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9 22:54:36

同步技术论文

同步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同步建模模式相对于传统建模方法相比而言,可以再更简单,更开放的环境中进行高效率的设计。不限制模型中一系列特征操作的时间顺序;同步建模命令在修改产品特征时,不考虑产品建模的创建过程;因为同步建模操作命令没有顺序关联要求。在此模式中,某些NX命令,如孔、倒圆、倒角和同步建模的尺寸命令被处理为”同步特征(SynchronousFea-ture)”。主要适用于由解析面如平面、柱面、锥面、球面、环面组成的模型。不是说必须是简单的部件,复杂模型也是由这些类型面组成的。在独立于历史模式中,在建模的当前操作状态,其建立的特征操作与时间顺序之间不相互依赖。如图2所示。同步特征是一个在独立于历史模式中建立和存贮的特征。同步特征在修改产品的某个特征时,不需要更新和回放产品创建过程的特征,设计效率可以成倍的提高。产品设计进行局部修改时,同步建模的模式是非常高效的。对后续修改加工,独立于历史的建模模式是非常受欢迎的。在同步建模的方式中,可以使用许多与传统建模相同的特征。有些命令创建产品的个别特征时,特征的操作命令会排列在部件导航器中,虽然同步建模命令在部件导航器中看上去和传统建模的特征类似,但可对产品的局部特征进行快速的修改。

2基于历史建模(HistoryMode)到独立于历史建模的技术转换

从基于参数化历史建模(HistoryMode)到独立于历史建模(History-FreeMode):模型参数被剥夺,如特征支持同步模式,它被转换成一个同步特征,这些特征包括边倒圆,倒角,孔和螺纹特征,它们的表达式也被转换。产品设计中的某个特征是在基于历史模式中建立和存贮的特征。一个同步特征能对某个特征进行修改,不需要对产品构建的过程特征数进行实时的更新和回放。某些同步建模特征也被转换到同步特征,这个包括线性尺寸,角度尺寸,和径向尺寸特征,它们的表达式也被转换。也可以从部件导航器或通过在图形窗口中双击它们去编辑同步特征。草图曲线的约束在草图中被维护起来,但在草图内没有任何目标与草图外的对象是关联的。不呈现非同步特征的特征.从独立于历史建模(History-FreeMode)到基于参数化历史建模(HistoryMode),模型参数再次被剥夺。在模型中大部分同步特征被移去,草图和基准被保留为可编辑的特征,可以利用草图去建立新特征。如图3所示。

3结论

基于历史的建模模式是一种构建和显示全程特征树的设计模式。对设计高度工程化的部件,这种设计模式是最理想的,高度工程化的部件在设计开始前可以计划其要经历的复杂改变。在这种模式中,同步建模操作被记录为在历史树中的节点并同树一起被显示。独立于历史模式是构建局部特征和尺寸,但不显示全程特征树的设计模式。对在设计开始前不能计划要经历快速改变的部件,这种设计模式是理想的。在这种模式中,同步建模操作被记录为局部特征、永久尺寸和约束。

同步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纵观全国的教育改革,正是如火如荼之时:开创校园网站,建立计算机网络教室,网上教学,多媒体课件等等,多种形式齐头并进。在这种探索过程当中,也清楚地让我们看到:现代技术应用于教育是对教育本身一个质的突破。

旧式的教学,课堂是教师的舞台,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就要“独揽天下”,没有给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没有让学生有创新的机会,更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现在我们把它叫做“说教式”、“灌输式”,看来是无可厚非的。那又是不是说只要在教育中应用现代技术就可以改变这种局面了呢?我认为也不然,光有现代的技术,没有先进的思想同样是不行的。如今,在我们教师队伍中,还存在着这种现象:有教师认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占用了教学时间,影响升学率;大部分教师对现代技术的驾驶水平还偏低;有的教师虽然会使用现代技术,但不会处理它与教学之间的关系。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就只有在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努力的改革教育思想理念。

那要从哪些方面来改革教育思想理念呢?我认为: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要发展现代教育技术,首先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为什么要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的问题?”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理论学习,明确现代技术在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不断完善自身素质,使自己能游刃自如的操纵各种现代化教育手段。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两种:主动的学习和被动学习,一个乐意学习的人,肯定要比一个免为其学的人要学得更好,要让学生由“强学”变为“爱学”,这就需要充分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他们喜爱的事物与情境。例如:小学数学在所有学科中,它是最抽象化,概念化的一门学科,模糊的数字概念,枯燥的定义定律,不适合小学生的特性,如果我们能将这些数字的定义、定律等转变成生活中生动、鲜明的形象,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觉得: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这一点,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的学习。

2.教学方法要侧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精神

实践证明:儿童有巨大的创造潜力,能不能发挥出来,教师的引导起很大作用。在这个培育过程中,它不要求教师把问题提供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这就把教学变成一个“指导发现,共同研讨”的过程,而教师在其中始终只起导师的作用。在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材中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这一课,我是这样教学的,先给出一个反映“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路程“的表格,让学生自己读表,然后告诉我“你从表中能知道什么?”这样综合所有人的意见,正、反比例的意义就在学生自己的观察、探索中自然表现出来。

同步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独立完成课题的工作能力.

(2)对学生的知识面,掌握知识的深度,运用理论结合实际去处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外语水平,计算机运用水平,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进行考核.

2.要求

(1)要求一定要有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要求技术含量较高.

(2)设计或论文应该在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时限内完成.

(3)书面材料:框架及字数应符合规定

3.成绩评定

(1)一般采用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级计分的方法.

(2)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成绩给予评定.

4.评分标准

优秀:按期圆满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项目;能熟练地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有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有较高技术含量.

立论正确,计算,分析,实验正确,严谨,结论合理,独立工作能力较强,科学作风严谨;毕业设计(论文)有一些独到之处,水平较高.

文字材料条理清楚,通顺,论述充分,符合技术用语要求,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整.图纸完备,整洁,正确.

答辩时,思路清晰,论点正确,回答问题基本概念清楚,对主要问题回答正确,深入.

(2)良好:按期圆满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项目;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立论正确,计算,分析,实验正确,结论合理;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为,科学作风好;设计〈论文〉有一定的水平.

文字材料条理清楚,通顺,论述正确,符合技术用语要求,书写工整.设计图纸完备,整洁,正确.

答辩时,思路清晰,论点基本正确,能正确地回答主要问题.

(3)及格:在指导教师的具体帮助下,能按期完成任务,独立工作能力较差且有一些小的疏忽和遗漏;能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但技术含量不高.在运用理论和专业知识中,没有大的原则性错误;论点,论据基本成立,计算,分析,实验基本正确.毕业设计(论文)基本符合要求.

文字材料通顺,但叙述不够恰当和清晰;词句,符号方面的问题较少i图纸质量不高,工作不够认真,个别错误明显.

答辩时,主要问题能答出,或经启发后能答出,回答问题较肤浅.

(5)不及格:任务书规定的项目未按期完成;或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未掌握.没有本人结合实际的具体设计内容或独立见解的论证,只是一些文件,资料内容的摘抄.毕业设计(论文)未达到最低要求.

文字材料不通顺,书写潦草,质量很差.图纸不全,或有原则性错误.

答辩时,对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阐述不清,基本概念糊涂,对主要问题回答有错误,或回答不出.

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要求

----论文内容符合任务书要求

1.对管理类论文要求:

·对毕业论文的要求是一定要有结合实际的本人独立论证的内容.

·要求论点明确,立论正确,论证准确,结论确切

·论证内容要求有调查研究,有统计数据,对统计数据要有分析,归纳,总结,

·根据总结得出结论.

·最后有例证说明

管理类论文毕业论文行文的逻辑要领

增强毕业论文行文的逻辑力量,达到概念明确,论证充分,条理分明,思路畅通,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关键.提高毕业论文行文的逻辑性,需把握以下几点:

(1)要思路畅通

写毕业论文时,思维必须具有清晰性,连贯性,周密性,条理性和规律性,才能构建起严谨,和谐的逻辑结构.

(2)要层次清晰,有条有理写毕业论文,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一层一层如何衔接,这一点和论文行文的逻辑性很有关系.

(3)要论证充分,以理服人,写毕业论文,最常用的方法是归纳论证,即用对事实的科学分析和叙述来证明观点,或用基本的史实,科学的调查,精确的数字来证明观点.

(4)毕业论文行文要注意思维和论述首尾一贯,明白确切.

(5)文字书写规范,语言准确,简洁.

2.对工程设计性论文要求:

·有设计地域的自然状况说明和介绍

·有原有通信网概况介绍及运行参数的说明

·有设计需求,业务预测

·有具体的设计方案

·有相应性能及参数设计和计算

·有完整的设计图纸

例如:A市本地SDH传输网设计方案

一,A市概况简介

二,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现状(或PDH传输网络现状)

1,A市本地网网络结构,交换局数量及位置,传输设备类型及容量

2,存在的问题及扩大SDH网的必要性(或建设SDH网的必要性)----需求及业务预测

三,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结构设计方案

1,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2,设备简介

3,局间中继电路的计算与分配

4,局间中继距离的计算

四,SDH网络保护方式

1,SDH网络保护的基本原理

2,A市电信局SDH网网络保护方式的选择及具体设计

五,SDH网同步

1,同步网概念与结构

2,定时信号的传送方式

3,A市电信局SDH网络同步方式具体设计

六,方案论证,评估

3.计算机类型题目论文要求:

管理信息系统

·需求分析(含设计目标)

·总体方案设计(总体功能框图,软件平台的选择,运行模式等)

·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概念库设计,逻辑库设计,物理库设计,E-R图,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数据库表结构及关系),

·模块软件设计(各模块的设计流程),

·系统运行与调试.

·附主要程序清单(与学生设计相关的部分,目的是检测是否是学生自己作的).

校园网,企业网等局域网设计

·功能需求

·对通信量的分析

·网络系统拓扑设计

·设备选型,配置

·软件配置

·子网及VLAN的划分

·IP地址规划

·接入Internet

·网络安全

例如:××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1,开发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想

(1)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简介

(2)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需求

2,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

(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2)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3)系统开发环境简介

3,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实现

(1)数据库结构的实现

(2)应用程序对象的创建

(3)应用程序的主窗口

(4)菜单结构

(5)数据窗口对象的创建

(6)登录程序设计

(7)输入程序设计

(8)查询程序设计

(9)报表程序设计

4,总结

设计报告格式与书写要求

·设计报告应按统一格式装订成册,其顺序为:封面,任务书,指导教师评语,内容摘要(200~400字),目录,报告正文,图纸,测试数据及计算机程序清单.

·报告构思,书写要求是:逻辑性强,条理清楚;语言通顺简练,文字打印清楚;插图清晰准确;文字字数要求1万字以上例如:(1)A市本地SDH传输网设计方案

一,A市概况简介

二,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现状(或PDH传输网络现状)

1,A市本地网网络结构,交换局数量及位置,传输设备类型及容量

2,存在的问题及扩大SDH网的必要性(或建设SDH网的必要性)----需求及业务预测

三,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结构设计方案

1,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2,设备简介

3,局间中继电路的计算与分配

4,局间中继距离的计算

四,SDH网络保护方式

1,SDH网络保护的基本原理

2,A市电信局SDH网网络保护方式的选择及具体设计

五,SDH网同步

1,同步网概念与结构

2,定时信号的传送方式

3,A市电信局SDH网络同步方式具体设计

六,方案论证,评估

(2)A地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优化设计方案

一,A地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现状

1,A地区概况;人口,地形,发展情况

2,系统现状;现有基站,话务状况

3,现行网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①接通率数据采集与分析

②掉话率数据采集与分析

③拥塞率数据采集与分析

4,话务预测分析计算

二,A地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优化设计方案

1,优化网络拓扑图设计

2,硬件配置及参数的优化

3,基站勘测设计及安装

4,交换局容量及基站数量

5,传输线路的设计

三,网络性能及分析对比

1,优化前网络运行情况

2,数据采集与分析

3,拨打测试

四,网络优化方案评价

(3)A市无线市话系统无线侧网络规划设计

一,无线市话网络概述

1,A市通信网络发展情况

2,IPAS网络特点

二,A市本地电活网络现状

1,现有传输网络结构

2,传统无线网络规划

三,无线网络规划设计方案

1,A市自然概况介绍

2,总体话务预测计算

3,IPAS网络结构设计及说明

4,覆盖区域划分,基站数量预测计算

(l〉每个覆盖区话务预测计算

(2)基站容量频道设计

5,基站选址,计算覆盖区域内信号覆盖情况

6,寻呼区的划分

(1〉各个网关寻呼区的划分

(2〉各个基站控制器寻呼区的划分

7,网关及CSC的规划

(1)网关到CSC侧2M链路设计

(2)CSC到CS线路设计

四,基站同步规划

(4)A市GSM无线网络优化

一,GSM网络概述

二,A市GSM网络情况介绍

2.1网络结构

2.2网元配置

2.3现网突出问题表现

三,GSM网络优化工作分类及流程

3.1GSM网络优化工作分类

3.2交换网络优化流程

3.3无线网络优化流程

3.3.1无线网络优化流程

3.3.2无线网络优化流程的实际应用

四,网络优化的相关技术指标

4.1接通率

4.2掉话率

4.3话务量

4.4长途来话接通率

4.5拥塞率

4.6其它

五,无线网络优化设计及调整

5.1网络运行质量数据收集

5.2网络质量优化及参数调整

5.3网络优化建设

同步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独立完成课题的工作能力.

(2)对学生的知识面,掌握知识的深度,运用理论结合实际去处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外语水平,计算机运用水平,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进行考核.

2.要求

(1)要求一定要有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要求技术含量较高.

(2)设计或论文应该在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时限内完成.

(3)书面材料:框架及字数应符合规定

3.成绩评定

(1)一般采用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级计分的方法.

(2)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成绩给予评定.

4.评分标准

优秀:按期圆满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项目;能熟练地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有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有较高技术含量.

立论正确,计算,分析,实验正确,严谨,结论合理,独立工作能力较强,科学作风严谨;毕业设计(论文)有一些独到之处,水平较高.

文字材料条理清楚,通顺,论述充分,符合技术用语要求,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整.图纸完备,整洁,正确.

答辩时,思路清晰,论点正确,回答问题基本概念清楚,对主要问题回答正确,深入.

(2)良好:按期圆满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项目;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立论正确,计算,分析,实验正确,结论合理;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为,科学作风好;设计〈论文〉有一定的水平.

文字材料条理清楚,通顺,论述正确,符合技术用语要求,书写工整.设计图纸完备,整洁,正确.

答辩时,思路清晰,论点基本正确,能正确地回答主要问题.

(3)及格:在指导教师的具体帮助下,能按期完成任务,独立工作能力较差且有一些小的疏忽和遗漏;能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但技术含量不高.在运用理论和专业知识中,没有大的原则性错误;论点,论据基本成立,计算,分析,实验基本正确.毕业设计(论文)基本符合要求.

文字材料通顺,但叙述不够恰当和清晰;词句,符号方面的问题较少i图纸质量不高,工作不够认真,个别错误明显.

答辩时,主要问题能答出,或经启发后能答出,回答问题较肤浅.

(5)不及格:任务书规定的项目未按期完成;或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未掌握.没有本人结合实际的具体设计内容或独立见解的论证,只是一些文件,资料内容的摘抄.毕业设计(论文)未达到最低要求.

文字材料不通顺,书写潦草,质量很差.图纸不全,或有原则性错误.

答辩时,对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阐述不清,基本概念糊涂,对主要问题回答有错误,或回答不出.

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要求

----论文内容符合任务书要求

1.对管理类论文要求:

·对毕业论文的要求是一定要有结合实际的本人独立论证的内容.

·要求论点明确,立论正确,论证准确,结论确切

·论证内容要求有调查研究,有统计数据,对统计数据要有分析,归纳,总结,

·根据总结得出结论.

·最后有例证说明

管理类论文毕业论文行文的逻辑要领

增强毕业论文行文的逻辑力量,达到概念明确,论证充分,条理分明,思路畅通,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关键.提高毕业论文行文的逻辑性,需把握以下几点:

(1)要思路畅通

写毕业论文时,思维必须具有清晰性,连贯性,周密性,条理性和规律性,才能构建起严谨,和谐的逻辑结构.

(2)要层次清晰,有条有理写毕业论文,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一层一层如何衔接,这一点和论文行文的逻辑性很有关系.

(3)要论证充分,以理服人,写毕业论文,最常用的方法是归纳论证,即用对事实的科学分析和叙述来证明观点,或用基本的史实,科学的调查,精确的数字来证明观点.

(4)毕业论文行文要注意思维和论述首尾一贯,明白确切.

(5)文字书写规范,语言准确,简洁.

2.对工程设计性论文要求:

·有设计地域的自然状况说明和介绍

·有原有通信网概况介绍及运行参数的说明

·有设计需求,业务预测

·有具体的设计方案

·有相应性能及参数设计和计算

·有完整的设计图纸

例如:A市本地SDH传输网设计方案

一,A市概况简介

二,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现状(或PDH传输网络现状)

1,A市本地网网络结构,交换局数量及位置,传输设备类型及容量

2,存在的问题及扩大SDH网的必要性(或建设SDH网的必要性)----需求及业务预测

三,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结构设计方案

1,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2,设备简介

3,局间中继电路的计算与分配

4,局间中继距离的计算

四,SDH网络保护方式

1,SDH网络保护的基本原理

2,A市电信局SDH网网络保护方式的选择及具体设计

五,SDH网同步

1,同步网概念与结构

2,定时信号的传送方式

3,A市电信局SDH网络同步方式具体设计

六,方案论证,评估

3.计算机类型题目论文要求:

管理信息系统

·需求分析(含设计目标)

·总体方案设计(总体功能框图,软件平台的选择,运行模式等)

·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概念库设计,逻辑库设计,物理库设计,E-R图,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数据库表结构及关系),

·模块软件设计(各模块的设计流程),

·系统运行与调试.

·附主要程序清单(与学生设计相关的部分,目的是检测是否是学生自己作的).

校园网,企业网等局域网设计

·功能需求

·对通信量的分析

·网络系统拓扑设计

·设备选型,配置

·软件配置

·子网及VLAN的划分

·IP地址规划

·接入Internet

·网络安全

例如:××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1,开发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想

(1)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简介

(2)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需求

2,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

(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2)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3)系统开发环境简介

3,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实现

(1)数据库结构的实现

(2)应用程序对象的创建

(3)应用程序的主窗口

(4)菜单结构

(5)数据窗口对象的创建

(6)登录程序设计

(7)输入程序设计

(8)查询程序设计

(9)报表程序设计

4,总结

设计报告格式与书写要求

·设计报告应按统一格式装订成册,其顺序为:封面,任务书,指导教师评语,内容摘要(200~400字),目录,报告正文,图纸,测试数据及计算机程序清单.

·报告构思,书写要求是:逻辑性强,条理清楚;语言通顺简练,文字打印清楚;插图清晰准确;文字字数要求1万字以上例如:(1)A市本地SDH传输网设计方案

一,A市概况简介

二,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现状(或PDH传输网络现状)

1,A市本地网网络结构,交换局数量及位置,传输设备类型及容量

2,存在的问题及扩大SDH网的必要性(或建设SDH网的必要性)----需求及业务预测

三,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结构设计方案

1,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2,设备简介

3,局间中继电路的计算与分配

4,局间中继距离的计算

四,SDH网络保护方式

1,SDH网络保护的基本原理

2,A市电信局SDH网网络保护方式的选择及具体设计

五,SDH网同步

1,同步网概念与结构

2,定时信号的传送方式

3,A市电信局SDH网络同步方式具体设计

六,方案论证,评估

(2)A地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优化设计方案

一,A地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现状

1,A地区概况;人口,地形,发展情况

2,系统现状;现有基站,话务状况

3,现行网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①接通率数据采集与分析

②掉话率数据采集与分析

③拥塞率数据采集与分析

4,话务预测分析计算

二,A地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优化设计方案

1,优化网络拓扑图设计

2,硬件配置及参数的优化

3,基站勘测设计及安装

4,交换局容量及基站数量

5,传输线路的设计

三,网络性能及分析对比

1,优化前网络运行情况

2,数据采集与分析

3,拨打测试

四,网络优化方案评价

(3)A市无线市话系统无线侧网络规划设计

一,无线市话网络概述

1,A市通信网络发展情况

2,IPAS网络特点

二,A市本地电活网络现状

1,现有传输网络结构

2,传统无线网络规划

三,无线网络规划设计方案

1,A市自然概况介绍

2,总体话务预测计算

3,IPAS网络结构设计及说明

4,覆盖区域划分,基站数量预测计算

(l〉每个覆盖区话务预测计算

(2)基站容量频道设计

5,基站选址,计算覆盖区域内信号覆盖情况

6,寻呼区的划分

(1〉各个网关寻呼区的划分

(2〉各个基站控制器寻呼区的划分

7,网关及CSC的规划

(1)网关到CSC侧2M链路设计

(2)CSC到CS线路设计

四,基站同步规划

(4)A市GSM无线网络优化

一,GSM网络概述

二,A市GSM网络情况介绍

2.1网络结构

2.2网元配置

2.3现网突出问题表现

三,GSM网络优化工作分类及流程

3.1GSM网络优化工作分类

3.2交换网络优化流程

3.3无线网络优化流程

3.3.1无线网络优化流程

3.3.2无线网络优化流程的实际应用

四,网络优化的相关技术指标

4.1接通率

4.2掉话率

4.3话务量

4.4长途来话接通率

4.5拥塞率

4.6其它

五,无线网络优化设计及调整

5.1网络运行质量数据收集

5.2网络质量优化及参数调整

5.3网络优化建设

同步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永磁同步电机;空间矢量控制;数学模型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定子绕组与一般交流电动机的定子绕组相同, 转子采用永久磁铁, 因此转子磁链(磁通)是恒定的, 电动机方程(电压方程、磁链方程和转矩方程)相对于异步电动机来说都较为简单, 在控制过程中, 磁链的观测模型也不需要进行计算。永磁同步电动机按定子绕组感应电势波形的情况来分类时, 一般可分为:正弦波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MSM)和梯形波永磁同步电机(Brushless DC Motor, BLDC)。介于前者在现实中应用更为广泛, 本论文主要应用的也是正弦波永磁同步电机。永磁同步电动机具有很多优点, 这些优点也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例如:根据它谐波少、转矩精度高的特点, 常用于伺服系统和高性能的调试系统;永磁同步电机有转轴上无滑环和电刷的特点, 这也解决了其它电机因电刷而带来的使用寿命问题。与此同时, 永磁同步电动机还具有体积小、功率密度高、转子转动惯量低、运行效率高、调速范围宽等诸多优点。值得注意的是, PMSM是一种强耦合、非线性时变的多变量系统, 这也为其控制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而加强对其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的理解能有助于克服这一问题。

空间矢量控制技术优点众多, 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 尤其在永磁同步电机中的使用, 更是再次凸显了它的好处。本论文通过对空间矢量控制技术和永磁同步电机的学习及分析, 在熟练掌握相关数学模型的建立和Matlab/Simulink的使用后, 将建立两种不同坐标系变换的数学模型和基于SVPWM控制技术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系统模型, 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进行仿真。最终与理论分析相比较, 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1 控制系统结构模型

根据对永磁同步电机SVPWM控制系统的理解及前期研究, 可得到永磁同步电机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控制系统设计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永磁同步电机SVPWM控制系统设计框图

本控制系统采用的是双闭环控制, 即速度环和电流环, 由图1可看到, 其主要构成为:

三个PI控制器(PIController)、两相旋转(dq)和两相静止坐标系(?琢?茁)坐标变换的变换器(dq/?琢?茁Coordinate Converter)、三相静止(abc)和两相旋转坐标系变换的变换器(abc/dq Coordinate Converter)、逆变器(Inverter)、空间电压矢量调制器(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

系统运行过程:给电机输入一模拟三相定子电流ia、ib、ic,当传感器检测到这一电流时, 该三相电流通过abc/dq坐标变换器被变换为实际定子的直轴电id和交轴电iq。

参考定子交轴电流i*q通过比对实际转速和参考转速, 再经PI控制器处理后获得。将参考定子直轴电流i*d设为0, 把上述id、i*d、iq、i*q四个变量比较过后交由PI控制器处理, 从而分别产生定子直轴、交轴电压Vd和Vq。将得到的电压量通过dq/?琢?茁坐标转换器处理后输入空间电压矢量调制器, 从而产生一系列触发脉冲, 以控制逆变器, 驱动其产生三相电压, 最终驱动永磁同步电机。

2 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永磁同步电机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如图2所示, 模型仿真环境为Matlab/Simlink。

图2 基于SVPWM的PMSM控制系统仿真建模框图

如图所示, 系统主要仿真模块为:

坐标转换模块、速度控制器模块、电流控制器模块、矢量控制模块、空间电压矢量控制模块、电压逆变器模块、永磁同步电机模块。

系统部分参数为:总仿真时间为0.3S;系统零时段负载起动转矩TL=5N・m。

(1)速度环闭环时, 系统定子三相相电流、转速、转矩、矢量切换时间、矢量所处扇区响应情况。

图3 转速闭环时SVPWM控制系统转矩响应放大图

图4 转速闭环时电机三相定子电流、转速、转矩、矢量切换时间

和矢量所处扇区响应图

由图4仿真波形, 可以得到结论如下:

a. 系统在0s~0.05s之间转速响应以斜率20000上升,延迟时间Td=0.025s、上升时间Tr=0.046s、调节时间Ts=0.05s, 无超调量, 系统动态响应快。系统起动时, 带动负载速度快, 转速在0.05s内稳定在设定值n=1000r/min。

b. 系统在稳态运行时,0.05s后都进入稳态阶段, 系统稳态输出误差已趋近零, 反应出该模拟系统控制精度较高, 稳态特性良好, 波形与理论分析结果相符, 静态性能稳定。

c.系统起动时,定子起动转矩6.7N・m,系统稳定运行后,定子转矩稳定在设定值5N・m。转矩脉动控制在0.2N・m内,系统运行稳定。

(2)速度环开环时,在系统空载情况下给定幅值为±5A的方波参考交轴电流i*q信号时,系统交轴电流、转速和转矩响应。

由图5仿真波形, 可得出结论如下:

在参考交轴电流±5A切换时, 转矩响应时间为0.00035s, 转矩动态响应快速。波形符合理论分析, 具有较好的动态特性。

3 结束语

本论文通过对矢量坐标变换、逆变器、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等技术的原理分析及建模仿真, 主要设计了一个基于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技术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 并在Matlab/Simulink对其进行仿真模拟。系统设计步骤为:系统构架、模块设计、系统设计和系统仿真结果分析。在这次完成论文的过程中, 我对所学的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与拖动以及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与设计等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并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从仿真结果的数据和波形来看, 系统的设计完全符合前期设计要求, 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李静,程小华.永磁同步电机的发展趋势[J].防爆电机.2009, 44(05):17-19.

[2]谭蒂娃.永磁同步电机的发展[J].伺服控制.2010, 22(11):20-22.

[3]唐介.电机与拖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2-34.

[4]张佳.变频器的相关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报.2009, (05):11-15.

[5] 李志武.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术论文期刊.2010:44-46.

[6] 洪乃刚.电力电子、电机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88-191.

同步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运动生物学 研究现状 分析

一、概述

大会论文集共录用论文183篇,其中口头报告88篇,包括青年学者奖17篇、新人奖16篇、专题55篇;墙报交流95篇。其数量创近些年来学术会议纪录。从研究方法来看:属于理论研究的共有30篇,占总量的16%,其余大部分是实验研究,也包括少数运动生物力学教学方法和经验的文章。从应用领域来看:研究竞技体育(分析运动技术)127篇,占总量的69%;研究大众健身24篇,占总量的13%;运动训练器械、系统的研制8篇,占总量的4%;研究方法论11篇,占总量的6%;分析性研究13篇,占7%。

竞技体育的研究占主体地位,研究趋势表现为针对某一特定项目进行分析,从最初的粗略研究已经发展到复杂参数的研究,通过强化研究手段达到优化技术的目的。

大众健身的研究已成为关注的焦点:研究范围从竞技体育逐渐转向普通大众的健身活动,从理论性探讨转变为实验性的分析,通过生物力学研究方法的引入使大众健身更科学、合理,为大众健身服务。

二、会议论文述评

1.竞技体育分析

竞技体育项目的研究是运动生物力学广大研究者的传统研究领域,自我国成立运动生物力学分会至今,致力于此领域的研究近30多年,在以往的经验基础上增加了多项创新,使研究水平、研究内容更加深入。

(1)研究领域逐渐扩大

田径、体操、武术是生物力学工作者的传统研究项目,而在此次交流大会上出现了水上项目的研究,包括花样滑冰、短道速滑、赛艇、皮艇等,水上项目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运动员的划桨技术特点的分析,例如台州学院体育科学学院的粱海丹对世界优秀赛艇双人单桨运动员途中阶段划桨技术进行研究,为我国高水平赛艇双人单桨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提供了参考;冰上项目的研究也是一个亮点,包括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等,例如山东体育学院的周志鹏对我国备战2006年都灵冬奥会的4名国家队优秀女子短道速滑运动员500米起跑技术进行了运动学分析,为短道速滑运动员改进起跑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2)研究方法的创新、研究手段同步化

研究竞技体育项目采用的最基本方法是通过摄影、摄像进行技术分析,从最早的二维逐渐发展到现在的三维高速摄像,此方法实现了竞技项目的运动学分析,在此次学术交流大会论文中这种方法的使用占有一定比例;动力学方法的研究增多,主要通过足底压力板、三维测力平台、等动肌力测试系统等;肌电测试作为生物性研究手段逐步被引入。然而更多研究者实现了多种研究方法的同步,没有局限在单一的研究手段。成都体育学院的巴洪冰、周继和等通过GPS全球定位系统、Polar心率带及摄像技术相结合,有机组合编成一套软硬件系统,实现了运动员在中长距离自行车训练中的实时监测。

(3)从单一的技术分析向多因素分析转化

我国大量运动生物力学工作者历来是把运动员的技术诊断作为研究重心,然而竞技体育运动项目成绩的高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除了运动员自身的技术还包括体能、心理及外界的环境因素。例如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和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运动技术是否合理是影响因素之一,但运动员的体能可能是影响我国田径成绩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采用一套完备的“专家系统”,即生理、生化指标的诊断、运动技术的诊断、心理特征的分析、运动选材指标的测定为一体的多因素综合测试分析系统,实现全方位的综合干预,更加全面分析影响某一项目成绩的因素,提出具体的合理化建议。在第十三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大会上北京体育科学研究所的黄岩利用血乳酸、血指标、BTE腹背肌指标测试2008年全国散打锦标赛夺金运动员的体能状况,提出强度训练以高强度车轮战的冲酸训练最有效果,为团队的训练提供借鉴。

2.实验测试新技术

实验测试手段的创新与深化是促进运动生物力学学科得以发展的基础,在此次会议论文中打破传统方法的束缚,出现了GPS定位跟踪系统、SJ,CMJ测力、红外光点和激光、运动学与动力学传感器、双平台测力系统等测试手段以及人体握力测试参数分析中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特点为创新性强,实现了各种测试手段的同步性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的李明以10名普通男大学生为受试者,采用三维测力台、平面摄影和肌电系统方法在软性垫上对运动时下肢肌肉工作和动作特征进行研究,实现了三种手段的同步测试,提高了研究结果的有效性。

山东体育学院的赖寒以优秀男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船测试系统对运动员的划桨技术动作进行采集,赛艇实船测试系统通过桨栓传感器记录赛艇行驶过程中桨叶转动的运动学、动力学指标,体现了测试系统的一体化优势。

郑州市二七区教体局的宋文云对三维解析系统中摄影框架进行了研制,摄影框架采用两个发射状框架牢固相连接,扩大了控制范围,结构设计合理,在三维解析系统中被广泛应用,符合实验测试灵活、高效的特点。

动力学测试方法以三维测力平台的使用较广,通常以台为主。大连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的元文学在台测试系统的技术趋于完善情况下,克服一系列技术难题以YDT-5461型三维压电晶体测力平台为系统前置部分,开发了YDT-5462型双平台测试系统,该系统采用新型数据采集方法,解决了三维测力平台测试过程中数据丢失与采集同步问题,保证了三维测力平台的测试精度。

3.健身体育研究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此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我国此领域研究起步晚,发展缓慢,研究成果的数量、质量与竞技体育研究相比相差较远。本届交流大会这方面研究论文达到24篇,虽然和竞技体育的研究127篇相比有很大差距,但也出现一个缓慢上升的趋势。舞蹈运动的研究是一方面,对不同人群步态的研究是热点问题,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赵焕彬教授对老年人健身背向走的足底压力与步态特征研究发现背向走较正向走足底各部位压力分布均匀,并能锻炼平衡控制能力及肌肉调节能力,为背向走这一健身方法提供理论支持。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基础所的杨帆对孕妇步态特征进行跟踪调查,掌握了孕妇的步态规律,为孕妇的正常活动提供参考意见。

三、结语

同步技术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科研项目

科研档案是对于科学技术研究过程加以真实、详细记录,是一种十分关键的信息资源以及技术储备,是国家重要的科学财富,对其务必实施集中、规范管理,保证科研档案的齐全、准确、安全,以便于利用以及研究。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就如何规范医院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浅谈几点体会。

一、建立和完善医院科研档案相关管理制度,实现科学规范管理

建立和完善医院科研档案相关管理制度,实施集中规范管理是对医院科研档案进行科学规范管理的前提与基础,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同时,应当建立并完善档案相关的工作制度,实施档案工作的规范化以及标准化管理。医院的科研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将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真正纳入到有关的科研管理制度中去,并有机融入到计划、课题以及成果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去。科研以及建档工作实施四同步管理的制度:下达的科研计划和提交对应的科研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应当同步进行;检查科研计划工作的进度和检查对应的科研文件材料的完成情况应当同步进行;对于科研成果的验收、鉴定工作应当和科研档案材料的验收、鉴定工作同步进行;科学技术成果的上报登记工作、奖励评审工作和科研人员的考评与提拔工作应当和档案管理部门出具相应的归档证明资料工作同步进行。

二、高度重视重要的技术资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严格把好归档关

重要的技术资料对于医院而言十分重要,它是科研档案中最为精华的部分,它能够推动医疗科学研究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在收集过程中必须加以分类以及鉴别,同时,还应当向广大医务工作者做好档案法以及相关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的宣传工作,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档案意识,保证科研档案资料的系统性以及完整性。

三、提升档案管理和科技人员的自身素质,以便更好地为医疗科研服务

作为一名档案管理或者相关的科技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应的管理理念;同时具备一定的信息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强烈的参与意识,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由于医院的科研档案种类繁多,内容广泛,载体以及记录形式各式各样,所以,医院的科研档案职能管理部门应当进一步完善档案存储以及相应的检索手段,充分运用电脑以及网络信息等最新技术,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发挥科研档案资料的价值,以便更好地为医疗科研服务。

四、全过程参与到课题管理工作,保证科研档案的质量

(1)对科研立项进行指导。由可以将科研项目的有关归档内容以及要求利用电子邮件或者下发书面通知给项目负责人,并且对其加以指导,收集该项目的有关文件资料一并交到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归档,同时当作对项目进展进行检查的依据。(2)专卷的建立。将科研项目在课题准备期所形成的各种文件资料,由项目负责人建立专卷,以保证项目准备期的相关文件资料的完整性。(3)实行科研项目负责人负责立卷、归档的制度。从项目的启动,项目负责人应当对科研活动中产生的相关文件资料加以收集并整理之后教给科研管理部门,以便档案管理人员及时收集、整理、编号、保管,确保不丢失。(4)严格把好论文的质量关。在论文对外发表之前,作者应当到科研管理部门对于刊物进行核实(是不是正规的期刊);出具论文外投证明信并加盖公章;论文正式发表之后,论文的原件以及复印件应交到科研管理部门归档保管。(5)阶段性检查。在科研课题研究中,科研管理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应当了解并掌握课题的研究进展,对于课题每个阶段应当产生的原始资料加以检查,查出问题及时整改,以保证研究中产生的原始资料形真实可靠性。(6)参与项目的验收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对项目的原始资料、实验记录以及过程管理进行检查,以对项目研究产生资料的质量进行验收,如果档案不满足要求,该项目不能进行结题验收。

综上所述,对于医疗科研档案进行管理的最终目标为了更好将科研档案为医疗科研服务,进一步提升医疗水平以及医院的总体素质。所以,应当不断创新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制度,用全新的管理方法与理念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改进科研管理机制,充分利用科研档案资源,更好地为提高医疗水平服务。

参 考 文 献

[1],项滨.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创新的思考[J].中国医院.2007,11(2):62~64

[2]胡桂周,刘瑾.医学科研档案管理的探讨[J].医学信息.2007,20(10):1785~1788

同步技术论文范文第8篇

Abstract: In this paper, number, topics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papers published from 10th to 15th China Sports Biomechanics Conference were reviewed with focus on the three main research fields of sports biomechanics:basic theory research, practical application research, technology research.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sports biomechanics researches in past 10 years were revealed.

关键词: 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历程;研究主题;研究方法

Key words: sports biomechanics;status quo;topics;research method

中图分类号:G8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2-0326-02

0 引言

由中国运动生物力学分会主办的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是国内运动生物力学领域规模最大、学术性最强的科学会议,历届大会在展示当前国际国内运动生物力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也为各位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本文以第10-15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所收录的研究论文为研究对象,对运动生物力学的三个主要研究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实践应用研究、方法技术研究)的研究论文的数量、研究主题的分布和研究方法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探讨当前运动生物力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今后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应该重点关注的方向,为提高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水平,促进运动生物力学学科发展提供

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运动生物力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依据,通过对入选第10-15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摘要汇编的1115篇论文进行整理、分类、归纳,遴选其中的1101篇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以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为关键词,检索出十年来第10-15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收录的论文,对其进行归纳、整理、查阅运动生物力学相关的书籍著作、期刊论文,为统计结果的分析以及论文的撰写提供依据。

1.2.2 逻辑分析法 结合查阅的相关文献,对统计结果进行逻辑分析,讨论10年来我国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历程及发展变化趋势。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体育领域内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历程及发展变化趋势 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内容丰富,选题领域宽广。按照当前国内外常见的分类形式,可以将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实践应用研究、方法手段研究三个主要领域、若干选题方向根据这一分类形式,对遴选的论文按照其选题方向,并参考其他同类研究的分类方法,进行初步分类统计,发现:汇编论文的入选数量,10年来整体上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反映了我国运动生物力学学科发展的整体趋势是积极的,运动生物力学越来越得到认可和重视。从入选的汇编论文的选题方向的比例上来看,实践应用研究占据了绝对优势,一直保持在50%以上的比例,平均比例达到66.94%,最高时达到80%。并且这一现象的统计结果,与郭艳玲对2004-2007年中国13种体育类核心期刊上的有关运动生物力学的189篇文章中62.43%的实践应用研究占有比例和黄岩等对第23届国际运动生物力学年会261篇论文中60.54%的实践应用研究占有比例的统计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充分说明了众多研究者对运动生物力学在实践应用中的重要作用的高度认可。

同时发现,近10年来,在运动生物力学的三个主要研究领域中,实践应用研究的比例始终处于稳步上升的状态,基础理论研究的比例则略呈下降趋势,方法技术的研究则相对恒定,比例基本稳定保持在8.72%左右,而且,实践应用研究与基础理论研究二者的比例,出现了明显的此消彼长的发展变化趋势,可能的原因是,在研究者数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部分研究者的研究选题领域在不同的时间里出现了变化,即一段时期内从事实践应用研究,另一时期内转为从事基础理论研究。

2.2 不同领域内研究选题的概况

2.2.1 基础理论领域的研究历程及发展变化趋势 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内,论文数量除了在第12、13届略有起伏外,基本保持稳定,维系在43篇左右,这反映了在这一领域内的研究群体研究方向整体稳定。论文选题方向则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以基本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和运动器系的运动生物力学特性为主的运动生物力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以肌电与肌力的关系和健康促进的运动生物力学原理为主的正常人与特殊人群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运动生物力学教材与教学方法的研究、运动生物力学发展战略研究。其中,前两个方面的研究占据了绝对的比例,平均保持在84%,而教材与教学方法研究和运动生物力学发展战略研究的平均比例分别仅为10%和6%。出现这一比例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该学科建立较晚,理论建构尚不完善,有较多的基础问题吸引了研究者去做深层次的研究探索,而尚未兼顾学科教学及教材和学科发展战略的思索和研讨。

2.2.2 实践应用领域的研究历程及发展变化趋势 实践应用研究领域内,论文选题的方向主要以技术动作的诊断、分析、优化和创新为重心。此类选题的论文数量比例始终处于绝对优势,平均高达65%,而且,在技术动作的研究中,运动项目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田径、球类、体操、举重、水上项目、冰雪项目、武术、射击、自行车,甚至新兴项目蹦床以及大众项目体育舞蹈等。此外,应用运动生物力学训练、测试方法的研究所占比例平均为16%,运动装备、训练器械、测试仪器等研发设计类的研究平均比例为14%,运动损伤的生物力学原因及康复手段的研究比例约占5%。这一情形反映了实践应用领域内的研究在以技术动作为主的基础上,针对影响技术动作诊断、分析、优化以及创新的外周设施的研究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极大的丰富了运动生物力学实践应用的研究内容,同时也拓宽了研究的视野。

2.2.3 方法技术领域的研究历程及发展变化趋势 广大研究者进行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所使用的方法手段,主要表现为影像解析、理论分析、测力平台、等速测试、肌电分析、多机同步、模拟仿真、实验研究,其中又以影像解析、理论分析为主,各自的平均比例分别为32.99%、20.40%,其次是实验室研究和动力学测试,各自的平均比例分别为11.11%、8.82%。这充分说明了,运动生物力学已经进入了多学科、多方法研究的时代,并能够较好的借助当前先进的仪器设备对研究对象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多机同步、等速测试、模拟仿真、肌电分析等方法应用的平均比例分别为:6.9%、4.82%、4.77%、4.08%。从上述比例可以看出,我国在方法学应用方面,内容广泛,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基本均有涉及。

从方法技术领域中研究方法分布变化看,近10年来,在论文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形下,影像解析、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所占的比例出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实验研究与多机同步的研究比例则出现了显著稳步上升的趋势,包括测力应用、等速测试、模拟仿真、肌电分析等研究方法所占的比例也都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这一现象的出现,将极大的促进运动生物力学学科的快速发展。

3 小结

①十年来近6届会议入选论文的数量,整体稳定,并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反映了我国运动生物力学学科发展的整体趋势是积极的,并将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

重视。

②入选论文研究主题的分布,以实践应用研究为主,并且其比例处于稳步上升的状态。在实践应用领域,论文选题的方向一方面又主要以技术动作的诊断、分析、优化和创新为重心,而且,运动项目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当前主要的奥运会项目,体现了我国体育科研为奥运战略服务的主要方向,同时,研究选题在由为奥运战略服务的同时也向竞技体育、大众健身体育方向扩展。

③研究方法手段的应用,以影像解析、理论分析为主,实验研究与多机同步的研究比例则出现了显著稳步上升的趋势,应用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医学等学科快速发展的成熟理论与运动生物力学相结合,以此来发展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将成为今后的趋势。

4 展望

从我国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历程及发展变化趋势和我国市场经济转轨的实际来看,未来数年,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领域中,运动技术的研究仍会占较大比例,运动项目涉及的范围将更加广泛,研究的参数指标将向运动学、动力学、生物学等多项指标的综合化发展,同时,随着运动训练实践需求以及生活实践需求的快速增加,运动生物力学在全民健身、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劳动技术、运动器材、服装、仪器设备及工具等方面,进行的改进和提高影响技术动作诊断、分析、优化以及创新的外周设施的研发创造的步伐也将加快。

参考文献:

[1]叶永延,李建设,潘慧炬,等.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赵焕彬,王海涛.中国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现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1(5):62-63.

同步技术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远程教育;毕业论文;论文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27-0046-02

一、概述

远程教育是指使用电视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体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时空的界线,有别于传统的,需要安坐于课室的教学模式,使学员不需要到特定的地点上课,透过电视广播、互联网、辅导专线、课研社、面授(函授)等多种不同渠道就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在线学习。

现代远程教育主要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以及运用这些技术所建立的具有双向交互功能的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它的发展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远程教育的教学中,毕业论文是完成专业培养目标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有效手段。高校想要更好的完成毕业环节的教学设计,把好毕业论文的质量关,需要规范毕业论文的基本管理制度以及选题、指导和答辩等相应环节的关键内容,同时应着力建设毕业论文网络管理系统,学生可以依托系统进行论文写作,指导教师能够基于系统进行远程指导,教学管理人员也能应用该系统对毕业论文进行全面的管理。这样的管理平台,既能规范毕业论文的流程,强化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过程性管理和监控,也能够充分利用各种网络通信工具,促进师生之间基于网络的交互,为学生远程学习提供丰富的支持和帮助。

本文围绕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管理模式、应用对象和管理流程,对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功能构架进行了阐述,这对引导远程教育实践机构充分利用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毕业论文的质量提升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二、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管理模式

远程教育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应以网络为支撑,由远程教育实践机构统筹规划、控制,学习中心、函授站组织实施。其中,实践机构全面负责毕业论文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包括制定毕业论文时间安排、确定毕业环节、安排指导教师、及最终的审查、评估成绩;各学习中心、函授站负责本教学点的毕业论文的组织与运行,督促学生及时做好毕业论文的各环节。

三、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应用对象

管理系统应以用户为导向的原则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主要设计包括管理员、学生、教师、教学站在内的四个用户。

(一)教学教务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

教学教务管理员对有资格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进行审核,查看学生学分是否达到要求、是否缴费等,负责安排专业指导教师,并向系统提交学生和专业指导教师的基本信息,解决好论文设计过程中师生的诉求,协调好教师与学生的工作,对教学教务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存档。

系统管理员负责权限分配,对学生、指导教师、教学站的权限进行管理,对毕业设计各过程中的数据做好备份和维护工作,按论文设计时问安排及时设定系统功能开放关闭时间等。

(二)学生

管理系统中学生自身的信息,按阶段完成毕业论文的任一流程,包括选题、定题、上传开题报告、上传论文初稿、上传论文终稿等。

(三)教师

管理系统中教师的信息,按阶段完成毕业论文的指导流程,其中包括提供选题方向,与学生协商交流后的定题审核,在论文设计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答疑,并对每一阶段给出得分和评语,开题评审、初稿评审以及终期评审。

(四)教学站

管理系统中本站信息及本站学生信息,随时查看论文设计流程,督促学生及时做好每一环节,协调好远程教育实践机构与学生关系,解决论文设计中的一系列问题。

四、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管理流程

对于初次参加毕业论文的学生,可以采用选配课的方式由学习平台进入论文管理系统,其中包括:设置毕业论文资格所需学分线、生成毕业论文资格名单、选配课、缴费、同步数据到论文管理平台;对于已参加过而未通过的学生实行毕业论文重修报名。整个毕业论文设计流程包括:选题、定题、上传开题报告、上传论文初稿、上传论文终稿、成绩评定、成绩公布。

(一)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主要包括:教学教务管理员根据学期教学计划制定毕业论文工作时间安排;教学站管理员根据学院安排,组织学生查看相关文件,了解毕业论文设计的步骤、完成时间和具体要求。

(二)选配课(重修报名)和缴费

系统根据设置的条件学分线生成符合的学生名单,将毕业论文作为一门普通学分课程选配课,进入缴费环节。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只有成功缴费之后才有资格进入毕业论文环节。

(三)选题、定题和开题

学生可先白定或在给定的范围内选择课题名称,然后根据所选方向进行修改,与指导教师交流后最终确定论文题目。在上传开题报告后,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确定论文的主要内容及进度安排,教学站管理员可以随时查看统计学生的开题情况,督促学生及时上传开题报告,教学教务管理员及时督促指导教师进行审核、指导。

(四)论文初稿和终稿

学生上传论文初稿之后,指导教师可以下载查看论文初稿,对论文的内容、结构、格式进行审查、修改,填写指导意见。学生可及时查看指导教师的意见,根据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在截止日期之前形成论文终稿。

(五)成绩评定、公布和导出

指导教师在成绩评定时间内对论文进行打分,教学教务管理员及时公布成绩,对于成绩有异议的学生可以申请复核,最终确定的成绩通过专用接口同步到学习平台。

五、结语

同步技术论文范文第10篇

论文摘要:风能是一种清洁,安全,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利用风能对环境无污染,对生态无破坏,环保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对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进入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爆发的能源危机告诫人们,要生存就要寻找开发新能源,此后各国政府纷纷制定能源政策支持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现今调整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环境污染、加强能源安全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特别是风能开发利用给予了高度重视。

近年来,世界风力发电事业蓬勃发展,截至2006年年底,全世界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已达7422万千瓦,预计到2010年全世界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49.5吉瓦。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初步测算,我国陆地10m高度处可开发储量为2.53亿kW,海上可开发储量为7.5亿kW,总计约10亿kW,风能利用潜力巨大。2005年以来我国每年的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连年翻番,2005年装机容量126万KW,2006年装机容量260万KW,2007年装机容量590万KW,至2008年底风电装机容量已超过1000万KW。国家规划,到2020年中国风电装机规模将达3000万kW。在国家政策和资源优势的推动下,中国风能开发利用取得了长足进步。

风力发电在并网时由于冲击电流的存在,会对电网电压产生影响。由于风力发电是一种间歇性能源,风电场的功率输出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所以为了保证风电并网以后系统运行的可靠性,需要额外安排一定容量的旋转备用以响应风电场的随机波动。各种形式的风力发电机组运行时对无功功率的需求不同,依靠电容补偿来解决无功功率平衡问题,发电机的无功功率与出力有关,由此也影响电网的电压。

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投入运行,使大规模风力发电场的建设成为可能,风电事业正逐步向产业化迈进。在某些地方,风力发电已经在电网中占有了相当的比重,它的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了更加安全、充分的利用风力资源,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大规模风电场并网运行的相关技术问题,是保证并入大规模风电场后电力系统仍然可以正常稳定运行的重要前提。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以来,由于结构简单、运行可靠,风力发电系统主要采用恒速恒频发电方式,但采用恒速恒频方式的风力发电机组发电效率较低,而且机械承受的应力较大,相应的装置成本较高。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电力电子技术的日趋成熟,同时为实现不同风速下实现最大风能捕获从而高效发电,国内外正在采用变速恒频发电方式,变速恒频发电方式可以大范围内调节运行转速,来适应因风速变化而引起的风力机功率的变化,可以最大限度的吸收风能,因而效率较高;控制系统采取的控制手段可以较好的调节系统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但控制系统较为复杂;低风速下风机转速相应下降,从而大大降低了系统的机械应力和装置成本,近年来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成了大容量风力发电设备的主要选择方向。

恒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的并网包括同步发电机的并网和异步发电机的并网。同步发电机在重载情况下并网,若不进行有效的控制,常会发生严重的无功振荡和失步,对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用于风力发电的同步发电机与电网并联运行时,常采用自动准同步并网和自同步并网方式。前者由于风速的不确定性,通过该方法并网比较困难;后者的并网操作相对简单,使并网在短时间内完成,但要克服合闸时有冲击电流的缺点。异步风力发电机控制装置简单,而且并网后不会产生振荡和失步,运行比较稳定。然而,异步发电机直接并网时会产生发电机额定电流5-7倍的冲击电流,不仅对电网造成冲击而且影响机组寿命;另外异步发电机本身不发无功功率,需要进行无功补偿。[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有多种,例如同步发电机交/直/交系统的并网运行和双馈发电机系统的并网运行。在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的众多种方案中,最具优势的方案是采用双馈感应发电机的并网型交流励磁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

同步发电机交/直/交系统并网运行时,由于采用频率变换装置进行输出控制,因此并网时没有电流冲击,对系统几乎没有影响。由于同步发电机组工作频率与电网频率是彼此独立的,风轮及发电机的转速可以变化,不必担心发生同步发电机直接并网运行可能出现的失步问题。在风电系统中使用阻抗匹配和功率跟踪反馈来调节输出负荷,可使风力发电机组按最佳效率运行,向电网输送更多的电能。

双馈发电机系统并网运行时,风力机起动后带动发电机至接近同步转速时电网,并网时基本上无电流冲击。风力发电机的转速可随风负载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产生最大的电能输出。而且通过调节双馈发电机励磁电流的频率、幅值和相位,可以保证发电机在变速运行的情况下发出恒定频率的电力,并可以调节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

交流励磁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中,发电机和电网之间是一种柔性连接,尤其对无刷双馈电机而言,对发电机转子侧交流励磁电流的调节与控制,就可在变速运行的任何转速下满足并网条件,实现变速恒频无冲击电流的高效并网。其励磁绕组与电网间的双向变频器功率,仅为发电机系统的一小部分功率。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内,无刷双馈电机在变速恒频发电系统中将会获得广泛的应用,对全国的风力发电等机电产品的更新换代起推动作用,产生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研究(设计)内容

对主要风力发电机组类型进行对比研究,不同机型的发电机原理、结构、运行特性和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不尽相同,有必要进行研究。

对风力发电机组并网方式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主要是同步发电机的并网方式和异步发电机的并网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并对目前主流的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中的双馈感应发电机进行重点探讨。

电压水平是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指标,研究了风力发电并网运行后电力系统的电压特性。

从风电场接入地区的中枢点电压水平、风电系统负荷的轻重、风电场的无功补偿容量大小等各个方面分析探讨影响风电机组最大注入功率的各种因素。

综合分析几种常用风力发电机的并网控制技术,分析比较它们各自应用于风力发电上的优缺点。并提出风力发电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研究(设计)方法及技术路线

首先建立几种常用风力发电机的数学模型,建立风速、风力机模型,并利用已建立的数学模型对发电机原理进行探讨,研究各风力发电机的运行特性,并就各种发电机并网时对电网的影响进行理论探讨,特别是与电网有功、无功交换功率及对电网电压的影响进行探讨,找出合适的并网运行控制方案。

本课题研究的难点有:1)风力发电机数学模型的建立;由于风力发电机类型较多,不同电机的数学模型不一样,不能建立统一的、适应各种机型的数学模型。2)该课题的探讨主要停留在理论上,并进行适当的仿真计算,难以进行实验验证时间安排

第九周

详细地了解设计题目、设计任务、设计要求、预期效果。本周内主要完成:①明确设计任务的具体内容。②完成开题报告。③编制初步设计方案

第十周

通过分析设计任务,提出各自的问题。

第十一周、第十二周

①将设计任务再次细化,提出更加具体的问题。②开始设计预期目标的整体方案,包括相关硬件、软件方案,提出可行性。

第十三周、第十四周

①设计方案更加具体化,使之更加清晰,明确提出可达到的预期效果。②再次论证方案的可行性。③对设计方案各部分进行系统的分析计算,解决设计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第十六周

总结前两个阶段的工作成果,编写设计说明书。

第十七周

①妥善保存设计系统。②修改毕业论文,并完成打印。③准备答辩

预期成果

预期成果为几种常见风力发电机组的并网运行控制方案,并以论文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来。可能的创新点为:考虑充分利用电力存储或者能量存储技术,降低风能资源的随机性对电网造成的不利影响,改善风能资源的利用条件,尽可能达到可控的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1]刘亮,唐任远,孙雨萍.兆瓦级直驱式永磁风力发电机关键技术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

[2]任景.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动态模型及并网研究.电网与水力发电进展.2008.1

[3]张伟,韩肖清.异步风力发电系统并网仿真分析.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5

[4]HoldsworthL,JenkinsN,StrbacG.Electricalstabilityoflargeoffshorewindfarms.Seven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C-DCPowerTransmission.2001

[5]CHEDIDR,MRADF,BASMAM.Intelligentcontrolforwindenergyconversionsystems.WindEng,1998(1)

[6]宋伟,李昌禧.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并网运行的探讨.河北电力技术.2002(4)

[7]吴俊玲,周双喜,孙建锋,陈寿孙,孟庆和.并网风力发电场的最大注入功率分析.电网技术.2004.10

[8]叶运骅.并网型变速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技术与策略.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2.12

[9]耿华,杨耕,马小亮.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技术综述.电力电子技术.2006.12

[10]何东升,刘永强,王亚.并网型风力发电系统的研究.高电压技术.2008.1

[11]SlootwegJG,KlingWL,PolinderH.Dynamicmodelingofawindturbinewithdoublyfedinductiongenerator.IEEE

上一篇:无线传输技术论文范文 下一篇:有线传输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