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科技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3 00:55:57

体育科技论文

体育科技论文范文第1篇

本文作者:高岐冯庆德崔明工作单位:兰州城市学院体育学院

1.科技的进步带来了人的生理功能的衰退和健康水平的下降;增强国民体质的有效措施是增强和广泛推动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社会发展进入到自动化、信息化的时代,人在生产中发挥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以图象、数字、文字等形式表现的信息进行加工而形成操作程序,这就要求劳动者具有从事更为复杂的劳动的能力,信息化时代的特点使得人们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的机会和时间大大减少,生产劳动对人产生疲劳的部位已由肢体转向大脑,又从大脑进一步转向高级神经系统,消除神经系统的疲劳,单靠睡眠和营养是远远不够的,而这种安静的伏案状态的脑力劳动所带来的“运动不足”和“肌肉饥饿”,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正常的生物适应性,使人的健康状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必然要寻找一种有效途径来使自己适应科学进步带来的这种生产方式的变革,大众体育满足了人类对健康的需要,全民健身,全民运动,促进了人的可持续发展,适合社会发展对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由于科技的进步给社会的物质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愿意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体育场地、器材等体育设施,并资助一些职业球队和比赛,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增强了人们的体质.可以预料在今后的数年内我国对体育的投资将逐步增加,这样体育科技和体育经济将不断扩大,劳动者的体质将不断得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必将逐步提高,促进人们经济消费结构的变化,从而有助于增加国家的收入,增强经济实力.

2.体育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重要的物质保证体育是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促进物质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体育影响的不是生产过程,而是劳动者本身,即通过从事体育锻炼的人的工作能力,减少因疾病损失的劳动时间,提高劳动者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积极性来实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物质生产的经济效率.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讲,劳动者本身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从制造工具、改进工具、掌握和使用生产资料来讲,劳动者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和能动因素,使劳动者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熟练的劳动技能和健壮的体魄是发展社会生产的主要条件.据有关资料报道[1],以适当的科技方式积极从事体育活动可使劳动者工作能力提高10~14%.如果劳动者工作能力提高10%,则劳动生产率相对提高0.5%.由此看来,尽管体育活动不是直接参与的物质生产的活动,但确为提高生产指标创造了一定的前提.劳动者体魄的健壮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它是提高科技进步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个重要条件.

3.体育科技与体育产业的发展是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社会科技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已使我国的体育社会科学有了长足的进步,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无论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必须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体育经济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发展体育和发展经济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体育并不是单纯的消费现象.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体育科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应当作出新的估价.众所周知,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活动,包括比赛、体育场馆及各种体育设施的开放使用等等,虽不能提供物质产品,却可以向人们提供精神产品,提供劳务,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需要.运动员及有关人员的付出同样创造了价值,增加了社会财富及国家的收入,这些成果将是国民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正以较快速度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半封闭的传统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社会转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结构的转型是体育发展的契机,同时要求加快体育工作方式的变革和相应体育服务体系的建立.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消费比重将逐步上升,消费需要向多样化、多层次发展.因此,体育科技的发展对稳定市场,调节供求关系也有重要的作用,毫无疑问,重视加强体育工作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应当改变那种把用于体育事业的资金投入看成是一种支出与消费的观念,体育事业的发展必将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体育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4.体育科技的应用研究必然将带来经济的腾飞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体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体育社会科学将更重视和加强对体育改革与发展中提出的各种重要问题的研究,这是现代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超越传统,实现现代化的要求.经济是影响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繁荣的经济可以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而体育事业的发展又为经济腾飞创造了条件,为发展我国经济提供了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就业的机会.尤其是体育用品的发展,出现了多行业生产、多渠道销售,使我国体育产业得到了深层次的变革.体育场地、器材、科研及体育产品业已相继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黄金时期.同时由于大型体育活动的举办及利用运动会采用的现代化技术和设施等可促进科学技术、交通、旅游、工商、服装、电讯和新闻出版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国民经济收入,使体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又给我国的经济腾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由此可见,现代体育与经济的发展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科技的进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为现代体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现代体育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科学的生活方式而保证了人体的健康水平,可以更好地从事科学研究,来推动科技与经济和现代体育的发展.

体育科技论文范文第2篇

1所谓体育科学一体化,是指体育科研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它包括下述两层涵义。第一,能够从哲学的高度,按系统理论对体育的一般规律进行认识。第二,有若干学科和学科群,能够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不同层次对体育现象进行多角度的研究。这些学科既有各自的研究边界,又能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对象进行共同研究,研究的成果互为补充。

1.1体育科技的一体化发展,根本在于体育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体育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中的体育现象和运动中的人,它们具有多方面的复杂性质。

1.2美国和前苏联在这方面起步较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前苏联相继建立了四个体育科研所,除专业研究室外,还建立了跨学科的研究室或课题组。美国也在1954年建立了协调全国体育科研的“美国运动医学会”。然而,真正对体育进行多学科的综合协同研究还是在进入70年代以后。莫斯科全苏体育科研所建立的综合试验台,可同时对运动员进行遗传学、教育学、生物力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心理学研究,层次可从分子水平直到整个有机体。美国在蒙特利奥运会以后相继建立了两个奥林匹克训练中心,结合运动训练开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如建立在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市的奥林匹克中心,是用现代电子计算机、医学科学实验室装备的,这个中心可同时容纳500名运动员进行训练。在准备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训练中,第一流的运动员都是依靠现代化的科研方法和科学技术装置来进行一体化运动训练的。如用电刺激发展肌肉力量;用电子计算机来分析运动员的每个技术动作;为了使运动员在比赛中有良好的心理条件,他们利用精神监测方法及生物反馈原理来促进比赛……等等,对美国竞技体育的振兴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此类集中人力物力,结合训练和竞赛进行的一体化综合研究机构,在德国、法国及亚洲的韩国等国家也屡见不鲜。

2这种一体化的训练体系为什么会发挥出如此巨大的作用呢,通过对前苏联和美国等国的观察、研究就会发现,一个成功的体育科技一体化结构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具有如下特征:

2.1系统特征

就是各体育学科以一定的方式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体育科技一体化结构的整体功能,大于各学科功能简单相加之和。随着体育实践和体育科学的发展,体育科技一体化结构整体功能也相应加强,同时,对整体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体育科技一体化结构的系统特征还表现在它的整体目的性和整体优化。所谓目的性,是指体育科技一体化结构的建立具有明确的目标。我们在认识和完善其结构时,必须朝向这个目标。目标的形成是一个过程,系统结构只能逐步完善。所谓整体优化,是指体育科技一体化结构的功能的整体优化。这就要求各学科和学科群在各自发展的方向、规模和水平方面相互适应,并重点加强最薄弱和落后的环节,才能实现体育科技一体化整体结构和功能的最优化,从而对体育和运动实践产生最大效益。2.2立体结构特征

指体育科技一体化结构中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具有立体层次和平面网络两种形式。前者是指体育学科和学科群所具有的等级次序性,后者是指同一层次各学科之间存在着多向的复杂联系,使这些学科形成一个个平面网络。

2.3动态开放特征

体育科技一体化结构的动态开放性有三层涵义:一是内部各学科各门类之间的复杂联系使它们能够互相促进或制约,各个学科和门类都不断吸收有关的研究成果,或者通过分化或交叉而不断产生出新的科技门类,以适应新的需求。这样,各个学科自身和整个一体化结构都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二是体育科技一体化结构和它所处的整个科学环境之间也存在着双向联系。一方面它不断吸收、引进其它门类科学和技术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如高技术产品、现代化材料和计算机的应用,同时也以其研究成果丰富、补充和推动其它有关科技的发展。三是体育科技一体化结构同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等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这些结构也不断影响着体育科技一体化结构。

3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多年来,体育科技工作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体育战线提出了“振兴体育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体育科学技术必须面向体育运动的发展”的方针和“以革命化为灵魂,以社会化、科学化为两翼,实现体育腾飞”的改革指导思想,体育科技工作在机构建设、学科发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一些项目已迈入世界先进行列,体育科研的发展对中国体育走向世界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应该看到,我国体育科研毕竟起步较晚,在许多方面还有明显的差距。这些不足大致表现为:

3.1体育科技与实际运用有较严重的脱离倾向。

3.2体育科学工作还没有实现从总结经验型向科学先导型的彻底转移。

3.3应用和应用基础研究仍显薄弱。

3.4科研手段的现代化进程缓慢。

要解决我国体育科技工作中的不足问题并非易事。从大的方面来看,现代科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表现。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几乎是从零发展起来的,从纵向考察自己的历史足迹,50年时间走完了百年的路程,辉煌的成就,是应该充分肯定和值得自豪的。但是,从横向比较和发展的观点看,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综合国力还不强,生产力及其水平还不发达,还不高,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在改革、发展和建设的道路上,任务十分艰巨。可以认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从体育界内部来说,也存在着体育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问题。一部分体育科技管理人员缺乏现代化管理知识,科技信息交流的渠道不通,内耗及重复劳动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体育科学技术振兴中国体育呢?笔者认为,我们的方向是:依靠高科技,建立科技一体化的结构体系。具体的做法可以概括为六个字:优选、集中、统一。我们国家现在还很穷,资金有限,不可能在每个竞技运动项目全面铺开进行。但我们有一支强大的科技队伍,各方面素质都不错。因此,我们应该抓住重点项目,集中全国体育界的人力、物力、财力,动员各方面力量先进攻关。这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前些年在对李宁、朱建华等运动员的训练中,曾充分运用了多学科协同作战的方式。中国游泳队由于搞好了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和科学管理等一条龙体制,在不长的时间里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中国跳水队紧紧把握住“走在世界难度表前面”的技术方向,注重科学训练、高技术运用、医务监督等综合指标评估,故能雄居世界跳水前列。许多事例表明,现代体育的每一个进步和突破,都是综合使用科技手段的结果。最近国家体委指出,“八五”期间六大直属体育学院必须实行从过去的教学型向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体制的转向,为体育界尽早实现科技一体化体制指明了方向。4要实现体育科技一体化体制,对于传统的科研方式在组织结构上提出了群体化的要求。传统的科研方式,大多属于“个体劳动”,有时,人们之间虽然存在着一定的认同趋向,可结成一定的群体从事科研活动,但是,由于实践水平所限,这个群体是很松散的,个人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不依赖于他人的认识。但是,大规模的对竞技运动的研究,往往都是些横跨许多学科和领域的难题,这些难题决非个人可以胜任的,需要有系统地组织,既分工,又合作,群策群力,进行整体研究。中国体育界科技人员必须尽快适应这种群体化模式。

当然,体育科技一体化体制在组织结构上的群体化,决不是简单化和划一化。群体的组合可以是横向的,也可以是纵向的;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临时的;可以是行政的,也可以是民间的;可以是紧密的,也可以是松散的;可以是一元的,也可以是多元的等等。所有这些组织结构都应根据体育发展的客观需要去创造、去发展。另外,国家应在这方面的决策问题上统一认识、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形成决策优势。唯有如此,才能迅速、有效地发展我国体育科技,促进体育运动的发展。

1.系统科学与体育.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2.中国优势竞技项目制胜规律.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3.体育百科大全第37册“科学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

体育科技论文范文第3篇

1.学术价值

体育科技论文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体育科学研究学术论文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参考文献最主要的作用是它所具有的学术价值,从而起到提升体育科技论文学术质量的作用。

2.信息价值

体育科技论文引用参考文献可以让作者精炼文字,因为所需表达的内容凡已有文献所载者就不必详述,只需引用并标注、规范地加以著录即可。这样既节约篇幅,又提高了信息密度,增加了论文的信息量,具有很高的信息价值。

3.情报价值

体育科技论文参考文献是对所载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情报源,规范地引用参考文献和进行标准化著录,有利于通过引文分析对期刊及其所载论文的学术水平做出客观评价,有助于科学情报研究和文献计量学研究,从而促进体育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提高,对整个学科的发展也起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

二、引用方法

掌握参考文献的引用方法是体育科技论文规范化写作的重要内容。

体育科技论文参考文献的引用方法首先是规范化问题,是体育科技论文写作应遵循的基本规范,但同时它也是一种写作手法,运用得好尤其是用对地方可以充分发挥参考文献的作用。如在正文中通过引用最佳证据可以增加论证强度,尤其在分析与讨论部分,可以巧用知识背景(引文)材料,阐述作者的观点,使之言之有据,言之有理,最终达到感性认识的理性升华。

三、著录方法

体育科技论文引用参考文献,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注,并在文后按标注方法列出参考文献表,这项工作称为参考文献著录。

1.标注法

体育科技论文涉及已有成果的指出登载这个文献的出处,称为引用参考文献,简称引文;在引用处进行标注,称为参考文献标注;标注的方法称为标注法。我国科技期刊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标注方法主要采用顺序编码制。

2.顺序编码制

顺序编码制是一种文后参考文献的标注体系,即引文采用序号标注,参考文献表按引文的序号排序。顺序编码制是按论文中引用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视具体情况把用方括号标识的序号作为上角标,或者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

体育科技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体育科学大会;体育研究;数据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1-0026-06

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是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2~5年举办一次的,全国体育领域级别最高,影响最大,范围最广的体育界盛会。会议的交流形式分为专题主报告、专题报告、书面交流和墙报交流四种。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于2011年12月5日至7日于上海举行。此次会议由上海体育学院承办,会议的主题为“发展体育科技,建设体育强国”。九科大既是体育界学习与贯彻党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即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决议的重要契机,同时也是对过去四年体育科学技术及体育科学理论的总结和对未来我国体育科技和理论发展趋势的展望。文章从入选本次大会的论文的地域分布、学科分布和作者单位构成等方面,对本次大会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总结,这不但有利于全面准确地把握全国体育科研的发展状况,同时也可以促进广大体育工作者更好地从事体育科学研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入选论文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与历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相关的总结性论文及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入选论文目录。

1.2.2分类与数据统计法对入选的论文按照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对其进行分类和统计。

1.2.3比较分析法对根据入选论文所做的分类和统计进行比较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入选论文概况

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共录取论文3379篇(除专题主报告),最后入选论文3151篇,这些入选的论文不仅体现了我国体育科技或理论发展的最前沿或最新的发展方向。更表现了我国在体育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的发展和创新。它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中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其中专题报告437篇,书面交流1182篇,墙报交流1532篇。分别占录取论文总数的13.9%、37.5%、48.6%(见表1)。

比较表1、表2可以看出,本届大会的论文录取总数超过了以往三届大会。同时本届科学大会入选的专题报告形式和书面交流形式的论文比率比上届有所上升,这种入选结构上的优化,有利于更多具有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的论文入选,从而使这些论文中的科研思想得到更好的传播。

2.2第七、八、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主题的变化

从表3中可以看出,第七届体育科学大会的主题是“奥运、科技、健身”,彰显了以发展科技为手段,服务2008奥运会和全民健身为目的的宗旨。第八届体育科学大会的主题是“体育科技与和谐社会”,这表明了体育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之间有着积极的相互促进的作用,一方面社会的和谐可以促进体育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另一方面体育科技的进步又可以反作用于社会生活,即体育科技的进步可以更好的造福与人们的生活,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第九届体育科学大会的主题是“发展体育科技,建设体育强国”,正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体育科技是促进我国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这种由量到质的转变过程中的重要手段。此外体育科技又是体育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实力的重要标准,因而只有切实发展体育科技,提高我国体育科技水平,才能实现真正的实现体育强国。

2.3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入选专题报告、墙报交流和书面交流的论文的地域分布

表4分别反应了入选九科大的专题报告,墙报交流和书面交流论文的地域分布情况。北京、上海、辽宁三个地区,无论是专题报告,墙报交流还是书面交流论文的入选数量上都居于前三位。特别是北京地区在入选数量上具有绝对优势,不难看出,北京地区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社会地位,其体育水平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我国体育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另一方面,入选论文数量较多的地区都是经济、文化在我国较为发达的地区,而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在论文入选数量上远远低于东部较发达地区,因而更应该注意在抓好较发达地区的体育科技文化发展的同时要大力加强对西部地区的体育科技、文化的投资力度,以及技术上的支持和政策的扶持。

通过上述数据同表5的比较可以看出,入选论文数量上占优势的地区,大学综合实力的排名在全国范围内也很靠前。由此看见,体育科技的发展与高等教育建设水平之间也存在着很大关系,因而对于那些体育科研水平欠发达的地区,国家也应加大对其教育的投入和扶植。另外,在九科大中,入选论文除港、澳地区的论文外,还有多篇来自国外的论文入选,由此看出中国体育科学大会的受关注程度越来越高,逐渐走向世界体育科学的舞台。

2.4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入选论文的学科分布情况

2.4.1专题报告的学科分布

由表6中可以看出,九科大专题报告的学科分布安排不同于墙报交流和书面交流的学科分布安排,在安排上更细化为58门各学科的具体内容。从这种一改三种会议交流方式学科分布形式相同的安排方式中,不难体会到会议组织者对专题报告这种交流方式的重视程度。而这种新的学科划分方式也使得专题报告的指导性更有针对意义和更强的专业学习意义。另一方面,从各学科入取的论文的数量中也可以看出,专题报告的各学科入取数量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平均的,均衡的照顾了各学科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各学科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向着平衡的方向发展。

2.4.2墙报交流和书面交流的学科分布从表7中可以看出,墙报交流还是书面交流,均呈现出较为一致的学科数量分布,按学科入选数量的多少排序,前六位的学科分别是体育社会学、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运动生理化学、武术和体育产业,这些学科大都是建立时间较久,研究方法较为完善的学科,而对于—些新兴学科和冷门学科,例如体育建筑学、体育仪器器材学、体育统计学、体育计算机应用等学科,入选论文数量很少,这表明了我国体育研究中存在的各学科间的不均衡陛。正像经济学中所说的“木桶效应”,体育科学的整体发展水平是由其中最薄弱的学科所决定的,也就是说体育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共同发展。只有实现体育学科间的均衡发展才能达到“发展体育科技,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因而有必要注重发展我国的短板学科,从而促进各学科问的均衡发展。

2.5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入选论文作者的单位 构成情况分析

从表8中可以看出,我国体育科研的主力军仍旧是体育院校,体育院校无论在专题报告,墙报交流还是书面交流中的论文入选数量都是占有绝对优势的,均达到了入选总数量的55%以上。其他高等院校和师范类院校在体育科研方面表现出来的能力也是不可小觑的,它们的论文数量在入选总数中也占有很大比重,分别占到了总数的20%以上和12%以上。再次是体育局和科研所。同时从表8中也可以发现,中小学入选的论文比例过小,因而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有待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的执行者和实践者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由于职前科研教育不足,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培训形式化,工作方式的惯性等原因,使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能及时转化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科研成果。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第七、八、九届的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的主题虽不尽相同,但是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特别是九科大的主题“发展体育科技,建设体育强国”,更彰显了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信心和决心。

(2)从入选的论文的地域分布情况来看,入选论文的地域分布极不均衡,西部欠发达地区与东部较发达地区相比数量上有着明显的差距。

(3)从入选论文的学科分布来看,传统和热门学科的研究要好于新兴和冷门学科,更有学科有“无人问津”的情况。

(4)从入选论文作者的单位构成来看,高等院校是我国体育科研发展的主要力量,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能力还有待加强。

3.2建议

(1)入选论文的地域分布极不均衡,因此在保证稳步提高体育科研水平较高的地区的科研水平的同时,更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资金投入,技术支持和政策扶植。

(2)在发展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努力发展新兴和弱势体育学科,实现体育学科各领域的均衡发展。

(3)在保证高校教师的体育科研水平稳步提高的同时,加强中小学教师的体育科研能力,切实将他们的丰富的实践经验转变成可利用的科学的体育文化。

参考文献:

[1]杨杰,张琦,黄军.从第四、五、六、七届体育科学大会分析我国体育科研的进展状况[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7,16(4):84-86.

[2]田玉普.努力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J].体育科学,2009,29(3):3-8.

[3]蔡有志,王凯珍,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入选论文情况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0):1303-1306.

[4]张瑛.浅谈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09(2):82-84.

体育科技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科研论文;文章结构;基本格式;内容与要求

OntheBasicStructureandFormofSportsScienceThesis

【Keywords】Thesis;StructureandForm;ContentandRequirement

***

1前言

从事体育科学研究活动,必须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多方面的能力和科学的方法。体育科技写作,不仅是体育工作者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而且是必须掌握的一种具体的科研方法。因为,一切体育科学研究之成果最后大都以科研论文这种书面表达形式,经科技信息载体传播于世的。体育科研成果如不能最后写成科技作品(论文),公布于众,那么一切个人的科学见解和观点,一切创造和发明,都不可能得到传播和利用,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而只能是研究者头脑里的一些思维活动罢了,世人是无法知晓的,如然,也就失去了科学研究的意义了。

诚然,人们衡量体育科研论文质量的标准主要取决于其理论和实践价值的大小,然而,论文所反映的研究成果能否迅速的向社会传播并准确的被人们所理解则取决于论文写作水平的高低。这表明,一篇高质量的体育科研论文要求其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随着体育科学的迅速发展,科技信息量与日俱增,据报道,目前全世界体育期刊已达5000余种,每年问世的体育科技文献约25000—30000篇,平均每天有80余篇。体育科研成果的传播、贮存与利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借助于现代科技工具——计算机对体育科技成果、信息进行贮存、检索,使之迅速地传播与利用,已成为一种先进的传播交流手段。微机贮存与检索,要求体育科技学术期刊编排实现规范化,而期刊编排规范化首先要求论文写作的规范化。要实现体育科研论文写作的规范化,就必须了解体育科技写作知识,掌握其写作方法和技巧。

笔者因职业之原故,拜读体育科研论文原稿颇多,从研读原稿论文感到许多科研论文的选题和所研究的内容颇有价值,但论文写作不符合期刊编排规范化和科研论文撰写的要求。其中最为普遍的突出的问题是文章结构层次混乱、写作格式极不统一(尤其是理论型和实验型的“定量化”研究论文)。这不仅给编者和读者认识和理解论文之精髓增加了难度,也直接影响了体育科研成果的传播、贮存和利用。

体育科技写作,作为一种科研方法,涉及的知识结构内容颇多,不同文体的体育科技作品有不同的写作要求。本文仅对体育科研论文的文章结构和基本撰写格式的内容与要求作一探讨。

2体育科研论文的文章结构

根据写作目的的不同、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差别,体育科研论文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学位论文,一类是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是体育院校的学生或体育科研院(所)研究人员旨在取得学位而写作的论文。如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

学术论文,是广大体育工作者在体育实践中为研究和解决某一问题而写作的论文。目前,体育科学技术、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大部分都是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在体育科技学术刊物上。由于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差别,学术论文又分为两种类型,即理论型论文和实验型论文。虽然体育科研论文的种类很多,构成的形式多样,但就其文章的主体结构有它的基本型,即序论、本论、结论的三段式。

2.1序论部分的写作内容与要求

序论,是论文的开头、引子,好比一出长剧的序幕,要有吸引力。通常以引言、导言、绪言、前言等小标题冠之,也可以不冠以任何小标题。

该部分的写作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①介绍课题研究的背景材料,前人的工作和现在的知识空白;②研究的理由、目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期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义;③交待课题研究的范围、任务。

这一部分要写得简明扼要,在整篇文章中它所占的比例要小。具体要求是背景材料的介绍要准确、具体,紧扣课题;研究的说明要实事求是,对作用意义不可夸大和自我评价;任务的交待应具体、明确。

2.2本论部分的写作内容与要求

本论也称正论,它是体育科研论文的主体,课题的“创造性”主要在这一部分表达出来,它反映了论文所建立的学术理论、采用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达到的水平,简言之,本论水平决定了整个论文的水平。

本论部分写作内容与要求包括:课题研究的方法与研究的对象及其选择的原因;观察到的事实、材料的收集及其收集方法和理由;研究结果的比较分析与讨论等。本论部分的写作要素有三点:

第一,理论分析。要求对所作的假定及其合理性进行理论论证;对于分析方法和材料,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自己改进和创造的,都应加以说明,对新的观点、独立创造的东西都应论述清楚,以便读者理解。这一点,对于理论型论文,尤为重要。

第二,实验装置和测试方法。要求对实验原理、方法准确介绍,主要是实验方法、测试装置、测试对象、测试结果和测量精度等。实验过程的叙述力求简要,独创的实验方法可重点交待,常用的仪器和方法,用不着详加叙述。这一点对于实验型论文要求很高。

第三,研究结果的分析比较。要求对课题的研究和实验结果应作出定性或定量的分析,说明其必然性;从结果中引出必然和必要的结论或推论,并说明这些结论或推论的适用范围,与理论计算的结果加以比较,检验理论分析部分的正确性。在撰写时,应尽量避免把所有的实验数据都抄在论文上,否则,会使人感到是一份实验报告。应删除某些可有可无的数据材料,选出精确的主要的部分,绘制成图、表列入文中。做到有理、有据、有力的精准论述。研究结果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是论文的“心脏”,因为一篇论文的实验和理论分析的成败均以此来判断,一切的结论和推论均以此为依据。这一点,对理论型论文和实验型论文的写作来说都是重点,切不可等闲视之。本论是论文的核心部分,要全力把它写好。

2.3结论部分的写作内容与要求

结论是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的逻辑发展,是整篇论文的结局。它是与序论相关,围绕本论所作的结语。结论,从内容上说,不是本论论点的简单重复,而是一篇论文要旨的简明扼要的提示,是更深一步的认识,是从本论部分的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过程而得到的新的总观点。在写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本文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解决了什么理论和实际问题;第二,对前人有关本问题的研究观点作了哪些检验,哪些与本文的研究结果一致或不一致,本文作了哪些修改、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第三,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未能解决的问题,提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点和今后的研究方向;第四,结论的撰文讲究措词严谨,逻辑严密,文字具体,切忌模棱两可的语句。并注意与序论呼应和本论的衔接。从论文的阅读价值上说,写好结论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读者在选读论文时,首先是看摘要,然后就看结论,再决定是否通读全文。

以上研讨的,只是体育科研论文的一般结构形式,并非一成不变的死板公式,作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写作目的和议论内容的需要加以变通,灵活掌握。

3体育科研论文的基本格式

体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使体育领域里许多问题仅靠单一学科知识难以回答清楚。现代体育科学的综合性特征,要求体育科研必须借助多学科的知识,以解决理论和实践的问题。新的科技方法和手段进入体育研究领域,体育科研中“定量化”分析的论文越来越多。这种“定量化”的研究是今后体育科研的方向,它革除了单纯经验性总结的弊端而达到科学的定量分析的目的。

目前,这类科研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国内外较规范的体育科技学术期刊,按照编排规范化和论文写作的国际化标准提出了文稿写作的基本格式要求。从论文的通篇格式看,目前多采用的是“温哥华格式”。实验型论文已基本统一和固定于这一格式,而理论型论文则主要在正文部分与实验型论文的格式上有区别,没有“材料”、“方法”、“结果”、“讨论”这样一些固定项目的格式要求。

体育科研论文写作的通篇格式也基本上由三部分组成,即前文、正文、辅文。具体项目内容和写作要求分述如下:

3.1前文部分的内容与写作要求

(1)论文标题。即文章的题目,它是论文主要内容和观点的高度概括,是论文精髓的集中体现。拟写论文题目,要求主题鲜明、准确得体,便于检索分类;用词严谨无华,简短精炼,不宜过长;内容宽泛的大题目,可用副标题限制。

(2)作者及工作单位。论文作者的署名,不仅是辛勤劳动的体现和应获得的荣誉,而且是对工作负责的表现,表示对论文负责。个人的研究成果,个人署名;合作的或集体的研究成果可按贡献大小,先后列名。署名的先后不应以职称、资历的高低来排列。对于研究工作或论文撰写予以帮助、支持者不应署名,可在致谢中说明。

署写作者所在工作单位既是对论文负责的表现,也是为了读者与作者联系,便于加强学术交流。

(3)摘要。它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一是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果,以补充文题的不足;二是提高论文可读性,读者往往以摘要来判断论文的阅读价值,摘要担负着吸引读者的任务;三是便于体育科技情报的检索和贮存。可见,写好摘要是很重要的。至于摘要应该摘取哪些内容,这应根据摘要的性质来决定。摘要分为指示性、报道性、资料性等多种形式。目前国内外体育期刊的论文摘要多属于指示性摘要。

(4)关键词。又称主题词,是供贮存和检索之用,一般放在摘要后面。关键词是研究和论述所涉及的主要对象。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词组。关键词的提取要准确、充分反映研究成果的性质、便于检索分类。关键词不宜过多,一般要求3—5个即可。

3.2正文部分的项目内容与写作要求

从体育科研论文的通篇格式来说,正文部分的格式是论文格式的主体部分,理论型论文和实验型论文的正文格式在项目设置上有所区别。理论型论文的正文写作格式没有统一的项目要求,作者可根据写作目的和议论方式的不同,自由选定节题,逐步展开论述和总结全文的主要内容。而实验型论文则有较统一固定的项目要求。现分述如下:

(1)引言。或称前言,其写作内容与要求同序论。即提出问题,阐明研究目的、意义,交待背景材料、研究范围及任务等。

(2)研究对象与方法。其内容包括实验研究所观察到的对象、选用的材料和仪器,以及运用的研究或测试方法等。一般应按实验步骤逐步列出,要求详细具体,特别是新的有创见的方法应交待清楚,便于读者能根据说明去重复本课题的实验(如属保密规定的,另当别论)。介绍材料与方法时既要具体,又应简要,常用的方法则不必详细说明或不作介绍。

(3)研究结果。是指实验研究所得到的情况和数据。是研究结果的直接反映,以不加任何叙述的评论为宜。在写作中要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将其中的主要情况和数据用文字、图表等形式表达出来,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应加以说明。要忠于事实,注意数字符不能抄错。

(4)分析与讨论。这是论文的精华和核心,是连接结果与结论的桥梁。要求紧扣实验研究结果与前人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加以逻辑论证、正确推理、明确立论,并大胆提出自己的新发现、新观点,充分体现本论文的创造性和理论性特点。写作时应注意避免离开实验结果大加发挥,以及重复结果和文献材料、隐瞒缺点、循环推论的毛病。文字措词应协调得体,讨论的态度要正确,如果是争鸣,切忌感情用事。

(5)结论。是对实验结果经分析讨论后升华提炼出来的总观点。其写作内容与要求前面已作交待,不作赘述。但对于实验型论文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不要根据不充分的数据得出过大的结论,也不要轻易放弃应坚持的观点;二是不要将研究结果与结论相混淆。结论与结果不是一回事,结果是实际调研的各种信息直接反映的全部罗列(只为记录),而结果是将实验结果经分析综合提炼后高度浓缩的主要成分(只是观点)。

3.3辅文部分的项目内容与写作要求

辅文是体育科研论文通篇格式的组成部分,无论是理论型论文还是实验型论文都应有这部分的内容。

(1)致谢。是指对论文写作或研究工作给予主要指导、帮助和便利的单位及个人表示感谢的文字表达方式。一般放在结论之后,另起行撰写。致谢要真诚,实事求是。

(2)参考文献。这是所有论文必有的一项内容。它反映了写作科技论文的严肃性。凡是文中引用的文章、专著、数据、论点、材料以及方法,均应列出参考文献的出处。一般集中列在致谢栏后。

(3)外文摘要与关键词。这是扩大论文之研究成果的传播、利用价值的手段之一。一般来说就是将中文摘要和关键词译成外文,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建议,外文摘要以250个单词为宜,最多不超过500个单词。也有的因用途要求,外文摘要比中文摘要详细一些,包括文题、作者、单位、研究内容等。

以上仅对体育科研论文写作的通篇格式作了探讨性介绍,虽然科研论文的写作格式,目前还没有严格的统一的国际规定格式,但本文根据的“温哥华格式”已为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认可。它基本符合客观实际和人的认识过程的规律,具有简明的特点。

4结论

(1)本文强调体育科研论文,无论是理论型论文还是实验型论文,文章结构的写作必须遵循“三段式”原则,其基本型为序论、本论、结论的结构式,它们是组成论文的主体结构,缺一不可。

(2)本文认为体育科研论文的写作格式,应参照国际基本认可的“温哥华格式”及国家标准局颁布的《科技学术期刊编排规则》,在文稿写作时,根据体育科研论文的不同种类,以及写作的实际需要,既坚持必需之项目,又可灵活加以取舍。实验型论文以采用“温哥华格式”为宜。

参考文献

〔1〕司有和.科技写作简明教程.安徽教育出版社,1984

体育科技论文范文第6篇

随着体育科学的迅速发展,科技信息量与日俱增,据报道,目前全世界体育期刊已达5000余种,每年问世的体育科技文献约25000—30000篇,平均每天有80余篇。体育科研成果的传播、贮存与利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借助于现代科技工具——计算机对体育科技成果、信息进行贮存、检索,使之迅速地传播与利用,已成为一种先进的传播交流手段。微机贮存与检索,要求体育科技学术期刊编排实现规范化,而期刊编排规范化首先要求论文写作的规范化。要实现体育科研论文写作的规范化,就必须了解体育科技写作知识,掌握其写作方法和技巧。笔者因职业之原故,拜读体育科研论文原稿颇多,从研读原稿论文感到许多科研论文的选题和所研究的内容颇有价值,但论文写作不符合期刊编排规范化和科研论文撰写的要求。其中最为普遍的突出的问题是文章结构层次混乱、写作格式极不统一(尤其是理论型和实验型的“定量化”研究论文)。这不仅给编者和读者认识和理解论文之精髓增加了难度,也直接影响了体育科研成果的传播、贮存和利用。体育科技写作,作为一种科研方法,涉及的知识结构内容颇多,不同文体的体育科技作品有不同的写作要求。本文仅对体育科研论文的文章结构和基本撰写格式的内容与要求作一探讨。2体育科研论文的文章结构根据写作目的的不同、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差别,体育科研论文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学位论文,一类是学术论文。学位论文,是体育院校的学生或体育科研院(所)研究人员旨在取得学位而写作的论文。如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学术论文,是广大体育工作者在体育实践中为研究和解决某一问题而写作的论文。目前,体育科学技术、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大部分都是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在体育科技学术刊物上。由于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差别,学术论文又分为两种类型,即理论型论文和实验型论文。虽然体育科研论文的种类很多,构成的形式多样,但就其文章的主体结构有它的基本型,即序论、本论、结论的三段式。2.1序论部分的写作内容与要求序论,是论文的开头、引子,好比一出长剧的序幕,要有吸引力。通常以引言、导言、绪言、前言等小标题冠之,也可以不冠以任何小标题。该部分的写作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①介绍课题研究的背景材料,前人的工作和现在的知识空白;②研究的理由、目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期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义;③交待课题研究的范围、任务。这一部分要写得简明扼要,在整篇文章中它所占的比例要小。具体要求是背景材料的介绍要准确、具体,紧扣课题;研究的说明要实事求是,对作用意义不可夸大和自我评价;任务的交待应具体、明确。2.2本论部分的写作内容与要求本论也称正论,它是体育科研论文的主体,课题的“创造性”主要在这一部分表达出来,它反映了论文所建立的学术理论、采用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达到的水平,简言之,本论水平决定了整个论文的水平。本论部分写作内容与要求包括:课题研究的方法与研究的对象及其选择的原因;观察到的事实、材料的收集及其收集方法和理由;研究结果的比较分析与讨论等。本论部分的写作要素有三点:第一,理论分析。要求对所作的假定及其合理性进行理论论证;对于分析方法和材料,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自己改进和创造的,都应加以说明,对新的观点、独立创造的东西都应论述清楚,以便读者理解。这一点,对于理论型论文,尤为重要。第二,实验装置和测试方法。要求对实验原理、方法准确介绍,主要是实验方法、测试装置、测试对象、测试结果和测量精度等。实验过程的叙述力求简要,独创的实验方法可重点交待,常用的仪器和方法,用不着详加叙述。这一点对于实验型论文要求很高。第三,研究结果的分析比较。要求对课题的研究和实验结果应作出定性或定量的分析,说明其必然性;从结果中引出必然和必要的结论或推论,并说明这些结论或推论的适用范围,与理论计算的结果加以比较,检验理论分析部分的正确性。在撰写时,应尽量避免把所有的实验数据都抄在论文上,否则,会使人感到是一份实验报告。应删除某些可有可无的数据材料,选出精确的主要的部分,绘制成图、表列入文中。做到有理、有据、有力的精准论述。研究结果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是论文的“心脏”,因为一篇论文的实验和理论分析的成败均以此来判断,一切的结论和推论均以此为依据。这一点,对理论型论文和实验型论文的写作来说都是重点,切不可等闲视之。本论是论文的核心部分,要全力把它写好。2.3结论部分的写作内容与要求结论是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的逻辑发展,是整篇论文的结局。它是与序论相关,围绕本论所作的结语。结论,从内容上说,不是本论论点的简单重复,而是一篇论文要旨的简明扼要的提示,是更深一步的认识,是从本论部分的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过程而得到的新的总观点。在写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本文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解决了什么理论和实际问题;第二,对前人有关本问题的研究观点作了哪些检验,哪些与本文的研究结果一致或不一致,本文作了哪些修改、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第三,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未能解决的问题,提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点和今后的研究方向;第四,结论的撰文讲究措词严谨,逻辑严密,文字具体,切忌模棱两可的语句。并注意与序论呼应和本论的衔接。从论文的阅读价值上说,写好结论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读者在选读论文时,首先是看摘要,然后就看结论,再决定是否通读全文。以上研讨的,只是体育科研论文的一般结构形式,并非一成不变的死板公式,作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写作目的和议论内容的需要加以变通,灵活掌握。3体育科研论文的基本格式体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使体育领域里许多问题仅靠单一学科知识难以回答清楚。现代体育科学的综合性特征,要求体育科研必须借助多学科的知识,以解决理论和实践的问题。新的科技方法和手段进入体育研究领域,体育科研中“定量化”分析的论文越来越多。这种“定量化”的研究是今后体育科研的方向,它革除了单纯经验性总结的弊端而达到科学的定量分析的目的。目前,这类科研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国内外较规范的体育科技学术期刊,按照编排规范化和论文写作的国际化标准提出了文稿写作的基本格式要求。从论文的通篇格式看,目前多采用的是“温哥华格式”。实验型论文已基本统一和固定于这一格式,而理论型论文则主要在正文部分与实验型论文的格式上有区别,没有“材料”、“方法”、“结果”、“讨论”这样一些固定项目的格式要求。体育科研论文写作的通篇格式也基本上由三部分组成,即前文、正文、辅文。具体项目内容和写作要求分述如下:3.1前文部分的内容与写作要求(1)论文标题。即文章的题目,它是论文主要内容和观点的高度概括,是论文精髓的集中体现。拟写论文题目,要求主题鲜明、准确得体,便于检索分类;用词严谨无华,简短精炼,不宜过长;内容宽泛的大题目,可用副标题限制。(2)作者及工作单位。论文作者的署名,不仅是辛勤劳动的体现和应获得的荣誉,而且是对工作负责的表现,表示对论文负责。个人的研究成果,个人署名;合作的或集体的研究成果可按贡献大小,先后列名。署名的先后不应以职称、资历的高低来排列。对于研究工作或论文撰写予以帮助、支持者不应署名,可在致谢中说明。署写作者所在工作单位既是对论文负责的表现,也是为了读者与作者联系,便于加强学术交流。(3)摘要。它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一是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果,以补充文题的不足;二是提高论文可读性,读者往往以摘要来判断论文的阅读价值,摘要担负着吸引读者的任务;三是便于体育科技情报的检索和贮存。可见,写好摘要是很重要的。至于摘要应该摘取哪些内容,这应根据摘要的性质来决定。摘要分为指示性、报道性、资料性等多种形式。目前国内外体育期刊的论文摘要多属于指示性摘要。(4)关键词。又称主题词,是供贮存和检索之用,一般放在摘要后面。关键词是研究和论述所涉及的主要对象。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词组。关键词的提取要准确、充分反映研究成果的性质、便于检索分类。关键词不宜过多,一般要求3—5个即可。3.2正文部分的项目内容与写作要求从体育科研论文的通篇格式来说,正文部分的格式是论文格式的主体部分,理论型论文和实验型论文的正文格式在项目设置上有所区别。理论型论文的正文写作格式没有统一的项目要求,作者可根据写作目的和议论方式的不同,自由选定节题,逐步展开论述和总结全文的主要内容。而实验型论文则有较统一固定的项目要求。现分述如下:(1)引言。或称前言,其写作内容与要求同序论。即提出问题,阐明研究目的、意义,交待背景材料、研究范围及任务等。(2)研究对象与方法。其内容包括实验研究所观察到的对象、选用的材料和仪器,以及运用的研究或测试方法等。一般应按实验步骤逐步列出,要求详细具体,特别是新的有创见的方法应交待清楚,便于读者能根据说明去重复本课题的实验(如属保密规定的,另当别论)。介绍材料与方法时既要具体,又应简要,常用的方法则不必详细说明或不作介绍。(3)研究结果。是指实验研究所得到的情况和数据。是研究结果的直接反映,以不加任何叙述的评论为宜。在写作中要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将其中的主要情况和数据用文字、图表等形式表达出来,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应加以说明。要忠于事实,注意数字符不能抄错。(4)分析与讨论。这是论文的精华和核心,是连接结果与结论的桥梁。要求紧扣实验研究结果与前人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加以逻辑论证、正确推理、明确立论,并大胆提出自己的新发现、新观点,充分体现本论文的创造性和理论性特点。写作时应注意避免离开实验结果大加发挥,以及重复结果和文献材料、隐瞒缺点、循环推论的毛病。文字措词应协调得体,讨论的态度要正确,如果是争鸣,切忌感情用事。(5)结论。是对实验结果经分析讨论后升华提炼出来的总观点。其写作内容与要求前面已作交待,不作赘述。但对于实验型论文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不要根据不充分的数据得出过大的结论,也不要轻易放弃应坚持的观点;二是不要将研究结果与结论相混淆。结论与结果不是一回事,结果是实际调研的各种信息直接反映的全部罗列(只为记录),而结果是将实验结果经分析综合提炼后高度浓缩的主要成分(只是观点)。3.3辅文部分的项目内容与写作要求辅文是体育科研论文通篇格式的组成部分,无论是理论型论文还是实验型论文都应有这部分的内容。(1)致谢。是指对论文写作或研究工作给予主要指导、帮助和便利的单位及个人表示感谢的文字表达方式。一般放在结论之后,另起行撰写。致谢要真诚,实事求是。(2)参考文献。这是所有论文必有的一项内容。它反映了写作科技论文的严肃性。凡是文中引用的文章、专著、数据、论点、材料以及方法,均应列出参考文献的出处。一般集中列在致谢栏后。(3)外文摘要与关键词。这是扩大论文之研究成果的传播、利用价值的手段之一。一般来说就是将中文摘要和关键词译成外文,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建议,外文摘要以250个单词为宜,最多不超过500个单词。也有的因用途要求,外文摘要比中文摘要详细一些,包括文题、作者、单位、研究内容等。以上仅对体育科研论文写作的通篇格式作了探讨性介绍,虽然科研论文的写作格式,目前还没有严格的统一的国际规定格式,但本文根据的“温哥华格式”已为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认可。它基本符合客观实际和人的认识过程的规律,具有简明的特点。4结论(1)本文强调体育科研论文,无论是理论型论文还是实验型论文,文章结构的写作必须遵循“三段式”原则,其基本型为序论、本论、结论的结构式,它们是组成论文的主体结构,缺一不可。(2)本文认为体育科研论文的写作格式,应参照国际基本认可的“温哥华格式”及国家标准局颁布的《科技学术期刊编排规则》,在文稿写作时,根据体育科研论文的不同种类,以及写作的实际需要,既坚持必需之项目,又可灵活加以取舍。实验型论文以采用“温哥华格式”为宜。本文所论述的观点和方法仅供体育工作者从事体育科研论文写作时参考。

体育科技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拳击;科研;文献计量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88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1)12-0036-04

Research on China’s Boxing Academic Thesis from 2000 to 2010

FAN Qingmin,LI Zhi,YANG Haiyan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Abstract:Using online journal search engines,for instance,“China Academic Journal Network Publishing Database”,taking samples from research papers of boxing,from the year of 2000 to 2011,which are published in 22 journals,for instance,“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Journal”,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es of boxing in China in terms of first authors,key journals and research focuses by their annual totals,journal distribution,authors and so on,so as to reveal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tific researches of boxing in China and provide further references for the scientific work of China’s boxing.

Key words: boxing;scientific research;bibliometrics

2008年奥运会我国拳击项目取得了首枚奥运会金牌,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拳击项目作为我国竞技体育的潜优势项目,已成为我国竞技体育新的金牌增长点。然而在我国拳击项目取得辉煌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努力,近年来,拳击科研工作的开展对于直接指导运动训练实践活动,全面提升我国拳击项目的整体认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2000年到2010年11年间关于拳击领域研究的科研论文进行数量、类别等的文献计量学统计,从论文研究内容、核心作者、核心期刊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分析我国拳击运动科学研究的现状及一些规律特征,揭示拳击运动科研的发展轨迹和研究热点,为拳击训练、教学和科研提供参考,以促进我国拳击运动及其科研水平的发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网络文献检索工具《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拳击”为检索词,将检索结果筛选去重后,检索出的2000年至2010年11年间《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科技》等22种期刊发表的有关拳击的475篇科研论文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目的,查阅并研究11年间《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科技》等22种期刊发表的有关拳击的475篇科研论文。

1.2.2数理统计法对475篇拳击科研论文从发文量、被引量、下载频次分析、论文文献期刊分布、论文作者等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1.2.3逻辑分析法分析统计数据,结合拳击运动的发展,分析我国拳击运动科学研究的现状,揭示我国拳击运动科研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规律和特征。

2结果与分析

2.1拳击科研论文文献分布分析

2.1.1拳击科研论文的发文量与被引量从2000-2010年拳击科研论文发文量与被引量可以看出,2000-2010年11年间拳击科研论文的发文量呈波浪型的增长趋势,以每年40篇为轴心上下波动,变化幅度比较小,说明拳击科学研究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自1986年我国恢复了中断28年之久的拳击运动以来一直处于低谷中奋斗,2004年我国优秀拳击选手邹市明在雅典奥运会获得拳击铜牌,实现了中国拳击奥运会奖牌零的突破,中国拳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同时,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中国拳击实现金牌零的突破的战役拉开了序幕。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拳击科学研究的发展,2007年我国拳击科研论文的发文量达到了11年间的最高值。2009年,随着国际业余拳联颁布的拳击竞赛新规则的实施,2009年我国拳击理论的研究又出现了一个高潮,针对新规则拳击训练方法、训练手段、技战术等方面影响研究的科研论文数量有所增加。2000-2010年11年间拳击科研论文的被引量与引文量前5年间逐年增加,在2002和2004年达到峰值,然后呈现下降的趋势(表1),这与同期发文量的增加相对应。

2.2.1论文文献期刊的载文量分布分析载文量在5篇以上的期刊有22种,共发文206篇,占11年发文量的43.9%。可见,这22种期刊是发表拳击科研论文数量较多的主要期刊,是拳击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的主要园地。从表5可以看出,在排名前10种期刊中,仅《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和《沈阳体育学院学报》是体育类的核心期刊,另有医学领域的期刊3种。

表52000-2010年论文期刊载文量前10名分布

序号期刊名称载文量/篇占论文量的

百分比/%1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65.52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34.83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53.24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153.25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12.36法医学杂志102.17贵州体育科技102.18中国法医学杂志102.19辽宁体育科技91.910安徽体育科技81.7合计20243.92.2.2论文期刊的被引频次分布分析从表6可以看出,被引频次在10次以上(包括10次)的期刊有12种,计313次,占被引频次的64.8%;被引频次在20次以上的期刊7种,占被引频次的50.3%。说明接近半数的引文来自《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沈阳体育学院学报》等7种期刊。被引频次排名在前10位的期刊中《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沈阳体育学院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中国体育科技》、《山东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等6种期刊是体育学术领域的核心期刊,尤其是排在第一位的《北京体育大学学报》被引频次达到66次,占被引频次的13.66%,说明其发表的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引用。

2.3拳击科学研究论文作者分析在拳击科学研究中,相继涌现出了一大批作者,并且逐步形成这个领域的研究队伍。本文通过分析论文文献的第一作者,从发文量和被引频次两个方面,来探讨拳击科学研究论文的核心作者。

2.3.1拳击科学研究论文发文量多的作者通过对11年间发表的475篇(其中445篇刊登作者名称)拳击科研论文进行研究,326位第一作者,其中发表1篇或2篇论文的作者共有302人,占第一作者数的92%;发表3篇及以上论文的作者共有24人,占第一作者数的8%,共发文104篇,占发文量的22%(表7)。

体育科技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体育信息;研究;现状;体育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4―0462―03

通过对近5年中文体育期刊上发表的国内体育信息学术论文的统计分析研究,旨在揭示和阐明国内体育信息学研究的现状、特征及概况,为体育信息科研部门及科研工作者提供咨询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全国中文体育期刊篇名目录》为依据,对该刊1999―2003年5年间收录的46种体育刊物上发表体育信息学术论文的内容、情报源、主题、数量、作者及地域分布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与数理统计等方法。

2 分析与讨论

2.1 刊载论文的情报源分析 学术论文是科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活动的主要产出形式。选取《全国中文体育期刊篇名目录》1999―2003年5年间的论文载刊为统计样本。该刊自1982年起每年出版一册,收录近百种中文体育期刊,较全面地揭示该年度我国体育科技期刊成果的概貌,1999―2003年5年间共有263篇有关体育信息的学术论文刊登在46种体育期刊上。其中:1999年37篇,2000年51篇,2001年62篇,2002年48篇,2003年65篇。除2002年篇数略少于前后2年,发表年度量基本呈稳定发展趋势。

刊载体育信息学术论文的46种体育期刊中,刊载8篇以上的期刊有12种: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7)、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7)、中国体育科技(16)、体育科学(16)、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5)、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3)、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1)、西安体育学院学限(10)、吉林体育学院学报(9)、山东体育学院学报(9)河北体育学院学报(8)、山东体育科技(8)。12种体育期刊刊载了163篇论文中的129篇,所占比例为47.95%。这12种体育期刊中包含了7种体育核心期刊(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版为准)。这说明,虽然刊登体育信息学术研究论文的明刊分布较广泛,但主要还是集中在体育核心类期刊上。这队一个侧面反映了体育核心期刊中的地位及水准。

1.2 对体育信息学术论文的主题分析 通过对论文主题的分布统计,可显示出本专业研究中各主题的进展情况,了解和掌握其研究的特征以及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以便明确今后选取主题的重点和方向。主题分析分为体育信息基础理论研究、体育信息网络系统及数据库建设、体育信息资源的合理布局与开发利用、体育信息咨询服务及人才培养、体育信息科研人员的素质教育等几个专题(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论文的选题较为广泛,内容较为丰富,既有体育信息基础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又有体育信息网络化建设、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信息咨询服务等研究。其中理论探索方面的专题有139篇,占论文总数的52.9%。体育信息服务及人才培养专题有50篇,占论文总数的19%,体育信息网络系统及数据库建设专题有44篇,占论文总数的16.7%。回顾总结我国体育信息学术研究的发展历程,笔者认为,其论文的主题选题分布范围及数量符合我国体育信息学研究的发展规律和实际。

体育信息学是20世纪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学科建设、理论体系正处在发展完善阶段,同时又经历着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等新理论的冲击,网络化与数字化不断地改变着传统信息学的理论构建,这就迫使体育信息学术的研究人员面对出现的新课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因此理论探索和网络化与数据库建设方面的研究较多,成为我国体育信息学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但在体育信息管理体制、体育信息产业的开发、体育信息网络系统和数据库建设如何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运动队服务的实际结合等方面尚存在差距。

2.3 刊载论文作者统计分析

2.3.1 论文作者合作度 论文作者合作度是一种期刊在一定时域内每篇论文的平均作者数。它是评价某种刊物论文作者合作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反映论文作者合作智能的发挥程度。《全国中文体育期刊篇名目录》近5年收录的体育信息学术研究论文作者合作度如表3所示。

由表2可见,5年间每年作者合作度为1.05-1.74,呈逐步上升的趋势。1999年最低值为1.05,到2003年出现最高值达1.74。在全部263篇论文中,有170篇是单一作者撰写,占论文总数的64.6%;两人合著的为55篇,占论文总数的20.9%;3人或3人以上合著的为44篇,占总量的16.7%。在合作论文中,既有同单位的作者合作,也有不同单位的作者合作;既有相同学科的作者合作,也有跨学科作者的合作。根据以上数字统计,单一作者所占比例明显偏多,这表明目前体育信息科学研究是以小规模、单独形式为主。原因是体育信息科学研究的课题以小型课题为主,体育科研人员参与大中型体育信息学术问题的研究尚不普遍。这种现象不利于我国体育信息科学研究向高层次、大规模方向发展。但可喜的是,论文作者的合作度呈稳步上升趋势,其发展提高的潜力很大。

2.3.2 论文高产作者分布 了解高产作者(活跃作者)分布情况,也有助于我们对体育信息学前沿动态的把握和了解。从表3来看,5年来刊载体育信息学术论文在4篇以上的共有6人(依据普赖斯定律可以确定发表3篇以上论文的作者称为活跃作者)。他们人数虽少,但发文量却在41篇之多,占总论文数量的15.6%。他们是活跃在体育信息学科中的中青年核心作者群,是体育信息学术研究的中坚力量。该群体具备高学历、高层次的特征,大多集中在高校体育信息中心、图书馆等单位。他们的文章无论从专业特点还是学术质量都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可读性,对体育信息学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2.3.3 作者的地域分布 从地域角度统计作者分布状况,可以看出体育信息学术论文作者分别来自24个省、市、自治区(表4)。虽覆盖面较广,但地域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域多达30多人次(按第一作者),而有的地域只有1人次。以作者人次(篇数)的多少,大致可将《全国中文体育期刊篇名目录》中的体育信息学术论文作者分布划分为3个层次(反映出各地开展专业研究的程度及水平不尽相同)。其中北京、广东、辽宁、湖北等4个地域的人数最多,共有119人次,占总数量的45.2%。表明上述地域是我国体育信息学研究水平高且较普及的地区,是产出较高水平作者的主要“基地”。有一批研究力量较强的单位,如北京体育大学、广州体育学院、武汉

体育学院等院校有一批体育信息学研究的骨干力量在该地区乃至全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山东、黑龙江、上海、江苏、陕西、吉林、天津、福建、河北、四川、浙江等11个省、市是体育信息学研究的中等发达地区,作者人数为117,占总数量的44.5%。其余9个地域为欠发达地区,合计作者篇数为27,仅占总数量的10.3%。由此可见,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体育信息学的科学研究发展很不平衡,这种失衡状况与该地区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等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也反映了一些落后地区、边远地区体育事业薄弱,人才不足,发展缓慢等状况。

2.4 论文在体育期刊中的载文量 载文量是期刊信息量的最基本反映,一个专业领域或一门学科范畴的学术论文在期刊中的刊载数量和质量是评价该领域学术论文的重要指标之一。表5是《全国中文体育期刊篇名目录》1999―2003年5年间收录的体育信息学术论文与其他体育类别论文载文量的统计情况(按《中图法》第四类中的体育类(G8)分类)。

从表5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体育信息学术论文与其它体育类别相比,载文量所占比例甚微。体育信息学属体育理论范畴,两者相加也只占5.7%。这表明体育信息学(不包括体育理论)的学术研究与其它体育类别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体育信息学是20世纪诞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尚处在发展完善阶段。今后应重视和加强体育信息学科研队伍的培养与壮大,促进这门新兴学科的蓬勃发展。

3 结论与建议

体育科技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体育核心期刊;武术科研论文;计量分析;动态展望

中图分类号:G85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10)07-0030-05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Dynamic Forecast of WuShu Thesis pub lished in Sports Core Journals of China

MA Wenyou1, MEI Hangqiang2

(1.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Qiqihar University,Qiqi har 161006,Heilongjiang China; 2.Tianj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 on, Tianjin 300381 China)

Abstract: by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measurement analysis , the study analyzes WuShu thesis published in 13 Chinese sport core journals i n 19982007. The results are the followings. The amount of published papers i s increasing gradually. The specific research fields are imbalanced. Single re search method is prevalent. The geographical difference is obvious. The coau thored rate and Coindex are 49.86% and 1.77 respectively. The number of thecore author is 48. The amount of the average citations are 7.17; Journals andbooks are the citation sources. From the research content, it is found that t he Wushu’s basic research will be the emphasis; The culture research of WuShuhas become a spotlight; School teaching reform will gain widespread attention; A nd WuShu’development in the postOlympic era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 on mode will be a new research aspect.

Key words: PE core periodicals; Wushu research papers; quantitativeysis; dynamic forecast

随着武术向世界的推进和国内地位的不断提高,武术学术地位的重要意义已得到了广泛 的认可。1996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上海体育学院设立第一个武术理论与方法的博士学位授 权点,并于1997年正式将学科确定为民族传统体育学,使武术的学术地位又上了一个新的高 度。至此,武术学科与其它一般性学科一样能够全程培养最高学历人才。武术高学历人才的 培养,使武术学科理论得到空前发展,使学科体系建设得到长足进步, 进而形成了武术学科 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为了解1998年以来武术科研的进展情况,本文选取极具代表性的中文 体育核心期刊近十年来刊载的武术科研论文为研究对象,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武术论文的基 本参数和发展动态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这无疑将有助于武术科学的完善,进而推动和加速武 术的高层次发展,推动武术向世界的推广与传播。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998-2007年13种中文体育核心期刊(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为标准, 无先后排序)《体育科学》、《体育学刊》、《体育与科学》、《中国体育科技》(简称《 中国体科》)、《体育文化导刊》(包括前《体育文史》简称《体育导刊》)、《北京体育 大学学报》(简称《北体大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简称《上体学报》)、《武 汉体育学院学报》(简称《武体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简称《成体学报》)、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简称《西体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简称《天体学报》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简称《广体学报》)、《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简称《山体学 报》)等所刊载的武术方面的文章1 073篇(不包括增刊文章、会议、讲话、消息、简讯、人 物专访等)。说明:《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被评为核心期刊,所以只取该刊2004-2007 年刊载的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CNKI网上检索(以武术、散打、散手 为主题词)和图书馆查阅期刊相结合的方式,掌握了

投稿日期:2010-01-04

基金项目:天津体育学院2009届优秀硕士论文。

作者简介:马文友,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文化与教育。 1998-2007年13种中文体育核心期刊有关武术科研论文的全部资料。

1.2.2 数理统计法 利用统计软件SPSS16.0对数据进行处理并 作图。

1.2.3 计量分析法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相关原理与方法,对所 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与展望。

2 结果与分析

2.1 载文分析

2.1.1 载文量载文量是指某一期刊在一定时期内所刊载的相关学科的论文数量,是反映期刊信息含量 的指标之一[1](表1)。

表1 1998-2007年中文体育核心期刊发表武术论文数量及各期刊分 布

1998 1999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总和%体育科学 10 1 2 0015 6 8 1043 4.01体育学刊 31111 6 7617 119 1596 8.95体育导刊18910 1114223524303520819.38中国体科 20 8 4 26 18 7 9 47 4.38体育与科学11 2 2 51 33 1 4 23 2.14北体大学报68 9 7 59 1228251812711.84上体学报 65 8 8 10 7 19 6 711 87 8.11武体学报 67 141417 1713 23111814013.05成体学报 86 111088 7 12 1014 94 8.76西体学报 115 6 5 5 13 9 129 66 6.15天体学报 612 1 2 45 5 1 5 32 2.98广体学报 222 2 56 9 9 229 68 6.34山体学报7 157 1342 3.91总 和 60 51 837380 91156159150170 1 073百分比%5.59 4.757.746.80 7.468.48 14 .54 14.82 13.98 15.84100表1显示,10年间13种核心期刊武术载文量呈稳步增长态势。尤其是近四年来,增长速 度比较快(不计山体学报的影响因素),产生这种良好态势的原因主要有:一由于2008年奥 运会在我国举办,武术能否进入奥运会成为东半球第三个奥运“显项目”成了众人关注的话 题,近几年有关奥运话题的文章就有48篇,诸如:“竞技武术奥运设项、武术奥运发展战略、 武术入奥的利和弊、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的武术传播对策”等;二是随着经济的全球化, 文化也已经走向了多元化,中华武术作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有更多的人“热议 ”它,像“中华武术中蕴含的儒家、道家、佛教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互作用”等等,还有学 者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醒”引入了武术文化研究领域;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保护近年来已经成了热门话题,传统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众学者齐心协力、共 谋良策,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有的学者谈到“传统武术应该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纳入非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框架中”,还有的学者对“武术知识产权的权能及其保护机制”进 行了研究探讨;四是武术教育关乎武术的未来,受跆拳道等外来项目的影响使原本普及率就 不高的中华武术更加“雪上加霜”, 有报道说,跆拳道已经把中华武术“踢”出了“都市 时尚”[2]。因而近年来武术教学改革又一次吹响了号角。有的学者从中小学武术 教学改革 方面论证,有的从高校武术教学改革方面论证,有的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等方面加以论述 等等。总之,导致近年来武术科研论文大幅度增长的原因诸多,虽然上述几方面的变化不能 涵盖全部,但它们应该是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

2.1.2 载文内容 参照人民体育出版社《武术学概论》中有关 武 术研究领域的专题,根据各核心期刊武术论文的研究内容加以整合、补充、归类将武术科研 分为如下几类(表2)。

表2 1998-2007年中文体育核心期刊武术科研论文的研究领域分类

内容篇数 百分比 /%史学128 11.93文化思想学 217 20.22推广传播学 213 19.85教学与教法 12011.18武术产业 23 2.14武术美学70.65心理33 3.08选材40.37比较分析252.33动作 分析635.87生理生化67 6.24损伤与预防11 1.03组织与裁判474.38测量与评价27 2.52全民健身 16 1.49其它 726.71总计1 073100表2看出,武术理 论研究有些领域还很薄弱,表现出极不平衡的特点。从研究内容整体看,竞技训练研究较多 、全民健身研究较少;武术教学研究较多、大众武术研究较少;国际传播研究较多、村落武 术研究较少;赛事调研研究较多、运动选材研究较少;宏观角度研究较多,微观层面研究较 少。从理论研究性质看,近年虽有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转变的趋势,但定性研究还是远远大 于定量研究。

2.1.3 研究方法统计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文章只采用了单一的文献资料研究方法,虽然不能否认文献 资料法的重要意义与实用价值,但也毋庸置疑其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它使得大部分论文停留 在简单的、定性的、描述性的层次上,这与当今快速发展的体育科学的要求极不相符。中国 武术正走向世界,这也给广大武术理论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必须从全新的思维角 度,用更科学的研究方法,尤其是生物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武术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研 究,以了解武术运动对人体构造、技能的影响机制,揭示其强身健体、修心养性和祛病养生 的客观价值,阐释武术运动对锻炼身体的独特功效。可见,武术科研的深层次提高需要研究 方法的多元化发展。

2.1.4 地域分布载文地域,即稿件来源,它是期刊文献计量学的一项重要指标[3]。它能从侧面反 应出 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发展度。通过统计发现,有些省份发文仅有1~2篇(黑龙江、 内蒙古等);而稿件颇多的省、直辖市为上海、湖北、广东、北京,仅上述四省、市发文就 达到486篇,约占了稿源的半壁江山,参照上述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这种情况恰恰是经济发 展在文化领域上的一个投影。而武术文化大省、强省河南、山东也表现出了强劲的势头,两 省发文占到总数的15%(161篇)。可见,经济是科研的重要保证,文化是科研的沃土,经济 与文化的结合是科研产出的动力源泉。

2.1.5 基金情况基金项目的立项多少是反映管理者对该项运动发展的重视程度和学科研究发展的导向, 以及如何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的情况[4]。从表3得知,1998-2007年共有29篇国 家级基金,这一数量多于1995-200410年间13种体育核心期刊武术论文14篇国家基 金的数量[5]。近年来,尤其是申奥成功之后,国家对武术项目愈加重视,武术能 否成为奥运大家庭的 一员成了国人关注的话题,于是众学者纷纷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证;国家有关部门也认识到 了武术科研的滞后性和重要性,加大了投资力度,这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一些 部级课题便应运而生。

表3 1998-2007年武术科研各级基金、获奖论文与硕、博士论文 篇

年份 载文量 部级 省部级市厅级 各级获奖 硕博士论文 199860 0 215019995100 000 20008303202 20017324411 200280211100 20039118 1 112004 1561159402005 15919 14 152006 1504197042007 1701828510总数1 073299944 13 13比例/% 2.709.23 4.101.211.21注:如载文占其中两种以上类型,以靠前类型计。

2.2 作者分析

2.2.1 作者职称从图1中看出,讲师与副教授发文篇数占有绝对 优势,已经成为武术科研战线的主力军;此外,相对于黑奇磊等[8]统计的核心期 刊足球科研论文高级职称发文4.9%的比例而言,武术科研论文高级职称发文篇数已达到了1 5.65%(128篇),这说明有更多的高职称武术科研人员还活跃在第一线,他们百经磨砺, 浓聚了老一辈武术人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这种“传帮带”的作用有利于武术科研质量的提 高,有利于核心期刊发文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图1 作者职称分布柱状图2.2.2 合著情况 论文合著率是指论文总样本中合著论文的比 率[9]。合著率是衡量学科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研究学科交叉、渗透以及衡量 论文研究深度、广度的重要因素[10]。表4看到1998-2007年合著率高于1995-2000 年武术科研论文合著率37.7%的指标[11]。同时,49.86%的合著率亦高于我国社 会科学期刊合著率20.10%的指标,与我国自然科学期刊的合著率指标(70%)比较接近[1 0]。合著率越高说明各学科交叉、渗透的广度和深度越好。合著率几乎达到50%,说明武 术论文具有多位作者合著、数据多、信息量大的特点。同时,根据张玉华等[12]“ 合作研究的论文比一般独立完成的论文要获得更多引用” 的理论,中文体育核心期刊武术 论文将更容易被再次引用。

表4 1998-2007年中文体育核心期刊武术科研论文作者合著情况统 计

刊名 论文总 数合著论文数合著率%作者人数合著人数合著指数体育科学432558.149678 2.23体育学刊964748.961621 131.68体育导刊2088239.433111 851.50中国体科472961.71988 0 2.09体育与科学231147.83453 3 1.96北体大学报1276954.332521 941.98上体学报874956.331611 231.85武体学报1406848.582451 731.75成体学报944648.941621 141.72西体学报663451.521158 3 1.74天体学报321340.63472 8 1.47广体学报683957.361229 3 1.79山体学报422354.77866 7 2.05合计1 073535 49.86 1 902 1 3 641.77合著 指数是指论文总样本中篇均论文作者数[13]。据表4统计,论文的合著指数为1.77 ,低于 体育类科研平均每篇论文合作指数1.84的指标[6]。这表明目前武术科研的分工合 作是以小 规模的合作模式为主,参与国内大中型体育问题的研究尚低于体育科研整体水平;另一方面 ,与1995-2000年武术科研论文合著指数1.54的指标[11]相比,近年来合著指数亦 有一定 的提高,说明武术科研人员已经逐渐意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正从个体的研究方式向集体化 、合作化的研究方式过渡。武术科研要达到高层次、高水平,就需要广大理论研究者团结协 作,借鉴其它学科知识,吸引其它学科人才,发挥集体优势,联合攻关。

2.2.3 核心作者群核心作者群是指在某一类刊物发表的论文较多、影响较大的作者集合[6]。本文按 照普赖斯的理论,即数为M篇以上的作者为核心作者来统计本文所研究的核心作 者群 [14]。根据公式M=0.749 (Nmax)1/2(Nmax为最多的作者所发表的 论文数),得出核心作者数量为:M=0.749(25)1/2=0.749×5≈4。为此,把 发文量为4篇以上的作者集合确定为核心作者群(表5)。

表5 1998-2007年中文体育核心期刊武术科研论文核心作者发文情 况

数/篇 作者/人 发文量/篇百分比/%251 252.33171 171.58162 322.98112 222.05102 201.8693 272.5285 403.7375 353.2667 423.9158 403.73412484.47 合计48348 32.43注:“百分比”为发文量占论文总数(1 073篇)的百分数。

1998-2007年中文体育核心期刊武术科研论文核心作者为48人,发文量占到发文总数的3 2.43%,这同普赖斯的“核心作者的论文数应占论文总数50%”的论断差距较大,表明体育 核 心期刊武术科研论文相对稳定的作者群还没有完全建立,核心作者的人数还需进一步增加。

2.3 引文分析所谓引文,就是指在某一篇论文中,援引已知事实时,标记出来构成其来源或出处的那 些文献[15]。以期刊论文来说,全世界内约有90%以上的科学论文附设了引用文献 ,我国目前88%的自然科学论文附有引文[16]。 引文量的大小从侧面反映一篇文章 信息量的多少。

2.3.1 篇均引文量篇均引文量是期刊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平均数量,它是描述期刊吸收信息能力的一项指 标。世界上科技期刊中的大部分学科每篇论文引用文献在10~20篇之间。我国2000年中文科 技期刊论文篇均引文量6.99篇[17]。由表6可知,武术科研论文篇均引文量为7.17篇,已达中文科技期刊论文篇均引文量要 求 。这一指标亦高于2001-2004年《体育与科学》篇均引文量6.98篇的指标, 说明武术类期刊 论文与体育类整体期刊论文相比,信息吸收能力较好。尤其是近几年来,引文方面有很大改 变:一是著录比较规范;二是引文条数逐渐增加。这些都从侧面反应了武术科研论文越来越 规范、越来越注重引文的重要作用。其中2007年篇均引文量为10.82篇,已达到了世界科技 期刊篇均引文量的范畴。

表6 1998-2007年中文体育核心期刊武术科研论文篇均引文量

年份 发文篇数/ 篇引文量/个 篇均引文量/个1998602534.221999511202.352000833454.162001733334.562002804255.312003915415.952004156 1 1087.102005159 1 2337.752006150 1 4979.982007170 1 83910.82总计1 0737 6947.17 2.3.2 引文类型引文类型即参考文献的种类。本文按照比较常见的类型,把引文分成如下几类:科技期 刊、著作、学位论文、报纸、论文集和其它(表7)。

表7 1998-2007年中文体育核心期刊武术科研论文引文类型

引文类型科技期刊J著作M学位论文D报纸N论文 集C其它 总数篇数/篇 3 5803 343 48146113 4647 694百分比/% 46.5343.450.62 1.90 1.47 6.03 100武 术科研论文的引文类型绝大部分是科技期刊和著作,但不像“田径项目等引文中期刊引文已 占绝对优势(61.48%)[18]”,而是著作与科技期刊基本持平。分析认为:一方 面,武术起 源于我国,唐、宋以来尤其是明清时期武术典籍较多,有较丰富的著作可供研究人员查阅; 另一方面,武术近现代走上科学化道路时间较短,长期以来理论总结落后于技术实践,加之 没有更多的外文资料可借鉴,科技期刊引用还没有独占鳌头。

3 武术研究的发展趋势

3.1 趋向运用多学科知识和现代化科技手段展开综合交叉研究随着当前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现象日益 明显,这种既高度分化又紧密交融的发展趋势给武术科研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尤其是近年 来现代科学方法论和一系列新兴学科在武术中的应用,大大加速了武术科研的多学科交叉进 程。武术的多学科综合交叉式研究,使理论研究与武术实践结合得更加密切,使研究成果能 更好的为实践服务。

3.2 愈加重视技术理论的研究武术的本质是技击,武术技术理论的研究关乎武术运动水平的发展。从已发表的科研成 果看,部分科研项目正致力于技术训练方面的研究。如何促进各项攻守技术的合理完善,使 武术技术既符合竞赛规则要求,又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及生物力学原理,已成为众多学者研究 的目标。

3.3 武术文化研究成为热点武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博大而精深。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 文化的多元化,武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之一,已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譬如 有的学者提出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醒、文化流失、文化争夺”等系列观点已引 起了学术争鸣。

3.4 学校武术将是研究的重点已有众多专家、学者关注学校武术的发展。武术在我国影响力、普及率不高,很大原因 是由于学校武术没有得到认真有效地落实,学校武术名存实亡的现状已经引起了国家有关部 门的高度重视。因此,对于理论研究者而言,学校武术如何开展与落实将是研究的重中之重 。

3.5 武术的国际传播将成为众学者关注的课题武术源于我国,属于世界。要想使其成为东西方喜闻乐见的大众健身项目,国际化传播 任重而道远。有些学者已然对传播内容的选择、健身价值、传播过程中的内蕴阐释等等问题 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分析认为:未来几年建立适合武术向国际传播的理论模式将成为众多有 识之士关注的课题。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 1998-2007年13种中文体育核心期刊武术发文量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具体研究领 域分布不均衡;单一研究方法占很大比重;载文地域分布显示了与经济、文化的高度相关性 ;国家基金论文与前几年比较有了一定数量的提高。

2) 中级、副高级职称的科研人员为我国武术核心期刊论文作者的中坚力量;武术科 研论文的合著率为49.86%,合著指数为1.77;核心作者群为48人,核心作者的发文量占发 文总量的比例偏低,相对稳定的作者群还没有完全建立。

3) 武术科研论文篇均引文量为7.17篇,已达中文科技期刊论文篇均引文量要求;引 文类型以科技期刊和著作为主且二者基本持平。

4) 从研究内容看:武术的基础性研究今后将是重点;武术文化已成研究热点;中小 学武术教学改革将引起广泛关注;武术的国际化传播模式将是新兴的研究课题。总之,随着 武术科学的逐渐发展与成熟,未来武术将偏向于运用多学科知识和现代化科技手段展开综合 交叉式研究。

4.2 建议 1) 研究人员应加大对薄弱领域的研究力度;应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从多角度、多层 面、全方位的对问题加以论述,不要停留在简单的、表面的描述性层次上,要使研究向着纵 深方向和定量方向发展;研究人员还应增强合作意识、加大合作力度,联合攻关各级基金课 题。

2) 选题时应把握本学科前沿动态,避免无意义的重复劳动,要有计划、有组织、定 期或不定期地举办有实际价值的学术交流活动,将武术科研成果及时地、直接地提供给第一 线的工作人员。

3) 应进一步加大武术的应用性研究,尤其是一些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诸如:健身 机理、科学化训练、竞赛改革等,这对尽快提高我国武术科研水平和国际化传播都有着重要 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登光,张晓东,刘峰.2001-2005年《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文献计量学分析 [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5):45-50.

[2]邱丕相,杨建营.从历史与现状探析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发展[J].体育学刊,2008, 15(2):89-94.

[3]邱均平.文献计量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319-334.

[4]全涛.1994-2004年中国篮球科学研究现状与对策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 院,2005.

[5]薛欣.1995-2004年武术科研的现状与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6,(4):60-62.

[6]乔玉成.2001-2004年《体育与科学》载文计量学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5,26 ( 5):78-80.

[7]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1990年中国科技期刊的时滞统计[J].中国科技 期刊研究,1992,3(3):13-18.

[8]黑奇磊,匡建欣,刘涛.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足球运动科研论文研究现状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3):20-22.

[9]吴滨,陈元,李金玲,等.中文体育核心期刊(2001年第2期)载文、著者、载文学 科分布、著录规范性情况统计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8(2):62-68.

[10]程刚,邹志仁.我国情报学期刊统计分析与评价[J].情报学报,2001,20(3):363-3 73.

[11]韩雪,赵宗跃.1995一2000年我国武术科研论文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3,3 9(4):60-62.

[12]张玉华,潘云涛,马峥.科技论文评估方法研究[J].编辑学报,2004,16(4):243-24 4.

[13]钟旭,黄晖,薛健. 中国社会科学期刊论文合著率指标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情报学报,2000,(3):281-288.

[14]许为民.走近科学技术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39.

[15]朱庆华.信息分析基础、方法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08-109.

[16]王崇德.文献计量学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253.

[17]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0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R].北京:中国科 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1:85-88.

体育科技论文范文第10篇

摘 要 通过对2007-2016年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关于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学术论文的历年发文量、发文机构、发文机构分布、论文产出机构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我国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研究的主要期刊、主要研究机构及论文产出机构,并对以后的研究方向做出预测。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锻炼习惯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全球关注的问题,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重要内容的体质健康教育主流是好的,但受高考指挥棒重压之下产生的应试教育机制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如何保证广大学生身心健康地完成学业,并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合格人才,已成为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及社会必须重视的问题[1]。

而体育锻炼习惯是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方式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方式才能经常性、习惯性去进行体育锻炼。本文对2007-2016年《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进行分析,旨在对目前我国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现状做一调查,指出未来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趋势。

一、历年文章分布及期刊载文分析

我们对2007-2016年每年的总载文数做了统计,发现2007年到2016年文章数基本上符合s形曲线增长,反映了研究领域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研究从2007年2010年的研究初期到2011-2015年的研究爆发期,最后到2016年的研究成熟期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对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研究从高度关注慢慢步入正轨[2]。

二、期刊载文分析及主要期刊的确定

我们对期刊载文量做了统计,排名前20位的如图1所示:

图1 发文较多期刊

其中期刊载文量为10篇以下的占了总载文量的75.61%,而10篇及10篇以上的期刊共16种,载文量占总载文量的24.39%,可以看出电子政务的论文分布广泛,但没有形成核心期刊,但从图1中可以看出它的主要期刊已经基本形成。我们把载文量超过20篇的前7种期刊归为电子政务的主要期刊,即:当代体育科技、体育世界(学术版)、文体用品与科技、\动、体育时空、体育科技文献通报、科技信息。

三、文章发文机构分布

我们对论文产出较多的机构做了统计,发现都为高校,而其中以师范院校、体育类院校、综合性大学为主,故而将发文机构分为师范院校、体育类院校、综合性大学、其他4类。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研究领域,说明这方面的研究偏重于理论层面。而高校里面以师范院校和体育类院校还有综合性大学为主,说明教育领域和体育领域对与本主题的研究较为热衷[3]。

四、研究趋势

由以上电子政务论文的历年文章数得出:2007-2016年的电子政务论文成s形曲线趋势增长,2007年到2010年所发表的论文数增长较为缓慢,从2010年到2015年论文数增长较为迅速,2016年论文数增长有所回落,说明对于大学生体育健康习惯的研究已经较为充分[4],再单就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单方面研究出新论点新方法已经有些困难,后续进行研究可以结合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与其他方面的相关联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如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与大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得出其两者之间的共生关系,为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提供更为健康的方案,才是以后研究的趋势所在[5]。

基金项目:2015年度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项目:《上海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与健康生活方式共生关系的研究》,编号:ZZssy15050。

参考文献:

[1] 佟秀春.影响广西南宁市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因素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40.

[2] 王坤.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概念模型、测评方法和教育干预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93.

[3] 马兰.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与健康生活方式的调查[D].扬州大学.2014:37.

[4] 潘成瑶.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研究[D].湖北师范学院.2015:57.

上一篇:当代体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少儿文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