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统筹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24 18:09:34

税务统筹管理

税务统筹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网;税务;统筹

一、开展税务统筹管理的背景

(一)税务监察力度不断加大

随着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和社会各界对电网企业关注度日益增强,税务机关不断加大对电网企业的税收征管力度,外部税务检查的频率逐年增加,大型电网企业涉税事项检查风险逐步加大。

(二)大型电网企业所属纳税主体数量增加较快

大型电网企业经营业务发展导致企业所属纳税主体数量迅速扩大,下属各单位普遍存在税务管理基础工作有待加强、税务管理人员素质需要进一步加强、税务风险防范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

(三)大型电网企业纳税范围不断拓宽

随着大型电网企业各项业务不断发展,企业纳税范围也不断拓宽,扩展至电力销售、电网建设、节能服务等多个行业,要求大型电网企业积极开展税务工作研究,实施税务统筹管理。

二、大型电网企业开展税务管理存在问题

(一)降低税务成本意识不强

大型电网企业经营范围较广,应税范围涵盖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多个税种,税务成本成为企业成本中的一项重要开支。降低税务成本对提高企业效益,增加税后利润起着重大作用,但税务管理人员降低税务成本的意识普遍不强且税收风险意识薄弱,产生税收处罚成本的可能性较大,容易为企业带来不必要损失。

(二)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税法知识更新不及时

由于国家税收政策法规更新越来越快,税务管理人员普遍不能做到充分、及时掌握税务法规的变化,且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相关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际业务处理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三)税务管理在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

通过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可以充分结合国家的各项税收优惠、鼓励政策和各项税种的税率差异,进行合理投资、筹资和技术改造,最大程度地压缩税务成本。目前大型电网企业税务工作多采用事后补救方式,由于经济业务已经完成,纳税结果往往不可更改,从而无法体现出税务工作对企业经营工作的支撑作用。

三、加强税务统筹管理的设想

(一)加强税务管理基础建设,着力支撑税务统筹管理

1.强化制度保障

根据国家税务法律法规和地方政策,全面梳理大型电网企业涉税业务,加强对特殊经济业务的税务研究,明确各项经济业务的适用政策,制定相应税收政策的应对措施,将企业税务工作要求和措施固化到企业税收管理制度中并组织实施。

2.规范税务业务流程

严格税务业务管理,规范并明确申报纳税、发票管理、涉税会计处理以及税务筹划等方面的相关业务流程,充分考虑流程关键管控点的设置,强化关键管控点的管控,要求税务人员严格按照流程开展税务业务工作,使税务业务操作做到标准化和规范化。

3.深入开展税务培训

一是邀请税务机关和税务师事务专家所对企业税务人员进行最新税务知识更新培训。二是对于重大税务问题进行重点培训,培训内容涵盖税收优惠政策讲解、所得税汇算清缴、研发项目加计扣除等重点业务讲解等。三是利用大型电网企业内网开展税收知识培训,进行在线税务知识解答,提高税务人员的知识水平。

(二)加强税务统筹工作内部控制,提升税务管控能力

1.实现税务业务管控信息化

开展大型电网企业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将税务统筹管理的措施和要求固化到税务信息管控系统中,深化税务管控系统、发票系统建设,同时做好税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集成等工作,提升税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强化税务风险管控能力。

2.建立税务风险预警机制

加强与税务部门沟通,结合大型电网企业实际情况,梳理明确税务风险点,建立税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通过税务风险预警指标分析,设定合理区域值,对超过正常范围的指标进行实时监控、预警分析,实现税务风险管理常态化、日常化,确保税务风险的可控、在控和能控。

3.定期开展税务检查

定期组织所属单位开展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以及发票管理等专项自查,并在自查的基础上对重点单位开展现场检查。通过对税务业务的系列检查,及时发现税务业务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进行及时纠正。对于存在的税务管理缺陷,通过制度健全、修订等方式予以完善,防范风险。

4.严格开展税务工作考核

提高税务统筹管理水平离不开考核与监督。在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责任认定和具体评价措施方面,实现详细量化考核。重点评价各单位税务管理、筹划和沟通的综合能力,通过考核与监督,查找典型,总结先进经验,促进税务统筹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强化税务筹划,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所得税

(1)接受用户资产免税政策。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电网企业接收用户资产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35号)相关规定,协调业务部门推进用户资产接收工作,最大限度争取税收优惠,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负,提升公司效益。

(2)研发费及残疾人员工资加计扣除。一是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方面。制定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工作的整体规划,在研究开发费发生的过程中加强过程督导,协调组织相关业务部门进行收集相关资料,达到所得税减免的资料备案要求,节约企业所得税。二是残疾人员工薪加计扣除方面。积极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确定残疾人员名单,并积极督导相关部门收集材料,保证企业利益最大化。

增值税

加强进项税抵扣管理,尤其加强固定资产进项税管理。引导督促所属单位工程物资收货确认和进项税结转工作,重点关注发票取得、账务处理等关键环节,设置进项税抵扣率指标开展进项税抵扣工作考评,确保进项税应抵必抵,降低企业现金流支出,提高企业效益。

个人所得税

在个人所得税管理方面,重点开展年终奖个税筹划,探讨个税缴纳的无效区间,研究企业年终奖数额增加到或超过某个临界点时出现“得不偿税”的情况,制定相应对策,减轻职工个税负担。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税制改革力度的加大和税收法规政策的不断完善,税务统筹管理在提高企业税务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效益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大型电网企业开展税务统筹管理工作迫在眉睫,需要我们不断进行研究并及时组织开展,进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

税务统筹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税务筹划;问题;对策

一、房地产企业税务筹划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问题。从企业内部来看,其税务筹划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很多的房地产企业对于企业税务筹划的认识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很多认识上的不清晰直接影响了后续工作的开展。其次,还有的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的模式不专业,有待优化。最后,还有部分房地产企业的风险意识薄弱,不具有抗击风险的能力。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行业迅猛发展,其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虽然国家也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但是行业内总体风险意识淡薄的现象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得以解决。

(二)外部环境问题。首先,由于受到我国税率制度的影响,客观上使得房地产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次,从行业的大环境来来,我国的房地产企业的税务业务能力整体较差。

二、房地产企业做好税务筹划的必要性

当前形势下,房地产企业进行税务筹划工作十分必要。首先,通过税务筹划,企业能够合法减少税务开支,减轻企业的税务负担,提升利润空间。其次,通过税务筹划等相关手段,还能够让房地产企业的税务风险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

三、解决房地产企业税务筹划问题的对策

(一)认清税务筹划,建立预警机制。我国的房地产企业要想解决税务筹划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认清税务统筹,建立科学的预警机制是前提。房地产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应该将优惠力度大且具有伸缩性的税种作为工作对象。需要注意的企业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企业重大战略事件、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最新涉税政策等。这些都是在建立税务筹划工作预警机制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

(二)统筹税务筹划工作。税务筹划本就是一项内容复杂,涉及面很广的财务管理活动。想要做好税务筹划,需要工作人员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让税务筹划的各个环节具有可操作性,也才具有实际的意义。

(三)灵活运用税收政策。首先,房地产企业常见的税种为土地增值税和房产税,在对这类税种进行税务筹划的时候,政策的差异化条款就能派上用场。其次,企业还可以选择成本最低的税种进行纳税,在合理科学的情况下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最后,在进行税务筹划的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国家的各项税种政策,在税务筹划时选择具有最大优惠的税种。

(四)完善税收法律制度。首先,国家应该结合实情,加大对于税收制度的改革力度,对于政策中出现的漏洞和空白予以及时的修正和补救。其次,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加大执法力度,对于在执法过程中发现的偷税、漏税企业给予严惩,加大处罚力度能够有助于遏制不法行为的发生。

结束语:税务统筹是顺应时展而出现的一种财务管理行为。房地产企业通过税务统筹,合理降低税收支出,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因此,在新时期下,房地产企业要想进入良性发展的渠道,税务统筹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税务统筹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税务风险;成因;影响;对策

从本质上出发,公司的税务风险可以说是一种法律风险,而税务风险所引发的后果可以说对公司是致命的,只要公司在运营,那么就应该承担一定的税务,税务是伴随着公司的经济产生而产生的,而税务风险就隐藏在其中。随着税收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存在公司的税务风险也渐渐的浮出水面,所以说,如何解决这些隐藏的税务风险,促进公司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公司应该注意的问题,笔者针对公司税务风险的成因及影响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合理的防范策略。

一、税务风险的定义

税收是每个能够创造利益的公司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而税务风险是由于国家对税收的宏观调控上以及政策的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漏洞,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导致了国家在进行税收的过程中出现损失,导致了财政收入的减少。公司的税务风险指的是由于公司内部出现了被认定为是违法的行为或者并未能按照国家税务法的有关规定及时的进行纳税行为,税务风险能够严重的造成公司的经济损失,而国家的税收又是通过公司的纳税行为完成,可以说,公司的国家的税务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公司内部存在税务风险,那么所影响的不仅仅是公司的自身利益,从长远的角度来讲,很多公司如果都存在税务风险,将会严重的影响国家的利益。税收的目的也是为了国家的发展,但是究其根本,需要公司的税收稳定。

二、税收风险的成因及对公司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个公司要想在激烈的竞争舞台中立于不败之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证公司的经济效益,只有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才能够保证公司不在激烈的竞争中出现问题,同时也能保证公司的发展。税收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而税收在公司的经济体系中又占有着很重要的一部分,税收能够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经济利益,但是由于税收是具有强制性的,因此,公司在能够保证国家税收的同时,将公司利益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税务风险就会存在于国家对公司税收的过程中,公司为了能够将利益最大化,就导致了在税收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同时也是公司税务风险的主要原因。税务风险能够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利益,因此,如何防止与控制税务风险,已经成为了公司内部的工作重点。以下针对税务风险的成因进行分析。

(一)税务风险的成因

1)公司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不强。由于很多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对纳税的意识不是很强,为了公司自身利益,会为能够减少交税做很多努力,因此,就会导致在纳税的过程中难免会触碰到法律,对于所产生的后果没有详细考虑,当这种违法行为被发现时,那么所产生的后果与影响将是巨大的。这种情况已经在之前的古井贡酒案中表现出来,古井贡酒公司领导为了逃避或者减税,导致了财务弄虚作假,以致今天的结果,究其根本原因,也是公司纳税人对纳税的意识不强。

2)公司对税务风险没有足够的预防意识。由于公司纳税人对税务风险还不是非常的了解甚至是不了解,导致了在公司经营的过程中,片面的认为,只要不偷税漏税,就不会有出现任何问题,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也是不切合实际的。现如今有一种税务关系叫做税务,公司通过的形式依法进行纳税,但是,人会根据公司的整体利益出发,游走在违法的边缘,这种情况就会导致,人所提供给税务部门的税务筹划不符合国家的法律规定,那么公司将会承担一切风险,严重的还会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3)公司为了自身利益进行“少缴税”。税务风险的成因中,还会有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公司在纳税的过程中少缴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仅仅是公司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不强,这主要也与纳税机关在税收的过程中监督与管理不够严格,由于现阶段我国的纳税制度是根据纳税人的实际情况,而不同的公司也有不同的纳税管理形式,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在执行纳税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漏洞,这就使得纳税人有了“可趁之机”,少缴或漏缴。定额征收是纳税管理形式上常用的一种,如果一个公司利用定额征收,那么公司只要按照规定,缴纳了一定的税,也就算完成了纳税的责任与义务,但是公司的经济效益是不确定的,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两点原因就是纳税机关的监管不严与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不强,一旦被查,那么所承担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虽然这种税务风险并不多见,但是公司纳税人一定要有依法纳税的意识,从而预防税务风险。

(二)税务风险对公司的影响

可以说,税务风险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是公司无法承担的,当公司出现税务风险时,不仅会给公司的信誉带来极其严重的损害,同时也会给公司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我国《税务法》中明文规定,公司如果出现偷税漏税的行为,不仅要将所逃税款全部补齐,还要缴纳所逃税款50%的罚款。更重要的是,税务风险能够给公司带来严重的法律责任,当有税务风险发生时,公司内部人员一定会受到牵连,并会关系到法律责任的问题,可以说,税务风险能够给公司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同时在公司人员上也会有变动,可能还会造成公司倒闭的严重后果。

三、如何对税务风险进行预防

税务风险不但会给公司带来沉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给公司的信誉带来极坏的影响。因此,公司一定要对税务风险进行防范,以免给公司带来损失。

1)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为了有效的防范税收风险给公司带来的损失,在保证公司利益的同时,也要树立依法纳税的正确意识。要将税务风险与公司的发展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将税务风险提升到公司发展的战略高度。税务风险也是公司内部的主要风险之一,因此,如何正确的预防与控制税务风险,也成为了公司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国家进行税收的过程中,公司一定要依法纳税,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影响了公司的今后发展,在公司进行涉及税务问题的业务时,一定要严格将每一项工作妥善处理,比如说,在与其他公司合作时,就会有合同的产生,那么就必须要对合同的所有条款做了解,从而能够有效的避免与国家的法律法规想抵触,进而有效的预防税务风险。

2)合理有效的进行税务统筹。每个公司在其创造价值的同时,一定要将税务统筹纳入到工作的重点,税务统筹能够有效的在不违反国家相关规定下,最大程度的减少税务成本。值得注意的是,税务统筹也产生一定的成本费用,并且公司还需要承担所统筹的结果会与统筹的成本不符的风险,当然,税务统筹一定要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如果公司的税务统筹不合理,那么就会被认定为违法行为,所以说,公司在进行税务统筹的过程中,一定要对统筹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及预防。

四、总结

税务风险已经成为了现今公司内部重要风险之一,税务风险给公司带来的影响是极其严重的,因此,每个公司都要树立起正确的纳税意识,并对税务风险进行积极的预防及控制。

参考文献:

[1] 武向辉.企业税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浅议[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09):1316.

[2] 赵艳.企业面临的主要税务风险与防范措施[J].时代金融,2006(11):2526.

税务统筹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社会保险费;征收管理;税务部门

中图分类号:F840.6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5-000-01

一、税务机关征收社会保险费的优势

1.可以有效利用现有的税务机构和人力资源

我国的城乡机关都有税务机构,在每个机构内部都有较为完备的工作团队,涵盖了各方面的人才,尤其是会计部门的会计人员能够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每个缴纳社会保险费人员的缴费金额都能用标准的会计核算方法计算精准。而且税务机构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就能够很好的完成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工作,只需要政府很少的投入,这不仅实现了税务机构人力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同时还减轻了政府部门的负担。

2.有利于加强社会保险费的征收管理

国家规定所有企业每个月都要交税,包括企业的营业税、消费税、员工的个人所得税等等,这是国家的强制性要求,需要每个企业严格执行。在企业交税时要提供企业的财务报表,员工的工资水平等等文件资料作为交税依据,所以税务机构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比较了解。由税务机构代收社会保险费,一旦企业没有按时缴纳或者是缴纳的保费额度不够,税务机构可以借助税收的手段进行强制征收,这加强了社会保险费的征收。

3.有利于监督制约,促进社会保险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税务机构在收到社会保险费后,将资金直接划入财政部门,由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保管和使用。当社会保险机构需要支付社会保险金时需要上报给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核实情况后将资金转入社会保险机构,并由其进行保险金的发放。同时,财政部门要对社会保险机构进行严格的监督,确保保险金能够按时、足量发放,避免社会保险机构从中谋利。这种收支方式,加强了对社会保险金的管理和控制,社会保险金交由财政部门,能够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保证资金的安全性。而且使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更加的规范化。

二、由税务机关征收社会保险费存在的问题

1.权责不明,税务机构没有社会保险费的管理权

虽然法律规定税务机构有征收社会保险费的权利,可是税务机构不能为投保单位和个人办理社会保险业务,参保人需要到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去办理保险登记,并且由社会保障经办机构负责对参保人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核、核实保费与收入是否相符等等。这就要求参保人分别到税务机构和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办理登记,然后到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办理相关业务,到税务机构缴纳社会保险费。这种管理方式不仅浪费了参保人时间,还给负责社会保险费征收的有关部门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2.征管工作流程缺乏统一规范

社会保险费的经手部门有税务机构、财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这三个部门各自为政,没有达成共识,使得在社会保险费的管理上存在很多漏洞。比如说税务机构征收到的保险金应该直接进入财政部门的账户,不经过税务机构和社会保障经办机构。现实情况却是税务机构和社会保障经办机构都有专门账户,保险金往往由该账户转入财政账户中,这加大了资金的风险。而且税务机构会计部门的核算标准与国家下达的指令不一致,参保企业和个人在不同险种的编号也不一样,这些都是由于社会保险费的征管工作流程缺乏统一规范而造成的。

3.养老保险统筹层次过低,影响征缴工作

按照国家的规定是以省级为单位,全省的养老保险应按照统一标准发放,而目前只在市县统筹,在省级还是小额调剂。这导致了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需要缴纳的养老保险金较少,而经济较为落后地区企业缴纳的金额较多,企业本身的盈利有限,还要支付大笔的养老保险金,这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三、完善我国社会保险费的征收与管理制度的有效措施

1.健全社保基金管理制度,明确政府各部门社会保障职责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费的征收管理流程还不规范,需要让各个政府部门明确自身的职责,各自分工,避免参保人重复办理业务。社会保障经办机构为投保人办理相关的社会保险业务,税务机构征收社会保险费,财政部门负责管理社会保险金,并对保险金的使用进行监督,各部门协同作业,以规范社会保险费的征收管理流程,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

2.提高社保基金的统筹层次,强化社保基金的集中管理

社保基金统筹层次的高低影响其集中管理的程度,统筹层次越高,越便于对基金的集中管理与监督,分散风险的功能也相应越强。因此,从基金监管的角度来讲,切实提高社保基金的统筹管理层次已经成为加快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当务之急。响应国家号召,建设省级统筹可以将社保基金统一管理,将资金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资金流失和滥用等情况的发生。

3.扩大社会保险预算编制范围,实现社保基金预算编制的完整性

我国现在的社会保险预算编制还不完善,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足之处,这为保险金的支付和预算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扩大社会保险预算编制,将医疗、工伤、失业等险种的保险基金纳入编制,不仅能够完善社保基金的预算编制,还能够使政府保持收支平衡。

4.加强社保基金预算法律制度与社会保险法律法规的配套建设

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险方面的法律制度都是关于保险费的征收,没有对社保基金的预算进行说明,会计人员在工作时缺乏相应的规范作为指导思想。所以我国营建立社保基金预算法律制度,财务部门也要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预算制度,完善社会保险工作的细则,为会计人员的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

5.建立会计人员激励机制,促进会计管理效率的提高

在社会保险基金的核算中会计人员有着重要的作用,应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职能,加强会计人员的核算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要建立科学的会计人员激励机制,奖惩分明,以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6.建立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信息网络系统

通过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使用,能够使信息和数据的共享变成现实,通过对系统的监控就可完成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各项职责,使基金管理的透明度更高,效率更高。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可以把精力放在统计、分析、预测上,切实做到基金运行的安全、有序,向社会各方面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为制定政策和领导决策提供更可靠、更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税务统筹管理范文第5篇

1.管理观念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国家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缺乏对国家税务的深入了解,对国企税务管理工作不重视,错误的认为国家企业不存在企业效益这一问题,导致管理工作者在进行税务管理时倾向于形式化和过场化。并且,由于受我国计划经济的影响,国企财务人员对税务管理认识不深,接触时间较短,税务管理手段比较薄弱,使税务管理工作并没有真正发挥出作用。

2.法律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对企业税务管理工作存在错误的认识,往往通过偷税漏税的方式来降低企业税收成本,没有在我国税收法律法规的允许范围内,对企业税务管理工作进行正确的统筹规划,并没有真正有效的利用我国税收政策的作用,反而损害了企业利益、国家利益。在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之下,国企的税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对税务管理工作也不重视,造成我国国企税务管理工作混乱。

3.税收业务不强

目前,我国国家企业很大部分仍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运营方式上带有很大的政治色彩,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税收管理并不重视,导致税务管理工作者无法有效的对偷税、漏税进行有效的划分。税收管理工作是一门实时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工作,而我国国家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抱着国企工作是铁饭碗的错误思想没有及时的对时下的税收知识进行有效的补充,其业务操作能力也在日积月累的安逸情绪中落后于时代,导致了国企税务业务能力虚弱的现象。

二、提高我国国企税务管理工作水平重要措施

税务管理的核心是税收筹划,企业其他的税务管理活动最终都是为了实现税收筹划,也就是指在遵守国家税法、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通过提升税务管理意识,提高税务管理法律观念,增强税收业务能力,完善税收管理制度来实现税负最低。

1.提升管理意识,精化税收管理工作

意识决定行为,只有从根本上提升管理意识,才会提高企业税务管理工作。首先,要转变国家企业的管理意识。虽然国家企业属于国家性质的企事业单位,但仍具有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性质。其次,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工作机构,由专业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掌管税务工作,提高税务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必要的话可以对企业内部的税务管理工作进行二次细化,最终将国家企业税务管理工作专业化,精细化。

2.提高法律观念,加强税收法律培训

由于我国目前的税法制度体系并未完善,税法约束范围仍有缺口,这就必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法律约束力,在保障广大人民共同利益的情况下认真遵守国家法律制度。加强对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培训,熟练掌握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从法律政策的角度上进行税收规划和统筹,从而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另一方面严格禁止偷税、漏税的情况出现,一定要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进行避税。企业高层领导更应该要重视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法律培训工作,借助外部培训机构或者专业税务机构的力量,不断提高企业税务管理人员自身的法律观念和业务能力。

3.增强业务管理能力,完善税收管理制度

关于目前国企税收管理水平不高的现象,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税收管理制度的建设不完善。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税收管理制度,创造良好的税收管理内部运行机制,才能对企业税收规划进行正确的决策,对企业纳税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企业税务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微观上,国企的税务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会计人员出身,其本身缺乏相应的统筹管理能力。然而,企业税务管理的高低直接取决于税务管理人员素质的好差,因此,不断提升税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管理能力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税收管理水平。

三、结语

税收是企业单位经营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与企业的有序运营和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企业应该重视对税务管理工作,在我国税法法律法规的规定下进行合理的避税,从而降低企业税收成本,提高企业运营效益,最终促进企业自身的高速发展。

税务统筹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企业税务管理;风险分析;控制应用策略

一、我国企业税务管理主要税务风险分析

目前所说的税务风险,所指的就是因企业没有能够正确的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缴纳税金,从而给企业带来相关的利益损失。一般来说,一个企业在经营中的税务风险是客观存在,也是无法避免的,这就需要我国的相关企业要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尽可能把税务风险的损失降到最低。

(一)我国企业产生税务风险的内部因素

首先是企业法人的纳税意识淡薄,盲目的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有不少的企业在实际经营中,企业的筹划工作时进行的不够恰当,它们简单的认为筹划工作只是为了更好的少纳税,甚至不纳税,这就导致了企业逃税和漏税现象的发生。面对这种情况,我国企业总是缺乏相应的应变措施,不仅仅没有达到企业统筹工作的目标,甚至因为税务的原因导致企业经济的内部混乱,干扰了企业的正常运作。由此可见,企业在统筹工作中目标不够清晰,成本和利益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最终造成了企业的连续亏损。其次就是企业相关办税人员的素质水平和专业技能,都达不到相应的要求,并且也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的信息和知识。所以,当一个企业的税务风险出现时,相关人员不能够及时的对当前企业的情况作出合理的分析,从而导致了企业逃税、漏税行为的发生。最后就是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因为缺乏配套的管理措施,这就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大降低,很多的税务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税务风险的发生,导致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得缓慢而低效。

(二)我国企业存在税务风险的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较内部因素而言,其对于企业的税务影响更为明显。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波动的市场经济经常会引起未知的税务风险,因为我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狂潮下,很难保证经济市场的稳定性,就会各种复杂而频繁的税务情况,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税务负担。二、我国的税务监督检查机构不够完善,导致了一系列企业税务管理风险的出现。在税务管理这一方面,我们没有十分明确的法律法规,而面对复杂多变的税务风险情况,我国相关的执法人员不能够按照依法办事,执法力度往往是依据经验所确定,从而导致了我国企业税务管理风险的发生。

二、我国企业控制税务风险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增强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意识

由于我国采取了市场经济体制,税务风险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企业要做的只能是进一步加强有关税务风险的防范工作。因此,在企业在日常的经营管理当中,其要不断地增强企业人员的纳税意识,并按照相关法律的要求,逐步落实对税务风险的控制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相关的税务管理制度,构建合理的控制税务风险的机制,这样才能让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避免税务风险的发生。

(二)促进企业合理避税,进一步提高企业决策的合理性

企业在统筹工作中为了避免纳税,经常会出现逃税漏税显现的发生。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就应该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制定合理的统筹计划达到合理避税,从而减轻企业税收的压力。同时,企业在经营当中,进一步加强管理层的决策能力也可以避免税务风险的发生。因为一个企业的决策将影响计划方案的成本和利益,为一个方案的实施带来不确定性的因素,所以企业全上下要协调统一,互相配合,从而达到降低税务风险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收益。

(三)企业要同相关的税收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

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一步制定出符合实际的调整策略。并且,在与相关税收部门的交流中,更有利于企业树立一个良好的纳税人形象,对于提高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就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力避免税务风险的发生。

三、结语

通过本文对于企业税务管理风险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企业所要面对税务风险有很多,如果不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该企业的税收就要面对很大的压力,甚至会影响我过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因此,企业在实际的经营管理当中,应该在重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进一步去防范税务风险,建立健全相关的机制,在符合我国有关规定的前提下,避免偷税漏税现象的发生,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当代企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曦.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2]罗威.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2.

[3]刘茜.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山东大学,2012.

[4]周洲.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

税务统筹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社会保险费 税式征管 必要性 可行性

一、社会保险费税式征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社会保险费税式征管的必要性

社会保险费征收税式管理是社保费筹资制度发展的必然,这既是扩大参保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的需要,同时也是有效控制参保单位和职工在参保和缴费问题上的逆向选择、防止参保缴费上的道德风险的需要,除此之外,还有如下两点。

(1)税式征管是进一步明确社会保险各主体之间法律责任的需要。目前,社会保险费征缴环节中的核定制度带来的突出问题是:申报主体、核定主体和征缴主体三方之间的法律责任不明确。参保单位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少报、漏报社保费现象,还有一些社会保险机构(包括行业垂直管理系统的代办机构)将归集的社保费不按期如实向核定机关和征收机关申报解缴,而是占压(有的跨月份短期占压,有的跨年度长期占压),有的甚至挪用于炒股;有的把社保费作为收入当工资发放等现象。检查机关发现这些问题时,因法律责任难以界定而无法处罚。因为缴费人在缴纳社会保险费之前需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进核定,核定确认的缴费数是征收机关依法征缴的依据,企业未申报的,但又确实是那些代办机构归集的社保费。面对参保人利益受到损害和社保费隐性流失等情况,检查机关无处罚的法律依据,只好不了了之。执法部门在划分上述三者之间的法律责任时,感到有些无奈,即缴费人本应承担的如实申报的责任转嫁给了核定机关和征收机关,核定机关没有足额核定,应核定尽核;征收机关没有足额征收,应收尽收。如果对缴费人不如实申报事实进行处罚也不妥,因为参保单位和个人申报的缴费数是经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盖章认可的,这种认可具有法律效率。如要缴费人承担不如实申报的法律责任,则法律依据不足,因为征收机关以核定机关的核定数为征收依据,企业申报不实,核定机关有责任。实行税式征管后,建立参保单位和缴费个人自行申报制度,征收机关将参保单位和个人申报数作为征收依据。如果参保缴费单位不如实申报,一旦发现,就可以追究申报主体的法律责任。所以,实行税式征管,建立自行申报制度,自核自缴,既有利于明确社会保险费征纳双方的法律责任,又能提高全社会参保缴费的法律责任和意识,还能强化府保险费足额征收,使地税部门和社保部门真正做到各负其责,相互协调。

(2)税式征管是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实施规范管理,进一步提高社保基金征缴率的需要。目前社会保险缴费制度安排导致企业申报核定的工资总额与企业的实际工资总额不相符。以湖北省省直统筹为例,社会保险费申报不足核定不足情况普遍存在。没有做到应核尽核,应征尽征,30%费源流失(见表1)。国家政策规定了申报缴费的下限和上限,即参保人申报缴费工资基数按参保的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60%至300%进行保底和封项。社保费实施地税全责征收后,通过实行“双基数”申报,能解决社保费旧征缴办法中基数核定欠规范的问题,并能按企业的实际用工情况和实际工资水平确定企业应缴社保费数额,确保所产生的原始应征数据真实可靠,从而有效抑制目前社保费申报和征缴中出现的费源流失问题。

2、社会保险费税式管理的可行性

(1)现行社会保险制度已具备“准税收”的属性。国家是社会保险费的唯一管理主体,有比较完备而且具备一定立法层次的政策制度体系,确定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征收管理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固定性和规范性。从养老保险制度改为统账分离,统筹账户要向个人账户划拨的问题得到破解。社保费实行税式管理,税务机关可以根据企业工资总额据实征收,有效调节平衡参保人员利益分配,发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的优势。现有养老保险制度为社会保险费税式管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税务机关征收的实践为实行社保费税式管理奠定了工作基础。全国已有20个省、市、区实行由税务机关征收社会保险费,税务机关充分利用税收征收管理资源、优势和经验,对社会保险费实行费式管理,建立费源台账,实行源泉控制;建立了社会保险费费源管理制度,开展征缴稽查,清收各类欠费;开发了征缴软件,对社会保险费实行了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实行税务征收省市较之以前普遍征缴率和收入总量都大幅提高,即社保基金征缴率相比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收的省份,其征缴率要高出10%以上,每年征缴率均高达95%以上。税务机关是专业化的、社会化的征收组织,基础设施好,管理规范,特别是“金税工程”的实施,大大提高了科技化、精细化管理的水平,全国形成了统一的征管信息网络。税务机关可以借用税收征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税务机构遍布全国,拥有经验丰富的税务人员、严格的管理机制和完善的征管手段,便于规模化、集约化管理,降低税费征收成本。

(3)国内一些省份率先推行地税机关全责征收社保费的实践为全面推行税式征管提出了可能性。如广东省于2005年就在全省范围内实行地税机关全责征收社保费,劳动社保部门将不再负责社保费的申报、核定、追缴工作,建立起了地税部门负责社保费申报、核定、征收、追欠、查处、统计和化解,社保部门负责社保费登记、计账、待遇审批和基金发放管理的新模式。这种模式真正实现了社保费“收支两条线”。广东省还建立“缴费人自行申报缴纳,地税机关重点稽查、以查促管”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模式,明确企业应按有关缴费政策规定和要求自行计算、如实申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法律责任,强化了缴费人自觉申报缴费意识,明确征缴双方法律责任,理顺征缴双方关系。

(4)国际经验也证明了社保费税式征管在实践上的可行性。世界上已经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的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32个国家和地区是由税务部门征收社保税或费。许多国家社保基金筹资形式的主要部分是“费”而非“税”,但征管体制则归属于税务部门。如英国上议院决定于1999年4月1日将原社会保障部的社会保障缴款征收机构及其征收职能并入税务署,国家养老保险的社会保障缴款政策由税务署制定。俄罗斯也实行了社会保险“费改税”的改革。2000年8月5日普京签署新《税法典》,将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付费部分改为统一的社会税,养老保险费由改革前的缴费形式变为以统一社会税形式缴纳,其征收机关由原来的社会保障部门改为税务部门。国外的经验为我国改革社保费筹资方式、实行社会保险费税式征管提供了可行性参考。

二、推行社会保险费税式征管的建议

1、理顺和完善社会保险费的征缴体制

首先,要从国家决策层上统一认识,尽快改变目前在征管上的“双轨制”,在全国明确税务机关征收社保费的主体地位。其次,赋予税务机关全责征收的职能。按照谋其事、负其责、授其权的原则,实行事、责、权的高度统一,明确授予税务部门社会保险费参保登记、申报缴费和计费工资基数核定以及检查、处罚等征收管理各个环节完整的管辖权,以利于税务部门充分发挥征收管理优势,强化社保费的征收管理。

2、在缴费工资基数上,实行 “双基数”申报制度

分为企业缴费工资基数和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其中,企业缴费工资基数,应按本单位全部职工申报缴费工资之和,实行保底不封顶进行申报核定,即取消按社会平均工资或按职工平均工资为核定依据的做法,改为以企业全部工资(包括各种津补贴、奖金、加班工资,年薪等货币化收入)作为申报的依据,据实申报征收。个人缴费工资基数按原政策规定,实行按职工平均工资的60%-300%保底和封顶进行申报核定。既避免高收入者逃缴个人所得税,也避免把初次分配的差距带入再分配领域。

3、实行社会保险费与税收一体化管理

一是强化登记管理。企业在办理税务登记的同时,必须办理参保登记;税务部门每年对企业进行年审时,应一并审查企业是否已纳入参保范围,加大强制参保的力度,做到应保尽保。二是强化征收管理。税务部门在征收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一并对社保费的计费工资基数加强管理,确保计费工资基数的真实、准确,确保如实计算。三是强化稽查管理,把社保费一并纳入税务稽查范围,查税必查费。

4、建立简洁、便民等多元化缴费方式

参保企业直接到税务缴费大厅申报缴费;对灵活就业人员应按照便民原则,由税务部门委托国有商业银行,让参保者就地选档划卡缴费。即凡属参保范围的缴费人在社区区点办理了参保登记手续后,自行确定一张用于缴费的有效银行卡,实行划卡缴费,这样既可以方便缴费人交款,又可以节约征缴成本,提高征缴效率。

5、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费用省级统筹制度的步伐

不仅养老保险应当实行省级统筹,医疗保险等其他险种也应当实行省级统筹,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具有较强抗风险能力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费的税式征管是达到这个目标的必要选择、必然要求和必备条件。

6、加快社保费征收的信息化建设

特别是要借用税收网络平台,尽快建立参保人员数据库和费源管理基础信息体系,积极推进与社保、财政、银行、国库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为税务机关全责征收(税务征管)社保费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社会各界的监督提供充分的依据。还要在税务机关内部完善管理职能,整合业务流程,完善征管统计软件,加强社保费申报开票、征、管、查之间的协调配合,各个环节和职能既分工负责又紧密衔接。

7、建立社保费分类统计制度,完善计算统计管理程序

《社会保险缴费核定单》是按“五险合一、一票征收”的要求设置的,社保费的权属关系又分为个人缴费部分和单位缴费部分。但在征收机关的征管软件统计功能中,按险种分项的统计功能有,而按基金的权属关系进行分类统计无(是将个人缴费和单位缴费合二为一统计的)。为实行精细化管理,征缴环节应实行社保费分类管理,将缴费单位划分为正常缴费户和非正常缴费户,分别采取不同的征缴办法。对缴入财政专户的社会保险费按险种和基金的权属关系进行分类统计、分类上报、分类核对。特别是要对养老保险费按权属关系进行分类统计,以便为做好个人账户记账的核对制度、做实个人账户奠定基础。征管软件应设置这样的程序,为各类社保费统计的准确性、真实性打好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文童:社会保障筹资模式及其税式管理问题研究[J].税务研究,2007(4).

[2] 庞凤喜:论社会保险税的征收与社会保障制度深化改革的关系[J].公共经济评论,2007(7-8).

[3] 黄贻芳:社会保险统筹体制分割引发矛盾和政策建议[J].就业和社会保障,2005(1).

税务统筹管理范文第8篇

1、社会保险费税式征管的必要性

社会保险费征收税式管理是社保费筹资制度发展的必然这既是扩大参保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的需要,同时也是有效控制参保单位和职工在参保和缴费问题上的逆向选择、防止参保缴费上的道德风险的需要,除此之外还有如下两点。

(1)税式征管是进一步明确社会保险各主体之间法律责任的需要。目前,社会保险费征缴环节中的核定制度带来的突出问题是:申报主体、核定主体和征缴主体三方之间的法律责任不明确。参保单位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少报、漏报社保费现象,还有一些社会保险机构(包括行业垂直管理系统的代办机构)将归集的社保费不按期如实向核定机关和征收机关申报解缴,而是占压(有的跨月份短期占压,有的跨年度长期占压),有的甚至挪用于炒股;有的把社保费作为收入当工资发放等现象。检查机关发现这些问题时,因法律责任难以界定而无法处罚。因为缴费人在缴纳社会保险费之前需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进核定,核定确认的缴费数是征收机关依法征缴的依据,企业未申报的,但又确实是那些代办机构归集的社保费。面对参保人利益受到损害和社保费隐性流失等情况,检查机关无处罚的法律依据,只好不了了之。执法部门在划分上述三者之间的法律责任时,感到有些无奈,即缴费人本应承担的如实申报的责任转嫁给了核定机关和征收机关,核定机关没有足额核定,应核定尽核;征收机关没有足额征收,应收尽收。如果对缴费人不如实申报事实进行处罚也不妥,因为参保单位和个人申报的缴费数是经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盖章认可的,这种认可具有法律效率。如要缴费人承担不如实申报的法律责任,则法律依据不足,因为征收机关以核定机关的核定数为征收依据,企业申报不实,核定机关有责任。实行税式征管后,建立参保单位和缴费个人自行申报制度,征收机关将参保单位和个人申报数作为征收依据。如果参保缴费单位不如实申报,一旦发现,就可以追究申报主体的法律责任。所以,实行税式征管,建立自行申报制度,自核自缴,既有利于明确社会保险费征纳双方的法律责任,又能提高全社会参保缴费的法律责任和意识,还能强化府保险费足额征收,使地税部门和社保部门真正做到各负其责,相互协调。

(2)税式征管是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实施规范管理,进一步提高社保基金征缴率的需要。目前社会保险缴费制度安排导致企业申报核定的工资总额与企业的实际工资总额不相符。以湖北省省直统筹为例,社会保险费申报不足核定不足情况普遍存在。没有做到应核尽核,应征尽征,30%费源流失(见表1)。国家政策规定了申报缴费的下限和上限,即参保人申报缴费工资基数按参保的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60%至300%进行保底和封项。社保费实施地税全责征收后,通过实行“双基数”申报,能解决社保费旧征缴办法中基数核定欠规范的问题,并能按企业的实际用工情况和实际工资水平确定企业应缴社保费数额,确保所产生的原始应征数据真实可靠,从而有效抑制目前社保费申报和征缴中出现的费源流失问题。

2、社会保险费税式管理的可行性

(1)现行社会保险制度已具备“准税收”的属性。国家是社会保险费的唯一管理主体,有比较完备而且具备一定立法层次的政策制度体系,确定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征收管理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固定性和规范性。从养老保险制度改为统账分离,统筹账户要向个人账户划拨的问题得到破解。社保费实行税式管理,税务机关可以根据企业工资总额据实征收,有效调节平衡参保人员利益分配,发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的优势。现有养老保险制度为社会保险费税式管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2)税务机关征收的实践为实行社保费税式管理奠定了工作基础。全国已有20个省、市、区实行由税务机关征收社会保险费,税务机关充分利用税收征收管理资源、优势和经验,对社会保险费实行费式管理,建立费源台账,实行源泉控制;建立了社会保险费费源管理制度,开展征缴稽查,清收各类欠费;开发了征缴软件,对社会保险费实行了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实行税务征收省市较之以前普遍征缴率和收入总量都大幅提高,即社保基金征缴率相比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收的省份,其征缴率要高出10%以上,每年征缴率均高达95%以上。税务机关是专业化的、社会化的征收组织,基础设施好,管理规范,特别是“金税工程”的实施,大大提高了科技化、精细化管理的水平,全国形成了统一的征管信息网络。税务机关可以借用税收征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税务机构遍布全国,拥有经验丰富的税务人员、严格的管理机制和完善的征管手段,便于规模化、集约化管理,降低税费征收成本。

(3)国内一些省份率先推行地税机关全责征收社保费的实践为全面推行税式征管提出了可能性。如广东省于2005年就在全省范围内实行地税机关全责征收社保费,劳动社保部门将不再负责社保费的申报、核定、追缴工作,建立起了地税部门负责社保费申报、核定、征收、追欠、查处、统计和化解,社保部门负责社保费登记、计账、待遇审批和基金发放管理的新模式。这种模式真正实现了社保费“收支两条线”。广东省还建立“缴费人自行申报缴纳,地税机关重点稽查、以查促管”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模式,明确企业应按有关缴费政策规定和要求自行计算、如实申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法律责任,强化了缴费人自觉申报缴费意识,明确征缴双方法律责任,理顺征缴双方关系。

(4)国际经验也证明了社保费税式征管在实践上的可行性。世界上已经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的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32个国家和地区是由税务部门征收社保税或费。许多国家社保基金筹资形式的主要部分是“费”而非“税”,但征管体制则归属于税务部门。如英国上议院决定于1999年4月1日将原社会保障部的社会保障缴款征收机构及其征收职能并入税务署,国家养老保险的社会保障缴款政策由税务署制定。俄罗斯也实行了社会保险“费改税”的改革。2000年8月5日普京签署新《税法典》,将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付费部分改为统一的社会税,养老保险费由改革前的缴费形式变为以统一社会税形式缴纳,其征收机关由原来的社会保障部门改为税务部门。国外的经验为我国改革社保费筹资方式、实行社会保险费税式征管提供了可行性参考。

二、推行社会保险费税式征管的建议

1、理顺和完善社会保险费的征缴体制

首先,要从国家决策层上统一认识,尽快改变目前在征管上的“双轨制”,在全国明确税务机关征收社保费的主体地位。其次,赋予税务机关全责征收的职能。按照谋其事、负其责、授其权的原则,实行事、责、权的高度统一,明确授予税务部门社会保险费参保登记、申报缴费和计费工资基数核定以及检查、处罚等征收管理各个环节完整的管辖权,以利于税务部门充分发挥征收管理优势,强化社保费的征收管理。

2、在缴费工资基数上,实行“双基数”申报制度

分为企业缴费工资基数和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其中,企业缴费工资基数,应按本单位全部职工申报缴费工资之和,实行保底不封顶进行申报核定,即取消按社会平均工资或按职工平均工资为核定依据的做法,改为以企业全部工资(包括各种津补贴、奖金、加班工资,年薪等货币化收入)作为申报的依据,据实申报征收。个人缴费工资基数按原政策规定,实行按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一300%保底和封顶进行申报核定。既避免高收入者逃缴个人所得税,也避免把初次分配的差距带入再分配领域。

3、实行社会保险费与税收一体化管理

一是强化登记管理。企业在办理税务登记的同时,必须办理参保登记;税务部门每年对企业进行年审时,应一并审查企业是否已纳入参保范围,加大强制参保的力度,做到应保尽保。二是强化征收管理。税务部门在征收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一并对社保费的计费工资基数加强管理,确保计费工资基数的真实、准确,确保如实计算。三是强化稽查管理,把社保费一并纳入税务稽查范围,查税必查费。

4、建立简洁、便民等多元化缴费方式

参保企业直接到税务缴费大厅申报缴费;对灵活就业人员应按照便民原则,由税务部门委托国有商业银行,让参保者就地选档划卡缴费。即凡属参保范围的缴费人在社区区点办理了参保登记手续后,自行确定一张用于缴费的有效银行卡,实行划卡缴费,这样既可以方便缴费人交款,又可以节约征缴成本,提高征缴效率。

5、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费用省级统筹制度的步伐

不仅养老保险应当实行省级统筹,医疗保险等其他险种也应当实行省级统筹,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具有较强抗风险能力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费的税式征管是达到这个目标的必要选择、必然要求和必备条件。

6、加快社保费征收的信息化建设

特别是要借用税收网络平台,尽快建立参保人员数据库和费源管理基础信息体系,积极推进与社保、财政、银行、国库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为税务机关全责征收(税务征管)社保费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社会各界的监督提供充分的依据。还要在税务机关内部完善管理职能,整合业务流程,完善征管统计软件,加强社保费申报开票、征、管、查之间的协调配合,各个环节和职能既分工负责又紧密衔接。

7、建立社保费分类统计制度,完善计算统计管理程序

税务统筹管理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分析社会保险费征缴模式税式征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推行社会保险费税式管理提出了建议。

一、社会保险费税式征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社会保险费税式征管的必要性

社会保险费征收税式管理是社保费筹资制度发展的必然这既是扩大参保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的需要,同时也是有效控制参保单位和职工在参保和缴费问题上的逆向选择、防止参保缴费上的道德风险的需要,除此之外还有如下两点。

(1)税式征管是进一步明确社会保险各主体之间法律责任的需要。目前,社会保险费征缴环节中的核定制度带来的突出问题是:申报主体、核定主体和征缴主体三方之间的法律责任不明确。参保单位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少报、漏报社保费现象,还有一些社会保险机构(包括行业垂直管理系统的代办机构)将归集的社保费不按期如实向核定机关和征收机关申报解缴,而是占压(有的跨月份短期占压,有的跨年度长期占压),有的甚至挪用于炒股;有的把社保费作为收入当工资发放等现象。检查机关发现这些问题时,因法律责任难以界定而无法处罚。因为缴费人在缴纳社会保险费之前需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进核定,核定确认的缴费数是征收机关依法征缴的依据,企业未申报的,但又确实是那些代办机构归集的社保费。面对参保人利益受到损害和社保费隐性流失等情况,检查机关无处罚的法律依据,只好不了了之。执法部门在划分上述三者之间的法律责任时,感到有些无奈,即缴费人本应承担的如实申报的责任转嫁给了核定机关和征收机关,核定机关没有足额核定,应核定尽核;征收机关没有足额征收,应收尽收。如果对缴费人不如实申报事实进行处罚也不妥,因为参保单位和个人申报的缴费数是经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盖章认可的,这种认可具有法律效率。如要缴费人承担不如实申报的法律责任,则法律依据不足,因为征收机关以核定机关的核定数为征收依据,企业申报不实,核定机关有责任。实行税式征管后,建立参保单位和缴费个人自行申报制度,征收机关将参保单位和个人申报数作为征收依据。如果参保缴费单位不如实申报,一旦发现,就可以追究申报主体的法律责任。所以,实行税式征管,建立自行申报制度,自核自缴,既有利于明确社会保险费征纳双方的法律责任,又能提高全社会参保缴费的法律责任和意识,还能强化府保险费足额征收,使地税部门和社保部门真正做到各负其责,相互协调。

(2)税式征管是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实施规范管理,进一步提高社保基金征缴率的需要。目前社会保险缴费制度安排导致企业申报核定的工资总额与企业的实际工资总额不相符。以湖北省省直统筹为例,社会保险费申报不足核定不足情况普遍存在。没有做到应核尽核,应征尽征,30%费源流失(见表1)。国家政策规定了申报缴费的下限和上限,即参保人申报缴费工资基数按参保的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60%至300%进行保底和封项。社保费实施地税全责征收后,通过实行“双基数”申报,能解决社保费旧征缴办法中基数核定欠规范的问题,并能按企业的实际用工情况和实际工资水平确定企业应缴社保费数额,确保所产生的原始应征数据真实可靠,从而有效抑制目前社保费申报和征缴中出现的费源流失问题。

2、社会保险费税式管理的可行性

(1)现行社会保险制度已具备“准税收”的属性。国家是社会保险费的唯一管理主体,有比较完备而且具备一定立法层次的政策制度体系,确定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征收管理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固定性和规范性。从养老保险制度改为统账分离,统筹账户要向个人账户划拨的问题得到破解。社保费实行税式管理,税务机关可以根据企业工资总额据实征收,有效调节平衡参保人员利益分配,发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的优势。现有养老保险制度为社会保险费税式管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税务机关征收的实践为实行社保费税式管理奠定了工作基础。全国已有20个省、市、区实行由税务机关征收社会保险费,税务机关充分利用税收征收管理资源、优势和经验,对社会保险费实行费式管理,建立费源台账,实行源泉控制;建立了社会保险费费源管理制度,开展征缴稽查,清收各类欠费;开发了征缴软件,对社会保险费实行了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实行税务征收省市较之以前普遍征缴率和收入总量都大幅提高,即社保基金征缴率相比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收的省份,其征缴率要高出10%以上,每年征缴率均高达95%以上。税务机关是专业化的、社会化的征收组织,基础设施好,管理规范,特别是“金税工程”的实施,大大提高了科技化、精细化管理的水平,全国形成了统一的征管信息网络。税务机关可以借用税收征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税务机构遍布全国,拥有经验丰富的税务人员、严格的管理机制和完善的征管手段,便于规模化、集约化管理,降低税费征收成本。

(3)国内一些省份率先推行地税机关全责征收社保费的实践为全面推行税式征管提出了可能性。如广东省于2005年就在全省范围内实行地税机关全责征收社保费,劳动社保部门将不再负责社保费的申报、核定、追缴工作,建立起了地税部门负责社保费申报、核定、征收、追欠、查处、统计和化解,社保部门负责社保费登记、计账、待遇审批和基金发放管理的新模式。这种模式真正实现了社保费“收支两条线”。广东省还建立“缴费人自行申报缴纳,地税机关重点稽查、以查促管”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模式,明确企业应按有关缴费政策规定和要求自行计算、如实申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法律责任,强化了缴费人自觉申报缴费意识,明确征缴双方法律责任,理顺征缴双方关系。

(4)国际经验也证明了社保费税式征管在实践上的可行性。世界上已经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的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32个国家和地区是由税务部门征收社保税或费。许多国家社保基金筹资形式的主要部分是“费”而非“税”,但征管体制则归属于税务部门。如英国上议院决定于1999年4月1日将原社会保障部的社会保障缴款征收机构及其征收职能并入税务署,国家养老保险的社会保障缴款政策由税务署制定。俄罗斯也实行了社会保险“费改税”的改革。2000年8月5日普京签署新《税法典》,将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付费部分改为统一的社会税,养老保险费由改革前的缴费形式变为以统一社会税形式缴纳,其征收机关由原来的社会保障部门改为税务部门。国外的经验为我国改革社保费筹资方式、实行社会保险费税式征管提供了可行性参考。

二、推行社会保险费税式征管的建议

1、理顺和完善社会保险费的征缴体制

首先,要从国家决策层上统一认识,尽快改变目前在征管上的“双轨制”,在全国明确税务机关征收社保费的主体地位。其次,赋予税务机关全责征收的职能。按照谋其事、负其责、授其权的原则,实行事、责、权的高度统一,明确授予税务部门社会保险费参保登记、申报缴费和计费工资基数核定以及检查、处罚等征收管理各个环节完整的管辖权,以利于税务部门充分发挥征收管理优势,强化社保费的征收管理。

2、在缴费工资基数上,实行“双基数”申报制度

分为企业缴费工资基数和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其中,企业缴费工资基数,应按本单位全部职工申报缴费工资之和,实行保底不封顶进行申报核定,即取消按社会平均工资或按职工平均工资为核定依据的做法,改为以企业全部工资(包括各种津补贴、奖金、加班工资,年薪等货币化收入)作为申报的依据,据实申报征收。个人缴费工资基数按原政策规定,实行按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一300%保底和封顶进行申报核定。既避免高收入者逃缴个人所得税,也避免把初次分配的差距带入再分配领域。

3、实行社会保险费与税收一体化管理

一是强化登记管理。企业在办理税务登记的同时,必须办理参保登记;税务部门每年对企业进行年审时,应一并审查企业是否已纳入参保范围,加大强制参保的力度,做到应保尽保。二是强化征收管理。税务部门在征收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一并对社保费的计费工资基数加强管理,确保计费工资基数的真实、准确,确保如实计算。三是强化稽查管理,把社保费一并纳入税务稽查范围,查税必查费。

4、建立简洁、便民等多元化缴费方式

参保企业直接到税务缴费大厅申报缴费;对灵活就业人员应按照便民原则,由税务部门委托国有商业银行,让参保者就地选档划卡缴费。即凡属参保范围的缴费人在社区区点办理了参保登记手续后,自行确定一张用于缴费的有效银行卡,实行划卡缴费,这样既可以方便缴费人交款,又可以节约征缴成本,提高征缴效率。

5、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费用省级统筹制度的步伐

不仅养老保险应当实行省级统筹,医疗保险等其他险种也应当实行省级统筹,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具有较强抗风险能力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费的税式征管是达到这个目标的必要选择、必然要求和必备条件。

6、加快社保费征收的信息化建设

特别是要借用税收网络平台,尽快建立参保人员数据库和费源管理基础信息体系,积极推进与社保、财政、银行、国库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为税务机关全责征收(税务征管)社保费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社会各界的监督提供充分的依据。还要在税务机关内部完善管理职能,整合业务流程,完善征管统计软件,加强社保费申报开票、征、管、查之间的协调配合,各个环节和职能既分工负责又紧密衔接。

7、建立社保费分类统计制度,完善计算统计管理程序

税务统筹管理范文第10篇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社会保险费征缴模式税式征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推行社会保险费税式管理提出了建议。

一、社会保险费税式征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社会保险费税式征管的必要性

社会保险费征收税式管理是社保费筹资制度发展的必然这既是扩大参保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的需要,同时也是有效控制参保单位和职工在参保和缴费问题上的逆向选择、防止参保缴费上的道德风险的需要,除此之外还有如下两点。

(1)税式征管是进一步明确社会保险各主体之间法律责任的需要。目前,社会保险费征缴环节中的核定制度带来的突出问题是:申报主体、核定主体和征缴主体三方之间的法律责任不明确。参保单位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少报、漏报社保费现象,还有一些社会保险机构(包括行业垂直管理系统的代办机构)将归集的社保费不按期如实向核定机关和征收机关申报解缴,而是占压(有的跨月份短期占压,有的跨年度长期占压),有的甚至挪用于炒股;有的把社保费作为收入当工资发放等现象。检查机关发现这些问题时,因法律责任难以界定而无法处罚。因为缴费人在缴纳社会保险费之前需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进核定,核定确认的缴费数是征收机关依法征缴的依据,企业未申报的,但又确实是那些代办机构归集的社保费。面对参保人利益受到损害和社保费隐性流失等情况,检查机关无处罚的法律依据,只好不了了之。执法部门在划分上述三者之间的法律责任时,感到有些无奈,即缴费人本应承担的如实申报的责任转嫁给了核定机关和征收机关,核定机关没有足额核定,应核定尽核;征收机关没有足额征收,应收尽收。如果对缴费人不如实申报事实进行处罚也不妥,因为参保单位和个人申报的缴费数是经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盖章认可的,这种认可具有法律效率。如要缴费人承担不如实申报的法律责任,则法律依据不足,因为征收机关以核定机关的核定数为征收依据,企业申报不实,核定机关有责任。实行税式征管后,建立参保单位和缴费个人自行申报制度,征收机关将参保单位和个人申报数作为征收依据。如果参保缴费单位不如实申报,一旦发现,就可以追究申报主体的法律责任。所以,实行税式征管,建立自行申报制度,自核自缴,既有利于明确社会保险费征纳双方的法律责任,又能提高全社会参保缴费的法律责任和意识,还能强化府保险费足额征收,使地税部门和社保部门真正做到各负其责,相互协调。

(2)税式征管是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实施规范管理,进一步提高社保基金征缴率的需要。目前社会保险缴费制度安排导致企业申报核定的工资总额与企业的实际工资总额不相符。以湖北省省直统筹为例,社会保险费申报不足核定不足情况普遍存在。没有做到应核尽核,应征尽征,30%费源流失(见表1)。国家政策规定了申报缴费的下限和上限,即参保人申报缴费工资基数按参保的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60%至300%进行保底和封项。社保费实施地税全责征收后,通过实行“双基数”申报,能解决社保费旧征缴办法中基数核定欠规范的问题,并能按企业的实际用工情况和实际工资水平确定企业应缴社保费数额,确保所产生的原始应征数据真实可靠,从而有效抑制目前社保费申报和征缴中出现的费源流失问题。

2、社会保险费税式管理的可行性

(1)现行社会保险制度已具备“准税收”的属性。国家是社会保险费的唯一管理主体,有比较完备而且具备一定立法层次的政策制度体系,确定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征收管理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固定性和规范性。从养老保险制度改为统账分离,统筹账户要向个人账户划拨的问题得到破解。社保费实行税式管理,税务机关可以根据企业工资总额据实征收,有效调节平衡参保人员利益分配,发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的优势。现有养老保险制度为社会保险费税式管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2)税务机关征收的实践为实行社保费税式管理奠定了工作基础。全国已有20个省、市、区实行由税务机关征收社会保险费,税务机关充分利用税收征收管理资源、优势和经验,对社会保险费实行费式管理,建立费源台账,实行源泉控制;建立了社会保险费费源管理制度,开展征缴稽查,清收各类欠费;开发了征缴软件,对社会保险费实行了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实行税务征收省市较之以前普遍征缴率和收入总量都大幅提高,即社保基金征缴率相比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收的省份,其征缴率要高出10%以上,每年征缴率均高达95%以上。税务机关是专业化的、社会化的征收组织,基础设施好,管理规范,特别是“金税工程”的实施,大大提高了科技化、精细化管理的水平,全国形成了统一的征管信息网络。税务机关可以借用税收征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税务机构遍布全国,拥有经验丰富的税务人员、严格的管理机制和完善的征管手段,便于规模化、集约化管理,降低税费征收成本。

(3)国内一些省份率先推行地税机关全责征收社保费的实践为全面推行税式征管提出了可能性。如广东省于2005年就在全省范围内实行地税机关全责征收社保费,劳动社保部门将不再负责社保费的申报、核定、追缴工作,建立起了地税部门负责社保费申报、核定、征收、追欠、查处、统计和化解,社保部门负责社保费登记、计账、待遇审批和基金发放管理的新模式。这种模式真正实现了社保费“收支两条线”。广东省还建立“缴费人自行申报缴纳,地税机关重点稽查、以查促管”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模式,明确企业应按有关缴费政策规定和要求自行计算、如实申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法律责任,强化了缴费人自觉申报缴费意识,明确征缴双方法律责任,理顺征缴双方关系。

(4)国际经验也证明了社保费税式征管在实践上的可行性。世界上已经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的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32个国家和地区是由税务部门征收社保税或费。许多国家社保基金筹资形式的主要部分是“费”而非“税”,但征管体制则归属于税务部门。如英国上议院决定于1999年4月1日将原社会保障部的社会保障缴款征收机构及其征收职能并入税务署,国家养老保险的社会保障缴款政策由税务署制定。俄罗斯也实行了社会保险“费改税”的改革。2000年8月5日普京签署新《税法典》,将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付费部分改为统一的社会税,养老保险费由改革前的缴费形式变为以统一社会税形式缴纳,其征收机关由原来的社会保障部门改为税务部门。国外的经验为我国改革社保费筹资方式、实行社会保险费税式征管提供了可行性参考。

二、推行社会保险费税式征管的建议

1、理顺和完善社会保险费的征缴体制

首先,要从国家决策层上统一认识,尽快改变目前在征管上的“双轨制”,在全国明确税务机关征收社保费的主体地位。其次,赋予税务机关全责征收的职能。按照谋其事、负其责、授其权的原则,实行事、责、权的高度统一,明确授予税务部门社会保险费参保登记、申报缴费和计费工资基数核定以及检查、处罚等征收管理各个环节完整的管辖权,以利于税务部门充分发挥征收管理优势,强化社保费的征收管理。

2、在缴费工资基数上,实行“双基数”申报制度

分为企业缴费工资基数和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其中,企业缴费工资基数,应按本单位全部职工申报缴费工资之和,实行保底不封顶进行申报核定,即取消按社会平均工资或按职工平均工资为核定依据的做法,改为以企业全部工资(包括各种津补贴、奖金、加班工资,年薪等货币化收入)作为申报的依据,据实申报征收。个人缴费工资基数按原政策规定,实行按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一300%保底和封顶进行申报核定。既避免高收入者逃缴个人所得税,也避免把初次分配的差距带入再分配领域。

3、实行社会保险费与税收一体化管理

一是强化登记管理。企业在办理税务登记的同时,必须办理参保登记;税务部门每年对企业进行年审时,应一并审查企业是否已纳入参保范围,加大强制参保的力度,做到应保尽保。二是强化征收管理。税务部门在征收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一并对社保费的计费工资基数加强管理,确保计费工资基数的真实、准确,确保如实计算。三是强化稽查管理,把社保费一并纳入税务稽查范围,查税必查费。

4、建立简洁、便民等多元化缴费方式

参保企业直接到税务缴费大厅申报缴费;对灵活就业人员应按照便民原则,由税务部门委托国有商业银行,让参保者就地选档划卡缴费。即凡属参保范围的缴费人在社区区点办理了参保登记手续后,自行确定一张用于缴费的有效银行卡,实行划卡缴费,这样既可以方便缴费人交款,又可以节约征缴成本,提高征缴效率。

5、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费用省级统筹制度的步伐

不仅养老保险应当实行省级统筹,医疗保险等其他险种也应当实行省级统筹,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具有较强抗风险能力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费的税式征管是达到这个目标的必要选择、必然要求和必备条件。

6、加快社保费征收的信息化建设

特别是要借用税收网络平台,尽快建立参保人员数据库和费源管理基础信息体系,积极推进与社保、财政、银行、国库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为税务机关全责征收(税务征管)社保费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社会各界的监督提供充分的依据。还要在税务机关内部完善管理职能,整合业务流程,完善征管统计软件,加强社保费申报开票、征、管、查之间的协调配合,各个环节和职能既分工负责又紧密衔接。

7、建立社保费分类统计制度,完善计算统计管理程序

上一篇:工作计划管理范文 下一篇:中学学科辅导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