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创新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17 15:49:10

体育创新教育

体育创新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创新教育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素质教育

主席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系统地阐述了对教育创新的要求:“面对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源于平时的教学过程,然而综观我们的课堂教学,仍存在一些严重不足之外,具体表现为:1.师生角色的转换不到位,教师“一言堂”状况依然存在,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尚未得到确立;2.课堂教学情景不够,信息量小,特别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没有得到新的发展和突破。3.教学形式单调乏味,未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因而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4.课堂结构不紧凑,教学过程呆板,双边活动极少,情感交流也不够。究其原因是传统教育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一直沿用“满堂灌”的方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被动接受一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根本谈不上有创新能力,也就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本文结合教学实情,谈谈在新世纪怎样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目的,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都与学生的智力的发展首先是创造性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换言之,学生不在是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而是成为信息加的主体,意义的创建者是课堂教学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发现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因此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在是单一的知识传播者,而是学习共同体中的参与者与督促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学生心灵的探索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者或发现者,那么创新教育如何在体育课堂中体现出来呢?又如何开创体育教学的新局面呢?—、设疑启智、创造气势、激发创新思维体育教学中的各个教学步骤是层层递进,可根据所教的内容及相关资源设计思考题,使学生对体育中的某一动作有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通过学生的讨论、争论、辩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兴趣。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所受教育知识也有限,他们各抒己见,使他们在讨论中学习,在争论中获取,在辩论中进步。我们知道教有法而无定法,他们的思维各有所长,通过这一话题,既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在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另外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往往是在情感气氛中进行的。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信任,热情鼓励及耐心的期待都可能转化为学生的自信,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课堂活动的主动参与。因此我认为教师要努力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把真挚的爱传递给学生,用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不断处论体育创新教育金 海(汉中市勉县阜川中学 陕西省 724209)摘 要 本文通过本人七年的学习及教学经验,以不同角度分析了创新教育在新世纪的重要性,鼓励教育者大胆创新,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以崭新的教学法去培养新的人才。

关键词 创新教育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素质教育于主动状态,逐渐养成乐思、善思、敢思、勤思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形式多样化

现代社会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必然导致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多元化。体育教学必须改变一味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做法,以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通过各种教学形式,将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机的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可通过问答式,讨论式,演讲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并指导其学习新的技术及技巧。使学生的感官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课堂教学要敢于打破旧模式,适时开展小组活动,运用讲故事、做游戏、表演节目等灵活多变的形式,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一张一弛”此乃文武之道。有位名人说过:“教学与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识领域,这种教学就会变的高度有效”。

三、科学训练、培养创新思维

体育中的语言指的是身体语言,身体语言的学习与思维能力应同步提高。知识是能力、素质的载体,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所以在传授体育技巧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利用思维科学有计划、有系统的开发、培养及训练学生的思维器官、思维心理、思维品质、思维方法、最终形成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另外,在练习、巩固及复习阶段,把知识成串就显得尤为重要,灵活多样的练习方式能促进消化知识点,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过一阶段是学生各种思维的大会师。学生在创造性使用语言的同时,会对语言项目及语言规则有更深刻、更广阔的认识,最后使所学语言真正成为了一种“活”语言。

四、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随着国际化脚步的的加快,提高我国体育教学者的交流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现在世界上各项目都处于顶峰阶段。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加深对世界当前盛状的了解,其目的是为了21世纪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使学习者的语言知识、认知能力、文化知识和文体知识有相应提高,因此我们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着重在这四方面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及身体语言能力。

素质教育是综合性的教育。素质教育把考试,应试理解为教育教学的信息反馈、检测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素质教育要实现的教育目标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合格率、优秀率、毕业率、升学率、就业率等。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时代、社会和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的体育教学还存在许多的不如人意之处,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务必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转变教学观念、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体育创新教育范文第2篇

一、创新教育的时代内涵与本质

创新教育,就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它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更加要导之以“创”。它是要在全面优良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进出智慧的火花。从这种意义上讲,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教育思想。

创新教育是一种超越式教育,在价值观取向上坚持以未来理想与成功为价值的“明天”教育价值观,它不以“重复过去”为己任,旨在人文本质上创造超越前人的一代“新人”。创新教育是一种健全的人格教育,它努力塑造智商与情商和谐共融、完善健全的理想化人格,强调人格发展的独立品质。创新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它属于高层次的素质教育,突出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在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经验的传播者,而学生只是知识经验的接受容器,这是一种较消极的教学过程,它虽然也面向了全体学生,却忽视学生的个性特长,不可能很好地开发学生潜能。创新性学习,它的目标是让每个学生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知识掌握了多少,还应注意到有没有形成自我学习所具备的能力。青少年处于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他们一般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可塑性强,好奇心强,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疑对他们的成长是不无裨益的。

1.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教师要尊重和相信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课堂上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要注重引导、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勇于探索求异,善于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深刻性、独特性,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例如做腹部肌肉素质练习,先讲解腹部肌肉收缩的原理,要求学生以创造性的视角来完成,鼓励学生想出多种练习方法达到同样的练习效果,鼓励学生凡事凡物都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思路去思考,从多方面寻求最佳答案。对学生中那些有创意的做法即使是不成熟、不完整,也要给予正确的评价,给予应有的肯定,给予适时的点拨,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智慧中进发的创新火花闪烁应有的光亮。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教师在教学时应当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面对学生,时时关注学生的反映,并根据不同的反映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法,时时关心学生,做学生的朋友。只有这样才能造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的思想意识才能打开,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起来了,学生的个性也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此时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自由、宽松、安全的心境状态,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心理空间。

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兴趣、好奇是青少年的天性,同时也是创新意识的潜能,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是引导青少年进行科学创造的大门。好奇与创造力是相连的,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对学生由好奇而产生的奇思妙想和异想天开,要给予重点保护。教师平时因多给学生介绍创新的榜样,以激发学生的好奇意识;同时要放手让学生实践,消除学生的恐惧,强调从错误中学习,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敢于幻想,大胆实践。而且教师要善于应用鼓励性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及时肯定和表扬学生,给他们“阳光雨露”,让他们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启迪创新精神。

4.提高学生创新的基本技能。创新是一种学习过程,需要技术知识的积累。因此创新过程是一种有组织的、时间序列的、不可逆转的和路径依赖的过程。创新所需的知识是一种特有的和带有地方、学生色彩的知识,学生的技能、知识创新有其本身自然的路径。我们应首先从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提高创新能力。如:启发式教学、发现教学、尝试教学等。其次是培养学生用多种角度看待事物,发现事物的基本属性,利用它们的属性采用不同的方法(优化组合、重新排列、迁移提高等)。

5.自行创编成套动作。体育课在体操、韵律操、武术项目的教学过程中,首先由易到难系统掌握,复习教学大纲规定的技术动作;其次可充实教材中没有安排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简单易学的各种技术动作。如前滚翻可变化为双手抱膝、手放胸前、两叉、分腿、直腿、双人、鱼跃前滚等。也可重点介绍一些难度较大动作和体操、武术编排成套动作的简单知识。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他们自行组合编排成套动作,并让组合编排有特色的学生出来演示,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充分鼓励,提出改进意见。这样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无疑会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体育创新教育范文第3篇

一、教育要注重智力开发

人的智力发展虽然主要依靠智育来完成,但人体发育智力的器官机能却有赖于体育活动。在教学中利用图解观察,练习中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如要让学生了解想跑得快,跳得高,应懂得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人体的形态结构,从而使学生选择跑步、弹跳的最合理姿势和用力的科学方法。在创新教育中,体育教师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能够处于主动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新教育是多样化的教学

1. 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这些模式有的取向于各种模式的综合运用,有的取向于师生关系,有的取向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的取向于教学内容,有的取向于教学安排,有的取向于技能学习与学生心理发展。追求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追求从生理改造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追求从学会到会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说明各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

2. 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活动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

3. 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可接受性。课程设置应由单一的普通教学课向选项课、专项提高课、保健体育课等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体育教学内容,将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转移。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运动技术教学的否定。不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根据社会体育的发展、学生个体的需要及学校的教学条件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

三、新教育是自主性教学

创新教育倡导、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强调培养学生掌握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解决问题的多种新途径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综合运用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各种方法,努力创设促使学生独立探索、发散求异的教学情境,形成鼓励学生自由发表独创见解、热烈讨论的课堂气氛。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教师不仅要能提出有多种解答方案的发散性问题,启发学生独立地谋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创新能力。

体育创新教育范文第4篇

摘要:根据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创新教育的内涵入手,阐明创新教育在贯彻素质教育的意义,提出学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体育教学 创新教育 素质

1、研究目的:知识创新源于创新教育,创新来源于人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学校教育的特殊使命。发展创新教育,应明确创新教育的内涵,加快体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本文针对学校体育的现状,就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一些构想,以期对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有所帮助。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和专家调查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创新教育的内涵

创新教育是具有创造学内涵和创新精神的教育。创造学是研究人类的创造能力、创造发明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揭示人类创造活动的规律,总结创造能力的培养途径,探索创造发明的方法,研究创造活动的组织和创造环境的形成,开发创造功能,以促进人们的刨造性思维活动,推动整个社会的智力开发。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开发潜能同培养人的优秀心理品质和积极人生态度相结合,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耐挫折性,提倡探索、批评和创业精神。体育的创新教育是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教育在吸取传统教育精华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和管理创新,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培养基础知识扎实、个性鲜明、学会自主体育学习和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

3.2 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发展创新教育

3.2.1 提高认识,转变教学观念

体育教师要从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改变教育观念,将传授技术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主导基础学习、发展创造思维和能力的启发式教学;将竞技性为主的运动项目转变为大众健身为主的运动;将宽而不精的主宰教学转变为理论广博、专业精湛、分层定标的辅导教学;将单纯传授技术技能的技能型教学转变为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同时引导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体验体育的健身、保健、娱乐交往等的智能型教学。转变教师角色,教师从决定学生应该学什么、怎样学的主宰者,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者和朋友。转变教学方式,从训练到指导,从强调“教”到强调“学”。学校教育不仅要适应社会和为社会发展服务,而且要通过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来引导和推动社会的发展。

3.2.2 体育课程要体现创新特色

第一,结合体育教学目标引导创新。教学目标是以全体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独立个性的建设人才。体育教学的总目标是:健康教育中落实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终身体育能力。教师根据所教的项目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体操和武术的教学,首先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再介绍一些难度动作和编排成套动作的简单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组合编排成套进行表演比赛。培养创新能力及科学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第二,体育课的内容要体现创新特色。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教学改草的核心,教材要力求做到基础性与综合性、科学性与选择性、均衡性与针对性的统一。体育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发展自主体育学习能力,迎接挑战的态度和坚强意志;体育课程的设置应关注学生在全面发展体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运动目的的选择,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使学习结果体现学生体型、体能、机能、专项技能和行为态度改变;体育课程的设置,关注学习的兴趣和经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

3.3 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发展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

采用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小组学习方式,鼓励个性全面和平衡发展。让学生学会质疑,再结合不同的结论和方法进行讨论,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看问题、分析问题;创设形象生动的具体场面引导和激发学生创造欲望;把分层定标、分层辅导法、问题启发法、讲解评议法、集成表象演示对比法、范例迁移法等分层落实到教学过程。加强求异思维训练,追求发散思维,使学生享受体育乐趣的同时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4发扬教学民主、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

创设一个自由、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合作、奋进、愉悦的心理氛围中学习。教师善于让学生得到创造活动的喜悦,也善于倾听学生的主意和构思,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展示创造才能。在体育活动中达到身心健康目的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4、主要结论

(1)实施创新教育应转变教育观念,从传统以体育知识,技能灌输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练。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

(2)实施创新教育要营造一种积极 、愉快的气氛,使学生在宽松的心理氛围中学习,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和创造力。他的感染下努力工作。

(3)实施创新教育应有创新型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陈锋.高校体育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培养[J].上海体院学报,2002―1

[2]陈晴.创新性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J].武汉体院学报,2002--6

[3]黄燕飞.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初探[J].浙江体育科学 2000. 4 38-40

体育创新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创新教育

1引言

国家的发展靠创新,创新的关键靠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可以说,教育不但是基础创新应用的重要基地,而且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摇篮。近些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正在日益深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体育应当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服务,这是广大高职院校教师的共识。作为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应当针对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进行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鉴于此,本文就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创新进行初步分分析,以期促进中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创新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2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身体及养生等日益重视同时也更加向往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因此,对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手段等进行创新就显得十分必要。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已经实施了选项体育课教学,但很难有效地落实下来,这与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教材、教学内容等有着直接的关系。从总体上来看,高职院校进行体育教学课创新教育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创新教育是中国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也必须进行创新。高职院校应当通过创新教育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进行培养和塑造,这是其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条件和原动力;第二,创新教育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人格等具有重要的影响。体育运动不但有利于学生独立个性的培养,使其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而且有利于学生进取精神的培养,不断提高其竞争意识和精神,同时有利于学生良好意志和品质的培养和塑造,这是创造性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最后创新教育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应对挫折与困难的勇气;第三,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因此创新教育必定是素质教育的关键。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需要开展创新教育。

3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科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

3.1忽视学生的个性特征

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常常以异于他人的内心活动、精神状态、心理感受、思维方式等参与到体育教学过程之中。因此,体育教学与学生个性特征密切相关,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研究表明,学生的创造力与其个性发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培养创造力必须以重视学生的个性特征为基础。然而,笔者调查发现,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认为目前的体育课程和教学活动中很少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加以关注和重视。虽然多数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能够意识到教师在对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潜力及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但只有少数的体育教师会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个性化的体育课程。

3.2忽视创新精神和环境的营造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对创新精神和环境所具有的潜在教育功能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完善和充分。笔者调查发现,很多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创造利于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创新精神和环境方面缺乏一定的能力。研究表明,只要是能为受教育者的心理安全和自由提供可靠保障的环境即为适宜受教育者创造力发展和应用的环境。从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程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会对学生心理安全和自由产生威胁的观念和言行。

3.3多种因素制约创新教育发展

从实际情况来看,多种因素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科创新教育产生影响。因此,充分的认识、了解和控制这些制约因素对高职院校体育创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根据各因素对高职院校体育创新教育的影响程度来看,制约高职院校体育创新教育的前5个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相关经费和资金欠缺、现有教育体制的束缚、缺少必要的科研和组织支持、时间较少、缺乏相关的课程教材。从中国目前体育教育生存的环境来看,外部与内部环境都缺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意识的制度保障及运行机制。从外部因素首先,中国教育相关部门不但制定了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系列措施,而且还制定了深化中国教育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先骨干措施,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应试教育而产生的各种问题还很多,其存在的问题依旧比较严重。其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人才是现代社会赋予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从社会现状来看,现代教育的观念还没有深入民心,从而导致高职院校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塑造并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同时,中国的教育内容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发生转变,从而导致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相关课程的改革比较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和培养。

从内部因素来看,制约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创新教育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体育教师创新观念在很大程度收传统观念影响,导致其缺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创新意识和精神。通过调查发现,多数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因缺乏创造教育而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认识还没有充分和完善。(2)从学生角度来看,制约其创造精神和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其中智力因素主要包括知识水平和结构、理解能力和技术水平、观察能力、概括能力、推理能力以及相关创新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个性特征以及创新情感等。

作者:王海燕 陈云慧 刘 旭 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谢翔.体育对创造性人格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4).

[2]蔡犁,张庆文.影响体育院校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因素及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2001(1).

体育创新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创新教育 体育 课堂教学 改革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创新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素已为广大师生所认识。体育学科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学校的其它课程在很多方面是一致的,而且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征。

一、“创新教育”的涵义

创新教育是挖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它的本质就是遵循人的创造活动规律和人的创造素质的培养规律,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教育。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具体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教学思想,创新教育思想是时展的产物,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中学体育创新教育的基本理念:一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三是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四是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体育与保健的理论知识,提高对体育的认识,掌握必要的技能,提高体力、增进健康、发展个性、培养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学生体育生活化水平、社会化水平,增强勇敢、顽强、坚韧等心理素质。实行体育创新教育,其特点在于“创新”,新在它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新在它突出了课堂教学结构;新在它体现了素质教育要求。而传统的体育课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存在许多弊端:对不同个体的学生传授同样的竞技运动技术,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压抑了学生的体育特长和兴趣,使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体育教学的任务过分局限于所谓的增强学生体质,忽视了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的传授,忽视了体育能力、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因此,要打破陈旧观念,在课程设置上要突出趣味性、可行性,以此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

二、新的体育教育思想指引体育教学方法的变革方向

体育教学方法的确立和发展源于教学思想,一定的教学方法,是一定的教学思想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反映。社会的发展也在影响着体育教学思想不断地变化与更新,这种变化与更新又直接影响着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推动了教学方法的整体向前发展。学校体育教学逐步向学生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注重体育教学方法的整体性效应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社会性等综合方面发展,必须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作指导,以先进的教学思想、科学的教学原则、正确的教学方法为前提。

三、创新教育要求创造性地改革体育课堂教学

1.以转变观念为先导,要在体育课中开展创新教育,必须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质量观,从转变观念入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摒弃机械重复、单调的教学方式,代之以充满情趣的创造性学习。因此,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要跟上形势,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改变多年习以为常的,陈旧的教学思想、方法和习惯,接受新的思想,勇于实践,开拓新的教学、教育思路。

2.以教师素质为前提,没有教师素质的提高就没有改革。学校体育思想、内容、方法的贯彻,最终都要通过体育教师来实施,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实施体育教学改革的根本保证。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大潮的冲击下,教师队伍中也难免有“落伍者”,他们失去了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热爱,不安于体育教师这个岗位,怎能够产生教改意识,去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实践。所以作为教师,就不能因循守旧,要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善于吸收新的知识,在教育改革中不断获得更新和发展。要制定有效的提高教师素质的措施方法,加强自身建设,让教师了解教学思想,掌握新知识,提高思想业务素质,建立有效的岗位竞争机制,以深厚的知识能力储备来推进体育创新教学。

3.以课堂改革为重点

(1)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发现者和探究者;教学过程以学生的构建为核心,通过建立教学情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协作、实践,使学生达到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并通过意义构建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等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促进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这也是其他的教学媒体或其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就是在先进的体育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适应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和框架。教法和学法是有机联系的整体,有什么样的教法,就会有某种相应的学法,或者为了建立某种新的学法,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教法。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有的取向于各种模式的综合运用,有的取向于师生关系的建立,有的取向于教学内容,有的取向于技能学习与学生心理发展。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生理改造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从能够学习到学习水平的提高,都是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方法的创新成果。

(2)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单一的课堂教学格局已经受到很大的冲击,必然会被现代的教学技术所取代。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极大地增加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计算机和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上的运用,使体育课堂教学发生深刻的变化,它既可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处理知识的能力,也可以创造超时空的课堂,给课堂教学带来教学领域突破性的变革。根据学生需要,让学生走向娱乐场、健身场、走向大自然,使体育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充分利用语音室、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观摩学习,了解当前体育课的课改方向,并结合实际来学习和训练。

总之,在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解放思想,提高自身素质。工作中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健康为第一的体育教学思想指导下,转变体育教学观念,大胆改革现行体育课程,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引导和组织学生,给学生较充分地提供自学、自练、自评和互帮、互评的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的、健康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志东.关于学校体育创新发展的思考[J].2008,(08)

[2] 王毓.论体育的创新[J]. 中国教育学刊.2000,(06)

体育创新教育范文第7篇

一、我国中专体育教学的现状

目前在中专体育教学第一线工作的教师学历都比较高,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所受教育大多仍是传统的体育系、科的教育,是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导的教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基本上围绕着竞技体育的活动规律和方法来进行。教师对应试教育比较熟悉,在教学中只注重技术学习和专项素质,而轻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心理健康,忽视思想教育和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从教学内容上看,普遍存在着内容重复、教材容量大,而且教材内容对技术要求过高。而教学方法上则是以技术教学为主的模式,以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为主,以"讲解--示范--练习--纠错"作为不变的程序。这种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偏重于教师灌输知识,以学生获得运动技能为目标,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能力的培养。另外,体育课成绩考核主要是以学生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作为评分标准,这种做法过于单一,反映不了学生体质发展状况。只强调了体育考核的绝对评价,忽略了体育考核的相对性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也忽略了学生健康以及兴趣、特长、身心的同步发展。

二、创新教育的内涵

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只有时刻贯穿创新教育,才能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使我们的民族富有创新精神。创新教育是以全面、充分发展学科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是适应知识化社会发展的新的教育思想,是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形式,是对现有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它涉及到教育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是对人类的智慧、特质、个性和主体精神全面培养的教育模式,是通过一切教育途径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如何搞好体育课的创新性教学

1.明确体育改革的思想和观念

就目前的情况看,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应以体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学校体育课的价值,在于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作用及为社会培养体质健康的人才。因此,体育教学要突破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的旧体系,建立以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根本目标,重视体育文化知识、卫生保健知识的传授,结合身体锻炼,形成体育、卫生保健教育相结合的新体系。

2.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着管得过多、过死的现象,整个课堂气氛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现象,这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注重促进探究、质疑和好奇心,应当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全力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这样才可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得以提高。

3.改进教学方法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的源泉,在体育教学中根据思维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实施多种方案。如在改进和提高学生投篮技术和命中率的教学时,首先提出"利用学过的知识、技术,你采用哪些方法?"学生就会从记忆中努力演练出多种方法,即原地双手胸前投篮、跳起单手投篮、高手投篮等。这时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收敛思维的训练,即指导学生对每种动作方法进行比较,从中体验、摸索出一种最佳的方法。在学习动作技能时,学习者只能觉察自身的一部分动作,而难以看清整个动作的表象。因此,教师从旁指点、评价就非常重要。而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比直接教会学生知识更为重要。在此基础上,阐述有关理论与技巧。

4.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体育课上,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全体学生参与的体育竞赛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在体育竞赛中,要想取得好成绩,首先,要有良好的纪律性,服从安排,听从指挥;其次,相互之间必须建立起平等坦诚协调一致的人际关系;第三,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宽容别人所犯的错误;第四,在竞赛中要兢兢业业,不论比赛结果如何,都要从一而终。这些心理品质的培养,无疑会促使社会责任力的形成。另外,它可以酿造一种紧张的竞争氛围,激发学生对竞争的热忱与自信心,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潜力,驱除懒散,焕发热情,遵守规则,并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追逐成就,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5.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但面向全体学生并不是搞平均主义,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迈相同的步子,而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一定的统一要求的基础上,使每个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发展,既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目标,又要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增强全体学生的体质,又要在可能的条件下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素质基础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应该根据学生身体素质、技术水平、专项意识、领悟能力、心理素质与刻苦程度等方面差异,加以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相结合。

6.在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体育课不仅是一堂专项课或训练课,而是一堂集体育精坤、体育道德和风格为一体,纳社会学、政治学、美学为一身的综合性课。这样才能深化学生对体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解,扩大学生感受时代要求的广度。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首先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具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牢记自己是一个肩负历史重任的教育工作者。只有明确有了这个大方向,才能自觉地把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到教学中去。其次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体育教师要以自己好的思想作风和优良品质来感染学生,用自己对祖国对人民满腔热情的爱来带动学生,以德育人、以情动人。

7.改革考核方式

体育创新教育范文第8篇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

所谓的创新教育就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教育涉及到教学模式、教育观念以及评价方式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初中对体育教学不重视,只重视文化课的教学,忽视体育教学工作。还有的学校将体育课视为“替补”课程,时常占用体育课的上课时间,经常用文化课来取代体育课,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此外,很多学校对体育教学投入的人力、财力支持也不足,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这些都会影响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2.体育教师素质不高

很多初中不仅存在不重视体育课的现象,就连体育教师的素质也存在问题。很多学校对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不足,缺少资金引进优秀体育教师,导致体育教师素质不高。还有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学观念陈旧,缺少创新意识,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

3.忽视学生差异

学生的个性、特长、学习特点各不相同,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但我国目前的体育教学大都以班级为教学单位,而且体育教学往往注重整体性的教学,而忽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此外,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学生的平等交流,而且很少考虑学生各方面存在的差异,只是进行统一的体育教学,无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初中体育教学创新教育策略

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是体育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体育教学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支持。体育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还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总之,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一定要提高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大对体育教学的人力投入、财力投入,保障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此外,学校还要提高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杜绝文化课占用体育课时间的现象,保障体育课的正常上课时间,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建设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质量会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因此,学校要采取措施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首先,学校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体育教师树立创新意识,让体育教师明白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创新理论教育。此外,还要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提高体育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的积极性,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让体育教师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体育教学工作中来。

3.针对学生个性,开展分层教学

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在上课之前,还要加强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工作,切实了解学生的特长、兴趣等,针对学生的身体差异、性别差异,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科学合理的分层教学模式。例如,在进行篮球教学时,对女同学和水平较差的同学的要求可以松一些,而对于能力比较强的同学,技术要求可以高一些,针对不同的同学,要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保障体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体育创新教育范文第9篇

创新,是指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独立思考,在充分开发自身潜能的基础上,去掌握对他而言是全新的,从未接触过的知识。正如布鲁诺所说,学生的这种发现与发明创造相比,在性质上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程度。因此学生经常的、系统地受到这样的教育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就会不断增强,为将来成为“创新型”的人才打下基础。体育教学的创新,应着眼于融音、体、美于一体,加强学生的多方面素质的发展;在教学中着力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汇多种灵活的、有成效的教学方法于课堂,如“体育游戏”教学法、“快乐体育”教学法、“自主体育”教学法等等,与活动能完美的结合。

二、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现代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虽然活泼好动,自我意识强,接受新知识快,但大都任性,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的各性特征,通过各种方式的心理教育,帮助引导学生克服与消除各种心理弱点及障碍,促使其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学生普遍喜爱体育活动,更喜欢体育比赛。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比赛方式,使学生树立敢拼的决心和信心,让学生体验胜利与失败的情感,激发学生树立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开展勤苦锻炼,利用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增加练习的数量和强度等因素,培养学生在条件艰苦的环境里勇于拼搏积极进取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营造创新的环境,提供创新的机会,选择创新的激励方法,鼓励学生去创新,从而获取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用多种方法进行创新教学

教学模式有的取向于综合运用,有的取向于师生关系,有的取向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的取向于教学内容,有的取向于教学安排,有的取向于技能学习与学生心理发展。追求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追求从生理改造到终身意识的培养,追求从学会到会学水平的提高等等。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说明各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

由于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社会需求,教学方法及手段也应追求多样化。在教学中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采用情境教学、游戏教学、音乐舞蹈等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同时渗透环境教育及涉及其他各学科内容,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应注意考虑克服以往教学中存在的定向思维,积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拓宽思维空间,不断地改变思维方法,即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的思维方法,才有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并使原有的知识得到升华。

四、让学生成为创新教学的主体

传统体育技能教学主要教学手段有教师的语言运用、讲解示范、程序、教学、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教法和分解教法,安排符合人体生理规律的运动量和练习密度。这种过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能动性发展。在现代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发挥主导的作用,以一种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关系,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提供宽松、温暖、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供之以池,授之以渔”,促使学生独立探索、发散求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限于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经过确定的过程,得出确定的结论,造成学生思维的直线性,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妨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教师不仅能提出很多解答方案的发散性问题,启发学生独立地谋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创新能力。

五、在日常活动中体现创新教育

如体育教学中为提高学生兴奋性,可在课的准备部分安排“反口令”游戏和“报数找朋友”游戏等;在对学生进行跑的教学时,可安排“贴膏药”游戏、“报数追逐”和“超越极限”等游戏活动,都可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在对学生进行跳跃教学时,可安排“赶鸭子”、“跨越障碍”和“摸高接力”等竞赛活动,来发展学生的弹跳力。在丰富而有较强的组织性、目标明确的活动中,使学生有了极大的参与积极性,也使学生的自我得到充分的展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展现空间,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和自主的参与下各种素质能力不断地得以提高,并在教师不断的鼓励下和自我感受成功的喜悦下,完成一个又一个教学任务,使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地得到增强。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深化和发展,活动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而体育教学又能和活动完美的结合,所以广大的从事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同仁们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断得到改善,在教学过程中切忌为了创新而创新,片面地去追求创新,必然会带来有缺陷的教学效果。

在大力推行“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今天,学校体育不但要培养终身学习者,更要培养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小孩的体力与心理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挥高度的创造力,否则创造力和积极性就会被削弱甚至被夭折。”我们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解放思想,拓宽思路,让创新精神走进体育课堂。

体育创新教育范文第10篇

论文关键词:自主合作创新教学形式

论文摘要: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小组创新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既向自己负责,又向小组负责,逐渐培养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从新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出发,以培养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在现代学习理论和现代课堂教学结构理论指导下,探索一种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相结合的新的教学形式,非常。

一、小组创新教学模式及其理论依据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最大特点就是千变万化,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使社会竞争异常激烈。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与他人共事,养成人与人之间合作的精神,不能只会孤军奋战,还要具有团队精神和心理承受能力,这样才能经得起成功、经得起失败、经得起风险的考验,以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因此,与他人合作和交往的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一项重要的生存能力。

小组创新教学是以小组成员问合作学习为基础的教学形式,在这种形式的活动中,学生与学生联合起来,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互相合作,变单一的个体竞争为多元化的集体竞争并参与到集体竞争之中,为集体和小组的学习成果及荣誉努力。而这种联合的实质是通过学习活动为中介的,联合中既有分工,又有核心人物,真正的集体便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形成了。学生既向自己负责,又向小组负责,逐渐培养起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

小组创新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有:(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早提出者为瑞士的皮亚杰,科尔伯格、斯腾伯格等人进行了发展。随着计算机应用教学上的Et益普及,它已经成为一种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并成为目前西方极为流行的学习理论流派。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2)现代教学结构理论。该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社会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居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授活动的主体。学生与教师作为相互依存、相互独立的两个主体、教与学的联系就显得十分密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指导学法,学生则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表现出最大可能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实施策略与基本操作

小组创新教学是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构建的,旨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一种小组教学形式。笔者从合理分组、改革教学方法、课前精心设计人手,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小组创新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以探寻一条以教学形式促课堂教学效益的新路。

(一)合理分组,优化教学组织形式

笔者认为,在体育教学中,要运用小组创新教学,科学合理的分组是关键。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性别差异等情况,并根据教学的需要与可能对全班同学进行合理分组。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根据不同的课时特点和内容采取相应的分组方法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课的教学效果。在体育课教学中,一般可以根据性别、体能、技术、兴趣等因素来进行分组

1.根据性别分组。性别分组是根据男女学生生理和心理差别进行的一种分组,这既考虑到学生性别间的生理和心理的差别,又考虑到教师个人特长的发挥。如中学生选修内容教学中,男生选择武术、足球等;女生选择健美操、舞蹈等可进行性别分组教学。这种分组形式适合于教师数量和场地器材不足的学校,适用于高初中、小学高年级的教学。

2.根据体能分组。体能主要是指身体素质、运动能力。按体能分组是根据学生不同的体能(好、中、差)情况进行的,针对性强,从体能角度考虑授课的区别对待,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分组可以是固定的,即某一节或单元,始终按体能分组形式组织教学;又可以是临时的,可根据教材、课的类型,随时进行分组,如跨越式跳高复习的教学中,笔者按学生实际能跳的高度,临时组成四个高度递和升的级别进行教学。这种分组能使体能好的学生吃得饱、体能中等的学生吃得好、体能差的学生吃得了,又能充分利用学校的器材。适用于小学高年级、初高中教学。

3.根据技术分组。根据学生对某一技术达成度进行分组。技术分组又可以分为临时、固定、晋升分组。临时分组是根据学生动作练习的好差决定的,而固定分组在临时分组基础上进行,局限于某课时或某单元的教学。这种固定分组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再进行晋升分组。如在前、后滚翻的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分成甲、乙、丙三组,甲组熟练完成全套动作,乙组巩固动作,尽量做好全套动作,丙组正确完成动作。通过练习后乙、丙组完成较好的晋升到上一组。这种分组适合于复习课教学,但对技术要求不高的教材,新授课和身体素质训练课不适用。

4.根据兴趣分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引进“超市”的经营理念,让学生在开放的、充满民主、和谐、轻松的气氛中,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各取所需。如在发展腿部力量的教学中,采取立定跳远、跳短绳、单换跳、跳橡皮筋、跑步等多种活动形式供学生选择,分组练习。它的特点是有利于培养个性、发挥特长,最适合于选用教材,传统项目课的教学。

(二)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能力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在体育教学中,目前仍有不少教师采用教师示范动作后学生示范,师生评讲后学生分组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以技术教学为中心,学生缺乏提出自我目标和追求新目标的动力机制;教学偏重教师一方,过多地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效果偏重于“学会”某项技术,而忽视“会学”方法的指导学生在严密的组织下,在大密度、高强度练习的挤压下,缺乏自主学练的时空,没有思考、探索问题的余地,学习气氛沉闷,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不强,因而自主学练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笔者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在新的教育观念的启发下,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传统体育教学进行了大胆地改革。采用教师提问一学生尝试、理论指导、讲示一能动练习一评价归纳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主动学习”为理论依据,以“集思广益,探究创新”为核心内容,以“互帮共勉,竞争激励”为原则,是一种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乐中求学,在学中取乐”的新颖的教学模式,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观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一模式首先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练过程,为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创造了必要的时空;其次,根据认知规律,掌握技能规律和情感发展规律,把学生自主学练能力的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组自定学练目标。按小组创新教学的组织形式,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分别设置不同的练习要求和场地、器材。安排重难点时要考虑学生的接受和掌握能力,合理安排运动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使教学目标尽量切近全体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自行选择学习目标,只有主动选择,才能充分表现自我。例如:各小组在学习跳箱分腿腾越动作时,教师按照学习目标与要求,设计高低不同,适宜各层次学生练习高度的跳箱,学生在练习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相应高度的学习目标进行练习,使所有学生都学有所得。

2.小组自主学练。在小组创新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应以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启发学生思维,找到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引子”,形成“启发、宽容、帮助”性的教学。例如:在学习弯道跑技术时,让学生按小组创新教学形式在弯道上跑几圈。通过学生在弯道上跑的初步感觉,老师结合教材内容质疑学生:“弯道跑与直道跑的技术特点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各学练小组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讨论后各小组回答:“两臂摆动的方式、幅度不同;两脚前脚掌的着地及蹬地用力不同;在弯道上跑时,要加大人体的向心力,克服弯道跑时的离心力……。”学生的回答将弯道跑的技术动作要点表示了出来。这时,再通过教师的示范或观看弯道跑的教学录像带,使学生对教材的内容得到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各学练小组在分组练习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3.小组自由选择练习手段。学生之间存在着性别、身体素质、个好及学习目的态度和方法上的差异等等。因此在教学时,笔者通常根据教材内容针对性地提出多种练习手段,通过扼要的讲解后,由各学练小组集体讨论,结合实际选用。学生喜欢的、新颖的练习,可以多选多练,学生不喜欢的练习,可以少选少练或不选不练,达到学生自己选择练习手段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排球垫球技术时,教师将课前制作好的教学卡片(卡片下面是动作图示和必要说明,反面是多种练习方法),分发给各学练小组组长,由各小组讨论选用。教师先后多次集合小组长,了解学习情况,并提出新的要求,各组间展开“自垫球”和“对垫球”比赛,各小组同学轮流承担裁判员、记录员及成绩公布员,小组间展开学习成果比赛。

4.小组自由支配练习的时间和练习次数。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对于练习时间和练习次数,笔者认为应把握抓大放小的原则,一些基本的东西可以由教师把握住,一些小的环节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例如准备活动,学生可根据天气的冷暖、教材的需要,由学生自己安排时间去做。放松活动、游戏也是如此,让学生获得自主练习的时间和空间。

5.小组内学生自由交往。学生在小组创新教学的过程中,受社会交往动机驱使,学生相互之间的交往,教师应该鼓励和引导。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缩短应该鼓励和引导。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缩短心理距离,增强小组内学生的凝聚力。因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往往在教学设计和上课时,结合教材,增设自由交往的一些学习环节,加强课堂上师生间、生生间进行多向交流的机会,把自由交往看作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和目的。例如:在学习技巧动作“后滚翻”时,教师可要求各小组同学练习时,自由承担相互帮助、评价任务,以增强学生自由交往能力、协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三)课前精心设计,合理组织

创新的小组教学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分组,创设一种民主化的教学思路,教师课前必须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合理的组织。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笔者是从以下四方面为切入口的。首先,在体育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大纲、根据教材的重难点设计教学情境。其次,根据大纲、教材的要求,召开体育委员或体育骨干(组长)会议,提出方案,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确定、统计、整理、汇总,找出较为理想可灵活运用,要与学生共同讨论分组的类型。总之,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灵活地运用分组。让学生有广泛的合作、接触、交流机会。第三,做好轮换的指挥工作,如第一声哨音,学生停止练习,站好队伍;第二声哨音,由组长领头成一路纵队跑到指定地点;第三声哨音,在新的地点整好队,并开始练习等等。第四,在课前认真做好小组长的培训工作。因为小组长是小组教学的“领头人”,他(她)的能力发挥与否不但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效果和质量。在课外甚至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其“威力”也能辐射到。因此,在每次课前笔者都对小组长进行认真的培训和指导,使小组长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得到提高,使其能够在小组中督促、辅导小组成员共同完成课堂练习及协助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

三、实施效果

实施效果的调查显示,学生的各项机能指标都有所增加,尤为突出的是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笔者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小组创新教学能使同学们增强运动兴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充满自信;二是小组创新教学使小组间产生了可比性,有了前进的动力。实施过程中笔者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的结果看,通过小组创新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对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不仅仅认为是强身健体,而且有40%的人认为体育能愉悦身心;学生对体育课的抱怨不仅仅是形式单调乏味,更多的学生是苦于场地、器材少,满足不了他们运动欲望;对于喜欢哪种教学模式,学生更偏重于小组创新教学(由实验前的59.4%上升为实验后的81%)。以上各种数据表明,学生对小组创新教学模式很感兴趣,他们由单纯被动变得有了主见,他们由以前体育课、活动课上不上无所谓,到现在渴求运动,这都是实施小组创新教学模式的明显效果。

具体地讲具有如下优势:

1.应用小组创新教学,学生之间自由交往,并在频繁的交往中规范了自己的行为,彼此之间心理距离缩短了,增强了小组凝聚力,进而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2.小组创新教学是将学生作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并提高了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质量。

3.小组创新教学给学生创造了充分体会运动乐趣的场地和氛围,运动密度、运动负荷都有所增加。

4.小组创新教学除学生与教师发生联系外,学生之间还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而且更重视学生间的联系。

5.运用小组创新教学,提高了小组长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突出了骨干作用。

四、应注意的问题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小组创新教学模式,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正确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所谓的“收”就是统一,集中的教学;所谓的“放”就是学生学习的自主空间。小组创新教学的目的是要进行“开放式”、“互动式”的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空间和自由分配的时间。这种教学思路并不是“放羊式”教学,而是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练、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其合作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

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统而有法,教而有序”,收得及时,放得灵活,收放结合。在实际教学中,如:教师确定目标,讲解或归纳动作的重难点、保护与帮助、强调安全问题、组织的分工、身心恢复则要求运用“收”的形式;在学生小组学练、交流、讨论、探究、尝试的自主发挥过程中,则可运用“放”的形式。只要放得开尽量以“放”为主,尽可能给学生创设更多的练习空间、自主空间、选择空间。

2.处理好“练”与“赛”相结合原则。“有练有赛。先练后赛”这是体育教学中的原则。学以致用,这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如果只是一味强调学生的练习,学生就会失去兴趣与学习动机;只是一味的比赛,学生的动作技术就达不到标准要求,甚至会产生安全问题。所以,应遵循人的认知规律,要先易后难,先练后赛,有一定的梯度,这样学生既掌握了体育的基本技能、技术,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和精神品质。

3.体现“评价”与“创新”相结合。评价的重点应放在学生不同程度的进步与提高上,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心理需求上,学生技能、技术掌握的公平合理的基础上。“创新”是学生在体育小组教学的过程中运用自己有的表象借助评议的交流形式,进行各种创新、思维活动。在评价的过程中,要突出创新,使体育课既生动活泼又富有创意。在评价与创新的结合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性学习。在小组创新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不断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活跃思维,在“评”中“创”,在“创”中“评”,密切地结合。

五、反思与讨论

在运用小组创新教学模式进体宵教学的实践中,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讨论与反思:

1.小组创新教学模式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弱控制方式。选择方式在相当程度上表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互动比较充分。但是如果控制不力,这种互动不仅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相反的会成为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阻碍因素。因此,小组创新教学过程中出现负效应时,教师应冷静分析其产生原因,有步骤地着手解决。

上一篇:企业信息化发展范文 下一篇:音乐创新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