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本科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02:28:54

体育本科论文

体育本科论文范文第1篇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了调查研究的需要,将以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文在采用文献资料法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黑龙江省图书馆电子期刊文献对关键字“教育实习”第二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进行检索,并查找湘桂资料的书籍为此论更好的理论基础。

(2)调查法

本文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大学生实习地点、以及实习时间了解学生在实习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

(3)专家访谈法

访谈本科学生实习管理方面专家,了解他们本科生实习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认识及建议。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实习的意义和作用

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本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校期间必须经历的环节之一,也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好与不好将是学生以后是否能够安身立命的根本。加强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实习能力,是学校通过学生了解社会需求的一个重要手段,这样学校就能够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培养方案,培养一批更加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型高素质高水平人才,避免学生毕业之后没有用武之地。加强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就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保证。

2.2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本科学生的实践不够重视,大多数学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而轻技能的弊端。导致学生在毕业之后找工作面试中存在理论与实践不能相结合,出现学生只会讲解不会做示范,有的学生只会做示范不会讲解,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正确快速的学习新内容。

(2)课堂实践教学对体育教育专业

本科学生专实践能力培养不够。课堂教学中讲解起到理论灌输的作用,以学生基本掌握所学内容为目标,忽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的结合,不追求精益求精,容易造成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影响学生实践的质量,有大部分学生实践与理论不能融会贯通。

(3)体育教育专业

本科学生专业见习、专业实习、专业实践较为薄弱。部分学校存实习基地不足、实习时间较短、实习管理较松懈、实习考核评分不严等问题,造成多数学生实习效果不佳,实习积极性带动不起来,不能达到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培养的目标。

2.3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教育实习培养措施及方法

(1)体育教育的规模

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在壮大,而今天,体育教育专业也为社会体育培育了一批批体育专业人才,所以体育教育在社会上的位置也越累越重,然而由于他们在中学阶段偏重于运动训练成绩的获得,大部分时间在不同级别的运动队训练,使他们有着诸如文化理论知识欠缺、思想品格较为单纯、理解性不足、脾性耿直、喜欢竞争、可塑性大等有别于其他专业的自身特点和其他区别。由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本身就个性张扬、不拘小节,所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状况直接关系到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将成为高等院校中的一个特殊性的群体。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的个性以及身体素质的高低安排体育活动,将学生的特长以及个性掌握好便于学生更好地发展,促使学生更喜欢体育活动。

(2)从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来看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实习对于学生的学习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活动是一项身体心理相结合的运动,大多数活动不仅仅讲究的是体力,更需要结合智力的配合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理论技术指导,可以使学生对该学科有更深刻的理性认识。积极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增强学生自信心,督促学生们不断努力,是大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消极被动的思想状况却会使大学生迷茫、彷徨、消沉,最后导致学生没有自信心,一事无成。

(3)优化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课程设置和考核体系

从制度上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好的保障。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技能课的时间和上课次数,给学生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学习给予时间上的保障,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只有大量的学习和不断的实践,才是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根本途径。要优化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程的考核体系,将书面的考核和实践能力的考核相结合,明确实践能力考核在学生成绩中的重要性,从而调动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实习的积极性,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供制度保障。

体育本科论文范文第2篇

1.1研究对象

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选取山西省21所普通本科院校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已开设定向运动的3所本科院校(太原理工大学、太原工业学院、太原师范学院)的体育教师各10人和2013级学生各100人,共计330人作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重点对核心期刊和硕博优秀论文进行了阅读,浏览了中国定向协会官方网站、中国学生定向协会官方网站,并引用了部分论文和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从而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本文问卷在参考《河北高校体育专业开展定向运动开展现状问卷》的基础上,结合山西省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影响山西省普通本科院校开展定向运动的因素分析》问卷,包括针对体育教师和学生的两类问卷。

1.2.3数理统计法

将回收的问卷运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有关的数理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分析研究影响山西普通本科院校开展定向运动的各种因素。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山西省普通本科院校开展定向运动的现状调查分析

2.1.1山西省普通本科院校定向运动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定向运动是一项国际化运动,从20世纪开始在我国兴起,因其娱乐性与竞技性兼备的特征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与青睐,也得到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于是定向运动开始引进到高校,并成为本科院校体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运动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的文娱生活,也促进了高校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

2.1.2山西省普通本科院校开展定向课程的师资状况分析

本研究在专家访谈的过程中确实发现山西省定向运动在高校的开展状况并不是非常令人满意,存在着明显的问题(见表1)。从表1来看,尽管目前的情况不佳,但是调查了解到有90%以上的教师希望并愿意参与相关的专业培训,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上调查表明,山西省高校体育教师从事定向体育的意愿较强,并且这种意愿是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具有较为持久的内在驱动力,并且愿意为此付出实际行动,参与到相关的技术培训当中。由此可见,山西省普通本科院校开展定向体育教育有着较为殷实的教师基础。

2.1.3山西省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对定向运动的认知情况

笔者对已开设定向运动课程的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汇总得出已开设定向运动院校的学生对定向运动的满意度(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以看出,占所调查总人数40%的男生非常满意开设定向运动课程,占调查总人数51%的男生,感到较为满意,仅有9%的学生对开设定向运动感到不满意。对于女生群体而言,有52%的学生对开设定向运动课程感到比较满意,持有消极的“不满意”态度的占调查人数的10%。这说明山西省已开设定向体育项目的院校中,女生的满意度低于男生,但是整体满意度较好。

2.2山西省普通高校开展定向运动的可行性分析

2.2.1项目自身特点可行

定向运动是一项智力与体力兼备的趣味性较强的体育运动,要求参与者在认知上具有地理、军事勘察、地形识别等基础知识储备,并且应该具有全面、精确的观察能力,在遇到特殊情形时还应该具备良好的随机应变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能在较短时间里解决问题,还需要参与者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此外,定向运动因其自身的挑战性、刺激性使得活动具有了很大的趣味性,参与者可以在活动中体验到较大的成就感与自我认知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讲,定向运动非常适合在高等院校中开展。

2.2.2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

在20世纪90年代末,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尤其是面对体质水平有所下降的现代青少年,教育部在该“决定”之后制定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促进青少年更多地参与野外活动、自然环境的锻炼,“要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田野、江、湖、海、沙滩、雪原、森林、山地、河、草原、荒原等条件,实施野外生存、生活方面的锻炼与活动,提高身心素质”。由此可见,定向运动是一项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的运动,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广受学生的欢迎。

2.2.3高校大学生兴趣广泛

毫无疑问,定向运动是一项竞技性强、挑战性大、刺激性强、新鲜感十足的体育活动,能够极大地满足参与者的心理欲望。身处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生活节奏加快的社会,当代大学生有着不同于以往大学生的新特点,其中追求个性、崇尚自由是其典型的特征,定向运动作为一项新兴运动,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崇尚自由、展现个性、自我实现等需求。

3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笔者认为山西省高校定向运动的发展应该充分借鉴东部、南部地区成功推广的经验,客观掌握山西省高校定向运动发展现状。

3.1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山西省已开设定向运动本科院校中的300名学生、30名相关教师的调查了解到,教师普遍具有参与定向运动教学的积极性,这说明山西省本科院校的定向体育教师有着较为良好的基本素质;从学生认知水平来看,男生、女生对于当前开展定向运动的满意度较高,并且男生的满意度评价高于女生的满意度评价,可见,山西省高等本科院校发展定向运动具有良好的学生基础。

3.2建议

3.2.1提高领导重视程度

对比定向运动开展良好的本科院校与开展状况不佳的本科院校不难发现,其开展状况良好院校的校领导对开展定向运动的重视程度明显较高,主要体现在积极参与校内、校际乃至社会性定向运动相关活动,给予学校定向运动发展适当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因而提高山西省高校领导对定向运动的认知度和重视度是促进定向运动开展和普及的有效途径。

3.2.2加强对任课教师的业务培训

加强对任课教师的业务培训,从而提高定向运动教师专业水平。根据本研究的调查显示,教师具有接受培训的积极性,但是业务水平较低、经验不丰富,急需进行系统有效的培训,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3.2.3建立高校定向运动俱乐部

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核心以大学生为主体,有必要建立高校定向运动俱乐部,使具体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真正发挥定向运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优化学生身心素质的价值功效,最终促进山西省本科院校定向运动的发展。

体育本科论文范文第3篇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能力的培养,是各个院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1.专业实践实习能力是学生今后能否顺利进入工作角色的根本,是增强学生社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环节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还可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对于学生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增强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教学能力、课间活动组织能力、竞技比赛的组织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体育课的重要性,使其能够在社会上发挥更大的价值。同时,加强学生的教育实习工作,也是学校了解社会需求的一个重要手段,使学校能够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培养方案,从而培养一批更加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型高素质高水平人才,避免学生毕业之后没有用武之地。

2.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在2006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上,中央做出了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因此,加强对学生教育实习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要求。

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层面对学生的教育实习工作不够重视

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而轻技能的弊端。而体育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学生专业技能必须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更好的运动技术水平。学生的教育实习环节就是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学校对学生实习环节的忽视或走过场,会导致学生知识僵化,不能学以致用。

2.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见习、专业实习、专业实践较为薄弱

部分学校存实习基地不足、实习时间较短、实习管理较松懈、实习考核评分不严等问题,造成多数学生的实习效果不佳,实习积极性带动不起来,不能达到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培养的目标。还有很多学校将见习和实习都安排在大四进行,在这一阶段里大多数学生都在准备毕业论文和找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和心情来好好地完成教育实践和实习,严重影响了教育实践的效果、实习的质量。

3.课堂实践教学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够

课堂教学中的讲解只起到理论灌输的作用,以学生基本掌握所学内容为目标,忽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的结合,不追求精益求精,容易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影响学生实践的质量,有大部分学生的实践与理论不能融会贯通。而在一些专业技能课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又将专业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放在首位,忽略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技术与理论知识相脱节,导致部分学生只懂技术,而讲解不到位,更有部分学生只讲解不做示范。

4.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对教育实习的认识比较浅

现在许多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并没有对实习给予高度的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实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较大的作用,使他们在体验学生这一角色的同时,又能体会到教师所担负的责任,但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教育实习质量仍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教育实习的目的和任务不清晰,实习学校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指导不全面,导致学生不能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学生不把实习放在自己的规划之中,所以导致现在大学生的实习工作没办法顺利完成,很多大学生的实习都是由学校强制约束完成的,而并不是自愿完成的。

三、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能力的途径

1.优化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课程设置和考核体系,从制度上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好的保障

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技能课的时间和上课次数,给予学生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学习时间上的保障,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只有大量地学习,不断地实践,才是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根本途径。要优化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程的考核体系,将书面的考核和实践能力的考核相结合,明确实践能力考核在学生成绩中的重要性,从而调动教师和学生教学实习的积极性,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制度保障。

2.根据学生自身的个性以及身体素质的高低安排体育活动

由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本身就个性张扬、不拘小节,所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状况直接关系到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是高等院校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的个性以及身体素质的高低安排体育活动,把握住学生的特长以及个性,便于学生更好地发展,促使学生更喜欢体育活动。

3.加强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从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来看,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实习对于他们的学习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活动是一项身体和心理相结合的运动,大多数活动不仅仅讲究的是体力,更需要智力的配合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理论技术的指导,可以使学生对该学科有更深刻的理性认识。积极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督促学生们不断努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消极被动的思想状况却会使大学生迷茫、彷徨、消沉,最后导致学生没有自信心,一事无成。

4.加强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工作,并尽快确定科学、合理、完善的评价方法

为在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实习环境,使其在校体验真实的教学过程。建立相应的实习管理制度,指导和监督学生的实习工作,使教师和学生形成呼应,共同促进,共同提高,加强行政约束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实习质量。为了支持大部分学生强烈的运动技能锻炼和培养愿望,应该加强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课外运动技能俱乐部的建设,从而对学生实习的指导和监督起到向导作用。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使学生能够在学校实习期间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及时改正。学生在校实习期间,要注意锻炼他们独立面对上课期间所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更多学生能够走入社会、接触社会,提升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理论结合实践让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本专业的知识。强化新课程改革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能力要求,以新课改理念指导学生教育实习能力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增强学生对实习的重视程度。

体育本科论文范文第4篇

由表2知:2001-2009年高等院校体育学本科专业历年招生数增长率分别为24.2%、17.4%、13.6%、6.9%、2.7%、7.1%、6.6%、7.5%,9年总增长率为122.9%,略高于全国各专业100%招生总增长率,经历快速增长-小幅增长-平稳增长的过程。高等院校体育学本科专业在校学生数在这9年间增长了2.82倍,人数突破23万。培养规模的扩大,刺激了人们对体育专业教育的投资建设,拓展了社会资金向教育事业注入,推进了教育的产业化。在加快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教育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发展。另外,培养规模的扩大还可以加速培养专业人才规模,提高全民族素质,调整劳动力知识结构水平,致使国家“科教兴国”大计落于实处。但培养规模扩张的同时也要关注扩招所带来的高等院校学科专业布局的宏观失控及学科专业总体规划的缺乏,而导致人才质量不能保障,大学生就业困难等引发新的社会问题。总之,体育专业本科教育的发展不能仅仅追求规模的扩张,应考虑从完善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和市场供求等因素适度控制。高等院校体育学本科专业目录内5个专业为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每个专业的招生规模可以充分反映出5个专业的布局结构,以及各专业的发展态势。体育教育专业:由表2知,2001-2009年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历年招生数增长率分别为19.8%、12.8%、11.6%、4.9%、1.3%、6.0%、5.0%、6.8%,9年总增长率为90.6%,略低于全国各专业及体育本科专业招生增长率。在校学生数在这9年间增长了2.29倍(略低于全国体育专业2.82倍的增幅),人数突破12万。9年招生人数呈现快速增长-下降-平稳增长的态势。体育教育专业是体育学科中最基础、最早设置的专业,其人才的培养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周期,与市场人才的需求契合较好,基本形成良性的稳步扩大的人才培养流程。另外,体育教育专业仍是体育专业中招生规模最大的专业,基于近几年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需求的相对饱和,适当压缩其培养规模,适度增加新兴专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运动训练专业:2001-2009年高等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历年招生数增长率(见表2)分别为34.7%、21.9%、9.0%、2.3%、-0.2%、-1.2%、9.3%、4.6%,9年总增长率为106.48%,略高于全国各专业招生及体育教育专业招生增长率,呈现为快速增长-负增长-慢增长的态势,说明运动训练专业的招生规模在快速增长之后进入了稳定期。9年在校生人数增长了2.91倍,略高于全国体育专业2.82倍的增幅。社会体育专业:由表2知:2001-2009年高等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历年招生数增长率分别为35.7%、25.9%、58.8%、18.5%、17.5%、5.8%、8.5%、16.9%,9年总增长率为455.0%,远远高于全国各专业及体育个专业招生增长率,呈快速上升的趋势。9年在校生人数增长了7.68倍,可见其势头迅猛。一方面,由于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社会体育服务专业人才需求量增大,成为社会对多样化人才需求的热点专业,社会体育专业点突增推动了此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另一方面,新增专业在理论上都是符合人才市场对热点专业的社会需求,受市场的拉动作用使新增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同步增长。另外,也与此专业门槛较低,国家鼓励申报,高校容易获批此专业有关,表1中后3年的专业布局数据也说明这一问题。运动人体科学专业:2001-2009年高等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历年招生数增长率分别为-23.6%、23.3%、24.4%、13.1%、-17.0%、5.0%、1.9%、13.3%,9年总增长率为40.1%(见表2),远低于全国各专业招生增长率,是所有体育专业招生增幅最小的专业。呈现一个“上升-下降-上升”上下波动的态势:2003年到2004年快速增长,2005年到2006年快速下降,2009年呈现适量增长的趋势。这说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招生增长率波动较大,可能与此专业的入学门槛比较高、专业性较强、就业领域相对局限有关。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由表2知:2001-2009年高等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历年招生数增长率分别为24.7%、17.8%、-0.07%、-2.9%、1.1%、10.8%、4.2%、2.5%,9年总增长率为52.3%,远低于全国各专业招生增长率,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招生规模呈增长-小幅下降-小幅增长的态势,整体增长平稳。这说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招生在快速增长之后进入了稳定期,规模的稳步增长可能与此专业的招生来源的区域性、专业性、就业局限性相关。

我国高校体育本科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许多综合性大学,以前本来没有体育专业,现在也开设了体育专业,造成体育专业毕业生人口基数过大,就业困难。体育专业整体就业现状:由表3知,全国普通本科各专业就业率近几年稳中有升,初次就业率平均为72.00%,全国体育专业本科初次就业率为64.9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就业率。根据2010年《出国与就业》杂志就业动态栏目报道:本科中的综合类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年终就业率)为88.6%;理工类院校毕业生为88.5%;体育类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最低,为74.7%。一般而言,学校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数据以初次就业为准。据相关文献资料显示,初次就业率在30%以下为就业危机,30%~50%为就业困难,50%~70%为基本正常,70%以上属于正常。根据此标准,全国体育专业本科就业率为基本正常状态。根据辽宁省省教育厅、省发改委2009年公布的各省高校毕业生年度就业率,辽宁省的年终平均就业率接近95%,而2008年底沈阳体育学院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83.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根据哈尔滨省教育部门于2009年6月公开的省内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排行榜,哈尔滨体育学院本科生初次就业率仅为44.59%,不到60%,处于就业困难状态。陕西省10所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2009年的初次就业率只有20.5%(82人),处于就业危机状态。经过两年时间2009届体育大学生就业率基本稳定在92.6%(76人),2010届则为88.2%(90人),这说明大学生找工作也不是短时间可以解决的问题,要摆正心态。江苏省2007-2009年体育类初次就业率由65%提升到71.46%,达到正常水平。由此可见,我国体育专业整体就业现状存在明显的地域、校别、时间差异。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现状与分析:曾剑斌报道:2007-2009年华东地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76.82%、70.16%、60.75%(表3),平均为69.24%,就业形势属于基本正常,略高于全国体育专业就业率。但近三届的初次就业率逐年下降,2009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最低,处在70%以下。预计2010届华东地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将更低,毕业生将承受更大的就业压力。赵长征报道[8]:2007-2009年江苏省体育教育就业率较为稳定,2009年达到73.07%,高于体育专业总就业率,就业形势乐观。由表4知,体育教育专业就业对口率较高,从事教育工作仍是其就业的大后方。但也存在逐年降低的趋势,到企业工作的比例呈逐步增大趋势。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现状与分析:社会体育专业是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兴起对高等体育专业人才需求而设置的新兴体育专业,1993年天津体育学院率先试办,1998年列入《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以后得到迅速发展,2011年全国已有223所高等院校开设社会体育专业,其中教育部等部委直属院校12所,体育专业性院校14所,涵盖了体育、师范、医学、理工、农业、综合等各类型高校。十几年来,社会体育专业已初具规模,为全民健身事业提供了大量人才支持,但亦暴露出一些问题。由表3,表4知:江苏10高校及三峡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率呈降低趋势,平均为61.90%,均值低于全国体育专业就业率。另外,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对口率较低,只有15%左右的学生从事体育(教育)工作,近一半的人到企业从事与体育专业无关的工作。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2009年以来的统计报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对口率连续三年排在倒数后10位,分别是2009年第3位(40%),2010年第7位(46%),2011年第3位(34%)。此结果与我们统计的结果近似。并且,社会体育专业半年内离职率平均在35%左右,毕业生月薪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此结果与社会体育专业设置与招生的快速扩张形成鲜明对比,应引起有关部门注意。运动训练专业就业现状与分析:统计表明(见表3),天津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就业率近3年处于基本正常水平,其就业比例明显高于江苏10所高校平均就业率(三年中有两年处于就业困难水平)。值得庆幸的一点是,尽管运动训练专业就业率均值低于体育教育专业但有转好迹象呈现上升趋势,以江苏省10高校为例,运动训练专业就业率2009与2008年相比提升24%。由表4知,运动训练专业就业去向比较分散,只有近13%的学生从事教育工作,其次选择企业或升学,近一半的学生从事其他工作。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就业现状与分析:由表3知,在全国四所体育学院高校中,北京体育大学的就业率最高,原因可能是:北京体育大学是体育院校中唯一一所国家体育总局直属院校,生源质量远远高于其他院校;另外,北京体育大学师资力量、场地器材、科研水平、学科建设、教训一体等优势明显。因此,北京体育大学的毕业生就业率呈现这样的局面正是以上综合实力的体现。但其他三所院校初次就业率也均在85%以上,远高于江苏省10所院校47.55%的就业率,同时也高于全国各专业及体育专业就业率。反映出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不同地域毕业生就业率存在明显差别。但同时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差距正在缩小。由表4知,北京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流向第1位是学校体育教师,其次是公安部门,第3位是企业。说明,公安系统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的一个重要择业行当,值得其他高校借鉴。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就业率现状与分析:由表3知:江苏省10所高校三年的平均就业率为56.30%,最低一年为38.89%,处于各专业较低水平。但在李博文所调查的15所院校中,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的年终就业率相差较大,较好的学校就业率能达到90%以上,而一般院校则只能达到70%~80%。从表4的就业去向统计看,1/3的学生继续考研深造,近一半的学生从事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仅有20%人从事教育工作。

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控制策略

整体规模控制策略:近10年我国体育学本科专业布局及招生规模基本同步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呈现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阶段,保持体育专业现阶段良好的发展态势及规模,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基本策略。体育教育专业:作为体育专业最基础、最成熟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相对稳定,教育部门仍是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大后方,就业率较高。区域及全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需求相对稳定,保持现有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基本策略。社会体育专业:近几年社会专业设置保持5%,招生人数保持15%左右的增长,是体育各专业增速最快的专业。但也由此带来一些问题,如:培养目标不清晰,学科建设相对落后,师资力量薄弱,毕业生就业困难,专业对口率较差等。2010年教育部唯一同意撤销的体育专业是湖南省南华大学的社会体育专业。因此,提高社会体育专业办学门槛,压缩专业及招生规模,积极调整和优化专业内部结构,力求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目标一致,改变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既短缺又过剩”的尴尬局面是当前的基本思路。同时,呼吁政府在相关单位(如社区)设置社会体育专业相应岗位,提升群众(社区)体育开展的有效性、普及性与科学性。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作为专业设置及招生规模扩张最小的专业,其就业形势却越来越严峻。由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竞技体育机构等单位对该专业人才需求的精英化,本科毕业生难于立足。因此,严格控制规模,选择部分重点体育院校,集中优势办学条件,以培养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博士精英人才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为基本思路。运动训练专业:目前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论专业技术水平不如高水平专业运动员,论文化素质不及其他专业学生,再加之所学专业单一,因此,就业途径相对较少而且分散,压力较大。但在高校竞技体育的推动下,该专业规模有扩大的倾向,申报该专业的学校也越来越多。所以,以办学条件、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特色、竞技水平、就业状况等为评价指标,严控专业点的审批是其基本思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研究资料表明,高校是民族传统专业毕业生首选的就业接收单位,其次是部队和公安系统。毕业生选择就业的单位种类限制较大,就业格局单调。因此,严格控制专业点的审批,依托传统院校的办学优势,慎重布局专业点和执行扩招计划,按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进一步加强与武警公安部门的人事合作,并逐步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是该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传统项目(如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等)推向世界,扩展国际就业渠道,也是值得尝试的问题。

体育本科论文范文第5篇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按照教学计划。应完成的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体育基础理论、运动技能和解决体育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体育专业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是衡量和评估体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之一。毕业论文是实现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其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本专业领域科研或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科研能力的初步训练,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是学生对体育教育领域和运动训练领域的研究过程。因此,及时对我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论文进行整理分析,了解学生综合运用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当前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问题,对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笔者通过对现有资料的分析对毕业论文的成绩的分布、选题的内容、研究方法以及指导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其中重点对毕业论文的选题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同学们在撰写论文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为今后指导毕业论文的撰写与评价提供参考和积累相关资料。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体育教育专业2008级毕业论文,以班级为单位从中选取100篇学士论文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了2000-2013年以来体育学术期刊相关的研究资料及书籍、报纸、国家颁布的相关法令文件。重点对我院体育教育系体育教育专业2008级学生毕业论文的档案资料(开题报告、论文登记表、指导、答辩、成绩评定记录等)进行了查阅和登记。

1.2.2 数理统计法:对所获得的资料根据需要进行了统计处理。

1.2.3 逻辑分析法: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客观、科学的逻辑分析,梳理出相应的观点和结论。

2 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2.1 对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分析

选题是论文写作的重要环节选题会影响论文写作的全局,是关系到论文成败的重要环节。一些专家指出“选好题,科研成功了一半。选题不当,一开始就注定事倍功半”。可见,选题是科研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选题不能草率,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对沈阳体育学院2008级体育教育专业100名学生的毕业论文的选题分类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见表1。

从表1可见,35%的同学结合了自己的专业选择了体育教学及课程调查类的题目进行研究;有20%的同学选择了社会体育研究方向;还有28%的同学结合自己的专项学习,选择了技战术训练类的课题进行研究;另有17%的同学进行了运动科学理论类的课题研究。应该说绝大部分同学的选题方向是正确的,研究的内容是合适的。

2.1.1 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特点的分析

笔者对沈阳体育学院2008级体育教育专业100名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进行统计,发现毕业论文选题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选题的广泛性。从100篇毕业论文来看,选题涉及面广,在田径、游泳、排球、篮球、足球、健美操等十几个运动项目中,运用四年所学的体育科研方法、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体育统计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结合本专项的特点,对本专项的技、战术、训练、比赛、选材、教材教法等全方位的进行探讨、研究,以及在社会领域。如体育美学、体育社会、体育理论等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归纳起来研究内容涉及了体育科学领域的四大类。

第二,选题的针对性。体育运动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在竞赛中取得胜利,研究内容根据体育专业的特点,依据各运动项目的规律,对各运动项目的技战术、训练、比赛的研究达28%,研究的针对性强,实效性高。又如针对目前我国实施的全民体育健身发展战略,进行了社会体育方面的研究达20%。当然本文针对的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的研究那么在课程调查以及教学教法等方面的研究高达35%。

第三,选题的创新性。选题根据体育科学的不断发展有所创新,特别是当前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我国体育体制的改革,对综合体育的场馆的经营管理、运动项目走向俱乐部制度等问题进行了可行性的探讨,对新兴的理论学科如体育美学进行了有益的研究,根据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对新的技、战术进行创新性探索。创新是选题价值所在,要求论题必须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体现专业创新。表现为以下几点:对前人没有探索过的新领域或没有做过的新题目做出成果;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研究,有新发现或提出新看法,形成一家之言;从一个新角度把已有的材料或观点加以概括和表述;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做出科学的说明并提出解决方案;即使只提出某种新现象,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也是一种创新。

2.1.2 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存在问题的分析

笔者对沈阳体育学院2008届体育教育专业100名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进行统计,发现毕业论文选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选题严重重复。从整体上看选题方向比较广泛,涉及体育科学领域四大类,课程调查方向选题比重偏大,在调查的100篇毕业论文中,课程调查论题20篇、教学教法论题15篇、技术战术论题18篇、训练比赛论题10篇、社会体育论题12篇、全民健身论题8篇、运动心理论题9篇、医学生理论题8篇。比例基本合适,但如果进一步分析发现,研究的题目和内容重复率较大,如某某学校体育教学的研究、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的研究等等,如样本中的“对某某学校某运动项目现状的调查研究”十来篇,“某运动造成的运动损伤”8篇,其他还有很多题目很相似的研究题目。

第二,论题过大。尽管该问题一直被指导教师重视,但在所调查的100篇论文中,仍有5篇论题过大。本科生因为掌握知识和研究方法有限,所写毕业论文应该只是对某个选题的一种初步研究,选题不宜过大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或一个难点展开研究就可以。但通观查样本中的论文题目,不少超出了本科生能力范围,例如,学号为4010422的“高中生体育课堂兴趣培养的实验研究”、学号为4010334的“吉林省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研究”、学号为4010325的“对乌江市健身俱乐部中开设瑜伽课程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学号为“姚明征战NBA六个赛季的比赛状况研究”、学号为4010223的“2007-2008赛季八一双鹿电池男篮失利原因与分析等。这些题目过于宽泛,论题的内涵和外延都较广,不要说是本科生,有些题目甚至硕士生都无法单独完成。

第三,题目过长。毕业论文题目长度要求不超过20个字,如果论题过长就会使逻辑关系变得复杂,容易引发读者的理解障碍。在这100篇样本里有的论文题目都超过了20个字,笔者在样本分析中看到,题目偏长也是一个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比如一篇学号为04010211的毕业论文《对第四届NIKE中国高中男子篮球联赛(沈阳赛区)沈阳三十一中学男队的技术统计与分析》共用了40个字节。学号为4010315的论文《对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与沈阳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足球课程设置的比较行研究》38字、学号为4010413的论文《多球训练法在沈阳市普通高校乒乓球选修课正手攻球技术学习中的效果分析》33字、学号为4010421的论文《沈阳体育学院羽毛球专修学生运用多球练习法在发高远球教学中的试验研究》33字。据笔者统计论文字数小于20字共27篇,大于等于28字共15篇。从整体上看这100篇样本题目字数73%大于等于20个字,这说明我们的论文题目过于长,究其原因主要是不会把握题目中正负标题的运用尺度,例如这篇《对第四届NIKE中国高中男子篮球联赛(沈阳赛区)沈阳三十一中学男队的技术统计与分析》改为“第四届NIKE中国高中男子篮球联赛沈阳赛区――沈阳三十一中学男队的技术统计与分析。加个副标题使得主次分明,研究的内容更加突出易懂。又如这篇《对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与沈阳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足球课程设置的比较性研究》如果改为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VS沈阳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足球课程设置的比较性研究。这样不仅便于理解更加吸引读者眼球。

第四,题目新意不足。很多论文在题目上没有体现出新意,很多论文中对概念的解释都是教科书里的,非常陈旧不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缺少深度。许多作者缺少学术积累,没有在大量掌握已有研究资料的前提下自认为提出的课题具有研究价值,其实不然。作者应该具有敏锐的洞察力,选题能够在学术价值上有所创新,而不仅仅是在研究对象的分布区域和数量上有所不同就认为是创新了,如现在关于现状的研究非常多,很多重复的研究主题只是在研究对象的分布区域上有所不同或者在调查对象的数量上有所不同。

2.2 本科毕业论文研究方法的分析

研究方法是指论文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与手段,是解决问题的必备条件,在科研论文之中具有重要作用:(1)可以使读者通过对研究方法的介绍来评判研究的质量和科学性;(2)可以使读者根据同样的方法进行重复性检验和论证。对抽取的100篇论文研究方法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见表2)。

从表2中可见,在研究方法上,这100篇毕业生的毕业论文主要采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三种方法。大多数毕业生采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研究方法,其中,以文献资料法为主,占方法总数的99% (几乎全部使用),可见他们对自己的研究领域做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搜集与整理,其次为调查法,而从问卷调查法与访谈调查法比较来看,问卷调查法的运用要多于访谈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毕业生在研究的信心上和语言表达能力上还存在畏难情绪和能力欠缺。而体现研究水平的实验法只占9%。一篇有价值的科研论文,它的先进性之一表现为能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以表明其结果的真实性和论证的力度及研究的创造性。从统计中发现,能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的所占寥寥无几,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第一,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掌握不牢,不能灵活运用于实践研究。第二,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经费不到位,无法做实验性等较复杂的研究。据近几年对学生的调查统计,论文只打印资料费都在60~100元之间,而如果进行实验性研究的操作则既费精力又费财力,且在论证分析时又难以把握到位,直接制约了其研究层次的高度和深度。第三,研究时间太短,就业考研压力影响。

2.3 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分析

2.3.1 指导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指导教师,就是指导学生学习、研究的教师。由于本科毕业生第一次接触正式、规范的专业科学研究往往感觉迷茫无从下手。而此时,指导教师的启蒙教育指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这启蒙教育教学的同时,指导教师的学术观点、学术思想、学术水平和学术态度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因此指导教师的数量和水平是衡量本科论文工作好坏的标准。

表3反映出,具有指导论文教师资格的教师中教授5人,占11.9%;副教授22人,占52.3%;讲师15人,占35.7%。从中还可以看出教授平均每人次指导毕业论文数为3.2篇,副教授平均每人次指导毕业论文数为2.4篇,讲师平均每人次指导毕业论文数为2.1篇。说明教师职称水平和其能承担的科研能力是成正相关。

2.3.2 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数量情况

教师指导论文的篇数也是确保论文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指导教师的工作量间接反映出指导学生的论文质量,因此对指导的工作量进行调查是很有必要的。

表4中可以得知在指导学生论文数量上看教师的工作量不是很大,指导5篇文章以上的教师只有2人,占4.8%;3-4篇的15人,占35.7%;1-2篇的25人,占59.5%;4篇以下的40人,占95.2%;指导文章数量主要集中在1-4篇这个范围,教师能确保有充分的指导时间以便提高论文质量。

2.4 对本科毕业论文成绩的分析

成绩可以反映出论文的质量,平均成绩代表了论文的整体水平,而对比各个教研室的平均成绩却能放映出评判标准的差异。分析这两个指标的目的在于提高论文的质量和规范各个教研室的评分尺度,从而引起教务部门的重视,促进论文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2.4.1 对本科毕业论文样本总数平均成绩的分析

从图1分析可见,平均成绩为80.26,毕业论文成绩93%都集中在70-89分之间,这说明大部分学生态度比较认真能够较高质量的完成毕业论文,达到了本科毕业论文的目的,符合教学计划要求。7%达到90分以上,说明这部分论文非常优秀,毕业生具备了很好的科研能力,但是对比其他体育院校体育专业论文优秀率都在10%左右高于本校数据,说明这部分优秀论文欠缺,比例应当增加。同时也看到69分以下的毕业论文一篇也没有,但是根据笔者观察并不是所有的论文完成的质量都很高。希望我们学校在今后的本科论文培养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严格评定论文的成绩,逐渐增加本科论文的优秀率。

2.4.2 对各教研室本科毕业论文平均成绩的分析

笔者将这100篇毕业论文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划分,统计出各个教研室评定论文成绩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目的在于观察各个教研室对论文的评分尺度是否存在差异,这对指导教师在评分上有了参考的尺度,对论文的评审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表5可见,在笔者研究的100篇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中,共涉及十个教研室,从整体上看各教研室评分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存在显著差异,我们具体看游泳教研室的平均分最高为86分,而武术教研室的平均分为75分。平均分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11分,各教研室平均成绩的标准差为3.6说明各教研室的在毕业论文评分标准上存在显著差异,同事也看到各个教研室的标准差存在显著差异,标准差越大,说明这个教研室评定分数的波动就越大。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研究发现论文的选题过于盲目和随意,影响研究过程的正常进行。学生选题难度较大,对题目研究不够,认识不深,对相关资料收集与整理不充份。

3.1.2 研究方法过于简单体现科研水平的实验法,只占研究方法的9%。又如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学生毕业论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受到相应的制约。

3.1.3 对指导教师分析过程中发现,我院论文指导教师队伍科研能力较强,能够高质量的完成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值得肯定。

3.1.4 沈阳体育学院2008级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从最后得分看绝大部分都在70分以上整体成绩较高,但是90分以上仅有7%优秀率不高,达不到精益求精的目的,而在各个教研室评分成绩调查中发现各教研室的评分尺度存在明显差异。

3.2 建议

3.2.1 建立毕业论文选题库。为学生选题和教师指导提供选题支持服务,题库应体现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符合教学要求并体现双向选题的特点。

3.2.2 加强学生科研能力训练,提高科研意识。不断去尝试新的研究方法。

3.2.3 希望在今后的本科论文培养工作中努力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逐渐增加本科论文的优秀率。

3.2.4 建议各个教研室在论文评分尺度上形成一个标准。

【参考文献】

[1]王晓春.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调查与分析[N].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12).

[2]牛会康,安静.对山西省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分析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03(5).

[3]熊正英,王飞雄.如何完成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N].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2(3).

[4]杨勤,吕冬生.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探究[N].九江学院学报,2009(3).

[5]徐艳芳,邓普君,魏先福.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创新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7,8).

体育本科论文范文第6篇

在该研究中主要涉及到“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与“课程设置”两个主要的概念,因此,为了对研究有一个明晰、科学的认识,文章首先对着两个概念进行了简要的概念界定。首先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际上最初称为社会体育专业。在我国2007年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中,关于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具体阐述如下,即: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掌握社会体育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胜任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指导工作,并具有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业经营管理、体育社会工作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在2012年,教育部为了更好的明确该专业的专业性质,将其改为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且在同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重新界定了社会体育指导与专利专业的培养目标,紧接着,在接下来进行的全国各大本专科高校在2012年下半年的招生中,也相应的将社会体育专业改为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而且各个高校还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本校的办学特点、办学特色和地域特色,对人才培养目标也各自进行了完善,使得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办学特征。其次是课程设置。课程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最基本的一个单元,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与此相对应的,课程设置也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关键性内容,是开展学科建设工作和专业建设工作的基础。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为了优化学校的课程教学内容、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具体来说,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两个关键点。其中,合理的课程结构,实际上指的就是所设置的各门课程之间的结构应科学合理,如: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应科学、不同课程之间的衔接应合理等等。而合理的课程内容,指的则是课程的内容安排要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要能够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主要的方法论以及学科发展的动态与趋势。只有这样的课程设置才是合理的、有效的、科学的。

2四川省高师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与实践现状

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目前四川省高师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在课程的体系结构层面来说,基本是一致的,普遍是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以及综合实践教育三个主要部分构成,大多都是围绕着《专业目录》规定的“体育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三大主干学科,而课程也普遍是以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任意必修课四大类为主。其中,专业教育是高师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部分,不同的学校在教学课程的设置上各有不同,但是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基本上都是以“体育学、社会学、管理学以及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课程,加上体育技术类课程,再加上方向课程”这三个部分来构成的,也有个别院校并没有设置方向课程。如果从培养方向的层面来研究和区分,有的院校侧重于社会体育的经营管理,有的院校侧重于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但是无论是哪种情况,却均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目前多数开设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的四川省高师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实际上仍然是体育教育课程体系内容的简单增加或是减少,仍然没有突破体育教育的课程构成模式。

3四川省高师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与实践现存的问题

概况来说,目前,四川省高师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实践,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培养目标的定位过于宽泛。

在2012年,教育部将社会体育专业改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之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的目标也重新界定为:培养具备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活动中从事健身咨询、技术指导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但是,教育部关于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界定,实际上所规定的只是专业的一个大方向,开设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的四川省高师院校,还分别对此专业的培养领域和课程设置进行了设定,虽然各个院校的培养方案彰显了人才培养的特色和多元化,但是也突出反映了培养目标的定位过于宽泛这一问题。

(2)课程设置缺乏对学生需求的有效分析。

在我国,目前所进行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建设工作中,由于对需求分析所具有的应用价值还没有达成共识,因此,目前,多数开设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的四川省高师院校所开展的课程设置与教学需求分析的研究,也多集中于社会需求分析的层面上,而却很少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有效的分析,以至于所设置的课程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实际,影响了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3)专业方向的设置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这一点主要表现在,部分高师院校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没有明晰的方向划分,而即使部分学校进行了明晰的专业划分,但是其中部分方向的设定也常常存在于社会体育职业教育不存在紧密联系的问题,例如:社会人文方向或是运动科学方向,设置中小学体育教育训练方向等等,存在明显的与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设置相混淆的问题。

4四川省高师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与实践的对策

针对目前四川省高师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与实践的现状及现存的问题,特提出了以下几点课程设置与实践的对策。

(1)应重视专业方向的科学定位。

要确保专业方向定位的科学性,要注意与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与其就业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考察和分析学生的就业渠道来进行深入的研究。例如:通过考察和分析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可知,体育教育方向、运动科学方向等不属于该专业的范畴,应剔除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

(2)应重视学生的需求分析。

也就是说,在开展高师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工作时,应在注意满足社会体育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需求分析。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要注意科学地平衡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之间的关系,充分考虑社会和学生双方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之上,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在准确把握社会对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要求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进行课程设置。

(3)应重视以专业方向为目标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和实践教学的强化。

简单来说,就是按照目标导向的方法,根据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所对应的就业岗位及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情况来合理的构建专业核心课程,并在构建的过程中,应重视如今用人市场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在强化理论教学的同时,注意构建有特色的、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来不断的强化实践教学的成效。

体育本科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体育院校 英语专业 毕业论文 英语写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254-02

引言

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毕业论文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2004年开始实行的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本科教学评估方案中毕业论文的质量被列为一级指标,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观测点。作为外语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对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语言技能、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进行检验的重要手段,是外语教学深化的重要过程。

目前,国内关于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对策分析,其研究方法多以现象描述和宏观讨论为主,如王秋华(2002),王崇义(2004)。一些学者如穆凤英(2001),孙文抗(2004)颜静兰、倪巍(2005),对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探索了学生和导师对做论文的认识,以及论文辅导和评判的常用方法。另外,针对学生本科毕业论文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比如选题、论文摘要写作、文献引用规范等等,周川、王婷(2010),张轶前等(2007)也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也有学者如郭强(2004)开始探讨基于网络的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教学。

综观目前国内相关研究文献,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针对我国综合类院校开展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调研,对我国体育类院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还很缺乏。针对国内现状,本文选取北京体育大学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为研究对象,为了解国内体育类院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现状提供参考,并为体育类院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

一、毕业论文选题与研究方法

和综合类院校相比,体育院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既有其共性又有鲜明的体育特色。以北京体育大学英语专业为例,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而恰当地选题,注重选题的原则,既有一定学术价值,又符合自己志趣,适合个人研究能力,难度要适中。在研究方法运用方面,提倡多样化的研究方法。

以2012届毕业生为例,本届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共115人。其中,许多同学的选题与英语语言现象研究和英语学习有关,并结合我校实际进行了一些校本研究,如论母语负迁移对隐性语法学习的影响:以北京体育大学英语专业学生为例;Oxford学习策略量表(SILL)在北京体育大学术科专业学生中的应用研究等等。也有一些同学选择了与体育相关的选题,并有机结合了英语语言研究和文化因素,如篮球英语教学对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对体育经纪人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体育英语词汇习得途径探究;西方媒体对于中国女运动员的塑造——英美报刊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等等,这部分同学的选题有着鲜明的体育特色。有部分同学选择了以某一视角研究分析文学作品,如:泪水中开出的花朵——唯美主义视角下的王尔德童话之美;《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之文体学分析;揭开人性的“黑面纱”——《牧师黑面纱》中的心理原型研究等等。还有一些同学从特定的视角进行中西文化对比研究、翻译研究、语言学理论及方法研究,如:社会符号学的角度分析《大学》英译的对等关系;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研究体育新闻的英汉翻译;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释义(Paraphrase)能力分析——转换生成语法的视角等等。

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选题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不仅能使学生所学的书本知识得到一次实际的运用,而且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科研素质与创新意识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强调要有意识地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在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课程的教学中。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是培养学生科研素质与创新意识的重要实践环节,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重要阶段。

北京体育大学英语专业2012届毕业论文总体上来说,选题基本合理,论文结构比较完整,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体现了学生一定的科研素质。经统计,本届优秀论文7篇,占论文总数的6%;良好论文42篇,占论文总数的36.5%;中等论文41篇,占论文总数的35.7%;及格论文25篇,占论文总数的21.7%。经论文答辩、专家委员会评审《足球现场解说特点的研究——以2007~2008赛季和2010~2011赛季欧冠决赛Skysports的足球解说为例》和《从句法层面看当代书面汉语的英文化现象——以北京青年报为例》分获北京体育大学2012届本科生优秀论文一等奖和二等奖。

一篇毕业论文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章是否有新意,即论文中表现作者的新看法、新见解、新观点。本届论文学生主要采用以下三个角度撰写论文,体现一定的创新意识。

第一,学生以新的材料论证旧的课题,提出新的或部分新的观点及看法。

第二,学生运用不同的视角或新的研究方法重做已有的课题,得出新观点和新的结论。

第三,学生运用已有的研究方法或实验方法研究新的对象,尤其是有针对性地研究体育院校学生具体案例,从而得出能反映体育类院校学生实际学习特点的研究结果,并能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应对方案。

三、存在的问题

学生做论文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术基础薄弱,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和处理他人文献的能力较弱。

体育本科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能力培养

重视并加强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构建高素质和复合型的体育教育创新人才的关键。为此,研究解决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实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和任务,不断深化体育教言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适应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提升综合竞争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004届安徽省6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部分本科生120名;2)2003年全国24所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参赛选手120名;3)2005年全国13所体育院校本科生优秀论文评选对象156名。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文件法规和论文论著等文献资料,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印发有关调研问卷共计300份,分别发放:1)安徽省6所高校体育院系有关领导、教师和学生;

2)全国24所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中学生和有关院系带队领导与教师;

3)部分用人单位的有关领导和教师。

共回收问卷241份,回收率80%,其中有效问卷234份,问卷回收有效率97%。

1.2.3 访谈法 选择有关高校体育院系领导、教师和学生、用人单位领导和同事,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学习和工作能力现状,并着重对科研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问题,分别进行访谈了解。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院系和用人单位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能力评价 通过对安徽省6所高校体育院系和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内蒙、广西、湖北、湖南等全国部分高校体育专业本科生和有关领导、教师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其结果(表1、表2)。

由表1可见,对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各项能力满意的程度是不相同的,其中对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组织能力满意、较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占多数(约占70%以上);而对科研能力,满意的只有3.8%,较满意的占8.2%,基本满意的约占21.1%,而不满意的占39.8%。很不满意的占27.1%,两项达到2/3(约66.9%)。

2.2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能力与自我评价 在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被调查者中,认为不能胜任工作的能力是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中对科研能力认为很好的只有3.5%,较好的有7.7%;一般的有35.6%,较差的有14%,很差的有23.4%。以上表中分别说明,在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方面,确实与实际需要尚有一定差距。

2.3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撰写论文现状 对参加2005年全国13所体育院校本科生优秀论文评选而报送的156篇论文进行评审的结果是(表3)论文的选题和研究内容较为广泛,能够使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是:1)论文选题较大,理论研究较多,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较少;2)论文研究的深度不够,缺少创新性;3)研究方法多以文献资料为主,缺乏数据的支撑。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张力为博士,通过对本校100名2003级本科毕业生学位论文的研究发现,论文存在问题是:“没有研究假设、论述过多、实证过少,统计方法过于简单、撰写格式不够规范等”。

此外,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主任陈卓儒教授,通过对本系2002届学生毕业论文分析认为,“论文教学时间太少、学生选题过于狭窄,研究缺乏创新是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

2.4主要原因与分析

2.4.1 对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在培养目标和规格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复合型的体育教育人才”和“了解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动态以及体育科研的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并具有从事体育科研的能力”。我国现行的《学位条例实施办法》和《高等教育法》中也有明确规定。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计划落实不够、要求不高,缺少阶段培养目标和具体工作计划;培养与管理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力,缺少对学生科研能力的考核标准和检查考评办法等。

2.4.2 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科研能力的系统训练和具体指导、科研实践锻炼机会少 国家教育部文件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强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保障各环节的时间和效果,不得降低要求”。然而在乎时课堂教学中忽视对学生科研能力和兴趣的培养,缺乏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引导,其中有不少院系对《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不够科学,仅作为一般选修课在大四阶段才于安排,课时相对较少。

2.4.3 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能力培养指导不够、考评不严、要求不高 国家教育部文件明确要求:“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要贴近实际,要严格管理,确保质量”。而目前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水平较低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缺少总体培养规划和具体计划与指导措施。如选题环节,“选择研究课题是一种探索性的活动,选题过程是一个积极的思维过程”。而大多数院系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是由指导教师提供,选题后对学生课题论证要求不严,对研究方法和撰写过程中具体分类指导不够,有的只是临时安排几名教师负责;有的教师一人承担10多名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加之受自身的精力、能力、责任心与要求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导致论文质量和水差很大。

2.4.4 学生自身重视不够、兴趣不大、信心不足 从调查总体现状来看,绝大多数本科生对科研能力的培养锻炼认识不高、重视不够。主观上由于受自身文化知识的局限,往往重自己的兴趣爱好,重术科轻学科、重感性直观轻理性思考;有的认为只要学好专业技术提高成绩,能具备一般教学能力就满意而内因兴趣不大;有的认为科学研究要求高难度大而信心不足,产生畏难情绪,进而浅尝辄止。

3 对策与建议

3.1 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考评 院系领导要深刻领会有关文件法规与要求,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j,定期组织安排有关专家学者和学术带头人作科研报告,召开学生科研工作报告会和师生论文交流会,定期开展学生科研兴趣小组成果展示与竞赛活动;定期组织学生

参加社会实践调查、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活动。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把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同日常教学训练、实践活动与管理等工作有机结合,统筹安排,齐抓并重。定期组织开展评先奖优和表彰活动。做到“应在政策上加强对年轻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的培养”积极鼓励动员学生申报科研课题,对学生科研取得的进步与成绩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3.2 明确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目标与要求 1)要明确培养目标的指导思想。明确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主要目标和要求,努力达到“四个一”,即构建一支以学生为主体的科研兴趣小组和骨干队伍;安排每一位学生都有参加科研专题调研和实践锻炼机会;选拔一批学生参加全校大学生科技(论文报告)竞赛活动;培育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科研知识和方法,具有从事体育科研的基本能力和创新意识。2)明确学生科研能力培养阶段的主要任务与要求。制定学年教学、训练和实践活动计划、结合各校实际,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任务按学年分阶段进行安排。

3.3 加强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协调配合 1)加强平时课堂教学中的培养指导。2)不断修订完善《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计划,加大科研教学比重,切实做好教学与实践指导工作。各校可根据《课程方案》中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本校实际,适当将《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时数调至为30个学时(±20%),可按4个学分进行安排。其中学生科研实践活动时间不少于8~10学时,并将适当提前合理安排在大二和大三学年中分段渐进,做到教学课时、选派教师、科研实践活动和考核指导工作“四落实”。3)加强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

体育本科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体育院校; 毕业论文; 质量

作为体育院校中的学生,既要能武,也要能文,才称得上文武双全。所以毕业论文的规范撰写,就成为了体育院校教学实践的检验。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的监督与管理,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当前全国各类体育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作者对国内部分体育院校毕业论文资料的收集和与部分参与论文工作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取了其论文管理工作的经验和对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全国8所体育院系(北京、上海、武汉、天津、成都、沈阳、西安、南京)学生论文指导教师74人,本科毕业学生800人,其中男生603人,女生197人。

2.研究方法

⑴文献资料法 本课题组通过CNKI、维普网阅读了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和体育院校本科毕业论文管理方面的文献,为得出最后研究成果奠定了较为丰富的基础。

⑵问卷调查法 根据课题研究内容的需要,设计了教师、学生2份问卷,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通过对问卷进行内容与结构效度的专家评价,其总体评价结果均为“合适”,对8所体育院系的教师74人、学生800人进行问卷调查,发放教师问卷74份,回收有效问卷71份,有效回收率96%;发放学生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86份,有效回收率为98%。

⑶教学实验法 选择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三系2008-2010级学习乒乓球专项的学生181人为教改实验对象,其中男生108人,女生73人。时间为2010年9月-2011年9月,以一个学期为实验周期,共进行了两轮教学实验。

二、结果与分析

1.问题的提出:

本课题组通过对国内8所体育院校的毕业论文工作的问卷调查和总结,发现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⑴学生方面。进入21世纪,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加严重,学生的主要精力均集中在找工作上。以至于学生们将毕业论文当成课堂作业去对待,根本不按学校布置的要求来完成,在答辩前应付一篇了事,东拼西凑,甚至抄袭、找人等等。

⑵教师方面。教师把大多数时间均用于教学,而其他时间也要用于对本专业的教学研究和进行自我充实。极少的时间来进行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显得精力不足。导致对学生不主动进行指导,而是等待学生主动请教,在论文期间学生是否按照要求去做一概不知,不认真修改等等。

⑶其他方面。学校在论文工作的布置,没有仔细检查,暂无严格的管理措施,缺乏对教师是否进行有效指导的督促,所以导致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变成一种形式,管理方面的工作形同虚设,答辩也趋于成为走过场、人情分等现象大量存在,致使论文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以上得出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没有对本科毕业生撰写论文过程的追踪,学生的选题怎样去追踪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而指导教师又怎样在平时教学以外时间去指导学生,依据学生的兴趣去指导学生进行选题,管理人员怎样监督学生撰写过程,以及怎样对论文的质量进行调控管理,怎样形成切实可行、有效的规章制度,以上这些问题正是本研究课题的主要研究方向。

2.采取的对策

本研究课题以天津体育学院为阵地,历经一年两个学期的实践与探索,采用进行“跟踪管理”的办法,力求对体育院校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和评定进行有效的管理。其中包括“选题”、“师生交流”和“管理评定”三个主要环节。

⑴选题过程中进行渗透式的指导教学。

论文选题方向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论文的质量好坏,如果指导教师在日常的授课中,能积极主动联系毕业生论文的选题,注意发现和引导学生的兴趣,细心渗透在做论文工作中需要注意的环节,例如安排一些小论文、专业设计、撰写调查研究报告等等。可以促使学生在日常课的学习中去寻找和开发自己的毕业论文的兴趣所在,促成其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定向。

⑵紧密安排选题,适当核查。

毕业论文工作的安排大多被安排在学年的最后一年第七、八学期。所以很多学生没有充足时间去搜集资料,选题盲目,教师进行指导也较集中,学生也大都忙于寻找工作,故教师与学生均较不在意毕业论文的撰写与修改。如果把毕业论文分为非统一时间和统一时间,前者为准备、研究阶段(即渗透式教学阶段),后者为撰写、完成阶段(即论文答辩阶段)。准备、研究阶段安排在二年级上半学期开始,直到撰写论文,统一时间仍安排在毕业学期进行,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与教师有充裕的时间来保证论文的质量,也不耽误学生忙于就业。

⑶结合教师的研究方向,开展选题。

学校选派指导教师时,要结合教师的科研方向与水平进行选派,指导教师的科研水平是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质量高与低的关键。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跟踪教师的科研方向。例如有的指导教师从事专业队训练,就可以在上课的时候有意识地将自己训练经验传授于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追踪指导教师的方向,围绕一些难点、重点问题进行选题。有的学生研究学校体育健康问题、或者是全民健身热点,有的可能追踪教师思考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⑷获取前沿文献,发扬创新选题。

结合本身学科的特点,获取最前沿的文献资料进行选题、调查研究,深入实践,以免仅仅在书本上纸上谈兵,使学生在社会中通过撰写毕业论文的训练得到锻炼,使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切实提高。教师在指导学生时,要注重平时文献资料的系统收集,禁止网络抄袭和拼凑现象的出现,并注重跟踪当前最为前沿的科研动态和实践方向。

⑸建立一套毕业论文管理追踪方案,从质和量上确保论文的完成。

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制订一套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制度和方案尤为重要。主要任务是按学科分组对各学校毕业设计全程各阶段的工作进行检查与评价,即从毕业设计的选题、下达任务书、开题报告、方案设计、实验、撰写论文到答辩评分、总结归档等进行全面跟踪检查,并对各学校自查自评情况等进行检查;对通过实践得到有价值的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归纳总结得出整改意见,为学校评价和改进毕业设计工作提供依据。从选题结果、论文成绩的评定与答辩到论文的评优,学院采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标准,根据毕业论文各个阶段的进展情况,采取普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面的跟踪调控管理。

学校的各教研室设立毕业论文管理小组,组长由教研室主任担任,主要安排对各指导教师的日常指导工作和成绩评定进行调控管理,要注重日常的学术讨论交流和指导方法研讨会,三级互相联动,上下相互反馈,形成完整的质量监控体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毕业论文管理的关键在于具体落实每一个工作环节,注重人才培养的创新性与规范化相结合。结合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和学生就业现状,彻底转变当前的教育观念,理顺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的关系,形成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理论的良性循环。

建立大学生实践中心、训练中心等,完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做到在时间空间设施上的全方位开放。立足从学生选题、资料搜集、论文写作、成绩评判,树立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思想,注重每一环节的调控与管理,才能使毕业论文工作更加规范化,最终实现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潘盘浦.建立适合高等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学质童评佑体系田.江苏高教,2005.5

[2] 李俊龙、胡锋、古东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8):42

[3] 阎孝英.湖北省体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1):22.

[4] 汪文榜.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现状分析与培养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6):819

_____________

体育本科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毕业论文 实验 体育教育专业 科研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4-0044-03

1、引言

高校是培养体育师资的主要场所,体育教育专业是高校体育类本科专业中办学历史较为悠久,相对比较成熟的专业,近几年来,体育教育专业设置单位增加,除了办学悠久的体育院校和师范类院校,综合性大学开办也较普遍,体育类专业办学竞争越发激烈,培养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而毕业论文是体育专业本科生培养的关键环节,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其中还谈到“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也提出培养学生掌握科研方法,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由此可见,本科最后阶段的毕业论文工作已成为考核学生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唐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历年来重视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2、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存在问题

2.1 选题困难且缺乏新意

国内学者黄汉升口]研究近年来国内体育类优秀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特点,发现存在题目过大、缺乏准备、随意性大、题目不知所云等问题。通过查阅近五年唐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但作为地方院校,还存在很多其他问题。

首先是学生不知道如何选题,选什么样的题目。选题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极为薄弱,文化知识学习兴趣较差,对理论也不够重视,当毕业年碰到不得不面对的毕业论文工作,很多学生选题显得极为迷茫,不能选出适当的题目。通过访谈,笔者发现除个别学生能通过理论学习和自身爱好发现研究专题外,很多学生选题更多求助于教师,有些人盲目选题,如同完成普通作业任务,并不考虑研究的可行性,个别人甚至在数据库上寻找体育学术论文题目直接挪用,没考虑自身研究能力和涉及的研究范围。此类选题如果及时被导师予以纠正,并给予合理选题指导,问题尚可解决,问题是个别指导教师学术能力有限或疏忽大意,如果开题通过,将导致学生后期无法完成论文,造成骑虎难下的局面,最后不得不大改,勉强通过,敷衍了事。

其次论文选题严重重复,近五届唐山师范学院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尽管强调不得重复,但由于学生选题方法和途径单一,导致选题重复严重。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例如上届学生调查本校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下界学生就选择调查其他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还有学生拟定一个唐山市区学生的体育消费的研究内容,尽管学生可能在实践中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并严格进行调查分析,但这样的题目无新意,而且学生的论述内容大同小异,结果是学生很难通过论文写作获得初步的科研方法和技巧,难以达到培养质量。另外学生选题集中在大众健身和学校体育领域,反复研究,思维不能发散,个别学生选择在体育产业和运动训练领域挖掘新题目,而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化学等运动人体科学方向极少有人挖掘题目,导致学生很难有机会利用实验室完成论文。

最后是选题缺乏监控,一般学校都是学生进行选题,根据选题分配指导教师,但随着体育专业的扩招,每届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一些院校指导教师负担普遍超负荷,导致个别导师缺乏对学生选题的监控,直接结果就是题目过大或者选题偏离培养大纲,从而导致学生以后不得不使用一些不熟悉、偏冷的研究方法完成,常见的实验法等方法反而遇冷。

2.2 研究方法和手段单一

针对唐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9级本科生选题结果进行统计,关于调查研究的选题占82.5%,与往年基本一样。特定的选题内容决定了后面的研究方法,绝大多数学生的论文中尽管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实际上绝大多数人仅仅使用了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其余方法并未真正使用,流于形式。

出现以上情况有学生的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方面的原因的学生研究方法能力掌握极少,平时学习中教师没有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研究方法,仅有极个别学生参与到任课教师课题研究项目,经历一些研究学习,掌握一些科研方法和技巧,而绝大多数学生对研究方法仅仅从体育统计学等课程中零星掌握一点,且缺乏实践训练,因此自身论文设计中只能选择文献资料法及问卷调查法,而文献资料法是学术论文研究最基本的基础性研究方法,因而学生论文主要使用的是问卷调查法,研究论文也是对调查数据做一个简单归类,进行定性描述,缺乏精确的统计分析。研究方法能力的不足反过来也限制了毕业论文的选题,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内容很少涉及,实验法、测量法、统计法应用偏少。

客观方面,地方院校体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本身科研能力有限,在毕业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方法上缺乏有效指导,另外学校毕业论文规范中对综述性文章比例有一定限制,因此学生更多选择调查性研究论文,但本科生具备的理论水平有限,难以在拟定选题中采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深层次挖掘与分析,单一的研究方法限制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2.3 “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局限性

直到1991年,国家教委出台的第三套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才在限制选修的课程模块中,设置了“体育方法学”课程,并明确规定在第8学期安排“科学研究与毕业论文”这一环节,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2003年教育部出台新课程方案中“体育科研方法”规定为一般必修课程,但不硬性规定学分、学时,明确其为研究方法的入门课程,其宗旨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培养体育科研的能力。

“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科研能力的掌握,撰写毕业论文至关重要,但目前唐山师范学院相应课程教学存在一定问题。第一点,对课程的重视度不够,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大纲虽然将“体育科研方法”列为必修课,但考核性质安排为一般考察课,平时和期末考核比较松散,学生简单完成一个考核作业即完成任务,大纲修订时学分、学时的调整比较频繁,效果不理想。第二点,课程安排和“体育统计学”重合较多,“体育科研方法”课程和“体育统计学”课程学时都安排为32学时,两门课程在研究方法的章节教学中重合较多,较多内容重复教学,而且两门课程都是以课堂理论面授为主,内容枯燥,课后实践较少。第三,教师执教能力有待完善,同其他院校类似,“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由本专业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担任,该课程需要教师有丰富的跨学科知识,不但要掌握一定扎实的统计学知识,对本学科科研特点及学术前沿要有深入理解,但近几年教学工作以青年教师为主,教师缺乏系统的科研方法学习,只是根据自身优势科研方向对“体育科研方法”进行一定角度的阐述,而且以理论性灌输为主,与体育科研实践结合较少。结果就是授课内容与学生毕业论文需要不相符合,如教师讲授很多调查性研究方法,一旦学生选择应用实验法相关题目,论文如何撰写就将极大困扰学生,不得不求教指导教师。

3、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引入实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3.1 选题内容可行性分析

体育学属于交叉性学科,各专业均涉及大量文科及理科课程。根据黄汉升对2004-2009届全国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的调查,认为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是学士论文中总体质量较高的文章,选题能够反映该学科热点问题,实验设计较严谨,仪器比较先进,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较强,优秀论文多集中在运动生理、生化方向。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虽然培养方向不一样,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中依然保留大量自然科学类必修课程,可以从理科方向选题去探索体育实践问题,分析动作技术特点,可以从运动生物力学方向选题,涉及人体机能评定,研究评价方法可以从运动生理等角度选题。

但体育教育专业选题一大问题就是大量重复,选题困难,无新意和亮点,实验方法应用太少,唐山师范学院体育专业近几年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也存在同样问题,学生选题追求简单、易写,以学校体育调查类选题为主,运动人体科学类选题极少。

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理论基础极为薄弱,缺乏应用多种研究方法去深度挖掘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的内容,不敢有质疑,不了解通过何种渠道去获取文献资料,因此对此类选题不敢涉及,实践访谈中有学生对大学生减肥方法感兴趣,但考虑到要进行实验设计,使用体成分仪进行测试获取数据,还要进一步统计分析,感觉困难,选择放弃。此类情况不少见,实际上对于本科毕业论文的实验设计和要求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并不复杂,需要相关课程教师,尤其是理论课教师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思考,扎实掌握理论基础。其次,教师的实验教学工作不足,学生实验课学习不够扎实,不能利用现有条件去设计实验思路,还有一个常见原因,那就是学生有良好的实验基础,但不了解此类选题而遗漏,个别地方院校教学和毕业工作思路较为保守,墨守成规,学生毕业论文工作以稳为主,很多指导教师并未引导学生在自然科学方向去选题,一届照搬一届,选题内容上无新意,没有突破。

唐山师范学院体育系针对以上情况,2010年开始引导学生选择运动人体科学类选题,并进行精心指导,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进行合理实验设计,个别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明显提高,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学生学习,取得不错效果,证明利用实验室,进行实验设计完成运动人体科学类毕业论文是可行的。例如,有学生对运动性疲劳评价感兴趣,设计体育课后各类恢复手段对疲劳消除影响的实验,测定不同方式恢复方式后人体心率、血压和血乳酸的水平,实验采用重复测量设计,取得良好效果,观察到了积极性恢复手段的应用起到加速心率和血压恢复的过程,学生通过论文的完成也加深了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另有学生选择应用性研究,比较不同力量训练方式对跆拳道大学生运动员下肢肌肉爆发力的影响差异,取得预期效果,论文均入选本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以上表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采用实验性、测量性等方法,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可扩大选题范围,提高毕业论文的研究价值和质量。

3.2 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

毕业论文引入实验性工作,一个前提是必须具备相应的实验条件,教育部2005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表》及大学实验室评估标准明确了高校实验室应具备的条件,目前我国体育类院校、师范类体育院系均不同程度建有实验室,唐山师范学院自2007年迎评以来,实验室经过扩建,添置先进设备和仪器,条件满足现有教学和师生的科研要求。

实验室条件满足需要,但部分师生对实验重视不够,实验课程没有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仪器利用率不高,实验教学师资队伍薄弱。这些问题影响了实验室的利用,这也是学生毕业论文利用实验室较少的原因。

理论课教师和实验室相关人员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首先思想上予以重视,不能把理论课实验边缘化,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让学生主动利用实验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力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工作中,使其熟悉实验,喜欢实验,有能力完成运动人体科学选题论文。

学院可以制定各种政策鼓励师生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提高科研水平。以前学生毕业论文大部分是问卷调查类型,实验室先进仪器设备利用率不够,实质上与院系整体科研业务水平不高相关。不但实验教学人员科研业务水平要提高,其他理论教学人员也需要熟悉专业理论知识,对实验室加深了解,熟悉相关仪器的原理和用途,形成普遍能够指导学生在自然科学领域选题的能力,建议定期培训师生了解实验室具备的条件和功能定位,也可通过运动人体科学领域学术讲座给师生提供相关信息,要鼓励师生积极学习实验理论。

3.3 加大“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作用

上一篇:本科体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体育运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