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艺术范文

时间:2023-02-28 22:38:45

数字艺术

数字艺术范文第1篇

河南省安阳县职业中专

一直认为,技术和艺术并非对立的、水火不相容的。“技艺”一词早已有之,也说明二者是完全可以融合的。

在计算机普遍应用的时代,技术和艺术这两个似乎外延没有交叉的概念很轻易地结合在一起了,这就是数字艺术。广义的数字艺术可以看作是数字化的艺术,即使用了数字技术手段的艺术形式。

上世纪60年代,诞生了新媒体艺术,经过漫长的30年时间,新媒体艺术终于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进化为数字艺术,与交互媒体、数字影像、虚拟现实等共同筑起了数字艺术的大厦。从卡通动漫、电脑插画、DC摄影、数字音乐、影像处理、电子游戏、三维动画,到平面设计、数字特效、网络游戏、虚拟现实、3D互动,无不是数字艺术的阵地。

时下很受欢迎的安卓应用“魔漫相机”,正是数字艺术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全自动的数字化处理,只需要按一下快门,令人惊喜而又不可预测的漫画像立即诞生,这个漫画不是生硬的数字变换,而是活灵活现的十足的艺术品。原本是手机上的一款App,却让计算机上的类似软件汗颜,以至于大家苦苦寻找“魔漫相机”的计算机版,甚至不惜用安装安卓虚拟机的方法在计算机上运行该程序,用摄像头实现魔漫拍照。

曾经很多艺术家都对数字艺术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艺术的核心是灵性,而这种灵性正是来源于人的想象力和创意空间,具有一定的审美高度的欣赏价值,是机器智能不可替代的。的确,机器的创作能力还很不足,像电脑作文、电脑作曲类的作品都让人不敢恭维。但是,在计算机辅助下的艺术创作,却可以发挥令人惊异的能力,让很平常的作品都可以变得光彩夺目,绚丽无比,再结合创作者的灵感和艺术认知高度,一样可以创造出美轮美奂的传世艺术佳作。在CG领域,艺术家的灵感和技术常常能突破笔墨的限制,发挥得淋漓尽致。

不可否认,工艺品也是一种艺术品。而利用数字技术来创造和生产工艺品,却是手到擒来。如果十字绣算是一种艺术品的话,那么数字油画也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品。它们在前期通过数字化手段生成半成品,后期进行人工操作,虽非创造性作品,却一样让人爱不释手。

数字领域还有它特有的艺术形式,如计算机游戏。最初的益智游戏都是从现实移植到PC中的,然后就诞生了计算机上特有的游戏形式,如俄罗斯方块、黑白棋等,更不用说后来的各种3D游戏了。它们同样是智慧结晶出来的艺术。

光影墙也可算是数字艺术的一种形式,通过计算机的控制和处理,将相应的光线投射到建筑物上,利用光线的变幻和物体的质感生成优美的动态画面。

很多的艺术创作过程已经离不开数字技术,如音乐后期处理,电影特技制作等。将技术溶入艺术,是数字艺术的特色,原理与表现,感性与理性,科学与艺术,技术思维与哲学思考,百般杂糅之后,又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从数字到艺术是一个很大的跨越,它需要创作者既精通计算机处理,又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以最常见的平面设计为例,这方面的高手往往本身就是一位艺术家。视觉艺术设计领域中,虽然越来越多地在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但同时也越来越强调艺术修养的形成和积累。

数字艺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字艺术 数字艺术批评 数字摄影 数字影像装置艺术

什么是数字艺术

数字艺术(Digital Art)是一门崭新的艺术,因其历史极为短暂以致从现有的纸本出版物里找不到它的确切概念。维基百科给出的定义是:“数字艺术是纯粹由计算机生成(例如分形和算法艺术),或采用其他素材,诸如扫描图片之类,或使用矢量绘图软件以及鼠标或绘图板绘制的图像。虽然从技术上这一术语可以指称使用其他媒介或程序,以及仅仅通过扫描完成,通常是通过计算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微控制器或任何能够判读输入创造输出的电子设备)储存的已经被做了极大修改的艺术;数字化的文本数据和原始音频和视频录制品通常不算作数字艺术,但可以是大型电脑艺术和信息艺术方案的构成部分。有些作品,虽然采取的是类似非数字绘画方式创作,但使用了计算机平台并用数字方式输出所产生的如同绘制在画布上的图像,也被看作是数字绘画。”[1]

从上述定义和具体形态看,数字艺术具有下列特征:

第一,数字艺术是通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而非手工创作完成的虚拟艺术作品。

第二,数字艺术不仅仅是视觉性的艺术,通过声音的加入,它还能够作用于人的听觉。

第三,数字艺术可以具有互动功能,受众甚至可以参与作品的创作和修改。

第四,除了有静止的二维平面和三维立体作品,数字艺术还有活动的二维、三维作品(即二维三维动画)。

第五,数字艺术通过计算机复制,在品质上不存在原作和复制品的差别。

第六,除了独立存在,数字艺术往往与装置艺术结合,形成集声光电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第七,数字艺术可以通过互联网传播,也可以在实体空间展示。

第八,数字艺术可以是一人创作,也可以是多人合作完成。由于涉及到的技术越来越复杂,团队创作的现象日渐普遍。

数字艺术的技术对软件的依赖度非常高,并随着程序设计的快速升级而不断更新。

随着数字文献储存媒材从磁盘到光盘再到闪盘的不断更新,数字艺术存贮的媒介也在不断变化,并存在着媒材保存不易、存贮转换不畅和设备不兼容等导致的数据丢失的危险。也就是说,相对于传统艺术,数字艺术能否永久保存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数字艺术的欣赏需要受众的亲身体验,对于数字影像装置艺术则需要受众的真正在场。

数字艺术的展示需要借助相关设备,它是一种只能短期展览,不做长期陈列的艺术。

数字艺术包含着时间、空间和声音元素,因此对介绍和宣传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报刊印刷品不能呈现作品的全貌,图片只是作品的切片或相当于电影的剧照,其传达的作品信息极为有限。

数字艺术不像传统实体艺术品可供私人和博物馆收藏,它对既有的艺术品收藏制度带来了挑战。

综合上述特征,数字艺术的定义可以简化为:数字艺术是纯粹由计算机生成、既可通过互联网传播又可在实体空间展示、能够无限复制并具有互动功能的虚拟影像和实体艺术。

如何批评数字艺术

在维基百科数字艺术的定义之后,作者还叙述了数字艺术的历史起源:“1985年7月安迪・沃霍尔在纽约利用一台“阿米伽海军准将”计算机创作了数字艺术,当时这台计算机在林肯中心公开展销。一个黛比・哈里(Debbie Harry,Blondie乐队主唱)的单色图像被一台录像机捕捉到,并被数字化地输入到一个被叫做ProPaint的绘图程序中,沃霍尔操作计算机给图像添加了各种色彩。”[2]如果可以确认沃霍尔的创作是第一件数字艺术作品,那么这门艺术的历史就有明确的时间上限。这也表明,数字艺术迄今只有28年的历史。

虽然数字艺术的历史不长,但这门艺术也不是无源之水。从技术上看,它是从摄影、电影和电视艺术逐渐发展演变而来。更确切地说,他是从影像艺术直接转换过来的。它与影像艺术的差别,从技术上看是电磁成像与电子数字成像的不同,更本质的区别在于录像艺术只具有记录作用,而数字艺术具有虚拟功能,可以创造一个非现实的世界。因此,狭义的数字艺术是指虚拟的静止或活动的二维三维作品。

数字艺术是随着计算机的发明而出现的艺术样式,因此这门艺术具有强烈的科学技术特性。准确地说,数字艺术属于“高技派艺术”。计算机是西方人的发明,因此数字艺术潜藏着西方理性主义和科技文化的基因。我们知道,西方艺术自古就与数理科学密切相关。在古典艺术时代,与艺术相关的科学技术是几何学、透视学和人体解剖学;现代艺术则得益于光学、色彩学、色彩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等科学原理的支持。将造型艺术从绘画和雕塑等传统架上艺术的固有样式和狭小范畴中解放出来,扩展到装置艺术、大地艺术、行为艺术和表演艺术等新型样式,将美术变成能够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的“多觉艺术”或“全觉艺术”,则是马塞尔・杜尚及其观念主义的功劳。也就是说,数字艺术是艺术范围和艺术媒介不断扩展的结果。

从本质上说,人类艺术史就是一部艺术范围和艺术媒介不断扩展的历史。西晋陆机说:“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美术的基本功能就是记录形象,其抒情表意的目的是建立在造型的基础之上的。自古以来,人类为了能够有效合理、便捷快速的记录形象而不懈探索,使得艺术不断翻新、变化无穷。在视觉艺术史上,摄影的发明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技术的出现使得记录形象变得易于翻掌。更重要的是,它使人类自古希腊时代就萌发的逼真再现的艺术梦想变成了现实。我们知道,摄影的别称就是“写真”。有人说正是摄影的发明导致了西方现代主义的产生,导致了具象艺术和写实主义的衰落和抽象艺术的兴起。其实,摄影也是现代艺术最大的技术支撑。摄影使得形象记录变得异常便捷,使得图像超过了文字,变成了传播知识和信息的重要载体。摄影是图像时代或读图时代的坚强依托。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带来摄影本身功能的日益强大,也给视觉艺术的进步以极大的推动力。如果说从早期的碘化银板感光成像到胶片感光成像,从黑白摄影到彩色摄影,只是摄影材料和技术的改进,那么电子成像亦即数字摄影的发明,特别是数字摄影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则从根本上改变了摄影作为形象记录工具的固有特性,使得摄影可以通过后期制作技术呈现出超现实的图像。今天,摄影不仅是绘画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其本身已经成为当代艺术重要的创作手段和门类。

摄影的直系后代是摄像和录像,也就是电影和电视。实际上,摄像和录像(电影和电视)就是活动的有声照片。数字摄像机和数字录像机的发明不仅使得人类进入了数字电影和数字电视时代,也使得数字艺术应运而生。

在我看来,数字艺术的批评必须具有下列条件:

第一、从语言学或风格学的角度看,数字艺术是西方现当代艺术进化的产物,因此了解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认识数字艺术的方法论特性。也就是说,明了西方现当代艺术史是评判数字艺术的知识起点。

第二、数字艺术是建立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虽然我们不一定要懂得程序设计,也可以不明白分形和矢量等计算机科学术语的内涵,但如果我们不具备基本的数学知识,缺乏一般的计算机使用技能,那么我们对数字艺术将只可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换一句话说,评判数字艺术需要评论家具有一定的数学和计算机知识储备。

第三、由于数字艺术特别是数字影像装置艺术的时间性、空间性和多觉感受性,使得对它的评判必须建立在现场体验和感受的基础上,而不能通过图片进行“看图说话”式的解读。也就是说,“在场”是评判数字艺术的必要前提。

第四、不管是什么艺术作品,技术和手段只是艺术价值构成要素的次要部分,评价艺术的最终标准是作品所表达的内涵的深度和高度。另外,同样是数字艺术,每件作品之间同样存在着技术上的优劣高下之别。换一句话说,并不是任何使用了数字技术的艺术创作都优于非数字艺术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与油画、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等艺术门类不同,由于数字艺术产生的时间晚,加上使用硬件软件亦即技术工具的相同,我国数字艺术的起步和发展与国际艺术界基本上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也就是说,中国艺术家在油画和雕塑方面很难与西方艺术家平起平坐,但在数字艺术领域则存在着超越西方同行的可能性。近年来我国大量数字艺术家亮相国际艺坛,其杰出的创作成果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把可能性变成了现实。数字艺术在我国已经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各大艺术院校纷纷成立相关教学机构,政府也将数字艺术作为重要文化产业予以大力支持。可以相信,我国数字艺术将有着无限广阔的灿烂未来。

(本文发表于2013年11月20日“数字时代的艺术批评―第六届深圳美术馆论坛”)

王端廷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注释:

[1] Digital art can be purely computer-generated (such as fractals and algorithmic art) or taken from other sources, such as a scanned photograph or an image drawn using vector graphics software using a mouse or graphics tablet.Though technically the term may be applied to art done using other media or processes and merely scanned in, it is usually reserved for art that has been non-trivially modified by a computing process (such as a computer program, microcontroller or any electronic system capable of interpreting an input to create an output); digitized text data and raw audio and video recordings are not usually considered digital art in themselves, but can be part of the larger project of computer art and information art.Artworks are considered digital painting when created in similar fashion to non-digital paintings but using software on a computer platform and digitally outputting the resulting image as painted on canvas.

数字艺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杜牧 诗歌 数字入诗 艺术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也是一个数学大国,中国的诗歌和数字结合的现象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种现象。在中国的古代诗歌中,有很多诗歌都使用了数字,特别是在唐诗中,这种特征更为明显,唐代诗人偏爱数字,特别是近体诗成熟之后,许多杰出的诗人如李白、杜甫、刘禹锡等,都创作了较多的以数字入诗的诗作,但在唐代的诗坛中,在诗歌中娴熟运用数字,并且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的诗人首推杜牧。

一、杜牧善将数字入诗

在杜牧的诗作中,数字可以说是俯拾即是,不仅很多诗歌中出现了数字,而且有很多诗歌都是在一首诗中好几处出现数字,如:“腾阁中春绮席开,拓枝蛮鼓殷晴雷。垂楼万幕青云合,破浪千帆阵马来。未掘双龙牛斗气,高悬一榻栋梁材。连巴控越知何有?珠翠沉檀处处堆。”(《怀钟陵旧游四首》之二)“十顷平湖堤柳合,岸秋兰芷绿纤纤,一声明月采莲女,四面朱楼卷画帘。白鹭烟分光的的,微涟风定翠。斜晖更落西山影,千步虹桥气象兼。”(《怀钟陵旧游四首》之三)

在这两首诗中,每首诗歌中都用了四个数字。

据岳麓书社集部经典丛刊《杜牧集》,得杜牧诗共计约四百五十余首,其中有数字的约有二百六十五首,超过了总数的一半,这在其他的诗人中是极少见的。《唐贤清雅集》评杜牧《题齐安城楼》云:“此诗须善会,若无渠气骨,更是算博士。”关于杜牧善以数字入诗这一特点,前人早有所注意,如何文焕在《历代诗话》中云:“旧称牧之好用数目,如二十四桥之类是也。”今人王淑均、朱碧莲在《杜牧诗文选注》前言中也称杜牧“善于将数字入诗”等等,这些资料都表明了杜牧在数字应用上的艺术技巧。

二、杜牧将数字入诗的原因

(一)中国早期诗歌中存在的以数字入诗的手法的影响。在诗歌中应用数字,这并不是杜牧的独创,在他以前的诗歌中就有以数字入诗的现象,这种以数字入诗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诗经》,《诗经》中的诗歌就出现了大量的数字。此外,还有其他的很多作品同样也存在着以数字入诗的现象。

(二)中国古典哲学特别重视数对中国的古典诗歌创作的影响。中国古典哲学特别重视数,《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淮南子诠言训》曰:“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无敌之道也。”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他们都认为“一”是数之始,又是万物之源。所以数在中国的古典哲学中,始终是它的基础,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体系中的象数之学,以数字、图象符号来解说宇宙中万物之变,必然会影响到中国的古典诗歌的创作,可以说中国古典诗歌从一开始就和数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三)数字的表现功能的影响。数字在最早出现的时候,主要是为了计数,这就使得数字必须具备准确性、直观性的特点,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发挥数字的功能。也正是因为这样,诗歌中的有些数字往往可以给读者以直观的感受。如:六年仁政讴歌去,柳远春堤处处闻。(《寄牛相公》)。诗人抓住了数字的准确性特点而加以应用的。

(四)杜牧对数字有着独特的敏感。杜牧作为一个大量在诗歌中运用数字的诗人,他对数字在诗歌中的作用有着独特的敏感。《韵语阳秋》卷四记载:“张祜诗云:‘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杜牧赏之,作诗云:‘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故郑谷云:‘张生故国三千里,知者惟应杜紫微’。”由此可见杜牧对诗歌中的数字是有独特的敏感与体会的,所以一见张祜的诗歌便被其所吸引。

三、杜牧诗歌中对数字处理的方式及效果

数字最大的特点是准确性、实指性,因而在现代的一些文体中应用数字最多的大多是一些应用性的文体,而诗歌作为一种以抒情为主的文体,在诗歌中大量运用数字往往会使诗歌变得平板、枯燥,缺乏诗歌应有的美感。但杜牧的诗歌却相反,达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这与他在诗歌中处理数字的艺术技巧是分不开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些看来简简单单的数字,在诗人的笔下,充满了魅力,构成了一首首美妙的诗作,令人回味不已。

通过对杜牧诗歌的分析,其诗在数字的处理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句间并置式。这种方式是杜牧诗中用得最多的一种,在杜牧的以数字入诗的诗歌中,采用这种方式的占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如:“娉娉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赠别二首》之一)

二是句中并置式。即在一句诗句中并置几个数字,在这些诗句中,诗人依靠数字间的内在联系,将几个数字直接组合起来,中间省去了任何的修饰、连接、交代等一切语言。如:“一日五诸侯,奔亡如鸟往。”“七十里百里,彼亦何尝争。”(《感怀诗一首》)“四海一家无一事,将军携镜泣霜毛。”(《长安杂题长句六首》之一)。诗人在诗句中将这些数字并置在一起,在情感的表现和渲染上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聚合场,具有强烈的表现力。

三是和典故结合式。这种方式数字中本身就蕴涵了典故。如“君为珠履三千客,我是青衿七十徒。”(《送王侍御赴夏口座主幕》)“三千客”用“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的典故。“江碧柳深人尽醉,一瓢颜巷日空高。”(《长安杂题长句六首》之三)“一瓢颜巷”用的是《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的典故。

四是诗人在诗歌中将所要描写的对象用数字加以放大,强化诗人的感情,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一世一万朝,朝朝醉中去。”(《雨中作》)人的一世“一万朝”,当然是一个概数,但是却从数字上放大了一个人的一世,在这漫长的人世中,作者“朝朝醉中去”,万朝如一日,因而我们也就可以从诗歌的数字上读到作者郁郁不得志只有借酒浇愁的无奈。

五是使用大量的数字来叠加。诗歌中表达诗人自己强烈的感情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而在杜牧的用数字入诗的诗歌中,作者常常采用数字的叠加来达到这种效果。如《东兵长句十韵》:“落雕都尉万人敌,黑将军一鸟轻”,连用“万人”、“一鸟”两个数量词来表现领兵将领的英勇。

数字艺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字舞蹈;艺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J8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1-0120-01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始终以不同的形式不断地丰富并发展着。舞蹈艺术经历了从身体舞蹈向影像舞蹈的发展历程,又经历了从模拟影像舞蹈向数字影像舞蹈进而向游戏舞蹈的不断演变过程。中国舞蹈艺术和世界各国的舞蹈艺术在各自的发展中又彼此发生着联系,随着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舞蹈艺术的发展对技术力量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舞蹈艺术的创新渐变为技术和工具的革新。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俱进的舞蹈艺术也不断地变化着自身的表现形式,在舞蹈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不断涌现出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数字舞蹈艺术便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主要将数字技术与舞蹈艺术有效结合,是当代舞蹈艺术发展的新形式。在舞蹈艺术未来的发展中,如何更好地将前人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舞蹈艺术加以保管并利用,如何将世界各国舞蹈的长处有效地吸收融入,对推动我国舞蹈艺术事业的发展以及让人们更好地感知到舞蹈艺术的魅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数字舞蹈的内涵

数字舞蹈最早以视频舞蹈艺术的形态出现,视频舞蹈艺术主要是在拍摄、编辑、制作的过程中借助一些设备实现对舞蹈影像的创作和展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图形图像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载体的数字舞蹈应运而生,它主要借助于数字技术实现了有别于传统舞蹈的信息采集和作品编制,同时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帮助下,数字舞蹈以数字化的形式创作、保存、传送和播放,以数字技术将舞蹈的数据、视频及音频等实现整合。它以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及传媒技术的发展为平台,融入了艺术家的创作思维和认识,最终形成供人们欣赏的舞蹈影像。数字舞蹈艺术的展现形式已经脱离了传统的舞蹈传播所必备的资源,如舞台、演员、灯光等。完成数字舞蹈的制作,首先要对舞蹈的音乐进行剪辑,普通的音乐制作只需精确到秒,有专门的软件进行音乐剪辑,而数字舞蹈的音乐剪辑对时间的要求要严格得多,对背景的处理也有特殊的技巧。其次,数字舞蹈的编排依赖于数字虚拟化技术,舞蹈演员脱离舞台实体,释放了艺术思维,更好地将心中对舞蹈舞台效果的设想通过计算机表达展现出来。最后要实现数字舞蹈的舞蹈动作与背景音乐的有机结合,将整套舞蹈分解成每一个舞蹈动作,然后为舞蹈添加背景音乐,把握每一个舞蹈动作的音乐节奏,通过数字技术将大量的数字基础动作编排成一套舞蹈。

二、数字舞蹈艺术的特点及应用

(一)数字舞蹈艺术的特点。数字舞蹈艺术表现形式突破了传统舞蹈的表现和传播方式,传统的舞蹈主要通过剧场舞台的形式展示,观众需要亲临现场才能欣赏到舞蹈的内容;数字舞蹈大大地扩大了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观众可以通过网络、光盘等形式获得舞蹈表演的资料,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了数字化舞蹈的大范围广泛传播,网络成为数字舞蹈传播的重要途径,舞蹈的制作者只需将舞蹈资源在网站上,观众就可通过网络点击获取舞蹈资源,较传统舞蹈的传播方式便捷。数字舞蹈最鲜明的特色集中于其制作是以计算机为载体的,必须依靠计算机技术得以实现。

(二)数字舞蹈艺术的应用前景。数字舞蹈自身的特质决定了其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首先,数字舞蹈了带来了舞蹈剧场表演的新的繁荣。数字舞蹈连接了现实中的剧场艺术和虚拟化的剧场表演,丰富了剧场演出的表现形式。其次,数字舞蹈给舞蹈教学带来了便利。由数字技术制作出的舞蹈视频或光碟更为便捷地应用于舞蹈的教学中,更方便地使更多的人接触到舞蹈艺术。最后,数字舞蹈艺术推进了舞蹈艺术的传播。计算机网络的传播以及光碟等传播媒介降低了舞蹈艺术传播的成本,随着数字舞蹈制作技术的成熟,更多优质的舞蹈资源将会更好地被复制,将会有更多的观众欣赏到舞蹈艺术,快速便捷地推动了舞蹈艺术的传播。

三、结语

新的时代赋予了舞蹈艺术更全面更丰富的表现形式,数字舞蹈艺术是当代舞蹈艺术发展的新的表现形式,也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和智能化操作普及的必然产物。数字舞蹈艺术有着其自身独有的艺术特质,在未来的舞蹈艺术发展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易晓辉.关于数字舞蹈的若干思考与研究[J].大众文艺,2012,(22):112.

[2]刘丽.论数字舞蹈的历史、特质和前景[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2):111-115.

[3]唐彦歆.科技演绎新舞蹈――数字舞蹈[J].华人时刊(中旬刊),2012,(10):142.

数字艺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字;装饰;生活

各种数字媒体艺术都是新的艺术形态,它们的显著特征是数字化,这是基于数字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它融合了数字处理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网络传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学科知识,形成了数码图像、数码视频、三维动画、数码音响、信息设计、互动媒体等专业创作及互联网艺术的一系列的艺术创作与制作环节。”其数字化的特征也为艺术形态的多样性创作提供了更大的可能和空间。而这些新媒体技术又被艺术家所运用,更完美的装饰了人们的生活。

一、数字化生活现状

1.个人电脑、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

PC机,即个人计算机,在短短的发展历史中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随着家庭电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艺术、设计界的传统表现形式也受到致命的冲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成熟,用电脑绘画和艺术创作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甚至成为一种门类,并发展到了繁荣阶段,同时把网络技术带入千家万户。

网络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方便快捷时尚的生活方式,更是一个巨大的素材、知识资源库,可以唤醒艺术创作灵感的载体。它可以挖掘出更多的表现方式和更大的设计潜力。网络的到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观察设计、沟通世界的平台,更为艺术家、设计师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全球化的图库。计算机技术和多种电脑软件的开发,使艺术创作呈现出一种空前的自由灵活模式,打破了传统艺术家创作过程中的众多禁锢和束缚,变众多的无能为力到游刃有余,为多元化的艺术发展模式提供了一个开阔的平台。

2.数字化中设计软件的应用。

电脑软件是对电脑硬件设备的补充,而设计软件尤其是图形设计软件,更是呈现百家争鸣的势头,这都为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便捷的创作手法。

Photoshop是Adobe公司开发的广泛适用于摄影师、专业设计师和图形制作者的强大的专业图像处理软件,人们可以用它获得并保存、调整、修饰图像。Photoshop以其功能强大、直观易学、使用方便等诸多优点,被众多设计人员和业余爱好者所接受,在照片处理、网页制作与多媒体影视制作等诸多领域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把生活装扮的更加理想化。

Illastrator、Coreldraw、Freehand是三个矢量的绘图软件,集图形设计、绘制、抓图、文字编辑、位图转换、动画制作及图形高品质输出于一体可以又快又精确地制作出彩色或黑白的图形,可以设计出任何形状的特殊文字,并置入影像。被广泛应用于制作商标、包装设计、海报等平面设计、出版、网页和多媒体等领域。

Painter是Adobe公司开发的设计绘画软件。它在电脑上将传统的绘画方法和电脑设计完美结合起来,具有特有的仿天然绘画技术,形成了独特的绘画和造型效果,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有创意和最完美的设计绘画工具。

Flash是Macromedia公司推出的专业化的矢量网页动画制作软件,具有容量小、变化多及功能强的特点。

3DsMax和Maya都是优秀的三维动画制作软件,集建模、渲染、动画于一身,在角色、游戏制作等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性能,成为普及程度最高的三维软件。再加上VRay Lightscape 等专业的小型渲染软件的补充,使三维制作更加的完美。

After Effects 是Adobe公司推出的一款专业的视频非线性编辑和影视后期合成软件。

Premiere Pro也是Adobe公司开发的一款功能强大的影视作品编辑软件。它集视、音频编辑于一身,使用多轨的影像和声音进行合成与编辑,可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同时提供数字视频编辑全过程的增强功能来满足专业人士的需求。目前已成为大中型视频工作室和电视台等专业机构的首选软件,同时也是广大业余爱好者的首选软件。

其他的很多软件,比如DreamWreaver、AuTo CAD等等,都是人们在不同的设计行为中经常可以接触到的。这些软件各有各的优势,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取其所长,避其所短。

总之,数字技术日益装饰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我们在数字化的生活中尽情的享受美感和舒适。

二、数字化生活之后的艺术表现

从19世纪的技术发展历程来看,艺术家对于新的艺术形式,都会经历一个由恐惧排斥质疑到接受投身创作并积极改进这样的一个过程,如19世纪摄影技术的出现。现在看来,人们对于新技术、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已经到达了空前的快捷和迅速,具有前所未有的包容度,已经适应了这种不断创新的时代。一种新技术的发明、新产品的问世,带给人们的不再是长时间的忐忑和不安,而是迅速接受和适应,艺术家也不例外,尤其是设计师。他们往往是新产品的设计者。面对新技术,他们能迅速接受、运用、创新,来改变世界装扮生活。这些新的媒体技术,带给艺术家的除了惊喜和冲动,更有超前的创作和深刻的思考。

1.传播中的数字化艺术形态。

网络广告。随着21世纪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活动越来越红火,网络广告显得格外的重要。它主要利用三维电脑图形来设计个性化的商品包装和网上虚拟商场,网络上的三维画像可以直接满足人们足不出户的购买愿望。另外,网络上的在线视频、短篇动画等形式,也日渐成为商家宣传产品的途径。

交互动画、互动装置。这是一种艺术形态的新形式,其根本特征是交互性,是通过对一些装置的设计来表现一种艺术氛围,同时把观者也作为这种氛围的一部分来表现主题,其艺术形态的最终体现是虚拟现实。

网络游戏。自1998年6月网络游戏正式推出以来,我国的网络游戏市场一度呈现火爆的场面,至今,已步入成熟稳定的阶段。网络游戏在提供给人们娱乐的同时,也为艺术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更便捷的平台,更加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

矢量动画艺术、数字三维动画。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动画制作技术也逐渐普及化,使人们的视野更加丰富和开阔,漂亮的影片画面、角色夸张的个性表演以及绚丽多彩的生动造型,相对于传统的二维动画艺术,极大地吸引了我们的眼球。

众多的艺术形态必将大规模地影响人们的生活,从而构建出新的艺术价值观,以此突现设计为改变人们生活的宗旨。

2.数字化艺术的显著特点。

数字化艺术是一种新型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的发展历史也仅仅是十几年的时间。和传统艺术相比,数字化艺术具有传统艺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首先,任何用计算机制作出来的作品或者经过数字化处理的艺术作品,都可以通过数字信号方式传输,然后被广泛的浏览、评价和复制,并且被很好的保存,传播的速度快、范围广 ,艺术大众化。

其次,数字化艺术具有交互式和互动性的特点,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作者、观者、作品之间的互动;可以通过观者对作品的参与,达到观者对作品的“再创作”的效果,扩大了艺术表现的互动空间,观者可以参与到作品中来,而不是如传统艺术那样被动的接受,这样的形式最终导致了事件结果的不可预知性,更加尊重观者的选择权利,使得新媒体更具前卫性和实验性。

再次,数字化艺术是技术和艺术相互融合的产物。前者是技术层面上的,后者是人文创作层面的,将一些艺术思维创作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来实现,特别是三维创作,全方位观察预期效果,从而表现出一种新的艺术形态即数字化艺术。

最后,信息内容的多媒体化。与互联网不同,宽带互联网基础上的信息内容将具有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是集文本、图像、视频、下声频于一身的多媒体信息,完全数字化是其显著特点。

当然,数字化艺术也具有其不可避免的弱点,广泛的流传不免使艺术逐渐世俗化、大众化。数字化技术要想与艺术完美结合,那么数字化技术就必须蕴涵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不是简单的在形式上的融合。从总体上来看,这种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既符合非物质社会发展的需要,又符合一些科学规律,可以说既是时展的巧合,又是时展的需要。在强调个性化发展和个人风格的今天,数字化艺术也如雨得水般发展的更快更远。

三、数字化艺术的未来

数字化艺术在未来的生活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将广泛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我们周围的信息正在迅速实现数字化,它已经涉及到生活的各方面。今后会以数字化为轴心,影像和数字的结合将加速进行;人体功能也将发生变化,并融于各种设备中。今后,我们周围将充满数字化设备;电影的拍摄将离不开计算机,甚至一部分艺术家也完全抛弃画笔;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将发生巨大变化,生活不再复杂繁重,基本上都成了一键制;利用虚拟办公室在家上班,将成为普遍。

学校的教育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教育层面上看,学校数字化建设必然导致教育过程信息化。信息化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材多媒体化、资料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如我校建立了语文、数学、英语、艺术等学科专题学习网站,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教学成果及时地传送到网站上,实现资源共享。数字化的学生将不用图书馆和教科书,学校每人发放一个超薄笔记本电脑,像一本书,里面装载数以万计的图书和教科书、大学阶段所需的所有资料和练习题,以及毕业设计题库等,大学阶段学习所需的内容应有尽有。 学校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极大变化,没有教室和报告庭,只有一个大型俱乐部和健身设施,老师和学生主要通过网络视频沟通,无线网络将普及千家万户,成为真正的“家里蹲”大学。

数字艺术范文第6篇

我国的舞蹈艺术发展历史较早,最早是作为一种宗教的祭祀仪式而产生,这一时期舞蹈表演者的身份地位很高;随着社会的发展,舞蹈艺术逐渐转变为一种为统治阶级享受的娱乐方式,舞蹈者的身份随之有所降低;到解放前期,舞蹈表演作为一种供统治阶级享乐的职业,表演者的身份很地下,也被大众所不齿;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各国舞蹈逐渐引入国内,舞蹈一种作为艺术得到巨大发展的同时,舞蹈表演者的身份得以恢复和提高。舞蹈艺术的发展经历了很长的历史阶段,在数字时代到来之前,舞蹈艺术经历了从身体舞蹈艺术到影像舞蹈艺术。在远古社会,无论是婚丧嫁娶、生育祭祀和播种丰收,还是驱病除邪,舞蹈不仅是远古先民的一种质朴生活方式和感知世界的方法,而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原始时期,舞蹈的诞生是脱离对工具的依赖,并且主要是以身体为媒介的,可以说是音乐、舞蹈和文学的结合。随着文字、录音技术和摄影摄像的诞生,舞蹈艺术逐渐脱离了身体的在场性,并且成为了舞蹈影像。目前,我们欣赏舞蹈不需要到现场去观看舞蹈者的形体动作,只需要到影院、电视和手机登媒介上进行欣赏。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舞蹈艺术不仅在形式和内容上发生重大改变,而且也成为现代人们生活和精神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接下来笔者将对数字时代下舞蹈艺术展开分析和阐述。

二、数字时代舞蹈艺术的内容和形式

1、舞蹈游戏与游戏舞蹈

从诞生开始,舞蹈就和游戏有了紧密的联系。在语言产生前,人们是通过肢体动作进行情感的交流和信息的传递,随着语言得到普遍运用、艺术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变化,逐渐出现了诗歌、音乐、雕刻、绘画等艺术。在最初的时候,人们在舞蹈中通过游戏或者各种模仿动作进行情感的发泄,随着网络媒体和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舞蹈艺术逐渐采用各种新型技术和形式。虽然舞蹈游戏极大地丰富了游戏者的视觉效果,但与“原生态”的舞蹈只是有了一些联系,但与舞蹈艺术具有很大的差距。而游戏舞蹈是一种不受传统演员、舞台和灯光等舞蹈元素的影响,采用专业数字化舞蹈软件制作的数字舞蹈,这种舞蹈形式实现了将想象中的舞蹈表演通过技术变为虚拟中的舞蹈现实。

2、数字舞蹈与影像舞蹈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出现,数字舞蹈和影像舞蹈开始诞生。数字舞蹈是一种脱离了舞蹈编剧和舞蹈喜爱者,将虚拟的完美舞蹈表演和舞台效果通过电脑屏幕进行虚拟的展现,这种创作是一种纯粹的数字化舞蹈影音,主要体现出数字传播和舞蹈影像数字化这两个方面。影像舞蹈主要的特征是处理对舞蹈作品中的某些特定镜头进行修改之外,基本是保持了舞蹈表演的真是面目,这种舞蹈形式主要是通过用摄像机将摄影棚或舞台表演进行完整记录的过程。

三、数字时代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1、舞蹈影像的数字化

传统的舞蹈一种以舞台为平台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且通过表演者的肢体动作进行展示,从文化消费和传播方面来说,传统舞蹈是一种面对特定观众的审美活动。随着影视文化的逐渐普及,舞蹈通过影视屏幕逐渐成为大众的文化消费对象,现在的舞蹈艺术已经摆脱了舞台性和时空的限制,观众可以在电视屏幕上随时进行舞蹈节目的欣赏。但从根本上来说,数字技术并未对舞蹈艺术的“身体”属性进行彻底底改变,只是对舞蹈者生物意义上的肉体进行了抛弃。数字化的舞蹈艺术为观众展示的虽然不是表演者直接的身体影像,只是借助了虚拟现实的技术给观众展示的是比舞蹈表演者的肉身更加感性和完美的身体影像。

2、娱乐性和游戏性

随着影像舞蹈的出现,舞蹈艺术逐渐由固定目标观众群变为大众性的艺术形式,而且由于各种影视虚拟技术的应用,舞蹈艺术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化,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例如街舞和自由舞等。影像舞蹈让每个人都有了实现跳舞梦想的机会,例如90年代兴起的跳舞毯就是数字舞蹈的一种。过去的舞蹈表演者是受到统治者独享的一种娱乐方式,舞蹈表演者没有自主的选择权,现在舞蹈者有的是为了在公众场合进行自我展示,有的是舞蹈爱好者,有的是为了保持完美身材等,都是舞蹈者的自主选择,而且舞蹈艺术家的地位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3、即时互动性

网络虚拟空间由于数字技术和网络媒体的参与,具有交互的作用,不仅为观众提供了参与创作的机会,而且有助于舞蹈者进行自我完善和吸收不同层次精华的平台,将单一接受的艺术表现形式变为公众与艺术家进行互动的艺术产物。数字舞蹈艺术最具有吸引力的特点就是具有即时互动性,让舞蹈表演在舞台化发展的过程逐渐实现了舞蹈的互动因素,并且将舞蹈艺术的魅力得到了极大地拓展,这是数字时代舞蹈艺术最值得发展和期待的一点。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舞蹈艺术以舞台展现形式逐渐被现代各种媒体改变,出现了数字舞蹈、影像舞蹈、舞蹈游戏和游戏舞蹈,而且数字时代下的舞蹈艺术展示出不一样的特点,例如,娱乐性、游戏性、互动性、即时性和舞蹈影像的数字化。除此之外,舞蹈艺术的创作理念和审美观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无论舞蹈艺术的展现形式发生怎样的改变,舞蹈艺术的魅力不仅经千年未衰退,而且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数字艺术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数字艺术;审美;互动;虚拟现实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数字艺术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已成为牵动整个社会心理的独特风景线,不管我们是否情愿,数码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意识、自我意识的冲击和改变是不可避免的。是对艺术观念、美学观念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美国美学家托马斯・门罗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提出了“科学美学”的构想,并阐述了美学研究的一个总的指导原则,即科学美学应该把重点放在对美的经验作现象和描述的研究。他认为:“美学不仅是作为一门纯粹的科学发展起来的,而且还是作为一种真正的技术发展起来的,发展起来以后,它便对一种有限领域中的技能进行科学的研究和指导。”[1]在门罗看来,美学仅仅是一种实用的、技术的和工具性的学科。

数字艺术审美,是艺术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新概念”。需要从全新的视角,以全新的方法,运用全新的概念,对数字艺术独特的审美表现,给予多角度、多侧面、多方向的探讨、研究和阐释。

一、互动之美

一部艺术作品的完整流通过程,大致体现为作者――作品――受众。从创作者到作品,称之为“创造美学”;从作品到受众,称之为“接受美学”。一部艺术作品,其社会价值究竟如何,并不完全取决于创作者,还取决于受众的接受程度。正是从这样的角度出发,应该说,任何一部优秀的作品,都是创作者和受众共同完成的。接受美学提出的这一理论因为条件的限制无法落实到操作层面而成了一种理论假设,这是令人不无遗憾的事情。

但这种遗憾在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在数字艺术中最终得到了解决。尼葛洛庞帝在他的《数字化生存》中提出了人与计算机的“互动”,即人与数字并生的“数字化生存”。在数字艺术中,互动是多方面:艺术家与观众、艺术家与科学家和艺术人员、艺术家与机器、观众与观众、观众与机器、访客与作品之间都有互动关系。

数字艺术中的互动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媒体的“线性秩序”,由此引发阅读对象、阅读方式、阅读性质以及阅读心理和功能价值等多方面的重大嬗变,散发出新的美学味道。在艺术方面,个人表达与个人创意己经由艺术家延伸到了观众,人们对艺术家的要求不再是创作动人的内容,而是设计环境、空间,让观众能够参与其中,艺术家现在所做的不再是在现实世界中取样以反映他的个人观点,而是构造框架,任由观众在其中创造自己的世界。

对数字艺术互动性表现的欣赏与解读也不再只局限于视觉和听觉的意义上,而是视觉与触觉、听觉、甚至嗅觉的全方位的感观体验。这种深层次的感观体验,使“美”既存在于艺术的表象中,成为“感官美”,同时也存在于人机互动、人人互动的过程中,成为一种更直接的“感触美”,从而引起更深、更强烈的审美体验。

数字艺术设计将客观世界中的事物形象用特定的艺术形式加以表现,并为受众认同和接纳,使二者之间建立一种认识与交流的默契。这种默契在很大程度上已将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人与社会融为一体,构成美好的共鸣乐章。

二、虚拟之美

虚拟现实技术是20世纪末才兴起的一门崭新的综合性信息技术,通常指利用计算机建模技术、空间、声音、视觉跟踪技术等综合技术生成的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为一体的交互式虚拟环境。由于它生成的环境是类似现实的、逼真的,人机交互是友好的,因此虚拟现实技术将一改人机之间的枯燥、生硬和被动的现状,让人们陶醉在流连忘返的工作环境之中。

以电影为例,在科学技术的驱动下,虚拟现实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运用产生了轰动的效应,犹如一阵阵排天的巨浪,任何人都无法躲避它的冲击,电影这架造梦机器所创造的影像世界有时比真实的世界给人以更为强烈的真实感。

好莱坞经典巨片《后天》,剧中模拟了自然界被毁灭的现象,逼真地再现的视听效果,将数字艺术运用得登峰造极,给我们带来了视觉上的切身体验,并且通过这种模拟的幻想使人们产生心灵的震撼,以此警示人们对地球资源环境的珍视。美国环球影业公司2006年推出的《金刚》,借助三维动画技术和电脑视觉特效,打造了巨猿、霸王恐龙等“虚拟角色”,制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热带丛林异类生物和人类交锋的场面,重新演绎了原生态文明和现代西方文明的冲突。 相对于传统影片的真实性和现实性的“真实之美”。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数字科幻电影给人们感官上的愉悦之处就在于它可以使观者以超常的角度去看世界,从而获得满足。虚拟现实技术自从应用到电影中伊始,就满足了人们好奇和观奇的心理。当电影通过数字技术创造出在现实生活中完全不存在的影像时,它便用虚拟现实的形式颠覆了一百年来电影赖以存在的现实空间。“虚拟之美”代替“真实之美”势必成为未来电影发展的趋势。

三、集成之美

人类传播的历史不是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进程。艺术的发展也不是一种艺术形式或者流派取代另一种艺术形式或流派的过程,而是一个集成整合的进程。单一媒介创作曾延续相当一段时间,但现在综合编排多种媒体已经不在只是一个论题和想法。随着新技术发展的广泛性和渗透性越来越强,各种数字艺术门类日趋走向综合。

在数字艺术中,集成之美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方面一部数字艺术作品,往往是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绘画、摄影等艺术美的综合体现;另一方面一部数字艺术作品往往是将图像、声音、文本、动画、音频、视频等媒体形式集合在同一个文件中进行编辑处理,产生每一个独立媒体单独所部具有的新的意义,类似依靠镜头的整合产生新的意象的蒙太奇,我们不妨将这种多媒融合的造型机制称为“媒体蒙太奇”。毫无疑问,这将大大丰富艺术设计的构成语言,并由此产生数字艺术创作上新的艺术追求和欣赏中新的审美趣味。如日本Digitalohue公司的作品《曼荼罗》就体现了这种集成之美。

数字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交叉融合,是时间与空间艺术的交叉和兼容。正是数字艺术的这种集成性的美学品格,使得它可以兼容和侵入其他一切艺术领域,调动其他一切艺术表现手段,完成自己的艺术创造。所以,数字艺术这种集成性的美学本质,恰恰构成了数字艺术的重要美学特征。

四、体验之美

参与者完全沉浸于计算机所创造的虚拟环境中,分辨不出真实与虚拟之间的差别,参与者的感觉与行动都与人在自然状态下的情形相似。要实现这种沉浸感,必须使计算机能对人的视、听、触、嗅、味觉进行模拟。这就要有一些最新发展起来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支持,如HMD头罩(Head Mounted Display),数字手套(DataGlove),数字衣或数字外套(Digital Coat)等,通过这些设备与计算机进行交互,得到与真实世界极其相近的体验。

显然,“身”与“心”在虚拟现实中经过了技术化结合。通过利用集成高性能的计算机软硬件并使之与各类先进的传感器相联接,人们才有可能创建一个使参与者具有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和完善的交互作用能力的多维信息空间,为审美感受和审美感悟作好“物质”基础。

美国艺术家迈克尔・奈马克(Michael Naimark)的作品《即此再现》(Be Now Here)是一个由环形屏幕组成的虚拟空间,观众可以站在位于展厅中心的旋转舞台上,带上立体眼睛控制操作板来观赏和体验历史文化遗迹。投影在环形屏幕上的分别是联合国教科文名单上面临濒危的几处遗址,如:耶路撒冷、吴哥窟等。观众可以通过在虚拟图像中前行等与场景发生实时的交互,而旋转台则配合图像的内容每两分钟转动一次,使观众能够感到真实地沉浸在环境中。

将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感体验发挥到极致的作品是夏洛特・戴维斯(Charlotte Davies)的《渗透》(《Osmose》),所有体验过的人都被其特殊的空间体验所震撼。通过戴上数据头盔并在胸前装上测量仪器,人们进入了一个虚拟世界。在这个特殊空间里,人处于一种无重力的状态,在人类创世纪的原始状态中漫游。但不久你就会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充满生机的绿色花园,周围是各种生物,甚至你可以进入到每一片叶子中间去。满足了人们的交流欲望和表现欲望,又使个体行为得到公众的关注与确认,从而增强了艺术作品观赏者的主人翁意识。

在虚拟现实环境中体验“身临其境”,这意味着参与者将不是以敏锐的双眼和聪慧的大脑介入虚拟环境,而是要以完整的生物个体融入虚拟系统。通过这种融入,作为生物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如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知行为,以及喜悦、悲伤、紧张与恐惧等心理反应,都将得到充分的表达。虚拟现实不只是一种新技术,它所创造的人类身体与感知的新体验,在影响我们认识体验世界的同时也改变了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

五、流动之美

数字艺术的互动特性使得艺术作品本身成为一个过程,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永远无法完成的动态的过程。如果观众参与了作品的创作,那么艺术的体验就是常新的。观众每一次点击鼠标、每一次进入艺术品当中都可以改变艺术品的内容、叙事结构、造成不同的审美体验和审美结果。

对于数字艺术家而言,艺术创造的过程比一件具体的作品的完成要重要。艺术家们希望创造一个全新的、充满种种发展可能性的、未定型的作品来探索艺术创造的边界,将艺术感性和科技理性的互动推向一个又一个未知的领域和前沿,而并不仅仅满足于一个审美对象的创造和审美符号的生成。例如,2001年由奥地利许多青年艺术家组成的团队所共同推出的作品《城市互动》,通过网络将两岸城市连接了起来,当参与者在一个城市的公共空间铺设的地面枕木走动时,通过计算机的记录和传达,在另一个城市同样装置在地面上的枕木便会跳动浮起,像是有一个隐形人走过一样,如同远距离地同时牵动着这两个城市的动脉一样。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成熟发展,未来的虚拟交互性网络游戏、虚拟社区文化和虚拟主题公园将会是数字艺术大展风采的舞台。它可以提供一个平台(如网络游戏和电子戏剧等),这个平台是参与者和作品互动表演的舞台。在没有参与者的时候,作品是没有完成的,参与者的参与过程是数字艺术作品完成的一个环节,观众可以像玩网络游戏那样,根据自己的爱好改变故事发展线索和故事的结局,不同的参与者在参与的过程中形成不同的故事,获得不同的体验和感受。这也是数字艺术未来发展最有魅力的挑战形式之一。

参考文献:

[1] 托马斯・门罗著,石天曙、滕守尧译.走向科学的美学[M].北京: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984.

[2] 尼古拉・尼葛洛庞帝著,胡冰译.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

[3] 廖祥忠.数字艺术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数字艺术范文第8篇

关键词:艺术插画 风格 艺术表现

著名美术学者古纳南在阐述数字艺术的定义时说过“艺术不能置身于科技发展之外”。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为原创手绘插画效果的表现带来了无穷的可能。传统绘画主要是依靠书籍、报纸等传统大众传媒以纸质的形态呈现给大众。随着数字化网络的出现,传统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人们更愿意通过网上阅读新闻、娱乐、资讯等。传统的摄影、电影等也向着数字化方向发展,从而出现了数字摄影、数字电影,电视也向数字高清发展。数字传播媒介也就开始出现繁多的种类。

一、 数字插画的主题分类

绘画者在进行插画作品创意构思之前,起初都是先确立主题,绘画者们根据所要表达的内容和创作目的来准确把握设计的主题。如今的插画根据设计所需的不同目的和应用范围,将其划分为了三大类的表现主题:图解性插画、装饰性插画和情节性插画。

对于原创手绘插画设计来说,图形创作是绘画创意表达的最核心要素,居于主导地位,其它的表现内容都是围绕图形创意的主题来展开的。原创手绘插画设计的图形借助于有关形象的形态、符号特征及内涵去象征创作的思想,传递绘画者的信息,承载着重要的信息传播功能。原创手绘插画的创作图形有别于一般的标志与图案,它不是单纯的象征性符号,也不仅仅是以审美为目的的装饰图案,而是在审美意识支配下对特定主题的渲染与表达,使插画的主题形象化,富有深刻的寓意与哲理,并以设计应用为目的。这里的“形”既可以是抽象图形,也可以是具象图形,甚至可以是图形化的文字。它们借助想象的空间和思维,共同向欣赏者传递信息、激发人们对美的需求。

二、 数字插画的构图方式

构图是所有绘画最基本的,是手绘插画创作的基础,是插画家为表现一定的思想、情感,在特定范围内,根据艺术的审美原则来安排和处理形象、符号的位置关系,使其组成有魅力有说服力的艺术整体。插画创作中构图的目的是为了在整体上保持主形与次形的和谐关系,在形与形的排列组合方面找到秩序,从无序中确定有序。

1.构图原则

原创手绘插画中,良好的构图布局可以帮助设计者更好地表达出设计内涵,创作中应遵守基本的构图原则:

1.1分布均衡

插画作品的构图要从画面整体来把握重心。要平衡把握空间位置、中心、和变角的关系,在点和线的相互呼应穿插中寻求平衡,在变化中走向稳定。

1.2充实丰厚

饱满、完整的构图形态符合人们的欣赏心理,画面空虚、琐碎、单薄的构图很难达到装饰美的目的。构图完美的插画作品是作者对理想美的追求,是审美需求的视觉反映。而形象和空间是影响画面饱满的最直接因素之一,只有两者相互呼应、虚实的交融,画面才能达到充实丰厚、浑然一体的效果。

1.3形象完整

插画的构图还应注重画面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尤其是对主体形象。只有完整的形象才能完整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或是故事。

2.构图的方法

在三大基本构图原则的指导下,原创手绘插画中可选择的构图形式多种多样,根据图像所占画面范围,归纳为:视点集中的构图、偏移中心的构图、区域构图、满幅式构图、周边式构图、掩藏式构图、强对比构图七大类型。

2.1视点集中的构图

在进行手绘插画创作中,画面只有一个主体,或众多形象围绕着一个中心点来进行非常有序的组织。这种插画构图方式使画面主宾分明、主体单一、视觉趣味集中。

2.2偏移中心的构图

在进行手绘插画创作中有意将主体偏移整体画面边框的一侧,故意强调画面的不对称不稳定性,作用在于有目的地吸引欣赏者的视线,在不平衡中突出创作的主体。

2.3区域构图

就是将完整的画面分隔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一定独立意义的构图区域来表现不同的主体。这种区域性构图布局并不是简单地将绘画的形象划分成多种样式,而是借助不同的区域空间来表达更复杂的内容,其目的是在对立和统一中获得构图的形式美。作品常以其他细小元素相连接,画面在对立中保持整体感。

2.4满幅式构图

这种构图的方式不是以某一主体形象为中心,而是均匀地占有空间。目的是为强调画面布局的整体意义。如果创作主题是为了表现某一形象,一般是充满整个画面,而不是集中于某个局部。这种构图方式在同一幅画面中,在每个造型各异的同时,没有破坏它整体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画面和谐饱满。

2.5周边式构图

这是种强调视觉中心外移的构图方式,在整体画面布局上具有很强的方向感,并由方向的相互呼应形成一定的节奏。这种插画构图方式更注重形体方向感的确定和由方向所带来的韵律变化。

2.6掩藏式构图

线与面交错、穿插具有形态上的抽象构成感干扰欣赏者视线注意力,有意让人们在寻找的过程中领会插画作品的创意内容和意境。

2.7强对比构图

强对比构图有意安排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明显差异的主体同时出现在画面上,以增强画面形象的视觉刺激强度,其目的是利用各形体间的冲突,制造突出点,以表现重点。诸如此类手绘插画设计,在有意制造矛盾冲突的同时,往往能更形象地表述某个故事情节,渲染出画面气氛。

三、数字插画的色彩表现

色彩可以制造出人们所需要的一切感觉,是一种高度主观、有力的交流观念。是艺术创作表达的重要手段,插画色彩的运用饱含着设计者的情感意念、创意内涵以及审美心理等,使观众对插画艺术作品产生兴趣与共鸣。在手绘插画创作中色彩运用与搭配要能吸引观者的注意力,要凸显原创手绘插画作品的个性特征,且与手绘的技法、肌理表现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视觉美感。从手绘插画在色彩心理、倾向、象征意义等方面深刻体会到色彩在手绘插画上的语言魅力。虽然有色插画作品较单色插画作品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视觉冲击,但我们也不否定黑白单色在手绘插画作品中的强大魅力。

结 语

数字化背景下原创手绘插画并不是置身于科技之外的,而是实现数字化与传统手绘优势互补,形成数字技术与原创手绘插画设计的相互渗透。

在中国现代数字插画中,利用现代数码插画的视觉影响来唤起人们对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视和关注。使数字插画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新风尚,并体现出我们民族灿烂的文化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地在丰富的传统艺术、构图形式中寻找创作灵感,然而传统艺术与现代数字插画的结合,只有深入到实际,才能达到两者的完美结合、贯通,熟练的运用还需不断的思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刘宝岳.插图设计基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宋世宏.数字绘画艺术之我见[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

3. 龚敏.中国当代商业插画设计艺术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2008.

4. 耿健.论数字化语境下插画设计的处境[D].西北大学.2009.

数字艺术范文第9篇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 影视数字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的加快,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所带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文化生活的多样化,对于影视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推动力,日新月异的制作方式和传播手段对影视艺术产生了深远、全面的影响影视艺术的表达总是与媒介手段的发展紧密相关的;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技术对电影、电视、动漫、摄影等视觉传达的表现形式和消费习惯的形成和改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字化是指信息(计算机颗域的数字技术向人类生活各个领域全面推进的过程,包括通信领域、大众传播领域内的传播技术手段以数字制式全面替代传统模拟制式的转变过程。

在这个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随着大型计算机、数字化智能化摄像机、编辑机、视频切换台、数字三维特技机、非线性编辑系统、电脑灯控系统、MD音频制作系统等先进的视频制作设备的问世,为影视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制作功能、电子技术的发展是影视事业腾飞的基础,数字化技术也可以说是促进了影视艺术的不断地提高和创新。带动了视频技术快速发展。

数字化技术使影视出现了一场数字化文艺复兴运动。数字化的出现一方面让我们看到计算机使影像创作得以复兴;另一方面看到各种兴起的市场,数字技术进入数字化使影视发生革命性变化,重新定义。计算机和软件在影视各方面得到运用,提高了生产效率-用计算机改变、增强和重新造型影片原始画画的实践活动稳步发展。计算机以数字方式和增强电影影像的方法创建出一个个神奇的画面:用资科影视作数字式棚外场景、数字式彩色校正、滤光效果和绘画、数字式影像的合成、数字式动画制作、数字式影片修复、数字式线痕去除、数字化影像增强、数字化缺陷消除、计算机生成素材和胶片拍摄素材的集成。

影视数字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影视的命运:数字化影视创造娱乐设施的新时代。当影视观众被其他传媒所吸引的时候,影视只有进行再次革新才能有生存的可能。数字化运算创造出的多层合成的神气场景、震撼人心的音响效果,加上无幕框的特大银幕画面所形成的影院放映的临场感、真实感将是任何传媒无法比拟的。各种特殊效果的娱乐节目、动感电影、虚拟现场以及各种新型节目都会为活动影像节目生产注入新鲜血液。影视节目的制作和播放,由于数字化方式的加入,而变得更加多元化、随机化、全球化和可追求化。

数字化技术从多方面影响到电视和电影等活动影像的制作。首先影响到影视的前期拍摄及后期制作,不仅影响到制作工艺,同时也关系到整个播放再现系统和方式的变革。数字化技术的核心是多媒体数字处理技术,一种集图像、声音和文字于一体的相互式平台。多媒体数字处理技术的应用给予了一种崭新的处理活动声画影像的可能,拓宽了艺术家的天地,给影视工业注入活力。并且多项技术变革:胶片扫描输入、计算机图形和图像设计以及处理、胶片输出记录等,胶片影像信号的数字化转换和存储问题。我们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和计算机完成剪辑已经有所突破,数字化解决了影视制作的代损失问题,数字化技术进入图像微观世界,分解像素,可以达到随心所欲的境地。带来随机改变时空的创作手段。数字化技术同时对影视活动中的特殊效果的造型和渲染、动画的制作、影像的修复、影像的合成、游戏光盘的制作等方面。可以完成影像修复、制作特殊的造型、特殊的环境气氛、场景合成、动画、人―物的替换、虚拟环境等高难度效果的制作,数字化时代带来了一个信息共存、共享、交互式工作的环境,这种以高功能的电子计算机为交互中心,以数字为共识符号的新系统,彻底革新了原来电影、电视、磁带、光盘等之间的信息采集、处理、传递和显示的作业方式,随之也改变了影视技术的许多概念和内容。

影视的形式将更多地取决于艺术结构和内容,其观看方式可由观众按个性化需求来随机选择。数字技术对于图形处理的可能性更是无穷的,在电脑中,形象转化威信息,而信息可以在电脑中进行注意处理和操控的,因此任何图形转成信息后便成为数据库的信息单位,成为艺术的潜在资源。在数字化艺术中,视觉可混性不再局限于“对像”它必须与存在于电脑内流动的永远变化的世界相沟通,从而构成一个互动的艺术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现实可以被虚拟,而且与观众的参与保持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数字化使影视艺术突破了实景拍摄的局限,走向更加广阔的表现领域。影视艺术家的想象力得到空前发挥,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电脑技术可以表现出一切人可以想象出来的东西。这就为电视形象的异彩纷呈创造了物质和技术条件。在世界范围内,当技术手段的悬殊不再是制约创作的瓶颈时,个性特点的发挥便尤其主要。大众化开始走向分众化、小众化-数字化时代,“集体创作、分工序负责”其实更多地被“集体策划、个人实施”所取代。电视节目个人独立完成的意识突出了制作人的才智和决断,使得个性发挥有了广阔的空间。数字化的历史进程,构筑了张扬视觉文化传播的新媒体平台。

影视艺术有着难以预计的表现手段,数字功能有着难以估计的表现力,艺术和科技的结合会日新月异,创作人员的科技能力的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影视艺术的发展中技术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现有的设备已大大增强了表现主力,使观众的视听有了极大的改变,所以技术的发展必会大大增强影视艺术的表现力-在所有高技术媒介的艺术实践中,最有艺术生命力的作品是那些将技术的力量和艺术家的创造智慧完美结合起来的作品,它表现明艺术家有足够的能力和智慧来驾驶这种新媒介,而且技术性语言能准确地传达出艺术家的思想。

但在数字化时代,艺术创造与艺术欣赏将变得非常个性化,数字化技术将彻底改变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及传播方式,它将给艺术品的生产与销售、艺术的创作与欣赏带来前所未有的革命. 假如说,人类社会的政治变革主要引起艺术表现内容上的革命的话,那么,科学技术上的革命就不但引起艺术品存在方式、传播方式及创造与欣赏方式的革命,同时也深刻地反映在艺术的内容中,从而部分地引起艺术内容的变革.可见,当我们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时,更应当看到科学技术也是推动艺术发展并导致艺术变革的巨大推动力,这一点在当今正发生的以数字化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浪潮中,将得到越来越有力的证明

影视文化事业是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朝阳产业。数字化是影视制作与传播的必由之路。数字技术使对影像的复制、修改、挪用、传播更加方便快捷,技术规则超越了艺术规则。数字媒体的时代,数字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成为“数字艺术”,并且整个数字制作领域,成为数字艺术产业。数字艺术是指以数字科技发展和全新传媒技术为基础,人类理性思维和艺术灵感融合为一体的艺术、传统的影视业要成为影视产业,进行工业化生产,就需要使用先进的数字影视技术-数字技术为中国影视产业的电影产业化和电视产业化生产通过一个先进的技术。影视数字化制作它是影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趋势。影视是艺术创作与技术制作相结合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结合越来越紧密、数字化技术可以将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更完美。

数字艺术范文第10篇

数字动画从传统动画发展而来,是对传统动画的审美情趣的一种继承,它革新了传统动画的生产方式,革新了创造工具并拓宽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思路。动画是一门包含绘画、影视视听语言、运动规律和文化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性艺术。数字动画继承了传统文化使用文学剧本的方式,它遵循基本的影视理论,使用镜头语言指导拍摄,而且和传统动画一样使用绘画来进行画面表现。数字动画故事篇的每一个故事都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事件的起、承、转、合都按照文学作品的发展规律。传统动画极讲究画面的艺术性,数字动画沿袭了相同的审美情趣,在色彩方面尤为注重。数字动画中的角色运动法也与传统动画相同,设计动作也遵循传统动画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突显明显的效果,动作有缓冲部分、夸大部分、缓入和缓出、弧线运动、跟随效果、挤压拉伸等等。在视听语言运用方面数字动画与传统动画一致,都讲究声音和画面的配合,镜头语言的意义衔接完整等等。数字技术的运用也在传统动画的基础上造就了新的数字审美原则。我国早期动画中运用水墨画的方式,是特殊技术手段产生的代表之一,手工根据手段与介质的不同来创造风格不同的动画画面,利用水墨画创作动画的动画作品也曾在世界上屡获大奖。而数字技术的革新,肯定会给动画制作带来更多的形式和思维发展的转变,数字动画做展现出来的魅力,离不开传统动画的理论支持,也会在传统动画的基础上,开出新的艺术花朵。

二、数字技术在动画艺术中的具体应用

(一)取代了传统的手绘模式

先用绘画的方式把图像画在纸上或者璐璐片上,再将其绘画成连续的多幅画面,用摄影机进行逐帧拍摄,冲洗得到底板后再制作出样片,对样片进行剪辑,这就是传统的手绘动画的制作过程。这项艰辛的劳动更趋近于集体性的制作,投入的人力资源巨大,耗费了工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在数字技术的运用下,计算机承担了动画制作的主要内容,传统的中国画的绘制也可以借助计算机来完成。通常,绘制少量的人物图片后,计算机就能变化出几千个不同的人物表情,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用来拍摄的图片可能需要几十万张,而草图的绘制量更是可以达到几亿张,如果这样一个庞大的任务都需要靠手工来完成,那么所需要的人力和其它资源是难以想象的。数字技术在动画行业的使用和不断深入,大大的缩短了动画艺术创作的时间,把艺术家们从繁重的手功劳动中解放出来。

(二)全方位的数字化转换

计算机的图像处理技术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动画产业的飞速发展。利用数字技术将素材记录到计算机中,进行动画剪辑,通过以往的图像数据来提取表现空间的动态对象来生产动画。在制作图片的过程中,剪刀加浆糊的方式被淘汰了,只需简单的鼠标操控和键盘操作就能完成相同的工作内容。硬件和软件的扩展解决了高难度特技制作的难题,通过计算机直接制作完成,而非通过模型和摄影手段来成就特技,这是动画制作技术的一大飞跃。运用数字技术合成的画面,可以满足多种特殊情景的需要,灵活变通,所以独具生命力。

(三)动画创作领域的变化

数字技术改变了动画艺术的制作技术,也丰富和拓展了动画艺术本体。在数字动画出现之前,手绘制作的电视动画和电影动画是动画创作的主要创作领域。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动画艺术的创作领域拓展,二维动画、三维动画、Flas、游戏动画和手机动画都相继出现了。动画艺术形式的丰富使得它和各个传播媒体的关系日益密切。1969年到1967年间,贝尔实验室开始尝试二维动画系统。20世纪70年代初期,三维动画出现,到了90年代,Flash也成为了网络动画大家庭的新成员,网络游戏也是网络动画的新样式。媒体的普及引起手机爆发式的增长,未来动画发展的焦点开始聚集在手机动画的发展。

(四)数字二维动画中的无纸动画和半无纸动画

制作流程复杂,工序繁多的二维动画制作过程,使得一般个人和小型公司几乎不能单独完成大型的二维动画制作。数字技术的引进使得二维动画中的无纸技术产生,虽然无纸技术的基本流程类似于传统的二维动画制作,但是它利用计算机软件替代了传统工序中复杂的仪器,节省了昂贵的仪器投入资金,这使动画制作更加方便快捷。半无纸动画是指数字技术引入动画创作的初期,只在局部利用数字技术,而且主要是运用在上色之后的环节。因为数字技术的优势,二维动画创作应用半无纸动画技术后,将描线、上色、原画、动画、设计稿等诸多环节的操作都转移到数字平台来完成,这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生产资金。随着数字技术进一步渗透,全无纸动画形成,全无纸技术不仅只在着色或后期在计算机中完成,而且可以通过专业的软件直接绘制前期的设计稿、原画以及中期的动画等。这样看来,全无纸动画的出现,可以说是全方位采用计算机制作动画形式的出现。

(五)影视作品中三维动画的强大魅力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三维动画艺术发展极为迅速,在三维技术的不断普及和运用中,市场上出现了一系列的经典影片,其中《泰坦尼克号》、《哈利波特》、《侏罗纪公园》、《骇客帝国》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三维艺术的创新彻底革新了影视特技、计算机游戏、电视、建筑等行业的专业技术。在影视方面,三维艺术创作的出现,使它在电影、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中,逐渐完全取代了传统的光学胶片法,成为了影视后期制作的核心部分。特技制作是后期制作的一个主要内容。早期的影视特技制作,往往是在拍摄过程和洗印阶段中,通过一些简单的手段较粗糙的完成,比如模型制作、特技摄影和光学合成。这样的手段存在着很大的弊端。由于有些时候电影需要拍摄的对象可能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有些时候电影需要同时拍摄的两个对象无法出现在同一画面中,这些问题是无法通过化妆和模型来完成的,所以直接局限了早期影视作品的发展。而三维动画艺术可以直接合成想要的画面,打破了现实里没有和不能同时存在两个或多个对象的局限性。如《哈利波特》中神奇的魔法,《泰坦尼克号》中沉船的画面,这些都离不开三维动画艺术的功劳。

三、结语

众所周知,文化是为大众和社会服务的。任何一种新的技术的产生都需要人们的实践,任何一种新的艺术的产生都需要人们的评判,这不仅符合市场规律,也顺应了历史的潮流。适时、适当的引进新的技术,促使艺术创造形式革新。数字技术的推广推动了动画创作的步伐,提升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并且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从长远来考虑,想要数字动画更加生机勃勃,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在日本和美国,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以发展不同风格的动画艺术创作为核心的动画产业体系,这些企业不仅得到了经济上可观的回报,而且还对外宣扬了本国的文化。世界各地不同的人们都被优秀的动画作品所吸引。尽管几十年来中国的动画产业仍没有较大建树,但是现如今国家的大力支持刺激了企业的发展,中国动画的质量也逐渐有所提高。希望未来在新的技术不断革新的前提下,我国能建立完整的动画产业体系。

上一篇:现代营销范文 下一篇:物理课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