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消费现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12:32:58

体育消费现论文

体育消费现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奥运会是当今世界备受瞩目的文化和体育盛事,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向世界展示中国和中华民族风采的广阔舞台,同时,也给中国体育产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那么,奥运经济对中国并不成熟完善的体育产业会产生哪些影响,如何抓住机遇发展中国的体育产业昵?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关键词]奥运经济体育产业影响

一、奥运经济与中国体育产业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无疑将为中国体育产业的全面腾飞提供了百年难遇的发展挈机。从以往经验表明,举办一次奥运对于促进主办城市和所在国家在经济方面的发展,其效果会比平常好几倍,而对于整个体育产业的振兴和繁荣,更是如虎添翼。为了架借奥运之风,逐步加快我国体育产业国际化步伐,全面实施奥运经济战略。随着奥运会逐步走向商业化,它的无限商机必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奥运经济加快了中国体育产业发展

中国的体育产业起步晚、规模小,但是发展快。中国1997年体育产业的增加值为156.37亿元,1998年为183.56亿元,到了本世纪初已经超过200亿元。中国在体育产业上的差距表现在方方面面,竞技体育是体育产业中重要的一翼,我国最早走向市场也最火暴的足球,近五年的转播权总共6000万美元,而英国三年的转播权价值就达11亿英镑。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有相当规模的体育专业市场,国内现有体育产业经营性机构两万多家,总投资额已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年营业额超过600亿元,其发展速度是可观的。中国体育推广市场目前占GDP的比例为0.25%,而美国是1.3%。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为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2008年奥运会的运营支出将达到17亿美元,奥运会场馆及相关设施建设投资为29755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达到25065亿元,奥运会诱发的旅游消费支出将达到138701亿元。奥运会带动的巨大投资和旅游消费支出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消费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2008年奥运会将使用37个比赛场馆(其中32个在北京,5个在其他城市),训练用比赛场馆59个。这些场馆需要购进大量的体育器材和体育设备,根据近几届奥运会的经验,2008年奥运会需采购的体育器材和体育设备总价值为2亿~25亿美元,这为我国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和体育用品销售业开拓了发展空间。其次,2003年~2010年,奥运会将额外吸引249万国外游客到北京旅游,其中奥运年将达到77万人,这无疑是我国体育旅游业的巨大商机。再次,2008年奥运会为我国体育保险业、体育竞赛表演业、健身娱乐业、体育广告业、体育业等行业的发展机遇。

三、奥运经济促进中国体育产业向市场化发展

发展体育市场,首先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在奥运经济的带动下,人们对体育意识,即人的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有了充分的认识?弘扬体育品格和传统体育精神,全面提高社会公众的体育素质,发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与时俱进地建设和发展体育产业,以现代的市场观制定和实施体育市场的规划?将体育资源与相关行业整合,打造特色的体育品牌,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建设体育产业市场,繁荣体育经济?完善体育经济体制,推进体育市场对外开放,合理配置资源,促进体育商品和各种要素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和竞争?我国体育市场的优势和劣势将随着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日益凸现?因此,要努力开发体育市场,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增强体育市场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借助奥运经济发展,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运用国际比较价值规律,进行体育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造,促成优势体育产业创新,带动相关产业,促进高效率的体育产业与地区经济综合体的良性互动,使我国的体育产业市场朝着多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四、奥运经济促进体育产业政策完善和法制化建设

发展体育产业必须尽快建立起以产业政策作为主要调控手段的体育产业管理的体制,从以前直接的管理变为间接的管理,从微观变成宏观调控。要实现这种转变,就是不光是体育部门的事情,需要把它纳入到国民经济计划当中去,包括在统计上,考核上,都有相应的指标体系。第二个,体育产业的发展不是单纯地制定一个产业的发展,而是制定一个产业群、产业链的发展的推进计划,能够尽快同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说体育旅游,体育娱乐业、体育广告业等等。第三方面,投融资体制改革上,形成大的突破,形成全社会共同投资办旅游,多种所有制的办体育的模式。第四方面,努力地实现国际化,开拓国际市场,引进国外的资本,引进好的国外的商业管理的模式,引进先进的体育品种等等。第五方面,就是法制环境的建设。法制环境建设的时候,怎么样来关注体育的社会化问题,要推进社会化,重点考虑三个方面,第一个是考虑到地区的不平衡,怎么样能够实现地区之间的对口援助,发达地区怎么样对欠发达地区进行扶持和推动。尤其是西部开发以后,少数民族的体育,作为中国特有的体育品种,怎么样开发出来,推向世界。第二是弱势群体的普及,第三是国民的全民健身计划,在更广和更深的程度上,能够有切实有效的措施。最后一个方面的宏观管理,关于腐败,关于黑幕等等的管理。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产业,作为一个转型当中的事业,它的不规范性和高利润,这两种环境下就会产生管理上的一些漏洞,如何加强这种管理、监督和调控,实现这种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就要有健全相关的配套法规,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经营秩序,用法律保障体育产业经济的健康稳定,使我国体育产业能适应奥运经济的发展要求。

五、奥运经济为体育产业巨大的经济利益,为企业营销提供了非常大的商机

有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体育用品企业约25000家,除生产满足我国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所需的器材外,还为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体育品牌进行加工业务,“中国制造”已占世界市场份额的65%以上。国人所熟知的那些世界顶尖运动品牌,尽管“东家”来自于美国、德国等欧美国家,但其标识上那醒目的(中国制造)让人再熟悉不过了。在2008奥运会就是一个诞生属于中国自己的世界顶尖体育品牌的机会,在奥运会28个正式比赛项目中,14个大项的体育器材和装备都由中国自主品牌提供。特别是在在乒乓球、体操、举重、田径、赛艇、射击等项目的比赛中亮相,其中的绝大部分产品都荣获了“中国名牌”称号。这其中,既有早打入国际市场、为我们所熟悉的“红双喜”、“双鱼”等传统名牌产品,也有近年来被国际赛事所认可的体育品牌,如山东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田径器材、体操器材、拳击器材、柔道器材、跆拳道器材、摔跤器材,江苏金陵体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田径器材、游泳器材、水球器材、曲棍球器材,北方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飞碟碟靶等。名牌产品进入奥运赛场,既给国内体育用品企业带来了实际利益,也使国产优秀体育器材的国际知名度得到了提高。

六、奥运经济促进体育产业规范化管理和企业制度完善

奥运会将对政府做什么、支持什么的效果进行检验。这对我们调放结合发展体育产业有很大好处。比如是否要重点支持竞技体育,放开其他体育办的产业;是否应从产业政策上鼓励民间私营企业投资体育产业,特别是一些便于市场化运营的项目。如体育健身娱乐场所;是否应对从事为主体产业服务和为提高大众身体素质服务的项目和单位,国家应给予适当支持,如减免税、优惠贷款等。而国内企业要在奥运经济中找到商机,就要与外商企业进行竞争,制度健全与科学,是进行竞争的基础。因此,奥运会将促进企业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运行机制。这可能会使一些有条件的

奥运经济对中国体育产业的影响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的,奥运经济对中国体育产业的影响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奥运经济对中国体育产业的影响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论文,以下是正文。福利型、事业型单位加快向经营型、企业型转变。加快体育产业中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构筑符合现代体育产业发展要求的企业组织结构。与之相应,体育经济政策要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体育组织的权益,鼓励体育产业中形成多种所有制的竞争格局,要利用股份制等形式来吸引和组织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业。

七、奥运经济扩大体育消费需求,提升国民体育意识,引导和激发大众的体育消费行为

因为,奥运会的庆典、表演、娱乐将成为一种样式,强势优胜项目高程再起,异军突起项目亮点耀眼,武术新设项目推广启动,参赛运动员进入运动巅峰期,广大消费者消费进入兴奋期。而奥运资源,例如比赛场馆、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也进入了再利用的时期,收费、租用、承包会带来很好的收益。体育产业化实现转型,盈利模式变公益为商业;转售、零售、推销、媒体、广告、商品、旅游、餐饮、娱乐,带来商业化增值,同时,借鉴奥运的运作,奥运后的比赛的质量将提高,比赛规则将调整体育自身的商业性也得到了强化和扩大,比赛的趣味性、刺激性、悬念、愉悦将增强,体育消费市场规模扩张并有持续发展。具体表现为,借奥运东风,我国的体育消费有扩展效应,体育消费热潮兴起,需求迅猛增强;体育消费规模急剧扩大,人口众多,金额巨大;体育消费花样增多,现场、传媒、购物、旅游、健身、娱乐、休闲。奥运体育消费扩张效应也将带来巨大效益,具体表现为,体育消费增长加剧,居民体育消费支出明显增加;体育消费在总消费中比重及位置上升;奥运景气高峰效应和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效应叠加;消费增长速度加快,体育消费增长速度更快。

八、奥运经济加快体育产业专门人才培养

人力资源专家分析,奥运还将为许多岗位带来提升的机会。奥运经济是一个新的领域,很多工作是直接与国际接轨的,奥组委要对包括志愿者在内的人员进行培训。这些巨大的项目工程将会培养出一批非常抢手体育管理人才、产业经营人才、外事人才、科技人才、教练人才、国际组织人才、竞赛组织人才及裁判人才等各类体育人才。作为一项运动,体育需要呼唤迈克尔·乔丹、刘易斯、贝利这样的天才运动员向人类运动的极限发出挑战,而作为一个产业,体育更需要像现代奥运商业运作模式的创始人尤伯罗斯、NBA的大卫·斯特恩一样杰出的经营管理者,和一大批熟悉体育的管理人员。

总之,2008年的奥运经济与中国的体育产业发展是同步的,随着各地经济、社会以及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体育产业呈出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展,结构不断优化,效益不断提高,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需求,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熊强等:2008奥运对体育产业发展环境的影响分析.商场现代化,2006.12

[2]田玉军:奥运经济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集团经济研究,2006.10

[3]郑双喜:从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看北京奥运对中国体育产业的影响.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4]贾钧: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

体育消费现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体育经济制约因素发展对策论文毕业论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体育本身所蕴含的巨大经济功能与价值越来越被人们认同.在发达国家.体育产业是在20世纪60年展.目前己比较成熟。体育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体育经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重视和加强我国体育经济的研究,不仅对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体育产业的年产值约在4000亿美元而且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写作毕业论文在体育产业发达的北美.西欧和日本.体育产业的年产值都排在国内十大产业之内。美国NBA1997年~1998年赛季的总收入为22亿美元.平均每支球队约7600万美元。1977年美国体育的总营业额超过了1000亿美元.居全美经济各大产业的第22位。美国1998年的体育产值达631亿美元.超过了国内的石油化工业汽车业.占GNP的13%.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超过3000亿美元。意大利的“足球产业”闻名世界.一个星期日举行的“足球日“中.全国足球球迷的总开支就达2000亿里拉。澳大利亚90%的国民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运动和休闲创造的产值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8%。国际足联的研究表明.与足球有关的营业额每年高达2500亿美元其中包括运动员的工资、门票.广告、电视转播.运动器材销售、机票.住宿费用旅游以及相关的工业等等。据统计足球运动直接和间接雇用的人数高达45亿人。2002年.日本体育产业的总收入为4。2万亿日元.居十大支柱产业的第六位。可以预见.在现代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体育经济的发展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而且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体育消费已转而成为一种刚性的需求.美国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和体育消费的体育人口比例达到77%.德国为67%.日本是65%加拿人是50%正是这种刚性的需求给了体育经济强有力的支撑。而目前我国体育专业市场规模还很小体育产业经营性机构只有两万多家尽管总投资额超过了2000亿元人民币年营业额超过600亿元人民币但体育产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还不到0,3%体育人口比例约为31%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这种差距其实就是一种潜力.那么.怎样尽快地找出制约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因素.开发这种潜力,使体育经济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小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则是迫切需要的。

二、制约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障碍性因素

自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经济改革.被誉为“朝阳产业的中国体育经济发展势头也十分喜人.但体育经济的发展却明显落后于其他行业的发展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制约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主要表现为:

1体育消费意识相对滞后

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们的思想受到严重束缚.视野不开阔.认识不到体育与经济的关系.造成两者之间严重脱节。对体育的消费也仅停留在低层次消费上而没有将其引向货币化.市场化的高层次消费。目前.我国除北京.上海.深圳.大连等城市以外.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不强。花钱买“健康”的体育消费观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体育消费的结构不尽合理。据调查,我国城市居民对体育的投入主要以运动服装等体育用品消费为主占体育消费支出的81%不少年轻人情愿把钱花在卡拉OK娱乐场所或网吧上网聊天方面却不愿花钱参加体育锻炼。

2.传统体制的制约

我国体育赛事以前一直都是由国家体委包办.形成一种法定的计划运转。在改革过程中.尝试性地使体育从政府行为向企业行为转变。这一举动虽然带有一定的市场经济成分但在某种程度上仍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企业在与体育部门联合办体育的过程中.往往不能获得足够的自,严重影响了企业投资体育的积极性形成了“居民低收入一政府投资一福利分配一投资萎缩的经济流程。

3,体育消费有效需求不足

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形成体育消费和体育投资热.而中国目前还不能形成这个热点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国民消费率还处于较低水平。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率水平为78%~79%。在所统计的36个国家中.只有8个国家的消费率低于7O%.其他国家的消费率均在70%以上.而我国的消费率一直徘徊在60%左右比美国低24个百分点.比印度低18个百分点。这一差距表明.在我国单位劳动成果中.可供消费的部分较少.用在体育消费的部分就更少了。

4.缺乏专门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

体育产业的开发需要既懂体育.又懂经济和管理的人才,而现有的体育经营管理人员大都是退役的运动员、教练员和下岗待业人员.他们一般只熟悉体育工作而缺乏对市场运作及其规律的深入了解体育管理和经营人才严重缺乏没有形成一个体育产业人才群体。

三,加快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进程,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整个体育行业部门还仅仅处于场地出租和有偿指导等浅层次的经营阶段。写作硕士论文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如何促进我国体育经济的快速增长解决体育经济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就成为迫切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保障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全民体育消费意识

体育市场是沟通体育消费与生产的桥梁.是满足居民体育消费.推动体育发展的动力。要加强对体育消费的宣传和引导.强化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意识。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增强毒健身意识,努力倡导健康科学的健身理念,人力发展农村体育、妻社区体育、职工体育、青少年体育和老年体育.加强全民健身苑点建设,提高体育人口比例.培养更多的体育消费群体。积极引妻导居民的体育消费朝合理正确的方向发展。

2.深化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

我国体育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完全依赖国家预算。这种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将逐步消失.体育也处于改革的大潮中。各级体育部门应充分发挥体育的多元功能,加快体育的产业化进程.将有条件的体育事业单位推向市场,使之从以全额拨款向差额拨;款过渡.差额预算向自收自支过渡.从自收自支向企业化过渡。体育经费的来源,应以国家拨款为主,社会集资为辅.把国家办要和社会办结合起来.开辟多种资金来源渠道.使之有主有从.互:为补充。

3应加大对体育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植力度群

加大对体育经济发展政策的扶植力度.应从以下方面做起:一是要尽快制定体育投资法规.规范财务运作,确保体育投资者的利益二是要规范现有体育产业中的税制.税率及征收年限:三是要在政策鼓励和支持分散的体育场所.实行土地置换,集中建设.以利于体育经济的综合开发。新晨

4加强培养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培养

体育产业要发展.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经营、服务和管体育产业要发展.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经营、服务和管理队伍.有一批优秀的经营、服务和管理人才。写作医学论文缺乏熟谙体育和经济两门学科的经营人才是制约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要努力造就既懂经济理论又懂技术的经营管理型人才。首先是要引进一批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其次是要对现有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地加强培育与培养,逐步建设一支懂管理、善经营知识面广结构合理的体育管理、体育经营的人才队伍。

5.完善市场体系建设

体育市场建设体系是体育经济赖以发展的载体和导向。因此.体育市场体系建设.要以gI导和刺激体育消费为核心.大力发展体育用品市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观众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文化市场等等,要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体育市场网络.为体育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韩京:关于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生产力研究,2007(09).105~106

[2]任慧莹:影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因素的研究.集团经济研究,2007(06),247

[3]周清明:浅谈体育经济.商场现代化,2007(02),264

[4]康建敏:探析我国体育经济的障碍与途径.商场现代化,2007(02)381~382

[5]姚春立:对现代体育经济发展的理性思考.内蒙古煤炭经济,2006(09).16~18

[6]高阿平:体育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分析.商场现代化,2005(10),135~136

体育消费现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桂林高校 贫困体育生 体育消费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制度,体育类大学生的人数逐渐增多。而体育类的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绝大部分是广西区内的学生,也有很大是来自农村家庭和偏远地区。有很大部分学生家庭是相对比较贫困的,而他们在大学的整体体育消费观是不容忽视的。本论文阐述广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贫困类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基本概况,通过调查并分析广西师大体育教育贫困类学生体育消费的不足与制约因素,结合广西师范大体育教育贫困类学生体育消费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对应的措施,为促进广西师范大学体育类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和我国的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依据与参考。

2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把广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范围主要有从大一到大四的通过学校贫困认定的体育贫困大学生。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研究需要,在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通过人工查阅和计算机检索两种方法,查阅相关体育类学生体育消费的文献资料,收集并整理,了解体育贫困学生的基本概况,为撰写本文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2.2.2问卷调查法

运用周末例会形式向广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当场指导填写并回收,提高回收率,共发放问卷160份,每个年级调查40人,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46 份,有效率为91%。

2.2.3访谈法

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对广西师范大学的部分在校体育贫困大学生进行访谈,具体了解他们的体育消费的实际情况,从而检测学生在问卷中所反映情况的真实和可信度。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广西师范大学体育贫困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基本情况

3.1.1广西师范大学体育贫困大学生的生源分布情况

被调查的体育贫困大学生中生源地为地级城市的有32人,占调查总数的21.9%,生源地为县级城市的有2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7.1%,生源地为乡镇的有2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4.4%,生源地为农村的有6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6.6%。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大学生有一半来自县城和农村,来自城市和乡镇的体育大学生所占比例较少。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观念的改变,越来越注重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来自农村的体育大学生人数还是比较多的。学生的生活费用受到家庭收入的限制,城市、县城、乡镇和农村的家庭收入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的家庭收入比较有限,当他们解决了基本学习生活问题之后才可能有剩余的费用来进行体育消费,因此,在体育消费上,来自城市和县城的体育大学生比来自农村的更加积极。

3.1.2广西师范大学体育类大学生的生活费用基本情况

据本研究问卷调查显示,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家长的资助,在本次调查中,生活费由家长给予的体育大学生人数为12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83.3%,这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在生活费方面对家长的依赖性较大,经济独立程度较小,这都制约着体育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购买能力。

3.1.3广西师范大学体育类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情况调查与分析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V西师范大学体育大学生较喜欢的体育项目为慢跑、羽毛球、篮球和排球。大多数女生较喜欢气排球运动,而硬排由于球速快、难度大,对弹跳、身高和技术等要求高,很少有女生选择硬排。男生则喜欢对抗性运动如硬排,篮球。

3.2广西师范大学体育类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体育消费资金的数量反映了体育消费的水平。在调查对象中,每学期体育消费支出在100以下126人,占总数的87.5%;100-200元16人,占总数的11.1%;200-300元2人,占总数的1.4%;每学期体育消费支出在300―400元及400元以上的为0人。由此可以看出广西师范大学体育类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整体还比较低,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母,生活费用非常有限,每月除了饮食费用的支出,还有用于书籍、网络、通讯等支出。当他们经过合理预算后,如有资金剩余才可能进行体育消费支出,而且不会过多投入。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广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贫困大学生的总体体育消费水平不高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生活费用主要依赖于家庭,生源地为城市的体育消费总体上比乡镇的高,生源地域经济差异制约着她们的经济能力,限制了她们体育消费水平。

(2)广西师范大学体育类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整体还比较低,大学生体育消费的高低与家庭的经济生活条件有直接的关系,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母,生活费用非常有限。

4.2建议

(1)学校应注重培养贫困大学生体育消费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消费意识,以“健康第一”为基本理念,指导学生进行体育消费,在保持实物消费的同时,向观赏型和参与型体育消费转变,使体育类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合理发展。

(2)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校可以提供体育专业类的勤工俭学平台,提高体育贫困大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也进一步促进他们的学业发展和提高学校学习生活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高福等.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水平及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4):34-35.

[2] 韩雪.论体育消费心理文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35(5):20-21.

[3] 林娟.广西大学生体育生活现状的调查分析[J].广西体育科技,2006,27(3):48-52.

[4] 汪现义.广西高校体育消费行为现状与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硕士毕业论文,2007.

体育消费现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西安市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消费正成为大多数城镇居民家庭生活消费的组成部分,但体育消费水平较低;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与其体育消费水平呈现正相关;消费结构侧重于体育实物消费和体育健身消费;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都存在职业差异。

对西安市城镇居民中不同职业群体的体育消费进行调查,有助于了解西部大城市不同职业群体的体育消费水平和结构分析影响不同职业群体进行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有助于刺激居民的体育消费。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西安市城镇居民不同职业群体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1995年一2008年核心期刊有关体育消费文献资料60余篇,阅读消费和体育消费书籍5本。

(2)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1900份,回收1496份回收率78.7%其中有效问卷1433份,有效率75.4。其中男性796人(占55.6%)女性637人(占44.4%)。

二、结果与分析

1.西安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现状

(1)体育消费的总体水平。体育消费作为一种集健身、娱乐精神愉悦于一体的社会文化消费现象。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190。西安市城镇居民不同职业群众参加过体育消费的人数为1279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85.5%没有参加过体育消费的人数仅占被调查者总数的14.5%。说明多数西安市城镇居民在日常生活费中存在着体育消费的支出。每年实际用于体育消费的支出在500元以上的占调查总人数的6.6%; 301元一500元的占20%; 151元一300元人数最多占31.5%; 150元一50元的占20.6%; 50元以下占6.8%; 14.5%的西安市城镇居民无体育消费支出。从总体上看50%以上西安市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多集中在150元一500元。

(2)不同职业群体体育消费水平。总的来看,西安市不同职业群体经济收入由高到低排序为:管理人员、科教文工作者、工人、服务人员、其他职业人员、农民和学生.其趋势基本符合全国城镇居民各职业群体的经济收入状况。年消费在500元以上职业群体主要包括少数管理人员、科教文工作者、服务人员和学生年消费在301元一500元之间的职业群体主要包括多数管理人员科教文工作者及部分工人、服务人员、学生.年消费151元一300元的职业群体包括工人、服务人员、学生以及少部分科教文工作者,年消费在150元以下的职业群体主要是农民和其他职业人员。不同职业群体的月人均收入与年人均体育消费呈正相关各职业群体经济收入的增加可以提高其体育消费水平。

2.西安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结构

体育消费主要分为3种:体育实物消费,体育信息消费和体育健身消费。总体看来西安市不同职业群体的体育实物消费所占比例最高达到79.3%,但是体育实物消费与居民收入成正相关健身消费和体育信息消费比例相对较低分别为13.5%和7.2%从不同职业群体参与性体育消费比例中可以发现高收入职业群体的参与性体育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群体其中管理人员和部分科教文工作者、服务性人员是健身消费的主体人员科教文工作者、高等院校的学生、有较高学历的以及部分管理是体育信息消费的主体。

3.影响西安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因素

第一体育兴趣和爱好。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是引发体育消费观念和行为的最直接因素通过对体育的参与起到既能锻炼身体、愉悦身心、又能增进社会交往、获得一定的社会资本因此激发居民对体育的动机和兴趣尤为重要。

第二收入水平与消费观念。体育消费已开始成为有较高收入职业群体的重要消费之一花钱买健康.已为愈来愈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特别是在管理人员、科教文工作者和服务性人员中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虽然我国社会、经济有了非常巨大的发展但是多数城镇居民在消费问题上是重积累长于计划生活和子女教育开支投入到体育消费中的资金仍然很少。

第三,闲暇时间。闲暇时间少工作、学习、家务繁忙是制约体育消费的首要因素西安市城镇居民选择该因素的男性居民占56%女性居民占70.1繁忙的工作、学习和家务使他们的闲暇时间少,以及在路上的时间多制约了他们的体育消费。

第四,体育消费的环境。缺乏体育消费的环境西安市城镇居民选择该因素的男性居民为38.2%女性居民为42.3%:体育场地器材设备和指导力量等条件不足、体育消费价格过高、也是制约西安市城镇居民参与体育消费;其中工人、农民认为缺乏必要物质条件的认同度非常高。

三、结束语

1.多数西安市城镇居民在日常生活费中存在着体育消费的支出总体水平在150元一500元,管理人员、科教文工作者、工人、服务人员、学生是参与体育消费的主体。

2西安市居民体育实物消费所占比例最高,达到79.3%健身消费和体育信息消费比例相对较低分别为13.5%和7.2%从不同职业群体参与性体育消费比例中可以发现高收入职业群体的参与性体育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群体.其中管理人员和部分科教文工作者、服务性人员是健身消费的主体人员科教文工作者、高等院校的学生有较高学历的以及部分管理是体育信息消费的主体。

体育消费现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民工 体育锻炼 综述

1农民工体育锻炼的认知方面

王娟的调查显示,珠江三角洲农民工参与体育活动在动因方面对体育功能的认识有所加深,在传统“强身健体”功能的基础上,城市农民工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和动机正在不断丰富。颜海波的调查结果发现: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不够;动机不强;态度不积极;体育消费水平低;参加体育锻炼的内容单一;场地设施不足;缺少指导和宣传。董立群的调查结果表明:宁波市农民工对参与体育锻炼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程度并不高,且实际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显著低于其认识水平,农民工参与体育锻炼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锻炼场地严重不足。张晓莉,吴家荣,郑阳对珠海市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的调查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对体育知识的了解绝大部分只是停留在健身的层面上,对体育的其他作用与功能缺乏认识,较多新生代农民工错误地认为生产劳动可以代替体育活动,有的甚至认为体育锻炼还会影响生产劳动,还有他们中占多数的青年,自认为身体强壮,比较容易忽略自身的身体健康。

2农民工体育锻炼的选择项目情况

陈章玉的调查显示,选择步行和慢跑的人数最多,其次是篮球项目备受年轻人的喜爱(男性居多);第三是舞蹈类(女性居多);下列依次排序是:登山、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台球,排球、游泳、自行车、网球、足球、武术、瑜伽等。总之,他们多数选择设备简单、经济、时尚、方便易行的有氧运动和娱乐性运动项目,选择剧烈的竞技性运动项目较少。吴苗苗的研究表明,武汉市建筑行业农民工参加体育活动的项目中,排名处于前四位的依次是:羽毛球、长走与慢跑、全民健身路径活动、篮球,长走与慢跑的选择率也位居前列。服务行业农民工选择的体育项目中,依次为羽毛球、长走与慢跑、乒乓球、台球、全民健身路径活动、健身操项目。电子行业农民工参加体育活动的项目中,选择率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羽毛球、篮球、长走与慢跑、乒乓球、全民健身路径活动。翟小红的调查显示,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收到年轻人青睐。

3农民工体育锻炼的场所选择

赵俊珠的调查发现,农民工在健身时,更情愿选择开阔的公共性场所,如公园或广场,这部分人群约占调查总数的55%,15%选择在公共体育场馆;8%到经营性健身场所;5%到学校体育场;活动场所不定的占总人数的17%。王娟[1]的调查显示,有67.8%的农民工选择了免费的公园广场、公路街道边、社区空地等免费体育场所;选择在收费体育场所锻炼的人比例较少,占12.0%;选择在单位提供的体育活动场地上进行体育活动的农民工的比例更少,仅占8.5%。

4农民工体育消费情况

王晓贞的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新生代城市农民工文化程度以高中为主,月收入多为800-1200元;消费方式主要以实物型消费为主,劳务型体育消费较高;每年体育消费额集中在51-200元;体育消费意识较低,用于体育消费的时间较少;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水平、余暇时间、受教育程度、交往的局限性和从众心理。张学研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农民工体育消费现状》提到:东南沿海地区属于我国经济发达之地,农民工之间的收入差异与体育消费存在很密切的联系,不同收入的农民工体育消费的特点也不同,农民工对体育消费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影响了他们的体育消费。农民工的经济收入及传统的消费观念,在艰苦朴素、量入而出的传统思想影响下,农民工的将自己的可支配收入控制在最小范围,舍不得多花一分钱。农民工经常加班加点,有时候节假日及法定休息也没有办法休息,工作时间长和工作负荷超强,致使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参与体育活动,也就不会产生体育消费,一般情况下,农民工所居住的地方,条件非常艰苦,可供农民工体育活动的场地和器材也是非常匮乏。

5农民工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和归因方面

张世威研究认为,导致我国农民工体育贫困的主要原因有:制度贫困、经济贫困、物质贫困、动机贫困和技能贫困等五个方面。陈秋丽等学者的研究结果发现:西安市农民工体育锻炼意识薄弱,体质健康水平令人担忧,工作忙、经济水平低、场地器材不够、体育锻炼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不高是影响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陈小蓉等学者的调查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其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锻炼时间上,农民工体育锻炼所耗时间远远低于城市居民,在锻炼强度上也存在不足的表现,锻炼内容则主要体现在运动技能较为单一,经济消费水平较低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上,而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的体育参与意识不强、体育知识掌握程度较低、经济水平不高、场地器材严重缺乏等。

参考文献:

[1]张晓莉,吴家荣,郑阳.珠海市新生代农民工体育边缘化问题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2012,30(3):53-56.

[2]陈章玉.新生代农民工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2,113(5):89-92.

[3]吴苗苗.不同行业农民工体育参与现状与需求的研究——以武汉市为例[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2012.

[4]翟小红.怀化市新生代农民工体育锻炼现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2.

[5]赵俊珠.唐山市城区农民工体育锻炼现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0.

[6]王晓贞.江苏省新生代城市农民工体育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1):69.

体育消费现论文范文第6篇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体育产业的年产值约在4000亿美元而且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写作毕业论文在体育产业发达的北美.西欧和日本.体育产业的年产值都排在国内十大产业之内。美国NBA1997年~1998年赛季的总收入为22亿美元.平均每支球队约7600万美元。1977年美国体育的总营业额超过了1000亿美元.居全美经济各大产业的第22位。美国1998年的体育产值达631亿美元.超过了国内的石油化工业汽车业.占GNP的13%.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超过3000亿美元。意大利的“足球产业”闻名世界.一个星期日举行的“足球日“中.全国足球球迷的总开支就达2000亿里拉。澳大利亚90%的国民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运动和休闲创造的产值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8%。国际足联的研究表明.与足球有关的营业额每年高达2500亿美元其中包括运动员的工资、门票.广告、电视转播.运动器材销售、机票.住宿费用旅游以及相关的工业等等。据统计足球运动直接和间接雇用的人数高达45亿人。2002年.日本体育产业的总收入为4.2万亿日元.居十大支柱产业的第六位。可以预见.在现代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体育经济的发展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而且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体育消费已转而成为一种刚性的需求.美国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和体育消费的体育人口比例达到77%.德国为67%.日本是65%加拿人是50%正是这种刚性的需求给了体育经济强有力的支撑。而目前我国体育专业市场规模还很小体育产业经营性机构只有两万多家尽管总投资额超过了2000亿元人民币年营业额超过600亿元人民币但体育产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还不到0,3%体育人口比例约为31%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这种差距其实就是一种潜力.那么.怎样尽快地找出制约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因素.开发这种潜力,使体育经济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小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则是迫切需要的。

二、制约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障碍性因素

自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经济改革.被誉为“朝阳产业的中国体育经济发展势头也十分喜人.但体育经济的发展却明显落后于其他行业的发展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制约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主要表现为:

1体育消费意识相对滞后

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们的思想受到严重束缚.视野不开阔.认识不到体育与经济的关系.造成两者之间严重脱节。对体育的消费也仅停留在低层次消费上而没有将其引向货币化.市场化的高层次消费。目前.我国除北京.上海.深圳.大连等城市以外.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不强。花钱买“健康”的体育消费观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体育消费的结构不尽合理。据调查,我国城市居民对体育的投入主要以运动服装等体育用品消费为主占体育消费支出的81%不少年轻人情愿把钱花在卡拉OK娱乐场所或网吧上网聊天方面却不愿花钱参加体育锻炼。

2.传统体制的制约

我国体育赛事以前一直都是由国家体委包办.形成一种法定的计划运转。在改革过程中.尝试性地使体育从政府行为向企业行为转变。这一举动虽然带有一定的市场经济成分但在某种程度上仍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企业在与体育部门联合办体育的过程中.往往不能获得足够的自,严重影响了企业投资体育的积极性形成了“居民低收入一政府投资一福利分配一投资萎缩的经济流程。

3,体育消费有效需求不足

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形成体育消费和体育投资热.而中国目前还不能形成这个热点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国民消费率还处于较低水平。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率水平为78%~79%。在所统计的36个国家中.只有8个国家的消费率低于7O%.其他国家的消费率均在70%以上.而我国的消费率一直徘徊在60%左右比美国低24个百分点.比印度低18个百分点。这一差距表明.在我国单位劳动成果中.可供消费的部分较少.用在体育消费的部分就更少了。

.缺乏专门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

体育产业的开发需要既懂体育.又懂经济和管理的人才,而现有的体育经营管理人员大都是退役的运动员、教练员和下岗待业人员.他们一般只熟悉体育工作而缺乏对市场运作及其规律的深入了解体育管理和经营人才严重缺乏没有形成一个体育产业人才群体。

三,加快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进程,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整个体育行业部门还仅仅处于场地出租和有偿指导等浅层次的经营阶段。写作硕士论文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如何促进我国体育经济的快速增长解决体育经济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就成为迫切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保障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全民体育消费意识

体育市场是沟通体育消费与生产的桥梁.是满足居民体育消费.推动体育发展的动力。要加强对体育消费的宣传和引导.强化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意识。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增强毒健身意识,努力倡导健康科学的健身理念,人力发展农村体育、妻社区体育、职工体育、青少年体育和老年体育.加强全民健身苑点建设,提高体育人口比例.培养更多的体育消费群体。积极引妻导居民的体育消费朝合理正确的方向发展。

2.深化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

我国体育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完全依赖国家预算。这种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将逐步消失.体育也处于改革的大潮中。各级体育部门应充分发挥体育的多元功能,加快体育的产业化进程.将有条件的体育事业单位推向市场,使之从以全额拨款向差额拨;款过渡.差额预算向自收自支过渡.从自收自支向企业化过渡。体育经费的来源,应以国家拨款为主,社会集资为辅.把国家办要和社会办结合起来.开辟多种资金来源渠道.使之有主有从.互:为补充。

3应加大对体育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植力度群

加大对体育经济发展政策的扶植力度.应从以下方面做起:一是要尽快制定体育投资法规.规范财务运作,确保体育投资者的利益二是要规范现有体育产业中的税制.税率及征收年限:三是要在政策鼓励和支持分散的体育场所.实行土地置换,集中建

设.以利于体育经济的综合开发。

4加强培养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培养

体育产业要发展.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经营、服务和管体育产业要发展.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经营、服务和管理队伍.有一批优秀的经营、服务和管理人才。写作医学论文缺乏熟谙体育和经济两门学科的经营人才是制约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要努力造就既懂经济理论又懂技术的经营管理型人才。首先是要引进一批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其次是要对现有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地加强培育与培养,逐步建设一支懂管理、善经营知识面广结构合理的体育管理、体育经营的人才队伍。

5.完善市场体系建设

体育市场建设体系是体育经济赖以发展的载体和导向。因此.体育市场体系建设.要以gI导和刺激体育消费为核心.大力发展体育用品市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观众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文化市场等等,要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体育市场网络.为体育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4.缺乏专门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

体育产业的开发需要既懂体育.又懂经济和管理的人才,而现有的体育经营管理人员大都是退役的运动员、教练员和下岗待业人员.他们一般只熟悉体育工作而缺乏对市场运作及其规律的深入了解体育管理和经营人才严重缺乏没有形成一个体育产业人才群体。

三,加快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进程,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整个体育行业部门还仅仅处于场地出租和有偿指导等浅层次的经营阶段。写作硕士论文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如何促进我国体育经济的快速增长解决体育经济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就成为迫切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保障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本文由中国论文联盟收集整理。

1提高全民体育消费意识

体育市场是沟通体育消费与生产的桥梁.是满足居民体育消费.推动体育发展的动力。要加强对体育消费的宣传和引导.强化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意识。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增强毒健身意识,努力倡导健康科学的健身理念,人力发展农村体育、妻社区体育、职工体育、青少年体育和老年体育.加强全民健身苑点建设,提高体育人口比例.培养更多的体育消费群体。积极引妻导居民的体育消费朝合理正确的方向发展。

2.深化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

我国体育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完全依赖国家预算。这种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将逐步消失.体育也处于改革的大潮中。各级体育部门应充分发挥体育的多元功能,加快体育的产业化进程.将有条件的体育事业单位推向市场,使之从以全额拨款向差额拨;款过渡.差额预算向自收自支过渡.从自收自支向企业化过渡。体育经费的来源,应以国家拨款为主,社会集资为辅.把国家办要和社会办结合起来.开辟多种资金来源渠道.使之有主有从.互:为补充。

3应加大对体育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植力度群

加大对体育经济发展政策的扶植力度.应从以下方面做起:一是要尽快制定体育投资法规.规范财务运作,确保体育投资者的利益二是要规范现有体育产业中的税制.税率及征收年限:三是要在政策鼓励和支持分散的体育场所.实行土地置换,集中建

设.以利于体育经济的综合开发。

4加强培养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培养

体育产业要发展.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经营、服务和管体育产业要发展.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经营、服务和管理队伍.有一批优秀的经营、服务和管理人才。写作医学论文缺乏熟谙体育和经济两门学科的经营人才是制约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要努力造就既懂经济理论又懂技术的经营管理型人才。首先是要引进一批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其次是要对现有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地加强培育与培养,逐步建设一支懂管理、善经营知识面广结构合理的体育管理、体育经营的人才队伍。

5.完善市场体系建设

体育市场建设体系是体育经济赖以发展的载体和导向。因此.体育市场体系建设.要以gI导和刺激体育消费为核心.大力发展体育用品市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观众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文化市场等等,要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体育市场网络.为体育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摘要]体育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是与体育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总称。体育经济不仅可以转变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当今西方发达国家不仅把体育作为经济发展的商业平台,还把体育商业技术纳入到MBA教科书中。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经济理论研究滞后等因素的制约,已影响到我国体育经济的健康发展。重视和加强体育经济的研究对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体育消费现论文范文第7篇

1.1数据来源

1.1.1数据源本文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为统计源,由于CSSCI收录了体育学10种优秀期刊,体育人文社会学的主要优秀论文刊基本载于其中,选择这样的统计源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可以以部分窥视全貌。CSSCI的著录数据为我们进行地区、机构、学科、学者等多角度统计分析提供了科学数据。2012年5月,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为提升CSSCI的系统检索、统计功能,研制开发了CSSCI新版平台。本着严谨的研究态度,笔者同时利用CSS-CI新版平台跟旧版平台来整合数据。

1.1.2检索方法通过对中图法分类号的分析,体育人文社会学内容分别属于中图类号G811.4、G812.4、G807、G812.7、G812.9、G89、G80-05,应该说,这些类号包含了体育人文社会学领域全部内容。但由于在论文的分类著录中有可能将一些交叉于体育人文社会学和其他学科的论文划分在体育人文社会学类所属上述分类以外,所以,我们又选取了与体育人文社会学密切相关的几个重点关键词:体育社会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大众体育、体育文化、体育消费、体育休闲、体育经济,以这几个关键词和上述的分类号同时检索,合并后去除重复者,得到最后的统计数据。

1.1.3数据处理我们编制了程序,以检索命中记录的ID号作为唯一标识,将重复命中者剔除。然后,利用EXCEL的统计功能,分别从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的刊载期刊类型、发文和引文概况、论文类型等方面对检出文献作统计,其中将论文刊载的期刊类型分为体育学期刊和非体育学期刊,分别统计体育人文社会学文章刊载在这两个类型期刊上的历年数量。为了分析其发文和引文概况,将历年的文献总量、引文总量进行统计,并把文献分为有引文文章和无引文文章来分别统计其数量。而论文类型则是根据源数据给出的类型来进行分类统计,分为研究论文、综述、评论、传记资料、报告、译文、其他等7种。

1.2研究方法

本文以体育人文社会学领域产出的论文为研究对象,主要的研究方法为文献计量法、比较分析法。文献计量法是从数量角度出发,利用数学、统计学工具揭示文献信息的数量关系、分布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本研究主要利用EXCEL作为统计工具,从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发文和引文概况、论文类型、及刊载期刊类型等方面进行统计研究,并使用折线图来生动展示统计结果。此外,还通过与体育学其他学科作横向对比来说明体育人文学研究的优势与不足。

2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概况分析

2002—2005年间,CSSCI收录的体育学学术期刊为7种,在2006—2007年,新增了两种体育学期刊达到9种,而在2008以后增至10种。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主要刊载于这些期刊。

2.1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刊载期刊分析2002—2011年间CSSCI共收录体育人文社会学文章9087篇,其中刊载在体育学期刊上的文章8638篇,有449篇刊载在非体育学期刊上,如经济学、管理学和各类综合性学报等。有95.1%左右的体育人文社会学文章集中在体育学期刊上,而仅有4.9%的文章刊载在非体育学期刊上,这一分布情况基本符合布拉德福文献分散与集中定律,即某一学科的文章高度集中于期刊数量相对较少的核心区内,而少数分布在期刊数量较多的其他区域(表1)。•39•按照文献计量学理论,学科的文献增长一般可分为4个阶段:即缓慢增长的初始阶段、指数增长阶段、线性增长阶段和缓慢阶段,但表现在各学科的形成略有不同,某领域的文献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门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发展程度。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2002—2011年CSSCI收录的体育人文社会学文章总体来说是呈上升趋势。从2002年仅有609篇,到2008年达10a之最1123篇,其中2006—2010年是体育人文社会学发文最为旺盛的时期。笔者认为这其中原因不只是因为2006年开始CSSCI收录期刊在增加以及学科趋于成熟,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2008年对于中国体育界来说是一个特殊并有重大意义的年份———第29届奥运会以及第29届残奥会均在这一年于中国北京举行以及中国在奥运会金牌榜上夺得第一名。可以说,这一年社会各界的目光都聚焦在这次体育盛事上,同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思考,引发了一次体育研究热潮。根据源数据发现从2007年开始,体育人文社会领域对奥运题材的关注热度增加。2008年以后随着奥运会热度的慢慢退却,关于奥运的文章数量也开始回落。而纵观全局发现2011年的发文表现的不如人意(726篇),数量明显少于前几年。

探究其原因时发现,近年来有一些期刊,尤其是学术类期刊,在注意形式和规范的同时,更加注重内容和学术分量,不少期刊取消了“篇幅限制”,有些期刊载文量下降。与此同时,随着国家以及全民对大众体育、体育消费等方面越来越关切及重视,促使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不断深入,从开始几年的以概念、理论为主,到现在越来越注重应用以及跟其他学科的结合,期刊在收录文章时也更注重质量和学术性。以体育学核心期刊《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为例,表2给出2002—2011年《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的载文情况,数据来源为CNKI数据库。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到2007年以前,该期刊载文量保持递增状态,2008年开始减少,到2011年年均载文量只有463篇,是最多时期(2007年)的一半还不到。这一情况印证了体育学期刊近几年载文量下降的说法。而体育人文社会科学90%刊载在体育学期刊上,因此,2011年发文量的减少也是情有可原。总的来说,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还是处于不断进步的状态,并且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通过研究一个学科的论文刊载期刊类型,尤其是刊载在非本学科期刊的论文数量变化情况可以反映出该学科对其他领域的影响力。图1给出了体育学期刊和非体育学期刊刊载的体育人文社会学文章数量的比例变化情况。通过图1可以更清晰的看出,体育学期刊上的历年的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完全保持在90%以上,同时有研究也表明体育期刊高被引频次的论文也多数集中在体育人文社会学领域,说明体育学期刊上刊载的体育人文社会学文章不仅密度大,而且更能代表体育学的最新研究水平以及更能反映体育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只有6%左右的体育人文社会学文章刊载在非体育学期刊上,说明体育学与其他学科有一定的渗透,但从数量和比例上来看,这种渗透性还是有待加强的。细看其变化趋势发现刊载在体育学期刊的体育人文社会学文章所占的比例呈微小的波动中稳步增长,非体育学期刊刊载的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呈缓慢下降趋势。

结合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体育学期刊刊登的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比例在2007年以前一直在波动中上升,2007年下降到一个新低点(仅微高于2002年),以后在逐年上升,2011年又出现微降的趋势。于此相反,发表在非体育学期刊上的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比例在2007年达到最高(8.76%),这也是即将在北京召开的奥运会前夕带来的全民关心体育的一个热潮,随后几年都比例开始逐年下降。这一情况需要引起体育人文社会学学者的高度重视,体育人文社会学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研究领域也将逐步拓宽。近年来,虽然有学者们围绕“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进行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研究,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体育人文社会学方法论、体育人文社会学发展的规律、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进展、特点、任务、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框架等的研究上。然而随着政治、经济、科技等的发展,社会现象变得越来越深刻和复杂,体育人文社会学的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研究的范围应该更加扩大,而不是局限于体育领域。为了对比体育人文社会学与体育学的论文刊载在体育学期刊和非体育学期刊的状况,我们对体育学其他学科论文也进行了同样统计,以此对比。表3给出了2002—2011年CSSCI收录的体育学其他学科论文的刊载期刊类型情况。从表3数据来看,2002—2011年,CSSCI共收录体育学文章12716篇,其中刊载在体育学期刊上的体育学其他学科文章12226篇,有490篇刊载在非体育学期刊上,96.15%左右的体育学文章集中在体育学期刊上,只有3.85%的文章刊载在非体育学期刊上,同样的,体育学其他学科的文章分布也是符合布拉德福定律的。从文章总量变化情况看也是基本上是在上下浮动中上升,其中2004年的增长幅度最大,达到38.1%。到2008年到达顶端(1626篇),其中有3a处于下降态势(2003年、2009年、2010年),其他年份都有或多或少的上升。

通过体育人文社会学和体育学的其他学科发表在非体育学期刊上的论文数量和比例,可以比较出两者的扩散性和融合性。从发表在非体育学期刊上的论文数量看,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数量(564篇)高于体育学其他学科数量(490篇),从比例上看,体育人文社会学更是高于体育学其他学科,只有9097篇数量的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有564篇刊载在非体育学期刊上,比例达到6.2%,而体育学其他学科论文拥有12716篇论文只有490篇刊载在非体育学期刊上,比例仅有3.85%。图2是体育人文社会学和体育学其他学科论文刊载在非体育学期刊上的比例对比图。由图2可以看出,两条年度比例曲线都是在上下变化之中,体育人文社会学刊载非体育学期刊上的论文比例曲线始终位于体育学其他学科的上方,只有2008年两者极为接近,但随后又拉开了一定距离。距离最大的年份是2002年,差距达4.13%,差距最小年份是2008年,差距只有0.12%。总之这两天曲线说明了,体育人文社会学相比体育学其他学科,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和融合性。

2.2引文概况分析对体育人文社会学引文概况的分析,可以发现该学科研究的特点和差异。这里着重对论文的篇均引文量进行分析,篇均引文量是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平均数量,它是描述论文吸收信息能力的一项指标。论文的平均引文数量能够反映出一个学科研究的整体学术规范程度、研究深度和学者的学风。一般来说,研究深度越深,引用的文献也会越多;学科整体学术规范程度越高,引用的文献也会相对较多。为了通过引文状况考察体育人文社会学的论文特征和作者研究习惯,我们统计了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的引文数量等相关信息(表4)。根据表4提供的数据,2002—2011年CSSCI共收录体育人文社会学来源文献9087篇,平均每年900多篇,引用文献合计81720篇,篇均引文数8.99篇;有引文文章为8737篇,无引文文章350篇,有引文比例达96.1%。这10a间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的篇均引文量有了很大的飞跃,从2002年开始逐年上升,从一开始的仅有4.95篇次,到2011年翻了近3倍达到13.14篇次,并且有引文比例也在不断升高,从90.1%上升到97.5%。数据表明,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方式逐步走向规范化,学者们越来越注重引用、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来使自己的研究成果更丰富更严谨,研究深度不断加深。但是通过对比发现,2002—2006年体育人文社会学文章的篇均引文数(6.458篇)低于同期人文社会科学整体的篇均引文数(7.386篇),而有引文文献比例(94.8%)明显高于人文社会科学(73.78%),说明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在整个人文社科领域还是相对比较规范的,更加注重引征,但在研究深度方面还是有待加强,这个情况需要引起体育人文社会领域学者的关注。令人欣喜的是,体育人文社会学篇均引文量在2007—2011年(11.016篇)比前5年有很大的提高。为了对比体育学其他学科的引文状况,我们还对体育学其他学科的引文概况进行了统计,以此来进一步对比说明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存在的不足及特点。表5给出了2002—2011年CSSCI收录的体育学其他学科论文的引文统计数据。2002—2011年共收录体育学其他学科来源文献12178篇,平均每年1218篇,引用文献合计130285篇次,篇均引文数10.7篇次;有引文文章为11752篇,无引文文章426篇,有引文比例达96.5%。从表5数据中可以看出,体育学其他学科2002—2011年间的篇均引文数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从2002年的6.07篇次,到2011年篇均引文数量达到了13.54篇次,上升趋势非常明显。有引文文献的比例也由2002年的89.2%上升到2011年的98.8%。同样的,体育学其他学科的研究较注重文献引用,研究过程日趋规范。

通过表4、表5的数据,我们可以清晰的对比出体育学其他学科与体育人文社会学之间的引文的差异。利用表4与表5中的体育人文学与体育学其他学科的篇均引文数据(图3)。由图3可以看出,从数量变化趋势来看,两者的篇均引文量均保持着上升态势,但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的篇均引用文献数量始终低于体育学其他学科。只有2009年和2011年的差距不到一篇以外,其他各年两者差距都在2篇左右,最高的2005年达到2.36篇次。对比表4和表5,有引文文献比例基本上可以说相差无几,说明体育人文社会学紧跟体育学发展的良好态势,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学科成熟度也在日渐增强。但是从数量上来看,体育人文社会学每年的篇均引文量都低于体育学,可以说在篇均引文量上拖了体育学的“后腿”。总而言之,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引文情况在自身纵向的对比来看是有明显的改善,但是同体育学其他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进行横向对比时,表现的不如人意,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3论文类型分析一般来说,对一个学科文章的论文类型进行统计,可以分析出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式,不同类型的论文在学科发展中有着不同的含义,例如研究论文一般代表了原创性的研究,综述和评论类论文主要是学者对过去研究的回顾以及学者之间的对话,有助于学科学术传统的形成,而译文则反映了对国外学术成果的关注度。表7给出了2002—2011年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类型统计情况。统计结果表明,中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以研究论文为主,发文量占所有论文的91.7%,说明体育人文社会学领域大部分文章是研究性、原创性的,并且习惯于研究论文的形式来呈现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且研究论文的发文量除2011年外逐年递增,说明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水平的上升。其次是报告,发文量占总量的6.5%。综述文章与评论性文章发文量相对较少,这4类文章组成了体育人文社会学文章的主体。最后是传记跟译文发文数量之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传记少的重要原因是相对于其他历史悠长的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兴起只有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从年度变化趋势上来看,综述型文章数量正在不断减少,这一现象值得引起体育人文社会领域学者的关注和思考,应加强对本学科研究成果的有效整理和总结。评论性文章少反映了本学科在学术批评和学术争论方面还有所欠缺。而报告的数量主要集中在2006—2008年奥运会比较热的这3a。从引文量来看,不同类型的论文的引文量也是有区别的。评论型文章的发文数量不大,但是篇均引文数居于首位,高达到15.3篇;紧随其后的是综述,篇均引文量达到14.8篇;而研究论文的基数虽然很大,但其篇均引文量只有9篇;排在第4的是报告,篇均引文量为7.7篇,总的来说这四种类型的论文在引文数量上有不错的表现,几乎都超过了体育人文社会学十年平均篇均引文数(9篇)。剩余的其他几种类型的论文发文很少,引文更是只有寥寥几篇,可以忽略不计。其中综述型论文的高引文量和它的文章性质是相一致的。总的来看,体育人文社会学的论文类型分布不均衡并且不全面。

3结论与建议

1)体育人文社会学发展迅速并且日趋成熟。具体表现在论文数量的不断增加,研究成果更规范严谨,及研究深度不断加深。2)相较于体育学其他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更具有开放性和融合性。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这种渗透性还是有待加强。因此,建议体育人文社会学领域学者拓宽研究范围,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合作。3)整体学术规范程度有很大的提高,但与体育学其他学科对比仍有不足。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的篇均引文量呈逐年递增趋势,然而在数量上每年都低于体育学。为了更好的发展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应加强引证他人的研究成果,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的学术成果,紧跟前沿。4)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的体系仍然不够完善。论文类型分布不均衡不全面,主要以研究论文为主,而且综述论文在不断减少,学者们应当重视对研究成果的梳理与总结。总的来说,体育人文社会学整体上还处于不断探索前进的阶段,我们有理由期待将来的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有更好的表现。

体育消费现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消费结构及体育消费的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对目前有关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概括、分析和总结,力求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掌握,并从中找出尚需改进和值得借鉴之处,进而为后继的深入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引言

体育消费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晴雨表,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消费的研究不但涉及到实际的经济效应,而且还有利于体育市场的良性运行。它一方面可以使商家更深入地了解体育消费者和体育市场,另一方面又可以提升广大消费者的成熟度,从而促使消费者进行健康、理性的消费行为。另外,体育消费的研究也有助于国家制定宏观的体育政策和法规,有利于国家政府机构对体育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大学生是我国的高素质人才,近年来他们的数量在逐年的增大。从体育市场的角度讲,他们既是巨大的消费群体,又是体育市场的巨大的潜在消费群体。大学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脑力劳动繁重与兴趣爱好广泛并存,无论从减轻学习负担的角度还是从兴趣爱好的角度,他们都有可能诉诸于体育消费。中国高校比较多,有着巨大的大学生消费群体,所以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恩格尔系数的相关原理可知,人们的消费结构是在不断变化的。当人们的消费水平较低时实物型消费要占主体地位;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水平逐渐提高,消费结构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下面我们就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来论述一下大学生消费群体的体育消费水平与体育消费结构的问题。

1.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

消费水平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消费水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消费品(包括劳务)的数量,反映人们物质文化需要实际满足的程度。广义的消费水平,不仅包括消费品的数量,而且包括消费品的质量。更广义的消费水平,不仅包括消费品的数量和质量,而且包括消费质量在内。消费质量就是消费过程中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和消费环境设想结合所产生的质的规定性,它反映消费需要的满足程度。消费质量越高,反映消费水平达到了更高的层次。

有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体育实物消费水平高于体育劳务消费水平,购买水平多集中在100元~300元之间,而且是以耐用品为主;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和不同省份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具有一定的差异;近些年,随着一些体育项目的普及与开展,以及大学生体育技术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体育消费群体对器材、服装、鞋类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层次有所递增。

就目前检索到的有关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理论的文献而言,大多数论文仅仅从消费者支出的一项指标来反映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问题,事实上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体育消费水平不仅包括体育消费品的数量和质量,而且还包括体育消费的质量。我们要用许多不同的相关指标才能真实地反映这个问题。至此,本文认为关于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问题,还仍然有许多尚待研究的领域。

2.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

我们在研究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时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是我们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因为只有具备了合理的体育消费结构,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才能得到蓬勃、健康的发展,这是大学生体育市场完善的一个前提条件。根据鲍明晓、左新荣等人的研究成果,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概括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种划分方法:第一种:直接性体育消费与间接性体育消费。直接性体育消费结构的特征为经济上的投入。其中主要包括运动服装鞋袜的消费、去多功能场馆、参加健身辅导班、买体育明星画像与体育书刊。间接性体育消费结构的主要特征为情感上的投入。其中包括看电视、听广播、看报刊和书刊、观赏班级比赛等[3]。第二种:概括起来基本上将体育消费结构分为下面两个方面,三个层次。第一类实物型体育消费。第二类,非实物型体育消费,包括观赏型体育消费和参与型体育消费。本文倾向于第二种分类标准,因为在体育产业研究中,体育消费种类主要是根据个人有支付能力的、可以从体育市场中购得的体育消费资料的不同来划分。而且这种划分方法界限比较明晰、通俗易懂。

众多的调查研究表明,全国大学生的实物型体育消费明显高于劳务型体育消费。而且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务型体育消费的支出呈现出消费倾向递增的规律。在何敏学对辽宁省大连市普通高校所做的调查中表明,在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总额中,体育实物消费占66.4%多。体育劳务消费占19.3%.这说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以实物型体育消费为主。在黄小波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中表明:大学生在体育消费时,所选择主要内容为,体育服装、鞋类,观看比赛,体育器材,体育书籍、报刊,租用体育场地,旅游,运动保健。并且男女生在消费内容的比例上存在着显著差异,男生在体育消费总额上高于女生。许多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大学生体育实物型消费与体育劳务型消费的比例明显存在失衡现象。这种结果主要受大学生的自身主观因素和外部客观条件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另外,有关调查表明大学生在目前经济状况下的体育消费选择与经济状况许可时的体育消费选择存在着显著差异。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可以进一步对怎样提高体育劳务消费份额的问题,以及怎样开发女生体育市场的问题进行研究。尽管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上实物型体育消费应该占主流,但是体育劳务消费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即体育劳务消费的比例可以加大。

三、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

根据消费者行为学、消费心理学,以及体育产业学理论,影响体育消费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体育消费环境,体育消费品价格,消费者的兴趣、闲暇时间和收入水平等几个方面。

1.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环境

消费的环境包括消费自然环境、消费的社会环境、消费的文化环境。下面我们就目前体育消费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现状分别探讨一下。(1)有利因素:首先,有关政府部门逐渐关注高校的体育工作。在这种宏观环境下将有利于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其次,体育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体育消费的发展,为大学生体育的“终身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再其次,校内体育消费以福利体育为主,商业体育为辅。利于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的培养。最后,体育消费对象的相对稳定性特征。(2)不利因素:首先,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场馆设施比较差,完整的服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体育设施不足。由于现在各个高校学生的人数的大量增加而学校场馆的数量增幅较小,场馆数量与人数的不协调造成学生参加运动的人数相对下降,特别是一些对场馆要求比较高的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等,而过于单纯的体育锻炼,不能满足学生各种体育项目的爱好,所以高校体育基础设施不足制约了高校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其次,体育市场缺乏完整有效的体育法规政策体系,实施力度不够。再次,许多公共场馆管理机构臃肿,缺乏既懂体育又懂经济的专业人才,从而导致公共场馆的各项指标都很差,很难满足广大消费者的要求。再其次,校内和校外的体育文化环境都很差,必要的体育消费氛围没有形成。另外,目前体育消费市场内的服务意识体系还没建立起来,市场主体的营销意识不薄弱,缺乏战略眼光。最后,信息不畅(宣传力度不够)。学生普遍反映,对体育旅游、体育比赛等都较有兴趣,但由于未能及时得到信息,从而抑制了消费欲望。

2.体育消费品价格与大学生经济来源

体育消费品价格也是影响体育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对体育消费价格高低的认定,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二是体育消费品本身的问题。质量好的价格高,价格便宜的质量又低劣,这使学生处于两难境地。若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考虑学生经济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制造出物美价廉的体育商品。此外,在健身领域和竞赛表演市场领域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学生兴趣较大的体育项目费用较高,如:网球、保龄球、高尔夫等。学生喜欢看的关键赛事,门票又十分昂贵。这非常不利于巨大潜在消费群体(大学生)兴趣的培养。经济来源少是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又一障碍。针对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在读书阶段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父母的资助,他们的体育消费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收入和体育消费观念。学生在经济来源受限制时是很难进行体育消费的。从上述的调查结果可知,体育消费品价格与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是呈负相关的,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严重阻碍了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从体育市场营销学的理论我们可知,目前大部分体育产品都打差异化战略(品牌战略),价格定的较高(价格与成本并不成比例)。大部分体育市场具有某种程度的垄断的性质。这种状态是否有利于大学生体育市场的发展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大学生体育兴趣与闲暇时间

体育兴趣是影响体育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特殊的认识倾向,这种认识倾向必须带有肯定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兴趣的产生和提高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当消费者对某一商品或劳务产生需要时便会对该商品或劳务产生兴趣。当人们对体育感兴趣时,就会表现出对体育运动的强烈关心,具体表现在对体育信息较为敏感、喜欢收看体育节目等方面。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体育兴趣浓的学生,其体育消费除购买体育磁带外,各项指标均挺高,在报刊杂志、体育两项消费上体现尤为突出。调查中发现普通大学生体育消费存在这样两个极端:一方面,体育兴趣浓厚的学生人均消费额远远超过平均水平;学生对喜欢的服装、运动项目,以及其他体育商品等,能够不考虑其他因素,而积极选择,有时还愿意花高价、甚至借钱进行体育消费。这说明大学生体育消费偏好程度有较大弹性。另一方面,体育兴趣不高的学生人均消费额远远低于平均水平。

体育消费时间少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另一因素。当学生进入高校后,受学校环境的影响,以及就业压力的增大,他们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参加社会实践和考研上,这样学生真正用于体育锻炼方面的时间就会相对的减少。有关调查还发现80%以上的学生把课余时间都用于上网看新闻、与朋友交流甚至逛街。这样造成真正在课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还不到10%。一些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闲暇时间要比其他一些社会群体多一些。然而,他们的体育消费时间却很少,这进一步说明了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非常薄弱的问题。我们要想发展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必须首先解决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不强的问题。

四、提高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对策

目前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对策研究主要集中在主体、客体、环境三个方面。从主体角度提出的对策。首先,充分了解大学生体育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从而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其次,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第三,大学体育教师不仅要技术全面,而且要及时地向学生传授各种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技巧,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最后,充分利用高校宣传媒体传播体育信息和体育锻炼的科学常识等,激发起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需要,进而产生体育消费的动机。

从客体与环境角度提出的对策。首先,细分体育市场,注重开发的层次性。其次,改善高校的体育设施,增设适合大学生兴趣爱好的体育项目,使大学生有更多的健身场所。再其次,学校领导要把体育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建设和发展的规划中,切实改善学校体育设施和配套服务,真正为大学生着想,创造良好的体育学习和锻炼氛围。第四,大力发展国民经济,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消费和体育消费投入。第五,加快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使高校体育课同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有机地结合起来。这里主要探讨了通过开展俱乐部型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互补,同时对发展学生的体育消费起到促进作用。另外,学校可以用月卡或健身登记卡、俱乐部会员卡的形式适当收费。以解决学生经济来源少与进行体育消费的矛盾。第六,提高体育消费品的质量和水平。

目前有关对策研究的理论很多,但是成体系的、实践性强的却很少。我们在提出一些对策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中国的现实国情与不同地区的具体特点,而且还要考虑到大学生本身的现实情况。适合于一切领域与时空的对策是不存在的,这样的对策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们在对策的研究中一定要注意到对策的完整性与实用性。

五、结语

目前有关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研究较多,大多数论文主要针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水平、结构、影响因素以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论文中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特尔斐法等几种研究方法。从总体上看,关于大学生体育消费研究的涉及面较广,但一些文章研究深度不够,提出的对策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这一领域仍有许多尚待研究之处。

参考文献:

[1]尹世杰蔡德荣等:《消费经济学原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2版

[2]高玉敏:华北区高校学生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硕士论文

[3]鲍明晓著:《体育产业新的增长点》[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

[4]左新荣等: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消费结构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1.1

[5]何敏学等: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J].体育学刊 2004.3

[6]黄小波李一玉: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技》1997.2

[7]每个大学生至少掌握两项运动技能,教育部[J].新华网

[8]胡军黄剑: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必要性与必然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第24卷

[9]于平:高校体育市场的结构体系与基本特征[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7.4

[10]郁俊: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有偿化可行性的调查分析[J],体育学刊,2000.3

[11]李萍:浅析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及行为特征[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

[12]李蕾:部分高校在读硕士生体育消费行为的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

[13]王芳:略论大学生体育消费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4.3

[14]王莉华等: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及行为的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4.2

[15]杜国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经济行为研究[J].体育科研2001.4

[16]丁锋等:关于南京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6

[17]李卫国等:广东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J].体育文化导刊,2002.5

[18]项建民等:对江西省大学生体育健身需求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3.6

[19]马勇:开高校体育产业走向市场之先河[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6

[20]李沛等:从大学生体育消费看高校体育教育改革[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1999,4

体育消费现论文范文第9篇

作为部级高校体育科研最高学术平台,大运会科报会受到了全国高校体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据统计,从2011年10月开始,至2012年5月止,共征集到来自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建设兵团报送的论文总计3086篇。三千多篇论文的研究主题,涉及了学校体育、体育理论、社会体育、体育管理、体育史等21个学科。

为了保证论文评审的公开、公平、公正,大运会组委会专门成立了科报会论文评审委员会,分两个阶段,即网络匿名评审和会议匿名评审,对论文进行了严格评审。经过学术委员会审核,科报会共评选出论文902篇,其中,获得一等奖的分会报告论文61篇,获得二等奖的墙报交流论文239篇,获得三等奖的书面交流论文602篇。入选论文占报送论文总数的29.2%。

对本届科报会进行认真分析发现,高校体育科研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与以往科报会相比较,特别是将科研与当前高校体育实际结合起来分析,本届大运会科报会出现的许多问题更值得关注。

一、本届科报会的主要进展

与以往科报会相比,本届科报会,在论文数量、研究队伍和论文选题角度等方面,都取得很大的进展。

从数量上看,由于大学体育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持续提高,报送满额论文(150篇)的省、区、市超过历届,有12个省级单位报满了150篇,比上届增加2个省;西部地区报送情况比往届有明显改善,西部(含西南部)12个省市区(陕西、云南、四川、重庆、广西、内蒙、甘肃、宁夏、青海、贵州、新疆、)报送论文的数量比上届有显著的提高。

事实上,本次大会投稿论文数量要远超3086篇,因为许多省、市,如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湖南、湖北、重庆等地,由于有名额限制,上报的150篇论文是经过初审后择优报送的。

从研究队伍看,按照第一作者的年龄进行分类,入选论文的作者年龄分布情况是:年龄小于或等于40岁的青年教师539名,接近所有入选论文作者总数的60%。并且,青年教师中,大部分作者具有硕士以上学历。

研究队伍年轻化,显示高校体育科研进步和繁荣的未来。

与上届科报会相比较,本届科报会的论文,选题的视野有所拓展。近五年来比较沉寂的或很少涉及的研究领域,如政治变迁背景下的国民体育、社会分层与体育公平、体育慈善行为、体育伤害法律归责、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的体育、体育“云技术”应用等,论文上报量比上届有明显增加。对这些领域问题的透彻研究,要依托新的学科知识和能力。

从本届科报会征集的论文看,除了以往涉及到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21个传统学科外,许多论文运用的学科理论比以往更加丰富、更加广泛,有的论文还以学科综合的方法展开研究。

二、本届科报会存在的典型问题

1.学术浮躁之气明显,研究者的科研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本届科报会论文征集总数尽管超过历届,但是,其中大部分论文的质量有所下降,集中表现在学术浮躁倾向和研究能力不足两个方面。

首先是低水平重复研究多,这本来可以避免,但事实上,本届科报会上,这类论文占相当一部分比例。

其次,在论文规范性上存在明显不足。会议评审发现,本次科报会论文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选题庞大内容不足——“大而空”;题目与内容不符——“文不对题”;研究深度不够——“蜻蜓点水”;方法无创新——“陈旧单一”;论文格式不规范——“五花八门”。

另外,综合分析看出,许多论文在研究设计的合理性、方法选择的适当性、论证分析的严密性、研究结论的可靠性等方面,都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2.学风问题和学术不端行为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为了树立良好的学风,防止学术不端甚至学术腐败的发生,本届科报会专门建设了网络评审平台进行匿名网络评审,从“评审端”杜绝不良学风问题的发生。

在“论文端”,也采取了有力措施。本届科报会对初步人选的论文进行了、查伪。1890篇论文中,共查出文章重复率超过25%的论文690篇,数量之多,超出预见。

在论文评审过程中发现,有的论文,存在大量的重合文本且不加任何注明,有的甚至连原文的“链接”也一并照搬。还有的论文,存在明显漏洞和不规范,如有的论文,研究方法中列出了实验法,但研究实施中,对研究对象、施加因素、实验指标测试、条件控制等都未加以说明,就得出一些莫名其妙的数据。

这些情况,绝不单纯是科研能力问题,而是学风问题。

3.研究选题明显脱离高校体育实际,脱离大学生实际,需要积极引导

分析入选论文的研究主题,不难发现,高校科研,存在明显的脱离高校体育实际,回避高校体育教育、大学生生活等焦点、热点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本届科报会,涌现一批“回顾、反思”式的研究,这些研究,从“百年高校”为研究对象,总结、探索中国高校体育的发展经验和道路,这当然是需要肯定的,但是,本届科报会,对于中国当前高校体育的困惑,特别是高校扩招以来的高校质量问题,却很少有研究,有少量的研究,也是一般的理论探索。

本届科报会选题指南中专门设定了“学校体育理论”的研究领域,目的是引导中国特色学校体育理论的探索。本届科报会共征集这类论文156篇,数量不少,但是,无论是宏观的理论探索,还是微观的理念论证,都有所欠缺,许多研究是引进一个国外的“某某理论”、“某某效应”来考察中国体育的现象,距离所期待的中国特色的高校体育理论创立,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大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问题,是高校体育面临的最大的实际和挑战,这本应该是高校体育科研最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但是总体上,有关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研究,大部分论文还停留在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一般性描述,对体质健康常规调研的数据分析、比较,和对导致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原因笼统的分析探讨,缺乏实实在在的健康管理研究和政策、行为干预研究。

高校校园体育,不仅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培养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但是,本届科报会中,有关运动训练和竞赛的研究,重点关注的是占少数的大学生运动员群体,服务于“高水平学生运动员”的培养;更多的研究关注的是优秀运动员的选拔、训练与培养,关注高端体育赛事的组织、裁判和管理。

有关运动生理生化、运动医学等方面的研究是运动人体科学的传统研究领域,本届科报会,这一类论文,科学规范、设计严谨、技术应用先进,从基础研究层面上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目前国内运动科学领域研究的前沿水平。但是,从选题情况看,更多是动物研究,对“大鼠”的研究远远多于对人体的研究,并且,这类研究大部分设计为“极致”的运动状态,而非“常态”。显然,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不能为高校体育的现实直接服务。

有关体育经济与管理的研究,广泛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和理论,以体育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探讨体育领域的经济和管理问题。体育管理类的研究,偏重于体育的法律和政策研究;体育经济类论文,大部分从体育经济价值和体育投资及其经济收益的角度,研究了体育产权问题、体育产业问题和体育投资问题,还有部分论文的研究涉及了体育消费问题。这类论文,明显地缺乏对高校体育经济与管理的研究。

有关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等领域的论文,更多地是以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为背景,主要是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对社会体育的多个领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发展进行了研究。有的论文,从不同侧面,如区域经济发展、城市规划设计、地方旅游资源挖掘、体育俱乐部设置等角度,研究社会体育发展的新模式、新方向,预测了中国社会体育发展趋势和将面临的困难。这部分论文,缺失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社会体育生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等研究,远离高校体育的教育现实。

三、对科报会典型问题的分析

1.不能妥善处理好学术功利化和学术自觉的关系

从2001年第六届大运会开始,科报会评审结果被列入各代表团团体总成绩,并在运动会闭幕式上宣布并颁奖,这种做法已历三届,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比较好的形式,是制度创新。这种形式,借助行政的力量,可引起对学校体育科研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事实上,部分省市、院校已经将推进高校体育科研纳入行政管理工作,在激励手段上,将“科报会论文获奖”与“运动会竞赛拿牌”同等对待。有的省规定,将大运会论文获奖作为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的重要条件。这大大鼓舞了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观了高校体育科研的局面。

但是,科研毕竟是自觉的行为,是思想自由的表现,从严格意义上讲,科研不应该承担过度的外部压力,也不应该受行政的干预。本届科报会出现为数不少的低水平、不规范论文,也许就是源自对本来不必要的行政压力和功利的考量。

2.不能处理好为现实服务和为社会服务的关系

高校人才汇聚,是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摇篮,因此,高校服务体育事业发展,成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策源地、动力源,本来也是高校体育教师的责任。但是,作为高校体育教师,无视身边的现实,无视学生的需求,一味追求研究的“新意”“出奇”或者所谓的“精深”,其实是一种“学术讨巧”,也是功利化的一种表现,是“为学术而学术”,更是逃避教师责任的做法,远离了学术“求真”的宗旨。

体育消费现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体育期刊 英文摘要正文 常见错误 规范写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101

1 引言

英文摘要是中文期刊所刊载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的英文摘要会增加被国际检索引用的机会。笔者阅读过近百篇体育核心期刊的论文英文摘要,发现许多英文摘要在写作规范性、结构性和语言准确等方面差错率很高。这些错误不但会影响其学术价值的传播,还会造成其学术思想的国际化误读。参照ISO 214-1976(E)文献英文摘要写作规范,本文将通过实例,归纳体育科技论文英文摘要正文中常见错误,并提供规范写作方法,为科研工作者在撰写英文摘要时提供参考。

2 英文摘要正文中常见错误

2.1 规范性常见错误

2.1.1 由直译所致赘述

例1:本文从体育课程性质的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两个角度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改的现状进行分析与讨论。

原译文:This thesis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status quo of Chinese PE teaching refor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angle both of intrinsic value and implemental value of PE courses’ natures.

错误:名词做谓语;缩写词;选词不当;名词单复数错误。

修改后: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wo perspectives -- the course intrinsic value and the course implemental value.

2.1.2 由直译所致语言错误

例2:研讨会上,本着坦诚合作和携手共进的精神,双方就目前体育产业、研究生课程设置、学科建设和创新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务实和卓有成效的讨论。

原译文:At the meeting, experts and professors from the two schools discussed practically and effectively the problems of sports industry, graduate curriculum,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ing the students’ability of innovation, etc.

错误:选词不当;多处赘述;缩写词

修改后:At this symposium, professors from these two universities had sincere and fruitful discussions on the questions of sports industry, graduate course design, 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 and innovation.

2.1.3 时态使用混乱

多数国际权威检索机构如EI就英文摘要的时态提出明确要求。“描述作者的工作一般用过去时,但在陈述由这些工作所得出的结论时用现在时态”(兰俊思,2002)。因此,一般现在时多见于研究目的和结论部分,而过去时态多见于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部分。

但很多论文英文摘要时态使用随意。看下例时态的正确使用。

例3:摘要:旨在通过对上海800户城镇居民的问卷调查,分析不同人群的体育消费支出、消费结构及消费趋势。结果表明:不同人群的体育消费支出和消费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就完善各类体育设施和满足不同人群的体育消费需求提出建议。

修改后:Abstract: This study intends to discover sports expenditure, sports consuming structure and sports consuming trend in different consumer groups. 800 families of urban residents in Shanghai filled out the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big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consumer groups in sports expenditure and sports consuming structure. This paper offers suggestions for how to improve sports facilities to meet different consuming needs.

2.1.4 由被动语态所致“头重脚轻”

例4:原译文:Based on those problems, some suggestions for writing style on English abstract of sports science periodicals are put forward. 谓语前有18个单词。

修改后:Based on those problems, this paper offers suggestions for how to write effective abstracts in English. 英文摘要中多用单一动词替代动词词组。

2.1.5 中英文摘要中所提及的数量不等

例5:中文:对2003-2009 我国15种体育学术期刊的406篇论文英文摘要进行了统计。

英译:The translation problems of 350 abstracts covering 13 core periodicals of sports in 2006 are analyzed.

2.1.6 常出现主观见解

“an important / significant role”, “constructive / valuable suggestions”,“intensive research”, “mainly”, “briefly”, “in detail”,”new”等词汇避免出现在摘要中。

2.1.7 表达口语化

例6:This study covers word for word translations, incomplete translations and so on.一般摘要中不要“so on”和“etc.”。

2.2 结构性常见错误

2.2.1 并列句之间缺少连接词

例7: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problems in the soccer gambling, an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using the methods of....

2.2.2 并列句中语态不一致

例8: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problems in the soccer gambling and an analysis was carried with the methods of....

2.2.3 并列句中时态不一致

例9: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problems in the soccer gambling and an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with the methods of ..

修改后:Some problems in the soccer gambling are presented and an analysis is made with the methods of

2.2.4 非完整句

例10:The result being that hosting 2008 Olympic Games have certain influence on different social classes.句中无谓语动词;动词形式和时态错误。

修改后: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osting 2008 Olympic Games had some impact on different social classes.

2.3 语言、语法错误

例11:原译文:improve their physical fitnes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the students.

动词词组不能做主语;主谓语不一致;句型选用不当。

修改后: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physical fitness.

原译文:This thesis provobed to be some useful suggestions on how to curb these

problem. 动词拼读和使用错误;介词使用不当;动词使用不当;名词单复数错误。

修改后:This paper offers / makes suggestions for how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原译文:Now the structure of this discipline has took a primary shape, however,

there were still some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the future. 时态错误;过去

分词形式错误;表达赘述。

修改后:The structure of the discipline has taken a primary shape, however,some issues remain to be solved.

原译文:This is because of unware of uniqueness of its structure. 词类错误;赘述。

修改后:This is because of the unwareness of its structure uniqueness.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原译文:The main reason causing it is ..., ...表达不规范。

修改后:The main reason for that is .....

原译文:On the base o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选词错误。

修改后: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review,...

原译文:This paper detailed analyzes frequent language mistakes found in the English abstracts of sports periodical...表达不规范;单复数错误。

修改后: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frequent mistakes found in the English abstracts of sports periodicals

除此之外,要注意下列单词没有复数形式。如information, equipment, knowledge, preparation, development,investment,analysis等。还要注意下列单词的单复数形式,如:datumdata; phenomenonphenomena; criterion criteria; formula formulae 等。

3 综合错误分析与规范

例12:摘要:运用文献资料和数量分析方法,本文在综合分析奥运会给北京在经济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奥运会给北京地方税收经济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恰当的税收政策对成功举办奥运会起着重大作用。本文还对当前北京市正在实施的奥运税收政策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就如何完善2008年北京市奥运税收政策体系提出了设想。

原文:Abstract: Through using the method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literature, based 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Olympic Games on Beijing economic and social impact, this paper particularly analyzed the impact of Olympic Games on Beijing local taxation on successfully holding Olympic Games Based on it,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preset Beijing local tax policy for Olympic Games was made and basic framework for perfecting 2008 Beijing Olympic tax policy system was put forwarded. 译文除层次不清外,在写作规范和语言准确使用方面均存在问题。

修改后:Abstract: Employ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is paper,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2008 Olympic Games on the local economy in Beijing, focuses on the impact of 2008 Olympic Games on the local tax econom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per tax policy w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uccessfully holding the Olympic Games.On the basis of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the current tax policy, this paper makes proposals for how to perfect 2008 Beijing Olympic tax policy system.

5 结语

规范的英文摘要会增加被国际检索引用的机会,进而扩大文献学术成就国际性传播,而差错率很高的英文摘要会导致其学术思想的国际化误读。体育期刊论文出现的“这种乱译行为致使整个译文基本丧失了可读性和可理解性”(孙永泰等,2011)。除了作者对英文摘要的规范撰写不熟悉外,其主要原因是一些体育人的英语基础薄弱。在着力提升体育人英文水平的同时,建议那些体育期刊的编辑们提高英文编校质量,为我国体育科研成果的国际化交流提供助推力。

参考文献:

[1]兰俊思,刘斌.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的规范化写作[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2,(9):135-142.

[2]孙永泰,刘立香.当前我国体育学术期刊英文摘要写作问题的计量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5):144-147.

上一篇:人本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家庭伦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