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设计范文

时间:2023-03-05 11:49:51

说课设计

说课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说课设计 《乡愁》

【说教学设想】

(一)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上述对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能力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品味诗中的意象,深入理解诗歌主旨;2.赏析对比、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3.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感受“乡愁”的文化意蕴。

(二)说教学重难点

本文通过浅显质朴的语言,表达了深挚的爱国情怀。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诗歌的文体特点,我确定品味诗中的意象,深入理解诗歌主旨为本课的教学重点。由于时空隔膜和本诗乡愁的丰富内涵,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感受“乡愁”的文化意蕴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说教学方法】

(一)朗读法

通过个人朗读、小组朗读、竞赛朗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法

设计了三个由浅入深的教学主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符合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对比阅读法

通过对比阅读,加深对本诗对比、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的体会,遵循精讲巧练的原则。

【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思考,我拟用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具体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联系旧知,情境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以“乡愁爱国”为主题的古诗词导入,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二)整体感知,朗读品味(6分钟)

第一步,学生个人有感情地朗读,进行整体感知,教师对朗读情况加以点评;

第二步,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聆听,教师从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予以指导;

第三步,小组朗读竞赛,学生互评,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提高诗歌朗读能力。

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意象,读出感情、读出情怀,从而突出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下面就将进入教学的重点环节。

(三)精读文本,合作探究

遵循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三个有能力层级梯度的教学问题。

1.全诗四个小节之间的顺序可以调换吗?

引导学生抓住时间关键词,明确诗歌四小节的顺序,就是感情发展的顺序,不可调换。由课文表面时间的变换线索,上升到对内在层层递进的感情的初步感受。

2.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乡愁?效果怎样?

提出探究要求:先自主探究,再交流合作。

首先,通过分析意象,如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借助分析比喻的修辞手法,理解意象中寄寓了作者浓浓的思国念乡之情。

其次,并在学生对作者思乡感情有了初步感受的此时,介绍作者余光中的成长经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避免了语文教学中知人论世、先入为主的刻板模式,可能会造成的架空文本,肢解分析的现象。

3.本诗用了哪些词来修饰这些意象?有什么效果?

展示更换过修饰词的诗歌,让学生小组讨论评议,体会“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用法之妙。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自由发言,教师归纳,明确反复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本诗含蓄的语言中,饱含了深沉厚重的家国之思。通过这三个问题,指导学生从品味语言,到分析意象,再升华到对情感的理解。在深入理解余光中的家国情怀之后,为了深入理解《乡愁》的文化意蕴,我设计了第四环节:

(四)对比阅读,加深理解

首先,我向学生展示台湾诗人席慕容的《乡愁》,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体会相同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进一步理解乡愁文化这一主题;

其次,介绍琦君的散文,节选精彩片段,让学生从文化意蕴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感受,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对学生的思考和表达做相应的点评。

(五)布置作业,巩固迁移

然后,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遵循课内和课外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布置相应的作业

最后,课堂小结:(略)

说课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家庭护理 教学方法 说课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esign of "Home Care" Lessons

SUN Qin[1], SUN Xijun[2], LUO Xianbiao[2], XU Yan[3]

([1] Lianyung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07;

[2] Health Supervision Bureau ofLianyun Halbor,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06;

[3] Wuxi Higher Health Vocational Technology School, Wuxi, Jiangsu 214028)

Abstract Lesson explanation shows the teachers' preparation process of thinking and the curricula, textbooks, students ' level of understanding and grasping ability of weaving and sister teaching,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community care program of the "community family care" research and design, hoping for the promotion of teaching work, improve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young teachers.

Key words home care; teaching methods; lesson design

说课,是指授课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在备课后授课前,以教育理论和教材为依据,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解说自己的理解、教学设计的过程、思路、方法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同行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说课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显示出教师对大纲、教材、学生的理解和把握水平以及运用相关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有效地调动教师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学习教育理论,乃至投身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造就研究型教师的最好途径之一。①说好课的关键是说课设计。②

高职课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说课必须阐明的问题是:教(训练)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要这样教及其理论依据。为树立了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深入挖掘高职教育课程内涵,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与水平,笔者对 “社区家庭护理”说课设计进行了规划。

1 教材

1.1 教材分析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社区卫生服务已经成为我国卫生领域中的一项最基础、最前沿的工作。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更是学生将来考取社区护士上岗证的核心课程。“社区家庭护理”是社区护理第4章内容,是社区护理中的重要内容,安排在社区评估、个人评估内容之后,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之前,有利于学生理解,学好本章内容在本课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目的是为学生将来从事社区护理实践奠定重要基础。

1.2 教学目标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适应一线护理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此为前提,结合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掌握家庭的结构、家庭护理的概念、理解家庭生活周期及其护理重点;②能力目标:掌握家访的能力,提高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③素质目标:通过学习关爱生命、爱护家庭,懂得对父母感恩,培养严谨的学习和做事态度。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标准和学生情况,结合社区护理实践的需要,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①重点:家访是社区家庭护理的主要工作手段,属于必须掌握的内容,故作为重点;②难点:鉴于高职学生文化基础和综合分析能力较差的特点,故将知识点较多的家庭生活周期及其护理重点作为难点。

2 教法

2.1 “理论实践一体化”模式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以上因素,笔者设计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感性认识入手,加大直观教学的力度,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技能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主要采用诱导启发、情景模拟、分组讨论、案例等方法。

2.2 教学资源

包括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和电教光盘、powerpoint课件的准备、不同版本的社区护理教材及网络资源。为了满足“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充分运用案例、教学短片等资源,努力为学生创造工作情景,加深学生对家庭护理等知识的记忆以及家访过程进行教学。

3 学法

3.1 “学情”分析

教学的对象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护理专业四年级学生,学生通过中考录取,文化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迁移能力不够,学习被动,存在厌学情绪。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教学目的。但她们已经学过卫生保健等基础课程,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积累,并且对于本章内容家庭具有感性认识,这是学习本章的重要资源。

3.2 方法指导

应用“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变过去以“教”为重心,转向以“学”为重心的教学模式。选用自主学习、分组讨论、互评互改、现场扮演等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4 教程

本次教学总课时2课时,90分钟,共分为五个教学环节。

4.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0 min)

设计的导语是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在外求学,想家吗?最想家里的谁?为什么?如果现在放假回家,做什么事?引出本课的知识点“家庭”,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对话中,不仅学到知识,而且找到自信,使学生参数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将学生带入职业情境之中。

4.2 分组讨论(30 min)

接着请大家讨论自己的家庭,对家庭类型进行判断,带出家庭生活周期及其护理重点,对自己家庭成员进行评估,让学生对知识有个初步认识。再播放短片《新结婚时代》片段,突出“主干家庭中关系紧张”,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家庭类型有哪些不同的健康问题”,鼓励学生踊跃思考、回答问题。通过以上“认知一理解一升华”三个步骤,对于重点和难点采取重复强化,提高教学效果。

4.3 综合实训,现场表演(30 min)

提前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模仿家庭访视,每个小组选1名学生的家庭充当社区居民家庭,其他学生扮演社区护士对这个家庭进行访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语言交流能力。教师在课堂内巡视,予以指导。

访视完毕。每个小组请1名代表上台向全班同学汇报评估结果,请同学互评互改,老师总结。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力、总结分析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并且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这一步骤将整堂课推向高潮,调动全班同学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步提高。

4.4 归纳总结(3 rain)

指出重点内容并小结本课内容。鼓励学生一起叙述(强调的重点),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老师总结,让学生对本讲所学内容有更清晰的认识。

4.5 作业布置(2 min)

学以致用,并为下1个项目的学习做好铺垫,布置复习题和技能操作练习作业。

以上五个环节环环相扣,逐步深化提高。

5 教学反思

本次说课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访视,课堂提问、案例的设置基本达到预期的目标,学生课后的自我评价良好。本次课给我的启示是社区护理学的教学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有切身的感受,能解决实际问题,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说课是教学的必要准备,说课设计是说课的灵魂,能集“编、导、演、教”于一体的“说课”是综合反映教师素质,教师教学理论水平、教学业务能力的较好形式。③通过“说课”活动,可考察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是否符合高职院校培养适应性专门人才的要求。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交流的氛围,在自身和专家、同行之间取长补短,集思广益,④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起到导向作用,不断推动教学改革,加快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而且能在说课过程中不断反思,寻求创新,给实际的教学带来更完善、更广阔的空间。

基金项目: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创新基金(编号:xj1109)

注释

① 大面积提高教师素质的新形式[N].中国教育报,1991-12-24.

② 张廷均.怎样撰写说课稿[J].教学与管理,2002.8:31-32.

③ 高卫哲,吴新宇.构建“说课”活动结构探析“说课”层次与程序[J].中国成人教育,2006(5):97.

说课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妊娠生理 说课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R714.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c)-0238-01

说课是教师在备课或讲课的基础上的一种理性思考,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升到一定的理性层面[1],是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向同行和专家阐述自己对某一教学内容的理解、施教方案的设计以及施教效果的预测与反思等的一种教学研究方式。这种教学研究方式,能有效地促进教师深入钻研课程标准与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以及自觉进行教学反思。

《妊娠生理》说课设计如下。

1 说教材

1.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妇产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为妇女提供健康服务的重要课程,也是护士执业考试的重要学科。《妇产科护理学》是护生从课堂理论跨入临床护理实践的桥梁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妊娠生理是《妇产科护理学》第3章妊娠期妇女的护理第一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和生理的基础上,对正常育龄妇女过渡到孕妇这一阶段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为学习妊娠期母体变化、妊娠诊断及妊娠期护理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异常妊娠的工具性内容。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1.2 教学目标

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本教材的特点分别从知识、能力、情感与态度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也是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借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知识目标:借助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情境、视频、动画,从不同角度让学生感受妊娠这个复杂而又极为协调的生理过程。从而初步掌握从受精到胚胎形成与发育的过程。

②能力目标: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分析、利用网络的探究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目标: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通过内省和体会强化对母亲的情感,及对生命含义的深刻理解。

1.3 重点和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以及学生情况,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胎儿发育特征。难点确定为: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功能。

2 说学情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护理专业专科大二年级学生,年龄大都在十八九岁,首先她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记忆和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对形象的知识容易掌握,好奇心也较强,善于模仿,具有参与和探索的热情。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解剖生理相关知识,对女性生殖系统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考虑妊娠生理知识抽象程度较高,学生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应用了大量的教学素材,对问题简单明了,深入浅出的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应让他们结合现实情况把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连接起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妇产科护理学》的主动性。

3 说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教师教法的运用,又要重视学生学法的引导。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①讲授法: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最大的优点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传递较丰富的知识,容量大,效率高。

②模型示教法: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只靠语言很难表述清楚,这时利用直观的模型示教可以发挥最大的优势,便于理解和掌握。这种方法形象、直接、具体,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性认识,同时将知识与实物、想象等联系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节课堂气氛。

③案例讨论法: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枯燥乏味的灌输式教学法,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我们现在所学的理论知识都是为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需要,所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常见的实际问题更符合认知规律,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④多媒体教学法: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图文并茂,增强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4 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如下:

首先,让学生通过视频对胚胎的发育全过程有个感性认知。

然后,利用动画、图片、影像、模型结合多媒体讲授。

最后,使学生形成对人的发育的理性认知,根据这一教学思路,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4.1 引入视频,激发兴趣

新课前,引入胚胎发育视频,引起学生的感观冲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当学生热情高涨对此产生浓厚兴趣时,导入本次课内容妊娠生理。

4.2 展示目标,指明方向

教学目标的展示可使师生达成共识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也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4.3 层层演示,探求新知

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引用了图片、动画等来展现受精过程,受精卵发育,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受精全过程。

在掌握受精过程的基础上利用模型演示各种胎儿附属物结构,使学生有感性认识,真正理解胎儿和母体的关系,并让学生思考各种胎儿附属物有什么功能,然后归纳总结各自功能,以此突破难点。

最后再利用动画、图片展示不同发育阶段的胎儿特征,使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引入临床病例,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把握重点。

4.4 课堂检测,及时反馈

精选10道选择题,对本次课重点、难点等内容进行测试,既可巩固新知识,又可及时进行反馈,测试本次课的教学效果。

4.5 归纳小结,巩固双基

思考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是穿破未知障碍的利箭,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梁。通过教师的小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零碎的知识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参考文献

[1] 任宝贵,陈晓瑞.说课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9(2):69-71.

说课设计范文第4篇

新月雪山

此文为文秘站网原创文章-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八组中的第一篇课文《钓鱼的启示》,我准备从教材简析及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预设、教法学法、资源准备、教学流程及设想、简述板书设计、设计理念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简析及学生情况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钓鱼的启示》一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八组中的第一篇课文,属精读课文。《钓鱼的启示》设计在本册的最后一组课文的第一篇,主要是检验一下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这篇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的事,说明从小受到严格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这篇课文的作用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同时,体会课文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从中得到启迪。

2、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这次活动是移位上课,对该学校四年级学生的认识、表达、朗读、感悟能力及学生学习习惯等不够了解,所以在我的备课中设计了学情预设和教学策略。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预设

根据上述教材及学生情况的分析,我预定本课的教学课时为三课时,现在,我注重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准备完成以下目标。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能正确、流利、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②、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③、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达到质疑、解疑;以读为本来达到以读促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精读重点语句和段落,初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关键:以读为本,融情于境

三、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识特点、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采用“导—扶—放”和角色多角度的方法来达到预设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新课程理念上提到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在学法上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读为本、以读促解来达到学生质疑、解疑。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还给课堂。在课堂结构上,我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我设计了1、激趣引入,揭示课题;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3、细读课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4、精读句段,情感升华;5、知识延伸与拓展五个层次的学法,它们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预设目标。

四、资源准备

计算机、投影仪、文字画面、图片。(在我的教学流程中将展示出来)

五、教学流程及设想

接下来,我再具体谈一谈这堂课的教学流程。

1、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成功之母”。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才能挑动学生心中想学的心,使其自然而愉快接受知识。因此我以《小猫钓鱼》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直奔主题,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为了不让“把课堂还给学生”只留于形式,真正把课堂建立在平等、自主、角色多角度的基础之上。我让学生大胆地为初读课文提要求,让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汇总要求,学生自己去完成要求,这里体现了我的“放”,但也要注意“引”,所以在这里我设定了[学情预设]和[教学策略]。

3、细读课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新课程中提到要提倡学生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里我通过“扶”的方式,把自交给学生,通过学生“找一找”、“读一读”、“感一感”。让学生的“眼、耳、口、手、脑”全方位参与。

4、精读句段,情感升华

“以读促解、以读悟感”这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所以在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融情与景,情景交融。再通过读一读、评一评、感一感等来突破难点。

5、知识延伸与拓展

为了让学生情有所余、意有所余,我采用资源的整合,教材的整合。通过画一画,写一写等方式结束课堂。

六、简述板书设计

我设计的板书清晰简洁,有条理,学生易掌握。

七、设计理念

1、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从而达到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2、多法品读,内话语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读”贯穿始终,这样既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给下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

3、教学中学路分明,从“导—扶—放”上,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手写、脑想,全频道运作,立体式展开。

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样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希望各位评委专家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流程图

开始

课件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看图质疑

课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初读要求检查初读情况

细读课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找一找读一读感一感

课件精读课文情感升华

读一读评一评感一感7

知识延伸与拓展

画一画

说课设计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以歌曲《黄水谣》为例,从五个方面阐述音乐综合课说课的基本结构。借鉴英语教学中的三“P”教学模式设计教学过程。

关键词:音乐说课设计;《黄水谣》;三“P”教学模式

Abstract:The song“song of Yellow River”as an example,expounds the basic structure of music comprehensive course teaching from five aspects.From the three“P”in English teaching mode of teaching to design the teaching process.

Key words:Music lesson design“song of Yellow River”three“P”teaching model

说课,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高度结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八至十二分钟)向听众阐明一节音乐课“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通过说课能直观地反映出一名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专业素质、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方面,并且说课不受时间环境空间限制。因此,不论在各学校的教师招聘中,或是教师专业比赛中说课成了必不可少的一环节。本文旨在探究音乐说课的各个环节,通过借鉴英语教学中的三P模式使说课过程结构清晰,内容紧凑,环环相扣。本节课设计五个环节,其中对教学过程的阐述是音乐课说课的核心环节。

第一环节: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

一、开场白——在开场白中提炼说课过程

为了使听众对你的所说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概括性的了解,你需要在自我介绍的环节里提炼你的说课过程。设计如下:

尊敬的各位老师,我是**来自**,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黄水谣》。我主要从五个方面来说本课:一是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二是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三是教学方法及手段的采用;四是对教学过程的阐述;五总结。

二、说教材、说学情——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语言简洁、准确

《黄水谣》是有是**教材第*册的一首独唱作品,选自谢星海的《黄水谣》第四乐章,歌曲为a b a’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情绪富于戏剧性可以概括为美好——悲惨——凄惨。从学情上看,学生第四单元《保卫黄河》中已接触和了解《黄河大合唱》的相关知识,但对《黄水谣》尚不熟悉。本课为第一课时。

第二环节: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一、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准确,教学重难点清晰、教学方法科学新颖。因此,我把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可以准确把握《黄水谣》的首准节奏,理解歌曲内涵。

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过理解歌曲内涵前提下,驾驭歌曲情绪,生动的表现歌曲。

在情感目标方面:通过教学再现中华民族曾经的血雨胜风,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团结努力。

二、说重难点——依据教学目标,确定重难点。

本节课教学重点确定为:把握《黄河谣》的音准、节奏。因为旋律与节奏是音乐存在的两大基本要素。难点便是:对歌曲情绪的驾驭和表现。因为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演唱过程更是情感表达的过程,但这一过程通常因人而异,因此把贴近作曲家的意图,更生动地表达歌曲情绪作为难点。

第三环节:是教学方法及手段的采用

为了实践教学目标,强化重难点,我主要来用以下教学方法:

1、多媒体展示法。以此激发学生感性认识,进入歌曲情境。

2、讲解示范法。教师直观清晰向学生传达知识。

3、学生互学法与游戏练习法。前者是让一部分学生在第四环节扮演指挥家,歌唱家、舞蹈家、音乐教师等角色,实现学生互学;后者用“开火车”游戏使第三环节“跟琴填词”中,原本枯燥的学习新知过程更加紧张生动。

准备的教具有:多媒体、钢琴。

第四环节:是对教学过程的阐述

教学过程是说课的核心环节。用实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贯穿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借鉴使用了教学中的PPP模式,即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

一、presentation呈现

本阶段旨在唤起学生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头脑中呈现原有有关本科主题的知识体系,情绪上进入教学氛围。

导入环节:观赏抗战图片及大合唱《保卫黄河》视频,通过提问“你对《黄河大合唱》的了解?”引出冼星海及《黄河大合唱》,简介冼星海生平及《黄河大合唱》乐章。引出本节课学习的是其中的第四乐章《黄水谣》。此阶段课堂时间约为五分钟,

二、practice练习

本阶段旨在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歌曲结构,旋律,情绪、演唱等知识和技能。强化重难点,做到新旧知识的融合和统一。

新授环节:

1、范唱。带着“歌曲有几段”的问题,听教师范唱。

2、配乐朗诵。带着“分别用两个形容词表达三段的情绪”的思考朗诵歌词。

3、识谱。教学实践证明,个体识谱音准节奏的偏差放在集体演唱中会有很好的改善。因此在此阶段主要采用集体视唱教学。

4、跟琴填词,此阶段是准确把握歌曲音准节奏的关键。此阶段我采用“开火车”游戏法,即一组一句接龙,活跃课堂气氛,并且容易发现学生演唱的不足之处。

5、巩固重难点。在游戏接龙中巩固教学重点、强化教学难点。

课堂教学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通过游戏法主动建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比简单的弹唱更容易让学生把握。

三、production产品

这一阶段是对新学知识的巩固和自由运用,形象的说,就是使所学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产品。我是这样设计的:

1、创作。在教师是引导下,分两到三组演唱《黄水谣》。可选择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如:指挥朗诵,独唱,齐唱,即兴舞蹈等。试一试、赛一赛。

2、颁奖。设立“最佳创意奖”“最佳演唱奖”“最佳表演奖”。力争让勇于参与的同学都能得到相应的奖励。我用的奖品便是一张卡片制作的荣誉证书。

此环节号召学生加入创作表演的队伍,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主体性”教学,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此阶段约需10分钟。

第五环节:总结

将整节课进行艺术或情感上的升华。最后我将作以下总结:中华民族经历了太多的苦难,歌词中的妻离子散、扶老携幼、四处逃亡的一片凄凉景象不只出现在战争时期,近年2008年的汶川地震到2013年的雅安地震,各种灾难使成千上万的同胞失去家园。所不同的是前者是人祸后者是天灾。面对这些困境,同胞们怀着必胜的信心顽强战斗,一次次从废墟中站起,因为我们的民族百折不挠,我们的人民自强不息!(作者单位: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参考文献:

[1] 尹爱青.《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9-1

[2] (美)詹姆斯.L.穆赛尔,梅贝尔.格连/合著,《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M];1983

[3] 黄伟平,黄士力.《中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新策略》[M];宁波出版社2010-07-01

说课设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排尿护理 说课 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说课”是教师面对同行和专家,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将自己对课标、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课堂秩序的设计和安排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实践等一系列教育教学的元素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进行阐述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①本课说的是“排尿护理”,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进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说明“做什么”、“怎么做”和 “为什么要这么做”。

1 说教材

1.1 教材简析

本课使用的教材是《护理学基础》,它由李晓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是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教材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符合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生源的特点和就业的需求。《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启蒙课程和核心课程, 是一门阐述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的应用型课程,也是学生学习专科护理前的必修基础课。同时,本门课程也是临床工作的基础,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的工作能力。

1.2 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相关理论、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以及临床诊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等。本节课内容选自教材第十四章“排泄护理”的第一节“排尿护理”。因排尿是人的基本需要,所以排尿护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护理理论和知识。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为下节课的“导尿术”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3 教学目标

根据目前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及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及本节课在教材的作用、地位,将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说出正常尿液的性状和异常排尿情况;能够简述影响排尿的因素;能够叙述排尿异常的护理措施。(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护理评估的方法准确评估正常排尿及异常排尿;能够综合分析归纳排尿异常的护理措施。(3)情感与价值观:树立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理念,能换位思考。

1.4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的分析,及对学生的了解,我把本课的重点确定为:异常尿液的观察及排尿异常的护理。难点确定为:如何细致、深入地观察,综合分析归纳异常尿液。

2 说学情

从认知能力来说,本次授课的对象,是护理专业中职的学生。这些学生喜欢接触新鲜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对感兴趣的事物爱思考,喜爱床旁教学(见习)、情景教学、项目训练、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模式。对于形象知识易于接受而缺乏思考,缺少自主学习的持续力及稳定力。同时,他们基础知识较薄弱,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欠缺,学习主动性差、喜欢被动接收,老师讲一点就学一点。综合分析能力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适于在做中学,学中做。

从知识结构来说,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解剖学》、《生理学》等相关课程的学习。已经学习了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相关理论及部分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并进行了临床见习。对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及未来护理职业岗位有一定的了解和期待;已熟悉了护理的基本理论和护理的操作程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

3 说教法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增进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在本次教学过程以讲授为主,由案例引入,辅以多媒体教学。为了落实重点,突破难点,运用了实物及图片展示、学生实验、小组讨论等方法。通过实物演示,请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可以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充分发挥和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4 说学法

对于学生来说,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在课前,对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学习重难点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学会带着疑问去预习。在课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促使学生动眼看、动耳听、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本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相关学科知识的关联,并与生活融合起来,利用已知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以助新知识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使学生乐于探索,勤于动脑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 说教学进程

5.1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带着疑问对本节课内容进行预习,思考正常尿液和异常尿液的区别在哪里,通过画表格加强印象,做到手脑并用。同时请学生准备新鲜尿液15ml、比重计、PH试纸,2.5L、1.5L及400ml、100ml的空饮料瓶各一个。

5.2 案例导入,激发兴趣,约2min

向学生展示案例:何女士,抱着一岁大的孩子来院就诊,她告知门诊服务台的护士,孩子的尿液一向透明、澄清,呈淡黄色,但近一月来,孩子尿液混浊呈深黄色。请问:如果你是接诊的护士,该如何为其分诊呢?以案例设问,切入什么是正常尿液,什么是异常尿液,使学生对新知识好奇,从而顺利引入新课。

5.3 导学结合,讲授新课,约35min

本节内容有:(1)正常尿液的观察,约4min。通过请学生观察新鲜尿液的性状,自己用比重计、PH试纸对尿液进行测定,从而说出新鲜尿液的基本特征。在这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她们动眼看、动手做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动脑思考,用嘴表达,促使学生思维发展和表达能力提高。在学生归纳后,教师再给予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2)异常尿液的观察,约12min。本段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使学生对多尿、少尿、无尿的概念有正确的理解,向学生展示不同容量的瓶子,使学生印象深刻。通过多媒体展示真实的图片,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什么是血尿、血红蛋白尿、胆红素尿、脓尿和乳糜尿。再通过多媒体进行列表比较,区分正常尿液和异常尿液的区别,使学生易于记忆。(3)影响排尿的因素,约4min。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及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讲授。如有的学生在考试前会因为紧张而引起尿频;在夏季因大量出汗,可使尿量减少。这些鲜活的例子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易于接受。(4)排尿异常的护理,约15min。通过讲解,向学生解释尿失禁、尿潴留的概念。请学生换位思考,分组讨论:如何对尿失禁、尿潴留的病人进行护理?通过讨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增进合作精神。教师通过学生回答所反馈的信息,有侧重点地再对学生进行引导分析,指出不足之处,给予总结。

5.4 知识应用,巩固练习,约4min

通过PPT上选择题的形式,检测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程度。题目设置以突出重难点,巩固知识,提高效率为原则。

5.5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约2min

和学生共同归纳: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小结,有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系统化处理,理清知识脉络,加深记忆。

5.6 布置作业,任务后延,约2min

给学生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1)根据所学内容,审视在预习时所作的“正常尿液和异常尿液的区别”的表格,并将表格完善。(2)尿失禁病人的护理措施?尿潴留病人的护理措施?(3)思考:周某,女性,27岁。产后8小时未排尿,主诉下腹胀痛但排尿困难。护士想了很多方法帮助其促进排尿,均无效。请问你将采取什么措施,能解除病人痛苦?根据案例引导学生对下一节内容“导尿术”进行预习。

6 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以简洁、形象、直观、概括为原则。在设计时注意合理布局,串清脉络、层次,体现要点,以便学生易于掌握。

对于整堂课的设计,笔者始终贯彻这样的指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学生勤观察、善思考、多动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明确学习护理知识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交流讨论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感受到课堂师生配合教与学是充满情趣的活动,使她们认识到学习是有意义的,过程是有趣的,知识是有用的。

注释

说课设计范文第7篇

《古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要初步培养学生“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能力。课文细致地描写了“我”老家的一口古老的水井,饮水思源,赞美了古井给人们带来欢乐,陶冶了人们的情操。作者运用精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故乡的一口古井以及有关的故事。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分别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了人们到古井挑水时的热闹场面;讲到村里的人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却从来不要报酬。字里行间,影响着乡亲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在叙事中,作者不仅说明古井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还自然地把古井和人们的品格联系起来。文字里透着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赞扬了家乡人们的淳厚纯朴的民风。

针对以上要求,我认为教材的重点是二、三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分别是写乡亲们到古井边挑水的情景,和乡亲们帮助村里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却不要报酬。这些内容突出了古井在乡亲们生活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及乡亲们帮一对老人挑水而不计报酬的品质,是理解课文的关键,也是教学的重点,课文对乡亲们是怎样帮助村里的一对老人挑水有比较概括的说明,具体内容需要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力,突出训练重点,“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等有关句子是理解课文的难点。

二、教法、学法剖析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特点,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以读带讲法,品读感悟法,自读自悟法。体验文章的文字的魅力所在,这篇课文的难点就是把古井的品格和人们的品格联系起来。首先抓住“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比较、理解,归纳出“母亲”与“古井”的相同特点――无私奉献。再找到赞扬古井的无私奉献精神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感悟重点内容。

三、教学程序

遵循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规律,这篇课文教学应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字词、找出难理解的词语。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品读全文,感悟古井的品格,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其中第二课时是突破重难点的关键课时,这里着重谈谈这一课时的教学设想。

(一)师采用了创设情境:老师动情的给同学们讲述一个体现无私母爱的故事,给孩子带入一种精神享受之中。

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抓住关键句讨论理解。

(1)关键句:“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2)理解这个句子:①“甜美的乳汁”指什么?②“哺育”是什么意思?③为什么说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

(3)讨论后回答。

(二)师采用了品读感悟:抓住文章的情感主线,把能体现文章情感的句子进行反复品读,达到感情升华。

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这样的古井,课文是怎样赞扬它的?

(1)抓中心句: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

(2)理解这个句子:①这个句子分哪几个意思?你是怎么看出来的②“陶冶”在句子中你是怎么理解的?用“陶冶”说一句话。

(3)讨论后回答。

(4)指导朗读

(三)师采用了以读带讲: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利用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思考,在读中体会,能自己理解的老师不作任何讲解,讲在学生理解不透之处。

自由读2―5自然段,思考:古井是怎样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是怎样陶冶乡亲们的品格?

(1)画出乡亲们是怎样到古井取水的情景,与同桌说一说古井对乡亲们的作用。

(2)乡亲们是怎样帮一对老人挑水而不计报酬的?

(3)从乡亲们的话体现了什么民风,谈谈你的认识?

(4)古井教育我们如何做人?

(5)指导朗读,重点放在对话上。

(四)生自读自悟:通过学生自己的读,自己感悟文章的内涵所在,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本课结尾一段话,是由前面各段记叙的内容自然概括出来的。前面主要讲人们常年从古井里挑水,说明古井源源不断地为人们作贡献;讲乡亲们帮助一对老人挑水都不要报酬,说明古井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做一个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人。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前面的具体内容,体会以她博大的胸怀,默默奉献的精神影响着人们,使^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

板书:

5.

古井

无私奉献――启迪

提供生命泉水――陶冶品格

说课设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说课;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3)22-0042-03

在高等教育领域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的背景下,作为重要教学研究活动之一的说课竞赛近年来在国内众多高校得到推广,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说课的基本方式是教师针对某一特定的教学内容,用口头表述的方式向评委全面阐述自己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学情的分析、教学理论的运用以及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等。要求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清“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之类的教学问题,从而展现教师的思维过程,体现教师对授课内容的把握程度以及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的能力。[2]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是在大三下学期为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限选课,包括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内实验环节。其教学目标为要求学生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掌握TCP/IP协议栈的基本理论与应用,了解常用的网络安全知识等。通过对网络核心课程开展说课活动,可以促使教师将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内容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相结合,实现从以往的直觉型、经验型教学向科学型教学转化。

一、说课设计

笔者近年来参加了一些说课竞赛活动,通过亲历比赛、观摩学习以及与评委、同行交流切磋,得到了很多启发与激励。在此,笔者结合这几年从事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教学的经历,[3] 围绕“TCP通信过程”这一教学内容,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分析、课堂设计与实施、实验与反馈等方面阐述其说课设计,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以及能力培养三个部分。知识传授要求学生了解TCP/IP协议栈分层体系结构以及数据分组处理过程,理解正常TCP通信过程中报文的交互情况;技能训练要求学生能搭建实验环境,获取、观察以及分析TCP报文段;能力培养则旨在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养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包括TCP/IP协议栈和TCP通信过程两个主要知识点。两者之间通过引入一个对等层模型实现过渡衔接。TCP/IP协议栈的重点知识包括TCP/IP五层协议栈架构、层间关系、分组封装及处理流程,其中分组封装为难点;TCP通信过程的重点知识包括TCP协议特点与作用、通信交互过程、首部格式、各字段含义与变化规则,其中各字段的变化规则为难点。由于篇幅所限,我们这里讨论的TCP通信过程只包括简单正常通信过程。TCP协议的其它复杂机制,如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差错控制以及状态机等知识不在讨论之列。

3.学情分析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情分析对成功实施课堂教学非常重要。[4] 这门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大三下学期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应的专业基础,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学习复杂内容有畏难情绪,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有学生都熟悉常见的网络应用,对网络知识和技术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课堂设计与实施

课堂设计与实施主要是结合课堂教学目标与内容、学情分析以及多媒体教学环境,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并将它们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笔者设计的教学策略包括:针对TCP/IP协议栈的设问式开场和创设熟悉情景;对等层的简化模型导入;针对TCP通信过程的先分后合的讲授策略等。下面我们以教学策略为主线,具体阐述课堂设计与实施细节。

(1)设问式开场

好的问题是激发学习动力的有效手段。笔者在课堂开头有意识地给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TCP协议进行通信的应用实例,分析这些应用的业务流特点,然后提出相关问题。例如这些应用进程相互间是如何寻址的?为什么它们要使用TCP通信服务?TCP又是怎样保证通信的可靠性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并在听讲过程中有的放矢地思考问题、获取答案,这样能够极大地增强教学效果,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

(2)从熟悉情景入手,立足学生的“最近区域”

尽管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了解TCP/IP协议栈的五层结构,但是在课堂开始阶段再次强化TCP/IP的整体结构仍然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保持知识间的连续性。笔者从学生熟悉的访问Web网站的情景出发,由表及里逐步讲解整个协议栈工作过程,并通过动画的形式加以表现,如图1所示。这个情景就是通过IE浏览器访问网站。首先在IE浏览器中输入网址,例如http://。该网址以及其它相关信息会被IE浏览器发送到TCP/IP协议栈的应用层,应用层会在这些信息前面加上一个HTTP的首部,这个过程叫做封装。然后继续将形成的HTTP分组发到传输层。传输层会接着封装TCP首部,形成TCP报文段,并继续发送到网络层。网络层将通过DNS获取的网站IP地址等相关信息封装在IP首部,形成IP包,接着进一步发送到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会加上首部和尾部,形成数据链路层的帧。最后经过物理层转变为一系列的电信号在网络上传输,并经过沿途的网络设备转发后到达接收方服务器。在服务器的TCP/IP协议栈经过相反的解封装过程后,将网址等相关信息交给服务器上运行的Web服务进程。该服务进程会寻找网址对应的网页内容,并将其按相反过程发送给IE浏览器。IE浏览器解析收到的网页,并最终在窗口显示出网站主页内容。采用基于熟悉情景的教学策略,一方面是为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起点传递教学信息,便于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促进知识网络的构建;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这个熟悉情景告诉学生,TCP/IP协议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每当我们使用网络服务时,它就会为我们提供服务。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陌生感,激发其兴趣和求知欲,促进自主学习。

(3)利用对等层模型实现从TCP/IP协议栈向TCP协议通信过程的过渡

学习完TCP/IP协议栈后就要进入TCP协议通信过程的学习。通过上文所述,TCP报文段先要封装为IP包,然后再封装成数据链路层的帧才能送往物理层发送,在接收端则执行相反的过程才能恢复出发送的TCP报文段。遵循这个过程来学习TCP协议通信过程太复杂了,不利于抓住重点。我们采用的策略是引入对等层模型。通过观察TCP/IP协议栈可以发现在假设传输层以下各层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可以认为在收发双方的传输层之间存在一条虚拟的直连链路,而TCP报文段可以认为是直接在链路上传输,这样的简化模型称为对等层模型,如图2所示。采用对等层模型的好处有两个:①该模型是简化模型,屏蔽了下面各层的细节,但却能反映真实系统的工作情况,有利于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TCP协议本身;②该模型保证了教学思维的连续性和教学逻辑的完整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够自然地实现从TCP/IP协议栈向TCP协议通信过程的过渡。

(4)先分解后合并,开展TCP通信过程的教学

TCP为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将TCP协议通信过程分解为连接建立、数据传输、连接终止三个阶段,逐个讲解。最后再将三个阶段合并成一个完整的场景进行总结。在简单介绍完TCP首部格式以及各字段含义后,即讲解TCP通信过程的三个阶段。先讲解TCP连接建立阶段,特别向学生强调上层应用的数据请求是TCP活动的触发源。正是因为上层要收发数据(比如说访问网站),才触发了TCP连接建立阶段。

笔者采用了三种教学方法来讲解这个阶段:①用动画的方式呈现整个阶段。TCP连接建立阶段也称为“三次握手”,笔者把这三个握手报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一一呈现出来。这样做是因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易于接受形象化、视觉化的事物,动画的表现方式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②用强调法来处理关键字段变化规则这一教学难点,我们把所有需要关注的关键字及其取值都在图上突出标示出来,这使得它们的变化情况一目了然;③交互的三个TCP报文段都是简化版的TCP首部,我们利用PPT的动画功能,专门在页面合适处设计了一个小的TCP首部图标,点击就显示一个放大的完整TCP首部,方便学生对照学习。连接建立以后,就进入数据传输阶段,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连接建立阶段一样,特别强调的是Sequence number和acknowledgement number两个关键字段的变化规则,强调它们在确保可靠性通信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通过一个实例采用图示化的方法进行说明。数据传输完成以后,进入连接终止阶段。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来说明关键字段FIN标志位的变化规则。最后将这三个阶段合并成一个完整的TCP通信过程进行整体讲解,并进一步阐述TCP通信过程为何要分为三个阶段的理由。这种先分解后合并的策略,符合TCP通信过程的特点,层次分明,逻辑清楚,容易被学生接受。

5.实验与反馈

在讲完理论知识以后,笔者及时通过随堂实验来展示真实的TCP报文段在网络中的传输情况,巩固所学知识。笔者也从网络实验中引出了一些问题要求学生作答,答题情况可以作为教学反馈以评估教学效果。该实验的配置很简单,包括一网PC机、wireshark抓包程序和IE浏览器。首先启动wireshark抓包程序准备捕获TCP报文段,然后在IE浏览器地址栏输入网站地址,比如http://,回车后IE浏览器会发起对网站的访问请求,该请求会触发TCP通信过程,完成连接建立、数据传输以及连接终止三个阶段。所发送的报文段会同时被wireshark以及IE浏览器获取,IE浏览器把收到的报文解析为网页,而wireshark则会将捕获的报文段及其内部细节逐条显示出来。要求学生对这些TCP报文段进行分析,区分出TCP通信过程的三个阶段,并且计算出每个TCP报文所承载的上层数据的长度以及交互过程中所发送的总的数据量。这种来源于真实网络世界的题目既能检验学生所学,又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笔者也会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据此对课堂设计与实施过程作出改进。

二、关于将说课作为教学评价体系指标的一点思考

近年来,说课比赛在教师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该比赛以说课形式开展,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基本功,深化教育模式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笔者认为应该审慎看待说课的作用,不能将说课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技能优劣的唯一指标。

说课是参赛教师投入大量精力、精心准备的成果在15分钟内的集中展示,往往体现出优良的教学水平。然而这种竞赛中的教学水平能否代表一个教师在长期的日常教学实践中所表现出的一贯水平值得商榷。此外,说课缺少学生这一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最有发言权。与基于教师视角的、反映较短时间内(15分钟左右)教学效果的说课相比,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则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反映了一个教师在较长时间内(一个学期甚至几年)的教学水平。因此,将说课成绩与学评教成绩综合考虑会更加客观全面地反映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这样的评价考核指标会促使教师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踏踏实实地备好每一节课,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戒除浮躁,静心钻研,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最终实现师生间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三、结语

本文围绕TCP通信过程这一授课内容,详细讨论了说课的相关方面,重点突出了教学策略与方法,展现了授课整体思路和过程,基本达到了预定教学目标。说课水平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但是应该理性看待说课在教学评价中发挥的作用,既不应轻视也不应过分夸大,应该强调日常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评教感受,以避免投机心理,形成正确导向,促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技能得到扎实稳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农秀丽.开展说课活动,提高教学水平[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29(2):113-116.

[2]周拴龙.《计算机网络》课程“说课”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1(10):22-23.

[3]刘超,张品,王玉娜.《计算机网络与电信网络》双语教学实践探讨[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2):71-74.

[4]詹燕.围绕基本要素,抓住特点,针对学情,写好说课教案[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40-41.

说课设计范文第9篇

关键词 水肿 说课 设计

说课是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是重点考察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课程开发、设计与实施能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说课是新兴的教研形式,是指执教者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人员进述对某节课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辨,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趋于完善的教研活动。近日,参加甘肃省卫生职业教育年会中举办的基础课说课比赛,收获颇多,现将执教的《病理学》中“水肿”一节的说课设计与同仁探讨。

说教学内容

说教材:主要反映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本课程选用“十二五”部级规划教材,由杨红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病理学》教材。经部分章节内容的筛选与调整很适合于3年制护理大专学生使用。

说内容:“水肿”属于教材中病理生理学中的内容,与前节课的“脱水”同属于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疾病中的共同规律,掌握水肿的本质,为日后在临床针对水肿患者所采取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教学目标:通过教材分析,依据教学大纲,结合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三年制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态度等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掌握水肿的概念、机制及常见水肿的特点;熟悉原因和分类;了解特点、对机体的影响和防治、护理措施。②能力目标: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能解释针对水肿患者所采取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的机制。③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患者的病痛所在,从而引导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

说重、难点:根据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通过对学生学情的分析,确立了重点为概念、机制;难点是机制。处理重点和难点的关键是:强化重点、转化难点。在强化重点上,首先在课件上加以标注,引起学生关注;其次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最后通过动画、图片、箭头示意等方法强化学习。通过复习相关的生理学知识转化难点,使学生明白血管内外、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就会导致机体水肿,真正知道水的来源,达到了教学目标。

说授课对象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因素之一,学情分析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由于学生已经具有了水、电解质代谢的生理、生化基础知识;另外,通过相关章节-“脱水”的学习,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难。但遗忘是难以避免,所以课前复习很关键。

说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这是各科教学必须遵守的一个通用原则。处理好“有法”、“无法”和“得法”的关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本节课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教法。

案例引导: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在教学前引入一个典型病例,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教师围绕案例讲解,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课程结束时,再次回到该病例上,同时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已的观点,进行讨论及论证,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媒体演示: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图片、动画,让学生理解水肿的部位、水肿的发生机制。尤其是水肿发生机制的视频动画直观、生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更有助于理解。

问题切入:通过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讲解水肿的概念前,启发学生思考平时生活中所见到的水肿是什么样的表现,肿到了哪里,从而引入水肿概念,明白水肿的部位。在讲解水肿的发病机制前,提出社会广泛关注的奶粉引起的“大头娃娃”的图片,请同学们思考如何用水肿机制解释,激发学生兴趣,层层深入讲解剖析,达到教学目标。

归纳比较:有比较的学习才能明了学习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比“水肿”与“脱水”,让学生明白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对比“水肿”组织与正常组织,让学生明白“肿”的部位;通过对比“漏出液”与“渗出液”,让学生明白水肿液的性质及原因;通过对比常见的四种类型水肿的首现部位,强化学生对该水肿机制的理解。

课后反馈:课堂反馈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和试金石。通过提问和讨论时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矫正。

说学习方法

教法的效果如何,最终体现在学法的效果上。因此,教师不但要研究教法,更要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掌握学法。

课前预习:初步熟悉课程内容,找到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写出预习笔记。

课堂学习:课堂上要精神饱满,注意听讲,积极配合老师;认真做好听课笔记;认真思考重点、难点,解决疑点。

课后复习:课后及时与水肿相关的内容如炎症、肝硬化、肾炎等章节一起复习,进行分析、归纳小结,纵横渗透,使各个知识点连成线,组成面,结成网。构建出一个立体的知识体系,减少遗忘;查阅相关书籍,做好摘要,扩大知识面。

说程序设计

依据教学大纲安排“水肿”用2学时讲授,用时80分钟。总的教学程序设计如下:复习旧课(3分钟)导入新课(2分钟)新课教学(70分钟)课堂反馈(3分钟)归纳总结(2分钟)。

说教学反思

反思到本节课教学环节是完整的,整个教学过程一气呵成。关键是讲解水肿的机制,复习正常的血管内外交换平衡的因素时,开始学生反应较慢,表情略显凝滞,应该是一时不能回忆起相关知识。通过调查,发现该班学生虽然反应快接受能力强,但是课后不及时复习,所以学的知识遗忘也快。针对这种情况,要求学生课前复习相关知识,并在课件中制作了有关正常的血管内外交换平衡的动画,讲解和演示时语速尽量放慢,让学生回忆起这些知识。通过课后习题和实验发现学生理解了这一机制,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说课设计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说课;教学研究;旅游资源学

说课,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专家,系统的解说自己的教学设想和理论依据,以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简言之,说课就是教师说教什么、教给谁、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以及怎样学的思路和规划,说课要进行精心设计。在高职院校中,积极开展说课这一形式的教研活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说课需要进行精心设计,把课说好,应从明确课程的性质和作用、吃透教材、掌握学情、探索多种教法学法这几个方面入手。本文以高职旅游专业《旅游资源学》课程为例,尝试探索高职院校的说课教学研究。

一、明确课程性质和作用

明确课程性质和作用,是说好课的基础。教师应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来确定课程的性质和作用。高职教育的特点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高职旅游专业尤其重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将旅游管理专业的证书制度从单一的“学历证书”转向学历与职业资格的“双证书”制度。在说到为什么开设这门课,这门课程的性质和作用时,应充分体现出以上特点。

如《旅游资源学》课程的性质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旅游资源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根据社会需求,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大多分为旅行社经营管理、酒店管理和会展管理三大方向。其中旅行社经营管理方向主要面向旅行社计调、门市接待、导游、景点讲解员等岗位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具备旅游产品设计和行程制定、旅游产品销售、撰写导游词、熟练运用导游语言进行讲解等职业能力。为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必须建立层级递进的知识体系。首先初步了解旅游学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旅游资源相关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全面掌握;只有对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和价值等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够对旅游资源进行组合完成旅游产品的设计,以及对旅游资源进行剖析,撰写导游词,讲解景点。与层级递进的知识体系相对应的是课程设置的先后顺序,《旅游资源学》课程就处在从基础过度到技能的连接点上,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该课程恰当地衔接起《旅游概论》、《管理学原理》等先导课程和《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景区管理》、《旅游文化》等后续课程,在整个专业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大多有报考国家导游员资格证书的需求,而《旅游资源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国家导游员资格证考试科目《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具有高度一致性,因此这门课程对学生的考证也有一定的辅导作用。《旅游资源学》课程可以与《导游业务》、《旅游政策法规》等课程同期开设,共同构成一个导游资格证书考试的辅导体系,将考证辅导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二、吃透教材

教师应结合专业教学需求选择教材。对教材的定位、教学目标、重难点和课时安排系统把握,同时还有注意分析教材优缺点,扬长避短。要做到吃透教材,熟练驾驭教学内容,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总体把握教材结构。

教师可以通过通读教材从结构上对教材进行分析,提纲挈领地掌握教材内容编排的主次、教学的重点难点。如《旅游资源学》课程选用了鄢志武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旅游管理专业系列教材,该教材分别从旅游资源学的理论和实践两个环节出发,从地质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分析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成因、特征和主要类型,阐明了旅游资源学的研究内容、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特点以及旅游资源学的实践研究。

2.根据需要取舍内容。

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应用型技能人才,因此要紧扣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如《旅游资源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分为三个模块,即旅游资源学基础知识模块、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与典型旅游资源介绍模块、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模块等。

《旅游资源学》全期54课时,理论教学时数学30学时,实践教学24学时。其中:

(1)旅游资源学基础知识模块6学时。

(2)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与典型旅游资源介绍模块36学时。

(3)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模块12学时。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主要是梳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介绍典型旅游资源,对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舍弃了教材中理论性过强、难度过大的一些内容,如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资源研究的gis技术等,遵循了“够用”的原则;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与典型旅游资源介绍作为课时安排的重点,更符合高职考证的需求,遵循了“必需”原则。

3.选择教辅弥补不足。

一本完美的教材是很难寻觅的,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材难免有一些不足之处。

这时应选择适当的教学辅导用书作为参考,弥补选用教材的不足,做到扬长避短。

例如:前文所述《旅游资源学》课程选用的教材,其优点在于全书以“篇”作为最高级别的结构单元,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旅游资源类型体系,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所学内容的结构和联系。其存在的不足是:教材中的案例不够鲜明;作为考证辅导课程而言,重要知识点的不够突出。

根据这一情况,我们选择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高职高专旅游类专业精品教材《旅游资源学》和国家导游员资格证考试指导书《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作为课程的参考教材。前者每一章节都设置了经典案例,作为对案例教学的补充;后者是考试指定用书,对考点的把握更加明晰。

三、掌握学情

掌握学情是指要充分了解授课的对象,做到有的放矢。

1.了解学生总体特点。

说到高职学生特点,人们常常想到的是文化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要求不严格,自律意识差;注意力易分散,兴趣容易转移,往往还表现出心理素质较差的状况。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一般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录取分数线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专、职高、技校的“对口生”,因此学生底子薄,文化基础差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也要能够看到,高职学生往往对新鲜事物接受快,对动手实践感兴趣、能力较强的优势。掌握了以上特点,在课程教学安排上,就要注意夯实基础知识,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的安排。如在《旅游资源学》课程中,枯燥讲解旅游资源的类型往往效果不佳,而安排学生自己调查本地旅游资源类型和价值,形成调查报告;前往实际旅游景区现场识别则受到学生的欢迎。

2.把握学生当前需求。

把握学生的当前需求是指,教师一方面应了解所授课程的承接关系,能否为先导课程和后续课程建立有效联系,也就意味着当前开设此课程是否必要;另一方面,应了解本课程是否与学生报考职业资格证书有联系,对学生考证、参赛有无指导意义。如《旅游资源学》课程一般开设在第二学期。此时的学生通过第一学期《旅游学概论》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对旅游学的入门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进一步的开展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第二学期也正是学生备考导游资格证考试的黄金时期。近年来,校内外各类旅游职业竞赛频繁,学生参赛热情较高。比赛常见的线路设计,导游讲解等技能环节都需要《旅游资源学》的知识作为基础。综合上述情况,在此时开设这门课程学生都表现出较大的兴趣。

四、探索多种教法学法

教法是指教师怎么样进行教学,学法是指学生怎么样进行学习。这两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种互相结合,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的学法往往会随着教师教法的改变而变化,教师教法也常因学法的变化而调整。因此在分析教法和学法时,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二是引导学生配合教法进行学习。

如《旅游资源学》课程主要采取了讲授法、案例教学、任务驱动、野外考察、竞赛激励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做到了互动式教学。

1.讲授法:采取重点、难点精讲,一般知识略讲的方法,主要针对旅游资源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如旅游资源的概念、形成,各类旅游资源的特色等。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旅游资源相关理论知识和常识。与之相配合的学法是上课听讲,课后通过习题巩固练习。

2.案例教学:主要针对我国具有的各类典型旅游资源分布等知识,通过对应案例,分析讨论,把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加强了学生对旅游资源特点和分布以及典型资源的认知,帮助学生记忆。与之相配合的学法是学生分析案例,通过讨论,辩清案例地旅游资源的类型和价值。

3.任务驱动:属于多维互动式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个任务,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解决问题,旨在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问题,继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要求学生根据旅游主题,有效组织旅游资源,设计一条旅游线路,综合训练了学生对于旅游资源类型和特征的把握,以及对旅游资源分析评价的能力。与之相配合的学法是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掌握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分析旅游资源类型、特征,结合交通方式组织线路。

4.野外考察:学期中将带领学生前往周边旅游景区,实地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各类旅游资源的特色等。与之相配合的学法是提前掌握考察地旅游资源类型和分布,实地辨识旅游资源。

5.竞赛激励法:通过鼓励、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导游讲解大赛、线路设计大赛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做到以赛促学。与之配合的学法是学生在班级内分组模拟比赛项目,互相评判,互补提高,推选最优者参加校外竞赛,听取指导老师意见,不断完善。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模式的改进离不开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和实践。说课可以促使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思考,进一步理清教学思路,明确教学重难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过程。同时,说课也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教学理论,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在说课中注意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能有效避免思路不清、主次不分、方法单一的现象,帮助教师说好课,并在说课的基础之上,灵活多样地开展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庭之.人才培养评估中的高职课程说课设计案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0, (2).

[2]宋清文.关于高职院校教学方案设计的思考[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0,(2).

[3]鄢志武.旅游资源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控制技术范文 下一篇:思政课堂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