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管理规定范文

时间:2023-04-25 11:05:27

税务管理规定

税务管理规定范文第1篇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注册税务师的管理,发挥注册税务师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涉税服务和鉴证作用,保障国家税收利益,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注册税务师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取得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证书,从事涉税服务和鉴证业务的专业人员。

第三条税务师事务所是依法设立并承办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涉税服务和鉴证业务的社会中介机构。

注册税务师执业,应当加入税务师事务所。

第四条注册税务师和税务师事务所承办业务,应当以委托方自愿为前提,以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为依据,并受法律保护。

第五条注册税务师和税务师事务所执业应当遵循独立、客观、公正、诚信原则,恪守职业道德,遵守执业准则。

第六条国家税务总局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税务局(以下简称省税务局)是注册税务师行业的业务主管部门,分别委托各自所属的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以下分别简称总局管理中心和省局管理中心)行使对注册税务师和税务师事务所的行政管理职能,并监督、指导注册税务师协会的工作。

第七条各级税务机关应当依法支持注册税务师和税务师事务所执业,及时提供税收政策信息和业务指导。

对税务师事务所承办的涉税服务业务,税务机关应当受理。对税务师事务所按有关规定从事涉税鉴证业务出具的鉴证报告,税务机关应当承认其涉税鉴证作用。

税务师事务所及注册税务师应当对其出具的鉴证报告及其他执业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税务机关应当加强对税务师事务所及注册税务师的执业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第二章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和备案

第八条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的考试制度。

全国统一考试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具体考试办法由人事部与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制定。

第九条符合考试办法规定报名条件的中国公民(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居民),可以申请参加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已评聘经济、会计、统计、审计、法律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从事税收工作满二年的人员,可以免予部分科目考试。

第十条凡经考试合格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证书》(以下简称资格证书)的人员,应当持资格证书到所在地的省局管理中心办理备案手续。省局管理中心审核后,对在税务师事务所执业满二年的,给予执业备案,在证书备注栏加盖“执业备案”章;对在税务师事务所执业不满二年或者暂不执业的,给予非执业备案,在证书备注栏加盖“非执业备案”章。

第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执业备案: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受刑事处罚,自处罚执行完毕之日起未满三年的;

(三)被开除公职,自开除之日起未满二年的;

(四)在从事涉税服务和鉴证业务中有违法行为,自处罚决定之日起未满二年的;

(五)在从事涉税服务和鉴证业务中有违规行为,自处理决定之日起未满一年的;

(六)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二条执业备案的注册税务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注销备案:

(一)死亡或者失踪的;

(二)同时在二个以上税务师事务所执业的;

(三)在从事涉税服务和鉴证业务中有违法行为的;

(四)年检不合格或者拒绝在规定期限内进行年检的;

(五)违反行业管理规范,连续二年有不良从业记录的;

(六)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三条省局管理中心应当将本地区注册税务师的备案情况上报总局管理中心。执业备案和注销备案的注册税务师应当向社会公告,公告办法另行规定。

第三章注册税务师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四条注册税务师执业,享有下列权利:

(一)可以向税务机关查询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二)可以要求委托人提供相关会计、经营等涉税资料(包括电子数据),以及其他必要的协助;

(三)可以对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向税务机关提出意见和修改建议;可以对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提出批评或者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

第十五条注册税务师执业由税务师事务所委派,个人不得擅自承接业务。

第十六条注册税务师应当在对外出具的涉税文书上签字盖章,并对其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第十七条注册税务师执业中发现委托人有违规行为并可能影响审核报告的公正、诚信时,应当予以劝阻;劝阻无效的,应当中止执业。

第十八条注册税务师对执业中知悉的委托人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十九条注册税务师应当对业务助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与审核,并对其工作结果负责。

第二十条注册税务师与委托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委托人有权要求其回避。

第二十一条注册税务师应当不断更新执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提高执业技能,并按规定接受后续教育培训。

第四章业务范围及规则

第二十二条注册税务师可以提供代办税务登记、纳税和退税、减免税申报、建账记账,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申请,利用主机共享服务系统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代为制作涉税文书,以及开展税务咨询(顾问)、税收筹划、涉税培训等涉税服务业务。

第二十三条注册税务师可承办下列涉税鉴证业务:

(一)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的鉴证;

(二)企业税前弥补亏损和财产损失的鉴证;

(三)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税务局规定的其他涉税鉴证业务。

第二十四条注册税务师执业时,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拒绝出具有关报告:

(一)委托人示意其作不实报告或者不当证明的;

(二)委托人故意不提供有关资料和文件的;

(三)因委托人有其他不合理要求,致使注册税务师出具的报告不能对涉税的重要事项作出正确表述的。

第二十五条注册税务师执业,应当按照业务规程确定的工作程序建立工作底稿、出具有关报告。

注册税务师出具报告时,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明知委托人对重要涉税事项的处理与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相抵触,而不予指明;

(二)明知委托人对重要涉税事项的处理会损害报告使用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而予以隐瞒或者作不实的报告;

(三)明知委托人对重要涉税事项的处理会导致报告使用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产生重大误解,而不予指明;

(四)明知委托人对重要涉税事项的处理有其他不实内容,而不予指明。

第二十六条注册税务师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执业期间,买卖委托人的股票、债券;

(二)索取、收受委托合同约定以外的酬金或者其他财物,或者利用执业之便,谋取其他不正当的利益;

(三)允许他人以本人名义执业;

(四)向税务机关工作人员行贿或者指使、诱导委托人行贿;

(五)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

第五章税务师事务所

第二十七条税务师事务所由注册税务师出资设立。

税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制税务师事务所和合伙制税务师事务所,以及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形式。

设立税务师事务所的有关事宜,按现行规定办理。

第二十八条税务师事务所应当就本所注册税务师变动情况,向省局管理中心备案;省局管理中心应当将本地区当年注册税务师变动情况汇总,上报总局管理中心。

第二十九条税务师事务所应当依法纳税,并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严格财务管理,建立职业风险基金,办理职业保险。

第三十条税务师事务所承接委托业务,应当与委托人签定书面合同并按照国家价格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收取费用。

第三十一条税务师事务所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合并、变更、注销等手续后,应当到省局管理中心备案。

第三十二条合并、变更的税务师事务所,符合设立条件的,核发新的税务师事务所执业证;不符合设立条件的,收回税务师事务所执业证,不再核发。

第三十三条注销的税务师事务所,由省局管理中心核销税务师事务所执业证。

第三十四条合并、变更、注销的税务师事务所,省局管理中心办理完相关备案手续后,应当在三十日内报总局管理中心备案。

省局管理中心应当将已办理完相关备案手续的税务师事务所通报税务师事务所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并向社会公告。公告办法另行规定。

第三十五条总局管理中心对税务师事务所实行资质等级评定管理。管理办法另行规定。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至第二十六条的规定,适用于税务师事务所。

第六章注册税务师协会

第三十七条注册税务师协会是由注册税务师和税务师事务所组成的行业自律性社会团体。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以下简称中税协)是注册税务师和税务师事务所的全国组织;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注册税务师协会(以下简称省税协)是注册税务师和税务师事务所的地方组织。

注册税务师协会应依法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注册税务师应当加入注册税务师协会。

第三十八条中税协章程经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制定或者修改,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和民政部备案;省税协章程经省级会员代表大会制定或者修改,并报省税务、民政机关和中税协备案。

第三十九条中税协拟订注册税务师行业自律管理办法、执业规则等,报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后施行。

第四十条注册税务师协会应当支持注册税务师依法执业,维护其合法权益,向有关方面反映其意见和建议,为提高注册税务师执业水平提供服务。

第四十一条注册税务师协会会员应当遵守协会章程,享有章程赋予的权利,履行章程规定的义务。

第七章罚则

第四十二条注册税务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税务局予以警告或者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责令其限期改正,限期改正期间不得对外行使注册税务师签字权;逾期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应当向社会公告。公告办法另行规定。

(一)执业期间买卖委托人股票、债券的;

(二)以个人名义承接业务或者收费的;

(三)泄露委托人商业秘密的;

(四)允许他人以本人名义执业的;

(五)利用执业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六)在一个会计年度内违反本办法规定二次以上的。

第四十三条税务师事务所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税务局予以警告或者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向社会公告。

(一)未按照本办法规定承办相关业务的;

(二)未按照协议规定履行义务而收费的;

(三)未按照财务会计制度核算,内部管理混乱的;

(四)利用执业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五)采取夸大宣传、诋毁同行、以低于成本价收费等不正当方式承接业务的;

(六)允许他人以本所名义承接相关业务的。

第四十四条注册税务师和税务师事务所出具虚假涉税文书,但尚未造成委托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由省税务局予以警告并处一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向社会公告。

第四十五条注册税务师和税务师事务所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造成委托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由省税务局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九十八条的规定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撤消执业备案或者收回执业证,并提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税务师事务所的营业执照。

出现上款规定情形的,省局管理中心应当将处罚结果向总局管理中心备案,并向社会公告。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六条总局管理中心统一组织对税务师事务所和注册税务师的年度检查,省局管理中心具体实施。

第四十七条本办法中提及个数、次数、金额“以上”、“以下”的,均包含本数。

第四十八条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个人参加注册税务师资格考试和在中国境内从事注册税务师业务的管理办法另行规定。

税务管理规定范文第2篇

第一条 为规范对非居民在中国境内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的税收征收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中国政府对外签署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签署的税收安排,以下统称税收协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非居民,包括非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个人。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非居民个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承包工程作业,是指在中国境内承包建筑、安装、装配、修缮、装饰、勘探及其他工程作业。

本办法所称提供劳务是指在中国境内从事加工、修理修配、交通运输、仓储租赁、咨询经纪、设计、文化体育、技术服务、教育培训、旅游、娱乐及其他劳务活动。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非居民在中国境内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税收管理,是指对非居民营业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事项管理。涉及个人所得税、印花税等税收的管理,应依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税源管理

第一节登记备案管理

第五条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承包工程作业或提供劳务的,应当自项目合同或协议(以下简称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向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手续。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税款扣缴义务的境内机构和个人,应当自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扣缴税款登记手续。

境内机构和个人向非居民发包工程作业或劳务项目的,应当自项目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境内机构和个人发包工程作业或劳务项目报告表》(1),并附送非居民的税务登记证、合同、税务委托书复印件或非居民对有关事项的书面说明等资料。

第六条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承包工程作业或提供劳务的,应当在项目完工后15日内,向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项目完工证明、验收证明等相关文件复印件,并依据《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第七条 境内机构和个人向非居民发包工程作业或劳务项目合同发生变更的,发包方或劳务受让方应自变更之日起10日内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非居民项目合同变更情况报告表》(2)。

第八条 境内机构和个人向非居民发包工程作业或劳务项目,从境外取得的与项目款项支付有关的发票和其他付款凭证,应在自取得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非居民项目合同款项支付情况报告表》(3)及付款凭证复印件。

境内机构和个人不向非居民支付工程价款或劳务费的,应当在项目完工开具验收证明前,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告非居民在项目所在地的项目执行进度、支付人名称及其支付款项金额、支付日期等相关情况。

第九条 境内机构和个人向非居民发包工程作业或劳务项目,与非居民的主管税务机关不一致的,应当自非居民申报期限届满之日起15日内向境内机构和个人的主管税务机关报送非居民申报纳税证明资料复印件。

第二节 税源信息管理

第十条 税务机关应当建立税源监控机制,获取并利用发改委、建设、外汇管理、商务、教育、文化、体育等部门关于非居民在中国境内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的相关信息,并可根据工作需要,将信息使用情况反馈给有关部门。

第十一条 非居民或境内机构和个人的同一涉税事项同时涉及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的,各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涉税事项后应当制作《非居民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项目信息传递表》(4),并按月传递给对方纳入非居民税收管理档案。

第三章申报征收

第一节企业所得税

第十二条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承包工程作业或提供劳务项目的,企业所得税按纳税年度计算、分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并在工程项目完工或劳务合同履行完毕后结清税款。

第十三条 非居民企业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时,应当如实报送纳税申报表,并附送下列资料:

(一)工程作业(劳务)决算(结算)报告或其他说明材料;

(二)参与工程作业或劳务项目外籍人员姓名、国籍、出入境时间、在华工作时间、地点、内容、报酬标准、支付方式、相关费用等情况的书面报告;

(三)财务会计报告或财务情况说明;

(四)非居民企业依据税收协定在中国境内未构成常设机构,需要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的,应提交《非居民企业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享受税收协定待遇报告表》(以下简称报告表)(5),并附送居民身份证明及税务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证明资料。

非居民企业未按上述规定提交报告表及有关证明资料,或因项目执行发生变更等情形不符合享受税收协定待遇条件的,不得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应依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缴纳税款。

第十四条 工程价款或劳务费的支付人所在地县(区)以上主管税务机关根据附件1及非居民企业申报纳税证明资料或其他信息,确定符合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一百零六条所列指定扣缴的三种情形之一的,可指定工程价款或劳务费的支付人为扣缴义务人,并将《非居民企业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企业所得税扣缴义务通知书》(6)送达被指定方。

第十五条指定扣缴义务人应当在申报期限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扣缴企业所得税报告表及其他有关资料。

第十六条扣缴义务人未依法履行扣缴义务或无法履行扣缴义务的,由非居民企业在项目所在地申报缴纳。主管税务机关应自确定未履行扣缴义务之日起15日内通知非居民企业在项目所在地申报纳税。

第十七条非居民企业逾期仍未缴纳税款的,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自逾期之日起15日内,收集该非居民企业从中国境内取得其他收入项目的信息,包括收入类型,支付人的名称、地址,支付金额、方式和日期等,并向其他收入项目支付人(以下简称其他支付人)发出《非居民企业欠税追缴告知书》(7),并依法追缴税款和滞纳金。

非居民企业从中国境内取得其他收入项目,包括非居民企业从事其他工程作业或劳务项目所得,以及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第二、三款规定的其他收入项目。非居民企业有多个其他支付人的,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根据信息准确性、收入金额、追缴成本等因素确定追缴顺序。

第十八条其他支付人主管税务机关应当提供必要的信息,协助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执行追缴事宜。

第二节营业税和增值税

第十九条 非居民在中国境内发生营业税或增值税应税行为,在中国境内设立经营机构的,应自行申报缴纳营业税或增值税。

第二十条 非居民在中国境内发生营业税或增值税应税行为而在境内未设立经营机构的,以人为营业税或增值税的扣缴义务人;没有人的,以发包方、劳务受让方或购买方为扣缴义务人。

工程作业发包方、劳务受让方或购买方,在项目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未能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提供下列证明资料的,应履行营业税或增值税扣缴义务:

(一)非居民纳税人境内机构和个人的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证明复印件及其从事经营活动的证明资料;

(二)非居民委托境内机构和个人事项委托书及受托方的认可证明。

第二十一条 非居民进行营业税或增值税纳税申报,应当如实填写报送纳税申报表,并附送下列资料:

(一)工程(劳务)决算(结算)报告或其他说明材料;

(二)参与工程或劳务作业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的外籍人员的姓名、国籍、出入境时间、在华工作时间、地点、内容、报酬标准、支付方式、相关费用等情况;

(三)主管税务机关依法要求报送的其他有关资料。

第四章跟踪管理

第二十二条主管税务机关应当按项目建档、分项管理的原则,建立非居民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项目的管理台账和纳税档案,及时准确掌握工程和劳务项目的合同执行、施工进度、价款支付、对外付汇、税款缴纳等情况。

第二十三条 境内机构和个人从境外取得的付款凭证,主管税务机关对其真实性有疑义的,可要求其提供境外公证机构或者注册会计师的确认证明,经税务机关审核认可后,方可作为计账核算的凭证。

第二十四条主管税务机关应对非居民享受协定待遇进行事后管理,审核其提交的报告表和证明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其不构成常设机构的情形进行认定。对于不符合享受协定待遇条件且未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形,税务机关应该依法追缴其应纳税款、滞纳金及罚款。

第二十五条 税务机关应当利用售付汇信息,包括境内机构和个人向非居民支付服务贸易款项的历史记录,以及当年新增发包项目付款计划等信息,对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项目实施监控。对于付汇前有欠税情形的,应当及时通知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缴纳,必要时可以告知有关外汇管理部门或指定外汇支付银行依法暂停付汇。

第二十六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对非居民参与国家、省、地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建设、企业技术设备引进等项目中涉及的承包工程作业或提供劳务,以及其他有非居民参与的合同金额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的,实施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对承包方和发包方是否存在关联关系、合同实际执行情况、常设机构判定、境内外劳务收入划分等事项进行重点跟踪核查,对发现的问题,可以实施情报交换、反避税调查或税务稽查。

第二十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税务机关应当于年度终了后45日内,将《非居民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重点建设项目统计表》(8),以及项目涉及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收入和税源变动情况的分析报告报送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

第二十八条 主管税务机关可根据需要对非居民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的纳税情况实施税务审计,必要时应将审计结果及时传递给同级国家税务局或地方税务局。税务审计可以采取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联合审计的方式进行。

第二十九条 主管税务机关在境内难以获取涉税信息时,可以制作专项情报,由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向税收协定缔约国对方提出专项情报请求;非居民在中国境内未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主管税务机关可制作自动或自报,提交国家税务总局依照有关规定将非居民在中国境内的税收违法行为告知协定缔约国对方主管税务当局;对非居民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有必要进行境外审计的,可根据税收情报交换有关规定,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三十条 欠缴税款的非居民企业法定代表人或非居民个人在出境前未按照规定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又不提供纳税担保的,税务机关可以通知出入境管理机关阻止其出境。

第三十一条 对于非居民工程或劳务项目完毕,未按期结清税款并已离境的,主管税务机关可制作《税务事项告知书》(9),通过信函、电子邮件、传真等方式,告知该非居民限期履行纳税义务,同时通知境内发包方或劳务受让者协助追缴税款。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非居民、扣缴义务人或人实施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有关事项存在税收违法行为的,税务机关应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三条 境内机构或个人发包工程作业或劳务项目,未按本办法第五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有关事项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章附 则

税务管理规定范文第3篇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税务登记管理办法》、中国政府对外签署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签署的税收安排,以下统称税收协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且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以及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企业。

第三条 对非居民企业取得来源于中国境内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转让财产所得以及其他所得应当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实行源泉扣缴,以依照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对非居民企业直接负有支付相关款项义务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第二章 税源管理

第四条 扣缴义务人与非居民企业首次签订与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所得有关的业务合同或协议(以下简称合同)的,扣缴义务人应当自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向其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扣缴税款登记。

第五条 扣缴义务人每次与非居民企业签订与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所得有关的业务合同时,应当自签订合同(包括修改、补充、延期合同)之日起30日内,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扣缴企业所得税合同备案登记表》(见附件1)、合同复印件及相关资料。文本为外文的应同时附送中文译本。

股权转让交易双方均为非居民企业且在境外交易的,被转让股权的境内企业在依法变更税务登记时,应将股权转让合同复印件报送主管税务机关。

第六条 扣缴义务人应当设立代扣代缴税款账簿和合同资料档案,准确记录企业所得税的扣缴情况,并接受税务机关的检查。

第三章征收管理

第七条 扣缴义务人在每次向非居民企业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所得时,应从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的款项中扣缴企业所得税。

本条所称到期应支付的款项,是指支付人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应当计入相关成本、费用的应付款项。

扣缴义务人每次代扣代缴税款时,应当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中华人民共和国扣缴企业所得税报告表》(以下简称扣缴表)及相关资料,并自代扣之日起7日内缴入国库。

第八条 扣缴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计算。

扣缴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征收率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九条规定计算的下列应纳税所得额:

(一)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不得扣除税法规定之外的税费支出。

(二)转让财产所得,以收入全额减除财产净值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其他所得,参照前两项规定的方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实际征收率是指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税率,或者税收协定规定的更低的税率。

第九条 扣缴义务人对外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的款项为人民币以外货币的,在申报扣缴企业所得税时,应当按照扣缴当日国家公布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折合成人民币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第十条 扣缴义务人与非居民企业签订与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所得有关的业务合同时,凡合同中约定由扣缴义务人负担应纳税款的,应将非居民企业取得的不含税所得换算为含税所得后计算征税。

第十一条 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相关税收法规规定,给予非居民企业减免税优惠的,应按相关税收减免管理办法和行政审批程序的规定办理。对未经审批或者减免税申请未得到批准之前,扣缴义务人发生支付款项的,应按规定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

第十二条 非居民企业可以适用的税收协定与本办法有不同规定的,可申请执行税收协定规定;非居民企业未提出执行税收协定规定申请的,按国内税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非居民企业已按国内税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征税后,提出享受减免税或税收协定待遇申请的,主管税务机关经审核确认应享受减免税或税收协定待遇的,对多缴纳的税款应依据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予以退税。

第十四条 因非居民企业拒绝代扣税款的,扣缴义务人应当暂停支付相当于非居民企业应纳税款的款项,并在1日之内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告,并报送书面情况说明。

第十五条 扣缴义务人未依法扣缴或者无法履行扣缴义务的,非居民企业应于扣缴义务人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之日起7日内,到所得发生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股权转让交易双方为非居民企业且在境外交易的,由取得所得的非居民企业自行或委托人向被转让股权的境内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被转让股权的境内企业应协助税务机关向非居民企业征缴税款。

扣缴义务人所在地与所得发生地不在一地的,扣缴义务人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自确定扣缴义务人未依法扣缴或者无法履行扣缴义务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所得发生地主管税务机关发送《非居民企业税务事项联络函》(见附件2),告知非居民企业的申报纳税事项。

第十六条 非居民企业依照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但在中国境内存在多处所得发生地,并选定其中之一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应向申报纳税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如实报告有关情况。申报纳税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在受理申报纳税后,应将非居民企业申报缴纳所得税情况书面通知扣缴义务人所在地和其他所得发生地主管税务机关。

第十七条 非居民企业未依照本办法第十五条的规定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由申报纳税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申报纳税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可以收集、查实该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其他收入项目及其支付人(以下简称其他支付人)的相关信息,并向其他支付人发出《税务事项通知书》,从其他支付人应付的款项中,追缴该非居民企业的应纳税款和滞纳金。

其他支付人所在地与申报纳税所在地不在一地的,其他支付人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给予配合和协助。

第十八条 对多次付款的合同项目,扣缴义务人应当在履行合同最后一次付款前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合同全部付款明细、前期扣缴表和完税凭证等资料,办理扣缴税款清算手续。

第四章 后续管理

第十九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建立《扣缴企业所得税管理台账》(见附件3),加强合同履行情况的跟踪监管,及时了解合同签约内容与实际履行中的动态变化,监控合同款项支付、代扣代缴税款等情况。必要时应查核企业相关账簿,掌握股息、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转让财产收益等支付和列支情况,特别是未实际支付但已计入成本费用的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等情况,有否漏扣企业所得税问题。

主管税务机关应根据备案合同资料、扣缴企业所得税管理台账记录、对外售付汇开具税务证明等监管资料和已申报扣缴税款情况,核对办理税款清算手续。

第二十条 主管税务机关可根据需要对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的情况实施专项检查,实施检查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将检查结果及时传递给同级国家税务局或地方税务局。专项检查可以采取国、地税联合检查的方式。

第二十一条 税务机关在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中,遇有需要向税收协定缔约对方获取涉税信息或告知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的税收违法行为时,可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国际税收情报交换工作规程〉的通知》(国税发〔〕70号)规定办理。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办理扣缴税款登记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按照《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四十五条、四十六条的规定处理。

本办法第五条第二款所述被转让股权的境内企业未依法变更税务登记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按照《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三条 扣缴义务人未按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期限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扣缴企业所得税合同备案登记表》、合同复印件及相关资料的,未按规定期限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扣缴表的,未履行扣缴义务不缴或者少缴已扣税款的、或者应扣未扣税款的,非居民企业未按规定期限申报纳税的、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六章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解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操作规程。

税务管理规定范文第4篇

中华创业投资协会(CVCA)与外经贸部外商投资管理司及国家科技部条法司、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就《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规定(草案)》进行了激烈地讨论。

大家就如何吸引外资建立中国合理有效地风险投资机制,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对外商投资机构的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其中着重谈到了一个VC们普遍关心的征税问题。

此管理规定的出台,总的来说,将会有利于VC在中国业务的开展,对于VC的资格进行了相应的规定,对于投资领域有了适当放宽,即:只要规定中没有明文禁止的领域,都是外资可以进入的领域。

当然,对于VC来说,很多条件还是比较苛刻,还需要进一步商讨。“我们希望得到比办事处更宽泛的权力”,CVCA主席华平投资公司亚洲业务主管孙强想为VC们挣得更多的权力。

如何对外商投资企业征税,成了与会VC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按照中国的有关法律,外商在中国的投资,除了所投企业要缴纳应缴的那部分税以外,如果项目退出,只要有回报,就要缴纳相应的税金。就等于双重课税。

而VC们认为,按照美国风险基金的通常做法,这部分税应该由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人―养老基金、大学基金和退休基金等等缴纳,而美国法律规定,这些投资者是可以免税的。所以,对于很多风险基金来讲,除了企业要缴纳的那部分税,实际上,由于项目转让而所得的收入是可以免税的。

《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规定(草案)》规定:“非法人创业投资企业的外国投资者为在中国境内有常设机构的外国投资者,该类外国投资者来源于非法人创业投资企业的所得按30%税率缴纳所得税,设在经济特区的非法人创业投资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的外国投资者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不设立经营管理机构而将日常经营活动授予一家创业投资管理公司进行管理的非法人创业投资企业的外国投资者为在中国境内没有常设机构的外国投资者,该类外国投资者来源于非法人创业投资企业的所得按10%税率缴纳所得税。”

“此项目所得与彼项目所失是不能抵消的”,对于VC提出,实际上他们很多投资项目都是亏损的,所以,可否一年内盈利与亏损的项目平衡后再缴税的问题,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的副处长何俊雄给出了回答。

税务管理规定范文第5篇

近年来,我们在财务管理方面,严格遵守《XX市地方税务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并积极借鉴外地先进单位的做法,认真学市地税局及XX市地税局财务管理先进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我局的财务管理新模式,使我局的财务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一是进一步修改完善了我局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具体包括《XX市地税局财务管理暂行办法》、《XX市地税局财务预算审批管理规定》、《XX市地税局机关财务管理规定》、《XX市地税局固定资产管理办法》、《XX市地税局财务人员管理制度》、《XX市地税局内部财务审计管理办法》、《XX市地税局财务经费公开办法》等。通过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使财务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财务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二是推行财务管理集约化、精细化、规范化。自2003年7月份开始,我局对所属15个基层税务所的经费财务全部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基层税务所全部实行“报账制”,由市局计划会计科代为记账。税务经费支出实行精细化、规范化管理,进一步细化财务预算,坚持1000元以上支出必须实行事前预算审批制度。结合事前预算审批制度,进一步规范各项支出的报销程序,凡是没有预算以及超预算的大额经费支出,财务部门一律不予报销。通过细化财务预算,使税务经费支出更加合理、规范,达到节约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功效。

三是使用财务管理软件,积极推进财务会计电算化、财务信息网络化。自2004年1月开始,在市局财务装备处的指导下,我局对局机关及所属15个基层税务所的经费财务全部实行微机记账,同时微机账与手工账并行运行。今年8月份,我局又新购置了扫描仪,将经费原始凭证扫进财务软件,解决了原始凭证不能进入财务软件的弊端。同时也为实现网上财务监控、网上内部审计提供了可能。

四是加强监控,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实行财务预算事前审批制度,规范报销程序,并结合实际制定了我局《内部财务审计管理办法》,加大内部审计工作力度。自2004年开始,我局每年对所属税务所的内部审计率达100%。

二、资产管理工作

根据市局《财务管理办法》制定我局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严格控制固定资产购置、大项固定资产处置等审批程序,严把入口、出口关。办法规定:无《固定资产购置审批表》,计会部门对所购资产不予入账;出售资产需经评估,且所得收入归市局所有。

一是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动态流程。从购置、分配、调拨、管理、外赠、处置、盘点各个环节都有帐、有卡、有物,有明确的责任人管理,杜绝管理上的漏洞。

二是实行招标采购制度。成立了招标采购管理委员会,采取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定点采购、询价采购等方式,对车辆保险、办公楼物业管理、季度福利采购、汽车加油等进行了招标采购,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达到了保证质量、节约资金、讲求效益的目的。

三、值班安全工作

安全是确保税收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局十分重视安全工作,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创建“平安地税”为目标,切实加强安全保卫和值班工作。

一是加强治安防范机制建设。全局上下层层建立健全了内部安全保卫制度,夜间值班制度和节假日值班制度,并坚持定期考核。如在值班工作中,我们规定,节假日和晚间值班,必须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并做好值班记录和交接班记录,严禁出现空岗、缺岗现象。对工作日的早、中、晚间值班,值班人员可相应延迟或提前1小时上、下班吃饭,以便于其他工作人员下班前返回值班岗位,确保一天24小时值班到位。

二是加大对安全保卫工作的投入。定期对消防、报警等安全设施进行检查、更新,确保安全保卫工作所需的经费落实和基础设施齐全,使要害部位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覆盖率全部达到100%。各单位还建立了定期议事制度,主要领导经常搞调研,及时组织解决突出的治安问题和存在发生治安问题的重大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为加强对安全工作的检查指导,局党委还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经常就安全工作下发文件通知,仅今年以来,就制定下发了3个关于加强安全工作方面的通知,并专门召开了安全工作会议,就车辆安全使用管理、安全保卫、人身安全等工作进行强调,制定措施,落实责任,确保安全工作不出问题。

三是加强节假日期间安全工作制度。在加强日常安全保卫工作的同时,我们十分重视和注意节假日安全工作。每年五一、十一及春节长假期间,局党委都专门下发通知,就安全工作进行安排。同时,实行节假日期间人员外出备案报告制度、干部24小时联系制度及车辆集中停放制度,从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加强安全管理,确保人财物安全。

四、车辆管理工作

我局基层单位多,公务车辆较多,近年来,在车辆管理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严格按规定配备、更换车辆。认真执行市局《车辆管理规定》,对因工作需要需配备、更新车辆的,及时向市局申请报批。近年来,为方便基层单位办公,我局先后为每个基层单位配备、更新了两辆车,都严格按规定进行了报批。

二是加强车辆日常管理。结合我局实际,制定了《车辆使用管理规定》,对车辆的使用、管理、维修、更换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如在车辆的维修保养方面,我们规定,各单位必须定期对车辆进行检修保养,确保车辆随时保持最佳状态。为减少车辆维修费用,我们还在充分考察的基础上,统一确定定点维修厂家,实行车辆维修预算制度和领导审批制度。局机关办公车辆还实行油耗公示制度,定期按车辆行驶里程,公示车辆油耗。在车辆保险方面,实行公开招标制度。目前,我局公务车辆保险费用按一般车辆的60%缴纳,仅此一项,年节约经费3万多元。

三是严格车辆使用制度。我们规定,公务车辆必须为工作服务,严禁公车私用或外借。在城区办理公务,除提取大额现金外,原则上不安排车辆。到青岛市局办事,实行派车单制度,由用车单位和个人分别签字,说明事由,交分管领导审批,办公室统一安排车辆,除有时间限制的紧急会议等公务外,其他公务用车须提前1—2天申请,人数达到2—3人方可派车。个人特殊情况因私用车,须经分管领导批准,并按规定缴纳费用。节假日各单位除留必须的值班车辆外,各单位统一将车辆钥匙交办公室封存,并停放到指定地点。市局还组织专门人员经常进行检查,发现擅自动用车辆的,严格追究当事人和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收到了良好效果。

税务管理规定范文第6篇

近年来,我们在财务管理方面,严格遵守《XX市地方税务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并积极借鉴外地先进单位的做法,认真学市地税局及XX市地税局财务管理先进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我局的财务管理新模式,使我局的财务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一是进一步修改完善了我局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具体包括《XX市地税局财务管理暂行办法》、《XX市地税局财务预算审批管理规定》、《XX市地税局机关财务管理规定》、《XX市地税局固定资产管理办法》、《XX市地税局财务人员管理制度》、《XX市地税局内部财务审计管理办法》、《XX市地税局财务经费公开办法》等。通过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使财务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财务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二是推行财务管理集约化、精细化、规范化。自20*年7月份开始,我局对所属15个基层税务所的经费财务全部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基层税务所全部实行“报账制”,由市局计划会计科代为记账。税务经费支出实行精细化、规范化管理,进一步细化财务预算,坚持1000元以上支出必须实行事前预算审批制度。结合事前预算审批制度,进一步规范各项支出的报销程序,凡是没有预算以及超预算的大额经费支出,财务部门一律不予报销。通过细化财务预算,使税务经费支出更加合理、规范,达到节约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功效。

三是使用财务管理软件,积极推进财务会计电算化、财务信息网络化。自20*年1月开始,在市局财务装备处的指导下,我局对局机关及所属15个基层税务所的经费财务全部实行微机记账,同时微机账与手工账并行运行。今年8月份,我局又新购置了扫描仪,将经费原始凭证扫进财务软件,解决了原始凭证不能进入财务软件的弊端。同时也为实现网上财务监控、网上内部审计提供了可能。

四是加强监控,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实行财务预算事前审批制度,规范报销程序,并结合实际制定了我局《内部财务审计管理办法》,加大内部审计工作力度。自20*年开始,我局每年对所属税务所的内部审计率达100%。

二、资产管理工作

根据市局《财务管理办法》制定我局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严格控制固定资产购置、大项固定资产处置等审批程序,严把入口、出口关。办法规定:无《固定资产购置审批表》,计会部门对所购资产不予入账;出售资产需经评估,且所得收入归市局所有。

一是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动态流程。从购置、分配、调拨、管理、外赠、处置、盘点各个环节都有帐、有卡、有物,有明确的责任人管理,杜绝管理上的漏洞。

二是实行招标采购制度。成立了招标采购管理委员会,采取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定点采购、询价采购等方式,对车辆保险、办公楼物业管理、季度福利采购、汽车加油等进行了招标采购,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达到了保证质量、节约资金、讲求效益的目的。

三、值班安全工作

安全是确保税收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局十分重视安全工作,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创建“平安地税”为目标,切实加强安全保卫和值班工作。

一是加强治安防范机制建设。全局上下层层建立健全了内部安全保卫制度,夜间值班制度和节假日值班制度,并坚持定期考核。如在值班工作中,我们规定,节假日和晚间值班,必须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并做好值班记录和交接班记录,严禁出现空岗、缺岗现象。对工作日的早、中、晚间值班,值班人员可相应延迟或提前1小时上、下班吃饭,以便于其他工作人员下班前返回值班岗位,确保一天24小时值班到位。

二是加大对安全保卫工作的投入。定期对消防、报警等安全设施进行检查、更新,确保安全保卫工作所需的经费落实和基础设施齐全,使要害部位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覆盖率全部达到100%。各单位还建立了定期议事制度,主要领导经常搞调研,及时组织解决突出的治安问题和存在发生治安问题的重大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为加强对安全工作的检查指导,局党委还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经常就安全工作下发文件通知,仅今年以来,就制定下发了3个关于加强安全工作方面的通知,并专门召开了安全工作会议,就车辆安全使用管理、安全保卫、人身安全等工作进行强调,制定措施,落实责任,确保安全工作不出问题。

三是加强节假日期间安全工作制度。在加强日常安全保卫工作的同时,我们十分重视和注意节假日安全工作。每年五一、十一及春节长假期间,局党委都专门下发通知,就安全工作进行安排。同时,实行节假日期间人员外出备案报告制度、干部24小时联系制度及车辆集中停放制度,从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加强安全管理,确保人财物安全。

四、车辆管理工作

我局基层单位多,公务车辆较多,近年来,在车辆管理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严格按规定配备、更换车辆。认真执行市局《车辆管理规定》,对因工作需要需配备、更新车辆的,及时向市局申请报批。近年来,为方便基层单位办公,我局先后为每个基层单位配备、更新了两辆车,都严格按规定进行了报批。

二是加强车辆日常管理。结合我局实际,制定了《车辆使用管理规定》,对车辆的使用、管理、维修、更换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如在车辆的维修保养方面,我们规定,各单位必须定期对车辆进行检修保养,确保车辆随时保持最佳状态。为减少车辆维修费用,我们还在充分考察的基础上,统一确定定点维修厂家,实行车辆维修预算制度和领导审批制度。局机关办公车辆还实行油耗公示制度,定期按车辆行驶里程,公示车辆油耗。在车辆保险方面,实行公开招标制度。目前,我局公务车辆保险费用按一般车辆的60%缴纳,仅此一项,年节约经费3万多元。

税务管理规定范文第7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招投标;设计;施工;竣工;阶段;财务制度;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Abstract: Basic construction financial system as a specialized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basic construction project,which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s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funds and taxation.

Keywords: Project cost;Bidding;Design;Construction;Completion;Stage;Financial system;

基本建设财务制度是针对基本建设过程的特点制定的,其管理的重点在于保证建设资金顺利、有效地形成资产。通过对“财建[2002]394号”与“财基字[1998]4号”两项《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研究[1],得出其在对工程项目的资金管理、税务、造价等方面的制度规范化,进而强化了工程项目造价的控制。

1规范建设成本管理

我国目前实行独立核算的基本建设单位数量较多,占用的建设资金规模很大,客观上要求有较规范的制度。如果不加强基本建设工程中的资金管理,不仅难以保证合理使用资金、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而且浪费资金,导致工程会计中资金管理混乱的后果。

财建[2002]394号(《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在财基字[1998]4号文基础上做了修改和替代,重新修订后,相比旧条款而言,“第三条”在对基本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的定义中,纳入了“减少资金损失和浪费”这一提法[2]。这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实际操作中,借助基本建设财务制度规范建设工程会计中的资金管理问题,对不良资金流加以约束,鞭策着工程成本造价走向规范化。

在“第五条”的修订中,在工程方面,财政性资金投资程序更为严格,其提交的主体由“建设单位”变为“主管部门”并增加了初步设计和工程概算是否获得批准这一条件。其主体角色的变化规范了工程会计的流程,分散了财政部门的权限,削弱了建设单位的权限,使工程造价更加合理。

对财政性资金投资,由直接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提供相关工程资料的复件,变为按预算管理的要求,向财政部门报送、审核,作为安排项目年度预算的依据。不但财政部门在工程会计的权限上,有较小的改变,更为重要的是将预算管理的相关要求标显出来,这对工程造价的控制有着较大意义的改观。

2规范实施环节的工程造价

建设财务制度的针对性,加强了工程项目投资决策、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及结算等阶段的重点控制,合理有效地控制了工程造价。

2.1项目决策阶段

基本财务建设制度的合理授权,明确了工程项目的决策范围、投资标准、决策程序和相应的决策权限与职责。使财务部门参与到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报程序中来,规范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审标准,及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概算控制标准和标准变更授权的审批程度[3]。加强了财务部门和工程预算部门对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技术经济分析和评审。

2.2设计阶段

通过制度化规定,促使设计单位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工程设计收费方法引入限额按比例提成的机制,增强设计单位的项目投资成本意识。改变长期以来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只注重设计产品安全实用,只强调设计的产值,而对设计产品的经济性不重视的现象,以及不抓设计中的经济指标和成本控制工作的现状。加强了工程建设领域中设计和造价联系程度,反映出其对工程造价控制的规范作用。

2.3施工招投标阶段

规范了招投标程序、招投标条件及评标定标方法,合理确定标底价,并对投标人的资格审查机制进行约束。财务部门参与到对潜在投标人的财务综合审查中,使其对工程的全部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充分行使其财务监督和控制的职能,间接的保证了工程造价的合理性。

2.4施工阶段

规范工程款项的支付控制制度,明确工程款项的支付条件、方式及会计核算程序,使工程款的支付严格按货币资金的控制制度执行[4]。规范工程采购业务,严格按采购与付款控制制度执行,加强工程价款结算和相关规定的约束。在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工程款的支付过程中,规范其合同机制,加强合同中约定条款的付款依据,坚决杜绝无合同付款现象的发生。

2.5竣工决算阶段

作为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最后环节,财建[2002]394号 “第四十二条”中修订了财政部对大中型项目、国家重点小型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统一实行“先审核、后审批”的办法。通过先委托投资评审机构或经财政部认可的中介机构,对项目单位编制的竣工财务决算进行审核并按规定批复。这使审核中审减的概算内投资,能够合理的归还投资方,对项目的投资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3 规范工程税务

基本财务建设制度在基本建设收入的处理方面的有关税务税收政策表明,基本财务建设制度增强了工程税务的力度,对工程税务在投资主体的区分方面变得更加明确。

财基字[1998]4号中对资金的来源并没加以区别,无论是经营性项目还是非经营性项目,一律将资金来源作为拨款。而对经营性项目的资金来源,也未按投资主体加以区分,从财务上难以做到产权清晰[5]。财建[2002]394号的修订,使得税收项目的划分更加具体,从整体上区分了经营性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区分了投资的主体,规范了财务产权上的清晰度,使税务程序更加具体化。这打击了工程实施中偷税漏税的现象以及从事灰色经营的现象,从宏观上对工程税务的优化起到积极的影响。

4 结语

基本建设财务制度的修订是在国内特定工程建设背景条件下展开的,时光流转,从财建[2002]394号实施至今,虽己过去十个年头,但其在保证建设资金顺利、有效地形成资产并按照相应要求形成财务会计管理体系,规整工程建设活动中的资金流向方面仍发挥着巨大作用。这对我国工程项目的整体造价控制有着较大的规范作用。

5 参考文献

[1] 《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

[2] 《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基字[1998]4号.

[3] 沈杰.工程估价[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8).

[4] 沈杰.工程造价管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0).

税务管理规定范文第8篇

一、办税服务厅工作职责

1、受理和办理税务登记相关事宜。

2、受理纳税申报和办理税款征收。

3、受理社保费的申报和办理社保费征收。

4、办理查补税款、滞纳金、罚款征收。

5、经办和发放需税务行政许可审批文书和证件。

6、购领、缴销。

7、登记欠税、欠费台帐,进行欠税、欠费的核对,企业欠税、欠费公告。

8、待批企业税务事项受理(包括减免税申请、有关优惠政策申请)。

9、简易程序处罚。

10、征管基础资料的审核、整理、保管、归档。

11、税源的调查、测算和分析。

12、对重点税源户实施监控。

13、编报各类报表。

14、纳税咨询、税法宣传。

15、软硬件设施管理。

16、窗口业的开具及运输业的开具。

17、资料发放、票据发售和承办告知事项。

18、受理举报、复议和听证。

19、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

二、税务所职责

对企业实行集中征收后,各税务所关于企业管理的职责调整为:对所辖税源实施监控管理,对辖区纳税人实行分类分级划片管理和服务;负责所辖纳税户税务登记及纳税申报的调查核实、税收预测和分析、税收宣传、纳税辅导、税收调研、纳税服务、日常检查、所得税汇算检查、政策送达、税源调查、定额核定、催报催缴、数据采集分析、组织实施纳税评估、处理一般性违规违章行为、非正常户认定、实施强制和保全措施等工作,并按规定实行户籍式划片管理和税收管理员制度。

三、业务衔接

1、实行集中征收后办税服务厅要与税务所加强联接转换,对未申报户、欠税户等有关信息在征期过后五日内传递给税务所;税务所、检查部门对日常检查、所得税汇算检查、专项检查查补的税款、滞纳金、罚款的有关法律文书等信息在审理会审理通过后5日内传递给办税服务厅。

2、纳税人办理变更税务登记涉及缴销行为的,税务登记岗通知发售岗办理;办理停业登记,纳税人有未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罚款,税务登记岗通知纳税人到申报征收岗缴清;办理注销税务登记,纳税人若有未缴,税务登记岗通知纳税人到岗审核、缴销;若有未结清缴清税款、滞纳金和罚款,通知纳税人到申报征收岗缴清,然后办理注销事宜。

3、对税务登记岗转来的纳税人失踪信息,由申报征收岗和发售岗进行相应处理。

4、办税服务厅应及时将设立登记和税种登记信息转税务所复核,税务所将复核信息反馈办税服务厅。

5、办理停业登记或注销税务登记,纳税人有在查案件的,办税服务厅通知纳税人到检查环节办理结案事宜。

6、税务所对逾期不改正的未按期申报纳税的纳税户,在实地检查无下落的,履行审批手续,移交办税服务厅进行非正常户认定。

7、对税务所已处理并建议解除纳税人的非正常状态,移交办税服务厅进行非正常户状态解除,按正常户管理。

8、对纳税人因生产、经营地点发生变化需改变主管税务机关的,办税服务厅移交税务所,并负责收回登记证件。

9、对外出经营业户在规定期限内未办理核销手续的,由办税服务厅将信息传递至税务所处理;对外埠纳税人办理报验登记的,办税服务厅通知税务所进行实地查验。

10、对未参加年检、换证或未通过年检、换证的纳税人信息,办税服务厅转税务所进行重点监控。

11、办税服务厅受理、审核纳税人报送的各类申请文书,对符合条件的,转交相关部门办理。核收传回的资料、证件、文书,通知纳税人领取审批文书、批准通知书和相关资料。

12、办税服务厅受理投诉移交人事监审部门办理;受理举报移交检查部门办理;受理复议或听证移交税政管理部门办理。

13、办税服务厅接收税务所、检查部门移交的停供通知后,停止向纳税人发售;接到停票单位的供票通知后,恢复供应。

14、对纳税人进行简易程序处罚的,由办税服务厅各岗位当场处理;对不符合简易程序处罚,按一般程序处罚的,由各岗位移交税务所处理。

15、办税服务厅各岗位根据掌握的资料,有根据认为纳税人有违法违章行为的,及时将信息传递到检查部门、税务所核实。

16、各项业务办理完毕,办税服务厅税务登记岗、申报征收岗、发售岗、开具窗口业岗每月在规定时间将收集、整理、装订的本岗位资料,定期传递至档案管理部门归档。

四、办税服务厅具体工作流程

(一)税务登记岗

开业登记:纳税人持营业执照等相关资料到税务所办理核查记录,专管员下户核查,了解掌握实际情况,将企业土地面积、房产自有或承租等基本情况,制作核查记录,并对纳税人的首次纳税进行辅导,纳税人持核查记录和相关资料到办税服务厅填制税务登记信息采集表,税务登记岗工作人员受理审核有关资料及核查报告反映的内容后,经税政科签审报市局审批,打印税务登记证。

变更登记:纳税人持营业执照和其他有关资料以及税务所出具的核查记录,并填制税务登记变更表,税务登记岗工作人员受理审核后,录入微机,打印变更后的税务登记证,收回原税务登记证件。注销税务登记:纳税人需要申请注销税务登记时,到办税服务厅领取《注销税务登记申请表》,征收人员根据企业申报情况、欠税(费)台帐,对未申报户补办申报,征收税款、加收滞纳金,按简易程序处罚。如果申请注销税务登记的纳税人有欠缴税费,必须清缴税费及滞纳金,征收人员在注销税务登记申请表征收环节经办人处签注意见,大厅主任在征收环节负责人处签注意见,然后到税务所进行日常检查环节注销税务登记核查,填制纳税人注销原因调查表,然后申请注销税务登记的纳税人持税务所、检查部门、税政部门、分管领导分别签注意见的注销税务登记申请表,到办税服务厅经税务登记岗工作人员审核后,清缴税费、滞纳金、罚款,同时缴销,注销税务登记,并收回原税务登记证件,将注销资料归档。

非正常户处理:办税服务厅征收环节发现纳税人连续三个月未申报任何地方税时,制作《失踪纳税人通知书》转换税务所进行日常检查,税务所核查后填制《非正常户认定书》转税政科及局领导分别签注意见后送办税服务厅,税务登记岗工作人员根据《非正常户认定书》录入微机,确认非正常户;税务所进行日常检查时,发现管区内纳税人失踪,并核实失踪时间,制作《失踪纳税人通知书》、《非正常户认定书》转税政科及局领导分别审批后,送办税服务厅确认非正常户。对确认非正常户的纳税人,经税务所检查对其予以处罚或自行履行纳税义务的,制作《非正常户转正常户审批单》报税政科及局领导审批后传递办税服务厅恢复正常户,征收环节受理正常申报。

停、复业管理:纳税人将申请填写好的一式三份《停业申请审批表》,到办税服务厅对应缴税款情况及领、用、存情况进行检查,审核后签注意见,转税务所收缴税务登记证件、领购簿、及未填开的,并在《停业申请审批表》签注意见,制作《停业单证收取登记簿》,同时留存一份《停业申请审批表》,其余两份传递办税服务厅,将另一份送达纳税人,纳税人停业期满后,经税务所进行日常检查,退还纳税人税务登记证件、领购簿、及未填开的,同时通知办税服务厅受理正常申报,岗正常售票。

税务登记岗对纳税人逾期税务登记、变更登记、的违法行为依照《税收征管法》第六十条规定,按简易程序进行处罚。

(二)申报征收岗

申报审核:按照税法对纳税人申报资料的完整性和数据逻辑性、政策性审核,发现纳税申报资料和税种不全或数据错误的,交纳税人补正;申报资料审核无误签署意见加盖税审章后交纳税人一份,对于存在疑点的申报表,根据现有资料或依据无法判定的,制作《审核分析情况表》转税务所下户核查。办税服务厅只受理纳税人本年度纳税人应申报而未申报的税款,不受理以前年度纳税人应申报未申报的税款,对于以前年度纳税人应申报而未申报的税款按查补程序处理。

税款征收:根据各类申报表打印缴款书,对于纳税人多缴的税金按照税法进行抵缴处理;对税务所、检查科转来的税务处理决定书和处罚决定书首先在联结转换簿登记,然后根据规定入库顺序清缴罚款、滞纳金、税款,对于查补的罚款、滞纳金、税款逾期入库,由制作法律文书的部门负责催缴,经核实逾期未入库的罚款、滞纳金、税款及时记载欠税台帐;对于纳税人需要延期缴纳税款,填写《延期缴纳税款申请审批表》,按照《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一第二款及《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纳税申报管理:征期结束后,税务所通过通用统计查询未申报户对纳税人进行催报催缴,办税服务厅对逾期申报户按规定进行处罚;纳税人需要延期申报的,填写《延期申报申请核准表》,按照规定程序审批,并按上期纳税额核定预缴税款;月终办税服务厅查询本月在途税款,通过电话对纳税人催缴,对于经催缴未缴的税(费)记载欠税(费)台帐,并于次月五日内通过邮件报计统科并转税务所。网上申报管理:网上申报的纳税人,首先签订协议书,到办税服务厅征收岗鉴定税种,由上门申报变为网上申报,然后领取缴款书,在网上办税申报,办税服务厅征收人员监控纳税人申报情况,对于纳税人违反规定,或拒不申报已鉴定的税种,致使网上办税服务系统无法运行,取消网上申报资格,改为到大厅上门申报。纳税人逾期申报,必须到大厅上门申报。对于网上办税的纳税人的查补税款到大厅打印缴款书,如发生欠税并对欠税进行管理。网上申报的纳税人按月报送会计报表、申报表等资料。

欠税管理:税务所要对纳税人新增的欠税(费)及时进行催缴,三个月后办税服务厅对未清缴欠税(费)进行催缴管理。办税服务厅每月定期与计统股、税务所核对欠税,对于超过三个月的欠税按季在办税场所或其他媒体欠税公告,税务所按照《税收征管法》规定对欠税企业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

联接转换:对于帐务不健全或不能正确反映收入、成本和费用的企业,需要核定营业额或调整定额征收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时,税务所应在征期前两日内将《定额核定通知书》或《定额(调整)通知书》转换到办税服务厅登记存档,作为征税依据。

简易程序处罚:对受理或发现纳税人逾期纳税申报、税务登记、变更登记,以及违反管理规定等违法行为按照简易程序处罚。

(三)发售岗

发售:纳税人初次领购和申请机打时到税务所办理税务行政审批手续并在机打申请表上签注意见(同时税政科、局领导审批),然后到办税服务厅填制购领审批单,纳税人在审批单填明购领的种类、数量、购领金额(定额),以及的使用数量(非初次购领),和纳税情况,征收员确认后签注意见,转大厅主任签注意见,最后发售岗工作人员签注意见,通过微机发售,打印购领记录和验销记录。税务征管人员可通过通用统计查询纳税人领购的种类、数量、起始号码及验销情况。

管理:发售岗工作人员要求纳税人按季报送用票计划,办税服务厅按季向局里报送全部企业用票计划。向企业发售时采取:生产经营比较稳定,财务制度和管理制度比较健全,用票量大的单位实行批量供应;对于经营规模和用票量都比较小,建立了财务制度、管理制度的单位,以及领购定额的单位实行验旧领新;对经营活动不稳定,短期经营行为的单位实行交旧领新。纳税人领购推行票表比对、票额比对,定期定额户领购定额时,征收员根据纳税人的定额,与上期和本期纳税申报金额与本次购领金额比对,严格控制并提醒纳税人领购金额超过定额或申报的营业额,对领购金额超过定额或申报的营业额,征收员在下一个征期密切监控纳税人申报情况。除特殊情况外机打每次购领数量不得超过50份。企业未按照管理规定保管、使用,办税服务厅制作《收缴、停止发售决定书》,并按照简易程序处罚,税务所的税收管理员对用票企业使用、保管情况进巡查,发现纳税人有税收违法行为时,制作《收缴、停止发售决定书》,通知办税服务厅停供,并按照税收征管法和管理规定进行处罚,责令纳税人改正后,制作《解除收缴、停止发售决定书》,通知办税服务厅恢复供票。纳税监控:办税服务厅发现纳税人领购金额超过定额20%,通过邮件及时通知税务所调整定额,税务所经过核查将调整后的《定额调整通知书》转换到办税服务厅,征收员根据新调整的定额征收税款。

保管:保管员按照管理规定将存放在专用保险柜内,并进行防蛀、防火、防潮、防盗管理;同时按月对领、售、存与微机和帐簿核对,确保帐实相符。

票证报表管理:发售岗工作人员按时进行各类票款结报;编制、报送本岗位的各种报表;收集、整理、装订及移交本岗位各种票证资料。

(四)综合服务岗

负责纳税人的咨询答复,进行引领服务,发放各种纳税申报表,审核纳税人报送的各类申请文书,对符合规定和要求的转相关部门办理,对不符合要求的将相关资料退回纳税人补正,通知纳税人领取审批文书及相关资料。

受理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对税务部门的投诉转人事监审部门处理;举报案件移交检查部门办理;税务复议和要求听证的移交税政管理部门办理。

为申请人,办理服务相关事宜,审核申请的单位和个人相关证明材料,开具计算并征收税款收取工本费,发售印花税票。

负责与各部门各种资料、文书的联接转换,以及办税服务厅需要转出的资料、文书、和其他事项,并作好联接转换登记。

(五)资料管理

1、资料归集:纳税人新办税务登记的底册资料由税务登记岗转征收人员建资料盒整理归集,各有关部门转来的《税务处理决定书》、《税务处罚决定书》、《定额核定通知书》、《收缴、停止发售决定书》、《注销税务登记申请表》、《非正常户认定书》、《停业申请审批表》以及经过审批和批复的申请文书,由综合服务岗转对应征收人员、税务登记员、管理员履行完文书要求的事项后归集;纳税人向税务机关报送的会计报表、申报表以及缴款书征收员按月整理归集。

2、资料借阅:因工作需要调阅税收征管档案的,应严格遵守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履行调阅手续,不得擅自复制、拆卷、涂损等,不得转借他人,注意保密,及时归还。

3、年终资料归档:征管档案资料平时采取序时归档的方法进行立卷归档,以“卷”为单位进行整理归集,按年立卷,分别采用一户一档,于次年三月底前完成立卷归档。

4、资料室应保持通风、干燥、整洁,资料摆放整齐有序,并有专人管理。

五、办税服务厅管理

(一)制定卫生保洁值班制度,每天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室内空气畅通,加强防火、防盗、管理。努力打造“环境优美、设施齐备、服务优质、办税高效”的星级办税服务大厅。

(二)办税服务厅建设:大厅内各种标识醒目、清晰、规范;配设座椅、饮水设施、等;配置笔、墨、纸、胶水、印泥、计算器等供纳税人书写和计算的便民台;提供税收宣传手册、各种表格填写样式和办税指南;设置税法公告栏,办税流程图、税务违法违章处罚标准和工本费收费标准等政务八公开。

(三)设立意见箱,公开监督、投诉、举报电话,开设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纳税服务“绿色通道”,统一受理下岗再就业人员的各项办税事宜,开展首问责任、服务承诺、延时服务活动;对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在办理开业税务登记、变更税务登记、等事项时当场办理;对不能当场办结的非即办事项,实行限时办结制度。工作人员告知纳税人办结时限,严格执行服务承诺制度。

(四)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要严守操作规程,不得违反税法提前或延缓征收税款,按规定加收滞纳金和罚款,严格按照税收征管法和公务员法规范自我;保持自我工作环境整洁卫生,按规定使用维护电脑;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要求具有以下基本素质:

秉公执法,清正廉洁;

着装上岗,挂牌服务;

语言文明,举止庄重;

团结协作,紧密配合;

精通业务,办事高效;

刻苦钻研,热爱本职。

税务管理规定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业务财税 银行 账户管理

一、业务财税在银行账户管理中的现状

(一)业务财税的管理没有明确的规定,需进一步细化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一个银行的发展离不开明确的管理制度。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飞速发展,国民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手中的钱也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更多的金融管理部门来管理和规划人们手中的钱,使人们具有安全感。业务财税在银行账户管理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只是指银行客户业务账号的财税管理,根据银行客户业务账号来收取所得税。而且银行对于银行客户中的不同业务账号的财税管理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人应该对应不同的税收。银行账户分有不同的种类,例如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账户、单位结算账户、个人账户等等,《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支付结算服务的通知》(银发[2007]154号)文件简化了单位账户向个人账户转账的付款手续,使得很多单位利用漏洞将单位款项转入个人账户,使得偷税漏税、逃避债务等现象屡有发生,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细化业务财税的管理,使之具有明确的规定,避免偷税漏税现象的产生。

(二)账户的信息资料缺乏有效的核实和管理手段和方法

现代科技发展的同时,也有很多诈欺手段越来越高级,越来越难以让人察觉。很多人为了得到银行赞助,获得巨额的利益,不惜违法来伪造、编造证明材料来欺骗银行开立银行结算账户,或者伪造一些房产证书来向银行借取贷款,最后卷款而逃,这些行为都是违法的。我国在建国之后,大力发展经济,很多机构选择开始各类的银行,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但是银行的发展并没有与其他机构联系起来,很多方面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很多银行大都是独立发展,没有与工商管理部门、税务部门、民政部门等核发证件的部门联网,使得银行不能准确核实开户人的申请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合规性,大多都是凭经验处理,使得银行的信贷风险增加,《银行商业法》中对贷款的条件、审查、发放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却没有对申请人或企业的账户资料的真实性的检验和账户管理,使得银行的资金管理上面存在很多的漏洞,外在表现出来的资本充足率比实际的多。

(三)财税、账户的管理制度之间缺乏整体性、连续性、实效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个人的信用账户、单位的经营账户也越来越多,单纯的纸质管理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银行应该建立系统的信息管理系统。银行对于业务财税的账户管理都缺乏系统的管理,对于同时以个人名义开启的所有个人活期账户都应该统一进行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管理,使个人信息整体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进行准确而快速的处理。银行对于银行账户的开立、变更和撤销没有系统的规定,导致很多时候出现串户的现象。为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银行每年都会补充、修改、完善银行的账户管理制度,通过对一年的工作情况和客户管理情况,来改变银行管理制度中不合理的地方,但是这些补充往往都是零散的、不完整的,没有系统把握管理制度中的矛盾冲突,使得业务财税缺乏整体性、连续性、实效性。很多政策的改进都只是对于某一个情况,没有联系其它相关的类似案件,导致很多条款都只是片面的、不连续的,甚至缺乏实效性。

二、提高业务财税在银行账户管理中的运用的改进方法及其具体运用

(一)明确规定业务财税的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管理规定

在业务财税的管理制度上,银行应坚持科学、合法、合规的原则,来进一步细化业务财税的管理制度。例如对于临时账户,由于其特殊性及其短暂性,在有效期内应该具有和一般用户相同的权利,但是其业务税收可以和一般账户有所区别。另外对于单位用户账户由于其收费管理、使用管理、交易时间限制较个人账户更为严格和复杂,较之个人账户应该缴纳更多的业务税收。很多单位都借法律漏洞故意办理个人用户来减少业务税收,银行应进一步加强在单位账户的真假性上的管理,加强单位账户的税收管理。按照总行规定对结算业务收取相关费用,无多收或少收现象,对于业务要做到及时查询查复功能,不能任意截留或挪用业务资金。明确账户的性质,避免财政资金多头开户,各级财政管理部门要精简、优化财政资金专户设置,要对现有专户进行清理整顿,逐步归并、撤销,确保专款专用,从根本上解决财政资金多头开户的现象,避免资金的随意化。细化并明确规定业务财税的相关要求,严禁出现偷税漏税和洗黑钱的违法行为,完善业务财税的管理规定和制度。对于相关人员的欺骗行为,银行应移交相关部门,由相关部门按规定按规定实施处罚,决不能因关系而纵容违法行为的产生,既减少了银行的法律风险,也打击了违法犯罪行为。

(二)建立系统的网上核查和管理体系

现代信息越来越发达,高科技产品也越来越多,网络科技也逐渐越来越流行,网络运用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中。传统的管理系统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现在人民关系越来越复杂,身份真假的判断也越来越扑朔迷离。单纯的纸质鉴别的工作效率也越来越低,这就需要我们银行建立系统的网上核查体系来鉴别账户申请人的证明材料的真假性。银行可以与相关信息部门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核实数据库,将个人的信息、单位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情况联系在一起,便于核实相关申请人、申请单位的信息,既可以避免偷税漏税的现象发生,也可以降低银行的商业投资风险。管理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对于银行来说,也是一样的,如何有效的管理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是银行发展的重中之重。客户的管理是以客户为中心,在与客户交易的同时,区分并选择客户,根据客户的需要来向客户推荐适当的业务。银行需建立一个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数据库系统,其中应包括客户信息、客户查询、客户业务、客户分类等等,这样对于客户的业务办理、业务税收都既清楚又明白,避免了逃税现象的产生,既便利了客户,也有利于银行的金融管理。

(三)完善财税、账户的管理制度,使之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实效性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银行正常运行的根本,银行账户管理制度关系着我国市场经济秩序,是确保我国财政资金安全运行的重要途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财税、账户管理制度也出现了很多弊端,银行账户管理的不透明性、信息反馈的迟缓、截留财政资金、偷税漏税等现象时有发生,这都需要我们重点完善财税、账户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我国的财政安全。要加强账户管理制度,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对银行账户的动态监控,严格控制账户的开立、变更和撤销。对个人、企业、单位的账户开立进行严格审批和分门别类,避免企业随意开立、变更和撤销账户,对于多头开户或者自行开设没有经过财政审批的都应该拒拨资金。第二,建立完整细致的单位银行账户管理系统。清楚的掌握单位银行账户的具体情况,便于对资金的去向有一个系统的掌握。而且银行账户管理系统可以加强银行账户管理和日常财政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工作效益。同时便于国家财政部门的检验,一目了然。第三,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并加强内部监控系统。银行内部要设立财政监管部门,定期对各部门的银行账户进行检查,避免银行内部人员与单位的违规行为。财务监管部门对所属单位各职能部门,定期检查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统筹解决执行中的问题,并与有关职能部门协作配合,开展经济活动分析与检讨会议,对发现的违规行为及时予以批评指正,对相关责任人员按规定进行处罚。负责所属单位的税务工作,与税务机关建立良好的税务关系,按照国家税务法规及时足额申报缴纳各项税费;做好税务筹划,合法降低税务成本,避免偷税漏税现象。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日趋激烈现代商业银行竞争环境中,业务财税对银行账户管理和如何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银行应加强业务财税的管理,加强与国家审计、纪检监察、人民银行等部门的定期联系和沟通。明确规定业务财税的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管理规定,建立系统的网上核查和管理体系,完善财税、账户的管理制度,使之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实效性等手段都能有效提高业务财税在银行账户管理中的运用。相关人员一定要加强在这一方面的探索与研究,提高银行的账户管理制度,维持稳定的金融秩序。

参考文献:

[1]关萤雪,赵岩松.加强银行账户管理问题略论[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樊铭凯.铁路企业银行账户信息的综合处理与运用[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0年03期

税务管理规定范文第10篇

新时期央行经理国库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

1、《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实施,使人民银行在国库会计核算管理规定方面作了较大幅度的改动。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国库的监督放松了。即对财政支出的监督由监督款项内容转为监督票面内容。20__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国库会计核算管理与操作的规定》中要求,国库在对财政机关的拨款凭证进行审核时,有十二条审核内容,其中凭证票面方面的内容有八条,款项用途及去向是否符合财经制度等规定有三条。票面不合规可以完善,但用途必须符合财经纪律的要求,否则,国库将拒绝支付。这是国库真正体现监督职能的表现之一。而20__年中国人民银行经过修改后的《国库会计管理规定(试行)》中,关于库款支拨的审核内容为十一条,全部为对凭证票面内容的审查核对。它主要针对实施改革后变实拨资金为清算资金方式,但目前情况下,全国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都在试点阶段,既有实拨资金又有清算资金,两种方式一个规定,新规定对实拨资金的审核就放弃了实质性监督。二是国库必须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施后,人民银行负责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的资金清算,主要是接受支付指令、审核清算凭证与支付指令的一致性,并在当日规定的时间点内将资金准确清算给行。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凭证的审核、岗位间传递和清算任务,与原先实拨资金形式下最迟不得超过下一个工作日拨付的规定有了更为精确的服务要求。

2、近年来,税务系统逐步开始搞“城市征管改革”试点,实行“统一登记、属地管理、集中征收、强化征管、重点稽查”模式。退库范围几经多次变动,取消了灵活性较强的、代扣手续费提退等退库业务。改革带来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监管弱化。目前的退库业务均为政策性退库,凡发生的退库业务政策性强,手续明确,即使不符合规定以手续提供不全或票面不规范为多。与以往较灵活的、代扣手续费退库相比,可以说是审核手续是否齐全与审查该不该退之别。征收机关在退库业务中对国库收回了“笑脸”。二是服务需求提升。国税系统撤并机构后,部分原来在异地征收机关分支机构的纳税户,划分在市直征收机关管辖,其所缴纳的增值税实行中央、省、市、县四级分成体制。按目前国库会计核算规定和惯例,税收只能从最基层收款国库为入库报解基础,采用“自下而上报解制”。这样异地纳税户需到市直征收机关申报、纳税,市直征收机关需到异地取票、对账,形成了征收机关和纳税户的双重交叉矛盾和不便利。市环保部门负责征收的设在县(区)的市营企业的排污费也存在上述问题。而地税部门内部的任务统计与征收机关不对应于一个收款国库,同样造成对账与任务统计牵扯等不便。这些新情况,无疑给人民银行的现行业务运行模式提出了挑战,向国库服务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以上情况不难看出,国库最主动、最直接的对外监督主要是对预算支出的审查。财税改革后,支与不支、退与不退,只是票面合规及手续齐全否,完善手续后支付只是时间问题,国库对款项的内容没有拒付权利。至此,国库的监督职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二、新时期如何做好央行经理国库职能的转换工作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前进,面对各行各业改革的大好形势,人民银行应积极转变观念,调整工作重心,依法履行经理国库的职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一)转变观念,为央行经理国库职能转换工作打好基础。

宏观上讲国库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或者更直接、更确切地说国库是服务于各级财政和征收机关的,财政和征收机关的改革势必要求国库顺应改革、服务改革。笔者认为人民银行面对当前的新任务和新挑战,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一是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人民银行各级领导和国库人员,都应该从改革是国家的基本国策,任何部门都必须抛弃小集体利益、无条件地服从和配合改革的实施这一高度来认识当前的财税改革形势,打破旧的履职观念,树立新的服务为主、有限监管的理念,把思想统一到围绕改革如何抓服务、如何服务好,让服务对象满意、让地方政府满意、从而使人民银行的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二是打造国库高素质化队伍。针对目前国库人员大都停留在应付日常的业务操作阶段,懂业务的不通计算机,通计算机的业务不专,人员知识单一、进取心不足、素质与业务发展不相称的状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各项改革措施和法律的学习,挖掘每个人的特长和潜力,通过多轮岗、压担子、勤锻炼,达到通理论、明操作、懂管理、会分析的知识多元、技术复合的人才目标。三是建

立合理有效的人才效率机制。《国库会计管理规定(试行)》要求,国库会计核算应设立的岗位多达16个,加上统计分析、国债管理、领导岗等,必须设立的岗位至少在19个以上,除去能兼职的岗位,需要12-14人来承担。事实上,目前因岗位设置过于细化,岗位间业务量不均衡、重复操作、一些岗位限制兼任等原因,带来岗位人员工作量不均衡,影响工作积极性;岗位间相互等待使工作效率低下;人力资源浪费使风险责任人为扩大等问题。造成了制度与实际性、实用性脱节以及人才知识狭窄的不良反映。那么,是不是人越多越好,越多越能保证安全呢?笔者认为,改革现行以岗定人为以业务量定人的机制,采用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制做法,合理确定岗位和人员。这样有两点好处,其一能提高工作效率和人员综合业务素质,避免岗位间传递等待和知识单一。其二人防和机防相结合,责任明确。避免越改革人却越用越多,1人能够承担的责任非得拉上一大串。

(二)依法履职,发挥好有限的监督职能,为国家守好库。

人民银行国库部门虽然重心转移了,但仍有内容监督,因此,我们要做到依法监督、规范监督。所谓依法监督,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分清该监督什么,不该监督什么,怎样监督。比如当前的财政支出实行实拨资金和国库集中支付两种形式相结合的办法,而现行的《国库会计管理规定(试行)》是适用于集中支付形式下清算凭证的审核,对当前国库集中支付试点阶段,少部分预算单位实行集中支付,大部分仍是实拨资金的情况来说,对实拨资金拨款凭证的监督按新制度就对不上号。对此,笔者认为,改革试点阶段,对采用拨款凭证支出的仍按总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国库会计核算管理与操作的规定》执行,采用集中支付清算方式支出的按《国库会计管理规定(试行)》执行,待国库集中支付办法全面推开后,再统一按现行制度进行过渡,做到特殊时期特殊政策,有效监督不落空。再如税务部门的退税,国库收到收入退还书、企业申请书、税务机关的审批书、已入库缴款书复印件及相关连的资料,核对无误后,理应办理退库手续。但国库对该企业是否应享受该退税政策、是否是福利企业等属税务部门把关审核的问题,国库就不予延伸核查。做到该谁把的关谁把,该谁负的责任谁负,职责分明,有效监督不越权。所谓规范监督,就是对监督内容要按程序、重依据、把尺度。按程序就是有计划的拨、退款,必须计划在先,支付在后,该哪一级审核的哪一级审核,不能颠倒和省略;重依据就是临柜人员审核要有制度依据,什么项目该审,审核的标准是什么,要心中有数;把尺度就是把握拨、退业务的拒付界限,什么依据就能说明问题,什么项目是主要的、次要的。实行规范监督,不仅使监督过程规范,其票面形式和业务的结果最终都达到规范才是目标。

(三)当好参谋,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上一篇:科技创新管理范文 下一篇:治安管理工作范文