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电线路范文

时间:2023-03-04 21:46:11

送电线路

送电线路范文第1篇

关键词:送电线路;雷击跳闸;防雷措施

一、概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力生产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对于送电线路来讲,雷击跳闸一直是影响高压送电线路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因素。由于大气雷电活动的随机性和复杂性,目前世界上对输电线路雷害的认识研究还有诸多未知的成分。架空输电线路和雷击跳闸一直是困扰安全供电的一个难题,雷害事故几乎占线路全部跳闸事故1/3或更多。因此,寻求更有效的线路防雷保护措施,一直是电力工作者关注的课题。

河池电网处于桂西北山区地形剧变、峰高谷深,山峦起伏,线路雷击跳闸是整个电网跳闸的重要原因,经常占到跳闸总数的80%~90%.且由于线路大多处于高山大岭,降低雷击跳部率对于日常线路设备的运行维护人员来说将大大降低劳动强度,且效益是不仅仅是金钱可以衡量的。

目前输电线路本身的防雷措施主要依靠架设在杆塔顶端的架空地线,其运行维护工作中主要是对杆塔接地电阻的检测及改造。由于其防雷措施的单一性,无法达到防雷要求。而推行的安装耦合地线、增强线路绝缘水平的防雷措施,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而无法得到有效实施,如通常采用增加绝缘子片数或更换为大爬距的合成绝缘子的方法来提高线路绝缘,对防止雷击塔顶反击过电压效果较好,但对于防止绕击则效果较差,且增加绝缘子片数受杆塔头部绝缘间隙及导线对地安全距离的限制,因此线路绝缘的增强也是有限的。而安装耦合地线则一般适用于丘陵或山区跨越档,可以对导线起到有效的屏蔽保护作用,用等击距原理也就是降低了导线的暴露弧段。但其受杆塔强度、对地安全距离、交叉跨越及线路下方的交通运输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架设耦合地线对于旧线路不易实施。因此研究不受条件限制的线路防雷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将安装线路避雷器、降低杆塔接地电阻、进行综合分析运用,从它们对防止雷击形式的针对性出发,真正做到切实可行而又能收到实际效果。

二、雷击线路跳闸原因

高压送电线路遭受雷击的事故主要与四个因素有关:线路绝缘子的50%放电电压;有无架空地线;雷电流强度;杆塔的接地电阻。高压送电线路各种防雷措施都有其针对性,因此,在进行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时,我们选择防雷方式首先要明确高压送电线路遭雷击跳闸原因。

1.高压送电线路绕击成因分析。根据高压送电线路的运行经验、现场实测和模拟试验均证明,雷电绕击率与避雷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杆塔高度以及高压送电线路经过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有关。对山区的杆塔,计算公式是:

山区高压送电线路的绕击率约为平地高压送电线路的3倍。山区设计送电线路时不可避免会出现大跨越、大高差档距,这是线路耐雷水平的薄弱环节;一些地区雷电活动相对强烈,使某一区段的线路较其它线路更容易遭受雷击。

2.高压送电线路反击成因分析。雷击杆、塔顶部或避雷线时,雷电电流流过塔体和接地体,使杆塔电位升高,同时在相导线上产生感应过电压。如果升高塔体电位和相导线感应过电压合成的电位差超过高压送电线路绝缘闪络电压值,即Uj>U50%时,导线与杆塔之间就会发生闪络,这种闪络就是反击闪络。

由以上公式可以看出,降低杆塔接地电阻Rch、提高耦合系数k、减小分流系数β、加强高压送电线路绝缘都可以提高高压送电线路的耐雷水平。在实际实施中,我们着重考虑降低杆塔接地电阻Rch和提高耦合系数k的方法作为提高线路耐雷水平的主要手段。

三、高压送电线路防雷措施

清楚了送电线路雷击跳闸的发生原因,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对送电线路所经过的不同地段,不同地理位置的杆塔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目前线路防雷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

1.加强高压送电线路的绝缘水平。高压送电线路的绝缘水平与耐雷水平成正比,加强零值绝缘子的检测,保证高压送电线路有足够的绝缘强度是提高线路耐雷水平的重要因素。

2.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高压送电线路的接地电阻与耐雷水平成反比,根据各基杆塔的土壤电阻率的情况,尽可能地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这是提高高压送电线路耐雷水平的基础,是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3.根据规程规定:在雷电活动强烈的地区和经常发生雷击故障的杆塔和地段,可以增设耦合地线。由于耦合地线可以使避雷线和导线之间的耦合系数增大,并使流经杆塔的雷电流向两侧分流,从而提高高压送电线路的耐雷水平。

4.适当运用高压送电线路避雷器。由于安装避雷器使得杆塔和导线电位差超过避雷器的动作电压时,避雷器就加入分流,保证绝缘子不发生闪络。根据实际运行经验,在雷击跳闸较频繁的高压送电线路上选择性安装避雷器可达到很好的避雷效果。目前在全国范围已使用一定数量的高压送电线路避雷器,运行反映较好,但由于装设避雷器投资较大,设计中我们只能根据特殊情况少量使用。

本文主要对安装线路避雷器、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两方面进行分析:

1.安装线路避雷器。运用高压送电线路避雷器。

由于安装避雷器使得杆塔和导线电位差超过避雷器的动作电压时,避雷器就加入分流,保证绝缘子不发生闪络。我们在雷击跳闸较频繁的高压送电线路上选择性安装避雷器。

线路避雷器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无间隙型;避雷器与导线直接连接,它是电站型避雷器的延续,具有吸收冲击能量可靠,无放电时延、串联间隙在正常运行电压和操作电压下不动作,避雷器本体完全处于不带电状态,排除电气老化问题;串联间隙的下电极与上电极(线路导线)呈垂直布置,放电特性稳定且分散性小等优点;另一种是带串联间隙型,避雷器与导线通过空气间隙来连接,只有在雷电流作用时才承受工频电压的作用,具有可靠性高、运行寿命长等优点。一般常用的是带串联间隙型,由于其间隙的隔离作用,避雷器本体部分(装有电阻片的部分)基本上不承担系统运行电压,不必考虑长期运行电压下的老化问题,且本体部分的故障不会对线路的正常运行造成隐患。

线路避雷器防雷的基本原理:雷击杆塔时,一部分雷电流通过避雷线流到相临杆塔,另一部分雷电流经杆塔流入大地,杆塔接地电阻呈暂态电阻特性,一般用冲击接地电阻来表征。

雷击杆塔时塔顶电位迅速提高,其电位值为p;Ut=iRd+L.di/dt(1)

式中,i—雷电流;

Rd—冲击接地电阻;

L.di/dt—暂态分量。

当塔顶电位Ut与导线上的感应电位U1的差值超过绝缘子串50%的放电电压时,将发生由塔顶至导线的闪络。即Ut-U1>U50,如果考虑线路工频电压幅值Um的影响,则为Ut-U1+Um>U50.因此,线路的耐雷水平与3个重要因素有关,即线路绝缘子的50%放电电压、雷电流强度和塔体的冲击接地电阻。一般来说,线路的50%放电电压是一定的,雷电流强度与地理位置和大气条件相关,不加装避雷器时,提高输电线路耐雷水平往往是采用降低塔体的接地电阻,在山区,降低接地电阻是非常困难的,这也是为什么输电线路屡遭雷击的原因。

加装线路避雷器以后,当输电线路遭受雷击时,雷电流的分流将发生变化,一部分雷电流从避雷线传入相临杆塔,一部分经塔体入地,当雷电流超过一定值后,避雷器动作加入分流。大部分的雷电流从避雷器流入导线,传播到相临杆塔。雷电流在流经避雷线和导线时,由于导线间的电磁感应作用,将分别在导线和避雷线上产生耦合分量。因为避雷器的分流远远大于从避雷线中分流的雷电流,这种分流的耦合作用将使导线电位提高,使导线和塔顶之间的电位差小于绝缘子串的闪络电压,绝缘子不会发生闪络,因此,线路避雷器具有很好的钳电位作用,这也是线路避雷器进行防雷的明显特点。但由于其费用较高,故综合考虑后未进行行推广运用。

2.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杆塔接地电阻增加主要有以下原因:

(1)接地体的腐蚀,特别是在山区酸性土壤中,或风化后土壤中,最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和吸氧腐蚀,最容易发生腐蚀的部位是接地引下线与水平接地体的连接处,由腐蚀电位差不同引起的电化学腐蚀。有时会发生因腐蚀断裂而使杆塔“失地”的现象。还有就是接地体的埋深不够,或用碎石、砂子回填,土壤中含氧量高,使接地体容易发生吸氧腐蚀,由于腐蚀使接地体与周围土壤之间的接触电阻变大,甚至使接地体在焊接头处断裂,导致杆塔接地电阻变大,或失去接地。

(2)在山坡坡带由于雨水的冲刷使水土流失而使接地体外露失去与大地的接触。

(3)在施工时使用化学降阻剂,或性能不稳定的降阻剂,随着时间的推移降阻剂的降阻成分流失或失效后使接地电阻增大。

(4)外力破坏,杆塔接地引下线或接地体被盗或外力破坏。

高压送电线路的接地电阻与耐雷水平成反比,根据各基杆塔的土壤电阻率的情况,尽可能地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这是提高高压送电线路耐雷水平的基础,是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针对河池供电局部分线路接地电阻值长期以来偏大,降低了线路的耐雷水平。为确保线路安全运行,对不同的杆塔型式我们采用φ8的园钢进行了接地网统一设计、统一加工,避免了高山大岭上进行施工焊接造成工艺质量不合格等的可能,同时也减少了野外工作量,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加快改造速度。通地改造使杆塔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大幅度降低,从而使线路的耐雷水平从理论上得到大大提高。

1.设计接地网改造型式。方案:利用绝缘摇表采用四极法进行土壤电阻率的测试,以及采用智能接地电阻测试仪,直测土壤电阻率。根据测试的土壤电阻率的结果进行比较再根据设计时所给予的接地装置的型式,确定最终的接地体的敷设方案。

有架空地线路的线路杆塔的接地电阻

接地放射线

(1)土壤电阻率在10000欧。米及以上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51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2)土壤电阻率在2300~3200欧。米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51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3)土壤电阻率在1500~2300欧。米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35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4)土壤电阻率在1200~1500欧。米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23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5)土壤电阻率在750~1200欧。米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19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6)土壤电阻率在500~750欧。米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13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7)土壤电阻率在250~500欧。米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11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8)土壤电阻率在250欧。米及以下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38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2.杆塔接地装置埋深:在耕地,一般采用水平敷设的接地装置,接地体埋深不得小于0.8米;在非耕地,接地体埋深不得小于0.6米。在石山地区,接地体埋深不得小于0.3米。

3.接地电阻值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适当延伸接地体射线,直至电阻值满足要求为止,个别山区,如岩石地区,当射线已达8根80米以上者,可不再延长。

4.接地体的连接:采用搭接方式,两接地体搭接长度不得小于圆钢直径的6倍。

5.防腐:焊接部位必须处理干净再做防腐处理。

6.为了减少相邻接地体的屏蔽作用,水平接地体之间的接近距离不得小于5米。

三、采取的措施

1.对线路中测出的接地电阻不合格的杆塔的接地电阻进行重新测试;并测试土壤电阻率。

2.对查出的接地电阻不合格的杆塔接地放射线进行开挖检查,重新对本杆塔的敷设接地线,并进行焊接。

3.对检查中发现已烂断或无接地引下线的杆塔接地装置进行焊接,并对接地电阻重新测试,不符合规定的重新进行敷设。

对被浇灌在保护帽内的接地引下线,采取的方式可为将引下线从保护帽内敲出,再重新浇灌保护帽或将引下线锯断重新进行焊接。

5.对重新敷设的接地电阻不合格的杆塔,再次使用降阻剂进行改造。

四、结语

送电线路范文第2篇

【关键词】送电线路;雷击跳闸;防雷措施

一、概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力生产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对于送电线路来讲,雷击跳闸一直是影响高压送电线路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因素。由于大气雷电活动的随机性和复杂性,目前世界上对输电线路雷害的认识研究还有诸多未知的成分。架空输电线路和雷击跳闸一直是困扰安全供电的一个难题,雷害事故几乎占线路全部跳闸事故1/3或更多。因此,寻求更有效的线路防雷保护措施,一直是电力工作者关注的课题。

河池电网处于桂西北山区地形剧变、峰高谷深,山峦起伏,线路雷击跳闸是整个电网跳闸的重要原因,经常占到跳闸总数的80%~90%。且由于线路大多处于高山大岭,降低雷击跳部率对于日常线路设备的运行维护人员来说将大大降低劳动强度,且效益是不仅仅是金钱可以衡量的。

目前输电线路本身的防雷措施主要依靠架设在杆塔顶端的架空地线,其运行维护工作中主要是对杆塔接地电阻的检测及改造。由于其防雷措施的单一性,无法达到防雷要求。而推行的安装耦合地线、增强线路绝缘水平的防雷措施,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而无法得到有效实施,如通常采用增加绝缘子片数或更换为大爬距的合成绝缘子的方法来提高线路绝缘,对防止雷击塔顶反击过电压效果较好,但对于防止绕击则效果较差,且增加绝缘子片数受杆塔头部绝缘间隙及导线对地安全距离的限制,因此线路绝缘的增强也是有限的。而安装耦合地线则一般适用于丘陵或山区跨越档,可以对导线起到有效的屏蔽保护作用,用等击距原理也就是降低了导线的暴露弧段。但其受杆塔强度、对地安全距离、交叉跨越及线路下方的交通运输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架设耦合地线对于旧线路不易实施。因此研究不受条件限制的线路防雷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将安装线路避雷器、降低杆塔接地电阻、进行综合分析运用,从它们对防止雷击形式的针对性出发,真正做到切实可行而又能收到实际效果。

二、雷击线路跳闸原因

高压送电线路遭受雷击的事故主要与四个因素有关:线路绝缘子的50%放电电压;有无架空地线;雷电流强度;杆塔的接地电阻。高压送电线路各种防雷措施都有其针对性,因此,在进行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时,我们选择防雷方式首先要明确高压送电线路遭雷击跳闸原因。

1.高压送电线路绕击成因分析。根据高压送电线路的运行经验、现场实测和模拟试验均证明,雷电绕击率与避雷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杆塔高度以及高压送电线路经过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有关。对山区的杆塔,计算公式是:

山区高压送电线路的绕击率约为平地高压送电线路的3倍。山区设计送电线路时不可避免会出现大跨越、大高差档距,这是线路耐雷水平的薄弱环节;一些地区雷电活动相对强烈,使某一区段的线路较其它线路更容易遭受雷击。

2.高压送电线路反击成因分析。雷击杆、塔顶部或避雷线时,雷电电流流过塔体和接地体,使杆塔电位升高,同时在相导线上产生感应过电压。如果升高塔体电位和相导线感应过电压合成的电位差超过高压送电线路绝缘闪络电压值,即Uj>U50%时,导线与杆塔之间就会发生闪络,这种闪络就是反击闪络。

由以上公式可以看出,降低杆塔接地电阻Rch、提高耦合系数k、减小分流系数β、加强高压送电线路绝缘都可以提高高压送电线路的耐雷水平。在实际实施中,我们着重考虑降低杆塔接地电阻Rch和提高耦合系数k的方法作为提高线路耐雷水平的主要手段。

三、高压送电线路防雷措施

清楚了送电线路雷击跳闸的发生原因,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对送电线路所经过的不同地段,不同地理位置的杆塔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目前线路防雷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

1.加强高压送电线路的绝缘水平。高压送电线路的绝缘水平与耐雷水平成正比,加强零值绝缘子的检测,保证高压送电线路有足够的绝缘强度是提高线路耐雷水平的重要因素。

2.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高压送电线路的接地电阻与耐雷水平成反比,根据各基杆塔的土壤电阻率的情况,尽可能地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这是提高高压送电线路耐雷水平的基础,是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3.根据规程规定:在雷电活动强烈的地区和经常发生雷击故障的杆塔和地段,可以增设耦合地线。由于耦合地线可以使避雷线和导线之间的耦合系数增大,并使流经杆塔的雷电流向两侧分流,从而提高高压送电线路的耐雷水平。

送电线路范文第3篇

【关键词】送电线路;雷击跳闸;防雷措施

一、概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力生产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对于送电线路来讲,雷击跳闸一直是影响高压送电线路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因素。由于大气雷电活动的随机性和复杂性,目前世界上对输电线路雷害的认识研究还有诸多未知的成分。架空输电线路和雷击跳闸一直是困扰安全供电的一个难题,雷害事故几乎占线路全部跳闸事故1/3或更多。因此,寻求更有效的线路防雷保护措施,一直是电力工作者关注的课题。

河池电网处于桂西北山区地形剧变、峰高谷深,山峦起伏,线路雷击跳闸是整个电网跳闸的重要原因,经常占到跳闸总数的80%~90%。且由于线路大多处于高山大岭,降低雷击跳部率对于日常线路设备的运行维护人员来说将大大降低劳动强度,且效益是不仅仅是金钱可以衡量的。

目前输电线路本身的防雷措施主要依靠架设在杆塔顶端的架空地线,其运行维护工作中主要是对杆塔接地电阻的检测及改造。由于其防雷措施的单一性,无法达到防雷要求。而推行的安装耦合地线、增强线路绝缘水平的防雷措施,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而无法得到有效实施,如通常采用增加绝缘子片数或更换为大爬距的合成绝缘子的方法来提高线路绝缘,对防止雷击塔顶反击过电压效果较好,但对于防止绕击则效果较差,且增加绝缘子片数受杆塔头部绝缘间隙及导线对地安全距离的限制,因此线路绝缘的增强也是有限的。而安装耦合地线则一般适用于丘陵或山区跨越档,可以对导线起到有效的屏蔽保护作用,用等击距原理也就是降低了导线的暴露弧段。但其受杆塔强度、对地安全距离、交叉跨越及线路下方的交通运输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架设耦合地线对于旧线路不易实施。因此研究不受条件限制的线路防雷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将安装线路避雷器、降低杆塔接地电阻、进行综合分析运用,从它们对防止雷击形式的针对性出发,真正做到切实可行而又能收到实际效果。

二、雷击线路跳闸原因

高压送电线路遭受雷击的事故主要与四个因素有关:线路绝缘子的50%放电电压;有无架空地线;雷电流强度;杆塔的接地电阻。高压送电线路各种防雷措施都有其针对性,因此,在进行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时,我们选择防雷方式首先要明确高压送电线路遭雷击跳闸原因。

1.高压送电线路绕击成因分析。根据高压送电线路的运行经验、现场实测和模拟试验均证明,雷电绕击率与避雷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杆塔高度以及高压送电线路经过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有关。对山区的杆塔,计算公式是:

山区高压送电线路的绕击率约为平地高压送电线路的3倍。山区设计送电线路时不可避免会出现大跨越、大高差档距,这是线路耐雷水平的薄弱环节;一些地区雷电活动相对强烈,使某一区段的线路较其它线路更容易遭受雷击。

2.高压送电线路反击成因分析。雷击杆、塔顶部或避雷线时,雷电电流流过塔体和接地体,使杆塔电位升高,同时在相导线上产生感应过电压。如果升高塔体电位和相导线感应过电压合成的电位差超过高压送电线路绝缘闪络电压值,即Uj>U50%时,导线与杆塔之间就会发生闪络,这种闪络就是反击闪络。

由以上公式可以看出,降低杆塔接地电阻Rch、提高耦合系数k、减小分流系数β、加强高压送电线路绝缘都可以提高高压送电线路的耐雷水平。在实际实施中,我们着重考虑降低杆塔接地电阻Rch和提高耦合系数k的方法作为提高线路耐雷水平的主要手段。

三、高压送电线路防雷措施

清楚了送电线路雷击跳闸的发生原因,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对送电线路所经过的不同地段,不同地理位置的杆塔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目前线路防雷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

1.加强高压送电线路的绝缘水平。高压送电线路的绝缘水平与耐雷水平成正比,加强零值绝缘子的检测,保证高压送电线路有足够的绝缘强度是提高线路耐雷水平的重要因素。

2.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高压送电线路的接地电阻与耐雷水平成反比,根据各基杆塔的土壤电阻率的情况,尽可能地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这是提高高压送电线路耐雷水平的基础,是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3.根据规程规定:在雷电活动强烈的地区和经常发生雷击故障的杆塔和地段,可以增设耦合地线。由于耦合地线可以使避雷线和导线之间的耦合系数增大,并使流经杆塔的雷电流向两侧分流,从而提高高压送电线路的耐雷水平。

4.适当运用高压送电线路避雷器。由于安装避雷器使得杆塔和导线电位差超过避雷器的动作电压时,避雷器就加入分流,保证绝缘子不发生闪络。根据实际运行经验,在雷击跳闸较频繁的高压送电线路上选择性安装避雷器可达到很好的避雷效果。目前在全国范围已使用一定数量的高压送电线路避雷器,运行反映较好,但由于装设避雷器投资较大,设计中我们只能根据特殊情况少量使用。

本文主要对安装线路避雷器、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两方面进行分析:

1.安装线路避雷器。运用高压送电线路避雷器。由于安装避雷器使得杆塔和导线电位差超过避雷器的动作电压时,避雷器就加入分流,保证绝缘子不发生闪络。我们在雷击跳闸较频繁的高压送电线路上选择性安装避雷器。

线路避雷器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无间隙型;避雷器与导线直接连接,它是电站型避雷器的延续,具有吸收冲击能量可靠,无放电时延、串联间隙在正常运行电压和操作电压下不动作,避雷器本体完全处于不带电状态,排除电气老化问题;串联间隙的下电极与上电极(线路导线)呈垂直布置,放电特性稳定且分散性小等优点;另一种是带串联间隙型,避雷器与导线通过空气间隙来连接,只有在雷电流作用时才承受工频电压的作用,具有可靠性高、运行寿命长等优点。一般常用的是带串联间隙型,由于其间隙的隔离作用,避雷器本体部分(装有电阻片的部分)基本上不承担系统运行电压,不必考虑长期运行电压下的老化问题,且本体部分的故障不会对线路的正常运行造成隐患。

线路避雷器防雷的基本原理:雷击杆塔时,一部分雷电流通过避雷线流到相临杆塔,另一部分雷电流经杆塔流入大地,杆塔接地电阻呈暂态电阻特性,一般用冲击接地电阻来表征。

雷击杆塔时塔顶电位迅速提高,其电位值为

Ut=iRd+L.di/dt(1)

式中,i——雷电流;

Rd——冲击接地电阻;

L.di/dt——暂态分量。

当塔顶电位Ut与导线上的感应电位U1的差值超过绝缘子串50%的放电电压时,将发生由塔顶至导线的闪络。即Ut-U1>U50,如果考虑线路工频电压幅值Um的影响,则为Ut-U1+Um>U50。因此,线路的耐雷水平与3个重要因素有关,即线路绝缘子的50%放电电压、雷电流强度和塔体的冲击接地电阻。一般来说,线路的50%放电电压是一定的,雷电流强度与地理位置和大气条件相关,不加装避雷器时,提高输电线路耐雷水平往往是采用降低塔体的接地电阻,在山区,降低接地电阻是非常困难的,这也是为什么输电线路屡遭雷击的原因。

加装线路避雷器以后,当输电线路遭受雷击时,雷电流的分流将发生变化,一部分雷电流从避雷线传入相临杆塔,一部分经塔体入地,当雷电流超过一定值后,避雷器动作加入分流。大部分的雷电流从避雷器流入导线,传播到相临杆塔。雷电流在流经避雷线和导线时,由于导线间的电磁感应作用,将分别在导线和避雷线上产生耦合分量。因为避雷器的分流远远大于从避雷线中分流的雷电流,这种分流的耦合作用将使导线电位提高,使导线和塔顶之间的电位差小于绝缘子串的闪络电压,绝缘子不会发生闪络,因此,线路避雷器具有很好的钳电位作用,这也是线路避雷器进行防雷的明显特点。但由于其费用较高,故综合考虑后未进行行推广运用。

2.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杆塔接地电阻增加主要有以下原因:

(1)接地体的腐蚀,特别是在山区酸性土壤中,或风化后土壤中,最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和吸氧腐蚀,最容易发生腐蚀的部位是接地引下线与水平接地体的连接处,由腐蚀电位差不同引起的电化学腐蚀。有时会发生因腐蚀断裂而使杆塔“失地”的现象。还有就是接地体的埋深不够,或用碎石、砂子回填,土壤中含氧量高,使接地体容易发生吸氧腐蚀,由于腐蚀使接地体与周围土壤之间的接触电阻变大,甚至使接地体在焊接头处断裂,导致杆塔接地电阻变大,或失去接地。

(2)在山坡坡带由于雨水的冲刷使水土流失而使接地体外露失去与大地的接触。

(3)在施工时使用化学降阻剂,或性能不稳定的降阻剂,随着时间的推移降阻剂的降阻成分流失或失效后使接地电阻增大。

(4)外力破坏,杆塔接地引下线或接地体被盗或外力破坏。

高压送电线路的接地电阻与耐雷水平成反比,根据各基杆塔的土壤电阻率的情况,尽可能地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这是提高高压送电线路耐雷水平的基础,是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针对河池供电局部分线路接地电阻值长期以来偏大,降低了线路的耐雷水平。为确保线路安全运行,对不同的杆塔型式我们采用φ8的园钢进行了接地网统一设计、统一加工,避免了高山大岭上进行施工焊接造成工艺质量不合格等的可能,同时也减少了野外工作量,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加快改造速度。通地改造使杆塔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大幅度降低,从而使线路的耐雷水平从理论上得到大大提高。

1.设计接地网改造型式。方案:利用绝缘摇表采用四极法进行土壤电阻率的测试,以及采用智能接地电阻测试仪,直测土壤电阻率。根据测试的土壤电阻率的结果进行比较再根据设计时所给予的接地装置的型式,确定最终的接地体的敷设方案。

有架空地线路的线路杆塔的接地电阻

接地放射线

(1)土壤电阻率在10000欧·米及以上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51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2)土壤电阻率在2300~3200欧·米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51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3)土壤电阻率在1500~2300欧·米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35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4)土壤电阻率在1200~1500欧·米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23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5)土壤电阻率在750~1200欧·米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19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6)土壤电阻率在500~750欧·米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13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7)土壤电阻率在250~500欧·米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11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8)土壤电阻率在250欧·米及以下的杆塔:(下转第192页)(上接第194页)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38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2.杆塔接地装置埋深:在耕地,一般采用水平敷设的接地装置,接地体埋深不得小于0.8米;在非耕地,接地体埋深不得小于0.6米。在石山地区,接地体埋深不得小于0.3米。

3.接地电阻值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适当延伸接地体射线,直至电阻值满足要求为止,个别山区,如岩石地区,当射线已达8根80米以上者,可不再延长。

4.接地体的连接:采用搭接方式,两接地体搭接长度不得小于圆钢直径的6倍。

5.防腐:焊接部位必须处理干净再做防腐处理。

6.为了减少相邻接地体的屏蔽作用,水平接地体之间的接近距离不得小于5米。

三、采取的措施

1.对线路中测出的接地电阻不合格的杆塔的接地电阻进行重新测试;并测试土壤电阻率。

2.对查出的接地电阻不合格的杆塔接地放射线进行开挖检查,重新对本杆塔的敷设接地线,并进行焊接。

3.对检查中发现已烂断或无接地引下线的杆塔接地装置进行焊接,并对接地电阻重新测试,不符合规定的重新进行敷设。

4.对被浇灌在保护帽内的接地引下线,采取的方式可为将引下线从保护帽内敲出,再重新浇灌保护帽或将引下线锯断重新进行焊接。

5.对重新敷设的接地电阻不合格的杆塔,再次使用降阻剂进行改造。

四、结语

送电线路范文第4篇

关键词:送电线路;接地;分析

送电线路的接地时送电线路建设中的重点工作,有效的送电线路接地能够保证线路设备的绝缘质量,避免雷击对送电线路和用电设备的冲击,提高送电线路的运行稳定性和送电质量。送电线路的接地设计直接影响着送电线路的防雷水平、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如何做好送电线路的接地,对我国电网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一、 送电线路接地类型

送电线路的接地,是通过搭建送电线路接地网,将送电线路中各线路和设备通过与大地相连实现的。送电线路接地对送电线路的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当送电线路或设备出现故障发生短路时,接地网能够及时将过量电流导入大地,从而避免线路或设备短路给送电系统带来安全威胁,当雷雨天气来临时,送电线路的接地还能有效的将雷电引导入大地,避免线路或设备电流过载烧毁。常规的送电线路接地,是通过利用送电线路的输电杆塔、钢筋混凝土预埋及部分设备的地盘和拉线盘等于大地连接的,当自然接地体不能满足送电线路接地要求时,会在基坑周围绕杆塔基础添加环形接地带,以保证接地质量。送电线路的接地在设计时主要有简单接地和符合接地两种类型。

1、 简单接地

简单接地就是利用输电线路杆塔、设备与大地的连接,构建接地系统。简单接地主要有地下引线、垂直敷设接地体、浅埋水平接地体、深埋接地环等几种形式,简单接地能够满足基本的线路接地要求,但由于接地质量不高,因此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送电线路接地无法满足要求。但简单接地作为最经济、最常用的接地方法,在送电线路接地设计中却有着广泛的应用。

2、 复合接地

当简单接地无法满足送电线路和相关设备的接地要求时,则可以选择复合接地,所谓复合接地就是通过利用管、带、环等简单接地体构建复合接地网络,并用相互并联的方法实现降低接地电阻的目的,以提高接地系统的电流引导和传输效率。复合接地网有多根水平射线复合接地、深埋接地环和引线复合接地、垂直电极和水平射线复合接地三种,这三种复合接地网的建设方法都能够实现提高送电线路接地质量的目的。在选择复合接地方法时,要根据送电线路的线路和设备特点,以及接地要求合理选择,保证送电线路的接地质量,提高送电线路的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 送电线路接地的常见问题

1、接地网设计存在问题

送电线路的接地工作,是送电线路建设的重点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电网输电要求的不断提高,对送电线路的接地也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传统的送电线路接地大多是利用扁钢作为接地体的材料,这些传统的接地体材料虽然导电性能极好,但由于抗腐蚀性能较差,一旦年久失修,将会导致接地电阻成倍增加,影响接地系统的工作质量。随着我国输电线塔接地要求的不断提高,仅仅采用延长射线、增加接地网钢筋截面等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送电线路对接地系统的要求,因此采用传统的接地网设计,给现代送电线路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极大的威胁。不仅埋下安全隐患,还加大了后期改造费用,影响了接地系统的防雷和保护效果。

2、 接地网腐蚀问题

接地网采用的接地材料一般为金属材料,当这些金属材料在地下环境中埋藏时间过程后,将会出现严重锈蚀,锈蚀的发生会加大金属材料的电阻,影响接地系统的工作效率。接地系统的腐蚀问题一直是送电线路接地设计时面临的难点问题,如何避免接地金属的腐蚀,更是成为送电线路接地系统设计领域重点研究和实践的课题。造成接地网腐蚀的主要是化学因素,当接地埋件附近有腐蚀性原料或化工原料时,会加速接地材料的腐蚀速度。除此之外由于合金材料中包含几种金属元素,会造成电化学反应,从而在大地中形成原电池,提高接地系统的腐蚀速度。

3、 接地系统敷设问题

现如今我国送电线路接地系统敷设主要采用垂直敷设或水平敷设两种方法。水平敷设是将接地系统的预埋件以水平的方式埋在大地中,这种敷设方式不仅占用大量土地,施工量还极大。垂直敷设是指将预埋件以垂直平行的方式,深埋于大地中搭建接地系统,这种敷设方法虽然接地质量较好,但却存在着开挖土壤深、施工量大、敷设困难的问题。近年来,我国送电线路建设工程大多位于高山、峡谷和丘陵等特殊地区,因此接地系统的建设更是成为施工难点。一旦接地系统敷设不达标,将会直接影响接地质量,造成接地电阻过大、断开,无法实现泄流的作用,影响防雷和线路保护质量。

三、 送电线路接地的优化策略

1、送电线路接地的优化措施

通过以上对送电线路接地存在问题的分析可知,优化送电线路的接地质量,要从接地网的合理设计、做好接地预埋件的防腐、降低接地系统电阻三方面展开。因此,在进行接地网设计时,一定要做好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截面积的计算和设计,并对接地引下线截面进行优化,保证接地系统的引流质量。接地系统的仿佛可以通过使用防腐降阻剂实现,并做好接地网的检查和维修、维护,对锈蚀严重的预埋件及时更换和修复,提高接地质量。为了有效的降低接地系统的电阻,要提高输电线塔的接地设计质量,合理使用降阻剂,另外,在进行接地系统施工时,一定要保证接地牢固焊接,保证施工质量。

为了提高接地系统的工作质量,在进行高土壤电阻率的丘陵、高原、山区的送电线路接地系统设计时,一定要采用合理的接地方法,保证接地质量。对于峡谷、森林等腐蚀环境的接地系统设计,则可以适当加大接地体的截面积,并选择耐腐蚀材料,进行纳米碳防腐导电材料涂抹,减缓预埋件的腐蚀速度。

2、 送电线路接地系统新的改进方向

由于送电线路接地系统预埋件普遍采用金属材料,而金属材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锈蚀,电阻增大,降低引流效果。因此笔者认为接地网材料应该向不容易腐蚀的非金属材料方向发展,例如以石墨为主要材料的非金属材料,现如今石墨材料在送电线路接地系统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我国由于相关技术发展较为落后,并没有实现工业生产和推广应用。我国传统的水平接地网和垂直接地网虽然接地质量较好,但却寻在着施工难度较高的缺点,对于送电线路接地网,可以通过在基坑周围设计水平和垂直较为集中的立体接地体,降低接地预埋件施工中的工作量。这种立体接地网能够保证送电线路接地系统以垂直或水平的方式向外扩散,将电流引入大地深处。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送电线路建设对接地系统的要求逐渐提高,我们必须在原有的接地设计和施工技术上进行一定的优化和完善,才能满足现代送电线路架设的接地要求。为了提升送电线路接地质量,要从接地系统设计、材料和接地网设计类型三种途径做工作,提高接地系统的引流质量,保证送电线路安全、稳定、高校运营,为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舒扬.电力线路接地网腐蚀分析及防护措施[J].中国科技纵横,2011(6)

送电线路范文第5篇

关键词:送电线路;检修与维护;要点分析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2.173

0 引言

现代社会的发展,带来理念的更新和科技的进步,使得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其中电力行业更是有跨越式的进步,但在具体的电力工作中,关于送电线路的检修和维护中仍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工作规范,导致电力企业无法高效率、高效用的完成一些日常工作,在影响自身效率的情况下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电力需求企业或个人的生产、生活行为。因此,针对电力工作中的送电线路的检修与维护进行系统化、深层次的分析,是具有可行性的现实意义,也是当今社会发展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送电线路的检修与维护现状分析

尽管在近年科技进步的背景下,我国电力行业的电力供应技术和检修维护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进步。但在电力需求不断上涨的今天,送电线路的检修和维护需要更高层次的手段,而从如今情况来看,我国电力行业在送电线路检修与维护的发展层次还比较落后,无法与电力需求和使用量的增长相匹配,很多细节的部分都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也正因为如此,需要不断研发和创新更多适应社会和行业需求的措施,不断容易新的科技手段,提高电力工作的效率和效用。从另外一方面来说,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幅员辽阔的背景下,也导致很多送电线路本身设计的复杂,并且地处较为偏远的地区,对于送电线路的检修和日常维护工作有很大的困难,耗时耗力且效果不佳,并且工作人员也没有太多的精力进行日常纷繁的维护工作,阻碍整体的效率和效果,也导致送电线路在偏远地区常常存在安全隐患的几率更大,影响电力需求者的正常使用。基于此种情况,需要对送电线路的检修和维护加入智能化的手段,提高检修和维护的效率。

2 送电线路的检修与维护的主要工作内容

(1)送电线路的选线问题。选线是送电线路工作中最基础的第一部工作,是直接关系到后期送线路检修和维护的重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电力工作者在进行选线的时候要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和成本考虑等综合因素进行选择,避开地势较为恶劣的地方,最终为区域选择出性价比最高的线路,是保证电力输送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减少后期的检修和维护工作强度、难度。

(2)送电线路中的绝缘子检测。绝缘子作为常见的高压供电系统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大多都是由陶瓷来进行支撑,绝缘子本身具有零电阻值或者是减低的电阻值,能够有效地阻碍爬虫现象,而且可以降低高压电线之间的容抗现象,进而减少电量的损耗问题,因此,是必须重视的重要部件。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中,送电线路长期在户外会让绝缘子的功能不断衰退,不断地出现裂化的现象,影响其功能的发挥,也影响了送电线路的性能问题。正因为如此,送电线路检修和维护的工作人员需要对绝缘子的在线、离线不同状态下的电阻值、电压值等进行检测,确保其性能和使用效用。

(3)关于跨越物的检测。在点电网输送电量的过程中,送电线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遇到障碍物,并且需要跨域设置,例如常见的房屋、道路、树木、管道、河流等,并且这些障碍物常常与送电线的检修和维护有很大的关联性,电力工作的相关技术人员往往需要对送电线周边的环境进行检测和记录,而且需要有不同时期的纵向对比,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对送电线路的检修,发现异常。

(4)关于雷电的监测。由于送电线路存在环境的特殊性,在日常中雷电是对其造成伤害频率最高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伴随着我国对自然现象监控技术水平的不断上涨,在雷电监测方面已经有很大程度的进步,可以通过多站雷电监测的系统实施,可以搜集到相关的雷电的放电参数、包括具体的放电市场、具体的区域位置、放电的强度等。除此以外,在正常的大自然环境中,自然风速的大小也是影响送电线路发生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定位监测工作中,仍需做好数据的统计分析。

(5)导地线和杆塔的监测。在针对送电线行检修的时,还必须要考虑到导地线的监测,包括导地线、连接的金属等,与此同时,对于杆塔的监测也必须重视,包括杆塔的倾斜度、铁杆的腐蚀程度以及对杆塔基础的一些冲刷情况等。

3 维护措施的具体内容

(1)防腐蚀措施。由于送电线路常年存在自然环境中,会受到各种天气因素的影响,包括日常的阳光照射、雨水的冲刷、雷电的攻击、冰雹的攻击等情况,导致送电线容易滋生细菌等,产生腐蚀现象,严重的情况会影响电力资源的输送。但是其存在的特性,又无法从根源上杜绝腐蚀现象的发生,因此需要电力的工作人员采取具体可行的防腐蚀措施对供电线路进行定期的维护,预防线路出现故障,其中前面提到的绝缘子就是常见的防腐蚀措施设备。

(2)防腐蚀措施。雷电是送电线路维护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大多数电力企业都不会在全线路进行避雷线的假设,如果遇到雷电直击现象的发生,其顺延导线会传入变电站的侵入波可能会破坏变电站内的绝缘设备。因此,尤其是农村输电线的检修过程中,建议采用靠近变电站一端的位置加入避雷线,预防绝缘的被破坏。

4 结论

总而言之,在我国电力事业需要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针对送电线路的检修和维护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保障全社会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提高社会运行的效率,为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居民幸福感的提升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郭育初.送电线路的检修与维护分析[J].科技尚品,2015(11):04-06.

[2]张斌.送电线路检修和维护对策[J].科技风,2015(10):12-13.

送电线路范文第6篇

①设计依据。列出工程设计任务书及批准的文号、经审核批准后的电力系统设计文件、上级机关或下达设计任务单位对工程设计的有关指示性文件等,以及与建设单位签订的设计合同。②设计规模及范围。设计规模是根据工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说明线路的电压等级,输送电力容量及导线截面,线路起讫点、长度、回路数,中间落点及连接方式;设计范围一般包括线路的本体设计,通信保护设计,工程概算和预算,对运行维护设计考虑的附属设备等。还应该说明线路是否包括降压运行的设计,进出两端变电所临时线的设计及检修站、巡线站的建筑设计等。③建筑单位及期限。限定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按设计任务要求及设计单位安排,明确施工时间及建成投产时间。④主要经济和材料耗用指标。主要包括全线总的综合造价和本体造价,每公里的综合造价和本体造价。说明每公里耗用的导线、避雷线,导线和避雷线用的绝缘子、金具、接地材料、杆塔、基础、水泥、木材等的数量。

2电力线路设计

2.1路径设计

①变电所进出线。说明两端及中间变电所(发电厂)进出线的位置和方向,还要表示出现有和拟建线路出线的关系,合理布置进出线方案。②路径方案的选择。按照已掌握的线路路径资料,对全线选出各有特点的两、三个路径方案进行比较,在大的方案中也可以选出不同的小方案参加比较。各路径方案要从路径长度、可利用的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条件,沿线路地形、地势、水文、地质情况,特殊气象区,污秽地区,森林资源,矿产资源,跨越河流,各种障碍物,选用的线路拐角及线路曲折系数等情况,来说明各路径方案的优劣。除了从技术上比较各路径方案外,还要从线路安全运行、方便施工、降低造价、经济运行、障碍物的处理及大跨越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

2.2气象条件

①气象资料的分析及取值。对沿线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和送电线路、通信线路的运行经验及自然灾害资料进行分桥说明。如果送电线路较长或气象区复杂,可分段选择气象区。气象资料的取值包括:最大风速的取值、电线覆冰的取值、年平均气温的确定、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取值、雷电日数的取值。②将已选取的各种气象条件,分别按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最大风速、覆冰、安装、年乎均气温、外过电压、内过电压等情况所对应的气温、风速、覆冰的气象条件组合数值,以全国典型气象区划分的表格形式汇总列表表示。

2.3机电部分

①导线。按照工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和电力系统设计,决定导线截面和分裂根数,论证导线型式、规格、分裂方式、分裂间距等,并说明导线的主要机械和电气特性。通过污秽区时,应说明是否采用防腐导线。此外,应提出导线的防振措施,确定是否需要换位,说明两端和中间变电所(发电厂)的相序排列情况,按换位或换相情况绘出换位或换相布置图,按设计规程和有关规定确定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的距离。②避雷线。按照设计规程规定,经分析比较,确定避雷线的型式、规格并列出其性能情况,确定避雷线的绝缘方式,绝缘子串型式,绝缘子型式及片数,绝缘间隙距离及换位方式和防振措施等。③防雷接地及其他。按送电线路的电压等级,通过地区雷电话动情况和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来确定避雷线根数、保护角、档距中央导线和避雷线的最小距离。按照地质、地貌情况,说明采用接地装置的主要型式和要求的接地电阻值。按照送电线路设计情况,计算雷电预期跳闸率和耐雷水平,以满足过电压保护规程的要求。按导线荷载条件和防电晕性能要求,选择线路各种金具型式。如采用分裂导线,应选择间隔棒型式,并确定间隔棒在档距内的安装距离。按无线电干扰标准设计,提出防干扰措施。

2.4杆塔和基础

①杆塔设计。按照全线地形,交通情况,线路在电力系统的重要性,国家材料供应及施工、运行条件等因素,选择杆塔型式。设计时一般应尽量选用典型设计或经过施工运行考验的成熟杆塔型式并说明杆塔的使用条件。对新型杆塔的设计要充分研究设计理由,经科学试验后再选用。同时要说明所采用的各种杆塔型式的特点、适用地区、使用钢材量和混凝土量等技术经济指标,说明杆塔的使用条件(如设计最大风速、覆冰厚度、水平档距、垂直档距、最大使用档距、线间距离、标准杆塔高度和分段高度、杆塔允许转角度数、杆塔重量等)及杆塔设计的主要原则。②基础设计。依据基础设计应遵循的有关规定和原则,按照全线地形、地质、水文等情况,以及基础受力条件,来确定基础的型式,并说明各种基础型式的特点,适用地点、地质、水文条件,每基耗用材料量及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对一些特殊基础(如沼泽地基础、强腐蚀地区基础、大孔性土基础、特殊不良地质基础)的设计问题,应进行必要的试验,提出处理措施。

2.5大跨越设计

大跨越设计一般指线路跨越通航大河流、湖泊、海峡等的设计,其档距在800m以上或杆塔高度在80m以上,且发生事故时,严重影响航运或修复特别困难,故导线选型或杆塔设计需予以特殊考虑。对线路跨越较大的山谷,是作为大档距来设计,一般情况下只对导线及特殊的气象条件进行处理。

①跨越地点及气象条件。说明各跨越地点的杆塔位处的地形、地势、水文、地质、主河道变迁、通航、跨越档距的大小等情况,选出几个跨越方案。并选择最大风速、电线覆冰和气温等。②导线和避雷线选择。按照导线和避雷线的电气和机械性能、跨越挡距的大小、杆塔高度、导线和避雷线的间距及荷载条件,选择导线和避雷线。此外针对大跨越比一般线路振动严重的特点,说明采用的防振措施。③绝缘子串及金具。除按照对一般线路考虑的条件外,还应按线路荷载大和杆塔高,需增加绝缘子片数的情况,选择或新设计绝缘子串及金具。④跨越方案的优化。将各跨越设计方案的杆塔型式、高度和基础型式,采用单、双回路跨越和路径长度,以及采用导线和避雷线,绝缘子和金具,施工和运行条件等进行综合比较,对各跨越方案进行全面论证,推荐出大跨越的最佳方案。

3结语

送电线路的初步设计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此项工作要求设计人员既懂专业知识,又必须有现场处理各种复杂局面的实践经验。特别是现场踏勘阶段,设计人员需不辞劳苦、反复踏勘,收集各种现场资料,比较各种方案以选出一种既经济又切合实际的方案。经过辛勤工作设计出的线路即使不是最好也是较为合理的。

参考文献:

[1]余国清.送电线路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J].云南电力技术,2002,(4).

[2]陈琳.湖广永-连110kV输电工程杆塔基础的处理及设计优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6).

[3]王坚.浅谈架空输电线路设计[J].山西建筑,2004,(15).

[4]董芝春.浅谈高压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J].科技资讯,2007,(30).

[5]钟鸣.浅谈架空送电线路的设计与优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10).

[6]黄国辉.高压输电线路杆塔各种基础比选[J].中国高新

摘要:送电线路的设计须执行国家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及工程设计要求,并应符合现行技术标准、规范、导则等的有关规定。本文对送电线路设计分类、要求及设计规范进行了阐述分析。

送电线路范文第7篇

[关键词]送电线路 雷击跳闸 防雷措施

中图分类号:T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0-0039-01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对于送电线路而言,雷击跳闸一直是影响送电线路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因素。由于雷电的随机性、突发性、复杂性,目前各个国家对送电线路雷害的研究还有诸多未解之谜。雷击引起架空送电线路跳闸一直是困扰安全供电的一个难题。据统计,由于雷击引起送电线路跳闸总次数的40%-60%。因此,寻求有效的送电线路防雷措施,一直是送电线路运维工作者重点关注的课题。

二、雷击线路的方式

送电线路各种防雷措施都有其针对性,下面针对雷击线路三种方式进行分析。

1、绕击雷。根据送电线路的运行经验、现场实测和模拟试验均证明,雷电绕击率与避雷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杆塔高度以及送电线路经过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有关。据统计,山区送电线路的绕击雷引起线路跳闸的概率约为平地送电线路的3倍。2、反击雷。雷击杆、塔顶部或避雷线时,雷电电流流过塔体和接地体,使杆塔电位升高,同时在相导线上产生感应过电压。3、直击雷。雷电直接击中导线引起的线路过电压,导致线路跳闸。

三、送电线路防雷措施分析

送电线路遭受雷击后是否引起跳闸主要与四个因素有关:线路绝缘子的50%放电电压值;有无架空地线;雷电流强度;杆塔的接地电阻值。我们依据这四方面因素,根据送电线路所经过的不同地段,不同地理位置的杆塔采取有针对性的防雷措施。目前线路防雷措施主要有以下4种:

1.提高送电线路的绝缘水平。2.降低送电线路杆塔的接地电阻值。3.安装适量的送电线路避雷器。4.根据规程规定:在雷电活动强烈的地区和经常发生雷击送电线路区段,可以增设耦合地线。

四、送电线路防雷措施的实施

本文主要对安装线路避雷器、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两方面进行介绍:

1. 安装线路避雷器。

线路避雷器一般安装在雷击跳闸较频繁的送电线路区段上。

线路避雷器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无间隙型;避雷器与导线直接连接,它是电站型避雷器的延续,具有吸收冲击能量可靠,无放电时延、串联间隙在正常运行电压和操作电压下不动作,避雷器本体完全处于不带电状态,排除电气老化问题;串联间隙的下电极与上电极(线路导线)呈垂直布置,放电特性稳定且分散性小等优点;另一种是带串联间隙型,避雷器与导线通过空气间隙来连接,由于其间隙的隔离作用,避雷器本体部分(装有电阻片的部分)基本上不承担系统运行电压,只有在雷电流作用时才承受工频电压的作用,不必考虑长期运行电压下的老化问题,且本体部分的故障不会对线路的正常运行造成隐患,具有可靠性高、运行寿命长等优点。一般常用的是带串联间隙型。

当杆塔顶部电位Ut与导线上的感应电位U1的差值超过绝缘子串50%的放电电压时,将发生由杆塔顶部至导线的闪络。即Ut-U1>U50,如果考虑线路工频电压幅值Um的影响,则为Ut-U1+Um>U50。因此,线路的耐雷水平与三个重要因素有关,即线路绝缘子的50%放电电压、雷电流强度和塔体的冲击接地电阻。一般来说,线路的50%放电电压是一定的,雷电流强度与地理位置和大气条件相关,不加装避雷器时,提高送电线路耐雷水平往往是采用降低塔体的接地电阻,在山区、接地电阻率高的地区降低接地电阻是非常困难的,这也送电线路屡遭雷击的主要原因。

送电线路加装避雷器以后,当送电线路遭受雷击时,雷电流的分流将发生变化,一部分雷电流从架空地线传入相临杆塔,一部分经塔体流入大地,当雷电流超过一定值后,避雷器即动作加入分流。大部分的雷电流从避雷器流入导线,传播到相临杆塔。雷电流在流经架空地线和导线时,由于导线间的电磁感应作用,将分别在导线和架空地线上产生耦合分量。因为避雷器的分流远远大于从架空地线中分流的雷电流,这种分流的耦合作用将使导线电位提高,使导线和塔顶之间的电位差小于绝缘子串的闪络电压,绝缘子不会发生闪络,因此,线路避雷器具有很好的钳电位作用,这也是线路避雷器进行防雷的明显特点。目前,线路避雷器制作水平越来越高,效果越来越好,造价越来越低,可以在雷击跳闸频繁的送电线路区段上推广应用。

2、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

送电线路的接地电阻值与耐雷水平成反比,根据各基杆塔的土壤电阻率的情况,尽可能地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是提高送电线路耐雷水平的基础,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由于运行时间长的送电线路接地电阻值增大,故耐雷水平降低。为确保送电线路安全运行,通过改造使杆塔接地装置,大幅度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值,从而大大提高送电线路的耐雷水平。

1)接地电阻增加的原因分析:

杆塔接地电阻值增加主要有以下4方面原因:

(1)接地体的腐蚀。酸性土壤中或风化后土壤中,最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和吸氧腐蚀,而最容易发生腐蚀的部位是接地引下线与水平接地体的连接处,由腐蚀电位差不同引起电化学腐蚀。有时会因腐蚀而接地线断开,致使杆塔“失地”的现象发生。还有就是接地体的埋深太浅,或用碎石、砂子回填,土壤中含氧量高,接地体发生吸氧腐蚀。接地体腐蚀后与与周围土壤之间的接触电阻变大,导致杆塔接地电阻变大,严重时可能失去接地。(2)山坡地带由于雨水的冲刷使而使接地体外露失去与大地的接触。(3)施工时使用化学降阻剂或性能不稳定的降阻剂,随着运行时间的增长,降阻剂的有效成分流失或失效后使接地电阻增大。(4)外力破坏,杆塔接地引下线或接地体被盗或外力破坏。

2)接地装置改造的要求

(1)接地装置改造方案:首先利用绝缘摇表采用四极法进行土壤电阻率的测试(或采用智能接地电阻测试仪测土壤电阻率)。然后根据测试的土壤电阻率确定最终的接地体的敷设方案。(2)接地装置埋深要求:在耕地,一般采用水平敷设的接地装置,接地体埋深不得小于0.8米;在非耕地,接地体埋深不得小于0.6米。在丘陵和山区,接地体埋深不得小于0.3米。(3)接地电阻值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适当延伸接地母线,加装接地降阻模块,直至电阻值满足要求为止;个别山区(如岩石地区),当接地母线总长度达到336米以上者,可不再延长。(4)接地母线的连接:采用搭接方式,两接地体搭接长度不得小于圆钢直径的6倍,然后进行焊接。焊接部位必须处理干净,再做防腐处理。(5)距离要求:为了减少相邻接地体的屏蔽作用,水平接地母线之间的接近距离不得小于5米。

3)降低杆塔接地电阻的措施

(1).对接地不合格的杆塔的接地电阻值进行重新测试,并测量土壤电阻率。 (2)对接地不合格的杆塔接地母线进行开挖检查,重新敷设接地母线。 (3)对检查中发现已腐蚀断开或无接地引下线的杆塔接地装置进行焊接,并对接地电阻重新测试,不符合规定的进行改造。 (4)对被浇灌在保护帽内的接地引下线,可将引下线从保护帽内敲出,再重新浇灌保护帽或将引下线锯断重新进行焊接。 (5)重新敷设的接地电阻仍不合格的杆塔,继续改造。

五、结束语

在总结了如何运用好常规防雷技术措施的基础上,本人认为雷电活动随机性强,要做好送电线路的防雷工作,必须抓住其关键点。送电线路防雷设计中,要全面考虑送电线路经过地区雷电活动的强弱程度、地形地貌特点和土壤电阻率高低等情况,还要结合多年送电线路运行经验以及系统运行情况等,通过比较选取最佳的防雷设计,提高送电线路的耐雷水平。同时,雷电活动是极其复杂的自然现象,需要电力系统内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最大程度减少雷害的发生,降低雷害损失。

参考文献

[1] 应伟国《架空线路状态运行检修技术问答》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年.

[2] 曾昭桂《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第三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

作者简介

送电线路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架空线路;雷击;防雷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4-0094-02

送电线路杆塔一般高出地面十多米或数十米,暴露在旷野或高山之上。一条线路的长度可达数百公里,所以受雷击的机会是很多的。为保证供电安全,应当采取可靠的防雷保护措施。根据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合理和可能性,来进行防雷措施设置。

我公司的送电线路共有一千一百余公里,所有的线路都具备一定的防雷装置,保证了线路的安全供电。但由于分布在近六百公里维护半径区域内,地形地貌复杂,气象条件不一,所以也多次发生雷击闪络,造成线路跳闸。为此我们对每一次的雷害事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对跳闸线路的各个方面情况进行了比较,并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采取了相应的防雷害措施,使送电线路的雷害事故不断降低。以下就是我局综合运用送电线路防雷措施的具体过程。

1 送电线路雷害情况分析

1.1雷击跳闸分析

送电线路遭受雷击的事故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绝缘子击穿,二是架空地线的元婴,三十由于雷击时产生的雷电流大小原因,第四就是由于线路杆塔接地电阻值大。分析输电线路的跳闸,我们应该从以上的几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对策。

1.1.1送电线路绕击成因分析

我们研究后发现输电线路地形地貌已经线路本体的设计呼称高、保护角、等等因素都是造成输电线路跳闸的原因,在丘陵山区等地形的输电线路要比在平原地区的线路跳闸绿更好,基本上3~4倍的关系,在山区我们的输电线路经常需要整体跨越两座山的大沟、大坎不免会出现一些档距过大、高低差过大的现象,这也正式线路被雷击的一些具体的原因,同事一些地区的雷电往往较为集中地会爆发,这样此区段就更会经常地发生所谓的线路绕击从而造成线路跳闸。

1.2将近几年赤峰供电公司遭受雷击进行一下具体分析。

我市位于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过渡的地带,地理环境复杂多样,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俱全,既有崇山峻岭,又有河谷平川;既有浩瀚的沙地,又有广袤饶无际的天然森林、草原和肥沃的良田,整体地貌属山地丘陵区;气候属中纬度温带内陆季风气候;通过对遭受雷击杆塔的接地电阻测量结合对杆塔地理位置的分析,我们可以判断发生的绕击雷害少于直击雷害的次数,杆塔遭受雷击的情况完全符合两种雷击闪络的特点。

2常用防雷措施及其特点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国内外防雷工作的实际情况,架空输电线路的防雷基本上有以下几种,在这里简要进行一下介绍。

2.1架设避雷线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基本上都是采用架设避雷线的方法来进行防雷,这也是得到很多单位、专家认可的一种最有效、最善于解决问题的防雷手段。它有效的防止了雷电直接击中导线,同时还具分流作用。

2.2安装避雷针

安装避雷针也是一种较为常见和见效的防雷手段。但是大家要注意,用避雷针防雷我们要避免由于避雷针而导致雷击概率增大;同时它的保护范围相对于避雷线小很多;同时也存在这一些危害。

2.3加强线路绝缘

在输电线路建设的过程中,不免会进行设计大跨越的杆塔而且很高,这样也对雷击防范有缺陷,增加了落雷的几率,并且容易遭受绕击雷。

2.4预放电棒与负角保护针

预放电棒的作用机理是减小导、地线间距,增大藕合系数,降低杆塔分流系数,加大导线、绝缘子串对地电容,改善电压分布;负角保护针可看成装在线路边导线外侧的避雷针,其目的是改善屏蔽,减小临界击距。制作、安装和运行维护方便,以及经济花费不多是其特点。

2.5装设消雷器

消雷器在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应用还不是很好,但是我们也不能说它完全对线路的防雷没有效果,但是消雷器对于线路本身的要求比较严格,需要接电阻不能超标,在安装过程中应做好环节的控制。使其真正发挥效果。

3 综合运用防雷措施

在设计施工阶段对线路防雷保护已经考虑到了,但影响架空送电线路雷击跳闸率的原因很多,而且有些因素也很复杂,所以,我们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处理线路的雷害问题,要进行综合治理。在实施防雷措施改进之前,需要仔细调查分析,详细掌握地矿、线路、线路运行等各方面的问题,核算线路的耐雷水平,再进行措施研究的可行性、工作量、效果及经济效益等。

3.1在雷害区安装消雷器

通过雷击闪络统计分析,我们确认220kV元大线的93#杆至125#杆之间是一个强雷电活动区,经过实地勘察后,我们引进了丹东供电公司的全金属多针型的消雷器。它的主要功能是在雷击放电的先导阶段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利用装置感应产生的迎面先导电荷,消弱和均衡雨云的电场强度,抑制雷电先导的发展,使之低于形成雷电场强的临界值,延缓雷电主放电的到来时间。当雷云中的所含电荷能量积累到足以能形成雷击主放电,此时对电气设施已无大的威胁。因此消雷器在一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是驱雷器。至文章截稿时,该线路该地段未再发生雷击闪络跳闸事故。

3.2 在山区和沙地上改善接地电阻

2000年大乌线165#杆发生雷击闪络跳闸故障,该杆塔位于巴林草原的沙丘上,由于连续几年的干旱及当年春季干旱少雨,使沙丘上的杆塔接地电阻剧增。发生雷击后测试该杆塔的接地电阻,其阻值达一千多欧姆;而在雨季中进行测试时,其阻值仅几十欧姆。根据这种实际情况,我们又进行了改善沙地杆塔接地的工作,我们采用了增加接地极的数量并且我们挖深了深度进行埋设,使杆塔在沙地也达到了设计上的基本的标准要求;对于一些在岩石基础的接地体我们尝试的使用了先进的化学产品进行降低阻值以达到要求。

4结论

通过我公司十余年防雷工作的实践,综合运用送电线路的防雷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因雷击造成的送电线里跳闸。但随着地区电网的不断扩大,特别是赤峰地区新增的风力发电电源点,他们为了获取更好的风能资源,都建在偏远山区,而且输电线路长度较长,经过的地区气候条件恶劣,更应做好送电线路的防雷工作。还需要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技术、新材料不断被发现和应用,我们应利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做好的线路防雷工作。

参考文献

[1]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东北电力设计院.

送电线路范文第9篇

丽水电业局110千伏至500千伏送电线路约1702千米,而从事线路维护人员只有82人(国网公司新定员标准约150人),除了管理人员、后勤人员、驾驶员以外,在运行、检修岗位的人员只68人。近几年送电线路增长迅速,而人员数量增加有限,加上丽水地区环境较差,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工作压力就更大。虽然在管理上也想了很多办法,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提高职工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但终究不是长远之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了解决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一突出矛盾,近几年丽水电业局结合地区线路、人员和环境方面的特点,在确保送电线路安全运行的大前提下,对送电线路的检修、运行管理模式和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了大胆而又慎重的改革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变常规检修为状态检修

常规检修是一种预防性、周期性的检修模式,是一种以清洁瓷瓶,检查导线连接器、检查各种金具等为主要内容的检修模式,每年每条线路要停电综合检修一次。由于地区山高、交通不便,悬挂接地线占用时间多等原因,平均每条线路大修停电时间为4天左右,不考虑平时技改、消缺等原因引起的线路停电,设备可用率只有91%左右,大大低于国一流指标要求。而且检修工作量大、费用高,对用户引起的停电多、时间长,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一定的影响。从1997年开始丽水电业局试点开展状态检修工作,以后逐年增加状态检修的条数和范围,到目前为止,除500千伏线路(需审批)外,其他线路全部实施了状态检修,占全局线路条数的68.3%,占全局线路长度的70.58%。从工作量上看,状态检修比常规检修可以节约40%左右。从设备可用率来看,由于目前丽水电业局采用的是以测量不带电瓷瓶附盐密度为主要技术手段的状态检修,受悬挂不带电瓷瓶串数量的限制,而且在试点时期丽水电业局采取了保守的办法,所以一般三年也要停电检修一次,按三年停电检修一次这样的检修周期来计算,设备可用率平均可以提高到99.6%,超过国家一流企业指标99.5%的要求。开展状态检修10年间,共节约检修工日5000天,多供电量36000万千瓦时,设备可用率提高到99.7%。

状态检修是一种以设备状态为基础,以预测设备状态发展趋势为依据的检修方式,是一种从预防性、周期性检修发展而来的更高层次的检修模式。以前,丽水电业局开展的状态检修是以测量瓷瓶的附盐密度为主要技术手段,加上采用红外测温仪测量导线连接器发热情况,带电测零值瓷瓶的一种状态诊断方式。这种状态检修模式,虽然能指导线路的状态检修工作,但在瓷瓶附盐密度测量的准确度上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不带电瓷瓶上测量附盐密度则存在测量误差大,检修周期受到限制,在带电瓷瓶上测量附盐密度则工作难度大,安全上危险性大,不能实现真正的长时间的状态检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年又开展了在线路上安装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的试点工作,用于代替常规的附盐密度的测量工作,不仅大大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及时性,而且也大大减少了附盐密度测量的工作量。该系统通过安装在带电瓷瓶上的检测装置,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与局计算机联网,随时可以通过无线拔号方式来了解通过瓷瓶的电导电流,从而预测瓷瓶的清洁程度,指导线路的清扫,真正达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目的。

二、变常规运行巡视为状态运行巡视

常规的运行巡视方式为每条线路每月巡视一次,而且高山偏僻地区要求2人一组进行,目前丽水电业局送电工区运行班人员一共只有25人(国网公司新定员标准约53人),按单人巡线方式计算,相当于每人每月要巡线68公里,实际所走的路程按最小系数4来计算,要走272公里,加上某些地区要二人一起巡线,所走的路程就更多了。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丽水电业局从**年开始,采取了状态运行巡视办法和扩大护线员队伍的措施。

状态运行巡视的指导思想是根据送电线路设备健康状况、线路沿线的环境特点,把线路分段划块找出危险点(动态),然后分段确定巡视周期。其周期的确定原则:在高山偏僻地区、人员到达困难,线路健康状况良好、树木最终生长高度符合安全距离要求的地段延长巡视周期,一般每季度巡视一次;在线路的危险点,如树木、毛竹生长较多,人员多、建筑多、洪水冲刷严重等地段,重点加以关注,并按季节性要求,增加巡视次数。每月巡视2~3次,甚至更多。同时还增加和扩大群众护线员的队伍,基本上每10公里左右设置一个护线员,以便及时了解和处理线路沿线的异常情况,这是巡线力量的一个有益补充。通过开展送电线路状态运行巡视,不但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巡视的质量,控制了危险点,而且也降低了运行成本,增强了职工的责任心,减少了弄虚作假的情况发生,实现了“应巡必巡,巡必巡好”。

三、变传统管理方式为现代化管理方式

为了适应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适应新的线路运行、检修管理模式,按照国家一流企业的要求,丽水电业局在继承传统管理方式的基础上,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大胆创新,在组织上、制度上、手段上进行了改革探索和实践。

在组织上,首先主要在班组的建制上,按照现代企业“一岗多能”、“一专多能”的要求和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原则,把原来多个运行班合并组成一个大的运行班,分线承包运行。把原来一个带电班、一个检修班合并成二个性质和任务完全一样的带电检修班。通过培训,做到“一专多能”的要求;通过班组的重组,充分地利用了现有人力资源,对缓解目前线路检修、运行人员力量不足的矛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制度上,加强了状态检修、状态运行巡视的制度建设,使制度建设跟上线路管理模式变化的要求,特别是注重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基础资料的积累,加大责任制考核力度,确保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在手段上,加大了科技投入的力度,提高生产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年建立了线路瓷瓶的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线路巡视管理采用智能管理、计算机技术和卫星定位技术,运行巡视人员持掌上电脑可到巡视现场输入缺陷等各种数据,回局后与计算机连接,自动输入计算机并分类进行汇总,减少了管理工作量,同时确保了巡视质量和巡视到位率。送电工区线路运行检修、技术资料管理实现微机无纸化。通过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科学方法,减少手工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管理水平。

在人员素质上,与浙西电力技校联合办了一期国家教委承认的中技班,在送电工区工作相当繁忙的情况下,选派46人参加了学习,占送电工区人员的56%,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大大提高了线路工的文化素养和理论水平,为下一步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送电线路范文第10篇

摘 要:送电线路的设计须执行国家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及工程设计要求和地方规程,并应符合现行技术标准、规范、导则等的有关规定。本文对送电线路设计分类、要求及设计规范进行了阐述分析。关键词:送电线路;设计;规范 初步设计是送电工程设计的重要阶段,是施工图设计的依据。一些重要问题,如设计原则的确定;不同线路路径方案的综合经济比较、最佳路径的选择及有关协议的取得,导线和避雷线、绝缘配合及防雷设计正确性的充分论证和各种电气距离的确定;杆塔和基础型式的选择;通信保护的合理设计;严重污染区、大风和重冰雪地区、不良地质和洪水危害地段、特殊大跨越设计的专题调查研究;针对工程特点及设计实际情况的科学研究及成果应用;各项设计的优选等都要在这一阶段解决。 1设计概述 ①设计依据。列出工程设计任务书及批准的文号、经审核批准后的电力系统设计文件、上级机关或下达设计任务单位对工程设计的有关指示性文件等,以及与建设单位签订的设计合同。②设计规模及范围。设计规模是根据工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说明线路的电压等级,输送电力容量及导线截面,线路起讫点、长度、回路数,中间落点及连接方式;设计范围一般包括线路的本体设计,通信保护设计,工程概算和预算,对运行维护设计考虑的附属设备等。还应该说明线路是否包括降压运行的设计,进出两端变电所临时线的设计及检修站、巡线站的建筑设计等。③建筑单位及期限。限定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按设计任务要求及设计单位安排,明确施工时间及建成投产时间。④主要经济和材料耗用指标。主要包括全线总的综合造价和本体造价,每公里的综合造价和本体造价。说明每公里耗用的导线、避雷线,导线和避雷线用的绝缘子、金具、接地材料、杆塔、基础、水泥、木材等的数量。 2电力线路设计 2.1路径设计 ①变电所进出线。说明两端及中间变电所(发电厂)进出线的位置和方向,还要表示出现有和拟建线路出线的关系,合理布置进出线方案。②路径方案的选择。按照已掌握的线路路径资料,对全线选出各有特点的两、三个路径方案进行比较,在大的方案中也可以选出不同的小方案参加比较。各路径方案要从路径长度、可利用的铁路、公路、水路等 交通 条件,沿线路地形、地势、水文、地质情况,特殊气象区,污秽地区,森林资源,矿产资源,跨越河流,各种障碍物,选用的线路拐角及线路曲折系数等情况,来说明各路径方案的优劣。除了从技术上比较各路径方案外,还要从线路安全运行、方便施工、降低造价、经济运行、障碍物的处理及大跨越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 2.2气象条件 ①气象资料的分析及取值。对沿线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和送电线路、通信线路的运行经验及 自然 灾害资料进行分桥说明。如果送电线路较长或气象区复杂,可分段选择气象区。气象资料的取值包括:最大风速的取值、电线覆冰的取值、年平均气温的确定、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取值、雷电日数的取值。②将已选取的各种气象条件,分别按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最大风速、覆冰、安装、年乎均气温、外过电压、内过电压等情况所对应的气温、风速、覆冰的气象条件组合数值,以全国典型气象区划分的表格形式汇总列表表示。 2.3机电部分 ①导线。按照工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和电力系统设计,决定导线截面和分裂根数,论证导线型式、规格、分裂方式、分裂间距等,并说明导线的主要机械和电气特性。通过污秽区时,应说明是否采用防腐导线。此外,应提出导线的防振措施,确定是否需要换位,说明两端和中间变电所(发电厂)的相序排列情况,按换位或换相情况绘出换位或换相布置图,按设计规程和有关规定确定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的距离。②避雷线。按照设计规程规定,经分析比较,确定避雷线的型式、规格并列出其性能情况,确定避雷线的绝缘方式,绝缘子串型式,绝缘子型式及片数,绝缘间隙距离及换位方式和防振措施等。③防雷接地及其他。按送电线路的电压等级,通过地区雷电话动情况和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来确定避雷线根数、保护角、档距中央导线和避雷线的最小距离。按照地质、地貌情况,说明采用接地装置的主要型式和要求的接地电阻值。按照送电线路设计情况, 计算 雷电预期跳闸率和耐雷水平,以满足过电压保护规程的要求。按导线荷载条件和防电晕性能要求,选择线路各种金具型式。如采用分裂导线,应选择间隔棒型式,并确定间隔棒在档距内的安装距离。按无线电干扰标准设计,提出防干扰措施。-

2.4杆塔和基础 ①杆塔设计。按照全线地形,交通情况,线路在电力系统的重要性,国家材料供应及施工、运行条件等因素,选择杆塔型式。设计时一般应尽量选用典型设计或经过施工运行考验的成熟杆塔型式并说明杆塔的使用条件。对新型杆塔的设计要充分研究设计理由,经科学试验后再选用。同时要说明所采用的各种杆塔型式的特点、适用地区、使用钢材量和混凝土量等技术经济指标,说明杆塔的使用条件(如设计最大风速、覆冰厚度、水平档距、垂直档距、最大使用档距、线间距离、标准杆塔高度和分段高度、杆塔允许转角度数、杆塔重量等)及杆塔设计的主要原则。②基础设计。依据基础设计应遵循的有关规定和原则,按照全线地形、地质、水文等情况,以及基础受力条件,来确定基础的型式,并说明各种基础型式的特点,适用地点、地质、水文条件,每基耗用材料量及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对一些特殊基础(如沼泽地基础、强腐蚀地区基础、大孔性土基础、特殊不良地质基础)的设计问题,应进行必要的试验,提出处理措施。 2.5大跨越设计 大跨越设计一般指线路跨越通航大河流、湖泊、海峡等的设计,其档距在800m以上或杆塔高度在80m以上,且发生事故时,严重影响航运或修复特别困难,故导线选型或杆塔设计需予以特殊考虑。对线路跨越较大的山谷,是作为大档距来设计,一般情况下只对导线及特殊的气象条件进行处理。 ①跨越地点及气象条件。说明各跨越地点的杆塔位处的地形、地势、水文、地质、主河道变迁、通航、跨越档距的大小等情况,选出几个跨越方案。并选择最大风速、电线覆冰和气温等。②导线和避雷线选择。按照导线和避雷线的电气和机械性能、跨越挡距的大小、杆塔高度、导线和避雷线的间距及荷载条件,选择导线和避雷线。此外针对大跨越比一般线路振动严重的特点,说明采用的防振措施。③绝缘子串及金具。除按照对一般线路考虑的条件外,还应按线路荷载大和杆塔高,需增加绝缘子片数的情况,选择或新设计绝缘子串及金具。④跨越方案的优化。将各跨越设计方案的杆塔型式、高度和基础型式,采用单、双回路跨越和路径长度,以及采用导线和避雷线,绝缘子和金具,施工和运行条件等进行综合比较,对各跨越方案进行全面论证,推荐出大跨越的最佳方案。 3结语 送电线路的初步设计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此项工作要求设计人员既懂专业知识,又必须有现场处理各种复杂局面的实践经验。特别是现场踏勘阶段,设计人员需不辞劳苦、反复踏勘,收集各种现场资料,比较各种方案以选出一种既经济又切合实际的方案。经济合理有效的初步设计是工程的重要环节,经过辛勤工作设计出的线路即使不是最好也是较为合理的。

上一篇:工艺技术范文 下一篇:公共资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