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艺术设计范文

时间:2023-02-28 08:47:08

陶瓷艺术设计

陶瓷艺术设计范文第1篇

从以上可以看出,现代陶瓷雕塑创作,不外乎解决传承与发展、传统与现代,抽象与具象的关系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处理好陶瓷雕塑艺术设计问题。提起景德镇的艺术设计,大多会认为是陶瓷产品的设计包装,抑或是日用陶瓷产品的普通设计,而鲜有人把它与陶瓷雕塑挂钩。陶瓷雕塑艺术设计是陶瓷雕塑艺术创作的重要途径,雕塑是以造型艺术展现艺术美,同时兼容色彩学、材料学、建筑学、美术学诸多学科要求,陶瓷雕塑还兼具了陶瓷学与陶瓷文化学科等。它的材质从软到硬,由冷到热,从平面到立体,从形体到意像,它实现了陶瓷从泥到火的涅磐。陶瓷雕塑设计通过形体造型的构思、变化,通过雕塑题材的涉及与使用升华,将美术中绘画拓展延伸、将建筑中力学平衡,实现了人类造物的梦想。陶瓷雕塑艺术设计具有极大的构思空间,它可立据传统雕塑模式,借鉴石雕、牙雕、木雕等技法精华,同时摒弃其不足,陶瓷雕塑可以在其烧制时修改完善,同时它丰富的可塑性,为艺术家提供了极大的创作思维空间、制作施展空间,在艺术技巧上、个人品味上,也为雕塑家布设了重重障碍,提出了诸多的挑战。

当今景德镇陶瓷雕塑无外乎两种模式,一种是走中国传统的路子,另一种是走西方的雕塑路子。传统陶瓷雕塑在景德镇具有深厚的根基,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景德镇许多优秀的瓷雕艺术家继承发扬景德镇优秀的传统雕塑文化,将传统瓷雕赋予新的艺术生命力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另一批艺术家则大量借鉴吸收国际上新的雕塑创作手法,有些甚至抛弃传统雕塑造型模式,以新的类似中国画表意手法,创作出一批抽象、前卫的瓷雕艺术作品,这些艺术家有中年的,但更多的是年轻艺术家,他们观念更新,思想更激进。后一批艺术家作品更强调新颖或直白说逆古、叛逆,这些雕塑作品强调装饰性与造型的抽象以追求其表意性。现在风起云涌的现代陶艺如陶艺墙,其实根本还是陶瓷雕塑浮雕、堆雕、雕刻等技法的表现,但这种司空见惯的雕塑手法被冠以时尚的词汇“现代陶艺”,景德镇现在已有许多著名的陶瓷雕塑家,在继续探讨瓷雕艺术创作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研究陶瓷绘画,并且还有一些著名的陶瓷绘画家又是陶瓷著名雕塑家的现象。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设计与审美新要求,又造就了一批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陶瓷雕塑家,景德镇由于以上雕塑家的与时俱进,使得瓷都景德镇雕塑艺术异彩纷呈。现代陶艺的呼唤,很多原来从事陶瓷产品设计的陶艺家也通过作品走向陶瓷雕塑,现在很多城市陶艺雕塑造型,其实有不少不擅雕塑的陶瓷设计人员参与进来。这充分说明陶瓷雕塑在走向大众的同时更是走向不少艺术家的内心。

二、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文化特色

景德镇的现代陶艺人,正在把瓷与五千年中国文化结合成现代陶瓷文化,如笔者瓷绘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作品以242幅全过程讲述《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人物多达3800多人次。历经5年之久,采用明末清初宫廷重彩渲染,每件所绘物体,反复加色,6次烧制成品。为烘托出陶瓷特色和质感,运用了古彩、粉彩、新彩、墨彩描金等多种用彩技术相互结合,穿插使用。其程序是:1.破土、压坯、吹釉、高温烧瓷坯;2.定稿、构线、第二次烧制;3.粉彩打底、渲染底色、补线、三次烧制;4.全面渲染、粉彩点苔、四次烧制;5.整理补色,第五次烧制;6.墨彩描金、补色、六次烧制;7.玛瑙笔刮金。其程序禁然,工艺复杂,烧制中风险性不言而喻,其中表现内容涉及服饰学、建筑学、园林学、民俗学、礼仪学等多种美学问题。构图继承传统,采用散点透视,打破时间定律,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故事情节,巧妙地组合在同一幅画面上。创作者精确地把数以千计,不同身份、性别、年龄、形体、性格、容貌的人物在瓷板上刻画得惟妙惟肖,把不同场合人物的各异表情、姿态体现得生动、细微、贴切;将宁荣二府中的亭阁楼榭、山水拱桥、古树名刹、奇花异草绘制得生动而逼真,葱郁而鲜活,完整地再现了《红楼梦》的主要故事情节,使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为世界叹服,丰富地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人文长卷,使《红楼梦》这一不朽的中国古典名著得以在瓷板画这一全新的艺术形式传世,为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另开渠道。

三、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百花齐放

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如雨后春笋,百花齐放、种类繁多。如釉上装饰有古彩、粉彩、墨彩、新彩、广彩、电光彩、刷花、贴花、喷花、戳印花、描金、腐蚀金等。此外,还有圆雕、堆雕、捏雕、镂雕等技法;各种颜色釉更是五颜六色,仅一个瓷厂就能生产100多种色彩缤纷的釉彩,其中青花釉里红更是托出景德镇艺术陶瓷的特色。又如鲜红、桃红、翠绿、玛瑙红等高温釉和金星绿等低温釉都已超过历史水平。目前,景德镇已建成一个拥有陶瓷原料、机构、生产、教育、科研、机构等比较完整的陶瓷工业基地,发展前景可想而知,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如著名书画家张玉东先生还被邀请到景德镇在陶瓷上作画。张先生深厚的书法、国画功底,及其在青花上表现得如鱼得水的精湛技艺,使南北文化在陶瓷上得到了完美的融会贯通。

四、结论

景德镇陶瓷雕塑是景德镇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市场经济的冲击及国际金融影响下,陶瓷雕塑艺术收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大多数雕塑艺术家仍然继续思考、创作,他们在艺术造型、表现内涵等表现社会意义上,均有一定进步。景德镇陶瓷艺术的教学也不断吸收国际新观点新思想,广开讲学交流。总而言之,景德镇陶瓷雕塑界要树立信心,坚持传统瓷雕与现代结合,立足本土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优秀的瓷雕传统,不断钻研瓷雕技法,景德镇陶瓷雕塑的春天又将灿烂展现在我们眼前。

【参考文献】

[1]严维明.景德镇粉彩瓷艺的历史与现状,景德镇陶瓷.2008(4

[摘要]景德镇陶瓷自古以“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白如玉”的四大特点享誉世界,备受收藏家的青睐。文章论述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艺术特色,以及景德镇现代瓷艺的收藏与发展。

陶瓷艺术设计范文第2篇

一、陶瓷艺术中的形式美

以陶瓷艺术为主的设计,促成了传统设计艺术美学的萌芽与发展,与此同时,传统设计艺术的萌芽与发展,又推动了以设计艺术的发展。其实,简单的陶瓷造型设计更具有审美性,因为它的造型体感是明确的,它以抽象的概括性使其体现出外在线条美感,设计出使人惊叹的作品。陶瓷产品的画面装饰是优秀陶瓷作品的精髓,没有好的陶瓷造型就无从谈装饰。陶瓷造型有的简洁流畅,有的灵动怪异。要想设计出唯美的作品,就要求造型和装饰协调统一,不仅突出形态的内在美,还可以通过活灵活现的装饰,为陶瓷产品整体的视觉效果带来锦上添花的美感。陶瓷产品不仅有广泛的实用价值,而且还具有特殊的形式美感和材质美感。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陶瓷产品凭借其丰富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造型语言,在设计师的灵动思维中,赋予其艺术生命力,使其具有自己的属性和特征。

二、陶瓷艺术中的工艺美

陶瓷产品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加工制作的过程中,它所体现出来的工艺性、画面的装饰性以及陶瓷本身的材料特征都是其他艺术品无法相比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如今的陶瓷艺术创作已有了时代性的飞跃,它不仅吸取了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化底蕴,还与现代化艺术潮流紧密结合,不断地拓展创作的范畴,展现出艺术的多样性。把新的生产观念与新材料相融合,从而突出了陶瓷艺术文化中的感染力,增加了艺术作品中多元化的因素,在不断创新与发展的过程中,使人们更加认可陶瓷艺术,也为今后发展陶瓷行业的道路增添动力。对于陶瓷艺术的创作而言,最体现其功底的便是设计者通过对陶瓷材料的认知,从而融入自己独特的审美见解进行加工创作。黑格尔说:“每一个艺术家都要用一种材料来进行工作,而能驾驭材料的,正是天才所特有的本领”,低级的材质在真正的艺术家手里表现出高级的艺术效果,主要是“因材施艺,匠心独具”。因此,只有做到真正地对陶瓷材料、特性熟知,才能创造出独一无二的陶瓷作品。现代陶瓷设计的理念是实用性与审美性兼备,也就是以“人”为中心。把人的需求放到第一位上,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理性设计,不再刻意的追求高超的技艺,而是在具有一定审美情趣的基础上考虑实用性的因素。设计就是为了产品而设计的,陶瓷的材质十分特殊,一定不能单独地只注重装饰,再复杂多变的装饰,也有其不方便的清洁因素。所以,一定要结合产品自身的特点进行设计研究。其次要做到思想观念上的突破。不要总停留在传统思想中所认可的艺术与技术相分离的观念之中,不能局限于所谓纯艺术与实用艺术的界限中。要把设计师内在的艺术素养运用到陶瓷作品的创作中来,把设计师的思维融入到产品的结构形态之中,激发设计师的创作情趣,并与设计师的艺术构思产生一种共鸣。在这个相互协调的过程中,使得作品被人们接受,创造出一定的社会价值。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旧的陶瓷美术设计观念在新的设计观念的基础上接受美学和现代诸类观念的影响下而诞生了。这一新的现代陶瓷艺术设计概念是以欣赏者为中心的,这个设计过程,也是一个接受的过程,欣赏者在接受这个过程之中,也对新陶瓷艺术设计思想具有推动作用。所以这种关系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中,“主要,次要的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的观点。

陶瓷艺术设计范文第3篇

文艺创造学是在创造学的基础上,从文艺学、美学角度,将三者结合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学科。在得到人们认可后,有关人员对文艺创造学进行进一步补充和说明,并研究出了艺术创造思维、艺术创造技法、艺术创造原理等组成内容。文艺创造学对我国艺术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并被广泛应用到艺术创造设计中。但我国陶瓷艺术设计没有对文艺创造学中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技法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使得其应用起来不够全面、系统,也没有实现对文艺创造学的自觉应用。

二、艺术创造思维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一)发散、集中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联想出的可能性。集中思维是指在集中搜集信息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发散思维联想的可能进行选择。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体现了设计思维中的联想和想象。其中,发散思维可以表现在陶瓷吉祥物的设计上,设计师要根据吉祥物设计的理念和出发点,对吉祥物进行展开联想的设计,从而实现最佳化的设计效果。集中思维在体现在对吉祥物设计的创意思维选择进行具体落实,通过对比选择出合适的设计方案,并以设计稿的形式体现。

(二)侧向思维。

侧向思维是指通过外部信息来对设计中产生的联想进行解决和选取。比如在陶瓷的艺术设计中,一些人设计的陶壶形状较为单调、乏味,不能满足陶瓷设计的多样化发展。因此,需要有关陶瓷艺术工作者利用自身的侧向思维,通过对外部信息进行捕捉,从而获得陶壶设计的启示,实现对陶壶设计的多样性选择,丰富陶瓷设计的种类。

(三)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和人的感受、体验相关联的思维活动。陶瓷艺术设计中形象思维的使用是在自己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对物相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重新排列组合,创造出生动形象的陶瓷作品。如在陶瓷设计上,对于某一种具体的物相形式,每个人展现的呈现形式不同,并根据自己的形象思维创造出了形态不同的吉祥物。

三、陶瓷艺术设计中艺术创造技法的运用

(一)智力激励法。

智力激励法是一种集体性的发散思维,通过规模不到十人的思考,实现人们思想上的交流和互动,在这种互动下能够引发创造性的陶瓷艺术设计思维,从而实现集体性的陶瓷设计创新。智力激励法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大型陶瓷艺术设计方面,其需要广纳才智,在彼此交流的基础上实现对设计问题的解决,并在交流中形成优良的团队作风。

(二)类比法。

陶瓷艺术设计中类比法主要有:1.直接类比,从大自然的联想中进行陶瓷艺术设计思维,也叫仿生类比。主要是在一定的设计手法和设计材料的基础上对自然中某些物态特征进行模仿,并通过一定的艺术处理,在实际生活中展现自然韵味的陶瓷艺术。2.拟人类比,将物化中非人的陶瓷艺术设计进行拟人化的设计,从而提升陶瓷艺术设计的审美情趣。3.象征类比,主要是指用一些具相的事物表示某种思想或者观念,比如陶瓷艺术设计中常用梅兰竹菊来象征人的高尚品格和情操。

(三)仿照法。

陶瓷艺术的设计首先从对事物的模仿开始,进而进入设计的独创。对事物的仿照活动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对模仿的依赖阶段,在模仿阶段中实现对设计的创造;第二是在模仿之前进行创造,也叫后期的创造(独创)。另外,陶瓷艺术创造者在对事物仿照的初始阶段应积极的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四、结论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需求发生了改变,人们对于陶瓷艺术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设计逐渐成为一种带有目的性的创造性活动。因此,陶瓷艺术设计者要根据人们的要求,积极建设艺术创造工程,实现更科学、更全面、更多样的陶瓷艺术设计。

陶瓷艺术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陶瓷 艺术设计 思维

我国在陶瓷艺术设计通过思维训练与专业相结合,但在专业方面受到限制,因此在艺术本质方面需要创造并发挥个性,而并非一味模仿。设计则为在规定性内发觉问题,解决问题。艺术思维与设计思维构成完美结合,成为陶瓷艺术设计思维方法的方向。

一、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作为无法预见的脑力劳动,透过造物的不同表象性,有效展现出当前设计思维的内在规律及特征。思维是以概念、表象为基础,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综合的过程,在社会实践中产生。思维的产生作为人自觉意识的开端,思维的构成不断丰富人的精神。设计思维身为设计的过程,其对特定信息、概念、内涵、情感等理解分析,寻求构思及对视觉形象的展现方式,设计思维对设计文化起到主导作用。

设计思维与纯粹艺术思维不同,其不仅为一般艺术所具备的形象思维,并且还存在逻辑思维。逻辑思维为根本,形象思维为表现。设计思维中的逻辑思维作为理性意识,是通过信息材料进行分析、评估、整理、判断的过程,乃至以功能为需求的材料性能、价值因素、技术特征,以保障在大脑皮层中的外界事物印象。形象思维的特征则为大脑完全知晓现实,不将现实分化成部分,而将表象再次进行编排,通过加工和整理,打造出全新的形象。形象思维重点体现出感性的形象思维,作为设计思维的突破口,在逻辑基础上寻求合理的感性思维,透过形象艺术思维给予陶瓷生命。

二、陶瓷艺术设计思维的方式

陶瓷艺术设计思维在方式上分为形象思维及逻辑思维。陶瓷艺术在认识方面采用形象思维,陶瓷科学的认识主要通过逻辑思维。陶瓷艺术设计在艺术中不仅是科学的一种,也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一种。陶瓷设计作为人造物艺术,其艺术与技术、再现与表现、实用与审美相互间尤为独特,陶瓷设计具有显著的艺术性,却与实用性无法分离。所以,在陶瓷艺术设计中,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均十分重要。

(一)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本质特征为思维活动始终融合具体生动的形象。对于设计而言,陶瓷设计创作方式无法脱离形象思维。最初产生的陶瓷性,只能通过或依照自然界原本的功能及形态进行,模仿原本运用的果壳进行加工,制成容器。钵的造型则为通过模仿果实外形进行分割而变为不同造型。因此,陶瓷设计造型在初级阶段,主要使用模仿方式完成,并且在此后的不同阶段均有所存在。

(二)逻辑思维

逻辑包含了思想、理性、原则、规律等方面,变成思维的规律性以及有关思维的逻辑乃至客观事物的规律性。透过线、面、体进行分析,线条的变换能够通过比率判断。对于陶瓷设计而言,不同要素的形式美成为逻辑思维的集中表现。比如在原始社会,陶器的出现成为最初的造型设计。通过生活所需,对造型形体逐步认识,打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较多造型体。虽然并未脱离原本的特征,但实则成为创造的探索。比如在唐代,龙耳壶作为唐朝鸡首壶的演变,鸡首壶是以六朝时代特色结合的款式。其以盘口壶为基础,肩的一侧设置鸡首,另一侧设置把手,上端接盘口。早期仅为一种装饰,到了东汉,鸡首拉长,并将鸡首变成牛首、马首。

三、现代科学技术传达新的设计思维方法

(一)陶瓷生产方式的转变,令设计思维方式随之转变

在陶瓷发展历程中,陶瓷生产方法需依照以下几点因素进行:

源于当下生活条件及生活方式;不可脱离当下科学技术能力及生产水平;人们的文化艺术修养及审美爱好。陶瓷生产方法则通过这几点进行改进和发展。由于社会生产的不断提高,使得陶瓷生产随之加大,由于可续技术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意识的转变,令人们对陶瓷生产技术的掌控能力随之提升,设计经验不断进行累积,因此,在所有历史阶段均打造出十分优秀的陶瓷艺术作品。为了符合当前陶瓷生产方法转变的需求,必须令设计思维方法实现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急需变革设计的思维方法,设计思维方法的先进性可以带动科学技术的成效。我国曾经在全球科学技术中属于最为先进的国家,且陶瓷生产也居于世界领先位置。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却严重落后于西方国家,这一曾尤为令人自豪的传统设计思维则体现出局限性,对我国近代、现代陶瓷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阻碍。当期陶瓷科学技术所需的设计思维方法的现代化,也蕴藏着全新的现代化设计思维方法。

(二)陶瓷科学技术对设计思维方法的影响

由于陶瓷产品在设计构成中相互融合,有效结合,所以,不论哪方面的转变,均会加快设计与生产产生变化。陶瓷艺术设计将生活需求作为条件,将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相融合。为了令设计可以实现有效创造,设计过程中应当通过使用者的身份考量对于陶瓷产品方面的问题。设计师通过生产者的立场,对制作方法及工艺流程进行考量。设计者处于欣赏者的立场,体会造型的外观艺术效果。所以,陶瓷产品在设计中并非只是美术设计,还对陶瓷产品的功能、美观、工艺等方面进行有效结合。功能效用在设计中居于主导位置。物质技术能够有效保障设计意图的完成,形式美感是为了令陶瓷外观形式更为完善。因此,设计师在设计陶瓷产品时,必须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令生活、艺术、科技相结合。这也是陶瓷产品设计最显著的特征,设计师必须依照这一特征设计陶瓷产品。

四、结束语

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令陶瓷艺术设计进入了全新的时期。现代陶瓷艺术设计展现出更加绚烂的光彩,越发符合百姓生活,设计出更加贴切现代所需的陶瓷。可是在陶瓷艺术设计中,并不应当只起到赏心悦目及生活点缀的作用,还需要对生命传达出应有的内涵,激发人们在生活及工作中付出更多努力。因此,现代陶瓷艺术设计需要秉承传统设计中的精华,学习西方现代文化,并且以民族文化为根基,令其以全新的方式吸引人们的目光,有效展现出自由个性及材质的自然性质。

参考文献:

[1]熊威,黄德晶.对中国传统首饰装饰元素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运用思考[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

[2]吴安然.思想应先行――关于“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的一点看法[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1,(05).

陶瓷艺术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艺术艺术特色

江西景德镇市是世界闻名的瓷都,也是我国最大的产瓷基地。自元明清以来,形成我国制瓷中心。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景德镇的瓷文化得到了飞速发展,品种繁多,有茶具、酒具、咖啡具、中西餐具、烟具、文具、玩具、7501用瓷等一系列产品,数不胜数。

一、陶瓷雕塑艺术设计现状

从以上可以看出,现代陶瓷雕塑创作,不外乎解决传承与发展、传统与现代,抽象与具象的关系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处理好陶瓷雕塑艺术设计问题。提起景德镇的艺术设计,大多会认为是陶瓷产品的设计包装,抑或是日用陶瓷产品的普通设计,而鲜有人把它与陶瓷雕塑挂钩。陶瓷雕塑艺术设计是陶瓷雕塑艺术创作的重要途径,雕塑是以造型艺术展现艺术美,同时兼容色彩学、材料学、建筑学、美术学诸多学科要求,陶瓷雕塑还兼具了陶瓷学与陶瓷文化学科等。它的材质从软到硬,由冷到热,从平面到立体,从形体到意像,它实现了陶瓷从泥到火的涅磐。陶瓷雕塑设计通过形体造型的构思、变化,通过雕塑题材的涉及与使用升华,将美术中绘画拓展延伸、将建筑中力学平衡,实现了人类造物的梦想。陶瓷雕塑艺术设计具有极大的构思空间,它可立据传统雕塑模式,借鉴石雕、牙雕、木雕等技法精华,同时摒弃其不足,陶瓷雕塑可以在其烧制时修改完善,同时它丰富的可塑性,为艺术家提供了极大的创作思维空间、制作施展空间,在艺术技巧上、个人品味上,也为雕塑家布设了重重障碍,提出了诸多的挑战。

当今景德镇陶瓷雕塑无外乎两种模式,一种是走中国传统的路子,另一种是走西方的雕塑路子。传统陶瓷雕塑在景德镇具有深厚的根基,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景德镇许多优秀的瓷雕艺术家继承发扬景德镇优秀的传统雕塑文化,将传统瓷雕赋予新的艺术生命力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另一批艺术家则大量借鉴吸收国际上新的雕塑创作手法,有些甚至抛弃传统雕塑造型模式,以新的类似中国画表意手法,创作出一批抽象、前卫的瓷雕艺术作品,这些艺术家有中年的,但更多的是年轻艺术家,他们观念更新,思想更激进。后一批艺术家作品更强调新颖或直白说逆古、叛逆,这些雕塑作品强调装饰性与造型的抽象以追求其表意性。现在风起云涌的现代陶艺如陶艺墙,其实根本还是陶瓷雕塑浮雕、堆雕、雕刻等技法的表现,但这种司空见惯的雕塑手法被冠以时尚的词汇“现代陶艺”,景德镇现在已有许多著名的陶瓷雕塑家,在继续探讨瓷雕艺术创作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研究陶瓷绘画,并且还有一些著名的陶瓷绘画家又是陶瓷著名雕塑家的现象。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设计与审美新要求,又造就了一批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陶瓷雕塑家,景德镇由于以上雕塑家的与时俱进,使得瓷都景德镇雕塑艺术异彩纷呈。现代陶艺的呼唤,很多原来从事陶瓷产品设计的陶艺家也通过作品走向陶瓷雕塑,现在很多城市陶艺雕塑造型,其实有不少不擅雕塑的陶瓷设计人员参与进来。这充分说明陶瓷雕塑在走向大众的同时更是走向不少艺术家的内心。

二、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文化特色

景德镇的现代陶艺人,正在把瓷与五千年中国文化结合成现代陶瓷文化,如笔者瓷绘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作品以242幅全过程讲述《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人物多达3800多人次。历经5年之久,采用明末清初宫廷重彩渲染,每件所绘物体,反复加色,6次烧制成品。为烘托出陶瓷特色和质感,运用了古彩、粉彩、新彩、墨彩描金等多种用彩技术相互结合,穿插使用。其程序是:1.破土、压坯、吹釉、高温烧瓷坯;2.定稿、构线、第二次烧制;3.粉彩打底、渲染底色、补线、三次烧制;4.全面渲染、粉彩点苔、四次烧制;5.整理补色,第五次烧制;6.墨彩描金、补色、六次烧制;7.玛瑙笔刮金。其程序禁然,工艺复杂,烧制中风险性不言而喻,其中表现内容涉及服饰学、建筑学、园林学、民俗学、礼仪学等多种美学问题。构图继承传统,采用散点透视,打破时间定律,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故事情节,巧妙地组合在同一幅画面上。创作者精确地把数以千计,不同身份、性别、年龄、形体、性格、容貌的人物在瓷板上刻画得惟妙惟肖,把不同场合人物的各异表情、姿态体现得生动、细微、贴切;将宁荣二府中的亭阁楼榭、山水拱桥、古树名刹、奇花异草绘制得生动而逼真,葱郁而鲜活,完整地再现了《红楼梦》的主要故事情节,使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为世界叹服,丰富地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人文长卷,使《红楼梦》这一不朽的中国古典名著得以在瓷板画这一全新的艺术形式传世,为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另开渠道。

四、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百花齐放

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如雨后春笋,百花齐放、种类繁多。如釉上装饰有古彩、粉彩、墨彩、新彩、广彩、电光彩、刷花、贴花、喷花、戳印花、描金、腐蚀金等。此外,还有圆雕、堆雕、捏雕、镂雕等技法;各种颜色釉更是五颜六色,仅一个瓷厂就能生产100多种色彩缤纷的釉彩,其中青花釉里红更是托出景德镇艺术陶瓷的特色。又如鲜红、桃红、翠绿、玛瑙红等高温釉和金星绿等低温釉都已超过历史水平。目前,景德镇已建成一个拥有陶瓷原料、机构、生产、教育、科研、机构等比较完整的陶瓷工业基地,发展前景可想而知,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如著名书画家张玉东先生还被邀请到景德镇在陶瓷上作画。张先生深厚的书法、国画功底,及其在青花上表现得如鱼得水的精湛技艺,使南北文化在陶瓷上得到了完美的融会贯通。

五、结论

景德镇陶瓷雕塑是景德镇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市场经济的冲击及国际金融影响下,陶瓷雕塑艺术收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大多数雕塑艺术家仍然继续思考、创作,他们在艺术造型、表现内涵等表现社会意义上,均有一定进步。景德镇陶瓷艺术的教学也不断吸收国际新观点新思想,广开讲学交流。总而言之,景德镇陶瓷雕塑界要树立信心,坚持传统瓷雕与现代结合,立足本土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优秀的瓷雕传统,不断钻研瓷雕技法,景德镇陶瓷雕塑的春天又将灿烂展现在我们眼前。

【参考文献】

陶瓷艺术设计范文第6篇

1依据与原则

1.1依据

根据陶瓷艺术设计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深入进行企业岗位调研,与企业专家一起,深入进行企业岗位调研,认真分析课程体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企业专家共同继续深化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教学为典型表现形式的课程改革,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岗位针对性和技术应用性的要求,逐步加强陶瓷装饰相关课程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类课程的设置。树立国际视野,开拓创新思想,将前沿设计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并融入课程体系当中,形成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

1.2原则

1)差异性与适应性原则。美国弗兰克•H•T•罗德斯在《创造未来——美国大学的作用》一书中所说:“没有任何一所大学的课程体系是完全相同的”。那么,在构建陶瓷艺术设计课程体系时就要考虑区域行业特征与其它陶瓷产区的不同,将这些差异性在课程体系中体现出来,并构建适应区域、学校、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2)实践性与拓展性原则。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而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目标指向更不只是学习系统的理论和专业知识,更强调专业领域的实践应用性。但是,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因延续与承载历史和文化更多,与绘画、化学、机械等学科交叉更多,融合古今中外的设计思想与理念更多,因此,必然要求其课程体系构建的拓展性更强。

3)反思性与发展性原则。反思也是批判性回顾,任何课程体系的构建都不可能脱离历史。相反,它是从历史的课程体系中延伸、发展、改革出来的。正是由于不断地发展和改革,才使得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因此,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在反思既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继承、改革、甚至重构。

2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2.1课程体系构建的层面

课程架构是课程体系构建的首要问题,而课程设置是课程体系的第二层面,课程本身所包含的内容则属于第三层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既需要根据人才素质所要求的知识、技能、能力结构来构建,也需要据此来选择适应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与内容,从而形成结构合理、体系优化和内容现代的基于职业教育的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2.2我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架构

我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架构分为通识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一般专业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五部分。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功能与定位,具体执行中要理清三个关系:一是,基础与专业的关系。这里的基础包括通视文化知识、陶瓷基础理论知识及陶瓷基础技术三个层次,它们在承担为专业服务的同时,还支撑着学生综合素质、个性发展和增强学生自我适应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二是,一般专业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的关系。一般专业课程是学生专业能力发展过程中的组成和过度,对专业核心课程起到辅助和推进作用,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进行专业教学的时候,不能因为核心课程的重要而忽略一般专业课程。核心课程一般在3~6门,但这些课程对学生最终的职业选择也并非同等重要。三是,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在开设规定数量的必修课同时,也需要安排相适应的选修课程(包括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为不同个性特长、发展方向与发展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从而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挖掘。

2.3课程设置

通识类课程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大学语文》《英语》《应用文写作》《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指导》等。将专业核心课程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组建成造型基础、色彩基础、装饰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包括: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构成、国画装饰技法训练、图案设计、图像处理、设计概论等。根据职业岗位和专业技术要求,结合企业调研,本专业设置10门专业课程,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全面的职业素养教育为核心与素质拓展为辅助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创新性设计能力,满足学生在专业发展方向上的多元选择。分别为:⑴《中国陶瓷》,主要讲授中国古代宋元明清制瓷的辉煌历史,重点介绍各类窑口以及景德镇瓷器的发展演变过程。⑵《日用陶瓷造型设计》,主要讲授日用陶瓷的分类及特点、日用陶瓷造型设计图纸的绘制方法及设计中的若干问题。⑶《计算机辅助陶瓷设计photoshop》,主要讲授该软件在陶瓷装饰设计中的应用技巧及图像图像处理技术。⑷《陶瓷产品装饰设计与制作》,主要讲授现代陶瓷产品的装饰方法和特殊技巧、古典图式的再运用学习、各类油料性及颜料的配制以及烧制的技巧。⑸《釉上彩绘画》,主要讲授传统新、粉彩的绘画与技巧,古典绘画的学习,各类油料性及颜料的配制以及烧制的技巧。⑹《计算机辅助陶瓷设计Illustrator》,讲授利用该矢量软件徒手绘制轻工类产品的矢量纹样及图案等,运用在陶瓷花纸设计中,同时讲授企业标志创意,高级排版,海报制作技巧实例及各种印刷品制作技巧。⑺《计算机辅助陶瓷设计CAD》,主要讲授CAD基本绘图与编辑命令,利用该软件将设计草图做成工作图(三视图)的方法程序。⑻《计算机辅助陶瓷设计3Dsmax》,主要讲授陶瓷造型的三维建模、车削、渲染、材质赋予、贴图使用和灯光创建以及动画的基本制作。⑼《陶瓷工艺》,主要使学生明确陶瓷与艺术、工艺和科学之间的关系,掌握陶瓷在设备、制作工具、泥料、色料、坯体的干燥与收缩、作品的烧制方面的基本知识,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制作陶瓷之前对陶瓷工艺流程有一个整体认知。⑽《现代陶艺》,主要讲授公共现、当代陶瓷艺术在环境设施中的本土化形成与发展,东西方公共现、当代陶瓷艺术环境设施的差异以及类型与特征。根据本专业对职业能力的要求,经过企业专业论证,结合毕业生追踪调查,将《陶瓷产品装饰设计与制作》《釉上彩绘画》《现代陶艺》《计算机辅助设计Illustrator》《计算机辅助陶瓷设计3Dsmax》等5门专业课程定位核心课程。在以企业需要为核心的基础上,向满足学生专长培养、个人职业发展和兴趣爱好的方向上倾斜,使本专业的教育教学更加人性化。开设心理健康、中华传统文化、美学欣赏等相关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重视心理素质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中国传统艺术修养教育,达到提升学生抵抗风险压力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发展方向和道德准则,使学生具备发展的可持续性。

2.4理实一体的项目化课程内容

陶瓷艺术设计课程项目化的核心任务是要在设计基础知识、陶瓷工艺基本知识与陶瓷产品设计任务之间建立联系,以陶瓷设计与生产情境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强调引导本专业学生在完成典型产品设计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按照典型产品的生产要求形成一门综合的项目课程。典型产品选取既要充分考虑其典型性,达到让学生触类旁通的目的,也要充分考虑唐山地区陶瓷产品的生产与需求现状。如在《陶瓷产品装饰设计与制作》课程中,将课程内容分解为复制花鸟装饰瓷盘,釉下瓷瓶装饰,咖啡具(花纸)装饰设计等几个项目进行,在这些具体项目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师生把操作经验、操作诀窍都融入进去。在每一个具体项目中,务必让学生认真观察把握各个项目实施的细小环节,因为在陶瓷工艺领域,细节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到职业能力的形成。在内容组织方面,打破传统陶瓷造型与装饰等的思维模式,围绕职业能力的实现,以满足理解工作过程为基本原则,将课程中有关的理论知识按照一定的规律分配渗透各项目中。要求每个项目的设置不宜过大,比如在进行《日用陶瓷造型》,先以“单一日用瓷器皿的设计及注浆成型”为项目着手,避免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太多,导致教学组织困难。同时我们注意到每个项目应该有其能力培养的侧重点,并将最核心的专业技能,比如陶瓷釉上彩装饰技法在不同的项目中多次出现,用以提升并巩固职业能力。

3课程实施

3.1体现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依托唐山地区陶瓷产业优势,紧密围绕校企合作内涵,逐步深化“产学一体、内外交融”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产业升级需要以及行业企业对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用人需求,以培养适于行业企业需求的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充分发挥内实习工厂、校外引进企业和校外合作企业的资源优势,在与校内外企业深度融合、紧密合作的基础上,开展生产性与综合性学习项目相结合的专业实践教学。在践行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优化课程体系,使之符合现代产业体系对人才规格的要求。

3.2“1+1+0.5+0.5”的实施要点

在实施大类招生的前提下,我们将本专业分成四个学习阶段,对应三个学年六个学期,形成“1+1+0.5+0.5”的教学实施模式。其中,第一个“1”代表第一年的大类基础课学习,实践课为走岗认识实习;第二个“1”代表专业基础课阶段,本阶段安排陶瓷专业基础课程,及少部分专业课程,实践课对应贴岗实习;两个“0.5”分别对应第5学期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第6学期的综合实践学习,实践课对应顶岗实习。第一、第二两个学期,为走岗实习阶段。学生在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和大类专业基础课程的同时,还要在校内专业实习工厂熟悉生产环境,实行校内集中授课与走岗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学习。入学教育及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期间,由专任教师带领,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教学,认识车间设备;认识原料、成型、注浆、磨具、装饰、烧成、彩烤等工序的工艺及管理;了解陶瓷工艺流程,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其中,公共基础课程根据专业需要以必需、够用为度,主要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大学语文》《英语》《应用文写作》等。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根据专业核心课程所共同需要的基础知识技能而设定,开设《设计概论》《设计色彩》《图案设计》《国画装饰技法训练》《图像处理》等课程。努力探索陶瓷艺术设计教学基于大类招生情况下的专业基础课教学侧重及教学方法,发挥专业工作室融兴趣培养、知识传授、项目开发、专业实践于一体的独特作用,为学生基础技能培养创设灵活性、开放性的良好条件。开设艺术鉴赏、传统文化、创新实践相等关选修课程,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学者开展专业学术讲座,拓宽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度。

加强心理辅导并贯穿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过程,着力打造学生作为“社会人”“职业人”“创业人”的基本素质。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根据实际工作任务分析,将原来学科体系的相关知识进行重构,从简单到复杂,形成项目化专业课程,开展贴岗实习。第三学期开设《中国陶瓷》《釉上彩绘画》《计算机辅助设计Illustrator》《计算机辅助设计Photoshop》等专业课程,以认识陶瓷造型及装饰、造型设计制作、陶瓷工艺流程为目标,使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乃至世界陶瓷的美学特征及发展概略,手绘陶瓷造型创意,并能利用造型计技能以及相关的陶瓷工艺知识,进行创意表达。第四学期开设的《计算机辅助陶瓷设计CAD》《日用陶瓷造型设计》《陶瓷工艺学》《陶瓷模具制作》《雕塑》,主要以陶瓷造型设计以及电脑辅助造型设计为专业教学方向,融设计理念、设计技术、陶瓷工艺于一体的专业课程,逐步形成设计制作能力、表现能力和拓展能力。同时,开设专业和专业相关的拓展课程,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创作条件。充分利用实习工厂陶瓷艺术大师的带动作用,开辟第二课堂,组成职业小组如:模具制作小组、装饰绘画小组、烧成小组等,弥补课堂教学及计算机操作教学的不足。采取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现场授课的形式,学生进行贴岗实践,针对《日用陶瓷造型设计》《陶瓷工艺学》《陶瓷模具制作》《雕塑》等课程,培养学生通用专业技能。把校内实习工厂美术瓷厂与学校合作企业金方圆公司的实际生产项目引入课堂,在实训艺术大师的指导下,由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负责授课,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的同时完成贴岗实习项目内容。贴岗实习项目包括:艺术瓷釉上彩绘装饰、日用瓷花纸设计、日用瓷造型设计、日用瓷贴花工艺、骨质瓷注浆成型及翻模工艺等。第五学期,发挥部级精品课程《陶瓷产品装饰设计与制作》的带动引领作用,结合专业核心课程《计算机辅助陶瓷设计3Dsmax》,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适当加强本专业陶瓷装饰实训设计的课程比例,在实训环节聘请美术瓷厂陶瓷艺术大师、金方圆公司设计师任教,将《陶瓷装饰工》职业资格考核内容与课程内容相融汇,在项目课程的工作任务中体现专业知识技能,学生在艺术瓷产品绘制过程中强化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学生选实践类选修课程,加大网络课程建设力度,使学生能够通过现代网络技术进行灵活学习,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并逐步加大实践教学力度,让学生逐步朝着岗位人靠近。紧扣当前人们对高标准居住环境以及高层次生活质量的需求,开设倾向性专业核心课程。把《现代陶艺》课程辐射的艺术瓷设计与室内陈设装饰设计结合起来,拓展至陶瓷壁画设计、公共展示设计。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利用金方圆骨质瓷有限公司注浆车间、亚洲时代陶瓷有限公司产品设计室和专业实习工厂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

陶瓷艺术设计范文第7篇

众所周知,陶瓷艺术的诞生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陶瓷的出现尚有八九千年的历史,但其起源可以溯源至更早的阶段,即在我国母系氏族公社时期,陶瓷就已见雏形。六千多年前,在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器上发现了一些简单文字;四千多年前,在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器上发现了由多偏旁构成的会意字。这些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字学、考古学、陶瓷学和文学提供了重要资料。之后,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更是令人叹服。兵马俑再现了战国与秦代的军事状况;唐三彩俑再现了丝绸之路上的盛大场景;现代瓷雕“林则徐”再现了清末鸦片战争的激烈对峙。这一切充分说明我国的陶瓷艺术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史紧密相连。而我国文学的发展与陶瓷的发展如出一辙,紧紧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早在文字发明之前,上古文学就已见雏形,当时的文学以口口相传为主,有与大自然勇敢抗争的神话,有表达愿望,希望风调雨顺的祈祷词,还有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古诗歌。当文字诞生并日渐成熟后,我国各代的文学作品更是精彩纷呈,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比如《诗经》记载了周代的社会图景;杜甫的诗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情况;岳飞的《满江红》表达了他抗金复国的宏伟壮志;明清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小说全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各方面情况。可以说,中国文学根植于中华民族文明。由此可见,我国的陶瓷艺术与文学艺术有着共同的艺术基础,这就为文学与陶瓷有机结合提供了条件。其实,早在仰韶文化期间,文学与陶瓷艺术有机联系的艺术现象就已见端倪,将两者有机结合是人们生活的需要,也是表达与抒感的需要。我国祖先在仰韶文化陶器上雕刻图腾纹饰,表达了对神秘自然界的崇拜与顺从;描绘人面鱼纹,记载了当时的生产情形。到了封建社会时期,元代青花瓷描绘“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顾茅庐”等历史故事;明末民窑青花瓷流行山水画,再加上诗歌做点缀,使瓷器呈现独特意境,令人赏心悦目,因此远销海外,蜚声世界。这一切都说明文学事业的发展为陶瓷艺术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素材。

二、修辞手法在陶瓷艺术中的体现

在文学界,学者将“修辞”定义为“具有说服力的高超艺术”,创作者围绕特定的情境和主题,采用各种手段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使他人更容易接受。文学领域使用修辞是为了呈现文字魅力,而陶瓷艺术应用修辞手法,旨在彰显陶瓷的功能、造型、装饰和色彩等要素。

(一)造型语言修辞

经过烈火锤炼后,陶瓷可以呈现出形式不一的艺术造型。这些造型具有抽象与具体之分,造型语言亦是如此。具象造型具有写实性,可以直观形象地反映出事物的特征。通过提炼、概括自然界或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能够创造出更具吸引力的艺术形式。而陶瓷作品的抽象造型更加大胆,看似不可捉摸,其实有迹可循,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意味深远。一般而言,陶瓷造型艺术可以在高矮、长短、大小等体量上进行变化,以此丰富作品内涵,再结合隐喻、夸张、比拟等修辞手法,使受众产生认同感。当然,由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不同的造型语言可以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审美体验,比如曲线给人带来柔和的感觉,直线给人带来理性的感觉。

(二)装饰语言修辞

陶瓷造型不可离开装饰的作用,这样才能实现进一步美化,使陶瓷作品的艺术内涵更加深刻。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制作工艺的蓬勃发展,装饰的修辞手法远远比造型的修辞手法更加丰富、更加多元。不仅能在坯体上进行刻写、堆雕和镂空处理;也可以对釉本身进行装饰处理;亦或是利用印花、喷花或刷花等处理手段,使陶瓷作品焕然一新。总之,陶瓷艺术的装饰语言比较自由,题材更是别出心裁。历史演义、神话故事、吉祥纹饰等都可以成为装饰题材,不拘一格。在修辞语言上,可以采用比喻、夸张、借代等。比如将梅兰竹菊比喻成四君子,用其装饰陶瓷作品,来体现作品具有的君子风格与气节。

(三)色彩语言修辞

陶瓷作品的色彩非常多样,能给人带来非一般的视觉享受。随着科技发展,新的颜料色彩更是层出不穷,种类繁多。在设计陶瓷作品时,运用釉彩要结合人的身心特征,围绕色彩的物质作用进行装饰。为了凸显陶瓷作品的意境,还要考虑色彩的象征性作用。诚然,利用色彩装饰陶瓷作品时,不同的色彩会使作品内容、情调与意境都发生一定的变化,这是因为色彩具有象征。比如黄色象征皇家色彩,用以装饰陶瓷作品,可以隐现出皇家之贵气。

三、修辞手法在陶瓷艺术中的应用

毫无疑问,陶瓷设计语言与文学语言具有明显的不同。用文学语言描述事物时,更加抽象,需要人们发挥想象力体会字里行间的描述,把握作者的内在情感。但是陶瓷艺术作品具有实体形态,可以给人们直观的立体空间感受,传达出作品的本质特征。然而,陶瓷艺术作品要令人印象深刻,意犹未尽,在设计时可以适当借鉴文学语言的修辞手法,或隐喻、或比拟、或夸张,以此进一步深化内涵、强化美感、提升视觉效果,使陶瓷作品成为当之无愧的艺术品。

(一)隐喻

在文学领域,隐喻是比喻修辞手法的重要一种。它一方面可以被视作一种单独的语言修辞手法,另一方面也可以成为认识事物的一种认知方法,以此使人们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这种修辞手法应用于陶瓷艺术设计中,可以通过内在功能和外在造型共同表达陶瓷作品的丰富内涵,呈现设计者的主观意识与思想感情。设计者将作品与事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比如将形态与功能有机结合,使人们在体验陶瓷作品时,形成对比心理,透过外在形态把握作品的内在表达。隐喻的常用手法是利用仿生进行设计,比如以自然动物为依托,将其寓意化,给人带来一种似或不似的感觉,把握作品模糊而深邃的意涵。

(二)比拟

在汉语言应用过程中,依照想象,将人当做物来写,或者将物当做人来写,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做“比拟”,其基本特征是将甲物当做乙物来写。在陶瓷艺术设计过程时,通过使用合适的造型语言对艺术形态进行概括、提炼或简化,随后再利用抽象或者具象的表现形式将人的思想、形象、情绪和态度赋予给陶瓷作品,使其具备人性化色彩,这种设计手法可以使作品独具魅力,引发人的共鸣。反之,通过陶瓷造型语言将人的思想、形象、情绪和态度予以“物化”,也可以实现拟仿之变。所以,在陶瓷作品设计中应用比拟修辞手法,是实现人化或物化的过程,这种变化可以是跳跃的、朦胧的,表现出来的形式可以是栩栩如生的,也可以是抽象神似的。总之,要引发人的情感共鸣方能获得成功。

(三)夸张

夸张是文学作品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指围绕特定目的,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对事物予以一定的扩大处理,使其超出事实范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用夸张修辞手法,可以将事物进行一定范围的扩大或者缩小。在设计陶瓷作品时,要想对陶瓷形象进行合理的夸张处理,可以更加凸显某些地方的特征,使人们更直截了当地把握作品的本质与内涵,这样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比起工业作品,陶瓷艺术作品应用夸张修辞手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得益于形态语言的日渐丰富,工艺技术的日渐成熟,陶瓷艺术作品可以突破一定界限自由发挥。设计者可以以造型、色彩和材质为依托,运用扩大、缩小等夸张类别,模糊陶瓷形象与原事物特征间的界限,并强化作品的主要特征,弱化次要特质,给人们带来更强的观感。

四、结语

在新时期背景下,很多艺术设计作品都使用了修辞手法,它已经逐渐成了人们认知事物的一种普遍方法。在陶瓷艺术设计中应用修辞手法,可以进一步开拓设计者的思维,延伸陶瓷作品的内涵,使作品更具人情味和时代气息,令人印象深刻,爱不释手。总之,陶瓷艺术设计者要合理使用修辞手法,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陶瓷艺术设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漏窗;陶瓷;陶瓷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H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7-0-01

漏窗艺术是我国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它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它所蕴涵的文化意义都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从陶瓷的发展史上可以发现,许多陶瓷作品都带有漏窗艺术的特点,主要有开光装饰、镂空装饰,同时随着现代陶艺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不断反思,漏窗艺术也在现代陶瓷艺术中得到广泛运用。

1.漏窗及漏窗艺术

漏窗是一种满格的装饰性透空窗,是构成园林景观的一种建筑艺术处理工艺,是我国独特的建筑形式,它的外观为不封闭的空窗,窗洞中装饰着各种镂空花纹,所以俗称花墙头、花墙洞、漏花窗等。

1.1漏窗的结构

漏窗的构图可分为几何形体与自然形体两类,但也往往混合运用。几何图案多由直线、弧线、圆形等组成。全用直线的有冰裂、定胜、菱花、书条等;全用弧线的有鱼鳞、钱纹、球纹、海棠、葵花、波纹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线条构成的有寿字、万字海棠、六角穿梅等。自然形体取材范围较广,图案题材多取象征吉祥或风雅的动植物,属于花卉题材的有松柏、牡丹、荷花、梅竹兰菊等,属鸟兽的有狮、虎、云龙、凤凰、喜鹊、蝙蝠等,物品题材有花瓶、聚宝盆、文房四宝等,还有表现戏剧人物和故事、象形文字的图案。总之,每一个漏窗几乎都能表现一种场景,叙述一个故事,给人无限遐想。

1.2漏窗艺术的特点

漏窗不仅仅具有实用功能,它的价值更体现在它的艺术美和意境美,它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

漏窗艺术的特点在于它的小巧、精雅、含蓄。我国绝大多数漏窗都是比较小的,但它虽小而贵于巧,能够小中见大,古代的造园家在设计时力求每个漏窗本身是景,同时又能借窗外之景,在较小的园林空间内容纳进最大的自然境界。《园冶》中指出“园不在大而在于精”,而漏窗正是园林中的点“精”之笔,“雅”是文人生活情趣的核心,当然也是造园者追求的主要目标。所谓含蓄是指漏窗的隔景效果,它似隔非隔,似透非透,隔窗观景,如雾里看花,隐隐约约,恍恍惚惚,给人的恰是含蓄之美。

2.漏窗艺术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2.1漏窗艺术与陶瓷艺术设计中的开光装饰

开光装饰是陶瓷艺术设计中常用的一种装饰方法,往往在器物的某一部位留出某一形状的空间,如扇形、蕉叶形、菱形、桃形、花瓣形、方形、圆形等,然后在这个空间内加以装饰,使其装饰部位比其他部位更为突出醒目,有突出主题的作用。因这种方法是从古代建筑物上的窗户演变而来,如屋内开窗见光,故名开光。开光内一般都绘有人物、山水、花鸟和走兽之类,而开光以外的部分辅以各种图案,这种装饰任何一部位都有内容,给人丰富、充实的感觉。

开光装饰是从古代建筑的窗户演变而来的,漏窗便是它的参照对象之一,无论是形状还是所追求的艺术效果,两者都有及其相似之处。从外观上来看,开光装饰的形状往往是直接取材于漏窗的外框形状。从艺术效果来看,漏窗小巧、精雅、以小见大的特点也是开光装饰极力追求和表现的,它能在一块小小的空间内表现出无限的意境。

2.2漏窗艺术与陶瓷艺术设计中的镂空装饰

镂空装饰是指在器坯上透雕花纹的一种装饰技法。我国宋代时期就已经开始在陶瓷上使用镂空装饰。镂空装饰与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漏窗艺术也是密切相关的,首先,在外部特征上它们都是以透空的形式出现,用透雕的手法表现细腻精巧的图案。其次,在实用功能上,镂空装饰常用在香熏、灯具上,起到散播香味和透光的作用,与漏窗的透气、采光的作用相仿,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乾隆时期的镂空转心瓶,它的镂空装饰一般装饰在一个开光空间内,透过镂空装饰,还能欣赏套瓶上的画面,这种装饰方法与漏窗艺术的借景功能如出一辙。

由于镂空装饰具有透光性的特点,它常常被运用于陶瓷灯具的设计中。陶瓷灯具是指以陶瓷为主要材料制成的用于照明或其它用途的发光、发热装置,大致由造型、光源、发光形式等方面构成。通过镂空装饰来散播光源的方法类似于漏窗的采光效果。

3.漏窗艺术与陶瓷艺术设计相结合的审美特征

质朴的自然美。漏窗艺术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可以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感,既能表现优美宁静的自然环境,又反映雅致的人文氛围,绝非是刻意制造的艺术品。漏窗艺术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可以再现自然之美,也使中国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返璞归真”的思想在这些作品中得以实现。

通透的图案美。漏窗的图案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每一扇漏窗的图案都可以是一件完整的设计,因此在进行陶瓷艺术设计时,漏窗的图案就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可以通过表现它的图案,来反映中国人所追求的空灵、通透的美学思想。

深远的意境美。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漏窗艺术的创作以营造意境为最高准则,将漏窗艺术和陶瓷艺术相结合进行艺术创作绝不是停留在对漏窗的一味模仿,而是得其“形”也得其“神”,讲究“气韵生动”。能够让观赏者用心体会作品,从有限的作品中体会无限的意境,以此来体悟陶瓷艺术独特的魅力,给人回味无穷的意境美。

4.结语

陶瓷艺术设计范文第9篇

关键词:陶瓷艺术设计;创意;思维开发;建议

在现代陶瓷艺术设计过程中,创意思维是其的源泉,不仅来源于现实生活,还高于现实生活,属于一种特殊的创造性能力。对于陶瓷艺术设计者来说,必须具备这种能力,掌握该能力,能为后期设计出充满艺术价值的作品奠定基础和提供灵感。因此,在陶瓷艺术设计教学当中,必须强调学生创意思维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在了解当前陶瓷艺术设计创意思维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探讨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

一、陶瓷艺术设计创意思维开发与培养现状

经过调查研究可知,在我国当前的陶瓷艺术设计教学当中,该专业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是比较弱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学生陶瓷艺术设计创意思维的开发和培养力度不足。在大学期间,学生虽然学到了基础的理论知识,但真正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比较少。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必须保证学生的理论知识面足够广。但针对特长生来说,在进入艺术院校学习之后,会发现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知识学习难度比较大,且往往掌握不了理论知识的有效积累方法。另外,一部分学生做不到真正动脑思考问题,在结合教师所出的题目进行陶瓷艺术设计的时候,无法掌握科学合理的艺术设计方法,最终导致复制或抄袭设计作品的现象出现。在陶瓷艺术设计教学当中,因为时代的差异性,教学内容无法和艺术设计实现统一,教学模式不够合理,且教学气氛不够活跃。创新陶瓷艺术发展,不仅对设计者有较高的专业要求,还要求设计者文化修养足够高[1]。但在当前的陶瓷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四大问题:第一,陶瓷艺术设计技能实践和训练不到位。第二,教师对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引导不足。第三,教师与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之间的互动时间不足。第四,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陶瓷艺术设计创意思维开发与培养的建议

(一)巩固陶瓷艺术设计基础知识

经过调查研究可知,针对艺术设计创意思维来说,不但来自于设计者对相关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当中,还来源于足够广的知识面以及足够扎实的艺术设计基础知识。陶瓷艺术设计者只有保证自身基础知识足够扎实,才能为后期想象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奠定基础,产生一系列新的思想。尤其是在现代化社会背景下,我国科学技术正朝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必须实现社会科学技术文化和人文艺术文化的有效结合,在一系列边缘学科以及交叉学科当中形成新的发现,这就是陶瓷艺术设计基础知识相融的结果。当代陶瓷艺术设计者必须有足够多的知识量,进而形成新的设计思路和思想,为后期创意思维的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明确开发与培养目标,增强学生的创意思维意识

在陶瓷艺术设计教学当中,要想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定位,必须首先进行人才开发与培养目标定位。现代设计需要高素质的陶瓷艺术设计人才,陶瓷艺术设计者不但要保证自身专业知识过硬,还要具备较强的创意思维,在这样的要求下,就能明确制定陶瓷艺术设计教学的人才开发与培养目标[2]。在陶瓷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创意思维的开发:第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性引导,转变学生的传统思维观念与模式,激发出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培养学生敢于想象与敢于实践的能力。第二,教师要不断优化和完善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案,增强学生的陶瓷艺术设计创意思维意识,实现陶瓷艺术设计创意思维开发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操作教学的有效结合,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出学生的陶瓷艺术设计潜能。第三,在实际的陶瓷作品设计当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使得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千万不能将学生的陶瓷艺术设计思维束缚在传统模式当中。基于人才培养目标来加强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对开发学生创意思维的影响和作用非常大。

(三)革新陶瓷艺术设计教学模式

根据调查研究可知,如果陶瓷艺术设计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的话,会阻碍学生的全面进步与发展,也不利于学生潜在能力的激发。因此,在开发和培养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意思维的时候,必须注意革新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教师不仅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指导思维,实现理论知识教学和实际知识教学的有效结合,还要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方法,以新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升学生参与陶瓷艺术设计的兴趣,彰显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激发出学生的创意思维[3]。

(四)活跃课堂氛围,充分展现陶瓷艺术设计魅力

在陶瓷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保证课堂气氛足够轻松和活跃,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自由进入富有创意的陶瓷艺术设计当中。但在当前的很多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眼中,课堂理论知识学习起来是很乏味的。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良好的陶瓷艺术设计氛围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不断学习,引导学生发掘生活当中的潜在价值因素,有效应用到陶瓷艺术设计当中。在陶瓷艺术设计教学当中,教师要合理运用头脑风暴思维模式与方法,这样不仅能优化课堂环境,还能充分开拓学生的创意思维。学生还可以进行合理分组,以小组学习形式组织和开展陶瓷艺术设计活动,让学生在项目探讨和争辩的过程中激发出自身潜能和学习积极性,进而挖掘出更多的事物细节,获取更多的有用信息。此时,教师再进行学生信息整理与整合,汇集成系统化的资源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合理引用这些信息,规避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单向思维局限性,引导学生发掘出更多高效的问题解决方法,提升学生的陶瓷艺术设计创意水平[4]。

(五)理论结合实践,丰富学生陶瓷艺术设计创意思维的知识积淀

实际上,陶瓷艺术设计创意思维开发往往来源于日常生活和实际活动。因此,在陶瓷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摒弃陈旧空洞的内容,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有效结合,不断丰富学生陶瓷艺术设计创意思维知识积淀[5]。在实际的陶瓷艺术设计教学当中,教学者要不断地开发新的渠道,与社会取得紧密的联系,实现学生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联系。比如,教师在落实陶瓷艺术课题设计工作前,不仅要为学生讲解相关课题的设计方法,还要适当讲解相关设计案例,另外也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相关实践作品,让学生深刻领悟陶瓷艺术设计,促进学生陶瓷艺术设计创意能力的不断提升。

(六)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确保教学质量

在现代陶瓷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部分教师创新水平不够高的问题。要想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教师必须首先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陶瓷艺术设计教学质量和效率,最终建立出一支综合素质足够高的专业化师资队伍。教师之间应分享教学心得、加强团结协作,不断创新陶瓷艺术设计的新方法。高校要对陶瓷艺术设计教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培养,注重培训教师的创新能力。与此同时,高校还要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考核,确保教师素质满足新标准要求,鼓励教师及时涉猎陶瓷艺术设计学科前沿知识以及优秀成果,树立起终生学习的理念,为开发和培养陶瓷艺术设计者的创意思维提供支撑和奠定基础[6]。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落实好陶瓷艺术设计创意思维开发与培养工作,相关人员必须尊重和理解设计者的思维创造过程。在陶瓷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及时了解学生的创意思维开发现状和相关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因材施教,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陶瓷艺术设计创意思维和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综合素质足够高的创新型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査钰.当代文化创意产业对陶瓷艺术的发展[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4):278-278.

[2]王忠.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湖湘陶瓷艺术现状及其重塑发展[J].包装世界,2015(5):100-102.

[3]叶虹.色彩视觉美感对陶瓷艺术设计的影响[J].青年文学家,2014(29):128-128.

[4]刘芳,于成志.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和实践[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4):230.

[5]余德华.陶瓷艺术设计“工作室制”培养模式研究[J].才智,2016(24):254-254.

[6]陈杰.浅谈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陶瓷创意产品设计——以乐山、峨眉山为例[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12):151-152.

陶瓷艺术设计范文第10篇

1.陶瓷绘画的艺术文化性

中国陶瓷艺术在历史的演变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文化,在艺术表现中也呈现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哲学观念和与时俱进的审美需求。

2.陶瓷绘画的工艺性

陶瓷绘画之所以能作为一种装饰性的工艺美术,与它的审美性和物质材料的天然属性有着密切的关系。美感与材质是其艺术创造中重要的艺术元素。通过种种绘画技法在瓷器上进行绘画,既弘扬了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绘画艺术,又为陶瓷艺术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

3.陶瓷绘画的艺术价值

艺术总是随着时代的文化特点、社会背景不断转换艺术语言而获得发展,而陶瓷绘画艺术随着社会文化思想的多元化发展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所谓艺术价值,主要是指作品中呈现的个性和风格具有的利用性和创造性。一幅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越强烈,它的艺术的价值性相对也就越大。以景德镇陶瓷绘画艺术为例,其不管是在构图还是在色彩的选择上,都充分体现了明清时期的繁荣与昌盛。而景德镇作为闻名中外的瓷业之都,更是将陶瓷绘画艺术推向世界。

二、现代艺术设计的研究

1.艺术设计的发展

从原始社会人类开始使用生产工具起,设计就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人类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审美意识也越来越强,设计更具有了象征性。如,从远古陶器的纹样中可以看出人类对当时所见所闻的记录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设计也具有抽象性,这些纹样都是人们从现实生活中创造出来再对其进行抽象化而得到的。设计首要的是功能性,其次强调美感与装饰性。这时的艺术设计还只是单一的存在。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运动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跨越式的进步,各种艺术流派不断发展,这时的艺术设计就更具有了多元化的气息。

2.现代艺术设计的多元化

艺术设计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设计是伴随着生活而来的,由于地域性差异,世界各地形成了生活、文化、设计的多元化格局。艺术设计多元化的内涵既是静态的,又是动态的。而现在的艺术设计大都侧重动态多元,是对静态多元的继承、发展和再创造。艺术设计的多元化发展是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不仅符合这个时代多元化发展的规律,而且符合人们多元化的生活需求,更符合艺术设计发展的进程。3.现代艺术设计的价值内涵现代艺术设计还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设计的目的不仅是让商家适应当今的市场需求,谋得利润,而且是要完善人们自身的审美,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人们的思想影响着设计的方向,而艺术设计作为一种文化积累,也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自身生活的质量,这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可以说,艺术设计衍生于生活、反映生活、服务生活、超越生活,最终回归生活。

三、现代艺术设计中融入陶瓷绘画的价值

人们当前面对的是不断创新的世界,国外的各种艺术思潮也在不断冲击中国传统艺术,全新的思想和观念的涌现,使中国传统艺术受到影响。陶瓷绘画也逐渐被认为是一种单纯的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而如何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融入陶瓷绘画,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陶瓷绘画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意义重大,它是陶瓷艺术面向现代化、紧跟时代步伐的重要体现。其价值体现为:第一,文化价值。就陶瓷绘画而言,其发展体现出来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都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既继承了传统绘画艺术,又使现代艺术设计有了更宽广的发展空间。第二,审美价值。随着艺术设计的发展,陶瓷绘画艺术在艺术市场的份额也越来越大,而陶瓷绘画融入现代艺术设计,会使更多的陶瓷收藏爱好者、艺术领域的经营机构关注陶瓷绘画。所以,人们对陶瓷绘画的审美与价值判断也应该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而有所更新,将陶瓷绘画融入现代艺术设计,更能体现其价值。第三,经济价值。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消费者的审美观念也随之不断更新。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中提到了“顾客至上”这一理念,而现代艺术设计融入陶瓷绘画,更贴合消费者的心理,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回顾绘画发展史能够发现,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当下人们对于美的需求并没有改变。然而,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现代艺术设计的弊端主要是过于突出重点,若能融合现代艺术设计的理念与传统陶瓷绘画艺术,就能够满足当下人们对传统美、现代美以及现代与传统结合的美的追求。

上一篇:酒店室内设计范文 下一篇:现代平面广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