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施工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19:29:01

铁路施工论文

铁路施工论文范文第1篇

隧道衬砌结构及辅助施工措施

本工程具有周边环境复杂、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差、结构形式及受力复杂、施工工序多、地面沉降控制严格、工期紧等特点。由于铁路无法设置便梁等临时保护措施,在临时支撑拆除时为确保隧道有效控制沉降及铁路的运营安全,隧道采用3层衬砌结构[2](1次初支、2次模筑衬砌),全环设置299超长管幕预加固[5],按双侧壁导坑六部[6]微台阶开挖方式进行施工。2.1衬砌结构1)初期支护。①喷混凝土:C25耐腐蚀混凝土,厚度35cm;②钢筋网:8钢筋,网格间距15cm×15cm,全环双层;③钢架:I25工字钢架,全环设置,间距60cm。2)一次模筑衬砌。采用C40耐腐蚀防水钢架混凝土,厚40cm,钢架采用25四肢格栅钢架,间距50cm,一次模筑是在中壁临时支护不拆除的情况下施工。3)二次模筑衬砌。采用C40耐腐蚀防水钢筋混凝土,厚50~60cm。在一次模筑衬砌的保护下,分段拆除临时支护后施工。4)中壁临时支护。临时支护采用C25喷混凝土(中壁厚30cm、横撑25cm)、工字钢架(中壁I25、横撑I20a)、8钢筋网联合支护,钢架间距同主钢架,并对掌子面喷混凝土进行封闭。2.2辅助施工措施1)299超长管幕。全环设置299钢管管幕[5],隧道管幕左线长度110m,右线长度76m。钢管环向间距35cm,与隧道外轮廓净距25cm,钢管采用299×12mm的无缝钢管水平铺设在土体中,299钢管之间打入60钢花管,通过60钢花管对管幕外的土体进行注浆加固并使之与299钢管成为一个整体。钢管之间的连接采用273mm的内接管箍,管箍长400mm,直接对焊连接。2)洞内深孔注浆。管幕施工完成后,采用超细水泥-水玻璃浆液对掌子面进行全断面超前注浆加固地层,防止隧道开挖过程中出现坍塌引发地表下沉。3)地面注浆。为有效保护铁路,采用超细水泥浆对隧道拱部管幕以上1.5m、边墙管幕以外2m范围进行注浆,对管幕以外的松散土体进行加固,防止土体从管幕之间的薄弱环节掉块。

工法选择及施工组织

隧道施工工法根据隧道的结构形式、工程及水文地质和周边环境条件,经综合比选后,隧道采用双侧壁导坑六步微台阶法[6]施工工法,详见图3。1)施工299管幕,全断面注浆,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分六步分部开挖并支护[5]。2)凿除一次模筑衬砌范围的中壁临时支护喷射混凝土,保留临时支护钢架,施作一次模筑钢架衬砌,每循环长度为6m。3)待一次模筑衬砌达到设计强度后,在其保护下,分段拆除中壁竖向临时支护,铺设防水板,施作二次模筑衬砌底板。4)采用衬砌台车施作拱墙部位的二次模筑衬砌。管幕与注浆施工顺序的选择对于超长管幕与注浆的施工顺序有先施工管幕后注浆和先注浆后管幕2种。1)如采用先施工管幕后注浆,管幕扩孔施工是在原状松软地层中进行,较容易推进,但注浆需要分2种方式,在管幕以内部分需要洞内水平注浆,管幕以外需要在地面垂直注浆,这样就存在2种注浆方式的工序转换,且洞内注浆效果没地面效果好。2)如采用先注浆后管幕,由于埋深较浅,均采用地面注浆方式,施工容易,注浆效果较好,但对管幕的施工影响较大,由于注浆后会提高地层的强度,对管幕的扩孔造成较大的困难,对工期和管幕的施工质量均有较大影响。经综合比较后,选择先施工管幕后注浆的施工顺序。(a)(b)图3隧道双侧壁导坑微台阶法步骤图Fig.3Sequenceoftunnelconstructionbydoublesidedriftminibenchmethod3.3管幕施工工艺为控制地表及铁路沉降,保证铁路运营的安全、畅通,在综合比较108双层大管棚、299钢管管幕、600管幕后,根据施工现场的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并结合目前各施工工艺情况,根据计算和工程类比,确定超前支护采用299钢管管幕。考虑到管幕最长为110m,采用前拉后夯[5]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即首先利用水平导向钻机打设127的水平孔,然后通过前拉后夯工艺将299钢管拉到指定位置。具体施工方法为:采用127钻杆每隔4孔打设一个导向孔,要求导向孔的导向精度控制在5cm以内,利用导向孔进行扩孔作业,扩孔作业要采用挤扩的方法,不能采用通常水循环方法,防止引起地层扰动,导致地面沉降;扩孔完成后采用前拉后夯法,将299钢管连同60注浆管同时拉入;在拉入时,可能会遇到回填及不均匀的硬地层引起卡钻现象,局部用夯锤夯法,在钢管后部施以夯力使钢管顺利通过,直至将钢管拉出对面掌子面。管幕导向孔利用有线和无线2种导向方法,严格控制导向精度。利用高精度有线导向仪及管内光学测量系统,其精度控制在3‰以内;利用无线导向仪器在地表进行测量定位,将偏差控制在5cm以内。为了避免相邻管幕施作后引起地层松动,确保地面无沉降,在管幕施工过程中须适时在管幕外侧进行回填注浆,补偿地层的松散变形,更加有效地控制地层的扰动变形。跟进回填注浆采用60mm钢花管注浆。根据本项目管幕的施工情况统计,一般正常情况下3d可以施工2根长管幕。当地层中遇到障碍物时就会较长,最长1根管幕花了5d才完成。地层条件对管幕的工期影响较大,在选用时应慎重考虑。

铁路保护措施

鹰厦铁路是进入厦门本岛的主要铁路通道,每天有13对客车与17对货车通过,交通十分繁忙。隧道下穿段既有铁路有3~4条股道交错设置,平面布置十分复杂;与拟建下穿隧道交角较小,影响范围长,专用线道岔位于隧道拱顶位置。控制标准根据《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线路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控制标准值如表1所示。对铁路的保护措施1)采用强大的隧道支护结构和措施,控制隧道及地表变形。隧道采用3层结构,施工阶段荷载由初期支护与一次模筑衬砌承担,使用阶段荷载由一次模筑衬砌与二次模筑衬砌承担。一次模筑衬砌达到强度后,拆除临时施工支护,施作二次模筑衬砌。2)洞口管幕端头设置支撑于桩基的导向墙,从而管幕形成刚度较大的纵梁,控制隧道周边地层变形及地表沉降。3)与铁路工务部门密切配合,为避免沉降累计,影响铁路的正常行车,可分阶段起道填碴或垫钢板(如管幕施工完成、开挖过半、开挖完成等不同阶段),根据监测数据,分别对轨道做出调整。4)隧道施工中,铁路应限速,每趟列车经过前监测一次(由第三方进行自动化监测),轨道变形接近控制标准的70%时,应立即对铁路进行起道填碴或垫钢板,保证铁路的安全畅通。应遵守现行《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路工务安全规则》等规范。5)左、右线隧道错开30m施工,并采用小于0.7m的短进尺开挖,避免地面沉降累计,降低单位时间的沉降量。6)应有工务部门的专人负责铁路的安全评估,当影响列车通行时,应停止隧道施工,对铁路进行整修和保护。紧急预案1)每趟列车经过前监测一次(由第三方进行自动化监测),轨道变形超过控制值时,应立即与铁路运营部门联系,征求其处理意见,原则上货车应以慢性方式通过,客车应停止通过。并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修,尽快恢复铁路正常的运营。2)隧道施工前,应备齐铁路抢险整修的材料、工具,整修人员到位,保证铁路抢险及时,列车安全通过。3)接受工务部门专人负责铁路的安全评估,整修不到位,严禁列车通行。

工程实施效果及变形分析

管幕直径较大且密排布置,其施工对其周边土体扰动较大,地面及铁路的变形对其影响的敏感性较强。左、右线隧道在下穿铁路段管幕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主要规律及特点如下:1)管幕施工造成的地表变形量较大,刚开始施工时正线甚至出现隆起现象。管幕施工完成后,造成的地表沉降累计一般有40~50mm,多的达70~80mm,最大一天的沉降量为3mm。局部沉降较大,是因为在施工中,当管幕拉进困难时,部分段落采用高压水冲切土体超挖引起的。由于现场采用了起道填碴措施,所以没有对铁路运营造成大的影响,起道填碴频率一般为1~2次/周。2)管幕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有3个原因,分别为成孔时的应力释放、成孔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成孔施工偏差及扰动引起的沉降。3)管幕施工引起地表沉降大小除与地层条件、埋深和施工工艺等因素有关外,还与管幕之间的施工间距和施工持续时间有关系。施工间距越大,沉降越小;施工持续时间越长,沉降越大,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也越大,因此应尽量保持管幕施工的连续性。4)一般管幕施工期间都会引起地表沉降,而本工程局部出现隆起现象,是因为在施工过程中,正线下方遇到较多的锤坡石,给拖管或夯管造成一定的难度,强行夯或拖管会导致石块挤压土体,而管幕的埋深较浅,强夯会造成地表或轨面隆起现象。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施工隧道开挖采用双侧壁六步微台阶法施工,在管幕的保护下,考虑到到初支刚度较大,每循环进尺控制为1m(2榀钢架距离),在开挖后及时进行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上台阶均采用人工开挖,下台阶采用小型挖机配合人工修边开挖。上下台阶的长度均控制在3~5m,待③部开挖支护10m后,隧道中导洞⑤部即展开施工。根据以上施工工序,要完成以上①~⑥步一个循环,最短的长度是23m。在施工开挖及支护施工过程中,由于有管幕对隧道周边的保护和注浆加固对地层的改良,施工进展较顺利,没有发生影响施工及铁路运营安全的事故,在自动化监测和铁路养护部门的配合下,保证了铁路的运营安全。隧道一次模筑衬砌施工隧道一次模筑在初支喷射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即可进行一次格栅钢架模筑混凝土施工。只能凿除一次模筑钢架格栅混凝土范围的临时支护喷射混凝土,保留临时支护钢架,每次凿除长度为6m。一次模筑的格栅钢架和初期支护的型钢支撑间隔布置,格栅钢架的纵向间距与型钢钢架相同,两者的接头也错开位置至少1.0m。为保证隧道拱顶处混凝土的密实性和两者的较好结合,在拱顶采用自流平、免振捣混凝土。隧道二次模筑衬砌施工隧道二次模筑混凝土采用钢筋混凝土,在一筑混凝土强度基本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施工。由于初期支护和一次模筑衬砌可以承担全部的荷载,所以可以根据二次模筑台车的长度,逐段全部拆除中间2道临时支护钢架及喷混凝土。先施工仰拱防水层及仰拱混凝土,其超前于边拱混凝土衬砌约30m,然后采用模板台车进行拱墙衬砌的施工。施工监测情况为了确保铁路的正常运营和施工安全,第三方监测对铁路钢轨沉降、地表沉降、隧道拱顶沉降和隧道收敛情况共4个主要项目进行了监测。共布设地表沉降测点152个,拱顶沉降测点108个,围岩收敛测点52个,钢轨沉降测点73个。1)钢轨沉降和地表沉降监测如表2所示,通过表2可以看出,由于下穿铁路隧道地质条件差,土层松软,在管幕施工和隧道开挖期间,两者均发生了较大的沉降,由于现场采用了起道填碴措施,所以没有对铁路运营造成大的影响,起道填碴频率一般为1~2次/周。根据监测数据和各阶段的综合分析,各阶段的累计沉降比例如下:管幕施工阶段约占25%;在上、下台阶开挖阶段差别不大,两者累计约占55%;二次模筑衬砌及拆撑阶段约占20%。从各阶段的沉降比例对比分析,由于采用了二次模筑衬砌,较以前常规采用一次模筑衬砌相比,在拆撑阶段引起的地表沉降比例大大降低,从而体现出采用二次模筑衬砌的重要性。2)隧道拱顶沉降和围岩收敛监测。鉴于下穿铁路隧道地质条件极差,土层疏松,并且隧道上面还有火车动荷载的反复作用,隧道开挖引起的沉降变形较大,拱顶测点和水平收敛测点间距均为5m,具体的监测结果如下:左线隧道①部拱顶最大累计沉降值50mm,③部拱顶最大累计沉降值118mm,⑤部拱顶最大累计沉降值63mm。右线隧道①部拱顶最大累计沉降值74mm,③部拱顶最大累计沉降值84mm,⑤部拱顶最大累计沉降值50mm。左线隧道①部最大累计收敛值-6.54mm,③部最大累计收敛值-7.05mm。右线隧道①部水平收敛最大累计收敛值-7.37mm,③部最大累计收敛值-7.96mm。根据监测数据和各阶段的综合分析,隧道拱顶下沉主要是因为下台阶施工引起的。水平收敛较小,与隧道的支护刚度及强度较大和上下台阶之间的临时仰拱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有关。

结构计算

计算条件隧道按荷载-结构模型进行计算。衬砌结构分2种工况进行计算:1)施工阶段,一次模筑混凝土与初期支护共同承受荷载;2)使用阶段,考虑初期支护失效,一次模筑衬砌与二次模筑衬砌共同承受荷载。荷载考虑围岩压力、结构自重和列车活载,覆土厚度3m,围岩压力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确定,结构自重及列车活载根据《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确定。由于隧道顶覆土厚度h≥1m,不计列车竖向动力作用。施工阶段一次模筑衬砌结构计算在施工阶段,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并考虑初期支护厚度0.35m,一次模筑衬砌的厚度0.45m,按两者的厚度比例并适当考虑初期支护弱于一次模筑衬砌,确定一次模筑衬砌的荷载分摊比例为60%。经模拟计算,一次模筑衬砌主要控制点的内力值如表3所示。使用阶段二次模筑衬砌结构计算在使用阶段,考虑一次模筑衬砌的厚度0.45m,二次模筑衬砌的平均厚度0.55m,按两者的厚度比例并适当考虑一次模筑衬砌性能降低,确定二次模筑衬砌的荷载分摊比例为60%。经模拟计算二次模筑衬砌主要控制点的内力值如表4所示。

结论与建议

铁路施工论文范文第2篇

本文作者:牛建伟工作单位:中铁七局集团郑州工程有限公司

冬期施工中关于混凝土的各项技术措施

(一)混净土搅拌冬期施工中的混凝土原材料需要在搅拌的时候进行加热,经过计算在温度低于8度的时候,只需要进行加热就可以满足温度的需求,但是在温度低于零下8度的时候就需要把原材料放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之内,然后在房间内进行供暖的方法来提高原材料的温度以保证其温度可以满足要求。其中对于温度的规定,首先对于拌合水来说其温度要求准确并且其供应应该及时,这样才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坍落度可以保持一致。在施工时要让拌合物的温度保持一致,这就需要我们对水的加热温度经常进行调节。其次,在冬期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时,对于投料的合理顺序应该和材料所需要的加热条件互相适应。应该首先投入加热水以及骨料,等到搅拌一定时间之后等温度降低到40度时,再投进水泥进行搅拌,直到规定的时间。在进行投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可以把带有冰雪或者冻团的骨料加入到搅拌机内,因为一旦这些带有冰雪以及冻块的骨料进入搅拌机内时就会给拌合物的温度带来非常大的损失,并且如果这些冻快如果其直径大于8厘米的话是很难在搅拌机内进行粉碎的。最后就是对拌合站的料仓和输送等都需要进行封闭式的保温处理,或者是通过设置热水罐、火炉等进行保温。(二)混凝土运输为了防止在运输的过程之中出现混凝土的塌落度出现变化,就需要对运输工具进行严格挑选,要让运输工具可以具有保温防风的功能,并且还应该做到严密、不漏水等,梁场采用混凝土搅拌车运输混凝土,要保持运输混凝土的道路平坦畅通,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均匀性,运到浇筑地点时不分层、不离析。其次对混凝土搅拌车采取保温隔热措施。第三当罐车到达浇筑现场时,使罐车高速旋转20~30s,再将混凝土拌合物喂入地泵受料斗。第四混凝土的罐车应该采用篷布以及土工布来进行包裹以尽可能的减少在中间会出现的倒运环节,可以有效的缩短运输的时间,这样可以减少在运输过程中混凝土热量的散失。(三)冬期混凝土的浇筑在冬期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之前要首先清除在模板以及钢筋上的冰雪或者污垢等,浇注之前应该采取防风和防冻等保护措施,在模板的底面以及侧面直接接通蒸汽来有效的对模板进行预热和保温工作。在顶面搭设棚架或者混凝土浇筑采用从中间向两边全断面的防风就可以有效的减少混凝土在这个过程中的散热面积来进行保温工作。

冬期施工的保证措施

首先是在质量上的保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制度。其次就是完善质检以及实验体系,要严格的执行三级检验制度。再次就是加强对于施工过程的控制。其次就是安全的保证措施。包括:对于养护的管路以及设备要一周检修一次,并且设备要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来进行负责,严防火灾等。最后就是要求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应该注意自己的安全问题,负责高空作业的人员要系好安全带并且穿防滑鞋,工作人员上下支架的时候要谨慎小心,加强个人安全防护工作来避免事故的发生。铁路的简支箱梁预制的施工最主要的就在于对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并且这个温度的控制主要包括了对混凝土原材料以及施工中各个环节的具体管理和控制。希望本文的介绍对于实践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铁路施工论文范文第3篇

工后沉降预测是确定铺轨时间的依据,针对目前沉降估算精度难以满足无砟轨道高速铁路要求的问题,基于前期研究获取的土工参数,采用规范法、经验公式法、解析法对沪宁城际铁路6个试验断面开展沉降计算研究,经对比分析最终确立复合模量法计算加固区沉降,e-lgp曲线计算下卧层沉降,得出的变形模量计算结果与实测较为接近。铺轨时间的确定主要依赖于对实测曲线的推算。通过引入预测学中的变权重法,分别对双曲线法、GM(1,1)法及星野法预测模型进行优化组合,得到新的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该模型的预测结果精度更高且结果唯一,工程应用性优越。根据上述综合沉降估算法与变权重组合推算方法,计算得到较精确的路基沉降发展趋势,为确定铺轨时间提供了依据。计算和测试结果均显示,沪宁城际铁路6个试验断面工后沉降满足控制要求。沉降计算结果与现场测试相互验证,总结出的沉降计算方法与现场测试技术为确保工程质量在超短工期内完成进度提供了技术保障。

2新线建设与既有线安全运营双向影响

2.1紧临既有线管桩施工技术研究

为把沪宁城际铁路施工对既有线的影响控制在安全范围以内,从设计、组织管理、施工工艺角度出发提出对策。其中,重点研究了紧临既有线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工程实践表明,由于预制管桩在施工过程中引起的振动、挤土和噪声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尤其打桩产生的应力波会造成周围土体的强烈振动,将影响既有线的运营安全。为防止打桩施工对既有线的振动以及挤压影响,紧临既有线预应力管桩施工采用了设置应力释放孔、静压施工、调整施打顺序等工艺优化措施(图5)。其中,应力释放孔(孔间距3~5m、孔径0.5m)设置在紧临既有线侧,深度≥10m且≥1/2桩长,长度10~19m。图5成桩施工优化技术示意该成桩施工安全技术可从三个方面减小对既有线的影响:①通过在紧临既有线侧设置应力释放孔,对管桩施工的挤土效应进行有效释放,阻断土体继续向既有线侧传递;②采用静压施工取代动力打桩,无振动和施工噪音;③成桩采用跳打顺序,尽早形成帷幕,抑制既有线侧的挤土效应,为超孔隙水压力提供充足的消散时间。

2.2紧临既有线施工安全管理研究

针对紧邻既有线施工和交通运输相互干扰的问题,提出动态不确定环境下,基于风险分析的施工天窗优化模型,寻找可行性和最优性上的平衡策略。创造性提出了施工组织与交通运输组织协调分析的管理理念。通过4组试验(图6),分别模拟股道垮塌不同状态下(发生时间、垮塌严重程度、抢修作业方式)抢修施工作业,模拟分析其封锁施工作业所需时间。在每组试验状态下,考虑对车站列车运行影响小,施工持续总时间短,既有利于施工单位连续施工、尽早完工,也利于降低对既有线行车的干扰,得出计算优化解(图7)。实践证明,该模型消解了冲突,建立了施工组织优化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为解决施工与运营双安全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

2.3紧临既有线路基安全监控方法

沪宁城际铁路建设期间,开挖、打桩、路基填筑等显著改变邻近区域内的应力场、位移场,必然对紧临既有线路基稳定状态产生不利影响,而目前我国仍缺乏新线路基修筑及既有线运行对彼此稳定状态的影响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因此,针对施工期间难以获知紧临既有线路基状态的问题,提出“静力监测+动力测试”的紧临既有线路基安全监控方法。施工期间,针对路基基坑开挖、地基成桩、以及路基填筑对紧临运营路基状态的影响,采用“埋设测振桩+传感器”监测方法开展动力测试;同时,采用应力铲、应变计和测斜管等监测应力应变规律。其中,选取典型断面开展的静动力测试主要内容为:①地基侧向位移;②地基侧向水平应力;③开挖路基坡脚水平位移;④路基动力响应;⑤土体动力参数(位移、速度、频率等);⑥动位移及总移。在此基础上,选取以坡脚水平位移为静力指标(图8)和振动加速度、振动位移为动力指标(图9)的路基状态关键控制参量,并结合数值分析、理论计算及轨检车数据,得出以上控制参量的建议安全阈值。由此形成一套可靠、易操作的沪宁城际铁路试验段既有线路基安全监测方法。

3结语

针对新建沪宁城际铁路紧临既有线的施工安全等关键技术问题,本研究采用现场监测、室内外试验、理论分析等方法,取得如下创新成果:1)揭示了沪宁城际铁路软土路基沉降变形规律,提出了路基沉降计算与预测方法,为快速及时确定铺轨时间提供了依据。2)建立了基于风险分析的施工天窗优化模型,提出了施工组织优化方法。3)提出了以设置应力释放孔、静压与跳打施工为核心的紧临既有线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法。4)提出了以既有线路基静动力测试为支撑,以理论分析阈值为指标的紧临既有线路基安全监测方法。研究成果已在沪宁城际铁路建设中得到成功应用,效果显著,可为在软土地基上修建紧临既有线高速铁路等类似工况提供参考。

铁路施工论文范文第4篇

铁路隧道工程建设具有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给隧道施工带来潜在的风险。所以,各参建方、特别是施工方加强隧道施工中的风险管理、强化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采取有效措施识别风险、预防风险、应对风险和处理风险,是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建成的关键,对实现风险管理目标和总体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隧道施工风险管理内容和过程

隧道施工风险管理的内容和过程大体归纳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4个方面。

2.1风险识别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的风险识别就是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抓住主要因素,从而辨识出可能影响隧道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工期、费用、环境等目标的风险因素。识别内容包括在施工过程中,哪些风险应当考虑,引起这些风险的因素有哪些,这些风险的后果及其严重程度如何。识别的原则是收集和研究资料、确定分析方法、确定隧道施工风险的主要类型、分析主要风险的构成、建立风险系统及采取的应对措施等。

2.2风险分析

进行隧道施工风险分析,有助于确定不确定因素变化对施工方案的影响程度,有助于确定工程造价对某一特定因素变动的敏感性。所以要针对施工方案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分析其对实际环境和施工方案的敏感程度,预测并估算相关数据和采取预防措施的费用,或在不同情况下得到的收益以及不确定性因素各种机遇的概率,对此作出正确的判断等。

2.3风险评估

在识别和分析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后,要对其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就是对发生风险的概率及其破坏性后果做出评价。隧道施工风险评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在施工前期,要针对地质等不确定性因素,通过定性的风险评估方法对影响施工的关键因素进行预测,为制定和优化施工方案提供数据基础;在施工过程中要针对地质信息、周围环境及设计目标等,选用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定性的评估方法有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等,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有敏感性分析法和风险矩阵法等,本文将采用风险矩阵法对石长铁路柞树湾隧道施工进行风险评估。

2.险应对

风险应对是指在确定了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后,在分析出风险概率及其风险影响程度的基础上,根据风险性质、项目设计参数、项目总体目标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而制定应对措施,将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或可控制范围内。风险应对措施有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分担、风险自留和风险转移等。

3石长铁路柞树湾隧道施工风险识别与分析

3.1工程概况

柞树湾隧道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新港镇,属于石门至长沙铁路增建第二线工程中的联络线隧道,用于连接京广线与石长铁路,隧道起讫里程为BXDK1+865~BXDK3+929,全长2.064km。其中明洞1.284km,暗洞780m,洞身最大埋深17m左右。柞树湾隧道下穿长沙绕城高速公路,在BXDK2+520~+540段与既有石长铁路下行线垂直相交,在BXDK2+585~+615段与京广铁路、捞霞联络线相交,在BXDK2+670~+705段与石长铁路上行线成110°夹角相交,在BXDK3+760~+840段与长沙市主干道金霞路(芙蓉北路)近似垂直相交。该隧道地理条件复杂,地质条件较差,基本为Ⅴ级围岩~Ⅵ级围岩,地面有水塘及大量民房,施工难度大,安全要求高。

3.2施工风险识别与分析

在施工准备阶段,首先收集该隧道地段的水文和地质资料、设计和技术标准、下穿铁路和公路及其他建筑物的情况,针对编制的施工方案和拟采用的工法等,对所需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根据施工图设计阶段所做的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资料以及合同中反馈的有关信息,针对现场情况和施工水平对施工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了识别,归纳起来分为2类,施工技术风险和施工管理风险。该隧道施工管理风险包括施工进度风险、项目成本风险、施工质量风险和安全风险。施工进度风险主要指现场环境条件和施工过程中存在不确定因素会导致工期延误;项目成本风险指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控制不当会导致工程投资增加;施工环境发生变化,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施工机械操作不当,施工方案存在不确定因素都会引发施工质量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施工过程中发生塌方、涌水、触电、火灾、爆炸、机械伤害等安全事故,会引发安全风险。

4柞树湾隧道施工风险评估

采用风险矩阵法对柞树湾隧道施工进行风险评估(即采用概率理论对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后果进行评估),先对风险评估中的威胁、脆弱性、资产3个基本要素进行识别、并赋值,从而确定风险事件中威胁出现的频率、脆弱性严重程度、资产的价值3个评估指标值;然后根据风险基本要素识别的结果和矩阵法原理,由威胁出现的频率和脆弱性严重程度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值,由脆弱性严重程度和风险事件作用的资产价值计算风险后果值;最后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值和风险后果值确定风险等级。

5结束语

在铁路隧道工程建设中,因地质状况复杂、隐蔽性大,可能存在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给施工带来潜在的风险。所以,加强隧道施工的风险评估和管理非常必要。本文在阐述隧道施工风险管理内容及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以石长铁路柞树湾隧道施工为例,运用核对表法识别出施工风险,采用德尔菲法对风险要素进行识别并获取基础数据,运用风险矩阵法对隧道施工风险进行了评估。根据评估出的各里程段的风险等级,针对极高和高度风险提出了降低风险的应对措施,使其达到可接受风险范围,并做到风险可控,从而实现风险管理目标和项目的预期目标。

铁路施工论文范文第5篇

1.1超前支护

在此项支护施工进行中,主要采用的是Φ159管棚,对钢管进行水泥浆的压注处理。在施工作业中,将钢管放置于管棚的拱部120°范围处,钢管长度均为100m,壁厚值为6mm,环向的间距则为20cm。

1.2初期支护

在进行此项支护施工时,主要采用的是双层支护方式,在全断面进行混凝土的喷射施工,其厚度为0.35m。在隧道拱墙上放置好Φ8的钢筋网,其各网格之间存在的间距为20cm×20cm。在全断面上进行125a钢架的铺设,同时在边墙处设置好Φ22砂浆锚杆,长度为4m,其相会之间的距离为1m,铺设方式为梅花形。

1.3二次支护

本次支护所喷射的混凝土应为C25,其厚度值为0.25m。同样的,在全断面处设置120a的型钢,其存在距离为0.6m/榀。在钢架连接中运用Φ42钢管,确保其环向存在间距为1m。并且放置好一个双层网片,型号为Φ8,间距为20cm×20cm。

1.4临时支护

在临时侧壁及横撑处进行锚喷支护,具体的喷射混凝土厚度约为25cm,假设125a型钢钢架,注意间距为2榀/m。在临时侧壁上进行Φ22砂浆锚杆的放置,L为2.5m,存在间距为1m×1m,呈现梅花形放置。

1.5二次衬砌

此次施工中所运用到的混凝土厚度为0.5m,在其内外侧放置2根Φ25﹫200mm的钢筋。

2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施工技术

2.1管幕工作室施工

在隧道中选取一个长约8m的地段作为管幕工作室,此工作室比隧道本身要扩大0.8m。在正式施工作业前,先对120m范围内的铁轨作加固处理。对于此工作室的开挖,在一般情况下应采用双侧壁导洞的方式。但是由于可能会出现开挖高度超过工作室所需高度的情况,出于对施工安全及顺利性的考虑,需对管幕工作室进行作长处理,其长度为20m,再运用弧形导洞法进行工作时的开挖。

2.2下穿段的施工

2.2.1管棚施工。对于一些围岩为黄土地质的隧道,无法对其应用水钻钻孔方式进行施工。针对此种情况,则可采用风洞导向及管钻进技术。对Φ159钢管进行加工处理,改为每节长为6m的钻杆。运用钻机工具对其进行钻入处理,运用压缩机将杆内的杂物吸出清除,之后再运用导向仪设备对打设精准度进行严格控制。

2.2.2弧形导洞法施工技术。第一,当在上台阶进行重复开挖0.5m时,对核心土及其两边的拱角进行挖掘处理。注意对拱部的挖掘处理应采用人工的方式。对于上台阶的开挖施工高度及长度值应均为4m,核心土与拱顶处之间存在的距离应保持在1.5m左右,在其两侧实行的开挖应为2m。在完成开挖工作后,再次进行混凝土的喷射施工,其厚度值为0.04m,完成钢架的设置,并在其拱角约30cm高的地方放置锁脚锚管,其数量为4根,对锚管做焊接处理。与此同时,在预设处再进行二次支护拱角的锚管铺设处理,其数量为2根,之后进行混凝土的喷射。第二,中、下台阶的开挖支护施工。上台阶与前阶之间存在的距离应为4m厚。对阶的左侧及下台阶的右侧进行交错式的开挖施工,每次开挖1~2榀。此种施工方式的主要目的为确保拱部支护不会出现悬空的问题。及时进行拱架、挂网等安装,完成混凝土的喷射。应着重注意的是,阶的长度应保持在3m左右。第三,仰拱的开挖支护。当对下台阶进行开挖至5m时,做停工处理,对掌子面进行完全封闭,对仰拱进行施工。此次开挖施工分两次进行,每次的开挖度均为2.5m,并对其进行初期及二次支护,之后进行衬砌机混凝土的填充施工。每当下台阶长度开挖5m时,均对其进行以上操作一次。第四,二次衬砌。当进行仰拱施工后,其填充长度达到8.9m时,需进行钢管架平台的搭设,对防水板及衬砌钢筋进行安装处理。待全面检查合格后,对钢管件进行检查,运用台车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处理,其长度应为8.9m。

2.3Φ159管幕施工

在管幕的钻进施工中,需对隧道坡度全面考量,在正式钻进前将空压机开启,待渣土清理完毕后,再进行钻进施工。管口不出渣时需立即停止施工,待渣土清完后再开钻。为了有效避免出现抱钻问题,需对钻杆表面进行处理。钻进速度的选取依照具体地质状况进行。随着钻进范围的逐渐扩大,相关工作人员需对钻头角度变化细致观察,及时进行纠偏处理。整个钻进活动中,风压至少应达到0.5MPa,而风量范围应为6~9m3/min,回风速度则应达到15~20m/s。另外,在接长钻杆、接线施工中,首先需对其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质量。管材不可出现任何弯曲问题,丝扣四周壁厚也应均匀完好。在运输、安装中需避免材料与硬物之间发生碰撞,以此避免对管扣造成损伤。在接头处需注意运用热缩套管对其进行包裹处理,运用吹风机将其吹烤贴牢。

2.4变形控制

2.4.1在进行下穿铁路的底部开挖施工时,其开挖长度应控制在4~5榀范围内,间距则为2.5范围内。

2.4.2上、中、下台阶的长度最长分别为4m、3m、2m。佯攻及二次衬砌与上台阶掌子面之间存在的距离不应超过14m、18m。

2.4.3在进行基础式的开挖及拱角扩大施工作业时,均需采用人工方式,且应确保不存在虚土、浮渣等物。在钢板的底处进行垫块的放置,并完成32槽钢的焊接。

2.4.4在开挖施工后,应及时完成对拱架的设立,完成混凝土的喷射。

2.4.5在开挖及初期支护施工作业中,应对用水问题加强关注,避免出现初期支护遭受严重浸泡、整体下沉的情况。在施工中,对于隧道的陷穴、暗沟、人工洞穴等均需及时进行回填施工处理,避免出现任何意外状况。对与地表相比高出0.3m的地方,应对其实行全面防水施工处理。

3应急预案

3.1成立应急组织,做好应急准备

在隧道下穿铁路施工中,为了确保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需及时进行应急组织的成立。应急组织主要包括现场指挥、抢险帮助、医疗救护、安全防护等组织。另外,在施工洞内还应确保篮筐、编织袋、放牧、沙袋等施工用料及相关机器准备充足,确保在施工中不会出现任何施工工具不足的问题。对施工材料、用具需进行统一放置处理,不可随意将其挪动另用。在施工中,需安排好装载机器、自卸汽车各2台;挖掘机、吊车各1台,在施工现场待命。

3.2裂缝封闭处理

在既有线路的堑边坡处如果出现裂缝问题,施工人员需及时运用三七灰土对其进行更换填充处理,并对其进行封闭。换填深、宽度均为50cm,顶面应较高,且其与原地面之间的距离应为10cm在裂缝产生的附近进行排水坡的设置,对裂缝的发展状况进行严密监控,避免出现雨水渗入的问题,导致各类施工危害产生。如果在边坡处出现滑坍问题,应及时对其进行全面清理,与现场人员取得联系,并指派专人对边坡进行监管。

4结语

隧道下穿铁路工程在其建设中需要借助多方部门的协调帮助,对其整体施工方案也需进行不断调整优化,以便达到最佳效果。在对此项工程进行施工作业时,由于其难度较大,为了确保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需采用先进技术对其进行施工处理,且需准备制定好相关的应急预案,以此对工程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实行有效保障。对下穿铁路工程的相关施工技术展开相关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其施工质量,为此项工程的顺利建设及投入使用提供极为全面有效的帮助。

铁路施工论文范文第6篇

在铁路工程路基施工中桩基施工的过程大概分为六步,这六步每一部都关系到整个铁路施工的成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进行每一步的时候,到需要进行严格的计划的仔细的执行,不能够因为一时的疏忽酿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这不仅要求到了施工者的细心认真,还在于对每一步的了解和运用,主要步骤如下:

(一)试桩试桩分三种

设计试桩、施工前试桩和施工结束后试桩。这里主要说的是施工前的试桩。试桩是整个工程开始的第一步,也是整个工程成功的最关键一步,试桩是为了保证桩基灌注的质量能够满足规定的标准,是在正式施工之前进行的桩基钻孔和灌注试验只有当灌注桩达到了预定的标准,灌注试验成功后,才能进行正式的开工。

(二)放线施工放线是对铁路工程定位放样进行事先的检测

保证铁路工程能够按照审批的结果进行合理的、顺利的施工。放线的工作是在试桩结束后,需要对钻孔的位置进行放线的工作,在放线的过程中,需要精确的保证满足孔位的位置和大小的确定,不能够在误差范围外的偏离,否则会造成后续工作的失败。

(三)桩机固定确定桩孔的位置之后

就需要对桩机进行就位工作,桩机在使用之前,应该保证施工场地的平整,符合基本的要求,这样桩机才能够进场。在对桩机进行安装的时候,要保证桩机的垂直和牢固,因为在钻孔的途中,桩基承受的压力过大,如果不将桩机固定牢固,就会造成钻孔的失误或者偏离。

(四)钻孔钻孔是在桩基上进行钻孔工作

钻孔要保证先慢后快,慢是在钻破地表的时候,这时为了保证整个桩基的稳定,需要匀速的缓慢的钻孔,在钻进地层之后,就可以加快速度,但是必须保证钻孔的顺畅和稳定。当钻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就要对孔深、孔径、孔位、孔状进行一系列的检测,确定以上系数都满足标准,并且经过了验收员的检验之后,才能够进行后续的工作。

(五)灌注混凝土是对混凝土的灌注

混凝土的规格有严格的限制,严禁用不达标的混凝土进行灌注。混凝土灌注在水下,使用平顺的孔洞进行灌注,在灌注之前,需要进行检测,确定其密闭和抗压性能良好。灌注混凝土时要注意匀速,避免混凝土因为速度的原因造成不均匀的情况。

(六)清理并转移桩机清理即灌注完混凝土后

需要进行清理的工作,对灌注管进行清理,保持其整洁。清孔根据钻机的种类不同,各有各的清孔方法,具体的清孔方法还要根据钻机的种类来进行,但不论采取哪种办法进行清孔,在清孔排渣时必须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坍孔。在清理完成之后,需要将桩机拆除,再进行下一个位置的钻孔工作,循环以上流程。

二、对铁路工程路基施工中桩基施工的质量监理

(一)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铁路桩基施工

质量监理体系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铁路桩基施工质量监理体系,更加有利于铁路桩基施工的完善工作的开展,是后续工作的开展的根本保证。这就需要不同的部门各司其职,进行不同的分工合作,各自负起各自的责任,以此来加强对铁路工程中路基施工中桩基施工的监理体系的建立。这样才能提高铁路的安全效益,提高我国铁路运输业的发展水平,确保我国的经济得到更大的提高。这就要求,作为监理人员,要重视质量监理工作,并且对于在运用中的桩基设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时采取解决措施,才能使铁路质量达到合理水平,造福于社会和人民。

(二)人员专业素养和职业素质的确保

在铁路工程的建设中,施工人员的素质是直接影响到整个铁路工程质量的成败的关键,是铁路质量合格与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需要对施工的素质进行全面的提升,加大施工人员的培训力度,在建立施工团队的时候,应该严格筛选,录取专业知识过硬,技术能力较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人员,并且要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检测,确保其不断进步,以适应施工质量的发展,并且还要不断加强其责任心和公德心的建设,使施工人员整体素质不断的提高,从而保证铁路施工质量的提高。

三、结语

在我国改革开放至今,经济飞速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当前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铁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铁路建设中,铁路工程路基施工中桩基施工方法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到了铁路的质量,因此必须保证铁路桩基工程施工的精确无误,使其满足铁路建设的目标,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铁路桩基建设能够直接影响到火车的安全、稳定,影响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人民、社会都是十分重要的。

铁路施工论文范文第7篇

准备阶段工作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施工阶段的质量和水平,具体方法包括有以下几种:

(1)规划准备。在施工队伍签订完合同后,要立即组织专门人员对铁路工程的整体建设规划、路基施工设计图以及施工场地等进行详细、全面、科学的考察、了解和记录,制成调查报告并提交。设计单位根据调查报告的相关信息,结合铁路路基工程的总体施工规划,对桩基工程的使用设备、材料、规格、方法等进行设计。而后,施工单位对照施工场地对桩基工程设计图进行实地比对和分析,并及时就发现的问题同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协调,以保证桩基施工设计图的科学性、实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2)场地准备。施工单位要根据桩基施工图,在施工现场平整场地,并科学、合理地围堰相应的施工平台。通常情况下,平台的主墩要选择岸边的浅水区域,其围堰材料一般采用规定的钢板桩,并利用草袋进行规范筑捣。在平原陆地区域,其施工场地要利用推土机进行平整和压实;在河流尤其是水深较深的区域,要进行钻孔平台的搭设。

(3)人员准备。施工单位要根据桩基工程的需要以及施工设计图纸的要求,选聘和组织施工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后勤人员、安全人员等等,并根据工期进度制定不同人员的进场时间。同时,还要对相应人员尤其是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确认,并积极组织相应的工前培训,从而确保桩基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保障桩基工程的施工质量。

(4)设备准备。施工单位要根据桩基施工图纸的要求,在开工前购买和备齐所需的全部施工设备设施,例如挖掘机、运输车辆、输送泵、安全设施等。并确保各类施工设备的配套性,保证设备设施的质量合格。在设备设施进场后,要严格检查相关设备的规格、数量、型号、质量等是否符合设计图要求,并对其进行科学的存放、使用和养护,以避免因施工设备问题影响到桩基工程的正常施工。

(5)技术准备。施工单位在开工前,要首先对场地进行测量放线,一般是测量人员在施工图纸的指导下,结合已有的导线网,对场地中的桩位位置进行精确的测定(其对桩位测量的偏差不应大于10mm),并对其进行护桩设置,以方便检查人员的校验。同时,还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即在工程开工前,桩基项目的总工程师要对施工单位的各技术人员、施工队长以及技术负责人进行详细、全面、专业的技术交底,而后还要组织所有施工人员进行桩基施工图纸、施工技术以及相关标准规范的学习和培训,以保障桩基工程的顺利、正常施工。

2铁路路基工程桩基项目的施工阶段

铁路工程路基桩基项目的施工阶段是整个铁路路基桩基工程的主要阶段,它的施工质量、技术水平以及操作步骤情况直接影响到桩基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这一阶段的施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桩基试验。在桩基施工前,首先要进行桩基钻孔和桩基灌注测试,以保障桩基灌注桩能够满足施工设计图上的质量要求。在进行灌注试验时,要对灌注桩进行最大载荷量和最大强度的测试,以确保灌注桩的质量和承载情况。(2)施工放线。施工人员待桩基测试合格后,就可以进行施工放线。一般情况下,施工人员要结合之前测量出现的桩基钻孔位置进行相应的施工放线。注意在放线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上的要求和尺寸标准进行放线操作,并及时检查桩孔的尺寸、位置等是否符合规定,避免出现桩孔大小有差异、位置移动等问题。(3)放置桩机及钻孔施工。施工人员在确定好桩孔后,进行打桩机的放置和安装。需要注意的是,在安置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密切注意打桩机的位置,始终保证其角度为同地面成90°的垂直方向,从而更好地确保桩机的牢固性以及钻孔的质量。在进行钻孔时,施工人员要严格遵循先慢后快的施工原则,但在进行地层钻探时要保持桩机速度匀速,以便保证钻孔的质量,避免出现土地开裂、钻头损坏等情况。(4)灌桩施工。待进行完钻孔后,施工人员要先慢慢拔出钻头和钻杆,而后将调配好的混凝土按照规定的比例向桩孔进行灌注。注意在灌注过程中要始终保证速度的均匀,以避免出现气孔、冒漾等问题。待桩基灌注完成后,施工人员要拔出灌注管,并清理周围的残土。而后依照相应的技术规范对桩基进行质量养护,以保障灌注桩的质量水平和使用寿命。

3结语

桩基项目是铁路工程路基施工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施工内容,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要加强对桩基项目的施工管理,严格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方法,明确施工操作流程,规范施工质量标准,从而不断提高桩基项目施工的质量和水平,以确保整个铁路工程建设的顺利完工,保障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铁路施工论文范文第8篇

1.1电气化工程施工具有不稳定因素。

这种不稳定因素主要是根据施工环境,技术差异、施工线路的不同造成的。在施工过程中每条线路都分布在不同的地理空间之内,而这些千差万别的地理条件使得施工工程经常要面临不同的施工环境和困难,因此施工没有统一的标准,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

1.2施工力量分散。

施工力量分散是铁路电气化施工中又一特征。由于铁路线直线分布的基本特征,因此施工人员必须沿铁路线直线分布,这也就导致了施工人员必须分散开来,而且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所需的技术设备也具有很强的分散性特征。这对于人员和设备的安全管理带来极大不便,也是导致施工安全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1.3施工项目受行车干扰因素较大。

铁路电气化改造的施工一般都是对既有线路的改造。而这些线路大都是正常运行的线路,施工中随时会有过往车辆,因此电气化改在项目中的电力改造、接触网、通信改造项目时常需要注意行车过往,随时停工让行。这种施工模式不仅对铁路运输造成一定影响,而且也大大增加了施工项目开展中的人员安全风险。

2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特点

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施工存在诸多安全风险,这是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同时也是由于铁路施工中的基本特征决定的。

2.1风险不可避免的特点。

铁路电气化改造过程中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具有很强的普遍性。任何时候施工人员都可能面临这样那样的分享,这是开展该项工作无可避免的一个客观现实。我们在工作中会通过各种先进的理念分析风险、预测风险,同时也会发明各种先进的技术规避风险。但是这些因素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风险。尤其是在对既有铁路线的电气化改造中,工作人员对原有设备设施的了解程度不深,对于复杂的铁路线环境在较短的时间内无法完全熟悉。而且施工过程中经常受到行车干扰,这些都会导致改造过程中工作人员面临风险。

2.2安全风险因素众多。

铁路电气化改造的对象范围十分复杂、丰富。例如通信、电力、接触网、变电设备等等。每一个项目的技术特征都不仅相同,因此每个项目产生的风险特征也都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安全风险因素呈现出复杂性、不稳定性、众多性的基本特征。而且在这些项目改造过程中大都是野外作业,施工人员要到完全不熟悉的野外环境中去,地理条件的复杂性,例如崇山峻岭、大漠荒野等。这里的气候条件、生态状况等都会造成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风险。

2.3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

电气化改造中的风险往往会造成重大财产和人身安全损失。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原有线路的改造任务越来越繁重,这不仅是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铁路事业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各种先进电气技术不断出现,为铁路运输提升效率的内在要求。这些先进技术往往操作施工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同时潜在的风险威胁也相应增大。因此,风险一旦产生不仅会造成更大的财产损失,也会带来难以预测的人身安全风险。

3增强改造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的措施

3.1树立科学严谨的安全保障理念。

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施工中面临的风险复杂多样,而且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的特征。面对这些风险威胁首先需要施工单位和管理人员以及每一个参与人员都应当具备安全意识。应当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中每一个细节,时刻将安全问题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具体而言增强人员的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应当及时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通过引入典型案例,详细剖析违规操作、疏忽大意等以上存在的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通过深刻的教育培训让施工人员在思想中树立牢固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风险管理理念。另外,还应当结合铁路电气化的新技术和施工特点向大家分析风险产生的根源,以便在工作中更加有针对性的规避。

3.2为安全风险管理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施工安全应当成立一个具体的组织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和教育。为此施工单位应当建立一个健全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该组织部门应当以增强风险分析、安全教育、风险预警、风险规避等职能为主要工作原则,具体负责整个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在内部机构和岗位设置上应当明确责任分工,每一项工作都应当由具体的人员承担,工作中应当加强与施工部门和相关人员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工程进展状况,及时分析预测各种风险的特征。当前在安全风险管理这方面,一些施工单位建立了自己的现场安全管理机构,将国家安全生产法作为指导,对本单位的安全施工进行统一整理。这一做法使得施工单位在应对和规避风险的效果大大增强。

3.3为安全生产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

技术因素是规避风险的关键因素。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我国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当中取得显著进展。各种风险管理的技术要素创新也在生产中得到了有效地运用和体现。但是,风险因素是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而发展变化的。简单的说,当前电气施工中存在的风险威胁与十几年前的风险威胁就存在很大不同。因此安全风险防范技术也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创新。施工单位为风险规避提供一个强大的技术保障体系就要不断得根据现场工作环境和生产技术的变化发展状况完善自己的技术体系。

铁路施工论文范文第9篇

铁路控制测量质量的高低对铁路工程成品质量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施工控制测量工作不仅是实现建筑物定位的基础,同时还是将设计图纸贯彻落实到地面的核心工序,是铁路后续运营维护基准的延续衔接和提供者,由此不难看出,加强铁路工程施工控制测量已经成为了当前必须认真对待的工作。

2.铁路控制测量的内容与手段

铁路工程最初建设过程中,相关的勘测设计单位将铁路测量控制网及成果移交到施工单位手中,接下来,由施工单位安排组织一次全面复测工作,从而对勘测阶段的平面高程控制网中出现位移、遭到破坏的控制点予以有效的恢复与增补,同时结合施工现场具体需求,科学合理的加密控制网,并据此开展铁路征地界放样、桥涵、隧道的施工放样和变形观测工作。随隧道掘进、依据洞外控制网来实施洞内导线控制测量,炮孔、台车等控制,隧道断面超欠测量控制;桥梁桩基础、承台、墩身、垫石位置控制测量,现浇连续梁线型、挠度或沉降变形控制测量等。通常,铁路施工控制测量数据处理依旧采用的是以平面和高程分开进行独立处理的方式,轨道控制网可通过三维方式予以相关处理。由于铁路工程测量数据处理量庞大,且十分的繁琐复杂,所以现场施工测量可用手工计算处理,控制测量以软件为主。经有关主管部门认可批准后的测量数据处理软件方可投入到实际中应用。当前时期,用于铁路工程的测量软件涵盖了三维平差软件、平差软件、工程测量数据处理通用软件(GSP)等,专门用于轨道控制网的软件有中铁一、二、三、四设计院研制的软件(应获得铁道部门的认可方可使用)。

3.铁路控制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

3.1基础平面控制网CPI。

首先,选取CPI点位时应达到下列要求:点位要为GPS接收机的安置提供便利,并且点位周围应具有广阔的视野,在地面高度角十五度范围内禁止出现障碍物,以及时有效的接收到GPS卫星信号;和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微波站、电视台之间的间距应高于400m和高压输电线之间的间距应在200m以上;附近不得存在对卫星信号接收造成严重干扰的物体如金属广告牌等;点位最好处于稳固性好、破坏率低、交通便利以及作业安全的区域。其次,基础平面控制点CPI施测:将双频GPS接收机作为主要使用仪器;CPI应与沿线不低于国家二等三角点或GPS点联测,每50km联测一个国家三角点。全线联测国家三角点的总数应在三个以上。另外,GPS网平差及坐标转换:通过GPS基线的双差固定解来实施GPS基线网平差;基于一个已知点和一个己知方向进行坐标转换,同时明确匹配的平面坐标系;为了使GPS测量具有较高的精准度,要求在坐标转换之前,对联测三角点具体精度进行严格的检查,最少要达到C级控制点精度后才能实际使用。

3.2线路控制网CPII。

布设线路控制网时,主要在基础平面控制网上沿线路附近进行,其属于勘测、施工环节中的线路平面控制及无砟轨道施工环节基桩控制网起闭的根本性标准。线路控制网围绕基础平面控制网通过四等导线或C级GPS网开展相关的施工测量工作,各点之间的距离应保持在800~1000m,与线路间的距离保持在50m~100m左右。选取线路控制网的控制点位时,最好不超过铁路用地界内、破坏率小的范围;如果和水准点共用,最好选择土质坚实、较为安全、寂静、便于观测和长时间有效保存的区域,根据相关规范标准埋石。线路控制网的所有控制点都要在现场填写点位说明。

3.3基桩控制网CPIII。

基桩控制网主要是沿线路而布设的一个三维控制网,在基础平面控制网、线路控制网基础上而构建的,通常当线下工程施工作业结束后开展测量工作,保证铺设无砟轨道和运营维护过程中有强有力的控制标准作为依据。基桩控制网的测量工作采用导线测量或后方交会方法进行,布设其控制点时,要详细的考虑施工和运营维护要求,选择稳定、牢固、破坏性小以及测量便捷的区域作为控制点,做好防冻、防沉降、防移动工作,明确具体、清晰的控制点标识,以提高识别精度与使用的有效性。

3.4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勘测过程中,应联测高一级的国家水准点。要求四等水准测量每隔30km进行一次联测;要求二等水准测量每隔150km进行一次联测。在连接客运专线铁路与另一铁路过程中,必须明确这两个铁路高程系统间的关系。敷设水准路线时应沿线路进行,水准点埋设要达到以下几项要求:一,每隔2km布设一个水准点;对于一些如长隧、特殊路基结构等核心工程地段应结合具体情况增加设置。水准点不仅能和平面控制点共用,还可以单独进行设置,对于单独进行设置的水准点和线路中线之间的间距应处于50~150m左右;二,选择土质坚实、较为安全、寂静且便于观测与长时间保存的区域作为水准点;三,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过程中,如果是平原地区应以水准测量方法为主;如果是山岳、丘陵地区应通过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进行;四,根据二等水准测量要求对水准基点进行测量。要求二等水准路线每150km联测一次国家一等水准点,应保持在400km范围内进行联测。

4.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铁路控制测量是综合技术管理的关键环节,测量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建设质量、进度及工程成本,而测量仪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测量工作的精度与质量,所以测量人员应树立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测量作业中时刻保持谨慎、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唯有如此,方可取得显著的成效。

铁路施工论文范文第10篇

湖南省某城际铁路特大桥272号桥墩至275号桥墩采用了(64m+125m+64m)的连续梁,且使用支架现浇方法进行施工。其中273号桥墩与274号桥墩之间跨越湘黔铁路,夹角141°,连续梁主墩墩高29.5米。梁体荷载为309~506kN/m。该路段地质条件过于松软给支架基础和基坑围护施工带来了很大难度。

二、上跨既有铁路连续梁施工特点

连续梁支架具有高、荷载大等显著特点。因此,上跨铁路高支架设计与施工成为决定本连续梁施工成败的关键。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第一,支撑体统安全可靠性。第二,铁路运营安全性。第三,支架系统设计合理性。比如:支架搭设、支架安全预压和支架拆除等。第四,施工策划的周密性。

三、连续梁支架搭设和拆除控制

(一)支架搭设

支架搭建是上跨既有铁路高支架现浇连续梁的施工的核心,相关工作者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首先,需要认真勘察铁路周边的管线,并对将会对施工造成影响的管线进行改迁。

1、管桩施工

该城际铁路特大桥272号桥墩与275号墩支架基础钢管柱和管桩均使用Ф630mm×10mm型,采用90t振动锤进行打入施工。Ф630mm钢管柱各节长度均为12米,通过焊接的方法进行接长和对接。在进行焊接的时候,首先需要把钢管柱进行对焊。对焊结束后,应当在焊缝位置加8块钢板进行加固。钢管桩具体施工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焊接质量

具体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焊接质量,要求焊缝饱满并且不能够造成桩头烧伤。如果出现焊缝不够饱满或者钢柱被严重烧伤的情况,应当进行割除然后重新焊接。桩接长之后应待其彻底冷却后,再继续施工。

(2)桩位偏差

支架桩位和桩身垂直度关系到整个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对连续梁结构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桩位偏差必须小于3cm,且垂直度必须小于3‰。在桩管和桩柱具体施工过程中,桩位垂直度偏差应当低于4.5‰。在正式施工开始之前,必须复测相关桩位。在具体施工过程,应当挨个进行仔细检查。桩身垂直度的检测过程中,需要使用2台经纬仪进行观测。在桩中间位置弹墨线的时候应当确保墨线宽度小于5mm。每沉桩一米需要进行一次检查,如果发现存在超标现象,必须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纠正。

(3)测试地基承载力和复测

在工程具体施工过程中,首先应当通过试桩的方法来测试地基承载力,然后与设计相关计算值进行仔细对比,从而科学合理的确定施工桩长度。其次,打设工作完成后还应当进行承载力负荷相关实验,确保在桩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否则就需要延长桩的长度或者增加桩的数量。

2、有效控制支架的整体性

支架整体性控制是直接搭建的重要考量因素。具体而言,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合理联结贝雷梁和下方工字钢。第二,有效联结两层贝雷梁以及贝雷梁与上方工字钢。第三,重视碗扣架同上方模板的联结。

(二)支架安全预压

1、预压措施

沙袋堆预压是目前使用相对比较广泛的支架预压方法。使用沙袋堆预压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按照梁重量的20%、40%、80%、100%、120%进行逐级加载。第二,预压时间不得少于3日。第三,1日的稳定期之后才能进行观测。第四,预压前、中、后需要每4个小时分别测量支架与地基变形量以及支架与地基沉降量,然后相加求和。最后,应当立足于测量结果,对底模高程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整,然后按照相关要求开展拱度预设相关工作。另外,在具体预压施工中,应当安排专人负责观察支架变化,一旦发现异常或者较大变形,应当及时终止加载工作。

2、支架预压安全

为了有效减少施工事故,显著提升加载精确度,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积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沙袋必须进行覆盖,从而有效避免降雨、降雪、积水等增加不必要的负荷。第二,预压加载时应当有效把控沙袋重量检测次数,提高加载精确度,并且必须严格参照预压相关分级标准开展加载工作。第三,时刻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做好沙袋覆盖和排水工作。第四,做好相关应急措施。第五,预压沙袋、吊车等必须放在指定地点。

(三)支架拆除

支架拆除应当毫不动摇的坚持“先搭后拆、后搭先拆”这一基本原则,从上方开始,逐层往下方进行拆除。在具体拆除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提前规划好相关材料的装卸路线。第二,拆除材料应当做到及时卸落,严禁将其吊挂或者随意进行堆放。第三,卸落贝雷梁、钢管柱等大体积物体时,应当封锁铁路,防止落物引发铁路安全事故。

四、讨论

该城际铁路特大桥连续梁工程于2014年年底正式竣工。整个施工过程严格按照铁路总公司、广州铁路局相关条例和要求进行,安全防范措施相当到位,为我国上跨既有铁路高支架现浇连续梁的施工积累了丰富经验,有利于提高我国上跨既有铁路高支架现浇连续梁的施工水平,促进我国道桥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上一篇:加工工艺论文范文 下一篇:隧道施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