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管理系统范文

时间:2023-03-15 01:36:54

数据管理系统

数据管理系统范文第1篇

通过研究传统的关系数据库得知,以往的数据管理过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往往受制于较弱的扩展性方面。相对而言,云数据管理系统中的技术形态较为高级,因其已经具备了利用云计算平台来处理海量数据以及数据信息检索的能力。从技术应用的角度来看,云数据管理系统的运作模式较以往有了较大的改进,不仅有效降低了维护系统的资金与人力的成本,而且,能够凭借较为先进的技术来增强系统本身的可扩展行以及容错能力,正是由于云数据管理系统的职能作用较为突显,该系统备受大型网站运营管理的青睐,其应用极为广泛[4]。事实上,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多元化管理模式,为诸多领域提供信息传递、储存等服务。在当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云计算服务项目得到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现代社会生产建设助力,云数据管理系统中的技术形态,云计算服务的实践价值较为突出,在诸多领域都有所涉及。

2阐述有关云数据管理系统中的查询技术研究内容

2.1有关云数据查询处理的目标及其运作特征的研究内容

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多数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都离不开各类电子产品的应用。从现实环境来看,在资源的利用与存储方面,云数据中心及其服务能够满足互联网平台上的用户服务需求。从具体的实践领域来看,现代企业或其它社会组织机构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取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并利用这些所能查询得到的信息资源来强化系统管理。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在很多领域所构建的数据库的规模以及范围都在不断地扩容,但即便是相关技术在不断更新当中,却也无法运用传统技术来满足极快速增长的数据信息量,这便是大型数据集过程的特点所致。从具体来看,云数据查询处理技术具有可扩展行、可用性等目标特点,而且,查询处理技术在异构环境中的运行能力较强,具有较为丰富灵活的用户接口,以便于满足用户的差别化数据查询以及存储的需求。

2.2云数据管理系统中的查询技术的种类及其操作模式

在以往,大多数人会利用移动硬盘、U盘等设备来进行数据存储,将海量数据进行归档处理,但在有了云数据管理系统以后,便可以凭借云计算及其相关技术来实现数据的储存及查询调用等目标。通过研究云数据管理系统中关键技术的特征及系统的基本框架可知,云数据信息在接受到用户指令进行数据查询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诸多关键技术的集合作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需要索引管理、查询处理及优化的过程来辅以操作,才能达到精准查询云数据的目标。从总体情况来看,技术的应用不仅要考虑其可行性和有效性,还要考虑技术应用的经济性,如若技术应用的成本过高,则要考虑该方案的优化管理。对于商用海量数据存储要求来讲,信息记录及存储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以便于提升调用系统数据的效率。通常情况下,云数据管理系统中的查询技术主要有两种常见的模式,即BigTable技术与Dynamo技术。二者各具优势,前者BigTable技术;后者Dynamo技术采用了DHT(内网用分布式哈希表)作为技术的基本存储架构,其优势在于它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强,从而避免了很多数据处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单点故障[5]。

3结束语

从当前互联网平台的实际应用状况来看,云数据管理系统的功能较为强大,该系统中的查询技术不可或缺。鉴于在互联网平台中的云数据较为繁杂,为了能够从系统平台中快速检索到有效信息,为用户所用,则应从索引管理、查询处理以及在线检索等方面对云数据管理系统中的查询技术进行升级,使其符合用户对信息查询精准度的要求。从研究及实践来看,云数据管理系统中的查询技术的实际应用仍在不断地探索当中。

数据管理系统范文第2篇

>> 今天的数据管理系统应该关注什么? 浅析数据管理系统的应用 试验数据管理系统的应用 试验数据管理系统的研究 基于网管系统的数据管理模式设计 基于PDMworks的产品数据管理系统 工程地质数据管理系统的应用 检验科室数据管理系统的应用价值 基于CWM规范设计的元数据管理系统 基于虚拟仪器的数据管理分析系统 基于SuperMap的测绘数据管理系统初探 电能计量检定数据管理系统的应用 元数据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面向企业应用集成的主数据管理系统 招生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简述SAP系统主数据管理 Extech CAPP工艺数据管理系统 今天的实验中学 ,应该改变什么 基于数据仓库的装备保障数据管理系统模型构建研究 基于数据仓库技术设计与实现的科技数据管理系统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科技 > 今天的数据管理系统应该关注什么? 今天的数据管理系统应该关注什么?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今天的数据管理系统应该关注什么?

任何IT应用都离不开数据管理,作为最传统的软件,数据库系统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实践与创新。曾经辉煌的数据库产品,有的已经尘封于计算机的历史当中,有的依然活跃在数据库的舞台上。关系数据库的发明者――IBM就是这样一位在这个舞台上依然活跃地演出新剧目的舞者。

2004年9月29日,记者有幸采访到IBM DB2 信息管理市场与战略副总裁Jon Prial先生,聆听到他对目前信息管理市场的认识和观念。Jon Prial认为,今天的数据管理系统应该关注3个领域:集成数据(Integration Data)、分析信息(Analyze Information)和获得洞察力(Gain Insight)。

之所以要进行数据的集成,往往要从企业当前具有的数据源说起。很多企业的现状是拥有多个彼此独立的数据源,而这些数据源的形式(如存储格式、管理工具等)也各不相同,企业面临的困难是如何让管理层和普通员工都可以简便易行地访问到这些数据源。这里牵扯到的一个典型应用是密码的管理。很多人都有过或正陷入多密码的苦恼,当你要进入公司邮件系统时,你需要一个密码;当你进入公司的内部网时,你需要一个密码;当你访问公司的财务数据时,你仍然需要一个密码……根据Jon Prial的说法,通过数据集成,人们只需要一个简单一致的用户界面就可以迅速查找或处理相应的信息,人们也只需要一个密码就可以访问到企业内可访问的所有数据源。

Jon Prial所谈及的数据管理的另2个关注领域――信息分析和洞察力获取,都离不开商业智能技术。商业智能已经被讨论了很多年,它的好处也多有论述,如客户购买行为分析、企业运营成本分析以及金融资产风险归避等。近2年,中国的金融、电信、政府等行业或部门纷纷采用了商业智能技术,希望藉此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客户并预测未来。为了巩固在商业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IBM近期进行了一系列收购,如通过收购AlphaBlox,提升了IBM商业智能解决方案的分析能力;通过收购Venetica,IBM商业智能解决方案可以将业务集成与分析更好地结合起来。

此外在数据管理领域,IBM也开始关注开放源码,近期IBM向开发者免费开放了它的小型数据库产品Cladescape。为此,记者特别请Jon Prial谈了一下他对开放源码的看法。Jon认为,开放源码只可能对一些偏低端的软件进行开放,高端软件将不可能走向开放道路。对软件产品将最终消失并以服务来替代的说法,他完全不能认同。他坚信,开放是一种趋势,但不是全部。

-每文

简讯

最近,美国APC公司全球总裁Rodger Dowell先生访问中国,这是自1995年APC公司进入中国以来Rodger先生首次访问中国。此行除了和信息产业部的领导会谈外,他还走访了众多用户,并与各地的商、合作伙伴举行会晤,亲自了解APC网络关键物理基础设施(NCPI)解决方案的应用情况。

北京市气象局于近日采用了由128颗CPU、32个R4280节点组成的曙光64位超级计算机集群,从而使数值预报业务的处理能力比原来提高了20倍,此举是为了全面部署2008年北京奥运会突发性灾难天气应急保障体系。随着科技的发展,气象预报已经从过去主要依靠经验预报发展到现在的数值预报。

9月21日,中国联通公司和全球IT巨头英特尔、惠普、IBM及联想、神州数码公司在北京签署了“无线上网联合推广”协议,以携手打造“掌中宽带”产业链。中国联通公司“掌中宽带”业务基于CDMA 1X网络,而全球笔记本电脑领先厂商则看中了“掌中宽带”业务在中国无线宽带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

日前,神州数码公司与语音、视频会议、会议桥和整合Web协作解决方案提供商美国宝利通(POLYCOM)公司,在桂林携手举办了视频会议系统经销商大会。会议旨在扩展宝利通视频会议产品的销售区域,树立行业品牌形象,并借助神州数码的优势使产品的占有率处于领先地位。

数据管理系统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级数据仓库;元数据管理;双向体系结构;元数据分析引擎;逻辑数据模型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3-2991-03

A Two-way Meta-data Management System

DING Xian

(Software Engineering of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 As the "road map" of the enterprise -data-warehouse, the metadat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data-warehouse. Designing a sound content meta-data system is an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the enterprise-data- warehouse. By studying the two-way metadata management system,the essay gives a metadata management solution for the enterprise-data-warehouse. The solution can not only extract the meta data from the enterprise-data-warehouse and store the information in the metadata management ystem, but also provide the necessary metadata information for the data warehouse subsystem. Such solution can solve a lot of operation issues of the enterprise-data-warehouse and greatly reduce the difficulty in managing the enterprise-data-warehousing, ensuring the accuracy of the metadata, which can ensures thateach subsystem can communicate efficiently and operate stably.

Key words: Enterprise data warehouse; meta-data management; two-way architecture; meta-data analysis engine; logical data model

1 概述

1.1 研究的背景

随着数据大集中的完成,各家银行都在研究适合银行信息分析处理的数据仓库解决方案,并建立相应的数据仓库系统,提高分析数据和挖掘信息的能力,以提升银行自身品牌和潜在竞争力。整个银行数据仓库的组织结构是由元数据来组织的,它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元数据至少应包含如下一些信息:数据结构、数据综合算法、从基于OLTP的业务环境到银行数据仓库环境的规划等,元数据在数据仓库的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元数据管理系统必须成为集中了企业级数据仓库所有管理和运行信息的一个统一的知识库,才能够为庞大的企业级数据仓库的开发、运行和管理提供足够的信息,提升企业级数据仓库的生产效率,保证企业级数据仓库的稳定运行。因此,要求元数据库中的信息必须是集成的、准确的和保留历史的。然而对于目前那些具有元数据管理系统的数据仓库来说,存在着一个很大的体系架构缺陷,就是企业级数据仓库只采用了单向的元数据管理体系架构,即元数据信息只从外部流向元数据库,而元数据库无法在运行时为数据仓库提供支持。

企业级数据仓库中包含多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具有与其开发、运行相关的元数据。元数据管理系统从这些子系统中提取元数据,形成数据仓库统一的元数据视图。但是如果元数据只是单向地从各个子系统流向元数据管理系统,虽然可以将元数据集成,为数据仓库的开发和管理提供一定帮助,但很可能造成以下的缺陷:

1)元数据库逐渐演变成一个元数据的查询工具,无法发挥出作为数据仓库核心知识库的总控作用;

2)元数据信息不会从访问接口流向其他子系统,则无法促进元数据的及时更新,难以从根本上保证元数据的保证准确性;

3) 元数据库不提供运行时所需信息,各个子系统需要维护自己的一套元数据以支持自己的运行,造成了元数据的冗余;

4)元数据库无法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则无法成为数据仓库运行时的核心部件,造成相关的各系统之间需要进行直接信息交互,大大增加了子系统之间的通信成本,难以管理。

1.2 研究的目的

本文描述的元数据系统建设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基于双向体系架构的元数据管理系统,能够支持从企业级数据仓库的其他子系统抽取元数据存储到元数据管理系统,同时也支持向企业级数据仓库其他子系统提供其所需的元数据信息,解决上述的诸多元数据和数据仓库的运行管理问题,大大减少了数据仓库的管理难度、保证了元数据的准确性、使得各子系统能高效地通信和稳定运行。

2 双向体系架构

2.1 框架简述

本文提供了一种具有双向互动特征的元数据管理系统,通过元数据提取装置将数据仓库各子系统的元数据提取到元数据运行库装置中,并采用通用的关系型元数据模型存储元数据;通过通用桥接器,可将关系型元模型的元数据提取到对象型元模型的元数据知识库装置中,形成分析结果供用户查询;通过数据库视图,可以向其他子系统提供其所需的元数据信息。最终实现了元数据的统一管理,为子系统的运行和它们之间的交互提供了统一平台。其中,

1)通用的元数据模型是通过对各子系统的元数据进行概括形成的、能满足各子系统要求的统一的元模型;

2)通用桥接器是可以灵活定制同步任务和数据映射的元数据同步程序;

元数据管理系统采用数据库视图的方式提供元数据访问接口,实现子系统之间的元数据交互。

2.2 框架组成

本系统中主要由4部分组成:包含元数据运行库装置、元数据提取装置、元数据服务接口装置、元数据知识库装置(如图1所示)。

数据管理系统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分发服务;海量影像数据;数据管理系统

引言

随着现代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利用多种机载和星载传感器,已经能够实时地获取反映地区表面动态变化的多时相、多波段、多分辨率的对地观测数据。获取的数据由单波段、多波段向超光谱方向发展,影像数据量也在呈几何级数增长。这些影像数据量庞大、类型多样,如何组织和管理这些不同尺度的海量影像数据,方便快捷地供用户查询检索,快速地提取分发已经成为地理信息成果档案管理部门工作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当前遥感影像数据管理方式的研究,结合对省级地理信息数据管理部门实际业务流程的分析,确定出一套面向影像共享及分发服务需求的影像数据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目前已应用到辽宁省地理信息资料馆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设中。

1目标

系统建设的目标是通过综合运用RS、GIS、计算机网络以及数据库等技术,分析和整理各种航空、卫星等原始资料以及各级别的成果影像数据。采用先进的建库技术,实现对分散的、急剧增长的海量遥感影像数据的科学管理,建立多源、多尺度、多时相的影像数据库,并建立相应的影像数据管理、查询浏览、共享以及分发服务体系。本文提出的技术方案主要面向省级地理信息数据管理部门的业务需求,通过数据建模的方式实现现有PB级影像数据的科学管理,并可以根据数据种类格式的变化,快速地进行扩展。通过“索引+文件”的管理方式实现影像数据的高效分发。

2资料分析

随着国家基础测绘、地理国情普查、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的顺利推进,省级地理信息数据管理部门获取和产生了海量的遥感影像数据。按照种类可以分为航空遥感影像数据、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成果影像数据三大类。航空影像主要以基础测绘航飞的影像为主,包括ADS80影像、DMC影像、RC影像等。卫星影像主要以地理国情普查获取的影像为主,包括WV1、WV2、QB、ZY3等卫星影像。成果影像主要以根据项目需求制作的DOM为主。

3系统技术路线

系统建设涵盖了影像质检、入库、查询浏览、统计分析、提取下载等影像管理业务的整个流程,主要采用以下技术方法。

3.1入库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验证技术

数据库建设是遥感影像数据管理与分发服务的核心和基础,对于所有入库管理的数据,必须保证其完整性和一致性。为达到数据建库要求,系统通过数据标准、数据质检等环节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1)数据标准对所有类型待入库的数据都制定有严格的标准规范,包括数据文件组织规范、元数据规范、空间信息规范等,所有入库数据必须文件完整、组织正确、元数据信息和快视图信息完整、空间参考和空间范围信息正确,与数据标准保持一致。2)数据质检在入库过程中系统自动按照标准规范对待入库数据进行质检(入库前可以进行预检),只有质检无错误的数据才允许入库。数据质检包括文件组织规范性质检、文件完整性质检、空间信息质检等。具体的数据质检内容包括:①数据完整性检查:文件组成完整、无缺失文件;②数据规范性检查:文件组织规范、文件夹/文件命名正确;③空间信息检查:空间参考正确、数据空间范围正确;④元数据检查:元数据和快视图文件存在,且内容完整、正确。

3.2基于影像建模技术的多源影像数据管理技术

影像建库过程中对于影像管理能力的扩展是数据库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系统采用基于影像建模技术的多源影像数据管理模式,提供完整的影像建模体系以便用户在未来业务拓展和数据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对于新增的影像类型通过建模技术实现管理能力的快速拓展。影像建模体系包括文件结构建模、元数据建模、数据存储建模、数据字典等内容,主体用于定义影像数据的文件组织和构成、元数据内容、空间信息以及数据存储位置,在此基础上形成影像数据模型,构建影像数据集,并通过数据资源目录实现物理存储与逻辑展示的挂接。数据集创建的过程即影像数据模型实例化的过程,此过程在数据库中构建元数据表、空间范围表、快视图存储表,并在物理存储中开辟使用空间。通过数据集的创建即可实现影像数据管理相关存储的定义,为影像数据入库做好后台的存储准备。具体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3.3海量影像数据综合查询快速获取技术

系统包含空间查询、组合查询、关联查询等大量复杂查询的需求,同时考虑到数据类型繁多、数据量大等特点,通过“海量影像数据综合查询快速获取技术”,在数据库层、存储层、应用层多方面进行优化,实现海量影像数据的快速查询获取。1)对于需要查询的空间信息和元数据信息均采用分区表的方式存储于Oracle数据库中。对于包含空间信息的数据,采用空间数据集的方式进行管理,并且通过ArcS-DE建立格网索引。对于元数据信息采用Oracle分区表进行管理,并建立Oracle索引。2)在进行数据检索操作时,会基于不同的查询条件采用不同的索引进行检索操作。在进行数据查询时,数据管理分包综合运用多线程查询机制、分页查询机制、实时动态查询机制、索引管理机制,提升查询速度,优化用户体验,如图2所示。为实现大批量数据的空间范围和快视图的快速显示和预览,系统采用基于ArcGISServer的空间数据图层快速展示技术。对于原始影像影像的空间范围以及快视图信息,在前台通过数据ID进行空间信息和快视图的获取,并在地图中叠加显示。对于成果影像影像空间范围以及镶嵌成果,通过镶嵌数据集实现成果影像的在线拼接、镶嵌、匀色,通过前台调用实现整批成果影像镶嵌效果的展示,如图3所示。

3.4基于插件式框架的影像信息采集技术

对于影像数据库的建设,影像元数据信息、空间信息、快视图信息以及影像实体文件的组织管理是建库的核心内容。数据库建设涉及众多影像类型,各类影像的文件组成、格式、元数据文件存在差异,如何将多源影像针对各自特征进行信息采集和管理是建库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系统基于插件式框架的遥感影像采集技术,构建影像数据元数据信息插件框架,通过插件适配实现多源影像采集插件的快速接入,实现多源影像元数据信息、空间信息和快视图的采集,输出影像建库标准元数据文件,实现多源影像的一体化采集和入库管理,如图4所示.1)影像信息采集插件适配器适配器基于影像信息采集需求,提供标准的采集接口,实现元数据采集、快视图采集以及影像空间范围信息的采集。所有影像的元数据采集均可来自此接口,通过接口实现标准元数据文件、标准快视图文件和空间信息的采集和输出。2)影像信息采集插件针对GF1、GF2、ZY3等不同影像,其元数据信息采集的来源、方式不同,可采集自xml、txt、excel、dim、mdb等不同格式文件;对于快视图信息可能采集自tif/img影像实体,也可直接使用数据自带的快视图文件;对于空间信息可采集自xml、txt等文件或者直接从tif/img中获取。因此,对于每类影像数据的信息采集,通过插件方式进行具体实现,插件继承自插件适配器所提供的标准接口,并进行采集操作的具体执行。基于插件式可扩展的影像采集技术,满足了复杂多变的遥感影像信息的自动采集,降低了影像整理的工作量,提高了数据入库的效率,实现了对影像信息的按需采集与入库。

4系统架构设计

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总体架构分为4层:基础设施层、数据层、组件层和应用层,如图5所示。1)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是整个项目建设的基础,包括软硬件两大部分。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及GIS平台等,硬件主要包括网络环境、存储设备及服务器等。2)数据层影像数据库从逻辑上可划分为原始影像数据、影像成果数据、快视图、元数据以及影像资源目录。根据数据使用频度、查询浏览以及分发服务的需求,采用大型关系数据库和文件存储相结合的方式管理影像数据,对各类影像数据进行一体化管理,原始影像数据、影像成果数据采用文件方式进行存储,并通过影像资源目录进行统一管理,影像资源目录、快视图、元数据以及其他业务数据信息采用关系型数据库进行统一存储管理。3)组件层组件层采用面向对象的组件技术,使系统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组件层由面向不同功能的组件构成,包含数据入库、数据提取、数据查询、数据浏览、数据统计、数据编目管理等。合理地划分组件,有利于减少软件的耦合度,保证软件的质量。4)应用层应用层由数据入库、查询浏览、统计分析、元数据采集、影像信息和系统配置维护等功能组成。应用层基于组件层提供的组件进行开发,既保证了开发速度又保证了系统的质量。

5系统功能实现

1)影像预处理以影像数据库建设的实际需求出发,将种类繁多、格式多样的多源影像数据按照一定的建库标准,进行规范化预处理,形成相应的元数据文件、快视图文件,为影像数据建库提供数据资源。2)影像数据管理影像数据管理功能提供了影像数据管理业务所需的基本功能,具体包括影像数据建模、影像目录树配置、影像数据入库、影像浏览、基于空间范围和基于属性元数据的影像数据查询等功能。3)影像提取按查询结果和空间范围进行区域影像的快速提取。4)统计分析对影像数据库的各类属性信息进行分析统计,并生成统计图表,支撑基于影像数据库的数据分析应用。5)配置管理针对系统的核心功能,对系统功能操作权限和数据访问权限进行严格控制,支持功能角色和数据角色两个层面的系统安全管理,并实时记录用户的系统操作日志信息,保障数据库信息安全。6)影像数据把遥感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管理的元数据、快视图及范围信息注册到成果目录服务系统中供用户查询检索。

6结束语

传统影像数据的管理一直依赖于手工查询拷贝,影像随项目分散存储,存储资源浪费严重,管理任务也相对繁重,采用在GIS软件中绘制结合表的查询检索方式不仅速度慢,而且定位不够准确。通过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设,能够实现多遥感平台、多传感器、多时相、多尺度影像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和应用。影像功能能够实现影像数据方便快捷的分发服务,充分发挥遥感影像数据的价值,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与城市规划。

参考文献:

[1]邱清容.遥感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7):94-96.

[2]李军,李琦,毛东军,等.遥感影像数据库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27):32-35.

[3]陈云波,王健,王勤珍.浅析遥感影像管理方法[J].城市勘测,2012(3):77-79.

[4]滕洁.论海量遥感影像档案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J].科技档案,2015(2):23-27.

数据管理系统范文第5篇

CATIA软件以其强大的自由曲面造型和逆向功能,成为航空和汽车行业的主流CAD平台[1]。CATIA软件为兼顾用户的不同需求,预留了二次开发接口。在CATIA平台下进行零件库的开发主要有3种方法[2]:第1,使用CATIA的Formula、DesignTable和Catalog功能建立三维标准件库,但其格式固定,不能有效和国家及企业标准结合起来,且操作繁琐、更新性较差、零件存储的数据冗余、不易操作[3]。第2,可以利用CATIA提供的组件应用架构(ComponentApplicationArchitec⁃ture,CAA)接口和二次开发工具快速应用开发环境(RapidApplicationDevelopmentEnvironment,RADE)进行CATIA的二次开发,创建零件库的应用程序。此方法入门困难,但实现的功能强大,开发的程序效率高,能够满足用户深层次专业化的要求[4]。第3,使用自动化接口(AutomationAPI),在VB环境下引用CATIA的类对象、函数进行二次开发。此种方法入门容易,但功能限制大[5],且所开发的零件库系统只能在特定模块下使用,灵活性较差[6]。本文从车身关键数据管理的实际问题出发,结合CATIA平台下3种开发零件库方法的优缺点,利用和MySL建立车身关键数据管理系统,采用CA⁃TIA/CAA技术,实现了数据库系统与CATIA的无缝连接,应用Automation技术实现了数据库系统与CATIA的数据通信。该数据管理系统可以完成关键数据的管理、预览、对比以及模型输出,为提高对标设计效率、缩短车身开发周期提供了支持。

2车身关键数据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该系统以Windows和CATIAV5为操作平台,使用作为开发语言,通过MySL作为底层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图1为系统的体系结构框图,可分为集成层、用户层和数据存储层。集成层使用RADE和CAAAPI实现用户层与CATIA的集成。用户层体现了系统功能,目前可分为3个基础模块(分别为系统管理模块、车型管理模块、材料管理模块)和1个关键数据模块,关键数据管理模块作为车身关键数据的载体,根据用户对不同零件的需求,可进行实时扩展。数据存储层为用户层的各模块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其和用户层通过接口和Automation进行数据交流与更新。系统的工作流程可描述为:进入CATIA,点击开发工具条上的车身关键数据管理系统命令按钮,打开已加载到CATIA内部的车身关键数据管理系统,通过访问数据库,进行车身关键数据的功能性操作。

3系统关键结构的实现本系统关键结构包括集成层的实现和用户层的开发。

3.1基于CAA的集成层开发

采用组件应用架构CAA完成数据库系统在CATIA下的入口设计,要在CATIA中创建一个全新的work⁃bench,以便将基于CAA二次开发的车身关键数据辅助设计模块进行集中显示,也要将开发的工具条嵌入到其他相关工作台中,以利于实际操作。集成层的开发框架(图2)分为两个步骤:第1步,插入新工作台;第2步,在新工作台中开发新工具条并将工具条关联到CATIA的创成式、零件设计和装配设计工作台。a.工作台的插入在CAA中创建新的工作台流程。b.工具条及命令按钮开发工具条在新建工作台和创成式设计、零件设计以及装配设计下可用,因此需要将工具条描述类与这4项的接口建立联系。以新建工作台为例,通过以下两个语句,可实现工具条与新建工作台的连接。#include"TIE_IBATVBDCreationWbenchAddin.h"TIE_IBATVBDCreationWbenchAddin(BATDataAd⁃din)工具条描述类作为对系统接口的扩展,会重载Cre⁃ateToolbars和CreateCommands两个函数,CreateToolbars用以创建一个按钮容器,即工具条。图4是创建工具条及添加按钮的过程。4标准工具条及按钮的创建流程函数CreateCommands()的作用是关联工具条按钮的响应命令。在该命令中添加调用外部程序的响应,可实现对外部程序调用的API函数有Shell、ShellExecute、ShellExecuteEx、Winexec、CreateProcess等,本文采用使用率较高的ShellExecute函数。

3.2车身关键数据管理系统

作为车身设计数据的对标平台,也可以作为通用化的基础平台,系统的设计功能如图6所示。a.用户权限划分:不同用户权限使用不同功能。管理员职能涉及对数据库的修改操作,而普通用户仅对数据库有查询操作权限。图7为系统主界面。b.数据存储:记录用户关注的车身关键数据,包括车型、材料、主断面位置、车门、主断面、密封条断面、孔堵和铰链等数据的几何信息及其数模文件。c.数据查询:实现对车型、材料、主断面位置、车门、主断面、密封条断面、孔堵和铰链的几何信息进行浏览和查询,同时可以对零件或断面的形状进行初步预览。图8为关键数据的信息展示界面。d.数据输出与对比报表:对于其他程序或脚本来说,CATIA只是一个OLE自动化对象服务器,因此任何能访问COM对象的程序或脚本都能访问CATIA的对象并对其进行操作[7]。本文通过Automation技术实现了数据库系统与CATIA的通信,使用前在程序框架中引用CATIA的库文件,在获取当前CATIAApplication对象后,使用Documents的Open方法将数据库中的数模文件在CATIA中打开。通过Automation技术实现数据库与CATIA的通信,将相应断面或零件数模从数据库中直接导入到CATIA。对比报表的输出同样采用支持自动化操作的Excel实现,用户根据自身需要搜索到所需零件或断面,通过选择相应的参数,输出参数对比报表。图9为对标数据参数对比报表的输出。

4结束语

针对车身工程师在对标数据管理及通用化设计方面的需求,在分析了CATIA的二次开发方式后,选择了CAA和Automation两种方式相结合的开发思路,设计实现了车身关键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功能如下:a.可以录入车型、材料、主断面位置、车门、主断面、密封条断面、孔堵和铰链等关键数据的参数信息,也可以存入数模文件;b.系统集成到CATIA中,方便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对关键数据的调用;c.不同对标数据之间的对比功能可以使设计人员在短时间内选出对自身设计有参考价值的数据,同时对在产车型的零部件数据进行积累,更有利于车身零部件通用化工作的推进。车身关键数据管理系统作为针对性更强的零部件级系统,为解决车身设计前期阶段中大量对标数据管理及快速查询与使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同时,采用CAA与Automation相结合在CATIA平台下二次开发的方法,也为在CATIA下开发其他零件库提供了思路。

数据管理系统范文第6篇

关键词:Java2平台企业版;元数据管理;扩展标记语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海量的信息。如何有效地管理和组织这些海量信息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元数据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一些部门已经针对数据在行业内部的应用特点来开发自己的管理系统[1]。目前,在元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于不同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管理平台不可移植、安全性差、难以维护和扩展、缺乏统一的建设模式与内容服务提供方式[2,3]。

以J2EE平台为基础的各项技术的成熟为这些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J2EE是一种利用Java2平台来简化诸多与多级解决方案的开发、部署和管理相关的复杂问题的体系结构。J2EE的核心技术是Java2平台的标准版,具有Java语言的特性,是一个开放的、跨平台的结构,提供了健全的意外事件处理机制,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和扩展性。

基于J2EE的元数据管理系统具有高效、稳定、可复用、易维护的特点;独立于平台,可以部署于MicrosoftWindows、Linux、UNIX等操作系统之上;可对Oracle、SQLServer2000、MySQL等多种数据库进行操作。但是J2EE涉及的技术种类繁多,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需要准确使用,而且基于J2EE的系统需要具有良好的系统设计结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尽管基于J2EE平台的系统具有诸多优点,但目前J2EE还没有被广泛应用在元数据管理中。本文提出的基于J2EE架构的元数据管理系统建设方法和应用实例,是将J2EE引入元数据管理的一个初步尝试。

1关键技术研究

1.1基于XML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

各个部门采用了不同的元数据存储方式。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很难对这些元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必须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

采用简单文本文件作为中间介质的信息交换方法不能描述数据的结构,不适合用来进行复杂的元数据交换。XML技术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孙君明等人[4]对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技术进行了研究。XML是采用线性语法描述树状结构的标志语言。作为一种数据交换的中间件,XML具有跨平台、结构化和自描述性强的特点。

用XML实现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过程如图1所示。

在图1中,首先各地的数据提供者通过浏览器将数据传送给服务器,由服务器端的XML引擎将这些数据转换成标准的XML文档;再由一些服务组件根据需要对XML文档进行处理,如建立索引等。这样,多源异构数据就被转换成了具有统一标准的XML文档;通过对这样具有固定结构的XML中间件的解析,实现从XML文档到数据库的转换,完成了多源异构数据的统一存储[4,5]。进行信息时,根据客户端的查询条件在数据库中提取相应的结果集,形成XML文档,将该文档发送至客户端;由客户端的格式化工具解析该XML文档,显示在客户端。

1.2遥感数据的分块存储

遥感数据(如DEM、TM、ASTER等)具有数据量庞大的特点,应用数据库中的大数据类型存储,如Oracle9i中的Blob、SQLServer2000中的Image。但是如果将它们直接存入数据库中会造成系统效率低下;可采用一种分块存储的策略,将原始数据分割成大小一致的若干块,一块一块地进行存储。分块大小要根据磁盘的读写性能和网络的传输性能确定,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系统运行效率低下[6]。每块数据以一条记录的方式进行存储,包含数据的编号、经纬度、步长、时间等信息,并且建立索引。

1.3数据持久化

为了能使系统部署在任意数据库系统上,加入了一个持久化层,作为连接Java应用和关系数据库的通道。为数据库中的每张表建立一个Java对象,定义好对象与表之间的对应关系,只需对Java对象进行操作,不用关心SQL语句和系统最终使用的数据库。持久层作为一个中间件,封装对数据库的操作,提供接口,隐藏数据访问的细节[7]。

1.4用户访问控制

元数据的使用人员级别复杂,用户管理困难。使用RBAC(Role-BasedAccessControl,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RBAC在传统的用户——权限模型中引入了角色的概念。角色是一组用户的集合,也是一个授权的集合,它将一组用户与权限联系起来。一个角色可以与多个用户对应,一个用户可以拥有多个角色,每个角色可以执行多种权限,每个权限可以被多个角色共享。对一个用户授予相应的角色,使用户可以进行相应的操作[8]。引入角色可以使系统的安全机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减少了权限管理的负担和代价,同时也增强了系统的可维护性。

2元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

使用本系统的各部门实际情况不同,系统可能被部署到不同的平台上,而且需要对该系统进行一定的扩展和改进。所以在系统设计上,需要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

2.1系统设计

本系统基于J2EE平台,是一个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的系统,具有J2EE平台可以跨系统使用的特性,采用MVC(Model-View-Controller)应用框架。MVC设计框架的内部原理比较复杂,将MVC运用到应用程序中会带来大量的额外工作,增加应用的复杂性。但是MVC可以轻松地实现程序代码与HTML的分离,而且MVC的三个模块相互独立,可以构造良好的松耦合构件,提高应用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移植性和可复用性。从长远的应用考虑,应使用MVC设计框架[9]。

本系统在传统的B/S三层结构上作了一定的改进。

(1)表现层。在该层使用Struts框架。Struts是一个MVC模式的表现层应用框架。浏览器向Web服务器提出请求后,Web服务器会把请求交给控制器处理。ActionServlet控制器根据请求的不同,将它们转发给不同的Action实例。Action实例在这里充当了用户请求与业务处理逻辑之间的适配器,它只负责控制整个程序的流程,不关心具体业务的实现,实现了请求与业务逻辑的分开。本系统使用一个高效的Action类——DispatchAction类。只要继承该类,就可以在一个Action中集成多个业务方法,有利于系统的维护。在视图显示方面,其大量使用了Struts标签,用来控制显示的逻辑和内容。由于不同平台采取的编码方式不同,在进行系统移植时很容易出现中文乱码问题。在这里使用一个可插拔式的过滤器,实现对请求和响应的预处理及后处理,很好地解决了字符编码问题,使系统可以在不同的平台上进行移植。

(2)业务层。它处理用户请求和应用逻辑。在处理之前,将所有涉及到表现层的数据结构替换成更加通用的数据结构类型;使用通用的、与表现层无关的数据结构在这两层之间传递参数。表现层方法提交的参数类型主要是HttpServletRequest和HttpServletResponse;使用这样的参数会增加系统的耦合性,不利于代码的重用,所以要将它们处理成通用的数据类型,如数组。这一过程在Action适配器进行转发之前完成,提供给业务层的参数是通用的数据类型[10]。业务层方法之间的通信也通过通用的参数类型进行,使得每个业务方法均独立存在于系统之中,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系统的耦合,提高了可复用性。

(3)数据层。为了实现数据库访问细节与业务层的分离,引入持久化层。

为了使系统具有较好的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和可复用性,采用以上的设计思想,以搭建一个逻辑清楚、功能明确、模块化程度高的元数据管理系统。

2.2工作流程

用户通过浏览器(IE/Netscape)向服务器提交请求,请求经过过滤器处理后再提交给控制器ActionServlet;控制器根据请求的类别将它们转发给不同的DispatchAction类。该类中的方法对参数进行处理后调用不同的业务逻辑对请求进行分析处理,处理后得到的信息通过视图显示在用户浏览器上。

3基于J2EE的元数据管理系统的实现

根据本文提出的设计思想,实现了一个元数据管理系统——基于J2EE的小城镇元数据管理平台。本实例以J2EE平台为基础,Tomcat5.0为服务器,可以使用Oracle9i、SQLServer2000、MySQL数据库,使用了ORM(Object-RelationMapping)模式的持久化层中间件Hibernate,以Eclipse3.0为开发平台。在系统实现过程中,使用了以J2EE平台为基础的各项技术,遵循Java2标准平台的编码标准,注重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系统的XML引擎采用了DOM(DocumentObjectModel)和SAX(SimpleAPIforXML)。DOM负责XML文档的生成和修改;SAX对XML进行解析。

小城镇元数据管理平台的功能主要分为管理与检索两部分,可以实现对矢量数据、栅格数据、文档数据、原始试验数据、报表数据和模型数据的管理与检索;用户管理可以对用户进行权限设置;系统管理功能可以提供系统运行的日志和帮助文件。

4结束语

基于J2EE的元数据管理平台,具有良好的跨平台特性;解决了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遥感数据的存储、数据持久化和用户控制访问问题;在设计和实现过程中遵循J2EE的设计模式,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维护性;功能模块具有低耦合的特点,极大地提高了代码的可复用性;可对元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实现信息的共享,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在如何提高系统的安全性方面还有待于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洪桥,何建邦,池天河,等.基于Internet的元数据管理模式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3,30(4):89-91.[2]李广乾.小城镇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J].信息化建设,2005(Z1):24-26.

[3]赵春江,杨信廷.加强信息技术研究和开发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J].小城镇建设,2005(1):22-23.

[4]孙君明,郭红.基于XML的异构信息交换技术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3,20(1):70-72.

[5]李德冠,陈梦东.一种基于XML的数据交换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微机发展,2005,15(12):12-14.

[6]朱雷,潘懋,李丽勤,等.GIS中海量栅格数据的处理技术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23(1):66-68.

[7]孙卫琴.精通Hibernate:Java对象持久化技术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8]范会联,李献礼.基于Struts框架的Web信息系统中RBAC的实现[J].计算机时代,2005(12):33-34.

[9]孙卫琴.基于MVC的JavaWeb设计与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数据管理系统范文第7篇

1内容管理概述

内容管理的核心概念通常来说一共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元数据管理、内容域、内容构件和出版。首先是元数据,元数据管理主要指的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元数据在内容管理中可以将自动处理内容需要的信息提供给计算机,这样就可以使计算机对内容进行自动的处理。其次是内容域,所要管理和获取的信息的范围就是所谓的内容域,企业的信息系统的目标与内容域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而企业内容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将内容域合理地确定下来。再次是内容构件,在确定好内容域之后,就能够了解所关心的内容的类型,这样就能够将内容划分为构件。在内容管理中构件属于最小的单元,集中管理工作都是以构件为基本操作单位创建、删除和维护内容。最后是出版,如果不是计算机使用内容,这时候就必须要采用适合人类阅读的方式来转化适合计算机处理的形式,而这一过程就是所谓的出版。

2企业内容管理系统的框架分析

2.1企业内容管理中的元数据管理子系统

企业内容管理中的元数据管理系统,主要是对元数据进行管理,而这些元数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属于对内容管理系统的约束和定义。这些元数据,主要包括4种数据对象,首先是元素对象,元素对象主要是针对系统对内容元素的约束以及系统中的内容元素进行定义。其次是构件对象,构件对象主要是对系统对内容构建的约束以及系统中的内容构建进行定义。再次是节点对象,内容在企业内容管理系统中出版和的单位就是节点,同时节点具有构件容器的性质,往往有一个或者多个内容构件存在于节点之中。最后是内容访问对象,内容访问对象主要是对与内容访问相关的元数据进行管理,比如存放内容的位置等。

2.2企业内容管理中的内容获取子系统

将相关的工具和支持提供给内容的收集工作是内容获取子系统的主要功能,这种收集同时还包括内容的创作等,因此其具有广义的性质。任何形式的内容输入在实际上都属于内容获取,而内容管理中的内容来源就是内容获取子系统,内容获取子系统通常包括以下4种功能:首先是模版服务,模板服务能够将模板提供给内容的收集工作,内容创作人员只要是选择模板进行内容创作,创作的内容就会被该系统自动地拆分为合适的内容构构件,并且会提交给内容管理系统。其次是内容创作,内容获取子系统中通常都包括着内容创作工具,从而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内容创作。再次是内容组装,所谓的内容组装就是通过组装的方式将现有的简单内容构件变成复杂的内容。最后是内容转换,各个企业和组织之间在网络环境下需要进行经常性的沟通,这时候就可以采用相应的格式转换其中的交换内容。

2.3企业内容管理中的内容存储子系统

存储内容和元数据是内容存储子系统的主要功能,并且还可以将内容查询语言等相应的支持提供给内容的访问和处理工作,内容存储子系统具有以下几项功能:首先是内容存储,其主要是指对元数据、内容构件、二进制或基于文件的元素、文本元素等数据进行存储。其次是内容查询,内容存储系统可以通过内容查询功能将查询机制提供出来。再次是内容存储系统的管理,通常来讲内容存储系统必须要对事务管理、内容统计与追踪安全、权限控制等提供支持。最后是内容缓存,内容存储子系统可以将一种缓存机制提供出来,从而使内容的动态获取得以加速。

2.4企业内容管理中的内容子系统

将相关的支持提供给内容的工作是内容子系统的主要功能,相对于传统的出版系统而言,内容子系统具有以下4个方面的功能:首先是模板,也就是说内容子系统要将一个统一的结构或者风格提供出来。其次是样式描述语言,内容子系统要对目标出版物的样式采用一种样式描述语言描述数来。再次是部署,也就是要向最后的物理存储传送生成的出版物。最后是跨网络边界,为了能够使内容的访问速度得以加快,内容提供者一般除了要对主力内容服务器进行设置之外,同时还要将辅助服务器设置在与内容访问者位置较近的地方,而该功能主要就是将同样的内容给主辅内容服务器。

3结语

本文对内容管理这一企业门户的核心技术进行了分析和介绍,通过内容管理系统可以对企业的信息进行管理和,从而使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更加密切,最终能够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变得越来越强,因此企业必须要充分地重视内容管理,从而全面地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

数据管理系统范文第8篇

制造企业逐渐认识到材料、标准件等基础资源数据统一管理的迫切性,传统思路是每一类基础资源建一个管理系统,存在建设重复、维护成本高、系统集成复杂等问题,文章着重分析了企业基础资源管理业务流程共性需求,在分析基础资源数据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数据建模为核心的企业基础资源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多种类型的基础资源数据的统一管理。

[关键词]

制造企业;基础资源数据管理;管理系统;数据建模

1制造企业基础资源数据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数字化技术在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中的深入应用,制造企业逐渐认识到基础信息资源统一管理的迫切性,开始逐步开展设计、制造等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并应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将企业经常使用的材料、元器件、标准件等基础资源整理后形成内部共享的基础资源数据库。然而,制造企业研发相关的标准件、材料、元器件等基础资源的分散在各个下属单位和部门,都不全面、比较零碎。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和支持,各单位的数据库结构不一致、编码不一致、建设要求不一致,信息分散、数据重复、相互封闭,缺少持续维护,各数据库多数不具备完整性、权威性和开放性。缺乏统一的有效管理,共享程度低,必然影响设计制造一体化效率。传统的基础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思路是为每一类基础资源建一个管理系统,虽然实现了各类基础资源的管理,但也存在着极为严重的问题。主要问题表现在:

(1)投资大,开发周期长。

(2)运行维护成本高,管理员需要学习多个系统的管理技巧,需要与多个不同的系统供应商合作完成系统的维护和更新。

(3)使用成本高,使用人员需要熟悉多个系统,在查找一些紧密相关的数据时,需要跨多个系统操作。

(4)缺乏统一的、完整的基础资源管理,各系统间数据重复存储,造成大量数据冗余但又有部分数据不全的矛盾现象。

(5)集成应用成本高,各个系统间是独立的,为实现跨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需要额外的集成工作。针对以上问题,制造企业亟需研发支持包括标准件、材料、元器件等基础资源在内的统一的企业基础资源管理系统,为企业各单位和部门提供统一的数据服务,也就是说,通过一个管理系统就能完成各类数据的管理和查询使用。

2基础资源数据统一管理模式

以标准件在企业里管理基础信息资源的主要过程如下。

(1)梳理数据模型:标准化管理部门完成标准件信息梳理,包括标准件类别信息,每个标准件的描述信息等。

(2)开发系统:系统开发人员根据标准件信息设计数据库,完成系统的代码开发。

(3)部署系统:系统管理员完成系统的初始化,设定人员功能权限。

(4)数据录入:数据维护人员将标准件数据录入到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中。

(5)数据使用:标准件使用人员访问管理信息系统,查找需要的标准件并下载数据。材料、元器件以及其他基础资源的实现方式大同小异,最终企业往往在逐步建设过程中形成了矩阵模式,即标准化人员、软件开发员、系统管理员、数据管理员和数据使用人员需要再多个不同的系统中完成相应的重复性工作。针对传统的多个基础资源管理系统并存的缺点,本文提出的企业基础资源管理系统抽取业务流程共性需求,通过一次系统开发实现多种类型的基础资源信息统一管理。

(1)开发系统:系统开发人员总结各类基础资源信息的数据模型共性,开发企业基础资源管理系统。

(2)系统建模及部署:系统实施人员根据基础资源数据结构和管理要求完成基础资源数据模型、表单模型、流程模型等模型的建立。

(3)数据录入:数据维护人员选择待录入的基础资源数据模块,将数据录入到系统中。

(4)数据使用:使用人员访问企业基础资源管理系统,查找需要的数据并下载数据。因此,建立企业基础资源管理系统后能有效解决多个系统存在的问题,其中最核心的功能是需要设计开发兼容各类基础资源信息的建模工具。

3系统核心功能

针对新的数据对象的管理需求,数据管理功能模块为系统实施人员提供业务建模配置工具。

(1)数据建模:利用数据建模工具完成数据对象的数据模型的建立。

(2)表单建模:从数据模型中选择相关的数据源作为表单展现数据,利用模版自动生成表单的样式(HTML代码),美工人员借用第三方网页设计器完成表单页面的美化。

(3)报表设计:从数据模型中选择相关的数据源作为表单展现数据,选择报表的模版展示方式,生产报表页面。

(4)利用功能设计工具实现数据对象的展示页面(WebPage)的布局,设定增加、删除、修改等基本功能,确定页面的位置及关联菜单。

(5)利用工作流引擎设计数据管理的流程,明确各环节的角色、权限和业务逻辑。该步骤可选,即对于部分数据可以不经过流程直接提交数据库。

(6)用户使用新功能完成数据维护。

4数据建模设计与实现

数据建模功能是基础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础模块,是实现多基础资源数据统一管理系统的核心。从企业设计制造过程中使用的标准件、材料和电子元器件数据特点分析可以得出,基础资源信息由两类数据或属性组成:

(1)基本属性:可以用数据可中一个字段描述的数据,包括字符、整数、小数、时间、文件、富文本、图片等。

(2)复杂数据对象:指资源的一个属性需要用多个数据来描述,在数据库中需要用一个结构化的表格来表示。因此,企业基础资源管理系统需要提供支撑上述两种属性建模及数据录入功能。在数据建模中根据描述基础资源属性的不同,采用三种类型来创建及管理。对同一种基础资源建立一个单独的库进行管理,对每个库建立分类。注意到基础资源每个类别拥有该类别的独特属性。以材料数据为例,在金属材料类别中一个常用的属性是剪切强度,但对于非金属材料而言,如橡胶而言,一般不测试热导率。为保证系统能灵活定义基础资源属性的同时保证存储空间最优化,系统采用继承树的方式存储基础资源属性。数据建模的最终目的是生成物理表,在生成物理表的过程中有“继承”关系的体现,所谓继承就是根据分类的层级关系,孩子分类结点自动拥有父级结点的属性,同时孩子结点可以有自己特有的属性。Browser是浏览器段运行的JQuery脚本程序,在客户端对建模过程字段类型、字段长度、精度以及是否必需等规则开展校验,T9PcategoryTypeAct为分类管理前后台交互类,属于基础服务层,获取从浏览器发出的建模指令,判断属性字段是否存在,T9PropertyCategoryAct负责数据建模前后台交互类,属于数据交互层,根据T9PcategoryTypeAct的指令完成在数据库(DB)中完成数据库表的建立。

5结语

上所述,本文提出的制造企业基础资源管理系统基于统一管理模型,能有效降低开发和维护成本,有效解决多种基础资源管理系统建设重复、缺乏统一管理等突出问题,系统的核心是灵活的数据建模功能,使系统适应基础资源数据多样化的特点,目前已在制造企业实际使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价值。

作者:马戎 周翀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中国兵器工业信息中心

主要参考文献

[1]贺晓燕,陈兵,汪慧,等.基于C/S结构的元器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5(2):143-146.

[2]张大全,吴崇田,陆铖俊,等.材料科学数据平台的研究及开发状况[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1,27(5):528-533.

数据管理系统范文第9篇

质量数据管理系统是卷烟企业制丝线生产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指设计过程质量规范、检测、监控与改进过程质量指标,达到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目的的管理系统。从质量管理的最新发展理论可以看:BPR(过程管理)技术、六西格玛质量管理、ISO标准及PLM等都是以关注过程质量为核心。这些质量管理相关理论从本质上来看,可以将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划分为规划过程质量、设计过程质量、制造过程质量、使用过程质量、报废处理过程质量和服务过程质量等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管理。图1为制丝线质量管理系统的功能边界示意图。

2过程质量模型

过程质量模型是以关键工艺设备为核心来建立的。系统首先对设备的工艺任务进行描述,根据工艺任务完成的内容,对需要考核的质量指标、工艺标准进行建模,将质量指标、工艺标准转化为具体的工艺参数设定值和设定范围;然后,系统将针对具体的工艺参数要求对各个控制环节需要的控制器件、检测器件进行分类和建模,完成质量标准、工艺标准工艺参数控制器件的统一建模过程;最后系统针对质量问题的描述进行建模,将质量问题描述转化为具体的数值信息,便于分析和考核生产过程的质量状况。

3过程数据模型

根据制丝线生产组织方式特性、制丝工艺流程形式和制丝线过程质量管理的业务需求建立了面向制丝线过程质量管理的过程数据模型,其模型结构如图2所示。

4过程质量分析评价方法统计

过程控制(SPC)提供了一系列的统计分析方法和相应的分析控制图用于对加工过程中的各个工序进行监控,从而达到改进与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在制丝过程质量管理系统中我们将以SPC的统计分析方法为基础,结合前述的过程数据模型的特性建立面向制丝线的过程质量分析评价方法。基本的分析评价方法如图3所示。

5关键设备工艺数据分析

5.1CPK实时计算

过程能力指数(ComplexProcessCapabilityIndex,CPK)反映设备生产能力强弱,是衡量过程加工内帐一致性的、最稳态下的最小波动。对于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总是分散存在。若CPK过高,则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散就会越小;反之,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散就会越大。CPK实时计算主要分下面几个步骤实现:①计算出该工艺数据的标准方差。标准方差的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STDDEV=(PVi-PV)2姨n(1)其中,PVi为第i个采样周期的采样值;PV为所有采样值的平均值;n为采样次数。对上式进行化简有:STDDEV=∑PV2-(∑PV)2/nn-1姨(2)其中,PV为当前采样周期的采样值。在PLC中实时计算式(2)时,存在一个“大数吃小数”的问题:因为在PLC中,32浮点数的有效位数只有7位,在计算标准方差时,∑PV2和(∑PV)2是一个很大值且大小相当值,导致两者之差的结果会产生误差,从而最终导致CPK的计算结果产生误差。为解决上述问题,克服PLC浮点数计算精度导致的计算误差,对式(2)的标准方差计算公式进行如下改进:STDDEV=∑(PV-SP)2-(∑(PV-SP))2/nn-1姨(3)②计算制程准确度K值。K=SP-(∑PV)/nSP*Scale(4)其中,SP为工艺参数设定值;Scale为设定的波动标准。③计算制程精密度CP值。CP=SP*Scale3*STDDEV(5)④计算过程能力指数CPK值。CPK=(1-K)*CP(6)PLC通过式(3)至(6)在设备控制层对重要工艺参数的CPK值进行实时计算,然后将计算的CPK值通过监控网络实时传输到IO数据采集服务器,最终在WINCC监控系统和质量数据管理系统中实时更新显示。

5.2叶片水分、温度控制

构建润叶机质量数据管理模型,首先根据工艺任务和工艺标准确定润叶机的工艺质量指标,包括出口水分和出口温度。当系统正常工作时,确保系统条件满足要求,也就是水压、气压、汽压等需按照设备正常工作条件进行设定,按照批次组织生产。将润叶机整个工序中的关键数据实时记录,主要是电子秤流量、润叶机出入口水分、润叶机出口水分。当润叶机出口水分达不到工艺标准要求时,可分析是否生产控制参数设定错误,加水管路工作是否正常,电子秤、流量计、水分仪精度是否满足精度要求。当润叶机出口温度达不到工艺标准要求时,可分析温度检测仪是否精度不够、蒸汽控制阀是否平稳、系统工作压力是否正常等。通过润叶机水分、温度的控制可以看出,质量分析不仅是对某批次简单的质量评定,同时通过质量分析,可以对在线设备的各方面性能提出明确的改进方向。

6小结

本文主要完成了制丝质量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首先全面而详细地介绍了质量数据的建模方法和分析评价方法;然后重点介绍了工艺数据CPK实时计算方法,并提出了改进方法,克服了PLC浮点数计算精度导致的计算误差,实现了CPK的实时计算;最后以润叶机为例,分析了该质量数据管理系统对叶片水分和温度等工艺数据的控制,最终完成批次的质量控制,并通过质量分析,对设备各方面的性能提出更为明确的改进方向。

数据管理系统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弊端;现状;技术特点;前景

Abstract: This paper is a summary of the work I practice, the importance of the decorative materials in the decorative design is critical to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a variety of decorative materials, from both domestic and foreign general direction, summed up the current domestic decoration the design of the drawbacks to the use of materials, and foreign development status, while developed to solve this phenomenon, and gives a realistic plan,program, schedul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program is expected to be at home and abroad effect brought about by the prospects and benefits, maintain business competitiveness and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a vital role in society.Keywords: malpractice; the status situation;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prospects

中图分类号:C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装饰材料是我们设计师的设计物质基础,没有各种材料的选择,就无从谈设计!那就只剩下空幻的理论了,通过用材料去实现我们的设计构想;通过技术工人按照我们设计的构想,再用物质材料去最终实现这一设计! 这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设计作品。装饰材料对于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而言,就如同“米与巧妇”的关系,了解各种装饰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正确认识各种材料的性能,合理的组合应用装饰材料是解决设计问题,实现设计目的的基础。装饰材料不仅为我们设计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装饰材料的个性与多样性为我们的设计创意提供了可能性和创意空间。

一、装饰材料选用的原则

对于装饰材料而言,在选用上,应该注意一些问题,大体上应该总结如下:1、材料的环保型。对于任何一个装饰材料的选择上,可能所有的人都会首先考虑材料的环保问题,因为对于装饰而言,尤其是家庭装饰而言,材料被使用之后,可能很多年都会被使用,那么如果使用了不环保的材料,对于家庭成员的健康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调查发现,在被调查的所有人群中,对于装饰材料的选择上,接近百分之九十的人首先考虑的是材料的环保特性。其次材料材料的质量、使用便捷和价格等因素,由此可见,对于百姓消费而言,人们的健康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烈,对材料的环保性看的越来越重。2、材料的经济实用性。家庭装饰在现代装饰中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过去很多消费者在材料选择上认为越贵的材料越好,但是随着人们对于装饰知识的逐步深入了解和学习,人们发现装饰材料并非越贵就越好,也并非中等价位的材料在性能和环保方面就比较差。3、材料的耐用性。材料的耐用特性是装饰质量的基础,对于任何一项装饰工程而言,材料的耐用性是装饰质量的有力保证。调查发现,大多数消费者在选用装饰公司来负责项目装饰时,大多数都会选自己购买装饰材料,其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消费者认为材料的质量和耐用特性关乎着装饰的质量,而大多数装饰公司在装饰中,材料上的偷工减料和以次充好现象时常发生,所以消费者在装饰预定中,因为材料质量问题对于装饰公司的信任程度也呈现下降态势。4、材料的地域特点。对于任何装饰而言,我们都不能否认,材料的地域特点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一方面因为地域性对于材料的价格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为长距离的运输和保存对于产品的价格和质量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对于同等质量的产品,笔者认为本地区的选择应该是首选。另外一方面,对于装饰而言,并非一次使用的,而是长时间的与生活离不开的,对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本地区的材料对于当地气候因素的考虑会相对比较多,因为湿硬度等因素对于装饰的长久性有重要的影响。

二、目前国内的装饰设计对材料运用存在的弊端以及国外在装饰材料方面的发展现状

随着装修行业的快速发展,各施工单位各部门条线的工作任务繁重,不能很好直接交流,在材料的信息资源总体水平低、信息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不能很好共享,利用资源。有的设计部门只有在常规几种材料上反复设计运用;有的设计部门在和国外设计公司配合设计和深化中,没有很好的收集国外新型材料和运用;和设计师的工作方法流程上还是老方法,先设计方案再去找材料,对设计构思上首先想到的是老材料,老工艺。这样长久下去,对企业在设计和施工方面的优势会越来越不明显,对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也起到滞后的作用。

在国内装饰及设计企业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个简单的材料样品间,但都是一些常用的材料样品,或是项目来,要材料商临时送些材料样品,但没有一个真正的材料样品库数据管理系统,因此无法全面掌握最新的材料市场动态。现在市面上材料也是鱼目混杂,有好的装饰材料,也有伪劣,不环保的,达不到防火等级的装修材料。有些装饰材料在市面上设计和运用了很多年,它的设计效果和施工的材料经营利润等价值越来越低,使得企业无法在材料上面经营利润最大化。

国外在材料样品库管理方面走在我们国内企业前面,而且管理系统运用的很成熟,已经很系统化,规模化了。也就是国内一些大项目为什么业主要国外知名设计公司设计的原因之一,如果说国外设计公司设计理念有多么多么超前,也不见得。但对新型材料的运用已经很成熟,新型材料的装饰效果在国外设计公司作品起到亮点的作用。等他们设计作品竣工后,我们国内企业再模仿再学习,我们永远要比国外设计公司慢几步。好比没有好的“武器”,怎么能竞争激烈的装饰设计市场上跟国外的知名的设计公司抗衡、中标!再好的设计理念也是要靠装饰材料垒起来的。

三、针对国内市场装饰材料存在的弊端,提出的解决的方案

建立材料样品库:整合市场材料资源,在材供部门和材料商的配合下,利用ERP系统,建立系统化,数据化,信息化的材料样品库数据管理系统。根据材料的几大类,分成基础材料、饰面材料、固定及活动家具材料、软装材料、照明材料、新型材料等。

对材料样品库数据管理系统的研究分析:对材料实样进行系统分析,拍照、扫描 ,编号,注明材料基本成分,每单元重量,防火等级,品种编类,归电子档,建立数据材料库,在ERP系统中共享,平时做好日常维护,整理,调整,丰富材料样品库及数据管理系统。

四、实施这一方案的意义

材料样品库数据管理系统对企业,社会,市场的意义:与市场上新型材料接轨,紧跟时代潮流,同时收集世界最新型装饰材料,和与各大院校、合作材料供应商企业合作研发新型装饰材料,重点在符合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等方面的新型材料的研发,把它运用到设计和施工实践中,永远走在装饰行业前面;并为新型材料的研发和运用提供系统平台和信息上支持,发挥重要的作用。

五、技术特点

(1)以组团式、王字型衍生、网格式的设计布局具有先进性,符合设计与装饰材料的发展方向。

(2)设计和论证的高深度和准确性,以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观念给材料系统数据库的未来预留空间。

六、项目的阶段目标、进度安排

七、项目的工作基础

项目拟以为项目总负责,以等一批全国杰出中青年室内建筑师和全国建筑装饰工程优秀项目经理为技术核心,构建一支余人的研发团队进行专项研发。

结语

我们希望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为设计师在进行设计项目时对材料的选择过程中提供有益的平台,寻求材料样品库数据管理方法和发展方向,材料样品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我们进行无限的设计创意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所以建立材料样品库数据管理系统是任重而道远的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从小的方面讲各方面材料信息汇总到这一系统平台,对企业的原创化设计和产品化设计都起到关键作用,提高设计灵感,缩短设计环节时间,提高效率,为创造新的设计作品提供了物质基础。 从大方面讲材料样品库数据管理系统建立起来,使得与国内乃至世界的材料市场信息同步,同时对国外的装饰设计中的装饰材料进行学习、研发和运用。掌握了最新型的装饰材料,尤其是符合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等方面的新型装饰材料的运用,对企业在对装饰材料上经营利润最大化起到关键的作用。按照国家“由大变强,靠新出强”发展战略的要求,运用好材料样品库数据管理系统,发展新型建材将着重在新字上做文章,促进整个行业设计理念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新型装饰材料的施工技术方面不断创新,使我国的建筑装饰行业朝着高科技含量、高效化、生态化、产品化、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此研发经公司推广,必定能使设计师设计出更多优秀的设计作品,从而大大增强公司在设计领域的竞争力,同时保持装饰行业设计领域领头羊的地位发挥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计算机文化基础范文 下一篇:数据库系统概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