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20 15:36:41

思想政治课教学

思想政治课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学过程 心理 误区

纵观当令思想政治课教学,不难发现这样一条“规律”,即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成败、效益高低、价值的大小虽受制于各种原因,但它同教学师生的心理状态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师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益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取得成功,获得高效益,索得最大价值。相反,师生存在不良的心理状态常常导致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失败,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然而,令人忧思的是在政治教师队伍中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未认识这一“规律”,或不重视这一问题,不少政治课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心理误区。本文试就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主要心理误区作一剖析并就其跨越走向谈些粗浅之见,以达抛砖引玉之目的。

首先,要变教学目标设计的“片面性”为“全面性”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心理误区之一,就是做为施教主体的政治教师在教学目标追求上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考分”,反映出教学目标的“片面性”,这种“片面性”又表现为: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同化于社会上的错误认识――感到只要认真完成课堂45分钟,只要让学生的考试成绩理想就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好教师”,就是一个“高水平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备课上只注重于构思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在组织教学上仅敏感于学生知识理解掌握和成绩的差异;在对学生的评价观念上认为成绩优秀的就是“好学生”,平时关心学生大多是作业与成绩等等。显然,教师如果只倾注实现这一目标,存在上述教学心态,势必同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相悖,同教育心理学相违,也会同自身教学企盼相反。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是多方向的、深层次的,整体性的。如果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说教”“检查与考试”是非常片面的,显而易见,这是“折扣”的执行《大纲》,不利于《大纲》的真正落实。从教学过程本身而言,它既是复杂的师生智力活动过程,也是奥妙的师生心理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完美的课堂教学整体目标,应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前苏联著名教学论专家赞科夫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获得知识,同时要得到一般发展。

限于智力开发显然是不够的,特别是对于特殊的具有多重任务的思想政治课更是如此。事实上,政治课教学如果在目标上存在“单一性”“低标准”“小范围”,就自然地捆住教师的教育思想,限制了教学思路,就会阻碍学生各方面能力和个性心理的发展。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在目标上应注意“全面性”和“高要求”。

政治教师要在每堂课教学中想方设法努力让学生的知识、能力、觉悟和心理素质水平得到提高:“高要求和全面性”的压力下促使自己的教学走向成熟、走向新的境界。

其次,要变教学心理氛围的“逆反性”为“相容性”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误区之二就是存在“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不仅存在于学生之中,而且在政治教师中也存在。教师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其职业、专业的不顺心;对教材“多变性”的反感;对教材理论与实际“差距”的茫然;对高考教学难度提高的困惑;对政治教师言行特殊要求的潜在压力等。

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又表现为对一些枯燥教材内容的乏味;对社会存在轻视政治科现象的认同;对为应试而大量背诵的厌倦;对教顺简单古板教学的失落感;对教师言行不合“理论要求”的不满;对教师教育要求的直接或间接抵触等等。上述师生逆反心理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成功的取得。为此,变师生对教学的“逆反性”为“相容性”就成为政治教师自我提高的一个客观要求。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克服自身的逆反心理,消除一些不正确的观念,立志于政治课教学事业,拿出勇气和信心排除心理障碍,“轻装”教学。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努力学习锤炼,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实现以精辟的政治理论说服学生;以精湛的教学技艺吸引学生;以良好的师表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到政治课教学可亲、可近、可信,有兴趣、有作用、有收获,从而缩短学生与政治教师、学生与政治教材的心理距离,消除学生的抵触、不顺心的心理状态,更好的保证思想政治课教学顺利健康、稳步的发展。

第三,,变教学情感的“消极性”为“积极性”思想政治课教学心理误区之三,就是学生对政治课教学的“冷漠”,缺乏应有的学习愉悦与激情,表现为情感的“消极性”。这种消极性导致了教师上起课来“没劲”,学生学起课来“乏力”,教学空气沉闷,学生学习欲望低落,教学效果差。众所周知,思想政治课自身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许多理论的阐述,本身就较为枯躁,为此,如果不消除学生情感上的“消极性”,实现朝“积极性”转化,必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事实上,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情感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赞科夫说得好,“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靠多次地重复,不如说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但关键还在于教师,教师自身对马列主义的笃信程度,对政治理论传授热情的高低,以及对政治课教学技巧的掌握驾驭水平直接牵动着学生的情感。政治教师若能坚信马列主义、思想的真理性,热情饱满地投入课堂,具有娴熟的艺术教学手段,就会激发学生对学生政治理论的强烈需求,产生对政治课的教学的兴趣、愉快、满意、欢乐等积极的教学情感,这种情感正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获得成功所必不可少的。列宁同志也曾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思想政治课教学范文第2篇

第一、要提高县级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必须更新现有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观点。用邓小平创新教育理论指导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紧跟时展的步伐。在教学实践中,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探索打破常观的教育模式,走出一条与国际大都市相接轨的、能卓有成效的、适应县实际的教学新路子。要使这门学科克服空洞乏味的说教,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思想教育性和知识性,又要有能吸引学生的趣味性,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寓教育性和知识性于趣味性之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就要遵循邓小平同志所说的“要克服一个怕字,要有勇气。什么事情总要有人试第一个,才能开拓新路。”用创造性的思维品质,独到性的见解,不走老路而另辟蹊径的思维方式和过程,努力开拓自己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教学情景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人。

第二、要提高县级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必须在初中各个年级的教学中解决并重视开展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摒弃惰性,树立创新意识。事物的发展总是由肯定阶段走向否定阶段的。否定之否定是一切事物发展的规律,这也就是我们所要进行的创新教育。创新要勤奋,要勤于学习、勤于钻研、勤于实践。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配置的教学设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扩大知识容量、生动形象地进行课堂教学。积极指导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联系县级的实际和学生本人实际,进行有目的地社会调查,或专项实践活动。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探究,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创新的认识,进而积极参加创新的活动。

县级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迫切需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是,必须及时充实教师新的知识和扩大信息源问题。县级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新意识的确立和开拓精神的养成,大量的、新鲜的教育教学改革的信息源,是教师进行研究性教学和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参考依据。想方设法增大现有政治教师的知识面、提供他们的信息量,是改变目前农村思想政治课落后状态的紧急而有效的措施。

第三 ,提高县级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还要解决一个师资问题。因为,县级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奇缺,已经严重地阻碍了思想政治课创新教育的正常开展。县级初中一所学校仅存几名专职政治教师。由于初一、初二年级的思想政治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基础没打好,所以这一、二位专职教师即使使出混身解数,要在一年内补上前两年的知识缺口又要完成初三的教学任务确是非常困难的。

农村初中这种师资紧缺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许多县级教师不安心在县中学任教。他们千方百计调离县级学校到市区及省区所在地的学校去任教。安心于县级初中任教的已是凤毛麟角。人才是需要流动,正如流水才能防腐一样。但是,如果进不抵出,或只出不进,这沟里的水就会干涸。

有人说,思想政治课教学无所谓基础要求,只要在考前突击一下就行了。客气点讲,这是一种外行话。不客气点说,这是种不负责任的说法。因为,每一门学科都有一个“双基”的要求。如果,思想政治课没有这个要求,那不成了一门“吹牛课”了吗?那怎能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又怎能通过本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呢?因此,端正观点重视本学科的地位和作用,充实县级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师资力量,是县级初中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思想政治课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课教学现在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重点,它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法制观念、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在学校的政治课教学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拓宽教学内容,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教师应起表率作用,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自身素质是教师的根本任务,作为一个教师,既要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专业特长和强烈的敬业精神,还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教师只有对党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和热爱,教风端正、行为高尚、谈吐文雅、爱护学生、严于律己、事事处处都成为学生的楷模,才能称得上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高尚文明的言行、以身作则的形象,对学生的思想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改进教学方法,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上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教学方法中,要认真研究教材,在分析学生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给学生留一部分议的时间,让学生的智力活动不受限制,围绕某些问题展开讨论争辩,对某些带有争议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研究,以便帮助学生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充满活力的“课堂辩论”,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有利于引导学生扩散思维,迸发智慧的火花,激荡创新的激情,加深知识的理解,而课堂辩论这一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能够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三、拓宽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这一门课程感兴趣时,学起来才不会感到枯燥、无味。那么,怎样使学生对政治课产生兴趣呢?我个人认为,多举一些具有形象性、生动性、与生活贴近的事例,联系发生在学生身边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才能增加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比如,在教学“道德之美”这一课时,让学生体会到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树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常识。组织学生围绕“在公交车上,假如你遇到一位老爷爷或老奶奶时,你是否让座”这一主题进行畅所欲言的讨论,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建议学生进行价值判断,做出行为选择,提高道德层次。把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展现给学生,从而让学生懂得必须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立志做一个志趣高雅、品德高尚、对社会有所贡献的现代人。所以,我们的政治课教学,要拓宽教学内容,用“积极的情感”“心灵的接触”来营造情景交融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便于交流的开放性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从而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讲文明、守纪律的合格人才。

思想政治课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课;创新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改进教学模式,改变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说教式作为此模式的教师只需具备两样东西:一张嘴,一支粉笔。这样就不利于让学生发挥作用,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其中的师生关系就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者、是支配者,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尤其在一些思想政治课上,教师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满堂灌,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当然不喜欢,学习的积极性就低。如此教学,怎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为此,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首要任务。在教学中,老师要多采用“参与式”“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形式,注重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置,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同时还要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塑造师生之间多种多样、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景和沟通关系。让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

2 巧设疑问,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才能在课堂上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所提问题应能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令人深思,给人启迪,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有思考价值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设计疑问,让学生讨论,激励学生质疑,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以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的角色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及时鼓励,及时引导。

3 改变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政治教师往往只重视研究教法,忽视研究学法。其实学法是教法的出发点,也是教师归宿。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通过课程改革既促使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转变,又迫切需要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尽管学习方法多种多样,但能产生实践效果的最终还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4.关注生活,结合实际,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强调:“要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可见,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双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应该重视“双基”的教学,而我们教学的目的不能停留在对知识的掌握上,而要用所学知识去观察、认识、分析、思考、解决现实生活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说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而理论又要反过来指导生活实际。创新来源于实践,所以要强调理论联系时政、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了能把学生培养成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而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政治教师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尽量采取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例子等来阐述理论观点,或举出一些生活的实例用政治的观点来分析,这样使学生学习起来觉得学有所用,又学有兴趣。为此,我在上每一节新课之前都会交待学生课外找出有关的活生生的例子,然后在课堂中结合课文来进行解说,这样上起课来轻松而有效。

5 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格局,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音、投影、电视、录相、电子网络等引入课堂。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6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创新

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掘学生的潜能,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活动课的设置和开展应该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特征、满足现代社会对人的能力的要求。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课,让学生接触社会,增强交际能力;通过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中去,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课还可以使思想政治课的道德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传统的说教式的道德教育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的学生了,其收效甚微,甚至是徒劳无功的。而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课,学生在无形中就受到了德育教育。

思想政治课教学范文第5篇

一、提高自身素养,为人师表

身教胜于言教,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教思想政治课的老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老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素养、为人师表。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自身高尚的师德为学生树立楷模,以自身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常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而且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也要提高。政治老师要用真理和自身人格去激励、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教育,这无声的身教最有说服力,将会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思想政治课的老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勇于创新,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的需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既要重视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挖掘生活中的契机,并使之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欲望,并且要善于创设情境,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继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探究、质疑,使课堂时时闪现出创新的火花,让学生在学习知识、陶冶情操的同时,又逐渐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就成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切实可行,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在引领学生感知教材,理解教材的同时,也要善于引领学生针对那些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重大社会实际问题及学生中带倾向性的思想行为问题,认真加以分析,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逐步掌握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随着中学生的生活经历的不断扩展,引领他们在审视、分析、探讨他们的生活经历的过程中来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使他们能主动的、有意义的积累生活的经验,从而能自主的、正确的选择自己的生活,做一个有思想、有道德、负责任的公民,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思想政治课教学范文第6篇

作为政治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本学科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政治被认为是“副课”而得不到学校、家长、特别是学生的重视。一些教师也因此“自轻”而放松了对政治教学的热情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我们常说:人才、人才,先成人后成才。政治课堂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政治教师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社会实际、国内外形势等,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学习政治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学生学好各科也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哲学为其他学科提供方法论指导,没有一定方法论指导的实践都是盲目的实践。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真正意识到本学科的重要地位,才能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否则,只能是一个教书匠,而不是一个教育者

二:认真备课,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政治课的教学材料

如何让学生真正地感到政治课既好听又好懂,既好学又好用呢?本人认为,应将相关资料引进课堂,借助有关资料激活政治课教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那么,如何获取教学所需的大量材料呢?其途径多种多样。如

从报刊获得:我国有大量的与政治相关的报刊。像《 公安报》《参考消息》《中学政治报》等,这些报刊上有许多相关的资料,教师平常可加以注意和利用。《公安报》曾报道一编题为“无良司机活活拖死19岁少女”的案件。说的是一个司机在撞倒一名19岁的女青年后,不顾他人的提醒,竟拖着少女逃逸,致女青年被活活拖死,事后,该名司机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本人阅读之后即把其记住,在复习“什么是犯罪”时就利用此案件让学生分析出什么是犯罪。

通过杂志获得我国发行有很多与政治科有关的杂志,如《时事》、《半月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政治课教学参考》等。从这些杂志同样可以获取相关的资料。

收集发生在身边的材料

发生在身边的材料与学生的实际联系最为密切,也是学生感兴趣的,所以收集发生在身边的一些事件并加以整理也是教师获取教学所需材料的一个途径,因此,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如,从学校附近的鞋厂污染严重看环境保护法,从学生逃课上网到为筹上网费而偷窃看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等。

通过上网的途径获取材料

21世纪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上网获取所需的资料。

总之,政治课教师不仅要注意收集大量材料,而且要对这些材料加以分类记录,这样教 师在教学中才能做到信手拈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教学的效果。

三、课堂借题发挥,产生幽默感,使学生明白事理

在讲授“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时,我正话反说:“我真诚希望自己是个唯心主义者,通过自己的‘观念’和‘感知’,随心所欲地使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直线上升,都考上大学。然后,再借助‘意念’聚集成飞机或小轿车,欢欢喜喜地送大家到遥远的大学去报到,从而使大家免受学习和长途旅行之苦。”一番幽默的话语,惹得全班学生大笑。在笑声中,学生很快明白了人的意识是受物质条件制约的,懂得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四、政治学科应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重视概括能力的培养

一切学科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以概括为基础,学生的学科能力正是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概括而形成的。可见,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发展学生学科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导学生灵活迁移知识,做到举一反三,同时,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他们以大量感性材料中提炼中心内容的归纳综合能力,并逐步提高其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抽象思维能力。

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思维就其品质来说,包括思维的清晰性、缜密性、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和灵活性等。它们体现了思维的水平和智力、能力的个性差异。我们说要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等思维能力,就是要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作为发展学生学科能力的突破口,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研究反复实践,大量质疑和释疑。例如,可以选择概括性和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或材料设置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清晰性,缜密性和深刻性;选择能进行发散、逆向和迁移的内容设置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独立性等等。

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在新异情况或困难面前采取对策,独特地,新颖地具有价值地解决问题中表现出来的智力品质。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常用"我怎么没想到","我怎么答不到点子上"等说法来埋怨自己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所犯的错误。说"我怎么想不到",这是因为发散思维不够,说"我怎么答不到点子上",这是由于集中思维不好。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思想政治课教学范文第7篇

即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对以前所学旧知识的回顾、复习过渡到对即将学习新知识的教学上来。由于思想政治课基本理论知识之间,特别是同一册教材内部的章、节、目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因此,安排这种温故启新的导语,就能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始终保持着与旧知识的联系,而不感到突然、陌生,新旧知识之间连接得自然、顺畅。例如,在上《经济常识》中“劳动力成为商品”一节时,我们安排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在前一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叫商品,以及商品的二因素,说的都是普通商品、一般商品。我们已经知道了,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属性。那么,什么叫劳动力?劳动力也能成为商品吗?如果能,那么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呢?劳动力成为商品,当然也应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可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什么呢'与一般商品相比,有何特点呢?……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运用这样的导语,从旧知识层层推进到新知识,学生接受、掌握的难度就小多了。

二、悬念诱思式

即教师通过先讲述故事或者列举实例,然后从中巧妙地设置一二个悬念,来激发和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教学中,学生主体积极性的调动程度,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效。因此,安排这种悬念诱思式教学导语,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内心世界里产生跃跃欲试的强烈意识,设法破释教师设置的悬念,从而使课堂教学处于一种“愤而启之”、“徘而发之”的状态。

例如,在《哲学常识》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教学时,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先给学生简要地讲述17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在皇宫里宣讲哲学的故事,然后设置悬念“莱布尼茨提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可是他又说‘世界上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这两种说法不自相矛盾吗?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大家能回答吗?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如此一段简短的导语,可以诱导和“迫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

三、情境切入式

即教师从课前班级的某种具体情境入手,从某些学生的言谈举止、教室的布置或变化、班级刚开展过的某种后动等等,或者教师有意识地对某种情境稍作加工处理,随机应变,灵活自然地加以简要的概括、总结、点拨,然后迅速地切入该节课的教学主题。例如,在一次上《师德常识》中“个人离不开集体”一课时,刚上课,一支横卧在讲桌上的粉笔被风一吹,顺着桌面掉到地上,跌断了。我们没有忽视这个细节,觉得它是切入这节课教学主题的一个很好的情境。于是,就将摔断的粉笔从地上捡起来,又拿了一盒粉笔(纸包的),沿着刚才那支粉笔下滑跌落的路线,把它轻轻推下讲桌,拾起来让同学们仔细查看,竟无一支跌断。这时候,便说了如下一段导语“同学们,刚才的情形大家都看到了,可是你们思考过它说明了什么吗?能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有限的,而由多个乃至无数个个人所组成的集体的力量则是强大的、无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一个方面‘个人离不开集体’一课。”这种由具体情境切入教学主题的教学导语,因势利导,生动活泼,其效果当然也比较好。

四、提问吸引式

即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该节课堂教学中来。这是一种较常见的教学导语类型。它一方面能够通过提问巩固旧知,强化对旧知记忆和理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能够通过提问,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学生及时作出注意力、思维等心理的自我调整,把学生分散、无序的思维转移、吸引到该节课堂教学中。例如在我校每学年举行的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等重大活动期间,或者现在的“迎评估”、“迎国检”期间,学生们议论的热门话题多是当时学校、班级、寝室里等发生的事情。这段时间的政治课教学,我们便经常使用提问吸引式的教学导语。由于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得及时、适度,因此,40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可靠的保障。

思想政治课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中学思想政治课 教学实践 “四步曲”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体现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它对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重要作用。

就此,针对教学的实际与初中生的特点,我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四步曲”教法。

一、阅读

阅读就是通过眼睛这个感官接受信息。在现实生活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信息是通过“眼睛看”这条渠道进入人的大脑的。这条渠道是否通畅,直接关系着学生能否发展。可见,阅读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学思想政治课属文科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且教材内容并不深奥,许多概念、原理等学生读后一般都能理解。一旦不读,那效果就完全不同,真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中学思想政治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较多,从页码上看,最少的四页,最多的九页,重点、难点也都贯穿在其中,如果能反复阅读,重点、难点也能领会,但在课堂有限的四十五分钟内,不但做不到精读,就是反复阅读也不可能,往往只能是泛读。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读完较多的教学内容,并且有一定的阅读效果,就有明确的阅读目的。教师设计焦点问题,限定阅读时间,一般大部分学生都能切中要害找到答案,教学任务在阅读过程中就完成大半。

二、新授

新授就是教师把新知识系统地讲解传授给学生。教师的讲授是否清楚、科学、合理,主要取决于课前的准备工作。课备得好、准备充分,授课效率就高,反之则不然。教师的讲授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把握时间上。

不少研究都指出,课堂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说归说,真正落实还是不容易。课前准备不充分的教师,往往把一节课时间大都花在对教材的烦琐讲解上,出现了“连讲几节放一边,考前复习再见面”的错误方法。我认为,正确的新授课时限应是本节课的五分之二左右。人的大脑其实就是一部活的机器,也有疲惫的时候,因此,把握效率最佳的十至二十分钟时间进行新授,远比一节课四十分钟的嗦讲解效果要好。

2.方法得当。

教师在备课时,教什么内容已是心中有数,需要考虑的是教学的方法。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笛卡尔也说:“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得更深刻:“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因此,科学中难能可贵的创造性才华,由于方法拙劣,可能被削弱,甚至被扼杀;而良好的方法,则会增长这种才华。”方法如此重要,教师怎能置之不理。在如何选择教学方法的问题上教师应该进行斟酌。如新授识记的概念、原理,用“读书指导法”和“讲解法”,对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有重要作用。新授理解的重点、难点,用“讲授法”和“谈话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来获取知识,以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新授实践性较强的知识,用“参观法”和“讨论法”,有利于学生通过直观方式获取知识,提高学生自学和独立钻研的能力。无论采用哪些教学方法,都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实际灵活运用。在某一次教学中,也不可能只用一种或两种教学方法,而是多种教学方法互相结合着用。归根结底,教无定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主要之处详讲,重点所在精讲,次要部分少讲,跟教学无关的不讲。以学生为中心,新授自己预先确定的、与本节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的重点知识,解答学生渴望解答的疑难之处。尽量做到张弛相济,有的放矢,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4.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但也绝不能唱独角戏,新授时随时要注意学生的反应,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论语・雍也》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使学习者对学习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积极性和持久性。

三、讨论

讨论,也称课堂讨论。讨论也就是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的问题或学生自己提的问题,交流意见,相互启发补充,弄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前面的“阅读”和“新授”中,对本节课的知识已经有了“知”,但还缺乏“行”。课堂讨论是从“知”过渡到“行”,从“理论”上升到“实践”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诚如一位大师所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换,每个人就会有两种思想。”讨论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有效的训练。

1.讨论以学生为本。

活泼好动的青少年学生,求知欲较强,善于表现自己,他们是天生的学习活动的承担者,是知识的主人,是认知的主体,是讨论者,他们个个喜爱讨论,也能够讨论,从这一实际出发,讨论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少的一曲。教师在组织每一次讨论时,都应力图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让学生尽兴发挥;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讨论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讨论积极性的激发者。这种课堂讨论既回归了讨论本身的真实――人人参与讨论,又符合教育体系的基本理念――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回复到了教育的本体――学生身上,因而使讨论这种形式成为真正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机制。

2.讨论要有始有终。

“不打无准备之仗”,在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问题和讨论的具体要求、实施办法等,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认真准备意见,不但教师做到胸有成竹,学生也应该做到成竹在胸。准备充分才会取得成功,讨论之前的准备,是讨论取得良好效果不可缺的第一步。在讨论时,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要使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同时又不离主题,紧扣中心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教师应启发,引导,绝不能包办代替。讨论结束时,教师应作总结。没有小结的课,永远是还未完成的课,讨论也如此,没有总结的讨论永远也没有个了结。因此在讨论完成后,教师应指出学生发言的正确意见和错误之处,肯定其优点,否定其不足,分析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让学生感到有始有终,且清楚明白。讨论小结可稍长一些,也可三两语,但绝不能没有。

3.让讨论有话可说。

教师准备的课堂讨论问题,往往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因而,学生应在认真阅读和领会教材的相关内容之后,再展开讨论,这是提高讨论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课堂讨论的问题又往往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热点问题,因而,要使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习惯,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学生在讨论时才会有话可说。课堂讨论时不要人云亦云,要善于独立思考,求异创新。我们应积极尝试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方式,从多角度、多层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进行课堂讨论能达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集思广益的目的。

从上所述不难看出,课堂讨论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一环,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讨论,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培养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训练

顾名思义,就是训练学生能力,可能力又是多种多样的。这里谈的主要是学生解决思想政治课问题的能力。解决思想政治课问题的能力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查阅有关资料,收集有用的信息,熟悉教材内容,进行归纳、类比、分析、总结,最后得出结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教学生会学习,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上,更要授之以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训练,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特别是解决开放性试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告诉学生这道题是怎样做,而新的教学观则强调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自己探究解题思路,最终领悟出做题方法。

思想政治课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

思想政治学科作为初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把关注的重心一直放在知识讲解上,而对能力和素质的关注不够。如何更好地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切实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打造高效课堂成为思想政治教师应该要思考的问题。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优化学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时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引入时事政治内容,将时事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讲授,拉近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既让学生积极参与了课堂教学,又落实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例如,在讲授“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时,教师可以讲讲巴尔干半岛的局势、伊朗的核问题、事件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地分析这些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思想政治课中,对学生进行党和国家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教育,透视社会热点,把握时代特征,正确认识形势。不断充实教材内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导入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质量。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在设计“创建新集体”的导入,我引用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同学们都能背诵上来。这样稍作点评,自然引出新课。又如,设计“我与父母交朋友”的导入,我首先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同学们在动听的乐曲声中,感受到家的温暖,为这节课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热心、入迷的参与教学活动,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

二、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中要扩展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式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例如,教学“文明交往”一课时,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个打电话找老师的活动,让学生来表演,切身感受礼貌用语的作用。此外,平时根据教学内容,还可创设其它多种形式的活动情境,创设机会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做一做、想一想,慢慢体会,从中悟出道理,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从而更好地撑握知识。教学中,教师因地制宜地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例如,在《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四个学生扮演四种角色:“外国人”、“未满18周岁的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人”。让其他同学判断这几种人中,哪些具备选举的资格。结果表演的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其他同学也查阅教材,相互讨论,互相交流,从教材上找出观点纠正“表演者”的错误,寓教于乐,教学效果很好。课后,我建议本班学生在班干部选举中开展“竞选班长”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课的理解,学生的参与意识明显增强。

三、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当前的课堂中,新的学习方式的应用,学生自主意识比以前得到增强,合作愿望不断提高,探索热情持续高涨,热热闹闹的讨论场面已经不难见到,学生几人一组,七嘴八舌的开始了讨论研究,课堂上气氛非常活跃。在合作学习中,师生可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进行交流和讨论,借助集体的智慧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交往和互动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灵感,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能培养合作精神、批判精神、求证精神和乐于探索、追根究底的好奇心。例如,在讲解汇率的有关知识时,我就事先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到有关经融机构了解相关常识,然后,师生在课堂上模拟现实中有关汇率的具体情况,大胆地让学生们自己去操作。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参与实际经济生活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在政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角色的转变,尊重学生,关心学生,通过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职欲望, 并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不怕艰难, 发挥勇于迎接挑战的精神,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教学法律和道德的时候,教师应该先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c,然后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积极建立一个互动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 并引导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预先明确教学目标来设立恰当的探究学习任务,既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得到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又不要太难,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探究、组内辩论、小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的发散思维,畅所欲言,自主、自觉、独立地进行政治学习。在政治教学中面对比较枯燥的理论知识,依据教学的实际需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日常事物来进行问题的创设,将教学内容整合好后,既满足教学任务,又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体兴趣爱好、心理特点等的不同进行分组,每组2―6人,然后对小组进行分工,让学生明确小组学习任务,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相互讨论、相互学习,最终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在学生相互合作、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之间情感的碰撞,通过对观点冲突的探讨,加深对政治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系统的政治思维模式,进而完成教学任务。

四、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提高政治教学实效性,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以致用”,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剖析社会热点通过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提高学生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例如,在讲解“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时,课前安排学生预习,查询我国社会发展阶段及其各阶段所拟定的政策,并讨论社会政策制定的目的,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本节课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上,政治教师应该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自身的情况合理组织一些围绕学习主题的活动, 让学生通过活动进行讨论和研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活动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如课本剧、模拟法庭、组织辩论赛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详细地思考、探究和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自主学习意识。例如,在学习“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的建设”这个课题的时候,政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辩论赛,将学生分为两组,分组寻找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进行辩论。辩论过程中,学生应该据理力争,争锋相对,带动课堂气氛,最后,教师根据各组的表现进行表扬。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参与政治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课教学范文第10篇

一、更新观念,以先进科学的教育思想为指导

教育指导思想决定着教学的设计,对教学起着导向的作用,教师应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思想。

1.朋确政治课教学是为培养“四有”人才打基础的,它肩负.着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的光荣使命。只有从这样的高度认识自己的工作,才能教着“今天”,想着“明天”,提高教学的积极性。

2.要更新观念,改革教法,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愉快地获取思维方法。

3.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改变唯教师为中心的教法,为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创造条件。

二、深研教材。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是备课和上课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只有在深研教材的基础上才能准确把握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这也是确定教学重难点的前提。

三、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这两条主线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下完成的。只注意知识的讲解,而忽视情感的交流是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师生这种情感的交流,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愉悦和谐课堂环境形成的基础。

怎样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

首先,把微笑带进课堂,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微笑的面容、的目光、大方的仪表,会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祥的基调,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其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处于积极探索新知识的状态,就必须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动之中,这正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创设的理想环境。

再次,建立平等、民主和友好有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和友好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和谐愉悦课堂气氛的基础。这种关系的建立关键在于教师,学生要亲其师,教师必先爱其生。热爱学生是师德的集中反映。

四、用教学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思想政治课是具有情感性、抽象性、独创性的特殊艺术。教师要善于将政治教学中的教育性和科学性,用艺术化的形式诉诸于学生,使之人心人脑。具体来讲:

首先,以开讲艺术萌发学生的求知欲。一堂好课的开头如同一出好戏的序幕。开讲得好,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的心理状态,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起‘‘探究反射”。

其次,以点拨释疑的方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导入后,只有通过点拨释疑。才能使学生在解开疑团的基础上,切实掌握知识,提高认识能力,才能使得学生的学习进一步深入下去。只有这样,才能变“苦”为“乐”,增强知识的吸引力,使得学生想学、乐学、勤学。点拨的方式多种多样,常用的有:借势诱导,引向深入。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一般能答出一二、且思考方向正确,但认识深度不够。这时,教师应在肯定学生认识方向的基础上顺势点拨,诱导其认识走向深入和系统。②夸谬正误,转变认识。当学生对一个问题发生错误认识时,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予以否定,则难以使学生信服,且易产生逆反心理,这时,如采用夸谬法,由学生认识导出明显错误的结论,学生就会幡然醒悟,转而寻找正确认识。③搭阶造梯,指点迷津。当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时,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分析,此时教师应善于在到达认识彼岸的路上筑上阶梯,指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启动学生思维。

上一篇:书法文化范文 下一篇:绿色化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