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市场考察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1 02:22:06

陶瓷市场考察报告

陶瓷市场考察报告范文第1篇

为深入贯彻县十三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大力推进市场开发建设,近期由县委副书记李树春同志带队,“滨北兰西经济带”办公室、榆林镇、康荣乡、兰西镇、北安粮库等相关单位组成商贸流通专项招商组,于8月18日—9月13日,对长春一汽集团、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武汉汉西建材批发市场,四川德阳建材批发市场、广东佛山陶瓷市场进行了定项招商考察。

现将考察学习和招商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赴武汉等地招商考察的基本情况

(一)招商考察的实际效果。

此次招商考察采取市场考察与专项招商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围绕建材批发市场、果菜批发市场、汽车农机市场进行考察和招商,通过与长春一汽、上海大众、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四川恒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著名流通企业进行对接,推介了兰西的区位、资源、产业和政策优势,达到了交流信息、形成合作意向、学习借鉴其科学运作模式的目的和效果。

考察期间与长春一汽轿车销售公司达成了建设兰西解放商用汽车销售中心的意向,与山东寿光蔬菜汽运公司李国峰先生达成了蔬菜供应意向,与内蒙古 公司签订了葵花供应合同,与成都 签订了玉米加工设备合同。

(二)寿光蔬菜、武汉建材、德阳建材、佛山陶瓷等专业市场建设的特点。

1、市场规模大。

建全国最大、做全国最大是四处专业市场的共同特征。

寿光蔬菜市场占地600亩,有3.2万平方米的交易大厅,8000平方米交易棚,7200平方米交易服务楼,5000平方米特菜专营区,2万平方米的外省市蔬菜交易中心,年成交蔬菜1.5亿公斤,交易额30多亿元,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

武汉汉西建材城,面积10多万平方米,分为板材、石材、钢材、陶瓷、洁具、灯具等30多个专业市场。

XX年,在市场规模、汇聚品牌、吞吐能力、经济效益等四个方面荣登全国同类市场榜首,XX年被授予“中国建材第一市场”称号。

四川德阳恒大国际装饰建材城由四川恒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开发,于XX年6月奠基建设,总投资4亿元,占地400多亩,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建成后可入驻商家1200多户。

广东佛山是全国最大的陶瓷基地和销售集散地,全国建筑陶瓷2/3的产品来自佛山,被誉为“中国陶瓷城”。

2、建设档次高。

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管理,高效率运营,是四地专业市场建设的又一特色。

寿光蔬菜市场投资4000多万元建成了电子拍卖中心,交易流程实现了电子化。

汉西建材城形成了从仓储到运输、从配送到终端市场的“一条龙”物流集散渠道。

四川德阳恒大国际装饰建材城由中国建材流通行业的著名企业承建,其设计理念、建筑风格、整体功能均属国内一流。

佛山“中国陶瓷城”以完备的产品贸易中心、信息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建设,实现了“买全国、卖世界”。

3、辐射能力强。

武汉等地以市场为牵动,带动相关配套产业跟进式发展,拉长了产业链条。

目前山东寿光蔬菜批发有限公司经过战略改组,市场体系延伸至华东、华北、东北等地,公司的业务规模和实力大幅度提高,产业龙头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实现了产地批发市场和销售地批发市场的直接对接。

汉西建材城拉动现代社区、交流与贸易、招商引资和配套产业长足发展,是一个“小政府、大社会”的典型。

佛山地区的建筑陶瓷业拉动和吸引了民营经济裂变发展,陶瓷企业由1999年的180家增至目前的350家,年销售额达到150亿元。

二、招商考察的几点启示 武汉等地商贸物流经济的发展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有很多成型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相比较而言,我县商贸物流经济正处于原始资本积累和市场体系发育初级阶段。

突出表现为:有形市场建设滞后,市场规模小、吞吐能力弱、经济效益低;政策出台、机制制定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削弱了民间资本和社会游资的投资热情;对发展商贸物流经济宣传炒作的力度不够,载体不多,形式单一,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商贸物流经济认识还不到位,主动创业意识差,商品观念淡薄,抓机遇的能力不强,等等。

借鉴武汉等地的发展经验,主要给我们以下三点启示。

1、武汉等地干部群众思想解放程度值得学习借鉴。

武汉等地的干部群众不囿于传统思维和惯性思维的影响和束缚,敢于和善于突破陈规,看准的事情咬住不放,敢闯、敢试、敢为人先。

他们时时处处以发展为中心,以效益为根本,抓住广大民众想富盼富的迫切心理,以市兴场,以贸促工,贸工联动,带动和促进了民众思想更新、思路出新和方法创新,为农民走出土地进市场、走出农村进城市搭建了跳板和施展才华的平台。

几年来,兰西广大民众以树牢经营理念为载体解放思想、激活思想、统一思想,在培育市场意识,对接市场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是,以树牢经营理念到创新经营实践需要一个过程,缩短这个过程,把民众潜在的市场意识激发出来,就要认真学习武汉等地的做法,以促进民众思想解放为根本,在激活思想、达成共识上重点施力,调动发展主体合力推进商贸物流经济提速发展。

2、建设专业市场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武汉等地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开发和壮大优势产业、发展商贸物流经济的根本就是建设专业市场,以做强有形市场加速形成无形市场,以市场为载体,搭建信息、技术、人才平台,推进产业开发和商贸物流经济互动发展。

XX年以来,在亚麻产业发展上,我们坚持走营销拉动、加工扩张、原料支撑、科技长入的发展路子,把进入颓势的亚麻产业转化成了经济强势。

在这一过程中,以市场化手段运作的黑龙江亚麻市场和宗正物流中心已经成为带动产业复兴发展的“龙头”。

尤其是成功举办两届亚麻编织品订货会和“首届中国(兰西)亚麻节”后,兰西亚麻产品营销网络已经覆盖国内大中城市,亚麻编织品市场份额占国内80%,今年9月又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纺编织名城”,目前兰西已经具备了区域性亚麻行业中心的雏形。

取得这样的效果,得益于我们抓住了营销牵动这个关键。

因此,我们必须长期坚持“以贸促工”不动摇的做法,在“贸工立县”上实现重大突破。

武汉等地的做法,启示我们必须建设专业性强、规模大、管理水平高、辐射带动效果突出的各类专业大市场,以市场承载商流、物流、人流和资金流,以商兴业,以商活县。

要借鉴亚麻大市场的动作方式,促进专业市场建设向农畜产品交易、农机农资批发、建材批发、汽车超市、货运仓储等专业领域迈进,促进市场开发多元化。

3、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模式值得学习借鉴。

从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老百姓经济。

只有充分尊重和发掘群众的首创精神,突出老百姓这个发展主体,才能为加快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陶瓷市场考察报告范文第2篇

为深入贯彻县十三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大力推进市场开发建设,近期由县委副书记李树春同志带队,“滨北兰西经济带”办公室、榆林镇、康荣乡、兰西镇、北安粮库等相关单位组成商贸流通专项招商组,于8月18日—9月13日,对长春一汽集团、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武汉汉西建材批发市场,四川德阳建材批发市场、广东佛山陶瓷市场进行了定项招商考察。现将考察学习和招商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赴武汉等地招商考察的基本情况

(一)招商考察的实际效果。

此次招商考察采取市场考察与专项招商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围绕建材批发市场、果菜批发市场、汽车农机市场进行考察和招商,通过与长春一汽、上海大众、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四川恒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著名流通企业进行对接,推介了兰西的区位、资源、产业和政策优势,达到了交流信息、形成合作意向、学习借鉴其科学运作模式的目的和效果。考察期间与长春一汽轿车销售公司达成了建设兰西解放商用汽车销售中心的意向,与山东寿光蔬菜汽运公司李国峰先生达成了蔬菜供应意向,与内蒙古公司签订了葵花供应合同,与成都签订了玉米加工设备合同。

(二)寿光蔬菜、武汉建材、德阳建材、佛山陶瓷等专业市场建设的特点。

1、市场规模大。建全国最大、原创:做全国最大是四处专业市场的共同特征。寿光蔬菜市场占地600亩,有3.2万平方米的交易大厅,8000平方米交易棚,7200平方米交易服务楼,5000平方米特菜专营区,2万平方米的外省市蔬菜交易中心,年成交蔬菜1.5亿公斤,交易额30多亿元,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武汉汉西建材城,面积10多万平方米,分为板材、石材、钢材、陶瓷、洁具、灯具等30多个专业市场。2000年,在市场规模、汇聚品牌、吞吐能力、经济效益等四个方面荣登全国同类市场榜首,2001年被授予“中国建材第一市场”称号。四川德阳恒大国际装饰建材城由四川恒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开发,于2005年6月奠基建设,总投资4亿元,占地400多亩,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建成后可入驻商家1200多户。广东佛山是全国最大的陶瓷基地和销售集散地,全国建筑陶瓷2/3的产品来自佛山,被誉为“中国陶瓷城”。

2、建设档次高。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管理,高效率运营,是四地专业市场建设的又一特色。寿光蔬菜市场投资4000多万元建成了电子拍卖中心,交易流程实现了电子化。汉西建材城形成了从仓储到运输、从配送到终端市场的“一条龙”物流集散渠道。四川德阳恒大国际装饰建材城由中国建材流通行业的著名企业承建,其设计理念、建筑风格、整体功能均属国内一流。佛山“中国陶瓷城”以完备的产品贸易中心、信息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建设,实现了“买全国、卖世界”。

3、辐射能力强。武汉等地以市场为牵动,带动相关配套产业跟进式发展,拉长了产业链条。目前山东寿光蔬菜批发有限公司经过战略改组,市场体系延伸至华东、华北、东北等地,公司的业务规模和实力大幅度提高,产业龙头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实现了产地批发市场和销售地批发市场的直接对接。汉西建材城拉动现代社区、交流与贸易、招商引资和配套产业长足发展,是一个“小政府、大社会”的典型。佛山地区的建筑陶瓷业拉动和吸引了民营经济裂变发展,陶瓷企业由1999年的180家增至目前的350家,年销售额达到150亿元。

二、招商考察的几点启示

武汉等地商贸物流经济的发展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有很多成型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相比较而言,我县商贸物流经济正处于原始资本积累和市场体系发育初级阶段。突出表现为:有形市场建设滞后,市场规模小、吞吐能力弱、经济效益低;政策出台、机制制定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削弱了民间资本和社会游资的投资热情;对发展商贸物流经济宣传炒作的力度不够,载体不多,形式单一,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商贸物流经济认识还不到位,主动创业意识差,商品观念淡薄,抓机遇的能力不强,等等。借鉴武汉等地的发展经验,主要给我们以下三点启示。

1、武汉等地干部群众思想解放程度值得学习借鉴。武汉等地的干部群众不囿于传统思维和惯性思维的影响和束缚,敢于和善于突破陈规,看准的事情咬住不放,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他们时时处处以发展为中心,以效益为根本,抓住广大民众想富盼富的迫切心理,以市兴场,以贸促工,贸工联动,带动和促进了民众思想更新、思路出新和方法创新,为农民走出土地进市场、走出农村进城市搭建了跳板和施展才华的平台。几年来,兰西广大民众以树牢经营理念为载体解放思想、激活思想、统一思想,在培育市场意识,对接市场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以树牢经营理念到创新经营实践需要一个过程,缩短这个过程,把民众潜在的市场意识激发出来,就要认真学习武汉等地的做法,以促进民众思想解放为根本,在激活思想、达成共识上重点施力,调动发展主体合力推进商贸物流经济提速发展。

2、建设专业市场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武汉等地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开发和壮大优势产业、发展商贸物流经济的根本就是建设专业市场,以做强有形市场加速形成无形市场,以市场为载体,搭建信息、技术、人才平台,推进产业开发和商贸物流经济互动发展。2003年以来,在亚麻产业发展上,我们坚持走营销拉动、加工扩张、原料支撑、科技长入的发展路子,把进入颓势的亚麻产业转化成了经济强势。在这一过程中,以市场化手段运作的黑龙江亚麻市场和宗正物流中心已经成为带动产业复兴发展的“龙头”。尤其是成功举办两届亚麻编织品订货会和“首届中国(兰西)亚麻节”后,兰西亚麻产品营销网络已经覆盖国内大中城市,亚麻编织品市场份额占国内80%,今年9月又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纺编织名城”,目前兰西已经具备了区域性亚麻行业中心的雏形。取得这样的效果,得益于我们抓住了营销牵动这个关键。因此,我们必须长期坚持“以贸促工”不动摇的做法,在“贸工立县”上实现重大突破。武汉等地的做法,启示我们必须建设专业性强、规模大、管理水平高、辐射带动效果突出的各类专业大市场,以市场承载商流、物流、人流和资金流,以商兴业,以商活县。要借鉴亚麻大市场的动作方式,促进专业市场建设向农畜产品交易、农机农资批发、建材批发、汽车超市、货运仓储等专业领域迈进,促进市场开发多元化。

3、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模式值得学习借鉴。从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老百姓经济。只有充分尊重和发掘群众的首创精神,突出老百姓这个发展主体,才能为加快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武汉等地坚持民有民建民营兴建的各类专业市场的做法十分值得学习借鉴,他们在市场开发建设、品牌育创、宣传炒作等方面都坚持依靠群众、致富群众,有效解决了“钱从哪里来、事业怎么办、人往哪里去”的问题。武汉等地的经验告诉我们,加快兰西发展,必须突出民营经济的主体地位,让民营经济唱主角,集民力、聚民智,推进市场开发、产业开发和扶贫开发,构筑亚麻产业开发、商贸物流经济、粮食和医药化工项目、东北等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四大县域经济支撑体系。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要主动更新“角色”,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市场为导向,把发展主体的利益放在首位,把千军万马都调动起来,以政策吸引、机制牵动、典型带动,焕发民营经济活力,推动亚麻、畜牧、医药化工和绿色特色四大主导产业提速发展,推动“城、乡、带”、城市经营和基础设施五大类项目形成新一轮开发建设高潮。

三、加快发展的几点建议

武汉等地充分利用区位、地缘以及产业优势建设专业市场,发育和壮大了当地的商贸物流经济,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县地处哈尔滨大都市经济圈内,202国道穿境而过,“金边银线”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亚麻、东北、葵花等产业基础雄厚,发展商贸物流经济得天独厚。把既有的优势和潜在的能量焕发出来,必须取他山之石,及时调整主攻重点,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转型,加快脱贫解困和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1、建议把“以贸促工”作为“十一五”思路定位明确下来。在县十三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我们把“以贸促工、贸工立县”作为“十一五”思路架构主要内容明确提了出来。近一段时间,全县上下在做活“贸”字文章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在大力发展商贸物流经济上达成了广泛共识。因此,建议把“以贸促工”作为“十一五”战略定位明确下来,为做大做强商贸物流经济提供政策依托和理论支点。就目前来说,我们完全具备“以贸促工”的基础和条件。从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上看,兰西县地处哈尔滨1小时经济圈以内,特别是202国道改造完成后,兰西承接哈市与北部十几个市县商贸物流的优势更加明显。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上看,我县相对于全省正在启动建设的“哈大齐工业走廊”来讲,兰西正面临着发展商贸物流经济最难得的机遇。如果我们不能把握住这个机遇,就会有其它市县捷足先登。从政策优势和后发优势上看,我们发展商贸物流经济有来自方方面面的支持,有两年来开发建设“滨北兰西经济带”的积累。可以说,把“以贸促工”作为“十一五”思路定位明确下来,把商贸物流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加快脱贫解困的支撑点之一,是兰西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又一个重要途径。

2、进一步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对照武汉等地的做法,做大做强商贸物流经济,必须创建一流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一要打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要以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支撑体系为目标,在税费征缴、土地审批、用水用电等方面,对域内外投资者一视同仁,营造政策“低水位”,形成“洼地”效应;要鼓励创新、创造,容许新生事务存在,鼓励成功,宽容失误,做到实践不争论、鼓励不压制、服务不掣肘,允许试验,在干中创造经验。二要打造过硬的服务环境。要组建“政务超市”,实行阳光操作,优先搞好对商贸物流经济的各项服务,简化手续,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要加强制度建设,把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否定报备制和项目申办无偿代办制等六项制度贯穿服务全过程,排除“中梗阻”,提高服务质效。三要营造规范的法制环境。原创:加大社会环境整治力度,杜绝敲诈、勒索企业经营者和外来投资者的犯罪行为,增强企业经营者和外来投资者的安全感,让他们安安心心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严格规范建筑、医疗、医药、煤炭、石油、木材、卷烟等各类专业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公平竞争。严肃责任追究,严格规范执法执纪行为,认真解决执法不严、司法不公和徇私枉法等问题。要建立法律咨询服务热线,建立企业情况反馈“直通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陶瓷市场考察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环艺专业研究生 公共艺术设计课程 教学改革

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核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景德镇陶瓷学院作为一所以设计类专业为主的艺术院校,开设公共艺术设计课程是必然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探索,该课程已具有其鲜明的办学特点和独特的教育、设计资源优势。

一、加强公共艺术设计课程学习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在艺术设计领域中,无论是在实践层面还是在理论层面,有关“新”与“旧”的命题总是被人们特别关注。追“新”本身就是设计思维的“卖点”,更是它的重要特征。当“新”成为设计专业本身的背景常态时,在这样的文化状态中,设计专业的研究生的思想意识很容易受到影响,这种影响力会潜移默化地使他们判断事物的价值观发生变化。

公共艺术设计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和精神生产形态,在陶冶人的情操和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的一门必修课,公共艺术课程要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艺术设计技能、作品表达,培养学生掌握设计的新观念、新思想,开阔学生的设计视野,分析当代公共艺术设计,把握未来设计的发展趋势;加强学生对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相互协调关系的认识,重视有关环境和人类共存互利的关系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启迪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能力。

二、当前我院环艺专业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自我院环艺专业公共艺术设计课程开设以来,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展,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我院环境艺术环艺专业研究生对公共艺术课程的掌握情况如下:目前我院环艺专业的在读研究生中,有近2/3的学生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不同程度地选修过公共艺术设计课程。这些选修过本课程的同学,对公共艺术史、公共艺术的概念、设计方法和步骤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可以独立地进行公共艺术作品的设计,能够做出构思新颖而富有创造性的作品,但也存在不足之处:(1)很多研究生的作品缺乏对整体环境的考虑,虽然也创作出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但不能很好地融入到环境中去,引起共鸣。(2)多数学生对电脑制图依赖性强,实物造型能力较差;在完成课题时,多数学生愿意选择论文形式或电脑制图,甚至有些学生对作品的实物创作有抵触心理。(3)参加社会实践、艺术实践较少,不利于设计思维的培养。环境艺术专业的公共艺术创作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由于受当前创作环境的局限,学生的公共艺术作品实物创作的环境大多还是选择校园环境,创作表现形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创作意图的实现。(4)本院所处地理位置远离公共艺术发展相对成熟的大型城市,学生接触前沿设计思想的机会和渠道较少。以图书馆和互联网为信息获取主要渠道对于刚入门的学生来讲是比较适合的,但对于已经有相关公共艺术设计知识和修养的研究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不利于做深入的研究。(5)作为教育部批准的三十一所独立艺术院校之一,景德镇陶瓷学院有丰富的艺术设计和教学资源,但真正开展相关的艺术专题讲座的机会却很少,师生间的交流少,目前研究生的学习主要还是导师一对一地教学,和其他设计类专业导师几乎没有交流,导致大批优秀导师和专家的设计思想不能很好地传递给学生,不能帮助学生打开设计思路。(6)个别学生学风不够端正,这也需要导师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

公共艺术课程应在现代设计理念背景下,在环境艺术学科及整个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和陶瓷美术学院的推动下,在浓厚的学术及艺术氛围中逐步完善课程的设置与教学管理,形成既有本专业特色,又有实际针对性且符合研究生自身成才和创新能力发展所需要的教学理念和培养模式。

1.改进授课方式。

艺术,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学科,公共艺术设计课程的开设,就其本质而言,强调的不是强制和被动性的灌输,而是诱发和引导学生发现自我潜力,在自由自觉的创造性劳动中实现自我价值,提高自我创新的能力。改进授课方式,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变得灵活敏捷,进而开发其创造性思维,激活创新意识,开展创新性活动。

改变以往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模式,课程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教师回答”的方法对授课内容展开讨论;与此同时,教师应向学生传授创新的观念及重要性,把国内外公共艺术设计的前沿知识信息和整体发展趋势,以实物或多媒体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观看;课程中间穿插实地考察讲解、生活体验等,例如针对本校园的公共艺术作品的设计手法、表现形式、材料的选择及其与周边环境的融合等进行分析讲解,并展开讨论,要求学生撰写考察报告。

再则,针对目前国内外对“公共艺术”概念的争议性较大这一问题,在授课过程中以具体的实例分析,加强学生对公共艺术学科的认识。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及理论知识在设计中的运用,打开设计思路,在进行设计时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诱发和引导学生的潜在能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判断力,帮助学生建构创造性思维,从而开展创造性活动(即设计)。

另外,教师也可采用扩展授课内容,制作新的教学课件的方法,拓展课程相关的知识,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图文并茂地帮助学生加深对公共艺术的认识。鼓励学生搜集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资料,制作课件在课堂上展开学习交流,帮助学生打破个人的思维定式,提升设计思维的跳跃性,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2.加强创作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培养。

陶瓷市场考察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流市场物流需求 现代物流

中图分类号: F259.22文献标识码:A

传统物流在管理、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正不断创新和发展,国外物流业现代化手段大量得到应用。现代物流的内容超出了传统的运输和仓储业务,集现代运输、配送、包装、仓储、等诸多内容为一体。同时物流管理学也已成为基于“顾客满意”的服务理念,涉及多种学科和技术的综合叉学科。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还不能与生产、服务领域的发展水平相协调。尽管不少城市如上海、深圳、天津等近年来都提出把现代物流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但这也正说明物流业的产业结构需要优化提高。我国“十一五”规划对我国未来五年物流配送的发展特别强调,要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主要商品生产、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建设若干有合理规模,运作规范的现代化商品物流中心和专业化配送中心,构建全国性物流配送网络,培育若干国家物流骨干基地等。说明物流业应该进入一个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新阶段了。需要研究下一步我国物流业应如何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物流业越来越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支柱和组成部分。工农业生产、大商业、大市场、城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现代物流的发展,新型商业业态,如货仓商业、购物中心、超市、连锁商场及总制、总经销制的兴起更是需要以物流配送业为桥梁和纽带,高度现代化、社会化、组织化的物流能够将生产、流通、消费很好地连接起来。现代化的物流业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能够带动现代化的大生产,对经济发展能起着重要的带动作用,是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物流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力量的重要标志。物流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产业,还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从简单操作到专业技术服务,同时能提供从初级管理到企业高层管理等职位的多种就业机会,解决我国目前失业严重的问题。

本文对山东省淄博市的物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当地物流业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相当距离。其实近年来的断电、超载、农产品卖难等经济现象等都说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没有与经济发展要求适应。以淄博市来说,它是一个老工业基地,近几年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快的,对物流服务水平提高的要求极为迫切。但目前物流行业发展却处于粗放经营阶段,当地物流市场基本上还是以个体载配为主体的初级市场,其主要业务还是传统货运。甚至连不少具备一定规模的配送中心都没有基本的拖车、托盘、货架等现代物流装备,基本上还是靠手工粗放劳动。说明物流市场有很大的潜在需求,我国各地区需提高对物流市场需求的认识,重视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行业自身也急需整合现有资源,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

一、淄博市物流业的现状

淄博是中国环渤海地区一座风格独特的工业城市,是国务院批准的山东半岛沿海开放城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国务院批准的山东半岛经济开放区城市和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总面积5938平方公里,总人口416.77万人,辖五区三县,四个城区呈梅花状分布,距中心城区大约20公里。由于城市布局是典型的组群式城市,对区内物流的需求比一般相对集中的地区要更大。

淄博还是山东省及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陶瓷、建材和医药生产基地。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400亿元,人均3.36万元,综合实力在全国的地级市中第47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约占4.1%,第二产业约占66.8%,第三产业约占29.1%。第二产业比例较高而第三产业比例较低,反映了对物流业的需求较高而发展水平较低的状况。近年来淄博市的化工原料、医药、陶瓷、钢材、水泥、化肥等主要物流产品产量均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各种产品产量的增长促进了企业和居民对物流的需求。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需要和当地政府提出把物流业作为支柱产业,物流业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出现了一大批物流企业,陶瓷、建材、化工、机电等产品的物流比例较高。

物流业的发展具备了良好的环境地理条件。物流基本设施基础较好。铁路和公路密度均列中国城市前茅,周边有青岛港、烟台港、东营港等重要出海港口。近年来淄博市交通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公路营运条件不断改善,2006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9695.7公里,公路密度达166.3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山东省第二位。2006年公路货运量达5864万吨,货运周转量373540万吨公里。

淄博市目前已形成了一些较有影响、专业特色鲜明的区域物流中心,如淄川服装城及建材城、博山陶瓷琉璃大观园及机电市场、周村纺织大世界、齐鲁化工商城等。总投资10亿元的淄博义乌小商品城已成为鲁中地区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基地;总投资30亿元的中国陶瓷科技城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授予“中国陶瓷采购基地”。据统计,目前全区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02处,其中交易额过亿元的市场达到27家,过10亿元的市场10家。还计划建设农药配送中心、泵业配送中心等。

就物流企业来说,已出现具备较大规模的专业物流企业,如民营的淄博鸿运物流有限公司,其主要业务是为全市的陶瓷建材企业配送货物,有会员车辆3000余台,每天向全国各地发车200余辆,年货物发送量5亿吨。物流业务种类也呈现多样化。如恒盛物流公司经营国际海运、跨省公路运输(整车或零担)、市内包车运输、水路运输等各类运输业务,还涉及仓储管理、产品分类、包装、配送服务、集装箱等物流服务。

淄博市发展物流业,是经济规律运行的必然要求。第一,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外经济联络越来越广泛,大力发展物流业,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抢占竞争制高点,迎接全球经济一体化挑战的需要。第二,淄博市区位优势明显,交通、通信发达,国民经济信息化程度较高,具有很强的政策优势和投资吸引力,完全能够超越农贸市场、工业品市场等比较低级的流通业,打造现代物流业。第三,一般观点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软硬投资环境来吸引外商(资)。其实,随着产业簇群的形成,其效应可能超过软硬投资环境,本身就成为投资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淄博市第二产业比较发达,第三产业相对落后,特别是现代流通业严重滞后,已成为制约加快发展的现实问题。第四,发展物流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淄博是山东的工业基地,一直存在“重生产、轻物流”的倾向,企业对生产领域以外的采购、运输、仓储、、包装、加工、配送等环节顾及甚少,可控能力十分有限,加之“大而全”、“小而全”、“自成体系”等传统观念,在物流中造成的损失和浪费难以估算。改善物流环境,对当地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淄博市物流业问题分析

从总体上看,淄博这些年物流业增长幅度比较大,但走得还是一条粗放式发展模式的道路,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第一,物流规划和布局存在地区分割、部门分割的状况,重复建设严重。例如陶瓷、茶叶、机电、化工批发市场就有多处,都是一些小批发商在做物流,不能发挥聚集效应。在区域物流规划上政府缺位,浪费了并不富裕的物流资源。

第二,物流企业物流装备和技术水平还不高,总体竞争力弱。物流企业的运输车辆基本上都是普通货车,什么物资都运,专用运输设备很少见;企业的装卸搬运设备,如叉车、小型吊车、输送设备等很少,常见人拉肩抗的装卸现象。低下的劳动效率降低了对物流服务的需求。

第三,是物流企业规模偏小,运输能力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淄博市存在大量的小运输企业,三、四台车就开展业务的占很大比例。更多是的个体运输。这也是超载屡禁不止的一个原因。低服务水平也导致对物流市场的分散,不能有效利用信息来节约运力。

第四,是物流社会化程度较低。大部分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是自办物流,不能利用第三方物流的优势。除了许多小企业不得了不依靠运输公司,成规模的企业基本上都是自己从事物流。这一方面是企业管理人员的认识不足,更重要的是物流业的从业者不能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

但更重要的是,当地政府和企业对现代物流缺少必备的知识和深刻的认识。尽管当地政府早就提出“建设经济强市关键是建设工业强市、科技强市、物流大市和财政富市。……要以现代流通业为突破口,把淄博建成鲁中物流中心。”仍是把工业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没有认识到现阶段的第一、二产业特别需要物流业的支持。当地政府也打算对过多的批发市场进行提升改造,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增强集散能力,建设一个市场群,逐步培育成商品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加工交易中心。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集中起来。

人力资源是物流发展的主要生产要素,中国物流发展需要多层次物流人才支撑。淄博市尤其缺乏实用型物流人才,缺乏高水平的物流管理人员和物流工程技术人员。由于很多物流企业都是从以前的长途运输个体发展起来的,人才在企业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形成企业不能发展和人才不能利用的恶性循环。

三、启示和对策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物流业开始对各种物流功能、要素进行整合,物流产生了革命性变革,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为工商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我国的现代物流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半期起步,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开始重视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商业企业开始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但与国民收入增长水平告诉发展不协调的是物流规模和技术水平并没有太大变化。

经济发展产生的巨大的市场需求没有推动我国物流业相应的发展,这当然存在多方面原因和问题。借鉴欧美各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历程经验,不外是市场要求推动和政府正确及时的扶持和政策导向。作为企业首先是要尊重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才能正确发现市场机会,适应市场需求,促进企业自身发展;作为政府首先要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合适的鼓励政策推动企业发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而不是障碍。

我认为,政府需要做的是:第一,正确定位物流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应当以物流业为支柱则把重点放在物流上,没有必要以物流业为支柱也不必为赶时髦喊口号,这样才能正确制定物流发展规划;第二根据市场需要而不是盲目地规划物流中心和园区的区位,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提供便捷的交通运输环境;第三,制定和实施打破垄断、放松价格管制的政策和税收扶持政策等。现代物流企业需要的设备、技术投资越来越大,要让物流企业发展起来,有必要降低物流企业技术创新的税负,促进物流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第四,推进物流信息化、标准化进程。例如建设物流信息网站,支持行业协会来制定计量、技术、数据传送等标准。第五,支持物流教育与研究,提供现代化物流人才。支持行业协会举办从业和执业培训,改革不合理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企业的发展应当是“自由放任”的,由企业自己进行经营和投资决策。如果市场需要物流企业的专用运输设备而企业不做购买决策,损失不会由社会承担。但政府的不当政策和行为造成的损失却必须由社会来承担,以降低经济发展速度为代价。我认为在目前经济发展产生对物流的巨大需求的形势下,政府必须抓住时机,采取正确措施,促进物流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使我国物流进入新阶段。

作者单位:淄博职业学院

参考资料:

[1] 吴清一. 现代物流概论[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25-27.

[2] 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与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4年)[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15-116.

[3]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中国物流年鉴[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55-57.

[4] 姜超峰. 美国物流业考察报告[J]. 中国物资流通,1999,3:9-10.

陶瓷市场考察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追寻张骞之路;国际文化考察;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12-0005-03

一、本次活动的缘起

此次“追寻张骞之路国际文化考察活动”的缘起,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和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最远到达大宛(今乌兹别克共和国境内)、康居(今哈萨克共和国东南)、大夏、月氏等国家,成为开通丝绸之路的标志性人物和标志性事件。此后,中国通向西方的道路就在同中亚、印度、欧洲和阿拉伯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及政治军事活动中不断延伸、发展,并且产生了一些特定历史时期的固定名称,它们是以后形成丝绸之路的基础。公元前后,《史记》、《汉书》及南北朝史籍最早出现有关丝绸之路的记载是“西域南道”、“西域中道”、“新北道”及“河西道”等。隋唐时期,又产生许多较详细记载亚欧贸易交通路线和名称的著作,如裴矩《西域图记》、韦节《西番记》、王玄策《中天竺》、程士章《西域道里记》、韦弘机《西征记》、玄奘和辩机著《大唐西域记》,以及作者姓名不详的《隋西域志》、《西域道里记》、《诸蕃国记》等。这些古代历史文献和有关资料虽然记载了很多关于中国与西方经济、贸易等方面的交往与联络,但对其具体路线并没有概括为一个专有名称。直到德国著名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于1868~1872年七次到中国西部地区进行考察后,在其1877年出版的著作《中国》中指出:“公元前127年至114年间,中国与河间地区(今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以及中国与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路线叫做‘丝绸之路’。”后来,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等西方学者进一步阐述和使用这个名称,他在 1910 年出版的《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中,根据新发现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多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想给这条道路起另外一个名字,如“玉石之路”、“宝石之路”、“佛教之路”、“陶瓷之路”等等,但都只能反映丝绸之路局部特征。因此,“丝绸之路”就成了从中国始发,横贯亚洲腹地,直达地中海沿岸,进而联接欧洲和非洲陆路通道的总称。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发展区域,东联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中国与中亚密切合作,势在必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项考察活动也具有开创性。

第二,汉武帝时期派遣张骞“凿空”西域中亚的壮举,标志着官方意义上的丝绸之路正式开通。张骞的开拓精神,代表着中华民族锐意进取的“强国之梦”,是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核心所在。这种精神应该传承、发扬、光大。

第三,2013年9月7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首访中亚四国,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如果说2100年前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是为了帝国的战略构想而开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话,2100年后的今天,中国国家领导人再次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同样是一种伟大的战略构想,是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四,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号召,作为重要文化建设内容的“丝绸之路”必然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中之重。

第五,2013年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敦煌历史文化名城”重要举措,敦煌是丝绸之路重镇,是“华戎所交一都会”,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在中华民族文化交流、经济往来、宗教传播、艺术传承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鉴于以上几方面原因,我们觉得有必要动员相关的力量,组织相关人员,发起“追寻张骞之路国际文化考察活动”。

二、本次活动的主题思想和宗旨(价值论证)

本次活动的主题词是挖掘丝路价值,传承华夏文明;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伟大复兴。具体阐述如下:

第一,追寻张骞的足迹,在政府主导,文化机构、企业、专家学者、经济专家、社会学家、新闻媒体共同参与下,重走丝绸之路,感受2100年前以张骞为代表的汉帝国有志之士,为了国家的利益,舍身忘死,持节矢志不渝,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为新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历史的借鉴,同时为重建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提供历史的营养。

第二,历史上,丝绸之路在推动中华民族文明进程、经济繁荣、文化传播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儒家文化的输出、佛教等世界性宗教的输入,以四大发明和丝绸、瓷器等为代表的中华物品走向世界,以葡萄、苜蓿为代表的西方物产及琉璃器、金银器、香料等为代表的西方奢侈品传入中土,均是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外交使团、僧侣、商人、艺术家甚至下层胡旋女、奴婢们共同的贡献,最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多元的民族文化。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新时期铭记的历史和需要发扬光大的人文情怀、文化使命。丝绸之路所含摄的文化正能量,必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思想和理论源泉。

第三,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战略构想,是站在战略的高度,为国家的大发展、民族新崛起、世界繁荣做出的新贡献,更是为中国在错综复杂的世界政治新格局背景下谋求新发展的新思路。如何按照的战略构想,在这条古老的政治、经济、文化古道上,在古代文明的启示和有力推动下,把现代文明融入进来,以现代化的思路、手段和技术,打造一条新的国际丝绸之路,最终建设一个新的国际文化、经济合作区域,拉动中国经济向前迈进,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多元的后动力。

第四,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旨在通过对甘肃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合,结合横贯甘肃东西全境的丝绸之路留下的丰富的文化遗存,通过政府力量的推动,把中华民族先民们在甘肃这片土地上沉积下来的厚重的历史文化通过各种形式的保护、研究、弘扬,以点带面、以面带片,打造文化强省、文化富省,最终为文化强国打基础。因此,有必要以丝绸之路为基点,通过全景式考察,深入挖掘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内涵,为全方位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提供理论支持。

第五,敦煌自古以来是丝绸之路上的明珠,从某种意义上成了丝绸之路的代名词。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敦煌是世界四大文明的交汇点。而敦煌地区保存下来的自十六国北朝以来1000余年时间营建完成的800余所佛教洞窟、6万余平方米壁画、3000余身彩塑,以及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5万余卷中古时期写经、写本、佛画、民间档案文书等,被誉为世界艺术的长廊、历史百科全书、学术的海洋。这些丰富的中古历史遗存,记录了自汉代以来丝绸之路重镇敦煌、河西走廊、西域中亚、长安等地发生过的真实的历史,因此,敦煌成为历史的档案室,也成为我们今天解读历史的一把钥匙。而如何利用和使用好这把金钥匙,为丝绸之路的再繁荣、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中华文化的再度辉煌做出应有的贡献,就成为我们今天建设敦煌、保护敦煌、研究敦煌、弘扬敦煌的重要课题。因此,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敦煌历史文化名城,是站在历史的高度,从战略高度出发的深思决策。而如何建设敦煌历史文化名城,成为今天摆在政府、文化机构、企业和有识之士面前的重要任务。本次活动即是从现实的需要出发设计构思的考察活动。

三、本次活动的路线方案

张骞的线路给我们带来的是精神的启发。本次考察不但要参照张骞的实际线路,还要发挥丝绸之路文化精神,完成张骞未完成的使命。

第一阶段:国内西行。具体路线为:陇西郡(临洮,出发)―金城(兰州)―乌鞘岭―武威―张掖―沿黑河―居延―新疆巴里坤(车师国)―奇台―吉木萨尔―昌吉―伊犁―阿拉木图。

第二阶段:出境中亚。具体路线为:阿拉木图―切姆肯特―塔什干―撒马尔罕―布哈拉―朋吉肯特―杜尚别―安集延―奥什―纳伦―比什凯克―卡拉库尔―伊塞克湖―喀什。

第三阶段:中亚境内考察。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阿斯塔纳(城市游),南部突厥斯坦城的Ahmad Yasavi陵墓,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天山、碎叶城遗址(李白出生地),贾拉拉巴德一带费尔干纳盆地。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撒马尔罕,希瓦、努库斯(苏联20~30年代先锋艺术馆),乌尔根奇(新乌尔根奇),沙赫里萨勃兹(帖木儿老家),铁尔梅兹(中亚河港,历史古城),浩罕,马尔吉兰。塔吉克斯坦:帕米尔高原山区风景、古迹。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城建,Nisa,Mary,旧乌尔根奇古城,沙漠,“地狱入口”,恐龙足迹,大宛古城(天马故乡)。

第四阶段:国内东归。从境外入新疆到喀什―叶城(蒲梨)―皮山―和田―于阗―民丰―且末―若羌―罗布泊以南―阳关―敦煌―酒泉―张掖―扁都口―西宁―乐都―大通河―兰州―天水―宝鸡。

四、本次活动的成员构成

此次考察活动的主要成员有历史、考古、文化学者、文学界人士,包括丝绸之路研究、西北史地研究、粟特研究、敦煌学研究、西北考古、中亚历史、民俗学研究等方面的专家,区域经济、文化产业开发、旅游经济管理方面学者,中国政治前沿、战略研究、中亚经济研究、国际形势研究专家,电视台、网络、杂志新闻人员,企业负责人、企业相关人员,旅游方面专家,摄影方面专家,其他自由行俱乐部。

五、本次活动的目标

第一,加强甘肃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以及敦煌作为丝绸之路集大成者、贸易交流中心的地位;第二,挖掘与探索途经之地的旅游、商贸、文化资源,收集当地传统特色文化资源。第三,与各国当地商会、商贸机构建立联系,准备合作开发丝路市场。第四,考察制作出多条线路,成为常态线路,每年举办一次,并邀请境外的游客自驾游来敦煌。第五,与各国当地商会、学者、专家、民间文化组织建立联系,形成交流机制,共同探索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商贸等方面的开发。

六、本次活动的成果

本次国际文化考察活动的成果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为在甘肃建立丝绸之路文化、商贸交流体验中心提供了基础。第二,为政府提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华夏文化传承创新区建设、敦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等方面的书面理论考察报告支持。第三,沿丝绸之路线路开展旅游资源调研、民俗风情调研、文化市场调研(歌舞演艺、工艺美术等)、土特产品市场调研、经贸市场调研、丝路文化的交流、促进和研讨,形成详细的分门别类的考察报告。第四,考察期间邀请相关电视、网络、新闻媒体机构跟踪采访和报道,分别形成第一时间的报道和事后的专题纪录片,全景展示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经济。本部分分别由随队考察的新闻人员和媒体单位完成。第五,考察活动结束一年内,正式出版考察队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撰写的有关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人文等考察纪实或研究专著,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第六,出版考察全景纪录专刊,本部分由《丝绸之路》杂志社负责。第七,围绕考察成果,召开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文化产业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研究等相关专题会议,并出版论文集。

七、本次活动的意义

丝绸之路主要经过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内陆地区,这一地区的地理特征是气候异常干燥,降雨量极其稀少。丝绸之路中部地带,有号称“世界屋脊”的帕米尔高原,以其为中心,向四周延伸着喜玛拉雅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兴都库什山等山脉,冰峰峡谷,行走困难。另一地貌特征是多戈壁沙漠。此外,横亘在干燥地区的雅丹地貌也是重要的地理障碍。虽然如此,在远古时期,东西之间并非绝对隔绝。考古资料证明,早在前31世纪,产自今阿富汗巴达克山的天青石就开始出现在中国、印度和埃及。这意味着中亚地区的商旅贸易比这一地区部分国家的诞生还要早。诸多考古发现还证实,在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之北的草原上,大致北纬50度线附近,存在着一条由许多不连贯的小规模贸易路线衔接而成的草原大通道,从黑海北岸经伏尔加河、乌拉尔河,过咸海北岸,转向锡尔河和楚河,然后沿伊犁河进入天山北麓,最后到达蒙古草原。

由于种种原因,近百年来丝绸之路考察活动主要来自西方世界,并且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从东向西的考察则很少,最有影响的是中瑞联合组织的“西北考察团”。中国改革开放后,不断有学术机构或民间团体组织的考察活动,但都存在很大局限性。本次(系列)考察活动在借鉴前辈探险、考察、研究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将范围扩大到整个丝绸之路,在空间和时间上辐射到的所有地区,整合各个领域的学术资源和学术成果,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服务。

[参考文献]

[1]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古本三种 (影印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1.

[2]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

[3]史苇湘.敦煌研究论文集[C].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

[4]李正宇.古本敦煌乡志八种笺证[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

[5]郑炳林主编.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续编[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

[6]金秋.古丝绸之路乐舞文化交流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陶瓷市场考察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清源山风景区;闽南文化;闽南古镇;开发设想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泉州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遗产、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810处,其中部级32处,此外还有非物质的闽南文化生态资源,其中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27项。虽然拥有诸多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但泉州旅游产业发展却一直停滞不前,因为没有一个很好的载体把这些分散的闽南文化整合在一起,让游客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感受并体验到。因此,本文提出依托泉州旅游龙头5A景区——清源山,打造具有地标性的“闽南古镇”旅游产业园,让闽南文化在这里得到很好的包装和整合,使古镇成为泉州旅游龙头品牌,从而推进城市综合竞争力,以实现泉州旅游的跨越发展。

一、清源山风景区旅游现状

1.资源分析

(1)资源优势

清源山风景区是福建省第6家、泉州唯一一家5A级旅游景区、1988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首批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景区面积62平方公里,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清源山是闽中戴云山余脉,自然景色秀丽,人文景观荟萃,名胜古迹遍布,有 “秀出东南”、“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山上现存完好的有宋、元时期石雕造像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600多方,元、明两代花岗岩仿木结构的石室多处。最负盛名的宋代老君造像,系全国最大的、艺术价值最高的道教石雕;九日山祈风石刻,是研究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书法艺术的珍贵历史遗存;灵山伊斯兰圣墓,被誉为“世界第三圣地麦加”;碧霄岩三世佛,是位于最东南,保留最完整的藏传佛教雕像。当代著名学者易中天曾在《走进清源山》一文中赞道:“如果哪天有一块石头从清源山滚下来,没准就会发现上面赫然刻着唐宋元明清某个朝代的年号。”可见其文化底蕴十分的丰富。

(2)政策扶持优势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依托泉州历史文化名城,是“海西”、泉州地区最重要的旅游景点,泉州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泉委发〔2012〕8)号)中明确指出:为增强泉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重点打造以清源山为龙头,融海丝文化、闽南文化等为一体的都市文化休闲旅游产业。清源山做为泉州市的旅游品牌龙头,必须进一步发挥作用,积极推进环清源山大文化旅游经济圈的构建,打造与泉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旅游产业。因此近年来,政府陆续投入2亿多元对清源山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宣传营销等。在政策的优先扶持下,2012年10月,清源山顺利通过了国家旅游质量评定委员会的审核,荣升5A级旅游景区,成为福建省第六家,泉州第一家5A景区。为泉州市旅游产业带来品牌和经济双效益。2013年春节黄金周,清源山游客量达7.59万人次,比增137.3%,门票收入173.53万元,比增104.5%。

2.存在问题

(1)旅游产品单一

清源山虽然拥有众多的文物资源,历史积淀深厚,但仍属于传统文化旅游项目,以文物古迹和静态展示为主,旅游产品单一,缺乏体验性和深度游览性,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需求的多元化,已不能满足现代人对文化旅游的新要求。清源山做为泉州人民的母亲山,闽南文化在这里的遗存只能通过单一的名胜古迹展现出来,游客无法深度旅游。如老君岩造像,最具代表闽南道教文化发展的历史文物,游客在这只能欣赏这尊石雕,不能在宫观里看到泉州道教的宗教仪式,参与道教的祈福和祭祀活动,同时也没有现代化科技影视手段让游客了解到泉州石雕作品的制作工艺。

(2)缺乏配套的旅游服务产业

作为现代旅游观念,不能不注重旅游服务设施方面的跟进,让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享受,才能留住客人,增加旅游消费。由于清源山景区离泉州市区比较近的原因,一直以来,景区管理一直以保护为主,未曾开发配套的旅游服务产业,游客的休闲娱乐、美食购物、体验参与活动一直依赖泉州大市区,不仅如此,清源山虽有62平方公里,但大景区格局未形成,区间旅游交通不便,如九日山、灵山与主景区清源山没有旅游公交线路,游客参观景区非常不便,这样导致了不能留客过夜,景点成了快餐式的消费,无法为景区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3)缺乏科学规划和系统营销

62平方公里的清源山风景区环构成了闽南泉州人的生态走廊,多元宗教文化遗存遍布山中;贤才俊杰、文臣武将在清源山上留下了众多宝墨;海丝祈风展现了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的辉煌……,这一切承载闽南文化的遗迹由于太过分散,清源山在总体规划中未能系统科学建立一个合理的旅游线路,同时缺乏整体系统营销、网络营销、品牌营销和体验营销,宣传工作主要依靠在新闻报道和电视传等传统营销渠道,难以适应个人自驾游、文化深度游和体验式游览的发展趋势。

3.解决办法

清源山景区虽荣升为5A级旅游景区,但崭露头角的优势并不能取代未雨绸缪的心态,面对新的发展瓶颈,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地能推动对景区更深、更远层次的思考。清源山要实现科学、有效、跨越的发展,必须构建与泉州经济社会相匹配的文化旅游产业,让5A景区确实发挥在泉州旅游产业中的品牌、支撑与带动作用。去年泉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构建环清源山文化旅游圈。作为闽南泉州人民的母亲山,清源山的发展离不开闽南文化的支撑。为此,清源山应考虑把闽南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2012年底,清源山管委会在市领导的指示下,组织专业人员前往云南楚雄彝人古镇考察,发现融入地方特色及各类旅游文化元素的古镇建设项目对泉州极具借鉴意义。市政府专题会议对考察结果的报告予以了肯定,认为建设闽南文化聚集地——“闽南古镇”(暂命名),既有利于弘扬泉州闽南文化,丰富环清源山文化旅游圈内涵,也有利于推动泉州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在泉州打造一座融合闽南传统文化的“闽南古镇”极具可行性,落成之后必将成为我市乃至全省旅游业的“标兵”。

二、泉州闽南传统文化

1.泉州闽南传统文化丰富

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泉州是闽南文化主要发祥地之一,是闽南文化遗产富集区,也是国家确定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核心区,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泉州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810处,其中部级32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41个,其中世界级4个、部级31个。南音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秀实践名册,“海丝”、“闽南红砖建筑”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南音、南戏、南建筑、南拳、南派工艺,构成了泉州独具特色的“五南”文化。泉州闽南文化包含了民俗、方言、戏曲、建筑、、民间文艺、手艺等。如方面有通淮关帝圣君、清水祖师、保生大帝、广泽尊王、玄天上帝等;戏曲方面有南音、高甲戏、梨园戏; 民间手艺有木偶头、刻纸、木雕、石雕手艺等; 民俗方面有普度、尾牙、抢头香、做功德、巡镜、镇五营、巡安等;闽南民间文艺有舞狮、踩高跷、拍胸舞、火鼎公火鼎婆等。

2.闽南传统文化分散,传承保护有待加强

虽然泉州拥有众多的闽南文化,但一直散落于民间街巷中,没有作为一种整合的旅游资源较集中地展示给游客,更不用说体验了。泉州传统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的经营模式传统、观念相对保守,有的项目自生自灭式的濒危型约占35%,这些非物质文化面临着老艺人相继去世、年轻人转业,得不到及时帮救与扶持,市场萎缩乃至濒临消亡的境地,有些民俗由于新时代逐渐被人们放弃。近年来,泉州市政府有加大对传统文化的普查、传承及保护,截止到2013年元月,共有38人被评为部级“非遗”传承人。闽南文化要得到一个很好的保护和传承,还需一个规模化、有影响力的闽南文化载体,通过其市场运作,整合包装,使之既成为一个旅游项目,产生经济效益,又能起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三、以闽南文化为载体,打造“闽南古镇”,丰富景区内涵

1.何为“古镇”

所谓的闽南古镇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商业旅游项目。在仿古建筑群内注入古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色彩,贯穿当地的民俗表演、民风展示及体验,便称之为“古镇”。闽南古镇将整合闽南风俗、闽南建筑、闽南宗教、闽南戏曲、闽南工艺等,是一处人文旅游景点,一个展示闽南文化的大观园,有利于延伸清源山旅游文化内涵。

中国目前有许多商业旅游项目开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例如云南楚雄彝人古镇。楚雄是中国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拥有彝族50多个支系,彝族文化风采绚烂,遗憾的是广大彝族民众居住分散,当地又没有高知名度的文化景点,长期以来,楚雄彝州都缺乏一个规模化、有影响力的彝族文化载体。2005年,当地政府在大理国德江城旧址,把民族文化、建筑文化、旅游文化相结合,开发建设集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为一体的地方文化精品项目——彝人古镇。古镇按功能布局有七大分区,建有场馆,集萃了楚雄彝族的人文、文化、民俗、歌舞古乐、动人传说,展现了彝人的历史变迁、世事沧桑。很多游客被这里的古老与深厚的韵味所吸引,大多数人会留下来住上几天,甚至几个月。在彝人古镇天天都上演百人竞歌,千人起舞的场面。每到夜晚,彝人古镇各景点人流涌动,川流不息,欢歌达旦,把自然风光与古彝文化、旅游度假、休闲体验相交融,重点展示黔西北民族文化特色。

这种将旅游文化与商业运做相结合的仿古镇开发模式, 具有明显的后现代旅游特征, 它以模拟的手段, 创造性地为旅游者提供真实性的人文风情体验场所, 成为云南旅游的一种典范。

2.“闽南古镇”规划建设

“闽南古镇”的建设要以规划为前提,体现闽南特色的“生态、人性与文化”, 建筑宗旨于“人与自然和谐,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选址应考虑环清源山旅游圈内,最好的位置在清源山花博花附近,因为这样离清源山最近,可以作为景区配套的旅游服务产业,而且它区域内有清源山、泉州南少林寺、锦绣庄民间艺术园、西湖公园、泉州博物馆、闽台缘博物馆和泉州木偶剧院,自然与人文旅游景点集中。

此外,古镇的建设以闽南红砖民居为主,结合模拟建些历史名人宅第、近现代洋楼、古大厝,古色古香的木楼群等,尽显出砖入石、燕尾脊、雕花等闽南古建筑的古老韵味。环镇可以种植刺桐树,或布局象鲤鱼,以体现泉州历史上的别称“刺桐城”或“鲤城”。

3.“闽南古镇”设想

“闽南古镇”是一处以闽南古大厝为平台、泉州古街巷为支脉,闽南文化为“灵魂”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

泉州古街巷是闽南泉州的文化底蕴,是泉州城历史的活化石,有的记录着泉州历史上的名人,有的反映着泉州的,有的折射着泉州人崇尚的道德观念,有的反映着泉州的生活、生产风貌。如旧馆驿、承天巷、奉圣巷、三朝巷、甲第巷、花巷、裴巷等等,每一个巷名都留下了历史的印痕。因此,在闽南古镇的开发中,这些承载历史的巷名可以通过布局后的古民居巷子展现出来,使许多游客游览古镇后,就知道泉州的许多地方典故和历史文化。

闽南文化元素众多,可惜分布在各处,而且很多文化细腻、高雅、多样,需要旅游者花时间耐心品味。在古镇里,游客可在广场欣赏到泉州提线木偶、高甲戏、布袋戏、拍胸舞、火鼎公婆、南少林武术、永春白鹤拳等泉州独有的戏曲文艺;也可在古厝内通过电子声控等现代高科技技术手段,采用情境体验、动漫形象、影视场景、游戏玩法等感受普度、尾牙、抢头香、做功德等宗教民俗文化;也可亲自参与诸如闽南“妆糕人”、“金苍绣”、陶瓷制作、包棕子、制茶、影雕、刻纸、花灯制作……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也可以在小巷中吃到老字号的闽南小吃,如面线糊、海蜊煎、牛肉羹、土笋冻、肉粽、润饼菜、汤圆等等。

4.运作模式

闽南古镇如何把其地域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旅游的6个元素 “吃、住、行、游、购、娱”融合到一起,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需要一个好的市场运作。

(1)引入多项产业,形成产业的互动。旅行社是景区与游客的枢纽,一个好的景区如没有旅行商的推介营销,酒香也怕巷子深。所以,古镇的开发应邀请旅行商的加入,成为利益共同体。如:彝人古镇与云南最具实力的康辉旅游集团联手打造景区,景区建成后,他们将以转让部份股份的形式,与康辉强强合作,康辉保证每天100辆旅游大巴进入古镇,提升古镇品牌知名度。(2)配套旅游产业的进入。泉州旅游没有一个可以“留客过夜”的景点,常被称做厦门的“后花园”。这是因为泉州景点特别是清源山景区除名胜古迹外,缺乏特色,如住宿环境、饮食环境、服务环境、娱乐环境及其他文艺演出等。另一方面,缺乏一些配套旅游的观赏产业及产品,这大大影响了旅游综合收入水平。因此重视软环境的打造,下足功夫留住游客;升级旅游配套特色产业,促进消费,是未来闽南古镇应努力解决的问题。(3)打造旅游业的六大要素。闽南古镇需成立专门的招商部,招商特色化,在古镇上形成了陶瓷、酒吧、特色餐饮、茶叶、旅游商品、酒店等特色一条街,让众多商家入驻与古镇共发展,为古镇旅游提供了完善而特色鲜明的旅游软硬件配套。(4)大型文化活动带来高人气。文化活动是一种观赏性强,能活跃气氛,提高游兴的一种典型动态文化。如果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属于“形”的话,那节庆文化支就属于“神”,只有“形神结合”的精品旅游才能更好地吸引旅游者。年轻的彝人古镇就是一个可借鉴的样本。它通过成功举办了火把节、彝族年、春节、圣诞节、楚雄州民歌大赛等商贸文化活动,仅2006年火把节一天,彝人古镇就迎来游客近十万余人。2013年泉州成功举办的世界闽南文化节,让众多海内外嘉宾流连忘往、赞不绝口,一致认为泉州文化最闽南。所以,“闽南古镇”可以大力打造闽南文化节,使之成为传统旅游品牌节日,营造一个令游客可以停下脚步驻足甚至流连数日的氛围。(5)加强策划,引入现代营销观念。闽南古镇的建设开发及营销应以政府为主导,制定中、长期营销规划,加大整合营销和网络营销,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注重对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服务培训,树良好形象,建立口碑效应和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

四、结语

泉州要改变现在闽南文化旅游元素太分散、不聚集的现状,选择一个最有闽南特色的地方作为旅游文化聚集地,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可行的方式。建议政府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尽快让闽南古镇这样的规模化产业在泉州落地,加快项目引进的步伐,让清源山名副其实地成为泉州旅游产业中的“标兵”,成为弘扬打造闽南文化的里程碑,实现泉州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强市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杨行健.试论闽南传统文化与两岸文化交流[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5).

[2]许添源.清源山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4.

[3]清源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Z].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2006.

[4]清源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规划[Z].华侨大学旅游科学研究所,2011.

[5]聚零为整,拧丝为绳——清源山管委会主任黄环生一行云南考察报告[R].2012.

[6]关于清源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管理有关问题会议纪要[C].泉州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记要(〔2013〕70号),2013.

陶瓷市场考察报告范文第7篇

第一个故事是1956年发生的。1956年12月6日《人民日报》第二版发表了我一篇文章《企业要有一定的自》,当时用了“一定的自”。现在看来这个说法有点保守了,企业应有完全的自,但在当时提出“一定的自”也非常不容易。为什么考虑写这个文章呢?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病不是现在才暴露出来,1956年的时候就暴露出来了。因为计划经济是高度集中的体制,是审批经济,什么事情都要经过政府审批才能干,没有审批则不行。当时有几个案例,我的记忆非常深刻。

一个案例是,我在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沈阳有两个相邻的工厂,一个叫沈阳变压器厂,一个叫沈阳冶炼厂,这两个都是政府行政主导。变压器厂需要大量的铜,由主管的一机部从云南等地调到沈阳;冶炼厂生产的铜由冶金部从沈阳调往全国各地。一墙之隔的两个厂由于行政主导,没有市场,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另一个案例是,1956年上海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要买鼓风机。当时还没有空调,企业因为无权买鼓风机,需要打报告申请。经过7个部门审批,最后一个部门批下来时,夏天已经过去了。

这是我经历过的两个故事,觉得不改革不行了。我经常会思考一些问题,一机部开会时我问他们的招待所,我说你们今天住了多少人,他说住了1400多人。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呢?因为企业没有自,没有任务了要找部里,没有原材料了要找部里,没有电了要找部里……企业要“跑部钱进”。部里谁管呢?部长那么忙不可能管。我在文章里写是“小二当家”,管事的是小二,科里没几个人,但是要管全国,怎么管得过来呢?这就促使我写了《企业要有一定的自》的调研报告,文章提出:“中央集权过多了,企业自过小有什么弊病呢?第一,给国家造成很大的人力物力浪费……第二,限制了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潜力不能充分发挥……第三,助长了中央国家机关的、文牍主义和事务主义……”

文章在《人民日报》发表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了转播,当时我正好跟一机部副部长,后来当了上海市长的汪道涵同志一起出差到沈阳。早上听广播,他说,“小高,广播里有你的文章了”,他是用赞赏的口气来说的。当时认为社会主义只能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政府就得统管。“”中有人给我贴大字报,说企业有了自还得了吗,社会主义企业就应该是政府要你干什么就干什么,企业要自就变成南斯拉夫修正主义了。大家记得在《十大关系》一文中指出,两个积极性比一个积极性好,要更多地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一切统一到中央,把企业卡得死死的,不是好办法。我想这个故事对我国的改革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广东人吃鱼的故事】

大家知道广东人爱吃鱼,但搞了计划经济就很少吃鱼了,为什么?因为计划经济是统管经济,价格管死了,养鱼的人没有积极性,鱼就少了,价格就贵了。后来价格逐步放开,养鱼的人有积极性,竞争以后鱼多起来,鱼价下降,广东人又有鱼吃了。

广东人吃鱼的例子说明,不搞商品经济是不行的。哪个地方搞了商品经济,哪个地方的经济就有活力,老百姓口袋里钱就多。所以在起草《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时,我主张要把商品经济写到《决定》中去,但有的同志不赞成,主要担心把社会主义混同于资本主义;有的同志不同意写商品经济,只同意写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我认为,有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必然有商品经济,但起草小组还是通不过。当时我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调研组的组长兼中国经济体制研究所所长,官不大,持反对意见的人职位比我高,我没办法,就找了负责体改研究会的童大林同志。我说建议体改研究会和体改研究所开个会,讨论该不该搞商品经济。他说好,我们就于1984年9月初在西苑大旅社(现在叫西苑饭店)召开研讨会。童大林、董辅i、蒋一苇等知名学者参加了会议。我在会上讲:“应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概念,这是当前经济改革要求在理论上的一个关键突破。”大家思想比较活跃,讨论的结果,大家都认为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经阶段。我们也讨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提法,认为这个提法也不合适。

我把大家讨论的结果反映给中央决策者,报告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改革就是要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扫清道路。

第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绝不会模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商品经济。

第三,发展商品经济是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改革必须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按照发展商品经济和促进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自觉运用价值规律。

这个报告引起中央决策者的高度重视,由于中央领导同志的智慧,以及中国社科院等各方面的努力,商品经济的概念被吸收进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之中。1984 年10月20 日,在正式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同志高度赞扬《决定》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

【关于匈、南改革考察的故事】

当时为什么要去匈牙利、南斯拉夫考察?因为第一,要为1987年、1988年的改革方案做准备,这是主要目的。同时,匈、南是首先搞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去的人很多,中央派人去考察,地方、企业、学术机关也派人过去。匈牙利是个小国,看见中国人来这么多,他们说:“我们牛都认识你们中国人了。”因为重复考察,提问的问题差不多,考察结果向本单位汇报一下,就把材料放到抽屉里了。当时我是国家体改委副主任,我认为这种情况必须改变。经国务院批准,我带了18个人的代表团深入匈、南考察,代表团成员都是精明能干的年青人,包括马凯、杜鹰、李剑阁、刘泽鹏,这几个人后来当了部级领导,马凯还升为国务院副总理。

我们重点考察了匈、南两国在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的摩擦问题,发展趋势和解决问题的方向。分别与两国领导人、党政有关部门负责人、知名学者、学术研究机构和企业各界人员座谈100多次,形成座谈纪要30多万字。

我国驻匈、南使馆对这次考察十分支持,会见有关国家领导人由大使馆陪同,代表团吃、住基本上在使馆,每天夜里我们聚在一起,交流考察情况,重要信息当晚就通过使馆密电发回中央有关部门领导。马凯副总理在我从事经济工作60周年的贺词中说:“记得1986年我随您作为团长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考察团对匈牙利、南斯拉夫为期40天的考察,这是一次探索改革之旅、解放思想之旅。大家夜以继日地看、问,热烈深入地讨论,至今历历在目。”

考察结果,形成了《关于匈牙利、南斯拉夫改革的考察报告》,并汇集成书《艰难的改革探索》。1986年6月26日我向国务院主要领导汇报了匈牙利、南斯拉夫改革的经验教训及对我国的启示,这次考察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重视和肯定。

【关于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故事】

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很不容易,是重大的突破。我负责《决定》中市场体系部分的起草工作。解放以后不提资本了,更不能提资本市场,只能提资金,为什么?提资本好像跟资本主义联系起来了,所以回避“资本”这两个字,更要回避资本市场。1985年,我与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蒋一苇合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当中,如何正确对待资本问题》,主要观点:一是社会主义经济中提出资本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二是国家资金怎么转为国家的资本,通过资本运作处理好国家与市场的关系。

在《决定》草稿中,只提“劳动就业市场”,因为提“劳动力市场”阻力很大。有人说不能提劳动力市场,社会主义经济就是计划经济,只能提劳动就业市场。我说这个不行,劳动力市场肯定要提,我们要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劳动力和资本是最重要的要素,如果要素不能进入市场,不能搞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怎么建立起来。但起草小组还是通不过,《决定》修改稿上仍写着“劳动就业市场”。1993年11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决定》修改稿,组长作了汇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时,有个别政治局委员参加,起草小组组长、下设的分组组长也列席了会议,我作为市场体系分组组长,也有幸列席了会议。

中央常委会讨论的问题,政治局委员一般不发言。本来这样的会议轮不到我发言,但是我当时憋不住了,因为如果我不站出来发言,劳动力市场的概念肯定出不来。所以我鼓足勇气举手发了言,讲了五条理由――

一、劳动力市场是劳动能力进入市场,而不是劳动者本身进入市场。过去为什么卖茶叶蛋的跟造导弹的收入没有很大区别?因为没有劳动力市场,没有市场来评价。每个人的能力不同,贡献不同,它的收入应当有差别,只有通过劳动力市场才能够体现出来。

二、确立劳动力市场的概念,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我们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缺失了劳动力市场,市场体系是建立不起来的。

三、劳动力市场是我国经济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事实。

四、现在劳动就业压力那么大,靠政府来分配劳动力资源效果是不会好的。所以一定要靠市场来配置劳动力资源,才能解决劳动力的就业压力。

五、确立劳动力市场不会影响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有了劳动力市场,劳动者可以得到市场的尊重,劳动力有自了,不会影响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我又说,李光耀对中国的改革是肯定的,但是有一条他说你们的汽车司机态度欠佳。为什么呢?因为司机认为我是工人阶级,我是主人,你坐车的是仆人,主人怎么会给仆人服务呢?

我讲了五条意见以后,总书记问:你提劳动力市场社会上能不能接受? 我说只要中央提出来肯定能接受。会后同志找我,说你把材料给我,我转给总书记。总书记看了以后批示:“复制请常委同志参阅。”常委没有意见了,“劳动力市场”就进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

【关于一般和特殊关系的故事】

为什么要讲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因为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上,中央作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必须要有五根柱子:第一要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第二要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第三要建立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第四要建立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第五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

对于什么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两种不同理解。第一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另一种理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可以不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我在1993年11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经济的创新――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书中这样写道:“按照我的理解,所谓市场经济,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国际化这个客观需要,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经济运行的形式和方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般,社会主义条件是特殊。”市场经济是一般规律,这与价值规律、竞争规律等都是一样的,不能因为搞社会主义就不一样了。一般规律是人类经过长期探索形成的共同价值、理念和经验,是人类的文明成果。所以这个“一般”必须要重视,我们的不同之处就是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必须要把一般的规律学习好、掌握好,同时在一般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特点和条件运用好,把一般与特殊结合起来。不能以特殊否定一般,也不能重视一般排斥特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时隔22年了,我至今仍坚持这个观点。最近在学习四中全会推进依法治国的若干问题时,我认为法治、也是一般规律。既然是一般规律,我们就必须重视它,必须要借鉴好。为了建设法治中国,为了体现对《宪法》的尊重,体现《宪法》的权威,我国要实行《宪法》宣誓制度,这也是根据一般规律来的。世界上90多个国家都规定公职人员任职要对《宪法》宣誓。关于这些问题,我们首先问一下是不是三个有利于,而不是首先问“姓资”还是“姓社”。

一般规律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饿了要吃饭,这就是一般规律。只是外国人吃西餐,中国人吃中餐;武汉人爱吃热干面,北京人爱吃炸酱面,这就是不同地区的特点。你饿了要吃饭,这是一般规律,至于你吃西餐吃中餐,吃炸酱面吃热干面,这是特殊的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呢,因为权力如果没有制衡必然腐败,权力越大腐败越甚,这也是长期积累的一般规律。

【关于自由和人权的故事】

1997年,参加十五大报告起草时,我负责所有制部分,有的同志负责政治体制改革部分,我们起草小组可以互相提意见。我看到这部分没有写自由,也没有写人权,我说为什么没有呢?他们回答说没地方了。我说我不相信,所以在起草小组大会上就提出,必须把“自由”和“人权”写进去。当时讲了三条理由:

第一,我们每个人都想一想,问一下自己,你要不要自由?要不要人权?我相信如果不说假话的话都要,说假话是另外一回事。

第二,《宪法》上提出要有这样或那样的自由,为什么十五大就不说呢?

第三,民主、自由、人权是人类文明的成果,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我们不要回避它。要老百姓继续跟着共产党走,共产党要继续执政,就必须把这个旗帜举得高高的。

这个建议得到了主持起草小组工作的同志的赞同,他在十五大报告中亲自写上了“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后来温总理在“两会”回答记者时说,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这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

后来“人权”都进了《宪法》。把“自由”作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写进去,我觉得这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巨大进步,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关于“陈卖光”的故事】

诸城是山东的一个县城。在“”时期,建立了一批国有小企业,如小机械、小水泥、小化肥、小纺织、小农药等“五小”企业。这类国有小企业不能适应市场需要,困难很多,亏损严重。时任县委书记陈光下决心改革,采取改制出售的办法,以解脱困境。但当时就有人起来反对,给陈光戴上“陈卖光”的帽子,说他是走资本主义道路。1992年我应山东省委书记、省长的邀请给省级和厅级干部作改革报告,我讲完后一位同志起来提问:“诸城的改革议论纷纷,你认为诸城的改革是姓‘资’还是姓‘社’?”我回答,诸城的改革姓“资”还是姓“社”,判断的标准,只能按小平同志说的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我看到一份对300个诸城青年职工的问卷调查,问卷的题目是:“假如有人偷国家工厂的东西,你怎么办?”答案有三个选择:(1)与小偷作斗争;(2)装作看不见;(3)你偷我也偷。问卷回收的结果:选择与小偷作斗争的只有14人;选择装作看不见的220人;选择你偷我也偷的66人。这说明,这种企业财产的组织形式,职工并不关心,所以有人说:“国外有一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

以上案例说明,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总认为国有化才是社会主义。其实,恩格斯早就说过:“自从俾斯麦致力于国有化以来,出现了一种冒牌的社会主义,它有时甚至堕落为某些奴才气,无条件地把任何一种国有化,甚至俾斯麦的国有化,都说成是社会主义的。显然,如果烟草国营是社会主义的,那么拿破仑和梅特涅也应该算入社会主义创始人之列了”,并指出:“俾斯麦并非考虑经济上的必要性,而只是为了使铁路能够更好地适用于战时,只是为了把铁路官员训练成政府的投票家畜,主要是为了取得一种不依赖于议会决定的新的收入来源,而把普鲁士的铁路干线收归国有,这无论如何不是社会主义的步骤,既不是直接的,也不是间接的,既不是自觉的,也不是不自觉的。否则,海外皇家贸易公司、皇家陶瓷厂甚至陆军被服厂,以致在30年代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时期由一个聪明人一本正经地建议过的妓院国营,也都是社会主义的设施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资本要向效率高的地方流动,这是经济规律所决定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应该是常态。但我们有的同志习惯于国有资本固化,一说要退出就认为这不是搞社会主义。其实,原来国有资本是实物形态,现在变卖后成为货币形态,再投入到急需的领域,或投入到公共服务、改善民生方面,这不是资本流失,而是合理流动,也是结构调整的需要。在流动中低价贱卖或权钱交易,不仅是流失,而且造成贪污浪费,改革中要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关于“三个民”的故事】

什么叫“三个民”呢?就是民心、民生、民意。我在参与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时,在起草小组大会上作了一个发言。主要讲了国有企业的定位问题,我不赞成把国有企业定位为共产党执政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的执政基础。我当时讲如果这样定位,四种现象怎么解释――

第一,苏联的时候国有经济一统天下,它没有私人经济。为什么垮了,强大的国有资本为什么没有支撑苏联共产党继续执政?

第二,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当时的国有经济比重都是比较高的,占30%到35%,但没人说它们是搞社会主义。

第三,浙江现象。浙江过去国有的投入很少,国有经济比例很低。但改革开放激发了百姓创业、创新的积极性,所以财富增加了,百姓富裕了,政府税收增加了。

第四,越南国有经济比重比我们低得多,但没人说越南是资本主义。如果按照国有经济是共产党的执政基础的说法,这四条是不好解释的。为此,我于2013年5月向中央提出了《关于党的十的三点建议》:一、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二、党的执政基础在于三个民(民心、民生、民意);三、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三点建议中,重点是“三个民”。我说我们历史的经验也好,国际经验也好,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核心问题。为了得民心,必须把民生搞上去,我们党为什么很注重民生问题呢?改革为了什么,改革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改革的成果需要人民分享。

为了得民心,必须把民意搞好。老百姓要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要有尊严。有了这“三个民”,共产党执政基础就牢固了。十召开前,我特地向中央提出了建议,表达了这个看法。中央主要领导非常重视,及时作了批示。

【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两次建议的故事】

有人问我,你那么高龄了,对改革还那么操心干嘛?我觉得改革是无止境的任务,思考改革、参与改革是我的责任,尤其是当改革碰到困惑的时候,更应当发出自己的声音。过去中央作出的综合改革都是每10年一次,1984年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3年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三次改革的《决定》,我有幸都参加了。2003年到现在也有10年了,中央应当作出决定的时候,我给中央提出两次建议,第一次,是于2013年5月给中央提出《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主题的建议》。建议有三个内容:

一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名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

二是《决定》的主要内容。怎么全面深化改革,要有一个路线图。改革的突破口是什么?建议把建立官员财产公示制度作为突破口。为了减少阻力,我提出“三个率先”:第一个率先,率先在新上任的官员中建立此制度。第二,率先在新上任官员当中的领导干部公示。第三,率先公示不动产,因为动产方面有多少存款、股票它是流动的,不动产方面有多少房子,一联网马上就能显示出来。

三是建议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改革领导小组。过去中央起草三个改革文件都很好,但落实不到位,为什么?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重要机构。2005年我曾向国务院提出三点意见,第一恢复体改委,第二国务院成立一个改革领导小组,第三要加强发改委改革的职能。这次为何没提出国家要恢复体改委呢?因为现在改革是五位一体的体制改革,就是恢复了体改委也不行,因此,建议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由总书记任组长,国务院总理任副组长。

第二次是2013年7月我向中央提出《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建议》,主要有两点:一是发挥智库的作用,建议中央选五个智库,限期交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这样,起草小组和智库两条腿走路,可以丰富中央文件的内容。二是,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建议中央设立一个网站,广大干部群众来参与,献计献策。同时,呈送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关于全面深化改革30条建议供中央参考。

陶瓷市场考察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甘南;民族民间美术;旅游经济;发展

甘南州位于我国甘肃省西南部,地处甘肃、青海、四川三省交界地带,是一个旅游气候适宜,民族风情古朴浓郁的地区,甘南丰沛的降雨使甘南形成了丰茂的原始森林、高山灌丛和高原草甸景观,使甘南成为生态旅游的胜地。

1 甘南旅游经济现状

甘南旅游业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受配套硬件设施的制约,初期的旅游业发展虽规模小,档次低,却已显示出相当好的发展前景,通过多年的开发努力,甘南旅游业已今非昔比。甘南旅游业无论在游客人数上,还是经济收入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步。资料显示从1993年-2004年共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532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30.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79亿元,年平均增长36.6/%、25.7%、46.8%。

2009年至2011年全州旅游人数达到520万人,旅游综合收入11.21亿元,其中:2011年18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71亿元,与2008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31%和379%,旅游综合收入占GDP的比重超过10%。

2005年到今天是甘南旅游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宣传促销成效显著,行业管理不断提高,游客人数逐年增加,产业地位日趋显著。目前,全州有“农家乐”600多家,具有较高档次的“农家乐”287家,日接待能力达8500多人次,每户年均收入2.78万元,最高的年收入超过10万元。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全面发展,在新世纪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甘南旅游业已成为甘南州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1年以来,甘南州七县市新增“农家乐”177户,目前,全州“农家乐”达到650家,另有宾馆饭店178家,国内旅行社7家,旅游景区漂流点3处、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的生产企业18家、旅游游艇服务公司1家,各类旅游从业人员达1.4万余人。

甘南州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一是,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进一步坚定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二是,政府加大对旅游的投入;三是,以交通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高等级公路主骨架正在形成;四是,旅游规划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地、县级旅游发展规划和乡村旅游等专项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已相继完成并启动;五是,旅游精品战略全面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六是,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旅游企业与行政主管部门脱钩工作全面推进。

2 甘南民族民间美术工艺品

由于甘南自然条件复杂,生活环境特殊,地域文化独特,藏民族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以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构成了自己特有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空间,形成了独立的区域性特征,由此也形成了甘南自身文化特色,培育出众多带有鲜明特征的民间艺术形式。

2.1 甘南民族服饰

甘南是个多民族的区域,这里居住着藏、汉、回、土、蒙等24个民族,具有几千年的古老文明和独特的民族传统习俗,特别是民族服饰文化和服饰艺术。在这些民族中,特别是藏族服饰,工艺精美、种类繁多,在这里就以藏族服饰为例加以介绍,藏装的基本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肥大。直线宽边,色彩对比强烈。男女藏袍均习惯以粗纺厚毛呢为料,左襟大,右襟小,一般在右腋下钉一个纽扣,或是用红、蓝、绿、雪青等色布做两条飘带,穿时结上。无论喜庆欢宴,还是节日集会,甘南各族儿女总是身着节日盛装,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尽显风采。

2.2 甘南民族绘画艺术

(1)壁画

甘南壁画属佛教文化,所有寺院经堂、佛殿四壁,都绘有各种题材的壁画。甘南壁画吸收了中国、印度、尼泊尔和青藏的艺术风格,色彩鲜丽,对比度好,线条均匀,富于图案和装饰意味,并大量运用描金、贴金、磨金手法,使壁画满壁生辉。拉卜楞寺的壁画多绘在布幔上,悬挂或钉在墙上,多用矿物颜料,经久不变色。正月十三,将十几丈长的大佛像在山坡上高高挂起,叫“晒佛”,围观瞻仰的人人山人海,不计其数。

(2)布帛画

藏语称“唐卡”。唐卡画是彩锻装裱的卷轴画。唐卡画是藏传佛教绘画中的另一种工艺品,为藏民族所独有。甘南唐卡画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丰富。一幅画是一部故事、一部传说,被称为藏族“历史画卷”。

(3)工艺装饰画

装饰画形式多样,以实用性见长,将色彩对比强烈的图案、画面绘制在住房门、窗、檐、柱及柜、桌、橱上。内容丰富多彩。主要以传统的山水花卉、禽鸟虫鱼、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为主。绘画技法以工笔重彩为主,辅以中国水墨画的烘染、墨晕等技法。

总体来看,甘南少数民族绘画既多姿多彩,个性突出,又表现出共有的质朴清新、明朗大方的审美趣味。

2.3 甘南雕塑艺术

(1)佛像雕

甘南佛像雕塑可分为雕刻佛像、泥塑佛像、陶瓷佛像3类。各类铜制、泥塑、木雕的佛像一般都镀金并镶嵌珠宝、珊瑚、玛瑙等,光泽鲜艳,雅美华丽。各寺院佛雕的艺术造型有传统佛陀型、菩萨型、佛母型、明王型、空行母型、众金刚类。

(2)建筑雕塑

甘南雕塑广泛应用于寺庙建筑。其种类有镏金铜雕,如佛殿屋脊的吉祥兽、等;木雕;如梁、柱、斗拱、门楣等;砖雕,如墙面、墙头等;石雕,如柱基石、石兽等。民居雕塑多用于柱、门楣、掮等处及室内装饰等。建筑雕塑艺术工艺超凡,地方特色浓烈,造型古朴典雅。

(3)酥油彩塑

即“酥油花”。酥油花,是将酥油调上各种颜色,塑造成各种人物、花卉、山水、建筑、飞禽走兽及佛经故事。甘南各寺院酥油花集雕塑艺术之大成,不仅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独特风格,而且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多彩。酥油花工艺精巧,色泽鲜丽,棱角分明,比例匀称,形象逼真。

(4)洮砚雕刻

洮砚与端砚、歙砚同负盛名,为中国三大名砚,享誉国内外。洮砚具有石质坚细莹润、色泽雅美。绿色中含有水波纹,发墨细快,不损笔,倾墨不干不冻等优点。自古以来,深得文人墨土之称赞和珍爱。洮砚技艺自成体系,圆透、高浮、浅浮雕等综合统一的整套雕刻技艺,雕刻出融诗词、书展、绘画于一炉的宏观场景画面。深受中外游客的称赞,馈赠之佳品。

3 开发甘南民族民间美术工艺品,促进甘南旅游经济发展

为了适应旅游业发展,要注意综合性开发,达到民族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从食、行、住、游、购、娱这6大要素着手,并通过政府支撑,市场运作,建立起“一个市场,三个中心”,即现代化旅行社市场、旅游商品购物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积极开发研究民族民间美术工艺品,作为旅游纪念品,进入旅游(下转第191页)(上接第192页)购物,促进甘南旅游经济的发展。

3.1 甘南民族民间美术在甘南旅游经济中的地位

在旅游中,除了欣赏歌舞,领略风土民情和大自然风光外,购买旅游纪念品也是旅游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之一。旅游纪念品的购买,丰富了旅游的兴趣,同时在返回之余,见物生情,能增加多少美好的回味。在社会和家庭现代化激进的今天,它为家庭的装饰又增加了一道风景。

3.2 加强甘南民族民间美术工艺品研究,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甘南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对旅游产品中的美术工艺纪念品的开发应重点突出甘南民族特色,引进国外高科技的旅游商品设计、制作工艺,多渠道引进资金,全方位共同开发、研制,生产高品位,上档次,适销对路的旅游商品,促使甘南旅游纪念品上一个新台阶。因此在研制美术工艺品中应注意突出以下的特性:

(1)民族性

甘南民族民间美术的民族性主要体现在民族信仰、地域风俗上。甘南少数民族由于地理、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各民族之间呈现为相对分离的状态,其民族风俗大相径庭,不尽相同,由此而衍生的文化事物千姿百态,异常丰富,构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体系,因此它出现的很多工艺美术品也丰富多彩,有反映自然崇拜的,有反映图腾崇拜的,也有反映祖先崇拜的。因此,在选用民族工艺美术品作为旅游纪念品时,一定要考虑到工艺品的民族特性,比如藏族唐卡艺术,其内容、造型及设色最具有民族性。还有酥油彩塑、面具裱塑不仅有它的神秘性而且也是一种民族的信仰。

(2)古朴性

由于旅游的客人大多数都来自于繁华的都市,都市生活中高楼大厦,宽阔的大道和奔驰的车辆,滚动的霓虹灯和动漫的图画布满了整个脑子。他们从城市来到旅游之地,需要的是清新的空气、宁静的绿色、古朴的村寨。对于旅游工艺品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喧啸繁华的画面,而是古朴粗犷的符号。因此,美术工艺品的古朴是旅游者选择之首。

(3)实用性

对于旅游者来说所购的旅游商品除了有民族性和古朴性的个性突出,值得收藏外,而旅游品的实用性更是收藏的动态表现,因为实用,它使旅游品增加了又一道功能,而这一功能会使这旅游品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也是赠送亲友的佳品,如甘南卓尼的洮砚和民间刺绣等。

(4)纪念性

纪念性,旅游商品除了它的民族性、古朴性、实用性外,有些旅游商品还需标注旅游景点,而产生特有的纪念性,正如甘南的拉卜楞寺,甘南的尕海湖、则岔石林等,美术家可以利用当地材料资源设计一些工艺品,作为旅游景点的旅游商品,尽量与实用性联系起来,达到完美统一。

4 结语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甘南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甘南作为旅游资源丰富,西部旅游的热点之一,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要着眼于甘南旅游资源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刻认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与旅游开发对甘南经济发展的意义。组织美术研究人员利用甘南民族美术资源和地方物质资源,精心设计,精心制作,开发甘南民族民间美术工艺品,作为旅游纪念品,打入国内国际市场,使甘南旅游业再上一个台阶,增加旅游经济收入,提高旅游纪念品收入所占整个旅游收入的比重,进一步推动甘南民族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甘南州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甘南州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R].2011-10-10.

[2]甘南州年地方史志办公室:甘南州年鉴1990―2000[M].合作:甘南藏族自治州出版社,2001.

[3]李振翼.甘南藏区考古集[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5

[4]杨晓辉.甘南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M].甘肃:甘南人民出版社,2006.

[5]何效祖.寻梦香巴拉[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

陶瓷市场考察报告范文第9篇

目前艺术学院倡导的学院派艺术在文化价值观念上是单一的、欧化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式也是单一的。民间艺术学科在中央美院的大力支持下,发展很快。尤其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把民间美术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文化体系及教学体系率先引入中央美院教学中。美术教育应该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接轨、与西方文化接轨、与民族民间艺术接轨。民间艺术学科在学院教育中的发展,涉及到艺术院校文化与艺术教育体系的扩展与整合。美术学院不仅要教西方的视觉价值体系,也要关注本民族自身的文化传统在大学艺术教育中的研究,实践、寻找一种符合这种艺术价值文化体系的教学方式。

我们想通过“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审美价值应用性研究”,明确高校就是一个传统文化的学习园地,以青年为主体的大学,是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传承、创造、发展的主体。随着老一辈艺人无声的故去,许多民族民间艺术也随之悄悄的消失。活态的民族民间艺术的消失是永远的,是不可再生的。整个社会对民族民间艺术的认识不够,缺乏抢救与保护资金,民族民间艺术原生态传承受现代社会冲击大。一个民族文化的创造力是建立在民族文化基因发展基础上的,其实也是要靠青年群体参与的。所以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审美教育引入高校是至关重要的。

一、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研究目标:民族民间原生态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和最初形态,作为我国美术传统的主流,作为今天应该重点研究的,主要是指那些“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那些“自然形态”的东西,而不是经过专业工作者“取之”、“用之”后再创作的东西。作为大学教育——一个智能、知识、信息集合的现代基地,不了解本民族的现实、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存在,而只去学习西方文化,那么大学教育为社会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在能力实现上将受到怀疑。不是西方的月亮就比东方的月亮圆。文化既要多元化,更要本土化。只有保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可持续发展,才能在精神上独立、成熟起来。

二、研究视角、途径

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具有持久的审美价值和永恒的魅力,在时间、空间上的一种独一无二的存在,在复制品、批量产品泛滥的今天保持着神圣性、权威性、不可复制性,从而更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研究价值、收藏价值。民间工艺美术的作者(生产者),往往世世代代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等条件,陶冶不同地域居住者的气质。地产的资源,提供了在那个地区产生特定作品的物质基础。各民族的风格习惯和文化传统,有着各自特殊的爱好方式和心理因素。

1)“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保护与调研”——乌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象一个大海,每个人来到乡间田野,都会发现许多令人激动的民族民间艺术。随着老一辈艺人无声的故去,许多民间艺术也随之悄然消失。活态的民族民间艺术的消失是永远的,是不可再生的。然而我国的民族民间艺术的现状并不乐观,整个社会对民族民间艺术的认识不够,缺乏抢救与保护资金,民族民间艺术原生态传承受现代社会冲击大。随着乌江流域民族原生态民俗旅游市场对民族民间艺术遗产无止境、廉价的滥开发,由于对民族民间原生态艺术价值认知肤浅,缺乏文化规划,对原生态文化艺术造成文化误导和原生态破坏。近期形式有所改善,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社科院也在积极准备民族民间艺术方面的普查抢救工作。我们希望通过对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传统特色的村庄和民间工艺、民间艺人进行有计划的考察和采访,文字记录、拍摄照片、录音采访、收集实物资料等同步进行,积累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考察调研、采风的基础上,分门别类的加以整理、研究,进行个案分析,并写出考察报告。民间工艺文化生态保护的具体内容和措施:举办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民艺藏品展,目的也是在唤起年轻一代对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的认识和兴趣。感受到民间文化的魅力,意识到民艺在民众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借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这项工作中,表明传统文化的生态建设是需要全社会的重视才能完成的,如同自然生态保护一样,它是全社会的义务。如果能唤起人们的生态意识,唤起人们对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的重视。应该说比仅仅完成一项科研课题更有意义。

2)“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引入高校审美教育——在国家大范围推行基础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院有幸承担了“重庆市中学美术骨干教师市级培训”工作,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对《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实施以及在基础美术教育教学的应用与实践进行了探索,根据重庆市大农村的现状,在“新课标”的精神下,结合地域特色,开发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资源,建设特色教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中央美术学院在国内高校率先将民族民间艺术正式、系统引入高等教育。标志着建国以来,真正开始了在中国教育体系中把本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引入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预示着更多与文化遗产相关新学科的延伸。目前中国民间美术史上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审美价值应用性研究几乎是片空白,地方志上有零星记载。随着电脑广泛应用,许多画家用电脑喷绘取代画笔,我们的学生一上装饰图案、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课程,只会想到用电脑做。提到外出写生只想到广西、陕西、云南丽江,而不想到乌江流域最具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的龚滩、龙潭等地。说明我们以往的教育忽略了对学生宣传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的教育,本文想通过“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审美价值应用性研究”,如苗族服饰审美功能研究、乌江流域传统建筑审美意识、乌江流域民俗文物审美情趣、乌江流域民族服饰文化符号与文化内涵、乌江流域民族民间色彩的“情感”特征、乌江流域民族民间色彩的现代特征、乌江流域民族民间蜡染艺术装饰图案美学特征等应用性研究,将乌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引入高等教育,非美术专业学生可以选修,美术专业学生必修课。我们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艺术教育,让学生了解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辉煌的历史,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今后他们走到哪里,就可以将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带到哪里。唤起更多的人们对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的关注。

三、研究价值

陶瓷市场考察报告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广东制造业;国际化: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06)06―0036―05

收稿日期:2006―03―21

企业国际化,通常指企业围绕将资源配置范围由国内市场拓展到国际市场所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控制活动。根据产品市场定位不同,企业国际化可分为内向国际化和外向国际化两个层次⑴。内向国际化指以国内市场为基地,通过引进产品、技术、管理经验等提升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俗称“引进来”战略,主要包括进口、购买技术专利“三来一补”、国内合资合营、成为外国公司的子公司或分公司。外向国际化则指企业向国际市场提品、技术、资金等一揽子生产要素,以实现生产过程的国际化,它是企业国际化的高级阶段,俗称“走出去”战略,主要指直接或间接出口、技术转让、国外各种合同安排、国外合资合营、海外子公司和分公司。限于研究目的,本文将国际化的内涵及研究的重点限定为外向国际化,主要立足于企业的视角,考察影响企业“走出去”进行跨国经营的关键因素。

一、广东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与问题

(一)广东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境外投资业务经历了一个规模从小到大、逐年加速发展的过程。从在香港设立广东省第一家境外企业起,经过20多年的发展,广东目前已经在境外88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设立企业累计达1404家,协议投资42.83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32.06亿美元(以上数据均包括境外企业再投资)。如康佳、格力、美的、华为、TCL、中兴通讯等企业在美国、巴西、墨西哥、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国建立的加工贸易企业、研发机构。商务部、国家统计局的《200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显示,截至2004年广东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净额,不包括再投资)在全国各省市中独占鳌头。

1.对外投资的主要行业集中在家电、通讯设备和服装等行业。其中的佼佼者有TCL集团、康佳、华为、中兴通讯、格力、格兰仕、美雅、金蝉等企业。

2.境外投资的主体和投资方式呈多元化趋势。投资主体从以国有外贸企业为主向以具有自有品牌的各种所有制生产制造企业为主转变,特别是民营企业成为境外投资的重要增长点。近几年,民营企业由设立贸易公司向建立生产企业转变:由个别企业“走出去”向多家企业“走出去”转变。外向型民营企业境外投资地从开始在香港设立贸易窗口到走向周边国家建立销售网络和办厂,再向美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等扩展,逐渐形成向世界发展的趋势。

投资的方式也从以直接投资占主导地位向参股、并购、股权置换等多元化方式转变。如TCL于2002年收购德国彩电企业施耐德公司:2003年上半年,收购美国渠道商GO-VEDIO公司:2003年末,宣布收购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并合资成立全球最大彩电企业;2004年4月,公司又宣布收购阿尔卡特手机业务,合资成立手机研发、生产与销售平台。

3.境外企业的类型趋向多样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类型从早期较单一的境外加工贸易发展到科研、资源开发、投资控股等多种类型。投资规模从2001年的27亿美元发展到2004年的42.83亿美元,三年间的增幅达58.6%。

4.大型龙头企业的跨国经营已具有一定规模。如TCL、中兴通讯、华为、美的、格力、健康元等知名大企业通过在境外投资设立销售网络、研发机构、控股企业,并开展跨国并购,实施跨国经营战略。格力电器、国光电器、德豪润达等企业在国内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在境外投资的项目均取得成效,部分还进行了增资扩产。

(二)广东制造业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综合来看,广东制造业企业“走出去”已经进入了快速、规范的发展阶段,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各个企业所面临的行业和自有资源等条件的不同,他们所选择的进入市场的模式也有些不同,但同处于广东这块土地上,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具有类似的性质。

1.投资规模偏小。从海外投资项目的规模来看,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平均规模为600万美元。与之相比,广东对外投资的项目规模明显偏小,多数项目的规模在100万美元以下,民营企业中的境外企业平均投资额仅为47.4万美元,最少的在香港地区的投资还不足l万美元。

2.境外投资主体不断扩大,但企业的跨国经营能力不强。广东制造业企业的跨国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世界500强相比,在经营规模、技术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经营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距。

3.企业仍然依靠个体力量“走出去”单打独斗,尚未形成集群效应。广东制造业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已呈现产业集群的态势,出现了分工明细、配套齐备的大型“家电城”、“陶瓷城”、“灯饰城”、“服装城”、“纺织城”等.但这种优势并没有扩张到海外市场,各企业间尚未建立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的平台,先行“走出去”并已取得初步成效的企业在境外经营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资源未能惠及其他企业。相反,一些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不仅不能以长远利益为重来开展合作交流,反而互相挤压,大打价格战,形成恶性竞争,结果是产品质量降低,企业声誉受损,乃至最终失去海外市场。

4.缺乏国际品牌,研发投入不足。广东以中小企业居多,这些企业主要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和资源等)投入来维持经营,自有知识产权少,研发投入不足,企业技术水平落后,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仍然靠低成本来抢占市场,而像华为、格兰仕这样在国外市场享有一定知名度的民营企业还不多。

二、影响广东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因素分析

由于国际投资环境的变幻莫测,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往往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除了一般国内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之外,还要承受包括政治风险、汇率风险、国有化风险、法律对抗风险等在内的国际风险,因而跨国企业必须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才能在东道国立足并图谋发展。从企业层面来说,影响广东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因素主要表现为:

(一)观念误区 广东省外经贸研究所的调查表明.广东企业对“走出去”进行跨国经营在观念上存在相当偏差①。

企业的认识偏差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一是认为国内市场已经足够大。在国内经营好就已经不错了,没有必要到国外市场冒风险投资;

二是虽然在广东已经有不少企业认识到“走出去”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但由于怕承担风险,认为不了解国际市场环境、法规政策和国际惯例,又没

有跨国投资经验,保险起见还是不“走出去”为好;

三是企业的等待心理,突出的表现是对自己的实力估计不足,担心技术不过关,管理跟不上,其中85%的企业认为目前还不具备“走出去”的条件,希望等待将来条件成熟了再开展跨国经营。

企业在跨国经营问题上存在的畏惧、等待和不屑一顾的心理影响了广东企业向外扩张参与国际竞争。

(二)缺乏独占性的生产要素垄断优势根据海默(Hymer,1976)⑵的垄断优势理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关键在于它在国际竞争中具有垄断优势,特别是拥有独占性的生产要素优势,这些优势具体表现在技术先进、规模经济、管理技能、资金实力、销售渠道等方面。依此衡量,广东制造业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存在如下不足:

1.海外投资经营规模过小,集约化程度偏低,不具备规模经济优势。企业规模偏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也难以与世界大型跨国公司相抗衡,极易被他人挤垮。

2.企业资金实力明显不足。企业“走出去”进行跨国经营需要支付额外的成本,因此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否则,企业进入目标市场的初始投资能力和抵御东道国政治、经济风险的能力都将大大削弱⑶。广东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同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相比,明显存在资金实力不足的问题,外汇短缺、税收债务负担沉重、融资渠道不畅、融资方式单一,已严重束缚了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一些企业尽管拥有在海外市场很有发展前景的产品和技术,也因资金约束而无法走出国门;而那些已进行跨国经营的企业,也普遍面临资金短缺问题,不少企业在进行初期规模较小的试探性投资后就无后续资金再扩展投资规模和进一步的研究开发工作。

广东的工业企业的平均总产值和工业平均销售收入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企业的水平,其中大型企业的平均销售收入只相当于2003年世界500强排名第500位的川崎重工当年销售收入101.731亿美元的4.1%。2002年,广东工业50强平均每家营业收入为101.7亿元,仅相当于世界500强中148家工业企业平均水平的3.9%。特别是一些行业,如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石化通用机械行业、环保机械行业、建材行业等行业,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低、行业内低水平产品重复生产、缺少骨干企业和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等问题②。

3.销售渠道网络不畅。广东在海外投资的企业多数是以外汇作为出资物的直接投资,而以设备、技术、管理折股投资的间接投资很少,投资水平较低,再加上企业对国际化经营中销售渠道的特点不太了解,销售管理经验也不成熟,营销网络国际化程度不高,最终导致国际化经营失败。TCL收购法国和德国的企业,一方面是为了避开贸易壁垒,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利用他们原有的销售渠道。但合资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技术。合资前汤姆逊彩电业务不必支付专利及品牌使用费,但合资后的公司每年却要向汤姆逊交纳这两笔费用。有人称之为“变相的贴牌”。由此可见营销方式很粗犷。

4.企业的决策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低,投资决策过于草率。企业在进行实地考察时,由于受经费和时间的限制,或因怕错失机会,考察团往往是走马观花,草草决策,有的甚至为了图省事,就只是找华侨或者驻外使馆作些简单的咨询和调查工作,回国后就匆匆起草考察报告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造成立项不当,决策失误,投资决策过于草率。例如TCL在收购德国施耐德后发现原有企业存在很多事先没有看到的问题,给收购后的整合和经营带来很大困难。由于公司没有进行详细调查,在收购完成后施耐德品牌的推广过程中,TCL发现施耐德这个品牌在一些国家已经撤了出来,品牌的使用权和当地的商是有纠葛的,当TCL重新要做这个国家业务的时候,发现他们首先要面临的不是市场问题,而是法律问题。这充分暴露了企业治理结构的不完善。

(三)企业制度落后 目前,广东制造业企业处于体制转轨时期,大多数企业还没有按国际惯例完成现代企业制度,海外企业在组建形式、管理模式、经营方式方面仍残留着计划经济时期的企业运营模式的烙印⑷。而民营企业普遍采用的是家族化管理模式,在企业的治理结构、激励约束机制和外部监督制度建设方面与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相去甚远,企业管理的制度化和科学性欠缺,削弱了在国际化进程中与同行的竞争实力。

(四)人才缺乏成为国际化软肋据《中外管理》杂志于2004年11月对600多位企业经营者的调查,“国际化人才的短缺”被认为是“实现国际化的最大障碍”。显然,人才问题也是广东企业走向世界所面临的最大瓶颈之一。目前广东无论国企还是民企,不少涉外管理人员大多只是有外语专长或在国外行政事务部门有过工作经历,但缺乏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国际人才的缺乏使企业很难有效实施国际化战略,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根据调查,即使是华为、TCL这样的大企业,在实施国际化战略的过程中也因国际化管理人才的缺乏而进展不顺。TCL和法国汤姆逊的合资公司TTE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中法双方的工作人员语言不通、公司奖励机制难产以及欧洲工厂运营支出过高等等。因此TCL集团在宣布与汤姆逊合并后不久,旋即开始大规模招聘海外人才,计划在全球招聘2200名具有国际化背景的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研发人才。TCL这一举动恰恰暴露了TCL缺乏国际化人才的软肋。

(五)文化冲突与组织内的文化协同障碍我国的企业发展海外直接投资一般是采取与东道国企业合资的形式,因此所构成的合资企业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共同经营的跨国界、跨地区、跨民族、跨文化的企业。于是,这些跨国合资企业及其母公司的经理人员、工作人员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对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生活质量与数量等方面的认识是相异的,于是就出现了不同形态的文化或其文化因素之间的相互对立、相互排斥,这就是跨国合资企业中的文化冲突。为了缓解和消除文化冲突,搞好企业管理工作,必须加强跨文化的沟通和管理,建立中外管理人员共同确认的企业管理模式,形成共同一致的企业管理观念和企业文化。这一过程被称为组织内的文化协同过程,它必然导致跨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上升,成为企业发展海外直接投资的一大障碍。

企业文化的整合是在并购后整合过程中最困难的任务。一方面,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文化的差异加大了整合难度。从中国企业的文化特征来看,中国人对风险的接受程度低,倾向于远离权力中心,导致中国企业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企业最高领导。但是用这种方式管理其他发达国家的企业往往是行不通的。另一方面,由于这些被并购企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十分成熟的企业环境,他们往往会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度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企

业将自身的文化强加给被并购企业,其结果只能是“貌合神离”。

TCL在收购汤姆逊后,尽管RCA处于经营亏损的状态,但RCA仍然拒绝接受TCL提出的有关产品结构调整的中国设计方案,TCL-汤姆逊合资公司TTE首席财务官Vincent Yan曾在合资公司成立多个月后对海外媒体表示:“合资公司在经历了三个月的正式运营之后,我们发现遇到的挑战和困难要远远超过预想。”而TCL一位负责人曾表示:“在中国,如果领导说某件事情是对的,即使他错了,那么员工也要服从他。但是在外国公司里,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我们有两种不同的文化。”由此可见,与发达国家企业间并购后的文化整合相比,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将面临更艰巨的文化整合。

三、广东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选择

(一)调整并建立适应国际化经营,与国际规则接轨的企业制度 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建立以公司制为代表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高效、精简的组织结构,以适应国际化经营的要求。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就是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起产权明晰化、管理科学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激励与约束机制对等化的公司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监督,规范企业的跨国投资经营行为,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和企业利益受损。当然建立符合企业国际化发展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除了明确产权关系,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和企业组织制度改革外,还必须按国际惯例强化企业的科学经营和管理,以利于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发挥新的企业管理制度的作用。

(二)不断创新和把握独占性的生产要素垄断优势,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加强在技术、管理、资金、品牌、创新能力、市场控制能力等领域的创新,依托企业的核心产品或核心技术,实施品牌战略,形成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品牌意识,创自己的品牌。目前,广东不少制造企业采取了贴牌生产的策略。对于刚刚起步的企业来说,这一方法有助于促进出口。但当相当一批企业在其专业领域内已颇具知名度的今天,应及早结束这种“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尴尬局面,创出自己的品牌,强化研发环节。企业应充分认识到技术是企业的生命线,只有锐意创新,积极进取,才能保住和进一步争夺有限的市场资源。

(三)培育企业“走出去”的人才队伍一是要注重培养、吸引、聚集一批熟悉国际经济运作的高级人才:二是采取措施聘请世界各国的人才(初期可聘当地职业经理人)充实到跨国经营的企业和机构中;三是组织高、中层骨干参加国内的有关教育培训,选送人员(主要是高层人员)到国外学习;四是广纳贤才,有效利用华人资源。实践经验表明,管理人员的本土化对企业海外经营的成功至关重要。丰富的华人资源既熟悉当地市场又传袭了中国文化,是将企业与市场结合在一起最为便利的桥梁。

(四)充分了解东道国有关政策法律,认真进行项目认证企业要加强对风险的管理,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派专职人员观察市场动态,并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安全性、有效性问题加强研究,提出具体的抗风险措施。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既要关注当地政局是否稳定,也要了解东道国对外来投资的态度及政策。最大程度地争取优惠条件;要重视项目资料的可靠性、全面性和前瞻性;不可轻信合作方的介绍和提供的资料,尽可能降低投资风险。

(五)实施逐步推进的战略一是先拉美后欧美,从企业“走出去”的经营、组织与交易成本及进入门槛考虑,对于目前综合实力较弱的企业,应先进人拉美、非洲等发展中的国家,然后再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发展:二是先贸易后投资,即从国际贸易人手,掌握当地市场动态和文化、法律环境后再投资设厂;三是先合资后独资,即先与国外企业合资,站稳脚跟后再搞独资;四是先利用后开发,即先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待具备雄厚资本和实力后,再发展技术开发型生产和经营。不论在何处投资,如果与当地企业合作,必须对合作对象的经营能力、资金实力、办事信誉作深入全面了解,切忌盲目投资。

(六)利用中间商开拓市场海外企业远离祖国,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需要得到符合国际惯例的避险、担保、融资、会计、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因此,需要建立和健全各种中介机构,如对外投资企业协会、海外投资信息中心、对外投资保险公司、对外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为海外企业提供高水平服务,这是支持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措施。同时发挥侨胞优势,由海外华侨商会、协会、同乡会搭桥引线,发挥他们的中间商作用,共同开拓市场。

作者简介:

上一篇:农贸市场考察报告范文 下一篇:医疗器械考察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