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艺术范文

时间:2023-03-01 09:08:18

陶瓷艺术

陶瓷艺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陶瓷艺术;理解;认识

陶瓷艺术欣赏从欣赏的过程上来看,主要可以将其分为三阶段,即审美感受、联想与想象,以及理想认识,其属于具有创造性的精神活动之一,并且为审美主主体对客体的认知过程。对于陶瓷艺术欣赏而言,欣赏者在进行审美心理活动的过程中,通常会引起其理智的认识,以及内心情感的活动。陶瓷艺术的欣赏不只是让欣赏者简单接受,更为重要的是使欣赏者对陶瓷作品中所包含的审美情趣进行了挖掘。

一、陶瓷艺术欣赏的审美感受

在陶瓷艺术欣赏中,其审美感受通常情况下可经过视觉的方法,即看的方法。或者经过触和听的方法等实现,即在进行陶瓷艺术欣赏时,对作品的装饰,作品的色彩,以及作品的造型等,通过采用视、听和触等方法,取得陶瓷艺术作品的审美感受。如人们在欣赏景德镇瓷器时,通常以白如玉、明如镜,以及薄如纸和声如罄等来进行赞誉。在欣赏陶艺“芦苇深处”时,欣赏者通常会具有湖泊秀丽悠静风光的感受,除此之外,也会感受到激情和遐想。但欣赏者又往往难以说明这种溢出风光的激情,以及心旷神怡的遐想。由此可见,如果将陶瓷艺术的欣赏,限制于欣赏者所认识的艺术形象,则与审美心理活动不符。人们在进行陶瓷艺术作品的欣赏时,通常会先产生视觉印象,进而引起欣赏者的审美注意,从而对陶瓷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因此,对于陶瓷艺术的审美感觉而言,其为一种认知过程,为经艺术形象了解客观,并且由浅至深。

二、陶瓷艺术欣赏的联想与想象

陶瓷艺术作品,以及其所含有的艺术形象,都属于客观社会存在之一。其通常与人们的思维活动无关,不以其变化进行转移。陶瓷艺术欣赏中,如出现不同的作用以及影响,则与人们的联想,以及其想象活动相关。联想和想象非漫无边际,也非自发的。在陶瓷艺术欣赏之中,其所产生的联想以及想象活动,其实是对作品的形象以及作品的内容,进行了再次的创造。陶瓷艺术作品上的内容形象,以及其表现方式等,全部对人们的想象起到了促发作用。由此可见,陶瓷艺术家的想象与艺术的创造息息相关,无人们的联想和想象,也无陶瓷艺术欣赏。陶瓷艺术的欣赏中,其再创造活动即人们在欣赏陶瓷艺术作品时,通过将其客观内容作为基础,与欣赏者自身的生活经历相结合,以艺术观点作为出发点,进行感受和补充,并对陶瓷艺术作品的艺术内涵,加以丰富以及扩大,进而对艺术作品上的思想内容,进行认识和理解。

陶瓷艺术的欣赏中,欣赏者应做到专心致志、浮想联翩,以及心驰神往等,此种欣赏过程即为艺术再创过程。欣赏作品需要丰富的联想,以及丰富的想象能力,并且,欣赏者应对自身的文学修养,以及绘画修养进行加强,还应对自身的生活阅历,进行不断的丰富。如欣赏“白云深处有人家”这件陶瓷艺术作品时,如人们对其并不熟悉,对艺术作品中的内容,以及作品表现时代,全部不了解的时候,欣赏者就很难产生联想与想象。因此,需要人们不断加强自己的文学知识,以及历史知识等,并且需要具有广泛的相关知识,以及有关的修养。欣赏陶瓷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如果欣赏者缺乏一定的艺术修养,并且没有一定的艺术趣味,则其即使面对再好的作品时,也无法产生欣赏欲望,因为其并无艺术思维想象能力,进而无动于衷。因此,艺术欣赏活动也无法顺利构成。如欣赏某件陶瓷艺术作品时,人们可以将作品中所包含的内容,与有关的诗词意境,以及曾经见过的美好景色等产生联想与想象活动。如需做到对陶瓷艺术作品进行真正的欣赏,则不仅应具备联想与想象,人们还应对其进行理性的认识。

三、陶瓷艺术欣赏的理性认识

陶瓷艺术欣赏的阶段中,理性认识即分析,以及选择和鉴别。其为陶瓷艺术欣赏其余两大阶段的深化及继续。对于好的陶瓷艺术作品而言,在对其进行欣赏时,不仅是感性的认识,也不以人们产生感情激动作为欣赏目的,其通常会对新生者引起的感情激动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对陶瓷艺术作品的思想内容,以及作品所表现的客观意义进行分析,进而使欣赏者对作品做出自身的评价,以获得精神营养的吸收,并取得美学享受。陶瓷艺术欣赏中,如想获得其深刻的内涵,则需要深入至作品的深入。

四、结语

陶瓷艺术欣赏中,首先欣赏者应对所欣赏的陶瓷艺术作品,进行基础的认识,对作品的装饰艺术,以及其表现形式和装饰工艺等,进行基本的了解。并以此作为基础,对作品的内容,以及作品的意义,做出理性的认识。因陶瓷艺术作品的内容,以及种类都各不相同,因此在进行理性认识中,其所具有的表现形式也具有差异。欣赏者则需对陶瓷艺术作品中的情感进行体会,引起相应的情绪,以及相关的记忆与联想,进而达到心弦共鸣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欧阳景山青花陶瓷艺术欣赏[J].景德镇陶瓷,2012, (2):I0055-I0055.

[2] 余潜,陶玲玉.论陶瓷创作与中国书画的艺术欣赏[J].景德镇陶瓷,2011,(2):40-41.DOI:10.3969/j.issn.1006-9545. 2011.02.023.

陶瓷艺术范文第2篇

一、陶瓷花鸟艺术表现

陶瓷花鸟画在我国陶瓷装饰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它在再现、写实方面与西方绘画有较大的差别。陶瓷花鸟画的笔墨情趣、人格寄托和独特的时空意识是其重要的美学特征。它的产生与发展与中国文化有的美学追求相表里,从儒家的借物喻人到道家的道法自然再到佛家的超然象外,都是中国花鸟画的美学基础。首先画者必须热爱大自然,经常不断地深入大自然,体验生活,熟悉生活,生活中,以敏锐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及时发现和捕捉那些昙花一现稍纵即逝的花鸟生活形象。为了要看得深透,记得牢固,还要结合进行一些必要的速写与默写,以积累素材,为花鸟画创作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陶瓷花鸟画和中国画一样讲求意境,要求“意在笔先”。“意”是指通过对花鸟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达产生的艺术效果,就是“意境”。

对于花鸟画来说,“借物喻人”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审美特征。燕鹊象征高尚,乌鸦比喻小人;雄鸡昭示五德,苍鹰代表宏图大志。又有牡丹是花中富贵者,兰花是花中隐逸者;荷花清廉,梅花高洁。在文人画领域,梅、兰、竹、菊“四君子”题材被不厌其烦地表现,甚至有些人穷尽毕生精力,就是为了画好两笔竹子,写好两笔兰草。这时候,画家的目的已经不在于创作出一件优秀的视觉艺术作品,而是把绘画当作是“修身”的手段,追求高尚人格的方法。不过这种“人格美”的表现到底还是基于自然物象的描绘,为了找到物与人之间的对应联系,儒家美学提供一种物我统一,全身心地融入到对象中去与对象建立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体验关系的方法。这不仅决定了花鸟画家的观察方法和花鸟画的欣赏方法,还决定了花鸟画最重要的审美特征――“借物咏情”。

二、陶瓷花鸟艺术特点

陶瓷花鸟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陶瓷花鸟画与中国工笔花鸟画及其相关姊妹艺术一样,有着强烈的民族特色,这也是中国的陶瓷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而然发展的必然。陶瓷花鸟画的演变特色主要表现于三个方面:一是陶瓷本身的工艺水平和造型的发展变化给陶瓷装饰提出了条件和提出了要求。陶瓷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有着它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的造型、质地与装饰的组合,像天地间的七彩颜色一样,可以变换成无数瑰丽多姿的颜色组合,每一种颜色的组合都有各自的审美风格,令人赏心悦目。二是与吸收相关的姊妹民间艺术如编织、腊染、剪纸、漆器、版画、年画、雕刻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历代的陶瓷艺人在巧妙地吸收与借鉴姊妹艺术的长处上,不断开拓创新,并把陶瓷的装饰工艺如青花、釉里红、粉彩、古彩、墨彩、颜色釉、新彩等技法同花鸟画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更加丰富。三是直接接受了中国工笔花鸟画相关题材的内容。这三个方面,让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制瓷能工巧匠和陶瓷艺术家们博采众长、巧妙糅合,形成了中国的陶瓷美术装饰史。

传统的陶瓷花鸟讲究情景交融、气韵生动的绘画观。“气韵生动”是中国传统美学的理论。《易经》中提出“立象以尽意”的主张,是因为在东方先哲的心中,自然是一种恒常变动的流体,循环不止而出神入化,是滋生世间万物的根本规律。东方艺术之精髓在于把握流动的形式韵味,也就是旨在把握生命精神意义。在陶瓷绘画艺术中“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密不可分。其主要强调的是以“气”生“形”。揭示了人的主体情感同外界事物同形同构的关系。形成了其特殊的表现方式。传统陶瓷花鸟绘画作品的意境能引起美感是因为它具有优美的花卉画面和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陶瓷艺术作品中的丰富意境形象融汇了现实生活中美的精华,充分地通过画面展示出生活中的美。传统陶瓷花鸟还讲究“气韵生动”“致虚守静”。气韵为虚,画面为实,虚实相应、小中见大。以颇为直观的方式体现出中国文化的时空观。传统陶瓷花鸟装饰,一般不考虑所表现对象的科学属性而以创作者自己的心中之意念、意象,即以“心”的幻觉去补充“眼”的不及,将所表现对象赋予传统所规定的观念。因而他们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均是随意的、概念的表现,或是规整的概括,或是装饰的均衡,或是模糊的抽象,或是大胆的夸张。只要他们认为好看的、美的,就都是合情合理的,这是一种可贵的主体意识。陶瓷花鸟画中“立象” 是为了“尽意”,“赋彩”是为了“神彩”。“心”为心象之色,“随类赋彩”中的“类”应合心象之色把握某一观念,某一情感,某一物象,或者某一色彩的侧重。正如刘勰所说“物象之动,心亦摇焉”。心随物转,物与心而徘徊,从而达到艺术创作中的触景生情、物我交融的境界。

三、陶瓷花鸟艺术审美

随着人们的审美能力提高,当代的陶瓷花鸟绘画审美较之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构图上人们不再是以传统的构图方式作为唯一的参照标准。在陶瓷花鸟的画中一般在构图上采用满构图,但有时会以实代虚或局部放大的大特写式取景法等诸多表现手法,形成一种特殊的富于张力的表现图式。还对一些传统的表现手法施以大胆的突破,如在处理虚实关系上,往往虚者实之,实者虚之,乃至密不透风。如今的陶瓷艺人们正在努力地吸收民间艺术的装饰味,使得现代陶瓷花鸟画具有浓厚的装饰美感。

四、现代陶瓷花鸟艺术的问题和成就

由于时展的原因,当代的陶瓷花鸟画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转型热潮之中。从陶瓷花鸟的最表面看确实出现了一些无论在色彩、结构、造型等方面都有别于传统陶瓷花鸟的作品。但是陶瓷花鸟画的创造精神是不能变的,不然不符合中国绘画创新“古今中外前所未有” 的定义,也不可能给陶瓷花鸟画的发展带来什么有益的希望。从某种程度上说陶瓷花鸟画是中国的一门独特艺术,跟西方的静物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所谓“中西结合”最重要的是如何将西方的东西加以提炼,转化成为本土文化的特色。现代陶瓷花鸟绘画过分看重甚至过分夸张了个性的价值,以致有不少人认为,凡是独特有个性的东西都是好的有价值的,陶瓷花鸟画家也耗费了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孜孜不倦地探索与众不同的、极端个人化的表现形式。并不是所有个人化的表现形式都是值得我们大家花时间与精力去欣赏的,比较起来,传统作为成千上万个聪明才智努力探求的总汇,更值得我们借鉴与研究。在现代陶瓷花鸟绘画中,色彩吸收了西方油画和水彩画的成就,是对传统花鸟画的一个突破,在当代陶瓷花鸟画坛具有一定的影响。生命是超于象外的“大美”,它不在耳目,乃是出于心灵。这是欣赏现代陶瓷花鸟画带来的审美体验。我们强调创新,是在传统上创新。陶瓷花鸟画唯有创新才有生命力。时代在进步,作为陶瓷绘画艺人,画什么?怎样画?应该是笔墨紧跟时代。也就是 “与时俱进”,体现人文精神。

陶瓷艺术范文第3篇

(一)景德镇艺术瓷厂开设的现代艺术陶瓷典

当商行,是全国首先并起的第一家,它不是凭空想出来的,也不是从旧事物中照搬过来的,他是在商品经济发展中而启用起来的,是利用典当这种形式和职能,服务于艺术陶瓷。

最大的效能是使陶瓷艺术人员的艺术产品价值不会贬低,而对艺术陶瓷是一种有效保护—保护艺术掏瓷的健康发展。当前,艺术陶瓷典当的开设,它是艺术陶瓷的“专业,典当商行,既不典当衣物、金银手饰;也不典当古玩文物,它的经营是属于银行一类的金融范畴。‘他的典当对象,是区社办企业或私人个体户,特别是老艺人的特艺作品。具体业务有三种形式:第一:低息典当,一到期或提前赎回;第二:典当代销,在物质典当期间按照本人标价,由典当寄存代销,销后收取手续费,销售的贷款,一部分赎回典当产品,一部分付给本人;第三:一次性卖给典当,这样更方便;但是价格难定,因双方怕吃亏,多般的是选择第一、第二种形式。自从我厂进行现代陶瓷典当经营以来,各项业务兴旺,确实起到积极作用。对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对艺术陶瓷价值起到了妥善保护作用,典当金额达5万多元,寄售金额达7万多元,还有典当过程中加工、批发、零售业务达三十多方元。

在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的今天,艺禾陶瓷更属市场商品的范畴,竞争也非常激烈,加上艺术陶瓷物价部门是无法定价,而是一种议价商品,因此,在这种形势下,为促使陶瓷艺术产品降价保持稳定,艺术不贬值,而又保护艺术人员的利益,也保护了国家的利益。我们认为这种做法,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是有益的,虽然这是一种旧金融形式,在新的形势下运用与发展是可行的。

(二)现代陶瓷典当,艺术瓷厂的经营时间虽然不长,但从它的经营过程来看,已摸到一些经验,对我市陶瓷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已能看到它成功之处。在经营过程实践经营中.亨下列几点体会:

1、典当,是资本主义发放高利贷的一种剥削形式,人们听到它的名字,油然就会引起一种厌恶感,心有余悸;其实不然,我认为:它是一种经营形式,是一种金融工具,象银行商店一样,在资本主义社会可以用来剥削贫苦劳动人民;而在社会主义社会却可用来发展经济,服务于劳动人民;所以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今天,为了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搞活经济,各大中城市由国营经济开设典当商行。我认为是可行的。有的城市不仅是办起一家,而是办了多家,大大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大大方便了物质经济的流动,解决人们在经济方面的借贷,解决人们在经济上的燃眉之急,使人们经济生活得到稳定,同时也为国家增添了一部份收人。

为什么说旧社会典当是一种高利贷的剥削?而社会主义只是一种服务呢?因为旧社会是官僚资本开设的,贴现利息在二至三成,它是一种因生活不能维持,乘人之危的一种抵押借贷。而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开设的是在人民生活稳定,为了发展经济,而调济经济的物质抵押借贷,它的贴现利息略高于镊行存款利息,只有旧社会贴现的三分之一。艺术瓷厂开设的典当,是以国营经济开设的。是受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的,是属于金融行业的一种,因此,它的服务性就强了。

2、由于典当的开设,经过它的合理经营,完全可以截止投机商人和地下经济人对劳动人民和个体户的剥削,从而大大地保护了他们的利益。在一般典当的经营范围和宗旨来讲,它是人民生活中经济一时接济不上来,而将自己的心爱之物,艺术陶瓷品拿到典当去作抵押借贷,取得现款,到时又将现款把自己抵押之物赎回来。从中只不过付了一定的利息或者手续费。如果这种事情在旧社会,他们就要经受一次剥削,而现在却是受到一次利益的保护。在社会主义的今天,由于我们发展的是商品经济,又进行改革开放,也存在有个人生产的艺术陶瓷一至二件或三至五件,因生产出来没有买主,只有委托人去办,可是被委托人必定从中要收取手续费,而找到买主价格又要压低,在这样不得已的情况下,卖主因燃眉之急需资金周转要再生产也只有这样办。这样,使陶瓷艺术产品大幅度降价,艺术则必然大大贬值,这无疑必然影响到国营工厂。今天艺术瓷厂开设这个现代陶瓷典当,就是为消除这种弊病而专设的。艺术瓷厂借助国营资金的雄厚,销售渠道的广泛,不仅办理典当,而且办理寄存代销,这样大大方便了个人艺术产品的健康销售。既稳妥地保护了个人艺术产品价值,又能保护艺术瓷厂本身不受到这方面的冲击,确实起到良好的效果。

3、现代陶瓷典当商行的开设,鼓励了退休老艺人和家庭个人生产艺术陶瓷的积极性,促进了现代艺术陶瓷的发展。因为景德镇陶瓷本来就是以手工、个体为主的,因为生产这种艺术陶瓷工艺很细,而作坊简单,协作性不强,个人可以成功,而且家庭生产的艺术产品,非常精致,这确是景德镇的一大特点,这种是私人生产,但也走私人销售渠道的路,有时从中有阻塞,个人生产就受到影响,因此,就要有一个“蓄水池”的地方,现在有了现代陶瓷典当,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它可以在艺术产品生产出来后,因一时销不出去,而又要再生产时,它就可以以艺术产品去典当,抵押借贷,求得资金来解决一时之急,保持它的正常再生产。

陶瓷艺术范文第4篇

新的作品都是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没有古旧没有今。推陈出新指的就是艺术家们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进行自己新的创造。新与旧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没有旧就没有新,陈旧的目的就是出新。新必须要从旧的传统中萌芽而出,也就是必须先继承然后再出新。如果仅仅是继承,而且止于继承的话,那最终的结果便只能在继承上停滞,无法再进步。如果完全抛弃传统,那么今日的文明也就无从谈起。在我国的陶瓷绘画艺术之中,历代的大家的作品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经验,从这里也足以看出传统的可贵之处。

二、继承与创新是矛盾而又是统一的

在陶瓷绘画艺术方面,如果从继承的角度来说,是需要耗费巨大的心血以及经历打进传统之中,来发觉陶瓷绘画艺术传统中的精神食粮和技巧技法,去捕捉大师们的闪光点,借鉴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要认真研究陶艺大师在艺术发展上的步履,探索其审美思想形成上的轨迹,领悟其艺术闪光精神的内涵,探索其艺术手段在表现方面的来龙去脉。只要认真研究,必定会有所收获。从创新的角度来看,则需要足够的勇气从生活、自然中去寻觅创新的源泉,找寻创新的各种契机,对历代陶艺大家留下的东西在继承的基础上远离。之所以远离,就是为了更好地继承,继承则又是为了进一步的创新,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特点的新作品。继承与创新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是矛盾而又统一的。

三、创新的具体表现

(一)绘画内容的创新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要高于生活,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蕴含着丰富的创作素材,将这些素材进行提炼加工,在陶瓷绘画艺术中表现出来,内容上就能够凸显特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较好地反映出当代的现实生活。(二)绘画材质的创新有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陶瓷绘画所用的颜料还是老的好,但是现在没有了,因此现代的陶瓷绘画总体上已经远不如以前。虽然看似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却相对比较片面。当然,陶瓷绘画在继承发展的过程中,不变的应该是其基本的色调,这是为了保持陶瓷绘画艺术的风格,但是这并不是说其着色的材质不可变。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高科技的发明与创造,陶瓷颜料的材质也正在发生着不断地变化,某些时候这些变化之后的这些颜料的使用效果要好于过去的颜料。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不加以使用呢?也正因为这个变化,使得陶瓷绘画艺术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更加顺应时代的潮流。作为一名陶瓷绘画者,在继承传统材质使用的基础上进行研究革新,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三)绘画技法的创新纵观当代的陶瓷绘画者,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了很多独具新意的表现技法,使得陶瓷绘画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创新与发展,例如流霞彩、珍珠彩等都比较具有代表性。这些创新技法的应用,给陶瓷绘画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在当代陶瓷绘画技法的创新方面最为突出的当属高温釉技法,它是由新颜料、新材质、新窑炉、新烧成工艺等系列技术构成。颜料为硅元新材上个世纪九十年明的高温颜料,耐高温达到1000多度以上,可以自然沉入釉面,与釉面浑然一体,达到光润自然的效果,艺术表现力强。相对于传统技法,高温釉还克服了釉上彩画面附着在陶瓷表面,不耐磨、易含铅的缺陷,同时相比釉下彩,颜色及表现技法更加丰富自然。(四)绘画工具的创新对于现代陶瓷绘画艺术而言,材料的使用更加方便,这种方便性使得陶瓷绘画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更加广泛地汲取各种绘画的手法加以利用,尤其是现代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这种方面性可以使毛笔、刮刀、油画笔等不同的工具配合使用,从而表现出更多的新颖的肌理效果。而一些新的工具,例如牙签、棉花、棉签等也可以在陶瓷绘画之中大展拳脚。用牙签蘸上较浓的色料即可在瓷胎上直接划线,并因具一定的厚度而有浮雕感;棉签可用来擦出线条,勾勒造型,从而露出瓷胎并与拍染出的底色形成对比。(五)综合装饰的创新在这方面的创新上,景德镇瓷器陶艺家们将陶瓷绘画艺术的创作与现代审美观念相融合,开拓创新,吸收了中国画以及各种民间艺术,例如年画、石刻、木雕等的创作风格,并且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水彩画、油画的技法,将中华民族的艺术与外国的艺术进行融合,新城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创作形式,效果斐然,使得陶瓷绘画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天地。景德镇陶瓷绘画艺术综合装饰的形式有新彩加古彩,新彩加粉彩,新彩结合釉下彩,新彩结合高温色釉窑变装饰等等。综合装饰这种新颖的手法大大拓宽了新彩的表现力度,改变了以往陶瓷绘画单一艺术效果的传统面貌,赋予了画面不同材料的色彩、光泽、肌理、质感,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与心理感受。

四、结论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要想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展下去,必须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没有继承,就失去了这种艺术形式的本质,而没有创新,则这种艺术形式就很难生存。对于陶瓷绘画艺术而言,继承难,而创新则更难。作为一名21世纪的陶瓷绘画者必须要具备继承——借鉴——创造三者相互融合的观念,善于发现生活中创作的闪光点,利用各种创新形式使得自己的作品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现,从而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使得陶瓷绘画的艺术之路越走越宽。

陶瓷艺术范文第5篇

左正尧的作品,给人一种宁静温婉的感觉。这组作品创作于2012年—2013年,凝结了他近五年来在艺术上的思考,名为“昌南长调”。

昌南,是景德镇的旧称。两千多年来,昌南大地窑火不灭。如今的景德镇,还有很多关于“昌南”的记忆,那条哺育陶瓷文化的昌南江仍在流淌。左正尧说:“在我的作品中,昌南更多的是指这块土地上生生不息的文脉。”

长调,是蒙古民歌里的一种主要艺术形式,旋律起伏较大,充满韵律感。左正尧想借助长调的意思代表作品在陶瓷与水墨之间的转变。一直以来,他都在水墨和陶瓷之间交替创作,他会把对水墨的感受用于陶瓷创作。所以,他的陶瓷作品,有一种水墨情趣。

“昌南长调”,以女性为表现题材。左正尧笔下的女性温和含蓄。三十年来,他一直围绕着女性这条线索进行创作,其作品中90%的题材是女性。“女性在整个人类进程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个角色支撑起整个家庭和社会。女性的美以及母性关怀,都让我着迷。”

对陶艺的探索过程,在左正尧的眼中更像是一场探险。

“就像突然把你放到大海里,你完全不知道大海的宽度和深度,只能慢慢地摸索着前行。当你爬上岸时,那些过程中的思考和经验,就会变得有意义了。”

左正尧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当时他打算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一个大型的个展。在这个展览中,他需要用到了纸材、木材、陶瓷、金属等多种材料。一接触到陶瓷,他便深深着迷。

“瓷是一种美丽温润、神秘高贵,又非常脆弱的材料。你要不断地了解它、关心它,尊重它在表达中所能承载的宽度和限度。”左正尧一直在跟陶瓷交朋友。“作为一名艺术家,只有了解和呵护你的材料,才会有迷人的艺术呈现。”

在中国当代陶艺的发展历程中,左正尧是一个创作者,更是一个推动者。长期执教于广州美术学院的他,主张学生要大胆地走出去,多参与、多交流。这些年来,他还持续组织了“感受泥性”、“超越泥性”、“演绎泥性”等一系列陶瓷艺术大展,对中国当代陶艺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作为国际陶艺学会成员,左正尧还致力于加强中国当代陶艺的国际交流。一方面,他把中国当代陶艺展带到瑞士瓦阿琳娜陶瓷博物馆、新加坡美术馆。另一方面,他又把世界当代陶艺带到中国,如推出“走出传统:瑞士陶艺三人展”、“世界当代陶艺学术文献展”等等。

陶瓷艺术范文第6篇

关键词:青花 青花陶瓷 陶瓷艺术

一、青花陶瓷的发展历史

青花瓷产生于唐宋,兴起于明清。

唐代时河南省的巩县窑就有原始青花制作;元代将绘画技法运用在瓷器上,是对陶瓷青花绘画的一大成就。此时江西景德镇能够生产精致青花瓷器,成了中国青花瓷茶具的主要生产地。

明代青花瓷在元代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发展,使青花瓷更加光彩夺目,该朝代有官窑与民窑青花,它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装饰丰富而闻名于天下。郑和七次下西洋,又带有大量青花瓷器遍访30多个国家。使青花更具有国际影响,青花瓷器也因此得到了其他国家的青睐。

清代时期,在康熙、雍正、乾隆朝代,这三代皇帝对瓷器都十分嗜好,因此,对青花瓷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景德镇瓷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改善,对艺术与技术进行创新,使青花瓷的制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有史称“清代之最”的青花瓷器是康熙年间烧制的,可以说青花瓷的鼎盛时期是清代康熙年间。

现代的青花瓷主要是在景德镇,无论是器形、造型、纹饰等都冠绝全国,成为其它生产青花茶具窑场模仿的对象。该地的青花瓷器有以下特点:

1、釉质白里泛青。

2、青料发色青翠。

3、造型美观大方。

4、古朴典雅。

5、品种多。

6、质量精。

二、分类

对青花不了解的人们,认为青花很简单,没有那么多复杂内容要掌握,其实不然。首先是根据绘画题材选合适的陶瓷器型,如瓶子、瓷板、镶器,再结合适合的技法,达到三者合一。那么,根据不同的划分形式进行分类如下:

1、从绘画形式分

工笔,兼工带写,小写意,大写意,泼洒。

2、从表现技法分

单勾填色法,双勾填法,分水法,综合法。

3、从陶瓷种类分

纯青花,与颜色釉结合,与新彩、粉彩斗彩。

三、青花瓷的艺术特点

青花瓷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也是我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其特点有:

1、着色力强,呈色稳定。青花经过千年的发展,绘制技术已经很成熟了,非常稳定,不会有什么大毛病,很容易控制,现在的艺术家和绘制工人可以站在前人的肩上来进行艺术创作,可以说更得心应手了。只要你在宣纸上画过国画,有绘画基础,通过一点时间适应就可以绘制青花。可以选择画釉下或釉中青花,釉下青花是在泥坯上直接用青花料绘制,然后罩灰釉烧制;釉中青花首先是在泥坯吹灰釉上,再用青花料绘制,最后罩灰釉烧制。釉下青花较为容易绘制,因为便于修改;而釉中青花相对来说比较难些,很难修改,用笔要肯定,适合绘画功底好的人选用。

2、永不退色。不管是画釉下还是画釉中青花,最终都要罩一层灰釉,灰釉烧制时会玻璃化,青花料被玻璃化的灰釉罩住,不会被氧化,可以保持千年不退色。所有的一切都会老,生命、时间,但是青花瓷经历了千年,仍旧和刚刚出炉时一样,干净、淡雅。

3、具有中国水墨画的效果。青花料发色明净素雅、温婉如玉、圆润如珠,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艺术特色。特别是釉中青花,就像用宣纸绘制后的效果,因此,被一些艺术家和文人雅士青睐。

4、没有铅、砷等有毒元素,无毒副作用。用青花料绘制图形后,要罩一层灰釉,灰釉烧制后会形成玻璃化,青花料被罩住保护,人体碰不到,所以对人体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5、既适合青花茶具、青花餐具等日用、小件的瓷器,有适合艺术性的大件花瓶、瓷板、镶器、陶艺、大缸等陈设瓷。

6、青花料原料蕴藏丰富。其制作原料是含钴天然矿物,我国这种矿物原料到处有,因此,青花料价格相对来讲比较便宜,也便于青花的长久不衰,一直传承下去。

7、温婉如玉,圆润如珠。“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这是我每次看到青花瓷都会想起的一句诗。优雅的线条,明净的蓝花,就像一个宋时起舞唱词的女子,舒展的柳腰,飘扬的水袖,细舞的身段。

8、一青一白的黑白体系蕴含了哲学思想。蓝色代表海洋、沉静、蓝天和理性,象征生命、博大、永恒和遥远。白色则象征优雅、纯洁、神圣不可侵犯。这种色彩观念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以及审美观念的影响下形成的,从而形成了我们民族特有的“尚蓝情节”。一青一白,极其简单,这单纯素雅的色彩非常符合我国古代文人的文化修养与审美情趣,符合我国传统文化思想。

结束语:

青花艺术将水墨画艺术融和在了自身,她可以表现飞鸟走兽、花草人物、亭台楼阁、故事传奇等;表现技法可以是工笔也可以是大、小写意,当然也可以是兼工带写,不管什么技法都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青花则较五彩隽逸,她用钴料做画,上釉一次烧成,呈色稳定,花纹素雅。虽然色泽单一,但看来并不觉得单调。

青花截取了中国画传统水墨画之长,融汇贯通,具有独特技法和特殊的艺术效果。时代在前进,艺术无止境,我们既要学习前人传统技法,又要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变革创新,才能长久不衰。

参考文献:

陶瓷艺术范文第7篇

陶瓷工艺技术是装饰艺术实施的具体手段,艺术审美则是通过装饰艺术体现出来的实施具体手段,装饰艺术审美则通过工艺技术来创造自身的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品格。陶瓷艺术技术与艺术审美相辅相成,交融一体。陶瓷工艺技术在总体上属人类物质文化领域,属自然科学的范畴,它是科学在生产中的运用,是物化了实在的科学力量。因而它偏重于理性,越是精密的工艺,越要服从于科学,需要用逻辑思维去分析、判断,用实验手段去检验,去伪存真,而审美则是表达人的思想、情感的方式,在总体上属于精神文化领域,属社会科学的范畴。它偏重于情感、气韵、形象,允许创作者更大的自由想象余地,有着鲜明的个性。艺术家多用形象思维去构思、创作用市场规律去研究,投其所好。工艺技术的新发明、新发展、新成果总是为装饰艺术提供新的物质媒介,开拓装饰艺术的新品种、新装饰、新形式,从而达到艺术审美的视觉美。

艺术家不仅是有审美感情的人,而是时时带着她的直觉和材料意识进行审美感知和体验,从而进入创作构思和实践性创作活动的人。陶瓷是一种独特的工艺美术,工艺美术是一种在生活领域中以功能为前提,通过物质生产手段对材料进行审美加工的一种美的创造,从而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它有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陶瓷艺术的创作,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便是陶瓷艺术家对材料及其性能的认识,掌握以及对其所进行的审美加工。材质是陶瓷艺术形象的物质基础,同时又以其自然属性表现出独特的材质美,如瓷胎和釉面的光泽度、透明度、滋润度及肌理等效果,陶瓷艺术的色彩异常丰富,材料不同,审美加工方法不同,艺术作品的面貌随之不同,在一定意义上讲,正是由于物质媒介的特殊审美属性,艺术家们自觉寻找和探索最适合自己的表现手段和方法的材质,以得心应手地表现自己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感,使得物质媒介天然审美属性得到释放和,构成作品艺术美的一个重要方面。

2 陶瓷技术与陶瓷艺术欣赏

古代的中国陶瓷融合了中华文化的精华,是人类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现代陶瓷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物化的文化,是制造使用和欣赏过程牛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各个历史时期陶瓷造型与装饰艺术,展示了当时人们的美学观念和文化心理,凝结了当时人们的创造智慧,不同历史时期陶瓷器物,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当时的科学技术。

陶瓷艺术表现为材质(泥性)、色(釉料)等所表现的审美意义,具体表现为材质美、釉色美、瓷声美,等等。

2.1 泥料与陶瓷艺术美

材质美,表现为质地美、纹理美和光泽美等能激起人们美感的自然属性。陶瓷之所以能以千姿百态的造型,丰富多彩的装饰呈现在人们面前,与它所选用的原料种类、组成、性能和加工处理的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原料构成上的一些重大变化,往往给陶瓷艺术带来一系列重大变化。泥料有粗料、细料、红料、白料等之分,但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艺术家如何运用,有的陶瓷艺术家喜欢使用带色的粗质泥料,因为粗质泥料能造就出富有原始生命的粗犷风格,充分开拓了泥土材质的表现力,了泥土的原始生命力。它的特性就是回归丰富的自然本色和质朴的自然气度,艺术家可以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按照造型的需要,充分调动泥土本身的能量,成型后给人一种自然天成,雅拙古朴的审美感受。而且这种艺术作品通过火的;台炼后,可以充分体现材质的自然力和表现力以及多变的质朴的本质面貌,形成表现对象的古拙的肌理效果和内在的生命活力。

2.2 釉料与陶瓷艺术美

许多陶瓷艺术家善于根据不同的物象,施以相应的釉色。釉的种类很多,按烧成温度可分为高温釉、低温釉,按外表可分为透明釉、乳浊釉、颜色釉、有光釉、无光釉、纹片釉、结晶釉等。釉在烧成时会发生奇妙的变化,产生变化多端,形态离奇的色泽,这叫窑变。“窑变”艺术令人惊奇,使人陶醉,是其他装饰手法无法替代的。认识、掌握陶瓷釉料的性能及其窑变规律来表现艺术家的审美意念、情感,是艺术家成熟的标志,而能够对釉料及其窑变规律得心应手地运用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是一种更高的艺术境界。善于选择不同的釉色,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审美审象。釉从简单的工艺、单一的发色到科学的配方,丰富的发色发展到科学配方,丰富的色彩,给人高度审美享受。如“窑变”的装饰在动物雕塑上,有的色釉特征如豹子的斑纹,有的如雄狮的卷毛,有的如孔雀的羽毛,用结晶釉装饰陶瓷,其艺术效果有的如盛开的,自然生动,有的如空中的星星在闪烁,有的充分运用各种颜色釉在高温中的流动和发色,直接用色釉在坯体上描绘出具有一定内容的纹饰,如流水、走兽,烧后光泽晶莹明亮,色彩斑斓丰厚,风格纯朴自然,形态既具象又抽象,达到了既在意想之中又在意想之外的艺术效果。

在继续历代陶瓷传统的同时,现代陶瓷又拓展了多种原料的来源,这表现在科学选料上对红土、黄土、河土以及带有一定石英的匣钵土等,进行了多种方式的研究和运用,发掘材质潜在的个性美。另外在继承传统成型、施釉、烧制工艺方面,也进行研究和各种尝试。如在施釉上,利用坯体很强的吸水性,采取洗、滴、施、刮、点、堆、水冲、干裂等方法相结合,充分给釉色以自由发挥,有时有意造成一些釉面缺陷效果,恰到好处的运用,把各种质地成色剥釉,窑变等均纳入到审美范畴,在烧成制度上,冲破固定升温曲线使温度、压力、气氛最大可能的满足材料和创作效果的需要,以达烧制的陶艺品,具有强烈的个性精神韵味和美感,但这一切的一切均由其事物内在联系和相互制约,通过实践掌握其变化的规律性,创作的陶瓷品在陶瓷艺术家的手中有了神奇的生命活力与生活情趣,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艺术家的审美情感,获得了广泛而深刻的审美意义。

2.3 陶瓷装饰艺术形式多样化与陶瓷艺术欣赏

釉上工艺的发明使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使以往一贯占据统治地位的色釉装饰逐渐逊色,使陶瓷能很好地表现出绚丽多彩的画面。

釉上工艺使陶瓷装饰形式多样化。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有釉上釉下及综合装饰等,其表现手法有手工彩绘、刷花、喷花、贴花、瓷相摄影、戳印花有釉上、釉下及综合装饰等,并具备了使这些装饰手法与陶瓷完美结合的工具设备,如喷枪、花纸印刷设备、微机控制烤花炉以及丰富多彩的釉上颜料、生产技术、设备。在技法运用上,广泛地吸收中国画、油画、水彩画以及木刻、剪纸等画种的表现手法,无论工笔写意尽可发挥,拓宽了装饰设计者的创作思路。釉上工艺的进步与发展,使陶瓷装饰艺术表现力更强、装饰手法更丰富,表现形式更加多样、艺术风格更趋多样化,同时对陶瓷装饰艺术提出了更新、更高、更美的要求,釉上工艺与装饰艺术将互相推动、互相促进,与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水平和精神要求的提高而共同发展。陶瓷艺术的技术不断进步与陶瓷艺术审美的不断提高,两者有机的统一,完美的结合,定会不断创造出全新的、高品质的陶瓷艺术精品。

参考文献:

[1] 彭佶梅,王诗现.现代陶瓷艺术的工艺技术与艺术[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2(06):10-11.

[2] 方李莉.中国陶瓷艺术审美观念的形成与发展――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新艺术史观[J].民族艺术研究,2012(06):5-12.

[3] 袁乐辉.发展与困惑――论今日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格局[J].中华文化画报,2011(03):99-101.

陶瓷艺术范文第8篇

【关键词】陶瓷;欣赏;要素;文化符号

1 陶瓷欣析的普遍性

对于陶瓷欣赏首先确定陶瓷是一门艺术,所以陶瓷艺术欣赏并非特立独行与其他艺术门类,正是如此她也有着与其他艺术同样的欣赏基础和特性。所以弄清艺术的欣赏概况对于欣赏陶瓷亦是至关重要。

功能性。美学基本上包括着研究客观现实美,人类的审美和艺术美的一般规律。这种审美又并非真实的美与丑,善与恶,而是经过创作者处理过的关于事态之情感的艺术表现功能,主要是以创作者个人的内心感受为主。

认知性。这种认知性具有双层的概念,一层是出现在创作者的认知中也就会展现在作品中的形式,另一种是对于观众而言的全新的认知,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创作者在完成初次创作之后,到观众欣赏后再进行多次创作的一个过程。或是说使观众感受到更多的作者的内心情调,作者在企图与观众达到一种“知音”关系,而很难达到“共鸣”。

教育作用。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艺术作品,以情感人,潜移默化的使读者、观众和听众感受与领悟到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但所感受到的依然以作者个人的内心世界内心情怀和精神为主。

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一则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悦目、畅神,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使人们通过艺术欣赏得到积极的休息,从而以新的精力去投入新的工作。再则更多的还是作者自己的自娱自乐作用。正如董其昌所言,画之功能就是“自娱”、“以画为乐”、“寄画于乐”、“画中烟云供养”、“多寿”等,也就是通过绘画已达到自娱和健身之作用。

符号性。任何艺术仅是属于一种关于形式的符号。然而这种符号又并不是真实世界里面所呈现的任何事物,仅是通过作者先天学习而后天感官和经验及长期思考而得来的某种符号形式的表现。

2 陶瓷作为工艺美术的赏析

那么当陶瓷又作为一种工艺的美术展现在世人面前,我们还应该怎样对陶瓷进行全面的欣赏?除上述心里之外我们还应该明确几个概念。首先是工艺,工艺是指将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加工成产品的工作,方a法,技术等。工艺美术,是指工艺品的造型设计和装饰性美术。由此可以粗略的理解为陶瓷是将未成形的泥土经过加工才成型,正由于其加工过程的繁杂故而陶瓷可以说是火的艺术,泥的艺术,釉的艺术。然后才是美术,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的美术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造型的设计,造型的美感与欣赏,另一个是装饰的艺术。或许在一定情况下陶瓷与中国画是同源,陶瓷从泥经过加温成型的过程相当于造纸的过程,只是造纸没有像陶瓷一样要呈现出明显的形状也就是美,而这也可以说是陶瓷欣赏与国画欣赏的一个最大的不同。

首先便是了解其艺术表现技术。艺术技术即是艺术手法是创作者将精神美转化成物质美的纽带,一件优秀的作品如果没有优秀的艺术表现手法便不能将好的情感意境和情趣表现得淋漓直至。所以对于艺术技术手法的评价和欣赏便是在欣赏过程中的理论基础。对于陶瓷便会首先对于其材料(泥土的品性,形式等)进行评价。不同的泥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和形式,所以了解泥性也就是原材料的形式是欣赏瓷器的一个条件。第二个便是对于陶瓷工艺的技术进行了解,在这里便是指其成型之前的技术,用什么样的方法成型,用怎样的形式塑造,因为没有好的方法很难实现好的造型,即使有了很好的情趣而没有合适的技术和方法也很难实现“梦想成真”。综合此两点便可以体会出创作者在初期的艺术意图和艺术期望。

陶瓷的特性便是火的艺术,火是艺术家与成型作品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所以除去了解材料和手法,还需要了解火对于陶瓷这种工艺美术的重要意义。不同气候下的作品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形象,所以对于温度的控制,窑位的摆放,烧制的方法等火的艺术对于陶瓷的欣赏至关重要。

造型设计也是在这一环节中应该去注意的,那么在设计中技术和意义也便产生了。每件艺术品都有着她特殊的意义,有的先从联想而来,有的从生活实践中而来,有的则是从文学或者是音乐等因素中而来。对于陶瓷,虽不像中国画一样受到某些形式的限制,但她毕竟有着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例如古彩这种陶瓷艺术形式,名五彩,后也叫做古彩,必定有着他的特殊性意义,是否古彩与五彩的意义不同,还是当时是对于五彩的一种期望,希望它能展现出古意,或者有更新的形式出现。现在很多的学者认为古彩应该有古意,虽不尽然,但这是对于陶瓷的某种欣赏意义的评价。

对于装饰的了解。或者可以把这个观念归纳成为一个“绘瓷学”。最为明显的有两种装饰手法,一则是中国画式样的水墨装饰(对于此手法表现于陶瓷尚待讨论)二则是综合式的纯装饰手法。究竟怎样的装饰形式才表现才好,是否应该适应时代的特性和趋势,还是保留传统的绘画形式和法则便是对于陶瓷“绘画学”一个评价和欣赏角度。

还有一点是陶瓷与很多艺术形式的最大的不同,便是对于装饰和造型的结合是否完美这一欣赏要素。因为陶瓷是这两个方面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简而言之,当你的艺术形式装饰手法与陶瓷的器型和形式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便是最佳状态,如同事物的两面,他们是缺一不可的,或许在轻重程度上略有不同,有人更加注重形式美,有人更加注重造型美,她是一种物质方面审美和精神方面审美共同的产物;然而当你的造型脱离的装饰或者说装饰不符合造型的时候便会产生一种不和谐的环境,所以对于画面感和形式感以及器型的美感的要求被不断地提高了,所以说陶瓷的艺术形式可以说是一种较为复杂和综合的考察,考察的是创作者对于不同的器物去创造不同的美感的一个挑战,更是欣赏者对于艺术作品的不同层次的审美的考验,艺术世界便在这三者中不断地被扩大再缩小在扩大的重复。

3 总结

对于陶瓷的欣赏是一个及其繁杂的过程,需要掌握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众多,故而在某一个时期他的受众面和理解面很难和其他的艺术形式比较,更难以被大众所充分欣赏,这需要作品和创作者以及欣赏者共同的进步和理解。在此略谈陶瓷欣赏,希望可以更多的靠近欣赏者的思路,或者改变一些对于陶瓷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2]宗白华.中国美学史论[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3]欧阳云编.清初思僧绘画艺术读解与鉴赏[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陶瓷艺术范文第9篇

所谓“造型”艺术,无非就是指人们如何运用形象,并通过借用形象来寻找其艺术语言的问题。每当人们提到陶瓷的造型艺术,我们的陶瓷制作者多半是习惯性地指向陶瓷的器形艺术。固然,器形艺术属于陶瓷造型艺术。但是,造型艺术并非只有器形艺术,它的范围很广,单从制作陶瓷本身而言,就有许多方面属于造型艺术,尤其在陶瓷的装饰艺术中更为明显。为创作出适合器形艺术而必要的画面,或图案等,都属于造型艺术。

当然,人们在提到陶瓷的造型艺术时,我们的陶瓷制作者首先指向器形艺术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器形艺术是整个陶瓷造型艺术之始,若“泥”不成形,则“瓷”不成“器”,也就没有在未完成的制作过程中后来讲究出的一系列造型艺术。

古代造型艺术是人们在改造和利用大自然的过程中产生的。多数是摹拟当时某些植物、动物、人物和器物而成型的。然后,在原有的器皿造型基础上,再根据生活和生产需要,逐渐摆脱自然形象或参照自然物体的部分形象后,加以改进和再创作,使之更加实用与美观。如:传统鸡头壶,其壶嘴的原形便是日常所见的公鸡头;冬瓜瓶则酷似冬瓜,肚大口圆;柳叶瓶则瘦小、秀气,类似于柳枝垂摆;葫芦瓶其原形便是藤上葫芦,这些器形都是人们通过摹拟改良出来的陶瓷器形。而这种器形艺术在康乾盛世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康乾时期陶瓷制作者除了注重寓意深刻、画工精巧的装饰纹样与种类繁多的颜色釉外,造型的独特与适用性也尤为重要。当时的每一件官窑作品都是从整体来进行构思才烧制成的,它既要考虑到作为载体的器形造型之美,又要兼顾到造型成功后如何令装饰纹样显得突出而又吸引。使造型与装饰纹样完美地进行有机结合,显现出这一时期带给人们的那种审美震撼。

然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与物质文化生活的发展,工艺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人们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与改变,对陶瓷造型艺术的要求也就提出了更高的准则。艺术家们为了跟上时展的脚步,尤其是中青年艺术家们,他们努力追求陶瓷造型的时代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着力于改变一直以来以传统造型模式为主导的局面。尽管如今还有不少造型仍留有传统样式的痕迹,甚至完全借用于传统造型模式,但仔细观之便会发现其在各部的比例、空间、体量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这些改良使得传统的陶瓷造型艺术既保存了其优势又适应了时代的要求。例如:增大了高度和腹径比差的髙型葫芦瓶、缩短了口径比例的短口悬胆瓶等,不论是传统样式的变体型还是全新样式的创造型,他们都具有造型饱满、线条简洁、体态修长、转折流畅、对比强烈的新特点,能够与现代社会的时尚潮流、现代社会的审美情趣、现代社会的文化思潮、现代人们的审美心理相互适应,相互协调。

造型艺术中的器形艺术,不论它属于何种类别,都是在一定的艺术线条下产生的。当然,它在不同的时代是有着不同要求的。就我们今天来讲,从构思设计开始,就要求贯彻“适用、经济、美观”相结合的原则,并要求在保持固有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基础上,以当今社会的现实需求为准则,不断地推陈出新。如果我们的陶瓷制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就能充分展示自已聪颖的创作才华与丰富的文化涵养。而他们的作品也就越能够博得人们的青睐与喜爱。

一个好的器形还需要有一定的装饰来衬托。因为器形仅仅只是陶瓷本身轮廓上的美,它还要有相应的装饰来丰富自已的内容,增强自已的艺术效果,而装饰要完成这一使命,必须讲究造型艺术以及装饰手法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使装饰与器形完整合一,成为有机的结合体。反之,若是在器形选择与装饰搭配上不协调的话,将直接影响陶瓷本身的艺术效果。

但是,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要拿出真材实料,发挥自我的最高水准,无论在画面上还是图案设计上,都要力求达到形象活现、色彩调和、运笔流畅、浑厚自然的境地。特别是器形上的画面、主题思想、构图内容和色彩的结合,必须要在下笔前仔细思考,落笔时游刃有余,完成后仔细推敲。

还有一种装饰方法是运用陶瓷方面的某种雕塑手法,把对各种现实生活的体验,真实而自然地反映到质地完美的器形上,而其对形象的塑造,也属于造型艺术。

陶瓷方面的雕塑跟彩绘一样,方法很多。彩绘有釉上彩、釉下彩、釉以及"斗彩"和综合装饰等种类区分,而雕塑除了前面提到的以外,则有圆、堆、镂、捏等种类区分。但是,任凭何种雕塑,从其造型艺术来讲,都渴望突破老一套的形象,使每一件不同类别的作品都能显示出自已的妙处,具备高度的思想性和真实感人的力量。

总之,时代在不断地进步发展,陶瓷制作者们必须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创作出更多、更新、更好的陶瓷作品,而在创作过程中要仔细研究陶瓷的造型艺术,具体塑造形象,充分展现造型艺术在陶瓷设计制作过程中的作用。

刘宛华 男,江西进贤人,1958年出生于景德镇,毕业于陶瓷学院,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1975年进艺术瓷厂,30多年来从事陶瓷创作工作,潜心钻研并熟知多种技法和经验。从1992年至2011年曾多次应参全国、省、市陶瓷精品大赛并荣获奖励及省博物馆收藏,其作品深受国内外陶瓷美术家的青睐和收藏。

陶瓷艺术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陶瓷艺术;创新;欣赏

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器物艺术不断发展演进,逐渐成为我们今天所说的工艺美术。在现代,工艺美术是最重要的造型艺术之一。“通常分两类:一、日用工艺,即经过装饰加工的生活实用品,如一些染织工艺、陶瓷工艺,家具工艺等;二、陈设工艺,即专门供欣赏的陈设品,如一些象牙雕刻、玉石雕刻、装饰绘画等。工艺美术大多是劳动人民直接创造的,同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关。他们的生产,常因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文化技术水平、民族习尚和审美观点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工艺美术的这一特征又引出了“器以载道”的问题,现以器物造型为例谈谈“器以载道”的问题[1]。

一、陶瓷艺术的特点

陶瓷是中国文明的一种象征,在英语词汇中,“China”原译就是瓷器。远在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勤劳智慧的先民们就已经掌握了制陶技术,这是人类礼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重要标志。中国又是瓷器发明最早的国家,瓷器的发明是古代先民对世界物质文明的重大贡献。陶瓷品种繁多,陶器分为细陶、粗陶、紫砂陶;瓷器分为青瓷、黑瓷、白瓷、象牙瓷、骨灰瓷、滑石瓷、玉兰瓷、鲁玉瓷等;还有介于瓷器与陶器之间的炻器等等。

陶艺,是陶瓷艺术的简称,但在现代艺术领域中,“陶艺”已经对陶瓷艺术本身的概念有了本质意义上的延伸,是利用陶瓷材料进行的艺术创作,它具有自身的独特材质和艺术语言。现代的陶艺已经摆脱了传统陶瓷艺术的含义和束缚,更加关注艺术的表现与泥、釉料和火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的是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和陶瓷材料这种表现介质与当代文化之间的关系[2]。在经济、文化与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艺术的时代性,使陶艺不再固守其字面上所定义的范畴,艺术的本质和观念不再会因为材料的不同而矜持地固守望单个领域。时代的发展要求艺术家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了解和掌握多种材料,丰富艺术创作中的知识结构,有利于艺术家掌握多种手段,掌握最佳的材料表现语言,实现艺术创作的理想。

二、现代陶瓷艺术的创新

在当代最为活跃的艺术活动中,陶瓷艺术的身影处处可见,这些以当代艺术表现为主的艺术创作,对中国陶艺的发展起到了轻型与定位的作用,可以说,中国的陶艺家在经过30多年的中西方文化思想的碰撞中,理清了中国陶艺的文化根基和发展方向,找到了自身的魅力所在,以中的文化特征和审美价值观念为根本,结合当代艺术与科技等诸多时代,逐步形成具有现代中国艺术代表意味的形式和观念,使不懈努力的几代艺术家得到了相应的回报。

如果将当代艺术的理念和表现语言运用到陶艺创作当中,是我们陶艺创作的重要环节,陶瓷已成为艺术实践当中的一种表现材料,正是这种材料,造就了独特的表现言魅力和表现语言特性,一个陶瓷成品,不论是花瓶,还是浴缸,陶艺材料的运用,不外乎从成型到成品的制作过程。首先,从艺术材料的角度看,是对泥料的认识,选择和利用。随着地区的不同,陶瓷材料有一定的区别和独有的特点。陶泥有不同的质地、可塑性与色泽等;瓷泥亦有不同的种类,传统陶瓷中有“南青北白”的概念,这是因为它们的原材料不同。但陶艺的概念并没有受到这各地区之间材料不同的限制,由于当今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传递和交通的使得,使得各种陶瓷材料随地都能够被艺术家所使用。这种优越的条件,越发使对材料的选择更加具有针对性,势必激励人们更多了解材料本质,掌握艺术表现力,让陶瓷这种材料在创作中发挥更强的艺术说服力和感染力。其次是掌握陶艺成型的规律,这种有别于传统陶瓷成型的手段建立在对传统陶艺成型工艺改进的基础上,如泥条盘筑、泥片成型、拉坯成型、模具成型以及堆雕、捏塑等手法,运用当今能够辅助成型或者间接成型的科技条件,如声、光、电、金属、木材、石膏等,使作品达到艺术家所追求的最强表现效果。当代艺术的思维观念,在陶艺这种独特介质的表现中,不仅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而且体现了艺术的当代性和创新性。简而言之,正是由于时代的转换,才使得陶瓷艺术家的思维方式、创作方式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现代艺术陶瓷创造者的审美情趣就更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使得陶瓷这项艺术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3]。

三、结束语

总之,现代艺术陶瓷在形式语言的营造与探求过程中,已彻底从应用性方面脱离,走向了纯精神性,其极具探索性与鲜明的表现性特征使艺术陶瓷更显扩张与强化的张力[4]。中国现代艺术陶瓷创造者们在陶瓷创作中强调自身审美情趣的表达及陶瓷艺术语言形态的把握,促使我们在思想观念层面重新体认这种语言。在这种良好的发展背景下,中国现代艺术陶瓷创造者们正携起手来,从感受泥性、超越泥性而大步稳健地走向演绎泥性,构筑起富有中国文化精神特征的现代艺术陶瓷语言已是指日可待。当然这种风格应是博大的、雄浑的,无愧于创造中国瓷器大国这一称号的。

【参考文献】

[1]何勇.浅谈梅花在陶瓷艺术上的特点与发展[J].景德镇陶瓷,2013(03):128-129.

[2]柯国镇.古意新生――德化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3(08):326-328.

[3]刘明玉.陶瓷艺术设计中的生态问题及解决途径[J].艺术科技,2013(02):395-396.

上一篇:空气质量预报范文 下一篇:陶瓷艺术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