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6 22:17:00

数学教学设计论文

数学教学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一、数学教学设计论文的素材选择与创新来源

数学教师论文的写作,教学设计活动是一个非常好的主题.因为,每个教师在每一个工作日中的每一节数学课,都需要就某一个教学的知识点,结合自己面临的具体学生的数学现实,思考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活动,从而设计出教学活动的程序,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获得检验.当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对那个知识点的细致入微、深刻见底的分析活动时,肯定会打磨出思想的火花.如此,每个教师对知识的深刻认识、对学生心理活动的理解,会获得独一无二的体验,这些正是教师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创新素材的源泉,同时,它也直接决定一篇教学设计论文主题的深度,因此是写作数学教学设计论文的一个支点.数学教学设计活动目标的生命所系与力量所在,归根到底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知识的教育价值.王策三先生说:“知识好比一个百宝箱,里面藏了大量的珍宝;不仅含有关于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规律,而且含有人类主观能力、思想、情感、价值观等精神力量、品质与态度.因为知识是人类历史实践、认识活动的结果凝结在里面的,因而更含有知识原始获得的实践认识活动方式和过程.”因此,教学设计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将数学知识中所隐含的价值要素,从知识原创者的思想中转化到学生的思想中去,但是,这种转化活动不可能自行地发生,学生不可能简单地拿去.学生如何拿,一定需离不开教师的帮助.接着,王先生还说过:“要将知识中的这些育人价值挖掘出来,就要将知识打开,即把知识原创者的实践认识活动方式和过程(这种‘知识打开’的过程,本文称之为‘教材分析’———作者注),加以还原、展开、重演、再现,使学生与人类总体‘相遇’.”[1]然后,依据打开的知识要素,揣摩学生发生知识认识时的可能心理活动环节(本文称之为“学情分析”),将“教材分析”获得知识要素所组成的环节,比对学生发生知识(要素及其组成环节)的心理环节,进行专门设计、简化、典型化,如缩短过程、平易难度、精简多余等.如此,以保证学生可以比较顺利地再创造出知识原创者已经发现的知识,并且通过再创造的过程,将知识原创者的主观能力、思想、情感、价值观等精神力量、品质与态度转移到学生的思维结构中去,[2]启发学生从知识学习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教益.这样,在“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的基础上,这种“专门设计、简化、典型化”的教学设计活动是一种教学实践的操作过程,是将“将知识原创者的主观能力、思想、情感、价值观等精神力量、品质与态度转移到学生的思维结构中去”的现实操作性程序的实现过程,具体对教师来说,如果是独立思考而生成,则其中一定具有这个教师的个性见解、观念与行为,一定具有独到之处,于是,它又是创新的一个源头.这种教学设计行为活动的素材也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泉,是教学设计论文写作的又一个支点.因此,教学设计论文写作,至少在“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与“教学设计行为活动”过程中,数学教师具有得天独厚、取之不竭的创新资源.为了说明问题,笔者举自己从数学教学设计活动到论文写作的一个例子.记得,笔者第一次教授“数轴”定义是在1983年刚站到讲台上,谈不上对“数轴”有多深刻的理解,教学设计时,就回想起自己学习“数轴”时教师的教学情景,他采用了“温度计”作为类比的实物,那时,对于这些东西没有辨别能力,当然也不可能往深处想,那就是依葫芦画瓢.直到1987年,县级数学竞赛的一道填空题:“数轴‘正方向’的作用是______.”我校选手全军覆没,使笔者意识到我们的“数轴”定义教学肯定存在问题,并一直受它所困扰.有一天夜里醒来,又想到了“数轴”定义的问题,突然明白了所谓“数轴”不就是将有理数用一直线上的点来表示吗?那么,引入“三要素”不就是保证每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这条直线上的一个精确的点表示吗?(“教材分析”结果提示了“学情分析”)如此,笔者加深了理解它的层次,弄清了有理数与“数轴”间的联系.但这还只是对数轴定义的一种理解,如何通过“专门设计、简化、典型化”教学活动,体现对教材的这种理解转化为引导学生发生“数轴”定义的心理活动过程呢?由此,推敲学生发生“数轴”定义心理活动环节,发现有理数由负有理数、零与正有理数三个不同类型所构成,学生发生认识活动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方式展开心理活动的,在这三种类型的有理数中,数0特殊,可以任取直线上点O表示,构造出“原点”;以此为支点,由目标(呈观念形态)的导向,可以依次构造“正方向”与“单位长度”;从而,理清了学生发生“数轴”概念的心理活动环节(“学情分析”结果).“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的创新资源的取得,为教学设计活动奠定了基础,创新的教学设计环节也就呼之欲出.于是,笔者生成了如下的教学设计活动过程:师:有理数组成:负有理数;零;正有理数.(板书)师;今天,可以用一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生1:负数、正数无限多,零只一个,在MN上任取一点O,规定它表示零(如图1).师:如此,点O将直线MN分成三部分,自身表示0,称点O为“原点”.于是,负数、正数该由射线OM和射线ON(除端点O)上的点来表示.究竟哪一条射线上的点表示负数,哪一条射线上的点表示正数呢?(学生想出许多区分方案)师:这些方案中,哪种更简单实用?生:用箭头!师:在图1的直线MN上,画一个箭头.规定,用具有箭头的射线上的点表示正数.称箭头为“正方向”(如图2).师:在图3中如何表示有理数+2?(两个同学选择点A和点B,都声称表示+2)师:哪一个点真正表示+2?(学生决定用一把“尺子”裁决,以原点O为起点,在具有正方向的那条射线上用尺子量两次,规定“尺子”落脚的终点C表示+2.如图4)师:“尺子”是一个度量长度的“单位”,称之为“单位长度”.到此,我们可以给这条特殊直线起一个名字了.生:规定了原点、正方向与长度单位的直线叫数轴.[3]笔者花费了很长时间的思考,理解了知识的本质结构;同时,比较正确地估计了学生发生认识“数轴定义”活动的心理环节;并且,依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所得到的材料,设计出了具体的、有效的教学活动过程.由于笔者对知识的理解具有创新性、设计的教学活动环节也具有创新性,写成论文后,在2014年10月4日投稿到《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2014年12月便发表了.由此,我们看到了写作数学教学设计论文,教师在教学上大做功夫的重要性,对知识结构的创新理解,对学生发生具体知识的心理环节的创新推测,才有可能产生出创新的教学设计活动,这些为论文写作提供了创新的素材,满足了论文内涵的创新要求.

二、数学教学设计论文表达形式框架的建构

当我们谈到数学教学设计论文框架的时候,一般理解是论文的规范性格式,各个杂志都有自己的要求,毕业论文也有自己的要求,它是一种有据可查的规定了的形式,这当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是,正因为如此,笔者认为,它是比较好解决的.本文所说的论文框架,主要是指作者拥有了材料之后,由于材料特点不同,作者必须要个性化地选择论文的表达形式,才能适应于材料的要求,本文从这个方面来进行探讨与研究.对于初学数学教学设计论文的教师来说,论文写作是一项非常高的综合性要求.在写作论文时,数学教师只具有了理解知识、理解学生,获得创新设计活动,形成写作要求的几个必要支点是不够的,还要吸收或优化自己的教学观念,提高论文主题的深度,提炼素材得到核心要素,锤炼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当一篇数学教学设计论文(其他论文也是一样)有创新的素材、有深刻的主题思想、有优化的观念,还要具有合理的行文框架、有良好的表达文采时,读者读之为其动容,从而可以感动读者,影响读者,提高读者的认识与素养.在这些数学教学设计论文写作的基本素养要素中,例如,思想的深刻性、观念的前瞻性、文辞的准确性等素养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的,需要作者长时间磨练.对此,笔者具有深刻的体会,在《潜心自我教育实现专业成长》一文中,笔者写道,“由于常年教学,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在北师大,经过许多老师的指导(特别是郇中丹老师),自己又是如饥似渴地进行了大量的阅读.经验—理论—写作,循环反复.激活了自己的潜能,使得我所拥有的知识,让我的视界开阔了,观念更新了,理解力加强了”.[4]因此,需要广大教师长时间的不懈努力,这里以本文的写作框架安排为例,主要谈谈论文形式框架的建构.本文的主题是关于论文写作的,它的一个限制是专论关于数学教学设计论文的写作,于是,它的几个一级标题自然就是论文写作,这一主题的展开在于三个方面,其一,教学设计论文写作的内容,我们用了“数学教学设计论文的素材选择与创新来源”作为第一个一级标题;其二,教学设计论文写作的形式,我们用了“数学教学设计论文的合理表达形式框架的建构”作为第二个一级标题;其三,为了更为深入地揭示教学设计论文写作的规律,我们还要探讨写作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于是,我们用了“数学教学设计论文写作时应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作为第三个一级标题;其四,得出结论,我们用了“结语”作为第四个一级标题.这四个一级标题构成了本文的框架架构.建构论文合理的框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逻辑性,它的最明显的体现,就是论文的一级标题应该是论文题目(主题)一系列的分解,主题通过这些一级标题来驾驭作者通过自己的现实研究发现的材料,或者是通过阅读占有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并将自己研究材料与他人发现的成果有效地统一起来;为了表达的条理性,还需要将一级标题分析为几个要点的二级标题,以驾驭相关材料的不同性质,由此,将作者发现的材料具有逻辑性地组织起来,为自己的主题所用.如此,虽然作者占有的材料可能头绪纷繁、彼此之间的联系未必紧密,在写作时,除通过主题与标题加以精心选择以外,标题及其构成的框架的适应性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数学教学设计论文写作时应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数学教学设计论文(其他文章也是一样)写作时,好的论文,内容的深与形式的美互相吸引,相辅相成,犹如双璧生辉.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中,内容决定了形式,形式反映着内容,因此,内容是第一位的,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没有创新的内容,就一定是拾人牙慧,绝不能形成深刻的主题,写出的论文自然价值不高,或根本就没有价值,在此情况下,再好的形式也是白费,它不会为论文增色;同时,选择论文的表达也会反作用于内容,当作者占有了详实的研究成果与创新材料,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形式来表达,或者表达形式凌乱,词不达意,缺少文采,那也很难影响读者,使读者读起来就比较地费劲,其实就会损害比较有价值的论文内容.初学写作的教师宜于从精心选择内容着手,就某一个需要教学的知识点,认真思考,找到自己独到的见解,依据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将这种独到的见解设计出独到的教学流程,从而占有一手材料,这些材料正是教学创新之所在,应该符合论文的深刻主题的要求,本身就已经具备了感人的力量,记下来,就是有价值的文字,此时,再考虑针对具体内容的表达形式,一定会成为一篇很好的论文.例如,笔者的“数轴定义”教学设计活动过程,由于笔者分析知识与分析学情得到的见解的深刻性与创造性,同时,找到突出体现两者的教学设计活动过程,将其实录下来的这种表达形式就具有感人肺腑的力量,因此,写作时,稍作调整,就构成了数学教学设计论文的合适的组成部分.对于初学写作的教师,不宜于从形式出发,即首先构建出论文的框架,然后选择内容充实框架.如此做法,就有可能放纵论文的内容,在没有充分揭示数学内容的本质、洞察内容的深层次结构的情况下,当然也不可能获得有效的教学设计环节,这样,写作时就没有创新可言,所得到的往往是拼凑文字、言不达意的结果,写出的论文很难体现数学知识的教育价值,也更难发挥数学知识的教育价值;如此,研究成果很难得到编辑的承认,从实用的视角上看,作者就会产生劳而无功的结果.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对初学写作的教师积累研究经验,在练笔的过程中是有价值的,因为通过退稿后的反思,它为通向真正的教学设计研究与教学设计论文写作提供了一条有意义的途径.初学写作不宜于从论文形式框架出发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严格地说来,作为一线数学教师的论文写作的目的,并不是为写作而写作的;数学教学设计论文写作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追求论文的发表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水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知识资源的教育价值.如此,如果从论文的形式框架出发,作者就有可能忽视对知识、学情的深入分析与理解,放纵在就某一知识点与具体学生的数学现实的教学设计本身的研究,将教学设计论文写作变成了某种程度上的文字游戏,而没有实质的创新内容,这是得不偿失的.总之,初学写作者在写作时,一定要做好对内容的占有工作,当我们对一个知识点的理解深刻,对学情分析到位,具有成熟的体验,优化的观念,并且通过实施教学设计的活动加以检验与反思,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时,选择合适的表达形式框架,用以驾驭这些材料,写出来的论文才有可能感动自己、感动编辑,最终感动读者.只有当我们具有了基本的写作基本素养与体验后,可以从内容与形势框架两方面加以平衡性思考,展开写作活动,充分利用内容的决定作用与形式框架的反作用的相互关联,实现最优化的写作活动目标.

四、结语

杜甫在《偶题》一诗中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学习数学教学设计论文写作,可以提高广大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这些素质的要素具体表现为:其一,提高教师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敏锐性;其二,提高教师估计、推测学生发生数学知识心理活动的颖悟性,从而提高与学生进行“心理换位”的能力;其三,提高教师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其四,提高论文写作的谋篇布局的组织材料的能力等.掌握写作素材的选择、突出主题的手段,选择驾驭素材的表达框架,处理好素材与表达框架之间的关系,是初学写作的教师学习写作的基本技巧要求.对此,我们立志于在数学教育教学上有所成就的教师,应该思之再思,慎之又慎!

参考文献:

1.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7).

2.张昆.函数概念教学的哲学思考———基于一种可操作的设计程序的研究[J].中学数学杂志,2016(3).

3.张昆.同课复构:提升教学设计水平的重要途径———以“数轴的定义”教学为例[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2014(12).

4.张昆.潜心自我教育实践专业成长———一个边远农村教师发展的心路历程[J].中国教师(上半月),2012(8).

数学教学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1.提升认识,构建有效的模式

既然教学设计的误区在于教学目标这一环节出现了问题,拟定以教学目标为核心的教学流程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应注意如下几点,方可实现教学设计的优化.(

1)增添课标解读

什么是教学的灵魂?笔者认为要设计教学必须认真解读课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思考“教什么”、“怎么教”,让教学设计与教学效率相通.除此之外,更要思考“为什么教”,这个是站在学生个性化认知和能力发展的角度的思考,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精神.

(2)以课标为准绳

以教学目标为核心的教学设计,如何制定教学目标至关重要,仅凭经验和课后习题的解答情况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置显然是不科学的,怎么做呢?笔者认为必须以课程标准为准绳,对照其中的相关条目,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与研究,领悟教材为什么要这样编写,如此设计意图何在?对照着课程标准设计导入环节,学生的探究活动任务,选择例题及分析注意点等等,如此一来,整个初中数学教学的方向才得以清晰、正确.

(3)注重目标检测

目标达成了没有呢?这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测,更对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有指导性作用,不能简单地将教学看成学生学习了就会了,会了就通了,而应该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科学选择并布置作业。

二、教学案例———“矩形”

1.拟定教学目标对照课程标准分析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和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水平目标1:通过情境的设置,让学生经历矩形概念、性质的发现过程;目标2:师生互动,促进学生掌握矩形的概念;目标3:通过观察、分析和习题演练,促使学生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目标4:通过观察、分析和习题演练,促使学生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目标5:学生分组合作探索矩形的对称性.

2.列表理顺目标达成的思路,选择教学资源

教学目标如何达成,如何评价,采用什么样的策略,这是我们教师在设计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借助于表2来帮助学生理清学习的思路.

所以课堂上采取让学生从拼图实验出发,学生自己在活动中体验,汇报自己的发现,自主生成矩形概念,并体验概念的生成过程,对于理解和应用的目标水平,也不单一化,注重情境的创设和习题训练,结合学生的学情设计多元化的教学策略.

总之,有效的教学设计需要我们教者用心去打造.学习的结果应该源于课程标准;评价设计应优先于过程设计;教学设计应指向学生学习的成果;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使得课程标准、教学及评价三者达到和谐的统一.

数学教学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数学的认识不够深入,教学目标不清晰

目前小学教学设计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对于小学数学认识不够深入等,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包含的知识内容多局限于课本内的知识,课外知识的涉及量和扩展量都不够,多数教师都是按照教程大纲设计教学内容,将书本的内容全部照搬到课堂下,完成授课就觉得教学任务已经完成。有些教师或许会觉得小学数学比较简单,没必要给学生灌输太多的内容和知识,或者认为数学只是一门计算工具,没有什么艺术性可言。教师的这些认识直接导致了其对于教学目标的模糊性,大大局限了教师授课的深度和广度,不利于学生对于数学的全面了解,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二)教师教学理论较为落后,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改要求小学教学理念应被赋予一些新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阅读、书写、计算等基础知识,更加强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传统小学数学授课中所欠缺的部分。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作为课程的发起者和掌控者,其地位至关重要。但是,多数小学数学教师还不能满足新课改提出的要求,教学理念还停留在过去传统授课时多年积攒的经验,对于“情境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法”等新的教学理论不了解,甚至没有听说过,这就导致教师还停留在“教师教、学生学”等灌输知识的阶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也比较呆板、枯燥,从而导致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兴趣的丧失。

二、创新教学设计,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一)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创新课堂讲解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大多以基础性知识为主,主要培养小学生的计算和应用题解答能力,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创新性讲解,除了把握好教程中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之外,还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练习时间,巩固所学知识。另外,教学设计需有一定的针对性,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在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扩展相应的课外知识内容,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授小学三年级数学“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内容的时候,首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正确分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具有一定的空间感知,并能用语言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确定了教学目标后,教学设计上应该循序渐进,搜集一些关于方向的儿歌和词语,引导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然后教师可以简单讲解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为“东、西、南、北”,在教室里分别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对正确的学生以奖励。另外,教师还可以进行扩展性教学,给学生讲解在森林里和航行过程中,人们都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辨别方向的,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开阔视野。

(二)以学生为主体,丰富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以学生作为主体,教学设计中也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不同于过去传统的以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观念,更加符合当今形式下,新课改对于中小学教学发展的要求。体现在教学设计中就应该多增加学生参与此类活动,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旁边起引导和辅助的作用。教师在讲解完基础课堂知识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实际操作,将课程内容与生活结合起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创造力和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丰富的教学内容能够增加学生对于数学的了解和认识,对于学生长远的发展也大有裨益。小学生还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对于一切事物都充满了新鲜感和热情,而单纯的小学数学知识则略显枯燥,不符合这个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因此,在教学设计上一定要注意体现学科的丰富内涵和实际应用性,比如,在讲授怎么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动手测量书桌、课本的面积,通过计算得出准确答案,积极的活动参与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调节课堂气氛。

三、结论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改进传统教学模式,重视小学数学课的教学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其对于数学的理解和热爱,并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学教学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积极带动其“智力参与”.构建主义的应用,使得每个学生都积极地调动自己的观察、思考、记忆、思维和语言,使之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在结合问题的过程中直击自己的困难,找到自身不能解决的环节,从而作为学生深入探究的中心.例如在学习有关“椭圆的几何性质”的知识时,学生对椭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明确教学目标后,学生就可以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动手来画出x2/25+y2/16=1这个椭圆的图形,独立自主地来观察和分析图形,从椭圆的范围、顶点等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发现椭圆中的对称性,利用方程对其证明.教师指导学生在同一个坐标系中,再画出x2/25+y2/4=1和x2/25+y2/9=1两个椭圆,鼓励学生自主地对这三个椭圆进行观察分析.学生很容易就能看到这三个椭圆的扁平程度不同,在究其原因上出现了思维的困惑.教师要及时地抓住学生的这个点,顺利地导入“离心率”的概念,将课堂推向了高潮,进入了深入探究的阶段,使学生通过抽象概括,来获取“椭圆的几何性质”的新知识,顺利实现知识的建构.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灵活地调动原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从中找到自己不能解决的关键点,建立了对难点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积极地要求老师进行新知的讲解,急于想解开心中的疑惑,从而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深入探究,组织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对核心问题的深入探究才是课堂的中心.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学习中,问题经过层层的剥离,最终留下了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难以跨越的重难点问题.教师就要积极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相互对比、评价和借鉴中,实现对自我的突破,领悟新知识的本质原理.例如在学习有关“利用函数模型解决问题”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建立“学校所有学生身高不同学生的体重平均值”图表,让学生了解在某一个身高下,学生的平均体重是多少,鼓励学生利用表中提供的相关数据,建立恰当的函数模型,近似地找出学生的体重y与身高x之间的函数关系,分析、思考并写出相关的函数解析式.由于所给的数据没有明显的特征,学生一时很难发现其中的函数模型,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利用小组的力量来共同攻克这个难关.在学生的讨论中先画出了数据的散点图.通过对散点图的观察分析,确定其分布更符合直线还是曲线.在绘制的过程中尽量的使散点均匀的分布在直线或曲线两边,以得出最贴切的直线或曲线图.这样的深入探究,使学生攻克了问题的难点,建立了相关的图象,结合学生已有获得对各种“函数图形”的认识,学生最终使用了指数函数建立了解析式:y=abx,使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了知识的迁移,实现了对自我的突破和创新.

三、实现建构,通过整合形成知识体系

整合反思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升华,使具体的知识有机地与原有的知识相融合,促进了学生新的知识体系的建立,同时得到了技能和能力的提高.在高中数学的建构中,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背景进行反思,从自我掌握的角度来建立各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建构新的知识网络.例如在学习有关“函数”的知识时,遇到了这样一道题:如果函数y=f(x)的图象,关于点(1/2,-1/2)对称,试求:f(4)+f(3)+f(2)+f(1)+f(0)+f(-1)+f(-2)+f(-3)的值.由于这是一个抽象函数,每个函数值不能一一求出.在学生的交流讨论中,充分地利用了函数的对称性,找到了各个函数值之间的关系:因为点(0,f(0))关于点(1/2,-1/2)的对称点是(1,f(1)),这样就可以得到:f(0)+f(1)=-1,利用这个原理学生很快就完成了练习.教师就可以顺势导出对解决思路和方法的反思,函数f(x)的图象如果是关于点(a,b)对称的,还可以利用这个方法进行求解吗?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反思,使学生从具体函数到一般方法,深入地反思了整个解题过程,对其中的方法进行了优化,由特殊推广到了一般,建立了学生的解题思路,使学生灵活运用了知识,做到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不仅学会了这一道题的解法,更学会了这一类题的解法,实现了解题方法的建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总之,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科学合理地处理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激励下,建立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主动地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技能、能力和成绩.

数学教学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一)高职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内涵

教师在进行高职数学相关的教学设计时,首先应当明确其大致的教学内容,并针对教学对象的知识水平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从而使高职数学的教学工作得以顺利、有效地开展。就一般要求而言,高职数学的教学设计不应仅仅体现出高职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还应当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数学教学方案。

(二)高职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高职数学教师在进行优化教学设计、展示教学成果、评价教学质量等工作时都是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基础和前提。良好的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教师教学成果的一项指标,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实际的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更加重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实际课堂教学中的操作及管理能力。

二、高职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前提的原则

高职数学应当将实现高职数学的教学目标当做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高职数学教学目标就是在充实学生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理论、技能、知识等的自学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然后培养学生向更高层次的归纳总结、综合创新能力方面不断发展。因此,在进行高职数学教学设计时,在开设并计划必要的专业理论课程之外,还应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及安排等。

(二)紧扣教学内容的原则

高职数学在进行相关的教学设计时,必须首先明确告知数学的教学内容是什么。然后教师才能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紧紧围绕所应教授的内容,找出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并根据重难点合理规划教学时间、安排教学任务、寻求适宜的教学手段等。只有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实现完美的契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以实现教学目标。

(三)结合实际的原则

现如今高职学生基础能力的水平层次高低相差较大,这就要求高职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高职数学的教学设计必须使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尽可能地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中。

三、高职数学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数学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不够重视

高职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是简单枯燥的教学内容的总结归纳,而应尽可能地丰富教学方式,以求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特别是现在的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知识的实践性与应用性。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经与时代的需求脱节,教师必须注重学生自身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但是,就大多数高职学校的数学教学现状而言,教师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方面的重视度仍不够高。这就对最终的教学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教师尚缺乏利用多媒体设备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综合能力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也对高职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高职数学的教学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时代的新知识,并不断创新出更高层次的知识。因此,高职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就必须有效地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大多高职数学教师的专业能力都很好,但在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方面却缺乏足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高职数学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之间不成比例

各个高职院校都对高职数学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等都作出了一定的调整。但其所能安排的教学课时实际上仍然难以满足教学内容的需求。这就造成高职数学教师在教学时不得不加快教学进度,很多内容都只能一语带过。这样,学生根本就难以学到更深层次的知识,也难以很好地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的提高。

四、促进高职数学教学设计优化及课堂教学效果提高的有效措施

(一)科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和计算机网络技术

科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成为高职数学教学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在传统的口语表达及板书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高职数学教学中对定积分、曲线等教学内容的再现时。多媒体设备如黑板、电视、计算机、投影、幻灯片、视听光盘资料等的出现则有助于相关空间及动态图像的模拟,具有极强的直观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便于对空间形象进行理解和想象。

(二)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型及主动性

在高职院校中,对学生的约束力不比中学时那般严格。学生的学习一般都是靠学生的自觉性。因此,自觉性较差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甚至不再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去完成。在此情形下,教师即使在教学设计中费劲巧思,缺乏学生主动配合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教师就必须从学生的思想观念抓起,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结合高职数学的教学特点调整教学方式

结合高职数学的教学特点调整教学方式也是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因此,高职数学教师在进行微积分相关内容的教授时就必须划分出较多的课时,并尽可能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能够深入并透彻地理解微积分。此外,高职数学的理论知识从表面看上去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够密切。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尝试用数学的眼光分析自然界和社会现象,将数学理论应用在解决生活问题上。要优化教学设计并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结合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提升高职数学教学质量,进而促进高职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数学教学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对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发展,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且需要学生运用逻辑思维才能够对各种数学知识加以理解,对于具有较强形象思维而逻辑思维匮乏的初中学生而言,要确保数学教学获得实效性,就需要数学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设计能力本论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针对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进行研究。

一、研究对象

本论文针对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所选用的研究对象为采用抽样法选取的本校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和网上随机选取的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本校数学教师为女性,年龄28周岁,教龄4年,大学本科学历,网上随机选取的初中数学教师为男性,年龄35周岁,教龄9年,大学本科学历。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法,结合访谈法,对数学教学的教学设计能力以客观分析。

(一)问卷调查法

以发放问卷的方式收集两位调查对象的信息,本校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调查采用实地发放问卷的方法,网上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调查采用网上发放问卷的方法,所涵盖的调查内容包括教师的基本信息、设计观念和教学设计的知识技术能力;问卷题目的类型为30道选择题,内容涉及数学教学设计意识、数学教学观、对数学教材知识的理解、对学习者的分析、数学教学的过程性设计、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数学教学设计的评价等等。

要求两名数学教师都接受研修,对研修前后的两名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进行分析,通过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经过一个学期的研修之后,教学设计能力都明显有所提高,但是,数学教学设计观念的转变则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

(二)访谈法

针对两名数学教师的数学教学设计能力进行调查的过程中,还配合采用了访谈法,针对两名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对教学设计所持有的态度、教师的知识水平以及教学技能都有所深入了解。

三、结果分析

(一)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观念的转变

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模式、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进程中各个环节所做出的教学决策,都与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着直接的关系,随着教学观念的转变,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也会有所提升,比如,关于数学教师数学观的调查问题:您认为“数学是否为可预测的?”、“数学是绝对性的还是相对性的?”、“数学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数学是理论性的还是可应用性的?”,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都采用了量化指标进行评价,回答“可预测的”、“相对性”、“动态的”、“可应用性的”的分值均为“1”分,回答“不可预测的”、“绝对性”、“静态的”、“理论性的”的分值均为“-1”分,本校接受调查的数学教师的分值为“0,5”分,网上随机选取的数学教师的分值为“-0,5”分,教学观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性,对教学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调查结果配合访谈的方法,可以明确,数学教师在接受研修之前会在备课中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数学理论的把握上,注重处理教学内容,而经过研修之后,本校的数学教师认为,除了要把握住教学内容之外,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析,网上抽查的初中数学教师则认为数学观非常重要,在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同时,还要注重设计过程,两名数学教师都具备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在研修之前都认为教学之前并不需要对备课加以重视,甚至提出数学概念教学根本就不需要备课,经过研究之后,两名教师都认为持有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要获得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就要对教学设计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

(二)数学教师教学设计技能的转变

本校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更为注重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从教学的角度κ学教学更为深入地钻研,在教学研究中,不仅要理解教材意图,还结合教学内容从教学价值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数学教师对数学教学内容能够更为准确地把握,使得教学设计技能明显提升。

网上随机选取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更为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构建认知结构,以从自主理解的角度总结数学规律,对数学内容加以归纳,形成属于自己的数学逻辑,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独立思考能力,随着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被激发起来,就会增进对数学的兴趣,并对数学的学习充满自信心。

四、研究结论

通过对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发展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研究,可以明确,教学设计观念对教学设计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经过分析显示,两名教师经过研修之后,数学设计能力都有所明显提升,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教学观念发生了改变,从被动地开展课堂教学转变为主动进行教学探讨,使得两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教学设计观念的改变,教学技能有所提高。

总结

数学教学设计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数学教育 实践课程 能力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091-02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以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下,三维空间上对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阐述三个方面的内容: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作为一个特殊职业――数学教师,应具备的三维内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常规布局为:专业理念与师德是X轴,专业知识是Y轴,专业能力是Z轴。直观上X和Y轴是整个坐标系的基础,Z轴是高度。一名优秀的准数学教师――师范毕业生应该具备很强的专业能力。

针对我系数学教育实践课程的评价方式的单一性,我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方法。

一、平时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犹如一架照相机,静态的记录某一课程日常学习阶段学习的状态和结果。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高校的数学教育实践课程作业评价仍以书面解题、简答题作业为主要形式。数学教育实践课程的书面作业形式可是以多元化的,比如:阅读、调研、合作解决问题、小论文、听后感、综述、教学设计等。比如:课程《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与研究》、《数学教学设计》,讲授基础理论知识阶段时作业类型可以抄写理论知识以巩固所学内容,可以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知识点并书写小论文;讲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时作业类型有查阅优秀的数学教学设计,调查某一教学课题的不同教学设计对学生产生的不同结果分析,数学教学设计中对教学知识点的不同理解或不同解决方法做小论文,一组讨论、设计与众不同的教学设计等。丰富的作业评价形式避免了习题作业评价导致的抄袭现象,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师范生合理制定教学计划,科学编写数学教案,有效组织教学课堂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学业考试评价

学业考试评价犹如一幅画,静态的展示了作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某一方面的达成效果。学业考试评价是数学教学综合评价最为传统的评价方法,以书面考试为主要形式,其中尤为以闭卷考试为主,辅以开卷考试、书写论文、作品展示等方式。实践课程作为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活动的统一体,其中含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指导各项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但更多的偏重于实际教学活动。以书面考试为主要形式的评价可以考察师范生对“知”的掌握,同时促进师范生对理论的记忆和理解,进一步促进实践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的提升。但实践课程不能完全按照书面考试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可以辅助实践活动。比如:《规范汉字书写》、《教师口语》、《演讲与口才》、《数学课件与制作》等课程的学业考试评价可以由三部分构成:闭卷考试比例占20%,内容为这几门课程的理论知识;作品展示比例50%,内容为一幅书法稿或一段朗读音频或一段演讲视频或一个课件;鉴赏与评价比例30%。课程《数学说课训练》考查学生综合掌握数学教育实践课程情况,对学生的考核可以采取闭卷考试比例20%(理论知识),观摩名师教学并评价比例20%,教学设计比例20%,课堂说课比例40%。多种形式的学业考试评价有助于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基本技能的提升。

三、同行、专家评价

同行、专家评价犹如一名医生,毫不留情的指出被评价者身上出现的问题,同时也肯定了身上的优点。同行、专家评价包括大学同学评价、带队实习指导老师、实习单位指导老师评价和实习单位学生评价四个方面。大学同学评价类似于同行评价,此评价可能局限的反映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外显基本功(粉笔字、普通话、语速、语调、表情、声音、手势、课堂气氛);带队实习指导老师、实习单位指导老师评价类似于专家评价,能够深入的评价师范生的内蕴能力(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解决数学能力的培养、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方式、教学语言的艺术);实习单位学生评价作为受教育者较直接的反映师范生课堂的组织、课堂效率、课堂的流畅和传授知识的教学基本功、教学基本技能和教学水平。比如:《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师范生的两门纯粹的实践课程,该课程的学习能力评价不是让实习单位指导老师给出单一的优秀、良、合格、不合格成绩,而是要综合四个方面教学能力评价给出学生的综合成绩。

四、综合档案评价

综合档案评价犹如一架摄像机,动态的记录了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档案评价有别于只注重结果的评价,它立足于动态发展的学生主体和“建构主义”立场,坚持测定与评价的分离,测定仅仅为评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它不仅重视学习结果,更重视对日常学习过程的记录和积累。档案袋中所收集的内容,不仅包含已经完成的作品,而且还包括正在计划完成的内容。它依据档案袋中所收集的表示学生每次“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综合性评价。综合档案评价以个人档案袋的形式存储,档案袋包括两方面。一方面由学生自己保管,档案盒的内容由学生自己完善,具体内容包括学生自己确定的研究内容或训练课题,制定研究或训练计划,记录研究或训练的过程,总结和反思研究或训练的结果,参加各种教学技能的获奖证书和自我评价;另一方面由教师保管,档案袋的内容由任课教师完善,具体内容包括该实践课程的平时成绩、学业成绩、同学老师的评价成绩、论文、作品、读后感、教学基本功或基本技能各项比赛的成绩和证书和对学生档案袋材料的分析结果。

综上所述,师范生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基本技能培养是高等院校数学教育专业长期、艰巨而意义重大的任务,而合理、有效的综合教学评价机制乃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和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刘洪.对学生数学能力评价方法的思考[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08.

[2] 杨爱君.高师教育实践课程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2.

数学教学设计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构成

0 引言

教学设计是把学与教的原理转化到教学材料和教学计划方案中的系统过程,是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联系起来的桥梁。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存在严重的形式化、教条化、模式化等倾向,没有很好的发挥好教学设计的桥梁化作用,使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严重脱节。基于此论文对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及其构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1 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分析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规划教学过程、研究教学策略的一个系统的过程[1]。通过教学设计建立教师解决教学问题、过程及结果的评价方案,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对教学相关的基础理论的运用优化教学效果。通常来说这些教学理论主要涉及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行为理论、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而对于教学设计能力概括来说不同职位类别的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的要求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比如说教学设计者与培训管理者的教学设计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而言,应该包括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以及严密的管理规划技能。同时,对于不同层级的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的要求也是有所不同的,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进行具体的分析。

2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四维”目标[2],这就要求小数数学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学设计能力是由教学实际行为及内容决定的,所以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能力的分析要紧密结合教学实际过程进行分析。数学学科知识具有逻辑性、结构性和层次性强的特点,所以教师通常被要求对每个学期、每个单元、每个小结进行一个详细的教学规划[3]。从这个层面说,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应该包括课程教学设计能力、单元教学设计能力以及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这三个层面。虽然这三个层面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有所差异,但是不同层次的教学设计活动都要经历一个分析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及内容、评价教学效果及缺陷、调整教学方法及内容的一个过程。

3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构成分析

通常来说,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能力就是指能够使小学数学教师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设计活动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一个综合概括[4]。首先,在知识方面。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备小学数学学科知识,这是最基本的一个要求。同时还要具备小学科学教学、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相关的知识。也就是说,小学数学教师要具备正确的数学观、知识观、教育观、学习观以及教学观,同时应具备一般的教学设计知识。其次,在技能方面。这里所说的技能主要是指教学设计技能,从小学教学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技能主要包括:分析技能、概括技能、设计技能、评价技能、调整及研究技能。只有具备了这些技能才有可能将相关的教学理论融入到实际的教学设计中,也只有具备了这些技能才能保证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执行教学设计方案和策略。最后,在态度方面。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具备对数学学科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同时,要具备对数学学科本质及其教育价值进行探究的意识,要充分地认识到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及实践意义。另外,还要具有自主学习意识、知识管理意识、共享交流意识以及设计研究意识等等。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些意识才有可能对教学设计进行加强。依据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看,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设计能力主要包括分析技能、设计技能、教学设计成果评价技能、课后调整以及发现教学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技能。

4 结语

论文首先分析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继而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的分析、设计、评价及调整的过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构成主要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通过论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教材的地位,以稳步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希望论文的研究为小学数学教师及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鲍同梅.中小学教学设计问题透视[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2] 杨高全,李学全.对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的思考[J] .数学教育学报,2011,(2):93-95.

[3] R.A.瑞泽,J.V.邓普西.教学设计和技术的趋势和问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数学教学设计论文范文第9篇

经过一年的“理论实践理论”教学经验探索,撰写了探究式教学理论、五环节教学设计理论、多元教学效果测评在实践中应用案例,形成了具有较好实效的应用理论。在历时一月的应用推广中我课题组的理论成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课题组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提升了业务素质和研究技能,学生在新型教学模式下培养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解题能力、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五环节教学设计多元教学效果测评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从简单地进行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中脱离出来,既要重视传授知识的结果,也要重视传授知识的过程和传授知识的方法。众所周知,教学设计决定了教学的效果,教学的设计围绕三维目标展开,对于三维目标的研究是数学教学者的迫切需要和高中的数学教学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为积极建构与新课程教学实践相适应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操作体系,为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提供支持,在新课程理念向教学实践转化过程中,使新课程教学目标得以落实,从而推动教学效益和质量得以提升,这是一项相当浩大的工程。本课题组承担这项浩大工程中关于三维目标之一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在高中数学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2第2章教学设计的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对课堂教学探究式教学设计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重视学生课堂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研究也受到更多的重视,有了很多成果。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各个国家对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理论研究都在不断推进,但是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研究的却相对较少,基本上都是将教育学中教学设计理论加上数学的例子组合而成,忽视了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特别是针对性地开展某一知识模块内容的教学设计研究还很少。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学会主动地发现数学问题,确定并分析数学问题、合作意识及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意识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习过程的效率和重视方法的选择,还亟待进一步研究。

三、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第一阶段采用文献研究法奠定理论基础、提升理论素养)。

(2)行动研究法(第二阶段采用行动研究法预诊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实施问 题解决设想方案、检测问题解决效果、分析存在原因、提出改进设想)。

(3)抽样调查法(第二阶段教学效果检测过程采用抽样调查法,确保对象具有代表性、结果具有有效性)。

(4)经验总结法 (第三阶段采用经验总结法总结课题研究经验形成研究结论)。

2、研究的意义

(1)将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实到具体的知识章节中,实现数学教学由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变。

(2) 通过教学设计研究,寻求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形成可操作性较高的教学设计理论。

(3)通过对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第2章第2节3个小节6个课时教学内容做教学设计研究给广大数学教师以教学设计上的参考。

(4)为研究其他教学内容的课题组提供借鉴素材,推动整个新课改教材的教学设计研究。

(5)通过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思考、研究,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研究过程

1、明确课题组成员,制定分工方案,课题组成员根据分工方案认真研读理论书籍、相关论文材料,做好读书笔记,奠定课题研究理论基础(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

我校承接课题后,积极组织我校数学教学一线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并于当月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制定了课题组成员分工方案。明确了以下分工:

安尊朝:主持课题组全面工作,督促和协调各成员间的工作安排,负责课题研究方案设计; 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交流会;负责《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研究》论文的撰写;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和工作报告。

黎祥权、罗实强:重点研究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设计、实施上存在的优点和不足;负责《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实施上的优点和不足》论文的撰写。

谭益强、叶正悠、赵丽娟:重点对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设计和实施上进行问卷调查和课外交流,掌握目标达成度,并负责理论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安飞、徐亚明、陈庆芬:负责《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设计的撰写及整理;负责课堂教学中典型案例(成功与失败案例)的收集与整理及课题成果汇编。

刘来兵:负责各次会议的记录、摄像、图片收集、资料收集,协助完成结提报告和论文。

介于对课题研究需要理论支撑,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研读下列书籍、理论材料:

《课堂教学论》、《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谈新教材新功能》、《高中数学新课程理论研究与实践》、《数学教学研究与案例》、《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等。

2、课题组成员共同拟定课题实施方案,组织对课题组成员课堂教学进行调研,收集旧教案,认真编写新教案并对编写的新教案共同研究、修改,进行课堂实施并对课堂实施效果及时进行学生抽样调查,分析信息反馈(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

3、课题组成员对实施的课题进行经验总结(找出成功之处、不足之处的案例)并认真分析、研究形成结论(文本)(2013年6月至2013年8月)。

4、课题组成员撰写结题报告,对研究的课题申请结题(上交记录、图片、教案、论文等),课题完成(2013年9月至2013年11月)。

六、研究结论

1.本项研究所取得的理论成果

(1)探究性教学是增加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教学空间,通过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2)五环节课堂教学结构对于优化教师教学设计结构、促进知识结构生成、引导学生认识知识本质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组从课题研究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五个课堂教学环节:① 创设问题情境,明确学习目标;② 指导学生开展尝试活动;③ 组织变式训练;④ 认知结构的组织和再组织;⑤ 根据教学目标,及时反馈调节。

(3)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测结果做回归分析对于提高数据分析质量,深度发掘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找准、找全问题成因有者重要作用。课题组在实施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通过努力探索、亲身实践、积极反思,确定了回归分析在检测教学效果方面的重要性。

2.本项研究所取得的应用成果

(1)课题组采用行动研究法诊断传统教学法存在的不足,提出运用探究式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自觉的、开放的、探究式教学活动从而落实教学目标的改进设想、运用开展实地授课方式验证设想优劣、提出改进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操作完善设想。通过在实践中反思理论上提出改进设想回到实践中检验,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在探究中学会用数学思维去思考和对数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在探究中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

(2) 课题组在实施设计过程中严格落实五环节教学设计方法,有侧重地开展重要环节的教学活动,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针对性实施教学计划,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上分析看出,学生在课题组精心设计的五环节教学设计引导下,较大幅度提高了学习兴趣、较大幅度增强了对新知识的认知和构建能力、较大程度提升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4)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较大幅度提升,集体备课效率大大提高,对落实数学新课程教学目标有了比较明确的思路,能够较好地通过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比较切实地将教师的课堂角色转换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上来。

(5)我课题组经过实践、反思设计的《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之探究性课堂教学效果问卷调查表》采用多指标检测课堂教学效果较为客观、真实地检测了课堂教学效果。

八、致谢

感谢贵州省、铜仁市相关领导对我课题组的信任、指导和支持!

感谢思南县教育局教研室相关领导、工作人员同志对我课题组研究工作的亲切指导!

感谢思南县第九中学(许家坝中学)数学课题组在与我课题组的多次交流活动中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数学教学设计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误区;策略

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教学有效

性影响着学生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数学学习效果。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误区及对策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存在的误区

从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来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存在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没有渗透相关学科的内容。教师在设计的时候,往往以数学课本知识为主,很少涉及其他学科知识,这就削弱了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的学科特性。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也不知道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有多大的关联。因而导致很多学生不清楚数学学习的本质及价值所在。

2.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忽略了对数学学习方法的教学及指导。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教师必须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否则学生没有办法接收到最新的资讯。同时,教学方法缺位,会导致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忽略。

3.教学设计的目标不明确。很多教师,把教学设计与备课等同起来。尤其是小学数学,本来知识点就不多,对于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说教学重点及难点早就烂熟于心,所以他们会觉得根本没有必要在课前详细地设计教学。这就导致很多教师在教学内容、方式、目标上形成惯有的教学思维方式,严重影响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改进策略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首先要改变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认识,强化教师整体优化意识。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教师将教学内容与自身了解的知识呈现出来,使教师教学思路更加系统化、清晰化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进行整体优化,体现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及发展性。将数学知识与小学知识结构体系融合在一起。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调整、设计、评价等工作将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融入教学实践中。其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很多教师对教学设计相关的知识、方法、技能等掌握不足,他们其实很想学习这些相关的知识,只是苦于没有机会。第三,制定教学设计评价体系。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对教学设计的评价缺乏相关的标准和原则,并且考核人员配备不足,导致很多教师认为教学设计可有可无。具体来说,教学设计评价体系制定要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依据。而教学目标是在宏观的课程目标框架下,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特征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具体化、明确化,并具有可操作性。

通过上文的研究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加强对教学设计的重视程度,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理论等要素有机地融合到课堂实践中,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及效果。最后,希望论文的研究为数学执教者及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新荣.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06.

[2]刘志平,刘美凤,吕巾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及其构成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09):77-81.

上一篇:港口工程论文范文 下一篇:会计监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