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媒体范文

时间:2023-03-08 13:02:29

体育媒体

体育媒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体育新闻 体育媒体 体育消费

体育新闻是传播体育及体育发展的重要媒体,也是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社会政治与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近年来,据统计,在阅读报纸的过程中,体育新闻仅次于时事新闻,是居民最感兴趣的新闻报道之一。

随着体育新闻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之一,在经济领域中由体育所带来的消费也不可忽视。体育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体育新闻乃至体育节目的引导和影响。作为一种宣传工具,体育新闻也像其它新闻一样引导人们的意识,引导人们的消费。体育媒体在引导体育消费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为自己提供了一条发展之路。

一、体育媒体的发展与壮大

1.强大的体育媒体推动了体育文化消费的发展。1995年1月1日,中国第一个专业性电视体育频道――中央电视台第五频道开播,标志着体育类节目在我国居民生活中已占有一席之地。体育因其特有的竞技悬念,以及力与美的较量带给人们强烈感受而吸引大众的关注,各报的体育版面由此受到大众青睐。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媒体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不可避免地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什么商品好销,消费群大,就生产何种商品。面对强大的体育消费群体,以及体育媒体大力宣传,与体育相关的商品种类也随之越来越多。

2.体育消费带来的经济效益促进使用权传播活动的发展。以市场为主,以经济效益为先的体育媒体都会好好地考虑体育节目的质量,促使体育媒体得以发展。体育新闻、体育节目的不断发展从侧面也反映出了体育消费的空前高涨。投资与回报在企业中是成正比的,强大的投资定然有强力的回报。

二、我国体育健身、娱乐场所的逢勃发展

1.近年来,体育消费成了时尚,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体育场馆,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有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的消费观念悄然兴起。1998年我国体育消费总额即达1400亿元,包括参与性、观赏性和体育用品消费。

2.目前,我国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体育中介市场、用品、市场已经形成,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所以,体育产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前景广阔。

3.对体育规则的不理解和体育娱乐场地存在的不健全的现象,对体育未来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4.如何提高体育参与者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准是我们发展体育产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各体育娱乐休闲场所的治安状况。另一方面还应加大宣传力度,从而引导广大消费者正确理解体育,认识体育,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体育媒体对此承担着很重的责任。

三、体育媒体对体育消费的引导

传媒与体育产业相互扶持,密切合作,利益共享。媒体必须发挥受众多、覆盖广、影响大、社会效益显著的优势,才能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1.体育报道推动体育竞赛市场的发展。媒体与体育产业的关系日益密切,也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普遍社会现象。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290场比赛,电视转播达3000小时,全世界上有170亿人次通过电视收看。体育频道转播权的销售部门和电视媒体通过广告收取巨额广告费用。

2.体育媒体影响体育消费市场发展。体育媒体的介入,给体育产业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如果不对不良现象进行正确的引导,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陕西国力足球俱乐部就是个例子。其实球迷骚乱在陕西历史上已经有过多起。1986年与国家队,1999年与厦门远华,2000年与武汉红桃K和成都五牛,2002年与青岛颐中。其屡屡出现,而且在甲A实行市场化俱乐部式之后频繁出现,与媒体的引导是分不开的。在事件发生后,各媒体就像对待平常的新闻一样,说一下,体现一下其快捷就收场了。而对事件出现的原因,以及处理的结果不给予报道,造成一些群众心理上的“法不治众,混水摸鱼”,乘机作乱,导致再次的恶性事件。“礼禁之于未然,法惩之于已然”,这“未然”就要靠广大媒体工作者大力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广大体育爱好者的法律意识、道德素养进一步提高。

四、建议

1.体育节目应以其品质来吸引观众,加大宣传力度。体育节目不能只是新闻与赛事,也应适当地加入评论,让观众更多地了解体育节目与赛事,给人既直观又回味无穷的节目,这样才能吸引群众,从而加强宣传作用,引导体育消费。

2.体育节目的包装影响观众的喜好,也影响观众对体育产品的选择。好的东西,加以精美的包装,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电视节目也是一样。宣传体育是一个枯燥的事情,加以精美的包装,就像好的艺术性的广告让人百看不厌,也就达到了宣传、推广的。

3.网络覆盖的面越来越广,大大拓展了电视体育传播的空间,是电视转播的亮点。网络技术传播信息快,覆盖面也广,当然宣传的力度更大,对体育产业宣传更简单,也更有成效。

4.体育传播应制定明确的法律。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明确的关于体育传播的法律,这就不能充分保障合同双方的利益。制定相关的体育传播的法律法规,实际上也是对那些心存捣乱的人的一种警告。

参考文献:

[1]王飞雄,张鲲.陕西职业足球赛场秩序的德治与法治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4).

[2]郭晴,宁秀萍,张放.现代体育报纸市场需求要素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

[3]岑传理.电视传媒的发展对体育产业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7,(4).

[4]陈树华,许永刚,王恒同.CBA联赛电视转播权营销市场开发[J].体育学刊,2003.11,(6).

[5]王文元,何一兵,楼兰萍.对体育电视评论节目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3,(10).

[6]高峰松,杨学勤.浅谈21世纪初我国体育的功能[J].体育文化导刊,2003,(10).

体育媒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媒体奇观;体育媒体奇观;影像消费;祛奇观化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0)12-0023-04

Research on the “Sports Media Spectacle”

――A Case Study of World Cup

DONG Qing1,HONG Yan2

(1.Department of Sports Military Training,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14,Zhejiang China;

2. Zhejiang 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angzhou 310012, Zhejiang China)

Abstract:With the powerful filtration of modern media, sports has been mediated. Based on Kellner's “media spectacle" theory, this paper compares it with the Debord's “society of the spectacle," theory and Daniel Dayan’s “media event". And by reviewing the document of World Cup,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formation of the “media spectacle”. Its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video consumption, superstar emergence, recreational function and public celebration. The paper also criticizes the alienated phenomenon and proposes the willingness of removing spectacle. It urges that we should return to the nature of sport, rebuild the sport spirit and focus on the responsibility of media.

Key words: media spectacle; sports media spectacle; video consumption; remove spectacle

又一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媒体喧嚣中进入了我们的生活,电视、互联网、手机、移动电视、纸媒、户外视频全部调动起来,造就了一场全媒体报道的体育赛事,一场躲不开的视觉盛宴。媒体带领大众进入一场全球化的集体无意识狂欢,却背离了体育本质,消解了体育精神。这就是典型的现代传媒下的“体育媒体奇观”。商业利益是最大的推动力量,是整个赛事的推手;刺激荷尔蒙、吸引眼球是主要的战略;低俗化,娱乐化成为传播的主格调。

1 “体育媒体奇观”辨析

美国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在《媒体奇观》一书中提出“体育文化奇观”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媒体运用高科技‘魔法’将体育运动转化为最高级别的媒体豪华场面的铺陈”。[1]73凯尔纳认为,媒体文化将体育转化为出售产品、名人价值、价值观和媒体消费社会机制的一个奇观。这一奇观化是媒体对体育的深刻影响甚至劫持,更体现了当代全球文化的主要特征:“它是由现象和奇观组成的,并且由广告、公共关系和形象管理等机制在全球范围内传播。”[2]73换一句话说,媒体渲染下的体育已成为一出出场面浩大的活戏剧,夸张、绚烂、刺激,导演是媒体,制片人则是政治经济等各方力量,运动员甚至观众都成为了演员。笔者认为,体育文化、体育赛事、运动员、体育精神都已经被媒体奇观所吞噬:赛事变表演、肉身成幻象(尤其是将丰满的人刻板化)、内涵被掏空,最终导致的是体育本身的奇观化。这一理论主要的渊源可追溯至德波的“景观社会”和丹尼尔•戴扬与伊莱休•卡茨提出的“媒介事件”。

德波提出的“the society of spectacle”,有的版本翻译为“景观社会”,有的翻译为“奇观社会”,后来美国道格拉斯提出的“media spectacle”,直接被翻译为“媒体奇观。”二者用的都是“spectacle”,该词有相近的几种释义:“景观”、“景象”、“奇观”和“壮丽的景象”等,但是德波和道格拉斯在使用时还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奇观”比“景观”更多一份追求“视觉效果”、满足猎奇心理和夸张的、大肆的渲染与炒作。“体育媒体奇观”也更符合道格拉斯的理论。

媒体奇观与媒介事件最主要的类似点在于以下两种特征:凸显性和仪式性,这在体育媒体奇观中体现都很鲜明。体育赛事的直播经常会使其他日常电视节目的播出受到干扰,甚至具有一种霸权式的干扰,强迫受众观看,而使某一事件凸显出来,并通过一定的开闭幕仪式和升国旗奏国歌等

投稿日期:2010-04-12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批准号:09YJCZH112);浙江工业大学人文社科研究基金资助重点项目 (批准号:浙工大社科2010 4号)。

作者简介:董青,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学,体育教育与训练学研究。仪式使其具有某种可以聚拢大众的神圣性。不过,卡茨等在研究媒介事件时,认为媒介事件虽然“往往描绘理想化的社会形态,向社会唤起的是希翼而不是现实”,但是“这种描绘的真实性必须得到大众的确认”,因而更多是为此类事件辩护。德波采取的是法国激进知识分子的立场和新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因而更多对“奇观”现象持悲观和批判的态度。他认为真实的世界变成了纯粹的影像,纯粹的影像也就变成了真实的存在,它对人类催眠,并指出“景观是对人类生活的逃避,是对人类实践的重新考虑和修正的躲避。”[2]凯尔纳采取的是美国公共知识分子的立场,他在秉承美国传统行政主义的经验研究的基础上,强调“手术解剖”式的诊断式批评,更强调客观性而少有感彩。

笔者认为,“奇观”更强调戏剧性和娱乐性,而非事件本身的重大与仪式性;被“奇观化”的体育首先一定要被“事件化”,但体育事件却未必都会变成“奇观”;将体育“事件化”(媒介事件)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将体育“奇观化”(媒介奇观)则应该避免。“媒介事件”可以是真实事件也可以是虚假事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解读现实也可以将我们引入歧途,但“媒体奇观”更多的是一种商业和政治共同作用下的幻像,是哈哈镜式的现实。同时,他们都是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产物,拥有巨大的受众群体,对于扩大媒介影响树立品牌,获取无形甚至有形资产都有难以估量的作用;也都可以被意识形态操纵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在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利益驱使下,对新闻的客观、真实、独立和自由都有着巨大的威胁。换句话说,媒介和事件的相互需要还需以“事实”为依据,媒介和“景观”的相互需要则已不再以“事实”为根本,而是以“需要”为根本。

“体育媒体奇观”是现代媒介将社会“奇观化”的一个缩影。虽然一些小的赛事和体育项目还没有被媒介“奇观化”,但是可悲处恰恰在于,这部分体育项目正在被不断蚕食和边缘化。正如有学者曾经指出的,在媒介化社会的今天,没被媒介报道的事件就等于没发生。因而,没被媒介关注的体育赛事和体育项目也在逐步被边缘化甚至消亡。

2\ “体育媒体奇观”的表征

2.1 影像消费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看”的欲望是人的最原始本能之一,“人类的眼睛与其它器官一样,隐含着攫取的欲望。”[3]在视觉占据绝对统治地位,日常生活普遍视觉化的今天,“视觉”成为意义产生和竞争的场所,视觉成为消费性的,消费者借助于视觉技术在视觉性事件中寻求信息、意义和,“形象”代替实物而成为消费的中心,“景观”化于是就产生了。

当第世界杯开幕式在南非约翰内斯堡足球城球场举行时,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超过1 500名的演艺明星参加演出,50多个国家的政要出席了开幕式。中央电视台全力报道了本届世界杯足球赛,为突出更好的视觉效果,第一次全高清开路转播世界杯期间的全部64场比赛;通过电影宽屏幕向观众展示了世界杯高清3D的比赛实况;首次在全力打造的世界杯专题栏目《豪门盛宴》中采用了通过渲染服务器加工的演播室大屏幕、虚拟技术、“天脉触屏”、3DReplay和MVP等先进技术。2010年南非世界杯1/8决赛,阿根廷队完败德国队后,梅西像个孩子一般痛哭流涕,马克西-罗德里格斯双眼通红,海因策泣不成声,看台上的阿根廷球迷泪水淋淋、伤心欲绝的表情都被电视镜头特写放大,类比于德国队员的狂喜,现场被渲染成悲喜两重天的球场奇观。而在现场观看的球迷也成了被观看的重要一部分,他们盛装等待着,在镜头面前手舞足蹈的做各种夸张的表情和动作。与其说是赛场,不如说世界杯足球赛场更像是个大舞台。

决定“影像”的自然是“消费”,世界杯足球赛就是典型的视觉消费案例。仅以央视为例,在资金投入上获得2002年和2006年世界杯转播权的花费为2 500万美元,而获得2010、2014年世界杯转播权的花费则多达一亿美元。当然巨额投入也意味着丰厚的回报,电视台将庞大的观众让渡给广告商,通过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转播,央视的收入超过10亿元。根据CSM 25中心测量仪城市的数据显示:CCTV-5播出的“2010年南非世界杯开幕式”平均收视率为5.7%,市场份额为14.34%,是平时同时段收视的近9倍。[4]所以,媒介事实上是调用人们的感官、本能作为赢得收视率、点击率而获取商业利益的资源,从而将商业逻辑运作深入到了人的本能、欲望的层次,借人的满足以实现增值。马拉多纳身着西装的影像被以各种方式大肆传递和渲染的结果就带来了直接的商业利益:那身价值不菲的行头已经卖到脱销。

2.2 明星化、娱乐化 在消费文化盛行的今天,竞技体育已经迈进了产业化时代,体育从未像今天这样被现代传媒盛大地包装、推广、展现、炒作为一种商业产品、流行文化;体育、商业和奇观文化融为一体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这之中最主要的营销手段自然是制造明星。而明星的形象往往是媒体塑造的,只是一种符号的存在。世界杯足球赛同样是明星璀璨的舞台,在这个缺少英雄的时代,没有什么会比足球明星更具煽动力,更带有偶像色彩。踢球是一场演出,看球是一场娱乐,聊球是一种文化,而球星是一张时尚的标签。[5]。媒体引领人们看足球比赛,重点常常不再比赛本身的精彩程度,捕捉的恰恰是“球星”的风采,球星们的美丽妻子或情人以及赛场上出现的一切意外的画面和场外的一切花絮。

作家冯骥才说,“人们对足球和球星的痴迷,数以亿计,几近疯狂。这就发生了一种造神意识。神,就是想多大有多大,凡人不能达到而神能达到。造出球神,顶礼膜拜,至高无上,足球的魔力才达到所期望的那种魔力无穷。”[6]2010年南非足球世界杯明星运动员依然比比皆是,卡卡、c罗、伊布、亨利、梅西……兼有明星教练马拉多纳。媒体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好时机,对明星球队,明星球员的关注胜过了足球本身。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赛上,诸如C罗、里贝里、鲁尼这样的明星球员仍然是媒体的最爱,平面媒体不厌其烦的挖掘他们赛场内外的娱乐元素,电视镜头反复播放他们的每一个花哨动作,而球队似乎成了他们个性表演的附庸。为了使世界杯的受众面和收视效应达到最大化,央视世界杯专题栏目《球迷狂欢节》将体育娱乐化推向了极至,栏目推出了全新的包装模式,通过运用丰富的舞台形式与内容,将歌曲、舞蹈、相声、魔术、美食、游戏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内容熔于一炉。节目虽然宣传了各国文化的多姿多彩及互动交流,却始终突出了娱乐概念。

对足球项目来说,本应重点推介战术元素也同样被大量播放射门集锦摧毁着。以荷兰队与丹麦队的第一个进球为例,电视镜头反复重播丹麦队的乌龙,却忽视了荷兰队精妙的后场长传才是范佩西制造这粒乌龙的真正起源。所以,在资讯爆炸的时代,在商业资本主宰足球的今天已经很难找到当年看球的乐趣,为足球而看足球的时代己经远去,足球已经进入了娱乐化、偶像化的时代。[7]曾经被称为巨星摇篮、球王加冕、球星盛宴的世界杯足球赛已经打了很大的折扣。繁盛背后的空虚令人担忧,毕竟人们更需要的是品味足球本身的内涵。

2.3 全民狂欢 “狂欢化”是巴赫金提出的一个文学理论,认为狂欢是一种感受世界的方式。“狂欢”也是体育文化奇观的一个重要特征,每一次重大赛事甚至非重大的民间赛事本身都带有狂欢特征。而媒体则进一步引诱和制造着这种“狂欢节”式的氛围,从而达到带领受众进入集体无意识状态,轻易的左右和影响受众。

世界杯足球赛正契合了人们的这种需要,成了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事件,演变为全球共同狂欢的舞台。以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为例,全世界共有215个国家和地区转播了比赛盛况,约300亿人次观看了现场直播,全国网的数据也显示,中国有48.7%的四岁以上观众通过中央电视台的三个频道观看世界杯赛事,也就是说,6.1亿的中国人在同一个时间注视着央视的屏幕。在媒体的簇拥下,足球这项仅有着一个半世纪历史的体育运动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具号召力、开展最广泛的运动,世界杯足球赛经由媒体的“奇观化”包装已经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体育比赛,而是衍生为全球关注的媒介奇观。这种通过媒体所形成的全球狂欢,构建出了一种全球共同记忆和全球共享的“拟态空间”,给人们提供的是短暂的心理满足与逃离现实的“拟态”世界。

国内媒体对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赛无一例外的大肆报道。中央电视台为保证转播,首次在海外搭建了高清电视中心,保证拍摄、收录、主控、制作和传送全部使用先进的高清设备。此次世界杯央视仅在前方就投入70余名工作人员、8组现场报道记者,以及南非记者站和非洲中心记者站对世界杯进行报道,后方则投入更多。比赛期间央视将传统的单一电视报道向电视、互联网、手机三个主要媒体平动进行转化,以CCTV-1、5作为世界杯报道的主频道,以CCTV-高清、风云足球频道、中国网络电视台世界杯台、手机电视为补充,对2010年南非世界杯进行“全媒体化”的报道,整个南非世界杯报道总量超过2 420 h。其他新媒体也及时跟进,新浪、搜狐、腾讯等门户网站先后花重金向央视购买南非世界杯网络转播权。与此同时,为了显示出新媒体差异化特色,优酷自制了世界杯节目《非球勿扰》;腾讯与CNTV签署了转播协议,并签约梅西作为形象代言人,搜狐则针对苹果Pad平板电脑不支持Flash而不能观看网络视频,特意开通了iPad专区;新浪网邀请了知名足球主持人黄健翔与李承鹏,广邀各界嘉宾共同打造了体育评论类脱口秀节目――《黄加李泡世界杯》,据CTR央视市场研究数据显示,这档节目覆盖电视观众2.48亿人次。国内其他媒体也不甘落后,手机报、WAP门户、天翼视讯、手机游戏等都加入了报道行列,从荧屏到纸媒,比赛直播占去的只是关于这场盛事传播容量的一部分,我们看到的更多内容,是包括歌星、影星、作家、主持人等各路名人在电视、网络、报纸上专业或非专业的球评、更有铺天盖地的图片海报及世界杯广告充斥周围,使人无处躲闪。

当媒体在自觉诱导的同时,商业力量的介入似乎就水到渠成了。商业需要有展现的舞台,世界杯足球赛就是最好角色,如今的世界杯早已不是当初只拥有足球和体育精神而毫无功利色彩的赛事,它已经成为一个“商业实体”。世界杯不仅是球迷的狂欢,更是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绝佳场所,众多广告主自然趋之若鹜,不惜重金。德国足协主席茨茨旺齐格表示,适度的商业化可以理解,但是否有必要把所有具有商业潜力的足球相关内容商业化值得商榷。“本届(2010年)世界杯商业化运作已经到了我们能承受的极限,我们不能把任何和足球有关的东西都商业化……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总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我们的船搁浅了,再也不能动弹。”[8]

3 “体育媒体奇观”的影响

3.1 “体育媒体奇观”制约了体育项目的均衡发展 众所周知,只有多元的、开放的、本真的东西才会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体育项目的丰富多彩,体育文化的多元厚重是全世界人们的共同追求和福祉。但体育的视觉化使其表演性和商业性从附属进入前台,竞赛成为了手段,而以公平竞争,和平友爱,人文关怀为追求的体育精神则沦落成装点。在“奇观”需求下,媒体更青睐那些可视性强,竞争激烈的体育媒介事件,受众也无法选择,只有随着媒体的议程设置“关注媒体所关注”。 所以就造成了只有被媒体关注的体育项目才会被认为是“重要的”,“值得关注”的,而适合大多数人的大众体育运动因缺乏激烈的冲突对抗、缺乏吸引眼球的偶像亮点、缺乏意外的戏剧性比赛结果,以及缺乏快节奏的运动过程,往往在体育媒体那里遭受冷落,逐渐被边缘化,既得不到资金的支持,也得不到大众的认可,致使从事这些项目的人越来越少,甚至面临生存危机。这种偏差只会加剧各种体育项目之间的不对等扩散,从而造成了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局面,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体育的多元化发展。另外,资本和媒介的全球化进一步加深了这一鸿沟,致使弱势的小项目和民族传统体育受到巨大的冲击。正如汤姆林森所说,“体育充分体现了(全球性的)共同市场的成功扩张和渗透”。媒体已经把体育转变为其组织架构和文本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成功地把重要体育赛事及其所吸引的相距遥远的受众转变成了一种重要的商品,并且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开发,实现了他们的价值。[9]

3.2 “体育媒体奇观”导致了体育本质的偏离 体育运动本身旨在促进多数人主动的,创造性的参与和投入,而体育文化奇观则要求观众被动的接受和媒体提供的形象,促使他们膜拜明星运动员或运动队,认同与消费社会的竞争和成功理念。[10]正因此,在当代大众的体育生活中出现了“赢弱的体育爱好者”现象:在现代传媒的“撮合”下,体育不再完全像过去那样是人们肢体的运动,而是作用于人们的视觉,人们只是“观看”体育比赛而不是参加体育运动;人们距离比赛现场的距离也越来越遥远,更多的人不愿花费劳顿之苦,而喜欢舒服的坐在沙发上感受万里之外的赛场风云。体育迷在不断地增加,而真正的身体力行参与体育运动的人却在相对地减少。这点在中国尤其严重:中国是体育大国,每届奥运会都战果辉煌,但中国却不是体育强国,大众体育没有得到广泛的开展,个体的运动习惯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大中小学校的体育仍处于边缘,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

而体育明星化的结果则更进一步造成体育从业者对体育本质的偏离:人们不在是因为热爱某项运动而从事体育事业,而更多是被明星光环所带来的“名”与“利”所吸引。当体育被作为牟利的工具,而不是一项值得追求的事业,运动员的体育生命就变得非常短暂。另一方面,则是大量的处于金字塔底端的运动员完全被忽略,从事体育运动变成了高风险的投机行为,要么一炮打响名利双收,要么结局悲惨生活无着落。追求事业的充实感和从事体育的快乐荡然无存,更不要提体育的艺术追求与唯美境界。

3.3 “体育媒体奇观”消解了体育精神的内涵 体育精神是指人们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以健康快乐、挑战征服、公平竞争、团结协作为主要价值标准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换言之,体育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人本精神、英雄主义精神、公平竞争精神、团队精神。[11]一些媒体为了聚集大众视线,常以成败论英雄,对奖牌归宿的报道成为体育报道的重头戏。冠军常被描述为成功的英雄,逐渐忽视了体育是属于全人类的活动的本质,忽视了“团结、友爱、和谐”的中国传统体育精神,对运动员的奋斗过程以冷漠处之,忽视对运动员的人文关怀。在快节奏的当今社会,工作、学习、生活的压力已经使人不堪重负,人们需要放松和娱乐,喜欢看有趣味性的节目和评论,是人们的正当需求,但这绝不意味着媒体可以无限制地挑动人们的低级需要和欲望。当今体育传播存在严重的体育新闻娱乐化、庸俗化倾向,习惯性地将体育传播与娱乐传播相提并论,运动员被塑造成为丝毫不逊色于演艺明星的偶像巨星,体育明星的娱乐新闻也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郭晶晶与霍启刚恩爱短信、劳伦•杰克逊与姚明拥抱5 s的全球直播、刘翔退赛对广告商的损失,等,运动员的活动和价值领域不仅仅体现在了他的竞技舞台上,还体现在更为广阔的娱乐空间。当体育精神及其核心价值被体育媒体娱乐化的新闻信息所解构后,体育精神的积极意义也被消解,人本精神也会越来越远。

4 结 语

到底是媒体成就了世界杯,还是世界杯成就了媒体,已难以说清,两者已紧紧地结为一体。很难想像一个没有媒体报道参与的世界杯,也无法想象媒体缺席的体育在今天该如何生长。

4.1 回归体育本质 在奇观效应的吸引下,人们对体育运动的视觉参与和信息参与多于身体的参与,体育场馆作为大众强身健体场地的功能发挥得越来越少,逐步成为一个仪式化的表演舞台,视觉的观赏多于亲身的加入。“重在参于”的体育运动却变成为一项大多数人看、少数人被看的表演项目。因而,去奇观化首要一点就是要倡导人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将人们的兴趣由观看而变为身体力行。在体育报道中应将重点偏向如何吸引受众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提高民族的身体素质,也为高水平的体育竞技提供充足的真正热爱体育的后备人才。另一方面,应该更多的承办一些带领受众一起运动的互动型节目,使“让身体动起来”,让人们在运动中体验温暖和友爱,加强交流作为节目的宗旨,而非只关注于吸引受众的眼球。体育也不应该是只属于明星的体育,即使商业化最明显的美国,在后“9•11”时代也对体育的商业化和运动员的商品化趋向提出了质疑,开始反思是否有必要制造出那么多的体育明星并且对他们大家吹捧。对于夹在市场取向和中国国情中的中国体育而言,更应该引以为戒。

4.2 重塑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通过体育运动而形成、并集中体现出人类的力量、智慧与进取心理等最积极意识的总和,是体育运动的最高级产物,它反映出了人类自身的崇高。体育精神具有某种超越时间、地域、政治和人的生命的特征,属于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在消费文化盛行的当今社会,商业化的体育和商业化的传媒被注意力经济撮合在一起,力求实现利益的共赢,在这个过程中,明星化、娱乐化的报道取向说明了媒介对体育精神认知的肤浅,体育精神的内核被抛弃,新闻精神中公正、客观、真实的本质也不见了踪影。金牌数也并不能证明一个国家体育事业和体育教育的成就,更不是“体育强国”的标志。在2008年奥运会上,我们虽然取得了金牌总算第一的辉煌成绩,但迈向体育强国的路还很长。何振梁先生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访谈时就表示:“我们现在的问题是片面强调了金牌,以金牌论英雄,不管他的手段如何。忽视了金牌后面所包含的精神内涵,它的可贵不在于金牌本身,而在于它所包含的体育精神。应该以这样的内涵来鼓舞我们的青年人”。[11]所以,媒体首先要有正确的媒介意识,体现人文关怀,履行社会责任,回归到弘扬体育文化和传播体育精神的正常轨道;同时,受众也要理性的选择、消费媒介信息,培育自己高级趣味的信息需求,防止体育媒体消极影响的扩张,使自己能充分利用体育媒介资源完善自我,进而享受体育的乐趣。

4.3 注重媒体责任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媒体在选择、传播体育时,最为关注的是能够吸引人们眼球的“卖点”,注重的是“奇观效应”,这种倾向背离了传媒应有的真实、全面、客观的社会责任,必然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世界杯足球赛期间,人们的生活似乎都停顿了下来,没有中国参加的世界杯足球赛成为了生活中的首要大事,众人熬夜看球,举杯狂欢或为自己喜爱的球队失利而悲伤落泪,同期举行的其他赛事被搁置到一边。更为可悲的是,正在西南地区肆虐的洪水,使上千万人饱受痛苦,却遭遇国人的冷漠。媒体要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应该主动从狂欢中冷却下来,让受众面对真实的体育和真实的世界,而不是沉醉在虚假的“奇观”中麻醉自己,这是避免“奇观化”最主要的途径。更不要霸道的用自己的框架为人们设置议题,青睐那些视觉冲击力大、竞技性强或者有体育明星参与的体育赛事,而忽略或搁置了民族传统体育和大众体育。

参考文献:

[1] 〔美〕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奇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 〔法〕居伊•德波,王昭凤译.景观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5:6.

[3] 郑婉姗.文学在异质媒介间的转向与承续一一以电影为例[D].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04:6.省略/.

[5] 陆新之.足球乌托邦[J].新周刊,2002(6):13.

[6] 冯骥才.无神的球坛.谁提足球我跟谁急[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32.

[7] 商业足球的大餐[J].新闻周刊,2002(8):26.

[8] 王朝网络 ,2010年7月7日.

[9] 格雷姆•伯顿.媒体与社会―批判的视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44.

[10] 黄莉.体育精神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建构[J].体育科学,2007(6):88.

体育媒体范文第3篇

现任体坛周报社副社长,体坛传媒公司高级副总裁。颜强毕业于中山大学,1998年进入体坛周报社,2001年至2003年,担任体坛周报社驻英国记者。2004年至2006年,担任体坛周报社旗下综合性体育杂志《全体育》总编。

前瞻观点:

2007年,中国媒体特别是中国体育媒体,将会迎来一个相当“刺激”的年份。2007年8月8日前后,奥运营销将会进入一个空前的时段。

2006年影响力:

全权负责体坛周报社市场经营方面的工作,《体坛周报》成为国内综合实力高居第一的体育媒体。出版了著作《英国足球地理》,一本极具深度的英国足球书籍-传统英国足球文化与现代商业管理、体育营销等概念的碰撞。

2007年,中国体育媒体将会迎来一个相当“刺激”的年份。2007年8月8日前后,奥运营销将会进入一个空前的时段。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到今天,早已超越了竞技体育本身,体育被赋予了更多层次和更多元素的乐趣。如果从纯体育的角度去看体育,它只是一个竞技化的游戏。但是,如果你包含了更多的角度去看待它,从报道者的角度,可以把它做得更丰富;而对电视观众来说,也能够起到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推动作用。

2007年和2008年,将是体坛周报社快速发展的两年。体坛周报社将借助奥运营销,继续打造一个巨大的体育传播平台:2007年,我们将会推出《瑜伽》和时尚类的新杂志。目前,我们已经有5本杂志,2007年至少将会增加到7本。其中,《全体育》、《足球周刊》和《扣篮》,会有很深的奥运脉络;而户外杂志《高尔夫大师》以及将要上市的《瑜伽》,所面对的受众更加个性化。另外,从广告经营的角度,体坛周报社将一改过去以男性受众为主的体育媒体形态,从而展现出更加广阔的报道平台。

体坛周报社目前已经进入了品牌营销的时代。以前我们推新产品,都是将90%的精力放在内容上,因此,我们对于媒体延展方面做得不够透彻。现今的媒体有很强的商业化趋势,经营一个媒体,与经营一种产品一样:整体收益总是要被考量。

然而,媒体经营始终存有这样一个危险现象:一些新的媒体在进行品牌营销的时候,以放弃“硬广”、取而代之“软文”的渗透形式来运作。如果媒体过于接受和放纵这种做法,媒体的品牌价值会降低。

《体坛周报》在整合营销方面,会有一个战略上的调整:包括内容与广告销售。有时我们做的工作就像顶级4A广告公司那样:面对不同的客户,从建立关系到结合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服务,这不仅为客户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还有后续的整合传播服务。

在内容方面,随着北京奥运会的越发临近,奥运类文章的读者需求量就会不断增加,这也增加了《体坛周报》变成日报的可能性。同时,2007年春节以后,体坛周报社每周会出一本《奥运特刊》,这扩充了《体坛周报》奥运版块的报道量。因此,就体坛周报社自身而言,奥运营销是它未来报道所围绕的一个主题。我们还将在不久以后,推出一本与《人民日报》海外版合作的奥运刊物,这同样会成为我们报道奥运的一个重要舞台。《体坛周报》同时也将会成为为奥运赞助商服务的重要媒体。

2007年上半年,对我和体坛周报社而言,都有一件意义十分重大的事要做:2007年5月,在北京,我们会举办一个也许是中国有史以来最高档次的国际足球论坛。过去三年,我们每年的11月都要到国际足联参加这个年度国际足联最高级别的论坛会;而今年,我们终于把这个论坛搬到中国来了。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成功营销网站:www.省略

欢迎订阅《成功营销》杂志!

体育媒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多媒体体育室内课;激发

体育室内课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学生能够像上室外课那样兴趣盎然呢?通过多次尝试,我找到了一个让体育室内课也丰富多彩的好方法那就是运用多媒体。多媒体对于现代教学来说,已经不再是陌生的字眼,运用的科目也很多,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已经成了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技术,因为除了最基本的体育知识和体育健康知识的传授,我们更需要给学生们呈现真实的体育运动技能和技巧。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使一些抽象的运动技术变得直观,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我们的体育室内课变得丰富多彩!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历,总结了多媒体在体育室内课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体育室内课引入多媒体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将体育室内课抽象单调的理论知识、文字、材料、插图,体育实践课技术性强、学生难以理解、模仿困难的动作,经过精心设计、有创造性地制成多媒体课件,形成完整的技术动作,通过“慢镜头”或“定格”的方式逐渐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将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优化,以此来逐次讲解各个分解动作,激励学生对自己所喜爱的运动员、运动项目进行模仿,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体育室内课的多媒体展示,启迪学生的审美观

体育的技术动作本身具有强烈的美感和很高的观赏性,体育是人类运动的形态美和精神美的和谐统一,因而体育教学也是审美意识物态化的积极成果,有着强烈的美感作用和审美价值。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要真正懂得欣赏体育比赛,就需要观赏者懂得体育方面的术语、技术及规则等,要做到这些确实很难,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观赏水平,就必须让他们多看比赛、认真学习,真正掌握体育各方面的知识。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就必须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多给学生放映各种比赛,在播放观看放映比赛的同时老师在当堂进行解说,这样在无形中就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赏能力,学生的观赏水平提高了,他们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去进行模仿,在这样的模仿过程中,就会将自己的技术动作和同学间的战术组合中的错误加以更正,同时还可以指出同学间的弱点、相互学习提高,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运动水平,促进他们的竞争意识。

三、通过体育室内课的多媒体应用,解决教学的重难点

体育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所以有不少运动项目要求教师进行现场示范教学,它是将许多“非常态”的行为动作经过组合、规范、连贯最后得以实施。有些结构复杂、技术性强的动作还要求必须在瞬间的快速运动中完成。例如:在进行跳高教习动作示范“起跳――过杆――落地”的动作时;在进行蹲踞式跳远教习动作示范“踏板――腾空――落地”的动作时等等。这些动作都是日常生活中很少出现的形态动作,也给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教师虽进行反复讲解、示范,但学生仍然对关键动作难以掌握,而教师更不可能将自己长时间停留在空中进行分段讲解。而多媒体特有的图、文、声、像同步,三维动画演示,模拟实物形成过程等特点,恰恰可以很好地将体育知识点活化成为一个个生动鲜明的场景,把难以理解的技术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将复杂的技术动作,用“定格”、“慢镜头”等方式逐渐展现在学生眼前,教师可以逐步讲解各个分解动作,并针对重、难点进行分解演示、定格,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屏幕上清楚地看到自己所难以掌握的各种动作中的关键性技术动作的做法,加强理解的深度,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在教授体育技能的时候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课件向学生讲解动作的原理和生理基础,把学生对动作的认识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由此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例如,在讲解短跑动作要领时,摆臂动作一直是授课的难点,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中,只能利用教师反复的示范和学生反复的练习进行学习,可是这种方法,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学生们往往由于平时的习惯很难纠正,从而影响了整个短跑技术的学习质量。但是,我们要是能利用体育室内课,让学生通过视频观看一些短跑方面的资料和图片,使他们了解到高级运动员的正确跑姿,通过课件的动画效果了解肌肉构造和动作的生理原理,让学生了解在摆臂过程中,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最佳运动角度是多少,从而感知怎样的摆动角度才是最佳角度,摆动角度在整个短跑的技术动作中又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当学生通过视频明白了整个动作的来龙去脉时,在上实践课时,他们就能够自觉的去理解和体会老师的动作讲解而不是单纯的模仿,感觉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整个技能课的授课质量也便自然会得到质的突破。

体育媒体范文第5篇

(1)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信息来源的普遍性:它打破了民族和地域的界限,反映人类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动态和成果,力显社会生活的全貌。(2)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强烈的实效性和敏感性:在高效率、快节奏的现代化信息社会,人们更追求事件的实效性、反馈信息的敏感性。(3)大众传播媒介本身具有普遍性:它能为不同的人,不同的企业所接受,是面向全人类的。

2.大众传播媒介对现代体育的积极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体育日益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成为媒介信息社会中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重要内容。

2.1大众传媒促进了人们体育观念的变化,铸造了适应时展的体育精神在现代信息社会中,体育已成为人们生活方式中的重要内容,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大众传媒则以其独特的优势和手段所营造的“信息环境”不断改变着受众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意向,使人们对体育的功能和作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2.2大众传媒促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任何一种传媒对体育运动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电视对竞技运动的影响最为深远。大众媒体的全方位介入,使得竞技体育比赛可以经由现代化的传播手段立体化的呈现在人们面前,充分满足了人们关注和参与竞技体育的需求,同时也使竞技体育的影响扩大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极大的促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提高了竞技运动的吸引力。

3.大众传播媒介给体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3.1大众传媒对当代体育构建了新的文化屏障所谓文化屏障,是指大众传媒在促成文化传播的同时,有意无意间阻隔传播,不断造成信息的发出、传递、接受三维之间的“中断”。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大众传媒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沟通、对话、交流的同时,也隐含了可恶的离间、挑拨甚至欺骗。所以,在当代大众的体育生活中出现了“羸弱的体育爱好者”的现象。在大众传媒的作用下,体育不会再像过去那样直接作用于人们的身体,而作用于人们的视(听)觉,体育也有“操练”转变为“观看”,体育的观众在不断增加,而真正的sportsman却在相对减少,“真义体育”即将被大众传媒蹂躏的面目全飞,体育本是人类加强沟通与交流的领域,而今却因大众传媒的介入使得这只能成为“理想”,人们也只能在孤独和冷漠中单独进行,这一点无疑是对当代体育的巨大“反讽”。

3.2大众传媒创造大众客体,重构主客体关系大众传媒的这种重构主要表现为主体对媒介的适应,主体已成为当代大众传媒的奴役而非对媒体制约的主体。大众传媒让我们看到世界的同时,也让我们失去了对世界丰富性的感受,大众日益依赖于媒介,变为媒介的“囚徒”[7]。对当代体育而言,这是极具威胁性的。在大众传媒上,体育不断的被点缀、装饰,应接不暇的体育赛事、节目、话题在不断的塑造观众,塑造他们的消费习惯。大众传媒使大众懒于去思考,只是一味的接受,这使得大众对体育的审美能力减弱,趣味趋同,使得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坚毅品质和创造精神也遭受严重消蚀。

3.3大众传媒制造新的文化霸权,体育精神受到严重挑战成熟与商品经济发达社会的大众传媒秉承了来自社会深层的物役性,在市场与效益的胁迫下,“不断通过极力便捷的信息通道操纵大众的生活,并演示生活境界低俗化的真相。从而将电脑化的思维方式和现代化的价值标准强加给所有社会阶层和个人。以金钱神话的意识权力话语方式控制大众的思想,使钱成为意义困乏时代金光闪闪的现代童话[8]。”但近期神话背后隐藏的却是拜金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张扬和理想主义的消解,中国当代体育也呼唤着对体育精神的呵护。

4.结论与建议

总而言之,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人类社会所有的社会现象,无时无刻、无孔不入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当今社会的重要成员,对人类的影响也是广泛而深远的。正因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介入,体育才得以在人类心中像今天这样富有魅力,在人类社会中有如此深刻之影响力,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深深的印痕,它对今后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将是重大的,因此我们必须对大众传播媒介给体育所带来的正、负面影响加以认真系统的研究和总结。这样一方面会使体育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处理自身与大众传媒的关系,调整自身的生存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提供的时空便利,以及媒体的视觉效应为体育大众化、社会化、产业化所提供的机遇。另一方面,也使我们对大众传播媒介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有更加清楚的认识,以便在今后的合作中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对体育发展的正确的导向、传播以及监督等积极作用,使当代体育得以更好的健康发展。

体育媒体范文第6篇

体育理论课多媒体运动精神健康激情人们常说“体育不养老”,对于这一点我有深刻体会。我们学校有两位年龄较大的体育教师,因为年龄的关系完成动作能力明显下降,所以在教学内容选择时,他们常回避那些崭新却难以示范的技术性动作,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样让学生体会到体育动作中造型的美感呢?我认为比起我们年青的教师,他们更需要借助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体育理论课。下面我以“生命在于运动”为课题利用多媒体工具来展示一堂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一)学生

1.让学生体会运动的好处与作用;

2.让学生知道自己同样需要运动;

3.运动形式与了解效益。

(二)德育目标

让学生认识到运动能使人变得豁然开朗,心胸开阔。

(三)技能目标

能够用所学的体育与健康的有关知识,指导自己的锻炼。

(四)教学环境

多媒体电子教室。

(五)教学对象

高中一年级学生。

(六)新课导入

课件演示文本,教师作说明。

1.人类、动物、植物都运动

很多人一提到运动,就会想起古希腊法老王时期神话中摩尔库大力士的形象,很少有人会想起钢琴家或提琴手,更不会想到飞来飞去的蝴蝶或者缓慢爬行的蜗牛……其实大相径庭,同样是人类,不同人体质适合的运动也是不一样的。(展示多幅图片,跑步的,儿童做游戏的,打球的,弹琴的,跳舞的……),由此可以说明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所以我们可以不花大量的时间,无成本地运动起来,随时随地!世界上各种生物都在运动,所以我们想念运动是与生命不可分割的一种特征和性能,是动物界进化最重要的一种因素,是人类起源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

2.运动,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课件演示)

现在全国初高中新学期开学前,都会让同学们顶着严严烈日参加军训,难道就是简单地为了让同学们受苦吗?不!因为我们知道:“风不止故树不能静”,如果没有五千米长跑,就不能深深地懂得坚持的意义;没有跳高,就不可能体会到跨越艰险所需要的通气,也无法品尝到超越的。看三寸金莲,微微林黛玉似的阁楼女人被束缚在柔弱的世界里权当男人的附庸,无怪乎出了个花木兰但足可闻名。其原因也在于运动,缺乏运动让本来不让须眉的女性在历史的尘埃里默默逝去。(提问集体同学)难道我们不需要运动吗?(述:因为我们是人类,所以运动是我们必须的,是生存的需要。)

二、课件演示运动故事图文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高位截肢的张小玲,从为了获得第一块金牌起,她就拖着残腿与假肢开始了残酷的“搏斗”……1987年,第二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在唐山举行,张小玲取得了女子单打冠军的好成绩。为此她苦练了整整两年,运动量太大,结果把假肢都练断了。张小玲丈夫陆贻东说,她在10多年的乒乓球生涯中,换过的假肢有13条,假肢磨损的肉体厚度超过两厘米。功夫不负有心人。1988年8月,张小玲首次随中国代表团参加在韩国汉城举行的第八届残疾人奥运会。张小玲一举夺魁,第一次登上了残疾人奥运会冠军领奖台。随后,张小玲又先后参加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届残奥会,且一次不漏地囊括了女子乒乓球单打和团体的两块金牌;期间,她还连续在第五、六、七、八届远南运动会上夺得金牌,成为残疾人“乒坛皇后”,被圈内人士誉为“乒坛常青树”。这故事让我们体会到运动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境界。历届奥运会都会受到亿万人民关注,因为宏扬奥运精神对倡导和谐社会都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在1996年奥运年奥运会上的男子400米跑比赛中,约翰逊穿着116克的世界上最轻的跑鞋夺冠,(跑鞋展示图以及和刘翔一起跑步的图片展示),以上让人惊讶的科技都是科技成果的体现。人文精神则展示环境,风土人情,历史文体的变迁,同时也是公平竞争,挑战自我的不朽精神。

科学已经证明,如果减少对骨骼的压力,骨质就会变软,钙质大量流失。然而我们在运动中,增加了对骨骼的压力,骨质就要加强,从而提高了对钙质吸收,促进骨骼的发育。人过25岁以后,每十年肌肉的数量和力量平均减少百分之十。运动是肌肉的收缩完成的,所以也是肌肉力量和肌肉数量的提高与保持最直接的方法,从而达到减缓衰老。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俗语大家都知道,然而,并不是做什么运动都能达到健康的目的,那么,怎样锻炼才能令你的身体健康呢?这可是一道不大不小的难题。

有一位朋友对笔者谈他的运动经历,他患有胃病30多年,有时候发作起来很厉害,吃药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他的朋友知道后,就对他说,他以前也是患有胃病,与他所说的病情严重程度差不多,后来,他听别人说,游泳可以减轻胃痛,甚至可以治好,于是他半信半疑地游了两年,胃痛的次数减少,胃痛的程度减轻,现在坚持游了5年,胃痛基本没有发作。笔者的这位朋友听了以后,按照他的方法去做,从夏天开始游泳,整个夏天这段时间,他的胃痛次数在减少。到了寒冬腊月,他照样去游泳,这次问题来了,由于经常受冷而感冒,不得不终止冬泳运动,这样一来,身体因为感冒变得差,胃痛又重新发作,跟以前差不多。后来,他去请教有关专业人士,该人士告诉他,运动可以强身健体,但并不是每项运动都适合你,为什么你的朋友冬天游泳没有问题,取得很好的效果,而你就有问题,这说明有一个适合的问题,做适合自己的运动能令你身体健康,冬泳不是人人都适合做的,像你这样的体质,寒冬腊月就不要去游泳,可以做其他的运动,如散步、爬山等运动。他听了这位专业人士话,夏天游泳,冬天散步,身体果然一天比一天好起来,胃痛的次数也在减少。

俗语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别人的运动方式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用到你的身上,就不一定灵验,可能会适得其反,如身上各部分皮脂厚度太厚,体重过重,几乎没有肌肉,骨骼支撑能力弱的人,日常生活中,爬几级楼梯就会“气喘如牛”,这类人应该多做有氧运动和多游泳,可以消耗脂肪。从上面的事例可以看到,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只有根据自己的身体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才能有满意的效果。(课堂结束)

三、教学反思

过多的讲解和示范,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认识。这也是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难题。所以,我利用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技术,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来优化教学过程。我们的目标把健康理念带进每个学生心里,所以我们的追求也会一样。我的方向是跟着新课程理念走向现代化,相信我的选择,我会再接再厉。

参考文献:

[1]邵伟.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体育教育教学实践的整合.

体育媒体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体育媒体 竞技体育 案例分析

美国娱乐运动节目网:菲尔普斯狂热席卷巴尔的摩。菲尔普斯现在拥有16枚奥运奖牌――其中14枚金牌。他使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在过去一周熬夜守在电视机旁,看他打破Mark Spitz保持了36年的一届奥运会7枚金牌的记录。菲尔普斯的家乡巴尔的摩,几乎每个地方,从餐馆到零售商店,当然还有游泳池――人们谈话的主题都是菲尔普斯。一些NBAC(北巴尔的摩水上俱乐部)成员也在今天庆祝菲尔普斯的胜利,有人还在游泳,有的不再从事游泳了。对他们来说,很难想象曾经和他们在一起游泳的菲尔普斯,现在是北京最大的明星。Brooks说:“这是很奇怪的经历。对我们来说,他只是个经常和我们一起去吃披萨的普通家伙。迈克尔成长一直以Ravens(巴尔的摩足球队)为偶像,现在他是他们的偶像。”虽然媒体报道一直在介绍菲尔普斯有一个怎样的超人身体,适宜游泳的完美结构,当地运动员知道的是菲尔普斯付出了更多来获得成功,而不是遗传基因。事实是,没有任何花招,只有无数的练习。“你看他每天来每天走,确实有许多优秀特质帮助了他,但这是无数刻苦训练的顶点,”Goetsch说。在假期,大多数年轻人盼着礼物,但是NBAC与菲尔普斯和Bowman(菲尔普斯的教练)一起训练的游泳选手盼着开学,因为假期的练习尤其残酷。六年前的一个早上,Bowman让他的游泳选手在两个泳道上游完了10000米,花了两个半小时。对于NBAC的年轻游泳选手来说,观看菲尔普斯对他们自己的游泳是个激励,即使他们没有奥运梦。“我们以他的成就而骄傲,”12岁的Danielle Potis说,三年前她开始游泳,“这使你想要更快。” 星期日美国队以118比107战胜西班牙获得金牌后,LeBron James说:“这很可能是最伟大的奥运比赛之一。”这些金牌带来了太多的满足,美国队的成员们不只是获得了金牌,他们赢得了第一对手。他们没有统治比赛,他们进行了表现。如果他们不是面对这么艰难的决赛,他们的满足感不会那么强烈。“你今天看到的是一个团结在一起的团队,面对困难并取得极大成功” Kobe Bryant说。James说:“如果不是由于我们的决心和意志,我们不会回到世界顶端。”如果不是由于西班牙的Ricky Rubio的技术犯规,这个比赛的结果将还是未知的,最后26秒给美国队另外两个任意球。

美国有线新闻网:菲尔普斯冲击奥运历史。星期二早上,美国游泳选手迈克尔.菲尔普斯获得第三枚奥运金牌,也是其职业生涯的第九枚,并打破了自己的200米自由泳世界记录。他在北京奥运会还有另外五个冲金机会。在某种程度上,菲尔普斯更像他一直置身于其中的水:平静、镇定和清澈。只有他冲进水里时才开始兴起波澜。“我想做一些这一运动中其他人没有做到的事”菲尔普斯说。“还要看看历史最终是否选择他,但现在清楚的是他是我们见到的最好的游泳选手,”菲尔普斯的教练Bob Bowman说。Bowman从菲尔普斯11岁时就成为他的教练,“他很活跃并且从不停止活动,第一开始很难约束他,”Bowman说,“最为年轻游泳选手即使他很难控制,但当他比赛时,他很专注。”“我认为有些东西让我很专注”菲尔普斯说,“我总是梦想着成为奥运选手、成为世界记录保持者、成为职业运动员、成为金牌获得者,我知道我得专注于那些金牌并获得它们。”这一专注来自年复一年游泳池里的训练。每次训练他游将近四英里,并经常一天训练两次。就是这种强度训练占用了菲尔普斯童年的很多时间。“我想他错过了一些常规的事情,但我不认为他错过了任何事” Bowman说,“他会告诉你他得到的比他失去的好得多。”菲尔普斯同意,“我不会交换参加奥运会站在领奖台的机会,或者成为职业选手周游世界的机会。我永远也不会交换”他说。菲尔普斯找到了冲击奥运历史的时刻。游泳比赛在北京水立方结束了,但是迈克尔.菲尔普斯在这项运动中的偶像地位刚刚开始。菲尔普斯可能得到了全球体育迷梦想中的金牌,但他对于这项运动还有更大的计划。在赛后的一个采访中,菲尔普斯对ESPN说:“我希望改变游泳这项运动。我敬仰乔丹以及他为篮球运动所做的,并最终改变了篮球。游泳这项运动在很多方面改变了我的生活,我只是希望其他人也能成为其中一部分。”当菲尔普斯惊险的赢得100米蝶泳比赛后,他的队友Ian Crocker对他说:“你一定有天使之类的保佑”,菲尔普斯对ESPN说:“是的,有幸运的成分。每一件事对我来说都非常完美。”这个23岁的男孩来自巴尔的摩,经常被比作高尔夫大师泰戈.伍兹,就像伍兹一样,菲尔普斯拥有游泳史上别人没有的技艺,人们想要成为他,运动科学家想要研究他,而且他不喜欢失败。“对我来说,当我观看其他比赛,当我看泰戈、当我看费德勒,最好的运动员能在任何环境下竞赛。无论是什么情况,无论是什么压力,你总能克服前进路上的任何情况。乔丹生病时仍然得了60分,”菲尔普斯说。当被问及获得八枚金牌的可能性,以及他是否身体上可行时,菲尔普斯回答:“在我的梦想里,我一直想得到它。”

参考文献:

[1]黄璐.大型运动会真的太多了?[J].体育学刊,2012,19(1):7-9.

[2]黄璐.体育政治传播学研究的历史与当下维度[J].新闻界,2011,(2):11-13.

[3]黄璐.国际舆论导向下的中国唯金牌论[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4):341-344.

[4]黄璐.媒体政治建构奥运神话的宏观作用机制[J].体育科研,2010,(6):78-82.

[5]黄璐.体育政治传播学案例分析[J].新闻知识,2011,(11):41-42.

[6]黄璐.青奥会的品牌优势与媒体形象[J].新闻界,2012,(1):47-49.

体育媒体范文第8篇

高等师范院校的体育院系主要培养系统掌握体育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能在中等学校、体育培训机构等从事体育教学、竞赛、学校体育科研、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在现行的教学大纲或人才培养方案中,并不要求专门培养体育院系学生的媒体意识,但是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越发认识到必须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媒体意识培养,才能顺应新时代对专业人才的新要求,其理由如下。

是时代的要求。信息时代,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可以低估或远离媒体的影响,媒体对一项事业的成败或兴衰通常都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对体育事业更不例外。这一客观存在,反映在现代高等教育中,就是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理念、专业内涵、课程设置等方面必须全方位地与时俱进,加强培养大学生的媒体意识,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培养出“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

是体育事业在新的发展机遇下的要求。体育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在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繁荣、增强人民体质、培养意志品质、丰富文化生活、振奋民族精神、增进对外交往等诸多方面起着显赫而独特的作用,彰显的是综合国力中的软实力。而且,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体育的社会地位将越来越显要。在我国,体育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以运动员在赛场上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去鼓舞人、激励人,同时以精彩的比赛、表演和多姿多彩的健身娱乐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而媒体的推动,必将使体育事业的综合效益发挥最大化――回顾历史,我们应该看到,如果不借助媒体,仅靠体育自身的空间,其作用和影响将是很有限的。一次大型比赛,现场观众不过数万人,而通过电视转播,将使观众达到几亿乃至数十亿人。再经过报刊、电台媒体的进一步传播,像经过一个大功率放大器一样,观众人数以几何级数增长。由于媒体的作用,在世界任何角落的大型比赛,无论你距离赛场多么遥远,只要打开电视,足不出户便能“身临其境”。特别是第四媒体的出现和普及,已使任何一个地方的任何一场大型比赛随意进入任何一个家庭。可以说,今日体育产业精彩纷呈的现状,离不开媒体的促进作用。没有媒体意识的体育工作者既难以适应媒体时代,也难以有效地利用媒体推动体育事业。

是体育产业化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体育作为“具有产业性质的公益性事业”,要逐步走向社会化、产业化,必须充分依靠和挖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其中就包括媒体的力量。现代市场营销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件商品的营销都需要借助外力,包括从众心理的造势。借力和造势很重要的方式就是利用媒体。

产业化的体育和传媒,被“注意力”经济撮合在一起,是共生共荣的关系:体育作为传媒重要内容的来源,是传媒获得大众市场,获得市场回报的非常重要的内容支撑。反过来说,体育本身需要聚敛人气,需要黏合度,需要传媒产业帮助聚敛人气。因此,传媒产业和体育产业的联姻,是一种天然的、符合逻辑的、珠联璧合的双赢合作。另外,传媒不仅仅为现代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经济支持,也促进了运动项目的变革。现行的体育项目为了引起电视传媒的重视,不得不对比赛形式、比赛制度、比赛规则进行改革,以增加体育项目的观赏性来适应电视的播出要求。国际足联将20分钟的半场休息改为15分钟,以便使整个节目成为完整的电视节目段;国际排联把比赛改为每球得分制,是为了适合电视播出的观赏性和刺激性;国际乒联更是改革连连,将原来冗长的每局21分制改为11分制,为了让乒乓球球速慢一点,让观众看得清楚一点,不仅将乒乓球由原来的38毫米放大到现在的40毫米,颜色也由原来的白色改为现在的橙色;高尔夫球比赛从普通的比赛改变为金牌赛、一杆赛,其目的是为了能够在电视转播赛尾插入极为引人的获胜者庆祝会。总之,传媒已经渗透到体育产业的几乎各个方面。体育人如果缺乏媒体意识。就无法在体育产业化中大显身手。

培养体育院系学生对待传媒的正确态度

作为将来的体育从业人员,体育院系学生假如缺乏对待媒体的正确态度以及与媒体的交往能力,几乎是寸步难行的。

正确认识体育产业与媒体的关系。体育和媒体同属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宣传教育属性、传递信息、传播知识等服务属性以及市场上的商品交换属性等方面都有共同点。可以说,在这个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家庭中,体育与媒体就是一家人。如同人体的左右手,只是分工的不同。也可以说是皮毛关系,二者对立统一,不可分割,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然,由于二者在表现形式、手段、具体的利益和目的等方面不同,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但根本利益和大目标是一致的。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舆论氛围,作为体育人,正确引导体育舆论,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是义不容辞的首要任务。把握好舆论导向,首先要坚持主动引导,要防范在前,及时掌握、分析舆情,主动通报情况;其次要敢于面对现实问题,旗帜鲜明地正面引导。

坦然欢迎监督。体育工作对舆论监督应持欢迎态度,要提高接受监督的承受能力,要习惯于舆论的多种声音,要善于在不同的声音和见解中提高辨别能力,吸取营养。这既是发展体育事业的需要,也是社会民主化、法制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与媒体合作、为媒体采编提供服务的观念。体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媒体,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主动为媒体的工作创造条件,通报情况,提供线索,尊重记者的劳动,遇到问题要耐心帮助、引导,积极支持采访、报道任务。

强化与媒体交往的能力

不同群体与新闻媒体的关联度不同,普通民众与媒体的关系是“单一的传受关系”,即媒体不间断传播与受众选择性接受传播的关系。而体育人则不然,他们与新闻媒体的关系是“多元的互动关系”,即每一个人都有可能与新闻媒体发生交往,或接受采访、或应对质询、或信息、或投稿撰文……应当说,掌握与新闻媒体交往的艺术,已经成为每个体育人的必修课。

尊重媒体。体育人一定要把尊重媒体放在第一位。媒体有媒体的文化,有自己的思维逻辑和办事风格,当然也有别人不太理解的游戏规则。体育人要有一种好的心态、一种阳光的心态来对待媒体。例如:对媒体提出的合理采访要求要积极回应,友好配合。对媒体提出的不合理采访要求,如涉及职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属合法保守的信息,体育从业人员有权拒绝,但要有理有节,要耐心解释,求得理解。向媒体提供的信息,要尊重媒体的编辑,即使被否决也要服从。对媒体发表的不利于你的负面报道,要冷静分析,如果属实要虚心接受,勇于承担责任,并积极采取整改措施。同时,诚恳主动地联系媒体和记者,向媒体表明态度、通报整改处理措施和结果,力求赢得媒体的宽容,争取由负面指责转为正面认可。

主动沟通。与媒体相处、与媒体打交道要有主动意识,要争取掌握主动权,要快速响应,不要只被动应对。信息时代传播渠道无法屏蔽,体育界要积极主动地寻求媒体的正面关注,否则,记者们会通过各种方式试图从边窗和后门窥视你。对记者要主动交朋友,要注意了解和研究媒体的动向,了解记者的需求,主动与媒体对接,开展良性互动。一些重大事件只要媒体有兴趣都可以与他们通通气,或者邀请他们来参加。

诚信为本。欺骗媒体等于欺骗公众,失信媒体等于失信天下。对媒体有些话可不说,但不可瞎说。凡提供给新闻界的信息必须真实可靠、童叟无欺。报喜瞒忧、浮夸噱头、添油加醋、敷衍了事,都不是与媒体交往的正道。

体育媒体范文第9篇

在以往进行体育保健课程教学期间,教师仅依照课本照本宣科,然后为学生划下重点,学生机械性的进行记忆,不能真正掌握内容。另外,这种教学方法的知识面较窄,内容很少,学生唯有死记硬背,进而消除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了教学质量。然而,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利用FLASH动画将体育保健的知识点展示出来,更加形象、幽默,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并且还能够丰富学生们的视野,增加学生们的知识量,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

2当前体育教学应用多媒体存在的不足

2.1思想观念的禁锢

当前,在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期间,很多老师依旧沿用以往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思想,让学生重复、机械性的进行训练,对CAI多媒体技术并不了解,没有全面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功能。虽然,在体育课程教学期间,学生们的身体运动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然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容易的记忆相关知识,并且比教师演示、讲解更加有趣,生动、直观。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将复杂的知识点变得更加简单,同时还能够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发展夯实基础。

2.2学校内的硬件设备不完善

现今,我国部分地区经济较为落后,无法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同时,就算部分学校能够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但是因为班级人数较多,教学用屏较小,从而降低了教学效果。

2.3教师操作水平的限定

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期间,教职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体育知识,同时还需要拥有一定的多媒体操作能力,了解多方面的内容,进而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点。所以,作为体育老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多方面共同合作,进而保证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2.4资源较为紧缺

现今,我国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体育教学还处于初级阶段,因为相关研究人员及教学工作者思想观念较为薄弱、对多媒体不够重视,从而导致现今多媒体技术的资源较为紧缺,为体育教学增添的困难。

3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体育教学的方法

3.1课件的制作流程

想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可以先邀请体育教学专家、相关工作者编订课程设计流程图,然后再邀请高级程序人员进行编程设定,由教职人员对内容进行补充,从而保证课件的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图1为课件的制作流程图。

3.2为学生们创建学习氛围,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常言道: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作为体育老师,在进行课程讲解期间,应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好奇心,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足球阵型”知识点时,就可以为学生们设定一个足球比赛的小游戏,让学生布置阵型,如:343、433、352等。让学生们深入体会各个阵型的优点与缺点,从而更加深入的掌握足球阵型的相关知识。再例如:教师在讲解“足球”知识点前,可以先为学生们播放一段世界杯的主题曲,为学生们创建轻松、欢快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们的目光,然后为学生播放一些世界杯的经典镜头,从而使学生们对足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

4总结

体育媒体范文第10篇

21世纪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科学化、多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在新世纪里,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扩展与深入,它使每个人都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现代教育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为此我们的教学手段也应相应的地进行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我市学校电教设施不断完善,教师电教意识不断增强,各门学科已开始广泛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广泛使用使各学科进行了一次教学方法乃至教学观念的“大改革”,各种教学软件也应运而生,它们为教学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方法。

从当前的情况看,多媒体教学只是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中得到广泛开发和应用,但在体育教学中情况却不容乐观。传统观念认为,体育课主要是让学生锻炼身体,学习运动的技能技巧,和多媒体教学没有多大关系,这正是他们忽略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传授学生必要的运动常识和理论的原因。以往这部分内容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板书来完成的,但是这种方式缺乏直观性,不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教学,效果会怎么样呢?带着这种想法,我尝试着制作了一组体育教学多媒体课件,并且用之开了一节校级的公开课,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这次尝试,我觉得体育课是完全可以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的,且应广泛推广运用。那么,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能为体育课教学提供什么呢?

一、提供直观感受

多媒体电脑教学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通过画面、图片、声音等综合性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生动的、真实的形象,并引导学生发展思维,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以往的板书、口授形式则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例如:向学生们介绍前滚翻的技术动作时,如果用传统的示范、讲解方式来进行教学,效果是不理想的。因为在上课时,老师将完整的动作示范出来以后再进行讲解、分析,所讲的一切都较为抽象,在视觉上不能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不易让学生理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很难完全掌握。然而,如果在上课时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前滚翻的整个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通过屏幕展示教师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将蹲撑——两手撑垫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滚动——枕骨、肩、臀部依次触垫——抱小腿团身成蹲撑的文字解释出示在相应动作的旁边,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这样,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练习起来便会更有劲,更主动,对动作要领便能直观理解,掌握技术动作也就更快。这点也符合了儿童对直观、有趣、新奇的事物更容易理解,更具有强烈认同感的这一心理特征。又如:多媒体教学对指出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和纠正方法也有很大的作用。那么我们可以运用画面演示各种错误动作,学生通过认真观看画面,动脑思考。然后,通过教师仔细分析、讲解产生错误动作的根源后再进行改正。另外,还可以将一些优秀运动员的比赛录像剪辑到教学软件中,在上课过程中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对滚翻动作在运动中的应用有个初步认识,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这样对以后在室外继续练习前滚翻动作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原因,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往往较短,特别是在讲解、分析某个难点动作时,由于精神不集中,学生听的就比较模糊。但是,如果让他们看卡通片,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整节课下来他们都会兴致勃勃,这是因为动画鲜艳的色彩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看完后印象特别深刻。因此,我们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借助动画录像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让同学们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如:在给同学上武术课时,便可以把学生练习武术的情况拍成录像,然后,剪接到课件里,通过屏幕的播放,学生一边观看画面一边听老师的讲解,看哪个同学技术动作掌握得最好,既标准又到位。经过同学们的比较和分析,结果一目了然。这样的动画课件并配上适当的音乐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就非常具有吸引力,并且会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以后的练习过程中就会更加努力,学习的效率也会得到提高。

现在的学生喜欢把体育明星当作自己的偶像,且有意识地收集某些明星的资料、图片。如果在多媒体电脑教学软件制作中,将一些优秀运动员在比赛场上的精彩动作图片扫描进去,再将运动员的简历输入到软件里。这样不仅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还可以趁机鼓励同学们要积极锻炼身体,争取以后也成为世界冠军,为国争光。

在多次的教学尝试中,我深刻感受到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体育教学带来了诸多优点,解决了教学中疑难问题,也是我更加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逐步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纵观当今教育软件的现状,我们就会发现现在的多媒体课件往往无法直接用于课堂教学,有的紧紧只是侧重于单个学生人机对话,交互性差,缺少跳跃、扩容、共享的能力。因此我们应加强有关课件制作方面的学习,提高课件制作的理论知识,尝试制作出符合自己教学特点,实用并令自己满意的课件来,而教师在自制多媒体课件过程的同时,也促使着自身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

当然,多媒体是辅助体育课教学的,它作为奇妙的教学工具,为师“教”生“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不能忽视对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多媒体教学是辅,而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创新才是主要的,只有这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才能结出累累的教学硕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下岗职工范文 下一篇:智能化变电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