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营销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4 22:26:01

数据库营销论文

数据库营销论文范文第1篇

本文的一些观点并不完善,在此我们补充几点1、数据库营销的定义不准,应该属于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实现工具之一;2、要分析客户的兴趣爱好,只有数据库是绝对不够的,其实现工具是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从我们以前的项目经历看,不少客户仅仅搭建数据库,其结果只是形成了数据垃圾,其有规律的高价值信息并没有得到.1994年5月,美国宾州大学的p.wind教授到清华大学演讲时提到,营销学领域的最新趋势之一就是it的广泛应用。当时与会的中国学者对it究竟是什么的缩写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仅仅过了4年,不仅it已被广泛接受,而且it经理也成了热门话题。从历史上看,it经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it经理的主要职能是引进和管理硬件。第二阶段,it经理的主要职责是引进和管理软件。这批经理效率的高低、追踪新技术能力的大小、适应新技术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到一个公司或一个单位的效率的高低。这一阶段也是it变化最迅速、应用范围迅速扩大的一个阶段。第三阶段,it经理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和开发信息。互联网、内部网、外部网的建立和发展,大大加速了信息的产生、传递和更新,也提供了各种管理和开发信息的有效工具。信息在这个阶段日益变成有价值的资源,开发并利用这些资源来提高公司的效率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发达国家,it经理们的主要职责逐步由管理软硬件转向管理信息。it经理要管理的信息有两部分: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对于内部信息管理,首先必须了解整个公司的经营目标、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各部门的责权、岗位设置等等。分析出公司不同部门的信息产生和需求,在此基础上建立公司内部的信息沟通渠道。要管理好外部信息,必须了解公司内部不同部门对外部信息的需要,为他们提供获取外部信息的有效渠道,并对外部信息进行评价筛选,分送给相应的部门和个人。其次,it经理必须了解公司的客户以及营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外部信息的不同价值,并对外部信息进行开发,提供给真正需要这些信息的人。由于外部信息完全是不受控制的,因此it经理还必须找到采集或获取外部信息的有效办法。这本身就是对外部信息的一种开发。it经理们将来不仅要有it的背景,更重要的是有业务背景和管理背景。it经理走向前台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数据库营销。过去我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营销手段。it的发展又提供了崭新的营销渠道和营销手段,如网上营销和数据库营销。网上营销只是提供一种新的信息沟通工具,而数据库营销则提供了一种全新营销模式,因为它可以使营销者更迅速、更准确地抓住消费者的需要,甚至能使营销者比消费者本人更了解其需要尤其是潜在需要而在这方面取得优势,无疑会增加企业在日益趋向“买方市场”的竞争环境下的获胜机会。美国电影《网络惊魂》就是用艺术的手法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消费者数据库的巨大价值。从本质上说,营销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提供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产品,以提升产品的价值,二是降低交易成本,三是扩大市场规模和销售范围。数据库营销在达成这三个目的方面都有巨大的潜力。所谓数据库营销,就是利用一个企业或部门在其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数据库、通过对其进行加工处理来获取制订营销策略所需要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要制订一个营销策略,必须回答以下几个基本问题:你的消费者是谁?他们的需要是什么?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需要?他们的购买和消费模式是怎样的?他们在哪里、你如何找到他们?你如何将产品送到他们手中?他们最喜欢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促销方式以及什么样的价格?如果你能回答这些问题,你就会成为一个成功的营销者。但是,一般人要回答这些简单的问题,往往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而获得的结果还不尽人意。因为调查的方式即使是科学的,也不可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客观性,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调查的目的性本身就是产生这些偏差的最主要的原因。然而,数据库尤其是与消费者消费行为有关的数据库,具有传统调查所没有的客观性。稍微对这些数据库的形成过程和管理加以改进,就可以使这些数据变得价值连城,成为营销决策最有价值的信息来源。举例来说,一个商场,通过发行用户优惠卡,就可以建立一个非常有用的数据库。发卡时,可以要求用户填上他们的基本情况,如住址、电话、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性别、年龄、家庭人数等。当用户采购的时候,只要在收款时刷一下用户卡,就可以将用户的采购信息记在相应的用户数据库中,在一年内,我们就可以对用户的购买信息加以整理分析,通过用户的基本信息,如邮政编码、电话、住址、就可以了解该商场用户的分布情况。通过用户采购商品的档次、品牌、数量、消费金额、采购时间、采购次数等可以大致判断出用户的消费模式、生活方式、消费水平以及对价格和促销的敏感程度等。通过对所有这些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就可以将用户划分成5到6个不同的消费者群。这些信息不仅对商场的管理和促销具有重要价值,因为可以据此来确定商场进货的种类和档次、促销的时机、方式和频率,而且对生产厂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因为生产厂家可据此来制订相应的营销策略。通过这些信息,他们就会知道,什么样的人会喜欢什么样颜色的衣服,在何时购买,在什么价格范围内购买。他们在购买这些衣服的同时,还会购买什么样的其他生活用品、衣服、电器和其他的东西,有了这些数据,企业就可以更准确地针对特定的消费者来设计产品,设计品牌,制订价格策略和促销手段。作为it经理,一方面要设计获取这些信息的有效方式,另一方面还必须了解这些信息的价值,以及处理加工这些信息的方法。任何一个为顾客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都会获得各种各样的用户信息,医院、学校、工商部门、电影院、公园、银行、保险、商店、饭店等各种机构,不仅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客户信息,而且还需要这样的客户信息。就目前来看,我国在这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原因就在于,我们的it经理们还没有将加工信息当作他们的主要职责。尽管it的发展实际上已经提供了进行信息收集、信息交流和信息加工的广泛手段,但由于it经理们本身没意识到信息是一座金矿,因此他们没有朝这方面努力,而是习惯于站在后台,为前台的其他经理们服务。因此其他部门也没有提出对这些信息的需要。即使他们有需要,也不知道向it经理们提出要求,而是直接走向市场。因为他并不了解it能提供这种最有价值的信息获取手段。因此现在是it经理们走向前台,充满自信,有力地肩负起加工信息的职责,并有效地对现有的管理结构,管理模式提出崭新的构想的时候了。数据库营销只是提供了it经理们进行信息加工的一个最简单的工作范围。实际上it经理在进行信息加工方面比这广泛得多,深刻得多,重要得多,但这些职责一方面需要it经理们去发现,另一方面也要他们去发展自己的能力来肩负起这些职责,两者缺一不可。实际上,第一个方面比第二个方更为重要。因为这意味着it经理们将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过去的站在别人搭好的舞台上跳舞,变为为别人搭建更为辉煌、更为宽阔的舞台。

数据库营销论文范文第2篇

内容摘要:数据库营销作为目前一种全新营销模式,顺应了网络经济时代社会的发展潮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也为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径。现代化的统计手段与先进的营销方式的结合,极大地提高了营销的效率,成为数据库营销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数据库营销的内涵

数据库营销是指营销者通过建立、维持和利用顾客数据库和其它数据库(产品、供应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等),与客户进行接触和成交的过程。笔者认为,数据库营销是统计、数据库与市场营销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它通过市场调查,搜集、整理消费者和其他同类企业的大量信息,经过分析、加工和处理,预测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的概率以及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据此选择、确定企业的目标消费者群及正确的营销策略,以便在合适的时间、地点,以合适的价格、销售渠道、促销方式销售产品,并通过相关的售后服务,达到企业预期的目标,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于市场调查一整理、分析、处理信息一预测一决策是数据库营销的生命线,而这一系列程序恰恰也是现代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数据库营销与统计的结合,不仅可能,而且必要。

数据库营销的优势

(一)降低营销成本

企业运用消费者数据库能够准确找出某种产品的目标消费者,这样就避免了使用昂贵的大众传播媒体,从而能以更为经济的促销方式,降低成本,提高营销效果,增强竞争力。根据有关资料显示,运用数据库技术筛选消费者后,其邮寄宣传品的反馈率较高。

传统营销方式的营销效果一般很难直接测定,而运用中间商和竞争者数据库,每次数据库营销的效果比较容易测定。因为顾客可通过回复卡、电话等方式进行查询、订货或付款,管理人员获取顾客的反馈信息非常方便。

(二)准确识别目标顾客的需求及其数量

由于顾客数据库是在顾客个体层次上建立和整理的,因而营销者可以从质量和数量上很精确地确定目标顾客的需求,进而可以进行“大规模定制”,即制造大量定做产品以满足个别顾客的需求。

据1997年11月的《幸福》报道,总部位于美国康涅狄格(CONNECTICUT)的CUSTOMFOOT公司利用数据库营销实施“大规模定制”策略,效益显著。顾客在公司的六家连锁鞋店里,自己选择鞋样、颜色和皮革,并由电子扫瞄仪精确测出顾客左右两脚的尺寸。所有这些个性化的资料都被输入电脑,然后经由中央数据库处理,再传输到公司设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办事处,最后再分别下单给意大利六家为世界顶尖品牌加工的鞋厂制作。顾客一般在三周内就可以取到自己参与设计的皮鞋。

(三)有助于增强顾客的信任感和信赖感

运用数据库营销,经常与消费者保持沟通和联系,可以维持和增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感情。并且,企业根据数据库的信息能够分析出顾客是些什么人,采取什么措施可以留住顾客。另外,运用储存的消费记录来推测其未来消费者行为具有相当精确性,从而使企业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使消费者成为企业长期、忠实的用户。

在当前,顾客服务(CUSTOMERSERVICE)也是一个较为关键的营销变量,甚至可以与营销学中传统的4PS’相提并论。对一个营销者来说,已有的顾客数据库加上顾客服务环节中形成的数据是取得卓越和高效的顾客服务的关键资源。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顾客数据库包括了每一位顾客的地理位置、家庭状况和心理特点以及购买家用电器的历史等信息。这些数据为有效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并使营销者能与其顾客建立一种特殊的关系纽带。多智网校诚招全国各地市独家线下商,共同开发网上教育市场。多智教育()!

论文关键词:数据库营销效率优势统计

内容摘要:数据库营销作为目前一种全新营销模式,顺应了网络经济时代社会的发展潮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也为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径。现代化的统计手段与先进的营销方式的结合,极大地提高了营销的效率,成为数据库营销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数据库营销的内涵

数据库营销是指营销者通过建立、维持和利用顾客数据库和其它数据库(产品、供应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等),与客户进行接触和成交的过程。笔者认为,数据库营销是统计、数据库与市场营销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它通过市场调查,搜集、整理消费者和其他同类企业的大量信息,经过分析、加工和处理,预测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的概率以及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据此选择、确定企业的目标消费者群及正确的营销策略,以便在合适的时间、地点,以合适的价格、销售渠道、促销方式销售产品,并通过相关的售后服务,达到企业预期的目标,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于市场调查一整理、分析、处理信息一预测一决策是数据库营销的生命线,而这一系列程序恰恰也是现代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数据库营销与统计的结合,不仅可能,而且必要。

数据库营销的优势

(一)降低营销成本

企业运用消费者数据库能够准确找出某种产品的目标消费者,这样就避免了使用昂贵的大众传播媒体,从而能以更为经济的促销方式,降低成本,提高营销效果,增强竞争力。根据有关资料显示,运用数据库技术筛选消费者后,其邮寄宣传品的反馈率较高。

传统营销方式的营销效果一般很难直接测定,而运用中间商和竞争者数据库,每次数据库营销的效果比较容易测定。因为顾客可通过回复卡、电话等方式进行查询、订货或付款,管理人员获取顾客的反馈信息非常方便。

(二)准确识别目标顾客的需求及其数量

由于顾客数据库是在顾客个体层次上建立和整理的,因而营销者可以从质量和数量上很精确地确定目标顾客的需求,进而可以进行“大规模定制”,即制造大量定做产品以满足个别顾客的需求。

据1997年11月的《幸福》报道,总部位于美国康涅狄格(CONNECTICUT)的CUSTOMFOOT公司利用数据库营销实施“大规模定制”策略,效益显著。顾客在公司的六家连锁鞋店里,自己选择鞋样、颜色和皮革,并由电子扫瞄仪精确测出顾客左右两脚的尺寸。所有这些个性化的资料都被输入电脑,然后经由中央数据库处理,再传输到公司设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办事处,最后再分别下单给意大利六家为世界顶尖品牌加工的鞋厂制作。顾客一般在三周内就可以取到自己参与设计的皮鞋。

(三)有助于增强顾客的信任感和信赖感

运用数据库营销,经常与消费者保持沟通和联系,可以维持和增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感情。并且,企业根据数据库的信息能够分析出顾客是些什么人,采取什么措施可以留住顾客。另外,运用储存的消费记录来推测其未来消费者行为具有相当精确性,从而使企业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使消费者成为企业长期、忠实的用户。

数据库营销论文范文第3篇

0、引言

随着电力管理信息化的不断普及和深入使用,在电力营销、地理信息化、供电收费方面都已经实现系统化管理。而电力营销系统——每时每刻记录着每一终端用户的用电情况,更是整个供电系统的重中之重。

本文根据营销数据库使用的实际情况,以集群和ORACLERAC技术为出发点,分析了相关技术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设计了OracleRAC的实施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ORACLERAC并行集群

1.1集群技术概述集群是一种并行或分布式的处理系统,由相互独立的、通过高速网络互连的两个或多个计算机(节点)组成,通常集群可以划分为以下两类:

1.1.1高可用性集群,通常采用主、备两台服务器,由主服务器对外提供服务,当主服务器断电或系统异常时,集群软件自动将集群应用切换到备份服务器,在切换过程中对外服务将发生中断。

1.1.2负载均衡(并行)集群,负载均衡集群与高可用性集群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负载均衡集群中的所有节点都是活动节点,都能对外提供服务,没有主备之分,同样当集群单个或部分节点异常时,剩余节点将接管故障节点对外提供服务。

1.2ORACLERAC并行集群简介Oracle集群实质上就是使多个服务器访问同一个Oracle数据库,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一个服务器宕机时数据库不能访问,同时也可以进行并行运算和负载均衡。

从软件组件上来讲,一个Oracle集群由多台服务器组成,每台服务器有自己的,用于监听自己的网络端口;每台服务有自己的OracleRAC服务,用于数据库的集群访问;每台服务器有自己的集群就绪服务,用于集群管理;所有的服务器通过自己的操作系统访问一个共享的存储设备。当有客户端访问时,由上而下依次调用相应的软件。

从逻辑结构上来讲,集群中的每台服务器有一个实例,每台服务器上的实例都对应到同一个数据库。在集群中有两台服务器,每台服务器拥有一个实例,每个实例都访问同一个数据库,数据库存储在共享磁盘上。

Oracle10gRAC采用服务漂移、VIP漂移和TAF透明故障切换等新技术,有效的解决常见的软硬件故障引起的宕机,如SQL语句故障、用户进程故障、网络故障、用户错误故障、实例故障和介质故障等。

2、RAC集群规划

2.1硬件规划

2.1.1服务器方面采用2*560A,IBMSystemp5560A中型服务器拥有出色的性价比,它基于POWER5系列CPU下具备了大型机的可靠性、可用性等。

2.1.2磁盘阵列使用DS4700,DS4700是一款中级存储服务器,其存储能力能够达到33.6TB,使用最新的存储网络技术,能够提供端到端的4Gbps的光纤通道解决方案。

2.2网络规划

2.2.1由于无论各节点间的心跳信息传递,应用对数据库的访问等都对网络传输速度以及稳定性有较高要求,拟采用H3CS5500千兆光纤交互机作交换。

2.2.2由于主机的网络通讯部分亦需要考虑冗余,拟对每一节点的服务器网卡使用绑定技术两两绑定,保证网络畅通。

2.3存储规划

2.3.1磁盘阵列方面采用RAID1+0模式划分,综合使用条带化技术和镜像技术,前者把连续数据分割成数据库,分布存储到各硬盘上加快速度,后者把数据镜像都其他磁盘上加强冗余。

2.3.2共享存储设备的存储机制拟采用ORACLE自带的自动存储管理(ASM),使用ASM兼顾了裸设备的快速IO和OMF文件的方便管理这两个优点。ASM可以在磁盘间IO的负载均衡,完成数据的条带化和镜像,并执行联机磁盘配置和动态重平衡等,提高I/O的性能和数据可靠性。

3、RAC集群实施

3.1按照系统规划图搭建系统软、硬件平台,安装AIX操作系统,连接光纤存储,绑定网卡,划分存储硬盘。

3.2按照ORACLE系统要求安装操作系统补丁,建立oracle用户和dba、oinstall组,以及修改系统参数。

3.3修改/etc/hosts文件,按照网络规划添加VIP、Privat-Ip、Public-Ip。

3.4配置节点之间的双机互信,以便双机能够互访。

3.5在ORACLE用户下按要求设置对应环境变量。

3.6安装ORACLE集群软件,并根据规划设置VIP。

3.7以集群模式安装数据库应用软件。

3.8创建ASM实例,按规划把对应的裸设备磁盘加入磁盘组,由于阵列划分的时候已经做了镜像,在这里只使用ASM的条带化功能。

3.9创建ORACLE实例,并使用crs_stat_t命令查看集群状态。

3.10使用DBCA创建TAF服务。超级秘书网

4、RAC集群测试

4.1TAF测试①使用服务器上TNSNAME.ORA里面的TAF参数,配置链接数据库。②使用SQLPLUS链接数据库,执行一个大的查询(几万条)。③查询gv$session视图,确认当前链接所对应的实例。④使用srvctl等命令关闭当前链接对应的实例。

测试结果:数据表查询过程中出现几秒钟的中断,然后查询继续进行,查询完毕后显示的记录数目与表中数据的实际数目一致;查询gv$session视图显示链接已经转移到另一节点,在当前活动的实例节点上使用NETSTAT命令查看,发现关闭实例节点的VIP已成功漂移。

4.2负载均衡测试通过Loadrunner模拟每隔1秒登录一个用户并运行不同的SQL语句;查询gv$session视图动态跟踪两节点相关的session数量变化信息。

测试结果:发现两节点上的session数量均衡分布,新增加session会自动连接到相对较为空闲的节点上。这说明应用负载被自动均衡分布到所有的节点上。

5、结束语

OracleRAC作为一种出色的高可用性集群,在容错、负载均衡以及并发处理方面都有突出特点。本文根据某市电力营销系统的建设情况,结合ORACLERAC技术,为前端应用系统提供了较好的后台数据库支撑。

参考文献:

[1]王强.Oracle10gRAC技术在OPENAV系统中的应用,机械工业信息与网络,2008年第3期.

[2]Auguet,ORACLERAC概念介绍51CTO技术论坛.

[3]吴志远,黄维平.Oracle10gRAC在数字化校园中的应用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8.12.

数据库营销论文范文第4篇

数据库营销指的是企业通过收集和积累消费者的大量信息,经过处理后预测消费者有多大可能去购买某种产品,以及利用这些信息给产品以精确定位,有针对性地制作营销信息,以达到说服消费者去购买产品的目的。

因为旅游规划的本质是为区域旅游的发展指明方向,提供战略指导,为近期的规划开发提出具体的、实际性的指导,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取得利润的最大化。因此,本文试图以数据库营销的核心贯穿整个旅游规划的过程,从三个方面:规划的客源市场调查、具体市场营销方式、规划完成后的跟踪来阐述数据库营销的重要性,有别于以前的就营销而论营销的做法,以求给以后的旅游规划提供些许指导与借鉴。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的旅游规划文本当中的市场营销方式大部分仍是以传统的营销方式为主,没有充分考虑客源市场的需求,就营销论营销,没有把营销的理念贯穿于整个规划的过程,缺乏整体的营销观念,在客源市场调查的过程当中,对消费者需求的调查成分偏少,即使有,在后续的旅游产品设计中也难以体现,降低了客源市场的满意度。

另外一种情况是在传统的营销方式的基础上,间杂着一些现代营销方式的手段,如电话营销、电邮营销、短信营销等,都是在探索现代营销方式,但往往不成体系,在具体的运用过程当中,往往是传统营销方式的附庸,难以形成实际的效果。

第三种情况是指目前的旅游规划文本在指导具体的区域旅游实践当中的精准性不够,难以跟上外界环境的变化,没有充分考虑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规划文本束之高阁,没有用处,资源浪费,规划文本的完成并不意味着规划过程的完成,规划的过程是一个反复修正的过程,是在具体的实践中检验的过程。

二、问题的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试图从现代营销的手段之数据库营销的角度去分析,以其核心观念贯穿整个规划过程,用以指导具体的规划过程。

(一)客源市场调查中的数据库营销

每一个旅游规划在具体实施之前,都必须要进行客源市场的调研,了解客源市场的基本情况及消费需求,有必要的话,还依据不同的指标,进行客源市场的细分,以求在具体的规划过程中能精确定位,投放产品。目前的客源市场调查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辅之以访谈、电话调查等方式,(在不考虑样本是否科学性的基础上)得到客源市场消费者的主观、客观数据,进行数据的分析、加工。

可以看出客源市场的这种调查方式是一次性的,消费者在规划进行过程当中的需求变化及客观环境的变化并没有考虑,也就是说规划默认为客源市场的需求及消费模式短期内是不会变化的,其实不然,环境在时时刻刻的变化,消费者的心理也在时时的变化,因此,在此基础上,可以尝试建立所调查样本的数据库,以一定的周期为间隔,采取各种数据库营销方式进行样本的调研,对每一个细分市场的样本进行归类分析,指导规划的进行。

(二)以数据库为基础的旅游市场营销模式

传统的旅游市场营销方式以产品、价格、分销、促销为模式,以远远不能满足现有的消费者的需求,事实证明,这种传统的、不考虑市场的营销方式是不科学的,在旅游规划过程当中应该予以摒弃。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消费者、成本、方便、沟通为模式的“4C”策略,而数据库营销是这一策略的最直接的体现,因此,在旅游规划创作过程当中,其基本的营销方式应该以定向直邮,电子邮件营销,网络传真营销和短消息服务等在内的多种形式的数据库营销手段为主,深挖其具体内涵,延展其多种利用方式。

通过数据库了解旅游者的兴趣爱好后,就可以在宣传册的封面上贴上他们喜欢的产品图或直接与他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流,当然交流的内容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有利于加强与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的关系。例如,旅行社利用自己的网站,运用数据库跟踪旅游者的习惯和兴趣爱好,以此为根据向旅游者推荐他们感兴趣的旅游线路。对旅游者了解得越多,就越能更好地帮助旅游者解决旅游购买过程中的问题,最后与旅游者建立起良好的商业关系,提升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并最终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转(三)规划文本完成后的数据库营销

规划文本完成以后在具体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应该结合环境的变化不断修正。

可以结合客源市场调查中所建立的数据库进行再次调查,不断反复,切实修正提供给消费者的旅游产品的可行性,以求“适销对路”,另一方面,服务行业的这种数据库营销有点类似于物质生产部门的“售后服务”,具体来讲,指的是在规划的实施过程当中,对客源市场或是部分游客进行回访,收集旅游者的信息,建立数据库,分析改进。

通过数据库资料可分析出旅游者的价值取向,然后针对不同旅游者提供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展示、广告宣传和销售方式。一般来说,对旅游者了解越多,就越能提供令其满意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三、问题的解决

规划的本身就是一个营销的过程,关键是采取什么样的营销模式以及如何采用的问题,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营销的思想贯穿于规划的始终,客源市场的调研并不仅仅是一个直线式的过程,而更多的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规划是一个弹性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对于旅游者的营销是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潜在消费者的过程。具体的数据库营销方式有很多,具体采取哪种方式或是几种方式的组合,应该根据客源市场的情况来定。

四、数据库营销在旅游规划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数据库营销的作用

旅游规划应该用战略的眼光、用资产的眼光来看待营销数据库,特别是应认识旅游者信息的真正价值,将规划所涉及到的旅游企业规划从“管理信息”向“利用信息”转化。企业应切实地制定出营销信息战略,对信息收集、维护和利用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评估,从而将数据库营销提升到旅游企业战略的层次上,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数据库营销的应用。

(二)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一致性和规范化

确保数据库营销中的所有数据和活动都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度量,能满足决策分析的需要。

(三)合法地获取私人信息和采取恰当的保密措施

数据库营销论文范文第5篇

网络数据库营销是一种新型、有效的营销方法。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才逐渐日显威力的,它不仅是现在许多流行营销策略如直复响应、电话营销、直复营销、邮购等的有效前提保证和基础,而且意味着以一种新的方法开展业务,新的概念进行营销管理,并产生新型的公司和顾客关系。

网络数据库营销首先要将每个顾客的有关信息资料存放到大型的数据库中,通过现代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数据了解顾客的消费特点,有针对性为顾客提供个性化产品和专业,最大限度的满足顾客需求。有效的网络数据库营销可以提高产品品牌的忠诚度,可以通过识别消费者潜在需求和潜在服务提高销售收入,改进传统营销方法提高营销效率降低传统营销方法的成本。公司可以通过分析顾客信息数据库可主动为顾客提供满足其需要的服务;通过数据库营销测试顾客对促销的反应,可使营销活动更有效负责;通过存储营销信息并用之提高公司和公司品牌的知名度,可改进广告和促销、产品管理和销售渠道之间的关系;通过缩小各销售过程之间的隔离,可加强对顾客关注。

一、网络数据库营销信息系统

实施网络数据库营销的技术基础是设计和建立网络数据库营销信息系统。该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1)计算机网络,可以连接到互联网络;(2)网络数据库系统软件;(3)大型数据库;(4)营销信息数据统计、分析等处理软件包;(5)用户,包括专业信息处理员、公司内部员工、公司的顾客以及公司的供应商。

网络数据库营销信息系统的建立是在利用互联网络技术和数据仓库技术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营销管理特点开发出专用的营销信息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包,它与其他管理信息子系统如财务管理信息子系统、生产管理信息子系统等组成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在网络数据库营销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建立大型营销网络数据库。营销网络数据库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在营销数据库中每个现在或潜在顾客都要作为一个单独记录存储起来,只要了解每个个体的信息才能细分市场,并可通过汇总数据发现市场总体特征。(2)每个顾客记录不但要包含顾客一般的信息如姓名、地址、电话等,还要包含一定范围的市场营销信息,即顾客需求和需求特点,以及有关的人口统计和心理测试统计信息。(3)每个顾客记录还要包含有顾客是否能接触到针对特定市场开展的营销活动信息,以及顾客与公司或竞争对手的交易信息。(4)数据库中应包含顾客对公司采取的营销沟通或销售活动时所作反应的信息。(5)存储的信息有助于营销策略制定者制定营销政策,如针对目标市场或细分市场提供何种合适的产品或服务,如针对每个产品在目标市场中采用何种营销策略组合。(6)在对顾客推销产品时,数据库可以用来保证与顾客进行协调一致的业务关系发展。(7)数据库建设好后可以代替市场研究,无须通过专门的市场调研来测试顾客对所进行的营销活动的响应程度。(8)随着大型数据库可以自动记录顾客信息和自动控制与顾客的交易,自动营销管理也成为可能,但这要求有处理大批量数据的能力,并且发现市场机会同时对市场威胁提出分析和警告。这使得能提供高质量的信息给高级经理进行市场决策和合理有效分配有限的资源。

二、网络数据库营销策略的竞争优势分析

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网络数据库营销应不仅仅被看作是一种营销手段,更应从战略角度和培养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在消费者市场中,增长的收入允许人们尝试不同类别商品的消费,人们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追求个性化的高层次需求;在商业市场中,随着购买者专业知识的增加,从更大的范围寻求有关产品的信息,以求更准确的满足自身需求,购买者购买行为日渐理性化;这都要求营销策略必须从感性化向理性化,粗略大概向精确科学,统一性向差异性进行转变,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互联网络和数据库营销的应运发展,刚好适应这种市场不断细分和购买动机个性化的需要。现在大多数营销活动成本在迅速增加,运用高科技信息技术可以使公司准确进入特殊细分市场并且可以获取与他们需求相关的信息,极大降低公司营销经营风险。

互联网络应用推广与数据库技术成熟,使得网络数据库营销成为在信息技术时代公司必须重视的新型营销策略。根据哈佛大学商务学院提出竞争模型,可以从五个方面分析以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数据库营销策略是否能建立公司竞争优势,提升公司核心能力。网络数据库营销是以互联网络作为主要渠道,以大容量的顾客信息和相关市场信息作为分析市场和制定计划的基础,使得制定的计划具有准确性、预测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它能使公司在顾客关系方面、供应商选择方面、开拓市场和保护市场以及产品开发研制方面都可帮助确立竞争优势,巩固公司核心竞争能力,以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和获取较高的市场利润:

1.巩固公司现有竞争优势。市场经济要求公司的发展必须是市场导向,公司制定的策略、计划都是为满足市场需求服务,这就要求公司对市场现在和未来的需求有较多信息和数据作为决策依据和基础,避免公司的营销决策过多依赖决策者的主观意愿,使公司丧失发展机会和处于竞争劣势。利用网络数据库公司可以对现在顾客的要求和潜在需求有较深了解,对公司的潜在顾客的需求也有一定了解,制定的营销策略和营销计划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便于实施和控制,顺利完成营销目标。

2.加强与顾客的沟通。著名的80:20公式指出公司的80%的利润来自于与20%老顾客,公司与新顾客交易费用是与老顾客交易的5倍,培养顾客的忠诚度是公司营销中最大挑战。网络数据库营销是以顾客为中心,网络数据库中存储了大量现在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的相关数据资料,公司可以根据顾客需求提供特定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可极大满足顾客需求。同时借助网络数据库可以对目前销售的产品满意度和购买情况作分析调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顾客的满意,建立顾客的忠诚度。公司在改善顾客关系同时,通过合理配置销售资源降低销售费用增加公司收入,例如对高价值的顾客可以配置高成本销售渠道,对低价值顾客用低成本渠道销售。网络数据库营销是现在流行的关系营销的坚实基础,因为关系营销就是建立顾客忠诚和品牌忠诚,确保一对一营销,满足顾客的特定的需求和高质量的服务要求。顾客的理性和知识性,要求对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进行参与,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需求,通过互联网络和大型数据库,可以使公司以低廉成本为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

3.为入侵者设置障碍。虽然信息技术使用成本日渐下降,但设计和建立一个有效和完善的营销网络数据库是一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信息收集和信息开发使用需要长期积累和改进。因此,一旦某个公司已经实行了有效的网络数据库营销,竞争者很难进入公司的目标市场,因为竞争者要用相当多的成本建立一类似的数据库,而且几乎是不可能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营销网络数据库成为公司的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可以获取收益的无形资产。反之,如果拥有网络数据库营销的能力,有助于公司进入其他新的市场。

4.提高新产品开发和服务能力。公司拥有营销网络数据库,可以替代市场调研,确定顾客要求的特征、功能、应用、特点和收益。在许多工业品市场中,最成功的新产品开发往往是由那些与公司相联系的潜在顾客提出的,因此通过网络数据库营销更容易直接与顾客进行交互式沟通,更容易产生新产品概念,克服了传统市场调研中的滞后性、被动性和片面性,很难有效识别市场需求而且成本也高等缺陷。对于现有产品,通过网络数据库营销容易获取顾客对产品的评价和意见,决定对产品的改进方面和换代产品的主要特征。目前,有很多大公司开始实行网络数据库营销,数据库产品的开发研制和服务市场规模也越来越大。

5.稳定与供应商关系。供应商是向公司及其竞争者提品和服务的公司或个人。公司在选择供应商时,一方面考虑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考虑时间上需要,即计划供应量要能依据市场需求,将满足要求的供应品在恰当时机送到指定地点进行生产,以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和控制质量。公司如果实行网络数据库营销,就可以对市场销售进行预测,确定合理的计划供应量,确保满足公司的目标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公司可以了解竞争者的供应量,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在供应紧缺时能预先订购,确保竞争优势。

三、网络数据库营销策略实施与控制

网络数据库营销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物,体现了从传统的4P(产品、价格、分销、促销)向4C(以顾客为中心、较低成本、方便顾客和加强与顾客联系)转变,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但并不是每个公司都能进行网络数据库营销,公司实施数据库营销必须考虑到公司的业务需求和技术支持两个方面,业务方面如公司的目标,公司的规模,顾客的数量和购买频率,产品的类型,产品的周期,以及竞争地位等;技术方面如公司是否支持技术投资,决策时技术发展状况和应用情况,由于互联网络作为大众型的信息技术,它的使用发展非常迅猛,而数据库技术作为专业性技术依赖于公司的技术力量。

通常网络数据库营销策略的制订要经历三个阶段:首先确定目标优势,数据库营销是否可以促使市场增长,改进实施策略的效率来增加市场收入,同时分析是否能通过改进目前营销策略和措施,降低营销成本。其次是分析计算网络数据库营销的成本和收益,须注意的是计算收益时要考虑战略性需要和未来收益。最后是综合评价网络数据营销策略,主要考虑的有三个方面:(1)成本效益问题,成本应小于预期收益;(2)能带来多大新的市场机会;(3)考虑公司的组织、文化和管理能否适应采取数据库营销策略后的改变。

公司在确立采取数据库营销策略后,要组织策略的规划和执行。网络数据库营销不是一种简单的新营销方法,它是通过采取新技术来改造和改进目前营销渠道和方法,它涉及公司的组织、文化和管理各个方面。如果不进行有效规划和执行,该策略可能只是一种附加的营销方法,它不能体现出策略的竞争优势,相反只会增加公司的营销成本和管理复杂性。策略规划分为下面几个阶段:(1)目标规划,在确定使用该策略同时,识别与之相联系的营销渠道和组织,提出改进目标和方法;(2)技术规划,网络数据库营销很重要一点是要有强大的技术投入和支持,因此资金投入和系统购买安装,以及人员培训都应统筹安排;(3)组织规划,实行数据库营销后,公司的组织需进行调整以配合该策略实施,如增加技术支持部门,数据采集处理部门,同时调整原有的推销部门等;(4)管理规划,组织变化后必然要求管理的变化,公司的管理必须适应网络数据库营销需要,如销售人员在销售产品同时,还应用记录顾客购买情况,个人推销应严格控制以减少费用等。

数据库营销论文范文第6篇

一、英文科技期刊评分标准设计

评分标准的设计是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我们要理清评分的目的。如果我们的评分是为考察期刊的学术水平,那么我们应主要选择与期刊学术水平有关的指标,与学术水平无关的指标尽量少用或者不用;如果是为了优秀期刊的评比,与优秀期刊相关的考察指标就要多一些;如果是为了综合考察,则需要对考察指标按类别划分,找出不同类别的特征指标。由于本评分标准既要能独立反映期刊的学术水平,也要为今后优秀期刊的评比提供依据,由此我们还是采用前人研究成果分为4个类别,根据每个类别所要反映的事实再选择该类别的特征指标。在类别设计和特征指标选择上,我们本着:1)类别、特征指标设计科学。我们设计的每个类别和选用的每个特征指标都能客观地反映期刊某一方面的真实状况;2)选用的特征指标合理。目前,评价期刊的指标很多,在众多的指标中,选择性地使用前人的研究成果,使评分结果较之其他方法得到的更为合理;3)注意各特征指标量化时的可操作性。期刊得分是各指标最终的量化结果,选择的评价指标在不太困难情况下就能得到,那些不太容易得到的数据,或不确定的数据,或者不能清晰描述期刊功能的指标我们尽量少用或者不用,相互重叠的不用,可操作性强;4)我们制定的评分标准简洁明了,实用性较强。根据以上设计原则和研究结果,我们建议的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英文学术期刊评分标准应该是出版法规与伦理道德、期刊学术质量、编校印刷质量和市场营销4个类别。出版法规是国家政策,应由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实行一票否决,被否决的期刊不得参评。伦理道德主要表现审稿不严,刊载了作者剿窃他人成果的论文,剿窃有次数多少之分,所以伦理道德可用分值表示。评定期刊学术质量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他引率、国际论文比、被引作者分布范围比、国际引用比、年发文总量、国内外下载比等s个指标都可以通过统计数据得到,或通过统计数据计算得出,为计算得分;英文表达、编辑、校对、印装质量由专家根据审读结果评分。值得说明的是,我们建议将数据库收录、基金论文比、经济效益统一放人市场营销类别。原因是这些数据不能清晰、准确地反映期刊的学术质量属性,也不能反映期刊编辑印刷质量属性,放在学术质量属性与期刊编辑印刷质量都不太合适,但这些指标能部分地反映期刊的综合情况,去掉显然不合适,且这些指标与市场活动相关,故建议放人市场营销类别。

二、英文科技期刊评分标准设计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数据库的选择与数据的融合

本评分标准中,共设计有13项评分内容,其中期刊学术质量8项需要依据数据库结果计算打分。从目前来看还没有一个数据库将期刊收录齐全的,特别是那些国际重要数据库更是如此,计算时我们选择哪些数据库数据作为计算的基础数据?这显然是需要再研究的问题。根据不同数据库的不同数据计算的结果是否存在差距,目前我们还不清楚,需要再研究。如何融合各数据库的数据,简单的取舍?这些也需要研究。

(二)本源特征值的计算方法

本源特征值的计算我们在影响因子的计算中给出了2种方法,哪种计算方法更好,更能体现公平、公正、客观、真实,需要专门研究。同样,在综合值计算中给出了3种方法,三种方法的公正、客观、真实性也需要研究。而CI指数法能否被改造同样需要研究。

(三)各本源特征值的权重问题

数据库营销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电影产业;文献计量;引文;索引;数据库

2011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收入突破百亿大关,标志着中国电影产业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本文以Web of Sciences为统计源,对1983~2011年间发表于SCI-E、SSCI和A&HCI三大引文索引数据库收录期刊的电影产业研究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与研究讨论,旨在了解近30年全球范围内高水平电影产业研究成果的整体概况与结构特征,希望借此引起业内理论界的关注、思考,并为国内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一、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本文所使用的文献计量分析数据,全部来源于美国汤普森公司(Thomson Scientific)科技信息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出版的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和“人文艺术引文索引”(A&HCI)三大引文索引数据库。

ISI作为目前国际上最具权威性与影响力的引文信息源,旗下SCI-E、SSCI及A&HCI收录的期刊数量每天都在不断增加。本文的检索时间为2012年2月6日,检索方法为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页面,输入检索式“主题=(film-industry)OR 主题=(movie-industry)OR 主题=(motion-picture-industry)”,数据库范围为SCI-E、SSCI、A&HCI。由于三大引文索引数据库分别建立于1983年(SSCI)、1988年(SCI-E)与2002年(A&HCI),因此本次检索的时间范围为1983~2011。检索结果显示,SCI-E、SSCI和A&HCI三大引文索引数据库收录的1983~2011年间电影产业研究文献共计574篇,其中SCI-E数据库79篇,SSCI数据库380篇,A&HCI数据库为179篇。①

本文将Web of Science中自带的分析功能和Excel、Origin等软件相结合,从时间、地区、专业、作者及高被引用文献等角度对574篇电影产业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通过研究其分布特征,描绘出近30年来全球电影产业研究进展状况与结构特征。

二、电影产业研究文献的分布特征

在SCI-E、SSCI和A&HCI三大引文索引数据库收录的574篇电影产业研究文献中,学术论文占据了主要部分(383篇,66.72%),其次是书评(84篇,14.63%)、综述(28篇,4.88%)与会议论文(26篇,4.53%)。学术论文是电影产业研究成果的主要产出形式。

(一)时间分布

检索结果显示,SCI-E/SSCI/A&HCI收录的电影产业研究文献最早出现于1983年。当年出现的3篇电影产业研究文献中,有2篇是书评,另外1篇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LITMAN BR所著的DECISION-MAKING IN THE FILM INDUSTRY - THE INFLUENCE OF THE TV MARKET,发表于JOURNAL OF COMMUNICATION,可看作是全球高水平电影产业研究的发轫之作。

SCI-E/SSCI/A&HCI收录电影产业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见表1,在总体时间分布上呈现出指数增长趋势,表明电影产业研究文献符合普赖斯提出的“科学文献指数增长律”[1]。在1983~2011年间,大致可以将电影产业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低速萌芽期(1983~1996),期间每年发表的文献数量都以一位数呈现升降反复的不稳定趋势;起步成长期(1997~2001),期间每年发表的文献以两位的数率稳步增长;快速发展期(2002~2011),期间每年发表的文献数量在以较高速率迅速增长。

在产业研究与票房成绩的指导性或关联性上,一如图1,快速发展期(2002~2011)的电影产业研究文献数量与全球电影市场票房收入相关性较大。根据美国电影协会(MPAA)出版的2009 Theatrical Market Statistics所载电影票房数据,结合同期电影产业研究文献数量进行回归分析,可知全球电影市场票房收入与电影产业研究文献数量的相关系数达到0.82(Multiple R=0.82),亦即全球电影市场票房收入可以解释63.46%的电影产业研究文献数量变化(Adjusted R2=63.46%)。这一结果在实证层面,为电影产业繁荣将促进电影产业研究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撑。

(二)地区分布

一个国家或地区发文量多少及文献被引率高低,可考察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该研究领域的科研能力和影响力[2]。在表2的统计结果中,美国以43.03%的文献占有率居于首位,是位居次位的英国的2.3倍之多,充分体现出美国电影产业研究的繁荣程度与领先水平。在发表文献数量排名前20的地区中,有12个国家(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法国/丹麦/北爱尔兰/瑞士/克罗地亚)位于欧洲及北美地区,有9个国家使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度/南非/北爱尔兰/中国香港),反映出全球电影产业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与北美地区的英语国家。研究文献数量体现的电影产业研究水平,与全球电影市场繁荣程度的地区分布基本吻合。图2显示,近五年来全球电影票房收入主要来源于北美与欧洲,以中国与日本为主的亚太地区则增速显著。②在亚洲地区,电影产业文献数量最多的分别是新加坡、韩国、印度与中国香港,③这也符合前文提出的电影产业发达与使用英语两项前提背景的逻辑关系。

(三)机构分布

从表3可知,发表电影产业研究文献数量最多的机构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共发表17篇论文,占总数的2.96%;居于次席的是宾州州立大学,11篇(1.92%);新加坡国立大学排名第三,10篇(1.74%)。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作为美国顶尖公立高等院校,拥有全球一流的影视艺术专业,加之毗邻世界电影产业核心好莱坞的地缘优势,都为其电影产业研究的领先地位奠定了基础。在全球电影产业研究排名前20的研究机构中,美国高校占据了13席,再次反映出美国作为全球电影产业研究高地的客观事实,并印证了电影产业研究与电影产业发展之间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逻辑关系。在北美之外,欧洲与亚洲电影产业研究的一流机构分别是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6篇,1.05%)、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5篇,0.87%)、新加坡国立大学(10篇,1.74%)与香港科技大学(5篇,0.87%),其中尤以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卓著成就令人侧目。

(四)学科分布

通过对SCI-E、SSCI和A&HCI三大引文索引数据库检索获得的574篇论文中,按ISI提供的学科类别进行分类,得到排名前20的学科门类列于表4。结果显示,电影产业研究文献主要来自四个专业方向:经济管理类学科(BUSINESS/ECONOMICS/MANAGEMENT),主要从产业发展、营销推广、组织运营等角度研究电影产业,共发表文献213篇,占文献总数的37.1%;电子通信类学科(ENGINEERING,ELECTRICAL&ELECTRONIC/TELECOMMUNICATIONS),主要关注电影产业中的摄影成像、数字化传播、3D虚拟等关键性技术应用与设备研发,共发表文献43篇,占文献总数的7.5%;人文社会类学科(FILM,RADIO,TELEVISION/COMMUNICATION/SOCIOLOGY/HISTORY/SOCIALSCIENCES,INTERDISCIPLINARY/POLITICAL SCIENCE/INFORMATION SCIENCE&LIBRARY SCIENCE/HISTORY OF SOCIAL SCIENCES),研究内容广泛,涉及电影创作的历史文化渊源及电影产品对社会、政治、文化多个层面的影响,共发表文献235篇,占文献总数的40.9%;地理规划类学科(GEOGRAPHY/ENVIRONMENTAL STUDIES/URBAN STUDIES/PLANNING & DEVELOPMENT/AREA STUDIES),主要研究电影产业的空间分布与集聚趋势,共发表文献90篇,占文献总数的15.7%。

(五)期刊分布

SCI-E、SSCI和A&HCI三大引文索引数据库中发表电影产业研究文献排名前20位的期刊如表5所示。电影产业研究文献集中发表于SSCI与A&HCI数据库收录期刊,反映出电影产业研究成果的发表交流仍然以社会科学与文化艺术领域为主。SSCI数据库中发表文献较多的期刊主要是经济管理方向,其中发表数量最多的是《营销科学》(MARKETING SCIENCE),19篇;影响因子最高的是《管理科学季刊》(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3.842)与《营销学刊》(JOURNAL OF MARKETING,3.779)。由此可见,运用市场营销专业方法研究电影产业是国际高水平研究成果的主要方向之一。A&HCI数据库收录期刊不进行影响因子分析,因此无法据此判断期刊学术水平。仅就发表数量而言,《影像与声音》(SIGHT AND SOUND)的16篇与《电影编导》(CINEASTE)的10篇,是刊载电影产业研究文献最多的期刊。将SSCI和A&HCI两大数据库发表期刊相比较,不难发现美国出版的经济管理类期刊与欧洲出版的电影艺术类期刊,分别是电影产业研究文献两个主要的集聚发表方向。

(六)作者分布

表6检索结果显示,全球电影产业研究领域的前20位高产作者中,最低仅为3篇文献,与其他专业领域的研究现状相比,反映出全球范围的电影产业研究仍处于零星分散的初级阶段,尚未出现真正意义上持续关注、成果斐然的高水平研究人员。就目前的20位高产作者而言,其整体分布呈现下列情况:高产作者基本上来自北美与欧洲地区;只有9位高产作者服务于前文列举的20大领先研究机构;排名前3位的高产作者均来自前文列举的20大领先研究机构。由此可见,目前全球电影产业领域的高水平研究人员集中于北美与欧洲的高等院校,其中那些具有良好学科基础与研究环境的领先研究机构,虽然培养出最顶尖的3位高产作者,但还有来自其他大学的11位高产作者也对电影产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反映出当前全球电影产业研究中人员分散、优势未明的初级阶段。

进一步分析发表6篇文献以上的4位高产作者,可知WEINBERG, CB与ELIASHBERG, J是自20世纪末从事电影产业研究至今的资深研究人员,而GIL, R与HENNIG-THURAU, T虽在2005年前后才涉足电影产业研究,但近年来进展较快,已经在全球电影产业理论界崭露头角。这4位高产作者的研究方向集中于营销管理,内容主要涉及电影需求预测、票价/银幕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产业组织运运营等环节。

(七)关键词分布

如果大量论文讨论同一个主题,则这一主题可能就是本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由此可以通过论文标引的关键词得到论文的主题,并进一步分析当前领域的研究热点。[3]关键词的标引次数,体现着论文的主要内容,从理论上说,使用频率高的关键词应该代表了当前领域的常规研究指向或某一时期的学术热点。[4]在对SCI-E、SSCI和A&HCI三大引文索引数据库检索得到的574篇电影产业研究文献进行关键词分析,共得到标引次数10次以上的关键词32个。将对于电影产业研究具有指引性价值的高频关键词进行归纳,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体现研究对象的关键词,主要是“好莱坞”“灵活专业化”“市场/国际市场”“全球化/本地化”“竞争”“组织”“创新”“产品”“需求”与“劳动力”;体现研究手段的关键词,主要是“模型”“信息”“动力学”“网络”“地理”“口碑”与“评论”。可以看出,全球电影产业研究热点以好莱坞为典型对象,已经覆盖产业链条中市场需求、地域区隔、产品创新、组织竞争及劳动力等诸多环节,并开始采用包括系统动力学、网络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在内的多种定量方法构建模型,多学科研究方法的交叉融合已经日趋成型。

三、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文献分析

根据SCI-E、SSCI和A&HCI三大引文索引数据库的检索结果,1983~2011年间来自中国(包括香港地区)的电影产业研究文献共有11篇。其中除了一篇运用BP神经网络预测电影票房的Forecasting box office revenue of movies with BP neural network来自大连理工大学外,其余文献全部来自香港地区的香港科技大学(5篇)、香港大学(2篇)、香港城市大学(1篇)、香港中文大学(1篇)与香港浸会大学(1篇),反映出香港地区研究人员凭借发达电影产业基础、开放学术交流氛围与良好英语技能所取得的出色研究成果。与全球电影产业研究文献分布相同,中国地区文献也主要发表于SSCI数据库收录的经济管理类期刊,但研究内容则广泛涉及电影产业中的票房预测、盗版损害、竞争结构、产业集聚等方面,涉猎虽广但却缺乏系统、深入的明确方向。在参与撰写文献的20余位作者中,仅有香港科技大学的3位研究人员发表2篇论文,并且发表时间基本上都在2000年之前,反映出香港地区电影产业研究人员存在缺乏延续性与后继力的不足。

四、结语与展望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1983~2011年发表在SCI-E、SSCI和A&HCI三大引文索引数据库收录期刊中的574篇电影产业研究文献进行统计与分析,总结近30年全球电影产业研究具有如下特点:

(一)全球电影产业研究势头强劲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30年中,全球电影产业研究文献数量呈现指数增长趋势,经过萌芽与成长阶段之后,目前已经到了发展势头强劲的快速发展期。近十年来,全球电影产业研究的年度发表数量已翻倍,参与电影产业研究的学科与机构数量也不断增加,全球电影产业研究蒸蒸日上。全球范围内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为电影产业研究提供了实践基础。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电影市场票房收入与电影产业研究文献数量的相关系数达0.82,并可以解释63.46%的电影产业研究文献数量变化。

(二)电影产业研究学科交叉融合

本文检索结果中574篇电影产业研究文献涉及的学科门类有100多个,在发表研究文献最多的20个学科门类中,主要涵盖经济管理、电子通信、人文社会与地理规划四个主要方向。此外,电影产业研究文献涉及的主题已经覆盖产业链条中市场需求、地域区隔、产品创新、组织竞争及劳动力等诸多环节,并开始采用包括系统动力学、网络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在内的多种定量方法构建模型。这一切不仅反映出电影产业是一个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等多学科门类的交叉研究领域,而且说明独立完整的电影产业研究体系尚未确立,全球电影产业研究正处于吸收消化相关学科研究成果阶段,独立的电影产业学科体系将在未来逐步完善健全。

(三)全球电影产业研究分布不均

与世界范围内电影产业的强弱分明一样,全球电影产业研究的分布同样不均衡。文献分析结果显示,全球电影产业研究高地位于北美与欧洲地区,五所一流研究机构分别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美国)、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虽然迄今电影产业研究领域尚未出现卓著绝伦的顶尖学者,但综合研究文献的发表数量与被引次数,依然可以发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的ELIASHBERG, J、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STORPER, M与Scott AJ是当今全球电影产业研究领域中的佼佼者。

(四)中国电影产业研究亟待提高

虽然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迅速,并有望很快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但当前的中国电影产业研究不仅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而且与自身的电影产业发展基础也不相匹配。从上文的文献分析结果来看,30年间中国内地仅有大连理工大学1篇论文跻身全球高水平电影产业研究成果之列,其余10篇全部来自香港地区高校。即便如此,整个大中华地区发表的国际高水平研究文献数量也不及美国一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那么,这一结果是否由于中国电影产业研究起步晚、人员少所致呢?结合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的检索结果可知,2 820条检索结果文献中包括期刊论文1 228篇、报纸新闻1 035篇、硕士论文466篇、博士论文48篇及会议论文43篇。这些肇始于1987年深圳大学学报两篇文章的研究文献[5-6],表明无论在起步时间、文献数量还是研究人数方面,中国电影产业研究与世界差距并不明显。究其原因,本文认为中国电影产业研究的滞后状态主要是由国内电影产业市场化运行时间短、国内研究人员英语技能偏低、国内外以及学科之间学术交流不畅的三方面原因造成。

本文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仅以“film industry”“movie industry”“motion picture industry”为主题词进行搜索会遗漏若干电影产业研究文献,也会有少量非电影产业研究文献进入到文献分析范围中;此外,由于ISI数据库提供信息与分析方法上的局限,本文选取的574篇文献只能作为反映1983~2011年间全球电影产业研究的样本数据,通过文献计量分析与研究讨论,基本揭示出近30年全球电影产业研究的概况。希望本文研究能够给国内电影产业研究人员了解全球研究进展,发表更多国际性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提供一些思路与帮助。

注释:

① SCI-E、SSCI和A&HCI三大引文索引数据库收录文献存在重复情况,因此单个数据库查询的收录文献加总数值大于三个数据库联合查询的收录文献数量。

② 此处全球电影票房收入数据来自美国电影协会(MPAA)出版的2009 Theatrical Market Statistics。

③ 标明来自中国地区的8篇研究文献实际都为香港地区研究人员的著述,加上另外标明来自香港的3篇文献,实际上出自香港地区的电影产业研究文献应为11篇。这点将在后文进行详细阐述。

[参考文献]

[1] 邱均平.信息计量学(二) 第二讲 文献信息增长规律与应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0(02).

[2] 石建,石苗茜.基于SCI及ESI的脑膜炎研究十年发展态势的文献计量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30).

[3] 魏姝.中国政治学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基于CSSCI的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4] 何日取.基于CSSCI的社会学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2005-2006)[J].学海,2009(02).

[5] 王存.论电影业的收益分配――影业生产经营的社会费用-效益分析[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04).

[6] 王存.从拷贝使用率看电影市场供求[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04).

数据库营销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国饭店;战略与发展;市场营销;服务质量;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8)06-0048-07

1 前言

自1978年以来,中国的饭店业已经走过30年岁月。从默默无闻到被世人瞩目,中国饭店业的迅速发展、出现的新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不仅引起国内专家的关注,也成为海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2 研究方法

为了对现存的有关中国饭店的文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笔者于2008年1月通过香港理工大学图书馆网上系统检索了海外的3个学术数据库,分别是:ProQuest Basic Search,EBSCO Host Web和EmeraldManagement Review。之所以选择这3个数据库,是因为其涵盖了旅游接待业管理的前10大期刊,分别是:Cornell Hotel&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International lournal oj Hospitality Management。lournal oj Hospitality&Tourism Research,International lournaloj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10urnal ofHospitality&Tourism Education, FIU HospitalityReview,journal of Hospitality&Leisure Market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Administration,J0urnal of Foodservice Business Research,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in Hospitalit$&Tourism(见McKercher,Law&Lam,2006)。并且这3个数据库也包括旅游管理的一些领先期刊,如TourismManagement。

论文的选择、分析和分类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3个数据库中搜索相关文章。首先进入EBSCO Host Research Databases数据库,在搜索内容(Find)一栏中填写“中国饭店”(Chinahotel)作为一个整体关键词,在检索范围(In)一栏中选择“Hospitality&Tourism Complete”(接待业与旅游管理),点击“Search”开始搜索。出现结果后,在“所有结果”(ALL results)中再点击“学术期刊”(Academic Joumals)精确搜索,最终确定22篇相关论文。然后进入ProQuest Basic Search数据库,填写同样的关键词“China hotel”,在“数据库”(Databases)一栏中选择“多种数据库”(Multiple databases),在“时间范围”(Date range)一栏中选择“所有时间”(Alldates),点击“Search”开始搜索。在所有结果中(Results)再点击“学术刊物”(Scholarly Journals)搜索到11篇有关中国饭店的论文。以同样的关键词,进入Emerald Management Review数据库,通过“QuickSearch"搜索所需文章,检索到的“论文”(Articles)共有395篇,但只有15篇符合要求。为了进一步搜索到所需文章,于是点击“摘要和述评”(Abstract&Review)缩小检索范围,最后查到33篇相关文章。因为有的论文在3个数据库中重复出现,最终确定了53篇英语论文。所有检索到的论文都是发表在有审阅人、编委会的专业性学术期刊,编辑评论、新书评介、报纸新闻排除在外。

对于国内学者对中国饭店的研究,本文选取旅游研究的主要期刊《旅游学刊》为研究对象。进入香港理工大学图书馆网上系统,点击“期刊”(Journals),输入中文“旅游学刊”,提交“Submit”后进入“中国期刊网”(China Journal Net)中的《旅游学刊》。在检索项选择“主题”,输入关键词“中国饭店”后,在2008年0l期一1986年第1期的范围内共检索到100篇发表在该期刊上的文章、摘要和评论,经过阅读梳理进一步确定38篇文章。

第二个阶段,对确定的文章进行归纳、分类。首先,在网上浏览论文题目并进一步找到文章全文。然后,对论文的题目、发表时间、作者、研究方法、研究主题进行详细的编码登记,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文章进行分析。根据克劳福德・薇芝和迈克丽瑞(crawford-Welch&MeCleary’s,1992)的研究,旅游管理的文章主要分成6大类别: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行政管理、操作管理、研究与发展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在对克劳福德・薇芝和迈克丽瑞(crawford-Weleh&McCleary’s)的分类进行修改和运用的基础上,本文将检索到的文章分为以下4大主题:战略与发展,市场营销,服务质量,人力资源管理。

3 发现与讨论

3.1 战略与发展

3.1.1 海外研究

关于中国饭店战略与发展的英文论文共有23篇。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海外投资、外资饭店发展、中外方合作方面。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不仅吸引了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也吸引了大量的海外投资(Hines,1984)。外商的投资和管理推动了中国饭店业不断发展,同时外方也从投资中国饭店中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但在合作的同时,问题与冲突也不断出现,突出表现在服务质量、基础设施、地方法规限制等方面(Cook,1989)。为确保中国饭店的健康发展,对外应有长期发展的合作与规划,对内应建立起中央预订系统和科学的培训体系(Lawrence Yu,1992a)。1990年4月,中国国家旅游局第一次实行了饭店的星级评定工作,对饭店进行分等定级,标志着中国开始了科学的饭店管理(Lawrence Yu,1992b)。

20世纪90年代,对中国国营饭店而言,进行饭店信息管理系统、财务系统(Zhi,Wang,&Turban,1997)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对国际连锁饭店来说,在饭店经营过程中将中国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效结合 十分重要(Pang,Robeas,&Sutton,1998)。为了减少不同文化背景下员工之间的冲突,跨文化管理应该成为国际饭店管理的主题曲(Lam&Han,2005;Pheng&leong,2000)。另外,国际饭店管理者在制定饭店扩张战略时,更应该关注中国经济环境的主要发展趋势(Wu,Costa,&Teare,1998)。针对饭店的特许经营环境,彭(2000)指出,尽管机会存在,但外国公司要成功地进行特许经营,必须对中国特有的商业、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环境进行充分的了解。

自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蓬勃发展的中国饭店市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连锁饭店。民族品牌饭店发展壮大,国际知名饭店不断涌入,中国的饭店业群雄逐鹿(Lee,2002)。面对资金雄厚、管理良好的饭店跨国公司,中国的饭店集团充分意识到进行合并与加强品牌建设的重要性(Lawrence Yu,Lew,Ap,&Zhang,2003),不断地发展自己的势力。而对于外资和合资饭店而言,股票所有制(Wong,Luk,&Li,2005)贯穿着饭店战略发展的全过程。尽管中国是个潜在的巨大的市场,但多种经济体制并存的经济环境、政府的干预、政策的限制和集团利益的冲突,无论对中国本土饭店还是跨国饭店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障碍(Kivela&Leung,2005;Pine&Qi,2004)。

另一方面,在中国各种不同类型的饭店中,国有饭店仍处于主导地位(Tang,xi,Chen,&Ralph,2006),非商业目标限制了饭店的自我更新和发展。因此,与外资饭店相比,中国本土饭店在所有制形式、饭店规模、星级和利润方面都有很大差距(Gu,2003;Pine&Phillips,2005)。要促进中国饭店业的发展,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中国的饭店应该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外饭店的经营理念,充分理解战略计划与商业运作的关系(Li,Tse,&Gu,2006),提高饭店设施和服务质量,同时也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和商业技术(s,Lu&Law,2007;Ma,2006)。

3.1.2 国内研究

国内学者对中国饭店的发展也极为关注,共有22篇文章涉及饭店的战略与发展。在中国饭店的早期发展中,多数文章是关于一些典型饭店,如白天鹅宾馆、北京饭店、长城饭店、金陵饭店、燕京饭店、北京回龙观饭店的转轨变型、承包改革以及经济效益的考察报告或经验汇总。

随着国际连锁饭店集团的进入,学者认为中国本土饭店也应该审时度势,认清进行跨国经营的优势与机遇,走国际化经营的道路(赵西萍,王磊,刘洪涛,1996)。但是,在国际化进程过程中,中国饭店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如旅游饭店发展失衡(宋志伟,刘德谦,1999),利润率下降(孙钢,1999),由于饭店重复建设造成的过度竞争,以及因竞争手段、市场细分不足而造成的竞争不足(张辉,秦宇,厉新建,2000)等。与国际饭店管理公司相比,中国饭店无论在规模、品牌、销售网络,还是在员工管理方面都难以与之抗衡(王新,谷慧敏,2001)。因此,如何加强中国饭店的集团化建设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宁泽群,2002;秦宇,2004;德村志成,1999)。邹统钎(1999)分析了饭店集团化的发展模式与政策导向,宁泽群(2002)指出国有企业的体制是饭店集团化发展的主要障碍,进行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面对国际饭店集团的扩张和国内民营饭店的崛起,中国的国有饭店也必须进行转型与变革。其战略调整可以通过产权重组与体制重构、管理权开放与市场化运作,以及依靠员工、减少制度创新成本来实现(戴斌,2003,2004)。

3.2 市场营销

3.2.1 海外研究

在饭店发展过程中,饭店营销是另一个研究的议题,内容主要涉及饭店广告、定价策略和品牌管理。广告在宣传饭店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国内早期的饭店广告只注重饭店的外部形象宣传,而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展示(Siu&Fung,1998),应该进行相应改变。随着国际品牌饭店的蜂拥而至,中国的国营饭店面临着定价与市场营销两大问题。国内的饭店通常采取降价竞争的策略,但是一味降价并非长久之计,要赢得市场和保证饭店的长远发展,应该采取先进的市场营销政策,实行科学的定价策略(Cm,Zhang,Peamon,&Bai,2000)。随着国内旅游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型饭店受到国内旅游者的青睐,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Larry Yu,1998)。要促进国营饭店和经济型饭店的健康发展,组建饭店集团、加强品牌管理、开展连锁经营是科学的途径(Cai,2004)。通过对中国饭店改革的SWOT分析可以看出,中国饭店改革机遇与威胁同在(Larry Yu&Gu,2005)。最大的威胁是饭店的过量建设,并且可以看出将来中国饭店业的竞争也会进一步加剧。

3.2.2 国内研究

对最初的国内饭店经营者来讲,饭店营销、公共关系管理还是一个崭新的话题。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分析饭店公共关系部门的任务(王福庆,1986),了解公共关系的实质及其作用(张志军,魏丽君,1989)等。随着中国饭店业的国际化进程,饭店的营销管理也应与国际接轨,将中央预订系统(CRS)和网络销售技术运用于饭店营销系统(谷慧敏,1998)。尽管中国饭店运用Intemet进行营销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不重视独立域名、盲目选择网络服务商,以及电子商务的低利用率等(林璧属,王赞强,2000)。中国饭店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网络营销的建设,另一方面也要重视企业形象的树立(胡敬民,2000)。

3.3 服务质量

3.3.1 海外研究

关于饭店服务质量的研究,海外研究主要集中在服务质量的重要性、问题、展望、服务差距、网上预订、网络服务等方面。在中国饭店发展的初期,国内饭店服务并不能满足国际游客的要求,在服务质量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如沟通技能差、外语水平低、协调能力弱等,因此,提高服务质量是饭店发展的当务之急(H0&Lo,1987)。一些研究的调查表明(Qu&Tsand,1998;Tsand&Ou,2000),游客在入住饭店之前的期望和实际得到的服务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而饭店内部的信息传递误差和评估不足是造成服务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调查表明,由于对著名品牌饭店有所认识,国际游客还是钟情于外资饭店,并且认为在那里能得到较好的服务(Zhou,Murray,&Zhang,2001)。尽管如此,中国市场的外资饭店还应该注意一点,那就是要将培训内容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尤其在处理服务投诉的时候更应该考虑中国的国情和文化(Magnini&Ford,2004)。随着电子商务 的迅速发展,许多消费者钟情于网上消费,不仅通过Intemet预订客房,也在网上评价饭店的服务。在提高前台、客房服务的同时,饭店也应该意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性,提高网上服务的设施和技能(Kim,Ma,&Kim,2006;Lu&Zhu,2006)。研究也表明,顾客的满意度通常与饭店的星级标准有很大联系,顾客对豪华型饭店的满意度与对经济型饭店的满意度有很大差别(Ryan&Gu,2007)。相关研究对如何提高低经济饭店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思考。

3.3.2国内研究

国内学者也意识到服务质量在饭店发展中的重要性,对饭店服务质量的内涵以及服务质量的管理与控制进行了详细研究(张俐俐,1995),并用案例说明感情服务是中国饭店服务的核心(韩万国,1996)。随着饭店经营机制的转换及与国际服务市场的接轨,饭店管理者应更新质量管理观念,采用国际先进标准进行服务质量的管理(王文君,1997),同时也要重视网络服务的质量与改进(朱峰,吕镇,2006)。

3.4 人力资源管理

3.4.1 海外研究

随着中国饭店业的蓬勃发展,海外对中国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在中国饭店早期发展阶段,劳动力资源丰富,饭店行业,尤其是外资饭店,得到许多高学历人才的青睐。关于饭店人力资源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员工的工作认识(Huyton&Sutton,1996)、激励(Fisher&Yuan,1998)、对职业教育的态度(Huyton&Ingold,1999)以及工作满意度(Leung,Smith,Wang&Sun,1996)方面。

随着外资饭店的进入,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文化差异日益突出,在中国工作的海外经理感受到很大的文化震惊(Kaye&Taylor,1997)。通过对人际关系、沟通、培训等方面的观察研究可以看出,中国文化与价值观在大多数中国员工心目中根深蒂固(Feng&Pea~on,1999),这些价值观与外资饭店的企业文化存在诸多差异(Littrell,2002;Mwaura,Sutton&Robe,s,1998)。在外资饭店中,将企业文化与中国文化有效结合(Yan,Child&Chong,2007),加强员工组织行为与组织业绩的关系管理至关重要(Sun,Aryee&Law,2007)。

尽管饭店的不断扩张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但当前的中国饭店业却面临着一系列人力资源方面的挑战,如合格人才的严重短缺、居高不下的离职率,以及旅游毕业生不愿意进入饭店工作的怪现象等(Zhang&Lam,2004;Zhang&Wu,2004)。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也对饭店人才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1ee&Warner,2006)。要解决人才危机,对外要引进国际高级管理人才(Dolven,2004),对内要培养国内专业人员(Li,Tse&Xie,2007;Peng,Dai&Yue,2006)。目前对中国饭店业来说,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吸引和留住人才困难重重(Gu,Kavanaush,Yu&Torres,2006)。孔和勃姆(Kong&Baum,2006)的研究发现,由于中国饭店在职业生涯开发方面的不足,员工对饭店工作的认识以及自身发展前景充满迷茫。

3.4.2 国内研究

针对合资、合营饭店的发展,国内学者认为中外双方管理人员的合作与配合是饭店经营成功的关键之一(白祖诚,1988)。而为了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岗位培训是饭店培养人才的有效方法(洪华,1998)。20世纪90年代末期,由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减员增效成为中国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课题(曹芙蓉,1999)。但是随着国际饭店集团在中国的快速扩张以及人才本土化战略的实施(谷慧敏,2000),中国饭店面临着人才短缺的危机。与外资饭店相比,中资饭店管理者的教育水平偏低,年龄结构表现出高龄化的特点(楼嘉军等,2003)。解决人才危机,提高饭店员工的敬业度、忠诚度是有效的方法之一(陈方英,2007)。

4 比较分析

4.1 研究重点

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境内外学者对中国饭店的关注点基本相同。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饭店的战略与发展方面,有关战略研究的英语论文数量占所有论文总量的43%,中文论文占62%,两种文体的同类论文所占比例都较大。这与中国饭店特殊的发展状况有关,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饭店业才刚刚起步,但立即面临着急速增长的国内外旅游和激烈的国际饭店竞争。在这种情况下,饭店应如何发展是行业人士面临的实际问题,也成为学者研究的主要课题。另一个关注热点是饭店人力资源管理。在这一领域,英语文章明显多于中文论文,并且海外学者对中国饭店人力资源的关注点也很广泛,内容涉及员工工作满意度、海外经理文化震惊、激励方法、服务技能以及教育与培训等多个方面。相比之下,有关人力资源的中文文章相对较少,并且研究内容也比较单一。有一点需要说明,因为《旅游学刊》的人力资源与教育专刊上的文章并没有列入本次分析中,因此也会影响到分析的结果。

4.2 研究视角

通过对中英语论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海内外学者研究的视角、切入点不同。境外学者注重实证研究,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某一个具体议题,从而引出对饭店管理整体问题的分析和评判,如通过分析特许经营的机遇与挑战,探讨中国饭店集团化发展的道路。通过阅读英语论文可以看出,有的研究选题非常微观具体,但因为方法具体、研究深入,更有利于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国内人士的研究选题通常大而广,多是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制定出饭店管理或进展的总体策略。因为研究的范围太广,很难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可喜的是,近几年有一些国内的学者也开始在海外期刊发表英语论文,并且其研究视角与论文的写作方法逐步与国际接轨。

4.3 研究方法

海内外学者在研究方面最大的不同点表现在研究方法方面。从本文引用的文章来看,境外的学者早在1997年就开始了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且非常重视研究方法的效度和信度,通常在文章中对研究方法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解释。而同一时期的国内文章还属于概念型定性化研究,大多数文章只是在提出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没有采取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值得欣慰的是,近几年的国内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有了很大的进展,学者们开始运用科学的社会研究方法来分析问题、提出论证。但与海外的学术研究相比,研究方法、分析软件还是比较单一,一些分析方法或分析软件,如定量研究中的结构方程分析法・(SEM)、定性研究中的专家访谈(DELPHI),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的国内研究又普遍侧重于定量研究,并没有像海外学者那样灵活选取最适合的研究方法,没有做到研究方法运用上的百花齐放。

5 不足之处

中国饭店业的蓬勃发展,引起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关于中国饭店的研究不断增多,但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本文只搜索了海外的3个学术数据库,其他没有被这3个网站收录的文章不可避免地将被遗漏。并且本文只分析了学术期刊上刊登的文章,而会议论文、学术专著等并没有列入研究范围。而对国内研究的分析,文章只检索了一个学术期刊的论文,数量较少。但因为《旅游学刊》是国内旅游研究的核心期刊,因此发表在该刊物上的论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反映国内学者对饭店研究的状况。

6 未来研究

随着中国饭店的进一步发展与成熟,新的挑战不断出现,主要议题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品牌发展以及国营饭店改革与全球化战略等。

数据库营销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阐述了数据库营销的概念、作用,探讨了铁路物资企业开展数据库营销的必要性和实施步骤,分析了实施中的常见问题。

铁路物资企业传统上以为铁路生产、建设供应各类专用材、配件、柴油等为主要服务内容,以“保供”为核心。近些年来,随着铁路改革的不断深人,铁路物资市场逐步对社会放开,数以万计大大小小的社会民营物资企业一拥而上,进人路内市场争抢份额。残酷的竞争逼迫铁路物资企业不得不进行认真反思,寻找新的营销思路。实施数据库营销战略对于铁路物资企业保持和扩大路内外市场份额具有重要意义。

1什么是数据库营销

所谓数据库营销,就是利用一个企业或部门在其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数据库,通过对其进行加工处理来获取制定营销策略所需要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数据库营销基于以下基本的营销学理论:每位客户都不相同;营销的目的是为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80%的利润来自20%的客户;保持老客户的成本远远低于开发一个新客户的成本。

数据库营销具有以下基本作用:①更加充分地了解客户的需要;②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客户数据库中的资料是个性化营销和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基础;③对客户的价值进行评估。通过区分高价值客户和一般客户,对各类客户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④分析客户需求行为。根据客户的历史资料不仅可以预测需求趋势,还可以评估需求倾向的改变;⑤市场调查和预测。数据库为市场调查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根据客户的资料可以分析潜在的目标市场。

2铁路物资企业实施数据库营销战略的必要性

数据库营销战略是通过建立客户关系数据库,提升客户服务水平来实现企业的发展,而这和铁路物资企业行动迅速、保障有力、强化服务的宗旨不谋而合。铁路物资企业实施数据库营销战略有着现实的必要性。

2.1自身发展的需要

铁路物资企业大都面临以下问题: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影响,部分干部职工的市场竞争意识和企业创新意识不强;企业历史包袱沉重,一方面人浮于事,另一方面缺乏懂业务、会管理、善开拓、能创新的科技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后劲;企业激励体制和机制不到位,“拉开档次的大锅饭”仍然大面积存在,人才队伍不稳定,企业凝聚力下降。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赖铁路物资企业的自身发展,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解决。而要更好地发展,一个好的市场武器就显得尤为重要,数据库营销恰好就是这样一个“营销利器”。

2.2市场竞争的需要

铁路物资企业和民营物资企业在路内外市场均展开了直接地竞争。由于在机制和体制上欠缺灵活性,使得铁路物资企业开发新客户的难度明显高于民营物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因此,运用好数据库营销战略,充分掌握现有客户的需求特点、动向及其变化,及时满足他们的需求,保持和维护好现有客户就显得尤其重要。只有稳定了老客户,才能放手投人开发新客户。

2.3企业追求长期利益的需要

现代营销理论讲究的是服务,追求的是长远发展和长远利益。传统的营销手段对每一个企业来讲,都已运用到了极致,对客户来讲,已没有任何新鲜感。在产品的质量、功能、价格不相上下的时候,只有服务,尤其是特色、周到、迅速的服务,才会成为维系客户,营销制胜的法宝。充分运用数据库营销的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功能,及时掌握客户的服务需求,积极、主动的服务于客户,对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4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在目前铁路物资企业经营管理中,要真正和客户建立起持续、友好的个性化联系并不容易。一方面,某个客户的采购习惯、个人喜好只为与其联系的单个销售人员所知,到了其他业务人员或售后服务人员那里就可能无法掌握。一旦这个业务人员调动或离职,以前大量的客户工作可能就要从头开始做起。另一方面,一个客户的信息可能为多个部门所分别掌握,一些基本客户信息在这些部门的业务中需要不断重复进行,从而造成了大量重复劳动。而实施数据库营销战略,可以轻而易举地避免上述问题。客户的全面资料均在数据库的记录之中,只需调出指令查看即可,从而从根本上防止一个业务员的流失造成一批与之相关的客户的流失现象。同时,各部门间可以通过数据库轻易共享客户资料,避免重复劳动,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3铁路物资企业如何实施数据库营销战略

铁路物资企业实施数据库营销战略,必须广泛收集客户和市场信息,并把它们有效地保存起来,通过加强和改善与客户之间的联系,使这些信息迅速转化为企业利润。

3.1广泛收集有价值的客户信息

这些客户信息主要包括:客户的企业名称、地址、性质、需求品种、用途、资金状况;客户主要联系人姓名、年龄、职业、偏好、家庭地址、电话号码等;公司与客户之间的业务往来情况,如订单、退货、投诉、服务咨询等;客户采购了什么产品,其采购频率和采购量如何,最后一次采购的时间及从哪儿采购等方面的信息。收集信息时要注意避免信息的非结构化问题,否则信息杂乱无章,将会影响信息高效率的组织和输人。

3.2建立客户关系数据库

在充分掌握客户信息的基础上,必须以最有效的方式保存这些信息。要有效组织和利用这些信息,就要建立客户数据库。客户数据库要能用来分析客户提供的数据信息并能够在此基础上产生更多的决策信息,还要具有一定的需求预测功能等等。当前,有不少铁路物资企业建有客户数据库,但它们大部分仅用于处理各种订单,缺乏分析和预测客户需求变化的功能,应进行完善。

3.3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完善

对数据库中的需求信息要定期进行汇总分析,找出客户需求变化的趋势,以便企业调整经营方向和品种,及时抓住市场商机。

3.4实施营销策略

在掌握客户需求特点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运用各种营销手段,或者是加强客户的品牌忠诚度,或者是刺激客户需求,挖掘潜在客户。

4铁路物资企业实施数据库营销战略常见问题

4.1对实施数据库营销战略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

认为用手写纸记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弄得那么复杂。这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数据库营销的强大功能,手写纸记在客户数量少、公司成立时间短时还可勉强够用,但随着企业经营发展,客户数量不断增大,这种方式就开始捉襟见肘。而数据库营销强大的记录、处理、分析功能可以大幅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4.2认为建立起客户数据库就万事大吉,而忽视数据库的逐步完善

企业不断发展,客户数量不断增多,经营活动累计巨大,数据库必须不断完善。否则,建立在过往数据上的分析必然与当前的营销活动脱节。

4.3忽视数据挖掘和分析

单纯的数据记录,而不进行深入地数据挖掘和分析,对企业的营销活动益处甚少。只有通过对数据库的挖掘和智能分析,并以此制定营销策略,才能充分发挥数据库营销的功能。

4.4忽视数据库营销战略实施人才的培养

数据库营销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涉及到数据库、营销和经营管理多个学科,培养横跨这几个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对于顺利实施数据库营销非常重要。

数据库营销论文范文第10篇

论文摘要:阐述了数据库营销的概念、作用,探讨了铁路物资企业开展数据库营销的必要性和实施步骤,分析了实施中的常见问题。

铁路物资企业传统上以为铁路生产、建设供应各类专用材、配件、柴油等为主要服务内容,以“保供”为核心。近些年来,随着铁路改革的不断深人,铁路物资市场逐步对社会放开,数以万计大大小小的社会民营物资企业一拥而上,进人路内市场争抢份额。残酷的竞争逼迫铁路物资企业不得不进行认真反思,寻找新的营销思路。实施数据库营销战略对于铁路物资企业保持和扩大路内外市场份额具有重要意义。

1什么是数据库营销

所谓数据库营销,就是利用一个企业或部门在其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数据库,通过对其进行加工处理来获取制定营销策略所需要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数据库营销基于以下基本的营销学理论:每位客户都不相同;营销的目的是为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80%的利润来自20%的客户;保持老客户的成本远远低于开发一个新客户的成本。

数据库营销具有以下基本作用:①更加充分地了解客户的需要;②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客户数据库中的资料是个性化营销和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基础;③对客户的价值进行评估。通过区分高价值客户和一般客户,对各类客户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④分析客户需求行为。根据客户的历史资料不仅可以预测需求趋势,还可以评估需求倾向的改变;⑤市场调查和预测。数据库为市场调查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根据客户的资料可以分析潜在的目标市场。

2铁路物资企业实施数据库营销战略的必要性

数据库营销战略是通过建立客户关系数据库,提升客户服务水平来实现企业的发展,而这和铁路物资企业行动迅速、保障有力、强化服务的宗旨不谋而合。铁路物资企业实施数据库营销战略有着现实的必要性。

2.1自身发展的需要

铁路物资企业大都面临以下问题: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影响,部分干部职工的市场竞争意识和企业创新意识不强;企业历史包袱沉重,一方面人浮于事,另一方面缺乏懂业务、会管理、善开拓、能创新的科技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后劲;企业激励体制和机制不到位,“拉开档次的大锅饭”仍然大面积存在,人才队伍不稳定,企业凝聚力下降。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赖铁路物资企业的自身发展,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解决。而要更好地发展,一个好的市场武器就显得尤为重要,数据库营销恰好就是这样一个“营销利器”。

2.2市场竞争的需要

铁路物资企业和民营物资企业在路内外市场均展开了直接地竞争。由于在机制和体制上欠缺灵活性,使得铁路物资企业开发新客户的难度明显高于民营物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因此,运用好数据库营销战略,充分掌握现有客户的需求特点、动向及其变化,及时满足他们的需求,保持和维护好现有客户就显得尤其重要。只有稳定了老客户,才能放手投人开发新客户。

2.3企业追求长期利益的需要

现代营销理论讲究的是服务,追求的是长远发展和长远利益。传统的营销手段对每一个企业来讲,都已运用到了极致,对客户来讲,已没有任何新鲜感。在产品的质量、功能、价格不相上下的时候,只有服务,尤其是特色、周到、迅速的服务,才会成为维系客户,营销制胜的法宝。充分运用数据库营销的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功能,及时掌握客户的服务需求,积极、主动的服务于客户,对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4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在目前铁路物资企业经营管理中,要真正和客户建立起持续、友好的个性化联系并不容易。一方面,某个客户的采购习惯、个人喜好只为与其联系的单个销售人员所知,到了其他业务人员或售后服务人员那里就可能无法掌握。一旦这个业务人员调动或离职,以前大量的客户工作可能就要从头开始做起。另一方面,一个客户的信息可能为多个部门所分别掌握,一些基本客户信息在这些部门的业务中需要不断重复进行,从而造成了大量重复劳动。而实施数据库营销战略,可以轻而易举地避免上述问题。客户的全面资料均在数据库的记录之中,只需调出指令查看即可,从而从根本上防止一个业务员的流失造成一批与之相关的客户的流失现象。同时,各部门间可以通过数据库轻易共享客户资料,避免重复劳动,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3铁路物资企业如何实施数据库营销战略

铁路物资企业实施数据库营销战略,必须广泛收集客户和市场信息,并把它们有效地保存起来,通过加强和改善与客户之间的联系,使这些信息迅速转化为企业利润。

3.1广泛收集有价值的客户信息

这些客户信息主要包括:客户的企业名称、地址、性质、需求品种、用途、资金状况;客户主要联系人姓名、年龄、职业、偏好、家庭地址、电话号码等;公司与客户之间的业务往来情况,如订单、退货、投诉、服务咨询等;客户采购了什么产品,其采购频率和采购量如何,最后一次采购的时间及从哪儿采购等方面的信息。收集信息时要注意避免信息的非结构化问题,否则信息杂乱无章,将会影响信息高效率的组织和输人。

3.2建立客户关系数据库

在充分掌握客户信息的基础上,必须以最有效的方式保存这些信息。要有效组织和利用这些信息,就要建立客户数据库。客户数据库要能用来分析客户提供的数据信息并能够在此基础上产生更多的决策信息,还要具有一定的需求预测功能等等。当前,有不少铁路物资企业建有客户数据库,但它们大部分仅用于处理各种订单,缺乏分析和预测客户需求变化的功能,应进行完善。

3.3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完善

对数据库中的需求信息要定期进行汇总分析,找出客户需求变化的趋势,以便企业调整经营方向和品种,及时抓住市场商机。

3.4实施营销策略

在掌握客户需求特点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运用各种营销手段,或者是加强客户的品牌忠诚度,或者是刺激客户需求,挖掘潜在客户。

4铁路物资企业实施数据库营销战略常见问题

4.1对实施数据库营销战略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

认为用手写纸记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弄得那么复杂。这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数据库营销的强大功能,手写纸记在客户数量少、公司成立时间短时还可勉强够用,但随着企业经营发展,客户数量不断增大,这种方式就开始捉襟见肘。而数据库营销强大的记录、处理、分析功能可以大幅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4.2认为建立起客户数据库就万事大吉,而忽视数据库的逐步完善

企业不断发展,客户数量不断增多,经营活动累计巨大,数据库必须不断完善。否则,建立在过往数据上的分析必然与当前的营销活动脱节。

4.3忽视数据挖掘和分析

单纯的数据记录,而不进行深入地数据挖掘和分析,对企业的营销活动益处甚少。只有通过对数据库的挖掘和智能分析,并以此制定营销策略,才能充分发挥数据库营销的功能。

4.4忽视数据库营销战略实施人才的培养

数据库营销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涉及到数据库、营销和经营管理多个学科,培养横跨这几个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对于顺利实施数据库营销非常重要。

上一篇:产品市场论文范文 下一篇:传统市场营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