存在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调整教法,加强学习方法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师灵活多变地调整教法,学生很快就能找到正确的学习化学知识的“钥匙”,建立起学习化学的兴趣。

要实现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优化教法与学法的组合,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遵循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创设环境、导入新课、科学实验、归纳总结、巩固实践、应用知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灵活地穿插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前面的知识设计一个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在实验中教师将实验的装置与“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归纳装置的异同,比较优缺点,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能力,并在比较中得出实验的操作步骤。在实验结束时,也可以与“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方程式比较,归纳碳的还原性。在学习“物质构成的奥秘”中的“原子的构成”时,如果只是简单地进行口头讲解,学生不容易理解这些知识。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视频――带正电荷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中大多数的α粒子能顺畅地穿透金箔;少数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线,发生偏转;极少部分粒子遇到了坚硬的不可穿透的质点,反弹回来。然后教师帮助学生思考总结出:在原子中有一个原子核,它的体积与原子比较小很多。这样灵活多变的教法,就使化学这门学科变得有趣多了。

3. 加强学法指导,促进教法与学法的衔接

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很难自己总结出较为完善的学习方法,因此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课堂教学。教师要教会学生善于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习和认识一种新的物质时,要鼓励学生不仅要学习其化学性质,还要了解其用途,并学会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劲头十足。而且在不断的思考过程中,学生通过努力解决问题,获得满足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有人用煤火取暖容易发生煤气中毒,中毒的原理是什么?在试管中加入新鲜鸡血(加入抗凝血剂),然后通入一氧化碳气体,观察血液颜色的变化(或者借助多媒体演示此实验)。最后学生总结出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会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

要学习好化学,还需要进行适当的记忆。初中化学需要重点记忆的知识包括常见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如果要求学生只是机械记忆,效率和效果都不理想。这些内容都是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学生如果不能牢固掌握,就很难跟上课堂教学节奏,造成教法与学法相脱节。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其归纳记忆诀窍和记忆方法,增加知识的趣味性。如学习“化学式与化合价”时,学生需要记忆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口诀:一价请驴脚拿银(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羊盖美背心(二价氧钙镁钡锌)……教学金属活动顺序表时,可以这样启发学生记忆:“嫁给那美女,身体细纤轻,统共一百斤”(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教学“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时,教师可以采用比喻记忆法,把一氧化碳气体的通入和撤出,比喻为“早出,晚归”,把酒精灯的点燃和熄灭,比喻为“迟到,早退”。记忆口诀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陌生的东西熟悉化。通过这些通俗易懂的口诀,学生可以快速“简单记忆”,既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强学法的指导,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课堂教学,有效促进教法与学法的衔接。

三、结束语

化学教学课程改革只有适应新课程标准和新教学理念的要求,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积极更新观念、转变教学行为、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更好地让教法与学法优化同步。同时,在对教法和学法进行优化同步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灵活多变运用教法,加强学法指导,实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以收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江家发,杨浩文.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学刊,2005(08).

[2]李翠芬.化学新课程教法与学法的初探[J].陕西教育,2009(02).

同步课堂范文第5篇

潍坊市自2001年9月始就进行了“主体活动教学”的课题研究。“主体活动教学”以素质教育思想立论,它着重改变教师不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只一味灌输的“填鸭式”教学行为,充分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最终要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新型教学模式。随着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学生学习方式有了变化,自主学习的时间明显增多,但新的矛盾开始突显:如何让学生的学习成果落到实处?经过课题组成员很长一段时间的探索、学习和实践,发现学案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学案教学把重心放在“学”上,并根据学生、教材的特点进行诱导和辅导。把学生的动眼、动手、动脑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这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更有意义的是,养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我们的老师形象地把学案教学称之为“名片理论”,即书写是最好的落实方式。

2.目前学案教学中存在的有关问题

2003年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我们传统教学提出了新挑战:在培养目标上,重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式上,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教学方式上,要求教师由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一句话,充满活力的课堂是新课改的追求目标和具体体现。

随着课改的深入,尽管本市的课堂组织形式上有了一些变化,但在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上仍缺乏行之有效的做法。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学案设计的指导思想滞后:从内容上看,过多注重习得性知识;从形式上看,大都以简单填空的形式呈现;从组织形式上看,仍然沿袭过去的老做法――教学流程一般是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先进行阅读教材,直接从教材中获取信息来理解掌握教材知识,然后教师进行强调规范。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学习方式单一,更多地是个体自主学习,由于缺乏交流的平台,群体互助式学习无法在现有学案的基础上开展,合作、探究更无从谈起。曾经是教学改革的推动者,却成为课改的桎梏。

笔者曾经在一些学校听过课,发现只要老师注意发动,学生都能对学习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和兴趣;通过问卷调查来看,学生也普遍对学案教学持肯定态度,但也对学案的设计和使用方面倾向于希望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学案这一有效的形式如何才能与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相适应呢?

3.让学案改革与课堂教堂改革同步

3.1问题的设计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

课堂因互动而精彩。之所以有些课堂不活跃,我认为关键在于“学习活动设计”处理方式简单,缺少有启发性问题的设计:以两位教师处理人教版必修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不同方式更直观地说明这一问题:

在处理“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甲学案的设计为:

(1)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________并使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的能力。

①产生原因: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能力,它包括抗灾害的自我恢复能力和抗污染的自我净化能力。

②影响因素:生态系统的这种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生态系统越单纯,________越简单,它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________,抵抗力稳定性就越________。

③举例:_____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的________能力。

①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________的关系。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________,反之亦然。

②举例:________

教师乙在处理相关内容时的学案设计为:

“资料分析”,科学家对某原始森林生态系统进行了长期的观察与研究发现:

材料一:气候干旱,对该生态系统中物种数量及营养结构影响不大;

材料二:森林中发生局部火灾后,森林中种群密度降低,但是由于阳光充沛、土壤中无机养料增多,植株迅速生长,生物种类和数量迅速恢复正常;

材料三:森林某部分,由于大面积过度砍伐,生物种类和数量及其营养结构遭到严重破坏,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恢复正常。

①从以上三个材料中,你能分别得出什么结论?

②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气候干旱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却非常大。为什么?

③你认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结构的关系应如何描述?

④试用曲线图的形式,表示出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之间的关系:

前者的教学组织形式,更多地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读书、主动填写,学生学习书本知识(间接经验)时脱离了自己的直接经验,不能把概念原理建立在他们的感性经验基础之上。由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单一化,即使学生掌握了书本知识,但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都难以提高;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后者的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作了适当的变化,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提供给学生,而是以“问题组”的方式呈现。学生依据教师所提供的问题和材料,进行自主思考、分组讨论,交流与展示。学生的学习体验,知识整理,认识的深化大都在讨论中完成。在讨论中发生思维碰撞,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在讨论中,发现自我缺陷,进行自我完善;在讨论中,学会协作互助,养成合作精神。

现代合作教育学派认为,在合作学习、竞争学习和个体学习的三种学习情境中,合作学习是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情境,也是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法。因此要体现出课改理念中的“合作与探究”,变个体学习为群体互助式学习,学案中问题的设计是关键。

3.2学案改革要体现多种方法的综合与优化

“创新是历史的延续”。强调学案的改革,不是对原有学案设计的全盘否定,而是理性地批判、继承与发展。生物科学作为由生物学事实和理论构成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就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来看,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适合于接受学习,也并非所有的知识都适合于探究学习;从教学方法比较,“每种教学方法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但解决另一些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巴班斯基)

以学案为载体,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科学训练是高中课改的五个要素,其中学案的设计是其他四者的基石。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必须对教材进行透彻地分析,并充分估计学生的需要和现有的知识储备,合理确定处理方式:对于教材中的探究点,应当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对于那些基础、陈述性知识,例如一个事实、一个概念等,仍可借鉴过去学案设计中的处理方式,以知识梳理或简单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建构。“学生因自主而发展”。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同步课堂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同步拓展阅读 教师 学生 策略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课程教学引入了“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教学理论。这两种教学理论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里面包含的内涵却有着千差万别。“教教材”策略实质上还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它是一种没有学生参与、缺乏师生互动的教学。“用教材教”的教学是将课堂教学向课堂外、教材外拓展式的教学。拓展式教学在此教学方法推动下成为一种教学时尚,这对推动师生互动式新型教学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高中语文课堂同步拓展阅读教学的概念

高中生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基本上掌握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技巧,阅读理解能力也得到了一定提高,因此,对于高中语文课堂来说更多的是进行有针对性的拓展式阅读教学,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质的飞跃。“同步”是指将课本知识运用于课外实践,以便强化、拓展课本知识,使其课本知识得到迁移。“拓展阅读”是指围绕语文教材,向更广知识面辐射,以便进行迁移阅读,使得课内阅读的补充和拓展得以实现。

概括而言,“高中语文课堂同步拓展阅读教学”是指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某一课堂的阅读素材,围绕教学重点,搜集重点相关语文信息文本语境,重构文本语境,使其得到延伸和拓展,加深和拓宽学生的课堂素材阅读理解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解放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也有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提高教师教学活力与动力。

三、高中语文课堂同步拓展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课本以及课本编著者之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要尽可能的进行互动,对课文进行深刻的讲解,既要引导学生走进课本,又要帮助学生走出课本,让课文从课内流畅的迁移拓展至课外,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语文素养。

(一)教师为主导,积极引导学生走入课本。

教师作为拓展阅读教学的组织策划者,要充分感悟理解原始课本材料,做到教材烂熟于心,要将教材熟悉到如出自己心中,如出自己口中。明确拓展阅读教学的方向,精心搜集材料,及时归纳总结,对材料进行总结概括,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激发学生的思维、情感和想象。如,在学习《雨霖铃》时,教师先分析此课文的教学重点――重点分析诗歌意境,对杨柳进行解读。首先理解原句中“杨柳岸晓风残月”中“柳”字涵义,在此基础上搜集其他有柳字的诗词,如“忽见陌头杨柳色”“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比较“柳”字的涵义,让学生感悟柳字的言外之意。又如,在学习《记承天寺夜游》一课时,先设计问题,苏轼是个什么样的人?让学生带着目标去理解课文,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解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做出评价,结合苏轼其他诗词拓展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以学生为中心,选择拓展载体,提高拓展实施质量。

在进行拓展阅读教学前,要进行课前评估,充分考虑拓展对学生的意义程度,并且拓展的群体不能只针对个别同学,要面向全体。如,在学清照的《一剪梅》时,整体评估作者李清照的影响力,以及在高中教材中诗词所占的比例,可以拓展对李清照的经历进行简介,结合其他李清照的诗词如《声声慢》、《如梦令》等,由三首诗词表达意境的异同来简介不同时期的李清照。进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结合板书,归纳这堂课的中心情境,咬文嚼字学习用词的巧妙。

通过小组讨论,指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答完以后可以通过课堂统计,调动全部学生的积极性,整体了解学生的思想。然后对此进行及时点评。用鼓励代替一味的惩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客观倾听学生的心声,恰当的指引学生。最后集体朗读李清照三个不同时期的作品,让学生形成对作者的独特感悟和共鸣,提升学生对此文本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语文理解能力,使拓展课堂出色的完成教学目标。

(三)科学选择拓展阅读的文本载体。

目前的语文教学,在教学手段如利用音乐、表演、绘画、实物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与拓展。但是过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阻碍了学生驾驭和理解文字的能力。大量的声像信息取代学生的阅读和朗读品味,削弱了学生领悟文字的魅力。因此在课堂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语言规范、科学健康的读物,可以是名著、可以是新闻、可以是评论。文本严格遵循学生学情、文本特点和教学需求三个原则来选定,这样才能保证语文课堂同步拓展阅读发挥应有的功能和效果。

四、结语

同步课堂范文第7篇

关键词:开启心灵;对话;生活;沟通;互动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0-007-2

抛开浮躁,静下心来,翻开《陶行知教育名篇》,凝视着那一行行足以振奋人心的话语“生活教育,是叫教育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它让我认识到:实施爱的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实施开放教育,实行“教育无痕”的对话,才能焕发学生活力,不断健全他们的人格,丰富他们的人生,伴随着知识的获得,使他们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责任感,作为一个自然人和社会人的统一体,随着他们自己的意愿,快乐而真诚地生活,去获取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

耳旁不由回响起熟悉的旋律:“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情,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小孩……”面对具有独特个体和完整生命的学生,我该拿什么,奉献给我所热爱着的至真至纯的学生啊?此时,陶行知先生以那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以及他为倡导并实践他那伟大的教育思想而践行的一桩桩、一件件教育轶事,都令我耳目一新,都令我为之感动,给了我深深地教育与无穷的启示。

启示一:以“爱”为钥匙开启学生心灵

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这“营养”,毋庸置疑,就是爱――教师对学生无私而高尚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则小故事也给了我许多启发:一根粗粗的铁棒不管怎样使劲地击打也敲不开一把锁。这时钥匙来了,小小的身子轻轻扭动一下,锁就开了。铁棒很奇怪,钥匙说“我最了解它的心。”

老师的爱正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锁的那把钥匙!

怎样实施师爱?陶先生有言云:“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儿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这句话告诉我,老师想要走入孩子的心灵,首先要变成孩子,具备和孩子一样的童真、童趣和童心,以孩子的眼光来观察这个世界,以孩子的心灵来感受这个世界,与孩子同欢乐共烦恼,产生与孩子能“和谐共振”的情感,唯有此,才能叩开学生的情感闸门。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心理成分,情能激思,情能启智,学生的思维需要情感来滋养。当老师带着真情走近学生,做到“以趣激情、以情引情、以境生情”,情感与学生真正产生共鸣的时候,学生才有可能敞开心扉接纳老师,珍视课堂上所体会到的真实感受,在一次又一次愉快的游戏中、有趣的实验中、会心的微笑中,获得对自然、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从而提升自己的道德认知,转化为自身道德行为的内驱力。

启示二:以“对话”为载体实现顺畅沟通

当年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的校长时,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等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他。陶先生当即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陶老先生,不愧为一代教育大师,今天,当我们在为“对话”不断探索、埋头研究时,恕不知,他早已把“对话”这一教育理念阐释地如此透彻,运用地如此自如,令我不禁感叹:噢,原来教育可以这么做!

这个看似“古老”的故事,在新世纪的课程改革中给了我许多常新的启迪:作为教育活动的“对话”,它是一种沟通,是一种合作,更是一种交往,意味着互动、民主和平等。陶老先生轻轻蹲下身来,以平视的目光、平等的语言、亲近的心态与学生“对话”,真正实现了“心灵与心灵”“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对话,淡化了教育痕迹,那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境界。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话语霸权者,是裁判,是保姆。学生就是静听、静观、静思,是一个被动的生命。课堂上教师是表演者,成为课堂这个舞台的主角。研究课堂教学就是研究教,就是看教师的表演,学生这个真正的课堂学习的主体则在教师以及教研人员的视野中消失。

新课程不再是独白的文本,而是对话的文本。对话式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成为一个参与者,一个合作者,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从话语霸权中解放出来,从裁判和保姆的角色中退出来,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宰自己的生命。

实现“教育无痕”的对话,首先要营造一个开放融合的交往空间,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与书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对话,包括与自己对话(意即自我教育、自我反省),使学生身心自由舒展,说真话、吐真言。“朋友,我想对你说……”正是学了《手拉手,交朋友》后提供给学生的这样一个畅所欲言的机会,意在引导学生对自己、对同伴在交友活动中的表现发表自己的感想和意见。(比如与朋友争吵后感觉自己错了,可以写上承认错误的话;比如,被朋友误解了,可以把事情的原委写明白,然后给朋友看。同时,记录的方式也是多方面的,可以是书面的文字记录,也可以是照片、录象资料等)这样,把学生的认识活动置于一个更开放更广阔的时空当中,给他们一个自我转化、自我提升的空间。学生于自由自在的“留言”中,加深了对友谊的更深层次的认识,有助于自我反思、自我激励与自我调整,提高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

启示三:以“生活”为沃土培植道德幼苗

陶行知批评旧教育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是既脱离生活又摧残人性的教育。传统德育以“理想化”为培养目标,过于注重“未来”,而忽视了“现在”(即现实生活),一度让学生过着一种对他们来说是虚无缥缈的“成人生活”,从而使德育脱离生活实际,进入困境。然而,童年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它不仅仅是未来生活的准备或教育的手段,其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学生,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个体,在生活中他们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总是作为一个整体投入的。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师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深信,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有人说有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那无疑就是承认了离开水也可以游泳一样。“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让学生的道德幼苗根植于生活的沃土之中,学生的道德生命才能生动、完满。

镜头一:走出课堂,亲近自然

一个红红的柿子,一幅萧瑟的秋景图,一首优美的秋天小诗,在学生的眼前展现了一幅幅五彩斑斓的秋色图,使学生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但教学并不止于此,我会在充满凉意的秋风中,和孩子们一同走出课堂,捡拾一片黄叶,真切感知“秋天到了”。让学生拥抱秋天,在与大自然心心相印时,将美丽的秋天留在他们的手指间和心窝里,于不经意间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

镜头二:走出课堂,融入生活

九月九,登高赏菊敬老忙。在《中秋与重阳》的课后延伸活动中,组织学生慰问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一份热乎乎的重阳糕,一句奶声奶气的问候语,一首不是太优美的歌曲,送去了孩子们尊敬、关爱老人的浓浓情意。其乐融融的氛围,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距离,沟通了学生与现实世界的隔阂,悄无声息地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渐渐融入到真实而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

生活是立体的,全方位的,因此,要“跳出教材用教材”,始终以生活世界为背景,把品德课堂变得充盈些,再丰厚些。只有这样,学生才得以用明亮的双眸发现生活中的善,用敏锐的触角体验生活中的真,用睿智的心灵感悟生活中的美,由此学会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更好地生活。

同步课堂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培训 远程 实时 互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承担着重庆市电力公司职工教育的培训重任,培训任务繁重,为了使培训更具有时效性,公司又在万州、永川等5个基层单位建立了培训分中心,培训分中心片区培训项目由技培中心统一管理,培训地点在各分中心,由分中心组织实施。培训班组织管理按技培中心培训项目组织管理流程进行。技培中心负责对片区培训项目进行业务指导、对各环节进行监控;培训分中心负责片区培训项目的全过程实施,培训资源有限,如何充分发挥技培中心的指导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实现跨区域远程实时多媒体交互式的教学新方式成为了信息技术的研究重点。

1设计原则

1.1可利用性

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与其他系统的接入,如网络、摄像头、计算机、显示设备;降低成本。

1.2先进性

系统设计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且切实可行并容易实现;遵循国际标准和国内外有关的规范要求;保证该系统在未来3年的领先地位;符合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和视频会议技术的最新发展潮流,并且是应用成熟的系统;互动录播系统要达到720P高清直播及录制,要与时俱进,全面利用网络资源,给领导、教师及学员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震撼,充分展示教学的每个细节。

1.3实用性

针对用户实际应用的特点,系统具有多种软硬件的管理方式,图形管理界面;系统设计应符合工程的实际需要;系统配置即强调先进性也要注重实用性,系统配置的经济效益,达到综合平衡;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系统功能的定制模块开发。系统操作的简洁方便,实现一键式的切换操作。

1.4可扩展性

互动系统设计要考虑今后网络的发展,软硬件必须留有充分的扩充余地,为2次投资节省费用;考虑设备的升级实现与其他系统的互联,比如与培训中心或者学习中心点播平台的无缝对接。系统能与兼容目前所有网络设备的协议,并具备信息流传输的低延时。

1.5可靠性

具备在规定条件和时间内完成用户所要求的功能的能力,能长期稳定的工作;系统启动快,系统掉电后再来电或网络传输中断后再恢复正常,系统恢复工作迅速;故障率低,维护维修方便。

2方案设计

目前重庆技培中心已有录课设备3套(2套固定,1套移动),1套资源管理,学习,交流软件;万州分中心已有常规多媒体系统1套;电力专网已成熟稳定;

2.1现有系统和设备可以实现的功能

重庆技培中心――培训资源建设(录课),转播、直播、点播、资源管理等常规音视频教学功能。

万州分中心――常规的多媒体学习,多媒体教学、音视频点播等。

2.2项目建成后需实现的主要功能

(1)分中心可通过录播系统及时地记录讲课现场,系统可根据不同的需求是现场直播还是录完以后再播出,实现优质的授课资源网络共享,实现分中心辖区的在线和离线教育培训;

(2)促进技培中心与各分中心的交流互动,两中心之间可通过录播教室展开视频互动课程,优秀讲师之间的交流可随时进行,不受地域的限制;

(3)通过录播系统使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及时的重放,更深一步地研究教学当中的内容、进行反思。比如我们分析教师是怎样教的,学生是怎样学的,怎样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就解决了教师的教研和科研深入开展的问题;

(4)通过录播系统录成了教学资源,可以在有网络的任一地点观看学习,让学员在课后进行自主的学习,相互讨论;

(5)技培中心可远程监控,实现远程监考并录制。

3结论

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加新技术的应用,是促进教学模式转型的利器,以“面对面零距离”同步式的远程互动教学为代表的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史上的一次大变革,最终将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化。互动教学录播系统建设,是信息化、网络化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同步课堂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读写结合 教学模式

一、运用读写结合同步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语文科目以文字为基础,读与写是语文的基本能力之一,不仅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而且对其他科目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强化读写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一,通过“以读促写”可以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知作者的写作技巧、写作灵感、写作方向等进而提升自我写作能力。在日积月累的阅读过程中,可以总结脍炙人口的名句的创作源泉与创作方式等、将名人名家之言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之中、模仿名家之言创作类似句子等;其二,可以通过“以写促读”,实现两者相辅相成。对于学生而言,不论是其写作水平如何,均可通过长期的写作积累词语、积累写作灵感、积累写作思路等,而且在写作过程中还可以感知文章的价值与作者的思想等,通过思考与反思以提升阅读的兴趣以及知识储备[1]。从上而言,通过读与写两个环节的培训,学生即可在阅读过程中提炼出写作的技巧与灵感,同时从写作过程中感知作者的创作历程,提升阅读的兴趣以及阅读的理解力,进而达到个人的全面发展,为语文以及其他科目的学习积攒能量。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的策略

(一)在阅读文章后要写读后感

任何一篇文章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人的思考,换而言之任何人在阅读文章之后即会有所感悟,或正面或负面。为此,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完文章之后,即可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将所想记录下来,为后期的写作积累写作灵感。同时,由于个人写作能力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培养所得,学生即可将日生活中的点滴所感记录在案,以备后期写作所用,通过不断积累激发想象力与创作力。例如,教师在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一文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进行分组谈论,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讲一讲自己在这一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以及想法等等。

(二)根据自己的想法续写课本内容

一篇课文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虽然文章结束了但阅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扩展,以丰富课文内容。教师即可据此安排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续写课文,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例如,在《农夫与蛇》一文中,最终的结局是农夫被蛇咬死了,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可依次联想并展开续写。假如农夫没有遇到蛇,农夫会怎样?假如蛇没有遇到农夫,蛇会不会冻死?假如农夫直接打死了蛇?假如农夫救了蛇,数年后蛇化作成人报答农夫的恩情……,以上假设均可以成为该文的续写之篇,让学生展开联想,放飞思想,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所想续写新的篇章。

(三)联系日常生活写作日记

好的文章一定是来自于生活的,就像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如此感人,那是因为先生写的是自己父亲生活中的背影,杨绛“先生”的《我们仁》被誉为一个世纪的温暖之作,可是故事讲述的只是“先生”与她丈夫和女儿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通过阅读书本即可联想到生活,从中体悟到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同时亦可以在生活中收集到创作的资源以及培养创造灵感等。对于教师而言,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日记写作内容、写作数量、写作字数要求等,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可以培养其关注生活的习惯和能力以及积累写作素材[2]。

(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素材

语文课本中有诸多课文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部分课本知识就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此类课本教学中可结合日常生活的点滴进行教学设计。例如,教学《春联》这一篇课文时,就要结合实际来进行讲解,众所周知,春联是我们国家在过年的时候每一家、每一户都会进行张贴的,春联上不同的字就代表着每一家或是每一户不同的期望,所以讲到这一课时,教师即可让学生回忆以往生活中熟知或记住的春联,在课堂上进行朗诵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诠释春联的意义,积累写作素材而且可以将之运用到后期的创作之中,丰富个人文章的内容。

(五)通过阅读,进行仿写性练笔

当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与练习之后,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即可加大W生的写作能力训练,以提升其文笔。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基本语句的运用能力,尽量避免错句、语病句、错误修辞等发生概率,同时,还可安排学生模仿名家之作,在模仿中提升写作能力与文学修养。例如,在小学课文中有这样一篇文章《火烧云》,作者是笔者最喜欢的女作家萧红,笔者经常感慨怎么会有人,能够将火烧云,描写的这么美,后来在读《呼兰河传》的时候,也就不再稀奇了。在《火烧云》这篇文章中,作者在描写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充分体现出了火烧云的真实状态,每一片云彩经过作者的描述尽显逼真之势。教师在讲授修辞的意义以及运用技巧之后,即可安排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擅长点去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其他现象。例如,月光、彩虹、波涛等等,同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作品以及个人能力进行点评并指导学生进行修改,在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三、结语

语文在我国各阶段教学中均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小学语文是学生打基础的关键阶段,在此过程中读写能力对于语文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应当结合当前教学中的不足并结合教学资源,设计多样化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刘立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初探.《课程教育研究》, 2012(33):99-99

[2]完玛草.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读写算:教研版》, 2015(16):26-27

作者简介

同步课堂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同步课堂;教学模式;资源共享;一体化

一、同步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同步课堂教学模式基于同步课堂理论指导、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的一种范式。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学生集体学习。在课后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性格特点和学习状况,通过同步课堂有区别推送辅导材料及习题、向家长发送短信和平台信息等,实

现课后个性化教学和辅导;学生依据教师发送的具有针对性的辅导材料及与教学同步的习题,有效地弥补了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

之处。

二、高中物理教学引入同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

1.同步课堂教师组成

高中物理同步课堂模式中,教师构成包括:(1)主讲教师。

其主要工作是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说课方式对学生进行

实时性的授课,并指导学生学习新的物理知识、进行习题练习。

(2)助课辅导教师。其工作主要是监督和组织学生学习物理课程,对整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有效管理。(3)课程负责教师。主要是监督主讲教师的教学工作,反馈主讲教师的教学成果,并且定期地进一步指导和深化学生的物理知识。(4)技术指导教师。主要负责整个教学模式的顺利运行。

2.同步课堂硬件设施组成

同步课堂硬件设施主要是建立由中心传输手段与通信手段相结合的远程同步教育平台。这个平台主要包括宽带多媒体通信系统、干线光纤网、区域宽带网、有线电视网等。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同步课堂教学遍及到学校内的所有教室、办公室等区位点;通

过互联网技术和手机客户端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系起来,使家长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地使学生的生活融入物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同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运行

在同步课堂教学模式中,各位教师共同完成高中物理的教学备课、上课等环节,助课辅导教师负责监督学生学习和监督管理学生等辅工作。教师们在各个教学环节上分工协作,保证了教学活动顺利的贯彻落实。在同步教学模式运用到高中物理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资源是必备的条件,为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公共服务体系是基础要素,并构成了学习的环境,是整个系统有序进行的保证。

三、同步课堂教学模式引入高中物理教学的意义

同步课堂教学模式引入高中物理教学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辅更加队伍完善

同步课堂教学模式无形地将社会、教师、学生、家长等对方了力量融合在一起。它不再是传统的一名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而是多个教师合作性的对全体学生进行辅导,改善了了原来家长对孩子学习监督力度不足的局面。

2.资源共享机制完善

同步课堂的教学模式正是很好地迎合了教学资源纷繁复杂的问题。来自多个执行体系的教师集中精力,相互合作性的备课、讲解、管理等,将知识点及讲课的维度提升到最优化,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大化的知识资源。并且通过网络端与手机客户端的连接,将学校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网络教育资源与学校、家长、学生联系起来,学生得到最及时、全面的教学资源与习题资源。

3.教与学一体化

通过同步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融为一体,学生、教师、家长在整个教学过程里融为一体。教学过程里各方面的力量相互合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完全参与性提升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王成端,顾玉林.同步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2]方长庚.实现跨校实时同步交互式教学,推进均衡教育的快速发展[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

上一篇:国际汉语教师范文 下一篇:网络课堂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