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职工个人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3-03-04 23:14:38

铁路职工个人工作思路

铁路职工个人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 安全文化建设 实践途径

铁路运输安全,不仅关系到铁路自身的效率和效益,而且与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和社会安全密切相关。“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一直是中国铁路运输的永恒主题。21世纪,中国铁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新的发展机遇,回顾人民铁道运输安全工作所走过的曲折历程,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尝试和探索新世纪中国铁路运输安全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无疑是一件值得去做且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在铁路企业的重要意义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文化为载体,把安全管理的强制性和文化管理的柔韧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文化的手段和文化的力量去引导职工、凝聚职工、激励职工,促使职工把遵章守纪、安全生产作为自觉、自律、自动的行为,把企业的安全目标融入个人的理想追求,使安全生产有序可控、长治久安。

首先,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看。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程度和素质高低,决定着社会全面进步的速度和水平。伴随着一次又一次铁路大面积提速调图,重型钢轨、先进的机车车辆和通讯信号设备陆续上道使用,一些科技含量高、安全保障系数大的新设备无疑将使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如虎添翼。然而,无论多么先进的设备都是由人来使用和维护的,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对铁路企业来说最关键,铁路安全文化必须坚持从“人”这个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入手,在既注重对“物”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人”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尊重、关心和依靠职工,全面落实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人文精神,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培育安全文化,既可以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又可以提高铁路的安全保障能力,为旅客货主提供更加安全、优质、快捷的运输服务,是铁路企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其次,从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步伐的需要看。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步伐的加快,铁路企业即将进入一个崭新而充满机遇的时代,在这一最佳发展机遇期内,国铁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将在更新管理手段、引入经营理念等领域进行改革,随着铁路新设备、新技术的大量投入运用,在强化职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等人力资源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就变得尤为重要,另外,铁路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决定了安全是铁路企业的根本所在和命脉所系,必须时刻把运输安全放在首位,铁路高度集中、大联动机的行业特点,离不开严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劳动纪律作保证。但这种就安全抓安全、就管理抓管理的做法,不能完全消除管理上的漏洞和作业中的隐患,特别是容易引起职工心理上的抵触逆反情绪。安全文化注重突出人的观念、道德、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把管理的有限性和文化的无限性统一起来,把管理的强制性和文化的能动性结合起来,用管理制度硬约束之外的素养理念,用安全观念、安全知识、安全技术、安全行为方式培育具有现代安全素质的“人”,以此来保证铁路企业安全、高效、有序地运行。因此,培育安全文化又是实现运输安全有序可控和基本稳定的客观需要。

最后、从铁路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看。多年来,各单位结合行业特点,创造了许多反映企业生存发展需要的文化,其主要精神集中体现在安全和服务上。通过增加铁路“产品”文化含量,体现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已经成为体现铁路企业发展程度的最基本特征之一。安全文化作为一种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与人的素质紧密联系的文化,为铁路企业建立起了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和环境,在塑造铁路安全品牌、树立铁路良好形象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安全文化更应作为铁路企业的核心文化来建设。

二、探索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途径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稳步推进改革:在铁路机构改革的设计中,要有前瞻性和科学性,要从整体的角度考虑,不能一拍脑袋,心血来潮就从眼前的局部利益搞出一个所谓的改革方案,可是当这种方案实施没多久就发现问题百出,又走回头路。在改革中要尽量避免运输安全管理中翻来覆去的不稳定因素。要建立科学高效和规范有序的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体系,同时也要做好应对改革中必然会出现的运输安全危机措施。

(二)加强铁路安全管理队伍建设:努力改善安全管理人员的经济和生活待遇,积极吸引有文化 懂技术 、会安全管理的专业化人才,增加安全管理教育投入,不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尽量克服运输安全生产管理中一哄而上的形式主义弊端。

(三)正确认识铁路法规和规章制度在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要按照“科学、统一、专业和规范”的原则制定各项准确适用的法规和规章制度。铁路有关部门要端正安全管理工作思路,采取必要的措施,努力预防铁路法规和规章制度政出多门,过繁过杂,相互抵触和难以执行的矛盾。务必根据铁路运输的发展状况及时修订和完善各项法规和规章制度,及时清理废止制约铁路运输发展的法规条文和规章制度,杜绝哪些为方便完成考核任务变相搞创收滥定规章制度做法。要围绕铁路运输安全这个重点,细心制定铁路运输的各项法规和规章制度。

(四)加大铁路的科技投入,积极采用先进的铁路技术装备, 坚决淘汰落后的铁路运输设备。不断升级改造现有的行车安全监管装置,消除铁路运输设备上的安全隐患,在运输安全生产管理中以科技硬件取代繁琐的人工监管工作,以自动化运输控制装备替代人工操作,来提高铁路运输效率,又能大量减少人员操控上失误。通过建立铁路安全信息管理系统,迅速有效地提高各项管理制度的推进落实。减轻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遏制了安全管理中的好人主义,有力地保障铁路运输安全。

(五)加强现场铁路职工队伍建设,大力增加一线铁路职工安全教育投入,采取各种形式组织职工进行业务培训,在经济上和精神上鼓励职工参加提高学历的学习。不断增强提高现场职工的业务技能和文化水平。同时广招高等学历青年进行现场学习锻炼,为飞速发展的铁路提供具有高文化,高业务水准的后备力量。

(六)根据现场职工违章违纪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和处理

加强现场职工安全思想教育,用血的事故教例告诫每一位职工,事故的发生来自至违章作业,来自违反劳动纪律,要求职工做到领导在和领导不在一个样,自觉严格地按照标准作业 。开展经常性的业务理论和现场实作考试,及时了解职工业务理论水平和作业中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组织学习培训,特别是在新的规章制度颁布实施前就要抓紧学习培训,考试合格方能上岗。对于比较少遇到的非正常行车办法要定期组织有关职工进行学习,以确保在非正常情况出现时,职工能从容应对。铁路各运输部门在安全的管理中要齐心配合,按照铁路有关的法规和规章制度,各部门各工种间要落实安全管理的责任制。在铁路运输安全中,要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既协作,又互控。教育、检查和督促所属的现场铁路职工,杜绝现场作业中的职工碍于情面,不讲标准,简化作业的错误做法,以消除铁路运输中的安全隐患。

铁路要与地方部门的紧密合作,积极开展爱路护路活动,向铁路沿线单位、学校和居民的广泛宣传有关路外安全知识。抓好铁路沿线周边的治安综合治理,维护铁路的社会稳定,积极预防和严厉打击破坏铁路设施的行为。铁路和道路相交应尽量设置成立体交叉,加强铁路行政执法,坚决撤除非法私建的道口和人行过道,对繁忙的铁路线两侧按规定设置栅栏进行全封闭,严禁行人或牲畜进入铁道,防止铁路机车车辆与行人、机动车 、非机动车、牲畜和其他障碍物相撞的铁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以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畅通。

三、结语

铁路职工个人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刘三姐叫什么咱不知道啊,广西残联的理事长咱知道,叫李小凤。

听到残联系统的同志私下称呼李小凤理事长为“凤姐”,想到了王熙凤,但更想起了刘三姐。

小凤理事长有王熙凤的干练,却没有王熙凤的城府;没有刘三姐的传奇色彩,但更有刘三姐在群众中的亲和力和号召力。

不知道李理事长是否知道、是否喜欢这个称呼,但我们觉得这个称呼表示了残联系统的同志对她的亲近与尊敬。

至少,这也是我们的印象。

与小凤理事长的交谈不到两个小时,也只能写点印象吧,印象李小凤,当然,印象颇深刻。

李小凤理事长自言人生经历并不复杂,这包括:上的是南宁市的重点中学,因“”耽误了高考,上山下乡,回城到工厂,到机关,在“四大班子”中走过三个,在市委组织部干过,当过南宁城区的党委副书记、区长,来残联前的最后任职是南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呵呵,够复杂的了。

1998年,组织部的领导找李小凤谈话,调任残联。李小凤坦言:没有思想准备。她说起一个细节:知道调任的消息后她问身边的同志,知道残联在哪儿吗?不知道,她也不知道,这就是当时小凤对自治区残联的了解。但组织部的领导说:你有爱心,有感情,有热情,又在多个岗位工作过,你去残联,有利。我们能听出这话里的弦外之音:这是组织的信任和支持。

李小凤的思想很快转过来了,她甚至认为这是人生的一种缘分、一次机遇、一份财富,于是,就有了现在的李小凤理事长。

用李小凤理事长非常平静的陈述:她见证了8年来广西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用广西残联同志的话:今非昔比。

这短短的话语中包含了太丰富的内容,浓缩了李小风理事长和残联系统的全体同志所做过的太多的工作,这些,我们在下面要详细铺开。这里,我们只说几件结果性的事情:在自治区开会,各部门的领导都知道李小凤,都会跟她打招呼,有许多人还会伸伸大拇指;自治区残联代表大会,当时在南宁的自治区党委常委全部出席,连广西驻军的领导也一一出席,而且大热天的,人人打领带,着正装;自治区政府主席办公会,专门研究残疾人的问题;每年春节慰问残疾人,“四大班子”的领导亲自率团……

李小凤理事长谈这些,谈这些时她激情四溢;李小凤理事长也谈别的,谈别的时神情则有些凝重。

她谈到的“别的”主要是广西残疾人事业发展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她说,广西到底还是一个经济后发地区,残疾人事业这些年发展比较快,但城乡发展还不平衡,总体发展还不平衡;她说,我们还有很多困难,所以要求真务实,一件一件地做事情;她说,我们要正视自己,向兄弟省市学习,也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她说,我们不但有爱心更有信心,别以为经济后发展残疾人事业也要后发展,广西的残疾人事业充满希望……

这就是印象中的李小凤,一个务实而又极富激情的大姐。

从一个理事长的印象,我们就可以展开这个自治区残疾人事业的如画风景。

城市革命

本刊记者阿果

广西,三年前就曾来过。那时我写了广西的山和广西的人。三年后,山还是一样的山――诱惑人的美丽,,跋扈,不肯付出一丝一毫;人还是一样的人――刚烈的思变者,坚韧,执著,与山对峙。

和山相比,广西的城市南宁,另样的诱惑,高楼大厦、迷你裙、老友粉、不夜城。熟落的木棉花砸在街道上啪啪响,与人流相应和。土地在人们的印象中渐渐淡去,人们蜂拥向企业、机关、学校……寻找一个好工作,盘算着让自己的生活更好一点。人们赛跑一样奔波,其中,残疾人的步伐就有些慢了。

然而,在这样一个壮族自治区首府城市,残疾人就业率达到了81.57%,残疾人的生活状态与城市的发展在一步步地接近。这一切,还是源于广西的人――一群总能挥舞大旗奋斗不止的人,一群永不停息的革命者。

多情引发的革命

一个有魅力的领导在于他的多情,一个有魅力的领导班子在于他为老百姓干了多少事。

2002年春节前夕,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时任南宁市委书记的李纪恒到新阳造纸厂慰问残疾职工。一排排快要坍塌的职工宿舍,低矮潮湿,屋子里空空的。有的职工跪在了李书记的面前……李纪恒哭了,在摄像机的镜头前哭了。这是一个会流泪的男人,一个敢于流泪的领导啊。

新阳造纸厂1958年成立,现在已经10年没有招工了,处在自然减员状态。1997年终于全面停产,靠出租厂房维持基本生存。其中500多名职工,有237人是残疾人。

造纸厂一直是李书记的痛。一天,李书记对唐副市长说:“唐兄啊,我不再哭了,没用,我决定让造纸厂翻身!”

2003年,李书记带领有关部门,调研造纸厂如何引进外资的问题。2004年,李书记又一次来到造纸厂,现场办公,终于敲定了造纸厂的改革方案,组成了开发领导小组,造纸厂的改革终于拉开了序幕。

第一:整合土地。把造纸厂的地划分成三块,一块地拍卖;另18亩做商业用地,用拍卖的钱建商业大楼,成为永久性的产业,解决部分职工的上岗问题;第三块地做宿舍区,占地23亩,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

第二:残疾职工提前5年正式退休,这样他们就可以从社保领取退休金。符合这个条件的残疾职工当时有40多人,他们原来每月领取底保400元,而社保的退休金是700元,这既改善了退休职工的生活条件,又为造纸厂减轻了负担。

第三:投建人工湖工程。领导小组决定,用开发人工湖的部分工程款建两个回迁楼,解决50多户盲人的住宿问题。开发小组充分考虑了盲人的生活习惯,他们几十年走下来的上班路从不曾改变过。回迁楼每平米租金1.5元,一户的月房租大约为75元。在回迁庆典上,许多残疾职工拉着李书记哭了。北京日报的一位在场记者说:“这种场面已经很多年看不到了。”

蒙厂长给我叙述了这段故事,至今还让他激动不已。说起商业楼的规划,蒙厂长眼睛都亮了。他说:“一个字,爽!”

革命改变人生

姜仁义,算个人物。他既是贫困户又是超生户,年纪老大不小了,又没有一技之长,要就业、要脱贫,谈何容易?为了小孩读书的学费,每个学期开学时,姜仁义都发愁,常常绞尽脑汁去筹钱,南宁市的残疾人朋友就曾经数次给他捐款。

曹伊文,曾经是电大的高才生,中文专业本科毕业。按说,她凭自身的学识,找工作游刃有余。她也曾经在过好几个单位待过,但单位效益都不好,2003年,她下岗了。那年,她刚满40岁。照她的说法,一不留神,就跨进了“4050”的行列,想再就业,难上加难啊!

像姜仁义、曹伊文这样的残疾人南宁市很多,各有各的难处,但千难万难,都是因为身有残疾才难。他们的困难,牵动着南宁市残联每个同志的心,市残联的同志惦记着他们。怎么样才能创出一条富有南宁特色的残疾人就业之路呢?市残联的同志千方百计地谋划着、运筹着。

他们通过调研了解到,残疾人生活在社区,残疾人的困难、问题也大量存在于社区。社区的事儿千头万绪,而残疾人的事儿往往在最基层的地方却被忽略了。如果在社区居委会有人专管残疾人的事,残疾人工作就做到位了。而让残疾人来做残疾人的事,再合适不过了!

2003年下半年,市残联和市财政局联合向市委、市政府专项报告,要求设置社区残疾人公益性岗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政府办公会和市委常委会分别开会作了专题研究,同意市残联参照劳动部门的办法,设置社区残疾人工作协管员,进一步扩大残疾人就业。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举措,在残疾人中引起强烈反响。残疾人奔走相告,我们也可以上行政班了!担任协管员需要经过公开招聘考试,残疾人纷纷应聘参考,他们终于盼来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

南宁市的残疾人协管员于2003年12月正式上岗,一年多来,全市已经安排了218名残疾人协管员。他们活跃在南宁市各城区的社区居委会里,为残疾人排忧解难,也为社区方方面面的工作出谋划策、尽心尽力。

姜仁义现在一扫过去的满面愁容,他痛快地说:“我终于吃上了皇粮,端上了铁饭碗!”他干起工作来风风火火,一丝不苟。过去是别人帮助他,现在是他帮助别人了。

曹伊文也一样,工作中她如鱼得水,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学到的知识能派得上用场,没有什么比这更高兴了!

一次静悄悄的经营革命

每一个城市都有独特的魅力。北海,白得纯洁――银滩的白沙和白得耀眼的太阳。北海,人少,安静。忽然一天,街角冒出许许多多的爱心亭,就像旅游季节的银滩忽然冒出的一片片人脑袋。

这是北海市特批的,也是考虑到城市规划的最后30个爱心亭。这爱心,给了30户残疾人家庭。

1号亭:主要经营食品和两部公用电话。主人不在,看亭的有一个小工和一个亲戚。亲戚告诉我,亭主到外地看腿去了,他要安一个新的假肢。小工的月收入400元。一个月下来,这个亭能盈利1000多元。

2号亭:亭主问我:“你能给我带来什么优惠政策?”我一时答不出。亭主从没搞过经营,月收入400元左右,他有些着急。他回答了我的问题:虽然自己不方便,但送货不愁,厂家送货上门。税是全免的,只要挣一点就是自己的。残联的同志还经常过来帮忙,出出主意。也许下个月就会好起来了。我笑了:“这不都是优惠政策吗?别着急,经营也是要慢慢学的。”

3号亭:亭主的妻子打了个电话,不一会,一辆轻便摩托就到了眼前,亭主笑盈盈地出现了。这是一个新建小区,改建时拆了亭主原来的小卖部,现在还给他一个新亭子。亭主很会经营,这小小的亭子一个月能挣三四千元,他又开了个洗车场,俨然成了老板。

4号亭:我们没有去看亭子,直奔亭主的家,因为亭主高位截瘫。亭主是个美丽的姑娘,在北海市电台做业余主持。她雇佣一个保姆和一个表妹照顾她的生活,亭子由父母代替经营。当我问及亭子的收入,她的父亲含蓄地告诉我:“能维持姑娘的个人生活需要。”

……

亭子在街边静悄悄地开放,就像静悄悄的北海。亭子不浮夸,她实在,就像银滩的沙从不因自己的独特而高傲,她用身体支撑起旅游者的脚印。

纯洁的北海。

城市从来都是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她因人的魅力而变得美丽。广西,宛如一个充满魅力的男人,刚烈而柔情。城市因有这样的男人而永不言败!

在百色市残联的书面材料中,我没有看到轰轰烈烈的数字,但百色市残联同志工作的成果却是“实实在在”的,如同纯水无色,光终为七色之质。

百色特色

本刊记者陈曦

桂西红土,澄湖水碧,正是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半世纪前的枪声回响至今日。当年飘舞的红旗凝固在百色起义纪念碑上,坚硬灰色的石,记载着历史的长度,负载着光阴的冲刷,最终幻化为人的永恒。于广场上凭栏远眺,右江横枕的百色市区和松柏环绕的革命烈士陵园只有咫尺之遥,历史的指针竟在这转头侧目间摆动。说起百色,不由得想起伟人邓小平,记得历史课上讲起“百色起义”时说,“一切从实际出发,用革命实践作为检验革命真理的惟一标准,这是邓小平在发动百色起义中的指导思想。”如今伟人已逝,革命也不再是枪炮战争,但他的思想却深植厚土,成为百色市残疾人事业血脉中涌动的血液。

偏心的领导

“无论百色多少问题要解决,也要先解决残疾人问题。”这是百色市书记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句话。采访梁书记是我的意外收获,却是百色市残联同志的计划之举。百色市残联的工作始终是上升为政府行为、深得领导重视的,也正是因为近年来百色市残疾人工作被纳入政府规划,才使残联得以放开手脚有所作为。梁书记向我介绍说,百色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地理环境比较恶劣,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全市的脱贫工作有沉重的担子,但是残疾人属于困难中的困难群体,残疾人工作也是被放入侧重位置考虑的。的确,如果没有领导的支持,在有限的条件下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在百色假肢装配站建站之时没有资金、地皮怎么办?要不来,借不到,工作怎么进行?残联同志数次到市政府寻求帮助,详细的计划书阐明了假肢装配站建立后将会产生的良好社会效应,不仅符合残疾人的切身需求,更是政绩体现。他们敬业至诚的态度引起了政府领导的重视。市政府分管领导不仅批准财政划拨开办经费,时任市委书记马飚还亲自到站看望接受假肢安装者和技师。于是,百色市建成了广西残联系统第一个地级市假肢装配站,第一个能独立安装大腿假肢的工作站。

从百色市中心驱车15分钟你就能看到一片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你会想到这幢总投资178万,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的地基即将成为集康复训练、就业培训、用品用具供应、盲人按摩指导、文体活动等多种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大楼吗?这块地皮虽不是寸土寸金,却也是商家必争之地。这幢即将成为百色残疾人事业得意之笔的大楼是广州市残联领导六访百色,无偿援助革命老区100万元兴建的粤桂残联协作硕果。写到此,我又想起“无论百色多少问题要解决,也要先解决残疾人问题”这句话。话说得偏心,事办得实在。

匣子里的声音

“……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拥有一双健康的眼睛和良好的视力,是每一个人所应该追求的,‘视觉第一’呀!……目前全国有900万盲人,并有3倍于此数目(2700万)低视力患者,还有3亿多人需要矫正视力。……各位听众朋友,以上我们介绍了这么多的防盲知识,主要是想告诉大家,在各种致盲的疾病中,其中许多盲是可以避免的……”

这是一段来自百色市广播电台《一路同行》栏目男主持人的声音。而这位主持人就是百色市残联郑岩副理事长。他可是百色市残联的一位才子,不仅有口才有文笔,还是一位摄影爱好者。于是百色市的残疾人宣传工作也就有了音、文、图三杆枪。梁书记在介绍工作时将百色市残疾人工作的发展经验用三点概括:将残疾人工作纳入规划,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注重宣传。可见百色市残疾人工作是非常注重宣传的。宣传,这可是个很实在的做法!宣传的力度往往会影响受众的认可度,受众面越广,宣传的人性化越强,认可度就越大。残疾人工作也是如此,要先被人了解才能被广泛的接受,才能得到社会的广泛帮助。百色市残联同志深得此道,不仅平日里广约媒体报道宣传残疾人事业,在百色市残疾人的各项重大活动中,更是能够看到来自各种媒体的记者。在2004年 5月“视觉第一 中国行动”白内障复明手术的工作中,残联同志邀请了卫生局、民政局的负责同志,还请到了广播电视局、百色电视台、右江日报社的领导作为领导小组的成员。活动期间电视台、报纸、电台全程报道,可谓海陆空三栖作战。一时间,扶贫助残的观念如吹入的阵阵春风,大规模报道宣传更使得企业乐于赞助残疾人工作。

红轮西坠,日暮时分,不知百色市会有多少台打开的收音机,会从多少地方传来同一个声音,但可以肯定的是,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已经随着匣子的声音悄悄地潜入人心。

最实在的词

“让无力者有力,让有力者前行”,这“力”对大部分残疾人来说就是“钱”。脱贫――是残疾人最实在的字眼。“在百色的低收入人口中贫困线以下的残疾人就占了3.8万,”具体的数字梁书记脱口而出,可见百色市残疾人脱贫任务之重。百色市残联的同志更是为残疾人这个最实在的字眼费了苦心。残疾人脱贫往往没有捷径可走,绝大部分只有康复、就业这条路。在有限的条件下,百色市残联并不能找出什么特立独行的办法。要用平易的措施干出不平易的事业,他们找到了两个关键:康复教育、政策落实。

残疾人的贫穷问题仅仅依靠“帮”是不行的,残联同志力争要将“扶”转为“带”。通过扶智、康复、教育多种康复途径发挥了残疾人的主观能动性去脱贫。结合“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仅2004年百色市就完成1800例白内障复明手术,让一大批脱贫的残疾人重新获得了劳动能力,成为自主脱贫的一个起点。有赖于“长江新里程计划”,百色市的假肢装配站在2004年完成了63例假肢装配服务,使63个残疾人有了自主脱贫的可能。说到这我想起了一位叫龙彩花的女孩,我是在百色市东笋冶炼福利厂化验室里看到她的。肢残人龙彩花先是在残联的帮助下装上了假肢,2004年又参加了残联办的电脑培训班,现在厂里做化验员,不仅每月有几百元的收入,并且享受单位上的社会保险。龙彩花的经历便是百色市残联工作思路的体现――康复、培训、安置――简单、明了、有效。闲聊中问及龙彩花有没有对象,她害羞地低下头说不出话,旁边她的同事,一个帅气的小伙子笑了,残联的同志也笑了。

政策落实――说白了就是好想法不如好做法。百色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扶贫工作中,落实到位始终是残疾人工作的重点。早在1998年,原百色地区行署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扶贫工作的通知》就要求:县(市)残联理事长参加当地政府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有条件的县(市)要成立当地政府残疾人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文件还规定,各地残联用大扶贫资金推行小额信贷,用不低于70%的资金用于扶贫信贷,当地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选择合适的种养项目推广到户。文件各项措施具体细化,仅以“机关帮扶”这项措施举例,比如那坡县委、政府规定国家干部职工及行政村的脱产干部,为残贫户小额信贷做担保人,用工资做抵押。实行“54321确定到户”(即正处级担保5户、副处级担保4户、正科级担保3户、副科级担保2户、一般干部担保1户)不仅落实责任制,而且每年都要张榜公布对象。切实有效的措施、压力转化为动力,使这项措施卓有成效。方法虽然简单,因落实到位,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柳州,记者采访的地方很多:广西卷烟厂柳州分厂纸箱厂、致柳特教学校、广西假肢康复中心、柳州鱼峰区工疗站、柳州市盲聋哑学校、柳州杉风橡胶制品厂等,在安置残疾人就业、康复和残疾人教育培训方面,柳州市残联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卓有成效。而今天,记者重点反映的则是柳州市的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

琴声悠悠颂党恩

本刊记者沈海燕

70岁的钟天送是个盲人五保户,他居住生活在柳州市柳江县进德镇槎山村。2004年,自治区首批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在柳江县试点启动,钟天送是首批受益者之一。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老人说,我对前来参加开工仪式的政府领导提了一个要求:新房里有没有电灯无所谓,我希望帮我安装个风扇。领导们当场同意,并安排专人落实。我也现场用扬琴演奏了《浏阳河》、《社会主义好》等歌曲,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

这张便是当时钟天送演奏扬琴时的照片,他的脸上挂着泪水,更挂满了笑容。老人告诉记者,我当时一边演奏,一边擦拭眼泪,不过这泪水是开心的泪水,是感激的泪水。

柳州市残联理事长覃健康告诉记者,2004年,中央财政从公益金中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危房进行改造。柳江县作为项目试点县之一,残联及时抓住机遇,民政、建设、国土、广播电视等部门积极配合,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到2004年底,共投入资金71万多元,新建了60套总面积达3089平方米的砖混结构平顶房,使163人受益,其中残疾人88人。

为了选准危改对象,让真正符合条件的无房户或极度危房户得到危房改造,使残疾人满意,群众满意,柳州市柳江县从2003年11月到2004年3月近5个月的时间,由县、乡(镇)残联和村委会联合对农村贫困残疾人无房户和极度危房户进行了“三查”:一是乡镇和村委会入家入户进行调查;二是在乡镇初查的基础上,由县、乡、村三级联合对初查登记的对象一户一户进行复查;三是从复查的对象中再进行筛查,把最困难,最急需帮扶的60家无房和极度危房户筛查出来,作为2004年的危房改造对象,并由所在地的村委向社会公示,群众没有异议才确定下来。

危房改造项目,是多年来残疾人扶贫最实在,最受残疾人欢迎的项目,不仅树立了政府形象,也树立了残联的新形象。槎山村委山背屯残疾人颇小燕,全家4口人,两个小孩还是智力残疾。原来只有一间20平方米的泥砖石棉瓦房子,冬不避寒夏不遮雨,破旧不堪。危房改造中,国家投入11790元,给她家建造了两间49平方米的砖混结构平顶房。2004年7月1日,颇小燕一家乔迁新居,她的丈夫抚摩着新居的门窗墙壁,发自内心地感叹:“感谢共产党,感谢人民政府,感谢残联,我的好日子看得见了。”

30岁的白山村委上六兰屯村的肢体残疾人韦柳弟,原来只有一间15平方米的破旧瓦房,政府资助7600元为他建造了一间34平方米的砖混结构平顶房。2004年9月,韦柳弟搬进了新居。新房引来了新娘,12月5日,韦柳弟迎娶了漂亮健全的媳妇。为此,他在新房门前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新房新婚新气象,下联是:党恩国恩似海深。横批:双喜临门。

广西各地像钟天送、颇小燕、韦柳弟这样喜迁新居的贫困残疾人户还有很多很多,2004年就有1350户,2005年还要有2400户……在扶残安居工程中还会解决更多贫困残疾人的无房住、住危房困难。

为了安置铁路上的残疾职工和职工的残疾儿女就业,柳州铁路局采取得力措施,制定优惠政策,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安置残疾人就业。在柳州铁路局,残疾人就业与健全人是一样的。

平等、参与、共享

本刊记者沈海燕

在柳州铁路局下属的柳州机车车辆工业公司,记者见到了正在打扫卫生的残疾人李光,他一边将垃圾扫进簸箕,一边没头没脑地告诉记者:“张姐帮我洗的衣服”。

随行的柳州铁路局残疾人办公室主任韦修志向记者讲述了李光的情况。原来,李光是一个智力、肢体双重残疾的残疾人,他的父亲是公司的职工,已经去逝多年了,母亲几年前成了植物人,前不久也去世了。三年前,李光的亲属找到了公司,希望公司能接纳这个可怜的职工后代。柳州机车车辆工业公司“特事特办”,安排李光到通用机械厂上班,让他干一些轻松的工作,经过一段时间后又给他转为公司集体职工,使他成为了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两条措施为残疾人就业保驾护航

柳州铁路局是铁道部所属的位于祖国南端的大型运输企业,拥有固定资产278.18亿元,职工8万人,管内有湘桂、黎湛、黔桂、焦柳和南昆等五条铁路干线与湖南、贵州、广东及邻国越南的铁路相通,对西南六省、市、区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西南物资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柳州铁路局现有残疾人约5000人,分布在柳州、融安、河池、黎塘、玉林、贵港、河湛茂、南宁、南昆等地区,这些残疾人受条件限制,文化素质不高,欠缺劳动技能。因此,他们的就业安置难度很大。

为此,柳州铁路局首先从机构和制度上制定了两项措施,以保障残疾人就业。

第一是建立健全残疾人工作机构。柳州铁路局机关成立了残疾人事业办公室及残疾人劳动服务部,由一名路局副局长分管,铁路局残疾人事业办公室由局集经处管辖,分工一名副处长主管。各基层单位都指定工作人员负责残疾人工作,由一名站段领导主管。目前,柳州铁路局共有100多人负责从事残疾人工作。

第二是把残疾人工作同铁路局的日常工作同部署同落实。柳州铁路局坚持把残疾人事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集经处召开的各种会议都要残疾人办公室参加,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汇报。在部署生产和具体工作时,把残疾人工作一并兼顾,统筹安排,统一计划,统一部署。工作需要时,还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残疾人办公室的有关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三项优惠政策扶持福利企业

为安置残疾人就业,柳州铁路局还制定了三项优惠政策来扶持铁路局为安置残疾人创办的三家福利企业。

自1987年以来,柳州铁路局先后创办了隶属柳州机车车辆工业公司的柳州机车车辆福利厂、柳州铁路福利服装厂、柳州铁路福利印刷厂等三家福利企业。

为扶持这三家福利企业,柳州铁路局经过反复研究,制定了三项优惠政策:一是福利企业年度缴纳管理费减半核收。同时,柳州铁路局把柳州机车车辆工业公司、柳州铁路福利服装厂、柳州铁路福利印刷厂等三个福利企业列为扶残助残工作联系点,定期到该厂了解情况,帮助联系业务,解决具体问题,促进福利企业生产的发展;二是从保障金中出资扶持企业。2004年,柳州铁路局从收取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拿出136万元扶持三家福利企业,80万用于设备更新、厂房改造,56万元冲减历年旧账;三是对残疾职工技能培训实行补贴。2002年至2004年,柳州铁路局发放培训费近5万元,共培训残疾职工127人次。

同时,柳州铁路局对残疾人职工给予特殊保护政策,明确提出“三不原则”,即:人员分流不分残疾人,减员增效不减残疾人,考核尾数淘汰不考残疾人。这几项特殊保护政策得到了全局各单位的支持。

轻微肢体残疾的柳州铁路福利印刷厂的王厂长告诉记者,铁路局制定的这些优惠政策,不仅温暖了残疾职工的心,减轻了企业负担,也更加激发了残疾职工的工作热情,印刷厂的几位中高层干部,都是残疾人,他们珍惜工作,努力钻研业务,这不仅提高了他们自身的业务素质,更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水平。

有了安置残疾人的保障措施和优惠政策,柳州铁路局开展了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

――推行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

他们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和安置能力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明确规定全局各单位按本单位上年末在职职工总人数1.5%的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残疾人劳动服务部负责每年核定,督促执行。崇左车务段是运输企业单位,无法在运输主业安置残疾人就业,该段就根据段情及残疾人身体条件,安置残疾人到门卫、茶炉工、勤杂工等岗位。有几名主业职工病故后,崇左车务段给他们的残疾子女安排了力所能及的工作,让残疾人自食其力。

――集中安排残疾人到福利企业就业

1987年,柳州铁路局先后投资40多万元,创办了柳州铁路局福利服装厂、福利印刷厂、柳州机车车辆福利厂,1994年又成立了也是隶属柳州机车车辆工业公司的柳州机车车辆通用机械厂。截至2004年底,几家福利单位陆续安置了155名沿线铁路职工的残疾子女就业,解除了职工们的后顾之忧。

――扶持残疾人个体从业

对自谋职业,有一定困难的残疾人,柳州铁路局各单位从场地和资金上都予以扶持。宜山车务段、玉林站、南宁供电段等单位,为10名职工的残疾人子女个体从业提供门面、场地,协助办理工商执照,为其创造一个宽松从业环境,目前柳州铁路局残疾人个体从业达到了100多人。

老区大会战

本刊记者欧阳鸣

人的联想真的很奇妙。初看到“东巴凤”的时候,眼神儿不好使啊,看成了“东巴风”――于是马上联想起了云南丽江的东巴古乐,“风”就有乐曲的意思嘛,后来才知道这是广西西北部的东兰、巴马、凤山三县的合称,是“凤”而不是“风”――于是紧接着又联想到了宁夏的“西海固”,西吉、海原和固原三县,“东巴凤”,“西海固”,颇有对仗之妙。

而再深入想想,所谓“联想”也自有它的道理:“东巴凤”和“西海固”,都在大山之中,都极为贫困,都有一种强悍的抗争意识,也都曾在一时成为革命圣地;而今天,它们都在为改变昔日的面貌而奋斗,包括残疾人事业,也正在奏响动人的乐章……

这次,我去了“东巴凤”的东兰和凤山。

东兰和凤山现在都隶属于河池市,但追溯历史沿革,这里正是著名的“百色起义”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腹地。在东兰,保存有韦拔群同志开办的中国南方惟一的一所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那是一个硕大无朋的山洞,一排排极其简陋的桌椅漫漫铺开,依稀可见当年浩大的革命声势和邓小平、张云逸、韦国清等革命老前辈的音容。

穷则思变。贫穷就意味着必须变革。这往大了说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革命”,而更多的时候,是人们对自身生存的积极的改变。

200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区人民政府为彻底改变这里的贫穷面貌,开始实施“东巴凤” 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自治区残联的同志敏锐地察觉到,这是自治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个大好契机,于是主动请战,投入资金,将残疾人康复、扶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与大会战同步实施。借着政府的强劲东风,短短两年的时间,“东巴凤”地区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东兰县武篆镇巴学村,下肢残疾的黄海亮已经基本告别了贫困。县、乡两级残联的同志为他买猪崽儿喂养入手,步步扶持,根据他的具体情况,为他确定了发展农业机械加工的方向,贷款给他购置了耙田机、碾米机等农业机械。黄海亮足不出户,有人来碾米可以收加工费,有人用耙田机也要付租借费,他还在家门口支了个杂货摊,圈里的小猪崽儿也早长成了大肥猪……夕阳下,黄海亮一拐一拐地转悠在他的这些宝贝之间,满面红光,一脸得色。

东兰县东兰镇巴拉村,76岁的韦奶远舒适地坐在灿烂的阳光中,用壮语滔滔不绝地向记者说着什么,她的脸上溢满笑容,她的眼睛目光清澈――你根本无法猜到她已有那样大的年龄,你根本不能想像她在两年前还是一个盲人!大会战一开始,与大会战配套实施的白内障复明工程就为老人驱除了黑暗。现在老人尽管是孤身一人,但她是五保户,而且身体硬朗,自己养着两头猪、4只鸡,还有1亩地自己侍弄着呢。记者听不懂老人的话,但从她的表情中,看得出全是感激,全是幸福。“东巴凤”会战中,700多名白内障患者接受免费手术,重见光明。

凤山县金牙乡东王村,1999年因矿山塌方,胡升端双腿粉碎性骨折,为治病花去了20多万元不说,还失去了工作,老胡家有4个孩子呀(违反计划生育的事另说),这一下真是天都塌下来了,最困难的时候,他连盐巴都买不起!老胡知道残联,找过残联,但那时残联也困难嘛,他在残联办公室的凳子上睡了一夜,残联的同志也只能给他一些同情和安慰罢了。2003年大会战刚展开,县残联就把他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帮他搞起了家庭养猪酿酒项目。当年,老胡销售米酒7000多斤,收入6000多元,出栏生猪12头,收入5000多元,一举摆脱了贫困。现在,老胡的“事业”更有了发展,那证据就是一辆刚刚购买的柳州微型面包车――尽管是二手的,尽管还没有办理正式的驾驶和营运牌照。陪同记者下乡的凤山县张乔鲜副县长现场办公,当即表示要尽快帮他解决以上问题。老胡喜滋滋地坐进他的“柳微”,摆了个POSE让记者拍照。

其实,“东巴凤”大会战给当地残疾人事业带来的更直观的改变,还有县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的建设。自治区残联利用中央的每个县15万元的拨款,区里配套20万,县里再自己解决十几二十万的,一栋设施、功能基本完善的大楼就建起来了。在东兰,在凤山,记者都亲眼看见了这些还带着新鲜水泥气息的建筑,看见了当地残联同志脸上洋溢的自豪和喜悦。

上一篇:住宅物业主管工作思路范文 下一篇:总会计师财务工作思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