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培训体会范文

时间:2023-02-28 22:14:15

体育教师培训体会

体育教师培训体会范文第1篇

【体育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一】

教育观念的问题,长期教育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思想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影响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影响到体育教师探讨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教师只能从形式上去“包装”。如一些评优课、展示课等都带有明显的演戏的味道.缺少了改革的理论导向和具体指导,使体育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新大纲与《课程标准》两者的陆续出台,在符合学校体育教学发展需要的同时也受到了教育工作者一致的理解和欢迎,而对新思想、新观念、新要求时,如何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

一、课堂教学方面

1、教学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通过学习,我能将新课标的理念有机地融入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教学内容能做到密切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努力营造平等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体会在困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角色发生变化。在课堂教学中,从“师道尊严”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单纯地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3、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在课堂教学中较多地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4、体育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变,努力学习,积极钻研,互相探讨业务技术,逐步提高自身素质。

5、要创建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氛围,和学生打成一片,变课堂的主宰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6、转变以往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空间。

7、要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8、深入学习《新大纲》和《课程标准》切实体会其精神实质。并把自己的体会大胆适用于实践中,让实践来检验。

二、理论与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应着重围绕《新程标准》进行改革。我们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上,应该让学生喜欢并且会进行体育锻炼,这才是增进健康的第一步。在内容上应选择能增加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又能终生延用的体育项目,或根据各校的特点和实际开发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如球类、健美操、武术等。

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学生能接受具有有效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勇于突破以往教法的框框.如我在做准备活动时,轮流选择一学生带队,并组织全班做好带队同学自编的徒手操,让全班同学一起喊口令,既整齐,又使学生易于集中注意力,为学好下一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激发学生兴趣上可采用“兴趣导练法”“竞赛法”“自主练习法”“启发法”,使学生爱上学习项目。

在教学形式上应采用简化的宽松的、民主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如在学习广播操时,我在教完两遍后,给5分钟的自由时间,让同学讨论,互相学习,并学会本节,然后再进行统一练习,这种形式让同学记忆较深刻,学会快且不易忘记,在进行游戏戏功竞赛时,充许学生进行大声加油,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三、课程中的实践创新

1、让学生有白由支配的时间,我在实践课中,每节课留出20分钟左右时间,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各人兴趣的活动.培养其自主锻炼的能力.达到终身锻炼的目的。

2、要给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机会。如在实践中学习广播操,学两遍后让出几分钟时间,充许学生进行讨论、思考问题或提山问题教师再做有针对性的回答,很好地达到学习的目的。

3、教学内容选择具有弹性化,应根据个别差异是向不同层次的要求,如跳高中,我布置不同的高度,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点.进行升降,由于部有成功的机会,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增。

还有,对于体育课的考核不应进行一刀切,由于学生之间个体差异太大,某个同学可以轻松拿100分的项目对于个别学生来说及格比登天还难,严重挫伤部分同学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考核中应多方面进行评价,如考勤、参加锻炼的积极性、练习效果、体育基础知识、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等各方面的综台,主要观察学生的进步情况,使之热爱体育,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通过校本的培训,使我深深的认识到,新课程已纳入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视野,对它的分析、评判也构成了21世纪中国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走向校本,也就是走向每一个教师自己生活的舞台,更加关注教师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更大地激发全校教师的创造热情,使学校更具活力,更有效率。真正走向校本之日,也就是教育真正得到振兴之时。

【体育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二】

通过听教学专家教授的讲座,结合自已从教的教学经验,我深深地认识到上好一堂体育课并不是一件轻易的事,这里面需要任教教师付出辛勤的汗水和智慧。下面我说一说学习的感受:

一、新的课标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体育教师要支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

二、我认为教师上好一堂体育课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通过上这堂课,我让学生学会了哪些内容,达到了什么样的目的。如果教学目标没有完成,那么,不管教法多好,教态多么美丽动人,这堂课注定是不成功的。一堂课上完,学生学会没有,有多少人基本学会教师一定要心中有数。

三、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要求是师生互动,这里面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教师包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地向学生传授一些技能、技巧和锻炼方法,而学生缺少主动参与、探究和合作学习。另一个问题是采取“放羊式“教学,教师上课后给学生发放体育器材,让学生自已去玩,这就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毕竟还不成熟,尤其对小学生来说。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起到组织、主导作用。

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充满兴趣,这个学习过程是愉快的,学习结果也会令人满意。但要避免片面追求热闹场面,简单地认为学生笑了、动了、气氛热烈了这就是好课。体育课不是单纯的玩,它要求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体育知识和技能,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五、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尤其是小学体育教学。比如在跳跃这节课中,我就采用了模仿青蛙跳为教学内容。因为孩子们都见过青蛙,而且也喜爱青蛙,在这节课中,我用情景式教学法,通过讲述故事、创设情境,结合现实出现的“捕蛙”情况,让学生去讨论研究和处理。学生在这节课中练习了各种跳跃动作,掌握了跳跃动作的技巧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在情感、合作、环保几方面的意识。

六、组织纪律性是学生学习的保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育课上对学生服装、整队集合、解散、练习中等,一定要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习惯,否则就容易产生教学事故、突发事件等,给正常的教学工作带来隐患。

七、场地、器材是体育课教学中的重要辅助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充分利用、开发现有的场地、器材资源,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锻炼身体。

总之,我认为上好体育课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教师本人要爱岗敬业、热爱本职工作,这样才会释放自已全身的能量,扑到教学工作中去,才会教好课,才能教好学生。

体育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三】

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离不开学习的,这次培训教研室为我们一线的体育老师提供了一个专业水平提高的平台,营造了一种十分浓厚的学习气氛。使学习成为工作,在工作中学习,无时不学,无人不学,无地不学的学习。在这样的气氛下圆满的结束了这次培训学习。

培训内容非常丰富,在专项技能方面有,长拳、太极拳、排舞、拉丁健身操等基本技能。体育裁判规则培训方面有,篮球类、田径类,另外还有课件制作、素质操编排。等等……真的很想把所有内容,在短时间内全部学会,但是时间是有限的。在学习中我明白了学生在学习体育动作时,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教学规律。我们教师也一样在学习的同时应不断总结经验。这次培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实验幼儿园的蔡卫凤老师,蔡老师的讲座非常精彩,内容是素质操的编排。素质操的编排对于每个学校体育工作其中的一部分来说,是很主要的,学校每天大课间活动是离不开素质操的。我们教师本身对编排这方面就不是很专业,有一部分教师在这方面很头痛。蔡老师解决了这个头痛的问题,让我们明白了怎样去编排、怎样去编好,从最基本的编排知识讲起,一步步深化,现场找听课教师做编排示范,让每位教师都看得清清楚楚,既生动又形象,效果非常好。听了蔡老师的讲座真是受益匪浅。

集中培训学习时间是短暂的,但是终身学习时间是无限的。虽然身体有点累,但留给我的收获却是无穷无尽的,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师要做一名终身学者,应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挖掘体育课程资源,用心去思考、去发现,我们的体育课程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把在培训中,名师讲授的教学技巧和训练方法,我们一线教师应该把他灵活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去,特别是运用到常态课当中去。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身体的锻炼,得到身心的愉悦。

体育教师培训体会范文第2篇

第一步:需求调研,把握方向

一次有效的培训应该立足于需求,它为教师培训机构制定培训计划、运用模式策略、评价质量效果等提供了依据。

长期以来,很多培训机构往往只关注“培训过程”,忽视“培训需求”,以至于培训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为此,首先要组建一支培训需求调研团队,深入中小学校,对不同学历、不同教龄、不同学段的一线体育教师采取听课、评课、调查问卷、集体座谈、个别访谈等方法开展需求调研工作,从中了解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培训机构的建议和意见,也有助于提高参训教师接受培训的主动意识。同时,听取各中小学校级领导对体育教师的培训要求,从需求调研中梳理出重点、难点、焦点和热点问题。最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及需求论证,以便设计和确立出适合需求的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

第二步:聚焦问题,合理设计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设计指南》强调教师培训项目以及培训内容和课程设计,要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线,体现教师专业化、教师为本、实践取向和终身学习的价值取向,从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三个维度提出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构建相应的培训课程体系。根据以上目标定位,参考需求调研论证,整合出体育教师最需要的五大板块培训内容,在教师培训管理平台中以培训菜单形式供参训教师选择。

1.体育理论培训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系统而扎实地运用《体育教材教法》《学校体育学》《运动医学》《体育心理学》等体育理论知识,熟悉《体育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国家体育法规和政策文件,并能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掌握最新的体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增强体育理论修养和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素质。

2.运动技能培训

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运用,与自身掌握的运动技能有关。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动作要点与练习方法的讲解、观察分析技术与纠正错误动作、保护与帮助、因材施教与区别对待,特别是如何通过学习运动技术,掌握运动技能来发展学生的体能与增进学生的健康等,都是与体育教师自身运动技能的掌握密切相关。如果体育教师不掌握教学所需要的运动技能,那么他的教学技能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因此,教师培训机构有必要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各个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有选择性地抓好中小学体育教师田径、篮球、足球、排球和体操等运动项目的常用运动技能的培训学习,强化和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运动技能和正确规范的示范能力,真正达到为体育教学训练服务的目的。

3.裁判知识、技能培训

体育教师是学校各项体育活动或比赛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开展得好坏更直接与体育教师的组织、编排和管理能力息息相关。为此,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组织、编排、管理及临场裁判等工作能力。教师培训机构可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球类、田径等最新竞赛规则、临场执裁技能的培训学习和解读,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如竞赛规程、秩序册的编写,比赛场次的编排和运动会管理等方法的培训学习,有效提高体育教师的裁判知识、技能和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

4.体育科研能力培训

体育科研是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和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否具备体育科研能力必将成为衡量体育教师业务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不少骨干体育教师在面对体育科研时,感到自身缺少必要的科学研究方法训练,缺乏课题的拟定、捕捉能力。为此,在设置培训内容时,安排中小学体育教师学习相关的体育教学研究课程,如“体育科研基础知识”“体育教改理论”“体育科研方法”等等,重点进行科研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传授,体育科研的主要形式、基本程序、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等科研方法的培训,体育科研论文的撰写和修改方法,以及向体育类报刊杂志投稿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使中小学体育教师不断开阔视野,拓展自己的科研领域,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体育科研能力,能更好地为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服务。

5.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上网捕捉信息是中小学体育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多媒体教材可以做到双向教学;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节教学进度;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特别是多媒体教材可以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如图片、动画等,通过视觉形象展现规范动作,使学生耳闻目睹,既了解原理,又能将动作要领铭记于心,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动作,使学生较快掌握动作技术。运用计算机还可以制定教学文件、体现科研成果、规范管理工作、沟通联络等等。因此,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对每一名体育教师来讲都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组织参训体育教师参加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网络应用等办公软件的培训学习,使其懂得如何使用计算机,并具备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幻灯投影、电视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这也是教育培训机构应该重视的一项体育教师培训内容。

第三步:集中培训,交流学习

集中培训为教师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及共同解决问题的机会,但是不少中小学体育教师反映,一些实践性、操作性比较强的培训,看似容易模仿,但真正运用到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时,却总感觉“形似而神不似”;而纯粹的理论培训,往往又过于高深,听后总有“隔靴搔痒”的感觉,难以激发教师的兴趣。为此,应结合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实际,从教学实践出发,通过专业理念全新化、培训方式多样化、培训环节主体化等方式,达到教师乐于参加培训的效果。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人们对体育思想不断地领悟,当前体育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但是在目前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大多存在低效甚至无效化的现象。如何培训才能让参训教师尝到“渴逢甘露”之甜美,感到“雪中送炭”之温暖?我认为,打开这把锁的钥匙就是“实”,即“实际”“实用”“实效”。为搭建体育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融合、互通的平台,让中小学体育教师既能感受体育教育理论思想的冲击力,形成自身的体育教育理念,又能在实际运用中学会处理各种教育教学问题的技能和策略,实现学用结合,从而克服传统体育教师培训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五步培训法”是一种很有效的培训模式。

第一步:需求调研,把握方向

一次有效的培训应该立足于需求,它为教师培训机构制定培训计划、运用模式策略、评价质量效果等提供了依据。

长期以来,很多培训机构往往只关注“培训过程”,忽视“培训需求”,以至于培训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为此,首先要组建一支培训需求调研团队,深入中小学校,对不同学历、不同教龄、不同学段的一线体育教师采取听课、评课、调查问卷、集体座谈、个别访谈等方法开展需求调研工作,从中了解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培训机构的建议和意见,也有助于提高参训教师接受培训的主动意识。同时,听取各中小学校级领导对体育教师的培训要求,从需求调研中梳理出重点、难点、焦点和热点问题。最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及需求论证,以便设计和确立出适合需求的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

第二步:聚焦问题,合理设计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设计指南》强调教师培训项目以及培训内容和课程设计,要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线,体现教师专业化、教师为本、实践取向和终身学习的价值取向,从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三个维度提出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构建相应的培训课程体系。根据以上目标定位,参考需求调研论证,整合出体育教师最需要的五大板块培训内容,在教师培训管理平台中以培训菜单形式供参训教师选择。

1.体育理论培训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系统而扎实地运用《体育教材教法》《学校体育学》《运动医学》《体育心理学》等体育理论知识,熟悉《体育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国家体育法规和政策文件,并能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掌握最新的体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增强体育理论修养和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素质。

2.运动技能培训

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运用,与自身掌握的运动技能有关。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动作要点与练习方法的讲解、观察分析技术与纠正错误动作、保护与帮助、因材施教与区别对待,特别是如何通过学习运动技术,掌握运动技能来发展学生的体能与增进学生的健康等,都是与体育教师自身运动技能的掌握密切相关。如果体育教师不掌握教学所需要的运动技能,那么他的教学技能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因此,教师培训机构有必要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各个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有选择性地抓好中小学体育教师田径、篮球、足球、排球和体操等运动项目的常用运动技能的培训学习,强化和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运动技能和正确规范的示范能力,真正达到为体育教学训练服务的目的。

3.裁判知识、技能培训

体育教师是学校各项体育活动或比赛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开展得好坏更直接与体育教师的组织、编排和管理能力息息相关。为此,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组织、编排、管理及临场裁判等工作能力。教师培训机构可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球类、田径等最新竞赛规则、临场执裁技能的培训学习和解读,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如竞赛规程、秩序册的编写,比赛场次的编排和运动会管理等方法的培训学习,有效提高体育教师的裁判知识、技能和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

4.体育科研能力培训

体育科研是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和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否具备体育科研能力必将成为衡量体育教师业务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不少骨干体育教师在面对体育科研时,感到自身缺少必要的科学研究方法训练,缺乏课题的拟定、捕捉能力。为此,在设置培训内容时,安排中小学体育教师学习相关的体育教学研究课程,如“体育科研基础知识”“体育教改理论”“体育科研方法”等等,重点进行科研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传授,体育科研的主要形式、基本程序、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等科研方法的培训,体育科研论文的撰写和修改方法,以及向体育类报刊杂志投稿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使中小学体育教师不断开阔视野,拓展自己的科研领域,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体育科研能力,能更好地为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服务。

5.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上网捕捉信息是中小学体育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多媒体教材可以做到双向教学;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节教学进度;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特别是多媒体教材可以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如图片、动画等,通过视觉形象展现规范动作,使学生耳闻目睹,既了解原理,又能将动作要领铭记于心,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动作,使学生较快掌握动作技术。运用计算机还可以制定教学文件、体现科研成果、规范管理工作、沟通联络等等。因此,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对每一名体育教师来讲都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组织参训体育教师参加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网络应用等办公软件的培训学习,使其懂得如何使用计算机,并具备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幻灯投影、电视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这也是教育培训机构应该重视的一项体育教师培训内容。

第三步:集中培训,交流学习

集中培训为教师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及共同解决问题的机会,但是不少中小学体育教师反映,一些实践性、操作性比较强的培训,看似容易模仿,但真正运用到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时,却总感觉“形似而神不似”;而纯粹的理论培训,往往又过于高深,听后总有“隔靴搔痒”的感觉,难以激发教师的兴趣。为此,应结合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实际,从教学实践出发,通过专业理念全新化、培训方式多样化、培训环节主体化等方式,达到教师乐于参加培训的效果。

存入我的阅览室

1.专业理念全新化

专业引领培训是体育基础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机制保障,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不可缺少的阶段。有时一些教学现象就必须通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加以解释,而基于教师的知识水平有限,要借助于专家的引领,才能解开谜团,理论知识水平才会逐渐提高,专业能力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应围绕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的方向、业务知识的传授、教学技能的辅导等方面进行集中培训。有针对性地邀请体育教研员进行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请教科所的领导作科研指导;请名优骨干教师作体育课堂教学点评;请少体校的教练作业余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辅导;请体育局的资深裁判讲授体育竞赛的组织和裁判知识。通过各类专家的引领,充实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升专业发展。

2.培训方式多样化

培训形式单一是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质量的突出问题。现在许多培训还采用“会议式”的培训形式,不能很好地激发教师的内在需求。因此要采用集中理论学习、教学技能学练、追踪指导观摩、经验互动PK、专题交流研讨、实践总结反思、成果展示汇报等形式,运用模块课程、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互动答疑等方式,注重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采用学习、研究、培训一体化;学研结合,以研为主;学用结合,以用为主;集中学习与分散研修、实践指导相结合,加强教育实践培训,让教师主动参与、相互学习,实现体育教师培训的专业化、科学化和有效化。还要实行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制,这样既发挥了理论专家的理论引领作用,又发挥了一线导师的实践指导作用,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培训环节主体化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从组织学习活动到最后的考核和总结),培训师始终处于引导、辅助角色,而学员始终扮演主体的角色,即老师说得少、学员说得多、做得多。授课的专家、教授则由传统的施教者转变为学员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员由传统的接受学习、经验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改变过去教师讲,学员仅是听课、记笔记的培训模式。参训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一般都有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他们不仅带着问题、困惑来学习,还为培训机构的专家、教授带来了基础教育战线改革发展的最新信息和鲜活材料,丰富了专家、教授们的教学、科研内容,达到教学相长、优势互补的最佳效果。因此,参训学员本身就是一笔丰富的培训资源,应当充分开发利用。主体化培训使得参训教师在培训中既是学习者,又是参与者、组织者、引领者。这种互学互促,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的形式,促进了培训质量的提高。

第四步:跟踪指导,理论提升

集中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们在短期内能接触到大量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方法与技巧,但是回到工作岗位后很难将这些理论落实到实际教学当中,因此又会陷入新的困惑中,使集中培训仍然成为一种形式。这就要求学员运用所学理论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并以实践行为进行梳理,重新审视,作出理性思考。知识理论来自于经验,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以形成新的经验。为了切实提高参训教师培训的实效,加强集中培训后的跟踪指导尤为重要。

跟踪指导阶段由教师培训机构组建中小学体育专家团队,对回到工作岗位的学员进行跟踪指导,以解决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需求。途径有两种:

一是亲临学员所在的基层学校,走进学员课堂。由于学员所处的教学环境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要对学员进行面对面的个性化指导和传授,指导学员掌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成体育课本内容;规范教学资料的整理和课堂常规;正确规范的示范能力;严密的教学组织能力;组织竞赛、裁判和指导课外活动的能力;进行教案、公开课、论文的评比等。为参训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一平台进行课堂教学行动研究,为教育科学研究积累素材。

二是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网络教研论坛、组建网络教研团队、班级QQ流等方式。利用“网络”这个平台,逐步形成资源共建共享、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网上教研模式。要求学员在体育教研活动前事先将策划方案或公开课教案公布在论坛上,让全体学员参与讨论,为该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形成集体策划、集体备课的教研合作氛围。教研活动后由该教师将本次教研活动的收获、反思撰写主帖,各学员以跟帖的方式参与网络教研,做到参与必议,听课必评。再是要求各学员在教研论坛上转帖优秀的体育教学论文、案例和理论文章,但必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推荐理由。这么做既有利于自己深层次的学习,也有利于其他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参与网络业务学习。建立网络交流平台以来,学员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很高,借助这些平台,学员可以求解疑难问题的答案;阐释自己独到的观点;讲述生动鲜活的案例;畅谈实践中的体会;展示教学中的亮点。可以根据学员自身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交流指导,对其教学及课题研究进行跟踪指导,通过信息反馈保持交流与沟通。

在跟踪指导阶段,既注重了方法引领、理念内化,又注重了实践指导,真正使学员将学到的理论贯彻到教学实践中,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发展理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五步:规范考核,实效反馈

为做好体育教师培训学员的考核工作,体现培训考核全员、全程、全面的原则,把培训考核贯穿于培训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考核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终端考核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培训过程中,对每位学员的信息采取追踪记载,为学员建立培训档案袋。如集中培训阶段理论课程的考勤、考查考试成绩、研讨发言情况、论文撰写和课题研究作业等,一并归档保存,装入学员的业务档案,作为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在跟踪指导阶段,采取阶段性考核与评价,实行评价主体多元化,由学员自己、学员所在学校的领导、同行、学生、专家对课堂教学、教研活动、赛事组织、网络交流情况等进行总体考核和评定。终端考核以理论考试结业论文为主,通过口头和书面的方式对下面的内容进行考核:1.体育教学说课一节(15分钟左右)。2.自我或同伴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报告一篇。3.体育教学论文一篇。学员修满规定学时并经考核合格后,由教师培训机构发给教育局验印的培训合格证书。

为了进一步了解培训的实效,总结与回顾整个培训过程,为后续的培训活动提供建议,在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考核结束后,成立培训反馈评价小组,设计培训反馈评价表,又一次通过电话回访和深入学校了解学员对培训的反馈和评价。认真对待每一位参训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归纳各校反馈的意见与需求,准确定位今后培训方向与目标,为教师培训机构有效、科学地设置今后培训的内容与方式,全方位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中小学体育教师“五步培训法”的主要特点为:一是主题鲜明。根据新课程和教师实际需求,选择有价值的培训专题,有的放矢地解决当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互动性强。增加了互动环节和网络交流,提升参训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三是学用结合。注重教师实际操作能力的改善和提升,并以撰写反思报告、教学论文和说课为主要考核方式,力图把培训学习内容转化为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技能,并在实践中提高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综上所述,“五步培训法”正是体育教师培训所追求的“实”。

参考文献:

[1]江良军,廖云法.区域性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2]朱无忧.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浙江体育科学,2008(2).

[3]韩素兰.饱尝久渴逢甘露之甜美[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5).

[4]汪文华.“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的主要经验、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8).

[5]周玉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培训[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12).

[6]吴卫东.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9).

[7]刘再贵.体育教师最需要的五类培训.网易微博

1.专业理念全新化

专业引领培训是体育基础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机制保障,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不可缺少的阶段。有时一些教学现象就必须通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加以解释,而基于教师的知识水平有限,要借助于专家的引领,才能解开谜团,理论知识水平才会逐渐提高,专业能力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应围绕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的方向、业务知识的传授、教学技能的辅导等方面进行集中培训。有针对性地邀请体育教研员进行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请教科所的领导作科研指导;请名优骨干教师作体育课堂教学点评;请少体校的教练作业余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辅导;请体育局的资深裁判讲授体育竞赛的组织和裁判知识。通过各类专家的引领,充实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升专业发展。

2.培训方式多样化

培训形式单一是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质量的突出问题。现在许多培训还采用“会议式”的培训形式,不能很好地激发教师的内在需求。因此要采用集中理论学习、教学技能学练、追踪指导观摩、经验互动PK、专题交流研讨、实践总结反思、成果展示汇报等形式,运用模块课程、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互动答疑等方式,注重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采用学习、研究、培训一体化;学研结合,以研为主;学用结合,以用为主;集中学习与分散研修、实践指导相结合,加强教育实践培训,让教师主动参与、相互学习,实现体育教师培训的专业化、科学化和有效化。还要实行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制,这样既发挥了理论专家的理论引领作用,又发挥了一线导师的实践指导作用,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培训环节主体化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从组织学习活动到最后的考核和总结),培训师始终处于引导、辅助角色,而学员始终扮演主体的角色,即老师说得少、学员说得多、做得多。授课的专家、教授则由传统的施教者转变为学员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员由传统的接受学习、经验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改变过去教师讲,学员仅是听课、记笔记的培训模式。参训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一般都有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他们不仅带着问题、困惑来学习,还为培训机构的专家、教授带来了基础教育战线改革发展的最新信息和鲜活材料,丰富了专家、教授们的教学、科研内容,达到教学相长、优势互补的最佳效果。因此,参训学员本身就是一笔丰富的培训资源,应当充分开发利用。主体化培训使得参训教师在培训中既是学习者,又是参与者、组织者、引领者。这种互学互促,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的形式,促进了培训质量的提高。

第四步:跟踪指导,理论提升

集中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们在短期内能接触到大量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方法与技巧,但是回到工作岗位后很难将这些理论落实到实际教学当中,因此又会陷入新的困惑中,使集中培训仍然成为一种形式。这就要求学员运用所学理论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并以实践行为进行梳理,重新审视,作出理性思考。知识理论来自于经验,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以形成新的经验。为了切实提高参训教师培训的实效,加强集中培训后的跟踪指导尤为重要。

跟踪指导阶段由教师培训机构组建中小学体育专家团队,对回到工作岗位的学员进行跟踪指导,以解决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需求。途径有两种:

一是亲临学员所在的基层学校,走进学员课堂。由于学员所处的教学环境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要对学员进行面对面的个性化指导和传授,指导学员掌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成体育课本内容;规范教学资料的整理和课堂常规;正确规范的示范能力;严密的教学组织能力;组织竞赛、裁判和指导课外活动的能力;进行教案、公开课、论文的评比等。为参训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一平台进行课堂教学行动研究,为教育科学研究积累素材。

二是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网络教研论坛、组建网络教研团队、班级QQ流等方式。利用“网络”这个平台,逐步形成资源共建共享、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网上教研模式。要求学员在体育教研活动前事先将策划方案或公开课教案公布在论坛上,让全体学员参与讨论,为该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形成集体策划、集体备课的教研合作氛围。教研活动后由该教师将本次教研活动的收获、反思撰写主帖,各学员以跟帖的方式参与网络教研,做到参与必议,听课必评。再是要求各学员在教研论坛上转帖优秀的体育教学论文、案例和理论文章,但必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推荐理由。这么做既有利于自己深层次的学习,也有利于其他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参与网络业务学习。建立网络交流平台以来,学员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很高,借助这些平台,学员可以求解疑难问题的答案;阐释自己独到的观点;讲述生动鲜活的案例;畅谈实践中的体会;展示教学中的亮点。可以根据学员自身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交流指导,对其教学及课题研究进行跟踪指导,通过信息反馈保持交流与沟通。

在跟踪指导阶段,既注重了方法引领、理念内化,又注重了实践指导,真正使学员将学到的理论贯彻到教学实践中,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发展理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五步:规范考核,实效反馈

为做好体育教师培训学员的考核工作,体现培训考核全员、全程、全面的原则,把培训考核贯穿于培训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考核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终端考核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培训过程中,对每位学员的信息采取追踪记载,为学员建立培训档案袋。如集中培训阶段理论课程的考勤、考查考试成绩、研讨发言情况、论文撰写和课题研究作业等,一并归档保存,装入学员的业务档案,作为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在跟踪指导阶段,采取阶段性考核与评价,实行评价主体多元化,由学员自己、学员所在学校的领导、同行、学生、专家对课堂教学、教研活动、赛事组织、网络交流情况等进行总体考核和评定。终端考核以理论考试结业论文为主,通过口头和书面的方式对下面的内容进行考核:1.体育教学说课一节(15分钟左右)。2.自我或同伴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报告一篇。3.体育教学论文一篇。学员修满规定学时并经考核合格后,由教师培训机构发给教育局验印的培训合格证书。

为了进一步了解培训的实效,总结与回顾整个培训过程,为后续的培训活动提供建议,在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考核结束后,成立培训反馈评价小组,设计培训反馈评价表,又一次通过电话回访和深入学校了解学员对培训的反馈和评价。认真对待每一位参训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归纳各校反馈的意见与需求,准确定位今后培训方向与目标,为教师培训机构有效、科学地设置今后培训的内容与方式,全方位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中小学体育教师“五步培训法”的主要特点为:一是主题鲜明。根据新课程和教师实际需求,选择有价值的培训专题,有的放矢地解决当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互动性强。增加了互动环节和网络交流,提升参训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三是学用结合。注重教师实际操作能力的改善和提升,并以撰写反思报告、教学论文和说课为主要考核方式,力图把培训学习内容转化为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技能,并在实践中提高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综上所述,“五步培训法”正是体育教师培训所追求的“实”。

参考文献:

[1]江良军,廖云法.区域性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2]朱无忧.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浙江体育科学,2008(2).

[3]韩素兰.饱尝久渴逢甘露之甜美[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5).

[4]汪文华.“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的主要经验、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8).

[5]周玉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培训[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12).

[6]吴卫东.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9).

[7]刘再贵.体育教师最需要的五类培训.网易微博

存入我的阅览室

1.专业理念全新化

专业引领培训是体育基础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机制保障,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不可缺少的阶段。有时一些教学现象就必须通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加以解释,而基于教师的知识水平有限,要借助于专家的引领,才能解开谜团,理论知识水平才会逐渐提高,专业能力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应围绕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的方向、业务知识的传授、教学技能的辅导等方面进行集中培训。有针对性地邀请体育教研员进行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请教科所的领导作科研指导;请名优骨干教师作体育课堂教学点评;请少体校的教练作业余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辅导;请体育局的资深裁判讲授体育竞赛的组织和裁判知识。通过各类专家的引领,充实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升专业发展。

2.培训方式多样化

培训形式单一是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质量的突出问题。现在许多培训还采用“会议式”的培训形式,不能很好地激发教师的内在需求。因此要采用集中理论学习、教学技能学练、追踪指导观摩、经验互动PK、专题交流研讨、实践总结反思、成果展示汇报等形式,运用模块课程、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互动答疑等方式,注重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采用学习、研究、培训一体化;学研结合,以研为主;学用结合,以用为主;集中学习与分散研修、实践指导相结合,加强教育实践培训,让教师主动参与、相互学习,实现体育教师培训的专业化、科学化和有效化。还要实行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制,这样既发挥了理论专家的理论引领作用,又发挥了一线导师的实践指导作用,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培训环节主体化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从组织学习活动到最后的考核和总结),培训师始终处于引导、辅助角色,而学员始终扮演主体的角色,即老师说得少、学员说得多、做得多。授课的专家、教授则由传统的施教者转变为学员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员由传统的接受学习、经验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改变过去教师讲,学员仅是听课、记笔记的培训模式。参训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一般都有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他们不仅带着问题、困惑来学习,还为培训机构的专家、教授带来了基础教育战线改革发展的最新信息和鲜活材料,丰富了专家、教授们的教学、科研内容,达到教学相长、优势互补的最佳效果。因此,参训学员本身就是一笔丰富的培训资源,应当充分开发利用。主体化培训使得参训教师在培训中既是学习者,又是参与者、组织者、引领者。这种互学互促,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的形式,促进了培训质量的提高。

第四步:跟踪指导,理论提升

集中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们在短期内能接触到大量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方法与技巧,但是回到工作岗位后很难将这些理论落实到实际教学当中,因此又会陷入新的困惑中,使集中培训仍然成为一种形式。这就要求学员运用所学理论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并以实践行为进行梳理,重新审视,作出理性思考。知识理论来自于经验,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以形成新的经验。为了切实提高参训教师培训的实效,加强集中培训后的跟踪指导尤为重要。

跟踪指导阶段由教师培训机构组建中小学体育专家团队,对回到工作岗位的学员进行跟踪指导,以解决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需求。途径有两种:

一是亲临学员所在的基层学校,走进学员课堂。由于学员所处的教学环境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要对学员进行面对面的个性化指导和传授,指导学员掌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成体育课本内容;规范教学资料的整理和课堂常规;正确规范的示范能力;严密的教学组织能力;组织竞赛、裁判和指导课外活动的能力;进行教案、公开课、论文的评比等。为参训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一平台进行课堂教学行动研究,为教育科学研究积累素材。

二是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网络教研论坛、组建网络教研团队、班级QQ流等方式。利用“网络”这个平台,逐步形成资源共建共享、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网上教研模式。要求学员在体育教研活动前事先将策划方案或公开课教案公布在论坛上,让全体学员参与讨论,为该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形成集体策划、集体备课的教研合作氛围。教研活动后由该教师将本次教研活动的收获、反思撰写主帖,各学员以跟帖的方式参与网络教研,做到参与必议,听课必评。再是要求各学员在教研论坛上转帖优秀的体育教学论文、案例和理论文章,但必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推荐理由。这么做既有利于自己深层次的学习,也有利于其他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参与网络业务学习。建立网络交流平台以来,学员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很高,借助这些平台,学员可以求解疑难问题的答案;阐释自己独到的观点;讲述生动鲜活的案例;畅谈实践中的体会;展示教学中的亮点。可以根据学员自身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交流指导,对其教学及课题研究进行跟踪指导,通过信息反馈保持交流与沟通。

在跟踪指导阶段,既注重了方法引领、理念内化,又注重了实践指导,真正使学员将学到的理论贯彻到教学实践中,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发展理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五步:规范考核,实效反馈

为做好体育教师培训学员的考核工作,体现培训考核全员、全程、全面的原则,把培训考核贯穿于培训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考核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终端考核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培训过程中,对每位学员的信息采取追踪记载,为学员建立培训档案袋。如集中培训阶段理论课程的考勤、考查考试成绩、研讨发言情况、论文撰写和课题研究作业等,一并归档保存,装入学员的业务档案,作为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在跟踪指导阶段,采取阶段性考核与评价,实行评价主体多元化,由学员自己、学员所在学校的领导、同行、学生、专家对课堂教学、教研活动、赛事组织、网络交流情况等进行总体考核和评定。终端考核以理论考试结业论文为主,通过口头和书面的方式对下面的内容进行考核:1.体育教学说课一节(15分钟左右)。2.自我或同伴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报告一篇。3.体育教学论文一篇。学员修满规定学时并经考核合格后,由教师培训机构发给教育局验印的培训合格证书。

为了进一步了解培训的实效,总结与回顾整个培训过程,为后续的培训活动提供建议,在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考核结束后,成立培训反馈评价小组,设计培训反馈评价表,又一次通过电话回访和深入学校了解学员对培训的反馈和评价。认真对待每一位参训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归纳各校反馈的意见与需求,准确定位今后培训方向与目标,为教师培训机构有效、科学地设置今后培训的内容与方式,全方位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中小学体育教师“五步培训法”的主要特点为:一是主题鲜明。根据新课程和教师实际需求,选择有价值的培训专题,有的放矢地解决当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互动性强。增加了互动环节和网络交流,提升参训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三是学用结合。注重教师实际操作能力的改善和提升,并以撰写反思报告、教学论文和说课为主要考核方式,力图把培训学习内容转化为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技能,并在实践中提高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综上所述,“五步培训法”正是体育教师培训所追求的“实”。

参考文献:

[1]江良军,廖云法.区域性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2]朱无忧.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浙江体育科学,2008(2).

[3]韩素兰.饱尝久渴逢甘露之甜美[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5).

[4]汪文华.“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的主要经验、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8).

[5]周玉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培训[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12).

[6]吴卫东.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9).

[7]刘再贵.体育教师最需要的五类培训.网易微博

1.专业理念全新化

专业引领培训是体育基础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机制保障,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不可缺少的阶段。有时一些教学现象就必须通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加以解释,而基于教师的知识水平有限,要借助于专家的引领,才能解开谜团,理论知识水平才会逐渐提高,专业能力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应围绕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的方向、业务知识的传授、教学技能的辅导等方面进行集中培训。有针对性地邀请体育教研员进行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请教科所的领导作科研指导;请名优骨干教师作体育课堂教学点评;请少体校的教练作业余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辅导;请体育局的资深裁判讲授体育竞赛的组织和裁判知识。通过各类专家的引领,充实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升专业发展。

2.培训方式多样化

培训形式单一是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质量的突出问题。现在许多培训还采用“会议式”的培训形式,不能很好地激发教师的内在需求。因此要采用集中理论学习、教学技能学练、追踪指导观摩、经验互动PK、专题交流研讨、实践总结反思、成果展示汇报等形式,运用模块课程、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互动答疑等方式,注重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采用学习、研究、培训一体化;学研结合,以研为主;学用结合,以用为主;集中学习与分散研修、实践指导相结合,加强教育实践培训,让教师主动参与、相互学习,实现体育教师培训的专业化、科学化和有效化。还要实行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制,这样既发挥了理论专家的理论引领作用,又发挥了一线导师的实践指导作用,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培训环节主体化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从组织学习活动到最后的考核和总结),培训师始终处于引导、辅助角色,而学员始终扮演主体的角色,即老师说得少、学员说得多、做得多。授课的专家、教授则由传统的施教者转变为学员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员由传统的接受学习、经验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改变过去教师讲,学员仅是听课、记笔记的培训模式。参训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一般都有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他们不仅带着问题、困惑来学习,还为培训机构的专家、教授带来了基础教育战线改革发展的最新信息和鲜活材料,丰富了专家、教授们的教学、科研内容,达到教学相长、优势互补的最佳效果。因此,参训学员本身就是一笔丰富的培训资源,应当充分开发利用。主体化培训使得参训教师在培训中既是学习者,又是参与者、组织者、引领者。这种互学互促,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的形式,促进了培训质量的提高。

第四步:跟踪指导,理论提升

集中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们在短期内能接触到大量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方法与技巧,但是回到工作岗位后很难将这些理论落实到实际教学当中,因此又会陷入新的困惑中,使集中培训仍然成为一种形式。这就要求学员运用所学理论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并以实践行为进行梳理,重新审视,作出理性思考。知识理论来自于经验,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以形成新的经验。为了切实提高参训教师培训的实效,加强集中培训后的跟踪指导尤为重要。

跟踪指导阶段由教师培训机构组建中小学体育专家团队,对回到工作岗位的学员进行跟踪指导,以解决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需求。途径有两种:

一是亲临学员所在的基层学校,走进学员课堂。由于学员所处的教学环境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要对学员进行面对面的个性化指导和传授,指导学员掌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成体育课本内容;规范教学资料的整理和课堂常规;正确规范的示范能力;严密的教学组织能力;组织竞赛、裁判和指导课外活动的能力;进行教案、公开课、论文的评比等。为参训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一平台进行课堂教学行动研究,为教育科学研究积累素材。

二是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网络教研论坛、组建网络教研团队、班级QQ流等方式。利用“网络”这个平台,逐步形成资源共建共享、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网上教研模式。要求学员在体育教研活动前事先将策划方案或公开课教案公布在论坛上,让全体学员参与讨论,为该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形成集体策划、集体备课的教研合作氛围。教研活动后由该教师将本次教研活动的收获、反思撰写主帖,各学员以跟帖的方式参与网络教研,做到参与必议,听课必评。再是要求各学员在教研论坛上转帖优秀的体育教学论文、案例和理论文章,但必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推荐理由。这么做既有利于自己深层次的学习,也有利于其他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参与网络业务学习。建立网络交流平台以来,学员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很高,借助这些平台,学员可以求解疑难问题的答案;阐释自己独到的观点;讲述生动鲜活的案例;畅谈实践中的体会;展示教学中的亮点。可以根据学员自身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交流指导,对其教学及课题研究进行跟踪指导,通过信息反馈保持交流与沟通。

在跟踪指导阶段,既注重了方法引领、理念内化,又注重了实践指导,真正使学员将学到的理论贯彻到教学实践中,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发展理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五步:规范考核,实效反馈

为做好体育教师培训学员的考核工作,体现培训考核全员、全程、全面的原则,把培训考核贯穿于培训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考核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终端考核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培训过程中,对每位学员的信息采取追踪记载,为学员建立培训档案袋。如集中培训阶段理论课程的考勤、考查考试成绩、研讨发言情况、论文撰写和课题研究作业等,一并归档保存,装入学员的业务档案,作为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在跟踪指导阶段,采取阶段性考核与评价,实行评价主体多元化,由学员自己、学员所在学校的领导、同行、学生、专家对课堂教学、教研活动、赛事组织、网络交流情况等进行总体考核和评定。终端考核以理论考试结业论文为主,通过口头和书面的方式对下面的内容进行考核:1.体育教学说课一节(15分钟左右)。2.自我或同伴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报告一篇。3.体育教学论文一篇。学员修满规定学时并经考核合格后,由教师培训机构发给教育局验印的培训合格证书。

为了进一步了解培训的实效,总结与回顾整个培训过程,为后续的培训活动提供建议,在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考核结束后,成立培训反馈评价小组,设计培训反馈评价表,又一次通过电话回访和深入学校了解学员对培训的反馈和评价。认真对待每一位参训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归纳各校反馈的意见与需求,准确定位今后培训方向与目标,为教师培训机构有效、科学地设置今后培训的内容与方式,全方位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中小学体育教师“五步培训法”的主要特点为:一是主题鲜明。根据新课程和教师实际需求,选择有价值的培训专题,有的放矢地解决当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互动性强。增加了互动环节和网络交流,提升参训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三是学用结合。注重教师实际操作能力的改善和提升,并以撰写反思报告、教学论文和说课为主要考核方式,力图把培训学习内容转化为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技能,并在实践中提高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综上所述,“五步培训法”正是体育教师培训所追求的“实”。

参考文献:

[1]江良军,廖云法.区域性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2]朱无忧.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浙江体育科学,2008(2).

[3]韩素兰.饱尝久渴逢甘露之甜美[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5).

[4]汪文华.“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的主要经验、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8).

[5]周玉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培训[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12).

[6]吴卫东.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9).

[7]刘再贵.体育教师最需要的五类培训.网易微博

体育教师培训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途径及策略宁夏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从研究的目的出发,本研究以宁夏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状况为研究对象,以2011年、2012年7月两批参加“西部省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和“国培计划――中小学体育教师短期培训”的四个班次共计356名中小学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的论着、书籍,通过光盘检索和手工查阅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全面、准确地把握了该研究问题的现状与理论,作为本研究的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需要探讨的问题,设计调查问卷。设计好问卷后,采用专家调查法,请15位专家(其职称结构见表1)对调查问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五级制评估,专家评估结果如表2、表3所示,评估结果表明:调查问卷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与结构效度。

1.2.4访谈调查法

在体育教师集中培训期间,采取开放式访谈的方法和参加培训的体育教师进行了交流与讨论,访谈主要围绕宁夏体育教师培训问题展开;同时,针对全区选派担任教学任务的宁夏大学教师和中小学体育教师,对其在培训授课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教学体会进行了相关访谈调查。

1.2.5数理统计法

根据社会调查统计方法与体育统计学原理,对获得的有效问卷数进行统计学处理,以便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

二、宁夏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宁夏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从教师自身出发,他们渴求得到高质量、高水准的培训,但是实际的培训过程让参与培训的教师很失望,从培训的组织者到授课的专家,不同级别的培训却给培训学员同样的培训感受,那就是每个环节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急于完成任务,忽视了培训的过程和培训效果。总结宁夏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宁夏中小体育教师的培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被学校领导重视,有培训机会学校多数情况下都不支持体育教师外出参加培训。但是,有的学校则体现出不同的面貌,学校领导很注重体育教师以及非高考科目的教师培训,很大原因上取决于领导的喜好,如果在位领导很喜欢体育运动,则他会很赞同和支持各种有关的体育活动,反之,则他会只重视高考科目。其次,有关体育教师培训以及与体育相关的上级文件,不能够及时的传达到基层体育教师手里,往往是当老师从别处听到知道消息时活动已经开始或者都结束了。

2.2宁夏中小学体育教师从思想上渴求多参加高级别、高水平的专业培训。但是现有的培训模式陈旧,培训内容单一,每年的培训内容和形式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并且,培训讲师团的师资力量不够强大,除了个别的外请专家,以本地中小学和宁夏大学的体育教师为主,他们的教学内容依然重复大学的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没有改变。外请的专家,两年的培训内容竟然使用一样的课题、一样的讲义,没有进行任何的修改;实践课的教学培训,培训内容不够新颖,大多数依然是大学所学,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是参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惯用的。诸多因素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2.3宁夏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组织机构不完善。首先,体现在培训的组织单位,没有调查清楚一线体育教师的切身需求,不知道我们的体育教师最期望了解哪些体育方面的知识。在培训内容的设置以及培训师资团队的聘请上盲目的选择,严重影响了培训的效果。其次,体现在培训的承办单位对于培训期间参加培训的体育教师管理不够严格,培训期间学员自由散漫,相互间缺乏交流学习。培训期间所需教学器材以及场馆等硬件设施的配备不足。

三、改善途径及实施策略

3.1宁夏教育厅应该组织体育界资深学者、教授,首先对各级学校的领导班子进行培训,让他们切实认识和理解体育课程的特殊性,更加认识到体育课程对于中小学生文化课学习以及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改变以往对体育课程以及体育教师的观点,不要把体育课程看作是学校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全面提高对学校体育课程和各种体育活动的重视,有效的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注重体育教师的各级培训,让他们积极带动和组织学校师生的体育运动,让校园文化充满活跃的气氛,学生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体现出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

3.2建立完善的体育信息传送渠道。宁夏的各地区中小学一线体育教师了解有关体育方面的消息很困难,没有专设的消息通道。现有的教育厅“体育教研网”和“体卫艺处处室文件”更新较慢,不能及时国内与中小学体育教师相关的动态新闻,同时,相关体育文件的传送也是很不靠谱,很多体育教师知道的有关体育活动一般都是在活动结束后,事后去问学校相关管理者,他们否认曾收到体育活动的相关文件。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强烈要求宁夏教部门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能让一线体育教师能有效的、及时的理解体育动态,以便做出相应的准备,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各种体育活动。

3.3建立健全的宁夏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管理机制,完善的管理机制是实现培训效果的前提保障。培训计划的实施,首先培训组织机构必须严格选择培训的承办单位,培训承办单位要与地方相结合,将培训作为当地教委和学员相关地区教育部门的一项工作,精心组织、安排,督促学员圆满完成培训任务培训。承办单位的选择应该充分结合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效果,选择有实力保障培训中各种需要的单位,如教学资源、培训学员的食宿条件以及周围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完善的教学资源设施是顺利完成培训的重要前提保障,承办单位必须在培训前期工作中,根据培训内容合理的布置和安排现有资源,保证培训时的教学需要。良好的食宿条件能让培训学员产生愉悦的心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培训学习中,同时,培训承办单位周围的环境状况也会影响到学员培训期间的心理变化。本调查中,宁夏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培训承办单位是宁夏育才学校和宁夏师范学院。宁夏育才学校是完全高中,在银川市。宁夏师范学院在固原市,这两所学校校址都不在主城区,交通不是很便利,而且培训中教师都是住宿在学生宿舍。从调查问卷中反应出,参与培训教师对于培训承办单位的食宿条件很有意见,强烈要求提高标准。同时,培训过程中,承办单位组织的管理人员也很少,整个培训过程中只有一个负责人负责上课点名,随着上课结束这位负责人就下班回家,课余时间有什么问题没地方咨询也得不到解决。因此,在主办单位优选出承办单位后,应该督促培训承办单位在承接培训任务后,成立培训工作小组,制定培训前、培训中和培训后的管理制度和手段,并根据培训需求,成立专门的教学管理组、器材场地管理组和后勤保障组,各组专有负责人,分工明确,安排、处理相关事宜。

3.4组建实力强大的培训讲师团队,界定每次培训内容范围,要求培训讲师团设计培训教学计划,培训主办单位必须协调承办单位做好培训效果的考核。调查中表明,在宁夏中小学体育教师以往的培训中,培训讲师团的师资力量以及讲授内容差强人意,很多教授和专家给学员的感觉是应付差事,教学内容不是很陈旧就是不贴合宁夏中小学一线体育教师实际需求。再者,培训时的模式多数是“满堂灌”,因为宁夏中小学体育教师了解有关体育前沿信息渠道闭塞,在教师讲学的过程有很多知识点是似懂非懂,想跟讲师请教也没有机会,这样的培训模式最终导致“走马观花”的模糊培训效果,严重影响了培训效果。建议,培训组织机构应该聘请资深专业讲师团队,要求他们根据每次培训目的,结合培训地区实际教学条件,精心设计讲义稿,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过程中多跟学员进行互动交流,切实有效的实现培训目的,提高宁夏中小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内容体系研究课题组.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内容体系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4.

[2]教育部,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07.5.

[3]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20 年),2010.7.

体育教师培训体会范文第4篇

对于陇南市中小学参加培训的体育教师来讲,“什么样的内容是最有价值的”?也就是说培训课程设计应秉承什么样的理念和原则是落实好培训工程的关键。因为,“培训课程”一头紧系着“培训工程”的美好愿景,一头关乎着广大教师的业务提升、专业成长和推动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与发展,因此,关键在于扎扎实实做好培训课程的价值定位和设计工作。这就要求课程设计从价值定位到目标构建再到内容选择等,一方面要紧扣参训教师的工作实际和个人实际———这是“立地”,另一方面要体现积极的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态度、理念、模式、方法等内容一一这是“顶天”,即应紧密结合“培训工程”的宗旨并结合参训教师的实际,是实施好“培训工程”的内在要求,也是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和推动教师向更高更专业的方向发展作用的体现。纵观陇南市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他们的成长途径主要有二:一是由班主任、部分体育爱好者或有一定体育特长的教师,通过长期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反思提高的循环发展,目前,占体育教师比重较大;二是少数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或当地体校毕业生组成的师资队伍;三是部分学校或领导有目的的培养,通过优秀教师的传帮带、外出参加培训、研修再加上自主学习、反复锤炼而成长为体育教师。三者看似各不相同,但却有一些共同点,即反映了陇南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成长规律:热爱教育事业;长期实践,反复锤炼;优化人才资源,传、帮、带;层次不同,逐级提高;进修培训,加速发展;优胜劣汰,时时更新。具体结构可通过表1(参训学员结构一览表)进一步了解。通过表1中参训学员信息,可以看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为:男女比例不平衡,以男教师为主;学历层次以专科为主,中专生仍占一定的比例;职称以中级为主,高级较少,几乎没有;年龄结构合理,但遗憾的是每期的50岁以上者,基本是以完成培训任务为主;体育师资以语文、数学、英语等非专业学科教师为主体,并且近三分之一参训教师没有承担体育教学工作,申请参加体育课程培训,一方面认为比较轻松好过关,另一方面觉得可以锻炼身体等。整体上看专业师资队伍规模不大,层次不高,素质急待提高。长期以来,陇南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专业提升缓慢,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结构不均衡,整体存在专业发展学习动力不足和研讨氛围不浓,教师主要职业活动受限于学校的狭小天地,加之领导重视不够和继续教育投入少及缺少制度保障等原因,使得体育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和培训机会较少甚至缺失。因此,培训课程设计的核心要素应充分考虑参训教师的特点与需求及课程特性,既要考虑到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又要考虑到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前瞻性、连续性和可发展性。

二、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课程目标和内容

课程目标和内容不仅指参训教师缺失的教育教学、学科教学和教研知识、方法、技能及能力的建构和提高,更要关注和发掘蕴藏在农村骨干教师身上的“闪光点”、优势和潜能。不同的课程定位产生不同的课程目标体系,进而对课程内容的选择也不同。综合相关研究表明,英法德美日各国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的定位大致有两种:一是为了取得资格或学位,二是旨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在课程内容上前者偏重于理论性,而后者立足于实用性③。从陇南市“培训工程”的宗旨来看,应属于后者,那么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就是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的核心要素。(一)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课程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的,通过开展培训通开课程和专业课程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国家关于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政策、法规,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了解体育课程发展与演变的基本趋向,为丰富和开辟校本课程拓宽思路,积极开发学校所在区域民间、民俗体育资源,开设学校特色体育课。2.养成实施新课程的学生观、教师观、课程观、教学观和质量观,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的自觉性和胜任力;3.掌握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和经验教训,研读所任学科的课程标准,探讨有效教学的方式方法,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学科教研能力;4.强化教师教学技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二)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课程内容通过分析上表可以看出:在培训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主要以“实践取向”为主体,进行了系统、灵活、前沿、分层分类等特征,强调针对性、实用性和全面性。首先,在培训课程理论与实践内容比重的选择上以实践为主体,这是与参训学员的结构特点和需求相一致的,是对体育教学基本技能和能力的补偿培训;其次,培训课程内容共分三大模块,涵盖了近现代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与变迁、基础教育改革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形势、2010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调研结果、我国近现代体育课程的发展与变迁等5个专题讲座,另外还包括2大模块共8个课题的体育教学能力培训以及教学观摩与评价,每个专题都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围绕体育教学对教师进行学科知识培训和学科教学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路、新趋向的引领;第三,专业课与学校综合培训课程方案紧密结合,在内容体系的构建上形成了分层、分类设计,既反映教育教学的知识和能力,又重视思想、情感、意志、个性品格等内容,并在内容组织实施上体现实践的特点。同时,又紧密结合“培训工程”总课程方案内容,如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新课程理念及实践、学科教学理论实践与研究、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教学简笔画、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文化素质提升、专家引领等课程,以促进教师对课程作用的价值判断能力、将资源转换成课程的能力、系统化构建课程内容的能力、有效组织与有效实施的能力和自我评价与自觉调适的能力。

三、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是培训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训目标达成与否和内容习得的活动方式,它对培训效果和质量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对老师们进行培训时,既要关注他们是成人的学习特点,更要注重通过培训课程学习让他们体会到被关怀、被接纳、成就感、存在感、胜任感及自信心的提高等心理因素,从而激发和维持后续专业发展行为。通过交流和访谈得出:他们最喜欢体育课程培训既有理论也有实践,最害怕纯理论的“一言堂”和培训者的强势灌输,他们认为在富有平等和谐交流的活动中,更能发挥激励、支持和释放个人优势、拓展和维持个人良好人际关系及知识和技能的习得。因此,统筹每位教师个人优势、所在学校及社区优势和培训单位自身及环境优势,进行有效培训活动方式的选择和组织,为教师培训提供较为理想的活动方式,值得培训者潜心探究④。通过几年承担培训课程实践,结合“国培计划”的有效方式和手段,认为培训的有效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讲座+案例+研讨”式。该模式适合于通识理念或专业课程研讨类的专题培训。具体实施办法为,教师讲解导入呈现案例培训者和受培训者之间或受培训者相互之间运用新理念对案例进行研讨教师归纳总结。以上为一个循环,可以视其内容和研讨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循环。

(二)观摩+模仿+点评”培训模式。这种模式适合于各种体育教学技能内容的培训。具体实施办法为,参训教师直接参与模仿练习体育教学技术,或教师观摩示范课(可以是视频资料,也可以是实践类示范课)培训者和受培训者共同点评示范课内容,学习示范课中的教学理念和技术受培训者运用学到的理念和技术做示范课,其他受训者和培训者共同点评,重新设计和完善、组织实施教学。

(三)“展示+自评+他评”模式。在培训后期,每个受训者必须进行一轮说课训练,或者提供一节自认为满意的“优质课”,向培训者和其他受训者展示,并在自评基础上接受培训者和其他受训者的点评,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好的建议进行改进和完善,再次展示,循环实施⑤。

(四)培训评价方式培训评价是一定时期培训任务完成与否的衡量标准。对以陇南为主体的体育教师来讲,培训评价也应分层、分类予以实施,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考核评价模块一:重视其体育教学基本动作技术的规范性,如体操教学中全国第三套广播体操、武术基本动作、正确的田径运动技术及不同运动项目的基础知识等。针对参训学员的特点,在培训技术与技能考核与评价层面,我们要求承担体育教学任务的参训教师必须“学会一操,练会一拳,熟练一项”,即至少学会一套最新的广播体操,学习掌握或规范一套武术小套路,如五步拳、少年拳等,熟练掌握某项运动的基础知识、技术与技能,包括场地规格、画法及规则要求等,因为大部分参训学员不是体育学科的专业教师,他们对体育教学的理解和认识以及技术动作均需进一步提高;没有承担具体体育教学工作的参训老师可以了解、欣赏和评价相关运动知识或教学比赛。考核评价模块二:应考虑到成人学习的特点,对理论内容的了解和学习可以通过撰写体育论文,单元或某一运动技术教法创新,具有特色的民间、民俗体育活动展示,培训心得体会,体育器材制作方法与经验交流等方式灵活进行,将学、练、评、反思融为一体,讲求应用性,重视方法和技巧的掌握;针对部分非专业参训学员,可以就自己所代课程或熟练专业[注释]按要求完成相关培训考核与评价等。

四、结语

通过参与组织、承担陇南市“万名教师培训工程”工作,深切体会到“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它不仅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教师知识、视野及业务能力提升,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培训课程作为培训工作的主体,在制定和设计时应充分遵循培训方案的宗旨以及在参训学员的内在需求的基础上,以实践为取向,分层、分类进行科学、合理构建。当前,在“国培计划”和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普及的影响下,各级各类师资培训铺天盖地,对基层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有不少学校和教师忙于应对各级各类的培训,也使得不少教师产生了消极怠工、不情愿参加培训的职业倦怠倾向,甚至于在有的学校和老师中出现了明显的为完成培训任务的功利倾向。众所周知,再完美而又科学合理的设计都必须经过有效实施才能实现,如果实施过程中的参与者责任感不强、认识上消极、热情减退、甚至存在片面、功利思想,势必会严重影响课程设计的目标和质量。我们衷心期望,我国的“教师培训”能向法制化、常规化、终身化的方向发展,与职前培养紧密联系,建立健全一体化教育机制,更希望当前实施的各级各类培训,不要仅仅针对教师层面开展,部分教育机构的领导和学校领导的管理理念、治学方法更需要必要的培训和提高。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精心设计,努力实施好“培训工程”。牢固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思想,跟上时代前进和知识发展的步伐,更好地胜任复杂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工作。在教育教学理念、知识与技能、方法与手段、科研水平、实践能力等各方面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我,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提升教师品德修养,为教育事业贡献毕生力量。

体育教师培训体会范文第5篇

摘要: 本文从专业化角度对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在专业化进程中的作用、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体育教师专业化与继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效的继续教育是不断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保证,我国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应确立人本化培训目标,树立专业意识,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体育教师;专业化;继续教育;岗位培训

专业化是社会各行各业谋求职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职业、专业化都不是新生事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职业进入专业领域,专业化已成为社会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有关“一个职业能否称之为专业以及专业如何发展”等问题的研究已成为社会职业发展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体育教师职业也不例外。从目前国内有关研究体育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资料看,主要集中于讨论“体育教师专业及体育教师专业化概念”“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我国体育教师职业化的进程”等方面,而就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和培养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本文拟从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入手,探讨继续教育对促进体育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重要性,以及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专业化发展策略,为推进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

一、 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体育教师专业化是指其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其群体为争取体育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前者是指体育教师个体专业化,后者是指体育教师职业专业化,体育教师个体专业化与职业专业化共同构成体育教师专业化。体育教师专业化在本质上强调的是成长和发展的历程。单从体育教师个体专业化来讲,这一概念就着力强调两点。

首先,它强调体育教师作为教育学生工作的专业人员,要经过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发展历程。体育教师虽然已经历职前的某些教育或培训并获得上岗的资格证书,但并不意味他就是一个成熟的体育教师专业人员,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是无限的。

其次,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强调其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专业人员,发展的内涵是多方面、多领域的,既包括一般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娴熟、能力的提高,也涵盖态度的转变、情意的发展。在长期与学校环境的互动过程中,需要体育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思路、教育理念,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逐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从而表现出与特定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体育教师角色行为。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累积和连续的特性,过去所学的知识技能,是现在立身的基础,也是未来发展规划的基础。

二、体育教师专业化呼唤继续教育的专业化

既然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种“动态”的持续发展过程,那么对体育教师的教育也应提供相应全程支持。体育教师专业化,必然要体现出专业全要素的统一性,这就使得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呈现出统一性,即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继续教育。因此,体育教师专业化要求其继续教育也应走向专业化的轨道。从体育教师群体看,体育教师专业化过程包括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继续教育三个阶段。如果说体育教师所受到的职前教育是其专业化的起始阶段,在职继续教育则是专业化的深化和发展阶段。相比职前培养、入职培训来说,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更为重要,因为体育教师职后的时间更长、教育体会更深,这使得继续教育的空间更大,也更容易使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发生质的飞跃。因此,将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纳入专业化轨道,这不仅是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其继续教育得以发展的源泉。

三、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现实窘境及原因

1.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一是继续教育的呼声来自于外界,体育教师认为继续教育是国家和单位的事情,与自身无关,自己只是完成任务,而政府部门的强制性培训任务,反过来又造成了在职体育教师的反感。二是体育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保证。体育教师承担着日常繁重工作的压力,加之继续教育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致使体育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培训学习。三是继续教育开设的课程与教学实际联系不大,教师觉得参加没有多大意义。

2.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效果不显著。究其原因是体育教师没有明确继续教育的目标,对继续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不足,将继续教育看作拿证、晋升的手段,这样使得继续教育流于形式。二是培训内容理论抽象性强,只能使体育教师了解一些理论知识,很难让体育教师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育实践中,体育教师仍然按照以前的经验进行教学,对教育质量的提高并无大的益处。三是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不平衡。主要原因是:各省市有关领导对体育教师培训工作的认识程不同,各地区经济、教育、发展不平衡。在新形势下,继续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将其纳入体育教师专业化的轨道,以体育教师专业化内涵来规范体育教师继续教育。

四、顺应专业化发展要求,实施有效的培训对策

1.确立以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本的人本化培训目标。继续教育要确立人本化培训理念,以人为本,就要求体育教师培训以体育教师为本,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体现人之为人的精神。体育教师培训过程中既要强调体育教师为社会、发展所应承担的义务,同时也应赋予体育教师自我发展和自我需要的权利。因为,只有弘扬体育教师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唤起体育教师自我发展的心智,树立继续学习的理念,体育教师培训工作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为本,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体育教师要树立专业意识,变强制培训为自主学习。体育教师应明确专业化对自身的重要性,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专业知识的学习看作自身的事情,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学习,逐步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正如有的学者说:“不少人将研究技能的提高寄希望于体育教师‘脱产进修’或‘在职培训’,殊不知体育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亲自进行研究即是最有效的‘在职培训’方式”。从此意义上说,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含义不能局限于接受一定机构的培训,而应扩大到体育教师的自我教育上。体育教师要不断对自己和他人、对己队和他队的教育和比赛进行分析、评估并做出结论。

总之,继续教育是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新途径。学校教育、在职培训、远程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建立一个多层面的学习体系,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享有学习的机会,具备学习的能力,享受学习的乐趣,体育教师教育的任务在于为教师的继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体育教师教育,不仅仅给予学员们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一纸学历,而是要教学员们学会学习。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的知识总是要被更新换代的,但是在学校中树立继续学习的理念,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却可以使教师们受用一生。有一位教育学家说“:什么是素质?忘记学校里老师教的知识,剩下的就是素质。”继续教育就是要在学员的心中积淀继续学习的素质。(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溯,呙华锋.体育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概念的研究[J].安徽科技,2003,(1).

[2]郭华生.论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职业化进程[J].吉林学院学报,2005,(1).

[3]《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体育教师培训体会范文第6篇

一、培训主题

掌握小学体育教学的新技能、新方法和新技术。

二、培训目标

进一步提高培训对象的体育教育教学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高他们开展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指导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地方各级教师培训中发挥骨干作用。

三、培训对象

100名小学体育骨干教师,来自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四个省(地区),高级职称,年龄在35-45岁之间。

四、培训学时

60学时。总体上分成四个内容模块,其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成长内容15学时,小学体育教师基础理论知识内容15学时,小学体育教师实践教学技能内容20学时,小学体育教学互动与研讨内容10学时。其中观摩内容6学时、研讨内容2学时,参与竞赛组织活动2学时、观摩学校体育竞赛2学时,学员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作业。

五、课程设置(见表1)

六、实施建议

1.实施方式

(1)组织管理上,行政业务双线并行

在省教育厅和相关体育部门联合成立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培训”领导小组指导下,组织管理实行行政、业务双线并行,形成省、市、县、校四级行政组织管理网络,建立并形成了省项目办、执行团队、“三支队伍”(专家团队、辅导团队、技术服务团队)、培训班级四级业务组织管理与培训体系。

(2)业务指导上,部级教学辅导、省级辅导与班级辅导的层级联动

学校培训机构严格遵循省有关文件的培训要求,加强教学管理,组建部级教学辅导团队,由熟悉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实践的高水平专家和一线优秀体育教师组成,并设立了专家组、理论教师组和实践教师组。

(3)理论授课与实践课研修相结合

我校在近年来的培训过程中逐步建立了“两段施训”培训模式,集中培训与远程指导相结合,在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中逐步开展了远程指导和实践指导项目,以突出实践取向、能力为重的培训理念,形成了从培训源头到培训过程,再到培训效果的全程监控,形成了鲜明的东北师范大学特色。

例如,在对长春市优秀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将培训阶段分为“学思”与“知行”两个部分。“学思”阶段主要进行了集中的讲授学习,包含“师德教育专题讲座”“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实施”“观课议课专题讲座与课例点评”三大模块内容,同时学科导师指导组内的主题研讨和学科答疑活动。“知行”阶段组织并指导参训教师开展校本在岗实践“五个一”活动:学一组体育教研方法报告、学员独立写一份体育教学设计、参与一次体育教研活动(面对面或在线研讨:班级沙龙研讨或QQ群)、修改一份体育教学设计、提交一份作业,通过互动交流、答疑研讨等形式,结合课程内容和在岗实践指导内容,进行课例研究方式的校本研修。

(4)建立网络培训效果跟踪调查体系、实时跟踪和掌握培训效果

每次培训结束都要建立学员培训交流QQ群,通过网络平台交流培训心得、培训收获、培训需求以及培训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定期调查问卷、电子邮件、网络联系等方式了解培训取得的效果。

(5)课程资源上,符合时代需求,贴近参训教师需求

本着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的原则,在课程设计上,本次培训紧密结合吉林省中小学体育课程设置的特点,紧紧围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安排培训内容,切实做到使参训教师可以在自身体育课教学中用到、用好培训中所讲授的内容。

2.师资要求

根据国家教育部“国培计划(2011)”的相关规定,加强教师培训团队建设,完善培训项目首席专家制度,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省域外专家原则上不少于三分之一,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不少于40%,要优先遴选“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加强优质教师培训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充分利用“国培计划”资源库,有效开发适用的新资源,注重生成性资源的加工利用,促进优质培训资源共建共享。遴选优质中小学校设立“国培计划”参训教师实践基地,强化教师培训实践环节。我校根据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要求,开发和使用了以下有效资源:

(1)充分利用和开发“国培计划”专家库和“国培计划”课程资源和资料库;

(2)邀请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马凌主任作为我校“国培计划”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首席专家,充分利用该专家的学术资源和人事资源;

(3)充分利用吉林省、长春市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相关资源,邀请多名吉林省、长春市著名中小学教育的调研员作为授课讲师,充分开发和利用吉林省、长春市基础教育师资资源;

(4)联合长春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合理打造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调研团队和培训教师团队,充分利用已有调研资源和师资资源;

(5)充分利用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方面的丰富成果资源和师资资源;

(6)广泛利用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一级博士学科和四个二级硕士学科的有效资源,以及东北师大体育学院在体育学科基础教育研究方面的丰富成果资源和强大的师资资源;

(7)充分开发和利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在基础教学一线实践的有效资源,以及附小的教学硬件、软件等方面的丰富资源;

(8)广泛利用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现有的场地设施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体系资源,包括管理制度、教学设施、实践基地、食宿条件、医疗保卫等。

3.评价方式

(1)考核评价原则

a 集中讲授与主题研讨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相结合:既注重学员的理论知识成绩,又注重学员的实践教学技能;

b 学习过程性与后续实践性考核相结合:既要考查学员课堂学习过程的情况,也要考查每个专题学完之后,学员在岗位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技能改进工作、转变行为、解决实际问题等情况;

c 合格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依据制定的考查合格标准进行评价,也要依据制定的评优标准表彰奖励“优秀研讨小组”“优秀指导与管理教师”“优秀实践者”“优秀作业”“优秀项目组织者”“优秀学员”等。

d 专家评价与学员互评相结合:学员作业互相查阅,依据相互评价的情况,结合辅导员的评价,确定最终作业成绩。

(2)考查合格标准

考核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3)作业基本要求

a 关于“案例分析”:

将培训所学知识技能应用于小学体育课堂实践过程中,或在解决体育课堂实际问题中,或在小学体育课余体育活动中所发生的事件的叙述与评析。

①所写案例可以是正面的成功案例,也可以是未能解决问题的、结果不理想或不成功的案例。

②所写案例必须是自己培训之后发生的事件。

③所写案例要有明确的课堂主题,案例围绕某个主题展开,或事件能够体现或说明某个主题。

④案例要符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专业特点。

⑤案例要叙述体育课堂的实际过程和现实情况,并进行评析或反思。

b 关于“反思总结”:

将培训所学知识技能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来体会,总结自己观念和行为的变化及体育教学中的各种变化等并进行反思分析。

反思总结的撰写要求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概括准确、逻辑性强,与小学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活动相关。文字朴实简洁,不宜进行过多的文学渲染。

c 作业字数:

在600-1500字左右。

(4)评优奖励

a 采用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评选出优秀培训学员并颁发相应奖励证书。

b 优秀作业评价方法

①学员评价:作业通过邮件发给每名学员,作为评价参考;

②班指导教师评价:在学员互评基础上,每班按总学员数的2%选出班级优秀学思作业和3%的优秀知行作业;

③特聘导师遴选确定优秀作业等级并上报项目执行机构;

体育教师培训体会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建构主义 体育教师 专业化发展策略

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是近年来教师职业研究中的热点话题,关于体育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研究也由此产生。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所谓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包含了教师个体专业思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以及专业自我的形成。”[1]如何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使体育教师的个体专业化发展成为一种主动、积极和持续的行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1真实情境――体育教师学习的有效方式

体育教师可通过对真实教学中可能出现或遇到的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分析和解决,这样不仅有助于学习者较快地进入教师的职业角色,而且可以较为顺利地实现知识的迁移,将所学的概念、原理、技能与解决实际问题密切地联系起来。我们借鉴建构主义常用的手段,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为体育教师的学习提供相应的“情境”。

1.1体育教学录像。这种方法适用于任何阶段的教师教育,所选择的体育教学录像应具有典型性,但不一定是完美的、成功的教学案例。体育教师通过观摩、分析录像中的教学行为,来提升自身的认识。例如,近年来各地举办的体育教学观摩活动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案例,但也不乏一些错误或问题,如过分渲染教学情境而导致教学偏离主题;一些教师为激发学生的热情而过于煽情;有的教师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出现的一些错误理解等等。体育教师可通过分析与讨论,明确精华的内容进行学习,同时也要对存在的问题或错误进行了解,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修正意见,但要把握合理性与科学性,克服盲目性与随意性,不断提高专业认识水平。

1.2收集体育教学案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可积极地收集一些体育教学案例,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收集的教学案例进行学习、分析和研究,重点找出好的做法与不足之处,从中汲取实践经验,克服不良问题,这样有利于逐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专业成长与进步。

1.3设计多种教学方案。依据不同的教学理念、不同的教材特点、不同的教学条件,体育教师应主动地设计出多种教学方案。在集体参与的教研活动中,将这些教学方案呈现出来,让同伴们分析、讨论,提出各种建议与意见,自己要认真倾听和进行笔记,通过集体评议的方式诊断教学方案,然后进行修改,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从而提高教学能力。

2合作与交流――体育教师学习的基本途径

美国学者亨特认为:“在学校生活中或教师培训中,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或某种形式的教师团体,是教师职业实现专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2】体育教师在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是体育教师专业化学习的基本途径。在方法上,①应注重本校内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可通过教研活动、互相观课等多种方式,进行合作研讨,交流体会、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②要重视校际之间的同行合作与交流,可围绕某一主题开展校际问的教学观摩、课例研讨、优课推广、主题座谈等活动,使教师从中获得启迪和教益,丰富教学经验;③可加强教师培训中的团队合作,并积极地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结构的重组,关注与时俱进,跟上时展的步伐,使专业成长与教育发展协调前行。

3反思性实践――体育教师自我发展的关键

美国建构主义代表人物凯塞琳・福斯纳特指出:“一个被赋权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在学习和研究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乐趣的反思型决策者。”【3】我国的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在教学领域中运用各种知识与经验,不断修正原有的目的与方法,以切合情境的变化和具体需要,解决具体的问题。这种对实践的反思能力,正是体育教师面对新课程挑战所需的重要素质。

体育教师在各种培训中,应重视联系已有的经验、联系自身的教学、联系体育学科的特性、联系学校的实际,用科学的理论和新课程的理念,通过教学日志、同事之间的交流、网络平台等方式来省察、反思和评议;采取“行动研究”、“自主设计”等活动形式,将理论导入课改实践。也就是说,教师要不断通过“理论――实践――反思――理论”的反复循环,促进自身教育认知结构的重建,实现自己专业素质的发展。另外,体育教师的反思应从三个递进的层次展开:“①在课堂教学中是否选择和利用了适切的教学策略;②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一些教育标准对某个真实的问题做出独立、客观、理性的个人决策;③要求教师对直接或间接与课堂相关的道德、伦理以及其他类型的常规标准进行质疑、批判和重构。”【4】

4自我建构――体育教师学习的理想与归宿

体育教师无论是参加上级主管部门举办的业务培训,还是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都应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对培训的内容有主动地需求,对所接收的信息有自主整合的能力。从教师培训来说,我们提倡采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模式,尤其倡导教师的自主培训,这不仅是适应新课程的需要,而且是自我建构专业化素质的必然过程。从体育教师的自主培训来说,首先要有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制定相应的计划,有培训的时间安排和具体内容;其次是在自主培训中,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对体育教育的认识,逐步走进专业成熟,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建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重点师范院校.教育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美]凯塞琳・福斯纳特著.沈文钦译.成为反思型教师[M].中国轻

工业出版社,2005

体育教师培训体会范文第8篇

一、更新理念,强化师资管理

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严重“贫血”,多数学校无专职体育教师,其专业基本功也十分薄弱。在体育教师中,学校配备专职体育教师比例较小。这样,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如何能提高?体育师资缺乏成了发展体育教育事业的一大障碍。如今,学校体育教育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机遇和挑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任重道远。

上级教育部门下基层的机会相对较少,对学校体育教研工作的指导监督力度不够,因此很难发挥出他们自身的职能优势。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人事管理观念,采取有效措施来支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激发他们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素质。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应探索和实现学历提高与培训机制,根据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及时开展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学历提高教育和专项培训,增强农村体育教师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还要将学历教育内容与培训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教育与培训的工作效率,缓解体育教师学习与工作的矛盾。县一级教研部门要尽快地转变体育工作管理观念,充分地利用其职能及能力优势,深入农村中小学,加强体育教研的指导,积极传递先进的教改信息,更好地发挥指导、监督作用;积极组织农村体育教师参加教育科研,开展课题研究,认真地撰写学科教学论文,不断地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推进体育教育事业发展。

另外,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明确的体育管理制度,把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作列人基层学校领导总体工作目标和年终绩效考核指标中,作为体育教师任职晋级、评优选先的必要条件,使参加培训成为学校体育教师的自觉行为。

二、爱岗敬业,强化缔造真爱

热爱是做好一切本职工作的前提。师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的血液、教育的真谛。当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首先要热爱农村、热爱农民、热爱农村体育教育事业。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有了爱,就有了做好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就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就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念和毅力。作为教师,既要严格管理,又要真心爱护。教师职业最需要的是一颗不停跃动的爱心。对于学生要亲而近之、教而导之、爱而护之。教师的爱应该是公平的爱,对弱势的和处于困难的学生,要给予特别的关爱。有了这样的师爱作基础,对学生的体育教育和管理就会是和谐的、有效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全面素养,与中国发达地区体育教育同步,提升农村孩子学习的幸福指数,从而更好地发展农村体育教育,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三、以人为本,强化教学中心

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利益为核心,以教学为中心的多元教学形式,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书育人。因此,建立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应该把教书育人作为宗旨。良好的学校环境是学生健康的基本保证。农村中小学在建立体育管理体制及相关条例时,应根据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来建立和规范体育管理的各要素和各个环节,一切从学生利益出发,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建立多元化的体育课堂组织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实现体育素质教育的目标。

一方面,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目标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启动学生活动的动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从而到达“健康第一”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要多样(一般不少于三个项目),组织教学要紧凑;教学内容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设计的主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另一方面,要坚持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完善。我们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安排、变换自己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应用合理、新鲜的教学组织形式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采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的组织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发掘教学内涵,提升体育课堂教学魅力,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四、形式多元,强化丰富内涵

据目前西部省份乡镇一级大部分正在走办寄宿制学校的方向,寄宿学生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学校除完成国家规定的体育课时外,还应给学生增加一定数量的课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如办体育兴趣班,发展学生体育特长),办好春秋两季的运动会。另外,学校与当地政府应搞好协调,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下安排高年级学生参加军训,通过军训,熏陶低年级学生体育情操,提高广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和责任使命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帮助学生树立“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思想,增强学生的爱国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树立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坚强意志,体会军人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增强体育意识,促进体育发展。

体育教师培训体会范文第9篇

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背景下,笔者最近两年对富阳市57所小学体育教师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农村所有小学几乎都感到体育师资力量不足,城镇小学比较好一点,但一、二年级学生的体育课(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镇)大多是文化课教师兼任;整个体育教学缺乏一支具备科研理论水平、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教学实践技能强的体育教师队伍。自实施新课程以来,许多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还是停留在“嘴上说的是新课程,行动上干的仍是应试教育那一套”,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和正确有效的指导,对新课标精神一知半解,常常顾此失彼。为此,我们连续举办了两届全市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班,笔者作为组班兼师训教师,见证和参与了培训。经过总结与反思,我们初步掌握了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的基础理论,找到了小学体育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立足点,明确了小学体育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探索出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的基本途径。

一、重视培训中教科研“伙伴关系”的建立

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多样性和变动性,增强了教学的不确定性。适应新课程,实现教师观念、角色的转变,对多数教师来说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一方面要忙于日常的体育教学、大课间活动、课余运动队训练;另一方面又要学习新的教法,更新知识,适应时代的需要,迎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各项检查和各项竞赛,很少有人肯花时间和精力进行教育科研活动。因此,教育科研一般都成为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中的重点模块。

为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进一步完善了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共同体,即组织成立了以教师进修学校为中心的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科研共同体。在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中,这一共同体主要表现为省、市、县级的教研员与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合作、教师进修学校与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合作、部分小学体育骨干教师之间合作的“伙伴关系”,目的是加强对小学体育骨干教师教育科研的培训指导,以鼓励他们的专业发展。

1.构建相关机制,进行多维指导

为确保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对专业发展有明确的认识和具体的发展目标,通过已建立的“伙伴关系”共同合作培训方案,建立专家指导组和“教――学――研”互动组,发挥专家指导组的监督指导作用和互动组的主体推进作用,在多维互动中保证培训的顺利进行。专家指导组由校领导、省市县体育教研员、资深教师和外聘体育名师组成,主要承担设计培训方案、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指导培训进程、评估培训成效等任务。“教――学――研”互动组主要由专家和骨干教师结队组成,拟定教学研究方向,针对教学实际问题开展行动研究,使参与骨干教师培训的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育科研能力通过培训能够提高一个层次。

2.定期研讨学习,提高理论知识层次

如果一位体育教师多年来不重视教学技能和自身的提高,那么他的知识面和教学技能很容易出现滑坡。鉴于此,培训强调有计划、有步骤地共同提高。我们组织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定期进行教研活动,分工合作,每人进行不同专题的研究,如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方法、教育心理、学习心理、个体差异等,然后以报告或讨论的形式与同事交流。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最新教育理念,研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的主流趋势,探索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交流解决问题的措施、途径和方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加强骨干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达到共同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3.剖析教学案例,共同反思评价

波斯纳提出的“经验+反思=成长”的教师成长公式,说明了反思性教学的重要性。小学体育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当然也少不了反思性教学,把他们组织起来对一些典型教学案例进行反思评价,更能促进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具体教学案例可分为诊断型、经验型、理念型等,以同行相互听课、名师公开课、专家讲座等形式呈现;反思形式可采取自主反思在前、互为反思为主、多维评价为果这一流程,评价的目的不在于核定教师业绩,而在于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总之,该模式主张借助实际案例进行教师教育,鼓励骨干教师积极思考,从而帮助他们切实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二、优化培训课程,改革培训方式

培训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培训目标。根据当前小学体育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我们将培训课程分为五大板块,即教科研板块、教育理论板块、行动板块、实践板块、交流与汇报板块,以加强培训内容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1.教科研板块

(1)专题研究式。在通过专题讲座让学员掌握教科研论文的写作要求和课题研究基本方法的前提下,从学会运用、形成能力这个角度指导学员进行专题研究。如提供一篇论文的内容,让学员学会命题、立意和表达;提供一篇有问题的论文,引导学员修改;提供一个课题,让学员学会选题、设计,以及收集资料和写课题研究方案报告,掌握教科研的程序和方法。

(2)任务驱动式。我们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员参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发挥学员的潜能,提高培训的质量。我们制定了“三定”原则,即定任务、定要求、定时间,要求学员写经验总结和课题方案报告,并力争使他们发表或立项。这样,变任务为压力,变压力为动力,变动力为成果,逐步提高学员的教科研能力。

(3)教研互动式。它以科研为先导,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将教学科研的培训与学员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即围绕学员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或困惑指导学员写作教科研论文和进行课题研究,以此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教科研水平,使得教学科研的培训与学员的教学实践之间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关系。

2.教育理论板块

(1)专题讲座式。这是一种常用的教育理论培训方式,即根据学员反馈的问题和困惑,确定专题――举办讲座――组织讨论――撰写文章的模式。根据要求确定专题,举办讲座,学员做好听课记录,并根据自己的学习所获勇于向主讲教师提出问题。为进一步巩固学员的学习所得,并将其升华到理论的层面,内化为学员的理性认识,我们让学员根据一定的要求撰写学习感悟文章,以提高学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2)自修反思式。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认为,经验加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最有效的途径。由于教师培训是教师在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主动构建,所以自修反思这种培训方式以学员自我培训为主,让学员根据统一配发的教材进行自我研修,在研修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

(3)问题探究式。这种方式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要求学员在培训者指导下,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根据解决问题的要求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提出问题――讨论交流――专家点拨――实践探索――总结提高是这种方式的基本操作程序。运用这种培训方式的目的是培养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员养成探究的态度和习惯,逐步形成探究性教学和学习的技巧。

3.行动板块

(1)自主参与式。参与式教师培训是在参与式的氛围中使教师亲身体会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喜悦和困惑,以达到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并能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于自己工作的培训活动。参与式培训关注教师自己的主动建构,鼓励教师调动自己已有的经验,增强自信,主动贡献自己的智慧。

(2)同伴督导式。同伴督导是运用必要的教学督导方法和程序,由同伴教师担任督导员的角色,对其他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督导,以促进其专业发展的过程。同伴教学督导使督导教师与被督导的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这种同伴关系能使双方真实、自然地表现自己和阐述自己的观点。

(3)合作研究式。小学体育骨干教师的研究更多的是行动研究,它以自主、开放、实践、反思为主要特征,以实践情境为主要研究场所,研究旨在解决现实问题,并通过实践来检验看法是否正确,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措施是否有效,进而达到研究者理性的自觉。

4.实践板块

(1)案例教学式。案例是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实例,在具体的情境中包含一个或多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同时也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这种方式以典型的某一教学内容的真实案例为载体,培训者引导学员通过自觉的反思、感悟、内化,在分析、比较、探讨中取长补短,从中提出一种或几种可行的、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2)双向交互式。这是一种追求人本化理念的培训方式。它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教学实践),引导学员在活动、表现和体验中反思自己的经验与观点,在交流与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从而产生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实现自我提高。该方式注重学员获得亲身体验,在培训者与学员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朋友关系;强调问题情境下的高层次学习,并注重培训方式对学员“教学方式”的示范作用。

(3)现场诊断式。教学现场观察诊断是培训者与执教学员和其他学员合作,有目的地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严谨的理性观察和面对面的分析讨论,并提出改进策略的一种教师培训方式。现场观察诊断应特别注重培训者对受训者的诊断“处方”,采用专家点评、个别交流、小组讨论的方式,使教师专业得到持续发展。

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将小学体育骨干教师的培训课程确定为教学科研、教育理论、行动研究和教学实践等,每门课程确定三种主导的培训方式,从而构建培训目标、培训课程和培训方式“三位一体”的立体化的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的模式,解决目前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中的一些核心问题,将“培训什么”“为何培训”和“怎样培训”有机组合,融为一体,发挥它们的综合效应。这种创新的培训模式可以从宏观上解决如何提高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效果这一根本问题。

三、走教师合作发展道路

在总结以往教师专业合作发展理论和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教师专业合作与发展的状况,我们推出可促进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合作发展的几种方式。

1.专业对话

教师的专业对话是指教师结成小组,定期会见,并就他们的教学及其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题性探讨。进行专业对话可使他们深入地思考教学情境中遇到的问题,借鉴和吸收他人的观点和方法,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专业视野,促进他们对教学的反思。进行专业对话,首先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小组氛围,其次要由小组成员讨论决定会晤的时间、地点、讨论的议题和每次讨论的召集人等事项。每次具体的专业对话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对外部知识的汇总、领会和分析,二是挖掘教师个人的知识与经验,三是将专业对话与以后的教学活动建立联系。

2.同伴临床督导

同伴临床督导是指运用必要的教学督导方法和程序,由同伴教师担任督导员的角色,对其他教师的教学进行督导,以促进其专业发展的过程。同伴的选定应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首先要有共同的愿望和目标,要相互支持和帮助;其次还要互相尊重,采取开放的态度。由于督导人员与被督导的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所以这种同伴型的关系不仅可减轻传统行政督导给教师带来的压力,降低或消除教学中的表现成分,而且也会使担当督导员的教师发现其他教师的长处,反省自己的不足,并能通过相互的讨论与观点的碰撞促进双方的发展与成长。

3.合作行动研究

小学体育骨干教师的行动研究,是以共同的愿望和目标为基础,以自主、开放、实践、反思为主要特征,以实践情境为主要研究场所,旨在解决现实问题,并通过实践来检验看法是否正确,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措施是否有效,进而达到研究者理性的自觉,从而切实改变现实。在这样的研究活动中,作为研究主体的小学体育骨干教师,不仅需要与理论工作者的合作,也需要体育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间的合作可以使行动研究的问题更为突出,更具有相似性和代表性,对问题情境的认识更清晰、更明确;对问题原因的分析和解决办法的预设更具有多样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研究过程的实施更顺畅、更高效;使反思与总结活动更具有批判性和创新性。

总之,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针对目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也已经提到议事日程。其中如何提高小学体育骨干教师的科研能力,促使他们尽快成长为既能够胜任小学体育教学和教研,又能够成为指导小学体育教师工作的学科带头人,确是重中之重。虽然“伙伴关系”“专业对话”和“合作发展”已不再是新的名词,但是笔者仍然希望其在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方面能为大家提供一些理论启示和实践参照。

体育教师培训体会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网络信息环境;教师角色;定位;重构

中图分类号:0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7-042-02

一、网络信息环境对体育教师自身产生冲击

(一)对体育教师权威性的冲击

传统体育教学是建立在教师与学生存在巨大的知识差异的基础上的,教师在体育信息和知识上具有垄断性、权威性,师生关系似乎从学校体育教育产生开始就是一种权威与服从的关系,“师道尊严”等观念根深蒂固。进入信息信息时代以后,人们获取信息渠道多样,通过网络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观看体育比赛场景,交互式的电视画面,逼真的声响会吸引学生积极地观看、模仿并投入学习。时间、空间的界限革除,不管身处何地,只需轻点鼠标即可观察到世界各地的精彩比赛场面及最先进的运动技术方法。在网络信息环境下,学生可逐渐摆脱教师权威的影响,而有更多的机会和权利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锻炼,可以说,师生之间阶层的界限随着网络时代的发达而逐渐消除,传统的权威专制的师生关系将被师生之间平等合作的关系取而代之。

(二)对体育教师角色职能的影响

在胡森主编的简明教育百科全书中,对教师角色解释为:教师角色就是教师行为;教师角色就是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角色就是对教师的期望。传统的教师的角色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育理念也在发生变化,体育教师要实现其角色职能,要越来越多地依靠多媒体CAI技术手段。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掌握体育基本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必须对现代教育技术要有充分了解并能熟练运用。网络信息时代,体育信息获取渠道多元化,使体育知识拥有者、传授者这一传统的体育教师角色职责发生了根本改变。网络带来的不仅是教育的社会化,也带来了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极大丰富了体育教育资源,增多了体育教育的机会,使体育教育手段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也对专业化体育教师提出更高、更新的需求,这种需求不仅仅表现在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教育内容本身的活动中,还表现在如何利用网络体育教育资源的指导活动中。

二、网络信息环境下的体育教师角色的定位

(一)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者

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逐渐接触和深入网络空间,负面影响日趋凸现,已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一定的危害和威胁。因此,发展学生人格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注重学生的品德、能力、身心健康的发展和潜能、兴趣的开发,其价值已超越了体育知识本身的学习,体育教师的角色职责也应从单纯的体育知识传授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既符合时展的要求,又符合《中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和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在网络信息环境下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必须把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传授给学生,把人文精神融入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体育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品质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二)由执行者变为决策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网络信息环境下的体育教育,确实可以加速学生对体育基本技术、技能的感知过程,促进认知的深化,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力和提高应用能力。但网络信息环境下,由于体育课程的灵活性和弹性加大,使体育教师有了课程开发的权力,有了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同时也就有了决策的责任。网络信息环境下的体育教育是以学生主体为本,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身体练习及情感体验。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交往过程中,应以平等之人格和平等、民主的态度与每一个学生进行对话,根据个性差异分析并确定学生的体育需要。体育教师对自己所教的课程进行重新设计,根据学生的不同运动水平情况对体育教学的内容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义,以合作者的身份认真地倾听学生的意见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身体锻炼,对学生的自行练习要积极观察,认真去感受学生的体会,思考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身体练习和锻炼,进而促进学生的身体全面发展。

(三)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者和研究者、创新者

终身学习是信息时代对教师的必然要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体育教师这一职业而言也是如此。体育教师要适应网络信息环境下的体育教学的这一角色,就必须打破传统的“一次性教育”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观念,正确处理好学习和工作二者的关系,使自己成为终身学习者。体育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自身的体育教育观念及自身的体育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实现对自身角色的重新定位。同时,体育教师要以研究者敏锐的眼光去发现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新动向、新问题,自觉地把教学、训练与科研结合起来,联系自己教学工作的实际,认真钻研所教课程结构、问题的来龙去脉、发生和发展,认真研究学生成长的规律和个性特征;应创造性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教育者。这是信息时代对教师角色的必然期待。

三、网络信息环境下体育教师角色重构的措施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对教育改革具有先导性和前瞻性,现代教育观念是每个教师立教的根基,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在网络信息环境下,体育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当代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然,是提高体育教师素质的核心。因此,体育教师应自觉转变教育观念,从当代教育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出发,树立以学生为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对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引发的体育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学手段的变革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体育教学中要克服传统的偏见,对个性不同、身体体质不同的学生给予均等机遇和平等权利,在课堂上把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地调动和挖掘出来。要树立平等、民主的师生观,构建双重主体之间相互尊重、信任、理解的新型交往关系。

(二)树立现代信息意识,提高现代信息能力

信息意识是人们对信息的敏感程度,以及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利用信息的自觉程度。现代科学技术对体育科学的影响巨大,各种学科高度渗透和交叉为体育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给体育工作者在体育领域的探索和创新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提高体育教师现代信息意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图书馆意识;二是网络意识。也就是利用图书馆文献体育信息资源获取印刷型体育文献信息的意识和利用网络体育信息资源获取电子型体育文献信息的意识。信息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素养,是一种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素养。提高体育教师信息能力是网络环境下体育教师角色重构的的需要,为了更好地适应网络信息下的角色,必须加

强体育教师应用体育信息的技能,提高图书馆利用能力和网络信息检索能力。

(三)加强在职培训,构建完善的体育教师培训体系

体育教师要想适应信息社会赋予的新的角色,必须不断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强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育知识素养。在网络信息社会中,教师培训的多元化、前瞻化、实用化、常态化已成为发展趋势。因此,精心设计体育教师的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手段、整合设计培训的模式,构建完善的体育教师培训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培训中,要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建立科学的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管理运行机制。培训应在内容上突出体育课程的特点,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在方法上力求多样性与灵活性,要求教师必须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体育课件制作、网络运用等基本技能。

(四)开展行动研究

在网络信息环境下,行动研究是体育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教师解决体育教学实践的实际问题,促进体育教学改革,从而有效地完成自身角色的转换和重塑。体育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是指体育教师在研究人员指导下,从本地区、本校、本班的体育教学实际出发,以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一线体育教师对实践情境的认识水平、改进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为根本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在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在提炼与选择某一个课题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行动研究的具体步骤及其核心思想进行,要善于发现体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实际问题”,归纳整理出网络信息环境下体育教学实践中典型的、有研究价值、有代表性、可行性的问题;根据实际需要和体育教师的自身条件与理解能力,选用有针对性的体育教育理论,把这些理论运用到问题的解决;通过在记录开展行动研究的每一基本过程的基础上的总结与反思,写出研究性论文,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通过开展行动研究,体育教师将在真实而具体的网络体育教育情境中完成自身角色的重构。

参考文献:

[1]黄荣怀.信息技术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张杰.网络教育与教育新理念[J].电化教育研究,2002,(5).

[4]蒋荣.高校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与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2,(5).

[5]董翠香,胡学明,霍军.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师角色转变的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1).网络信息环境下体育教师角色的定位与重构

郑仁民

摘要:网络信息环境下,体育教师的角色面临强力冲击,角色重构刻不容缓。文章分析了网络信息环境对体育教师自身产生冲击,论述了网络信息环境下体育教师角色的定位,并对网络信息环境下的体育教师角色重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网络信息环境;教师角色;定位;重构

中图分类号:0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7-042-02

一、网络信息环境对体育教师自身产生冲击

(一)对体育教师权威性的冲击

传统体育教学是建立在教师与学生存在巨大的知识差异的基础上的,教师在体育信息和知识上具有垄断性、权威性,师生关系似乎从学校体育教育产生开始就是一种权威与服从的关系,“师道尊严”等观念根深蒂固。进入信息信息时代以后,人们获取信息渠道多样,通过网络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观看体育比赛场景,交互式的电视画面,逼真的声响会吸引学生积极地观看、模仿并投入学习。时间、空间的界限革除,不管身处何地,只需轻点鼠标即可观察到世界各地的精彩比赛场面及最先进的运动技术方法。在网络信息环境下,学生可逐渐摆脱教师权威的影响,而有更多的机会和权利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锻炼,可以说,师生之间阶层的界限随着网络时代的发达而逐渐消除,传统的权威专制的师生关系将被师生之间平等合作的关系取而代之。

(二)对体育教师角色职能的影响

在胡森主编的简明教育百科全书中,对教师角色解释为:教师角色就是教师行为;教师角色就是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角色就是对教师的期望。传统的教师的角色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育理念也在发生变化,体育教师要实现其角色职能,要越来越多地依靠多媒体CAI技术手段。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掌握体育基本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必须对现代教育技术要有充分了解并能熟练运用。网络信息时代,体育信息获取渠道多元化,使体育知识拥有者、传授者这一传统的体育教师角色职责发生了根本改变。网络带来的不仅是教育的社会化,也带来了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极大丰富了体育教育资源,增多了体育教育的机会,使体育教育手段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也对专业化体育教师提出更高、更新的需求,这种需求不仅仅表现在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教育内容本身的活动中,还表现在如何利用网络体育教育资源的指导活动中。

二、网络信息环境下的体育教师角色的定位

(一)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者

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逐渐接触和深入网络空间,负面影响日趋凸现,已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一定的危害和威胁。因此,发展学生人格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注重学生的品德、能力、身心健康的发展和潜能、兴趣的开发,其价值已超越了体育知识本身的学习,体育教师的角色职责也应从单纯的体育知识传授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既符合时展的要求,又符合《中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和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在网络信息环境下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必须把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传授给学生,把人文精神融入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体育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品质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二)由执行者变为决策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网络信息环境下的体育教育,确实可以加速学生对体育基本技术、技能的感知过程,促进认知的深化,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力和提高应用能力。但网络信息环境下,由于体育课程的灵活性和弹性加大,使体育教师有了课程开发的权力,有了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同时也就有了决策的责任。网络信息环境下的体育教育是以学生主体为本,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身体练习及情感体验。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交往过程中,应以平等之人格和平等、民主的态度与每一个学生进行对话,根据个性差异分析并确定学生的体育需要。体育教师对自己所教的课程进行重新设计,根据学生的不同运动水平情况对体育教学的内容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义,以合作者的身份认真地倾听学生的意见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身体锻炼,对学生的自行练习要积极观察,认真去感受学生的体会,思考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身体练习和锻炼,进而促进学生的身体全面发展。

(三)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者和研究者、创新者

终身学习是信息时代对教师的必然要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体育教师这一职业而言也是如此。体育教师要适应网络信息环境下的体育教学的这一角色,就必须打破传统的“一次性教育”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观念,正确处理好学习和工作二者的关系,使自己成为终身学习者。体育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自身的体育教育观念及自身的体育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实现对自身角色的重新定位。同时,体育教师要以研究者敏锐的眼光去发现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新动向、新问题,自觉地把教学、训练与科研结合起来,联系自己教学工作的实际,认真钻研所教课程结构、问题的来龙去脉、发生和发展,认真研究学生成长的规律和个性特征;应创造性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教育者。这是信息时代对教师角色的必然期待。

三、网络信息环境下体育教师角色重构的措施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对教育改革具有先导性和前瞻性,现代教育观念是每个教师立教的根基,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在网络信息环境下,体育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当代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然,是提高体育教师素质的核心。因此,体育教师应自觉转变教育观念,从当代教育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出发,树立以学生为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对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引发的体育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学手段的变革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体育教学中要克服传统的偏见,对个性不同、身体体质不同的学生给予均等机遇和平等权利,在课堂上把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地调动和挖掘出来。要树立平等、民主的师生观,构建双重主体之间相互尊重、信任、理解的新型交往关系。

(二)树立现代信息意识,提高现代信息能力

信息意识是人们对信息的敏感程度,以及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利用信息的自觉程度。现代科学技术对体育科学的影响巨大,各种学科高度渗透和交叉为体育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给体育工作者在体育领域的探索和创新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提高体育教师现代信息意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图书馆意识;二是网络意识。也就是利用图书馆文献体育信息资源获取印刷型体育文献信息的意识和利用网络体育信息资源获取电子型体育文献信息的意识。信息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素养,是一种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素养。提高体育教师信息能力是网络环境下体育教师角色重构的的需要,为了更好地适应网络信息下的角色,必须加强体育教师应用体育信息的技能,提高图书馆利用能力和网络信息检索能力。

(三)加强在职培训,构建完善的体育教师培训体系

体育教师要想适应信息社会赋予的新的角色,必须不断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强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育知识素养。在网络信息社会中,教师培训的多元化、前瞻化、实用化、常态化已成为发展趋势。因此,精心设计体育教师的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手段、整合设计培训的模式,构建完善的体育教师培训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培训中,要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建立科学的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管理运行机制。培训应在内容上突出体育课程的特点,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在方法上力求多样性与灵活性,要求教师必须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体育课件制作、网络运用等基本技能。

(四)开展行动研究

在网络信息环境下,行动研究是体育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教师解决体育教学实践的实际问题,促进体育教学改革,从而有效地完成自身角色的转换和重塑。体育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是指体育教师在研究人员指导下,从本地区、本校、本班的体育教学实际出发,以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一线体育教师对实践情境的认识水平、改进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为根本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在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在提炼与选择某一个课题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行动研究的具体步骤及其核心思想进行,要善于发现体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实际问题”,归纳整理出网络信息环境下体育教学实践中典型的、有研究价值、有代表性、可行性的问题;根据实际需要和体育教师的自身条件与理解能力,选用有针对性的体育教育理论,把这些理论运用到问题的解决;通过在记录开展行动研究的每一基本过程的基础上的总结与反思,写出研究性论文,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通过开展行动研究,体育教师将在真实而具体的网络体育教育情境中完成自身角色的重构。

参考文献:

[1]黄荣怀.信息技术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张杰.网络教育与教育新理念[J].电化教育研究,2002,(5).

[4]蒋荣.高校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与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2,(5).

上一篇:交流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